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社会进步评价的两个基本尺度
社会进步的标准
社会进步的标准社会进步是一个复杂而又多维的概念,它涉及到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多个领域的发展和变化。
然而,究竟什么样的标准可以衡量一个社会是否在进步呢?在这篇文档中,我们将探讨社会进步的标准,并试图找出一些可以作为衡量社会进步的指标。
首先,经济发展是衡量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准之一。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
国民生产总值(GDP)、人均收入、贫富差距、就业率等经济指标可以反映一个社会的经济状况。
在一个经济发达、贫富差距小、人民生活水平普遍较高的社会中,人们通常更加幸福满足,这也是社会进步的体现之一。
其次,政治制度和社会治理能力也是衡量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准。
一个健全的政治制度和高效的社会治理能力可以保障人民的权益和社会的稳定。
政治腐败程度、民主程度、法治水平、社会秩序等都是可以用来评判一个社会政治制度和社会治理能力的指标。
在一个政治清明、法治健全、社会秩序良好的社会中,人民的权益得到保障,社会稳定有序,这也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之一。
此外,文化教育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也是衡量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准。
文化教育水平的提高可以提升人们的素质和修养,科技创新能力的增强可以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教育投入、文化软实力、科技创新成果等都是可以用来评判一个社会文化教育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的指标。
在一个文化教育水平较高、科技创新能力较强的社会中,人们的思想更加开放、科技发展更加迅速,这也是社会进步的体现之一。
总的来说,社会进步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它涉及到多个方面的发展和变化。
经济发展、政治制度、文化教育、科技创新等都是可以作为衡量社会进步的标准。
当一个社会在这些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和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社会的稳定有序,这就可以说是一个进步的社会。
因此,我们应该不断努力,促进社会各个方面的发展,为社会的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30年来中国社会进步理论研究综述
虽然大多数学 者都 同意社会生活 内容 的复杂性和多样
性决定 了对社会历史 活动 的评价有多维尺度 , 但何 种尺度才
是根本性尺度 , 何种尺度才 能够决定其他尺度 的存在 , 学界
的意 见 并 不 一致 。
数社会成员所认定 的社会进步事实来确证。【 学者对社会 唷
进步 的内涵作 了广义和狭义的区分 。 广义的社会进步是指人
丰硕的理论成果 , 现综述如下。
一
、
关 于社会进步 的涵义
几乎所有 的学者都认可 ,作为人类社会发展 的总趋势 , 社会进步是合规律的历史发展进程 ,表现为螺旋式上升 、 波 浪式前进 的运动过程。而这种上升、 前进运动的具体表现形
式则多种 多样 , 如社会形态的更替 , 物质财富 的增加 , 政治制 度的变迁 , 人们精神生活的改善 、 物质生活水平 的提高 , 人类
对于什么是社会进步 的评价尺度或衡量标准 , 学界 的分
歧较大 , 以下 是 具 有 代 表 性 的观 点 。 1 . 尺度 论 。 一元
为社会进 步与评价主体的价值取 向紧密相关 ,评 价主体不 同, 对同一评价对象的价值判断也不同。 其次 , 社会进步是发 展变化而不是 固定 不变的 , 同的历史 阶段 , 不 社会进 步的 内 涵各不相 同。 因此 , 在特定的历史 阶段 , 衡量人们社会历 史活 动进步与否 , 需要被大众普遍认 同的社会进步观念和被大多
交往范围的扩大 、 交往内容的丰富等 。为进一步明确社会进
会进步的本质规定就是 以人 的发 展为核心 的社会整体在历
史过程 中的进化与创新 。[ 3 1 二、 关于社 会进步 的评价尺 度或衡量标 准
步的涵义 , 有学者将社会进步 与社 会发展 、 社会革 新等概念
论社会进步及其评价尺度
20 0 6年 0 2月
内 蒙 古 民 族 大 学 学 报 ( 会科 学版 ) 社
ora o Inr r oaUnvri o N t n li S c l c ne unl f n e Mot l  ̄i ie t r ai at s(oi Si c s yf o ie a e s
社会 的发展 目标和必然趋势将是共产主义所有制。 这几种所有制形式 的更替之所以表征着人类社会的 进步 , 由于所有制形式的更替伴随着人类物质生 是 活水平 的提高和精神生活的 日 益丰富。所有制形式 更替的内在动因是生产力水平 的发展 , 当一种所有 制形式不再适合生产力 的发展需要时 , 这种所有制 形式就会 让 位给 另 一种 所有 制 形 式 , 个 过 程 常 常 这 伴随着激烈 的政治革命和社会动荡。所有制形式的 更替也是社会形态的更替。社会进步作为社会发展 的前进上升运动 , 出地表现为通过社会大革命 而 突 实 现 的旧的 、 级 的社会形 态 向新 的 、 级 的社会 形 低 高
复杂性 , 于具体 的历 史事件作 用 , 对 就存在着评价 问题 。社会进 步的评价尺度其 实就蕴含在 社会进 步的 内涵 当 中。 由于社会 进步可 以归结为生产力水平 的提 高与人的 自由与解放 , 两项 内容就应 当成为社会进 步的衡 这
量 标准。生产力水平的提 高与人的 自由与解放的统一也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历 史尺度与价值 尺度 的统一 , 是 这 马克思主义在 社会进步评价 问题上 的重要原则 。
表现是 所有 制形式 的更替。在《 意志意识形态》 德 中, 马克思指 出 , 人类 社会 已经经历 四种所有制形
式, 即部落所有制 、 古代公社所有制和国家所有制、 封建 的或等级的所有制以及资本主义所有制。人类
从社会主要矛盾的跃迁理解“新时代”
从社会主要矛盾的跃迁理解“新时代”作者:吴宏政来源:《湖湘论坛》2018年第02期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重大判断。
可以从多种角度理解“新时代”的内涵,但“新时代”最为本质性的内涵规定则是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跃迁。
马克思对社会进步的评价标准不是“生产力决定论”,新时代不仅有“量”的规定,而且更有“质”的规定。
新时代的质的规定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新的社会主要矛盾。
近代以来,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跃迁经历了三个阶段,即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跃迁。
新时代是中国走向“强起来”的时代。
关键词:社会主要矛盾;跃迁;新时代中图分类号:A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4-3160(2018)02-0038-0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1]10这一重大判断的提出,是和以往的时代相区别的。
自鸦片战争以来,我国经历了三个不同的时代,即迈向“站起来”的时代、迈向“富起来”的时代和迈向“强起来”的时代。
这些历史时代之间具有显著的区别。
而之所以有显著的区别,根本原因在于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
十九大报告提出“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 [1]11因此,从社会主要矛盾的角度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论断,是最为基本的理论视角。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进步”的评价标准马克思关于人类社会进步的评价标准,集中体现在他的“生产力自否定原理”。
在马克思看来,迄今为止,共产主义社会(包括社会主义社会)之前的社会进步,都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导致的。
“几十年来的工业和商业的历史,只不过是现代生产力反抗现代生产关系、反抗作为资产阶级及其统治的存在条件的所有制关系的历史。
”[2]37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以后,也就是后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形态更替,就不再是由单纯的生产力所决定了。
生产力所决定的社会形态的更替,总体上是指人类社会处在“必然王国”的阶段。
社会进步 定义
社会进步百科名片社会进步是指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合乎规律和前进运动,社会形态的更替是社会进步的过程。
社会进步和发展既包括物质文明也包括精神文明的进步和发展,社会文明是社会进步和表现。
社会进步的含义、内在根据和实现途径:社会进步是指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合乎规律和前进运动,社会形态的更替是社会进步的过程。
含义:社会进步和发展既包括物质文明也包括精神文明的进步和发展,社会文明是社会进步和表现。
内在根据1、社会进步和内在根据是社会基本矛盾,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这是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把人类历史以一个社会形态推进到另一个更高的社会形态。
2、社会进步还在于社会发展是自我否定和不断扬弃的过程,是辨证的否定,所以后一个社会形态,在整体上高于和优于前一个社会形态,使社会发展到新的高度。
3、社会进步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愿望。
4、社会进步是客观的、必然的、其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但不是一帆风顺的,具有曲折性和复杂性,是曲折前进的。
(这是社会进步的实现途径)衡量社会进步的标准(或社会进步标准的综合性,其中包括衡量社会进步的最高根本标准,还包括生产力标准的客观性和科学性)衡量社会进步的标准是综合的,生产关系的性质、政治法律制度、科学文化发展水平和道德风尚都是衡量社会进步的标准,而生产力发展水平则是衡量社会进步的最高的根本的标准。
这是因为:1、生产力是全部社会历史的基础,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而且它具有决定性;2、这个标准是客观的,科学的,其客观性是指每一个社会的生产力总是一种既得力量,其科学性是因为,它本身是由物质因素所构成,它的发展程度可以用物质手段精确测定;3、这个标准的客观性和科学性是统一的。
一致性社会进步的价值尺度和生产力标准的一致性:社会进步的价值尺度是指:作为社会主体的人,从自身的利益和需要出发,对客体进行选择和评价时所参照的标准。
1、社会进步的价值尺度与生产力标准相一致,是指在阶级社会里进步阶级和价值尺度与生产力标准一致;2、落后阶级的价值尺度与生产力标准并不一致。
论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辩证关系
论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辩证关系摘要: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是人类活动的两大基本尺度,二者既相互区别和对立,又相互联系和统一。
在实践基础上实现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内在条件,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条基本原则。
全面准确地把握二者的辩证关系,对于人们的认识和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真理尺度价值尺度辩证关系在西方,近代以前的哲学侧重于本体论的研究,近代以后的哲学侧重于认识论的研究。
而19世纪中后期以来,西方社会迅猛发展的科学技术和日益繁荣的商品经济,在给人们的社会生活带来前所未有的变化的同时,也造成了前所未有的社会矛盾和精神危机,于是“价值”问题逐渐突出出来,西方哲学研究也随之出现了认识论的价值论转向。
我国哲学界对价值问题的广泛研究是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的。
其深层背景是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给人们思想价值观念带来的巨大冲击,其直接原因真理标准大讨论引发的实践检验机制的研究,其主要标志是1980年第10期《学术月刊》上发表的一篇文章《马克思主义论事实的认识和价值的认识及其联系》。
该文从哲学层面上对价值问题作了深入探讨,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这以后,《光明日报》、《哲学研究》、《社会科学辑刊》等报刊相继发表一些关于价值问题的讨论和研究的文章,在国内逐渐兴起了价值论研究热潮。
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关系问题一直是价值论研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并且一直存在着严重的分歧。
历来有两种主要的观点:一种观点重在强调二者的对立,另一种观点重在强调二者的统一。
本文认为,这两种观点都有失偏颇。
事实上,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是人类活动的两大基本尺度,二者既相互区别、相互对立,又相互联系、相互统一的。
在实践基础上实现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内在条件,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条基本原则。
全面准确地把握二者的辩证关系,对于人们的认识和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方面,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是相互区别、相互对立的。
社会进步的标准
社会进步的标准社会进步是一个复杂而又多维的概念,它涉及到经济、文化、科技、政治等多个方面。
那么,什么是社会进步的标准呢?在我看来,社会进步的标准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经济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准之一。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
经济的发展不仅表现在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还包括人民的收入水平、就业率、贫富差距、社会保障等方面。
一个经济发达的社会,人民的生活会更加富裕,社会资源的分配也更加公平,这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其次,文化的繁荣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准之一。
文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软实力,它反映了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和精神风貌。
一个文化繁荣的社会,不仅有着丰富多彩的文学、艺术作品,还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文化的繁荣不仅可以提升人民的精神追求和审美情趣,还可以增强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再次,科技的创新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准之一。
科技的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它可以改变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一个注重科技创新的社会,不仅在科技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还能够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推动经济的发展,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
同时,科技的创新还可以提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最后,政治的进步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准之一。
政治的进步不仅表现在政治制度的完善和民主程度的提高,还包括政府的廉洁和效能。
一个政治进步的社会,不仅能够保障人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还能够有效地治理社会问题,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政治的进步是社会进步的保障,只有政治稳定、清明和高效,社会才能够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社会进步的标准包括经济的发展、文化的繁荣、科技的创新和政治的进步。
这些标准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一个社会进步的完整体系。
只有在这些标准的指引下,一个社会才能够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希望我们能够共同努力,为社会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马克思社会进步观在当代中国的发展
马克思社会进步观在当代中国的发展摘要:社会进步是一个历史范畴,其内涵和形式总是随着历史条件的改变而变化发展。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共产党人,以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为指导,从中国社会发展的实际出发,对社会进步问题进行了不懈地探索,进一步丰富发展了马克思社会进步思想,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引领和促进作用。
关键词:马克思社会进步观;发展;当代价值中图分类号:b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17-0044-02社会进步是指“人类社会合乎规律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前进运动。
它是作为社会价值评判主体的人,依据一定的价值标准,对作为社会价值评判客体的整个社会或特定国家及地区的发展状况所作出的理论形态、观念形态的价值判断。
”[1]一、马克思社会进步观马克思社会进步观深受黑格尔历史哲学的启发,但他反对黑格尔思辨的、超历史的谈历史进步。
马克思认为,“进步这个概念决不能在通常的抽象意义上去理解”[2],不抽象的理解就要历史地、具体地、现实地去理解进步。
(一)社会进步的历史必然性社会进步具有历史必然性。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构成了社会发展的深层根源。
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它根源于人的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因此总是向前发展的。
社会进步是一个辩证否定即“扬弃”的过程,每一次社会进步,都是在前一段社会所能达到的成果基础上进行的,因此社会总是从低级向高级发展,人类社会整体上总是后一阶段高于或优于前一阶段,使社会进步达到新的水平。
(二)社会进步的评价尺度“所谓评价尺度,是指评价主体用以衡度、品评、估价一定事物的好坏、善恶、美丑的价值尺度。
评价活动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它总以一定尺度为前提,是用这一尺度来衡量一定对象的过程。
”[1]马克思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尺度有两个:生产力尺度与人的尺度。
前者是客体尺度,后者是主体尺度。
1.生产力尺度在人类社会里,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伦理学知识点54 功利原则
(1)从理论上讲,功利强调的是社会价值的生产、 创造和实际效果。从马克思到毛泽东、邓小平都肯 定并提出功利主义的设想。毛泽东提出革命的功利 主义,马克思也认为边沁、穆勒是无产阶级的财富。 邓小平提出的三个有利于其实也提倡功利主义。所 以面对今天的改革开放,提出这种新的伦理原则是 合理的必然的。
第四节 功利和公正辩证统一原 则
(一)功利
1、定义:18世纪英国功利主义伦理学派最早予 以系统论证。原义为“功效”、“效用”、“效益” 等。就个人而言,“功利”即指个人行为的实际效 果及其对自身、他人和社会产生的实质性价值。就 社会而言,它指社会或社会集团行为所产生的实际 效果或实质性价值。
第四节 功利和公正辩证统一原 则
(4)单纯提倡功利主义容易造成拜金主义、 实惠观念等。
第四节 功利和公正辩证统一原 则
(2)它在很大程度上超越了传统伦思想中所 固有的偏道义论倾向和非功利论的纯粹理想 主义的道德局限,改变了以往习惯于言义而 不言利或重义轻利的片面观念,是一种时代 进步和理论突破。
第四节 功利和公正辩证统一原 则
(3)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激活了人们的创 造力,调动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极大地提 高了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
第四节 功利和公正辩证统一原 则
一、功利与公正的涵义
功利与公正是伦理学中两个基本的价值范畴, 也是现代伦理学中的热点问题。在一定意义上说, 功利和公正构成了评价现代社会进步的两个基本价 值尺度和价值目标。一个社会文明程度以及进步的 尺度就在于它是否具有高效率的社会功利价值创造 和公平合理的社会价值分配尺度,这是伦理学应该 解决的问题。
第九专题历史评价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2、历史尺度 、
• 所谓历史尺度,主要包含两层意思: 所谓历史尺度,主要包含两层意思: (1)从一个过程的角度而不是在静止、不变 )从一个过程的角度而不是在静止、 的状态中来评价。 的状态中来评价。 (2)立足历史时代的总体情况和当时的历史 ) 条件来加以考察, 条件来加以考察,而不能用现在的条件和 标准去衡量。 标准去衡量。
二、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方法,即必须坚持历史分析法和阶 级分析法。 历史分析法: 1、历史分析法: 从特定的历史背景出发,根据当时的 社会历史条件,对历史人物的是非功过进 行具体的、全面的考察的方法。
阶级分析法: 2、 阶级分析法
• 所谓阶级分析法就是把历史人物放在 具体的社会阶级中予以考察的方法。
• 如要考察他们所属的那个阶级在当 时的历史景观中处于什么地位,他 们的活动代表的是什么阶级的阶级 利益, 利益,等等。
一定阶级总是要推举或产生出自己 的代表人物,以表达自己的利益和愿 望,因而历史人物也必然受到阶级制 约。历史人物的命运也往往同他所属 阶级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因而离开一 定的阶级背景,就很难理解历史人物 何以产生,其作用和性质如何。
第九专题 历史评价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 一、社会进步的评价尺度 • 二、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一、社会进步的评价尺度
• 1、价值尺度 、
• 2、历史尺度 、
1、价值尺度 、
• 价值尺度是一种主体性尺度。 价值尺度是一种主体性尺度。 • 价值尺度关涉评价主体的目的、意志和情 价值尺度关涉评价主体的目的、 感等问题。 感等问题。 例子: 例子: 我看到张三偷西瓜了——事实判断 我看到张三偷西瓜了 事实判断 我认为偷西瓜的行为不好——价值判断 我认为偷西瓜的行为不好 价值判断
历史尺度与价值尺度的结合: 历史尺度与价值尺度的结合: 以如何看待剥削现象为例
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尺度标准
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尺度标准在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中,马克思既以生产力尺度,同时又以人的尺度来衡量社会进步.而社会进步作为一个价值范畴,它应该是专属于人的范畴,因为人是一切价值的主体.而作为生产力中活的要素的人也是生产力的主体,生产力的发展本身就是人的发展,生产力尺度内在的就是人的尺度.因此,马克思把人的全面发展确立为社会发展的最高价值目标.可见,社会进步的根本尺度理应是人的价值尺度,也即人的发展是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尺度.
一个社会真正的发展不是在这个社会的人的全面发展是衡量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根本尺度,这只是很少的一部分,。
而真正影响这一个社会的进步是取决于这个社会的劳动者的素质,和生产资料以及生产工具。
假定人去民发展了但是劳动者的素质和生产资料以及生产工具还很落后那么人就是在怎么发展也不会的真正的进步。
就是一个行尸走肉的人,所以人的全面发展不是衡量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根本尺度。
只有劳动者的素质.只有生产工具人的发展三者同时去衡量社会是否进步才是衡量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根本尺度。
随着社会发展理论的深入研究,有关社会进步评价的问题需要加以认真理解和把握:一是就生产力尺度与人的尺度的关系来看,二者是相互渗透、内在统一的,而非彼此对立的:前者主要是一种科学尺度或历史尺度,后者主要是一种价值尺度或主体尺度。
二是生产力标准不能仅仅被看作是一个经济发展
“量”的标准,而实质上是把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作为衡量社会进步的标准。
三是对于人的尺度,不能将其混同于或归结于道德尺度,人的发展既有历史观的内涵,又有价值观的内涵。
四是对于评价尺度的运用,应当坚持全面的原则、历史的原则。
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标准是
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标准是
社会进步是一个复杂而又多维度的概念,它涉及到经济、政治、文化、教育、
科技等方面的发展。
那么,我们如何来衡量社会的进步呢?在我看来,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标准应当是人民的幸福感和生活质量。
首先,人民的幸福感是衡量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准之一。
一个社会的进步,最终
目的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调查人民的幸福感指数来评判社会的进步程度。
幸福感指数包括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精神生活满意度、社会安全感等多个方面,通过这些指标可以客观地反映出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从而判断社会的进步程度。
其次,人民的生活质量也是衡量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准之一。
一个进步的社会,
应当让人民享有高品质的生活。
生活质量包括了人民的健康状况、教育水平、环境质量等多个方面。
通过衡量人民的健康水平、教育程度、环境保护等指标,可以客观地评判社会的进步情况。
一个社会的进步,应当是全民共享的,而不是少数人独享的。
因此,人民的生活质量是衡量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准之一。
在实际的社会发展中,我们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来提高人民的幸福感
和生活质量,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
比如,加大对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投入,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加强环境保护,改善人民的生活环境;加强法治建设,提高社会的公平正义感等等。
这些都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有效途径。
总之,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标准是人民的幸福感和生活质量。
只有让人民过上
幸福美好的生活,社会才能真正实现进步和发展。
希望我们能够不断努力,为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而共同奋斗!。
什么是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尺度
什么是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尺度目前对于社会进步的评价,主要有两大尺度:一是生产力尺度,一是人的尺度。
关于生产力尺度,这是学界多年来一直主张和使用的观点和方法,其基本的表述就是列宁所说:生产力的发展是“整个社会发展的主要标准”,或者是“社会进步的最高标准”。
之所以把生产力发展看作是社会进步的主要标准,原因在于:生产力的发展是实现社会发展各种目标的前提条件;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发展最主要的体现;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客观标志,即可以精确测度的标志。
关于人的尺度即人的发展尺度,这是后来的研究中特别是在发展研究和价值论研究中提出来的,其基本的观点和方法就是用人的发展状况来衡量社会发展。
人的发展之所以成为衡量社会进步的尺度,主要原因在于: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实质和最终体现。
具体来说,社会发展的所有成果最终都要通过人的发展来反映,其成败得失最后也只能由人的发展状况来检验。
人的发展作为一种综合状态,集中体现了社会发展进步的状况:人的发展的全面性反映了社会发展的全面性;人的发展的快慢反映了社会发展的快慢;人的发展的总体状况反映了社会发展的进步状况。
因此,社会进步与否,必须依其人的发展状况来衡量。
这是发展的根本性价值。
人类社会历史首先是物质生产的历史,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物质生产、经济价值是其他发展目标得以实现的物质前提,人们对于物质利益的追求是最基本的价值追求。
如果肯定了物质生产、物质利益、经济价值对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优先性与根本性,也就肯定了生产力作为经济社会发展评价尺度的优先性与根本性。
进一步说,生产力发展不仅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首要前提和必要条件,而且生产力发展本身就是人的主体能力发展的重要表现,反映了人类对于自然之认识和改造的广度和深度,反映了人类在与自然界的物质变换过程中满足自身需要的程度,反映了自身的创造性才能和力量所达到的程度。
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客观条件与衡量社会发展之程度和水平的客观标志,同时也是衡量人类主体能力高低和全面发展程度的客观标志。
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尺
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尺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尺到底是什么,判定社会进步的标尺,是指衡量社会进步与否或良性发展与否的标准,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判定社会进步的标尺经历了一个不断演变的历程,古希腊时期,哲学家柏拉图以社会是否由哲学家(智者)进行统治为标尺来判定社会进步;中世纪,人们把是否符合宗教教义的要求作为判定社会进步的标尺;近代以来,经济发展(GDP)成为人们判定社会进步的标尺;当下,人们以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为判定社会进步的标尺.人类判定社会进步标尺不断演变的历程为科学发展观的提出给予重要的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导。
首先要从金磊社会进步标准的复杂性说起,人与社会是相辅相成、血肉相联的统一体人是社会的人,人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的进步,社会制约着人的存在并规定着人的本质。
反之,社会是人的社会,社会的存在与进步离不开人的存在及其活动,没有人的活动及发展就没有社会的进步。
社会进步和人的发展是一个辩证统一的过程。
本文通过阐释“历史尺度”与“价值尺度”之间关系的复杂性,来揭示人类社会进步标准的复杂性,进而引出看待人类社会进步标准问题的思想方法,即辩证地看待“历史尺度与“价值尺度”的关系。
一、人类社会进步标准的复杂性谈到社会进步、社会发展或者是历史进步,必然涉及评价。
因为进步不进步,总是跟人们的看法和判断有关;而且,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不同,很难用一个纯粹的量化指标来衡量,它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因而需要对整个社会发展状况加以总体评估。
马尔库塞认为:“进步不是个中性词;它向科学的目标前进,而这些目标是由改善人类状况的可能性来规定的。
发达工业社会正接近于这样一个阶段,延续的进步要求彻底扭转和推翻现行进步方式和方向。
”既然进步不是一个中性词,那就必然要求进行合理评价。
评价当然是多方面的,但从大的方面来看,主要涉及这么两种:一是社会历史方面的评价,一是人的价值方面的评价;相应地,评价的尺度也必然是这么两类:一类是社会历史尺度,一类是人的价值尺度。
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标准是
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标准是
社会进步是一个复杂而多维的概念,它涉及到经济、文化、教育、科技、政治等多个方面。
那么,如何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标准
是什么呢?在我看来,社会进步的根本标准应该是人民的幸福指数。
首先,幸福指数是衡量社会进步的客观标准。
人民的幸福指数
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评估,包括生活质量、收入水平、健康状况、教育水平、社会保障等方面。
这些指标可以客观地反映出一个社会
的发展水平和人民的生活状况,从而成为衡量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准。
其次,幸福指数是衡量社会进步的综合标准。
一个社会的进步
不仅仅体现在经济的发展,还包括文化的繁荣、教育的普及、科技
的创新、民生的改善等多个方面。
而幸福指数可以全面地反映出这
些方面的情况,从而成为衡量社会进步的综合标准。
再次,幸福指数是衡量社会进步的可持续标准。
一个社会的进
步不应该只是短期的经济增长,更应该是长期的人民幸福。
而幸福
指数可以反映出人民的长期生活状况,从而成为衡量社会进步的可
持续标准。
最后,幸福指数是衡量社会进步的最重要标准。
因为一个社会
的最终目的是让人民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而幸福指数恰恰可以客
观地反映出人民的生活状况和幸福感,从而成为衡量社会进步的最
重要标准。
综上所述,社会进步的根本标准是人民的幸福指数。
只有让人
民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才能真正称得上是一个进步的社会。
因此,我们应该以人民的幸福指数为导向,不断努力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社会进步的生产力尺度及其人学意义
社会进步的生产力尺度及其人学意义衡量社会进步的尺度到底应该是生产力尺度,还是生产力与人的发展两种尺度的结合,抑或是生产力、人的发展和制度等多种尺度的综合?从社会进步、生产力及评价尺度等范畴的科学内涵来看,社会进步的实质即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不断升华,而作为这一升华之深刻根源的生产力,则是一个物的因素与人的因素相统一的综合性范畴,它不仅可以诠释各种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的变革,同时还蕴含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一取向,因而,衡量社会进步唯一合理的尺度只能是生产力尺度。
基于社会进步这一事实,人们对其评价尺度均引经据典式地给予了各种各样的解答。
从总体上看,人们主要是围绕生产力同人及人类社会的关系而进行的争论。
本文从分析进步及其相关范畴入手,剖析了学界各种评价尺度的提出及合理与否,阐述了社会进步之生产力尺度的唯一性及其人学意义。
一、社会进步及相关范畴辨析“社会进步”到底指向什么?在谈到这一问题时,学者们见解纷呈,为了说明问题起见,我们先来分析一下“进步”概念本身。
从辞源学的角度分析,“进步”的英语拼写为Progress,是由Pro(前)和gress(走)合成的。
”进步……起源于古希腊,而后在历史上的基督教哲学中获得其最完善的表达。
”[1](P238)此后,“进步”在各类词典中的基本含义即是“向上或向前”或“(人或事物)向前发展,比原来好”,体现了一种达到好的目的或状态的趋势或事实。
在社会领域,作为一种人们关于人类社会总体演变趋势或方向的历史概念,进步必然内在地包含着变化、创新,标示着特定对象在历史过程中所发生的变化的性质,并通过对象变化的性质而获得自己的规定性,由于它与特定主体(评价者)的价值取向密切相关,因而又是一个具有相对性的范畴。
由于“进步”概念内涵的丰富性与复杂性,人们常常将其与进化、发展等概念相混淆。
为此,还需具体分析一下这几个相关概念的关系。
进步与进化概念的关系稍易辨别。
“进化”(evolution)是指缓慢的、逐渐的、不显著的变化,表示生物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种类较少到种类繁多的演化过程,后成为表现事物发展的一种普遍形态的概念。
马克思关于社会进步的评价尺度思想
马克思关于社会进步的评价尺度思想-哲学马克思关于社会进步的评价尺度思根潘丽文程艺摘要:马克思的社会进步理论内容丰富,而社会进步的评价尺度问题又一直以来是理论界关注的热点,马克思认为,衡量社会进步的尺度应该既有生产力尺度又包括人的发展尺度,这两个尺度既是统一的,又有不一致性。
马克思关于社会进步的评价尺度,无论是对理论研究,还是对现实社会都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社会进步;生产力;人;评价尺度马克思的社会进步理论是社会发展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社会进步问题是近年来理论界关注的一大热点,也是社会历史哲学研究上的一个重要课题。
从整个哲学史的发展来看,关于这一理论的讨论主要涉及这样两个问题:一是历史的发展是不是一种进步,二是如何评价历史的进步。
—、马克思的社会进步理论"进步"是一个价值概念,与人们的价值目标相关,是人们为规范事物的发展方向而设定的,是关于事物理想状态的设想,因此进步是指事物的发展朝看理想的状态接近,它是一个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的运动过程。
如社会形态的更替,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政治制度的变迁,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交往范围的扩大等。
1•社会进步的内涵社会发展是指社会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有规律的发展。
而社会变迁是一个社会学的概念,它是指"社会现象中有计划的或无计划的、性质或数量上的改变过程” ”社会变迁是不可避免的”①。
而社会进步是具有相对性的,"这种相对性首先表现为社会进步与评价主体的价值取向紧密相关。
评价主体不同,对同一评价对象的价值判断也不同"②。
社会进步是发展变化的而不是固定不变的,不同的历史阶段,社会进步的内涵各不相同。
但总体来说,社会进步是指人类社会活动中道德与社会各方面的改进,社会向更高阶段过渡新事物克月艮扬弃旧事物。
2.马克思社会进步理论的基本观点⑴社会进步的内在根据。
在马克思看来,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是矛盾运动的关系,这种矛盾运动带动了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的变化,并引起了社会生产力的不断进步和生产关系的不断变革。
社会进步评价尺度
案例四:某社区的社会进步与心理评价尺度
总结词
该社区的社会进步与心理评价尺度关注社区 居民的生活质量与心理健康,强调社区服务 与居民参与。
详细描述
该社区的社会进步与心理评价尺度主要包括 社区服务、居民参与和心理健康等方面。在 社区服务方面,该社区提供多样化的服务项 目以满足居民的基本需求;在居民参与方面 ,该社区积极鼓励居民参与社区建设与发展 ;在心理健康方面,该社区注重居民的心理 健康状况,提供心理咨询服务与心理健康教
案例三
总结词
该地区的环境保护与社会进步评价尺度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
详细描述
该地区的环境保护与社会进步评价尺度涵盖了生态环境保护、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等多个方面。在生态环境保护 方面,该地区致力于保护自然生态、减少环境污染;在经济发展方面,该地区积极推动绿色产业的发展、提高经 济质量;在社会进步方面,该地区注重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的提升以及社区发展。
03
社会进步评价尺度的实践应 用
政策制定中的社会进步评价尺度
公平正义尺度
政策制定应考虑社会公平和正义,确保不同群体能够平等受益。
社会发展尺度
政策应促进社会的稳定和持续发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
法治保障尺度
政策应符合法律法规,保障公民权利和利益。
企业发展中的社会进步评价尺度
社会责任尺度
企业应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关注员工福利和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中的社会进步评价尺度
1 2
生态保护尺度
环境保护应注重生态保护,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 态平衡。
绿色发展尺度
环境保护应推动绿色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 低碳经济。
3
公众参与尺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社会进步评价的两个基本尺度作者:张艳涛来源:《理论与现代化》2008年第04期摘要:生产力发展与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具有內在相关性与和谐一致性。
生产力发展为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创设条件,人的发展又对生产力发展产生巨大促进作用。
社会进步的评价尺度只能是生产力尺度与人的尺度的统一。
关键词:社会进步;人的尺度;生产力尺度中图分类号:B0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02(2008)04-0040-04——生产力发展对于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真实意义究竟何在?这一问题直接关涉到对社会进步的评价尺度问题。
马克思在考察生产力发展和人的发展关系问题时,总是把人放在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中,尤其是放在一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之下来考察,同时又把经济活动、经济关系和生产力的发展提高到人的高度来思考。
他提出了一个最重要的命题:“人是一切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基础和承担者。
”这一命题蕴涵两方面的基本思想:一方面,既然人是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承担者,那么,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尤其是生产力必然对人的发展产生影响,并且会进而通过人而影响社会;另一方面,正因为人是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主要承担者,那么,人自身的素质状况必然影响其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影响生产力的发展。
可见,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尤其是生产力的发展是互为前提、互为基础、相互促进的。
一、生产力发展是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物质前提和现实基础首先,物质资料的生产构成了人的发展的前提。
只有通过物质资料的生产,人才可能成其为人。
马克思曾指出:“一个种的全部特性、种的类特性就在于生命活动的性质,而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自觉的活动。
”所谓“自由的自觉的活动”,在马克思看来,既不是黑格尔式的抽象思辨,也不是费尔巴哈式的饮食男女,而是人类特有的生产劳动。
“正是在改造对象世界中,人才真正地证明自己是类存在物。
这种生产是人的能力的类活动。
通过这种生产,自然界才表现为他的作品和他的现实。
因此,劳动的对象是人的类生活的对象化:人不仅像在意识中所发生的那样理智地复现自己,而且能动地、现实地复现自己,从而在他所创造的世界中直观自身”。
当然,此时马克思所谓的生产劳动还是抽象的劳动生产。
人类史的真正前提是“一些现实的个人,是他们的活动和他们的物质条件,包括他们已有的和由他们的活动创造出来的物质生活条件”。
“因此,他们是什么样的,这同他们的生产是一致的——既和他们生产什么一致,又和他们怎样生产一致。
因而,个人是什么样的,这取决于他们进行生产的物质条件”。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和恩格斯才强调指出,劳动作为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一般条件,是人类生活的永恒的自然条件,以致于任何一个民族,如果停止劳动,不用说一年,就是几个星期,也要灭亡。
其次,生产力是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生产力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最一般条件,也是推动人类历史发展和进步的决定性力量。
在社会生产方式中,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
生产力总是处在不断变动和发展的过程之中。
先进的生产力替代落后的生产力,落后的生产力让位于先进的生产力,如此循环往复,进而推动生产关系的变革,带动上层建筑的变化,以至带动整个社会的跃迁。
总之,个人借以进行生产的社会关系,即社会生产关系,是随着物质生产资料、生产力的发展变化而变化的。
生产关系总合起来就构成所谓社会关系,而一切社会关系总合起来就构成为所谓人——处于一定历史发展阶段之上、具有独特的个性的人。
因此,有什么样的生产力,最终就会形成什么样的生产关系,就会建立起什么样的社会,进而也就会形成什么样的人。
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和“人的依赖”关系,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和“物的依赖”性。
生产力发展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和人的发展水平,生产力的发展变更决定着生产关系的发展变更和人的本质力量的演进。
生产力的决定作用及其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进而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构成了唯物史观的核心内容。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从根本上决定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也从根本上决定着人的本质力量的发展进程。
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必然加剧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与社会化大生产的矛盾运动,推动社会向共产主义社会迈进,最终迎来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最后,生产力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决定性作用,突出地体现在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自由时间。
时间实际上是人的积极存在,它不仅是人的生命的尺度,而且是人的发展的空间。
“一个人如果没有自己处置的自由时间,一生中除睡眠饮食等纯生理上必需的间断以外,都是替资本家服务,那么,他就还不如一头载重的牲畜。
他不过是一架为别人生产财富的机器,身体垮了,心智也垮了”。
自由时间是使个人得到充分发展的空间,它包括闲暇时间和从事较高级活动的时间。
正像单个人的情况一样,社会发展、社会享用和社会活动的全面性,都取决于时间的节省。
一切节约归根到底都是时间的节约。
节约劳动时间等于增加自由时间,即增加个人得到充分发展的时间。
以科学技术为代表的生产力高度发展意味着劳动生产率得到极大提高,单个工作日中必要劳动时间所占比例越来越小,整个社会和社会的每个成员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越来越多。
只有在自由时间中,个人才会在艺术、科学等方面发展自己能力,才能增加和扩展人们的社会交往和社会关系,丰富主体的自由个性。
反过来,在自由时间中获得充分发展的人又作为最大的生产力作用于社会,为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创造更广阔的天地。
因此,马克思说:在未来社会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将如此迅速,以致尽管生产将以所有人的富裕为目的,所有的人的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还是会增加。
因为真正的财富就是所有个人的发达的生产力。
二、人的发展是生产力发展的不竭动力和最终目的尽管物质生产力的发展对于人本身的发展以及整个社会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是,马克思、恩格斯从没有把它看成是社会发展的唯一内容或全部内容,也从不认为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只是物质生产力发展的副产品。
相反,马克思一再强调:人既是历史的剧作者,又是历史的剧中人;既是历史的前提,又是历史的结果;既是目的,又是手段。
总之,人的全面发展既是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同时又是推动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
一方面,人的发展是生产力发展的不竭动力。
从生产力的构成上看,人是首要的生产力。
生产力要素包括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者,劳动者则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
劳动者固然不能离开劳动资料特别是劳动工具,否则其活动就只能是动物式的活动而非真正的人的劳动。
但是,劳动资料再先进,也离不开人。
没有人的劳动和能力,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就会变成一堆僵死的、没有生命的材料。
这就是说,劳动资料只有被劳动者掌握,才能成为生产力的基础,才能成为生产力载体的一部分。
可见,劳动资料必须依附于劳动者。
从劳动资料的存在来说,它是独立的,但从功能来说,它没有独立性。
因此归根到底,生产力是人的能力,是一种属人的力量。
作为生产过程的主体,劳动者是生产力中的能动因素,对其他因素起着主导作用,生产者的生产积极性发挥程度决定了各个生产要素的生产潜力的开发程度。
一方面,在生产过程中,劳动者不断改进旧有的生产工具、创造新的生产工具和开发劳动对象,并把这种生产力以及自身积累的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传承下去,从而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另外,人特有的思维能力也使他能够超出原有生产力的局限,从而能不断发现生产力发展的有效途径。
生产力的发展归根结底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
首先,从理论上说,个人能力的充分发展是生产力发展的基础。
就个人能力的社会结合而言,它通过一定的劳动方式、协作和分工而构成社会生产力。
因此,社会生产力实际上就是每个个人能力的社会结合的产物。
而人的能力包括他的天赋、潜能和习得能力。
在此,每个人的潜能和能力的充分发展便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细胞和来源。
只有每个人的能力的充分发展,才可能带来社会生产力的充分发展。
因此,只有不断发展每个人的能力,才能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提供动力和源泉;而没有个人能力的不断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将成为“无源之水”。
其次,从现实发展状况来看,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知识经济的兴起,生产力发展进入了以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提高为基础的新阶段,一个国家的现代化水平的高低,主要是看科学技术的整体水平和劳动力的整体素质。
人力资源的内在质量对于财富生产和经济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对人投资的产出效用比对物投资的产出效用要高得多。
人们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在人类迈向现代化的过程中,实现人自身的现代化是一个关键环节,离开入的全面素质这一实在内容,空谈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现代化是毫无意义的。
发展生产力的关键就在于培养和造就出一大批思想道德优秀、科学知识扎实、具有独立人格和富于创造力的高素质人才。
必须把凝结着人类对自然、社会与思维的规律性认识的科学技术转化为劳动者的内在素质和认识、掌握和利用规律的能力和水平,使他们在生产活动中自觉遵循客观规律的要求,充分发挥出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有效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进而实现社会的全面发展。
未来理想社会是“在保证社会劳动生产力极高度发展的同时又保证每个生产者个人最全面的发展”的经济形态。
另一方面,人的全面发展是生产力发展的最终目的。
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个实践问题。
人的全面发展及其实现,始终是同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同整个共产主义运动和现实社会主义的社会发展相联系的。
人的全面发展是生产力发展的最终目的,从其内涵上说,主要体现在促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以及整个共产主义运动的最终价值目标。
早期的资本是以血与火的形式出现在人间,资本占有劳动、物奴役人是资本主义社会得以立足的主要依据。
在资本主义社会里,人的发展存在着难以避免和无法克服的局限,如个人的独立与自由建立在人对物的全面的依赖关系之上;一部分人的发展以牺牲大部分人的发展为代价,生产力的发展靠剥削和牺牲工人利益来实现;个人能力的单一化、人格的单面化和思维的线性化;人的发展出现异化,导致对人性的压抑、扭曲和对自身存在的否定等等。
所以,作为资本主义的对立物,共产主义及社会主义从一开始在本质上就是同对人尤其是对每个个人的全面发展的关注内在联系着的。
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作为一种价值观,是社会主义事业、社会主义运动以及一切共产主义者全部追求的最后归依。
如果说资本主义的价值目标是资本利润的最大化,那么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就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社会主义要替代资本主义,必须超越和克服资本主义的固有缺陷和制度弊端,特别是克服人的片面发展,促进入的全面发展。
邓小平在科学总结社会主义运动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深刻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