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文档)高中化学元素周期表教案16新人教版必修

合集下载

高中化学元素周期表教案

高中化学元素周期表教案

高中化学元素周期表教案第一章:元素周期表的发现与发展1.1 元素周期律的发现了解原子序数的概念,掌握原子序数与元素的关系。

学习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表,了解其排列规律。

1.2 元素周期表的演变学习元素周期表的演变过程,了解科学家们如何不断完善周期表。

掌握现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特点。

第二章: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2.1 周期与族的定义学习周期的概念,掌握周期表的横向排列规律。

学习族的概念,掌握周期表的纵向排列规律。

2.2 周期表中的重要线和区学习主族、副族、0族和过渡元素的分布规律。

掌握周期表中的8、18、32号元素的分布特点。

第三章:元素周期表的应用3.1 元素的位置与性质的关系学习同周期、同族元素的性质变化规律。

掌握元素的位置与性质之间的关系。

3.2 元素周期表在化学中的应用学习如何利用元素周期表预测化合物的性质。

掌握元素周期表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4.1 离子键与元素周期表学习离子键的形成规律,掌握与离子键相关的元素。

了解离子键在不同周期和族中的分布特点。

4.2 共价键与元素周期表学习共价键的形成规律,掌握与共价键相关的元素。

了解共价键在不同周期和族中的分布特点。

第五章:元素周期表与物质结构5.1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学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掌握元素的位置与电子排布的关系。

了解原子结构对元素性质的影响。

5.2 晶体结构与元素周期表学习晶体的类型与元素周期表的关系。

掌握不同晶体结构的元素分布规律。

第六章:周期表中的特殊现象6.1 镧系和锕系元素介绍镧系和锕系元素的特点,它们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

探讨镧系收缩对元素性质的影响。

6.2 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学习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规律,理解元素周期表中电子排布的简化表示方法。

探讨能级分布对元素化学性质的影响。

7.1 同位素的概念定义同位素,解释同位素的存在与原子序数的关系。

探讨同位素在周期表中的表示方法。

7.2 同位素的应用学习同位素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如地质年代学、医学诊断等。

(完整版)《元素周期表》教案 (人教版必

(完整版)《元素周期表》教案 (人教版必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及周期、族等概念。

●教学重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教学方法:启发、诱导、阅读、讨论、练习、探究等●教学用具:投影仪、多媒体、元素周期表挂图等●教学过程【引入】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是由一百多种元素组成的,这一百多种化学元素有什么内在联系呢?那么,有没有一种工具可以把我们已知的一百多种元素之间的这种内在联系很好地表现出来呢?答案是肯定的。

那就是元素周期表,也是我们本节课所要讲的主要内容。

【板书】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阅读】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四页的文字,回答:(1)哪一位科学家首先制得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2)编排第一张元素周期表时,是以什么为编排顺序?现在的周期表又以什么为编排顺序?(3)什么叫原子序数?它和核电核数、质子数有什么关系?【板书】原子序数=核电核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探究】你能否将1—18号元素编成一个小小的周期表?要求:1.将性质相似的元素归类。

2.体现元素性质的周期性递变规律。

编制原则:1.将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归为一列。

2.将相同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在一行。

3.按原子序数的递增编排。

【投影】收集具代表性的由学生所编制的周期表。

用实物投影仪投影到屏幕上。

设计1:设计2:H He Li Be B C N O F Ne Na Mg Al Si P S Cl Ar H HeLi Be B C N O F Ne Na Mg Al Si P S Cl Ar【讨论】请大家讨论一下以上两种周期表的编排,哪一种更为合理呢?【小结】虽然He的最外层电子数与Be和Mg相同,但He原子的最外层已经排满了,达到了稳定结构,而Be和Mg都没达到稳定结构,因此He的性质与Be和Mg并不相似,反而与同是达到稳定结构的Ne和Ar相似,所以将He、Ne、Ar归为一列更合理。

【讲述】把电子层数目相同的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成横行;再把不同横行中最外层的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由上而下排成纵行。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2教案-1_元素周期表_教学设计_教案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2教案-1_元素周期表_教学设计_教案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及周期、族的概念。

2、使学生理解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并能运用原子结构理论解释这些递变规律。

3、使学生了解原子结构、元素性质及该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三者间的关系,初步学会运用元素周期表。

4、使学生了解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的重要意义,认识事物变化由量变引起质变的规律,对他信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5、使学生对核素和同位素有常识性的认识。

2.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2、元素性质、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和原子结构的关系教学难点:1、元素的性质、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和原子结构的关系2、核素、同位素3. 教学用具课件4. 标签教学过程一、介绍门捷列夫在1869年门捷列夫在继承和分析了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对大量实验事实进行了订正、分析和概括,成功地对元素进行了科学分类。

将化学性质相似的元素放在一个纵行制出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揭示了化学元素的内在联系,使其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成为化学发展史上重要的里程碑之一。

他还预言了一些未知元素的性质都得到了证实。

但是由于时代的局限,门捷列夫揭示的元素内在联系的规律还是初步的,他未能认识到形成元素性质周期性变化的根本原因。

二、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原子序数: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编号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根据元素周期律,把已知的一百多种元素中电子层数目相同的各种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成横行,再把不同横行中最外电子层的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由上而下排成纵行,这样得到的一个表,叫做元素周期表。

三、元素周期表族:具有相同的最外层电子数的列周期: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的行1、元素周期表的编制原则周期: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而又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排列的一系列元素。

(行)族:具有相似内层结构和相同的最外层电子数并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排列的一系列元素。

(列)2、元素周期表的结构(1)周期的分类三个长周期,三个短周期,一个不完全周期(2)主族与副族的对比长周期元素和短周期元素共同构成主族,只有长周期元素构成副族.周期分类及各周期元素种数3.本节的基本规律: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周期数=电子层数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各周期的元素数目:2,8,8,18,18,32,32稀有气体的原子序数:2,10,18,36,54,86.记住1~20号元素的名称和符号课堂小结①关于周期表、周期、族的概念;②周期与电子层数,主族序数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

高中化学元素周期表教案

高中化学元素周期表教案

高中化学元素周期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元素周期表的起源、发展及其结构特点。

2. 使学生掌握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知识,如周期、族等。

3. 培养学生运用元素周期表进行物质推断、性质预测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元素周期表的起源与发展2.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特点3. 周期与族的含义及划分原则4. 元素周期表的应用5. 元素周期表中的特殊现象三、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直观展示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特殊现象。

2.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学会运用元素周期表进行物质推断和性质预测。

3. 组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4. 开展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步骤1. 引入:回顾化学发展史,介绍元素周期表的起源与发展。

2. 讲解:详细讲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特点,包括周期、族等。

3. 应用:举例说明元素周期表在物质推断和性质预测方面的应用。

4. 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元素周期表中的特殊现象,如“跳跃元素”、“过渡元素”等。

5. 练习:发放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五、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元素周期表知识的掌握情况。

2. 课堂练习:评估学生在实际应用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及对特殊现象的理解程度。

4. 期末考试:全面检验学生对元素周期表知识的掌握。

六、教学内容1. 短周期元素的特点及其在周期表中的位置2. 长周期元素的特点及其在周期表中的位置3. 稀有气体的性质及其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七、教学方法1. 通过图表展示短周期、长周期元素及稀有气体的特点和位置。

2. 对比分析,让学生掌握周期表中不同区域元素的性质规律。

3. 实例讲解,让学生学会运用周期表进行元素推断。

八、教学步骤1. 讲解:介绍短周期元素的特点及其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2. 分析:分析长周期元素的特点及其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3. 讲解:讲解稀有气体的性质及其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4. 应用:举例说明如何运用周期表进行元素推断。

高中化学元素周期表教案

高中化学元素周期表教案

高中化学元素周期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元素周期表的起源、发展及其结构特点。

2. 使学生掌握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数量、分布规律和命名规则。

3. 培养学生运用元素周期表进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物质的推断和能量计算等基本技能。

4. 提高学生对化学元素周期律的认识,理解元素周期律在化学研究和应用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的数量、分布规律和命名规则。

2. 难点:元素周期律的应用,如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物质的推断和能量计算等。

三、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展示元素周期表的图片和实例,使学生直观地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特点。

2. 运用讲解法,详细讲解元素周期表的起源、发展、元素数量、分布规律和命名规则等。

3. 通过案例分析和练习,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巩固所学知识。

4. 利用互动讨论法,激发学生的思考,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

四、教学准备1. 准备元素周期表的图片和实例,以便进行直观演示。

2. 准备相关的教学PPT,展示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特点。

3. 准备一些典型的案例和练习题,用于学生的实际操作和练习。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元素周期表的图片,引导学生对元素周期表产生兴趣,并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

2. 讲解:详细讲解元素周期表的起源、发展、元素数量、分布规律和命名规则等,使学生掌握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知识。

3. 演示:通过展示实例,讲解元素周期表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物质的推断和能量计算等方面的应用,让学生体会元素周期表的重要性。

4. 练习:让学生进行一些典型的案例分析和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5. 总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元素周期表在化学研究和应用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后续学习的兴趣。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特点的理解程度。

2. 练习题:布置一些有关元素周期表的练习题,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元素周期表》教案(人教版必

《元素周期表》教案(人教版必

《元素周期表》教案(人教版必)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元素周期表的发现和发展过程;(2)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包括周期、族等概念;(3)学会利用元素周期表查找元素信息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认识元素周期表的规律;(2)学会利用元素周期表进行分析、预测元素性质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2)感受化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3)增强环保意识,关注人类可持续发展。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周期、族的划分;(2)元素周期表的应用,如查找元素信息、分析元素性质等。

2. 教学难点:(1)元素周期表的规律及其应用;(2)对周期表中特殊现象的理解和解释。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元素周期表的奥秘;2. 利用多媒体教学,展示元素周期表的动态变化,增强直观感受;3. 案例分析法,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元素周期表的应用价值;4. 分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准备元素周期表相关资料,如图片、图表等;2. 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3. 准备实例,展示元素周期表在生活中的应用;4. 划分学生为小组,便于合作交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介绍元素周期表的发现和发展过程;(2)提问:元素周期表有什么特点和作用?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观察元素周期表,分析其结构;(2)引导学生发现周期表中的规律,如周期、族的划分;(3)让学生尝试查找元素信息,如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等。

3. 案例分析:(1)展示生活中与元素周期表相关的实例;(2)让学生分析实例中元素周期表的应用;(3)引导学生思考元素周期表在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4. 小组讨论:(1)分组讨论元素周期表的规律及其应用;(2)每组选取一个特殊现象,进行解释和分析;(3)各组分享讨论成果,进行交流互动。

高中化学元素周期表教学设计教案

高中化学元素周期表教学设计教案

高中化学元素周期表教学设计教案一、引言元素周期表是化学的基础,它以一种有组织的方式呈现了所有已知元素及其重要性质。

在高中化学课程中,教授和理解元素周期表对于学生建立起对元素间关系的认识至关重要。

本教案旨在通过一系列互动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元素周期表。

二、教学目标1.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排列规律。

2.能够根据元素的位置预测其基本属性。

3.能够解释各种元素之间存在的模式和趋势。

4.培养学生对于共价键、离子键和金属键等化学键类型的理解。

三、教学内容1. 元素周期表基础知识•元素符号、原子序数和原子量的含义及表示方式•元素周期表的分类:主族、过渡族、稀土与放射性元素•元素周期表中行与列的关系•元素周期表上存在的模式或趋势(如电离能、原子半径等)2. 共价键与离子键•共价键的概念及形成条件•离子键的概念及形成条件•通过元素周期表判断共价键和离子键的类型3. 金属键与金属活性•金属键的概念及特点•金属活性的定义及相关实例•元素周期表中主要金属元素的位置和特征四、教学方法1.板书讲解:通过板书展示元素周期表结构、分类和基本规律。

2.活动实践:让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练习题,用元素周期表进行预测和分析。

3.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探究负荷最多或有效核电荷等概念,并给出相关案例。

五、评估方式1.综合测试:对学生对元素周期表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进行考核。

2.实验报告:要求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比较不同元素的性质,并撰写相关报告。

六、教学资源1.元素周期表手册和网站资源。

2.实验室设备和试剂。

七、教学时长安排总时长:5个课时 1. 第一课时:元素周期表基础知识(板书讲解和互动活动)- 40分钟 2. 第二课时:共价键与离子键(小组讨论、练习题和案例分析) - 50分钟 3. 第三课时:金属键与金属活性(实验演示和观察讨论) - 60分钟 4. 第四课时:复习和练习巩固 - 30分钟 5. 第五课时:综合测试和实验报告收集 - 40分钟以上是一个高中化学元素周期表教学设计教案的概述,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规律和应用。

《元素周期表》教案(人教版必

《元素周期表》教案(人教版必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元素周期表的发现和发展历程;(2)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能正确书写元素符号;(3)了解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分组和周期,能运用周期表进行元素推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认识元素周期表的规律;(2)学会利用周期表查找元素信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欲望;(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归纳等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元素符号的书写;(2)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分组和周期的特点;(3)利用周期表进行元素推断的方法。

2. 教学难点:(1)元素符号的书写规则;(2)周期表中元素的分组和周期的理解与应用。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元素符号;(2)准备相关的历史资料,介绍元素周期表的发现和发展;(3)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2. 学生准备:(1)预习元素周期表相关内容;(2)了解元素周期表的发现和发展历程;(3)掌握元素符号的书写方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回顾元素周期表的发现和发展历程;(2)引导学生关注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元素符号。

2. 自主学习:(2)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分组和周期特点。

3. 课堂讲解:(1)讲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强调元素符号的书写方法;(2)讲解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分组和周期特点,举例说明;(3)介绍利用周期表进行元素推断的方法。

4. 练习巩固:(1)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2)教师点评练习题,及时纠正错误。

五、课后作业:1. 复习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元素符号;3. 练习利用周期表进行元素推断。

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了解元素周期表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物质的制备、药物的研发等;2. 介绍一些与元素周期表相关的科学家故事,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3. 探讨元素周期表的局限性,引导学生关注化学科学的不断发展。

《元素周期表》教案(人教版必

《元素周期表》教案(人教版必

《元素周期表》教案(人教版必)第一章:元素周期表的简介1.1 学习目标:了解元素周期表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掌握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1.2 教学内容:1.2.1 元素周期表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介绍门捷列夫、莫塞莱等科学家对元素周期表的贡献。

1.2.2 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周期、族、轨道等概念的解释和示意图。

1.2.3 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周期性、对称性、递变性等。

1.3 教学活动:1.3.1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元素周期表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1.3.2 利用示意图和实物模型,帮助学生理解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1.3.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元素周期表的周期性和对称性。

第二章:元素周期表的应用2.1 学习目标:学会使用元素周期表进行元素查找和性质分析,掌握元素周期表在化学中的应用。

2.2 教学内容:2.2.1 元素查找:学习如何快速准确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特定的元素。

2.2.2 性质分析:通过元素周期表分析元素的电子排布、价态、反应性等。

2.2.3 应用实例:元素周期表在化学反应、材料科学、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

2.3 教学活动:2.3.1 教授学生使用元素周期表进行元素查找的方法和技巧。

2.3.2 通过实例和练习,引导学生学会利用元素周期表进行性质分析。

2.3.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元素周期表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第三章:元素周期表与原子结构3.1 学习目标:了解元素周期表与原子结构之间的关系,掌握原子结构的表示方法。

3.2 教学内容:3.2.1 元素周期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元素周期表的排列与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关系。

3.2.2 原子结构的表示方法:电子层、电子亚层、轨道等表示方法。

3.2.3 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原子结构对元素的化学性质和反应性的影响。

3.3 教学活动:3.3.1 通过示意图和实物模型,引导学生了解元素周期表与原子结构之间的关系。

3.3.2 教授学生原子结构的表示方法,并进行练习。

最新整理高中高三化学必修元素周期表教案

最新整理高中高三化学必修元素周期表教案

高中高三化学必修元素周期表教案高中高三化学必修元素周期表教案高中高三化学必修元素周期表教案一、教材分析: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和应用的科学。

要研究物质的宏观性质,必须从微观粒子入手,才能寻找到原因。

化学学科涉及分子、离子、原子、质子、中子、核外电子等多种微观粒子,但最重要的是原子。

只要了解了原子的结构,才可以进一步了解分子、离子结构,进而深入认识物质的组成和结构,了解化学变化规律。

在初中,学生已初步了解了一些化学物质的性质,因此有必要让学生进入微观世界,探索物质的奥秘。

通过本节了解原子构成、核素、同位素概念,了解质子数、中子数和质量数间的关系,为后续周期律的学习打好基础。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明确质量数和AZX的含义。

2.认识核素、同位素等概念的含义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能力目标:提高同学们辨别概念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原子结构的研究,激发学生从微观角度探索自然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明确质量数和AZX的含义。

难点:认识核素、同位素等概念的含义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四、学情分析:同学们在初中已经有了关于原子结构的知识,所以这节课原子表示方法比较容易接受,但对于核素同位素的概念是新知识。

五、教学方法:学案导学六、课前准备:学生学习准备:导学案教师教学准备:投影设备七、课时安排:一课时八、教学过程:(一)、检查学案填写,总结疑惑点(主要以学生读答案展示的方式)(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原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构成物质的微粒还有离子、分子等),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变化都都与原子结构密切相关,同种原子性质和质量都相同。

那么原子能不能再分?原子又是如何构成的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有关原子的几个概念。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探究一:核素和同位素1、原子结构: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在原子的中心,由带正电的质子与不带电的中子构成,带负电的电子绕核作高速运动。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一节元素周期表教案(16)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一节元素周期表教案(16)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以1-20号元素为例,了解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2、掌握元素化合价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出的周期变化规律。

过程与方法:1.归纳法、比较法。

2.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勇于探究的科学品质。

教学重点:元素化合价随原子序数的递增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教具准备:实物投影仪、多媒体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我们已经知到,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所构成的。

电子围绕着核作高速运动。

H原子核外只有一个电子,运动的情况是比较简单的,但是,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中,电子运动情况就很复杂,如何研究微观粒子—电子的这种复杂运动呢?人们提出了这样的观点:[推进新课][多媒体播放:电子核模型示意图](教材1-7图片)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个示意图,它表示了什么样的含义。

师(微笑):同学们观察的比较仔细、全面,在多电子的原子中,各个电子的能量是不相同的,因此,它们运动的区域也是不相同的。

我们把电子在不同区域的运动,称为电子层,就好像示意图中一层一层的。

层与层之间是不连续的。

用n表示电子层,n=1、2、3、4……7或者用K、L、M、N、O、P、Q表示。

K表示第一层;L表示第二层……[多媒体播放:核外电子排布规律]1、核外电子量依据能量高低,分层排布的,离核越近能量越低,离核越远,能量越高。

2、电子层可以用K、L、M、N、O、P等表示。

3.最外层(除K为2外)电子数最多不超过8。

[知识拓展]4.次外层电子数最多不超过18。

5.倒数第3层不超过32。

6.每层电子容纳数,最多不超过2n2【例题剖析】【例题1】.根据下列条件写出元素名称和元素符号,并画出原子结构示意图,把结果填在表中。

(1)A元素原子核外M层电子数是L层电子数的1/2。

(2)B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1.5倍。

(3)C元素原子的L层电子数与K层电子数之差是电子层数的2.5倍。

(4)D元素原子的次外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的1/4。

(新)人教版化学《元素符号元素周期表》教案(推荐)

(新)人教版化学《元素符号元素周期表》教案(推荐)

第2课时元素符号元素周期表三维目标要求知识与技能1.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

2.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知道它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元素和有关该元素的一些其他信息。

过程与方法1.通过联想记忆、卡片问答等趣味活动,帮助学生认识元素符号。

2.通过元素周期表,学会分类研究问题的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元素符号的学习,初步形成“宏观-微观-符号〞三重表征的化学思维方式。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

教学难点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常见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

情境导入一位不懂汉语的外国学生走进了我们的实验室,看着试剂瓶上的标签上,一脸茫然——因为他一个字也不认识。

同样我们走进外国的实验室,也难以认识试剂瓶标签上的文字。

为了书写和学术交流的方便,采用国际统一的符号来表示各种元素,这就出现了“元素符号〞。

合作探究探究点一元素符号提出问题元素符号如何书写,又表示什么含义?讨论交流阅读教材讨论归纳。

归纳总结1.表示方法:(1)由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如H、C、K、S等;(2)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字母要小写,即“一大二小〞,如Na、Mg、Cu等。

2.元素符号的含义:(1)宏观意义:表示一种元素;微观意义: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2)对于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元素符号还表示一种物质。

(3)元素符号前面添加上数字时,只能表示多个原子,不能再表示该元素。

探究点二元素周期表提出问题元素周期表是按什么编排的呢?有没有规律?讨论交流阅读教材和元素周期表讨论归纳。

归纳总结1.元素周期表的编排结构:(1)在元素周期表中,对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用不同颜色做了区分。

(2)横行(周期):元素周期表每一横行代表一个周期,共有7个横行,即7个周期。

(3)纵行(族):元素周期表共有18个纵行,每1个纵行叫作一个族,第8、9、10三个纵行共同组成一个族,所以有16个族。

高中化学《元素周期表》学案16 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化学《元素周期表》学案16 新人教版必修2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第1课时)学习目标:1、知道原子序数的含义,明确原子序数与构成原子的粒子间的关系2、明确掌握周期表的结构重点难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识梳理:一、元素周期表1. 原子序数:(1)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原子序数与构成原子的粒子之间的关系:原子序数= 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2. 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1)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元素按____________________的顺序从左到右排成横行(2)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元素按____________________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纵行3. 周期表的结构⑴周期:元素周期表共有个横行,每一横行称为一个,故元素周期表共有个周期①周期序数与电子层数的关系:②周期的分类元素周期表中,我们把1、2、3周期称为短周期,其他周期称为长周期,完成下表内容。

[思考]: 如果第七周期排满后,应有几种元素?__________________⑵族:元素周期表共有个纵行,除了三个纵行称为Ⅷ外,其余的每一个纵行称为一个,故元素周期表共有个族。

族的序号一般用罗马数字表示。

①族的分类元素周期表中,我们把18个纵行共分为16个族,其中7个主族,7个副族,一个零族,一个第Ⅷ族。

a、主族:由短周期元素和长周期元素共同构成的族,用A表示:如:ⅠA、ⅡA、ⅢA、ⅣA、ⅤA、ⅥA、ⅦAb、副族:完全由长周期元素构成的族,用B表示:ⅠB、ⅡB、ⅢB、ⅣB、ⅤB、ⅥB、ⅦBc、第Ⅷ族:三个纵行 (注意: 第Ⅷ族既不是主族也不是副族)d、零族:第 __ _ 纵行,即稀有气体元素②主族序数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③族的别称如ⅠA称为元素ⅦA称为元素零族称为元素[练习]画出具有下列原子序数的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并指出其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1.1元素周期表16-人教版

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1.1元素周期表16-人教版

元素周期表——学习化学的好工具
教学目标:1、元素周期表的意义和应用
2、学习元素周期表的使用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知道了元素周期表的结构,能够从原子结构的角度进一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的实质,并且掌握了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

但对于如何使用元素周期表缺乏了解。

教学重点:如何有效的使用元素周期表
1、门捷列夫的第一张周期表
2、门捷列夫的第二张周期表
3、稀有气体第0族包括氦、氖、氩、氪、氙、氡共六种元素,由于它们的惰性,早期被命名为“惰性气体元素”,但在1962年英国人巴特利特第一次合成出来化学键联结的惰性气体化合物,“惰性气体”随之改名为“稀有气体”。

主要应用有:
①利用稀有气体极不活泼的化学性质,有的生产部门常用它们来作保护气。

②稀有气体通电时会发光,世界上第一盏霓虹灯是填充氖气制成的。

③氦气是除了氢气以外最轻的气体,可以代替氢气装在飞艇里,不会着火和发生爆炸。

4、稀土金属又称稀土元素,是元素周期表ⅢB族中钪、钇、镧系17种元素的总称,常用RE表示。

在目前已探明的稀土储量中,稀土在地壳中占0.0153%,其中铈的地壳丰度最大(0.0046%)。

中国第一,约占世界总储量21000万吨的43%,主要用于发光材料(彩色电视和日光灯的荧光粉及军事上的夜间观察和拍摄)的制备,磁性材料(用于电子计算机、集成电路、航天技术)的制备。

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1.2元素周期律16-人教版

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1.2元素周期律16-人教版

第二节元素周期律第2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变化规律。

2、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实验技能。

过程与方法:1、自主学习,自主归纳比较元素周期律。

2、自主探究,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辨证唯物主义观点:量变到质变规律。

重点与难点: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变化的规律,探究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设计:【引入】上节课我们已经知道了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排布和化合价都呈周期性变化。

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是元素的重要性质,它们是否也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变化呢?这节课,我们就以第三周期为例,通过化学实验来判断元素的金属性强弱。

[提问]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判断依据。

[过渡]从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里,我们来设计实验探究第三周期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

[板书]二、元素周期律[实验一]Mg、Al和水的反应:分别取一小段镁带、铝条,用砂纸去掉表面的氧化膜,放入两支小试管中,加入2~3 ml水,并滴入两滴酚酞溶液。

观察现象。

过一会儿,分别用酒精灯给两试管加热至沸腾,并移开酒精灯,再观察现象。

[实验二]Mg、Al与稀盐酸反应比较[总结]Na、Mg、Al与水反应越来不越剧烈,对应氧化物水化物的碱性越来越弱,金属性逐渐减弱。

[过渡]我们再研究第三周期的非金属Si、P、S、Cl的非金属性的强弱。

[资料][总结]第三周期元素Na Mg Al Si P S Cl,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过渡] 如果我们对其他周期的元素也进行同样的研究,同样会得出类似的结论: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的变化。

[板书]二、元素周期律1元素周期律(1)定义: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的变化,这条规律叫做元素周期律[板书](2)实质: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性变化。

[板书设计]二、元素周期律1、元素周期律(1)定义: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的变化,这条规律叫做元素周期律(2)实质: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性变化作业:P19 1、8练习:1.下列事实能说明金属性Na>Mg的是:()A、Na最外层有一个电子,Mg最外层有二个电子;B、Na能与冷水反应,而Mg不能;C、碱性NaOH >Mg(OH)2D、Na能从MgCl2的溶液中把Mg置换出来;2.下列事实能说明非金属性Cl >S的是:()A、Cl2比S易与H2化合B、HCl比H2S稳定C、酸性HCl >H2SD、Cl的最高正价为+7,S的最高正价为+63.下列有关元素周期律的叙述正确的()A. 元素周期律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B. 元素周期律是原子半径呈周期性变化C. 元素周期律是元素的性质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呈周期性变化D. 元素周期律是元素的性质随原子量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4.下列有关元素周期律的叙述,正确的是()A. 元素周期律的本质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B. 元素周期律的本质是原子半径呈周期性变化C. 元素周期律的本质是元素的性质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呈周期性变化D. 元素周期律的本质是元素的性质随原子量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教学反思:这节课的教学能符合新课程的标准,通过学生的探究得出了元素周期律的定义,同时也得出了周期律的一部分具体的内容——同一周期从左到右金属性依次减弱非金属性依次增强,由于本节课通过实验来让学生的出元素周期律的相关的内容,是的学生对本节课的理解更深了,与此同时也最大程度的调动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使得“把课堂交给学生”这句话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发挥,稍有美中不足,就是学生对实验的熟练程度还有事待遇进一步提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一节元素周期表
●教学目标:通过卤素原子结构和性质的分析,使学生进一步建立结构决定性质的思想。

●教学重点:卤素单质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以及和原子结构的关系
周期表同主族从上到下非金属性的递变规律
●教学方法:启发、诱导、阅读、讨论、练习、探究等
●教学用具:投影仪、多媒体、元素周期表挂图等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1)为什么碱金属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具有相似性的递变性?
(2)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有哪些?
(3)以碱金属为例,同主族从上到下,金属性如何递变?
【过渡】周期表中为什么把氟、氯、溴、碘四种元素编在一个族呢?它们的原子结构和性质是不是同样具有相似性和递变性呢?我们现在讨论卤素的性质。

(二)卤族元素:
【思考】
1)根据卤族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分析原子结构的相同点(或相似性)和不同点(递变性)。

2)推测氟、氯、溴、碘在化学性质上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板书】
1.原子结构相似性:最外层电子数相同,都为7个
递变性:从上到下,随着核电核数的增大,电子层数增多
【讨论】课本第8页资料卡片中,体现出卤素单质物理性质有哪些递变性?
【板书】
2.卤素单质物理性质的递变性:(从F2到I2)
(1)卤素单质的颜色逐渐加深;
(2)密度逐渐增大;
(3)单质的熔、沸点升高
【探究】结合课本第8页(1)卤素单质与氢气的反应的信息,完成卤素单质与H2反应表格。

【讨论】从课本第8页(1)卤素单质与氢气的反应中,你得到什么结论?
【板书】
3.卤素单质与氢气的反应:X2 + H2= 2 HX
F2、Cl2、Br2、I2
卤素单质与H2的剧烈程度:依次减弱
生成的氢化物的稳定性:依次减弱
【探究】通过置换反应,比较卤素单质氧化性的强弱。

(1)分组实验:完成实验1-1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2)填写课本第9页表格,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根据反应方程式和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比较卤素单质的氧化性。

【板书】
4.卤素单质间的置换
2NaBr +Cl2=2NaCl + Br2氧化性:Cl2>Br2;还原性:Cl-<Br-
2NaI +Cl2=2NaCl + I2氧化性:Cl2>I2;还原性:Cl-<I-
2NaI +Br2=2NaBr + I2氧化性:Br2>I2;还原性:Br-<I-
结论:F2、Cl2、Br2、I2
单质的氧化性:依次减弱
对于阴离子的还原性:依次增强
【强调】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有密切的关系,主要与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特别是最外层电子数有关。

原子结构相似的一族元素,它们在化学性质上表现出相似性和递变性。

【过渡】元素的非金属性的强弱有什么判断依据呢?
【板书】非金属性的强弱的判断依据:
可以从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或与H2反应的难易程度以及氢化物的稳定性来判断。

【讨论】以卤素单质为例,分析同主族从上到下,非金属性的递变?如何从结构上进行解释?
【板书】同主族从上到下,随着核电核数的增加,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逐渐减弱,原子得电子的能力减弱,即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思考与讨论】
(1)同主族元素随着电子层数的增加,它们得失电子的能力、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递变
趋势。

【板书】
同主族从上到下,随着核电核数的增加,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逐渐减弱,原子得电子的能力减弱,失电子的能力增强,即非金属性逐渐减弱,金属性逐渐增强。

(2)原子结构和元素性质的关系:
【板书】
原子结构决定元素性质,元素性质反应原子结构。

同主族原子结构的相似性和递变性决定了同主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投影练习】
1.a、b、c、d四个集气瓶中装有Cl2、H2、HCl、HBr中的任一种气体,若a、d两瓶气体混合后强光照射下发生爆炸,a、b两瓶气体相混,瓶壁上出现红棕色液滴,则a、b、c、d 四瓶中气体应是()
A.Cl2、HBr、HCl、H2 B.Cl2、HCl、HBr、H2
C.H2、HBr、HCl、Cl2 D.H2、HCl、HBr、Cl2
答案:A
2.某溶液中Cl-、Br-、I-三种离子物质的量之比是1︰2︰3,通入一定量Cl2充分反应后,该比值为3︰2︰1,则通入Cl2和原溶液中I-离子物质的量之比是()
A.1︰1 B.1︰2 C.1︰3 D.1︰4
答案:C
3.砹(At)原子序数85,与F、Cl、Br、I同族,推测砹或砹的化合物不可能具有的性质是()
A.砹是有色固体 B.非金属性:At>I
C.HAt非常稳定 D.I2可以At从At的可溶性的盐溶液置换出来。

答案:BC
练习:课本11页3题
●板书设计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
(第三课时)
1.原子结构相似性:最外层电子数相同,都为7个
递变性:从上到下,随着核电核数的增大,电子层数增多
2.卤素单质物理性质的递变性:(从F2到I2)
(1)卤素单质的颜色逐渐加深;(2)密度逐渐增大;(3)单质的熔、沸点升高3.卤素单质与氢气的反应:X2 + H2= 2 HX
F2、Cl2、Br2、I2
卤素单质与H2的剧烈程度:依次减弱
生成的氢化物的稳定性:依次减弱
4.卤素单质间的置换
2NaBr +Cl2=2NaCl + Br2氧化性:Cl2>Br2;还原性:Cl-<Br-
2NaI +Cl2=2NaCl + I2氧化性:Cl2>I2;还原性:Cl-<I-
2NaI +Br2=2NaBr + I2氧化性:Br2>I2;还原性:Br-<I-
结论:F2、Cl2、Br2、I2
单质的氧化性:依次减弱
对于阴离子的还原性:依次增强
非金属性的强弱的判断依据:
可以从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或与H2反应的难易程度以及氢化物的稳定性来判断。

同主族从上到下,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递变:
同主族从上到下,随着核电核数的增加,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逐渐减弱,原子得电子的能力减弱,失电子的能力增强,即非金属性逐渐减弱,金属性逐渐增强。

原子结构和元素性质的关系:
原子结构决定元素性质,元素性质反应原子结构。

同主族原子结构的相似性和递变性决定了同主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