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2019年春三年级下册语文:全册配套教案设计13 观潮

合集下载

《观潮》小学语文教案

《观潮》小学语文教案

观潮小学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观潮》这篇散文背后的含义和主题。

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感悟能力。

3.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4.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二、教学准备1.课文《观潮》的复印件。

2.图片或视频素材,展示潮汐的变化过程。

3.小组讨论卡片。

4.幻灯片投影仪。

三、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教师向学生介绍新课文的标题《观潮》,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引导学生思考潮汐是什么,我们为什么会感到好奇和惊奇。

阅读理解(15分钟)1.学生阅读《观潮》这篇散文,并用自己的话简要总结散文的主要内容。

2.学生与同桌一起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作者为什么会对潮汐感到惊奇?–通过观察潮汐,作者有什么感悟?–这篇文章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分析主题(15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潮汐在散文中象征着什么?2.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并写下潮汐象征什么的观点。

3.学生进行小组展示,分享各自的观点和理由。

观察实践(20分钟)1.教师展示图片或视频素材,展示潮汐的变化过程,让学生通过观察实践进一步理解潮汐。

2.学生分组到操场或附近的河岸观察潮汐,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和感受。

3.学生回到教室,小组互相交流观察结果,并汇报给全班。

总结归纳(10分钟)1.学生回顾整个观察活动的过程,思考并总结自己观察到的规律和感受。

2.学生写下自己观察到的规律和感受,并和同桌分享。

3.部分学生将自己的观察结果和感受汇报给全班。

四、课堂延伸1.学生可以选择其他地方进行潮汐观察,再次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和感受,并与同桌或全班分享。

2.学生可以写下自己观察到的潮汐变化过程,并配以插图或图片制作成小册子。

3.学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重新编写这篇散文,表达自己对潮汐的理解和感悟。

五、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对《观潮》这篇散文的主题和含义有了更深的理解。

通过观察实践,学生不仅培养了对大自然的观察和表达能力,还培养了合作和交流能力。

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语文教案-《观潮》观潮教案

语文教案-《观潮》观潮教案

语文教案-《观潮》观潮教案课时数:1课时教材:语文教材《观潮》教学目标:1.了解诗人借观潮表达的意境和情感。

2.培养学生对大自然景物的细致观察和感悟能力。

3.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1.理解诗人主要通过观潮表达的意境和情感。

2.运用具体的语言材料描述大自然景物的细节。

教学难点:1.理解诗人的艺术表达。

2.运用适当的词语和句式来描写景物。

教学准备:1.投影仪。

2.多媒体课件。

3.相关文学作品。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以观潮的景象作为导入,向学生展示一段观潮的视频或图片,并请学生描述他们观察到的景象。

2.激发学生对自然景物的感悟,引导他们思考自己在自然中感受到的东西。

二、呈现与感受(10分钟)1.介绍诗歌《观潮》,简要介绍诗人以观潮的景象为话题进行创作的背景和情感表达。

2.学生阅读诗歌《观潮》,感受诗歌中传达的意境和情感。

3.组织学生交流讨论,分享彼此的感受和理解。

三、剖析与解读(20分钟)1.展示相关的诗歌分析材料,解读诗歌的意象和比喻手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艺术表达。

2.引导学生思考诗中的寓意和情感,并请学生就以下问题进行思考:a.诗中的观潮景象和情感暗示有何关联?b.诗中的哪些描写特点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c.诗中的寓意对我们有何启示?四、运用与写作(20分钟)1.组织学生围绕观察自然景物的主题,集体讨论并列举具体的自然景物,鼓励学生多角度、多层次的观察和思考。

2.引导学生用形象化的语言描述自然景物的细节,并提供一些相关的词汇和句式。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用自己所学的表达方式,写下对一个具体自然景物的描述。

4.学生互相交流和评价,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感受,并提供一些具体的修改意见和建议。

五、总结与展望(5分钟)1.请几位学生分享他们的自然景物描述,对他们的表现给予鼓励和肯定。

2.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学会观察并描写自然景物的细节,发现其中的美和情感。

3.展望下一节课的内容。

《观潮》教案通用15篇

《观潮》教案通用15篇

《观潮》教案《观潮》教案通用15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观潮》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观潮》教案1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掌握疏通课外文言文大意的方法;2、帮助学生养成课外文言文阅读的好习惯;3、激发学生阅读课外文言文的兴趣;教学准备1、学生先交流关于学习课外文言文的意义和困惑,以便课前交流;2准备好周末作业;印发关于疏通课外文言文技巧的学案资料;3、做好教学课件一、导入新课1、师:同学们,我们已经进行课外文言文专题训练一个半月了,大家是否想过:究竟我们学习课外文言文有何重要意义呢?(学生思考)何映瑶:因为这对于我们今后的语文学习奠定一个厚实的基础;章帆:因为能激发我们的爱国的热情;师:没错,课外文言文中蕴含了丰富的知识和人生哲理,这是我们了解中国几千年优秀的文化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所以,我们要加强课外文言文知识的学习,积累语文素材,提高我们的文化文学涵养。

2、师:既然如此重要,那么,同学们在学习课外文言文的过程中,有没有碰到比较棘手的困惑与难题呢?叶幸然:我觉得最难的就是怎样停顿语句;李雅倩:我觉得最困惑的一点就是很多的闻言词汇不太理解;林纪川:我想,最大的障碍就是怎样理解文言文的大意。

师:同学们都说得很好,其实,我们如果能够将课外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文的话,也就是说,最大的困惑就是怎样疏通理解课外文言文的大意,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疏通课外闻言文言文的大意。

二、以例文《范仲淹有志于天下》来教学1、师:首先,请同学看到所印发的资料《范仲淹有志于天下》,大家先一起来大声地朗读一遍,注意速度稍微慢一点。

(学生齐读,老师事后进行字音订正与朗读评价)2、师:请根据课文自由地进行一次大意的翻译,特备是将不懂的地方进行标记,方便待会进行解答。

学生:出声地进行翻译,动笔标记字词等疑难问题,然后提问:何嘉敏:请问老师:参知政事是什么意思?3、师:这是古代的一种官位名称,可以直接翻译就行。

《观潮》精品教学设计(精选8篇)

《观潮》精品教学设计(精选8篇)

《观潮》教学设计《观潮》精品教学设计(精选8篇)作为一名教职工,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观潮》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观潮》教学设计篇1教学设计说明一、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积极学习学生的语文能力主要是通过学生自己的语文实践活动“习得”的,不是老师教会的。

所以语文教学中要特别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愿学、乐学,才能真正提高学习的实效。

我们在设计教学时,牢牢地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并且力求在各个教学环节中体现出来。

比如朗读课文“潮来时”这一段,我们设计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要读得让其他同学也能喜欢这些句子。

这样处理朗读,学生就会读得更加主动,更加投入,也更加有兴趣。

改变了以往那种不管学生有无兴趣,都必须按照教师所提的要求进行朗读的被动局面。

还比如学习新词,教师领读,学生跟读,天经地义。

可是设计中我们让学生当老师,老师当学生。

学生既然都会读,而且都愿意领读,那为何不能让他们当老师,教师来作学生呢?这种角色的转换,所得到的效果可能远远胜过学生被动跟读的常规做法。

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思想还应该体现在让全体学生参与学习上。

语文课上训练不能只面向个别尖子学生,每一个学生都应该是课堂的主人。

所以教师必须仔细考虑所设计的教学环节的难易度,以便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参与学习的可能。

课堂上查字典的练习,听课文写词语的练习,朗读背诵课文的练习,包括最后的说一段话练习,都是全体学生都能参与的,体现出面向全体的思想。

二、注重积累和运用,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如果学生上完《观潮》只了解了钱塘江潮是怎么回事,那么这堂课就成了地理课。

语文课教师的主要任务不应该只是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应该借助课文内容,设计各种语言训练的情境,千方百计地让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语言实践活动。

三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13 观潮教案设计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三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13 观潮教案设计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观潮教学目的:1.初读课文,初步了解作者写钱塘江大潮的写作顺序。

2.学习本课9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3.介绍有关扩展资料。

教学重点、难点:1.初读课文,初步了解作者写钱塘江大潮的写作顺序。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谈话引入同学们,你们到过海边,看过海水涨潮吗?说说海潮什么样?〔江海涨潮,气势宏伟,令人震撼。

〕我国的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这里的潮比别处的潮更加宏伟壮观,潮来时,激起的白浪达数米高,像一座城墙,你们见过这种奇观吗?为什么这里的大潮如此的与众不同?〔请查阅资料的同学介绍“潮的形成〞、“潮的气势〞“或观潮最正确地点〞。

〕特殊的地理环境形成了特殊的壮丽景象。

二、检查预习情况1、检查生字。

〔1〕出示“浩、荡、涌、沸、涨〞卡片,指名读,说说共同点。

〔偏旁相同,都是形声字。

〕组词:观潮、浩浩荡荡、沸腾、涨潮……〔2〕出示“据、踮、恢〞指名读。

组词:根据、踮脚、恢复……〔3〕出示“罩、崩〞,说说特点:上下结构的形声字。

组词:笼罩、山崩地裂……〔4〕出示“闷〞:里外结构。

组词:闷雷。

读音:mèn〔5〕说说你还有哪个字记不住?哪位同学愿意帮助他?如“罩〞字,口诀:“桌〞子缺两腿,上边变“四〞盖。

2、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中的句子。

三、理清表达顺序1、读课文,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钱塘江大潮的?〔板书〕课文按时间顺序来写大潮,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把钱塘潮的景象写具体的。

〔板书〕2、再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

小组自己解决有关词语方面的问题。

第2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教学过程:一、引入谈话钱塘江大潮自古被称为“天下奇观〞。

我们盼望着能亲眼看到这一奇景。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2课<观潮>。

2019年春季最新鄂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13 观潮

2019年春季最新鄂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13 观潮

13 观潮教学要求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2.学习课文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3.继续练习给课文分段,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4.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3、4自然段。

教学重点1.有关字的教学。

“镇”、“罩”、“逐”、“颤”、“涨”等翘舌音的读音;“屹”和“昂”的字形分析。

强调字的书写规范。

2.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如:“奇观”、“横卧”、“沸腾”、“横贯”、“浩浩荡荡”、“山崩地裂”。

3.重点理解课文中有关“潮来之时”的记叙,学习作者有顺序的观察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准备《钱塘江大潮》教学资料带一盘、小黑板两块。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板书课题,启发谈话1.教师板书课题,问:“今天我们学习第13课,同学们读课题。

“潮”指的是什么?(钱塘江大潮)“观”是什么意思?(看)学生解题目。

2.教师简介钱塘潮。

钱塘潮是浙江省杭州湾钱塘江口的涌潮,也叫“海宁潮”。

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日在海宁县所见到的大潮最为壮观。

因钱塘江口呈喇叭形,外宽内窄,外深内浅,潮波传播时受到约束而形成。

景象雄伟壮观,有声有色,令人赞叹不已。

因此自古以来,钱塘江大潮被称为天下奇观。

板书:奇观。

3.请同学们打开书,看书上的什么地方写“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第1自然段)4.指导学生读第1自然段,重点读出“天下奇观”这四个字。

5.教师问:为什么称它为天下奇观呢?二、初读课文,将课文分段1.学生自己小声地读课文,要求读准带拼音的字的读音。

2.教师出示预先写好生字的小黑板,让学生读,初识生字,读准字音。

3.请一个学生读课文,其他同学注意听他(她)读的字音是否正确,并划出自然段。

(全文共有5个自然段。

)4.请5个同学分段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用“‖”将课文分段。

(全文可分四段。

)学生说分段理由第一段(第1自然段):讲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

鄂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13观潮》

鄂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13观潮》
4、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 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声音 样子
隆隆的响声 越来越大 山崩地裂 一条白线 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 横贯江面 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 浩浩荡荡
重点分析
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顿时人声鼎沸!但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 不出有什么变化。
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道白线,人 群又沸腾起来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在哪里观潮? 潮是怎么样的?
课文的写作顺序:
潮来前
潮来时 潮过后
默读写“潮来前”的段落, 思考:这一段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绍了什么?主要 描写了什么?
观潮的时间——农历八月十八日早晨 观潮地点——海宁县盐官镇的海塘大堤上 观潮人的心情——急切地等待 观潮的场面——人山人海 潮来前江面的景象——平静、雾蒙蒙
人动江静
知潮声:
1、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2、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
3、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 动起来。
知潮形:
1、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 线。
2、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 ,变粗,横贯江面。
3、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 多高的白色城墙。
白线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
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
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 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感悟:
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 被称为天下奇观。
什么叫“奇观”?
雄伟壮观而又罕见的景象 或出奇少见的事情。

小学语文《观潮》教案设计

小学语文《观潮》教案设计

小学语文《观潮》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奇特景象,增长见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2)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推理和想象,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的情感。

(2)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 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奇特景象。

三、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 课文中所描述景象的理解和想象。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相关钱塘江大潮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 生字词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料,展示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引导学生关注并产生兴趣。

2. 朗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教师辅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3. 新课教学(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抽取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并运用。

(3)分析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描绘钱塘江大潮的景象。

4. 课堂练习(1)学生运用生字词造句。

(2)学生讲述自己见过的奇特景象。

5. 小结与拓展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生字词的掌握。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熟读课文,抄写生字词。

6. 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观察大自然,发现美好景象,与同学分享。

六、教学评价1. 评价目标:(1)学生能够熟练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能够正确书写和运用生字词。

(3)学生能够描述钱塘江大潮的景象,表达自己的感受。

2. 评价方法:(1)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朗读和回答问题的准确性。

(2)作业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包括生字词的抄写和课文的理解。

(3)小组讨论评价: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倾听他人的意见。

三下《观潮》教案

三下《观潮》教案

三下《观潮》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观潮》这篇课文的基本内容,理解其中的意境和哲理。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1.2 教学重点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

理解课文所表达的主题和情感。

1.3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

引导学生从课文中获得启示和感悟。

1.4 教学准备准备课文《观潮》的文本或多媒体资料。

准备与课文相关的问题和讨论话题。

1.5 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向学生介绍课文《观潮》的背景和作者。

让学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第二章:课文解析2.1 教学目标深入理解课文《观潮》中的意境和哲理。

分析课文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

2.2 教学重点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

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象征意义。

2.3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课文中获得启示和感悟。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4 教学准备准备课文《观潮》的文本或多媒体资料。

准备与课文相关的问题和讨论话题。

2.5 教学过程让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对课文《观潮》有一个整体的理解。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解释其含义和作用。

分组讨论,让学生探索课文中隐藏的哲理和启示。

第三章:创意表达3.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汲取灵感,创作自己的作品。

3.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写作技巧。

3.3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进行创作。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和批评能力。

3.4 教学准备准备与课文相关的问题和讨论话题。

提供写作指导和评价标准。

3.5 教学过程教师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汲取灵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学生根据课文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进行自己的创作,如写诗、绘画或表演等。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分享和讨论。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和指导,提供反馈和建议。

第四章:综合活动4.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小学语文教案:《观潮》

小学语文教案:《观潮》

小学语文教案:《观潮》一、教材分析《观潮》是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一篇优秀的阅读文章,适合三年级学生进行阅读和理解。

本文通过描述一个孩子观察海浪潮涨潮落的情景,引导学生感受到自然界的变化和力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阅读《观潮》,学生能理解文章表达的意思,了解潮汐的形成原理和变化规律。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事物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观潮》的教学,让学生对大自然产生敬畏之情,培养爱护环境的意识和行动。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观潮》的意思,正确运用相关词汇和句型进行表达。

2.难点:引导学生感受潮汐的变化和力量,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含《观潮》的文字和图片。

2.录音设备:用于播放相关音频。

3.图书或图片:用于辅助教学,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潮汐现象。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通过引入一段与潮汐相关的视频或图片,激发学生对潮汐的兴趣,并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对潮汐的观察和认识。

第二步:阅读与理解(10分钟)1.教师先读一遍《观潮》,让学生跟读,并一起理解文章的表达意思。

2.图片配合阅读:教师出示相关图片,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理解文章内容。

第三步:分组讨论与表达(15分钟)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让小组成员共同讨论以下问题:1.你觉得潮汐是如何形成的?2.哪些词句能表达潮汐的变化和力量?3.你有过观察潮汐的经历吗?可分享一下。

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讨论结果。

第四步:潮汐实验(20分钟)准备一大盆水,放在教室中间。

教师利用手势和话语,模拟潮汐的变化过程,并解释潮汐形成的原理和规律。

第五步:练习与巩固(10分钟)让学生完成一些与潮汐相关的练习习题,巩固潮汐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知识。

第六步:拓展思考(15分钟)通过观察和讨论不同海洋景观的图片,引导学生扩展思考:1.除了潮汐,海洋还有哪些美丽景观?2.我们应该如何保护海洋环境?学生可以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并向全班汇报讨论结果。

三下《观潮》教案

三下《观潮》教案

三下《观潮》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奇特景象,增长见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2)学会抓住课文重点句子,提高理解能力。

(3)学会从课文中提炼信息,提高信息提取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景象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2)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积极探究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会本课的生字词。

3.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奇特景象。

三、教学难点1. 学会从课文中提炼信息,提高信息提取能力。

2. 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提高理解能力。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多媒体课件。

2. 生字词卡片。

3. 相关钱塘江大潮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出示钱塘江大潮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关注。

(2)引导学生自由发言,谈谈对钱塘江大潮的了解。

(3)教师总结,引出本课课题《观潮》。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情感的把握。

(3)学生分段朗读,教师点评指导。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示范。

(3)学生练习书写生字词。

4. 理解课文内容(1)教师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子,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讨论、交流,分享自己的理解。

(3)教师总结,对课文内容进行梳理。

5. 拓展延伸(1)学生发挥想象,描绘自己见过的奇特景象。

(2)学生分享自己的描绘,教师点评指导。

6. 总结课堂(1)教师总结本课所学内容。

(2)学生谈收获,教师给予鼓励。

7. 布置作业(1)回家后向家长介绍钱塘江大潮的奇特景象。

(2)抄写本课生字词。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合作意识、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课堂表现。

小学语文《观潮》优秀教学设计 3篇

小学语文《观潮》优秀教学设计 3篇

小学语文《观潮》优秀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复习部分生字,学习3、4自然段,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不同景象。

2、过程与方法:在读、想、演、练的中掌握文中词语的运用。

在读读议议中感受大潮到来时的气势。

3、情感、态度、价值观:从内心为我国有这样壮观的自然奇观而感到骄傲、自豪。

从小树立热爱祖国、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师导语: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观潮》这一课,了解到江潮还没有来,江面很平静,可是海塘大堤上早已是人山人海,人们等啊!盼啊!直到午后一点左右。

听,从远处传来了隆隆的响声,同学们,那是什么声音呵?生:潮来了!2、师:对,大潮就要来了,你们想看看吗?说去就去,请同学们打开书。

自由地轻声读课文的三、四自然段。

大家要仔细地听潮、看潮、用心体验潮,观后说说钱塘江大潮的哪些方面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读到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

(学生自由读三、四自然段,并记下问题。

)3、学生汇报读书情况。

二、解决问题,整体感知1、师:同学们的问题提得都很好,今天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潮来时这一部分。

请同学们再读一读课文的三、四自然段,用“波浪线”画出描写大潮声音的词句,用“直线”画出描写大潮样子的词句。

你特别喜欢的,就努力地把它读得精彩些,待会读给大家听。

(学生自由读,勾画。

)2、生:我画的描写潮来时声音的句子是──隆隆的响声、闷雷滚动;描写大潮样子的句子是──从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

师:你听到了大潮在远处时的声音──闷雷滚动,看到它的样子──一条白线。

(教师点击课件出示潮来时的图片:闷雷滚动、白线。

)3、师:课文既写出了大潮在远处时的声音和样子,还写出了观潮人的情绪,作者观察得多么仔细啊!让我们带着观潮人的情绪再来读好这个句子。

(点击课件,出示句子,学生齐读。

)师:同学们真会观潮,不仅听到了大潮在远方的声音,看到了大潮在远处的样子,更难得的是你们还体会到了观潮人的情绪,真是不简单。

三下《观潮》教案

三下《观潮》教案

教案编辑专员,以给定的及要求编写一份包含五个章节的《观潮》教案,内容如下:一、教案简介1. 课文内容:《观潮》是一篇描绘我国钱塘江大潮壮丽景色的文章。

文章通过对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三个场景的描绘,展示了大自然的神奇与伟大。

2.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会生字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料,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奇特现象;(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伟大,培养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生字词的学习;(2)朗读课文,感悟课文中描绘的景象;(3)通过课文学习,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奇特现象。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理解与运用;(2)课文中长句子的理解与朗读;(3)对钱塘江大潮奇特现象的感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图片导入:展示钱塘江大潮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2)学生自由发言,谈谈对钱塘江大潮的了解。

2. 学习课文:(1)初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认读;(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3)分段朗读,感受课文中描绘的景象。

3. 讲解生字词:(1)讲解生字词的含义;(2)举例说明生字词的用法;(3)引导学生运用生字词造句。

4. 总结与拓展:(1)总结课文内容,强调钱塘江大潮的奇特现象;(2)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生字词;(3)鼓励学生课后收集有关大自然的资料,进行拓展学习。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2. 运用生字词写一段话,描述钱塘江大潮的奇特现象;3. 收集有关大自然的资料,进行拓展学习。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程度;2.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感悟;3. 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4. 学生对大自然知识的拓展学习情况。

六、教学策略1. 利用多媒体展示:通过视频、图片等形式,生动展示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增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 情境教学:模拟钱塘江大潮的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三下《观潮》教案

三下《观潮》教案

三下《观潮》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课文《观潮》的基本内容,掌握潮汐的基本知识。

能够运用课文中的句子和段落进行思考和表达。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对科学的探索精神。

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学会关爱大自然。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观潮》的基本内容:介绍潮汐的定义、形成原因和特点。

描述观潮的场景和观潮者的感受。

2.2 潮汐的相关知识:潮汐的周期和变化规律。

潮汐对海洋环境和经济活动的影响。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潮汐的景象,引发学生对潮汐的好奇心。

引导学生思考潮汐现象的成因和特点。

3.2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课文《观潮》,理解课文内容。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

3.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句子和段落,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表达。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参与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4.2 阅读理解测试:设计阅读理解题目,测试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4.3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思考深度和表达能力。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课文《观潮》文本。

5.2 潮汐的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

5.3 小组讨论记录表。

第六章:教学活动6.1 观看潮汐视频:播放潮汐的短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潮汐的壮观景象。

引导学生关注视频中的潮汐变化和观潮者的反应。

6.2 潮汐现象实验:进行简单的潮汐实验,如使用沙子和水模拟潮汐变化。

让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中的潮汐变化,培养观察和记录能力。

第七章:作业布置7.1 阅读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阅读关于潮汐的额外资料,加深对潮汐知识的理解。

选择适合学生水平的阅读材料,可以是科普文章或相关书籍。

7.2 观察作业:要求学生在下一个潮汐日观察潮汐的变化,并记录下来。

小学语文《观潮》优秀教学设计(精选6篇)

小学语文《观潮》优秀教学设计(精选6篇)

小学语文《观潮》优秀教学设计(精选6篇)小学语文《观潮》优秀教学设计(精选6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观潮》优秀教学设计(精选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语文《观潮》优秀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3、边读书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

4、感受大自然的壮观,受到自然美的熏陶,能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他人交流。

教学重点、难点本文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感受钱塘潮的神奇壮观,教学难点是体会课文中的有关语句,想象课文描绘的大潮景象。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板书课题,比较“观”字1、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第一课,谁来说说课题?(板书:观潮)2、题目中,出现了一个“观”字,课文中,还出现了一个“观”字,翻开书,小声读一读,找一找。

(板书:天下奇观)3、比较:“观潮”的“观”字和“天下奇观”的“观”字的意思一样吗?在理解了“观”字意思的基础上,再去理解“天下奇观”。

4、小结: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的意思是不一样的,读书的时候,要一边读,一边想,这样才能感受到祖国语言的丰富多彩。

二、初读课文,朗读正确1、小声地读一读课文,把课文朗读正确。

2、指名读,纠正学生朗读中的错误读音。

(薄雾闷雷涨注意学生在朗读加点字时的字音。

)3、出示词卡,朗读词语。

(宽阔、笼罩、薄雾、若隐若现、昂首东望、风平浪静、水天相接、沸腾、横贯江面、齐头并进、奔腾、漫天卷地、依旧、恢复)三、整体感知,理清脉络1、小声地再读一读课文,读完了课文,请你说说:你知道了什么?a、八月十八——最佳的观潮日b、盐官镇——最好的地方c、观潮人——最多d、响声——最大e、浪潮——最壮观f、人的情绪——最高涨2、你能把这六方面的内容连在一起吗?可以说一句话,可以说两句话……也可以是一段话,说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小学语文《观潮》教案(通用3篇)

小学语文《观潮》教案(通用3篇)

小学语文《观潮》教案小学语文《观潮》教案(通用3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语文《观潮》教案(通用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语文《观潮》教案1教学目标1、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2、能发挥想象,有条理地说说江潮来时的情景。

3、能通过思考所提供的问题,理解长句子的意思。

4、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色,激发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5、能按一定顺序,有条理地介绍一处景物。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色。

教学难点:有条理地说说江潮来时的情景。

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拼读生字,理解“人声鼎沸”等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2、能正确朗读课文,按“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给课文分段。

3、能展开想象,有条理地说说江潮来时的情景。

(二)教学过程1、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简介钱江潮的成因及观潮的由来。

(2)检查预习情况。

①读准多音字:闷(mèn)雷薄(bó)雾风号(háo)浪吼(hǒu)涨(zhǎng)起颤(chàn)动②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横贯山崩地裂人声鼎沸漫天卷地③指名读课文,正音。

④同桌互读,评定等级。

(3)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介绍钱江潮。

2、理清文脉。

(1)按“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2)同桌交流。

(3)说说各段的段意。

3、想象练说。

(1)自由读第二段,思考:钱塘江大潮是怎样的?(2)摘录描写大潮的词句,品读。

(3)展开想象,有条理地说说潮来时的情景。

①请学生说潮来时的情景。

②评价:从几方面来说潮来时的情景。

(提倡多角度表述)③还可以怎么说?学生准备,练说。

4、作业。

(1)有条理地说潮来时的情景,学生互评。

(2)摘录你认为写得美的`词句。

小学语文观潮课文教案(通用7篇)

小学语文观潮课文教案(通用7篇)

小学语文观潮课文教案小学语文观潮课文教案(通用7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观潮课文教案(通用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语文观潮课文教案1教学目标:认知目标:认真读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了解钱塘江大潮在“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不同景象及特点,从而认识到钱塘江大潮是汹涌澎湃的天下奇观。

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潮汐”的成因及相关知识。

情感目标:使学生在钱塘江大潮的震撼中,陶冶身心,从而激发学生对钱塘江大潮、乃至祖国的大好河山、锦绣风光的无比热爱。

技能目标:引导学生能深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4小节。

学着按时间写作的办法仿写片段《雷雨》。

教学重点:1、使学生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的汹涌澎湃、雄伟壮观。

2、理解并主动积累课文中生动优美的语言,并读出感情。

教学难点:1、使学生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的汹涌澎湃、雄伟壮观。

2、仿写一个片段《雷雨》。

教学过程:一、导入:1、同学们,爱旅游吗?哪些地方的景象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大家能用平时积累的语句来描绘这些令自己难忘的景象,真不错,老师也积累了一段与大家一起分享。

师深情背诵课文3、4。

3、出示课题,齐读。

二、整体感悟:1、同学们听了老师的诵读,对钱塘江大潮留下了什么印象?2、请同学们也来读读课文,看看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划出文中自己喜欢的语句,反复读读,推荐给同桌。

3、师按学生回答归纳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

4、交流学生喜欢的语句,及时纠正读音。

并让学生说喜欢的理由。

三、精读课文:1、钱塘江大潮为什么会被称为“天下奇观”。

(并板书)我们一起去看看。

2、指名读课文第2节,你读懂了些什么?师归纳板书:江面平静,人山人海、昂首东望。

3、“望”字在课文里除了看,还有一层意思——等着、盼着。

该怎样读读人们的这种心情?出示图片“江面平静”,配上音乐,学生自己读读。

《观潮》小学语文教案

《观潮》小学语文教案

《观潮》小学语文教案《观潮》小学语文教案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观潮》小学语文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观潮》小学语文教案1一、教材分析《观潮》是一篇文质兼优的写景文章。

作者寓情于景,通过对农历八月十八日的钱塘江大潮雄奇壮丽,气势非凡,景观的描绘,抒发了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思想感情。

本文的教学,不但要使学生增长见识,学习作者的观察及表达方法,受到语文能力的训练,还要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壮美河山的思想感情。

(一)课始,以“声”激情诱趣。

好的作品默默地看与朗朗地读又与有音乐烘托伴奏的朗诵,对人的感官的刺激作用,带给人的内心体验都是不同的。

文章描绘了钱塘江大潮来前的风平浪静与潮来时的惊涛浪吼形成鲜明对比,尤其绘声绘色地描述了潮水由远推近,有如排山倒海之势,雷霆万钧之力。

为了充分发挥作品的感染力,用雄浑有力的交响乐伴以激情昂然的朗诵,使学生入其境,动其情。

准备一段由缓慢抒情到急促激越再到平缓渐弱的交响曲。

以“舒展缓慢”吻合潮来前的平静;以“欢乐抒情”衬托人们观潮的喜悦心情;以“雄壮激昂”,烘托大潮的磅礴气势。

(二)课中以“像”释疑解惑。

学生生活在繁华的城市,许多孩子没有到过海边,更无从目睹这样雄伟壮丽的大潮之景观。

对于没有见过的事物,又无类似经历可以借鉴,不仅给理解课文带来障碍,也给展开想象造成困难。

因此,需运用电教手段,声像同步,视听结合,创设情境,提供感知,发展情感,促进理解。

根据课文内容,从《神州风采》里的“海宁观潮”一片中截取有关片断,按潮来时开始还是风平浪静到有声无“形”,然后“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一条白线”;渐近,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白浪翻滚,如同一道城墙”;更近,犹如“战马飞奔,坦克轰鸣”的顺序组接。

录制两遍。

第一遍按由远及近,将潮水的“如线”、“横贯江面”、“如墙”、如“万马奔腾”的四个画面各定格6秒,以便使学生有时间看清楚并将实际景象与课文里的文字描述在头脑中“衔接对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潮
教学目的:
1.初读课文,初步了解作者写钱塘江大潮的写作顺序。

2.学习本课9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3.介绍有关扩展资料。

教学重点、难点:
1.初读课文,初步了解作者写钱塘江大潮的写作顺序。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到过海边,看过海水涨潮吗?说说海潮什么样?(江海涨潮,气势宏伟,令人震撼。


我国的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这里的潮比别处的潮更加宏伟壮观,潮来时,激起的白浪达数米高,像一座城墙,你们见过这种奇观吗?为什么这里的大潮如此的与众不同?(请查阅资料的同学介绍“潮的形成”、“潮的气势”“或观潮最佳地点”。

)特殊的地理环境形成了特殊的壮丽景象。

第 1 页共5 页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生字。

(1)出示“浩、荡、涌、沸、涨”卡片,指名读,说说共同点。

(偏旁相同,都是形声字。

)组词:观潮、浩浩荡荡、沸腾、涨潮……
(2)出示“据、踮、恢”指名读。

组词:根据、踮脚、恢复……
(3)出示“罩、崩”,说说特点:上下结构的形声字。

组词:笼罩、山崩地裂……
(4)出示“闷”:里外结构。

组词:闷雷。

读音:mèn
(5)说说你还有哪个字记不住?哪位同学愿意帮助他?
如“罩”字,口诀:“桌”子缺两腿,上边变“四”盖。

2、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中的句子。

三、理清叙述顺序
1、读课文,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钱塘江大潮的?(板书)
课文按时间顺序来写大潮,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把钱塘潮的景象写具体的。

(板书)
2、再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

小组自己解决有关词语方面的问题。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第 2 页共5 页
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引入谈话
钱塘江大潮自古被称为“天下奇观”。

我们盼望着能亲眼看到这一奇景。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2课《观潮》。

上节课,我们初读课文,了解了什么?(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在这节课的学习中,我们通过阅读课文,展开想像的翅膀,来感受大自然创造的奇异景象。

二、通过预习,我们读懂了什么?提出预习中不懂的问题。

三、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1、潮来前,作者介绍了什么?(板书:笼罩白雾风平浪静)指导朗读。

2、潮来了,给你什么样的感受?从哪感受到的?默读读课文,进行画批。

3、小组合作学习。

(1)交流感受,品读佳句。

(2)作者又是按怎样的顺序写潮来时的景象的?
(3)分工进行有语气地朗读。

第 3 页共5 页
4、反馈交流,教师及时引导、点拨。

抓住以下要点,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谈自己对词句独特的感悟。

注意品读结合:(1)作者按由远及近的顺序来写潮来时的景象的。

(板书:远近)
(2)远:抓住潮的声、形来写潮刚来时的景象:隆隆响声,像闷雷滚动;水天相接处一条白线。

潮虽远,但气势已现。

(板书:声如闷雷远处白线)读读描写潮的句子。

(3)近:抓住潮的形、声、色写出了潮的气势之宏伟:白线很快移来,加长、变宽、横贯江,写出了潮水由远及近的变化。

(看图片)“白浪翻滚”、“白色城墙”写出了潮水的浪头之高,气势越来越大:形如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声如山崩地裂。

(看图片)(板书:白浪翻滚山崩地裂)(看录像片断)指导学生有语气地朗读,读出潮的气势:先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练读,再进行赛读,最后安排齐读。

(读整段时注意读出潮水形声的变化,气势由小到大。

)(4)指导学生背诵:背自己喜欢的句子。

5、课文中还从哪能看出钱塘潮的气势雄伟壮观?读第五自然段体会。

抓住要点,师适时点拨:
“霎时”时间短暂,潮头却已西去,潮水奔腾之快。

余波涌来,也使江面风号浪吼,江水平静后,江水已涨了两丈来高,都可以看出潮来之猛,气势之大。

指导学生朗读。

(适时板书:漫天卷地风号浪吼)
第 4 页共5 页
6、学完课文,你们知道为什么人们称钱塘潮为“天下奇观”了吗?学生谈自己的想法。

四、总结
1、我们学完了课文,对钱塘潮有了较深入的了解,深深地被它的壮丽景象所吸引。

如果你是小导游,你怎样向不了解钱塘潮的游客介绍钱塘潮呢?
2、(放录像)编导游词,然后向同学们介绍。

(可以加上自己收集的材料内容)
3、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小结
第 5 页共5 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