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课件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共16张PPT)
合集下载
史总复习第27课时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课件0807133
02
重时空观念 记主要史实
——纵向理清“发展线”
一、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1949~1956 年)——建设的起步
(一)国民经济的恢复(1949~1952 年)
背 1949 年,解放战争基本胜利,新中国成立,国统区经济 景 处于全面崩溃状态 农村 城市
土地改革 、劳动互助合作,允许农民自主经 开展_________ 营,兴修水利等
国营经济 ;稳定物价,统一 没收官僚资本,建立_________ 财经;合
(1)工农业生产超过历史最高水平,完成了国民经济的恢 复工作,巩固了政权 (2)为三大改造和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
(二)有计划的经济建设(1953~1957 年)
1.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行(1953~1957 年) (1)条件
政治 经济 方针 借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政权巩固 1952年底,国民经济形势基本好转 过渡时期总路线 1953年提出_______________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
(2)目的:为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工业化国家。
(3)特点:社会主义工业化和 社会主义改造 并举(以工业化 为核心,三大改造为两翼);优先发展重工业,处理好农、轻、 重的关系;工业建设集中在 东北 地区。
(2)“大跃进”运动: 1958 年发动以大炼钢铁为中心的“大 跃进”运动,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和经济建设的 高速度 。
(3)人民公社化运动: 1958 年建立以“一大二公”(规模 大,公有化程度高)为特点的人民公社,片面追求生产资料的 公有化程度。
3.影响 (1)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 的“左”倾错误迅速发展,造成 国民经济比例 严重失调,生 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第27课时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三部分 第十五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第1讲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
解析
5.1962 年《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规定:保证集
体经济占绝对优势的条件下。人民公社应该允许和鼓励社
员利用剩余时间和假日,发展家庭副业,增加社会产品,
增加社员收入,活跃农村市场。这一规定
()
A.加速“左”倾错误的继续泛滥
B.违背农村经济的客观实际
C.部分突破人民公社体制束缚
D.开始了生产责任制的尝试
把 握·
01 02 03
历史发展线索 自主学习区 知识成串·记得更快 认知深化区 史料印证·学得更清 综合提能区 纵引横连·掌握更全
04
达标检测区 每课一评·步步提能
第十五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三大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起来,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20 世纪五六十年代, 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既有诸如中共八大、“八 字”方针等正确的决策,取得了重大成就,也有“大跃进”、 人民公社化运动,甚至后来的“文化大革命”的重大失误。
集中经营,分配方式按工分平均分配。这种体制导致了民
谚所描绘的情境,故 D 项正确。
答案:D
4.有经济学家认为,中国 20 世纪 50 年代存在着两次“自毁
性”的经济运动,它们指的是
()
A.“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B.“一五”计划、人民公社化运动
C.“大跃进”、农业合作化运动
D.“一五”计划、农业合作化运动
轻巧识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易误指正——“过渡时期”的社会性质 所谓过渡,是指中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过渡。“过渡
时期”,指的是 1949 年新中国成立到 1956 年底社会主义改 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其社会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 而不是社会主义社会。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同步课件第22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历史特征
历史表现
农村和城 从计
划经 济到 市场 市经济体 制改革全
农村率先进行改革,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 任制,发展乡镇企企业活力为中心,
起社会主
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考点
历史特征
历史表现 创办经济特区、
对外
开放 格局
全方位、
多层次、 宽领域的
开放沿海港口城
市、开辟沿海经 济开放区、浦东
误区警示
土地改革运动确立的是个体农民的土地私有制,
而不是集体公有制。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使 农民土地私有制转变为集体公有制。 思维升华 党在十年探索中的两个核心问题
(1)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速度、规模与比例问题。 (2)社会主义条件下的阶级斗争问题。
释疑解惑
“左”倾错误是一种理论与实际相分离的主观
(3)当时的国际环境需要我们尽快建立强大的军事工业,以
第22讲 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考点 20世纪 50年代 至70年 代探索
历史特征 围绕社会主 要矛盾、社 会主义建设 的速度和规
历史表现 完成国民经济恢
复工作,三大改
造和“一五”计划
的完成,中共八
社会主
义建设
大的召开、“大跃 模进行探索, 进”、人民公社化 经济建设在 运动的发动、八
考点
国际形势对中国的影响,美国坚持对中国封锁和孤
立;苏共二十大后中苏关系恶化。这就迫使中国必 须把经济迅速搞上去,导致“左”倾错误的产生
中国共产党对全面开始社会主义建设缺乏足够的思
想准备 主观 原因 在思想路线上,毛泽东和一些领导人违背了实事求 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主观主义地进行政策决
策,脱离了中国的客观实际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12 第1节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课件 人民
知识研读
考点整合
3.教训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和国家的主要任 务是发展生产力,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妥 善处理好经济建设与阶级斗争之间的关系。 (2)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必须从中国的 国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可照搬别 国模式。 (3)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必须遵循社会主义经 济发展规律。不可超越生产力发展的实际水平, 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 (4)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发扬党内民 主,坚持群众路线。
知识研读
知识梳理
2.经济成就 (1)先后建成 武汉、 包头等钢铁 基地。 (2)形成了冶金、石化等十几个 基础行业 。 (3)全国除 西藏 以外,各省、自 治区都有了铁路。 (4) 石油 已全部自给。
知识研读
知识梳理
三、“十年动乱”中的国民经济(1966~1976)
1.重大破坏 (1)原ຫໍສະໝຸດ :“全面夺权 ”的狂潮。考点整合
知识研读
【解析】题目考查“一五”计划期
间的史实,解题应注意其时间范围。 C项在“一五”计划之前已经完成。 A、B、D三项都是“一五”期间发生 的重要史实。
【答案】C
知识研读
考点整合
考点二 1956~1976年社会主义探索时期的失误及其 经验与教训
1.失误
事件
特征
影响
社会主义建设总 路线
多快好省
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
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 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
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 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 东的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
特点。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 第27讲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课件
栏目索引
1-1 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必须优先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 这是已经定了的。但是决不可因此忽视生活资料尤其是粮食的生产。” 这一重要认识提出的背景是 ( A.农轻重的比例严重失调 B.吸取了赫鲁晓夫改革失败的教训 C.社会主义改造即将完成 D.“一五”计划各项指标超额完成 答案 C 解析 《论十大关系》发表于1956年,是在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即将完 成时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故C项正确;农轻重的比例严重失调出现在19 )
栏目索引
2.“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它比起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 的投资总额是多么渺小。……经过一个公私合营的过程,……自己完全可 以成为光荣的社会主义社会的自食其力的劳动者。”这段话所反映的历 史事件是 ( )
A.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对计划经济体制的改造
栏目索引
题组一 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1.我国制定“一五”计划时,确定经济建设速度工业产量平均年增长14.
7%,农业产量平均年增长4.3%的发展指标,这同世界许多国家的经济发展
速度相比,是比较高的。“一五”计划完成时,工业产量平均年增长约18. 7%,农业产量平均年增长约3.8%。材料说明“一五”计划 ( )
栏目索引
5.1971年,⑨ 周恩来 主持中央日常工作,着手恢复调整国民经济。到19
73年,国民经济出现复苏局面。 6.1975年,⑩ 邓小平 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明确提出全面整顿的思想,并采
取有效措施,使国民经济呈现迅速回升状态。
7.“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错误都是因为生产关系严重超越了生 产力的发展水平。 (✕)
A.经济增长方式变革
2014高考一轮复习:必修2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道路课件
知识点 2
探索与失误
1.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成功探索——中共八大 (1)背景: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2)时间:1956年。 ①主要矛盾:先进的社会制度同落后的 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3)内容 ②主要任务:集中力量把中国尽快地从 落后的 农业国 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 (4)意义: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
知识点 5
1.农村改革
经济体制改革
①经济体制:实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 主要形式的责任制。 (1)内容 ②管理体制:撤销人民公社和生产大队, 建立乡镇政府和村民委员会。
•(2)意义:克服了分配中 平均主义 的弊端,调 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得到发展, 促进了 城市 的改革。
2014高考一轮复习必修二
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 设道路
1、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2、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 4、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单元知识网络
知识点 1 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3.三大改造 (1)时间:1953~1956年。 ①农业:参加 农业生产合作社 ,走集体化道路。 (2)内容②手工业:参加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③资本主义工商业:掀起全行业 公私合营 高潮。
•(3)实质: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 公有制 。 •(4)意义:标志着社会主义 经济体系 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中 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成功探索
。
2.探索失误 1社会主义建 设总路线 ①提出:1958年中共 八大二次 会议。 ②内容:鼓足干劲,力争上游, 多快好省 地建设社会主义。 ③影响:全国掀起“ 大跃进 ”的高潮。
高考历史一轮综合复习课件:第21讲(人教版)
• A.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 B.保障了工业化战略实施
• 审题突破 本题以“一五”计划期间粮食计 划供应制度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 料并运用所学知识说明解决问题的能力。材 料反映了“一五”计划期间的粮食计划供应, 粮食供应不涉及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故排 除A项;材料不涉及自然灾害问题,故排除C 项;国民经济恢复的时间是1952年,故排除D 项。因此选B项。
• 3.影响
• (1)导致国民经济受到严重影响。
• (2)拉大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丧失了发展的 良机。
• 【易混易错】 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指的 是调整国民经济的比例关系,并不是纠正 “左”倾错误。
第一个五年计划
主题1 实施的条件
• (1)1952年底,国民经济形势基本好转,工业 化建设提上日程。
基本3%完,成资,使本社主会义主经义经济济由成7分%在降国低民到经济1%中以占下了绝。对的优
势。
主题3 图解三大改造
“大跃进”运动的失误
• “大跃进”对自然环境、国民经济和当时人 们的思想产生了不利影响 。
• (1)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各地用土办法炼铁、 炼钢,毁掉不少山林,在生态环境方面造成 了植被覆盖率降低、水土流失严重、生物环 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等一系列严重后果。
• (1)必要性: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是 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必然要求和必要条件。对 个体农业、个体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 社会主义改造,是为了确立社会主义生产关 系,健全社会主义上层建筑,以继续解放和 发展生产力,为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创造必要的条件。
• (2)实质: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公有制。
本史料反映了急于求成,夸大了主观意志和主观 努力的作用。
• 史料三 1958年12月19日宣布,提前12天完 成钢产量翻番任务,钢产量为1 108万吨,生 铁产量为1 369万吨。实际上合格的钢只有 800万吨,所炼300多万吨土钢、416万吨土铁 根本不能本用史料。反估映计了全炼民钢大铁炼钢在铁全运国动造约成损人失力、20物0力亿、 元。
• 审题突破 本题以“一五”计划期间粮食计 划供应制度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 料并运用所学知识说明解决问题的能力。材 料反映了“一五”计划期间的粮食计划供应, 粮食供应不涉及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故排 除A项;材料不涉及自然灾害问题,故排除C 项;国民经济恢复的时间是1952年,故排除D 项。因此选B项。
• 3.影响
• (1)导致国民经济受到严重影响。
• (2)拉大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丧失了发展的 良机。
• 【易混易错】 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指的 是调整国民经济的比例关系,并不是纠正 “左”倾错误。
第一个五年计划
主题1 实施的条件
• (1)1952年底,国民经济形势基本好转,工业 化建设提上日程。
基本3%完,成资,使本社主会义主经义经济济由成7分%在降国低民到经济1%中以占下了绝。对的优
势。
主题3 图解三大改造
“大跃进”运动的失误
• “大跃进”对自然环境、国民经济和当时人 们的思想产生了不利影响 。
• (1)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各地用土办法炼铁、 炼钢,毁掉不少山林,在生态环境方面造成 了植被覆盖率降低、水土流失严重、生物环 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等一系列严重后果。
• (1)必要性: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是 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必然要求和必要条件。对 个体农业、个体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 社会主义改造,是为了确立社会主义生产关 系,健全社会主义上层建筑,以继续解放和 发展生产力,为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创造必要的条件。
• (2)实质: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公有制。
本史料反映了急于求成,夸大了主观意志和主观 努力的作用。
• 史料三 1958年12月19日宣布,提前12天完 成钢产量翻番任务,钢产量为1 108万吨,生 铁产量为1 369万吨。实际上合格的钢只有 800万吨,所炼300多万吨土钢、416万吨土铁 根本不能本用史料。反估映计了全炼民钢大铁炼钢在铁全运国动造约成损人失力、20物0力亿、 元。
2016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主义的军事威胁和经济封锁;外部因素,借鉴苏联优先发展重
工业的经验。
核心探究
【主题2】“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特点、危害及
失误的原因
材料一 报载:《麻城建国一社出现天下第一田》 栏 目 链 接
核心探究
材料二 我国今年钢的生产量,要比去年翻一番,就是说
从去年的五百三十五万吨跃增至一千零七十万吨。这是一个有
生教出来的学生,应当高明些,后来者居上嘛!我看我们的共产 主义,可能比苏联提前到来。” ——沈志华等《战后中苏关系若干据材料一、材料二,分析“大跃进”的特点和
危害。
提示 1 : 特点: “ 大跃进 ” 运动以大炼钢铁为中心,追求 高速度、高指标。 危害:“大跃进”运动技术水平低,资源浪费严重,环境 破坏大。 栏 目 链 接
1.开始探索——中共八大(1956年)
(1)背景: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 (2)正确决议。 ①当前主要矛盾:人民的经济文化需求与落后生产力的矛盾。 ②当前主要任务:集中精力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 栏 目 链 接
工业国 。 ________
(3)意义:是一次成功的探索。
知识整合
2.20世纪50年代末的曲折与失误
运动等经济建设的“左”倾错误。
核心探究
【主题3】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实质及其与工业化的关系 材料一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第一,对于 栏 目 链 接
资产阶级用赎买和国家资本主义的方法,有偿地而不是无偿地、 逐步的而不是突然地改变资产阶级的所有制。第二,要在改造他 们的同时,给予他们必要的工作安排。第三,不剥夺资产阶级的
国民经济的劫难。 此阶段的历史特征是: 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社会主义制度 建立;计划经济体制确立与发展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曲折探索, 既有成功,又有失误。
(通史版)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9_3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课件
3.三大改造 (1)时间:1953~1956 年。
(3)实质: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 公有制 来,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
(4)意义:标志着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中国基本建立起
二、探索与失误 1.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成功探索——中共八大 (1)背景: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 (2)时间:1956 年。
试 答
提示:(1)工业化是保证社会主义胜利的经济前提,也 是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 (2)三大改造是建设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重大步骤,也 是实现工业化的必要条件。 (3)两者有机结合,才能使中国实现由新民主主义社会 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两者是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 力的有机统一,且相互关联,被称为“一体两翼”。
史料解读:①优先发展重工业。②工业化速度快。
二
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 思考 2 试 答
史料解读:主要集中于东北地区。
史料二反映出“一五”计划大型项目在区
域分布上呈何特点?
三
集中主要力量进行以苏联帮助我国设计的
156 个建设单位为中心的工业建设。 发展部分集体所有制的 农业生产合作社, 并发展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把资本主义工 商业分别纳入各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轨道。 ——李富春《关于发展国民经济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报告》
提示:(1)“大跃进”片面扩大生产规模,追求经济建 设的高速度,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泛滥,违背了客观 经济规律,属于生产力领域。其主要危害是导致国民经济 比例严重失调。 (2)人民公社化运动片面追求“一大二公”,盲目地变 革生产关系,违背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基本原理,超 越了历史发展阶段,属于生产关系领域。其主要危害是严 重挫伤了人民群众生产的积极性。
(2)从现实需要看,我国处于帝国主义的军事包围之中, 发展重工业有助于增强综合国力,尤其是增强国防实力。 (3)从苏联影响看,学习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经验 —— 采取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策略。 (4)从行业关系看,重工业的发展有助于推动轻工业和农 业的发展。
一轮复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新课标课件)精品课件
答案 A 解析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是一个落后 的农业国,工业基础极其薄弱,缺乏资金、技术及 相应的技术和管理人才,不得不依靠苏联的援助; 东北与苏联相邻,便于就近接受苏联援助,故大中 型项目多集中在东北。B、C、D三项与史实不符, 答案选A。
恢复期 (49-52)
过渡期 (52-56)
探索期 (56-66)
混乱期 (66-76)
徘徊期 (76-78)
改革开放 (78- )
第一阶段:国民经济的恢复
1.背景 2.结果
第一阶段:过渡时期总路线制定及实施
(1)过渡时期:
1、制定: (2)总路线:
一化三改造
(3)总路线实质:
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并举
业
手工业
资本主义工商业
改
造
前
性
质
个体农民私有制 个体手工业私有制
资本主义私有制
改
社会主义集体公 社会主义集体公有制
造 有制
后
性
质
社会主义公有制
社会主义公有制建立
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初级阶段)
1. (2013·海南高考)我国“一五”计划实 施过程中,民用工业企业中分别有50个部 署在东北地区,32个部署在中部地区;国 防工业企业中的大部分部署在了中、西部 地区。国家调整工业布局的主要目的在于 ( ) A.充分利用原有工业基础 B.推动 经济均衡发展 C.打破西方对华经济封锁 D.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
答案 B 解析 可用排除法解题,中西部基础不 佳,排除A项,劳动力资源的教育水平中西部不 突出,可排除D项,西方对华封锁与企业布局联 系不大,可排除C项。
2. (2012·海南高考)我国“一五”计划期间,大 型项目实际完成投资196.1亿元,其中东北占实际 投资总额的44.3%,已建成投产的重工业企业也多 集中在东北。促成这种现象出现的因素之一是 ( ) A.便于就近接受苏联援助 B.美国形成对 华包围封锁 C.有利于支援抗美援朝 D.中日两 国关系发生变化
恢复期 (49-52)
过渡期 (52-56)
探索期 (56-66)
混乱期 (66-76)
徘徊期 (76-78)
改革开放 (78- )
第一阶段:国民经济的恢复
1.背景 2.结果
第一阶段:过渡时期总路线制定及实施
(1)过渡时期:
1、制定: (2)总路线:
一化三改造
(3)总路线实质:
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并举
业
手工业
资本主义工商业
改
造
前
性
质
个体农民私有制 个体手工业私有制
资本主义私有制
改
社会主义集体公 社会主义集体公有制
造 有制
后
性
质
社会主义公有制
社会主义公有制建立
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初级阶段)
1. (2013·海南高考)我国“一五”计划实 施过程中,民用工业企业中分别有50个部 署在东北地区,32个部署在中部地区;国 防工业企业中的大部分部署在了中、西部 地区。国家调整工业布局的主要目的在于 ( ) A.充分利用原有工业基础 B.推动 经济均衡发展 C.打破西方对华经济封锁 D.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
答案 B 解析 可用排除法解题,中西部基础不 佳,排除A项,劳动力资源的教育水平中西部不 突出,可排除D项,西方对华封锁与企业布局联 系不大,可排除C项。
2. (2012·海南高考)我国“一五”计划期间,大 型项目实际完成投资196.1亿元,其中东北占实际 投资总额的44.3%,已建成投产的重工业企业也多 集中在东北。促成这种现象出现的因素之一是 ( ) A.便于就近接受苏联援助 B.美国形成对 华包围封锁 C.有利于支援抗美援朝 D.中日两 国关系发生变化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4课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课件
京(běi jīnɡ)召开。
答案 D
第二十四页,共30页。
典题 精析
【例3】 (2013年广东(guǎng dōng)学业)1992年召开 的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
()
A.新民主主义经济体制
栏
B.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
目
链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接
D.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体制 解析 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
高指夸标风(z等hǐ。biāo)
②人民公社化:一切财产(cáichǎn)由公社统一核算,统一分
配,许多地方的公社大办公共食堂,吃饭不要钱。
栏 目
链
③危害: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超越了历史发展的阶 接
段,导致国民经济混乱,从1959年到1961年,我国出现新中国成立
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
(3)国民经济的调整(1960年)。
第十四页,共30页。
考点 突破
3.国有企业改革。
(1)中心环节:__增__强__企__业__(_q_ǐy_è_)_活_,力把企业搞活。
(2)内容。
①管理体制改革:实行间接管理,宏观调控。
栏
公有制 ②所有制改革:实行________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
目 链 接
展。
按劳分配(àn láo fēn pèi) ③分配制度改革:实行以________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社会主义(shèhuìzhǔyì)工业化的起步。
(1)背景:1952年底国民经济形势基本好转;新中国工业基
础薄弱。
栏
(2)路线和任务:1953年提出和制定。
目 链
接
①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
答案 D
第二十四页,共30页。
典题 精析
【例3】 (2013年广东(guǎng dōng)学业)1992年召开 的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
()
A.新民主主义经济体制
栏
B.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
目
链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接
D.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体制 解析 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
高指夸标风(z等hǐ。biāo)
②人民公社化:一切财产(cáichǎn)由公社统一核算,统一分
配,许多地方的公社大办公共食堂,吃饭不要钱。
栏 目
链
③危害: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超越了历史发展的阶 接
段,导致国民经济混乱,从1959年到1961年,我国出现新中国成立
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
(3)国民经济的调整(1960年)。
第十四页,共30页。
考点 突破
3.国有企业改革。
(1)中心环节:__增__强__企__业__(_q_ǐy_è_)_活_,力把企业搞活。
(2)内容。
①管理体制改革:实行间接管理,宏观调控。
栏
公有制 ②所有制改革:实行________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
目 链 接
展。
按劳分配(àn láo fēn pèi) ③分配制度改革:实行以________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社会主义(shèhuìzhǔyì)工业化的起步。
(1)背景:1952年底国民经济形势基本好转;新中国工业基
础薄弱。
栏
(2)路线和任务:1953年提出和制定。
目 链
接
①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标通史版课件第22讲20世纪5070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力、物力优先发展重工业,致力于奠定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故A项正确
。B项不符合史实;材料信息仅涉及基本建设内部投资比重的变化,未涉及
基本建设投资规模的增加或减少,故C项错误;D项与题干材料无关。
考点1
栏目索引
1.右图是我国“一五”计划期间为配合大规模建设
而绘制的宣传海报。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 D )
2.曲折和失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考点2
栏目索引
(1)原因: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
(2)表现
a.总路线:1958年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
义”的总路线。
b.“大跃进”:以大炼钢铁为中心。
c.人民公社化运动:以“② 一大二公 ”为特点,即人民公社的规模
现,但两者本质属性不一样。“大跃进”运动属于生产力的范畴,人民 公社化运动属于生产关系的范畴。但两者都不符合科学发展观,都破坏 了经济发展。
3.国民经济的调整 (1)1960年,党中央提出“调整、巩固、③ 充实 、提高”的方针,对 国民经济进行调整。
(2)从1962年起,经济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到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 本完成。
——摘自胡绳主编《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读史指导
(1)史料1体现出了当时的时政特点,说明了当时经济建设政治化的特点。
①体现的是当时对于钢铁产量的要求。
(2)史料2选自党史资料,主要阐述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情况。②反映了人
民公社化运动的特点,③则说明人民公社化运动导致了消极的后果。
◆史料应用
考点2
栏目索引
考点1
栏目索引
考点1 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与三大改造
1.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一五”计划的实施 (1)背景 a.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的同时,恢 复和发展了被战争破坏的国民经济,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b.中国仍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工业生产尤其是重工业生产比较落后。 (2)“一五”计划的实施 a.依据:1953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① 过渡时期总路线 。 b.主要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有 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调动和运用知识
——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20世纪50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1956年: “一化三改造” ,社会主义基本 制度初步建立→中共八大决策 1958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960年:八字方针和国民经济的调整
1966年:“十年动乱”开始
20世纪50至70年代探索社 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改革开放 新时期
近代以来,为了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先进的中 国人进行了艰辛探索,走上了民族复兴之路。 (1)据材料一概括两人共同的救国主张。联系所 学知识,指出此类主张的积极意义和无法实现的 原因。(8分) (3)据材料三,概括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国民 生产总值的变化,分别分析其主要原因。据此说 明为什么“革命以后的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 更艰苦。”(15分) (4)据材料四,分析改革开放与邓小平所阐述的 历史经验之间的关系。(6分)
20世纪50至70年代 社会主义现代化 探索社会主义建设 建设新时期 道路的实践 转折 从以阶级斗争社会主义的本质是 为纲到以经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建设为中心 VS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 从僵化半僵化制、城市体制改革 到全面改革 从封闭半封闭对外开放 到对外开放 科教文发展 ….. ……
…..
•充分调动教材的所有信息,对教材进行知识联系 以加深对这一历史阶段的认识。 英国等工 苏联社会 业化建设 主义建设 20世纪50至70 年代探索社会 主义经济建设 道路的实践 时 空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英 国政府为适应工的实践
①民主化改革/职业警察制度 ②自由贸易作为英国的国策 ③进行法制化建设/建立社会福 VS 利制度 工业化 ④大力兴办教育传播科学技术 ⑤对外推行“炮舰政策”,强 ……? 制推行自由贸易 ….. •你能搜索出哪些值得对应的史实?从中得出哪 些认识?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麻雀的悲歌 1955年12月,毛泽东在《征询对农业十七条的意 见》一文中就指示:“除四害,即在七年内基本 上消灭老鼠、麻雀、苍蝇,蚊子。” 1958年3月四川 “样板县”新繁县新民农业合作 社打麻雀的群众试验成功。并被“峨眉电影制片 厂”等拍摄成新闻纪录片,全国放映 。 1958年4月20日《人民日报》留下记载:从4月19 日至21日,北京市共歼灭麻雀40余万只。据称可 节省1500多万斤粮食。 …… •麻雀的悲歌反映了这一阶段经济建设中存在什么 问题?
2.如何理解20世纪70年代起,正是国际局势趋向 缓和、许多经济起飞或持续发展的时期?
3.改革开放与这一阶段之间有何联系?
学习建议(必修二P45) : 在学习方法上应通观全局,站在长时段历史 发展的高度,来把握中国现代史上经济社会的 发展,这样才能够比较好的理解这一历史阶段时 期的基本特征,避免在历史学习中以偏概全。
•充分调动教材的所有信息,通过知识联系以加深 对这一历史阶段的认识。 英国等工 苏联社会 业化建设 主义建设 20世纪50至70 年代探索社会 主义经济建设 道路的实践
琢磨高考试题:看看它是如何进行知识联系? 2013福建文综(36分)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当时苏维埃 政权为什么要实现快速工业化战略。(9分) (3)材料三中所说的“通常的”工业化道路是什 么?结合材料二、三,以英国为例加以说明。(8 分) (4)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明新中国初 期工业化的基本设想,并分析这一设想与苏联的 工业化道路有何不同。(9分) 时间:初期 联系的 空间:苏、美、英 路径: 联系点:工业化
探索富国 富民之路
联系 = 路径
改革开放 新时期
+提炼事件的本质特征
任务:依据这个联系点,再次投入时空中,你可 以联系哪些知识呢? 赫鲁晓夫 农业危机 美国新经济
20世纪50至70 年代探索社会 麻雀的悲歌 主义经济建设 道路的实践
(发展经济不尊重科学)
尊重知识
尊重科学
调动和运用知识
——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
自家人拆烂污,说多了也没意思……
—— 高晓声《李顺大造屋》
250 200
指数
150
100 50 01952 1954 1956 1958 1960 1962 1964
年
1952—1965年国民生产总值指数图(1952年=100) ——摘编自《新中国五十年统计资料汇编》
•同学疑问:
1.苏联的建设模式对中国带来了哪些影响?
——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20世纪50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1956年: “一化三改造” ,社会主义基本 制度初步建立→中共八大决策 1958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960年:八字方针和国民经济的调整
1966年:“十年动乱”开始
20世纪50至70年代探索社 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改革开放 新时期
近代以来,为了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先进的中 国人进行了艰辛探索,走上了民族复兴之路。 (1)据材料一概括两人共同的救国主张。联系所 学知识,指出此类主张的积极意义和无法实现的 原因。(8分) (3)据材料三,概括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国民 生产总值的变化,分别分析其主要原因。据此说 明为什么“革命以后的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 更艰苦。”(15分) (4)据材料四,分析改革开放与邓小平所阐述的 历史经验之间的关系。(6分)
20世纪50至70年代 社会主义现代化 探索社会主义建设 建设新时期 道路的实践 转折 从以阶级斗争社会主义的本质是 为纲到以经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建设为中心 VS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 从僵化半僵化制、城市体制改革 到全面改革 从封闭半封闭对外开放 到对外开放 科教文发展 ….. ……
…..
•充分调动教材的所有信息,对教材进行知识联系 以加深对这一历史阶段的认识。 英国等工 苏联社会 业化建设 主义建设 20世纪50至70 年代探索社会 主义经济建设 道路的实践 时 空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英 国政府为适应工的实践
①民主化改革/职业警察制度 ②自由贸易作为英国的国策 ③进行法制化建设/建立社会福 VS 利制度 工业化 ④大力兴办教育传播科学技术 ⑤对外推行“炮舰政策”,强 ……? 制推行自由贸易 ….. •你能搜索出哪些值得对应的史实?从中得出哪 些认识?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麻雀的悲歌 1955年12月,毛泽东在《征询对农业十七条的意 见》一文中就指示:“除四害,即在七年内基本 上消灭老鼠、麻雀、苍蝇,蚊子。” 1958年3月四川 “样板县”新繁县新民农业合作 社打麻雀的群众试验成功。并被“峨眉电影制片 厂”等拍摄成新闻纪录片,全国放映 。 1958年4月20日《人民日报》留下记载:从4月19 日至21日,北京市共歼灭麻雀40余万只。据称可 节省1500多万斤粮食。 …… •麻雀的悲歌反映了这一阶段经济建设中存在什么 问题?
2.如何理解20世纪70年代起,正是国际局势趋向 缓和、许多经济起飞或持续发展的时期?
3.改革开放与这一阶段之间有何联系?
学习建议(必修二P45) : 在学习方法上应通观全局,站在长时段历史 发展的高度,来把握中国现代史上经济社会的 发展,这样才能够比较好的理解这一历史阶段时 期的基本特征,避免在历史学习中以偏概全。
•充分调动教材的所有信息,通过知识联系以加深 对这一历史阶段的认识。 英国等工 苏联社会 业化建设 主义建设 20世纪50至70 年代探索社会 主义经济建设 道路的实践
琢磨高考试题:看看它是如何进行知识联系? 2013福建文综(36分)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当时苏维埃 政权为什么要实现快速工业化战略。(9分) (3)材料三中所说的“通常的”工业化道路是什 么?结合材料二、三,以英国为例加以说明。(8 分) (4)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明新中国初 期工业化的基本设想,并分析这一设想与苏联的 工业化道路有何不同。(9分) 时间:初期 联系的 空间:苏、美、英 路径: 联系点:工业化
探索富国 富民之路
联系 = 路径
改革开放 新时期
+提炼事件的本质特征
任务:依据这个联系点,再次投入时空中,你可 以联系哪些知识呢? 赫鲁晓夫 农业危机 美国新经济
20世纪50至70 年代探索社会 麻雀的悲歌 主义经济建设 道路的实践
(发展经济不尊重科学)
尊重知识
尊重科学
调动和运用知识
——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
自家人拆烂污,说多了也没意思……
—— 高晓声《李顺大造屋》
250 200
指数
150
100 50 01952 1954 1956 1958 1960 1962 1964
年
1952—1965年国民生产总值指数图(1952年=100) ——摘编自《新中国五十年统计资料汇编》
•同学疑问:
1.苏联的建设模式对中国带来了哪些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