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2019年送法进校园专题之法律知识五十点★★
2019年普及法律知识-精选word文档 (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普及法律知识普及法律知识,增强防范意识。
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相关普及法律知识,希望大家喜欢。
普及法律知识(一)(一)《刑法》第二百七十七条规定:暴力袭击正在依法执行职务的人民警察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罚金。
(二)《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三条规定:非法拦截或者强登、扒乘机动车、船舶、航空器以及其他交通工具,影响交通工具正常行驶的,处警告或者二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三)《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五十条规定:阻碍执行紧急任务的消防车、救护车、工程抢险车、警车等车辆通行的;强行冲闯公安机关设置的警戒区、警戒带的,处警告或者二百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阻碍人民警察依法执行职务的,从重处罚。
(四)《刑法》第117条规定:“破坏轨道、桥梁、隧道、公路、机场、航道、灯塔、标志或者进行其他破坏活动,足以使火车、汽车、电车、船只、航空器发生倾覆、毁坏危险,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五)《刑法》第一百一十九条规定:破坏交通工具、交通设施、电力设备、燃气设备、易燃易爆设备,造成严重后果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过失犯前款罪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普及法律知识(二)20世纪以来,青少年犯罪是各国共同面临的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
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青少年犯罪占全国刑事立案比例一直处于居高不下的局面。
近年来,14—18岁的少年发案率上升较快,成为违法犯罪的高发年龄阶段。
青少年犯罪有以下几个特点:1、从犯罪性质看,盗窃犯罪最为突出。
2、从犯罪形式看,两人以上共同犯罪人数增多。
3、从犯罪手段看,作案手段残忍,犯罪后果严重。
法律常识知识点
法律常识知识点法律常识知识点法律常识知识点你知道多少?法律常识知识点你会总结吗?我们要做懂法守法的好公民哦。
下面店铺为大家整理了相关法律常识知识点,希望大家喜欢。
法律常识知识点篇1宪法法律常识1:宪法的地位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居于最高的地位,是依法治国的基础,是一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
宪法法律常识2:国体国体即国家性质,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
国家性质是国家制度的核心。
《宪法》第1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这就确认了我国的国家性质是人民民主专政。
宪法法律常识3:政体政体,亦即政权组织形式,是指国家政权的构成形式,即特定社会的统治阶级按照一定的原则具体组成,并代表国家系统地行使权力的国家政权机关体系。
《宪法》第2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第3条第1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这些规定表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组织形式。
宪法法律常识4:公民的基本权利公民是一个法律概念,它通常是指具有某个国家国籍的个人。
《宪法》第33条第1款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具有我国国籍是成为我国公民的唯一资格条件。
公民的基本权利包括:(1)平等权;(2)政治权利和自由;(3)宗教信仰自由;(4)人身自由;(5)监督权;(6)社会经济文化权利;(7)特定主体的权利保护。
宪法法律常识5:国家权力机关(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又是行使国家立法权的机关。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军队选出的代表组成。
每届任期五年。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每年举行一次,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召集。
如果全国人大常委会认为必要,或者有1/5以上的全国人大代表提议,可以临时召集全国人大会议。
法律小常识
法律小常识近些年来,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十分突出,已经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青少年违法犯罪不禁会造成对国家、社会、被害人及其家人的危害,也会造成对自己和家人的危害,代价往往是及其沉重的。
俗话说,一失足成千古恨。
青少年违法犯罪会改写自己的人生,埋葬自己的前途.作为青少年,要牢记一句话: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学习一些法律知识,做到知法、守法和用法,认识不良习惯与违法行为只是一步之遥。
为了大家的美好明天,希望大家一定要好好学习,遵纪守法。
路在脚下,成长进步,关键要靠你们自己去努力。
下面我们大家一起学习一些基本的法律常识.一、治安管理处罚法.1.违法治安管理处罚法行为是指: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妨害社会管理,具有社会危害性,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够刑事处罚的,由公安机关依照本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2。
治安管理处罚的种类分为:(一)警告;(二)罚款;(三)行政拘留;(四)吊销公安机关发放的许可证.3。
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的法律责任年龄: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治安法律责任能力人,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为相对治安法律责任能力人,已满18周岁的人为完全治安法律责任能力人。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从轻或者减轻处罚;不满十四周岁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不予处罚,但是应当责令其监护人严加管教。
4。
醉酒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应当给予处罚。
由于醉酒后的人并未完全失去辨别是非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而且自己应当预见自己酒后的行为的后果,其违法治安管理行为的后果是自己主观过失造成的,因此应当对自己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负责,应当给予处罚。
5。
共同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行为人,出于共同的目的,故意实施了违法治安管理的行为,根据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在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中所起的作用,分别处罚。
教唆、胁迫、诱骗他人违反治安管理的,按照其教唆、胁迫、诱骗的行为处罚。
基本法律知识学习内容
基本法律知识学习内容基本法律知识学习内容知法、守法,做一个知法守法的合格公民是每一个公民的基本素质。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了基本法律知识学习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基本法律知识学习内容篇1我国婚姻法第二条规定,“实行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的婚姻制度。
保护妇女、儿童和老人的合法权益。
实行计划生育。
”这是关于婚姻法基本原则的规定,即:(一)婚姻自由原则,(二)一夫一妻制原则,(三)男女平等原则,(四)保护妇女、儿童和老人的合法权益原则,(五)实行计划生育的原则。
(一)婚姻自由原则婚姻自由是指公民有权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自主决定自己的婚姻大事,不受任何人强制和干涉。
婚姻自由包括结婚自由和离婚自由两个方面。
结婚自由也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一方不得对另一方加以强迫,二是双方以外的其他人,包括父母、子女及其他组织等不得干涉。
婚姻法第三条明确规定“禁止包办、买卖婚姻和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行为”。
当然,任何自由都不是绝对的,婚姻自由也是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自由,比如当事人行使结婚自由权时必须要符合法定婚龄,登记离婚时双方要达成离婚协议,女方在怀孕期间、分娩后一年内或中止妊娠后六个月内,男方不得提出离婚等。
(二)一夫一妻制原则一夫一妻制是指一男一女结为夫妻的婚姻制度,它包含两层含义:第一,一个男人只能娶一个妻子,一个妇女也只能嫁一个丈夫;第二,婚姻应当是一男一女的结合,同性间不能形成婚姻。
一夫一妻制是社会主义婚姻制度的基本原则。
(三)男女平等原则我国《宪法》第四十八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家庭的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
婚姻法中的男女平等是指男女双方在婚姻家庭中地位平等,享有平等的权利,负有平等的义务。
(四)保护妇女、儿童和老人的合法权益原则保护妇女、儿童和老人的合法权益是指妇女、儿童和老人在婚姻家庭方面的权利和利益,国家给予特殊的重视和保护。
我国《宪法》和婚姻法中都有关于保护妇女、儿童和老人合法权益的具体条款,规定这项基本原则主要是考虑到儿童、老人在身体、经济上处于弱势,男女在生理上的差异以及我国男尊女卑封建思想大量残存等诸多原因。
法律小知识
未成年人保护——法律小知识由于社会环境越来越复杂,校园周边环境也是问题多多,校园暴力问题时有发生,中小学生的安全问题已经是受到极大关注。
根据一份调查,我们总结出一些法律小知识,帮助中小学生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一、预防犯罪:1、加强普法教育,关注刑法知识,主要是抢劫、抢夺以及盗窃方面的知识。
现在学生犯罪的原因是交友不纯,大家聚在一起喝完酒后,如果有一个人提议去犯罪,那么其他就会响应,而且大家往往都不知道危害性,只是“要找点钱花”。
青少年思想有很大的盲目性,易冲动起犯意,而且不清楚犯罪的危害性及严重性,小团体聚在一起时更加容易临时起犯意。
2、预防给他人造成人身伤害。
青少年易冲动,往往一言不合就起歹意,对他人大打出手,造成伤害,易犯伤害罪。
3、远离毒品,不吸烟,不喝酒。
交友谨慎。
二、自我保护:1、面对抢劫等暴力型犯罪,首先要保持冷静,尽量不要刺激罪犯,因为此时罪犯的意识比较混乱,如果受到刺激,就会产生暴力倾向,所以可以假装顺从,可以用言语或行动稳住对方。
在掏钱的同时,仔细打量对方,因为此时对方的注意力会放松,可以趁其不备进行防卫并逃走。
如果确实没有机会逃走,那么只有认住对方的样子,或者留下对方的一些东西,如衣物碎片之类的,可以作为证据。
毕竟,人身安全是第一位。
2、对于敲诈勒索等行为,首先要向老师家长反映,因为这种行为虽然不算是犯罪,但如果证实有多次行为,就属于“严重不良行为”,应当要求家长看护或者送到工读学校进行矫治教育。
对于以满十四周岁的,还可以处治安处罚。
3、一般来说,男孩子容易受到敲诈勒索的侵犯,而且以校外的居多,所以要在这方面提供帮助。
我认为需要学校保卫机关和学校、家长、派出所的联合,互相沟通,才有可能更好的保护学生的安全。
4、女孩子面对侵犯,很难防范,所以只能预防为主,要提高警惕性,特别是夜晚不要独自一人外出。
如单独外出时,应当尽量少去偏僻的地方。
校园安全问题涉及多方面的因素,但是,作为校园的主体——学生来说,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是最为重要的。
法律常识进校园
时超 刻人 在无 你处 身不 边在
同学们可能会说我身边没出现 法律啊?其实它在像超人一样 隐形的保护着我们。 法出现的时机: 当有违法的事情发生,他就像 超人一样出现在你我他面前!
寻找“法”
法出
违 法
现在
的 事
这里:
情
法律和小学生的密切关系
法 律
宪法第四十六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 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 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第四十九条 父母有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 义务,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
我们身边存在很多比法地位低一点的是规 则、纪律,这些不具备强制力。但是也需 要我们严格遵守哦。
它法 们律 具条 备文 强就 制像 力这 。把
剑 ,
律
手中没有利剑士兵,不具备 强制力但却具有指导作用
好像
思考: 我们应该怎么做?
疑 惑?
什么是法律? 法律存在于哪里? 法律和我们小学生有什么关系呢? 带着这些疑问让我们慢慢走近法律知识的大家庭,去了解我们国 家都有哪些法律吧!
认识“法”
法
如果我给大家说: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的一系列的行为规范。
大家能明白吗?我想大家的表情是这样的!
认识“法”
手
法
就好像一位
持 利 剑 的 勇
士
打击坏人,惩罚犯罪
保护好人,维护权益
认识法律大家庭的成员:
等等…..
中华人
民共和
民
国宪法
物权
法
法
刑法
宪 法 将 军
等等..
民 法 队 长
刑 法 队 长
物 权 法 队 长
婚
中学送法进校园:普及法律常识,防范校园违法犯罪
中学送法进校园:普及法律常识,防范校园违法犯罪2023年,中学送法进校园的活动已经成为全国校园文化建设的重点项目之一。
这个计划旨在普及法律知识,让中学生了解自己的权益和义务,树立正确的法律意识,防范校园违法犯罪。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校园安全问题成为一个越来越突出的问题。
很多中学校园内的违法犯罪事件频频发生,给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威胁,也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教育教学秩序。
为了保护学生的权益,维护校园的和谐稳定,中学送法进校园活动的开展显得尤为重要。
活动的主要内容包括法律常识课堂、模拟法庭、法制宣传展、安全防范演练等。
通过法律常识课堂的开设,学生可以深入了解相关法律法规,了解自己的权益和义务,增强法律意识。
同时,通过模拟法庭的形式,学生可以感受到法律实践的过程,提高自己的法律素养。
除此之外,法制宣传展和安全防范演练也是活动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法制宣传展通过多种形式呈现法律知识和案例,让学生了解各种违法犯罪行为的危害和后果,从而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
而安全防范演练则是为了帮助学生了解如何自我保护,在遇到危险时能够正确应对。
活动的开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还可以增强学校的安全管理能力。
学校可以结合活动,加强安保措施,建立完善的安保体系,增强校园的安全防范能力。
同时,为了更好地开展活动,学校还可以与当地的政法机关和司法机关进行合作,共同推进校园法治建设,维护学校的法制化、规范化和安全稳定。
在今后的校园文化建设中,中学送法进校园的活动将成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通过此项活动,我们可以为中学生普及法律知识,提高他们的法律素养和意识,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这项活动,促进校园文化的多元化和健康发展,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更加完善的成长环境。
中学生必备法律知识:中学送法进校园,守护未来的花朵
中学生必备法律知识:中学送法进校园,守护未来的花朵2023年,中学送法进校园,让法律知识成为中学生必备的一项技能。
这一举措将有助于提高中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让他们在未来的生活中更好地维护自己的权益,成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参与者和受益者。
中学生必备法律知识包括:法律的基本概念、公民权利和义务、合同法、侵权责任法、刑法等方面。
法律知识的学习可以通过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模拟法庭等方式进行。
其中,模拟法庭是一种有趣且实用的学习方式,通过模拟法庭,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法律的具体应用和实践。
中学生需要了解的法律知识有很多,以下就其中的几个方面做详细介绍。
一、公民权利和义务中学生需要掌握自己的公民权利和义务。
公民权利包括生命权、财产权、言论自由等。
而公民义务包括缴纳税款、遵守法律法规、敬爱祖国等。
对于中学生来说,了解自己的公民权利和义务是非常有必要的,这不仅可以引导他们遵守法律,同时也可以让他们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二、合同法合同是社会经济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形式,中学生需要了解合同法规,这样才能在签订合同时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合同法规包括合同的组成要素、合同的效力、违约责任等方面。
中学生对于合同法规的掌握程度,不仅可以让他们在未来的经济生活中少犯错误,同时也可以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责任感。
三、侵权责任法侵权责任是指侵害他人合法权益时所产生的法律责任。
侵权责任法对于中学生来说也是一个重要的法律知识点。
中学生应该明确了解哪些行为会侵害他人的合法权益,这可以有效地促使他们尊重他人的权益,以及避免自己因为侵权行为而受到处罚和责任追究。
四、刑法刑法是指规范犯罪行为的法律法规。
对于中学生来说,了解刑法可以帮助他们遵守法律法规,以及对于犯罪行为的判断和评估。
通过刑法的学习,中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一些极端行为的危害性,从而促使他们在未来的生活和学习中做出正确的选择。
除了以上几个方面,中学生还需要掌握更多的法律知识。
中学送法进校园的举措,将使得中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得到进一步提高,让他们在未来的生活中更好地维护自己的权益,成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参与者和受益者。
法律小知识:必知的法律常识大公开!
法律小知识:必知的法律常识大公开!导言:大家好!今天我将和大家分享一些必知的法律常识,帮助我们了解和应对日常生活中的法律问题。
无论我们是学生、上班族、创业者还是普通人士,了解法律的基本知识都对我们的生活和事业都有巨大的影响。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进入法律的世界,探索其中的奥秘和魅力吧!1. 什么是法律?法律是什么?法律是规范人们行为的一种制度和规则的集合。
它由国家或社会制定,旨在确保社会秩序的稳定和人们的平等和公正待遇。
在社会中,法律是一种保障权利和义务的约束力,同时也提供了适当的惩罚机制来防止和解决违法行为。
法律的目的是什么?法律的目的是保护人们的权利和利益,维护公共秩序,促进社会的发展和稳定。
它通过规范行为,约束人们的行为,并为社会提供公正和公平的环境。
2. 法律的来源法律的来源是什么?法律的来源可以分为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习惯法等主要几种:1.宪法:宪法是国家最高法律,规定了国家的政治体制、国家机构的组成和职权、公民权利和义务等内容。
2.法律:法律是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具有普遍适用性的法规,如刑法、民法、劳动法等。
3.行政法规:行政法规是国家行政机关制定的具有普遍适用性的法规,如行政许可规定、行政处罚规定等。
4.地方性法规:地方性法规是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定或者由人民代表大会授权地方各级政府制定的法规。
5.习惯法:习惯法是一种不由正式立法形成的法律,通常是由长期实践和广泛认可所形成的。
法律的解释权属于谁?法律的解释权属于司法机关。
司法机关负责根据法律的规定来解释法律的含义和适用范围,并通过裁判来解决法律纠纷。
3. 法律和道德的关系法律和道德有什么区别?法律和道德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它们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
法律是国家制定的规则和制度,具有强制执行力,通过制定法律来规范人们的行为。
违反法律的行为将受到相应的处罚。
而道德是社会共同遵循的规范和价值观,通常不具有强制力。
道德不仅仅关注合法性,更关注的是是否符合社会价值观和道德准则。
青少年必知的法律常识有哪些(国家法律知识大全)
青少年要想健康成长,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认真学习法律知识,做到知法、懂法、守法、增强法观点,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
一个知法、懂法、守法的青少年,一个有很强法律观念的青少年,才能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接班人。
正确维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政法权利和政治自由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年满十八周岁),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在青年组织和学生组织中也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我国青少年有言论、出版、集会、游行、示威等自由;我们青少年有批评权、建议权、有申诉、控告或者检举权,有依法取得赔偿的权利。
如有人偷、抢、骗人钱财、国家工作人员违法失职的行为,都可以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检举权利。
人身自由权: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所以非法拘禁或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都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法律是不允许的,如有一个同学平时比较顽皮,喜欢打篮球,有一个星期六下午,其父亲交带他干活,他口头答应,但后来因打篮球忘记了,其父亲就回来后看见其没有干活,就用绳子捆绑他,并关进暗房里三天三夜,不给他饭吃。
这种行为就是非法拘禁,剥夺公民自由,即使是父母也要承担法律后果。
人格尊严不受侵犯:宪法规定:“公民的人格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
法律为保护青少年的利益,规定抚养未成年人青少年是父母的义务,没有任何条件,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免除,即使父母离了婚,父母还是父母。
小孩到了适龄读书,家长不给其缴学费读书都是违法行为,未成年青少年仍有权利要求自己的父母付给生活费等。
除此之外,青少年在认真学习知识以外,还应挤出时间学习一些法律书籍知识。
如《民法典》、《未成年人保护法》、《国强法》、《国徽法》、《九年义务教育法》、《宪法》等。
使自己提高法律觉悟,辨别真伪能力,识别真假能力,为今后走入社会打好基础。
学校法律常识大揭秘,了解你的权益!
学校法律常识大揭秘:了解你的权益!作为学生,我们每天都在学校度过大部分的时间。
学校是我们学习知识、获取技能和塑造未来的地方。
然而,你是否真的了解自己在学校中的权益和法律责任呢?现在,让我们一起揭开学校法律常识的面纱,了解更多关于我们的权益和责任。
学校纪律和惩罚学校是一个纪律严明的地方,给予学生应有的教育和秩序。
学校对学生的行为有一定的限制和规定。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学校可以随意惩罚学生。
根据法律,学校可以对学生进行适当的纪律教育,但必须遵守一定的规定。
学校纪律处分的程序在对学生进行纪律处分之前,学校必须依照法律程序进行以下的步骤:1.通知学生:学校必须事先通知学生被指控以及可能面临的处罚。
2.听证权利:学生有权要求听证,可以就自己的行为进行申辩,并有机会提供证据和证人辩护。
3.公正裁决:学校必须对学生的行为进行公正的裁决,不可以随意给予处罚。
4.处分决定:学校必须书面通知学生关于处罚决定,并说明学生上诉的权利。
学校纪律处分的种类学校纪律处分可以有多种形式,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1.警告:作为纪律处分的最低级别,警告是向学生发出的一种警告信号,告诉学生其行为不符合学校的规定。
2.永久开除:作为最严厉的纪律处分,学校可以决定永久开除学生。
然而,学校必须在严重情况下才能采取这一措施,如造成重大伤害或犯罪行为。
学校与欺凌问题欺凌是学校中一个常见的问题,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习成绩。
学校法律规定了对欺凌行为的保护和惩罚措施。
学校对欺凌行为的应对措施学校对欺凌行为有责任进行干预和处罚。
以下是学校可以采取的一些措施:1.预防措施:学校可以开展反欺凌教育和活动,提高学生的意识和认识,并制定相关的规定和政策。
2.惩罚措施:学校可以对欺凌者给予纪律处分,如停课、罚款、社会服务等。
3.支持受害者:学校应该给予受害者必要的心理和社会支援,确保他们的安全和福祉。
学生对欺凌行为的权益保护作为受害者,学生有权利保护自己的权益和安全。
2019-法律知识教育-推荐word版 (20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法律知识教育篇一:教育法律法规常识教育法律法规常识1.《教育法》是全部教育法规的母法。
2.法律关系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依照法律的规定在相互之间所结成的一定的社会关系。
3.在学校内部,学校与教师之间的关系就行政性质而言,是一种由权责分配和学校工作性质所决定的管理关系。
4.我国由国家最高权力机关颁布的第一部教育方面的法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5.1998年由国家最高权力机关颁布的教育方面的法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6.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思想的提出始自党的十四大7.从横向看,教育的基本形式有(1)学校教育(2)家庭教育(3)社区教育(4)职业教育8.人民政府教育督导机构对义务教育工作进行督导:(1)执行法律法规(2)教育教学质量(3)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状况9.国家在受教育中,进行(1)爱国主义(2)集体主义(3)社会主义(4)理想、道德、纪律、法制国防和民族团结的教育。
10.教师的教学权指的是老师依法享有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学改革和实验的权利。
11.教师义务:12.义务教育具有(1(来自: : 法律知识教育 ))普及性(2)强制性(3)免费性13.义务教育的教学计划具有(1)强制性(2)普遍性(3)基础性14.教师可有采用的行政救济方式:(1)行政复议(2)教师申诉15.对未完成义务教育的未成年人犯和被采取强制性教育措施的未成年人应当进行义务教育,所需经费由(人民政府)予以保障。
16.教师的专业素质包括(1)先进的教育理念(2)良好的教育能力(3)一定的研究能力17.学生行政申诉的对象和内容包括:(1)对行政处分不服(2)对学校、教师侵犯人身权、财产权18.在校学生的权利:(1)参加教学活动权(2)获得资助权(3)获得公正评价权(4)申诉、诉讼权19.学校作为法人的特点:(1)公益性(2)民事活动范围的有限性(3)财产的受限性20.《教师法》于1994年1月1日施行21.《教育法》于1995年9月1日实施22.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根本保证。
2019-小学生法律知识大全-实用word文档 (6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小学生法律知识大全知法,懂法,守法,不分年龄阶段。
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相关小学生法律知识大全,希望大家喜欢。
小学生法律基本知识1、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论什么人都要遵守法律,无论什么人犯法都要受到法律追究,不因身份、地位、民族、性别、贫富、职业等而有所区别。
2、宪法是我们国家的根本大法,一切法律都不能同宪法的规定相抵触,任何人要服从宪法权威。
3、我们国家的审判机关是人民法院,法律监督机关是人民检察院,法院、检察院以及公安部门要分工合作、相互监督。
4、我们国家实行的是依法治国。
5、《未成年人保护法》第3条规定:未成年人享有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等权利,国家根据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特点给予特殊、优先保护,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6、未成年人享有受教育权,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尊重和保障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权。
7、未成年人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家庭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平等地享有权利。
8、窃盗罪。
所谓窃盗罪,就是指『偷东西』。
在没经过主人的同意下,随便取走他人的财物,包括钱和物品。
9、恐吓取财罪。
就是用不当的手法,包括:恐吓、威胁、暴力等,向别的同学借钱不还或强索金钱。
10、强盗罪。
是拿著武器,如:刀械、棒棍或其他具有危险性的东西,威胁同学,使他不敢反抗,然后强行夺取身上的财物。
11、伤害罪。
因为打架造成别人身体上、健康上的伤害,依据受伤程度可细分为:普通伤害罪、重伤罪、普通伤害罪之加重结果犯。
12、施打、吸用麻醉药品。
所谓的『麻醉药品』就是指『毒品』,因为错误的使用麻醉药品,会影响身体的健康,因此,除了在医院由医生合法使用外,私下吸用麻醉药品都是违法的行为。
另外,虽然本身没有吸毒,但若有贩卖麻醉药品,也是犯法的行为。
13、赌博罪。
同学们在学校玩耍时,不论是用金钱或是物品当筹码,都不可以玩赌博性的玩具或游戏。
法制教育小知识法律常识
法制教育小知识法律常识法制教育尤其是青少年法制教育是落实依法治国方略的基础性工作。
那么你对法制教育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法制教育小知识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法制教育小知识1、如果你遭遇飞来横祸,如被从楼上掉下来的花盆或路边的广告牌砸着或是你掉进了没有盖好且没有设警示牌的井而受伤,你可以将它的管理者告上法庭。
2、“父债子还,夫债妻还”的古训不合法。
如果负债人有超过他遗产数额的债务,你可以不还。
3、被公安机关传唤或拘役的最长时间是24小时。
4、如果被告人因经济困难没委托律师,人民法院可以指定承担律师援助义务的律师为你提供法律帮助。
5、别人借你的钱,一定要到期催还;到期之后两年内未催要,你将失去自己的权利。
6、如果你未满18周岁的孩子夜不归宿,你必须对孩子进行教育,否则你就违法。
7、如果你和一个企业签订了劳动合同,你就不能随便调动,除非你在双方约定的试用期限内或者企业未按合同支付你劳动报酬。
8、精神病人在神志清醒时犯罪,也要承担法律责任,重要的是要有充分证据证明这一点。
9、喝醉酒犯罪,法律不饶你。
10、如果你对行政机关对你罚款、扣销执照、行政拘役等行为不服,你可以申请行政复议。
11、不管你是否年轻,但你应关心你的单位是否依法参加了社会保险。
12、如果你看到歹徒正在对一名妇女施暴,你可以拔刀相助,直至犯罪分子不再实施犯罪即可。
13、继承权是男女平等的,嫁出去的姑娘不是泼出去的水,别忘了父母遗产,也有你一份。
不过你必须尽到赡养义务。
14、如果你想写遗嘱,一定要注明年月日,并亲手签名。
让人代书,一定要有两个以上的见证代书人,见证人和遗嘱人都要签名。
15、如果您是一位劳动者,在您遇到劳动争议时,如果您希望通过仲裁解决,那您应该在发生纠纷后60天内向劳动仲裁委员会提出申请。
16、如果您获得了赠品或者奖品,但赠品或奖品存在质量问题,那您照样可以向销售者提出维修,调换,或者赔偿。
17、如果您买的商品存在质量问题,使您的人身或者财产受到伤害,如果您想起诉,您应该在两年内起诉,过了两年您再起诉,法院就不会受理了。
学校法律知识点
学校法律知识点学校是孩子们学习知识和成长的地方,但你知道吗,学校也有一些法律知识点需要我们了解吗?这些知识点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保护自己的权益,使我们成为明智的学习者和责任感强的公民。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些学校法律知识点吧!首先,来看看学校的安全规定。
学校是为了帮助我们安全学习而存在的,所以它有一些安全规定需要我们遵守。
比如,学校规定不允许携带危险物品进入校园,这样可以保护学生的安全。
我们也应该了解学校的消防安全措施,知道如何正确逃生,以防发生火灾等突发情况。
同时,学校也禁止欺凌行为,这是为了保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尊严。
我们要实现和谐共处,尊重他人,不参与任何形式的欺凌行为。
其次,学校也有一些关于知识产权的法律规定。
你是否在学校中使用过图片、音乐或其他资料?那么你知道吗,这些都是知识产权的一部分,你需要尊重它们。
不要随意复制和传播他人的作品,这涉及到侵权问题。
在使用他人的作品时,我们应该获得许可或使用合法的来源。
同时,我们也需要保护自己创作的作品,比如课堂上的演讲稿、文章等。
我们要确保它们不被他人盗用。
另外,学校中也有一些关于隐私保护的法律规定。
学校在收集和处理学生的个人信息时,需要遵守相关的法律要求。
在某些情况下,学校需要征得学生及其父母的同意才能使用他们的个人信息。
同时,学校也有责任保护学生的隐私,不将他们的个人信息泄露给未经授权的人员。
我们也要保护好自己的隐私,不轻易泄露个人信息,避免遭受不必要的麻烦。
此外,学校的纪律和规章制度也是我们应该了解的一部分。
学校有一系列的规章制度,比如守时、穿着整洁、不说脏话等。
这些规定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行与纪律,提高学习效果。
我们应该认真遵守这些规定,作为学校公民的一部分,确保学校的秩序良好。
最后,我们还需要了解学校法律责任。
学校对学生的安全、教育的操办承担着法律责任。
学校需要提供一个安全的学习环境,确保学生的身心健康。
如果学校发生了意外事故,例如校园欺凌或伤害事件,学校有责任采取措施保护学生的权益。
中考法律常识50条
中考法律常识50条1. 法律是指由国家制定和实施的,用于调整和规范社会行为的准则和规则。
2.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律,是其他法律的最高准则。
3. 法律的适用原则包括法定原则、平等原则、公正原则、自愿原则等。
4. 未成年人在法律上是指未满18周岁的人,他们享有特殊的保护措施。
5. 法律对于婚姻的定义是指一男一女依法结婚并共同生活的法律关系。
6. 法律规定,劳动者享有合理的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和社会保险等权利。
7. 涉及到育儿的法律规定了未成年人受到保护的权益和父母的责任。
8. 法律对于环境保护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并规定了相关的责任和处罚。
9. 涉及到财产的法律保护包括对私有财产权的保护和对侵权行为的惩罚。
10. 法律规定了人民的基本权利,如生命权、健康权、言论自由等。
11. 法律对犯罪行为提出了明确的定义,并规定了相应的刑罚。
12. 法律对于公司和企业的经营行为设定了相关的规范和程序。
13. 法律规定了人民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保障了民主政治的实施。
14. 涉及到交通安全的法律规定了车辆的管理和驾驶人的行为要求。
15. 法律对于侵犯自己名誉的行为给予了相应的法律制裁。
16. 法律规定了购买商品和服务时的消费者权益和维权渠道。
17. 法律对于学校和教育机构的管理和教育质量设定了相关规定和标准。
18. 涉及到网络的法律规定了网络安全和网络言论的限制。
19. 法律规定了继承权和遗产的分配方式,确保了合法继承人的权益。
20. 法律规定了合同的成立和履行,保障了交易双方的权益。
21. 涉及到建筑工程的法律规定了工程施工和质量验收的程序。
22. 法律对于医疗机构和医生的执业行为设定了相关规范和标准。
23. 涉及到知识产权的法律规定了创作作品和发明创造的保护措施。
24. 法律规定了借贷关系和债务的追偿程序。
25. 法律对于离婚和家庭暴力设定了相关的保护措施和救济渠道。
26. 法律对于商标和专利的注册和使用设定了特定的程序和要求。
学生应知的法律常识
学生应知的法律常识1.什么是法律法律是社会行为规范。
与道德、纪律等规则相比较,法律具有三个最为显著的特征:一是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二是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三是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2.违法与犯罪凡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者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根据其违反的法律,可以将它们分为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
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的情节比较轻微,相对刑事违法行为而言,对社会危害性较小,称为一般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属于严重的违法行为,是犯罪行为。
任何一类违法行为都有其法律后果,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所谓犯罪,是指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并依法应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犯罪具有三个基本特征:第一,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
严重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第二,犯罪是一种触犯刑法的行为。
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法律标志;第三,犯罪是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刑罚当罚性,是犯罪严重危害性及刑事违法性的必然后果。
3.法律对未成年人给予特殊保护凡未满18周岁的公民都是未成年人。
党和国家对我们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无限关怀,制定了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专门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在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对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家庭保护,要求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抚养、监护的职责,尊重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权利。
学校保护,要求学校教育机构依照法律的规定,对未成年人进行教育,并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合法权益实施保护。
社会保护,要求全社会创造一种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
社会保护包括对未成年人的社会文化保护、身体健康保护、劳动保护、自由权和精神权的保护等方面。
司法保护,要求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以及司法行政部门等依法履行职责,对未成年人实施专门保护措施。
4.加强自我防范我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是为保障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培养其良好品行、有效地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而制定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2019年送法进校园专题之法律知识五十点★★
宪法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3、国家发展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提高全国人民的科学文化水平。
4、国家发展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事业,普及科学和技术知识,奖励科学研究成果和技术发明创造。
5、国家保护名胜古迹、珍贵文物和其他重要历史文化遗产。
6、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7、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8、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9、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10、父母有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
禁止虐待老人、妇女和儿童。
11、国旗(五星红旗)、国歌(义勇军进行曲)、首都(北京)。
12、我国的宪法日是12月4日。
未成年人保护法
13、《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实施于1992年1月1日。
14、未成年人是指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
15、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创造良好、和睦的家庭环境,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
禁止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暴力,禁止虐待、遗弃未成年人,禁止溺婴和其他残害婴儿的行为,不得歧视女性未成年人或者有残疾的未成年人。
16、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尊重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权利,必须使适龄未成年人依法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不得使接受义务教育的未成年人辍学。
17、学校、幼儿园、托儿所的教职员工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人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
18、禁止任何组织、个人制作或者向未成年人出售、出租或者以其他方式传播淫秽、暴力、凶杀、恐怖、赌博等毒害未成年人的图书、报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以及网络信息等。
19、生产、销售用于未成年人的食品、药品、玩具、用具和游乐设施等,应当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不得有害于未成年人的安全和健康;需要标明注意事项的,应当在显著位置标明。
20、禁止向未成年人出售烟酒,经营者应当在显著位置设置不向未成年人出售烟酒的标志;对难以判明是否已成年的,应当要求其出示身份证件。
21、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
22、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
23、学校、幼儿园、托儿所和公共场所发生发事件时,应当优先救护未成年人。
24、国家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的智力成果和荣誉权不受侵犯。
25、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或者侵害被监护的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经教育不改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有关人员或者有关单位的申请,撤销其监护人的资格,依法另行指定监护人。
被撤销监护资格的父母应当依法继续负担抚养费用。
26、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
27、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应当依法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28、讯问、审判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询问未成年证人、被害人,应当依照刑事诉讼法的规定通知其法定代理人或者其他人员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