全国人大常委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关于一九五五年

合集下载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主席会议工作规则(2005年修订)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主席会议工作规则(2005年修订)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主席会议工作规则(2005年修订)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公布日期】2005.01.17•【文号】•【施行日期】2003.04.25•【效力等级】团体规定•【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主席会议工作规则(2003年4月25日政协第十届全国委员会第4次主席会议通过,2005年1月17日政协第十届全国委员会第18次主席会议修订)第一条为进一步推进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主席会议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建设,根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及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主席、副主席、秘书长组成主席会议,负责处理常务委员会的重要日常工作。

主席主持常务委员会的工作,副主席、秘书长协助主席工作。

第三条主席会议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为根本准则,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为依据,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的旗帜,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认真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服务,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第四条主席会议组成人员要认真执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和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主席会议的规定、决议,切实履行职责,加强同各方面人士的联系,广交朋友,及时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愿望,积极参加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主席会议举行的会议和活动。

第五条主席会议的主要任务:(一)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学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和有关规定,学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学习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的理论和政策,学习经济、科技、法律和现代管理知识;研究部署学习工作。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当代中国政治协商制度复习资料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当代中国政治协商制度复习资料

当代中国政治协商制度1.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是当代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他产生于民主革命时期,正式形。

成于新中国成立时。

2.政治协商会议的概念:指的是我国各党派、人民团体和其他武当派人士,就国家的大政方针、各族人民生活中的重大问题以及统一战线内部关系等问题进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的制度。

3.政治协商会议的产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和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必然结果。

4.政治协商会议的历史发展:1949.9-1954.9,一届全国人大召开前的人民政协,代行国家权力机关的职权;1954.9-1966.5,文化大革命发生前,人民政协成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1966.5-1978.2,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是人民政协陷于瘫痪时期;1978-,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人民政协步入历史的新时期。

5.人民政协的性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统一战线组织;建国初期人民政协的性质是具有党派行的阶级联盟;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组成的爱国统一战线;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6.人民政协的职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

7.政治协商的作用:政治协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行科学民主决策的重要环节,是中国共产党提高执政能力的重要途径。

8.政治协商的内容:是对国家和地方的大政方针以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问题在决策之前进行协商和就决策执行过程中的重要问题进行协商。

9.民主监督的内容:国家宪法与法律、法规的实施情况,中共中央与国家领导机关制定的重要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情况,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及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国家机关及其他工作人员旅行职责、遵纪守法、为政清廉等方面的情况,参与政协的各单位和个人遵守政协章程和执行政协决议的情况。

2022年全国两会精神知识竞赛竞答测试题100题(含答案)

2022年全国两会精神知识竞赛竞答测试题100题(含答案)

2022 年全国两会知识竞赛试题100 题及答案l 、全国两会指的是哪两个会议?(C )A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B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C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D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会议2、哪些人将出席全国两会?(A)A 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B 全国人民代表,全国政协委员C 全国人大委员,全国政协代表D 全国人民委员,全国政协代表3、2022 年,召开的是()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和全国政协()五次会议。

( A)A 十三届,十三届B 十二届,十二届C H-一届,H- 一届D 十三届,十二届4、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首次召开分别是哪一年?(B )A 1 949年,1 954年B 1954年,1949年C 1921年,1 954年D 195 0年,1 949年5、我国最高权力机关是?(A)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 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C 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D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6、2022 年召开的是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

请问它的召开时间和地点是?(B)A 2022 年3 月4 日,北京B 2022 年3 月5 日,北京C 2022 年3 月6 日,北京7 、今年召开的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于()在北京召开。

(A)A 2022 年3 月4 日B 2022 年3 月5 日C 2022 年3 月6 日8、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和军队选出的代表组成。

各少数民族都应当有适当名额的代表。

(A)A 正确B 错误9、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由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各少数民族和各界的代表,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和归国侨胞的代表以及特别邀请的人士组成,设若干界别。

(A)A 正确B 错误10、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 A) 。

A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B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1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1949年9月21日~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1949年10月~1954年12月)第一次会议(1949.10.9)第二次会议(1950.6.14~23)第三次会议(1951.10.23~11.1)第四次会议(1953.2.4~7)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届全国委员会(1954年12月~1959年4月)第一次会议(1954.12.21~25)第二次会议(1956.1.30~2.7)第三次会议(1957.3.5~20)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三届全国委员会(1959年4月~1965年1月)第一次会议(1959.4.17~29)二次会议(1960.3.29~4.11)三次会议(1962.3.23~4.18)四次会议(1963.11.17~12.4)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四届全国委员会(1965年1月~1978年3月)第一次会议(1964.12.20~1965.1.5)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1978年3月~1983年6月)第一次会议(1978.2.24~3.8)第二次会议(1979.6.15~7.2)三次会议(1980.8.28~9.12)4次会议(1981.11.28~12.14)5次会议(1982.11.24~12.1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1983年6月~1988年4月)第一次会议(1983.6.4~22)第二次会议(1984.5.12~26)第三次会议(1985.3.25~4.8)四次会议(1986.3.23~4.11)第五次会议(1987.3.24~4.8)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七届全国委员会(1988年4月~1993年3月)一次会议(1988.3.24~4.10)第二次会议(1989.3.19~27)第三次会议(1990.3.18~29)四次会议(1991.3.23~4.4)第五次会议(1992.3.18~28)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八届全国委员会(1993年3月~1988年3月)第一次会议(1993.3.14~27)第二次会议(1994.3.8~19)第三次会议(1995.3.3~14)第四次会议(1996.3.3~13)五次会议(1997.2.27~3.1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九届全国委员会(1998年3月~2003年3月)第一次会议(1998.3.3~14)第二次会议(1999.3.3~12)第三次会议(2000.3.3~11)第四次会议(2001.3.3~12)第五次会议(2002.3.3~1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届全国委员会(2003年3月~2008年3月)第一次会议(2003.3.3~15)第二次会议(2004.3.3~12)第三次会议(2005.3.3~12)第四次会议(2006.3.3~13)第五次会议(2007.3.3~15)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2008年3月~2013年3月)第一次会议(2008.3.3~14)第二次会议(2009.3.3~12)第三次会议(2010.3.3~14)第四次会议(2011.3.3~13)第五次会议(2012.3.3~13)。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1982年12月1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根据1994年3月19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八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修正案》、2000年3月1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九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修正案》和2004年3月12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修正案》修订)目录总纲第一章工作总则第二章组织总则第三章全国委员会第四章地方委员会第五章附则总纲中国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进程中,结成了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有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少数民族人士和各界爱国人士参加的,由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组成的,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在内的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团结和民主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两大主题。

一九四九年九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代表全国人民的意志,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

一九五四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继续在国家的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以及对外友好活动中进行了许多工作,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一九七八年十二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拨乱反正、巩固和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实现国家工作中心向经济建设转移,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争取实现包括台湾在内的祖国统一,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斗争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进一步发挥了重要作用。

政协全国委员会关于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规定-

政协全国委员会关于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规定-

政协全国委员会关于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规定正文:---------------------------------------------------------------------------------------------------------------------------------------------------- 政协全国委员会关于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规定(1995年1月14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八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体现了我国政治体制的特点和优势。

它是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形成的,并将长期存在和发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的有关规定和中共中央对人民政协提出的要求,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为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逐步实现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规范化、制度化,进一步发挥各民主党派、无党派爱国人士、人民团体、少数民族人士和各界爱国人士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作用,特制定本规定。

第一条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组织参加本会的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参政议政。

第二条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目的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反映社会各方面的意见和要求,为参加人民政协的各民主党派、无党派爱国人士、人民团体、少数民族人士和各界爱国人士发挥作用开辟畅通的渠道,集思广益,促进国家重大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监督国家宪法、法律和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协助并推动国家机关改进工作,提高效率,克服官僚主义,反对腐败现象;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的建设,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关系,促进各方面的相互沟通和理解,加强在共产党领导下各党派的团结合作;贯彻执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实现。

2022年全国两会应知应会知识试题及答案(最新版)

2022年全国两会应知应会知识试题及答案(最新版)

2022年全国两会应知应会知识试题及答案(最新版)1.[单选题]全国两会指的是哪两个会议?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会议标准答案:C2.[单选题]哪些人将出席全国两会?()A.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B.全国人民代表,全国政协委员C.全国人大委员,全国政协代表D.全国人民委员,全国政协代表标准答案:A3.[单选题]2022年,将召开()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和全国政协()五次会议。

A.十三届,十三届B.十二届,十二届C.十一届,十一届D.十三届,十二届标准答案:A4.[单选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首次召开分别是哪一年?()A.1949年,1954年B.1954年,1949年C.1921年,1954年D.1950年,1949年标准答案:B5.[单选题]我国最高权力机关是?()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C.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D.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标准答案:A6.[单选题]2022年召开的是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

请问它的召开时间和地点是?()A.2022年3月4日,北京B.2022年3月5日,北京C.2022年3月6日,北京标准答案:B7.[单选题]今年召开的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于()在北京召开?A.2022年3月4日-3月10日B.2022年3月5日-3月11日C.2022年3月4日-3月11日标准答案:A8.[单选题]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标准答案:A9.[单选题]()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

A.宪法B.法律C.议案标准答案:A10.[单选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

历届全国人大和政协会议

历届全国人大和政协会议

历届全国人大历次会议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5年;全国人大每年举行一次会议,时间在每年的第一季度,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召集。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1954年以来共举行了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全国政协历届历次会议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于1949年9月21日至9月30日在北京举行。

中国共产党及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等46个单位的代表(含候补代表)共662人参加了会议。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代表全国人民的意志,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

会议选举毛泽东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主席。

1954年9月,中国国家最高权力机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诞生。

从此,人民政协不再代行全国人大的职权,但作为中国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存在。

每年一次。

2020高考历史易错易混9《共同纲领》与1954年宪法(解析版)

2020高考历史易错易混9《共同纲领》与1954年宪法(解析版)

易错易混点9、《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与1954年宪法错因归纳: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与1954年宪法的地位和体现的原则区分不开。

释疑解惑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是在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通过的。

它确定新中国的首都、国名、国旗和代国歌,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

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不是普选产生的正式代议制机构,它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只起到临时宪法作用,不是正式宪法。

2.新中国第一部正式宪法是在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上通过的。

延续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多数内容,在体现人民民主原则的同时,进一步体现社会主义原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真题突破1.(2019·北京高考·18)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我党同党外民主人士长期合作的政策,必须在全党思想上和工作上确定下来。

我们必须把党外大多数民主人士看成和自己的干部一样,同他们诚恳地坦白地商量和解决那些必须商量和解决的问题。

”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①《共同纲领》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③政治协商制度④民主集中制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答案】C【解析】由材料“我党同党外民主人士长期合作的政策,必须在全党思想上和工作上确定下来。

我们必须把党外大多数民主人士看成和自己的干部一样,同他们诚恳地坦白地商量和解决那些必须商量和解决的问题”可知为多党合作,统一战线思想。

《共同纲领》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制定的,故①正确;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充分体现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故②错误;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共产党与各政党、各人民团体、各少数民族和社会各界的代表民主协商的制度,故③正确;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原则,和群众路线在党的生活中的运用,故④错误,选择C项符合题意。

2.(2015·安徽文综·17)有学者评价:“它凝结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心血,又经过反复讨论、修改,所以得到了全国各方面人士的一致拥护。

2022全国两会精神知识竞赛试题库(单选题含答案)

2022全国两会精神知识竞赛试题库(单选题含答案)

2022全国两会精神知识竞赛试题库(单选题含答案)2022最新全国两会精神知识竞赛试题库(单选题附含答案)一、单选题1、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我们成功举办了()的北京冬奥会。

A、简单、安全、精彩B、简约、安全、精彩C、简约、安全、经典正确答案:B2、人民政协是专门协商机构,发挥作用靠的是协商水平。

越是形势复杂、任务艰巨、思想多样,越需要通过提高协商水平来()。

A、广集众智、广谋良策、广聚共识B、广集众意、广谋良策、广聚人才正确答案:A3、全国两会是哪两个会?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正确答案:C4、今年召开的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于()在北京召开。

A、2022年3月4日B、2022年3月5日C、2022年3月6日正确答案:A5、今年的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显示,目前,我国已建成世界上联动资源最多、在线调解最全、服务对象最广的一站式多元纠纷解决和诉讼服务体系,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之路。

A、司法为民B、法治化营商C、人权司法保障正确答案:A6、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

A、政治形式和组织形式B、参与形式C、组织机构D、方式方法正确答案:A7、()是各级政协组织的主体。

A、人大代表B、政协委员C、党代表D、职工代表正确答案:B8、2022年3月4日,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在京开幕,来自34个界别的全国政协委员肩负重托、满怀豪情,齐聚首都,()。

A、共商国是B、共商国事正确答案:A9、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大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实施力度,将科技型中小企业加计扣除比例从75%提高到()。

A、80%B、90%C、100%正确答案:C10、我国设有()级人民代表大会?A、二B、三C、四D、五正确答案:D(我国从中央到地方各级行政区域都设有人民代表大会,共有5级: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设区的市、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人民代表大会;乡、镇人民代表大会。

全国人大及常委会组织制度和工作程序立法历史沿革

全国人大及常委会组织制度和工作程序立法历史沿革

2020年8月8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初次审议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修正草案)》(以下简称《全国人大组织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议事规则(修正草案)》(以下简称《全国人大议事规则》),并于2020年8月17日至9月30日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距离我国1982年公布施行的《全国人大组织法》和1989年公布实施《全国人大议事规则》已经分别过去了39年和32年。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其制度设计的完备程度与运行实效是我国人民民主与法治发展的“晴雨表”,《全国人大组织法》和《全国人大议事规则》(以下合称“一法一规则”)作为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组织职权和议事程序的基本法律,是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职权的重要制度保障。

关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制度和工作程序的制度探索始终是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的重要一环。

值此“一法一规则”修改之际,有必要对其历史沿革进行梳理。

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制度和工作程序立法状况的历史进程,可以将其立法沿革大致分为改革开放之前工作程序惯例化阶段和改革开放之后专门化立法阶段两个阶段。

一、改革开放之前工作程序惯例化阶段1.《共同纲领》时期(1949年至1954年)1949年9月29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以下简称《共同纲领》),《共同纲领》第十三条第二款规定:“在普选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以前,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全体会议执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并付之以行使国家权力的职权。

”依据《共同纲领》规定,从新中国成立到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职权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行使。

因而1954年之前,我国并不存在全国人大运行的实践,相关组织制度和工作程序主要体现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这两个承载着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权能的主体上。

人大协商民主的发展历程及理论探析

人大协商民主的发展历程及理论探析

人大协商民主的发展历程及理论探析作者:刘晓辉来源:《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8年第03期摘要:人大协商民主源于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不懈探索,并随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和发展而日臻完善。

目前,人大在立法、选举、人事任免、重大事项表决以及民主监督工作中开展多形式多途径的协商已经成为规定程序。

积极探索和开展人大协商,有助于进一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扩大人民群众有序政治参与、促进科学民主决策。

关键词:人大协商民主;发展历程;民主政治doi:10.3969/j.issn.1009-0339.2018.03.009[中图分类号] D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339(2018)03-0044-07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

要完善协商民主制度和工作机制,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

”[1]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作了进一步论述,对人大协商进行了重点部署,指出“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健全立法起草、论证、协调、审议机制……健全人大讨论、决定重大事项制度,各级政府重大决策出台前向本级人大报告。

……通过建立健全代表联络机构、网络平台等形式密切代表同人民群众联系”[2]。

2015年,中共中央印发了《关于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意见》,提出要积极开展人大协商,其中特别强调要深入开展立法工作中的协商、发挥好人大代表在协商民主中的作用、鼓励基层人大在履职过程中依法开展协商,探索协商形式,丰富协商内容。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统筹推进政党协商、人大协商、政府协商、政协协商、人民团体协商、基层协商以及社会组织协商”[3]。

可见,人大协商民主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探索人大协商民主的发展历程,总结人大协商民主的实践经验、挖掘人大协商民主的作用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人大协商民主的发展历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总结民主革命时期革命根据地政权建设的基本经验而创造出来的政权组织形式。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提案工作条例(2005年修订)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提案工作条例(2005年修订)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提案工作条例(2005年修订)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公布日期】2005.02.28•【文号】•【施行日期】1991.01.11•【效力等级】团体规定•【时效性】已被修改•【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提案工作条例(1991年1月11日政协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1994年10月8日政协第八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修订,2000年2月29日政协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修订,2005年2月28日政协第十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修订)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发挥人民政协提案(以下简称提案)在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中的重要作用,根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和有关规定,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提案是政协委员和参加政协的各党派、各人民团体以及政协各专门委员会(以下统称提案者),向政协全体会议或者常务委员会提出的、经提案审查委员会或者提案委员会审查立案后,交承办单位办理的书面意见和建议。

提案是履行人民政协职能的一个重要方式,是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一种重要载体,是协助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机关实现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的一条重要渠道。

第三条提案工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遵循“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充分发扬民主,广开言路,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维护安定团结,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为实现推进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服务。

第四条提案工作要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提高质量、讲求实效的方针,切实加强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努力提高提案质量、办理质量和服务质量。

第五条提案工作是人民政协的一项全局性工作,政协委员和参加政协的各党派、各人民团体以及政协各专门委员会,应当密切协作,充分利用提案的方式履行职能。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草案的报告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草案的报告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草案的报告文章属性•【公布机关】国务院•【公布日期】1955.07.16•【分类】审议意见正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草案的报告——在1955年7月16日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长彭德怀各位代表:现在提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讨论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草案,是一九五五年二月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作第一次修正通过,并决议交由国务院发给,交全国各级人民委员会和广大人民讨论,提出修改意见,又经一九五五年七月国务院全体会议第十四次会议修正通过的。

兵役制度是关系人民利益和国家安全的重大问题。

当一九四九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候,就确定了我国必须实行义务兵役制的原则。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第二十三条规定:“准备在适当时机实行义务兵役制。

”为了起草实行义务兵役制的法律,还在一九五三年三月,就在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的领导下,成立了兵役法起草委员会。

起草委员会研究了我国的有关情况,征求了有关部门的意见,参考了苏联和各人民民主国家的兵役法,并先后经过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政治法律委员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政法组座谈研究,在一九五四年十一月拟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草案初稿。

这个初稿,在一九五四年十二月九日经国防委员会讨论通过后,提交国务院。

一九五四年十二月十六日经国务院全体会议第三次会议的讨论和通过,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

一九五五年二月七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讨论和修正了这个草案,并决定由国务院将修正草案发给各级人民委员会讨论和征求人民意见。

国务院把各级人民委员会讨论和征求的意见汇总后,将草案又作了一次修正和补充,并经一九五五年七月四日国务院全体会议第十四次会议讨论通过,现在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审查通过。

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的基本任务,就是按照目前国家和人民的迫切要求,用义务兵役制代替已不适合于现时和今后需要的志愿兵制。

人民政协章程的历史沿革

人民政协章程的历史沿革

人民政协章程的历史沿革人民政协章程是政协的基本法律,是制定和执行政协工作的宪法性规范。

随着时代的变迁,人民政协章程经历了多次修改和完善,这一过程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和丰富的历史内涵。

一、1949年版章程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委员会条例》正式颁布实施。

该条例规定,政协是由各民主党派和人民团体、各族各界人士组成的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起草宪法、参加国家行政、立法和司法工作。

此时,政协尚未完全成立,因此该条例并不具有章程的作用,只是政协组建前的暂行法规。

二、1954年版章程1954年,政协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明确政协的性质、职能和组织形式,为政协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该章程规定,政协的任务是制定和推动执行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社会建设方针和政策,以及为增强全民族团结、维护和平、促进和谐社会发展而努力奋斗。

同时,该章程还规定了政协的组织形式和工作程序。

三、1964年版章程1964年,政协第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新的《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进一步完善了政协的职能和组织形式。

该章程规定,政协必须密切联系人民群众,吸收各阶层代表参加政协工作,保证政协代表的代表性和广泛性,为各族各界人士特别是民主党派和团体的代表,在提出意见、建议和批评中,发挥自己的民主权利和监督作用。

四、1982年版章程1982年,政协第五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新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主要增加了政协的政治责任和社会公益性。

该章程规定,政协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维护宪法和法律,保障人权和民主权利,促进各阶层的团结和互谅互让,为推动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事业的发展,建立健全民主法制和逐步实现现代化而努力奋斗。

五、2005年版章程2005年,政协第十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新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主要增强了政协的履职能力和代表性。

全国人大常委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关于一九五五年秋收后视察工作的通知

全国人大常委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关于一九五五年秋收后视察工作的通知

全国人大常委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关于一九五五年秋收后视察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布日期】1955.11.10•【文号】•【施行日期】1955.11.10•【效力等级】工作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人大机关正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关于一九五五年秋收后视察工作的通知(1955年11月10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政协全国委员会委员:现将一九五五年秋收后视察工作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地方委员会委员,即将组织起来共同进行视察。

在北京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和政协全国委员会委员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会同政协全国委员会组织,在外地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委员会会同政协地方委员会组织。

二、在农村主要是视察农业合作化、粮食的生产消费和统购统销,落后乡的改造、镇压反革命等;在城市主要是视察工业、商业(包括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手工业合作社、街道工作,肃反情况等。

三、视察时间为一个月,十一月十五日左右出发,十二月十五日左右结束。

四、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可以到原选举单位的地区或者其它地区视察;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可以到原选举单位的地区或者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的其它地区视察。

政协全国委员会委员可以选择一个地区视察;政协地方委员会委员在本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视察。

年老体弱或者确实不能离开工作岗位的,可以就地视察或者不参加视察。

五、到同一地区、同一单位视察的代表和政协委员,尽可能组织起来集体视察。

到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代表和政协委员可以共同听当地负责人的报告,然后分组进行视察。

如果分批到达或者集中,可以分批听报告。

六、视察对象应该包括比较好的、比较坏的和中等的三种情况,找人谈话应该找各方面有代表性的人,以便做到全面了解。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专门委员会通则(2005年修订)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专门委员会通则(2005年修订)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专门委员会通则(2005年修订)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公布日期】2005.02.28•【文号】•【施行日期】1995.06.05•【效力等级】团体规定•【时效性】已被修改•【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专门委员会通则(1995年6月5日政协第八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1999年3月1日政协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修订,2005年2月28日政协第十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修订)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的规定,政协全国委员会设置若干专门委员会。

第二条专门委员会是常务委员会和主席会议领导下的工作机构。

专门委员会的设置和变动,由常务委员会决定。

第三条专门委员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紧紧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切实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

第四条专门委员会工作是政协工作的重要基础,是政协履行职能的重要方式。

专门委员会根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的要求,以及全国委员会全体会议和常务委员会会议提出的各项任务,从实际出发开展工作。

组织委员认真学习、宣传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法律;就国家的大政方针以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问题,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选择其中具有综合性、全局性、前瞻性的课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提出意见、建议和提案;团结和联系委员及各族各界人士,积极反映社情民意;维护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加强同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与合作;组织各种活动,积极为委员知情出力、履行职责创造条件。

第二章组织制度第五条专门委员会的组成,应按照有利于联系各界、各方面人士,自愿、协商和便于组织经常性活动的原则,统筹安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关于一九五五年秋收后视察工作的通知
【法规类别】人大议事
【发布部门】20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发布日期】1955.11.10
【实施日期】1955.11.10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工作文件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关于一九五五年秋收
后视察工作的通知
(1955年11月10日)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政协全国委员会委员:
现将一九五五年秋收后视察工作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地方委员会委员,即将组织起来共同进行视察。

在北京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和政协全国委员会委员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会同政协全国委员会组织,在外地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委员会会同政协地方委员会组织。

二、在农村主要是视察农业合作化、粮食的生产消费
1 /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