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历史人民版通史模式一轮复习测试:第六部分 选修一 课后作业
高中历史(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一课后习题:第六单元综合测评(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第六单元综合测评(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周人必须在各地区与殷人旧族及当地原住民建立“三结合”的统治。
这种“三结合”中主动的结合力量自然是周人与友族的宗亲子弟,他们也是最具优势地位的成分。
这种做法()A.是基层地方社群政治权力的延续B.有效地解决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C.根源在于周初奴隶制经济的发展D.体现的是一种神权与族权的结合,周朝最高执政集团无力直接控制和管理地方,只能通过周人与当地人民主动结合的方式实现对地方的管理和控制,这是基层地方社群政治权力延续的表现,故选A项。
2.西汉时确立了市籍制,即对商人进行专门的户籍管理,而且规定一旦入市籍就不得为官。
这个制度实质上反映了()A.古代的商人不是自由民B.商人的社会地位不高C.古代政府重视户籍管理D.统治者限制商业发展“一旦入市籍就不得为官”并结合所学可知,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政策,限制商业发展,故D项正确。
3.魏晋南北朝时期,佛寺依靠政治经济特权,“侵夺细民,广占田宅”,建立起规模很大的庄园,这些在佛寺土地上耕种的农户被称之为“佛图户”。
“佛图户”的生产生活受到佛寺高僧的严格监管,丧失了原有受政府监管的户籍。
“佛图户”的增加()A.瓦解了封建统治基础B.抑制了地主土地兼并C.促进自耕农经济发展D.减少了政府赋税收入佛图户”冲击了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瓦解了”与史实不符,故A项错误;“佛图户”的增加加剧了土地兼并的现象,故B项错误;土地兼并挤压了自耕农的生存空间,不利于自耕农经济的发展,故C项错误;魏晋南北朝时期寺院侵占了大量的土地和劳动力,脱离了政府的监管,减少了政府的赋税收入,故D项正确。
4.唐朝时期,为了救助病残、乞丐及贫民,政府专门设置了一些病坊。
《唐天宝年代敦煌郡会计牒》记载,该郡的病坊有床4张、被子3张、碗10枚、匙箸各10口,可以提供10人一年的开支。
其他州的情形与敦煌郡相差无几。
2020年高考历史人民版通史一轮复习课后作业:第六部分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含解析
课后作业1.(2019·大庆实验中学月考)[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晋自中原丧乱,元帝寓居江左,百姓之自北南奔者,并谓之侨人。
皆取旧壤之名,侨州郡县。
”中国中古时代是一个家族时代,呈现出鲜明的家族政治、家族经济与家族文化的特征。
东晋南朝时代,侨州郡县普遍设置乃至成为一种制度。
侨流人口的迁徙与定居新地,基本上保持着乡族集团的形式,这就使得安辑侨流采取设立郡县的方法比较简便可行。
而就乡族集团置州郡县,也有利于保证这一集团内部组织的稳定性,符合大族及侨流人民的利益。
东晋南朝失去了重要的地理上的正统依据。
夫所谓祖宗疆土,尺寸不敢与人,既偏安一隅,又讳言削弱,则侨置不失为解决问题的良好办法;东晋南朝例不侨置十六国北朝新立的州郡县,借以表明对其政权的否定。
东晋以来,豫,并、兖诸州及江淮间流入南渡江,侨寓在这一带,因置侨州郡县,皖南傍江经济文化因之迅速发展。
但侨州郡县对行政、治安、征税等政府管理极为不便。
在地方行政与户籍制度上,“侨置制度尤为紊乱之源”。
——摘编自《东晋南朝侨州郡县对当时政区之影响述论》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东晋南朝设侨州郡县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东晋侨置郡县的影响。
答案(1)原因:北方战乱,大量北民南迁;受地域乡里观念的影响;统治者维护正统借以表明对北方政权的否定;安抚民心稳定社会秩序。
(2)影响:安置了移民,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利于吸收大量的劳动力及北方先进的生产经验和技术,促进南方的开发,有利于经济重心南移;维护并发展了士族势力;加大政府管理难度,造成地方行政制度紊乱。
解析第(1)问,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中内容可知,当时北方战乱,大量人口南迁,需安置流民,同时为征收赋税和加强对地方管理,安抚南移流民民心,需要对地方行政制度进行重新设置。
第(2)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量人口南下,促进了南方的开发,有利于经济重心南移,根据材料中“也有利于保证这一集团内部组织的稳定性,符合大族及侨流人民的利益”“但侨州郡县对行政、治安、征税等政府管理极为不便”等概括。
2020年高考人民版历史通史模式一轮复习测试:第六部分 选修一 课后作业 Word版含解析
课后作业1.(2019·大庆实验中学月考)[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晋自中原丧乱,元帝寓居江左,百姓之自北南奔者,并谓之侨人。
皆取旧壤之名,侨州郡县。
”中国中古时代是一个家族时代,呈现出鲜明的家族政治、家族经济与家族文化的特征。
东晋南朝时代,侨州郡县普遍设置乃至成为一种制度。
侨流人口的迁徙与定居新地,基本上保持着乡族集团的形式,这就使得安辑侨流采取设立郡县的方法比较简便可行。
而就乡族集团置州郡县,也有利于保证这一集团内部组织的稳定性,符合大族及侨流人民的利益。
东晋南朝失去了重要的地理上的正统依据。
夫所谓祖宗疆土,尺寸不敢与人,既偏安一隅,又讳言削弱,则侨置不失为解决问题的良好办法;东晋南朝例不侨置十六国北朝新立的州郡县,借以表明对其政权的否定。
东晋以来,豫,并、兖诸州及江淮间流入南渡江,侨寓在这一带,因置侨州郡县,皖南傍江经济文化因之迅速发展。
但侨州郡县对行政、治安、征税等政府管理极为不便。
在地方行政与户籍制度上,“侨置制度尤为紊乱之源”。
——摘编自《东晋南朝侨州郡县对当时政区之影响述论》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东晋南朝设侨州郡县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东晋侨置郡县的影响。
答案(1)原因:北方战乱,大量北民南迁;受地域乡里观念的影响;统治者维护正统借以表明对北方政权的否定;安抚民心稳定社会秩序。
(2)影响:安置了移民,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利于吸收大量的劳动力及北方先进的生产经验和技术,促进南方的开发,有利于经济重心南移;维护并发展了士族势力;加大政府管理难度,造成地方行政制度紊乱。
解析第(1)问,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中内容可知,当时北方战乱,大量人口南迁,需安置流民,同时为征收赋税和加强对地方管理,安抚南移流民民心,需要对地方行政制度进行重新设置。
第(2)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量人口南下,促进了南方的开发,有利于经济重心南移,根据材料中“也有利于保证这一集团内部组织的稳定性,符合大族及侨流人民的利益”“但侨州郡县对行政、治安、征税等政府管理极为不便”等概括。
2020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测试 选修部分 包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2020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测试选修部分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3.0分,共60分)1.下列改革中,实现了富国强兵,“倾邻国而雄诸侯”的是()A.商鞅变法B.汉武帝改革C.北魏孝文帝改革D.王安石变法2.从19世纪中叶开始,欧洲女权主义者提出了改革妇女服装的倡议,设计并试穿了短裙和女式长裤,但受到舆论责难。
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问,大量妇女加入劳动大军,妇女裤装和短裙开始流行。
这说明()A.服装的变化反映了妇女政治地位的提高B.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促使妇女成为劳动者C.妇女装束变化与其社会角色变化相适应D.妇女以穿着裤装和短裙来维护自身权利3.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1978年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相同点是()A.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B.深化了改革开放C.为改革开放奠定了思想基础D.指出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4.冯桂芬是较早阐述“中体西用”思想的代表人物,他认为“中体”的根本在于()A.封建统治制度B.中国传统科学技术C.伦常名教D.重农抑商政策5.毛泽东指出:凡属于思想性质的问题,凡属于人民内部的争论问题,只能用民主的方法去解决,只能用讨论的方法、批评的方法去解决,而不能用强制的、压服的方法去解决。
这一观点提出的相关背景是()A.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D.“文化大革命”运动的全面发动6.“两极格局”就是以美国和苏联为首的两大集团在世界权利结构中占据绝对主导位置,相互敌视、对峙,但是又不能击败对手的世界权力划分形势。
下列不属于美苏两极格局形成原因的是()A.历史文化的差异B.国家利益的冲突C.意识形态的对抗D.力量对比的变化7.近代化包括政治的民主化、法制化,经济的市场化、工业化,社会生活的文明化、西方化,思想文化的科学化、民主化。
世界各国在走向近代化过程中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俄国走上近代化的途径是()A.单一改革B.战争统一C.社会革命D.民族独立8.有人这样描写甘地:“他有宗教家的仁厚的胸怀,革命家雄浑的魄力,凭着一把盐,几部纺织机……成为顶天立地的‘圣雄’。
2020版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含答案解析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1讲 古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革(一)变法背景1.时代背景: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动荡、大变革时期。
(1)经济上:铁犁牛耕出现并逐步推广,生产力发展,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确立。
(2)政治上:新兴地主阶级形成且力量壮大,要求掌握政权,发展封建经济,纷纷进行改革变法。
(3)军事上:春秋争霸,战国兼并,诸侯割据混战。
(4)思想文化上:文化繁荣,“百家争鸣”,其中法家学说最合乎当时社会发展的需求,成为改革变法的思想武器。
2.具体原因(1)各国纷纷变法,以实现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2)秦国落后于其他国家,要求通过变法以增强国力。
(3)秦孝公决心发愤图强,实现富国强兵。
(4)商鞅的变法宣传和改革精神。
(二)变法内容(三)变法评价 1.积极作用(1)政治上: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健全了封建国家机器的职能,开始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
(2)经济上:废井田,开阡陌,确立了土地私有制,激发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为秦国农业生产带来了生机。
(3)军事上:奖励军功,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为秦国统一六国创造了有利条件。
2.历史局限(1)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刑法严苛。
(2)加重了广大人民所受的剥削与压迫。
(3)未与旧的制度、文化、习俗彻底划清界限。
(四)变法成功的原因1.改革符合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根本原因) 2.改革符合秦国的实际情况。
3.法律一经制定就坚决实施。
4.秦孝公的鼎力支持。
(重要因素)(一)改革背景 1.有利条件(1)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初步结束了北方长期分裂割据局面。
(2)北魏统治者接受汉族文化,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
2.社会矛盾(1)宗主督护制的实行和吏治混乱导致阶级矛盾尖锐。
(2)鲜卑贵族实行民族歧视政策,激化了民族矛盾。
(3)北魏社会动荡不安,人民起义,北魏统治面临危机。
3.个人因素:冯太后和孝文帝深受汉族先进文化的影响。
2020年最新人教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综合测试卷(含答案)
2020年高三年级第二学期第一次质检历史试卷(文科)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共40小题,60分)1.《佐传•隐公四年》记载: 四年春季,卫国国君桓公之弟州吁杀了卫桓公而自立为国君。
州吁不能安定卫国百姓,于是臣子石厚向石碏询问安定君位的办法。
石碏日:“王觐为可。
”由此可知A.卫国政局长期动荡B.嫡长子继承制被破坏C.分封秩序仍然存在D.礼乐制度已经崩溃2.西周中期的青铜器“卫秃”铭文记载:周恭王三年,贵族裘卫用玉器和礼服从贵族矩伯手里换得1300亩田,并通过执政大臣进行了授田仪式,办理了换田手续,刻于青铜器上作为凭证。
这一事件反映了当时A.贵族权重,世袭制巩固B.田地交换,井田制动摇C.田地买卖,私有制确立D.王室衰微,分封制崩溃3.中国商周时期便有男子休妻“七出”之说,后又增加“三不去”对随意休妻进行限制,即“妻子无娘家可归、曾替家翁姑服丧三年、丈夫娶妻时贫贱但后来富贵”。
这些规定()A.保护了女性基本权益B.维护了宗法伦理秩序C.稳定了家庭婚姻关系D.体现了男女平等观念4.“不离日用常行内,直造先天未画前”,下列表述最接近这一思想内涵的是A.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B.一生未悟诚明了,百行须知孝悌先C.无声无臭独知时,此是乾坤万有基D.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5.“文化”一词正式出现是在西汉刘向的《说苑•指武》中,“圣人之治天下也,先文德而后武力。
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
据此可以推知,将“文化”二字合为一词的本义是A.以道德礼乐去教化、感染B.儒学中治国平天下的内容C.先秦创造的精神文明成果D.起用知识分子以治理国家6.夏商的史官在职责上是史巫合一,既掌管天文术数,为统治者提供宗教式预言。
又保管典籍、记录时事;周代史巫开始分离,史官被定位在“掌官书以赞治”的官僚位置上。
以上史官角色意识的变化A.反映出周代王权与神权实现脱离B.影响了后世对历史记录的认识C.取决于中央官僚机构职能的调整D.体现了周代政治理性化的趋势7.学者王亚南指出,“因为有了这一项根本决定,任何贵族就没有‘食土子民’的权能。
2020年高考历史人民版通史一轮复习课后作业:第六部分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含解析
课后作业1.(2019·河北衡水中学摸底)[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自从被先秦儒家奉为“克己复礼”的先驱,周公的形象在古代思想史上一直享有极高地位,备受古代君子的推崇。
西汉虽然已经逐步确立大一统政治,但对周公“辅幼归政”的故事仍然保持着宽容和好感,汉武帝授意霍光秉政便是一次成功的尝试。
正因为对“周公辅成王”这一历史形象怀有充分信任,西汉末年,王莽依托周公、居摄行权的举动在当时不但没有遭到强烈的反对,反而得到大多数人的拥护。
然而,历史并没有机械地重演。
东汉建立以后,王莽作为汉祀中绝的罪魁祸首自然成为东汉朝廷着力批判的对象。
为了恢复汉朝的正统地位、巩固君臣之间的尊卑伦理,东汉政权重新塑造世人对“周公辅成王”这一历史形象的认知。
于是乎,周公便完全退居到臣子的位置上,他那些“践祚当国”“摄行天子事”的壮举也不再被人们轻易提起,在东汉人眼里,他完全成了一位本分忠臣的代表、温柔敦厚的化身。
而这样一个全新的周公形象,也成为东汉政教文化的历史缩影。
——摘编自宋艳萍《汉代画像与汉代社会》(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周公备受古代君子推崇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汉时期周公形象的变化,并分析原因。
答案(1)原因:儒家的推崇;制礼作乐,奠定了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的基础;辅弼幼主,重用贤人,是千古忠臣的楷模。
(2)变化:从摄政当国的风云人物转型为始终克己复礼的本分忠臣。
原因:王莽篡汉冲击了周公形象;儒家思想统治地位进一步巩固;东汉政权对周公形象进行再塑。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自从被先秦儒家奉为‘克己复礼’的先驱,周公的形象在古代思想史上一直享有极高地位,备受古代君子的推崇”“‘辅幼归政’的故事仍然保持着宽容和好感”等信息概括得出原因。
同时结合所学知识,周公制作礼乐,为历代所沿用,也是其被推崇的原因之一。
第(2)问,第一小问“变化”,根据材料“周公‘辅幼归政’的故事仍然保持着宽容和好感”“周公便完全退居到臣子的位置上,他那些‘践祚当国’‘摄行天子事’的壮举也不再被人们轻易提起”可概括出变化。
《精品》2020年高考历史人民版通史模式一轮第六部分选修三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1.(2019·河北衡水中学摸底)[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时,威尔逊总统立刻号召他的同胞严守中立。
这一呼吁得到了普遍的赞成,因为绝大多数美国人都不希望卷入这场战争。
然而到了1917年时,威尔逊个人却将这个国家引向战争。
从中立走向干预的一个原因是战备运动——1916年6月3日威尔逊政府通过了《国防法》,这一法案标志着战备运动达到高潮。
运动期间的军事宣传使美国人有了参战的心理准备。
另一个因素则是美国武装干涉墨西哥……没有多少痛苦和牺牲的军事行动让美国人体验到了乐趣。
美国介入战争的另一个驱动因素是美国的金融和工业一直在向协约国赊卖军用物资,如果他们的主顾失败了,这些金融业和工业也将被毁掉。
而德国无限制的潜艇战导致美国人员和舰只的损失也加速了美国的参战。
最后,1917年3月沙皇政权被推翻使美国有可能加入一个民主国家的联盟来反对中欧的专制国家。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从中立到参加一战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参战的影响。
答案(1)原因:战备运动的促进;军事宣传的影响;武装干涉墨西哥的成功;保护美国金融业和工业的经济利益;德国潜艇战给美国带来了损失;俄国二月革命的影响;争夺胜利果实的需要。
(2)影响:增加了协约国军事实力;加速了一战的结束;提高了美国的国际地位。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从中立走向干预的一个原因是战备运动”“军事宣传使美国人有了参战的心理准备”“美国武装干涉墨西哥……让美国人体验到了乐趣”“美国的金融和工业一直在向协约国赊卖军用物资,如果他们的主顾失败了,这些金融业和工业也将被毁掉”“德国无限制的潜艇战导致美国人员和舰只的损失”“沙皇政权被推翻”等信息概括得出美国从中立到参加一战的原因。
第(2)问,结合第(1)问概括出的原因及所学知识,概括影响。
2.(2019·云南峨山彝族自治县模拟)[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1920年1月,国际联盟宣告正式成立。
2020年高中人民版历史高考复习选修部分测试卷
选修部分测试卷一、选择题(共20小题)1.在克伦威尔统治时期的英国议会()A.取消了下议院B.与克伦威尔处于针锋相对的状态C.根本就不存在D.不过是克伦威尔统治的点缀品而已2.对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进行认真研究,特别关注西方议会制度,并为中国建立共和制度和实行议会政治绘制了蓝图的是()A.严复B.梁启超C.宋教仁D.孙中山3.易中天在《艰难的一跃》中说,这部宪法的出现究竟是人性与自由的胜利,还是利益力量左右的结果?这是一个需要回答、却又不必认真计较答案的问题。
因为在很多人看来,这部宪法也许是政治家充满智慧而体面的“合谋”,也许是人性中自私自利的彻底释放,也许是以上诸种情况的结合。
这一文件是()A.《权利法案》B.《邦联条例》C.《1787年宪法》D.《拿破仑法典》4.第一国际成立前欧美工人运动的显著特点是()A.无产阶级国际团结日益增强B.工人运动再度高涨C.工人罢工的目的是要求缩短工作时间D.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密切结合5.下列关于“中体西用”思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中体西用”思想在维新运动中起到了积极作用B.洋务派以“中体西用”思想攻击维新思想C.维新运动后,“中体西用”思想仍然流行D.清末统治者也以“中体西用”作为改革的主要指导思想6.下列各项与《人权宣言》不符的是()A.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的B.任何权利都是神的赏赐C.法律面前所有公民都是平等的D.国家最高权力来自人民7.由于共和国不是明确被宣布的,而是含蓄地通过其总统的身份和职衔被议会间接地承认的,因此,有人戏称它是“从窗缝潜入的共和国”。
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法国()A.封建势力强大B.资本主义水平不高C.资产阶级妥协D.议会中君主派势力巨大8.路易十六召开三级会议的原因是()A.资产阶级要求获得政治权利B.启蒙思想广泛而深入地传播C.政府发生严重的财政危机D.为了筹款镇压人民起义9.法国大革命期间,君主立宪派、吉伦特派、雅各宾派等政治派别之间的斗争十分激烈,他们之间的斗争实质上是()A.共和派与民主派之间的斗争B.共和派与君主派之间的斗争C.资产阶级不同派别间的斗争D.封建势力与资产阶级的斗争10.维新运动时期,具有比较明显民主革命色彩的维新思想家是()A.严复B.康有为C.梁启超D.谭嗣同11.受法国启蒙思想的影响,富兰克林和杰斐逊都主张()①自由和平等②反对奴隶制③实行普选④人拥有自然权利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12.詹姆士一世“君权神授”理论的实践()A.使英国最终摆脱了罗马天主教会的控制B.使英国封建专制制度得以最终建立C.激化了资产阶级、新贵族与王权的矛盾D.直接导致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13.《权利请愿书》和《大抗议书》都涉及的问题是()A.宗教自由问题B.税收问题C.军事问题D.对外关系问题14.1880年7月法国政府规定:“凡1880年7月6日以前,因政治犯罪和因违反新闻法行为而被判刑者,一律赦免。
2020年高考历史人民版通史模式一轮复习测试:第六部分选修一课后作业Word版含解析
课后作业1. (2019 ·大庆实验中学月考 )[历史——选修 1:历史上重要改革回眸 ]资料“晋自中原丧乱,元帝寓居江左,百姓之自北南奔者,并谓之侨人。
皆取旧壤之名,侨州郡县。
”中国中古时代是一个家族时代,体现出鲜亮的家族政治、家族经济与家族文化的特色。
东晋南朝时代,侨州郡县广泛设置以致成为一种制度。
侨流人口的迁移与定居新地,基本上保持着乡族公司的形式,这就使得安辑侨流采纳建立郡县的方法比较简易可行。
而就乡族公司置州郡县,也有益于保证这一公司内部组织的稳固性,切合大族及侨流人民的利益。
东晋南朝失掉了重要的地理上的正统依照。
夫所谓祖宗疆土,尺寸不敢与人,既偏安一隅,又讳言削弱,则侨置不失为解决问题的优秀方法;东晋南朝例不侨置十六国北朝新立的州郡县,借以表示对其政权的否认。
东晋以来,豫,并、兖诸州及江淮间流入南渡江,侨寓在这一带,因置侨州郡县,皖南傍江经济文化因之快速发展。
但侨州郡县对行政、治安、收税等政府管理极为不便。
在地方行政与户籍制度上,“ 侨置制度尤其杂乱之源”。
——摘编自《东晋南朝侨州郡县对当时政区之影响述论》等(1)依据资料并联合所学知识,归纳指出东晋南朝设侨州郡县的原由。
(2)依据资料并联合所学知识,简析东晋侨置郡县的影响。
答案(1)原由:北方战乱,大量北民南迁;受地区乡里观点的影响;统治者保护正统借以表示对北方政权的否认;抚慰民心稳固社会次序。
(2)影响:布置了移民,有益于稳固社会次序;利于汲取大量的劳动力及北方先进的生产经验和技术,促使南方的开发,有益于经济重心南移;保护并发展了士族权力;加大政府管理难度,造成地方行政制度杂乱。
分析第(1)问,依据所学知识和资猜中内容可知,当时北方战乱,大量人口南迁,需布置流民,同时为征收赋税和增强对地方管理,抚慰南移流民民心,需要对地方行政制度进行从头设置。
第 (2)问,联合所学知识可知,大量人口南下,促使了南方的开发,有益于经济重心南移,依据资猜中“ 也有益于保证这一公司内部组织的稳固性,切合大族及侨流人民的利益”“ 但侨州郡县对行政、治安、收税等政府管理极为不便” 等归纳。
2020年高考历史人民版通史模式一轮复习测试:第六部分 选修四 课后作业 Word版含解析
课后作业1.(2019·河北衡水中学摸底)[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自从被先秦儒家奉为“克己复礼”的先驱,周公的形象在古代思想史上一直享有极高地位,备受古代君子的推崇。
西汉虽然已经逐步确立大一统政治,但对周公“辅幼归政”的故事仍然保持着宽容和好感,汉武帝授意霍光秉政便是一次成功的尝试。
正因为对“周公辅成王”这一历史形象怀有充分信任,西汉末年,王莽依托周公、居摄行权的举动在当时不但没有遭到强烈的反对,反而得到大多数人的拥护。
然而,历史并没有机械地重演。
东汉建立以后,王莽作为汉祀中绝的罪魁祸首自然成为东汉朝廷着力批判的对象。
为了恢复汉朝的正统地位、巩固君臣之间的尊卑伦理,东汉政权重新塑造世人对“周公辅成王”这一历史形象的认知。
于是乎,周公便完全退居到臣子的位置上,他那些“践祚当国”“摄行天子事”的壮举也不再被人们轻易提起,在东汉人眼里,他完全成了一位本分忠臣的代表、温柔敦厚的化身。
而这样一个全新的周公形象,也成为东汉政教文化的历史缩影。
——摘编自宋艳萍《汉代画像与汉代社会》(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周公备受古代君子推崇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汉时期周公形象的变化,并分析原因。
答案(1)原因:儒家的推崇;制礼作乐,奠定了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的基础;辅弼幼主,重用贤人,是千古忠臣的楷模。
(2)变化:从摄政当国的风云人物转型为始终克己复礼的本分忠臣。
原因:王莽篡汉冲击了周公形象;儒家思想统治地位进一步巩固;东汉政权对周公形象进行再塑。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自从被先秦儒家奉为‘克己复礼’的先驱,周公的形象在古代思想史上一直享有极高地位,备受古代君子的推崇”“‘辅幼归政’的故事仍然保持着宽容和好感”等信息概括得出原因。
同时结合所学知识,周公制作礼乐,为历代所沿用,也是其被推崇的原因之一。
第(2)问,第一小问“变化”,根据材料“周公‘辅幼归政’的故事仍然保持着宽容和好感”“周公便完全退居到臣子的位置上,他那些‘践祚当国’‘摄行天子事’的壮举也不再被人们轻易提起”可概括出变化。
《精品》2020年高考历史人民版通史模式一轮第六部分选修一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1.(2019·大庆实验中学月考)[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晋自中原丧乱,元帝寓居江左,百姓之自北南奔者,并谓之侨人。
皆取旧壤之名,侨州郡县。
”中国中古时代是一个家族时代,呈现出鲜明的家族政治、家族经济与家族文化的特征。
东晋南朝时代,侨州郡县普遍设置乃至成为一种制度。
侨流人口的迁徙与定居新地,基本上保持着乡族集团的形式,这就使得安辑侨流采取设立郡县的方法比较简便可行。
而就乡族集团置州郡县,也有利于保证这一集团内部组织的稳定性,符合大族及侨流人民的利益。
东晋南朝失去了重要的地理上的正统依据。
夫所谓祖宗疆土,尺寸不敢与人,既偏安一隅,又讳言削弱,则侨置不失为解决问题的良好办法;东晋南朝例不侨置十六国北朝新立的州郡县,借以表明对其政权的否定。
东晋以来,豫,并、兖诸州及江淮间流入南渡江,侨寓在这一带,因置侨州郡县,皖南傍江经济文化因之迅速发展。
但侨州郡县对行政、治安、征税等政府管理极为不便。
在地方行政与户籍制度上,“侨置制度尤为紊乱之源”。
——摘编自《东晋南朝侨州郡县对当时政区之影响述论》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东晋南朝设侨州郡县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东晋侨置郡县的影响。
答案(1)原因:北方战乱,大量北民南迁;受地域乡里观念的影响;统治者维护正统借以表明对北方政权的否定;安抚民心稳定社会秩序。
(2)影响:安置了移民,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利于吸收大量的劳动力及北方先进的生产经验和技术,促进南方的开发,有利于经济重心南移;维护并发展了士族势力;加大政府管理难度,造成地方行政制度紊乱。
解析第(1)问,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中内容可知,当时北方战乱,大量人口南迁,需安置流民,同时为征收赋税和加强对地方管理,安抚南移流民民心,需要对地方行政制度进行重新设置。
第(2)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量人口南下,促进了南方的开发,有利于经济重心南移,根据材料中“也有利于保证这一集团内部组织的稳定性,符合大族及侨流人民的利益”“但侨州郡县对行政、治安、征税等政府管理极为不便”等概括。
(通史版)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辛亥革命课后作业课件人民版
9.(2019·甘肃会宁一中月考)孙中山担任临时大总统的三个多月时间 里,临时政府颁布了39条除旧布新的法令。孙中山对此颇为乐观,确信 “帝王思想”将会“不谋而绝迹于天下”了。这反映出孙中山( )
A.认为民族主义目标已经完成 B.未能看清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图谋 C.对中国的国情认识尚不充分 D.认为三民主义理论指导革命成功
解析
7.(2019·齐鲁名校联考)南北议和之际,北方的孙宝琦致电各省都督:
“今者南北意见两无归宿之途,深恐停滞日久,战祸方长,万一牵及外
交,为患更深。”南方张謇(jiǎn)则因“英人李治面告,东邻日本与宗社党
一月前已有勾结。”而忧虑。他们的忧虑侧面反映了( )
A.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B.袁世凯上台的必然性
解析
二、非选择题 13.(2019·长春外国语学校月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我们考查19世纪末叶以来湖北出现的新的经济土壤、新的 社会阶级和社会思潮,追溯湖北革命党人在长达十年期间,遵循孙中山民 族民主革命纲领,在乡邦所作的英勇而坚实的努力,便会发现:武昌首义 决非一只从云端摔下来的幸运之果。
课后作业
一、选择题 1.(2018·黑龙江大庆实验中学期末)1901年,清廷宣布实行新政,要求 内外臣工建言献策。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联合立宪派张謇等 上奏《江楚会奏变法三折》,系统地提出了改科举、练新军、裁冗员、定 商律等措施,成为清末新政的蓝图。这反映了清政府( ) A.开始探索近代化新模式 B.调整经济政策发展民族经济 C.变革政体实行君主立宪 D.探索社会变革应对统治危机 答案 D
答案 B
答案
解析 材料中“辛亥革命只把一个皇帝赶跑”说明辛亥革命没有推翻封 建制度,近代民主革命的任务没有完成,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说明《临时 约法》的缺陷,故A项错误;材料说明辛亥革命失败的地方,并不是说明孙 中山的革命斗争不断受挫,故C项错误;D项属于辛亥革命成功的地方,排 除。
新人教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选修综合训练 人民版-人民版高三选修历史试题
选修综合训练[学生用书P425(单独成册)](建议用时:30分钟)1.(2020·雅安三模)材料南朝梁武帝时,选举制度发生极大变化。
自梁建国之初武帝天监元年(502年)至敬帝太平二年(557年)梁亡国,56年间无中正之官,亦无中正定品之制。
他用州重(州望)、郡崇(郡宗)、乡豪代替大小中正,用“无复膏粱寒素之隔”代替了门选,用“不通一经,不得为官”代替了二品系资。
梁武帝时学校有所发展,建有国学,以五经教授,置五经博士各一人,各有学生数百。
国学馆学生,不限贵贱,“皆引寒门隽才,不限人数”。
梁时出现了“甲科”之名,只要考得好,就是“牛监羊肆,寒品后门”,都要“随才试吏”,这是隋唐科举制度的萌芽。
——摘编自张岂之等《中国历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朝梁武帝选举制度改革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南朝梁武帝选举制度改革的影响。
解析:(1)由材料“56年间无中正之官,亦无中正定品之制”“他用州重(州望)、郡崇(郡宗)、乡豪代替大小中正,用‘无复膏粱寒素之隔’代替了门选,用‘不通一经,不得为官’代替了二品系资”“梁武帝时学校有所发展,建有国学,以五经教授,置五经博士各一人,各有学生数百”“梁时出现了‘甲科’之名,只要考得好,就是‘牛监羊肆,寒品后门’,都要‘随才试吏’,这是隋唐科举制度的萌芽”分条概括即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对人才选取、儒学发展、科举制产生的影响等方面回答。
答案:(1)废除九品中正制(以地方乡豪代替中正官);重用人才,不分贵贱;重视学校教育;采用考试取官的制度。
(2)扩大了统治政权的人才来源;弥补了九品中正制的弊端;推动了儒学教育的发展;促进了科举制的产生。
2.(2020·山西大学附中二轮复习诊断)材料1905年,慈禧派了载泽、端方、戴鸿慈等五人出洋考察各国政治。
1906年,载泽考察归来,向慈禧进了一道《奏请宣布立宪密折》。
载泽认为,“在外各督抚,在内诸大臣”当中,有不少人以立宪会损害君主大权为由,不遗余力阻挠立宪;殊不知,君主立宪的核心是“尊崇国体,巩固君权,并无损之可言”。
2020届高考一轮复习通史版历史作业:第6单元 单元整合 六 Word版含答案
单元整合六一、两次鸦片战争和中国近代化的起步1.1840—1842年的鸦片战争失败后,以林则徐、魏源为首的地主阶级抵抗派开始抛弃“天朝上国”的陈腐观念,放眼世界,探索新知,关心时局,萌发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新思想,但对整个社会的影响不是很大。
2.1856—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再次失败以后,清政府中的洋务派为了解决当时所面临的内忧外患的问题,维护清朝的统治,掀起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洋务运动,中国的近代化开始起步。
机器生产开始在中国大地上出现,使中国的工业开始向近代化迈进;三支新式海军的创办,使中国的军事开始向近代化迈进;新式学堂的创办,使中国的教育开始向近代化迈进;诱导了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产生,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开始在中国大地上产生和发展;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出现。
二、从“闭关锁国”到被迫开放1.“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1)定义:明清时期实行的一种经济政策,它严格限制国人出海贸易和外国人到中国来贸易。
(2)表现:清朝只允许广州一地与外国通商。
(3)原因:明初东南沿海倭患猖獗;明太祖担心流亡海上的敌对势力勾结倭寇危及统治;清初为了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势力;担心外来势力对清王朝的干扰。
(4)影响①积极作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西方殖民势力对中国的侵略,维护了国家的领土主权。
②消极影响:割断了中西方正常的贸易往来,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了资本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中国与世隔绝,未能及时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以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2.晚清中国被迫开放(1)史实:自鸦片战争后至清王朝被推翻,清政府被迫开放通商口岸几十处。
(2)原因:落后腐朽的封建制度无法抵御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清政府的腐败妥协。
(3)影响:通商口岸成为创办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和社会习俗变迁较早的地区之一;使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资本主义的附庸;使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三、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关系1.近代中国的自然经济是在西方列强殖民扩张、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中逐渐解体的。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模块综合检测题 人民版选修1(含解析)
模块综合检测(对应学生用书P182解析为教师用书独有)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为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汉书·食货志》材料二在20世纪末叶提及王安石,我们只更感到惊异:在我们之前900年,中国即企图以金融管制的办法操纵国事,其范围与深度不曾在当日世界里任何其他地方提出。
当王安石对神宗赵顼说“不加税而国用足”,他无疑地已知道可以用信用贷款的办法刺激经济增长。
当生产增加货物流通时,即使用同一税率也能在高额的流通状态里收到增税之成果。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商鞅变法所反映的根本问题和对秦国发展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用信用贷款的办法刺激经济增长”的措施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古代改革的认识。
解析本题考查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
(1)“坏井田,开阡陌”从根本上改变了旧的生产关系,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商鞅变法有利于秦国军事和经济实力的增强,回忆教材知识回答“影响”。
(2)回忆王安石变法中的理财措施可知是青苗法、农田水利法。
从改革的艰巨性、改革家的个人命运、改革家的政治策略等角度回答“认识”。
【答案】(1)商鞅变法从根本上改变了旧的生产关系(废除了井田制),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激发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秦国的农业生产,使秦国力量强大,为统一全国奠定基础。
(2)青苗法、农田水利法。
认识:改革必然会遭到旧势力的阻挠,不可能一帆风顺,要充分考虑到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改革成败的关键要看其积极成果能否得以保留和维持,不以改革者的个人命运为转移;改革措施要针对实际情况,行之有效,在推行改革过程中要用人得当;改革家要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
(答出三点即可)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英国撕掉伪装面孔于1840年7月直接出兵干涉,结果穆罕默德·阿里被迫屈服……这就使得主要建立在军事供应基础之上的以军事工业为主体的埃及工业几乎全部破产……由于现代化内在条件不成熟,它根本未能触及埃及传统深厚的社会基础,使得现代化看来成为一场更为纯粹的移花接木式的西方化运动……从农村里征调大量农民做工厂工人以及召集农民进行公共工程建设和服兵役……采用政府垄断专卖制度进一步损害了农民和农业的利益……工厂的那些管理人员大多数是领薪俸的政府官吏,对于所干的工作既无知又缺乏热情。
2020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测试选修部分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2020 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测试选修部分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3.0分,共60分)1.下列改革中,实现了富国强兵,“倾邻国而雄诸侯”的是( )A .商鞅变法B.汉武帝改革C.北魏孝文帝改革D .王安石变法2.从19 世纪中叶开始,欧洲女权主义者提出了改革妇女服装的倡议,设计并试穿了短裙和女式长裤,但受到舆论责难。
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问,大量妇女加入劳动大军,妇女裤装和短裙开始流行。
这说明( )A .服装的变化反映了妇女政治地位的提高B.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促使妇女成为劳动者C.妇女装束变化与其社会角色变化相适应D.妇女以穿着裤装和短裙来维护自身权利3.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1978年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相同点是( )A .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B.深化了改革开放C.为改革开放奠定了思想基础D.指出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4.冯桂芬是较早阐述“中体西用”思想的代表人物,他认为“中体”的根本在于( )A .封建统治制度B.中国传统科学技术C.伦常名教D.重农抑商政策5.毛泽东指出:凡属于思想性质的问题,凡属于人民内部的争论问题,只能用民主的方法去解决,只能用讨论的方法、批评的方法去解决,而不能用强制的、压服的方法去解决。
这一观点提出的相关背景是( )A .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D.“文化大革命”运动的全面发动6.“两极格局”就是以美国和苏联为首的两大集团在世界权利结构中占据绝对主导位置,相互敌视、对峙,但是又不能击败对手的世界权力划分形势。
下列不属于美苏两极格局形成原因的是( )A .历史文化的差异B.国家利益的冲突C.意识形态的对抗D .力量对比的变化7.近代化包括政治的民主化、法制化,经济的市场化、工业化,社会生活的文明化、西方化,思想文化的科学化、民主化。
2020年高考历史人民版通史模式一轮复习测试:第六部分选修三课后作业Word版含解析
课后作业1. (2019 ·河北衡水中学摸底 )[史——修 3: 20 世的争与和平 ]资料第一次世界大开始,威马上呼吁他的同胞守中立。
一呼吁获得了广泛的成,因大部分美国人都不希望卷入争。
但是到了1917 年,威个人却将个国家引向争。
从中立走向干的一个原由是运——1916 年 6 月 3 日威政府通了《国防法》,一法案志着运达到热潮。
运期的事宣使美国人有了参的心理准。
另一个因素是美国武装干预墨西哥⋯⋯ 没有多少难过和牲的事行美国人体到了趣。
美国介入争的另一个要素是美国的金融和工向来在向国用物,假如他的主失了,些金融和工也将被掉。
而德国无限制的潜艇致美国人和只的失也加快了美国的参。
最后,1917 年 3月沙皇政被颠覆使美国有可能加入一个民主国家的盟来反中欧的制国家。
——摘自斯塔夫里阿斯《全世界通史》(1)依据资料并合所学知,归纳美国从中立到参加一的原由。
(2)依据资料并合所学知,析美国参的影响。
答案 (1)原由:运的促;事宣的影响;武装干预墨西哥的成功;保美国金融和工的利益;德国潜艇美国来了失;俄国二月革命的影响;争利果的需要。
(2)影响:增添了国事力;加快了一的束;提升了美国的国地位。
分析第(1),依据资料“从中立走向干的一个原由是运”“事宣使美国人有了参的心理准”“ 美国武装干预墨西哥⋯⋯ 美国人体到了趣”“ 美国的金融和工向来在向国用物,假如他的主失了,些金融和工也将被掉”“ 德国无穷制的潜艇致美国人和只的失”“ 沙皇政被颠覆”等信息归纳得出美国从中立到参加一的原由。
第(2),合第 (1)归纳出的原由及所学知,归纳影响。
2.(2019 ·云南峨山彝族自治模 )[ 史——修 3:20 世的争与和平 ] 资料 1920 年 1 月,国盟宣布正式建立。
国盟以保障国和平与促国合作主旨。
国盟定通集体安全、裁、和平解决国争端等措施,以保障会国的土完好和政治独立,并定背者行制裁。
凡是在大中联盟国宣的国家和新建立的国家都是国盟的始成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后作业1.(2019·大庆实验中学月考)[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晋自中原丧乱,元帝寓居江左,百姓之自北南奔者,并谓之侨人。
皆取旧壤之名,侨州郡县。
”中国中古时代是一个家族时代,呈现出鲜明的家族政治、家族经济与家族文化的特征。
东晋南朝时代,侨州郡县普遍设置乃至成为一种制度。
侨流人口的迁徙与定居新地,基本上保持着乡族集团的形式,这就使得安辑侨流采取设立郡县的方法比较简便可行。
而就乡族集团置州郡县,也有利于保证这一集团内部组织的稳定性,符合大族及侨流人民的利益。
东晋南朝失去了重要的地理上的正统依据。
夫所谓祖宗疆土,尺寸不敢与人,既偏安一隅,又讳言削弱,则侨置不失为解决问题的良好办法;东晋南朝例不侨置十六国北朝新立的州郡县,借以表明对其政权的否定。
东晋以来,豫,并、兖诸州及江淮间流入南渡江,侨寓在这一带,因置侨州郡县,皖南傍江经济文化因之迅速发展。
但侨州郡县对行政、治安、征税等政府管理极为不便。
在地方行政与户籍制度上,“侨置制度尤为紊乱之源”。
——摘编自《东晋南朝侨州郡县对当时政区之影响述论》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东晋南朝设侨州郡县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东晋侨置郡县的影响。
答案(1)原因:北方战乱,大量北民南迁;受地域乡里观念的影响;统治者维护正统借以表明对北方政权的否定;安抚民心稳定社会秩序。
(2)影响:安置了移民,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利于吸收大量的劳动力及北方先进的生产经验和技术,促进南方的开发,有利于经济重心南移;维护并发展了士族势力;加大政府管理难度,造成地方行政制度紊乱。
解析第(1)问,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中内容可知,当时北方战乱,大量人口南迁,需安置流民,同时为征收赋税和加强对地方管理,安抚南移流民民心,需要对地方行政制度进行重新设置。
第(2)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量人口南下,促进了南方的开发,有利于经济重心南移,根据材料中“也有利于保证这一集团内部组织的稳定性,符合大族及侨流人民的利益”“但侨州郡县对行政、治安、征税等政府管理极为不便”等概括。
2.(2019·甘肃会宁一中月考)[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从中唐开始,藩镇和一些势力较大的州郡常常以种种借口和手段,截留应该上缴中央政府的赋税,久而久之,形成了财政上的“留使”“留州”制度。
到了五代时,藩镇节度使甚至直接派自己的亲信武将管理场(征收赋税的场所)务,赋税大权落入节度使手中。
赵匡胤发布诏令,要求各州除留下必要的经费外,其余贡赋中属于货币的部分要全部奉送到京,不得无故截留。
同时,赵匡胤还以中央支付给大藩“公使钱”为条件,废除了“留使”“留州”制度,收回了藩镇所控制的部分财权。
此后,赵匡胤还在中央设立了分管财政的三司,设三司使和三司副使,总管各地贡赋和中央财政,加强了中央集权的统治。
这些措施对解决藩镇割据、维护国家统一起到了重要作用,稳固了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基础,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河洛税史寻幽:北宋立国行新制,中央“集财”国库丰》(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初财政制度改革的背景和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初财政制度改革的影响。
答案(1)背景:唐末五代时期,地方截留中央财赋,威胁中央政府;北宋建立后大力加强中央集权。
措施:地方除留下必要经费外,其余财赋中的货币部分全部上交;通过中央支付大藩“公使钱”收回地方财权;中央设立专门机构总管全国财赋。
(2)影响:加强了中央集权;增加了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削弱了地方自主权。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背景”,根据材料“从中唐开始……截留应该上缴中央政府的赋税……五代时……赋税大权落入节度使手中”概括。
第二小问“措施”,根据材料“各州除留下必要的经费外,其余贡赋……要全部奉送到京……废除了‘留使’‘留州’制度,收回了藩镇所控制的部分财权……在中央设立了分管财政的三司”概括。
第(2)问,根据材料“总管各地贡赋和中央财政”“加强了中央集权的统治”“维护国家统一”“稳固了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基础,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等方面概括影响。
3.(2019·安徽皖南地区高三摸底)[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康熙帝晚年的“宽仁”之政导致官场贪污盛行、吏治腐败。
雍正帝即位后,从维护王朝统治出发,决心整饬纲纪,进行吏治改革。
雍正元年(1723年),首先从中央户部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展开钱粮大清理,仅户部就查出250万两的库银亏空。
采取革职与抄没家产的手段,对贪赃者予以最高强度的经济惩罚。
同年,改革“耗羡”①这一社会陋弊,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耗羡归公之制”,并提出“火耗宜减不宜增”的原则。
这些举措沉重打击了贪腐行为,减轻了官吏对百姓的经济掠夺,但也使清代官俸较低的问题逐渐尖锐。
因此,雍正帝下令将归公的“耗羡”拨出一部分作为地方官吏的经济补助。
这一制度后来也行之中央,形成了清朝的“官员养廉银制度”。
建立养廉银制度的同时,又禁革“陋规”②,规定在议给养廉后,各级官员除俸禄和养廉银之外,不得另有所取。
注:①“耗”即火耗,是始自明代的田赋附加税;“羡”即羡余,是地方以奉献皇帝为名在正赋之外的加派,但多被地方私自截留。
②“陋规”是指各级官员除薪俸外的各种虽属非法但又相沿日久形成惯例的收入。
——赵毅、赵轶峰主编《中国古代史》(1)根据材料,概括清朝雍正帝吏治改革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雍正帝吏治改革的特点及作用。
答案(1)全面整顿中央和地方的财政,严惩贪官污吏;革除“耗羡”“陋规”等社会积弊;建立官员养廉银制度。
(2)特点:各项措施的互补性强,改革具有系统性;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并用惩治贪腐行为;打击和预防相结合;体现人治色彩,无法从根本上杜绝与预防贪腐。
作用:推动官风的肃清和国家财政的好转;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百姓经济负担;为乾隆盛世奠定了良好基础。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在全国范围内展开钱粮大清理”“改革‘耗羡’”“禁革‘陋规’”“养廉银制度”等归纳概括改革的主要内容。
第(2)问,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沉重打击了贪腐行为……拨出一部分作为地方官吏的经济补助”“采取革职与抄没家产的手段,对贪赃者予以最高强度的经济惩罚”“建立养廉银制度的同时,又禁革‘陋规’”等概括。
第二小问“作用”,根据材料“沉重打击了贪腐行为,减轻了官吏对百姓的经济掠夺,但也使清代官俸较低的问题逐渐尖锐”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对国家和对百姓的利益上概括其作用。
4.(2019·西北师大附中高三月考)[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总理衙门设立之初,作为分理军机处“外国事务”的机构,在官制上也仿照军机处。
随着外交事务的日益繁杂,国内已有不少外交改革的呼声。
“庚子事件”后,在西方外力的压迫下,外务部的设置和外交制度改革最终得以实施。
1901年制定的《外务部章程》中,设置左右丞、左右参议职位,并规定丞参备驻外公使之选,司员备驻外参赞、随员之选。
这样,有能力的司员就有了可循上升的路径,原来总理衙门官员由内阁大学士及六部堂司临时兼任的情况有所改变。
同时,外务部对翻译官更为重视,官设七品、八品、九品,并规定翻译官可升本部主事。
自此,翻译官被定位成“职缺”,保证了外语人才可长久地服务于外交事务。
1907年的驻外使馆改革中,规定公使须“历充外国参赞随员多年及通晓外国语言文字之合格人员”,并打破三年任期限制,若办事得力则可连任,而参随人员则全部改归外务部统一调派。
——据李书纬《晚清外交七十年》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晚清外交制度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晚清外交制度改革的意义。
答案(1)原因:外交事务日益繁杂的要求;国内有识之士提出改革建议;外国侵略势力的要求。
(2)意义:有利于建立外交官员的激励机制;保证外语人才从事外交事务的稳定性;推动晚清外交制度的规范化和制度化;一定程度上顺应了时代潮流。
解析第(1)问,根据“随着外交事务的日益繁杂”“国内已有不少外交改革的呼声”“在西方外力的压迫下”概括得出。
第(2)问,根据“有能力的司员就有了可循上升的路径”“外务部对翻译官更为重视,官设七品、八品、九品,并规定翻译官可升本部主事……保证了外语人才可长久地服务于外交事务”得出,另外,还可从推动晚清外交制度的规范化、制度化和一定程度上顺应了时代潮流分析总结。
5.(2019·河北衡水中学摸底)[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全面抗战爆发后,农业经济遭受巨大损失,国民政府对农业政策进行了调整。
国民政府先后制订了《非常时期垦殖大纲》《经济部关于战时农业建设方针的工作报告》,设立垦务总局,对移民垦荒作了具体规划,大力提倡和组织开垦荒地。
1938年和1939年,国民政府分别在汉口和重庆召开两次全国金融会议,提出了增设内地金融机关,以完成金融网,扶助内地必需生产事业并扩大农村贷款等措施。
鉴于大后方水利工程年久失修的现状,西部各省在经济部农本局协助下成立农田水利贷款委员会,以推进地方农田水利建设的发展。
国民政府设立多处科学实验机构,对一些先进的农业品种进行试验、示范和推广,实施肥料改造、农具改良、牲畜养殖等方面的改进。
国民政府实施战时农业政策后,西部地区农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
四川省粮食总产量与战前相比,有增加的年份占到5/8,8年粮食总产量的平均水平较战前足足增加了12.38%,农产品不但满足内销和抗战的需要,还建立了外销渠道,用农产品换外汇,支持战争。
——摘编自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民政府战时农业政策的具体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国民政府战时农业政策的意义。
答案(1)措施:力促垦殖,扩大耕地面积;加强农村金融机构建设;改良农作物品质,推广农业技术;兴修水利。
(2)意义:推动了农业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国统区政局的稳定;促进了西部地区的开发;支援了抗战。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设立垦务总局,对移民垦荒作了具体规划,大力提倡和组织开垦荒地”“提出了增设内地金融机关”“成立农田水利贷款委员会,以推进地方农田水利建设的发展”“对一些先进的农业品种进行试验、示范和推广,实施肥料改造、农具改良、牲畜养殖等方面的改进”概括得出主要措施。
第(2)问,结合改革的具体措施及所处的时代背景,从经济(农业)、社会稳定、抗战等角度概括意义。
6.(2018·郴州质检)[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1829年,杰克逊入主白宫,开始实行“分赃制”。
其特点是:甲党上台后,立即斥退大批政府官员,而让在竞选中有功的本党党徒填补这些空位。
乙党上台后,亦如法炮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