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一次枝梗数和二次枝梗数的遗传

合集下载

实验 水稻产量性状考察和分析

实验 水稻产量性状考察和分析
1. 3-4个人分为一组。 2. 稻子要求的技术性非常高,每个同学做3个左 右穗子,为以后的生产或科研工作积累经验。
三、实验内容
单位面积穗数
籽 粒 产 量 每穗粒数 结实率或成粒率 各产量因素是在不同的生育时期 形成,
相互联系、制约。
千粒重
水稻各项栽培措施的最终结果,均在其四个产量因素中表现出 来。通过对产量性状的考察、分析,改进措施,提高产量。
每穗颖花数 = 分化颖花数—退化颖花数 开始于穗轴分化期, 开始于雌雄蕊分化期, 以减数分裂期的促控力最强
以二次枝梗分化期的促控力最强
促花肥、水: 第一苞分化——二次枝梗分化
保花肥、水: 雌雄蕊分化期
穗分化过程及剩余叶龄鉴别: 苞分化期 一次枝梗分化期 二次枝梗分化期 颖花分化期 雌雄蕊形成期 花粉母细胞形成期 减数分裂期 花粉充实完成期 3.5-3.1(3.5) 3.0-2.6(3.0) 2.5-2.1(2.5) 2.0-1.6(2.0) 1.5-0.8(1.5) 0.8-0.4(0.5) 0.4-0 0-出穗 (0.3)
3. 确定行距
行距= (11行距离 / 10),各取样点取平均值。
4. 确定穴距
穴距= (11穴距离 / 10),各取样点取平均值。
每亩穴数 =
666.7(m2) 平均行距(m)×平均穴距(m)
行、穴?
株高 (cm) >120 100-120 <100
行距 (cm) 28-30 24-25 21-23
颖 花(个) 退化数 空粒 秕粒
观察稻穗结构 —— 识别穗轴;一次枝梗,二次枝梗,颖花、穗 轴节及穗生长点的退化痕迹。
穗轴上有节而无枝梗即为退化的一 次枝梗。 一次枝梗的退化一般发生在穗 基部,一次枝梗分化后其发育过程 中途停止,并留有退化痕迹;

穗部性状是水稻株型的重要组成部分

穗部性状是水稻株型的重要组成部分

穗型是水稻的重要形态特征之一,穗型与水稻产量水平和群体结构状况均有着密切的关系,因而穗型问题一直是水稻理想株型育种及栽培研究的焦点。

本文综述了水稻穗型的分类、穗型与产量和品质的关系及穗型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

穗部性状是水稻株型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穗的多少、大小、形态等。

出于不同研究目的,迄今对水稻穗型有各种分类方法。

Matsuo按一次枝梗数与穗颈大维管束数的比值将穗型分为穗重型、偏穗重型、中间型、偏穗数型和穗数型。

Sasahara等按一次枝梗数与二次枝梗粒数最多的一次枝梗所在穗轴节位之比将穗型划分为上位优势型、偏上位优势型、中位优势型、偏下位优势型和下位优势型。

马均等按单穗重将穗型划分为重穗型、中穗型和轻穗型。

徐正进等按颈穗弯曲度划分为直立穗型、半直立穗型和弯曲穗型。

Yamamoto等按着粒密度划分为紧穗型、半紧穗型、半散穗型和散穗型。

根据穗的分枝模式、一次枝梗的角度和小穗的密集程度及空间姿态,可以将穗型分为密集型(Compact panicle)、散开型(Spreading panile)和中间型(Intermediate panicle);根据穗长可分为长穗型和短穗型;根据剑叶与穗子的相对位置可分为禾上穗型和禾下穗型等。

一般生产上常说的穗数型或多穗型、穗重型或大穗型以及穗粒兼顾型等,通常是品种的综合特性描述,与分蘖能力密切相关,或者是在一定生态、品种、生产条件下发挥最大产量潜力的产量结构特征,与栽培措施有直接关系。

2穗型与超高产育种亚洲的水稻单产水平在经历了矮化育种和杂交稻育种2次大的飞跃以后,长期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

多数育种家认为第3次产量突破将产生于理想株型与杂种优势利用相结合的超高产育种,而且杂种优势的利用最终必须服务于株型。

因此水稻理想株型育种已成为当今水稻遗传育种家们普遍关注的热点。

目前,国内外有关科研单位提出的理想株型模式主要有:国际水稻研究所(IRRI)提出的少蘖大穗型、沈阳农业大学设计的直立大穗型、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提出的早长根深型、四川农业大学提出的稀植重穗型、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提出的功能叶挺长型、中国水稻研究所提出的后期功能型等。

北方杂交粳稻产量性状配合力及遗传效应分析

北方杂交粳稻产量性状配合力及遗传效应分析

方差不育系大于恢复 系, 明杂种产量性状 多数 受母本 的影响较大。结实率、 表 穴穗数、 穗粒数、 着粒 密度 、 二次枝梗 数、 二次枝梗 粒 数等性状主要受亲本一般配合力 的影 响, 而千粒 重、 一次枝梗千粒重等性状受特殊配合力( C ) S A 影响 较大。亲本 一般配合力 和特
殊配合 力是相互独立 的。不育 系6 A、3 15 恢 复系 C 9 、52综合性状较好 , 0 7 A、0 A。 18 C 有较大 的应用价值。
W U Tin h a W ANG a g h a ・ XU Z eg i ’,H a — u , Ch n . u 。 hn -n Z AN a.h。 WA j G Y nzi, N

GJay T G Lag i. ,AN in u
( . i e a h nt t,hna g cl r n e i ,i n g hn ag 11 1 C i ;. i e a hI t t,i n g c e 1 Rc R s r st e S eyn u ua U i rt L oi ey 0 6 , h a2 R c R s r st e La i a — e e cI i u A t l v sy a n S n 1 n e e c ni u o nA d m cl r c ne ,i n g h nag106 ,h a yf 0 A u a Si c L oi eyn 1 1 1 C i ) u t l e s a nS n
o a il e ln ,ri ih rpa t s k ltd n i , i ih e l tn mb ro eo d r rn h f a il dS n , r fp nce p rpa t ganweg t ln ,piee e st 铲anweg tp rpa ,u e fsc n ayb a c e o n cea Oo we s pe y n s p n e ifu n e r ra yb lese l ie h rsoe ln s e dstigrt , u e f n ilsp r a tn mb ro ri e a il n e c d mo ge d yma tr el sta e trr ie .S c e tn ae n mb ro pa ce e pl 。 u e fgansp rp nce, l e i n n n

水稻栽培技术试题及参考答案

水稻栽培技术试题及参考答案

水稻栽培技术试题及参考答案名词解释1、安全齐穗期:生产中常将秋季连续2天或3天低于20-23℃的始日定为安全齐穗期,向前推5天为安全齐穗期。

2、拔节:水稻基部节间开始显著伸长,株高开始迅速增加的现象。

3、拔节长穗期: 长穗期从穗分化开始到抽穗止,一般需要30d 左右,生产上也常称拔节长穗期。

4、保花肥:防止颖花退化的肥料称为保花肥,一般雌雄形成至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施肥。

5、超重期:指种子出苗后经过一定的生长,植株总干重超过原有种子干重的时期。

6、抽穗::穗顶即露出剑叶鞘,即为抽穗。

7、出叶间隔: 相邻两片叶伸出的时间间隔,称为出叶间隔。

8、促花肥:在第一苞分化至第一次枝梗原基分化时追肥,有促进颖花数增多的效果,称“促花肥”。

9、稻谷催芽:是根据种子发芽过程中对温度、水分和空气的要求,利用人为措施,创造良好发芽条件,使发芽达到“快、齐、匀、壮”。

10、生态需水:生态需水:生态需水是指利用水作为生态因子,造成一个适于水稻生育的良好环境而需要的水。

主要包括棵间蒸发和稻田渗漏两部分。

11、生理需水:直接用于水稻正常生理活动以及保持体内水分平衡所需要的水分为生理需水。

12、稻米品质:稻米在加工、外观、食用、营养以及安全等方面的特性,它既反映稻米内在自然属性,又体现其社会属性的一组综合性状。

13、断奶肥:幼苗在1 心时,胚乳中贮藏的氮已经用完,是氮断奶期,为了满足这时幼苗生长对氮的需要而施用肥料,一般生产上1 心时施用。

14、垩白度:垩白米率与垩白面积的乘积为垩白度。

15、垩白米率:是整精米中垩白米粒的百分比。

16、垩白面积是垩白占整粒米投影面积百分比。

17、发根率:单位时间或单位地上部干重的必根能力,如发根重对地上部干重的百分重表示。

18、发芽势:表示种子的发芽的整齐度,以规定的时间内发芽种子数占供试种子数的百分数来衡量。

19、发育特性:指影响稻株从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变的若干特性。

20、返青分蘖期:是指移栽到幼穗分化以前的时期。

不同生殖生长阶段高温胁迫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不同生殖生长阶段高温胁迫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核农学报2023,37(9):1872~1883Journal of Nuclear Agricultural Sciences不同生殖生长阶段高温胁迫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季平1, **柳浩1, **叶世河1刘金龙1匡佳丽1龙莎1杨洪涛1, 2刘晓龙1, 2, *(1宜春学院生命科学与资源环境学院,江西宜春336000;2江西省高等学校硒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西宜春336000)摘要:为探究不同生殖生长阶段高温胁迫对水稻产量损失及稻米品质的影响,以水稻品种黄华占(HHZ)和Y两优1577(YLY1577)为材料,以白天32 ℃/晚上26 ℃为对照(CK),分别在孕穗期(始穗前7 d,HS1)及始穗后1~7(HS2)、8~14(HS3)、15~21(HS4)和22~28 d(HS5)进行高温胁迫(白天38 ℃/晚上32 ℃),测定水稻植株生长发育、产量结构和稻米品质的变化。

结果表明,孕穗期高温对水稻幼穗发育影响最大,始穗后1~7 d高温对结实率影响最大,8~14 d高温对千粒重影响最大。

HHZ、YLY1577分别在始穗后1~7、8~14 d高温胁迫下的产量损失最大。

孕穗期高温对稻米品质影响较小。

与对照相比,始穂后1~28 d高温使稻米加工品质降低,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增加;总淀粉、直链淀粉、蔗糖含量和胶稠度降低,蛋白质、葡萄糖和果糖含量增加;淀粉最终黏度、消减值和糊化温度增加,崩解值降低。

始穗后8~14 d高温对稻米的外观和食味品质影响最大,其次为始穗后15~21和1~7 d。

综上,孕穗期高温主要通过抑制幼穗生长发育影响产量形成。

始穗后1~14 d是高温胁迫影响水稻产量的关键时期,主要通过降低结实率和千粒重抑制产量形成。

始穗后8~21 d是稻米品质对高温胁迫的敏感时期,始穗后8~14 d遭遇高温胁迫可能会导致水稻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双重损失。

本研究结果为不同生育期高温胁迫下水稻的产量和品质评估提供了科学依据。

北方粳型两系杂交稻杂种优势及其与亲本的关系

北方粳型两系杂交稻杂种优势及其与亲本的关系

北方粳型两系杂交稻杂种优势及其与亲本的关系夏明;郑英杰;阙补超;于亚辉;王莹;李林蔚【摘要】Selected 4 Japonica photoperiod/ thermo-sensitive genic male sterile lines and 4 restorer lines,using the experiment of incomplete diallel cross(NCⅡ) to researc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ffsprings and parents on agronomic traits,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all crosses exceed midparent on plant height and panicle length,there w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among grains number at primary branch,grains number at secondary branch,effective panicles per acre and restorer from 16 crosses.%选用4个光温敏核不育系与4个恢复系,按不完全双列杂交试验设计,通过对杂交组合各农艺性状与双亲关系的研究发现,在株高和穗节伸出长度这两个性状上,所有杂交组合均超过中亲值;16个杂交组合在一次枝梗粒数、二次枝梗粒数和单株有效穗数这3个性状上与恢复系呈极显著正相关。

【期刊名称】《北方水稻》【年(卷),期】2012(042)002【总页数】4页(P19-21,33)【关键词】两系杂交稻;杂种优势;农艺性状;北方【作者】夏明;郑英杰;阙补超;于亚辉;王莹;李林蔚【作者单位】辽宁省盐碱地利用研究所,辽宁盘锦124010;辽宁省盐碱地利用研究所,辽宁盘锦124010;辽宁省盐碱地利用研究所,辽宁盘锦124010;辽宁省盐碱地利用研究所,辽宁盘锦124010;辽宁省盐碱地利用研究所,辽宁盘锦124010;辽宁省盐碱地利用研究所,辽宁盘锦12401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11.035.1杂种优势是指遗传基础不同的两个亲本杂交的杂种一代,在生长势、存活力、生殖力和抗性、品质等方面优于双亲的现象。

水稻稀穗突变体lax3的遗传分析及基因定位

水稻稀穗突变体lax3的遗传分析及基因定位

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39]田 冬,高 明,黄 容,等.油菜/玉米轮作农田土壤呼吸和异养呼吸对秸秆与生物炭还田的响应[J].环境科学,2017,38(7):2988-2999.[40]郭 彬,娄运生,梁永超,等.氮硅肥配施对水稻生长、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J].生态学杂志,2004,23(6):33-36.[41]VanZwietenL,KimberS,MorrisS,etal.Effectsofbiocharfromslowpyrolysisofpapermillwasteonagronomicperformanceandsoilfertility[J].PlantandSoil,2010,327(1):235-246.[42]周 青,潘国庆,施作家.硅肥对小麦群体质量和产量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2001,29(3):47-52.[43]戴云云,丁艳锋,刘正辉,等.花后水稻穗部夜间远红外增温处理对稻米品质的影响[J].中国水稻科学,2009,23(4):414-420.[44]程方民,蒋德安,吴 平,等.早籼稻籽粒灌浆过程中淀粉合成酶的变化及温度效应特征[J].作物学报,2001,27(2):201-206. [45]董文军,田云录,张 彬,等.非对称性增温对水稻品种南粳44米质及关键酶活性的影响[J].作物学报,2011,37(5):832-841. [46]李姝航.不同材质生物炭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D].沈阳:沈阳农业大学,2017:62.[47]戴平安,周坤炉,黎用朝,等.土壤条件对优质食用稻品质及产量的影响[J].中国水稻科学,1998,12(S1):51-57.[48]环爱华.浅谈稻米品质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稻米,2001,7(4):8-10.[49]曾仁杰.硅肥对水稻产量、品质及抗倒伏特性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21,37(22):1-4.许有嫔,吉冰璇,王林叶,等.水稻稀穗突变体lax3的遗传分析及基因定位[J].江苏农业科学,2023,51(11):87-91.doi:10.15889/j.issn.1002-1302.2023.11.012水稻稀穗突变体lax3的遗传分析及基因定位许有嫔1,吉冰璇2,王林叶2,张启军1,2(1.西华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四川南充637009;2.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14) 摘要:穗粒数是构成作物产量的三大要素之一,与作物产量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定位、克隆与穗粒数有关的新基因为解析作物产量构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水稻抽穗期基因Hd1、Hd2和Hd3a的研究概括

水稻抽穗期基因Hd1、Hd2和Hd3a的研究概括

水稻抽穗期基因Hd1、Hd2和Hd3a的研究概括摘要:本文通过对水稻抽穗基因进行图位克隆和功能研究,得出以下结论:Hd1的转录水平不受日照长短的影响,推测其具有双重功能:在短日照条件下促进抽穗,长日照条件下延迟抽穗。

低温条件下,Hd1 表现出轻微的高表达水平;Hd6等位基因在长日照和自然生长条件下延迟水稻抽穗,在短日照下则不能延迟水稻抽穗;对于Hd3a,无论是长日照还是短日照,在低温条件下均表现出极低的表达水平,表明水稻在低温条件下导致Hd3a 表达抑制是延迟水稻抽穗的原因。

关键词:水稻抽穗期QTL功能基因图位克隆The research summary of the heading-date genes Hd1, Hd2 andHd3a in riceAbstract:Based on the heading of rice genes map-based cloning and functional research,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 Hd1 transcript levels don’t affect by the length day, it has a dual function: to promote heading under short-day conditions , long-day conditions delayed heading . Low temperature conditions ,Hd6 allele under the condition of length day and natural growth delay rice earing, and under short day cannot delay rice heading ; For Hd3a, whether it is long or short day, at low temperatures have shown a very low expression levels , suggesting that expression of rice under low temperature conditions cause Hd3a depression is heading date qtls in rice's reason for the delay..Keyword: Rice Heading-date QTL Functional genes Map-based cloning1.前言水稻的抽穗(Oryza sativa),是起花器官形成的过程,是其由营养生长转为生殖生长的重要过程,是繁殖下一代的重要步骤。

水稻穗粒数及相关性状的遗传研究进展

水稻穗粒数及相关性状的遗传研究进展

t h e QT L ’ S a p p l i c a t i o n o n r i c e b r e e d i n g , we r e a l s o d i s c u s s e d .
Ke y wo rds : r i c e ;g r a i ns n um b e r pe r pa ni c l e ; pa ni c l e l e ng t h; n um b e r o fbr a nc h;g e ne t i c
中图分 类号 :¥ 5 1 1 . 0 3 2
Re s e a r c h pr o g r e s s e s o n t he g e n e t i c s o f t he g r a i n s n um be r pe r pa ni c l e a nd i t s r e l a t e d t r a i t s i n r i c e
国内外 曾针对不 同生态 区域提高水稻单位面
积 产量 提 出过不 同 的育种 思路 和设 想 。如 日本 l j J 早
稻穗 是水 稻 产量 的最 终表 达部 位 ,其穗 部性 状 在产量 构成 中 占有重 要地 位 。在水 稻产 量 的构成 因
在 1 9 8 1年 就提 出通过 提高 穗重来 达 到增产 目的的 水 稻超 高产育 种设 想 ;国际水 稻研究 所 J 在1 9 8 9 年 提 出少蘖大穗模 式 的 “ 超级稻 ”育种计划 ;黄耀祥 l 3 ] 提 出矮生早 长或丛生 陕长 的高产 育种计划 ; 杨守仁 l ]
XI AO Y i n g — h u i , Z HO U Qi a n — q i a n , L UO L i — h u a ( C o l l e g e o f Ag r o n o my , H u n a n Ag r i c u l t m ' a l Un i v e r s i y, t C h a n g s h a 4 1 0 1 2 8 , C h i n a )

水稻每穗粒数和二次枝梗数的遗传分析

水稻每穗粒数和二次枝梗数的遗传分析

水稻每穗粒数和二次枝梗数的遗传分析摘要:选择每穗粒数和每穗二次枝梗数差异大的2个水稻亲本CB1(每穗粒数87.83粒,每穗二次枝梗数12.77个)、CB4(每穗粒数150.70粒,每穗二次枝梗数25.75个),配制CB1×CB4组合,建立了相应的P1、F1、P2、B1、B2、F2群体,将其分为中季和晚季两个生产季节种植,考查了每穗粒数和每穗二次枝梗数性状。利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理论的Akaike信息准则(AIC)在B1、B2、F2代中鉴定影响数量性状的主基因存在与否,主基因存在时,通过分离分析估计主基因和微效基因的遗传效应及所占总变异的分量。结果表明,每穗粒数在所有B1、B2、F2中均符合两对主基因+多基因模型模式,主基因遗传率为17.717%~63.562%,多基因遗传率为21.188%~59.449%,总基因型遗传率为76.029%~92.973%,每穗粒数遗传率受种植季别影响明显;每穗二次枝梗数在所有B1、B2、F2中均符合两对主基因+多基因模型模式,主基因遗传率为59.537%~71.787%,多基因遗传率为6.431%~23.870%,总基因型遗传率为78.121%~87.298%;每穗二次枝梗数遗传率受种植季别影响较小。关键词:水稻;每穗粒数;二次枝梗数;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遗传效应Genetic Analysis of Grains and Secondary Branch Numbers per Panicle in Rice Abstract: Two rice parents with great difference in grains and secondary branch numbers per panicle, CB1(87.83 grains and 12.77 secondary branch numbers per panicle)and CB4(150.70 grains and 25.75 secondary branch numbers per panicle)were chosen to construct the combines CB1×CB4, and the corresponding P1,F1,P2,B1,B2,F2 populations were established and planted as middle and late season rice. The two traits were checked. The Akaike's information criterion (AIC) of the major genes plus polygenes mixed inheritance model was used to identify the existence of major genes affecting quantitative traits in B1, B2 and F2 populations. When the major genes existed, the genetic effects of the major genes and polygenes and their genetic variance were estimated through segregation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wo major genes plus polygenes were the most fitted genetic model for grains per panicle in all B1, B2 and F2 populations. The heritability values of the grains per panicle of the major genes varied from 17.717% to 63.562%, and those of polygenes varied from 21.188% to 59.449%. The total heritability values ranged from 76.029% to 92.973%. The heredity of grains per panicle was affected by planting season obviously. Two major genes plus polygenes were the most fitted genetic model for secondary branch numbers per panicle in all B1, B2 and F2 populations. The heritability values of the secondary branch numbers per panicle of the major genes varied from 59.537% to 71.787%, and those of polygenes varied from 6.431% to 23.870%. The total heritability values were from 78.121% to 87.298%. The heredity of secondary branch numbers per panicle was hardly affected by planting season.Key words: rice(Oryza sativa L.); grains per panicle; secondary branch number; major genes plus polygenes mixed inheritance model; genetic effect每穗粒数是水稻产量构成的重要因素,穗大粒多是当前高产新品种选育的主要途径之一。从稻穗形态建成上看,可分为3个主要阶段:第一阶段主穗轴上产生一次枝梗;第二阶段在一次枝梗上产生二次枝梗或直接产生部分小花,大量小花由二次枝梗产生,这两个阶段决定了稻穗大小的潜力,且有相当大的遗传变异;第三阶段单个小花发育[1-3]。大量研究表明,水稻产量杂种优势主要表现在每穗颖花数性状上[4-10]。不同组合间每穗颖花数性状方差大于其他产量构成性状[11]。每穗颖花数的增加主要取决于一次枝梗数和二次枝梗数的增加[12-14]。靳德明等[15]研究p1材料与方法1.1亲本简介本试验采用的水稻材料CB1、CB4均是自育的农艺性状稳定的常规稻,每穗总粒数CB1、CB4分别在87.83、150.70粒左右,每穗二次枝梗数分别在12.77、25.75个左右,较大的亲本差异有利于该性状的遗传分析。1.2F1、B1、B2和F2世代的获得选择上述亲本材料,配制CB1×CB4组合,通过自交、杂交等建立P1、F1、P2、B1、B2和F2 6个世代,将种子分为两份,分别以中季(M)和晚季(L)种植。1.3植株性状考查样本的获得与数据考查为了避免环境因素、气候因素及土壤肥力的差异性影响,将获得的种子种植于江西农业大学科技园试验田同一田块,栽培管理条件相同。中季2009年5月20播种,6月20日移栽,晚季6月22播种,7月22日移栽,株行距18 cm×18 cm,单本种植,常规栽培管理,及时防治病虫害。为了避免边际效应,考查样本一般不选择外围3圈的植株,只取中间植株。亲本一般考查40株,F1代考查30株,回交世代各考查120株左右,F2代考查200株左右。按单穗对上述两个性状进行计数。1.5数据分析方法应用盖钧镒等[16,17]提出的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方法,对P1、F1、P2、B1、B2和F2 6个世代进行遗传分析。通过极大似然法和重复条件期望最大化(Iterated expectation and conditional maximization,IECM)算法对混合分布中的有关成分分布参数做出估计,然后通过AIC值的判别和一组适应性检验,选择最优遗传模型,并估计主基因和多基因效应值、方差等遗传参数。有关运算和分析采用盖钧镒等[16,17]提供的统计软件,在计算机上完成。2结果与分析2.1每穗粒数2.1.1每穗粒数在各世代中的数据描述由表1可知,多粒型亲本与少粒型亲本杂交组合F1平均每穗粒数均多于多粒型亲本,表现出强杂种优势。从B1、B2回交世代平均值可看出,多粒型亲本回交后代的平均每穗粒数相对于用少粒型亲本回交后代要多。4个组合F2代的平均值均介于两亲本之间。2.1.2模型的选择及遗传参数的估算每穗粒数在各模型的AIC值见表2,选取AIC值最小及与最小AIC值最接近的两个遗传模型,如中季种植的AIC值最小的为C-0模型,与之最接近的是D-0模型和E-1模型,选择该三模型进行适合性检验,即均匀性检验(U12,U22,U32)、Smirnov检验(nW2)、Kolmogorov检验(Dn),选择统计量达到显著水平个数较少的模型作为最优模型。表3列出各种检验值。由表3可知,E-1模型在检验中达到的显著水平个数较其他两个模型的少,因此可以确定E-1模型为中季的最适且最佳模型。通过同样的检验,可得晚季的最适最佳模型也为E-1。两个组合的模型参数极大似然估计值列于表4。表5为每穗粒数一阶遗传参数的估计值。由表5可知,每穗粒数的群体均值(m)中、晚季分别为82.380和106.738,两对主基因的加性效应值(da)中、晚季分别为-9.308和7.718,(db)中、晚季分别为-12.376和4.442;两对主基因的显性效应值(ha)中、晚季分别为-16.446和-7.281,(hb)中、晚季分别为-16.446和20.634,两纯合位点间互作效应值(i)中、晚季分别为26.025和9.373,a基因纯合位点与杂合位点间互作效应(jab)中、晚季分别为-4.087和-36.570,b基因纯合位点与杂合位点间互作效应(jba)中、晚季分别为-4.088和-8.636。两杂合位点间的互作效应(l)中、晚季分别为8.550和-11.435。表6为二阶遗传估计值。由表6可知,每穗粒数主基因遗传率为17.717%~63.562%,多基因遗传率为21.188%~59.449%,总基因型遗传率为76.029%~92.973%。2.2二次枝梗数由表7可知,二次枝梗数较少的亲本与相对较多的亲本杂交F1代二次枝梗数均多于大值亲本,表现出极强的杂种优势。从B1、B2回交世代平均值可看出,二次枝梗数较多的亲本回交后代平均二次枝梗数多于较小亲本回交后代,且大于大值亲本。所有F2代二次枝梗平均值介于两亲本之间,但更趋于大值亲本。2.2.2模型的选择及遗传参数的估算与前面方法一样选择最佳模型,表8列出了被选3个模型的各个检验值。通过检验,中季群体最适且最佳模型也为E-3。各组合的E-3模型参数的极大似然估计值见表9。表10为二次枝梗数一阶遗传参数的估计值,表11为二次枝梗数二阶遗传参数的估计值。由表10可知,中季和晚季的二次枝梗数群体均值(m)分别为15.481和20.954,两对主基因中a基因加性效应(da)分别为-5.454和-3.463,b基因加性效应(db)分别为-2.094和-5.942。由表11可知,二次枝梗数主基因遗传率为59.537%~71.787%,多基因遗传率为6.431%~23.870%,总基因型遗传率为78.121%~87.298%。3小结与讨论3.1每穗粒数Knodo等[18]认为影响每穗粒数最重要的因素是枝梗数性状,其次是长度性状。洪德林等[19]在多年的杂交粳稻遗传育种研究过程中,也观察到粳稻杂种F1代每穗颖花数优势非常明显。张能义等[20]在浙农大40的84个二倍体花培系中检测到控制颖化数的基因间存在互补作用。陈升位等[21]用滇I型杂交水稻(寻AX南29-2)F1代花药培养的DH群体,发现穗长、一次枝梗数、穗颈长、每穗实粒数4个性状的遗传率和基因对数分别为70.16%、40.87%、75.03%、58.61%和 6.835、23.204、8.947、17.367对,控制穗长的多基因间无互作,控制一次枝梗数、穗颈长、每穗实粒数的多基因间可能存在互补作用,影响每穗实粒数的多基因间存在互补作用。Ashikari等[22]在水稻第一染色体上发现了两个控制每穗总粒数的基因Gnla和Gnlb,Gnlb位于Gnla的上游,两者效应几乎相同。刘金波等[23]研究认为粳稻每穗颖花数性状受两对主基因+多基因共同控制,独立的两对主基因和多基因都存在加性-显性-上位性效应。欧龙海[24]的研究表明,主穗总粒数这一性状属于两对等加性主基因+多基因控制遗传模型,主基因遗传率为77.66%,多基因遗传率为7.53%。如前所述,本研究对每穗粒数性状进行6个基本世代联合分析,得出每穗粒数属于两对主基因+多基因控制模型中的E-1模型(两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经过对比,中季的主基因遗传率在B1、B2和F2代里的波动弧度较晚季的小。各个一阶参数也相差较大,群体均值中季的明显大于晚季的,且中p 郭媛等[25]研究认为二次枝梗数受两对独立主基因控制,同时存在多基因,主基因的遗传率分别为80%和65%,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10%和12%。蔡英杰[26]的研究表明,二次枝梗数受两对互补作用连锁主基因+多基因的混合遗传控制,主基因决定表型变异的32.88%,多基因决定42.53%。欧龙海[24]研究表明,二次枝梗数这一性状属于D-1模型,主基因遗传率为35.00%,多基因遗传率为13.68%。本试验对中季和晚季两个种植季节的二次枝梗数遗传分析表明,该性状两个季别均属于两对主基因控制+多基因模型,即E-3模型(两对加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模型)。主基因加性效应值da、db均为负值,说明两对主基因的加性效应会降低二次枝梗数的表达。对比可发现,中季和晚季种植,二次枝梗数基因型遗传率和总的主基因加性效应值无明显差异,表明在以二次枝梗数性状为研究对象时,可以适当放宽对材料的时间选择,作中稻或晚稻种植对该性状的影响均较小。如此看来,本研究结果与郭媛等[25]的报道较为相似,而与欧龙海[24]的观点有较大出入,认为可能与所选材料与研究方法的差异有关。参考文献:[1] SENANAYAKE N,NAYLOR R E L,DATTA S K,et al. Variation in development of contrasting rice cultivars[J]. J Agric Sci,1994,123(1):35-39.[2] YAMAGISHI J,NEMOTO K,MU C S. Diversity of the rachis-branching system in a panicle in japonica rice [J]. Plant Prod Sci,2003,6(1):59-64.[3] YAMAGISHI J,MIYAMOTO N,HIROTSU S,et al. QTLs for branching, floret formation and pre-flowering floret abortion of rice panicle in a temperate japonica×tropical japonica cross[J]. Theor Appl Genet,2004,109:1555-1561.[4] VIRMANI S S,CHAUDHARY R C,KHUSH G S. Current outlook on hybrid rice[J]. Oryza,1981,18:67-84.[5] VIRMANI S S,AQUINO R C. Heterosis breeding in rice (Oryza sativa L.)[J]. Theor Appl Genet,1982,63(4):373-380.[6] VIRMANI S S, AQUINO R C. Heterosis and Hybrid Rice Breeding[M]. Berlin/Heidelberg: Springer-Verlag,1994.2-7.[7] YUAN L P. Increasing Yield Potential in Rice by Exploitation of Heterrosis[M]. Manila:International Rice Research Institute, 1994.1-6.[8] 洪德林,杨开晴,潘恩飞. 粳稻不同生态类型间F1的杂种优势及其亲本的配合力分析[J].中国水稻科学,2002,16(3):216-220.[9] HONG D L,LENG Y. Genetic analysis of heterosis for number of spikelets per panicle and panicle length of F1 hybrids in japonica rice hybrids[J]. Rice Science,2004,11(5/6):255-260.[10] 洪德林,潘恩飞,陈长青. 杂交粳稻与纯系粳稻收获指数比较研究[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1998,21(4):12-18.[11] 李建红,洪德林. 新选粳稻BT型不育系主要农艺及品质性状的配合力分析[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4,27(4):11-16.[12] 徐正进,陈温福,张步龙, 等. 水稻高产生理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1991,22(增刊):115-123.[13] 钟蕾,陈小荣,胡华金,等. 杂交稻亲本枝梗和颖花分化与退化对播期反应的基因型差异与类型[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07,29(5):695-700.[14] 陈小荣,潘晓华,陈忠平,等. 施氮对籼型双季杂交水稻枝梗和颖花分化与退化的影响[J].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8,30(1):1-6.[15] 靳德明,王维金,蓝盛银,等. 培矮64s/E32产量构成因素和穗部性状的杂种优势及相关分析[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1, 20(6):516-521.[16] 盖钧镒,章元明,王建康. 植物数量性状遗传体系[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17] 王建康,盖钧镒. 利用杂种世代鉴定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并估计其遗传效应[J]. 遗传学报,1997,24(5):432-440.[18] KONDO S,FUTSUHARA Y. Genetically studies on the panicle formation in rice I. Analysis of component characters of panicle density[J]. Japan J Breed,1980,30(4):335-343.[19] 洪德林,杨开晴,潘恩飞. 粳稻不同生态类型间F1的杂种优势及其亲本的配合力分析[J]. 中国水稻科学,2002,16(3):216-220.[20] 张能义,薛庆中. 水稻DH群体数量性状的遗传分析[J]. 作物学报,1997,23(1):123-126[21] 陈升位,杨德,张雪梅,等. 滇I型杂交粳稻DH群体四个数量性状的遗传分析[J].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02,17(1):28-31.[22] ASHIKARI M,SAKAKIBARA H,LIN S Y,et al. Cytokinin oxidase regulates rice grain production[J]. Science,2005,309:741-745.[23] 刘金波,洪德林. 粳稻穗角和每穗颖花数的遗传分析[J].中国水稻科学,2005,19(3):223-230.[24] 欧龙海. 水稻产量和穗部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D]. 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05.[25] 郭媛,万志兵,陈献功,等. 粳稻一次枝梗数和二枝梗数的遗传分析[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8,31(3):8-12.[26] 蔡英杰.水稻长穗大粒RIL群体产量相关性状的遗传分析[D]. 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06.。

长药野生稻导入系F2群体枝梗数的QTL分析

长药野生稻导入系F2群体枝梗数的QTL分析

长 药 野 生稻 导 入 系 F 2群 体 枝 梗 数 的 Q L分 析 T
李海 。高 远h, 礼华 匪 彬 ,方 曾 , , 军, 陆贤
李 治 华 任 鄄胜 苏相 文 任 光俊 h , , ,
(. 1 四川省农业科学 院作物研究所 , 四川 成都
5 20 2 00)
6 06 2 四川师 范大学 , 10 6;. 四川 成 都
A s atI i pp r treri f rnhn mbr ic dn piayba c u b rP N) eod r ba c u b rS N)adrt bt c: t s ae ,he ato a c u e ,nl ig r r rnhn m e( B ,s nay rnhn m e( B r nh t s b u m c n i ao o B B R P)w r nlzdb s ga 2pp ltn dr e o rs btenG 6 a niar e( r asta ad f N t P N( S S o eea a e yui nF ouai ev f m acos ew e 4 B,nIdc i y n o id r c Oy ai ), z v n T 2 B,a t geso n o s nclvt c Oyasta n i c Oyal gs miaa .T ersl so e ht o 81 li r rs nl ef m A i ut a r e( rz i )adwl r e( r o ia n t) h ut hw dta ln o i i r a i ei d av di z n t e w t qa taiet il i( T  ̄ f cigpi aybac u e P N) e eetdo ho sme n .T reQ L o eodr u ni t a c Q L )a et r r rn hnmbr( B w r dtc ncrmoo s ad6 he T sf s n ay t v r to n m e e 3 rc bac u b r( B rnhn m e S N)w r u dO ho oo e 6ad7 ee nJf t f B B ( S )w r e t e ncrm sme e f n ncrm sm s n .SvnQ so r i o Nt S N R P e i ni do ho oo s e o 4, r ao P o ed f i

水稻幼穗分化8个时期,水稻幼穗发育特征

水稻幼穗分化8个时期,水稻幼穗发育特征

水稻幼穗分化8个时期,水稻幼穗发育特征水稻幼穗分化的8个时期分别为第一苞分化期、第一次枝梗分化期、第二次枝梗原基及颖花原基分化期、雌雄蕊形成期、花粉母细胞形成期、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花粉内容物充实期以及花粉完成期。

每个阶段的形态特征以及所需要经历的时间都不一样,比如在雌雄蕊形成期一般需要经历4-5天,此时幼穗长0.5-1cm,而在进入花粉母细胞形成期之后,幼穗的长度就变成了1.5-4cm,在该时期通常需要经历2-3天。

一、水稻幼穗分化8个时期1、第一苞分化期(1)该时期一般会发生在倒3.5-3叶,发育的时间通常为2-3天。

(2)在该时期,生长中心由腋芽生长开始转向幼穗生长,养分的分配重点由运往分蘖开始转向运往幼穗,而碳、氮代谢特点开始由氮代谢占优势,慢慢的过渡至碳、氮代谢并重。

2、第一次枝梗分化期(1)该时期一般发生在倒三叶露尖,通常需要经历4-5天。

(2)在该时期,一般可以用肉眼看见苞毛。

3、第二次枝梗原基及颖花原基分化期(1)该时期是决定穗型大小的重要时期,一般需要经历6-7天。

(2)在这个时期,通常可以用肉眼观察幼穗顶,在上面一般会有像火把一样的绒毛。

4、雌雄蕊形成期(1)该时期通常会发生在倒二叶露尖,通常需要经历4-5天。

(2)剥穗之后,可以用肉眼看见粒粒颖花,幼穗长0.5-1cm。

5、花粉母细胞形成期(1)该时期一般发生在剑叶露尖,一般需要经历2-3天。

(2)可以用肉眼看见粒粒颖壳,幼穗长1.5-4cm。

6、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1)该时期是决定颖花能否能发育完全、是否能够结实的关键期,一般需要经历2天。

(2)在该阶段,颖壳的长度达到了正常值的一半,穗的长度通常为4-10cm。

7、花粉内容物充实期(1)在该时期,从植株的外部形态就能察觉到,它已经涨肚了。

(2)该阶段一般需要经历6-8天,幼穗变绿,穗长通常已经定型。

8、花粉完成期(1)在该时期,植株的变化为从“亮肚”到破口抽穗。

(2)花粉完成期一般需要经历2天。

水稻一次枝梗数和二次枝梗数的遗传

水稻一次枝梗数和二次枝梗数的遗传

水稻一次枝梗数和二次枝梗数的遗传
刘金波1 ,摇 刘晓丽2 ,摇 王宝祥1 ,摇 樊继伟1 ,摇 卢百关1 ,摇 李摇 健1 ,摇 方兆伟1 ,摇 迟摇 铭1 ,摇 秦德荣1 ,摇 徐大勇1
(1. 江苏徐淮地区连云港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 连云港 222006; 2. 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
南京 210095)
摇 摇 摘要:摇 水稻枝梗数影响每穗颖花数。 为阐明水稻枝梗数遗传规律,以一、二次枝梗数多的水稻品种 3012 与 一、二次枝梗数少的水稻品种万特大粒杂交获得的 F1 和 F2 世代及其亲本为材料,利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 型对一、二次枝梗数进行遗传分析。 结果表明,一次枝梗数的遗传受 2 对加性鄄显性鄄上位性主基因+加性鄄显性鄄上 位性多基因控制。 二次枝梗数的遗传受 2 对加性鄄显性鄄上位性主基因+加性鄄显性多基因控制。 一、二次枝梗数均 以主基因遗传为主,一次枝梗数以加性效应为主,二次枝梗数以超显性效应为主。 因此,可以通过杂交和回交的育 种策略来增加水稻品种枝梗数,实现产量的增加。
gene with additive鄄dominant effects. The inheritabilities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branch number were controlled by major gene. For primary branch number, additive effects were dominant. Overdominance were the major model for secondary branch number. By increasing the branch num鄄 ber per panicle in rice through cross and backcross breed鄄 ing, the rice yield can be raised.

水稻每穗粒数和二次枝梗数的遗传分析

水稻每穗粒数和二次枝梗数的遗传分析

水稻每穗粒数和二次枝梗数的遗传分析作者:陈小荣,陈志彬,贺浩华,朱昌兰,彭小松,贺晓鹏,傅军如,欧阳林娟来源:《湖北农业科学》2011年第07期摘要:选择每穗粒数和每穗二次枝梗数差异大的2个水稻亲本CB1(每穗粒数87.83粒,每穗二次枝梗数12.77个)、CB4(每穗粒数150.70粒,每穗二次枝梗数25.75个),配制CB1×CB4组合,建立了相应的P1、F1、P2、B1、B2、F2群体,将其分为中季和晚季两个生产季节种植,考查了每穗粒数和每穗二次枝梗数性状。

利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理论的Akaike信息准则(AIC)在B1、B2、F2代中鉴定影响数量性状的主基因存在与否,主基因存在时,通过分离分析估计主基因和微效基因的遗传效应及所占总变异的分量。

结果表明,每穗粒数在所有B1、B2、F2中均符合两对主基因+多基因模型模式,主基因遗传率为17.717%~63.562%,多基因遗传率为21.188%~59.449%,总基因型遗传率为76.029%~92.973%,每穗粒数遗传率受种植季别影响明显;每穗二次枝梗数在所有B1、B2、F2中均符合两对主基因+多基因模型模式,主基因遗传率为59.537%~71.787%,多基因遗传率为6.431%~23.870%,总基因型遗传率为78.121%~87.298%;每穗二次枝梗数遗传率受种植季别影响较小。

关键词:水稻;每穗粒数;二次枝梗数;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遗传效应中图分类号:S511;S330.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39-8114(2011)07-1319-06Genetic Analysis of Grains and Secondary Branch Numbers per Panicle in RiceCHENXiao-rong,CHENZhi-bing,HEHao-hua,ZHUChang-lan,PENGXiao-song,HEXiao-peng,FUJun-ru,OUYANGLin-juan(KeyLaboratoryofCropPhysiology,Ecology,GeneticsandBreeding,MinistryofEducation / KeyLaboratoryofCropPhysiology,EcologyandGeneticBreedingofJiangxiProvince / CollegeofAgronomy,JiangxiAgriculturalUniversity,Nanchang330045,China)Abstract:Tworiceparentswithgreatdifferenceingrainsandsecondarybranchnumbersperpanicle,CB1(87.83grainsand12.77secondarybranchnumbersperpanicle)andCB4(150.70grainsand25.75secondarybranchnumbersperpanicle)werechosentoconstructthecombinesCB1×CB4,andthecorrespondingP1,F1,P2,B1,B2,F2populationswereestablishedandplantedasmiddleandlateseasonrice.Thetwotraitswerechecked.TheAkaike'sinformationcriterion(AIC)ofthemajorgenespluspolygenesmixedinheritancemodelwasusedtoidentifytheexistenceofmajorgenesaffectingquantitativetraitsinB1,B2andF2populations.Whenthemajorgenesexisted,thegeneticeffectsofthemajorgenesandpolygenesandtheirgeneticvariancewereestimatedthroughsegregationanalysis.TheresultsshowedthattwomajorgenespluspolygeneswerethemostfittedgeneticmodelforgrainsperpanicleinallB1,B2andF2populations.Theheritabilityvaluesofthegrainsperpanicleofthemajorgenesvariedfrom17.717%to63.562%,andthoseofpolygenesvariedfrom21.188%to59.449%.Thetotalheritabilityvalues ranged from76.029%to92.973%.Theheredityofgrainsperpaniclewasaffectedbyplantingseason obviously.TwomajorgenespluspolygeneswerethemostfittedgeneticmodelforsecondarybranchnumbersperpanicleinallB1,B2andF2populations.Theheritabilityvaluesofthesecondarybranchnumbersperpanicleofthemajorgenesvariedfrom59.537%to71.787%,andthoseofpolygenesvariedfrom6.431%to23.870%.Thetotalheritabilityvalueswerefrom78.121%to87.298%.Theheredityofsecondarybranchnumbersperpaniclewas hardly affectedbyplantingseason.Keywords:rice(OryzasativaL.);grainsperpanicle;secondarybranchnumber;majorgenespluspolygenesmixedinheritancemodel;geneticeffect每穗粒数是水稻产量构成的重要因素,穗大粒多是当前高产新品种选育的主要途径之一。

水稻的生长发育特性PPT课件

水稻的生长发育特性PPT课件

2008年4月
13
(二)根的生长
• 1,根的形态结构
2008年4月
14
2008年4月
15
2,根的分化与生长
• 生长部位:芽鞘节以上,伸长节以下. • 分化规律:
N叶抽出 ≈ N节根原基分化出现 ≈ N-1节根原基数增殖≈
n-2节根原基分化发育(少量发根) ≈ N-3节旺盛发根≈
N-4节发生1次分枝根≈ N-5节发生二次分枝根
• N(品种总叶数)-6
• N(品种总叶数)-n(伸长节间数)
2008年4月
37
3,影响分蘖生长发育的因素
1、栽培深度和密度:浅 栽有利于分蘖,一般 以3-3.5cm为宜;适当 稀植,特别是降低穴 苗数有利于分蘖。
2008年4月
38
• 2、营养:在N、P、K三要素中,以N素对分 蘖的发生影响最大。在体内N含量>4%,分 蘖旺盛,<2.5%分蘖停止
• 温度三基点,15 氧气:要有充足的氧气才能有利于根的分化
发育与生长 • 肥:缺N,根少,分布深;N过多,根也少,分布浅.
2008年4月
19
根的功能变化
• 根经过一段时间,功能会衰退,如种子根一般 到6叶就散失功能
• 从外型上看,根的颜色与功能相关:白根功能 最强;黄根次之,黑根功能散失.
2008年4月
16
2008年4月
17
3,根的分布
• 主要分布在离土表0~10m的土层中(约占 80%),特别是0~5cm的表土层分布最多, 耕作层以下分布很少。自移栽初期至生育 中期,根系主要向斜下方发展;抽穗期根 系的分布与中期相比分布在土表和深层的 根系增加。
2008年4月
18
4,影响根系生长和功能的环境条件

水稻生物学特性—水稻的穗

水稻生物学特性—水稻的穗
水稻穗的结构
水稻的稻穗,是圆锥
花序。穗的中轴为主
梗即穗轴;轴上有穗
节,节上着生第一次
剑叶
枝梗;第一次枝梗再分
出的小枝称为第二次
枝梗;由第一次和第
二次枝梗分出小穗梗,
末端着生小穗即颖花。
去除枝梗的穗轴,穗颈节处粗,顶部细。
穗轴的横断面总体呈圆环形,但在枝梗长出的一面有明显的凹陷。在穗轴外 围排列着若干个小维管束。
123 4
56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孕穗 抽穗
12 3 4 5
67
苞分 化期
枝梗 分化 期
颖花 分化 期
性细胞 分化形 成期
花粉粒 充实完 成期
茎秆基部第一节间伸长期(拔节始期) 幼穗开始分化期
早熟品种主茎拔节 时,幼穗已开始分 化,分蘖期与幼穗 分化期重叠,称为 重叠型。
第2期:第一次枝梗原基分化期
第一苞原基增大后,紧接着在生长锥上分 化第二苞原基、第三苞原基……等,并在 各苞的腋部产生新的突起,即第一次枝梗 原基。
分化进一步发展,这些突起达到了生长锥 的顶端,第一次枝梗的分化即结束。此时 在苞的着生处开始长出白色的苞毛。
水稻幼穗发育过程
第3期:第二次枝梗基及小 穗原基分化期
穗的生长姿态分为直立、半直立、弯、下垂四种,是区分不同品种的特征之一。
直立
半直立

下垂
图片引自 余毅(2010)
穗的分枝姿态分为直立、直立到半直立、半直立、半直立到散开和散开种,是区分不 同品种的特征之一。
直立
半直立
散开
图片引自 余毅(2010)
穗的抽出度分为紧包、部分抽出、正好抽出、抽出较好、抽出良好五种,是区分不同 品种的特征之一。

水稻品种穗型的遗传定位及其特征特性

水稻品种穗型的遗传定位及其特征特性

水稻品种穗型的遗传定位及其特征特性陈萍萍;赵宁春;叶胜海;陆艳婷;张小明【摘要】穗部性状差异常常是引起水稻品种间产量高低和米质优劣的主要原因.鉴于穗型与群体的构成和产量密切相关,本文从遗传、生理特性、群体生态等方面,综述了近年来水稻不同穗型品种间的主要研究结果.【期刊名称】《种子》【年(卷),期】2009(028)010【总页数】4页(P64-67)【关键词】水稻;穗型;生理特性;群体生态【作者】陈萍萍;赵宁春;叶胜海;陆艳婷;张小明【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浙江,金华,321000;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浙江,杭州,310021;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浙江,杭州,310021;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浙江,杭州,310021;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浙江,杭州,310021;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浙江,杭州,310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11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加,可耕地面积的相对减少,提高水稻单位面积产量,保证粮食供应需求是我国的主要任务。

水稻穗型与水稻群体的光能利用、产量、稻米品质有密切的关系。

本文对水稻穗型的划分、穗型的遗传、穗型对群体生态和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等综述如下。

水稻穗型可根据其形态特征划分为紧穗型或密穗型、散穗型和半散穗型3种;也可根据产量构成划分为穗数型(多穗型)、穗重型(大穗型)和穗粒兼顾型。

密穗型的着粒密度一般为7.9粒/cm,而半散穗型和散穗型的着粒密度一般为4粒/cm和<4.8粒/cm。

周开达等根据水稻品种的单穗重,即穗粒数与粒重的乘积作为标准将水稻穗型划分为重穗型(单穗重>5 g)、中穗型(单穗重为3~5 g)和轻穗型(单穗重<3 g)[1]。

Sasahara等根据二次枝梗上的小穗在穗轴上的节位分布,把穗型分为下位优势型、偏下位优势型、中位优势型、偏上位优势型、上位优势型5种[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b s t r a c t :
A g r i c u l t u r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 Na n j i n g 2 1 0 0 9 5, C h i n a)
B r a n c h n u mb e r a f f e c t s s p i k e l e t n u mb e r p e r p a n i c l e i n i r c e .T o u n d e r s t a n d t h e i n h e i r t a n c e o f b r a n c h n u n—
C H I M i n g ,Q I N D e . r o n g ,X U D a — y o n g
( 1 . L i a n y u n g a n g 疵娥 o ,A g r i c u l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s o f£ k X u h u a i Di s t r i c t o 厂 J i a n g s u P r o v i n c e , L i a n y u n g a n g 2 2 2 0 0 6, C h i n a ;2 . N a t i o n a l K e y L a b o r a t o r y f o C r o p G e n e t c i s a n d G e r m p l a s m E n h a n c e m e n t , N a
b e r ,a g e n e t i c s e g r e g a t i o n a n a l y s i s f o r t h e t r a i t s wi t h P1 ,P 2 ,F l a n d F 2 i n t h e c r o s s o f r i c e c u h i v a r s 3 0 1 2 a n d Wa n t e d a l i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0 4 4 4 0 . 2 0 1 3 . 0 6 . 0 0 2
水 稻 一次 枝 梗 数 和 二 次 枝梗 数 的遗 传
刘 金 波 , 刘 晓 丽 , 王 宝祥 , 樊继伟 , 卢百关 , 李 健 , 方 兆伟 , 迟 铭 ,

L I U J i n - b o , L I U X i a o - l i , WA NG B a o — x i a n g , F AN J i — w e i , L U B a i . g u a n , L I J i a n , F N G A Z h a o . w e i ,
江苏农业学报 ( J i a n g s u o fA g r . S c i . ) , 2 0 1 3 , 2 9 ( 6) : 1 1 8 7~1 1 9 2
h t t p : / / ww w . j s n Y x b . c o n r
1 1 8 7
刘金波 , 刘晓丽 , 王宝祥 , 等 .水稻一次枝梗数 和二次枝梗数的遗传 [ J ] . 江苏农业学报 , 2 0 1 3 , 2 9 ( 6 ) : 1 1 8 7 — 1 1 9 2
I n h e r i t a n c e o f p r i ma r y b r a nc h nu mb e r a n d s e c o n d a r y b r a n c h n m b u e r i n
r i c e( O r y z a s a t i v a L. )
秦德 荣 , 徐 大勇
( 1 . 江苏徐淮地 区连 云港农业 科学研究所 , 江苏 连 云港 2 2 2 0 0 6 ;2 . 南京农业 大学作 物遗传与种质创新 国家重点实验室 , 江苏
南京 2 1 0 0 9 5 )
摘 要 : 水稻枝梗数 影响每穗颖花数 。为 阐明水 稻枝梗 数遗传 规律 , 以一 、 二 次枝梗 数多 的水 稻 品种 3 0 1 2与
种策略来增加水 稻品种枝梗数 , 实现产量 的增加 。 关键词 : 水稻 ;一次枝梗数 ;二 次枝梗数 ;遗传
中 图分 类 号 : ¥ 5 1 1 . 0 3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0 - 4 4 4 0 ( 2 0 1 3 ) 0 6 — 1 1 8 7 - 0 6


二次枝梗数少 的水 稻品种万特大粒杂交获得 的 F 和F : 世代 及其 亲本为 材料 , 利用 主基 因+ 多基 因混合遗 传模
型对一 、 二次枝梗数进行 遗传 分析。结果 表 明 , 一次 枝梗数 的 上
位性多基 因控制 。二次枝梗数 的遗传受 2对加性 一 显 性一 上位 性主基 因+ 加性 一 显性 多基 因控制 。一 、 二次枝梗 数均 以主基 因遗传 为主 , 一次枝梗 数以加性效应为主 , 二次枝梗数 以超显性效应 为主 。因此 , 可 以通 过杂交和 回交 的育
w a s p e r f o r m e d b a s e d o n t h e m a j o r g e n e — p o l y g e n e m i x e d i n h e i r t a n c e m o d e 1 .3 0 1 2 h a s mo r e p i r m a r y a n d s e c o n d a r y b r nc a h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