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微观经济学教案

合集下载

微观经济学教案

微观经济学教案

微观经济学教案一、课程概述微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个体经济单位(如家庭、企业、市场)的经济行为和决策,以及它们在资源稀缺条件下的选择和决策。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微观经济学的核心概念和基本原理,掌握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经济问题。

二、教学目标1、理解微观经济学的核心概念和基本原理,包括供给与需求、市场均衡、消费者行为、生产者行为、市场结构等。

2、掌握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方法,包括边际分析、成本收益分析、最优化分析等。

3、能够运用微观经济学的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的经济问题,如价格变动、消费决策、企业决策等。

4、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提高他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本课程将分为以下几个模块:1、导论:介绍微观经济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方法。

2、供给与需求:分析供给和需求的概念、市场均衡和价格变动。

3、消费者行为:研究消费者的选择行为和偏好,以及它们如何影响市场均衡。

4、生产者行为:研究企业的生产成本、产量和价格决策,以及它们在市场中的竞争行为。

5、市场结构:分析不同的市场类型(完全竞争、垄断、竞争性垄断和寡头垄断)及其特点和行为。

6、公共政策和微观经济学:探讨政府干预市场的利弊和微观经济政策的制定。

四、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座:由教师讲解核心概念和原理,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问题。

2、案例分析:通过分析现实生活中的经济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微观经济学的知识。

3、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和交流,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4、习题和作业:通过练习题和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5、课堂互动: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表意见,促进课堂互动和知识共享。

五、教学计划本课程计划为期16周,每周2小时的课程时间。

具体教学计划如下:1、第1周:导论,介绍微观经济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方法。

2、第2周:供给与需求的概念和市场均衡分析。

微观经济学教案

微观经济学教案

微观经济学教案目录一、教学目标二、教学内容三、教学方法四、教学步骤4.1 引入4.2 知识讲解4.3 案例分析4.4 练习与讨论五、教学评价六、教学反思七、扩展阅读一、教学目标微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分支学科,主要研究个体经济单位(如家庭、企业)的行为及其相互关系对市场经济的影响。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达到以下目标:1. 理解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2. 掌握需求与供给的关系,以及价格对市场的影响;3. 分析市场的竞争状况,并了解垄断和垄断竞争的特点;4. 认识市场失灵的原因和不完全竞争市场的特点。

二、教学内容1. 微观经济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2. 需求与供给的关系及其图示分析;3. 价格弹性和收入弹性的概念解释;4. 市场结构及其对市场行为的影响;5. 市场失灵的原因和不完全竞争市场的特点。

三、教学方法1. 探究式教学:通过提出问题和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与分析;2.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案例,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并将其应用到实际情境中;3. 讨论与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4. 归纳与总结:引导学生归纳概括所学内容,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四、教学步骤4.1 引入通过提问和展示相关图片,引发学生对微观经济学的兴趣,并导入本节课的主题。

4.2 知识讲解结合教材和幻灯片,讲解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理论框架,并引导学生了解需求与供给、价格弹性和收入弹性等关键概念。

4.3 案例分析选择几个实际案例,如手机市场中的竞争、垄断企业的定价策略等,让学生通过案例分析来理解市场结构对市场行为的影响,并运用所学知识对案例进行分析和解读。

4.4 练习与讨论提供一些练习题和讨论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操作和思考,通过与同学的合作讨论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五、教学评价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包括课堂小测验、案例分析报告、小组讨论记录等,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能力发展。

微观经济学教案

微观经济学教案

教案主题:微观经济学一、教学目标:1. 了解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

2. 掌握供给与需求、市场均衡等基本微观经济学原理。

3. 理解市场失灵的原因和对策。

4. 培养学生的经济思维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微观经济学概述a. 定义和研究对象b. 基本假设和分析方法2. 供给与需求a. 需求的概念和影响因素b. 供给的概念和影响因素c. 市场供求关系和均衡价格3. 价格弹性和收入弹性a. 价格弹性的定义和计算方法b. 收入弹性的定义和计算方法c. 弹性对供求关系和市场调节的影响4. 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a. 市场失灵的原因和类型b. 政府干预的原则和方式c. 政府对市场失灵的调节和改善5. 生产与成本a. 生产要素和生产函数b. 成本的分类和计算c. 规模经济和边际效应6. 市场结构与竞争a. 市场结构的分类和特征b. 垄断和竞争的区别与影响c. 市场竞争的促进和限制三、教学方法:1. 授课讲解:通过教师讲解,介绍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实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和交流对微观经济学的理解和观点。

4. 案例研究:选取相关案例,让学生进行深入研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分析。

四、教学资源:1. 教材:选择适合的微观经济学教材作为教学参考。

2. 多媒体设备:使用投影仪、电脑等多媒体设备展示教学内容和案例分析。

五、教学评估:1. 课堂互动: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评估学生对微观经济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作业和考试:布置相关作业和考试,测试学生对微观经济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拓展活动:1.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企业、市场等,了解实际经济运作并进行观察和分析。

2. 研究报告:让学生选择一个微观经济学的相关课题,进行深入研究和撰写报告。

七、教学安排:本教学计划将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调整,大致按照以下时间安排:1. 第一节课:微观经济学概述2. 第二节课:供给与需求3. 第三节课:价格弹性和收入弹性4. 第四节课: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5. 第五节课:生产与成本6. 第六节课:市场结构与竞争7. 第七节课:复习与总结八、教学时长:根据每节课的内容和实际情况,每节课的教学时长建议为45分钟至1小时。

2024版《微观经济学》教案

2024版《微观经济学》教案
信息不对称问题的表现
市场中买方和卖方拥有的信息不一致,导致 市场交易效率降低。
发展信息中介机构
通过专业化的信息收集和传播机构,提高市 场信息的透明度和可信度。
建立信息披露制度
政府或监管机构要求市场主体公开必要信息, 以减少信息不对称。
实施市场准入制度
对进入市场的主体进行资格审核,确保市场 主体具备提供真实信息的能力。
《微观经济学》教案
CATALOGUE
目 录
• 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 • 市场需求与供给分析 • 消费者行为理论 • 生产者行为理论 • 市场结构与企业竞争策略 • 要素市场与收入分配理论 • 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政策
01
CATALOGUE
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
微观经济学定义及研究对象
微观经济学的定义
微观经济学是研究个体经济单位(如 消费者、厂商等)的经济行为,以及 这些行为如何通过市场机制相互作用 并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学分支。
公共物品提供方式探讨
公共物品的特点
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使得公共物品难以通 过市场机制有效提供。
政府直接提供
政府通过公共财政支出,直接生产和提供公 共物品。
政府间接提供
政府通过政策引导和支持,鼓励私人部门提 供公共物品。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公私合作提供
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共同提供公共物品, 实现风险共担和利益共享。
外部性内部化途径
完全垄断市场下企业决策
价格制定者行为
完全垄断市场中,企业作为价格制定者,通过控 制产量来影响市场价格。
垄断势力的来源
垄断势力可能来源于技术优势、规模经济、政府 特许或品牌优势等。
价格歧视策略
垄断企业可能采取价格歧视策略,对不同消费者 或市场收取不同价格,以最大化利润。

《微观经济学》教案

《微观经济学》教案

《微观经济学》教案一、教学目标本教案旨在使学生对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有清晰的理解,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具体目标如下:1. 掌握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核心理论;2. 理解供求关系、市场均衡和市场失灵等重要概念和原理;3. 能够运用微观经济学的分析方法解决实际问题;4.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教案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微观经济学的概念和基本原理;2. 市场供求关系和市场均衡;3. 市场失灵和政府干预;4. 企业行为与市场结构;5. 心理经济学的基本原理;6. 不完全竞争市场的分析。

三、教学方法1. 讲授结合案例分析:通过讲解理论知识,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和解读,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2. 课堂讨论:通过提问和学生之间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3. 案例分析:选取一些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4. 小组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探讨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 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幻灯片、视频等,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四、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有趣的案例或实际问题引入微观经济学的概念和作用,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2. 理论讲解:讲解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包括供求关系、市场均衡、市场失灵等;3. 案例分析:选取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4.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就所学内容进行讨论和交流,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5. 总结归纳: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归纳,澄清思路,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一个系统的理解。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对学生的参与度、思考能力、回答问题的准确性和深度等方面进行评价;2. 作业评价:布置相关的作业,对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包括作业的准确性、清晰度和逻辑性等;3. 考试评价:通过定期的考试对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评价。

微观经济学教案

微观经济学教案

微观经济学教案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介绍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帮助学生理解个体经济单位的行为和市场的运作机制。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和分析经济决策的基本原则,并能够运用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经济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供求关系、边际效应、成本与效益等基本经济概念;3. 理解市场的运作机制,包括价格形成、市场失灵等;4. 能够运用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经济问题。

三、教学内容1. 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a. 经济学的定义和分类b. 个体经济单位的行为分析c. 市场的运作机制2. 供求关系和市场均衡a. 需求和供给的概念和曲线表示b. 市场均衡的确定c. 价格对供求关系的影响3. 边际效应和效用理论a. 边际效应的概念和作用b. 边际效用递减原理c. 效用最大化的原则4. 成本与效益分析a. 总成本、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的概念b. 收益和成本的比较c. 成本效益分析的应用5. 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a. 市场失灵的原因和类型b. 政府的角色和干预方式c. 政府干预的效果和限制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理论知识,向学生介绍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实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思维的交流和碰撞,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五、教学评估1. 课堂练习:通过课堂练习,检验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程度。

2. 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要求学生应用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 期中考试: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综合评估,检验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资源1. 教材:《微观经济学导论》2. 多媒体教学资源:PPT、教学视频等七、教学进度安排本教案共分为10个教学单元,每个单元约需1-2课时。

具体进度安排如下:1. 单元一: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分类(1课时)2. 单元二:个体经济单位的行为分析(2课时)3. 单元三:市场的运作机制(2课时)4. 单元四:需求和供给的概念和曲线表示(2课时)5. 单元五:市场均衡的确定(2课时)6. 单元六:价格对供求关系的影响(1课时)7. 单元七:边际效应的概念和作用(2课时)8. 单元八:边际效用递减原理(1课时)9. 单元九:效用最大化的原则(2课时)10. 单元十:成本与效益分析(2课时)八、教学反思本教案通过合理的教学内容安排和教学方法选择,能够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微观经济学》教案

《微观经济学》教案

《微观经济学》教案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理解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2. 掌握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区别。

3. 了解经济学的历史和发展。

教学内容:1. 经济学的定义和研究方法。

2. 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区别。

3. 经济学的历史和发展。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经济学的实际应用,引发对经济学的好奇心。

2. 通过实例讲解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3. 对比分析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区别。

4. 介绍经济学的历史和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资源:1. 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定义。

2. 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3. 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区别。

4. 经济学的历史和发展资料。

评估方式:1. 课堂讨论和提问。

2. 小组讨论和报告。

3. 课后作业。

第二章:供需分析教学目标:1. 理解供给和需求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2. 掌握供给和需求的图形表示方法。

3. 分析供给和需求的变化对市场均衡的影响。

教学内容:1. 供给和需求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2. 供给和需求的图形表示方法。

3. 市场均衡的计算和分析。

4. 供给和需求的变化对市场均衡的影响。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供给和需求的概念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通过图形展示供给和需求的表示方法。

3. 计算和分析市场均衡。

4. 讨论供给和需求的变化对市场均衡的影响。

教学资源:1. 供给和需求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2. 供给和需求的图形表示方法。

3. 市场均衡的计算和分析工具。

4. 供给和需求的变化案例。

1. 课堂讨论和提问。

2. 小组讨论和报告。

3. 课后作业和练习题。

第三章:消费者行为和需求理论教学目标:1. 理解消费者行为的原理和影响因素。

2. 掌握需求曲线的形成和需求理论。

3. 分析价格变动对消费者需求的影响。

教学内容:1. 消费者行为的原理和影响因素。

2. 需求曲线的形成和需求理论。

3. 价格变动对消费者需求的影响。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消费者行为的实际例子,引发对消费者行为的兴趣。

《微观经济学》教案

《微观经济学》教案

《微观经济学》教案一、引言1.1 课程简介解释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核心原理。

强调微观经济学在经济学中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

1.2 学习目标让学生理解市场需求和供给的基本概念。

让学生掌握价格弹性、市场均衡和价格机制。

让学生了解消费者行为和生产者行为。

二、市场需求与供给2.1 市场需求解释需求的概念和需求曲线的特征。

探讨影响需求的因素,如价格、收入、偏好和预期。

2.2 市场供给解释供给的概念和供给曲线的特征。

探讨影响供给的因素,如价格、生产成本和技术变化。

三、价格弹性3.1 价格弹性概念解释价格弹性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强调价格弹性在市场分析和决策中的重要性。

3.2 价格弹性类型区分完全弹性、弹性、单位弹性、无弹性和完全无弹性。

分析不同价格弹性对市场均衡和收入分配的影响。

四、市场均衡与价格机制4.1 市场均衡解释市场均衡的概念和条件。

探讨市场均衡的变化和市场失灵的情况。

4.2 价格机制解释价格机制的作用和效率。

分析价格机制在资源配置和市场经济中的重要性。

五、消费者行为5.1 边际效用理论解释边际效用的概念和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探讨消费者预算约束和消费选择。

5.2 需求曲线和价格弹性分析需求曲线的位置和斜率对价格弹性的影响。

探讨不同类型的需求曲线和价格弹性。

六、生产者行为与成本分析6.1 生产要素介绍劳动、资本、土地和企业家精神等生产要素。

讨论生产要素市场和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

6.2 短期与长期成本分析解释短期成本和长期成本的概念。

探讨固定成本、可变成本、总成本和平均成本之间的关系。

七、市场结构与竞争策略7.1 完全竞争市场描述完全竞争市场的特征和条件。

分析完全竞争市场中的企业行为和市场均衡。

7.2 垄断市场解释垄断市场的特征和垄断力量。

探讨垄断企业的定价策略和市场失灵问题。

八、寡头垄断市场与竞争策略8.1 寡头垄断市场的特征描述寡头垄断市场的市场结构和企业数量。

讨论寡头垄断市场中企业的相互依存性和竞争策略。

《微观经济学》教案

《微观经济学》教案

《微观经济学》教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介绍解释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主题强调微观经济学在经济学中的重要性和应用范围激发学生对学习微观经济学的兴趣和热情1.2 经济学的定义和方法解释经济学的定义和目标介绍经济学的主要分支: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解释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实证经济学和理论经济学1.3 市场经济体制解释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原理和特征讨论市场经济体制的优点和缺点引导学生思考市场经济体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挑战第二章:供给和需求2.1 市场和竞争解释市场的概念和特征讨论市场竞争的类型和影响因素分析市场竞争对社会经济的影响2.2 供给和需求的基本概念解释供给和需求的定义和曲线分析供给和需求的变化及其对市场价格的影响2.3 市场均衡和价格决定解释市场均衡的概念和条件分析市场均衡价格的决定机制讨论市场均衡的实际应用和例子第三章:消费者行为和需求理论3.1 消费者行为的基本概念解释消费者行为的定义和目标分析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因素:收入、价格、偏好等3.2 需求曲线和需求定律解释需求曲线的概念和形状分析需求定律的原理和应用3.3 需求弹性解释需求弹性的概念和类型分析需求弹性对市场价格和产量的影响讨论需求弹性在实际经济中的应用和策略第四章:生产者行为和供给理论4.1 生产者行为的基本概念解释生产者行为的定义和目标分析影响生产者行为的因素:技术、成本、市场价格等4.2 供给曲线和供给定律解释供给曲线的概念和形状分析供给定律的原理和应用4.3 供给弹性解释供给弹性的概念和类型分析供给弹性对市场价格和产量的影响讨论供给弹性在实际经济中的应用和策略第五章:市场结构和经济效率5.1 完全竞争市场解释完全竞争市场的特征和条件分析完全竞争市场的经济效率和优点讨论完全竞争市场在现实中的存在性和局限性5.2 垄断市场解释垄断市场的特征和条件分析垄断市场的经济效率和缺点讨论垄断市场在现实中的存在性和影响5.3 竞争和垄断的政府干预解释政府对竞争和垄断市场的干预手段和理由分析政府干预对市场结构和经济效率的影响讨论政府干预的利弊和争议第六章:价格歧视和市场策略6.1 价格歧视的基本概念解释价格歧视的定义和类型:一级、二级、三级价格歧视分析价格歧视的经济学原理和条件6.2 价格歧视的市场策略和效益讨论企业实施价格歧视的策略和目的分析价格歧视对市场效率和企业利润的影响探讨价格歧视在现实经济中的例子和争议6.3 价格歧视的道德和法律问题讨论价格歧视引发的道德和法律问题分析价格歧视对消费者和社会的影响和公平性探讨解决价格歧视问题的方法和途径第七章:外部性和公共物品7.1 外部性的基本概念解释外部性的定义和类型: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分析外部性对市场效率和社会福利的影响7.2 外部性的内部化和矫正讨论外部性内部化的方法:税收、补贴、企业合并等分析外部性矫正政策的效应和局限性探讨外部性矫正的公钥和私钥解决方案7.3 公共物品和公共资源解释公共物品的定义和特征: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分析公共物品市场的失效和解决方法:政府提供和公共资源管理讨论公共物品政策设计和社会福利最大化的问题第八章:信息不完全和市场失灵8.1 信息不完全的市场机制解释信息不完全的概念和原因分析信息不完全对市场决策和市场效率的影响8.2 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解释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的定义和机制分析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对市场合同设计和市场效率的影响8.3 市场失灵和政府干预讨论市场失灵的原因和类型:公共物品、外部性、信息不完全等分析政府干预对市场失灵的解决方法和效应探讨政府干预的合理性和过度干预的问题第九章: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9.1 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的基本概念解释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的定义和计算分析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的经济含义和作用9.2 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的衡量和应用讨论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的衡量方法:市场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分析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在价格制定和市场分析中的应用9.3 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的公平与效率问题探讨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与公平分配的关系分析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在市场效率和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讨论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在收入分配和社会福利中的争议和解决方案第十章:微观经济学的应用和未来发展10.1 微观经济学在实际经济中的应用分析微观经济学在产业组织、金融市场、劳动市场等领域的应用实例探讨微观经济学在政策制定和商业决策中的作用和影响10.2 微观经济学的局限性和挑战讨论微观经济学在解释和解决现实经济问题中的局限性分析微观经济学面临的挑战和发展趋势:行为经济学、实验经济学等10.3 微观经济学的未来发展探讨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向和未来发展:理论创新和实证分析分析微观经济学对其他学科和领域的影响和交叉学科的发展趋势引导学生思考微观经济学在个人职业发展和学术研究中的应用和价值重点和难点解析一、第二章:供给和需求2.1 市场和竞争重点解析:市场的概念和特征,市场竞争的类型和影响因素,市场竞争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微观经济学》教案

《微观经济学》教案

《微观经济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供求关系、边际分析、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等。

2、培养学生运用微观经济学的分析方法解决实际经济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认识微观经济现象背后的经济规律,提高对市场经济运行的理解和判断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供求理论及其应用。

(2)消费者行为理论中的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和无差异曲线分析。

(3)生产者行为理论中的成本分析和生产函数。

2、难点(1)市场均衡的分析和变动。

(2)弹性理论在经济分析中的应用。

(3)完全竞争市场和不完全竞争市场的结构特征和厂商决策。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系统地讲解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理论框架。

2、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经济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

3、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相关经济问题,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和合作学习。

四、教学过程1、课程导入(约 15 分钟)通过一个日常生活中的经济现象,如某种商品价格的波动,引出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重要性。

提问学生对这种价格波动的看法和原因猜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

2、供求理论(约 45 分钟)(1)讲解需求的概念、影响需求的因素(如价格、收入、偏好等),并通过图表展示需求曲线。

(2)讲解供给的概念、影响供给的因素(如成本、技术、预期等),展示供给曲线。

(3)分析供求的相互作用,讲解市场均衡的形成和变动,以及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决定。

(4)通过实际案例,如农产品市场的供求变化,让学生理解供求理论的应用。

3、消费者行为理论(约 60 分钟)(1)介绍效用的概念和边际效用递减规律,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的心理变化。

(2)讲解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分析消费者如何在有限的预算下实现效用最大化。

(3)通过实际消费选择的案例,让学生运用消费者行为理论进行分析和决策。

4、生产者行为理论(约 60 分钟)(1)讲解生产函数的概念和形式,分析短期生产和长期生产中的要素投入与产出关系。

微观经济学教案

微观经济学教案

微观经济学教案第一节:导论1.1 课程介绍微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分支之一,研究个体经济行为和市场运作的原理及其对资源配置和社会福利的影响。

本课程旨在使学生理解并应用微观经济学的核心概念和理论,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分析现实世界中的经济问题。

1.2 学习目标- 理解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论- 能够分析个体决策、市场供求和市场失灵等微观经济学理论- 能够应用微观经济学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培养经济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1.3 教学内容- 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供求分析及市场均衡- 市场失灵和政府干预- 消费者行为和效用分析- 生产和成本分析- 市场结构和竞争- 不完全信息和不确定性- 外部性和公共物品第二节:供求分析及市场均衡2.1 供求曲线的概念- 定义供求曲线及其图示- 影响供给和需求的因素- 供给和需求的弹性概念和计算方法2.2 市场均衡和调整过程- 市场均衡概念和条件- 需求和供给变动对市场均衡的影响- 市场调整过程及均衡价格和数量的变动2.3 市场价格的决定因素- 提供大量需求决定价格,需求大于供给决定价格,价格和收入决定消费,其他商品和生产体量决定供给第三节:市场失灵和政府干预3.1 市场失灵的原因与分类- 外部性和公共物品的特点和原因- 市场势力不对称和不完全竞争的原因- 市场失灵的分类:外部性、公共物品问题和市场势力不对称等3.2 政府干预的形式和目的- 政府对市场失灵的干预方式:课征税、提供公共物品、监管等- 政府干预的目的和效果第四节:消费者行为和效用分析4.1 消费者选择与效用理论- 消费者行为的基本假设:理性选择、有限预算和效用最大化- 边际效用和边际效益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对消费决策的影响4.2 需求曲线的形成和移动- 需求曲线的概念和图示- 需求曲线的移动因素:收入变动、替代品价格变动、补充品价格变动、消费者的偏好等第五节:生产和成本分析5.1 生产要素与生产函数- 生产要素的分类和定义- 生产函数的概念和图示5.2 成本分析和利润最大化- 生产成本的分类和计算方法- 成本曲线的概念和图示- 利润最大化的条件和方法第六节:市场结构和竞争6.1 市场结构的分类- 完全竞争、垄断、寡头垄断、垄断竞争和垄断寡头等市场结构的定义和特点6.2 市场力量与产量决策- 完全竞争市场的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 垄断市场的价格定价和产量决策6.3 市场效率和公平性分析- 市场效率和社会福利的关系- 市场结构对效率和公平性的影响第七节:不完全信息和不确定性7.1 不完全信息和不确定性的特点- 信息不对称和道德风险的概念和影响- 不确定性对决策的影响7.2 保险和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保险市场的结构和功能第八节:外部性和公共物品8.1 外部性的定义和分类- 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的概念和影响- 外部性的解决方法和政府干预8.2 公共物品的特点和原因- 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概念和影响- 公共物品的提供和政府作用结语微观经济学是一门重要的经济学分支,它关注个体的经济行为和市场的运作规律。

微观经济学教案

微观经济学教案

微观经济学教案引言:微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门重要分支,研究个体经济单位的行为和决策对整体经济运行的影响。

本教案将对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进行系统的介绍,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微观经济学的核心知识,提高他们的经济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经济问题的能力。

一、导入与概述1.1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 了解微观经济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了解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区别与联系;- 了解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

1.2 学习内容- 微观经济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区别与联系;-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

1.3 教学过程1.3.1 学科导入通过引入市场供求关系,让学生了解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并引出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1.3.2 知识讲授- 微观经济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微观经济学是研究个体经济单位(包括个人、家庭、企业等)的行为和决策对市场价格和资源配置的影响的学科。

-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区别与联系:微观经济学关注个体单位,宏观经济学关注整体经济;微观经济学研究个体单位的决策问题,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体经济的波动和增长问题。

-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微观经济学采用观察、实验和数理模型等研究方法,应用于市场分析、价格决策、产业组织和公共政策等领域。

1.3.3 案例分析通过给出具体的案例,让学生运用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分析个体经济单位的决策对市场价格和资源配置的影响。

二、需求与供给2.1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 了解需求和供给的概念和定义;- 掌握需求和供给的曲线的绘制方法;- 了解需求和供给对市场均衡的影响。

2.2 学习内容- 需求和供给的概念和定义;- 需求和供给的曲线的绘制方法;- 需求和供给对市场均衡的影响。

2.3 教学过程2.3.1 知识讲授- 需求和供给的概念和定义:需求是个体或市场对某种商品或服务的购买意愿和能力的总和;供给是个体或市场出售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意愿和能力的总和。

《微观经济学》教案

《微观经济学》教案

《微观经济学》教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介绍微观经济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区别微观经济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1.2 经济学基本概念资源稀缺性选择与机会成本需求与供给1.3 市场与竞争市场的定义和类型竞争的概念和作用市场效率与市场失灵第二章:消费者行为2.1 需求曲线需求的概念和需求曲线需求曲线的斜率与需求弹性需求变动的因素2.2 边际效用与总效用边际效用的概念及其与总效用的关系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效用函数与无差异曲线2.3 预算约束与消费选择预算线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消费者的消费选择与最大效用原则正常品与劣等品的消费分析第三章:生产者行为3.1 生产要素与生产函数生产要素的类型及其组合方式生产函数的概念及其类型短期生产与长期生产的区别3.2 边际产量与总产量边际产量的概念及其与总产量的关系边际产量递减规律生产要素的替代性与技术进步3.3 成本函数与成本分析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的概念及其分类短期成本曲线与长期成本曲线成本最小化与生产效率第四章:市场结构与竞争策略4.1 完全竞争市场完全竞争市场的特征完全竞争市场的价格形成机制完全竞争市场中的企业行为4.2 垄断市场垄断市场的特征与类型垄断企业的定价策略与利润最大化垄断市场中的社会福利问题4.3 竞争策略与市场势力寡头垄断市场的特征与竞争策略垄断竞争市场的特征与竞争策略竞争策略与市场势力的关系第五章: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5.1 市场失灵的原因与表现信息不对称与外部性公共物品与公共资源的过度使用市场势力与不完全竞争5.2 政府的经济职能与干预措施政府干预的目的是与手段价格控制与补贴政策的分析微观经济学中的税收政策与收入分配5.3 政府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评价政府失灵的表现与原因微观经济政策的评价与反思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及其优化第六章:生产要素市场6.1 劳动市场劳动力的供给与需求工资的决定与变动劳动市场的歧视与政策6.2 资本市场资本与利息资本市场的运作企业融资与投资决策6.3 土地与自然资源市场土地与自然资源的供给与需求土地与自然资源的定价环境经济学与可持续发展第七章:国际贸易与企业战略7.1 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与原因比较优势与绝对优势理论国际贸易政策与汇率7.2 企业战略与竞争优势企业战略的类型与制定核心竞争力与差异化战略企业合并与竞争政策7.3 企业创新与技术进步企业创新的重要性与类型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知识产权保护与企业激励第八章:价格歧视与市场定位8.1 价格歧视的概念与类型一级价格歧视与二级价格歧视价格歧视的效率与道德问题价格歧视的实际应用8.2 市场定位与产品差异化市场定位的原则与策略产品差异化的优势与风险品牌建设与消费者行为8.3 竞争策略与市场定位竞争策略的类型与选择市场定位与竞争优势企业合作与战略联盟第九章:信息经济学与行为经济学9.1 信息不对称与市场失灵信息不对称的表现与影响信号传递与Screening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9.2 行为经济学与非理性行为行为经济学基本原理代表性启发与确认偏误锚定效应与损失厌恶9.3 行为经济学在微观经济中的应用行为经济学在政策制定中的应用行为金融学与投资者行为行为经济学对企业决策的影响第十章:微观经济学的前沿问题10.1 网络经济学网络经济的特点与影响平台经济与管理网络外部性与网络效应10.2 演化经济学与经济变迁演化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经济演化的动力与机制经济变迁与创新经济学10.3 微观经济学的发展趋势微观经济学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实证微观经济学与实验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在解决现实问题中的作用与挑战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需求曲线、供给曲线及其相互作用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斜率及其经济含义需求和供给的外部因素如何影响曲线的位置市场均衡的形成与价格决定重点环节2:边际效用与总效用、边际产量与总产量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及其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关系边际产量递减规律及其对生产者行为的影响重点环节3:完全竞争市场、垄断市场和寡头垄断市场的特征和区别完全竞争市场中企业的行为和市场价格的形成垄断市场中企业的定价策略和市场势力寡头垄断市场中企业的竞争策略和市场表现重点环节4: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市场失灵的原因和表现政府的经济职能和干预措施政府干预的利与弊重点环节5:信息不对称与行为经济学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市场失灵及其解决办法行为经济学中的非理性行为及其对经济决策的影响重点环节6:微观经济学的前沿问题网络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影响演化经济学和经济变迁的理论框架微观经济学的发展趋势和挑战全文总结和概括:本文主要分析了《微观经济学》教案中的重点环节,包括需求曲线、供给曲线的相互作用,边际效用与总效用、边际产量与总产量的关系,完全竞争市场、垄断市场和寡头垄断市场的特征和区别,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信息不对称与行为经济学,以及微观经济学的前沿问题。

《微观经济学》教案

《微观经济学》教案

《微观经济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市场、供给、需求、价格等。

2. 培养学生运用微观经济学知识分析现实经济问题的能力。

3. 帮助学生掌握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方法和思维方式,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第一章:引言介绍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对象和基本方法。

2. 第二章:市场与竞争讲解市场的定义、类型和竞争机制,分析市场竞争对资源配置的影响。

3. 第三章:供给与需求探讨供给和需求的基本原理,讲解价格的形成和调整机制。

4. 第四章:价格弹性分析价格弹性对市场需求和供给的影响,讲解弧弹性和点弹性的计算。

5. 第五章:消费者行为研究消费者偏好、预算约束和消费决策,分析需求曲线的形成。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阐述理论之间的内在联系。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运用微观经济学知识分析现实问题。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 练习法: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小组讨论参与度。

2. 期中考试:测试学生对微观经济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掌握程度。

3. 期末考试:综合考察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推荐使用《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等权威教材。

2. 辅助教材:提供相关参考书籍和论文,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 网络资源:推荐访问经济学相关网站和论坛,了解最新学术动态。

4. 软件工具:学会使用经济学软件工具,如计量经济学软件等。

5. 现实案例:收集国内外经济案例,用于课堂讨论和分析。

六、第六章:生产要素市场教学内容:分析生产要素的需求和供给,包括劳动市场、资本市场和土地市场。

探讨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机制,了解工资、利率和地租等要素价格的形成。

研究生产要素市场竞争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微观经济学》教案

《微观经济学》教案

《微观经济学》教案教案:微观经济学第一部分:引言微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的是个体经济主体及其合理行为。

在这个教案中,我们将介绍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并探讨微观经济学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应用场景。

第二部分: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与原理2.1 市场与供需关系在微观经济学中,市场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我们将介绍市场的定义、分类以及市场供求关系的基本原理。

供求曲线的分析和解读是理解市场调节机制的关键。

2.2 边际分析理论边际分析理论是微观经济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我们将详细介绍边际成本与边际效益的概念,并分析边际分析在经济决策中的应用。

2.3 消费者行为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研究的是消费者的选择行为以及消费者在不同市场条件下的最优选择。

我们将介绍实用函数、效用函数等基本概念,并讨论消费者行为在市场经济中的重要性。

2.4 生产和成本理论生产和成本理论是微观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将介绍生产函数、边际生产力、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等概念,并研究企业如何在给定成本条件下进行最优生产决策。

2.5 市场结构与竞争理论市场结构与竞争理论研究的是市场的组织形式以及不同市场结构下企业行为的特点。

我们将介绍垄断、寡头垄断、完全竞争等市场结构,并探讨市场结构对市场效率和社会福利的影响。

第三部分:微观经济学的应用3.1 价格理论与政策价格理论研究的是市场价格形成的机制以及价格对市场生产和消费行为的影响。

我们将探讨价格歧视、价格管制等相关政策,并分析政府对市场的调节和干预。

3.2 生产率与技术进步生产率和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驱动力,也是微观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

我们将介绍生产率提高的原因和影响因素,并探讨技术进步对经济的积极影响。

3.3 风险与不确定性风险与不确定性是经济活动中常见的特点。

我们将讨论风险决策的基本原理和风险管理的方法,并分析风险对经济行为和市场的影响。

第四部分:微观经济学的实践与案例分析4.1 企业管理决策在企业管理中,微观经济学的原理被广泛应用。

大学一年级微观经济学教学教案

大学一年级微观经济学教学教案

大学一年级微观经济学教学教案I. 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了解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供求关系、市场均衡以及弹性等重要概念,并能够应用这些概念解决实际的经济问题。

II. 教学内容1. 微观经济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2. 需求和供给的关系3. 市场均衡和价格形成4. 需求和供给的弹性及其应用III. 教学步骤A. 导入环节1. 引入微观经济学的概念和重要性- 通过举例说明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区别,并强调微观经济学对了解个体经济行为的重要性。

B. 知识讲解1. 微观经济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介绍微观经济学的定义,明确其研究的对象是个体经济主体。

- 解释微观经济学的三个基本问题:如何生产、为谁生产以及如何分配生产成果。

2. 需求和供给的关系a. 需求的定义和特征- 详细解释需求的定义,梳理需求曲线的性质和影响因素。

b. 供给的定义和特征- 清晰解释供给的定义,阐述供给曲线的性质和影响因素。

c. 市场需求和市场供给- 比较个体需求和市场需求的区别,介绍个体供给和市场供给的异同点。

3. 市场均衡和价格形成a. 市场均衡的定义和特征- 解释市场需求和市场供给相遇时的市场均衡状态,说明市场均衡价格和数量的决定因素。

b. 价格形成的过程- 阐述市场需求和市场供给的相互作用如何决定价格的形成。

4. 需求和供给的弹性及其应用a. 需求弹性的概念和计算- 介绍需求弹性的定义,分析需求弹性的计算方法,并引入价格弹性、收入弹性和交叉弹性的概念。

b. 供给弹性的概念和计算- 解释供给弹性的定义,说明供给弹性的计算方法,并引入价格弹性的概念。

c. 弹性的应用- 通过实例演示如何应用需求和供给的弹性来分析市场变动对价格和数量的影响。

IV. 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对知识点的讲解和解析,使学生对微观经济学的基础理论有全面的了解。

2. 实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和图表,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经济问题。

3. 讨论互动法: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加深对概念和原理的理解。

微观经济学课程设计

微观经济学课程设计

微观经济学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如市场、供求关系、价格机制等。

2. 帮助学生了解消费者行为、生产者行为以及市场均衡的实现。

3. 引导学生掌握微观经济学分析的基本工具,如需求曲线、供给曲线、边际分析等。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微观经济学理论分析实际经济问题的能力。

2. 提高学生运用图表和数据解读经济现象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经济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经济规律的欲望。

2.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价值观,认识到市场经济中的道德伦理约束。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使其在学习过程中相互尊重、共同进步。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高中年级的微观经济学启蒙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其分析经济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分析:高中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对经济现象有一定的好奇心,但可能缺乏系统性的经济学知识。

教学要求:1. 教学内容与课本紧密结合,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 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

二、教学内容1. 基本概念:市场、供求关系、价格机制、商品、服务等。

2. 消费者行为:需求、偏好、预算约束、消费者选择等。

3. 生产者行为:生产要素、生产函数、成本、利润最大化等。

4. 市场结构与竞争:完全竞争市场、垄断市场、寡头市场等。

5. 微观经济学分析工具:需求曲线、供给曲线、边际分析、弹性分析等。

6. 市场失灵与政策分析:外部性、公共物品、市场失灵、政府干预等。

教学大纲安排:第一周:基本概念及市场供求分析第二周:消费者行为分析第三周:生产者行为分析第四周:市场结构与竞争第五周:微观经济学分析工具第六周:市场失灵与政策分析教学内容与课本关联性: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课本章节,以课本为指导,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重庆大学西方经济学(微观)教案

重庆大学西方经济学(微观)教案

·需求法则:在特定时间内,消费者对某种产品的需求量,与其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成 反向变动。 ·需求曲线:以纵轴表示价格,以横轴表示数量,消费者在各种可能价格下对某种产品 需求量的轨迹。 ·供给:供给是生产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对某种产品能够并且愿意提供的数量。供 给量=能够销售 愿意销售。
·供给法则:在特定时间内,生产者对某种产品的供给量,与其愿意售出的最低价格成 正向变动。 ·供给曲线:以纵轴表示价格,以横轴表示数量,生产者在各种可能价格下对某种产品 供给量的轴迹。 ·均衡价格:市场上某种产品的需求量恰好等于供给量时的价格(又称结清价格) ,所 有愿意以需求价格购买这种产品的买者都能买到, 所有愿意以供给价格售出这种产品的卖者 都能卖掉。 ·均衡变动:如果需求、供给或两者同时发生变动,市场均衡状态将相应发生变动。 · 管制价格: 运用政府权力, 直接规定某些产品的价格及其浮动范围, 以保持物价稳定。 二、重点 ·市场机制:市场供求就像一把剪刀的两个刀刃,相互作用,共同决定市场价格,反过 来,市场价格又可以调节市场供求。市场的这种调节功能叫市场机制。 ·市场均衡:市场供求相等,既无短缺,又无过剩,如果其他条件不变,价格和数量将 保持稳定的一种状态。 ·供求变动与供求量的变动:供求变动是指,价格以外其他影响供求的因素发生变动, 导致整个供求曲线的移动。 供求量的变动是指, 仅仅由于价格变动导致供求量沿着既定供求 曲线发生变动。
第二篇 第三章 学时分配:4学时
家庭经济行为 家庭需求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家庭是重要的经济主体之一,具有劳动者、消费者、投资者三 重身份,在收入、价格、偏好等约束下,追求需要满足最大化。 本章先分别研究产品自身价格、有关价格和收入时家庭需求的影响,即需求价格函数、 需求交叉函数、需求收入函数及其弹性,然后综合研究家庭需求预测的性质、方法和常用的 线性需求预测。 一、知识点 · 家庭: 家庭是人类的第一个社会组织, 首要的经济主体。 它不仅是产品市场的需求者, 也是要素市场的供给者,具有劳动者、消费者、投资者三重身份。 ·需求价格函数:假定其他条件不变,仅仅由产品自身价格变动所引起的某种产品需求 量的变动。 ·需求交叉函数:假定其他条件不变,仅仅由有关产品价格变动所引起的某种产品需求 量的变动。 ·需求收入函数:假定其他条件不变,仅仅由家庭收入变动所引起的某种产品需求量的 变动。 ·需求弹性:需求的决定因素发生相对变动所引起的需求量的相对变动,即需求量变化 率与需求决定因素变化率之比。根据需求函数的性质,可以分为需求价格弹性、需求交叉弹

微观经济学教案(02)

微观经济学教案(02)

第二章需求和供给分析教学目的:本章通过考察单个商品市场的供给、需求及其与价格的关系,从理论上说明供求定律、市场均衡的实现。

并对供求与价格的关系进行深入的定量分析,阐明需求价格弹性的大小与收益的关系。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使学生能够对市场运行的基本要素及运行规律有更具体化、量化的了解,并能运用有关原理对现实市场变化及其某些现象进行分析。

教学重点难点:供求曲线、均衡、弹性公式与分析、弹性值区间的划分。

课堂教学设计:采取讨论式逐层推进教学。

着重结合两个方面的问题进行教学:一是结合世界市场石油生产和我国加入WTO后对农产品市场的影响引导学生运用所学原理进行分析;一是结合政治经济学相关内容组织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在研究供求与价格相互关系及其价格决定上的异同进行比较分析。

教案内容:本章主要介绍均衡理论和弹性理论。

从需求曲线、供给曲线出发引入市场均衡,并联系实际具体分析;同时介绍了需求弹性、供给弹性、需求的交叉弹性和需求的收入弹性及其应用。

第一节微观经济学概述在讲述微观经济学具体内容之前首先概述微观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了解该理论体系的研究中心、研究目的、研究的主要问题及特点是什么,从中可以认识西方微观经济学的一些实质性问题。

一微观经济学研究对象微观是希腊文的意译,原意是“小”的意思。

微观经济学是研究在市场机制作用下,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及相应的经济变量单项数值如何决定的经济理论。

单个经济单位:单个消费者、单个生产者和单个市场等。

在经济活动中,生产者与消费者都既是需求者,又是供给者,构成不同类型市场的供给与需求,而供给和需求的作用形成价格,同时又受价格调节。

他们的活动形成微观经济活动。

价格决定理论或价格分析是微观经济学的中心问题(核心问题)。

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作为消费者的经济行为是如何把有限的收入用于各种商品的消费(储蓄)上以获得最大的效用——是如何进行最优的消费决策。

作为生产者的经济行为是如何把有限资源分配在各种商品的生产上以获取最大最大利润——是如何进行最优的生产决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部分课程简介课程名称:微观经济学课程负责人:陈迅学时与学分:64学时适用专业:经管学院所有专业课程教材:黎诣远,《西方经济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8参考书:1、黎诣远,陈迅,《西方经济学教学辅导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82、格里高利.曼昆,《经济学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083、斯蒂格里茨(美),《经济学》(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64、Mankiw,N.G. 经济学原理(第3版英文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75、保罗.萨缪尔森,威廉.诺德豪斯,《经济学》(英文版·第16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02 开课单位: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课程目的、性质和任务微观经济学是经济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课程的主要目的在于:第一,建立经济学理念;第二,培育经济分析思路;理解和熟悉微观经济分析的基本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基本掌握中级微观经济学的内容,能具备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微观经济问题的初步能力。

第一篇概论第一章经济学学时分配:4学时本章从经济学的任务、发展、分类、内容等方面,概述经济学的ABC。

经济学是在一定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条件下,研究如何有效利用可供选择的有限资源,以求人类无限欲望的最大满足。

从方法论看,经济学可以分为制度经济学与数量经济学,规范经济学与实证经济学,微观经济与宏观经济学,综合经济学与分类经济学。

一、知识点·经济制度:狭义上,经济制度是指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决定经济制度的本质。

广义上,可以按照生产方式、生产方法、交换方式、交换范围、生产要素、经济成长为标准,进行不同的分类。

这些不同分类也在我国广泛采用。

·经济体制:经济体制是经济制度的实现形式,两者未必——对应:一种经济制度可以采用不同的经济体制,一种经济体制也可以用于不同的经济制度。

·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以市场机制为基础进行资源配置的一种经济体制。

当代的市场经济可以分为自由市场经济、社会市场经济、政府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四种类型。

·稀缺性:宇宙是无限的,但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能力是有限的,因此,相对于人类的无限欲望来说,既有的资源都是稀缺的。

稀缺性是经济学研究的基本前提。

·选择性:资源虽然是稀缺的,但具有多种用途和用法,应当进行选择,使资源配置最优化。

可以说,经济学就是选择的科学。

·生产可能性曲线:在既定技术条件下,一国资源能够产出的最大边界。

如果多生产一单位某产品,就必须少生产若干单位另一产品。

少生产的另一产品产量,是多生产一单位某产品的机会成本。

少生产的另一产品产量与某产品单位产量之比,叫边际转换率。

·政治经济学:从研究家庭财产发展到研究国民财富以后,经济学就称为政治经济学。

我国通常说的政治经济学,是指主要研究生产关系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西方经济学泛指以资本主义为既定前提,以市场机制进行资源配置的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包括制度经济学与数量经济学、规范经济学与实证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二、重点·经济社会与经济学:以市场为基础配置资源,又是市场经济的普遍规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在运行机制上基本相似。

·三大基本假设:传统西方经济学有完全理性、完全竞争、完全信息三大基本假设,一般均衡理论就是基于这三大基本假设论证资源配置的最优状态。

但经济学界对此一直存在争论:人们未必都是理性的;竞争更多是不完全的;信息根本不可能是完全的。

·五大基本问题:西方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有五个:生产什么,怎么生产,为谁生产,何时生产,谁做决策。

这五个基本问题决定一国资源配置的经济体制。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主要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西方经济学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前提下研究生产力。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从个体入手,以个量分析研究一国经济运行;宏观经济学从总体入手,以总量分析研究一国经济运行。

总量并非个量简单合成。

·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实证经济学研究经济是如何运行的,规范经济学研究经济应当如何运行,两者目的不同,但难以截然分开,必须相互结合。

三、难点·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由于社会主义与计划经济具有天然联系,资本主义与市场经济具有天然联系,传统观念认为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是根本对立的,两者能否结合已争论百年。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作为经济手段,市场经济既可以为资本主义服务,也可以为社会主义服务,两者在方法上基本相似,都以社会化大生产为物质技术基础,都以市场为基础进行资源配置。

四、教学方式及注意的问题教学中注意设问、引发学生经济思考和兴趣,注意学生的参与和与互动。

成功的概论讲授在于达到使学生建立经济分析的基本观念、激发学生进行科学的经济学学习的强烈兴趣的有效目的。

第二章市场供求原理学时分配:4学时供求原理是市场经济的基本原理,贯穿全书始终。

本章首先研究需求、需求法则和需求曲线,然后研究供给、供给法则和供给曲线,最后研究需求与供给如何形成市场均衡,共同决定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

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供求变动对市场均衡的影响,政府管制对市场均衡的制约,以及均衡价格论与劳动价值论的关系。

一、知识点·需求:需求是消费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对某种产品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数量。

需求量 = 愿意购买能够购买。

·需求法则:在特定时间内,消费者对某种产品的需求量,与其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成反向变动。

·需求曲线:以纵轴表示价格,以横轴表示数量,消费者在各种可能价格下对某种产品需求量的轨迹。

·供给:供给是生产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对某种产品能够并且愿意提供的数量。

供给量=能够销售愿意销售。

·供给法则:在特定时间内,生产者对某种产品的供给量,与其愿意售出的最低价格成正向变动。

·供给曲线:以纵轴表示价格,以横轴表示数量,生产者在各种可能价格下对某种产品供给量的轴迹。

·均衡价格:市场上某种产品的需求量恰好等于供给量时的价格(又称结清价格),所有愿意以需求价格购买这种产品的买者都能买到,所有愿意以供给价格售出这种产品的卖者都能卖掉。

·均衡变动:如果需求、供给或两者同时发生变动,市场均衡状态将相应发生变动。

·管制价格:运用政府权力,直接规定某些产品的价格及其浮动范围,以保持物价稳定。

二、重点·市场机制:市场供求就像一把剪刀的两个刀刃,相互作用,共同决定市场价格,反过来,市场价格又可以调节市场供求。

市场的这种调节功能叫市场机制。

·市场均衡:市场供求相等,既无短缺,又无过剩,如果其他条件不变,价格和数量将保持稳定的一种状态。

·供求变动与供求量的变动:供求变动是指,价格以外其他影响供求的因素发生变动,导致整个供求曲线的移动。

供求量的变动是指,仅仅由于价格变动导致供求量沿着既定供求曲线发生变动。

·价格机制与管制价格:价格机制是市场供求决定价格、市场价格决定供求的自发调节功能,而管制价格则是以稳定物价为目的,以政府权力限制价格机制的自觉调节功能。

三、难点·供求决定价格与价格决定供求:从市场供求原理上说,市场供求决定市场价格,反过来,市场价格又决定市场供求,两者互为反函数。

但从几何图形上看,数学以横轴表示自变量,以纵轴表示因变量,而经济学与数学上的习惯相反,以纵轴表示自变量,以横轴表示因变量。

显然,两轴的定义不同,供求曲线变量的性质、截距和斜率也不同,切勿混淆。

·均衡价格论与劳动价值论:均衡价格论仅从市场现象描述价格是如何决定的。

四、教学方式及注意问题在相关内容如政府管制中可进行案例讨论。

本章是学生接受经济学分析思想的第一部分正式内容,一定要注意引导学生对经济分析方法与观念的树立。

要十分重视数学手段与经济思想的融合,挖掘数学模型的经济内涵。

重要的是引导学生以数学作为经济分析的手段,根本的是对经济问题本身的理解,而不是停留于数学本身。

第二篇家庭经济行为第三章家庭需求学时分配:4学时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家庭是重要的经济主体之一,具有劳动者、消费者、投资者三重身份,在收入、价格、偏好等约束下,追求需要满足最大化。

本章先分别研究产品自身价格、有关价格和收入时家庭需求的影响,即需求价格函数、需求交叉函数、需求收入函数及其弹性,然后综合研究家庭需求预测的性质、方法和常用的线性需求预测。

一、知识点·家庭:家庭是人类的第一个社会组织,首要的经济主体。

它不仅是产品市场的需求者,也是要素市场的供给者,具有劳动者、消费者、投资者三重身份。

·需求价格函数:假定其他条件不变,仅仅由产品自身价格变动所引起的某种产品需求量的变动。

·需求交叉函数:假定其他条件不变,仅仅由有关产品价格变动所引起的某种产品需求量的变动。

·需求收入函数:假定其他条件不变,仅仅由家庭收入变动所引起的某种产品需求量的变动。

·需求弹性:需求的决定因素发生相对变动所引起的需求量的相对变动,即需求量变化率与需求决定因素变化率之比。

根据需求函数的性质,可以分为需求价格弹性、需求交叉弹性、需求收入弹性。

二、重点·市场需求的决定因素:市场需求取决于一系列复杂的因素,除产品自身价格、有关产品价格、家庭收入以外,也与个人偏好、心理预期、时期长短密切相关。

要根据实证分析,找出某种产品的主要决定因素。

·常用线性需求函数:需求函数实际上都是非线性的,但非线性的数学处理比较困难,因此常用的需求函数都是线性的,或者通过对数进行线性化处理,如一元线性回归模型、扩展线性支出系统、等弹性对数线性需求函数。

·需求弹性的计算:需求弹性的定义是明确的,但需求弹性的计算却并不简单,有点弹性与弧弹性(中点公式、低点公式、对数公式),线性与非线性函数弹性、短期与长期弹性之分。

·需求弹性的应用:需求弹性在需求预测中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弹性不同,决策有别,效果迥异。

三、难点·需求曲线的斜率与需求曲线的弹性:不能将需求曲线的斜率混同需求曲线的弹性。

从需求弹性公式可以看到:需求弹性是需求曲线斜率的倒数与需求曲线测定坐标的乘积,即:需求曲线的斜率越大,需求弹性越小;需求曲线的坐标不同,需求弹性不同。

·需求预测:预测是决策的基础,很重要,也很困难。

这是因为:模型变量有限,不得不舍弃某些次要的但并非不重要的变量;统计资料不全、不准,在不同程度上存在误差;模型的理论假设和估计方法,也可能不尽科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