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中国近代史纲要课件第一章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一章)
国家
租借地
势力范围
德
胶州湾
山东
俄
旅顺、大连
长城以北
英
威海卫、新界
长江流域
法
广州湾
日
两广云南 福建
美
门户开放政策
帝国主义列强还运用武力或欺诈手段,霸占中国通商口 岸内的土地,设立完全由外国直接控制和统治的租界
• 近代以来,到1911年,英、法、德、日、俄、比、奥等国先后在上海 、天津、汉口等16个城市设立了被称之为“国中之国”30多个租界。 在租界西方列强横行霸道,最典型的就是上海的“狗与华人不得入内 ”的标语。
《 签南 订京 现条 场约
》
《南京条约》对我国领土主权的破坏
的被 香英 港国
占 领 后
香港
变化
《南京条约》签订后, 香港岛(1789——1856
年),英国第一任港督
1898年,英国通过《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租新界
1860年,通过中英《北京条约》,割去香港岛对岸九龙半岛南端 的九龙司 1842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把香港岛割让给英国
门。
淮系军阀,帮其购买、制造洋
枪、洋炮和练兵。
慈禧太后在
《辛丑条约》签订 前夕,表示要“量 中华之物力,结与 国之欢心”。
清末,帝国主义列强看中握有 军权的袁世凯,支持他篡夺辛亥革 命果实,建立北洋军阀政府。袁世 凯死后,又分别扶植皖系军阀段祺 瑞、直系军阀冯国璋、奉系军阀张 作霖等各派系军阀首领作为自己的 代理人,支持他们割据地盘与进行 混战。
袁世凯与被北洋军阀将领
袁世凯
段祺瑞
冯国璋
张作霖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三、经济掠夺
中国近代史第一章
中国出使琉球的使节 中国古书中的琉球人
1872年,日本宣布琉球王国 属于日本的“内藩”,琉球 群 岛是日本的领土,不承认中 国自1372年起对琉球的宗主 国地位,正式侵占琉球。 1875年废除中国年号,改为 明治年号,1879年3月30日, 琉球国灭亡。同年日本正式 宣布吞并琉球岛,并把这里 命名为冲绳。
1887年,中葡签署《友好通商条约》,在明代中叶以“晾 晒 货物”为名获准在澳门居留的葡萄牙人从此强据了“莲花宝 地” 澳门。
1895年,中日签署《马关条约》,“东海的一串珍珠”宝岛 台 湾割让日本,与她同时被割让的还有渤海湾畔的“孪生兄弟” 旅顺和大连。
1898年,中英签署订租威海卫专条,“防海的健将”威海卫 租
琼州、汉口、九江、南京、镇江
《北京条约》 天津
《烟台条约》 宜昌、芜湖、温州、北海
《马关条约》 沙市、重庆、苏州、杭州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二)剥夺中国关税自主权 (三)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四)控制中国经济命脉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在中国的近代工业中,外国资本很快形成了垄断地位 ☆迫使中国政府举借外债,主要是以关税和盐税为担保 ☆外国资本在中国设立的银行逐步控制中国的财政金融
(2 )在中越边界保胜以上和谅山以北指定两处为通商地点, 允许法国商人在此居住并设领事;
(3 )降低中国云南、广西同越南边界的进出口税率;
(4 ) 日后中国修筑铁路应向法国商办;
(5 )法军退出台湾、澎湖。
从此法国侵略势力伸入云南和广西。
五、中日甲午战争
失高丽 赔款 割台湾、澎湖列岛、辽东半岛 开放重庆、沙市、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 允许日本军民在中国开办工厂和各种制造业
中国近代史课件 第一章
《 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 1、中国向各国赔偿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 息9.8亿两。 2、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 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3、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 人居住,由各国派兵保护。 4、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吏,永远禁 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反帝性质的组织,对反帝运动镇 压不力的官吏,“即行革职,记不叙用”。 5、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首。
•
2012-2-28 山西医科大学中国近现代史教研室李建英
2012-2-28
山西医科大学中国近现代史教研室李建英
2012-2-28
山西医科大学中国近现代史教研室李建英
2012-2-28
山西医科大学中国近现代史教研室李建英
► 1900年8月,八国联军侵占北京后,皇宫
以及北海、中南海、颐和园等禁苑里的无 数金银财宝、珍贵文物古籍遭到他们的肆 意劫掠。日本侵略军还从户部银库掠去 300万两库银。 ► 八国联军总司令、德国元帅瓦德西供认: “所有中国此次所受毁坏之损失及抢劫 之损失,其详数将永远不能查出,但为 数必极重大无疑。”
中 国
台 湾
朝 日本 鲜
大 陆 政 策
2012-2-28
山西医科大学中国近现代史教研室李建英
中日甲午战争(1894-1895)
黄海海战
1894.9.17 1894.11.12
1894.9.15
1895.2 1894.7.25
2012-2-28
山西医科大学中国近现代史教研室李建英
2012-2-28
► 1858.6《中俄天津条约》
、《中美天津条 约》、 《中英天津条约》、《中法天津条约》
► 《北京条约》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一章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第一节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主要表现为:一、军事侵略1.发动侵略战争,屠杀中国人民例如:日军制造旅顺惨案等。
2.侵占中国领土,划分势力范围(1)侵占中国领土英国占据香港俄国割去中国东北和西北大片领土(150万平方公里)日本占领辽东半岛及台湾等(2)划分势力范围A.俄国以东北作为它的势力范围B.德国把山东作为势力范围C.西南成为法国的势力范围D.英国把长江流域划为它的势力范围E.福建成了日本的势力范围F.美国要求“门户开放”(3)霸占中国土地,设立租界。
外国在中国设立的第一个租界:上海英国租界(1845年)。
(4)在中国领土上驻兵(如日本驻在东北的关东军等)。
3.勒索赔款,抢劫财富二、政治控制1.控制中国的内政和外交主要表现:(1)领事裁判权(2)操纵和干涉中国的内外政策(3)把持中国海关。
英国人赫德,掌握中国海关大权达40多年。
2.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三、经济掠夺主要表现:1.控制中国的通商口岸2.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3.向中国输出资本和倾销商品4.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四、文化渗透思考:有观点认为,外国侵略者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从某种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你赞成这种观点吗?为什么?答:近代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所带来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其中,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列强侵华带来的最大影响,其他的影响都是在这一社会背景下产生的,也是通过它而起作用的。
(1)中国的主权被破坏殆尽,逐步沦为列强的半殖民地。
如领土完整遭破坏,使中国长期不能实现国家的完全统一;海关行政权的丧失,使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被宰割的地位,无法保护本国的民族工商业,也不能增加国家收入,仅仅有利于列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允许鸦片(毒品)进口,仅作为商品征税,不仅严重侵犯了中国贸易主权,而且加剧了列强对中国的经济掠夺;外国公使驻京和在中国驻军,使中央政府处于列强外交和刺刀的监视之下。
(2)巨额赔款,使中国丧失了资本原始积累的机遇,使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缺少必要的资金,对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存在严重的依赖性。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件
3
(二)中国封建社会的社会危机
乾隆朝后期,清王朝由强盛转向衰落。其主要表现是:
1.政治上,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官僚机构膨胀、腐败。 2.经济上,人均土地占有量逐年下降,无地、少地的农民增多,需要寻找新 出路的流民增加;赋税徭役使广大农民生活困苦。 3.思想文化上,厉行专制主义,大兴文字狱,整个社会一片死寂。 4.军事上,军力衰败,军备废弛,军纪荡然,不堪一击。 5.对外关系上,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中国处于与 世隔绝状态。
总之,清中叶以后,中国社会由盛转衰,各种社会矛 盾激化。种种迹象表明,中国封建社会已走到了它的尽 头。
4
二、鸦片战争前的世界
(一)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条件: 交通:地理大发现。 思想:文艺复兴、启蒙运动。 经济、科技:资本原始积累。(海外殖 民掠夺、国内资本积累)、工业革命。 政治:资产阶级政治革命。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以1840年鸦片战争为标志,中国由封建社会逐步演变 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 端。 一部中国近代史,是中华民族遭受外国资本-帝国主义侵 略、压迫、掠夺、剥削的历史,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反抗 外来侵略的历史。为了捍卫民族生存权利,中国人民在 长时期里进行了不屈不挠的英勇斗争,粉粹了帝国主义 瓜分中国的图பைடு நூலகம்。随着反侵略斗争的不断深入,中国人 民的民族意识开始普遍觉醒。
5
1
第一节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 第二节 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及
近代中国社会的演变 第三节 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 斗争
2
第一节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
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 (一)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P2)
1、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 2、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 度。 3、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4、社会结构上,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 级制度。核心是宗族家长制。
中国近代史纲要PPT1绪论
《天津条约》的签订
23
1895年4月 马关条约
李鸿章
春愁
春愁难遣强看山, 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百万人同一哭, 去年今日割台湾。
——丘逢甲
伊藤博文
24
《辛丑条约》签字
25
莫国哪沉
待民知沉
土知爱酣
分醒国睡
——
裂宜如我
黄 遵 宪
似 瓜 。
今 醒 ,
爱 家 。
中 华 ,
26
27
28
返回
(二)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17
(1)中国近现代历史的主题、主线
中国的近现代史,就其主流和本质来说,就是中 国一代又一代的人民群众和仁人志士为救亡图存而 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
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伟 大的艰苦的斗争,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赢得民族 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
经过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把一个极度贫
——毛泽东
“要懂得些中国历史,这是中国发展的一个精神动
力。”
——邓小平
“一个民族如果忘记了自己的历史,就不可能深刻地 了解现在和正确地走向未来。”
——江泽民
8
“历史是一面映照现实的明镜,也是一本最富哲理的 教科书。”
“浩瀚而宝贵的历史知识既是人类总结昨天的记录, 又是人类把握今天、创造明天的向导。”
岂苟 因利 祸国 福家 避生 趋死 之以 。,
29
曾国藩
30
李鸿章
左宗棠
31
32
康有为像
返回
33
(三)辛亥革命与封建帝制的终结
34
35
返回
2、中篇:1919年——1949年
综述 翻天覆地的三十年
中国近代史纲要(上)PPT课件
半封建:封建皇权制遭到冲击;自然经济 日益走向解体,封建统治的根基——封建 土地所有制依然存在;西方资本主义思想 文化的传入,动摇和破坏了传统的封建专 制主义的思想统治。
• 半殖民地:保持形式上的独立,宗主国 未设置殖民机构、派驻总督,而是保留 没有实权的封建政府,实行间接统治, 是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销售市场、 投资场所以及廉价劳动力供应地。
社,1997年版。
讨论题目
• 1、中国近代社会为什么会由昌盛转向衰落? • 2、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
什么? • 3、近代中国进行的反侵略战争具有什么意
义?
两个历史落差的转换与中国 近代历史的开端
第一讲
两个历史落差的转换与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一、古代中国的辉煌文明 二、清朝中国的衰落与欧洲的崛起 三、鸦片泛滥与虎门销烟 四、鸦片战争的爆发及影响 五 、启示与思考
个 一 百 年
两 个 五 十
• 鸦片战争后,中国成为半殖民地 半封建国家。中华民族面对着两大历 史任务:一个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 放;一个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 共同富裕。
年•
前一任务是为后一任务扫清障碍,
创造必要的前提,后一任务是前一任务
的保障。
2、主线
• 中国的近现代史,是中国一代又一代的人民群 众和仁人志士为救亡图存而英勇奋斗、艰苦探 索的历史;
◆联系方式: Tel——5687323(N525)
E-mail——lcy2155@
hithistory@(123456)
◆考核方法
总成绩= 期末成绩70 + 平时成绩30 实践报告10 考勤10
小组讨论10
• 一、为什么要开设“纲要”课 • 二、中国近现代史的分期 • 三、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线索 • 四、教材的框架体系 • 五、如何学好“纲要”课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件第一章..
一、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历程
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压迫中国人民 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它们的侵略、 压迫的过程。为了捍卫民族生存的权利,中 国人民在长时间里进行了不屈不挠、再接再 厉的英勇斗争。侵,中国人民奋起反抗, 显示了中国人民不敢屈服和敢于斗争的英雄 气概。
(三)实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
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凭借不平等条约所赋 予的特权,把中国逐渐变成了他们的商品倾销市 场和廉价原料基地。 中国的对外贸易, 从1865年开始出 现入超。此后,除 1872年到1876年 曾一度小量出超外, 一直是入超,而且 数额越来越大。
(四)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条件下,中国不可能 在独立的基础上与外国发生经济往来。帝国主义列 强同中国发生经济联系是为了控制中国的经济,为 自身获取最大限度的利润。
英法联军 火烧圆明园
英国《泰晤士报》的随军 记者写道: 在场的每个军人都掠夺很 多。在进入皇宫的宫殿后,谁 也不知该拿什么东西。为了拿 金子,而把银子丢了,为了拿 镶有珠王的时计和宝石,又把 金子丢了,无价的瓷器和珐琅 器,因为太大不能运走,竟被 打碎。
焚毁前的北京圆明 园景致之一
圆明园鸟瞰图
被毁后的 圆明园
二、粉碎瓜分中国的图谋
(一)边疆危机和瓜分危机
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最终目的,是要瓜分中国、 灭亡中国。 19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 向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过渡,出现了列强争夺 殖民地的狂潮。这期间,中国也成为帝国主义关注 的对象。帝国主义列强通过中法战争、中日战争以 及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逐渐蚕食中国的领土。
西 什 库 教 堂
(二)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
外国教会中的某些势力还利用宣传宗教和 西学的名义,为帝国主义侵略制造舆论。 他们大肆宣扬“种族优劣论”,攻击中华 民族是愚昧落后的“劣等民族”,应该接收 “优等民族”白种人的开导和奴役。 他们还炮制了所谓“黄祸论”,即中国威胁 论等等。
中国近代史纲要
第一章.一、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1.军事侵略发动侵略战争,屠杀中国人;侵占中国领土,划分势力范围;勒索赔款,抢掠财富2.政治控制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扶植收买代理人3.经济掠夺控制中国的通商口岸,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实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操控中国经济的命脉,中国在经济上丧失了独立性,被纳入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
4.文化渗透帝国主义文化渗透活动披着宗教外衣,进行侵略活动,为控制中国制造舆论。
宣扬殖民主义文化思想,麻痹中国人民的精神,摧毁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二.反抗斗争,人民群众斗争方面有广东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天平天国,台湾人民奋起反抗,义和团。
爱国官兵有冯子才取得镇南关大捷,关天培等。
1、意义: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图谋2、失败原因(1)社会制度的腐败,正是腐败的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制度,阻碍了中国人民群众的广泛动员和组织,这是失败的根本原因。
(2)经济技术的落后。
清军军队素质,武器装备等综合实力,战斗能力远低于经过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强国。
三.民族意识开始觉醒。
林则徐成为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同时也出现了早期的维新思想。
“振兴中华”和“救亡图存”成为这个时代的最强音。
中国的仁人志士探索挽救中华民族危亡的道路。
第二章、反侵略失败中国都做出哪些斗争?一.洋务运动:19世纪六十到九十年代,地主阶级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指导下,提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思想,发展军用工业和民用工业,建立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建设近代海军等。
在客观上为中国的早期工业和民族治本主义的发展起了某些促进作用。
但是,洋务派主要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并不能使中国朝着独立的资本主义方向发展。
失败原因:封建性。
对外国具有依赖性。
管理的腐朽性。
二、戊戌维新运动1、意义: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推动了中华民族意识的觉醒。
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良运动,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制度。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件
通过本课件,我们将探索中国近代史的重要事件和演变过程,深入了解其对 中国以及世界产生的深远影响。
中国近代史概述
近代中国经历了一系列的政治、社会和经济变革,包括鸦片战争、辛亥革命和改革开放。这些事件塑造了现代 中国的面貌。
鸦片战争及其影响
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封闭社会的破裂,导致中国不得不与外国列强签订不平 等的条约,影响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甲午战争与中国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治变革
甲午战争标志着中国王朝统治的失败,引发了对封建制度的怀疑和改革运动的兴起,为中国政治变革奠定了基 础。
列强在华势力的逐步扩大
19世纪末,西方列强不断扩大在中国的势力和影响力,通过租界和商埠等形式,削弱了中国的主权和经济实 力。
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成立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掀开了中国近代政治变革 的序幕。
近代中国政治制度演变
从中华民国的建立到当代中国的政府结构,中国近代政治制度经历了多次重 大改革和调整,以适应社会变革的需求。
宪政运动与五四运动
宪政运动和五四运动是中国思想启蒙和民主革命的里程碑,对中国政治、文 化和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北洋政府和国共合作
北洋政府的建立和国共合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和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也为后来的历史事件埋下了伏笔。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一章说课
37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教学总结:
一、资本-帝 国主义对中国 的侵略
(一军事侵略
(二)政治控制 (三)经济掠夺 (四)文化渗透
本 章 结 构
二、抵御外国武 装侵略,争取民 族独立的斗争
(一)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历程 (二)粉碎瓜分中国的图谋 (一)反侵略斗争的失败及其原因 (二)民族意识的觉醒
三、反侵略斗争 的失败与民族意 识的觉醒
15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三、经济掠夺 1、控制中国的通商口岸
1842年《南京条件》: 开放5个通商口岸 1858年《天津条约》: 开放10个通商口岸 1860年《北京条件》: 增开天津为通商口岸
16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
总理衙门设立 任命赫德为总税务司
外国侵略者直接控制中国海关 加剧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 国,在一方面促进中国封 建社会解体,促使中国发 生了资本主义因素,把一 个封建社会变成一个半封 建的社会;但是在另一方 面,它们又残酷地统治了 中国,把一个独立的中国 变成了一个半殖民地和殖 民地的中国。
——毛泽东
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讲授新课:
第一节 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军事侵略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忘 记 历 史 就 意 味 着 背 叛!
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主要内容 教材地位及作用
教学目标
课 时 重点难点 授课内容 教学总结 课后练习
2
教学方法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教材地位及作用
面向大学生开设的公共政治理论课 《中国
近现代史纲要》 第一章第一节 使学生较好地掌握中国近现代史的基础知 识,把握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线索及发展 规律;帮助学生了解国史﹑国情;使学生 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培养其正确分析历史 事件、评论历史人物的能力。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一章
侵略者在中国烧杀抢掠
法国文学家雨果在 1861年给巴特来上 1861年给巴特来上 尉的信中, 尉的信中,谴责英 法两国是“强盗” 法两国是“强盗”。 他把圆明园与希腊 神殿、金字塔、 神殿、金字塔、巴 黎圣母院并称为 “无与伦比的艺术 杰作” 杰作”,“即使把 我国所有圣母院的 宝物全部加在一起, 宝物全部加在一起, 也不能同这个规模 宏大而又富丽堂皇 的东方博物馆媲 美”。
被沙俄逮捕的义和团民
• 资本 帝国主义破坏中国领土完整, 资本-帝国主义破坏中国领土完整 帝国主义破坏中国领土完整, 它的表现可以概括为4个方面 个方面: 它的表现可以概括为 个方面: • • • • 1、直接夺占中国领土; 、直接夺占中国领土; 2、直接驻兵; 、直接驻兵; 3、设立租借地; 、设立租借地; 4、划分实力范围 、
• 二、政治控制 • (一)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 控制中国的内政、 • • • • 1.逼迫中国允许外国公使常驻北京 . 2.北京政变后公开勾结 . 3.在中国享有领事裁判权 . 4.通过总税务司把持中国海关 .
• (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 (三)扶植、收买代理人 扶植、
海关助理汉卫礼及下属,右立者为中文教师, 海关助理汉卫礼及下属,右立者为中文教师, 前排是该教师的两个妻子和使女。 前排是该教师的两个妻子和使女。
• (二)义和团运动与列强瓜分中国图谋 的破产 • 原因 : • 1.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互相制约 . • 2.中华民族进行的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 . 争
• 瓦德西向德皇威廉二世报告说:“吾人对于中 瓦德西向德皇威廉二世报告说: 国群众,不能视为已成衰弱或已失德性之人, 国群众,不能视为已成衰弱或已失德性之人, 彼等在实际上,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 彼等在实际上,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 至于中国所有好战精神,尚未完全丧失, “至于中国所有好战精神,尚未完全丧失,可 于此次‘拳民运动’中见之。” 于此次‘拳民运动’中见之。 因此,他得出结论, 无论欧、 日本各国, 因此,他得出结论,“无论欧、美、日本各国, 皆无此脑力与兵力, 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 之一也。”“故瓜分一事 实为下策。 故瓜分一事, 之一也。”“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 法国议会在辩论对华政策时,一位法国议员指 法国议会在辩论对华政策时, 中国地土广阔,民气坚韧。”“吾故谓 出:“中国地土广阔,民气坚韧。”“吾故谓 瓜分之说,不啻梦呓也。 瓜分之说,不啻梦呓也。”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一章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章第⼀章反对外国侵略的⽃争⼀、鸦⽚战争前的中国(⼀)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1.在经济上,封建⼟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
(⼩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产结构,其主要特征是个体家庭为单位并与家庭⼿⼯业结合的⾃给⾃主的⾃然经济;地主、商⼈、⾼得贷者相勾结)2.在政治上,实⾏⾼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3.在⽂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
4.在社会结构上,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
核⼼是宗族家长制,君权、⽗权、夫权占主导地位。
综上所述,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盾,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盾。
在这⼀⽭盾上建⽴的封建性质的经济、政治、⽂化、社会结构,具有两⽅⾯的特性:⼀⽅⾯,它巩固和维系了中国封建社会的长期延续和稳定。
另⼀⽅⾯,随着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地主阶级同农民阶级的固有⽭盾⽇益显现出来,造成⾃⾝不可克服的政治经济社会的周期性危机。
(⼆)中国封建社会的社会危机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史称“康乾盛世”乾隆朝后期,清王朝由强盛转向衰落。
其主要表现是:1.政治上,中央集权进⼀步强化,官僚职能扩⼤,官僚机构膨胀,各级官吏贪污成风,营私舞弊,贿赂公⾏,巧取豪夺,⽆所不⽤其极2.经济上,地租剥削、赋税征收、苛捐杂税、徭役摊派逐年加重,⼴⼤农民⽣活⽇渐困苦。
3.思想⽂化上,厉⾏专制主义,⼤兴⽂字狱。
4.军事上,军⼒衰败,军备废驰5.对外关系上,实⾏闭关锁国,严格限制对外贸易,使中国处于与世隔绝的状态。
⼆.鸦⽚战争前的世界(⼀)西⽅资本主义制度的确⽴1640年,英国爆发了资产阶级⾰命。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突出表现在⼯业⾰命的发⽣上。
(⼆)西⽅列强的殖民扩张商品⽣产的⽆限增长,需要开辟新的原料市场和产品市场,寻求新的殖民地。
开辟新的市场和转移国内⽭盾的需要,促使西⽅列强发动新的侵略战争,他们把⽬标瞄向中国。
1825年,英国经历第⼀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西⽅资本主义迅猛发展,开拓国外市场和摆脱国内危机的冲动,严重威胁着中国这个东⽅古国,⼀场战争在所难免了。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件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 赫德也认为不可能瓜分中国,因为义和团运动 使他意识到“不论中国哪一部分领土被分割去,都 必须用武力来统治。像这样,被分割去的领土越大, 治理起来所需的兵力就越多,而骚乱和叛乱的发生 就越是确定无疑。中国如被瓜分,全国就将协同一 致来反对参与瓜分的哪几个外国统治者。”
痛
抗击日军50000余人
击
打死打伤32000余人
日
本 侵
击毙北白川宫能久亲 王和山根信成少将
略
军
5、义和团运动
二、爱国官兵的反侵略斗争
❖ 关天培(1781-1841),字仲因,号滋圃,江南淮安府山阳县(今江苏 淮安县)人,行伍出身。
❖ 1865年,阿古柏率军入侵 新疆,得到英国、俄国的 支持,进一步扩大侵略;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第一节
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一、军事侵略
1、发动侵略战争,屠杀中国人民 日俄战争期间,盛京地区“陷入枪林弹
雨中,死于炮林雷阵之上者数万生灵,血肉 飞溅,产破家倾,父子兄弟哭于途,夫妇亲 朋号于路,痛心疾首,惨不忍闻。”
-------《盛京时报》光绪三十二年九月初一日。
第三节 反侵略战争的失败 与民族意识的觉醒
一、反侵略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
1、社会制度的腐败 2、经济技术的落后
二、民族意识的觉醒
❖传统的民族主义: 华夏中心观;华尊夷卑。
❖ 冯桂芬(1809—1874)江苏吴县人。清后期 政论家。
1832年中举,为江苏巡抚林则徐赏 识,拜林为 师,助其校书。 1840年 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冯桂芬注重 研究西学,不满清廷的腐朽统治,多 次上书建议改革。撰写《校邠庐抗 议》。其思想对洋务派有很大影响, 同时又被资产阶级改良派奉为先导。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一节 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一、本章主要内容归述本章讲授的是发生在20世纪初叶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辛亥革命。
第二章里面讲了近代以来来自中国各个阶层的试图挽救或改变中国的政治尝试,也曾讲了资产阶级的戊戌变法运动。
但我们称作“早期”探索。
本章显然不属于“早期”范畴。
为什么呢?就是毛泽东讲过“辛亥革命才是中国完全意义上的革命”。
这就是说,辛亥革命超越了早期那些运动,真正摸索到了改造中国的正确方式——革命!在这一点上它即继承超越了太平天国运动,也继承超越了戊戌变法,打开了中国近代进步的闸门,造成了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
在这个意义上,中国共产党认为孙先生是中国革命的先行者。
第一节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辛亥革命发生的历史条件:(1)20初期10年左右的社会情况:被统治者不能照旧生活下去,统治者不能再继续统治下去。
(2)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和骨干力量的形成。
辛亥革命的酝酿和准备:(1)从成立资产阶级革命小团体到建立统一的资产阶级政党。
(2)宣传工作。
革命派的主要鼓吹者和文章,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论战。
(3)首要的是组织的多次武装起义:从1905年未遂的广州起义到1911年4月黄花岗起义(4)三民主义学说的内容分析。
第二节辛亥革命的胜利与失败(1)武昌起义所引发的辛亥革命高潮。
(2)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内政外交政策及其政权性质(含《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3)北洋军阀政府的统治以及孙中山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
(4)辛亥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以及失败的原因(历史局限)二、各节分别讲授第一节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一、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三方面条件促成辛亥革命爆发:1.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
(即被统治者无法照旧生活下去)辛亥革命是与20世纪初中国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密切相关的。
(1)外国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日益扩大,民族危机加深。
其特点是:在政治控制前提下,外国在华投资规模急速扩张,铁路、矿山的利权成为列强掠夺的重要目标。
中国近代史纲要整理(01-03章)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一部分旧民主主义革命(1840-1919)(一至三章)侵略与反侵略(第一章)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第一节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背景知识)第二节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及近代中国社会的演变(侵略)第三节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斗争)早期探索(二、三章)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第一节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农民阶级的探索太平天国运动)第二节地主阶级统治集团“自救”活动的兴衰(地主阶级的探索洋务运动)第三节维新运动的进行和夭折(资产阶级的探索维新运动)第三章辛亥革命第一节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第二节辛亥革命的胜利与失败第二部分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第一节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第二节马克思主义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第三节中国革命的新局面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第一节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第二节中国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进第三节总结历史经验,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一节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第二节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第三节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第四节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第五节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第三部分社会主义建立与发展(1949至今)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第一节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第二节国民党政府“处在全民的包围中”第三节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第四节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的历史性选择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开始第二节社会主义制度:历史和人民的选择第三节走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第九章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第一节良好的开局第二节探索中的严重曲折第三节建设的成就,探索的成果第十章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第一节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性转折第二节改革开放的起步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展开第三节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就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第一节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封建社会(单选)(一)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①在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文化渗透
(一)披着宗教外衣,进行侵略活动
帝国主义的文化 侵略活动,有许多是 披着宗教外衣、在传 教的名义下进行的。 一些西方传教士也积 极参与了对中国的侵 略活动。
德国科隆大教堂
•西方学者论中国文化:
“在近代以前时期的所有文明中,没有一个国家的文 明比中国文明更发达、更先进。”
——保罗· 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中国在公元3世纪到13世纪保持了一个西方所望尘 莫及的科学技术水平。”
——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二、清朝中国的衰落与欧洲的崛起
中国 总体状况 封建社会晚期 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土地兼并严重 政府财政困难 官场腐败,卖官鬻爵 装备陈旧,军备废弛 闭关自守,闭目塞听 世界(英国) 崛起的资本主义 完成工业革命 生产力水平最高 确立了资本主义 制度 成为海上霸主 加紧殖民扩张
《改订条约》
共计 150多万平方公里
(三)勒索赔款,抢掠财富
资本——帝国主义还向中国勒索巨额赔款, 造成中国严重的财政危机,直接破坏和阻碍中 国的经济发展。
英法联军 火烧圆明园
英国《泰晤士报》的随军 记者写道: 在场的每个军人都掠夺很 多。在进入皇宫的宫殿后,谁 也不知该拿什么东西。为了拿 金子,而把银子丢了,为了拿 镶有珠王的时计和宝石,又把 金子丢了,无价的瓷器和珐琅 器,因为太大不能运走,竟被 打碎。
五口通商后的上海
五口通商后的厦门
五口通商后的广州
五口通商后的宁波
五口通商后的福州
(二)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
关税自主权是国家的重要经济主权。但《南 京条约》中规定,英国商人进出口货物的税率, 要由中英两国“秉公议定则例”,这就开了所谓 协定关税的恶例,使中国丧失了海关自主权。
从19世纪50年代起,外国人逐步控制了中国 海关的行政权。中国海关不仅不能抵制外国商品 倾销和保护民族经济的作用,反而成为外国对中 国进行经济侵略的一个重要工具。
被 英 国 占 领 后 的 香 港
香港 的变 化
《南京条约》签订后,香港岛成为 英国在亚洲的经济基地
璞鼎查(1789——1856年), 英国第一任港督
条约名称 《瑷珲条约》 《北京条约》
地理范围 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 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 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 》
生产方式落后
英 国
鸦 片 战 争 前 比 较
中国
人地矛盾突出
清代人口、耕地的增长及两者的比例变化 年份 人口(万) 耕地面积 人均耕地面积 (顷) (亩/人) 16000 3.43 康熙十八年 5492577 (1679) 31150 2.51 乾隆四十一 7807156 年(1776) 36900 2.14 嘉庆十七年 7913939 (1812) 43610 1.77 咸丰元年 7716254 (1851)
(一)中国灿烂的古代文明
1、延续时间最长
2、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
3、经济兴旺发达 4、政治集中统一
记 里 鼓 车 秦朝郡县制
秘 色 盘
一、古代中国的辉煌文明——西方望尘莫及
(二)中世纪欧洲的落后
• • • • 1、先进罗马文明的沉沦 2、基督教对精神的笼罩 3、城堡限制了对外联系 4、频繁战争的破坏
焚毁前的北京圆明 园景致之一
圆明园鸟瞰图
被毁后的 圆明园
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夏宫(圆明园),一个 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之一炬。原来胜利就是进行一 场掠夺……在将来交付审判的时候,一个强盗就会被 人们叫做法兰西,另一个叫做英吉利。 ——录自法国作家雨果
二、政治控制
为了统治中国,帝国主义列强在政治上采 取的主要方式,是控制中国政府,操纵中国的 内政、外交,把中国当权者变成自己的代理人 和驯服工具。
(三)实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
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凭借不平等条约所赋 予的特权,把中国逐渐变成了他们的商品倾销市 场和廉价原料基地。 中国的对外贸易, 从1865年开始出 现入超。此后,除 1872年到1876年 曾一度小量出超外, 一直是入超,而且 数额越来越大。
(四)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条件下,中国不可能 在独立的基础上与外国发生经济往来。帝国主义列 强同中国发生经济联系是为了控制中国的经济,为 自身获取最大限度的利润。
西方列强对我国的大肆侵略
鸦片战争中部分阵亡将领一览
关天培(1781——1841 年),字滋圃,江苏山阳 (今江苏淮安)人
裕 谦
陈化成(1776——1842 年),字莲峰,福建同安 人
第一次鸦片战争形势图
两次鸦片战争对比示意图
八国联军侵华示意图
(二)侵占中国领土,划分势力范围
每次战争后,资本——帝国主 义都强迫中国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 攫取在中国的经济、政治特权,破 坏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 南 京 条 约 》 签 订 现 场
清政府与列强签订不平等条约的现 场
《天津条约》签订现场
《马关条约》签订现场
《辛丑条约》 签订现场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部分不平等条约内容一览
《 中 法 黄 埔 条 约 》
《中美望厦条约》 《 虎 门 条 约 》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与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南京条约》对我国领土主权的破坏
文化中心主义与闭关锁国的外交政策
乾隆皇帝过寿,英国君主乔治二世派遣使者表示祝 贺并且要求通商。乾隆皇帝回信:“吾天朝大国物产 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 朝所产茶叶,丝斤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须之物,是以加 恩体恤。”
英国礼品共590余件,都是当时先进科技成果。清 王朝本着“厚往薄来”的原则,赏赐英王及使臣、随员 一行丝绸绒、瓷器、玉器及各类工艺品三千多件。
经济 具 体 表 政治 现 军事
外交
二、清朝中国的衰落与欧洲的崛起
(一)中国封建社会由昌盛到衰落
原因何在 :
• 1. 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和小农经济束缚 和限制生产力的发展。 • 2. 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抑制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生机和活力。 • 3. 封建宗法等级制度的社会结构阻碍了 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 4. 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文化思想体系限 制了人们思想的发展。
----见曹树基编《中国人口史》第五卷,页831; 李文治编《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第1辑,页60。
武器装备落后
22万八旗和66万绿营,武器落后,处 在以刀矛弓箭为主的“冷兵器”时代。
清军使用的鸟枪,枪长2.01米, 射程约100米,射速为l-2发/分钟, 且质量低劣,严重老化,有的使用了 166年尚未更新换代。而英军则配备 了在当时世界上相当先进的伯克式前 装滑膛燧发枪和布伦士威克式前装滑 膛击发枪。前者枪长1.16米,射程约 200米,射速为2-3发/分钟;后者枪 长1.42米,射程约300米,射速为3-4 发/分钟。 清军安炮最多的战舰,其火炮数量也 只相当于英军安炮最少的军舰。
正是包括义和团在内 的中华民族为反侵略所进 行的前赴后继的战斗,才 打碎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 和灭亡中国的图谋。
第三节
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与民 族意识的觉醒
一、反侵略战争的失败及其原因
从1840年至1919年的80年间,中国人民对 外来侵略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抵抗,但是这些战 争都以失败而告终。从内部因素来看,主要有 两个方面:一是中国社会制度的腐败;一是中 国经济技术的落后。
二、粉碎瓜分中国的图谋
(一)边疆危机和瓜分危机
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最终目的,是要瓜分中国、 灭亡中国。 19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 向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过渡,出现了列强争夺 殖民地的狂潮。这期间,中国也成为帝国主义关注 的对象。帝国主义列强通过中法战争、中日战争以 及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逐渐蚕食中国的领土。
(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资本帝国主义列强 还勾结清政府镇压中国 人民的反侵略反封建斗 争。 为了镇压中国的太 平天国农民起义,他们 不但向清政府供应军火, 甚至还直接组织军队对 太平军作战。
义和团廊坊大捷图
(三)扶植、收买代理人
为了进一步深入控制中 国政治,资本——帝国主 义列强还特别注意在中国 政府中扶植、收买自己的 代理人。
1841年5月,英军 在广州郊外三元里一带 进行抢掠时,遭到当地 人民的激烈抵抗。此战 大大显示出中国的人民 的爱国气节。
三 元 里 人 民 的 战 斗 旗 帜
三元里人民缴获的英军军服和武器
(二)爱国官兵的反侵略斗争
在历次反抗外国侵略的战争中,爱国官兵都表现了 英勇顽强的斗争精神,给侵略者以沉重打击。
前八 列国 队联 军 在 天 安 门
(一)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
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 国政治的控制是逐步实现的。
鸦片战争期间,列强通过 清朝的妥协派如琦善、耆英、 伊里布等人来施加压力。 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英 法联军采取又打又拉的手法胁 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 条约。
耆英(1790——1858年),爱新觉罗 氏,字介春。
(一)社会制度的腐败
1840年以后,统治中国的清王朝,从皇帝到官 员,许多都是昏庸愚昧,不了解世界大势,不懂得 御敌之策。 不少将帅贪生怕 死,临阵脱逃。他们 大都害怕拥有舰船利 炮的外国侵略者,甚 至为了自身的私利, 不惜出卖国家和民族 的利益。
字叶 昆名 臣琛 , 湖 北 汉 阳 人 。 年 , (1807——1—859 )
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一、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历程
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压迫中国人民 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它们的侵略、 压迫的过程。为了捍卫民族生存的权利,中 国人民在长时间里进行了不屈不挠、再接再 厉的英勇斗争。
(一)人民群众的反侵略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