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考博辅导班:2019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古代史考博难度解析及经验分享
【最新】我的2019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考博经验,中国人民大学初试复试难度详解!

我的2019人大经济学考博经验,人大初试复试难度详解!2018-2019年的考博之路已经告一段落,自己成功考上了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政治经济学专业的博士。
记得自己是从2018年十一长假之后正式开始了我的复习考博历程,现总结人大考博札记,供日后考博人大的学弟学妹们参考。
首先说明一点,人大很公平。
自己没有老师推荐,是自行联系导师,没有人脉没有关系,完全靠自己考上了人大的博士。
因为本人参加了不止人大这一个学校的考试,相比其他省市的其他学校而言,人大是比较公平的。
如果你的初试是第一名,人大是一定会要你的(除非有很明显的缺陷),人大非常重视初试排名,所以你的一切努力重点都应该放在初试上。
一、关于联系导师及注意事项每个博士生导师手里的名额很有限,所以报考博士前必须先跟你要报考的老师联系,看他手里是否还有名额,一般来说导师不想要你他是不会让你报名的,事先给导师打个电话或发个E-mail(网站上一般都会有联系地址),介绍一下你的情况。
特别是你硕士阶段研究的方向和取得的成绩,并表示你愿意成为他的学生并努力学术。
首先,建议第一封e-mail主要内容是关于个人介绍:年龄、求学经历、学术成果、工作经历等,主要目的就是让导师通过这封e-mail对一个陌生的同学能够有个全面的认识和了解。
把第一印象做好,为以后的进一步联系作准备。
其次,关于信的内容可以简要的谈谈自己对未来所报考导师,实验室和课题的了解和理解,让导师能够真实的感受到你的诚心、信心和决心。
再次,主要是表达一下自己报考的强烈愿望,因为大家也知道好多同学联系了很多的导师和学校,最后报考的也是其中的很少几个。
联系博导需注意以下几点:1.要了解他的基本学术观点和学术著作。
以免导师提起他的著作时,我们一无所知。
尽量多了解他的论著,也为以后的考试做打算。
2.多种联系方式并用。
比如说第一次打电话老师记住你的名字了,第二次很可能就忘了。
那我觉得还可以写e-mail,还可以写写信,传统的联系方式或许更能打动导师3.真诚和决心。
人大考博辅导班:2019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考博难度解析及经验分享

人大考博辅导班:2019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考博难度解析及经验分享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2019 年博士研究生招生实行统一考试制,符合《中国人民大学2019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中报考条件的申请人提交相关材料,依据考生申请材料的综合评价结果确定差额综合考核名单,经综合考核后择优推荐拟录取。
强军计划、少数民族骨干计划、论文博士等采取相同的办法同时进行。
一、院系简介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成立于2005年5月28日,是新中国第一家以国学为教育研究目的且本硕连读的教育科研机构。
学院充分兼顾传统与现代的有机融合,在教学与研究中,既有继承传统的治学特点,又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宽广的国际视野。
现有国文教研室(中国古典文学研究所)、国史教研室(中国古代历史研究所)、经学与子学教研室(经学研究中心)、国学基础教研室、西域历史语言研究所(汉藏佛学研究中心)、《国学学刊》编辑部等教研机构。
学院学术力量雄厚。
教师最初从文学院、历史学院和哲学院选调,随后从海内外聘请著名专家学者加盟。
截至2015年1月,国学院已经招收九届国学班,有专任教师35人,其中教授13人,副教授9人;特聘教授4人,讲座教授5人,国学院学术顾问6人,专家委员会委员52人,兼职教授40人。
学院制定了完整系统的国学教学方案,建立了以经典研读为中心的课程体系。
学生在完成两年基础教育之后,即按照双向选择与统一协调的原则进入导师制阶段。
学院秉承“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之传统,实行游学实习制,引导学生开阔视野、知行合一。
在2011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评选中,特聘教授傅璇琮指导的2006级博士生卢燕新的论文被评为优秀论文。
学院创办了《国学学刊》、《西域历史语言研究辑刊》和《蒙古学研究丛刊》等学术出版物,策划和组织撰写了《中国人民大学国学研究丛书》、《近代国学资料整理与研究丛书》、《清朝前期理藩院满蒙文题本》、《西域历史语言研究丛书》、《汉藏佛学研究丛书》、《国学管理研究丛书》等多种相关丛书,并编写发行了“国学经典解读系列教材”,得到学界好评。
人大考博辅导班:2019人大国学(中国古代史)考博难度解析及经验分享

人大考博辅导班:2019人大国学(中国古代史)考博难度解析及经验分享2018-2019考研时,国学(中国古代史)专业考研学校排名是广大考研学子和家长朋友们十分关心的问题,以下是大学生必备网整理的国学(中国古代史)专业考研学校排名具体榜单,供大家参考。
在2018-2019年国学(中国古代史)专业考研学校排名中,排名第一的是南开大学,排名第二的是北大大学,排名第三的是武汉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的国学(中国古代史)位列第五。
下面是启道考博整理的关于中国人民大学国学(中国古代史)考博相关内容。
一、专业介绍中国古代史以中国古代的历史为研究对象,近代以前的中国史都属于研究范围。
中国古代史一般以朝代为段落,如秦汉史、魏晋南北朝史、隋唐史、辽宋金元史和明清史等。
同时,也可以进行专题研究,如政治史、制度史、经济史、文化史、军事史、社会史等。
中国古代史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需要的、具有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专门人才。
遵纪守法,品德高尚,热爱祖国。
在专业上勤奋学习,掌握历史学的基础理论与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独立从事中国古代历史研究工作的能力,并能够在本学科与相关学科做出有理论及实践意义的成果。
中国古代史专业学制两年,在掌握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的同时,适当参加一些科研工作,以培养独立研究工作能力及严谨的工作作风。
中国古代史专业硕士毕业后,能够从事中国古代历史及其相关学科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也能胜任新闻出版、方志编修等方面的工作。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的国学(中国古代史)专业考试科目0602J2-国学(中国古代史)初试考试科目:①国学综合②断代史③外语跨一级学科考生复试笔试加试科目:④古代汉语⑤中国通史同等学力考生复试笔试加试科目:④古代汉语⑤中国通史⑥政治理论二、考试内容复试包括外语听力水平和口语水平测试(满分50分,其中听力测试20分,口语测试30分)、专业课和综合素质面试(满分150分)。
外语听力及口语成绩30分以上,专业课和综合素质面试成绩90分以上,即为复试合格。
人大考博辅导班:2019中国人民大学公共文学院考博难度解析及经验分享

人大考博辅导班:2019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考博难度解析及经验分享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9 年博士研究生招生实行“统一考试”制,符合《中国人民大学2019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中报考条件的申请人提交相关材料,依据考生申请材料的综合评价结果确定差额综合考核名单,经综合考核后择优推荐拟录取。
强军计划、少数民族骨干计划、论文博士等采取相同的办法同时进行。
一、院系简介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的前身是1939年由陕北公学、延安鲁迅艺术学院等合并成立的华北联合大学文艺学院,以及20世纪60年代以后逐步发展的中国语言文学系;2008年1月,原文学院与原对外语言文化学院组建成立新的文学院;2008年12月,跨学院研究机构“国剧研究中心”调整至文学院。
现任院长为陈剑澜教授。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是“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国家对外汉语教学基地”,并设有“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博士后流动站,拥有国家二级重点学科1个(文艺学)、北京市一级重点学科1个(中国语言文学)。
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获评为A-,成为中国人民大学14 个获评A 类的一级学科之一,水平位居全国高校前列。
全面培养“文艺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等专业的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生及博士后研究人员;培养“电影学”“戏剧戏曲学”“汉语国际教育”等专业学位的硕士研究生;同时自设二级学科古典学及创造性写作专业,培养古典学专业的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及博士后研究人员,培养创造性写作专业方向的硕士研究生。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现有12个教学单位(文艺理论教研室、古典学教研室、中国古代文学及中国古典文献学教研室、中国现当代文学教研室、外国文学教研室、古代汉语教研室、现代汉语教研室、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教研室、对外汉语教学中心、创造性写作教研室、影视与多媒体艺术教研室、戏剧戏曲学教研室)。
人大考博辅导班:2019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考博难度解析及经验分享

人大考博辅导班:2019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考博难度解析及经验分享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2019 年博士研究生招生实行“申请―审核”制,符合《中国人民大学2019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中报考条件的申请人提交相关材料,依据考生申请材料的综合评价结果确定差额综合考核名单,经综合考核后择优推荐拟录取。
强军计划、少数民族骨干计划、论文博士等采取相同的办法同时进行。
一、院系简介中国人民大学的教育研究和人才培养发端于建校之初的陕北公学;20世纪40年代的华北联合大学和华北大学都设有教育系。
中国人民大学成立后,50年代设专修科教育系,培养了一大批杰出人才,为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在中国的传播与研究做出了贡献。
1952年根据教育部的决定,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教研室、专修科教育班全体学员、研究生、教员、干部及苏联专家共150人,合并到北京师范大学。
经历了文革中的中国人民大学停办和文革后的复校,1984年3月,学校在行政机构序列设立高等教育研究室,主要从事整理校史、校史人物及其教育思想的工作。
1999年11月,学校正式设立“属于教学科研单位”的中国人民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任命秦惠民为所长,同时撤销行政序列的高等教育研究室。
2001年根据学校《关于进行院系调整的决定》,教育科学研究所合并进新组建的公共管理学院,并于2003年更名为公共管理学院教育研究所。
2005年学校根据工作需要恢复行政机构序列的高等教育研究室。
2011年4月6日学校印发文件,决定在公共管理学院教育研究所和学校高等教育研究室的基础上组建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负责全校教育相关学科的规划与建设,开展相关学术领域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活动,以“高起点、高水平、重交叉”为原则,进一步提高中国人民大学在教育学术领域的教学科研水平和竞争力。
自1999年教育科学研究所成立后,中国人民大学的教育研究及人才培养和相关学科建设迅速发展。
2000年8月,国务院学位办公室特批人民大学试办“教育法学”硕士点,可授教育学学位;同年,教育科学研究所开始招收“教育行政管理”研究方向的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2001年获批“教育经济与管理”硕士学位授予权;2002年开始招收教育管理方向的MPA研究生;2003年获批“教育经济与管理”博士学位授予权;同年开始接收博士后研究人员和国内教师高级访问学者;2005年获批教育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07年“教育经济与管理”博士学位授权点被评为北京市重点学科;2011年获批增列教育学二级学科博士点。
人大考博辅导班:人大新闻学院考博经验分享

人大考博辅导班:人大新闻学院考博经验分享考博人数不断增加,考博的难度也在不断攀升。
启道人大考博辅导班老师认为抓住规律,就可能事半功倍。
博士生与硕士生专业考试题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共同点就是都是考查运用基本理论分析问题的能力。
不同点是硕士生还要考一些基本的知识,而博士生人学考试主要考查在基本理论基础上对学术动态的把握和现实问题分析,而不考名词解释、简答题,大多都是大的论述题。
考博肯定要广泛读书,刻苦攻读,这些我们不必赘述,接下来启道人大考博辅导班老师主要谈谈应试技巧方面。
抓住专业重点是任何复习考试的关键。
博士考题一般不会很偏,但是答好不容易,尤其是面向很多专业的基础课考题。
第一、搞清楚历年考试题型。
题型是考试形式,与考试内容关系密切。
一般考试题型定了,考试内容也就基本定了。
考试题型以及历年考试题,可以通过同学或者朋友从报考学校获得。
一般考试题型具有很强的连续性,比如有的高校爱出资料题,对此,首先要找到相关的原理,这需要基本功扎实,然后分析资料,结合实际谈你的看法。
有的还需要说出这个资料的出处,一般这类都是中外对本专业产生巨大影响的人的思想,比如教育学,不是孔子、老子就是蔡元培,不是杜威、赫尔巴特就是卢梭、裴斯泰洛齐。
有的学校爱出书评,大多是"就你熟悉的名著简要评述"。
所以可事先研读相关专业课的中外名著各一本,详细写出书评,做到有备无患。
第二、推断出题的方向。
一般说来,报考学校、报考专业基础课的考题,是由报考单位的比较有学术威望的老师来出,大多是报考专业的博士点负责人出题。
推断出了老师,基本可以判断出题的内容。
通过文献检索和网上查询,弄清楚这几个老师近几年来,特别是近两年的发表的论文、著作和所从事的课题研究题目。
考题的题目大致就是这些。
因为导师对近期从事的研究比较熟悉,比较感兴趣,倾向于出这类的题目。
通过各种渠道,尽量了解可能出题老师的学术背景,比如他的年龄、学术观点、研究领域、毕业学校等等,另外,报考学校其他老师的有关研究也要关注,因为他拥有的资料,可能出题老师也拥有。
考人大的博士经验

我是去年考人大的博士,英语只看了一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的考博英语实战指导,买了人大前年的英语试题看看。
成绩是77分,是当年我这个专业的英语最高分了,虽然还是没考上。
哈哈,原因我不说了,谁叫咱是跨学校,跨专业考博呢,(虽然我硕士出身也是名校)谁叫咱要考人大最牛气的传媒经济学呢,谁叫咱非喻国明不读呢?看了网上说北大,清华黑幕的,只好冷笑而已。
我自己的故事同样精彩,只是我不想说了,已经过去三年了。
我不是说考博,而是我当年考研的时候。
那一年的辛酸让我彻底对中国所谓的名校寒了心。
所以我不再考了,我觉得博士就得出去念。
人大去年的博士复试也是一样,不公开的,我不知道自己考了多少分,只知道没通过。
说远了。
回来说英语。
谁不是时间有限?要把好钢用在刀刃上?与其买一大堆哪本也没看明白,不如抓住一本看透了,我用的这本书的好处是按考试题型分项做分析,指出难点,在配以相当数量的练习。
我觉得在准备考博时,这种书有一本就够了,谁如果还需要“系统语法讲解”,建议他先回去恶补大学英语。
鄙人平庸至极,唯有从小学开始就在考试中极威风,非第一即第二,而且我的参考书极少,诀窍无它,吃透教科书。
我从小学到高三,所有的教科书,包括数学,物理,化学都会背而且不是死记硬背,而是透彻理解地背。
因为透彻理解,所以背起来容易。
所以劝大家,不要花血汗钱,买大堆书回来占据有限空间,帮出版商发财。
找准好的,一本就OK了。
最后祝大家好运吧,我也曾是你们中的一员。
我作为跨专业的学生,报考了北大、清华、人大三所学校的社会学专业。
清华和人大是全系第一名,北大是本教研室第一名,全系第二名。
我最后决定在北大和清华中选一所学校继续我的学业。
应《窗口》之约,今天和大家一同探讨一下关于考博的问题。
一、考博的准备工作决定考博之前最重要的一条是要弄清楚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如果仅仅是为了逃避就业难的话,那么这无疑是在给自己未来的人生道路挖陷阱。
研究生可以混毕业,但博士生则是不能的,因此是否愿意并能静下心来从事研究是做决定的一个首要问题。
人大考博辅导班:2019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考博难度解析及经验分享

人大考博辅导班:2019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考博难度解析及经验分享一、专业介绍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解释教育规律的科学。
其主干学科是教育学和心理学,报考该专业的考生应关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并对教育有浓厚的兴趣。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的教育学专业考试科目1204Z3-教育学初试考试科目:①中国社会发展与教育②教育学与教育史③外语跨一级学科考生复试笔试加试科目:④教育管理学⑤教育学同等学力考生复试笔试加试科目:④教育管理学⑤教育学⑥政治理论二、考试内容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招生为资格审查加综合考核形式,由笔试+专业面试构成。
其中,综合考核内容为:(一)初试报考“申请-考核制”学院的考核程序,详见相关学院“申请-考核制”博士生招生工作方案(或办法)。
报考非“申请-考核制”学院的初试程序如下:1.准考证下载:考生于2019年3月18日-23日从网上下载准考证(网址)2.初试日期:2019年3月23-24日。
3.初试地点:中国人民大学。
4.初试内容:(1)外国语(不含听力):各导师招收的语种详见《2019年博士生招生专业目录(含博导简介表)》中各导师“备注”栏内的说明。
(2)两门业务课:业务课考试科目名称详见《2019年博士生招生专业目录(含博导简介表)》。
5.外国语初试免试说明:报考我校财政金融学院、信息资源管理学院、教育学院的考生,若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经考生本人申请,学校审核通过后,可免外语初试(其外语初试成绩均视为合格,不计入最终的初复试加权成绩中)。
具体申请条件如下:(1)英语①托福(TOEFL、满分120分):2017年9月1日后参加考试,且成绩90分及以上;②雅思(A类)(IELTS、满分9分):2017年9月1日后参加考试,且成绩6.5分及以上;③GMAT(满分800分):2014年9月1日后参加考试,且成绩600分及以上;④GRE(满分340分):2014年9月1日后参加考试,且成绩310分及以上;(2)俄语俄罗斯联邦对外俄语等级考试(ГТРКИ):2017年9月1日后参加考试,且通过二级及以上;(3)日语日本语能力测试(JLPT):2017年9月1日后参加考试,且通过一级及以上;(4)德语德语语言考试(TestDaF):2017年9月1日后参加考试,且通过四级及以上;(5)法语法语水平测试(TCF):2017年9月1日后参加考试,且成绩400分及以上;法语学习证书(DELF):2017年9月1日后参加考试,且成绩B2水平及以上;申请外国语初试免试的考生,须本人(或委托他人)于2019年3月6日将上述成绩单原件交我校研究生院招生办公室(地址:中国人民大学崇德东楼400室)审核,并提交复印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大考博辅导班:2019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古代史考博难度解析及经
验分享
一、专业介绍
中国通史基础理论、中国政治制度史、史学理论与研究方法、中外孤岛文化比较研究、魏晋南北朝史史料研读、宋史史料研读、中国古代监察与考核制度、资本主义国家政论制度、魏晋南北朝史专题、宋史专题研究、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史、国际关系史。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的中国古代史专业考试科目
0602Z5-中国古代史
初试考试科目:①中国通史②断代史③外语
跨一级学科考生复试笔试加试科目:④古代汉语⑤历史学综合(含史学理论、中国通史)同等学力考生复试笔试加试科目:④古代汉语⑤历史学综合(含史学理论、中国通史)⑥政治理论
此专业实行申请考核制。
二、考试内容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古代史专业博士研究生招生为资格审查加综合考核形式,由笔试+专业面试构成。
其中,综合考核内容为:
(1)复试比例
参照报名申请情况,我院拟录取人数与复试人数之比约为1:2。
(2)复试时间
一般为4月中下旬,相关内容将于复试前在新闻学院网站公布。
(3)复试内容与形式
复试内容:包括外语能力(满分100分)、专业水平(满分100分)和综合素质(满分100分)三项。
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成绩的及格线均为60分;外语能力考试成绩由笔试(50分)和面试(50分)两部分组成,笔试、面试两项均不低于30分方为及格。
各项成绩均及格的考生方有资格参加最终成绩排名。
复试形式:笔试(闭卷)和面试。
A.笔试
外语(满分50分,30分及格);专业水平(满分100分,60分及格)。
专业水平考核内容:考生所报考专业的基础理论、前沿问题等。
外语能力笔试和专业水平笔试一并进行,考试时间3-4小时。
B.面试
外语听力及口语(满分50分,30分及格)、综合素质(满分100分,60分及格)。
学院组织外语考核小组对考生进行面试。
小组成员独立打分,取平均分为考生外语面试成绩。
学院组织专业考核小组对考生进行综合素质面试。
小组成员独立打分,取平均分为考生综合素质面试成绩。
综合素质考核内容:考生的学术兴趣、学术创新能力和学术规范意识等。
(4)跨学科及同等学力加试
跨一级学科报考须加试(笔试)两门业务课,同等学力考生须加试(笔试)两门业务课及一门政治理论课,详情参见《中国人民大学2019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及《中国人民大学2019年博士生招生专业目录》。
加试成绩不计入加权成绩,达到60分即为合格。
(5)确定录取
复试最终成绩由考生外语能力、专业水平、综合素质三项成绩加权求和获得(外语能力、专业水平、综合素质权重分别为20%、40%、40%)。
学院对考生复试最终成绩由高至低进行排序,根据《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研究生录取工作管理办法》开展录取工作。
四、申请材料
(1)博士研究生报名登记表。
(2)硕士学位证书原件(双证硕士还必须提交硕士学历证书,应届硕士生须在入学报到后补交学历学位证书,同等学力人员须提交本科毕业证书、学士学位证书,境外获得学历学位的考生相关证书须经过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认证)。
(3)能够证明外语能力的有效材料的原件。
如:国家大学英语考试(CET)四六级、国家英语专业考试(TEM)、托福(TOEFL)、雅思(IELTS)、GMAT、GRE、俄语等级考试、日本语能力测试、德语语言考试、法语水平测试、外语专业本科学历、海外留学经历等。
(4)硕士阶段的成绩单原件(可去人事档案所在地复印,再盖档案所在地的红章即可)。
(5)个人简历(1000字以内;含学习及学术研究经历,从高中起不得中断;重点说明与所报考专业相关的工作、研究经历及相关成果等)。
(6)科研和奖励情况一览。
(7)个人学术成果代表作1-2篇(部)原件。
(8)其他能够证明本人专业水平、研究能力的支撑性材料的原件,如本专业相关学习证书或获奖证书等。
(9)博士生学习期间的研究计划一份。
研究计划包含拟研究问题(博士论文选题设想)、研究方法、参考文献、已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等。
字数不少于一万字。
(10)两名与报考学科相关的教授或相当职称(正高职)专家的推荐书(专家推荐书模板请通过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报名系统下载)。
(11)报考定向(全日制)的考生须提交定向单位人事部门开具的、同意考生在我校基本学习年限(4年)内脱产学习的证明。
(12)硕士学位论文(应届生提交经指导教师签字认可的论文初稿,硕博连读考生可不提交)。
(13)同等学力人员报考的,还必须具备《中国人民大学2019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规定的特殊条件,并按要求提交相关材料。
以上所有材料均采用网上提交,纸质版材料在考生参加复试前提交。
考生须确保以上提交的各项申请材料真实有效,否则将被取消复试资格;已被录取的,取消录取资格。
五、考博分数
包括外语能力(满分100分)、专业水平(满分100分)和综合素质(满分100分)三项。
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成绩的及格线均为60分;外语能力考试成绩由笔试(50分)和面试(50分)两部分组成,笔试、面试两项均不低于30分方为及格。
各项成绩均及格的考生方有资格参加最终成绩排名。
六、博导简介
学科专
长及研
1.宋史
究方向
本年度
拟招收
博士
宋代经济、社会史,以及宋代史的其它一般问题生主要
研究的
问题
在研项
1.宋代东南的乡村世界
目
七、考博经验
1.可以先征求自己硕士生导师或者自己学校其他导师的意见,看看能不能让他们帮助联系和推荐,这样大部分是会有好结果的,但也有不少导师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最终帮不上我们多大的忙,这就需要下一步。
2.我们在有考博意愿以后可以平时自己多留意,通过参加会议、讲座、交流等方式遇到一些博导可以有礼貌的索要名片或联系方式,如果有机会的话,比如在茶歇、就餐、酒店休息等时候,进一步向这些导师请教学术问题、考博经验或者让对方帮忙指导自己的交流论文等,使导师对自己有印象。
3.考博的导师也是需要选择一下的,一般选择有名气的博导相对来说会比没有名气的博导更有利于自己的发展,不过也要考虑清楚,名气反映在不同的方面,比如有的博导学术能力比较强,在学界的地位比较高,这种博导比较适合有学术追求的考生选择,还有一些博导
学术能力不是特别突出,但是担任领导职务,手中权力比较大,这种博导对于不是特别热衷于学术的考生来说是不错的选择。
4.当然,如果自己的目标导师是院士、学部委员、国家杰青、长江学者、百千万人才、全国人大代表等固然很好,但也会有三个比较现实的问题我们不得不考虑,一是我们面临的竞争会比较大,甚至不排除会有一些竞争者有比较强硬的后台,二是这些博导可能会因为平时事务较多、过于忙碌,而没有太多的时间来指导自己的博士生,往往会指派几个青年老师或自己早期已经留校的学生来代替自己进行平时的具体指导,三是因为博导手上的课题太多,学生基本沦为打工者,整天泡在实验室、工作室、资料室等为导师做实验、分析数据、打字、校稿等。
5.选择不同学校的考生有不同的想法,有的考生是唯名校论,就想考985或者211院校(尽管现在取消了985、211),还有一些学生则是奔着学科实力与学术发展去的,这样有一些并不是名校但专业实力很强的学校就会进入我们的视野,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就要考虑到稳妥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在选择目标院校的时候可以多考虑几个学校,一般3个左右比较合适,有冲刺,有保底,不能全是冲刺的,否则可能一个也考不上。
6.关于学校特别需要再补充一下,国内有一部分高校是审核制,也就是说基本不需要考笔试,面试通过就可以了,当然大部分是分学院分专业的,并非整个学校的所有专业都是审核制,例如北京大学医学部、复旦大学历史学院、东北大学经管院等是审核制,这类院校对于在职申请读博的高校老师比较占优势,应届硕士生如果专业成果特别突出,比如参与了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或重点项目,主持了省部级以上2个项目,或者在SCI(最近因背后老板易人,质量与评价指标可能会重新设定)、SSCI、EI、ISTP、CSSCI等刊物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2篇以上文章,参与国内或国际重要的学术会议并获准发言2次以上,建议可以考虑一下审核制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