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最新版高中化学 第2章 元素与物质世界 2.1.2 一种重要的混合物——胶体习题 鲁科版必修1【必做
高中化学第2章元素与物质世界第1节第2课时一种重要的混合物__胶体学案第一册
第2课时一种重要的混合物--胶体发展目标体系构建1.了解分散系的含义及其种类,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数轴法辨析三种分散系2.知道胶体可以产生丁达尔现象.3.通过事实了解胶体的性质在生活、生产中的简单应用,体会化学的实用性。
一、分散系微点拨:二、胶体的分离和提纯1.胶体与浊液分离:用过滤的方法,胶体的分散质微粒可以通过滤纸.2.胶体与溶液分离:用渗析的方法,胶体的分散质微粒不能通过半透膜,而小分子、离子能够通过半透膜。
三、胶体的性质和应用3.聚沉错误!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NaCl溶液、水、鸡蛋清溶液、淀粉溶液都属于胶体。
(2)FeCl3溶液呈电中性,Fe(OH)3胶体带电,通电时可以定向移动。
()(3)可以利用丁达尔效应区分胶体和溶液。
(4)直径介于1~100 nm之间的微粒称为胶体。
[答案](1)×(2)×(3)√(4)×2.下列关于分散系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分散系的稳定性:溶液>胶体>浊液B.分散质微粒的大小:溶液>胶体>浊液C.分散质微粒的直径为几纳米或几十纳米的分散系是胶体D.可以用过滤的方法将悬浊液中的分散质从分散剂中分离出来B[分散质微粒的大小:浊液>胶体>溶液。
]3.下列事实与胶体性质无关的是()A.在豆浆里加入盐卤做豆腐B.盐碱地里土壤保肥能力差C.一束平行光线照射蛋白质溶液时,从侧面可以看到一束光亮的通路D.三氯化铁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D[A项属于胶体的聚沉;B项土壤胶体的分散质微粒带电,盐碱地中的电解质易使胶体聚沉;C项属于丁达尔效应;D项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沉淀。
]胶体的性质及应用胶体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具有丁达尔效应和电泳的性质(如图),在一定条件下胶体还能发生聚沉,胶体因具有这些性质而在生产和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1.胶体为什么比较稳定?提示:①主要原因是同种胶体的分散质微粒带同种电荷,胶粒相互排斥,胶粒间无法聚集成大颗粒形成沉淀从分散剂中析出.②次要原因是胶粒小,质量轻,布朗运动剧烈,能克服重力引起的沉降作用。
高中化学第2章第1节一种重要的混合物胶体(第2课时)课件鲁科版必修1
(3)由于 Fe(OH)3 胶体微粒带正电,因此通电后带正 电的 Fe(OH)3 胶体微粒向负极区靠近,导致负极区附近的 颜色逐渐变深。加入的 Na2SO4 溶液中的 SO24-带负电荷, 易中和 Fe(OH)3 胶体微粒表面的正电荷,而使 Fe(OH)3 胶体微粒发生聚沉。
第九页,共43页。
2.胶体的性质。
(1)丁达尔效应(可动手操作)。
①科学探究:Fe(OH)3 胶体与 CuSO4 溶液性质的比 较。
分散系 用激光笔光束照射时的现象
CuSO4 溶液 Fe(OH)3 胶体
无光亮通路产生 有光亮通路产生
第十页,共43页。
②概念:当光束通过胶体时,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 “通路”,这是胶体粒子对光线散射形成的。利用丁达 尔效应鉴别溶液和胶体。
第二十一页,共43页。
第二十二页,共43页。
[例 1]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种分散系里只能有一种分散质 B.分散系中分散质粒子直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浊 液、胶体、溶液 C.胶体都是均一、透明的 D.蔗糖溶于水得到胶体
第二十三页,共43页。
(2)在生活中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将分散系分为 各种类型,例如根据分散质________不同可将分散系分为 溶液、胶体和浊液,其中分散质微粒的直径在________ 之间的分散系叫作胶体,其中最稳定的分散系是 ________,可以用滤纸过滤的分散系是________。
第三十二页,共43页。
①将其装入 U 形管内,用石墨做电极,通电一段时 间后发现负极区附近的颜色逐渐变深,这表明 Fe(OH)3 胶体微粒带________(填“正”或“负”)电荷。
②向其中加入饱和 Na2SO4 溶液,产生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
高中化学新课标必修第一册第2课时 一种重要的混合物——胶体优质课件
时形成的分散系才可称之为胶体。
3.通电时胶体能够发生电泳现象,是因为胶体带电吗?
答案:不是。胶体不带电,胶体的分散质微粒带电。
4.如何通过简便方法鉴别 NaCl 溶液和鸡蛋清胶体呢? 答案:可通过产生丁达尔现象进行鉴别。当用光束通过 NaCl 溶液和鸡蛋清
胶体时,从侧面能够观察到一条光亮“通路”的是鸡蛋清胶体。
教材脉络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2章 元素与物质世界
3
1.分散系
【教材梳理】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2章 元素与物质世界
4
2.胶体的性质
定义:当可见光束通过胶体时, 丁达尔现 在入射光侧面可观察到___光__亮__的__“__通__路__”___ (1)象(效应)原因:胶体中分散质微粒对可见光___散__射____而形成的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2章 元素与物质世界
8
4.胶体的分离和提纯 (1)胶体与浊液的分离 胶体的分散质微粒可以透过_____滤__纸_____,而浊液不能透过___滤__纸_______, 因此可用_____过__滤_____的方法分离。 (2)胶体的提纯 胶体 的 分散 质 微粒 不 能透 过 ___半__透__膜_____ ,而 小分 子 、离 子 能够 透过 ___半__透__膜_____,因此可用___渗__析_______的方法提纯。
糖溶液
淀粉胶体
泥水、 石灰乳
油水 混合物
胶体和浊液通过静置鉴别;胶体和溶液可通过丁达尔现象鉴别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2章 元素与物质世界
14
(双选) (2020·滨州高一检测)FeCl3 溶液、Fe(OH)3 胶体、Fe(OH)3 浊
第二章一种重要的混合物胶体教学设计
第二章一种重要的混合物胶体教学设计安徽省高中化学优质课教学设计(新课程)一种重要的混合物胶体授课人:安徽省萧县中学生化组朱学东【教材分析】“一种重要的混合物胶体”是鲁科版化学1(必修)第二章元素与物质世界第一节元素与物质的分类(第三课时)的内容。
这节课的内容既是对初中溶液和浊液知识的回顾,又是对学生学习了第一章认识化学科学第2节(研究物质的方法和程序)的一次很好的应用。
另外,本节课的内容难度不大,安排在这一节很合适。
胶体是一种重要的分散系,在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应该让学生了解胶体的相关内容,丰富他们对混合物的认识,学会从微粒大小的角度对混合物进行分类。
【学情分析】1、通过初中的学习,学生对于溶液、浊液、混合物的概念并不陌生,加热、过滤等操作也很熟悉。
知道用过滤的方法除去溶液中的难溶性的固体,因为溶液中的溶质可以透过滤纸,悬浊液中的“溶质”不能透过滤纸,这为学生掌握本节课的内容奠定了知识基础。
2、虽然学生学习了第一章认识化学科学第2节研究物质的方法和程序,但是学生实验操作的能力不强,主动探究的能力不强,有待进一步培养。
【课程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分散系的概念,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了解胶体、溶液、浊液之间的区别。
2、了解胶体的重要性质及其应用。
3、实验能力的培养。
学会制备氢氧化铁胶体并根据实验探究胶体的一些性质。
二、过程与方法1、运用比较、分类、归纳等自主学习分散系的概念。
2、以探究实验的形式让学生主动学习胶体的性质,并分析实验结论,避免枯燥讲解。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探究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
2、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和善于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对学生进行科学史教育,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四、教学思路(探究实验一)(探究实验二)(探究实验三)胶体的制备胶体的性质胶体的微粒大小胶体的稳定性(课前学生准备)丁XX现象本质特征电泳聚沉解释生活中现象区别溶液和胶体应用:渗析应用:制豆腐、电泳电镀等【教学重、难点】胶体、溶液、浊液之间的比较、胶体的性质【教学准备】多媒体、学生分组实验的仪器和药品。
【最新】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1第二章--第一节物质的组成和分类(共38张PPT).ppt
• 14、Thank you very much for taking me with you on that splendid outing to London. It was the first time that I had seen the Tower or any of the other famous sights. If I'd gone alone, I couldn't have seen nearly as much, because I wouldn't have known my way about.
2.物质的变化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比较
特征:有无新物质生成。
本质:有无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 。现象:
物理变化:大小、形状、状态改变 。 化学变化:伴随有发光、发热、颜
联系:
化学变化中一定有物理变化,而物 理变化中一定没有化学变化。
典型事例:
物理变化:升华、萃取、分液、蒸 馏、分馏、吸附、渗析、盐析、 胶体聚沉,电泳、金属导电,焰色反 应、电离、潮解,气化,酸化等。
淀溶解为棕黄色溶液,
原因是_F_e_(_O_H_)3_胶__体_聚__沉__________
(3)若向其中逐滴加入过量氢碘 酸,有关离子方程式 __2_F_e(_O_H_)_3 +_6_H_+_+_2I_-=_2_F_e2_++_I_2+_6_H_2_O___
(4)提纯此分散系的方法叫_渗__析_, 所选提纯装置是下列中的__E___。
物质种类 只有一种
组成特点 区别
固定
表达式
能用专门的化 学式表示
简单混合
联系 纯净物
分离提纯
高中化学 第2章 元素与物质世界 第1节 元素与物质的分类(第2课时)一种重要的混合物——胶体教师
2018版高中化学第2章元素与物质世界第1节元素与物质的分类(第2课时)一种重要的混合物——胶体教师用书鲁科版必修1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版高中化学第2章元素与物质世界第1节元素与物质的分类(第2课时)一种重要的混合物——胶体教师用书鲁科版必修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版高中化学第2章元素与物质世界第1节元素与物质的分类(第2课时)一种重要的混合物——胶体教师用书鲁科版必修1的全部内容。
第2课时一种重要的混合物——胶体1.了解分散系的含义及其种类,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2.了解胶体的丁达尔现象、聚沉等性质,了解胶体的性质在生活中的简单应用.重点分散系及其分类[基础·初探][探究·升华][思考探究]胶体一定呈液态吗?【提示】不一定。
如云、烟、雾都是气态胶体。
[认知升华]三种分散系的区别分散系溶液胶体浊液分散质粒子单个小分子或离子高分子或多分子集合体巨大数目的分子集合体分散质粒子直径小于1 nm1~100 nm大于100nm 性外观均一、透明多数均一、不均一、不1.溶液、胶体和浊液这三种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 )A.是否有丁达尔现象B.是否能通过滤纸C.分散质粒子的大小D.是否均一、透明、稳定【解析】溶液、胶体、浊液三种分散系是依据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进行分类。
【答案】C2.下列关于各分散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溶液、胶体、悬浊液的外观没有区别B.分散质微粒直径大小:悬浊液〉溶液〉胶体C.胶体一定是液体D.不管分散剂的状态如何,只要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在1~100 nm 之间,该分散系就是胶体【解析】溶液、胶体一般透明,而悬浊液不透明;分散质微粒直径由大到小依次是:悬浊液、胶体、溶液;胶体可能是液体、气体或固体;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在1~100 nm 之间的分散系就是胶体。
新教材高中化学第2章元素与物质世界第1节第2课时一种重要的混合物__胶体课件鲁科版必修
不能
不能
[问题探究] 1.模仿图示,在下列数轴上标出溶液、胶体的位置。
答案:
新教材高中化学第2章元素与物质世界第1 节第2课时一种重要的混合物__胶体课件
鲁科版必修
同学们,下课休息十分钟。现在是休息时间,你们休息一下眼睛,
看看远处,要保护好眼睛哦~站起来动一动,久坐对身体不好哦~
2.比较滤纸、半透膜孔径大小关系。 答案:滤纸的孔径大于半透膜的。
答案:A
要点二 胶体的制备和分离 1.Fe(OH)3 胶体的制备 (1)原理:FeCl3+3H2O==△===Fe(OH)3(胶体)+3HCl。 (2)操作:向沸水中滴加几滴饱和的氯化铁溶液,继续煮沸至液体呈红褐色为止。 2.胶体的分离和提纯 (1)胶体与浊液的分离方法为过滤。 (2)溶液与胶体的分离方法为渗析。
概念:在一定条件下胶体形成 沉淀 析出
(3)聚沉条件加加可带溶相性反电酸荷、胶碱粒、的盐胶体
加热 或 搅拌
应用:盐卤点豆腐、黄河三角洲的形成等
3.胶体的净化 渗析:利用半透膜 将胶体与溶液分离的方法。 注意:胶体不带电,胶体微粒带电。
■多维思考·自主预习
1.下列分散系属于胶体的是( )
A.淀粉溶液
要点一 溶液、胶体和浊液三种分散系的比较
分散系
溶液
浊液
胶体
分散质微粒的直径 <1 nm
>100 nm
1~100 nm
分散质微粒
单个小分子 巨大数目的分子集 高分子或许多
或离子
合体
分子集合体
外观
均一、透明 不均一、不透明 较均一、透明
性
稳定性
稳定
不稳定
介稳体系
质 能否透过滤纸
能
新教材高中化学第二章元素与物质世界第1节第2课时一种重要的混合物胶体课件鲁科版必修第一册10492
B 正确;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独有的性质,溶液无此性质,利用丁达尔效
应可以鉴别胶体和溶液,C 正确;胶体是均一、稳定的分散系,具有介 稳性,短时间静置后不会产生沉淀,D 错误。 答案:D
3.关于胶体和溶液的区别,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溶液呈电中性,胶体带电荷
B.一束光线分别通过 CuSO4 溶液和淀粉溶液时,仅前者会出现明显的光路 C.明矾可以净水与胶体的性质无关
生成了 Fe(OH)3 胶体,化学方程式为
△
出现一条光亮的 _F_e_C_l_3+__3_H__2O__=_==_=_=_F__e(_O_H__)3_(_胶__体_)_+__3_H_C_l__
“通路”
向所得红褐色溶液中 逐滴加入稀硫酸
溶液先变浑浊, 胶体中加入强酸发生聚沉,生成的 Fe(OH)3
后 变澄清
[名师点拨] (1)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胶体微粒的直径介于 1~ 100 nm,而不是产生丁达尔现象。 (2)丁达尔现象是物理变化而不是化学变化。 (3)明矾做净水剂是利用明矾溶于水能形成 Al(OH)3 胶体,胶体具有吸 附性;但胶体没有杀菌消毒的作用。 (4)胶体不带电荷,胶体微粒(分散质微粒)可能带电荷,例如淀粉胶体 中的胶体微粒不带电荷。
解析: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胶体粒子直径在 1~100 nm
(10-7~10-9m)之间,溶液的分散质粒子直径小于 1 nm,浊液的分散质粒子
直径大于 100 nm。 答案:D
2.晚自习的课间,同学们站在四楼上,可以看到操场上的空中有移动的光柱,
这就是气溶胶发生的丁达尔效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胶体和溶液都是混合物,它们属于不同的分散系
B.胶体分散质的粒子直径介于 1~100 nm
2021_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化学第2章元素与物质世界第1节基次时8一种重要的混合物__胶体学案鲁
一种重要的混合物——胶体 学习任务 1.知道胶体是一种分散系,由于分散质颗粒大小与溶液、浊液不同,可以通过渗析法分离溶液和胶体;知道胶体可以产生丁达尔现象,形成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化学核心素养。
2.通过对胶体制备与性质的学习体会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的化学核心素养。
一、分散系 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中写道:“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月光穿过薄雾形成的种种美景的本质原因是什么?[提示] 雾是一种胶体,是空气中的小液滴分散在空气中形成的一种分散系,本质原因是空气中的小液滴颗粒直径大小为1~100 nm 。
二、胶体的性质和应用1.丁达尔现象⎩⎪⎨⎪⎧ 定义:可见光束通过胶体时,在入射光侧面可观察到光亮的“通路”原因:胶体中分散质微粒对可见光散射而形成的应用:可用于鉴别胶体和溶液2.电泳⎩⎪⎨⎪⎧ 定义:在通电的情况下,分散质微粒发生定向移动的现象原因:胶体的分散质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积,其微粒能吸附带有某种电荷的离子,从而形成带电微粒应用:工业上用于电泳电镀等3.聚沉⎩⎪⎪⎨⎪⎪⎧ 定义:在一定条件下,胶体的分散质微粒聚集成较大的微粒,在重力作用下形成沉淀析出的现象条件⎩⎪⎨⎪⎧ 1加入酸、碱和盐等物质2加热3搅拌应用:豆腐的制作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根据能否发生丁达尔现象将分散系分为浊液、溶液和胶体( )(2)可利用丁达尔现象区分溶液和胶体( )(3)胶体带电荷,在通电时会发生电泳现象( )(4)胶体在一定条件下发生聚沉,属于化学变化( )(5)水泥厂、冶金厂常用高压电除去烟尘,是因为烟尘微粒带电荷( )[答案] (1)× (2)√ (3)× (4)× (5)√胶体的性质清晨,当太阳照射时,在茂密的树林中,常常可以看到从枝叶间透过的一道道光柱,这就是丁达尔现象。
这是因为云、雾、烟尘也是胶体,只是这些胶体的分散剂是空气,分散质是微小的尘埃或小液滴。
高一化学第二章知识点
高一化学第二章知识点导读化学是自然科学的一种学科,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变化和能量转化的规律。
高一化学的第二章主要介绍了化学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包括物质的分类、元素和化合物的概念、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的表示方法、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计量、氧化还原反应等。
1. 物质的分类物质是构成整个宇宙的基本单位。
根据其组成和性质的不同,物质可以分为单质和化合物两大类。
单质是由相同种类的原子组成的纯净物质,如氢气、氧气等。
化合物是由不同种类的原子组成的物质,如水、二氧化碳等。
2. 元素和化合物的概念元素是指由相同种类的原子组成的物质,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目前已知的元素有118种。
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按照一定的比例和方式结合而成的物质,可以通过化学反应进行分解。
3. 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的表示方法化学式是用化学符号和数字表示化合物或元素的组成,如H2O 表示水分子。
化学方程式则是用化学符号和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过程,包括反应物、生成物以及其系数。
4. 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计量质量守恒定律是指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和生成物的质量之和保持不变。
化学计量是根据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式系数,计算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比例关系的方法,通过化学计量可以确定反应物的摩尔比和质量比。
5.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一种普遍存在于自然界和化学反应中的化学反应类型。
氧化是指物质失去电子或提高氧化态,还原是指物质获得电子或降低氧化态。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接受电子,而还原剂失去电子。
高一化学的第二章主要介绍了化学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点,这些知识点是后续学习化学的基础。
学习化学需要具备一定的逻辑思考和实验观察的能力,培养对实验现象的敏感性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思考,才能真正掌握化学的基本概念和知识,提升化学学习的效果。
希望同学们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保持好奇心和思辨精神,积极主动地参与实验,提出问题,探索化学的奥秘。
通过高一化学的学习,我们将更加深入地了解物质的本质和化学反应的规律,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一第二章化学知识点总结
高一第二章化学知识点总结在高一化学学习的第二章中,我们主要学习了有关基础的化学知识点。
本文将对这些重要的知识进行总结和归纳。
一、原子与化学元素1. 原子的结构原子是物质的基本单位,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
质子和中子位于原子的核心,而电子则围绕核心运动。
2. 元素的概念元素是由同种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纯物质,可以通过化学符号表示。
元素表是按照原子序数排列的,我们可以从中了解元素的基本信息。
3. 原子序数和质量数原子序数表示元素中原子核中质子的数量,质量数是原子核中质子和中子的总数。
4. 同位素同位素指的是具有相同原子序数但质量数不同的元素,它们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二、化学键与化合物1. 价电子和离子键原子通过共享或转移电子来形成化学键。
价电子是原子最外层的电子,它们参与化学键的形成。
离子键是通过正负离子间的吸引力形成的。
2. 共价键和共有电子对共价键是由原子间电子的共享形成的化学键,共有电子对是指共享电子的电子对。
3. 分子和分子式分子是由两个或更多原子通过共价键结合而成的粒子,分子式表示化合物中各元素的种类和比例。
4. 离子化合物和离子式离子化合物是由离子键结合而成的化合物,离子式表示化合物中正负离子的比例。
三、化学反应与化学方程式1. 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化学反应是化学变化的过程,包括反应物转变为生成物的过程。
2. 反应物和生成物反应物是参与化学反应的物质,生成物是反应后的产物。
3. 平衡反应和反应条件平衡反应是指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达到动态平衡的状态,反应条件包括温度、压力和反应物浓度等。
4. 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包括反应物和生成物的配比关系以及状态符号等信息。
四、溶液与溶解1. 均匀溶液和溶质溶剂均匀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混合而成的混合物,溶质是被溶解的物质,溶剂是用来溶解溶质的物质。
2. 浓度和摩尔浓度溶液的浓度是指溶质在给定体积的溶剂中的含量,摩尔浓度是指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
高一化学期末复习------第二章--元素与物质世界
高一化学期末复习第二章元素与物质世界一、元素与物质分类1.按组成或性质分类酸碱完全中和生成的盐碱中的OH-完全被中和,酸中的H+未被完全中和生成的盐酸中的H+完全被中和,碱中的OH-未被完全中和生成的盐2.识记常见混合物的成分和俗名(1)水煤气:CO和H2的混合物 (2)天然气(沼气)主要成分:CH4(3)漂白粉:Ca(ClO)2和CaCl2的混合物 (4)铝热剂:铝粉和金属氧化物的混合物(5)碱石灰:NaOH和CaO的混合物 (6)王水:浓盐酸与浓硝酸的混合物(体积比3:1) (7)波尔多液:CuSO4和Ca(OH)2的混合物 (8)合金、氨水、氯水3.纯净物:有固定的结构和组成;有固定的熔沸点;保持一种物质的性质。
4.电离出H+的物质不一定是酸,如NaHSO4为一种盐。
例1.下列关于氧化物的各项叙述正确的是。
①酸性氧化物肯定是非金属氧化物②非金属氧化物肯定是酸性氧化物③碱性氧化物肯定是金属氧化物④金属氧化物都是碱性氧化物⑤酸性氧化物均可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⑥不能跟酸反应的氧化物一定能跟碱反应⑦与水生成酸的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与水生成碱的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⑧Na2O和Na2O2均能与H2O反应生成NaOH,故二者都是碱性氧化物⑨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⑩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一定是酸性氧化物。
例2.亚磷酸(H3PO3)是一种二元中强酸,Na2HPO3为(填“正盐”或“酸式盐”)。
例3.保存过氧化氢的试剂瓶上最适合贴上的一个标签是 (填序号);二、胶体——丁达尔效应、电泳、聚沉1.胶体不带电,胶粒带电。
淀粉溶液属于胶体,其胶粒不带电,不能发生电泳。
2.聚沉:加热、搅拌、可溶电解质、胶粒带相反电荷的胶体3.制备氢氧化铁胶体:用的烧杯取少量蒸馏水,用酒精灯,向烧杯中加入饱和的FeCl3溶液,至液体。
方程式:4.明矾净水原理?能否杀菌?胶体为什么具有吸附性?K2FeO4为什么既能杀菌又能净水?5.如何提纯混有泥沙和NaCl的淀粉?例4.下列有关胶体的说法错误的是( )A.实验室常用渗析的方法对胶体提纯B. 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丁达尔效应,所以利用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分蛋白质溶液与葡萄糖溶液C.由于土壤胶粒带负电,因此NH+4的肥效比NO-3高D.胶体带电荷,而溶液呈电中性E.在胶体中通电时,分散质微粒一定向某一极移动,在溶液中通电时,溶质微粒一定向两极移动F.入海口的三角洲形成是因为河水中土壤胶粒遇海水中电解质聚沉G.卤水点豆腐、FeCl3溶液止血分别是因为蛋白质溶液、血液胶体遇电解质聚沉H.不同牌子的墨水不能混用,是因为胶体的胶粒所带电荷可能相反,引发聚沉三、1、电解质(纯净物、化合物)——酸、碱、盐、金属氧化物2、强电解质——强酸、强碱、大多数盐(完全电离)3、弱电解质——弱酸、弱碱、水、两性氢氧化物(部分电离)4、能导电的——金属、石墨、熔融的离子化合物、可溶电解质的水溶液5、导电能力——主要与离子的浓度大小有关例5.下列关于电解质、非电解质的说法正确的是()A.氯气溶于水得氯水,该溶液能导电,因此氯气是电解质B.CaCO3饱和溶液导电能力很弱,所以CaCO3是弱电解质C.HF的水溶液中既有H+、F-,又有大量的HF分子,因此HF是弱电解质D.CO2的水溶液能导电,故CO2是电解质例6.下列物质:①NaCl ②稀H2SO4③酒精④ Fe ⑤NaOH溶液⑥蔗糖溶液⑦BaSO4⑧醋酸⑨氨水⑩盐酸⑪NH3⑫石墨以上物质中是混合物的有;(填序号,下同)能够导电的有:;是非电解质的有:;是强电解质的有:;是弱电解质的有:。
高中化学第2章元素与物质世界2.1.2一种重要的混合物—
D.溶液、分散系
2.鉴别胶体和溶液最简单的方法是
(A)
A.丁达尔效应
B.蒸馏
C.过滤
D.萃取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利用分散系是否透明区分溶液与胶体
B.根据分散系是否具液
C.鸡蛋白溶液有丁达尔效应
D.向煮沸的NaOH溶液中滴加FeCl3溶液制备Fe(OH)3胶体
液溶胶
固溶胶
气溶胶
2.性质及应用
(1)常见胶体:淀粉溶液、蛋白质溶液、牛奶、豆浆、云、 雾、烟、含尘埃的空气、血液、烟水晶、有色玻璃等,分别 属于哪种分散系? 答案:液溶胶:淀粉溶液、蛋白质溶液、牛奶、豆浆、血液; 固溶胶:烟水晶、有色玻璃;气溶胶:云、雾、烟、含尘埃的 空气。 (2)能否产生丁达尔效应是胶体和溶液的本质区别吗? 答案:不是,胶体和溶液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微粒直径大小。
(3)液溶胶与溶液都是均匀、稳定、透明的分散系,故在 外观上无法区别二者,最简单的鉴别方法是什么? 答案:鉴别溶液和液溶胶最简单的方法是丁达尔效应。 (4)胶体能稳定存在且发生电泳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胶体能稳定存在且发生电泳现象的原因是胶粒比表面 积较大,能吸附电性相同的离子,使胶粒之间产生排斥作 用而稳定存在,在外加电场作用下而发生电泳现象。
2.胶体:(1)溶液、胶体、浊液三者的本质区别:_分__散__质__微__ _粒__直__径__大__小__,溶液中分散质微粒直径_<_1_nm,胶体中分散质微 粒直径处于_1_~__1_0_0_nm之间,浊液中分散质微粒直径_>_1_0_0_nm。 (2)用_丁__达__尔__现象区别溶液和胶体,胶体中有明亮的光 柱,溶液中没有。 (3)使胶体聚沉的方法有_①__加__可__溶__性__酸__、__碱__、__盐__,__②__加__胶__ _粒__带__相__反__电__荷__的__胶__体__,__③__加__热__或__搅__拌__。 (4)分离提纯胶体微粒与溶液中的离子的方法:_渗__析__法__, 使用的材料是_半__透__膜__。
高中化学第2章元素与物质世界第1节元素与物质的分类(第2课时)一种重要的混合物-胶体课件鲁科版必修1
定义:可见光束通过胶体时,在入侧光侧面可 丁达尔观察到光亮的通路 1.现象 原因:胶体中分散质微粒对可见光散射 而形成的
应用:可用于鉴别溶液和胶体
定义:在一定条件下胶体形成 沉淀析出
2.聚沉条件①②加加可热 溶性盐
③搅拌
应用:盐卤点豆腐、黄河三角洲的形成等
定义:在外电场的作用下胶体微粒发生 定向移动 3.电泳原因:胶体微粒比表面积大,吸附能力强,吸附 了带电离子而带电荷 应用:工业上用分离 胶体微粒可以透过 滤纸而浊液不能透过滤纸,因此可用过滤的方法分离。 2.胶体与溶液的分离 胶体微粒不能透过半透膜而小分子、离子能够透过半透膜,因此可用渗析的 方法分离。
知 识 点 一
学
第 2 课时 一种重要的混合物——胶体
业 分
层
测
评
知 识 点 二
1.了解分散系的含义及其种类,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2.了解胶体的丁达尔现象、聚沉等性质,了解胶体性质在生活中的简单应用。 重点
分散系及其分类
[基础·初探]
胶体及其性质
教材整理 1 胶体的性质
[基础·初探]
2017-2018学年高中化学 第2章 元素与物质世界 第1节 元素与物质的分类(第2课时)一种重要
Ⅰ溶液 Ⅱ悬浊液 Ⅲ乳浊液 Ⅳ胶体
3.(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B_____。
A.一种分散系里只能有一种分散质 B.分散系中分散质粒子直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浊液、胶体、溶液 C.胶体都是均一、透明的 D.蔗糖溶于水得到胶体 (2)在生活中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将分散系分为各种类型,例如根
据分散质_粒__子___直__径__大__小___不同可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 其中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在_1_~___1_0_0__n_m__之间的分散系叫做胶体,胶体 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在日常生活中通常作为_净__水___剂。
第 1 节 元素与物质的分类
第 2 课时 一种重要的混合物——胶体 [课标要求] 1.了解分散系的概念及分散系的种类。 2.知道胶体是一种重要的分散系。 3.了解胶体的性质及胶体性质的简单应用。
1.根据分散质微粒直径大小,把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 2.胶体中的胶粒(分散质)直径介于 1~100 nm 之间。 3.胶体的性质:
C.CuSO4 溶液能产生丁达尔效应,Fe(OH)3 胶体不能产生丁达尔 效应
D.CuSO4 溶液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Fe(OH)3 胶体能产生丁达尔
效应 解析: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的特性,CuSO4 溶液不是胶体,无丁达 尔效应。
答案:D
[三级训练·节节过关]
1.近年来,我国的一些沿江城市多次出现大雾天气,致使高速公
路关闭,航班停飞。雾属于下列哪种分散系
()
A.乳浊液
B.溶液
C.胶体
D.悬浊液
解析:雾属于胶体。
答案 :C
2.下面三幅图中,与胶体有关的是
()
A.只有①
B.只有②
C.只有③
D.全部
高一化学第2章知识点总结
高一化学第2章知识点总结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以及变化规律的学科。
在高一化学的学习过程中,第2章主要涵盖了化学元素与化合物的基本概念、原子结构以及元素周期表的相关知识。
本文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总结,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这些内容。
一、化学元素与化合物的基本概念化学元素是指由同一种原子组成的纯粹物质,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
元素由化学符号表示,如氢元素的化学符号为H。
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按照一定的比例结合形成的物质。
化合物的成分比例可用化学式表示,如水的化学式为H2O。
化学元素有许多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是指不改变物质的组成和化学性质的情况下能够观察到的性质,如颜色、硬度等。
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反应中能够发生改变的性质,如金属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
二、原子结构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单位,由电子、质子和中子组成。
电子带负电荷,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
原子的核心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电子以轨道的形式围绕核心运动。
元素的质子数被称为原子序数,用化学符号Z表示。
原子序数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和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元素的质子数与电子数相等,因为元素是电中性的。
三、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将化学元素按照原子序数的大小排列的表格,它反映了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
根据元素周期表的排列,我们可以了解元素的电子排布、化学性质等信息。
元素周期表的主要构成包括周期数和族(组)。
周期数表示元素电子层的总数,而族(组)表示元素电子层的最外层电子数。
通过周期数和族(组)的结合,我们可以确定元素的空壳层、化合价和元素的性质。
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按周期性规律分为主族元素和过渡元素。
主族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与其所在族数相同,如第一族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
过渡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固定,位于周期表中间区域。
四、化学键化学键是相邻原子间的相互作用力,用于稳定化合物的形成。
常见的化学键有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离子键是由正负电荷的吸引力形成的键,如氯化钠中的钠离子和氯离子之间的键。
高一化学第二章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一化学第二章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节:物质的组成与性质第一节主要介绍了物质的组成与性质。
在这一节中,我们学习了物质是由原子或离子组成的,不同元素的原子组合形成了化合物。
我们还了解了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和元素的分类。
1.1 原子和分子原子是物质的最小单位,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
分子由两个或以上的原子组成,可以是同种元素的原子或不同元素的原子。
1.2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元素的原子序数排列的,可以分为周期和族。
周期是指元素的电子层次,族是指元素具有相同化学性质的元素列。
1.3 化合价和化合物化合价是元素在化合物中与其他元素结合的能力,指元素与其他元素形成化合物时的电子转移或共用。
化合物由两个或以上的元素结合而成,可以是离子化合物或分子化合物。
第二节:化学方程式与化学计量第二节主要介绍了化学方程式与化学计量。
在这一节中,我们学习了化学方程式的表示方法以及化学计量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2.1 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是描述化学反应的符号表示法,由反应物和生成物组成。
化学方程式中需要满足物质的守恒定律。
2.2 化学计量化学计量是研究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质量和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
化学计量中常用的单位包括摩尔、质量、体积等。
第三节:溶液的基本性质和溶解度第三节主要介绍了溶液的基本性质和溶解度。
在这一节中,我们学习了溶液的组成、浓度、稀释等概念,以及溶解度与温度、压力的关系。
3.1 溶液的组成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其中溶质是指被溶解的物质,溶剂是指溶解溶质的物质。
3.2 溶液的浓度和稀释溶液的浓度是指单位体积或质量中溶质的含量,有质量浓度、体积浓度等不同表示方法。
稀释是指向一定体积的溶液中加入一定溶剂使其浓度减小。
3.3 溶解度溶解度指的是在一定温度下,单位体积溶剂中能够溶解的溶质的最大量。
溶解度受溶质和溶剂之间相互作用力、温度以及压力等因素影响。
第四节:氧化还原反应第四节主要介绍了氧化还原反应。
在这一节中,我们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氧化态的确定方法,以及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类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2 一种重要的混合物——胶体
1.悬浊液、乳浊液、溶液和胶体都是(C)
A.稳定的液体
B.透明的液体
C.混合物
D.化合物
2.FeCl3溶液和Fe(OH)3胶体具有的共同性质是(A)
A.都能透过滤纸
B.都呈红褐色
C.具有相同的微粒直径
D.都不能稳定存在
3.下列事实与胶体性质无关的是(D)
A.在豆浆里加入盐卤做豆腐
B.黄河入海口形成三角洲
C.一束平行光线照射蛋白质溶液时,从侧面可以看到一束光亮的通路
D.三氯化铁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
4.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中正确的是(C)
A.胶体外观不均匀
B.胶体带电荷,所以会产生电泳现象
C.胶粒能透过滤纸
D.胶体不稳定,静置后容易产生沉淀
5.“纳米材料”是粒子直径为1~100 nm的材料,纳米碳就是其中一种,若将纳米碳均匀地分散到蒸馏水中,所形成的物质(B)
①是溶液②是胶体③能产生丁达尔效应④能透过滤纸⑤不能透过滤纸⑥静置后会析出黑色沉淀
A.①④⑤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①③④⑥
6.下列物质:①过滤后的天然水;②变浑浊的石灰水;③石蕊溶液;④牛奶;⑤盐酸;⑥碘酒。
其中属于溶液的是(D)
A.①③
B.②④
C.③⑤⑥
D.①③⑤⑥
7.淀粉溶液是一种胶体,并且淀粉遇到碘单质,可以出现明显的蓝色。
现将淀粉和稀Na2SO4溶液混合,装在半透膜袋中,浸泡在盛蒸馏水的烧杯内,过一段时间后,取烧杯中液体进行实验,能证明半透膜完好无损的是(B)
A.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B.加入碘水不变蓝
C.加入BaCl2溶液没有白色沉淀产生
D.加入碘水变蓝
8.某胶体遇盐卤或石膏水易发生凝聚,而与食盐水或硫酸钠溶液不易发生凝聚,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B)
A.胶体粒子直径约为1~100 nm
B.此胶体带有电荷
C.与BaCl2溶液或Fe(OH)3胶体可发生凝聚
D.Na+使此胶体凝聚的效果不如Ca2+、Mg2+
9.以下实验装置一般不用于分离物质的是(D)
10.(1)下列物质中属于溶液的是C,属于浊液的是A,属于胶体的是D。
A.将少量二氧化碳通入石灰水后得到的混合物
B.液氮
C.碘酒
D.煮沸的FeCl3溶液
(2)已知:淀粉溶液遇碘水变蓝色。
淀粉溶于水所形成的分散系属于胶体,把淀粉和NaCl 溶液装入半透膜袋中,浸入蒸馏水中渗析。
试完成下列问题:
①证明淀粉未通过半透膜而Cl-已通过半透膜的实验方法是取烧杯中的液体少量于两支试管
中,a试管中滴加碘水,b试管中滴加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如果a试管中没有变蓝,b 试管中产生白色沉淀,则证明淀粉未通过半透膜而Cl-已通过半透膜。
②证明淀粉与NaCl溶液已分离完全的实验方法是取最后一次烧杯中的液体少量于试管中,滴加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如果试管中没有产生白色沉淀,则证明淀粉与NaCl溶液已分离完全。
11.将饱和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液体变为红褐色,得到的是Fe(OH)3胶体,用此分散系进行下列实验:
(1)将其装入U形管中,用石墨电极接通直流电,通电一段时间后,发现阴极附近的颜色逐渐加深,这说明Fe(OH)3胶粒带正电荷,这种现象称为电泳。
(2)向其中加入饱和(NH4)2SO4溶液发生的现象是有红褐色沉淀生成,原因是胶体发生了聚沉。
(3)向其中滴入过量稀硫酸,现象是先有红褐色沉淀生成,后沉淀又溶解,其原因是开始加入稀硫酸,胶体发生聚沉生成Fe(OH)3沉淀,当稀硫酸过量时,沉淀又与硫酸反应。
(4)提纯此分散系常用的方法是渗析,检验胶体是否纯净的方法:将半透膜移入蒸馏水中浸泡一会儿后取出,向蒸馏水中加入AgNO3溶液,有沉淀产生则不纯净,否则纯净。
(5)已知Al(OH)3胶体能够净水,则Fe(OH)3胶体能(填“能”或“不能”)净水。
12.请完成下列问题:
(1)向胶体中加入可溶性盐等物质能使胶体聚沉,一定量的胶体在一定时间内开始聚沉所需可溶性盐等物质的浓度(mmol·L-1)称作“聚沉值”,“聚沉值”越小,则表示其聚沉能力越大(填“越小”或“越大”),实验证明,聚沉能力主要取决于与胶粒带相反电荷的离子所带的电荷数,电荷数越大,聚沉能力越大,则向Fe(OH)3胶体中加入下列物质时,其“聚沉值”最小的为D(填字母)。
A.NaCl
B.FeCl3
C.K2SO4
D.Na3PO4
(2)为了把黏土溶胶(黏土胶体微粒带负电荷)变成较洁净的水,加入等物质的量的下列物质时,哪种效果最明显?B。
为什么?因为等物质的量的溶液中,Al3+所带正电荷数大,且浓度最大,聚沉效果最好。
A.BaCl2
B.Al2(SO4)3
C.KCl
D.CuSO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