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5.观察物体(一)》优质课教学设计_1
人教版 二年级数学上册5 观察物体(一) 优秀教案
观察物体(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让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通过观察实物,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形状。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能够正确辨认不同方位观察到的物体的位置关系和形状。
感知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结果是不同的。
【教学准备】学具:长方体、盒子等。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同学们,这堂课我们来观察物体。
教师将一个对面涂有相同颜色的长方体举起静止不动,请同学们坐着观察,从你坐的位置看过来,一次能看到了哪几个面?你是从长方体的哪个位置看的?生1:我从长方体的前面看过来,看到了长方体的前面一个面。
师:说的真好,从前面看过来,看到了长方体的前面一个面。
谁还能和他一样说说,你是从长方体的哪个位置看的?看到了长方体的什么面?生2:我从长方体的左前面看,看到了长方体的前面和左面。
生3:我从长方体的右面看,看到了长方体的右面。
为什么同样一个物体,大家却能看到不同的面呀?因为大家观察角度的不同。
师:真好,同学们都学会了从不同角度来观察一个物体。
板书课题(观察物体)2.辨认小游戏:比一比谁的反应快。
游戏规则:老师在黑板上贴图形,如果从你的位置看到的图案是这一个,请你马上站起来,并说一说老师画的是什么面?出示视角图:①②③④⑤⑥(再次让学生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长方体形状的物体,形状不同,画出的立体图让学生初步体会三维空间,建立学生的空间感。
)(二)教学新授下面请大家观察你们的学具,在观察学具时,请思考这两个问题:1 你一次能看到这个立方体的所有面吗?2 如果让你选择一个位置,一次最多能看见几个面?(教师示范站在不同的位置看)一次是什么意思呀?就是选定位置之后,不能乱动。
学生观察,汇报。
生:最多可以看到3个面。
师:你看到的是哪三个面?生1:前面、左面、上面。
生2:前面、右面、上面。
师:如果举起来呢:生3:下面、右面、前面。
师:还有看到更多的面的同学吗?生:我看到了四个面,我看到的是上面、正面、侧面和下面。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5《观察物体(一)》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5《观察物体(一)》教案一、教学内容1.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能够用手对物体进行观察;•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感知能力;•了解物体的形状、颜色等特征。
2. 教学重点•孩子们会学会用手摸、看、拍打等方法观察物体。
3. 教学难点•让学生学会通过观察物体的形状、颜色等特征,对物体进行分类和比较。
二、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物体样本:球、盒子、笔、苹果等;•班级黑板和白板;•讲台。
2. 教学重点•孩子们观察物体的形状、颜色等特征;•学生通过观察物体的不同,进行比较和分类等。
三、教学过程1. 第一步:复习与导入(5分钟)•复习前一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思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主题。
2. 第二步:新知学习(15分钟)1.展示不同的物体样本给学生;2.让学生依次观察物体的形状、颜色等特征;3.学生通过观察,比较物体的异同,进行分类。
3. 第三步:练习与巩固(20分钟)•小组活动:让学生分组,各组选择一个物体进行观察,然后进行组间比较。
4. 第四步:总结与拓展(10分钟)•老师带领学生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拓展延伸:让学生在家中观察周围的物体,写下观察报告。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物体的方式,引导学生进一步提高了观察力和感知能力;•教师需要及时引导学生,让学生在观察中积极思考。
五、课后作业•家长引导孩子在家中观察不同物体的形状、颜色等特征,写下观察报告;•复习本节课内容,准备好下一节课的学习。
以上就是本节课《观察物体(一)》的教案。
希望老师和学生们在学习中能够有所收获,提高观察和感知能力。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5.观察物体(一)》优质课教案_1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一、教学分析(一)教学内容分析《观察物体》是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观察物体(一)》的内容。
教材是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以及已学习了位置知识的基础上,借助于生活中的实物和学生的操作活动进行教学的。
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不但可以使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而且又为以后学习有关几何图形的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对象分析1.已有学科知识:学生在一年级已经学习了上下、前后、左右等位置的基础上学习,而且学生平时也在不经意间观察物体,因此学生这节课的内容简单易学,学生也较有兴趣。
2.生活经验:二年级学生的观察能力很强,但不会描述,二年级的学生方位感不强,他们往往前后不分,左右搞错,观察周围的事物也是比较单纯、直观地看表面。
3.能力分析:根据二年级学生年龄、心理、认知规律等特点,本节课准备主要采用情境教学的方法和引导探究的方法进行教学。
并运用大量观察、操作、交流、游戏等形式辅助教学。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和能力1、让学生通过实际的观察、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并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的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二)过程和方法借助动画演示等手段,学习多角度地观察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数学的积极性。
三、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初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并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的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二)教学难点借助动画演示,弄清从一个面推测到另一个面的形状。
四、教学方法(一)情境教学法:要采用情境教学的方法和引导探究的方法进行教学。
并运用大量观察、操作、交流、游戏等形式辅助教学。
(二)动画演示通过动画演示,帮助学生理解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五、教学准备(一)教师准备PPT课件、实物(二)学生准备课前进行对一种物体不同方向进行拍照,上传班级空间六、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谈话:师:孩子们喜欢听故事吗?生:喜欢。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第五单元 观察物体(一)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第五单元观察物体(一)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物体的不同形状和颜色。
2.帮助学生学会用简单的词语描述物体。
3.启发学生对物体进行观察和比较。
二、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不同形状和颜色的物体。
2.准备黑板、彩色粉笔、教学PPT等教学工具。
3.准备相关练习题和活动设计。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通过展示不同形状和颜色的物体,引导学生讨论,引出今天的主题。
2.学习内容:学生观察物体的形状和颜色,并用简单的词语描述。
3.示范:老师示范如何描述物体,引导学生跟读。
4.练习: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描述身边的物体,互相交流。
第二课时1.复习: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自己描述一些物体。
2.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观察物体表面的特征,并提问引导他们发现物体之间的联系。
3.练习:让学生找出几个有相同特征的物体,并描述它们之间的差别。
第三课时1.导入:通过观察图片或实物,引出不同的形状和颜色。
2.学习内容:学生观察图片或实物,用词语描述其形状和颜色。
3.练习:让学生自己描述几个物体,引导他们用更准确的词语。
4.总结: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物体。
四、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在描述物体时有时会使用不够准确的词语,下一步可以设计更多的练习和游戏,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并运用词语描述物体。
另外,可以结合课外实践,让学生在生活中自主发现并描述身边的事物,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描述能力。
以上就是本文档关于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观察物体(一)”的教学设计,希朝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能更好地引导学生观察、描述、分析物体,从而提升他们的数学认知能力。
人教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5.1《观察物体》教案
人教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5.1《观察物体》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观察物体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描述能力。
3.培养学生对物体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重点1.能够通过观察描述物体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基本特征。
2.培养学生细致入微的观察能力。
三、教学难点1.能够用简洁准确的语言描述物体的特征。
2.培养学生对不同物体之间的对比和联系能力。
四、教学准备1.多种形状、大小、颜色的物体,如球、方体、圆柱等。
2.黑板、彩色粉笔。
3.教学PPT或图片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不同形状的物体,鼓励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的特征,引出本节课学习内容。
2. 学习内容1.学生观察示范物体,并描述其形状、大小、颜色等特征。
2.学生分组观察不同物体,互相展示并描述。
3.教师指导学生总结观察方法和技巧,如观察时要放大镜、比较等。
3. 拓展练习1.学生在课后的生活中,练习观察周围不同的物体,并用笔记本记录。
2.学生可以通过绘画、拼图等形式表达所观察的物体特征。
六、教学反馈1.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及时纠正错误。
2.学生可以互相交流观察心得,展示自己的观察结果。
七、教学延伸1.学生可以制作观察报告,展示自己的观察结果和心得体会。
2.学生可以观察生活中更多复杂的物体,并尝试描述其特征。
八、教学总结本节课主要教学了如何观察物体,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描述能力。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对物体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同时也锻炼了自己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安排,希望能够对学生有所帮助。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观察物体(一)》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观察物体(一)》教学设
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够观察物体的形状、颜色、大小等基本属性,能够描
述物体的基本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描述能力。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物体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引导
学生爱护和尊重物体,培养学生细心观察事物的习惯。
二、教学内容
1.观察物体的形状、颜色、大小等基本属性。
2.描述物体的基本特征。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正确观察物体的形状、颜色、大小等属性,培
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描述物体的基本特征,让学生表达准确、简洁。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过渡到新课程,引入观察物体的话题,让学生展示一个他们喜欢的物体,并简单描述一下。
2. 学习新知识
1.展示不同形状、颜色、大小的物体,让学生仔细观察,并描述每一个
物体的特征。
2.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分享他们观察到的不同属性。
3. 训练
1.让学生在课后的日常生活中,观察不同物体的形状、颜色、大小等属
性,并做简单的记录。
2.每周让学生选择一个物体,写一段描述,分享给同学。
4. 总结
引导学生总结观察物体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正确观察并描述物体的方法。
五、教学反思与改进
1.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不断调整和改进,
确保教学效果。
2.鼓励学生多角度观察物体,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以上是本次《观察物体(一)》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观察世界,发现美好。
5.观察物体(一)(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教案:5.观察物体(一)年级:二年级学科:数学教材版本:人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物体,培养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2. 使学生能够正确描述物体的形状、颜色和大小。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团队协作意识。
教学重点:1. 观察物体的形状、颜色和大小。
2. 描述物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2. 引导学生正确描述物体的特征。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各种形状、颜色和大小的物体,如球、长方体、正方体等。
2. 学生准备图画纸、彩笔等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出示一个物体,如球,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其形状、颜色和大小。
2. 学生举手发言,教师总结并板书物体的特征。
二、观察与描述1. 教师出示其他物体,如长方体、正方体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其形状、颜色和大小。
2. 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一个代表发言,描述物体的特征。
3. 教师总结并板书每组学生的描述。
三、绘画与展示1. 教师发放图画纸和彩笔,让学生根据观察到的物体进行绘画。
2. 学生绘画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3. 绘画完成后,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大家,并简要介绍自己的观察和绘画过程。
四、总结与评价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内容,如观察物体的方法、描述物体的特征等。
2. 学生互相评价彼此的作品,提出改进意见。
3.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指导。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物体,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提高了学生描述物体特征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同时,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足够的关注和指导。
在绘画环节,教师要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不断提高学生的绘画水平。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进一步丰富观察物体的内容,如观察动物、植物等,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的物体,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5.观察物体(一)》公开课教案_1
学生先思考,后根据图片做出相应回答。
用学生喜欢的事情秋游出发,提高学生的兴趣。
用学生自己的照片,让他们更能体会学习的乐趣。
练习的设计围绕了一条主线——秋游,巧妙地把练习穿插在一起,激发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兴趣,同时通过不同层次的练习,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在这里还不是教学三视图,只是让学生初步了解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或同一几何体,所看到的形状图是不同的,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并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立体几何知识打下基础。
课程标准
能根据具体事物、照片或直观图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简单物件。
教学目标
1.知道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能辨认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坐在小熊左边的同学挥挥手
学生观察
自主说一说
小组间同学说一说。
生说:我坐在小熊的什么边看见了小熊的什么。
学生畅所欲言,说出自己的想法。
生1:我们可以围着小熊转一圈。
生2:小熊可以围着我们转一圈。
学生选择喜欢的方法全面观察小熊。
学生交流汇报观察到的结果。
学生根据老师出示的照片,说出老师拍照片的位置。
学生小组先说一说,再汇报交流。
活动四:评价体验
总结提升(约2分钟)
总结全课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观察了什么?还知道了什么?
学生说说自己的收获。
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
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
前面后面左面右面
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不一样。
课后反思
观察物体的教学,我让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能正确辨认从前面、后面、左面、右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同时通过学生的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创新意识。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5.观察物体(一)》优质课导学案_1
观察物体教学内容: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知道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能辨认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2、能解决简单的问题,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让学生经历、观察、想象等活动,初步掌握观察物体的基本方法。
4、培养学生保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知道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并能根据观察到的形状确定观察的位置。
教学难点:知道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并能根据观察到的形状确定观察的位置。
区分左、右两边观察同一物体的形状。
教学准备:学生自己的玩具、从玩具不同位置拍的图片。
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师:大家记得我们学过哪些表示方位的词吗?生:上、下、前、后、左、右。
(同学们记性真好。
)老师今天戴了一个表,你知道戴在老师的那只手上吗?生:左手。
(对了)1、今天这节课,老师先和同学们玩一个游戏,看哪个小组的同学反应最快。
请大家注意我的口令哦。
(老师站在四组同学中间的位置)2、第一遍:(慢速)请坐在我前面的同学拍拍手,请坐在我后面的同学跺跺脚,请坐在我左边的同学拍拍肩膀,请坐在我右边的同学拍拍桌子。
小结:同学们的反应还不错,下面我们加快速度试试。
注意听清楚,和刚才的口令不一样哦。
3、第二遍:(快速)请坐在我前面的同学拍拍桌子,请坐在我右面的同学拍拍肩膀,请坐在我后边的同学跺跺脚,请坐在我左边的同学拍拍手。
小结:同学们左边、右边、前面、后面分得很清楚,方向感很强哦。
师:老师期待你们后面有更好的表现。
二、新授(一)原地观察兔子1、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2、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用“左边、右边、前面、后面”说说你们这一组看到了兔子的哪一面?(生汇报:要求用:我们小组看到了兔子的——。
完整地说)师:同学们说得真好。
老师有点奇怪了:你们都在看小兔子,为什么你们四个小组看到的兔子部位不一样啊?生:(1)、因为我们四个小组坐的位子不一样。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观察物体(一)》教案设计(含教学反思)
第5单元观察物体(一)第1课时观察物体(1)【教学内容】课本第68例1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1.知道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时看到的图形可能不同,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简单物体时看到的图形。
2.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使学生初步掌握全面、正确地观察物体的基本方法。
3.使学生感受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初步形成全面看待事物的意识。
【重点难点】重点:在实际的观察活动中,认识到在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时看到的图形可能不同。
难点:辨认从不同侧面观察物体时看到的图形。
【教学准备】课件、熊猫玩偶若干。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师:同学们听过盲人摸象的故事吗?几个人摸同一头大象,为什么说得不一样呢?二、探究新知1.观察实物。
(1)明确观察对象,固定观察对象的位置。
师:现在,每组同学请出自己今天带来的小客人,让它和我们一起学习吧。
(每组小组长拿出自己组准备的熊猫玩偶,摆放在桌子的正中间。
)(2)本位观察,初步感知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图形是不同的。
师:请小组里的四位同学分别坐在熊猫的四周,目光正对熊猫,说说你们看到的熊猫是什么样的。
预设1:我看到了熊猫的脸,肚子和脚……预设2:我看到了熊猫的一直胳膊,一只耳朵……预设3:我看到了熊猫的后背和尾巴……预设4:……师小结:看来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熊猫是不同的。
(3)换位观察,建立表象。
师:请小组中的同学都坐到熊猫的前面,从这个位置观察,你们都看到了什么?(相互说一说,边说边用手比画比画。
)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静静地想一想这时看到的熊猫的样子,把它的样子记在脑子里。
(在此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顺次到其他三个位置进行观察。
其他三个位置的观察同样按照上面的几个层次展开:看、说、想、记。
)(4)重点观察,对比辨析。
师:刚才有两个位置观察到的熊猫的样子好像差不多,我们再到这两个位置分别看一看,重点看看有什么不同。
(指导学生根据熊猫耳朵上的蝴蝶结进行区分,也可以借助手势,指出熊猫脸及四肢的朝向,以帮助区别。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5观察物体(一)5观察物体(一)教学设计
一、设计背景本次教学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的第五个单元,主题是“观察物体”,本次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学会观察物体表面的形状、颜色和大小,并通过对观察物体的比较,提高学生对事物特征的感知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1.能够观察物体表面的形状、颜色和大小;2.能够运用比较的方法,找出物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3.能够归纳总结事物的特征,提高感知和归纳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让学生接触物品,让学生观察物品的形状、颜色和大小,询问学生这个物品有什么特征,激发学生对事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学习内容1.颜色的比较:通过定制颜色对照表,让学生比较不同物体的颜色;2.形状的比较:通过手写字母、截图、方块、实物等物体形状进行比较;3.大小的比较:通过食品比较(水果、面包等)、玩具对比、树叶大小比较等方式进行大小比较。
3. 总结归纳环节通过让学生自己分析特点归纳总结,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让学生学会归纳总结事物特点。
四、教学手段1.互动式PPT展示;2.操作类练习题,辅导教学;3.诊断教学,根据学生反馈情况进行调整。
五、教学反思本次教学过程中,针对二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深入讲解了对事物的观察和认识方法。
通过颜色、形状、大小三个方面的比较,对学生的感知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分析能力进行了考查,达到了教学目标的预期效果。
同时,教学过程中,对于一些细节方面仍然需要不断完善和优化,以便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学过程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主动性,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还需有针对性地设置各种练习题,更好的推进学生的学习。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5.观察物体(一)》优质课教案_0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每周一课”教学设计《观察物体(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观察物体(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实际操作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实践操作的能力,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并运用于生活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3、情感目标: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主动的探究的能力。
教学重点:能结合具体的事物辨认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物体形状。
教学难点:体验从不同角度看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教学法:发现法、观察法、实践操作法、自主探究法。
教学准备:玩具熊猫、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师:同学们,我们现在做个猜图游戏好吗?出示情境图:请猜一猜这张图片是什么?生:一个蓝色的球出示第二幅:看看它的另背面生:原来是那个小兔子背了个大蘑菇出示第三幅图:再看它的上面呢?生:原来是个存钱罐师:有什么感受?生:观察物体时一定要全面观察。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1、指导观察出示并介绍玩具熊猫(主要复习熊猫的前、后、左、右)师:请同学们仔细的观察熊猫(师转动),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一想熊猫是什么样子(藏起熊猫)请同学们在你们的小组内互相的介绍一下熊猫。
(初步的感知观察方法,并学会与人交流)示范:下面我们一起来观察熊猫,请小朋友看看老师是怎样观察的。
(边说边做示范从前面平视熊猫)请同学猜一猜老师看到了什么(生交流“眼睛、鼻子、嘴巴…..”只要抓住了某一特征就可以)同学们也很想看一看我们可爱的熊猫的前面(这时把熊猫转过来请同学们观察并全班交流)那么你们想想,这里有四幅照片哪一张是你们现在看到的呢?(生答)师:我想请一位同学来观察熊猫的左边,也请一位同学来观察熊猫的右边(两位同学很快站好了),现在请你们想一想这两位同学观察的熊猫是一样的吗?可以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5《观察物体(一)》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5《观察物体(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观察物体(一)》是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观察物体的不同视角,让学生认识物体的前后、上下、左右等位置关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和理解物体的位置关系。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但对于复杂的物体位置关系的理解还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来培养。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有关物体位置的一些经验,但需要在课堂上进一步巩固和提升。
此外,学生之间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存在差异,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给予个别化的指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物体的前后、上下、左右等位置关系,并能用语言描述物体的位置。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培养观察物体、空间想象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物体的前后、上下、左右等位置关系。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用语言描述物体的位置,并能够灵活运用物体位置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2.操作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知和理解物体的位置关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准备一些实物模型或者图片,用于展示物体的不同位置关系。
2.学具准备:每个学生准备一些小玩具或者图片,用于实践活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有趣的游戏或者故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观察物体。
让学生初步感知物体的位置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一些实物模型或者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物体的位置关系。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5《观察物体(一)》教案1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5《观察物体(一)》教案1一、教学目标1.能够观察物体的形状和颜色。
2.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物体的形状和颜色。
3.能够进行简单的物体分类。
二、教学重点1.观察物体的形状和颜色。
2.描述物体的形状和颜色。
3.物体分类。
三、教学难点1.描述物体的形状和颜色。
2.物体分类的概念。
四、教学准备1.准备多种具有不同形状和颜色的小物体。
2.准备一些图片或卡片,展示不同形状和颜色的物体。
3.准备一些小组活动的任务卡。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活动1.利用图片或卡片展示不同形状和颜色的物体,引起学生的兴趣。
2.让学生自由观察图片或卡片中的物体。
2. 学习活动1.让学生围绕物体的形状和颜色进行讨论,引导学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物体。
2.让学生通过比较,将物体按形状和颜色分类。
3.教师引导学生注意用观察的方法来描述和分类物体。
3. 活动设计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给出一些具有不同形状和颜色的物体,让学生进行观察、描述和分类。
2.每组学生展示他们的成果,让其他组进行评论和补充。
3.教师指导并总结各组的分类方法和描述方式。
4. 课堂小结1.总结今天学习的内容,强调观察物体的重要性。
2.鼓励学生多用简单的语言描述物体。
3.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进行观察和分类。
六、作业布置1.让学生找一些家里的物品进行观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这些物体的形状和颜色。
2.带一些小物体到学校,让同学观察并描述你带来的物品。
七、教学反思1.学生是否能够准确观察和描述物体的形状和颜色?2.学生在进行物体分类时是否能够合理归类?3.是否能够引导学生用观察的方法描述和分类物体?以上就是本节课《观察物体(一)》的教学内容,希朼老师和同学们能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加深对物体物体观察和描述技能的理解。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5《观察物体(一)》教学设计1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5《观察物体(一)》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观察物体(一)》是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观察物体的不同角度,让学生学会用发展的眼光观察物体,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际情境,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初步感知物体的多样性,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操作材料,让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反思的过程中,体会观察物体方法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观察到各种各样的物体,但他们对物体的观察往往是表面的,缺乏深度。
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可以帮助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
同时,二年级的学生好动、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因此,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际情境,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愿意主动参与到观察物体的活动中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通过观察物体的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学会用发展的眼光观察物体,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教学难点:让学生学会用发展的眼光观察物体,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际情境,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操作教学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物体的不同角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3.交流讨论法: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讨论,分享观察物体的方法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丰富的图片和实物,用于引导学生观察物体。
2.准备观察物体的操作材料,如小卡片、玩具等。
3.准备教学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幅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中的物体,让学生说说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物体有什么不同。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5单元《第一课时观察物体(1)》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5单元《第一课时观察物体(1)》人教版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5单元《第一课时观察物体(1)》人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第5单元的《观察物体(1)》,主要涉及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的教材。
本节课将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物体,培养他们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观察物体的基本方法,培养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并能够描述物体的形状和特征。
教学难点是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一些不同形状的物体,如球体、长方体、正方体等,还有一些图片和卡片,以便学生更好地观察和理解物体的形状和特征。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我会在课堂上展示一些物体,如球体、长方体、正方体等,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的形状和特征。
2. 讲解与示范:我会向学生讲解如何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并示范一些观察的方法和技巧。
3. 小组讨论:我会让学生分成小组,互相观察并描述彼此的物体,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合作意识。
4. 随堂练习:我会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通过观察物体并描述它们的形状和特征,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在课堂上,我会利用板书来展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包括观察物体的方法、物体的形状和特征等,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1. 题目:请描述一下你最喜欢的玩具的形状和特征。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们对观察物体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能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随堂练习。
但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方面,仍需加强。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和思维训练,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
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细节在教学内容中,我特别注重了让学生通过观察物体来培养他们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观察物体(一)教学设计
观察物体(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通过实际的观察和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物体的形状不一样,能辨认从某个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辨认、想象等活动,wkq使学生能够运用“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的观察方法”辨认物体,体验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获得不同观察结果的过程,发展直观思想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感受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激发学生观察物体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教学难点:辨认从不同侧面观察到的物体形状,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教具、学具:课件、4人小组带一个玩具、数学书、学具袋(尺子)一、故事引入,激发兴趣1、老师课件出示“盲人摸象”的图片。
老师问学生:听过“盲人摸象”的故事吗?为什么同一只大象,有的盲人把大象摸成扇子,有的摸成柱子,还的有摸成草绳……结果各不相同呢?学生发表意见2、师小结故事寓意,教育学生,揭示课题,并板书。
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看待事物不能光从一面看一部分,而应全面地观察。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观察物体”。
(板书)二、探究新知1、师课件出示课本例1图(4个小朋友观察玩具熊猫)(1)总体观察师:图中有些谁?他们在干什么?熊猫长什么样子?(2)从不同位置观察师:下面这些图分别是谁看到的?师:第一幅图是谁看到的?他看到的是熊猫的哪面?他是站在熊猫的哪面看到的?(生说师板书:前)第二幅图是是谁看到的?他看到的是熊猫的哪面?他是站在熊猫的哪面看到的?(生说师板书:后)第三幅图是是谁看到的?他看到的是熊猫的哪面?他是站在熊猫的哪面看到的?(生说师板书:左)你是怎么知道的?第四幅图是是谁看到的?他看到的是熊猫的哪面?他是站在熊猫的哪面看到的?(生说师板书:右)和第三幅图有什么区别?(3)质疑:为什么同一只熊猫,看到的形状却不一样呢?学生发表意见。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5.观察物体(一)》优质课导学案_1
1、每组同学按顺时针依次到其他三个位置进行观察。
2、交流反思:你现在看到小熊猫的哪一面?为什么和刚才的一样呢?
以学生熟悉的熊猫玩偶为直观背景,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思考、交流,学生的思维在情境活动中激发,在想象活动中激活,在推理活动中建构,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表象,为下一环节的运用做好充分的准备。
教学目标
1、知道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能辨认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2、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使学生初步掌握全面、正确观察物体的基本方法。
3、使学生感受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初步形成全面看待事物的意识
学生课前需要做的准备工作
小玩具熊,小茶杯等实物图形
教学策略
讲解引导法 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探究相结合
在实际的观察活动中,认识到在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 的。
教学难点
辨认从不同侧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空间图形和方位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能用自己的语言简单的描述所观察物体的形状,这样学习本单元的知识也会比较容易一些,生活中有许许多多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教学中可通过提供一些情景,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活动判断:课件分别出示茶缸前、后、左、右四个不同位置拍的四张图片,学生想一想在哪个位置上能看到这一面,就马上站到相应的位置。
3.填一填
(1)课件出示下图:(教材练习十六第4题)
(2)想象推理:有三名学生分别站在3个序号所在的位置,为天安门城楼拍照,右边的三幅图分别是哪个位置拍的,请把相应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3)交流汇报:学生回答后显示照片的序号。
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
观察的位置不同 看到的形状不同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观察物体(一)》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观察物体(一)》教案一. 教材分析《观察物体(一)》是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体验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实物图片,让学生在观察和操作中感知物体的特征,从而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他们对生活中的物体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还不够丰富,需要通过观察和操作来进一步培养。
此外,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不够成熟,需要通过观察和操作来提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体验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
2.让学生能够用语言描述所观察到的物体特征,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体验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
2.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用语言描述所观察到的物体特征,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五. 教学方法1.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实物和模型,感知物体的特征。
2.采用操作实践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的特点。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内共同探讨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实物和模型,用于展示和操作。
2.准备PPT,展示不同物体的图片和观察角度。
3.准备学习单,用于学生记录观察结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实物展示或者PPT展示不同物体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物体的名称。
然后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这些物体从不同的方向看起来是什么样子吗?”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实物或模型,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所观察到的物体特征。
教师在旁边指导,帮助学生准确表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三册第68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的观察、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并学会根据看到的不同形状正确的判断观察者所在位置。
2、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
体会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
【教学难点】
根据看到的不同形状正确的判断观察者所在位置。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玩偶玩具汽车手机
一、游戏:猜一猜
师:这儿有一位同学的照片,猜猜看,他是谁?
电脑出示一张背面的照片,学生情绪高涨,都积极的猜测。
教师又出示这个侧面的照片,一部分学生会猜到,此时教师又出示这个的正面照片,学生为自己的正确猜测叫好。
师:你为什么看到正面照片时,才敢下结论?
师:同是一个人,怎么会看到不同的样子呢?
(预设:我站在他后面,就看到他后面的样子,站在他侧面就看到他侧面的样子,站在他前面,就看到他前面的样子。
)
师:看来,我们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这位同学的样子也就不同,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探讨研究的内容。
【设计意图:新课标强调“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情出发”。
拍照片这个情境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也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以照片的巧妙引入,新颖有趣,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为探究新课做好铺垫。
】
二、观察事物、实践感知
1、确定方位:
我们欢迎它成为我们小组的成员!(鼓掌)请你们告诉玩偶,你坐在它的哪一边?
2、一个方位观察
请面对着玩偶坐好,头不要偏,手不要动,你看到了玩偶的什么?
3、换位观察
同学们,咱们刚才坐在自己的位置上观察了玩偶,下面咱们换换位再观察好吗?
坐在玩偶前面的同学和后面的同学换一换,左边的同学和右边的同学换一换。
来,轻轻的,开始。
从前面观察玩偶和从后面观察玩偶看到的(不一样)。
从左面观察玩偶和从右面观察玩偶看到的……?说说看?
(播放视频)
从左面观察玩偶和从右面观察玩偶看到的也是不一样的。
4、全面观察
怎样才能看到玩偶前、后、左、右四个面?
咱们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只能看到玩偶的一个面,要是能把它的前、后、左、右都看清楚,那才过瘾呢,有好办法吗?小组内说说,试试,开始。
边换位置边观察,组长用手机拍出四个位置的照片。
上传一组拍摄的,说说。
从(前后左右四个)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不一样。
【设计意图:新的教学理念提倡“做中学”,也就是让学生在各种各样的操作探究、体验活动中,去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发展过程,主动地发现知识,体会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本环节分成四个小环节,首先让学生在各自的座位上观察,描述所观察到的熊猫玩偶的样子,使小组内其他学生产生好奇,“怎么和我观察到的熊猫玩偶不一样的呢?”其次通过交换位置观察熊猫玩偶,让学生亲身去换位观察,初步体验到位置不同,看到熊猫玩偶的样子是不同的;接下来,教师依次出示四幅不同方位的图片,让不同方位学生结合自己的观察来进行对比,加深了学生的体验。
最后,引导学生得出从“不同
的方向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结果也不一样这样一个结论”。
这样设计由静止的观察到动态的观察,由实物观察到图片对比,形象直观,遵循了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
】
5、出示课题:
(请组长把玩偶放进桌肚)这节课我们观察了玩偶也就是在观察物体。
(板书:观察物体)
三、巩固练习
1、观察玩具汽车
(1)请4位同学站4个位置上台观察。
想一想:他们看到的小汽车是什么样子的?
(2)看照片,说说是谁看到的
2、卡车图
刚才观察小汽车,有同学还没过瘾。
现在这4名同学在观察大卡车,他们看到的一样吗?为什么?每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请用尺子连一连。
3、小小摄影师:
操场上很多同学在上体育课,看我们小摄影师也拍了许多照片,你知道他是站在同学的什么位置拍的吗?(出示照片)
【设计意图:《标准》中指出:“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经验,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在这个环节,学生通过“看一看、说一说、议一议”等系列活动,在观察、体验活动中,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主动去发现、体会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培养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让学生在观察中不断发现,在交流中不断碰撞,在思考中相互接纳。
在此环节,我把全班同学分成三组,放手让学生分别从洋娃娃的正面、后面和侧面观察,并把刚才看到的和小组同学进行交流,这样就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并学会思考。
学生不仅能体验到进步的快乐、成功的喜悦,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还实现了智力与能力的共同发展】
四、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观察物体)我们知道了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
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
前面
我坐在玩偶的后面,看到了它的......
左面
右面
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