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语文书背诵段落
五年级下册语文书背诵内容

五年级下册语文书背诵内容
五年级下册语文书的背诵内容如下:
1. 《草原》:这篇课文描绘了作者在草原上的所见所感,描述了草原的美丽景色和生机勃勃的景象。
2. 《祖父的园子》:这篇课文讲述了祖父的园子里的各种植物和动物,以及作者在园子里度过的快乐时光。
3. 《春》:这篇课文描绘了春天的美丽景色,展现了大自然的生机盎然。
4. 《夏夜的故事》:这篇课文讲述了夏夜的宁静美好,以及人们在这样的夜晚如何享受生活。
5. 《瀑布》:这篇课文描绘了瀑布的壮观景象,以及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6. 《小桥流水人家》:这篇课文描绘了一个小桥流水的农村景象,展现了作者对家乡的眷恋之情。
7. 《泊船瓜洲》:这篇课文讲述了作者在瓜洲停船时的所见所感,表达了作者对江南水乡的喜爱。
8. 《送元二使安西》:这篇课文描绘了作者送别朋友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友情的珍惜和感慨。
此外,还有其他一些课文和古诗文需要背诵,具体如下:
1. 古诗文:《宿新市徐公店》、《登鹳雀楼》、《暮江吟》、《题临安邸》、《游园不值》等。
2. 其他课文:如《草原上的花》、《颐和园》、《圆明园的毁灭》、《黄果树瀑布》、《将相和》等。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背诵内容整理-全部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背诵内容整理- 所有1、《草原》此次 . 我看到了草原。
那边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 . 空气是那么新鲜 . 天空是那么明亮 . 使我总想高歌一曲 . 表示我满心的快乐。
在天底下 . 一碧千里 . 而其实不茫茫。
四周都有小丘 . 平川是绿的 . 小丘也是绿的 .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 . 一会儿又下来 . 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 就像只用绿色衬着. 不用墨线勾画的中国画那样. 到处翠色欲留 . 轻轻流入云际。
这类境地. 即便人惊讶 . 又叫人舒畅 . 既愿久立四望. 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在这境地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静立不动. 仿佛回味着草原的无穷乐趣。
我们接见的是陈巴尔虎旗。
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 才抵达目的地。
一百五十里所有是草原。
再走一百五十里. 也仍是草原。
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 . 只需方向不错 . 怎么走都能够。
初入草原. 听不见一点儿声音 . 也看不见什么东西 . 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
走了许久 . 远远的看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牛羊多起来. 也看到了马群 . 隐约有鞭子的轻响。
快了 .快到了。
突然 . 像被一整风吹来似的. 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 马上的男女老小衣着各色的衣裳. 群马奔驰 . 襟飘带舞 . 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这是主人到达几十里外欢迎远客。
见到我们. 主人们马上拨转马头 . 喝彩着 . 飞奔着 . 在汽车的左右与前方带路。
静寂的草原喧闹起来:喝彩声. 车声 . 马蹄声 . 响成一片。
车随着马飞过小丘 . 看见了几座蒙古包。
3、《白杨》白杨树素来就这么直。
哪儿需要它. 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抽芽. 长出粗壮的枝干。
不论碰到风沙仍是雨雪. 不论碰到干旱还是洪水 . 它老是那么直 . 那么坚毅 . 不脆弱 . 也不摇动。
”5 《牧童》(唐)吕岩草铺横野六七里. 笛弄晚风三四声。
回来饱饭傍晚后. 不脱蓑衣卧月明。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书背诵内容整理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必背内容第一单元1. 古诗三首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宋] 范成大昼(zhòu)出耘(yún)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ɡònɡ)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稚子弄冰[宋] 杨万里稚(zhì)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zhēnɡ)。
敲成玉磬(qìnɡ)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村晚[宋] 雷震草满池塘水满陂(bēi),山衔落日浸寒漪(yī)。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语文园地一·日积月累游子吟[唐] 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语文园地二·日积月累鸟鸣涧[唐] 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第四单元9.古诗三首从军行[唐]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宋] 陆游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rèn)岳(yuè)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 杜甫剑外忽传收蓟(jì)北,初闻涕(tì)泪满衣裳(chánɡ)。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xiānɡ)阳向洛阳。
语文园地四·日积月累[唐]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 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第六单元15.自相矛盾楚人有鬻(yù)盾与矛者,誉之曰:“吾(wú)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fú)能应也。
夫(fú)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语文园地六·日积月累豆蔻年华:指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全册书课文主要背诵内容整理全部

五年级语文全册课文主要背诵内容及相关知识一、全册课文主要背诵内容1《草原》这次,我看到了草原。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新鲜,天空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留,轻轻流入云际。
这种境界,即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
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
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
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
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
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
走了许久,远远的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子的轻响。
快了,快到了。
忽然,像被一整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
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的左右与前面引路。
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
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
3《白杨》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
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5《古诗词三首》《牧童》(唐)吕岩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课文内容日积月累_总复习

• B你认为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 • 答:我认为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两点:一是孔君 平在姓上做文章,杨氏之子也在姓上做文章二是 杨氏之子并没有直接反驳孔君平,而是采用了否 定的方式,说“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婉转对 答,既显得幽默有礼貌,又表达了“既然孔雀不 是您家的鸟,杨梅岂是我家的果”这个意思,使 孔君平无言以对。因为他要承认孔雀是他家的鸟, 他前面说的话才立得住脚。这足以反映出孩子思 维的敏捷,语言的机智幽默。 • C杨氏子的特点:思维的敏捷,语言的机智幽默。
• 6《冬阳•童年•骆驼队》是自传体小说《城 南旧事》的序言,作者中国著名女作家林 海音。 • A本文是作者对童年的魂牵梦萦,对早以走 远的童年的依依流连。 • B作者在文中“默默地想,慢慢地写”了童 年这样几个画面:看骆驼咀嚼、想象骆驼 系铃铛、想为骆驼剪垂在肚子底下的毛、 好奇地问妈妈夏天骆驼到哪儿去了四件事, 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这些场景 是按季节推移顺序写的。
• ②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 在表白着自己的心。 • 借白杨树表达自己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决心。 • ③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 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 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 “高大的白杨树”暗喻老一辈的新疆建设者; “几棵小树”暗喻边疆建设者的后代。【理解体 会:爸爸自己已经扎根边疆献身边疆,他希望自 己的子女如同小树一样经受锻炼成为建设边疆的 栋梁之材。】爸爸微笑是因为他相信儿女们在老 一辈的教育下,一定会经受考验,成长为新的边 疆建设者。
• 《牧童》《舟过安仁》《清平乐•村居》三 首古诗词,在内容上有一个最大的共同点, 都是写古代儿童无忧无虑的生活,表达了 孩子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天性。不同的 是《牧童》描绘了牧童晚归休息图,《舟 过安仁》描绘的两小儿船头以伞使风的场 景,而《清平乐•村居》则营造了一个五口 之家的温馨幸福的农家生活画面。
五年级下册背诵篇目

五年级下册语文背诵部分(一)课文背诵段落、篇目第一课《草原》第1、2自然段。
第三课《白杨》第12自然段。
第六课《冬阳童年骆驼队》第四、五自然段。
第七课《祖父的园子》第十七自然段、第十课《杨氏之子》全文。
第十四课《再见了亲人》第一自然段。
第二十五课《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第三自然段。
第二十六课《威尼斯的小艇》第四至六自然段。
第二十一课《猴王出世》第一自然段后半部分记忆名家名篇:老舍的《草原》、季羡林的《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林海音的《冬阳•童年•骆驼队》是《城南旧事》的序言、萧红的《祖父的园子》选自《呼兰河传》。
《将相和》选自司马迁的《史记》、《草船借箭》选自《三国演义》、《景阳冈》选自《水浒传》、《猴王出世》选自《西游记》、《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选自《小兵张嘎》、《临死前的严监生》选自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凤辣子”初见林黛玉》选自《红楼梦》、《金钱的魔力》选自马克•吐温的《百万英镑》。
补充:第五课《古诗词三首》表现童趣的古诗吕岩的《牧童》、杨万里的《舟过安仁》、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拓展表现童趣的古诗如:白居易《池上》“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袁枚的《所见》“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高鼎的《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胡令能的《小儿垂钓》“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请同学们选择其中一首,会默写。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背诵内容整理-全部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背诵内容整理-全部1、《草原》这次我看到了草原。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新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留轻轻流入云际。
这种境界即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
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
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
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
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
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
走了许久远远的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子的轻响。
快了快到了。
忽然像被一整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
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的左右与前面引路。
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
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
3、《白杨》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
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5《牧童》(唐)吕岩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舟过安仁》(宋)杨万里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清平乐·村居》(宋)辛弃疾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6、《冬阳·童年·骆驼队》爸爸和他讲好价钱了。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必背课文梳理(古诗文附译文)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必背课文梳理(古诗文附译文)1、夏日田园杂兴【宋】范成大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译文白天在田里锄草,夜晚在家中搓麻线,村中男男女女各有各的家务劳动。
小孩子虽然不会耕田织布,也在那桑树阴下学着种瓜。
注释耘田:除草。
绩麻:把麻搓成线。
各当家:每人担任一定的工作。
未解:不懂。
供:从事,参加。
傍:靠近。
2、稚子弄冰【宋】杨万里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译文清晨,满脸稚气的小孩,将夜间冻结在盘中的冰块脱下,提在手中。
轻轻敲打,冰块发出穿林而过的响声,当欣赏者正醉心于那穿林而过的响声时,忽然却听到了另一种声音--冰块落地,发出了如玻璃破碎的声音。
注释①稚子:指幼稚、天真的孩子。
②脱晓冰:在这里指儿童晨起,从结成坚冰的铜盆里剜冰。
③铮:指古代的一种像锣的乐器。
3、村晚【宋】雷震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翻译在一个长满青草的池塘里,池水灌得满满的,山衔住落日淹没了水波。
放牛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上,随意地用短笛吹奏着不成调的的乐曲。
注释①陂(bēi):池塘。
②衔:口里含着。
本文指落日西沉,半挂在山腰,像被山咬住了。
③浸:淹没。
④寒漪(yī):水上波纹。
⑤横牛背:横坐在牛背上。
⑥腔:曲调。
⑦信口:随口。
⑧归去:回去。
⑨池塘:堤岸。
4、游子吟【唐】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注释:1、游子:古代称远游旅居的人。
2、吟:诗体名称。
3、游子:指诗人自己,以及各个离乡的游子。
4、临:将要。
5、意恐:担心。
6、归:回来,回家。
7、言:说。
8、寸草:小草。
这里比喻子女9、心:语义双关,既指草木的茎干,也指子女的心意。
10、报得:报答。
11、三春晖:春天灿烂的阳光,指慈母之恩。
三春:旧称农历正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三月为季春,合称三春。
晖:阳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下册要背的段落
第一组
1、草原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道奇丽的小诗。
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
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
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
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
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
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些忽飞忽落的小鸟。
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明如玻璃的带子——!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子的轻响。
快了,快到了。
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为。
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
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
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
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
3、白杨
爸爸的微笑消失了,脸色变得严肃起来。
他想了一会儿,对儿子和小女儿说:“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
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第二组
5、古诗词三首
牧童
<唐>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译文】绿草如茵,广阔的原野,一望无垠。
笛声在晚风中断断续续地传来,悠扬悦耳,似乎在和晚风嬉戏。
牧童放牧归来,在黄昏饱饭后。
他连蓑衣都没脱,就愉快地躺在月夜的草地上休息了。
舟过安仁
【宋】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
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
不是遮头是使风。
【译文】两个儿童坐在一只如扁舟般的小船上,奇怪的是他们在船上却不用篙和棹哦,怪不得没下雨他们也张开了伞呢,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啊!
清平乐(yuè)·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译文】一所低小的茅草房屋,紧靠着一条流水淙淙,清澈照人的小溪。
溪边长满了碧绿的小草。
一对不知谁家、满头白发的老夫妻,刚刚饮罢酒,带着醉意,亲热地在一起用吴地的方言互相逗趣取乐。
大儿子在溪东的豆地锄草,二儿子在编织鸡笼。
最令
人喜爱的是小儿子,他是那么调皮、可爱,躺卧在溪边剥莲蓬。
6、冬阳.童年.骆驼队
爸爸已经和他们讲好价钱了。
人在卸煤,骆驼在吃草。
我站在骆驼的面前,看它们吃草料咀嚼的样子,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
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后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满在胡须上。
我看得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了起来。
老师教给我,要学骆驼,沉得住气。
看它从不着急,慢慢的走,总会到的;慢慢的嚼,总会吃饱的。
仿写:老师教给我要学白杨,坚强不屈;老师教给我,要学春蚕,无私奉献。
第三组
10、杨氏之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扬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
第四组
14、再见了,亲人
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为了帮我们洗补衣服,您已经几夜没合眼了。
您这么大年纪,能支持得住吗?快回家休息吧!为什么摇头呢?难道您担心我们会把您这位朝鲜阿妈妮忘怀?不,永远不会。
八年来,您为我们花了多少心血,给了我们多少慈母般的温暖!记得五次战役的时候,由于敌机的封锁,造成了暂时的供应困难。
我们空着肚子,在阵地上跟敌人拼了三天三夜。
是您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上给我们吃。
这真是雪中送炭啊!当时有很多次阻击战。
您再回去的途中,累得昏倒在路旁了,我们还记得,我们的一个伤员在您家里休养,敌机来了,您丢下自己的小孙孙,把伤员背进了防空洞;当您再回去抢救小孙孙的时候,房子已经炸平了。
您为我们失去了唯一的情人。
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
小金花,不要哭了,擦干眼泪,在给我们唱个《捣米谣》吧!怎么?心里难过,唱不出来?你一向是个坚强的孩子啊!那一回,侦察员老王到敌占区去侦察,被敌人抓住了,关在一座小房子里,有一个班的鬼子看守着。
你妈妈知道了,带着你混进敌占区,偷偷的靠近了关着老王的那所小房子。
你妈妈故意跟哨兵争吵,引出那个班的敌人。
你趁机钻进屋里,解开老王身上的绳索,救出了老王。
你回到村里,焦急地等待妈妈。
第二天传来噩耗,你妈妈拉响手榴弹跟敌人同归于尽了。
同志们伤心的痛哭起来,你却把脚一跺,嘴角抽动着狠狠地说:“妈妈,这个仇我一定要报!”小金花,你是多么刚强呀!可是今天,跟志愿军叔叔分别的今天,你怎么就落泪了呢?
大嫂,请回去吧!看,您的孩子在您的背上睡熟了。
山路这样崎岖,您架着双拐,已经送了几十里。
就是您一步不送,我们只要想起您的双拐,也永远不会忘怀您对我们的深情厚谊。
我们清楚地记得,那是1952年的春天,金达莱花开满山野的时候,您知道我们缺少蔬菜,就挎着篮子上山挖野菜。
后面山上的野菜挖光了,您又跑到前沿阵地的血泊里……伤好以后,您只能靠着双拐走路了。
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会中国人民的友谊?
16、桥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第七组
22、人物描写一组
起初,小嘎子精神抖擞,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围着他猴儿似的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仿佛很占了上风。
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
第八组
25、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正是这样,也确实不错。
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
花团锦簇、姹(chà)紫嫣(yān)红。
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26、威尼斯的小艇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
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
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
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作急转弯。
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往后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商人夹了大包的货物,匆匆地走下小艇,沿河做生意。
青年妇女在小艇里高声谈笑。
许多孩子由保姆伴着,坐着小艇到郊外去呼吸新鲜的空气。
庄严的老人带了全家,夹着圣经,坐着小艇上教堂去做祷告。
半夜,戏院散场了,一大群人拥出来,走上了各自雇定的小艇。
簇拥在一起的小艇一会儿就散开了,消失在弯曲的河道中,传来一片哗笑和告别的声音。
水面上渐渐沉寂,只见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摇晃。
高大的石头建筑耸立在河边,古老的桥梁横在水上,大大小小的船都停泊在码头上。
静寂笼罩着这座水上城市,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