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一单元语言文字应用第五节《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答题模式
①准确把握修辞特点,结合语境指出其构成要素。
②根据该修辞手法的作用,联系语句及文本情境 概括表达效果。
常见修辞手法的特点、表达效果
一 比喻: 就是“打比方”。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 用一事物来喻另一事物。
(一)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
就是“打比用方一”。事即物抓来住喻两另种一不事同物性。质和的事比物喻的词相(似比点喻,关系的标志)构成。
参考答案: ①由三个结构相似、内容相关的句子构成,意义一致。“指导员梅生”“老兵雷 公”“战士杨根思”都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一员,他们虽然行为不同,但都是战场上的 英雄。(3分)②三组句子排叠而出,突出了英雄英勇无畏、敢于战斗的形象,深化 了文意;节奏强劲,增强了气势。(2分)
问题驱动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排比的修手法,请简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5分) 参考答案: ①由三个结构相似、内容相关的句子构成,意义一致。“指导员梅生”“老兵雷 公”“战士杨根思”都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一员,他们虽然行为不同,但都是战场上的 英雄。(3分)②三组句子排叠而出,突出了英雄英勇无畏、敢于战斗的形象,深化 了文意;节奏强劲,增强了气势。(2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欢快的锣鼓敲起来,欢腾的雄狮舞起来。“闹元宵、学
‘四史’”文明实践示范活动昨日在市文化艺术中心隆重举 行,活动分为“四史”猜谜颂红色文化、非遗展示传民俗文 化、戏曲联唱扬传统文化三个篇章。民俗与党史彼此交融, 传统与现代交相辉映 。
(二)借喻与借代的区别
借喻不同于借代。借喻取两事物的相似点,借代取两事物相关点。
合作探究
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 》教学设计
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教学设计(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幼儿园教案、小学教案、初中教案、高中教案、作文大全、励志故事、演讲致辞、诗词诗句、口号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kindergarten lesson plans, elementary school lesson plans, junior high school lesson plans, high school lesson plans, essays, inspirational stories, speeches, poems, slogan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教学设计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教学设计【复习目标】(一)复习修辞格知识,能辨析并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
高考语文复习之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对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规定考查9种修辞手法,要求考生在准确辨识常见修辞手法的基础上,能够根据语意和语境的要求运用修辞手法进行表达;能够对作品中修辞手法运用的表达效果作出分析和鉴赏。
修辞手法的运用是语文考试中变化最大的考点之一。
近年来该考点的考查内容和方式包括:在语言运用题中,根据需要(仿写、扩写、拟对联等)运用修辞手法来表达;在诗歌题中,结合诗句内容分析修辞手法的作用及其表达效果;在现代文阅读题中,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修辞手法在具体语境中的表达效果;在作文中,要求善用修辞手法,提升作文的趣味性和语言表达的艺术性。
从近年来的命题形势看,高考较注重对考生能力、表述、综合运用及分析的考查。
1.熟悉9种常用修辞手法的特点、作用及表达效果。
2.不断锤炼联想、想象等思维能力。
近年对修辞手法的考查,既考查语言运用能力,也考查思维能力,有些考生写不出恰当的比喻句,不是不懂比喻手法,而是思维能力欠佳。
3.具备认真审题、分析语境、捕捉有效信息的能力。
有些修辞要求暗含在具体的语境中,如果考生捕捉不准,拟写的句子或者对修辞手法的分析就会出现错漏。
而某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往往是和上下文甚至全文的主旨紧密相连的,修辞句往往是上下文文意的延伸或含蓄的表达,所以,分析修辞手法的运用效果必须结合上下文文意。
回答关于修辞手法的题目,考生要注意规避以下答题误区:1.对常见的易混淆的修辞手法辨析不清,因而在文学作品鉴赏中对修辞手法的判断不准,在拟写句子或者分析修辞手法的运用时不准确,不明晰。
2.审题不清,对题目隐含的信息分析不深入,忽略了题目中隐含的对修辞手法的考查。
3.找不到做题的切入点,找不准修辞手法的考查点。
4.答题不规范,步骤不明晰。
只有对写作手法的判断,没有关于作用、效果的阐述;或拟写的句子不伦不类,缺乏感情色彩,缺乏美感。
【考题连线】(2020·全国新高考卷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我决定步行回家,我喜欢走夜路,何况此时夜凉如水。
高考语文解题指导: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讲解含答案)
高考语文解题指导: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讲解含答案)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仿用、变换句式和修辞”是考纲要求的考点,但全国卷近几年未做单独考查。
为了做到有备无患,本书对本考点也做到了精讲精练,达到备考无盲区的复习目标。
常考修辞手法辨识及运用“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是《考试说明》中明确规定的考点。
修辞不但在“语言文字应用”中隐性考查,而且在阅读和写作中隐性考查,“修辞”是学好语文的基本素养之一,有必要对修辞进行专门研究,为同学们上这一课。
修辞的类型较多,分为常用的和非常用的,根据考查情况,下面只介绍九种常用的修辞手法。
一、9种修辞手法明鉴(一)比喻比喻是用另一本质不同而又有相似之处的事物作比方的一种修辞方式。
1.特点比喻有三个基本要素:本体——被比喻物,喻体——比喻物,比喻词——联系本体和喻体的词语。
但是有些比喻句中三者并不同时出现。
构成比喻的基础是:本体和喻体两个事物存在着相似之处,但一般说来,本体和喻体又须是本质上完全不同的两个事物。
2.分类可按内容分,也可按形式分,种类繁多,现举常用的几例。
(1)明喻明喻是用“像,如,似,若,似的,像……似的,如同……一样”等比喻词连接本体和喻体的比喻,是较明显的打比方,其连接本体喻体的比喻词就明确表示了两者的相似关系。
例如:骄傲像隔年的草根,冬天刚过去,就钻出一丝丝的嫩芽。
(2)暗喻暗喻是本体和喻体同时出现,它们之间在形式上是相合的关系。
喻词常由“是”“就是”“成了”“成为”“变成”等表判断的词语来充当。
暗喻又叫隐喻。
例如:生活是海洋。
(3)借喻借喻是本体和比喻词都不出现,直接由喻体来代替本体的比喻。
较之明喻和暗喻,借喻形式最为简短,喻体和本体的关系最为密切,因为本体不出现,借喻也是最隐蔽的比喻。
所以它的使用常借助于一定的语言环境,才使人易于理解。
例如: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
一旦把它们消灭干净,鲜红的太阳照遍全球!“毒蛇猛兽”借喻那些压迫和剥削劳动人民的反动统治阶级,具体形象,爱憎分明。
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林下潼心
常见的修辞手法主要包括比喻、比拟、 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 问和反问等九种。
高考对修辞手法的考查:一是准确辨 识,二是灵活运用。
• 一、比喻 • 1.含义:比喻就是打比方,是用本质不同又有 相似点的事物描绘事物或说明道理的修辞手法。 • 2.作用:比喻用在记叙、说明、描写中,化无 形为有形,化抽象为具体,化平淡为生动,化冗 长为简洁,化深奥为浅显,给读者留下鲜明、深 刻的印象。 • 3.构成:比喻一般由三部分构成,即本体(被 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 (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组成。
七、反复 1.含义:反复是有意地重复同一词语或句子以强调某个意思 或抒发某种感情的修辞格。 2.作用:反复在诗文中,起到反复咏叹、表达强烈感情、突 出思想观点的作用(内容);同时还使诗文格式整齐有序,回 环起伏,充满语言美和节奏感(形式)。
如: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3.种类: (1)连续反复:接连重复相同的词语或句子,中间没有其他词 语间隔。如:你的每一个脚步,你的每一次呼吸,都是—— 革命……革命……革命…… (2)间隔反复:重复运用词语或句子,中间间隔其他词语或句 子。风雪一天比一天大,人们的干劲一天比一天猛,砍下的 毛竹一天比一天堆得高,为竹滑道修的架在两座高山之间的 竹桥,也一天比一天往上长。 补充: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也可以交错使用。
• 二、比拟
• 1.含义:根据想象把物当作人写或把人当作物写,或把甲物当作乙物来
写,这种修辞手法叫比拟。
• 2.作用:比拟可将人的动作神态、思想情感、精神品格赋予某事物,使
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情趣、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或把某事物的特点写得
生动形象、色彩鲜明、意蕴丰厚,进而表达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给读者
高考语文复习--正确使用修辞手法(九种常见的修辞手法特征、效果)
微积累
对偶与排比的区别 ①对称性与平列式。对偶是两个语言单位,而排比是三个或三个以 上的语言单位。对偶必须对称;排比要求结构大体相似,字数要求不甚 严格。 ②词语的重字与避重有别。排比经常以同一词语作为彼此的提示语, 使排比内容互相衔接,给人紧凑密集之感;而典型的对偶句上下两句不 重字。 ③对偶以要求平仄对仗为佳,排比则无此要求。
设题角度 借代
2022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设问和 新高考1 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 设问排比
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命题特点 修辞手法: ①过去,该考点是放在仿写等语用题中间接考 查,现在单独设题考查,凸显了高考对此的高 度重视。 ②命题不再是判断修辞手法的简单考法,而是 就某一修辞手法,要求分析其构成与表达效果, 体现了考查的深度。 赏析句子表达效果: ①命题主要角度是原句与改句的表达效果比较。 ②分析比较表达效果综合了语言表达及文章结 构多个角度,体现了考查的全面性和综合性。 上述两个考点,一般采用简答题型。
【考情微观】
年份 卷别
题干表述
新高考Ⅰ 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
对偶 修辞手法:
2021
表达效果。(5分) 文中画波浪线处使用了拟人的修
①过去,该考点是放在仿写等语用题中间接考 查,现在单独设题考查,凸显了高考对此的高
全国甲 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拟人 度重视。
④复句排比。例如:戴镇长喜欢发表演讲,怀宝就暗示镇上的中学 校长多请戴镇长去给学生们讲话;戴镇长喜欢读史书,怀宝就去镇上早 先的几个富户家搜罗古书;戴镇长喜欢让自己的讲话家喻户晓,怀宝就 常用粉笔把自己记录下的镇长讲话抄在镇政府门前的黑板上。(周大新 《向上的台阶》)
(3)作用。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节奏鲜明, 长于抒情。
高考语文全程总复习一轮精品课件: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考
纲
解
读
《
考 情 探 幽
走 向 高 考 》
考 题
高 考
览
总
胜
复
习
·
考 点 透
语 文
视
技 巧 点 拨
资 料 链 接
素
材
卡
片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第一部分 专题12
考
纲
解
读
《
考 情
《考试大纲》表述为:“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
探
幽 法。”
走 向 高 考 》
考 题 览
高
《考试大纲》中对“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这一
《
考 情
[答案] C
探
幽
走 向 高 考 》
考 题
高 考
览
总
胜
复
习
·
考 点 透
语 文
视
技 巧 点 拨
资 料 链 接
素
材
卡
片
首页
上页
下页
Hale Waihona Puke 末页第一部分 专题12
考
纲
解
读
《
考 情 探 幽
走
向
高
【例2】 (2009·高考辽宁卷)依照下面的示例,自拟
考 》
考
题 览
两个对象,另写三个句子,要求使用比喻和比拟来表现两
巧
点 拨
鸟是声音最嘹亮的一个。
资 料 链 接
素
材
卡
片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第一部分 专题12
考
纲
解
读
《
高考复习《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课件
借代作用
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增强语言的 形象性,使文笔简洁精炼,语言富于变化 和幽默感;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 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
• (202X江苏)下列熟语中,没有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3分)
• A.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B.人皆可以为尧舜
锦鳞指的是鱼
代
以器物代人物
雨来见十几把雪亮的刺刀从前门进来。(以
“刺刀”代鬼子。)
以专名代通名
要按劳取酬,不要大锅饭。(“大锅饭”代平均 主义。)
借代与借喻的区分:
其一,借喻侧重类似性,借代侧重相关性。 其二,借喻能改为明喻而借代不能 。 例:1、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 了. (可改为明喻:我们之间的隔阂像一层可悲的厚障壁。)
A.爱心是昏暗夜空中的歌谣。 B.那里的蔬菜跟与水果一样贵。 C.他的脸色像纸一样白。 D.这里的老鼠跟猫一样大。 解析: 本题考查辨析比喻句与比较句的能力。 构成比喻的本体与喻体应是性质不同的而又有类似之处的不同类 事物,A、C、D三句能构成比喻,B句的“蔬菜”与“水果”是同样 性质的东西,句中的“一样”只是它们的价格,属比较。 答案:B
①牛皮不要吹得太大,尾巴不要翘起来。 ②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
比拟作用:给人以形象感、新奇感,收 到生动的富有乐趣的表达效果。
3、借 代 什么叫借代?
——不直接说出人或事物的名称,而用与其有 密切关系的名称或属性来代替,从而突出表达对象 特点的一种修辞手法。
运用借代应注意的问题:
——使用借代,借体和本体的关联要力求明显,否则,容 易造成费解或误解。
语气强烈,具有无可辩驳的力量;能激发读者 感情,给读者造成深刻的印象。
高考语文复习: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判断一下
PANHDUANYIXIA
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
那肥大的荷叶下面,有一个人的脸,下半截身子长在
水里。
√
选择一下
XUANZENYIXIA
对下列句子修辞手法的判断,正确的是(C ) A.我凭舷远眺,江水滔滔,一泻千里,向东流去。 (排比)
B.苍苍的榕树,以无限的爱心庇护着劳苦而淳朴的人 们。(夸张)
答:
①句中把塞车的路比作黏稠的河(1分),体现了比喻的相似性;
②路和河的形状相似(1分),车流和水流相似(1分);
③塞车时汽车行驶缓慢,和河水固杂质多而黏稠时流动缓慢相似。 (1分)。
比拟
BINI
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法。它包括把物 当作人来写(拟人),把人当作物来写(拟物)和把此物当作 彼物来写(拟物)几种形式。事实上,前一种形式是把事物 “人化”,后两种形式则是把人“物化”或“把甲物乙物化”。
答:
①文中把棉花吸收足重的水分和肥料才能长得好,比拟成人吃好饭
喝好水才能健康成长,投射了作者对棉花的感情;②使表达比较活
泼。
排比
PAIBI
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的短语 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 情的修辞方法。
答题模板:
(1)构成:“……”“……”“……”都是由“××+××”构成的××结构短语共同组成,结构 相同,语气一致,意思密切关联,为成分排比。
1、诗句所用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B
A.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B.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C.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D.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案。第(2)题,首先可以确定的是“耿耿忠心昭日月”“洋 洋正气结丰碑”应分别列入上下联中。剩下的四个短语中 “国家”“人民”相对,“功”“德”相对,可列入上下 联。据此即可写出对联。
[答案](1)下联:寸草春晖难报恩来 (2)上联:生为国家死为人民,耿耿忠心昭日月 下联:功同五岳德同湖海,洋洋正气结丰碑
3.作用 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可以引人联 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 4.注意点 (1)借体和本体关系密切,借体必须能突出地代表本体, 有鲜明的代表性,让人一听就明白所指称的事物。有时需 要在上下文中对借体有所交代,使读者明白本体是什么。 如“我家兄妹很多,已有两个五角星,两枚大学校徽”,由于 “五角星”既可指解放军,也可指铁路工人;“校徽”可代 学生,也可代教师甚至校长,因此,不具有“鲜明的代表性”, 会造成歧义。
夸张
1.概念 为了更加突出地表达某一事物或某种思想感情,而故 意作明显扩大或缩小的描写。 2.种类 (1)故意扩大。 例如:几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 (2)明显缩小。 例如: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的他,只能四处讨饭。
3.作用 强调、突出事物特征,抒发强烈的思想感情,给人以鲜 明深刻的印象。
为简洁等。
1 使用下面的词语写一段描写性文字,要求运用比 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不超过 80 字。
雪 寒风 疲惫 路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雪在轻盈地跳舞,悄无声息地落在伞上。
凛冽的寒风呼啸而过,似一把锋利的刀,切走了我身上仅
存的一点暖意,却无法赶走我的疲惫。远处,路灯的橘黄色 灯光暖暖地照亮了我回家的路。
语言文字运用 考点五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考点五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准确辨识,掌握效果[考点要求]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E级常见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
1.(2014·江苏)下列诗句与“墙头雨细垂纤草”对仗工整的一项是()A.水面风回聚落花B.数峰无语立斜阳C.楼上春容带雨来D.蝉曳残声过别枝答案A解析先分析题干诗句,“墙头”是名词,“头”是对“墙”的补充;“雨”是名词,“细”补充说明了“雨”的状态;“垂”是动词;“纤草”是名词,且“纤”是形容词,说明了“草”的状态。
然后分析选项:A项“水面”对“墙头”,“风回”对“雨细”,“聚”对“垂”,“落花”对“纤草”,意义相称,词性相同,对仗工整;B、C、D三项中的“数峰无语”“雨来”“蝉曳残声”词性都与题干句不对仗。
(试题评点该题考查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材料是古典诗句,有着浓浓的传统文化味道。
题型是选择题,这是江苏卷在语言表达运用中首次使用该题型。
考生可能搞不清对偶与对仗有怎样的严格的区别,但凭着厚实的古诗积淀,选对答案绝对没问题,因此,该题几乎无难度。
但正因如此,这个考题点可能以后不会再考到了。
2.(2015·江苏)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比拟手法的一项是()A.东风便试新刀尺,万叶千花一手裁。
B.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
C.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D.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诗句的修辞手法——比拟(拟人和拟物)。
B项意为浮萍碎处,映现出远山的倒影;小船过时,听到划过草叶的声响。
是从视觉与听觉角度来写的,并未使用比拟手法。
A 项意为春风试着用神奇的刀尺,精心剪裁出春天的红花绿叶。
“试”“裁”是人的动作,用了拟人。
C项说芍药花“含春泪”,“蔷薇”“卧晓枝”,把花写成美人,拟人。
D项一“偷”一“翻”,采用拟人手法,突出了南风这位旧相识的顽皮可爱。
试题评点该题是对2014年修辞手法题的继承。
解答的关键是对比拟手法的理解。
高考复习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2、语言表达题。如仿句、扩写等。
1、请以“梦想与现实”为内容,仿照下面的示例写两个 句子。要求每个句子都采用比拟的修辞方法,两个句子之 间构成对偶。
太阳热烈、奔放,带着万丈光芒,给生灵以活力; 月亮温馨、宽容,带着无际清辉,给万物以安宁。 答案: 梦想瑰丽、奇妙,带着我飘飘荡荡,享受人生美好; 现实平淡、真切,教给我踏踏实实,体会世间真味。
后一首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 却呈现娇羞之态,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
4、现代文阅读。 略
素材积累
1、美国风俗画画家罗伯森·摩西,人称“摩西奶奶”,从 古稀之年开始自学画画,共创作1000多幅画作,被当做自 学成才、大器晚成的杰出代表,“任何人都可以作画”, 摩西奶奶这样说过,“任何年龄的人都可以作画。”“做 你喜欢做的事,上帝会高兴地帮你打开成功之门,哪怕你 现在已经80岁了”。
摩西奶奶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你去追求心中的梦想, 不管年龄多大,开始得多晚,都会给你带来不一样的丰盈 人生。
随马去,月逐舟行:比喻自己的心追逐卢梅坡而去。
问: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结合全词具体说明。
答:主要运用了比喻手法。上片用“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的比喻来表现离别之苦,下片用“尘随马去,月遂舟行” 的比喻来表现思念之切。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齐安郡中偶题
暮热游荷池上
杜牧
杨万里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
8、设问
定义: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 后自己回答,即自问自答。 作用:总的作用是引起读者思考,有时出现在篇首 或段首,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例1: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们劳动群众。 例2:正确答案只有一个吗?当然不是。
2020高考语文总复习讲义:第一单元 第五节 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第五节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命题分析纵观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单纯考查修辞手法的并不多,一般是同其他考点结合起来考查:一是在诗歌鉴赏中考查修辞使用及作用;二是在仿写、扩展语句中考查实际使用修辞手法的能力。
而多年来的高考试题似乎对“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情有独钟。
走进高考【P】例1(2018·北京)在《红岩》《边城》《老人与海》中至少选择一部作品,用一组排比比喻句抒写你从中获得的教益。
要求:至少写三句,每一句中都有比喻。
120字左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讲评】示例:《红岩》中江姐是一枝傲雪的寒梅,她用宁死不屈的意志和凛然的民族大义告诉我什么是忠诚和奉献;《边城》中翠翠的爱情是一首美丽而凄婉的歌,她用痴情等待告诉我什么是纯真的爱;《老人与海》中桑地亚哥是一面精神旗帜,他用三天两夜的搏斗告诉我什么是真正的硬汉。
[作答时要注意以下几个关键点:一是围绕“教益”展开写作,如可以从《边城》中读出人性的真善美,也可从《边城》中读出爱情的纯真;二是运用排比与比喻两种修辞手法;三是字数控制在120字左右。
]例2(2016·山东)拖延症的表现是,在能够预料后果不良的情况下,仍然把计划要做的事情一再推迟。
请运用比喻、比拟的修辞手法写出拖延症的危害。
不超过40个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讲评】示例:拖延症是生命的窃贼,它会在不知不觉中,盗取你的热情,偷走你的机会。
[本题考查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从题干来看,拖延症的表现为“在能够预料后果不良的情况下,仍然把计划要做的事情一再推迟”,据此可分析出拖延症的危害:它像窃贼一样,会使计划落空,会使热情消失,会将机会偷走,会使本来可以成功的事情失败。
高考复习语言运用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ppt
(3)借代的作用 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 代凡,以事代情。可以引人联 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 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
(4)借喻和借代的区别 二者在“代替本体事物”这一点上相通, 它们的区别是:借喻的本质是“喻”,它成 立的基础是喻体事物与本体事物的“相似 性”。而借代的本质是“代”,它成立的基 础是“相关性”。所以借喻可以还原成明喻, 而借代不行。如“旌旗十万斩阎罗”中, “旌旗”借代“军队”,属部分代整体,而 “阎罗”是借喻,比喻像阎罗一样的蒋介石。 可以还原成“带领十万军队斩阎罗一样的蒋 介石”,但不能说成“像旌旗一样的军队”。
(三) 在现代文阅读中考查: (2)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对文中画线 句子的景物描写进行赏析。 远岸丁香、连翘在灯光下更加似雪如金, 近岸海棠正在盛期,粉嘟嘟的花朵挤满 枝头,好不热闹。
参考答案: 运用比喻,描绘丁香、连翘在灯光 下晶莹璀璨的艳丽之美。运用比拟 (或“拟人”),形容海棠盛开时争 奇斗艳的勃勃生机。 本题是对作品局部描写技法的赏析。 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很明显,只是 估计很多考生没有分条陈述。
③借喻。典型形式是:甲代乙。不 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但它不 同于借代。借代取两事物的相关点, 借喻取两事物的相似点。例如: “塞眼睛捉麻雀”,“瞎子摸鱼”, 粗枝大叶,夸夸其谈,满足于一知 半解,这种极坏的作风……还在我 们党内许多同志中继续存在着。
(3)比喻的作用 主要是或化平淡为生动, 或化深奥为浅显,或化抽 象为具体,或化冗长为简 洁。
③标志代本体。例如:谁料竟会落 在“三道头”之类的手里呢,这岂 不冤枉! ④人名代著作。例如:我们要多读 点鲁迅。 ⑤绰号代本人。例如:“芦柴棒”, 去烧火!
⑥专名代泛称。用具有典型性的人或事物的 专用名称作借体,来代替本事物的名称。例 如: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⑦具体代抽象。用具体的事物作借体,代替 抽象的本体。例如: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中国人民用小米加步枪,打垮了帝国主义在 中国的统治。“小米”代替“落后的军需供 应”,“步枪”代替“落后的武器装备”。 ⑧部分代整体。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本 体事物。例如:解放军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一针一线”代替一切东西,哪怕很细小的 东西。
高考复习基础知识总复习之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ppt
“合”在这里是“环绕”的意思,“斜”在这里是 “延伸”,都是自然景物的本身状态。作者在这里是用 描写景物来衬托心情,并没有用拟人手法写青山、绿树 有人的感情。 31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境,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分析“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两句运用的 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 湖北是一座书库,武汉就是书库里最厚重的一本 书;蛇山是一页纸,黄鹤楼就是纸上最神奇的文字。 地球好像一个部落,中国就是部落中的一个家庭; 沿海诸岛是一群可爱的孩子,台湾就是其中最俏皮的 一个。 江南是亭亭玉立的少女,杭州就是少女的脸庞; 西湖是水汪汪的眼睛,湖水就是眼中晶莹的泪。
7
3、构成比喻必须具备的条件:
14
6、比喻要贴切
①在崎岖的道路上向前猛冲,脚步像踩在棉花上 似的轻快。 (没有相似点)
②人民群众的工作干劲像决了堤的洪水,一泻千 里,豪情奔放,势不可挡。 (喻体不当) ③大水一来,可真比老虎还厉害,庄稼、房子、 家俱一扫而光,今天,我们已下定决心,一定要和这 只老虎拼一拼,非制服他不可。 (前后不一致,前 面把大水比作比老虎更厉害的其他事物,后面又比 作老虎,前后不一致)
9
比喻 比喻的种类
种类
本体
明喻
暗喻
借喻
喻词 喻体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更多的时候,乌云四合,层峦叠嶂成了水 墨山水。 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 。
10
பைடு நூலகம்
练习
大理人别有情趣,很有福气。几乎家家 院内是繁花,户 户门内有清流。好花还须绿 叶衬,这翡翠般的绿叶,正衬托着社会主义 幸福的“生活之花”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2019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 规定的九种常见修辞手法一览表
二、几种易混修辞格的辨析
1.比喻和比拟 比喻和比拟,都是增强语言形象性的修辞手段,但它 们是两种不同的修辞方式。
(1)性质、作用不同:比喻强调的是甲乙两物的相似 性,是用喻体比本体,重点在“喻”,而比拟却是仿照“拟 体”(被模拟的事物)的特征摹写本体,重点在“拟”。
要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结合相关诗歌;不 少于 100 个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讲评】示例:(1)唐朝的离别苦。“劝君更 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离愁化作一场朝雨,淋湿驿 道上的尘土,洗掉柳树上的尘雾,行人开始远行。折尽柳条 留不住的,是伊人的脚步;挽断罗衣留不住的,是岁月的裙 袂。一曲离歌,两行热泪,“君向潇湘我向秦”。“西出阳关 无故人”,那么何地再逢君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讲评】示例:《红岩》中江姐是一枝傲雪的寒梅, 她用宁死不屈的意志和凛然的民族大义告诉我什么是忠诚和 奉献;《边城》中翠翠的爱情是一首美丽而凄婉的歌,她用痴情 等待告诉我什么是纯真的爱;《老人与海》中桑地亚哥是一面 精神旗帜,他用三天两夜的搏斗告诉我什么是真正的硬汉。
3.排比与对偶 排比与对偶的区别主要有以下三点: (1)排比是三项或三项以上的连说,而对偶则是两项 的对说。 (2)排比不限字数,句式大体整齐即可;对偶不仅要 求两联字数相等,还要求结构一致。 (3)排比中常含有反复出现的词语,对偶中则力求避 免同字反复的现象。 4.设问与反问 设问和反问都是“明知故问”,在这一点上,它们不 同于疑问句。二者的主要区别是: (1)设问自问自答,一般有问必答;反问则可以不答, 实际上也不需要作答,但是答案已十分明确。 (2)设问句后要用问号,反问句后可以用问号,如感情 强烈,可以用叹号。
(2)唐朝的诗人清高。“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 得开心颜?”一壶酒,一把剑,一轮残月。一路狂舞,一路 豪饮,一路吐胸怀。舞出一颗盛唐的剑胆,饮出一位诗坛的 谪仙。醉卧长安,天子难寻,不用粉饰,不为虚名。喜笑悲 欢气傲然,“九万里风鹏正举”。沧海一声笑,磊落两袖风。 散发弄扁舟,踏遍祖国河山,一生哪肯摧眉折腰?
2.结合语境,确认手法。在考查修辞手法时,命题人往 往为每一个选项创设一个特定的语境,考生需要结合具 体语境,确认该句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3.提高思维能力,加强修辞的使用。语言是表达思想 的工具,而思想是思维的结果。因此,近年来高考对修辞 使用能力的考查与其说是考查语言应用能力,不如说是 考查思维能力;要写得出,写得对,首先要想得出,想得对。 有些考生写不出恰当的比喻句,不是因为不懂比喻手法, 也不是语言表达能力差,而是思维能力不够,想不出恰当 的喻体。因此,要提高修辞使用能力,关键是要提高思维 能力,尤其是联想、想象能力。
修辞,扩展与压缩考点集训(主、客观题 18 道)
第八课时
模块一:使用修辞手法演练 1.下列诗句中,与所用修辞手法相互对应的一项是 () 古诗歌常因为修辞之妙而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如 “________”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________”运用了 比喻的修辞手法;“________”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 “________”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①梨花千树雪 ②旅雁还应厌后行 ③长安不见 使人愁 ④天台四万八千丈 A.③①②④ B.②④③① C.①②③④ D.④③①②
培养正确使用修辞手法的能力。这里的能力是多方 面的,简述之:就仿写题型而言,主要是审题能力,此外还 有联想能力、驾驭语言的能力以及创造力;就“文学鉴 赏”和“现代文阅读”而言,这两种题型主要是对修辞 表达效果的考查,这就要求考生有很强的捕捉有效信息 的能力,特别是语境的分析,语境把握不住是很难理解修 辞的表达效果的;就作文而言,是善于使用比喻、对偶、 排比等修辞手法来写作句子的能力训练,在读、写的实践中学会正确使用修辞手 法,从而提高实战能力。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讲评】示例:城里的大街小巷就如同人体
血管一样,推广街区制,就是让城市“血管”流畅,保证
城市正常运转。
4.“读其文,想见其为人。”请从以下几位作者中, 任选一位,以“________,我想对你说”为开头,结合自己 对作者的了解,写一段话。要求: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 法,不少于 80 个字。
考纲在线 正确、熟练、有效地使用语言文字。 2.表达应用 E (4)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常见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 排比、反复、设问、反问。 简要解读 “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应分两点理解:一是 “常见的修辞手法”重在“常见”,《2019 年普通高等 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规定了九种,这就给 我们规定了修辞的考查范围。二是“正确使用”表明高 考对考生的要求是“正确使用”的能力,而不是单纯考 查概念术语、辨识等。
像表示“请走请走”,其实不是,这是一种“让我牵牵 你”的邀请。
3.唐诗是中华文化的精华。提起唐诗,我们就有一种 齿颊生香的感觉。唐诗以其美的意境、美的形象、美的 情趣使无数读者为之倾倒。唐诗中,哪一句最打动你的 心灵,引起你的共鸣?请从以下三句中任选一句作为开 头,用令人动情的笔墨进行抒写。
(1)唐朝的离别苦。(2)唐朝的诗人清高。(3)唐朝的 月明。
三、明确修辞的表达效果,培养使用修辞的能力
明确九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是判断其使用正误、 优劣的前提。九种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如下:
(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 体,化冗繁为简洁。
(2)比拟:把物拟做人或把人拟做物,使形象栩栩如 生,使语言生动形象。
(3)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 (4)夸张: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烘托气氛,增强感 染力;展开丰富的联想,以创造意境。 (5)对偶:便于吟诵,易于记忆;用于诗词,有音乐美; 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6)排比:叙事透辟,条分缕析;结构紧凑,文意贯通; 语气强劲,抒情强烈。
设题角度Ⅰ:对常见修辞手法的判定 1.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 ) A.人生就是一条船,它的首次航行目标必定是那座 神秘的码头,慈祥的外婆就住在码头上。 B.天蓝得可爱,仿佛一汪水似的,太阳更有精神了,岸 上有三棵杨树,淡淡的影子在水里摇曳着。 C.雅舍地势较高,得月较先。看山头吐月,红盘乍涌, 一霎间,清光四射,月光皎洁,四野无声,微闻犬吠,坐客无 不悄然。 D.江南小镇有过浮沉荣辱,但未曾摆出过太堂皇的 场面,因此也不容易产生类似于朱雀桥的沧桑之感。 ※【答案讲评】D (将“江南小镇”与“朱雀桥” 进行比较,并没有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C 项中,本体是 “月亮”,喻体是“红盘”。)
设题角度Ⅱ:修辞与选用、仿用、扩展相结合 2.仿照下面的示例,运用相同的修辞手法,另外选择 一种事物,表达一种善意。 沙发 人家都说,我的模样好像表示“请坐请坐”,其实
不是,这是一种“让我抱抱你”的姿势。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讲评】示例:扶手 人家都说我的模样好
[作答时要注意以下几个关键点:一是围绕“教益”展开 写作,如可以从《边城》中读出人性的真善美,也可从《边城》 中读出爱情的纯真;二是运用排比与比喻两种修辞手法;三是 字数控制在 120 字左右。]
例2(2016·山东)拖延症的表现是,在能够预料后果不 良的情况下,仍然把计划要做的事情一再推迟。请运用比 喻、比拟的修辞手法写出拖延症的危害。不超过 40 个字。
(2)句式结构不同:比喻句由本体、喻体和喻词三部 分组成。借喻虽然不出现喻词和本体,但可以变换为有喻 词和本体的明喻、暗喻。不管是哪一种比喻,始终都有喻 体;比拟句主要是借助想象,将本体模拟为人的或物的某 种行为、动作或情态,不论是拟人,还是拟物,始终都无拟 体。
2.借喻与借代 借喻和借代都是以借体代本体,本体不出现。它们的 区别有两点: (1)借喻重在比方,可换成明喻;借代重在指称,不能 换成明喻。例如: ①有缺点的战士终究是战士,完美的苍蝇也终究不 过是苍蝇。 ②百年积弱叹华夏,八载干戈仗延安。 例①“完美的苍蝇”就是借喻,喻指那些反动的家 伙。换成明喻,可以写成“反动的家伙像苍蝇”的形式。 例②“干戈”“延安”就使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干 戈”代抗日战争,“延安”代中国共产党。这是用具体的 事物代抽象的事物,是不能换成明喻的。 (2)借喻的本体和喻体之间具有相似性,借代的本体 与借体之间具有相关性。
橘子洲 洞庭湖 易水河 上联:康河桥边多情游子作别西天云彩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讲评】示例:橘子洲头热血青年指点苍茫 江山 易水河边豪侠刺客高唱壮士悲歌
3.请用比喻、比拟的修辞手法说明推广街区制的好 处。不超过 40 个字。
眼下城市里规模庞大的小区和一些高楼深院成了 城市道路的“拦路虎”,不仅市民出行不便,还阻滞南 来北往、东奔西跑的车流,导致交通堵塞,影响城市正常 运转。推广街区制,开放封闭的小区和机关大院,可对有 限的道路资源进行科学配置,形成城市交通合理便捷的 路网,方便市民出行,畅通车辆往来。
第五节 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纵观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单纯考查修辞手法的并不多,一 般是同其他考点结合起来考查:一是在诗歌鉴赏中考查修辞 使用及作用;二是在仿写、扩展语句中考查实际使用修辞手 法的能力。而多年来的高考试题似乎对“比喻”“拟人”等 修辞手法情有独钟。
例1(2018·北京)在《红岩》《边城》《老人与海》中至少 选择一部作品,用一组排比比喻句抒写你从中获得的教益。 要求:至少写三句,每一句中都有比喻。120 字左右。
(3)唐朝的月明。“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 生。”不知谁在春江花月夜里,第一个望见了月亮,从此皎 洁的月,夜夜照亮无寐人的寂寥。床前的月光如霜似露, 永远铺在游子心头。月是思妇的牵挂,在捣衣声声中,夜夜 减清辉。月是孤独人的酒友,徘徊着与举杯者对影成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