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电视剧中的家国理念
家国情怀集体主义价值观
家国情怀集体主义价值观
家国情怀是指对祖国和家乡的深厚情感和忠诚。
它体现了个人对自己所属的国家和社会的热爱、责任感和使命感。
家国情怀在个人心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能够激发人们的爱国情感和集体主义价值观。
集体主义价值观强调个体应当为集体的利益和发展而奋斗,强调个人的利益应当服从于集体的利益。
在集体主义的理念中,个人的成就和幸福是建立在整个社会的繁荣和稳定之上的。
这种价值观鼓励人们团结合作,关心他人,愿意为集体利益做出牺牲。
在集体主义价值观中,个人的成功和幸福与整个社会的繁荣和和谐息息相关。
家国情怀和集体主义价值观有着密切的关联。
家国情怀激发了人们对祖国和家乡的热爱和责任感,促使个人为了国家和社会的利益而努力奋斗。
同时,集体主义价值观强调个人应当为集体的利益而奋斗,将个人的幸福与整个社会的繁荣联系在一起。
在这种价值观的引导下,人们会更加关心社会的发展,愿意为集体利益做出贡献。
然而,集体主义价值观也有其局限性。
在一些情况下,过分强调集体利益可能会忽视个人的需求和权利,甚至压制个人的创造力和个性发展。
因此,在实践中需要平衡集体利益和个人权利,既要弘扬集体主义精神,也要尊重个体的多样性和个性发展。
总的来说,家国情怀和集体主义价值观在塑造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们激励人们为国家和社会的利益而奋斗,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然而,在实践中需要平衡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才能实现社会的全面发展和个人的自由幸福。
复仇意识与家国情怀——评《赵氏孤儿》的主题倾向
复仇意识与家国情怀——评《赵氏孤儿》的主题倾向【摘要】本文主要结合陈凯歌导演的影片《赵氏孤儿》来分析剧中体现的复仇意识和家国情怀。
【关键词】赵氏孤儿元杂剧复仇意识家国情怀一、悲剧主题色彩这个充满强烈复仇思想的历史故事的焦点即是托孤、救孤与灭孤。
围绕着这一焦点,抒发了对善、忠、正义的歌颂,也表达了对恶、奸、非正义的谴责。
在剧中,屠岸贾是恶、奸、非正义的化身。
他把持朝政、欺瞒君上、杀戮忠良。
他因与赵盾不和,就千方百计暗害赵盾,又凶残地将赵盾满门诛尽杀绝,就连一个襁褓中的婴儿也不放过。
当他听说走了赵氏孤儿,竟然下令“把晋国内但是半岁之下,一月以上,新添的小厮,都与我拘刷将来,见一个剁三剑,其中必然有赵氏孤儿。
可以除了我这腹心之害。
”如此茶毒生灵,多么残暴!纪君祥的《赵氏孤儿》没有将屠岸贾这个人物简单化,除了昭示他的凶残狠毒,也写了他的阴险与狡诈。
当程婴向他告发公孙柞臼藏着赵氏孤JL时,他马上反问:“咄!你这匹夫,你怎瞒得过我。
你和公孙柞臼往日无仇,近日无冤,你因何告他藏着赵氏孤)夕你敢是知情么?”屠岸贾下令让程婴逼供公孙柞臼,既是对程婴的考验,同时又达到追问赵氏孤儿的目的,同样表现出他的阴险和诡诈。
当程婴迟疑时,屠岸贾步步紧逼:“程婴,你不行杖,敢怕指攀出你么?”“程婴,我见你把棍子拣了又拣,只拣着那细棍子,敢怕打的他疼了,要指攀你下来。
”“你头里只拣着那细棍子打,如今你却拿起大棍子来,三两下打死了呵,你就做的个死无招对。
”公孙柞臼难忍毒打,脱口说出”俺二人商议要救这小儿曹”后,屠岸贾马上抓住:“可知道指攀下来也。
你说二人,一人是你了,那一个是谁?”“程婴,这桩事敢有你么?”这些都充分勾勒出屠岸贾既凶残毒辣又阴险狡诈的嘴脸。
略论电视剧《红高粱》的家国情怀
略论电视剧《红高粱》的家国情怀作者:李艳华宋岷源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5年第06期摘要:《红高粱》是莫言的小说,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张艺谋改编成同名电影,2013年郑晓龙改编成电视剧。
剧版《红高粱》毁誉参半,无论小说还是影视,基本都把握住作品的主题,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剧版《红高粱》在家国情怀和家国观念上尽管有很到位的表现,但深刻性和广泛性不足,对人物家国情怀的塑造上略显欠缺。
关键词:红高粱;家国情怀;家国观念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17-0116-02电视剧《红高粱》是根据莫言的小说《红高粱家族》改编的,从筹拍到首播再到各界的评议,都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期待。
无论从原著作者莫言还是剧作导演郑晓龙或强大的演员阵容,都是强强联合,不同的人们期待值不同。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的书迷们希望能看到作者惯有的主体精神;张艺谋影迷们摩拳擦掌,预与电影《红高粱》细细比对一番;素有中国电视界“国剧之父”称号的大神级导演郑晓龙的剧迷们,期待又一部沸腾的大作;十年后重返荧屏的周迅更是带来轰动效应。
但随着剧情的播出,批评声此起彼伏。
剧评人王一冰认为这不是莫言的《红高粱》了,剧本暗合了这几年颇为流行的三角恋、家族内斗、女人计谋、抗日神剧,用上了许多高大上的桥段。
剧评人朱白甚至认为郑晓龙砸了自己的招牌,“《红高粱》的整体观感就像是剧中余占鳌对着镜头狂吼几句然后哈哈大笑给人的感受一样——虚张声势、外强中干”,对民族抗争史和人性压抑等题材并不太擅长。
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肖东发发表评论《〈红高粱〉由历史退至现代剧的窠臼》,从新增人物非小说本来精神和抗日民国剧历史想象贫乏两方面展开评述。
但好评声也很多,剧作获得了大部分普通观众的认可,得到一些专家学者的赞许。
莫言认为剧版《红高粱》塑造了一批个性鲜明、丰满的人物形象,剧情曲折精彩,展现了传统文化道德观中较正面的内容,弘扬了爱国主义精神,符合当今主旋律。
红色娘子军观后感家国情怀与妇女解放
红色娘子军观后感家国情怀与妇女解放红色娘子军观后感:家国情怀与妇女解放《红色娘子军》是一部动情而感人的电视剧,通过展现红色娘子军的英勇事迹,以及她们对家国情怀和妇女解放的坚定追求,深深触动了观众的心灵。
本文将尝试从“家国情怀”和“妇女解放”两个方面,表达对这部电视剧的观后感。
一、家国情怀红色娘子军是中国革命史上一支重要的女子组织,她们在乱世中奋起抗敌,表现出了无比的家国情怀。
在电视剧中,我们看到了她们无惧生死的勇气和坚定信仰,无论是在战场上与敌人搏斗,还是在艰苦的条件下进行革命工作,红色娘子军始终坚守着对祖国的热爱和忠诚。
这种家国情怀不仅体现在她们的行动上,更体现在她们对家人和亲人的关心与牵挂中。
在电视剧中,我们看到了红色娘子军成员与家人的分别场景,她们面对生离死别时的坚强和泪水,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战火纷飞的岁月里,红色娘子军没有忘记自己的家庭,她们将家人和亲人的思念转化为奋发向前的动力,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家国情怀。
二、妇女解放红色娘子军的成立和妇女解放息息相关,她们通过参加革命战争和推动社会变革,为妇女解放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电视剧中,红色娘子军的成员们来自不同的背景,有些是平民家庭出身,有些是知识分子,她们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中,选择了通过革命的方式,实现自身价值和妇女的解放。
红色娘子军的成员们勇敢地追求平等和自由,她们敢于挑战传统的封建观念和家庭束缚,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向社会传递着妇女独立、自主的力量。
她们在战场上与男性一同并肩作战,不向困难低头,用实际行动向人们证明了妇女在革命中的重要地位。
而在社会转型期,红色娘子军的女兵们也积极参与到社会建设和改革中,为妇女解放的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
在电视剧的情节中,我们看到她们积极参与生产劳动,推动妇女地位的提升,充分展现了她们在社会转型中的积极作用。
《红色娘子军》这部电视剧通过展现红色娘子军成员的家国情怀和对妇女解放的追求,生动地反映了那个特殊时期的历史背景和社会变革的进程。
高考作文素材影视作品中的家国情怀2021高考语文必备
高考作文素材影视作品中的家国情怀2021高考语文必备影视作品中的家国情怀解读国产主流电影家国情怀艺术化表达的路径越走越宽【热点观察】近年来,主流电影不断刷新观众期待。
从前几年的《湄公河行动》《红海行动》到去年的《流浪地球》《烈火英雄》及《我和我的祖国》《攀登者》《中国机长》,这些作品不但在票房上屡破纪录,更在社会话题和口碑上掀起热度。
这意味着主流电影日渐成熟——不仅成功探索出家国主题多样化表达的艺术路径,且在艺术与商业间做到了平衡。
家国叙事是中国电影的传统在中国文化中,家国观念向来是重要内容。
电影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书写方式,也记录了这一刻入中国人骨子里的文化烙印。
中国早期电影先锋者借鉴传统民族文化,坚持“寓教于乐”的理念,从民族文化中汲取素材与灵感,逐渐探索出“家国叙事”的策略,成就了中国电影优良的创作传统。
家国观念是中国主流电影的原生基因,承袭中国文化中“家国一体化”的理念,在不同时代中呈现出迥异的风貌。
中国电影诞生初期,形成了民族寓言下的“家国同构”理念。
20世纪30年代,“新兴电影运动”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民族历史的大起大落与个人命运的悲欢离合,是20世纪以来中国民众的亲身体验与切肤之痛。
一向以叙事见长的中国电影,在社会、时代、民族、阶级等观念的影响下,家国观念在电影中的叙述与呈现不断成熟,留存下20世纪以来中国的民族文化与集体记忆。
新中国成立后,“家国叙事”发展为政治图景下“国显家隐”的范式。
在改革开放解放思想的浪潮中,家国题材电影形成历史反思与诗意的人性化“家显国隐”书写模式。
在新世纪互联网语境以及资本市场的影响下,家国观念作为主流电影的宏观叙事主题,依然是一条主线。
随着新时代人们对电影需求的变化,主流电影不断探索创新表达主题的范式,家国观念也成为一个重要的载体。
这是新形势下家国观念依然是主流电影永恒主题的印证。
借助生活化的中国故事与观众共情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家国观念在主流电影中的表现方式在不断创新,呆板说教式的内容生产逐渐被多样化的选题表达替代,混沌的模式化表达日益走向个体丰富性的表达。
大宅门观后感家国情怀传统文化的传承
大宅门观后感家国情怀传统文化的传承在观看电视剧《大宅门》后,我深受触动,颇有家国情怀与传统文化的传承。
这部剧以大宅门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富贵世家的兴衰历程,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学智慧和家国情怀的传承。
首先,电视剧《大宅门》通过细腻的文字和精彩的演绎,再现了大宅门世家的兴衰历程。
故事以老少爷相继过世后的家族命运展开,通过对家族内外矛盾冲突的揭示,呈现了大宅门的风云变幻,以及家族传承的重要性。
从宏观层面上看,这种描绘既是对中国传统家族发展模式的还原,也是对家族传承的追溯和思考。
其次,电视剧《大宅门》融入了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颇具观赏价值。
其中,儒家思想在剧中得到了很好地体现。
王宇凡的孝道精神、牛牧之的仁义忠孝、陆氏家族的家规家训等,都展现出中国古代家族道德伦理的传承和凝聚力。
此外,剧中还融入了传统婚俗、古代习惯等细节,如婚礼的盛大场面、传统节日的庆祝方式等,使观众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再者,电视剧《大宅门》通过情感的叙述和人物形象的刻画,传达了浓厚的家国情怀。
在剧中,王力军、王志芳等多个角色都具备了家族意识和国家情怀。
他们以家族的利益为重,始终追求家族的荣耀与昌盛。
当家族遭遇危机时,他们表现出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精神品质,以及对家族继续发展的无尽期望。
而这种家国情怀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观众,引发了对家族、对国家的思考和思索。
最后,电视剧《大宅门》成功地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
通过对家族传承、儒家思想和家国情怀的展现,观众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这部剧不仅告诉我们,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瑰宝,也诠释了传承的重要性。
在当代社会,我们需要不断传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让其在时代的长河中继续发光发热。
综上所述,电视剧《大宅门》通过对大宅门世家的兴衰历程的描绘,以及融入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传达了家国情怀的重要性和传统文化的传承。
这部剧让观众深受震撼与教益,使我们更加珍视与推崇传统文化的广阔博大,也更加思考和反思家族传承和国家发展的意义。
中国电视剧的家国同构性
切联系起 来 , 通 过家 的命 运走 向生 动形 象地 映 照 出中 国历 史 的风云变幻 和社 会国家的兴衰起伏 。
一
会 的形成 , 这一制 度直 至辛 亥革命 胜利 ……都保 持 着相 对 的
个 叙 事 空 间 中再 塑镜 像 人 物 , 在 日常 生 活视 角和 国 家 宏 大 叙 事 中演 绎 家庭 的 悲 欢 离合 与 民族 、
国家的盛 衰 巨变, 以 “家” 的 模 式 表达 国 家 意 志 , 家和 国就 成 为 了相 互 指 涉的 g - 意载体 。 关键 词 i 电视 艺 术 ; 中 国电视剧 ; 家国 同构 ; 剧 像 演绎 ; 叙 事 张 力
中图分 类 号 : J 9 O 文献 标识 码 : A
在汉 语中 , “ 国家 ” 一词 表 明 了国与家是 一个 统一 体 , “ 家
国一 体 ” 是指家庭 、 家族 、 国 家 在 组 织 结 构 方 面 的 共 同 性 。 家 是小 国 , 国是 大 家 , 无 数 小 家 组 成 国家 , 家 庭 观 念 在 中 国 传 统
中 国 电视 剧 的家 国 同构 性
杜 莹 杰 , 周 振 海
( 1 . 北京师范大学 艺术与传媒学院, 北京 1 0 0 8 7 5 ; 2 . 中国传媒大学 文学院, 北京 1 0 0 0 2 4 ; 3 . 防灾科技学院, 北京 1 0 1 6 0 1 )
摘 要 : 中 国 电视 剧 秉 承 家 国一 体 化 和 政 治伦 理 一 体 化 的 历 史 文 化 传 统 , 在 家 庭 和 国 家 两
我们 回顾 一下 中外 文学史 , 不 难发现 , 家 国叙 事是一 个普 遍 存在的现: 象。t L9 , t l , 作 为欧洲 文学 艺术 源头 的 古希 腊 的神 灵系统 , 就是家族 的缩影 。最 高的神宙 斯是父 权意 识 的象征 , 也 是国家 的最 高统 治 者 , 众神作 为儿女 围绕 在他 的周 围并各 统 一方 。这种 象征 秩序反 映 了人类 早 期 的生存 状 态 , 对 欧洲 历 史的发展 和: 文学 艺术 的 传统 都产 生 了深远 影 响 , 例 如 荷马 史诗 和莎士 比亚的戏剧 等 , 都可看 到家 国叙事 的模 型。 中国文学 艺术 中的家国叙事传统 更是 源远 流长 。在 中国 传统 文化 中, 一直存在着 “ 家 国同构 ” 的文化理 念 , 即儒 家提倡 理想 、 经 典的社会体 制模 式是 以家庭 、 家族管 理模式 来统 治 国 家。《 孟子 ・ 离娄上》日 : 人 有恒 言 , 皆 日“ 天 下 国家 ” 。天下
新世纪以来都市电视剧中“家道”观念的现代化表达
Yi Shu Jiao Liu·艺术交流新世纪以来都市电视剧中“家道”观念的现代化表达戴安迪安徽新闻出版职业技术学院摘要: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历史悠久。
传统文化是文化之“根”,而影视作品更是文化传统的重要载体。
无论是通过传承、升华或是解构,传统文化与影视传播的结合是必然的。
从宏观上看,在市场经济、城市化发展、电视剧产业化的影响下,由传统儒家思想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转变为个人独立自主的意识加强,都市电视剧形成了以表现个人诉求、个人欲望为主的宏观态势。
微观上,传统家道观念在家庭伦理电视剧中有很多种现代化的表达方式,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传统婚嫁观念的颠覆,男女关系的重构,父母子女关系的现代化表达。
关键词:都市电视剧家庭伦理电视剧家庭道德观念现代化表达中图分类号:J0-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359(2020)07-0187-02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国电视剧关注现实生活的特点越来越突出。
在题材内容上记录了中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各方面的发展变化,得到了广大电视观众的喜爱。
尤其伴随近年来商品经济的发展,中国电视剧在产业化、类型化等诸多方面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近几年,都市情感电视剧逐步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
都市情感电视剧大多以家庭伦理为题材,如婆媳关系、父母子女关系、兄弟姐妹关系等,主要表现“小人物”的悲欢离合。
家庭伦理剧、都市情感剧作为类型剧对“家道观念”的倡导,运用当下意识与传统观念相结合的方法,表层上为了迎合市场经济带来的大众价值观念的变迁,更加宣扬个体意识,但是本质上仍然以“中国传统家国观念”为主导,体现尊老爱幼、牺牲个体维系整体等思想,形成了都市电视剧中“以现代化的语汇方式与镜头语言表达中国传统家庭道德观念”的特殊方式。
从宏观上看,都市电视剧的表现视角正逐步由宏大叙事转向个人诉求。
在市场经济、城市化发展、电视剧产业化的影响下,由传统儒家思想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转变为个人独立自主的意识加强,都市电视剧形成了以表现个人诉求、个人欲望为主的宏观态势。
大江大河历史剧中的家国情怀
大江大河历史剧中的家国情怀在大江大河历史剧中,家国情怀是贯穿始终的主题之一。
这部电视剧以中国改革开放时期为背景,讲述了一个普通人家庭的跌宕起伏的经历,通过主人公的奋斗和牺牲,展现了对家庭和国家的深情厚意。
家庭是每个人心灵的归宿,是情感的源泉。
在剧中,包括张小北、李淑敏、黄百韬等一系列家庭故事,展现了不同人物对家庭的不同理解和不同的家国情怀。
这些角色大多是普通的劳动者,他们为了改善生活和家庭条件,毅然决然地走上了自力更生奋斗的道路。
这种家国情怀在每个人中都弘扬着,通过他们的不懈努力和团结协作,他们的生活逐渐得到改善。
在剧中,张小北是一个充满家国情怀的角色。
他在面对困境时,从不退缩,不仅以乐观积极的态度带领家人战胜困难,而且在公司的工作中也兢兢业业,为家庭增添了活力。
张小北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传达了对家人和国家的深情厚意,他用自己的努力去改变家庭的命运,为国家的繁荣稳定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与此同时,剧中的李淑敏也展现了家国情怀。
尽管她身处贫苦的环境中,但她从不放弃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她不仅自己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能力,还积极帮助身边的人。
李淑敏的家国情怀表现在她不断进取,为了家人和国家的幸福付出了努力。
剧中的黄百韬也是一个值得称赞的角色。
他有诚实守信的品质,并以家为天的态度对待家庭。
黄百韬视家庭为己任,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善家里的生活质量,为家人扛起了更多的责任。
他把自己的家庭视为自己最重要的事业,并一直为实现家人的幸福而努力前行。
大江大河历史剧中的家国情怀通过这些普通人的故事,展现了普通家庭的拼搏和希望,传递了对祖国的热爱和奉献。
这些人物身上的家国情怀不仅是一个家庭的情感表达,也代表了普通百姓对国家的无私奉献和强烈热爱。
他们用自己的努力改变了家庭的命运,也为国家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家国情怀的传承和弘扬是每个中国人的责任。
正是因为这份家国情怀的存在,才让中国得以前进。
大江大河历史剧以其真实的情感和饱满的剧情,唤起了观众内心深处最真挚的情感,激发了观众对家庭和国家的热爱。
《红岩》:历史中的家国情怀
《红岩》:历史中的家国情怀“家国情怀”是指对自己的家乡和国家的深情厚意,是对历史和文化的热爱与执着。
在中国历史上,许多人用自己的生命和坚定信仰,彰显出了家国情怀的伟大力量。
电视剧《红岩》以这种情怀为核心,通过真实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刻画,向世人展示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和革命英雄们的坚定信念和无私奉献。
《红岩》这部电视剧以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为背景,以红岩军校为主要场景,描绘了一群中国共产党战士和学员们的英勇抗击日军的故事。
他们用自己的热血和生命,捍卫了家乡和国家的尊严。
剧中许多经典场景和经典台词,使观众们深深感受到了家国情怀的力量。
正如电视剧中所描绘的一样,家国情怀是一种对家乡和国家的热爱,是对自己文化传承和历史传统的珍视。
我们可从主人公的坚定信仰和无私奉献中,看到家国情怀的真正内涵。
例如,剧中的宋庆龄女士,她一直努力为国家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也是家庭的中流砥柱,她用自己母亲般的关怀,支撑着丈夫与家人坚定地站在了抗战的前线。
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展现了一种赤子之心,永远怀念家乡和国家的深情。
电视剧中的主人公,红岩军校的学员们,也给我们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他们来自各个地区,有着不同的背景和家庭,但他们都心怀家国情怀,投身到抗战的大潮中去。
他们击败了内心的恐惧,坚持自己的信念,用坚定的决心和勇气直面战争的残酷,为国家的解放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毛子清、胡宗南、周恩来等主人公的形象,展示了家国情怀的伟大力量和对革命事业的无限执着。
我想引用一句经典的台词,它来自于《红岩》这部电视剧中的周恩来:“我可以忍受个体生命的终结,但不能容忍民族危亡的发生,任何人都不应该袖手旁观!”。
这句话深刻地表达出了家国情怀的真谛。
对于一个拥有家国情怀的人来说,个人的命运并不那么重要,只要家乡和国家安好,无论是付出生命还是种种牺牲,都在所不惜。
正是因为家国情怀的力量,中国抗日战争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家国情怀不仅仅是对家乡和国家的热爱,更是一种责任和担当。
《杨家将》读后心得:家国情怀何以感天动地?
《杨家将》读后心得:家国情怀何以感天动地?《杨家将》是一部充满家国情怀的影片,它向人们展示了一个英雄家族的传奇故事,揭示了家国情怀对于一个文化的重要性,同时也让人们认识到家国情怀何以感天动地。
在这部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到无数个人为了自己所钟爱的国家、家族,不惜牺牲自己的躯体和生命,令人感慨万分。
对于家国情怀,首先需要理解的是“家国”的概念。
在这个概念中,“家”代表的是对于自己的家庭、父母、兄弟姐妹的深厚感情,而“国”则是指对于自己的祖国、民族的热爱和责任感。
这两者合在一起就组成了家国情怀,它是人们在传承自己文化的过程中,在面对困境时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精神状态。
在《杨家将》这一影片中,我们看到的就是一个个英勇善战的大将军和他们所钟爱的家族。
他们无私奉献自己的一切,为了守护自己的家族和国家,连自己的生命也可以抛弃。
他们深深地热爱着自己生长的土地,那个祖国是他们的情感根据地,是他们的精神圣地。
而他们所面对的敌人,则是他们所鄙视的异族,代表的是对于他们文化的威胁和侵犯。
对于这种深深的文化认同和热爱,他们甚至可以做出自己生命的牺牲。
对于现代人来说,很难想象这种家国情怀是如何感天动地的。
我们现在所处的社会环境已经变得越来越复杂和多元,文化的多元性也逐渐增强,这使得人们的情感和价值观念变得更加多样。
但是,我们却也需要理解这种家国情怀的重要性。
作为一个国家的公民,我们首先需要有热爱,才能有责任感,才能有行动力。
只有当我们了解和热爱自己的国家文化,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扬。
只有当我们有世界观的认同和信仰,才能够在面对困难时,保持坚定和勇气,具有战斗力。
《杨家将》这一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到,在面对强大敌人的进攻,杨家将军们并没有放弃自己的责任和信仰,而是决定将自己的生命奉献给国家和家族。
对于他们来说,这种家国情怀远远超越了自身利益的考虑,他们已经站在了文化的高度,这让人们感到自豪和敬佩。
这种英雄主义、忠诚和人格魅力,不仅让我们看到了家国情怀的真谛,更让我们对于人性和社会价值形成了新的认识。
家国情怀主题素材
家国情怀主题素材家国情怀是一个深植于中国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它强调的是个人对家庭、社会和国家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以下是一些关于家国情怀主题的素材,可以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这个主题。
1. 家庭责任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是个人成长的摇篮。
在中国文化中,家庭责任被视为一种基本的道德义务。
人们应该尊敬和照顾父母、配偶和子女,为家庭的幸福和繁荣做出贡献。
这种家庭责任观念在许多中国文学作品中都有所体现,例如《诗经》中的诗歌和《红楼梦》中的故事情节。
2. 社会奉献除了家庭责任,家国情怀还强调个人对社会和国家的奉献精神。
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杰出的人物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而奋斗,例如岳飞、文天祥等民族英雄。
他们的事迹表明,个人应该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为社会进步和民族繁荣做出贡献。
3. 爱国主义爱国主义是家国情怀的核心,它是指个人对祖国的热爱和忠诚。
在中国文化中,爱国主义被视为一种高尚的品质。
人们应该为祖国的繁荣和发展而奋斗,为国家争光。
这种爱国主义精神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悠久的历史,例如屈原的《离骚》、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等文学作品都表达了深深的爱国之情。
4. 传统文化家国情怀深深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中。
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民的精神家园,是民族认同和文化自信的重要来源。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关于家国情怀的思想和价值观,例如儒家思想中的“仁爱”、“义理”等观念,以及道家思想中的“天人合一”、“无为而治”等思想。
这些传统文化思想对家国情怀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 英雄事迹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英雄人物的事迹体现了家国情怀的价值观念。
例如,岳飞精忠报国、林则徐禁烟、红军长征等事迹,都展现了中国人民为国家和民族利益而奋斗的决心和勇气。
这些英雄事迹对激发人们的爱国情感和奉献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大江大河改革开放背景下的家国情怀
大江大河改革开放背景下的家国情怀改革开放,伟大的历史时刻,为中国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希望。
大江大河,作为一部反映改革开放背景下人民生活变迁的电视剧,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了家国情怀的力量和价值。
本文将从大江大河所展现的家国情怀、家国情怀在改革开放中的作用以及如何传承和发扬家国情怀这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大江大河所展现的家国情怀大江大河是一部以改革开放时期为背景的电视剧,通过讲述杨帆一家人从农村迁往城市的故事,展现了普通人在改革开放中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在剧中,杨帆和他的家人始终怀抱着对家乡和祖国的热爱和情感,无论在城市还是在农村,他们都始终不忘初心,始终保持一颗对家国的深情厚意。
剧中的家国情怀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真实的情感表达,让观众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改革开放背景下的家国情怀。
二、家国情怀在改革开放中的作用家国情怀作为一种独特的情感,对于改革开放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家国情怀让人对家乡和祖国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和希望。
正如大江大河中的杨帆一家人,他们怀抱着对城市生活的憧憬,为了改善生活条件而努力奋斗。
其次,家国情怀让人保持对家乡和祖国的深厚情感,时刻不忘初心。
无论在城市还是在农村,杨帆一家人始终保持对家乡的热爱,对祖国的感恩之情。
最后,家国情怀让人对社会变迁有着更深刻的理解和思考。
通过对家乡和祖国的思念和回忆,人们能够更好地反思改革开放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和改变。
三、如何传承和发扬家国情怀大江大河中所展现的家国情怀,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有着重要的启示。
首先,我们要从自身做起,保持对家乡和祖国的热爱和感恩之情。
无论我们身处何地,都应该怀抱着家国情怀,为祖国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其次,我们要积极传承和发扬家国情怀。
通过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承,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家国情怀的力量。
最后,我们要在实际行动中践行家国情怀。
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我们都应该始终关注和关怀身边的人和社会,为家乡和祖国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家国天下观后感心得体会
家国天下观后感心得体会最近,我在家中的闲暇时光里,观看了电视剧《家国天下》。
这部剧生动地展现了中国历史上的伟大时刻,让我对家国情怀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体会。
在剧中,我看到了中国人民在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时的坚韧和勇敢。
从秦始皇统一六国到抗击日本侵略,再到现代改革开放,中国人民的奋斗精神始终如一。
他们以自己的智慧和努力,铸就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
这让我深深感到,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为自己的家国感到骄傲和自豪。
同时,剧中也展示了不同阶层、不同背景的人们如何在家国情怀的指引下团结一致,共同奋斗。
无论是皇帝与百姓之间的联系,还是不同族群之间的融合,都显示了家国天下的重要理念。
只有在这样的思想引领下,才能实现国家的繁荣和长治久安。
除此之外,我还发现了剧中所呈现的家国天下观背后的思考与启示。
首先,一个强大的家国是建立在人民幸福和社会公正基础上的。
无论是秦始皇时期的统一,还是改革开放的发展,都是为了实现人民的福祉和社会的公平。
这让我明白,家国天下观需要兼顾发展与公正,才能真正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其次,家国天下观也强调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无论是古代的礼乐思想,还是现代的优秀传统,都是中华民族独有的宝贵财富。
通过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我们能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自信心,推动国家的发展和繁荣。
最后,剧中的人物形象也给我带来了深刻的思考。
他们有的正直勇敢,有的机智灵活,有的无私奉献。
这些优秀的品质都是我们应该学习和借鉴的。
只有自身体现出这些优秀品质,我们才能为家国天下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通过观看《家国天下》,我深刻体会到了家国情怀的伟大意义。
它不仅仅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责任和使命。
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有家国情怀,牢记家国天下的理念,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只有这样,才能让家国天下的观念在我们心中生根发芽,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和长治久安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未来的发展中,我将以《家国天下》为鞭策,继续努力提升自己的素质和能力。
优秀中华传统价值观在影视创作中的应用
优秀中华传统价值观在影视创作中的应用随着中国电影电视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影视作品开始注重传递中华传统价值观,这些价值观不仅仅是中国五千年文明的具体体现,更是贯穿中国人生命历程的信仰和道德观念。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优秀中华传统价值观在影视创作中的应用。
一、爱国主义中国人民始终是爱国的,这一点在中国文化传统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优秀的影视作品借鉴了古代名人的精神风范,如《关公》、《赵氏孤儿》等故事里的主人公都表现出了不屈不挠的爱国情怀。
在贯穿整部电视剧情节的同时,让观众将这种精神投射到现实生活中,倍感自豪。
同时,有些历史题材的作品,突出了民族团结的主题,比如《大长今》、《建军大业》等作品。
这些影视剧在向观众展现历史人物刻骨铭心的故事的同时,更是成功地注入了爱国主义精神。
二、尊师重道在中国文化传统中,师道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中国古代曾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说法。
像《苏州刺绣》、《欢乐颂》等影视剧,都将尊敬师长的传统文化最大程度展现。
影视作品中塑造的人物形象,不仅尊重师长,更尊重道德准则,让人在其言行中感受到其中的优秀价值观。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的思想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发生了改变,但中国古代的“尊师重道”的传统价值观,却始终被人们铭记。
三、诚信中华民族一直自诩为“信义为先”的民族,因此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讲究诚信。
在电影电视中,也可以看到这种价值观的体现。
如在《暗战》、《狙击手》等作品中,主人公都是言行一致、守信如一的代表。
在电影电视场景中,人们可以从这些人物的言谈举止中,深刻感受到“诚信”的可贵。
这种给人正能量的价值观,在现代社会的道德激荡中尤其重要。
四、孝顺家庭是人生最大的依托,因此孝顺一直被中华民族所推崇。
在电影电视作品中,孝顺的感人故事不断涌现。
比如《神雕侠侣》中,乔峰面对爱憎分明的母亲,总是表现出一种含蓄温柔的态度,让人感叹:“孝为天下先”。
这些影视作品,不仅因为取材自中国文化中最为润泽的传统价值观,更是通过讲述孝顺之情,引发了人们崇拜孝顺者的强烈情感。
在家族剧的历史与文化探寻中重铸家国情怀——以电视剧《大宅门》为例
在家族剧的历史与文化探寻中重铸家国情怀文/姜普“家族剧”作为具有深刻民族文化内涵的艺术形态往往能召唤出观众强烈的民族情怀和爱国主义情感。
《大宅门》自投拍开始就受到广泛关注,2001年播出后,成为当时的一部“现象级”电视剧。
时隔多年,话剧版、京剧版的《大宅门》依然活跃在舞台上。
回味电视剧《大宅门》精湛的创作、精彩的表演与精准的文化复现,为当下中国电视的发展提供了借鉴。
一、家族剧的叙事特色《大宅门》以家族的兴衰史为切入口,这一切口以家族成员及家族间的关系作为叙事点,在家族史、民族史、个人史三者的交汇点上以家族命运来反映自晚清以来中国历史本质的长篇电视剧。
近年来,影视圈兴起了改编历史事件,并翻拍的热潮,创作者或是亲历真实的历史事件,或是对相关历史典籍有深入研究,他们会将历史的真实事件进行一定的姜普: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文艺与传媒专业2020级硕士研究生。
——以电视剧《大宅门》为例电视剧《大宅门》剧照50艺术加工,以符合电视剧观众的观看需求。
比如家族剧《大宅门》中白景琦的原型就是郭宝昌的养父。
郭宝昌原本是一个农民的儿子,出生不久,就过继给北京一家大户人家。
他的养父,便是京城一脉望族的子嗣,他是位影响郭宝昌一生的老人。
《大宅门》是典型的以家族叙事为脉络的作品,而家族叙事也是古今中外文学艺术作品中一个重要的叙事母题或者叙事“原型”。
这样一部优秀作品的诞生,是郭宝昌导演从小在中华百年老字号同仁堂中耳闻目睹和几十年来积累创作而成,几十年中又经历政治风波、社会动乱及家庭变化、数次稿件被毁等等,几经波折依然重新提笔,并且,在电视剧拍摄过程中又历经版权纷争、投资人骗局、拍摄中断、演员更换等种种磨难,终于在2001年才搬上荧幕。
此时,距离他16岁第一次开始写作《大宅门》小说,已经过去了整整40多年。
如果说《大宅门》是一部经典,那么经典的《大宅门》的创作过程,本身也是经典。
电视剧《大宅门》是以小说《大宅门》为蓝本,讲述了中国百年老字号“百草厅”的兴衰和一个中医世家三代人的恩怨。
家国观后感受
家国观后感受家国观是每个人都会有的一种思想观念,它与个人的爱国情感和对家庭的责任感有关。
通过学习和感悟家国观,我深刻体会到了家国之间的紧密联系,以及个人对家国的影响。
首先,家国观让我认识到家庭对个人的重要性。
无论在何种环境下,家庭都是一个人成长的基石。
家庭是爱的港湾,是个人情感的源泉。
在家庭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家人对我们的关爱和支持。
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承担起家庭的责任,关心家人的生活和健康,维护家庭的和睦。
我们与家人的亲密关系对我们的成长和未来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其次,家国观使我明白了国家对个人的关怀和保护。
国家是个人成长的大环境,是个人实现自己价值的平台。
国家提供我们接受教育的机会,保护我们的人权和利益,为我们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我们有责任关心国家的发展和进步,积极参与国家的建设和发展。
我们要勤劳努力,为国家的繁荣做出自己的贡献,同时也要尊重国家的法律和制度,维护国家的稳定和安全。
家国观还让我认识到个人在家庭和国家中的作用和责任。
作为一个个体,我们不能只是消极地享受家庭和国家给予我们的保护和关怀,更要主动地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在家庭中,我们要关心家人的健康和生活,尽自己所能去帮助和支持他们。
在国家中,我们要关心国家的发展和进步,积极参与国家的建设和发展。
我们要勤劳努力,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为家庭和国家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最后,家国观也让我明白了个人在家庭和国家中的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权利与义务是相互联系的,只有在履行好自己的义务的同时,才能享受到自己的权利。
在家庭中,我们要尊重并遵守家庭的规则和约束,履行好作为家庭成员的责任和义务。
在国家中,我们要尊重并遵守国家的法律和制度,履行好作为公民的责任和义务。
只有在遵循规则的前提下,我们才可以享受到我们应有的权利。
综上所述,通过学习和感悟家国观,我深刻体会到了家国之间的紧密联系以及个人对家国的影响。
家国观使我明白了家庭对个人的重要性,国家对个人的关怀和保护,个人在家庭和国家中的作用和责任,以及个人在家庭和国家中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我和我的祖国》:家国情怀的个体书写
《我和我的祖国》:家国情怀的个体书写电影《我和我的祖国》是一部致敬祖国70周年华诞的影片,通过七个不同时间背景下的故事,展现了普通人民在抗战、建国、改革开放等历史时期中的家国情怀。
同时,片名中的“我和我的祖国”也代表了每个个体与祖国之间深厚的关系,成为了家国情怀的个体书写。
民族精神是家国情怀的精髓,而民族精神又是在生活中、家庭中孕育的。
影片中的每个小故事都通过不同的细节展现了个体对家国的爱。
比如,节日里父母为子女准备的礼物,描绘了一位母亲为传承家族文化付出的努力。
高考时考场与战场的影像交错,表达了先烈将爱国情怀代代相传的决心。
海外游子回故乡牺牲在工程上的辛勤付出,正是出于爱国的理由。
这些小细节和生活场景的呈现,让观众更好地感知到了每一个个体都可以赋予祖国自己的爱。
同时,在家国情怀的书写中,南京大屠杀也是一道彩色的历史经验。
片尾曲《我和我的祖国》在南京大屠杀遗址附近的规划安放,表达了个体对历史的记忆,对先烈的敬仰。
别墅入口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与电影内容相呼应,提醒着人们不要忘记历史,铭记那场属于中国的战争,听取现在的召唤。
此外,片中也体现出了对新中国建设和发展的思考和关注。
少年郎踏上“向东方”号的火车,意味着奋斗的开始,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
开放后激动人心的金融改革与报国情怀相互渗透,体现了国家建设进展与个体自我实现的交织及最终统一。
总之,影片《我和我的祖国》是一部凸显家国情怀的影片,每一个角色都在家国情怀的影响下得到了启迪,使得每个个体在祖国的历史进程中都有贡献和价值,同时也表现出每个个体对祖国的责任和担当。
其情怀深厚的书写,启示着每个观众去感受自己与祖国的关系,从而激励自己去为祖国的发展和繁荣做出自己的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我国电视剧中的家国理念一、家国一体、国家互融的文化传统在社会巨变与动荡时期,忧国忧民的艺术家常自觉把个人、家庭和国家联系起来,在创作中以家喻国,以国观家,个人遭遇植根于国家民族的不幸之中,家国同构或隐或显地融于作品中。
杜甫的“三吏”、“三别”等垂世名篇凝结着作者深沉的家国忧思。
李清照的《声声慢》通过淡酒、风急、秋雁、黄花、梧桐、细雨等形象的描写,宣泄国破家亡的凄惨心境。
曹雪芹的《红楼梦》中贾府家族文化更是中国封建文化的凝缩,四大家族的起落沉浮见证着中国封建王朝的没落,尤其是贾家被作为封建家族的样板承载了高于世俗形而上的社会、历史和文化意蕴,是中国封建社会和封建文化的载体和象征。
晚清以来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一切文学艺术都自觉不自觉地开始围绕救亡图存的民族解放目标而奋斗。
巴金的《家》、《寒夜》等更是把作者自己的思想、信仰投射在作品中的主人公身上,并使其成为论证新文化运动合法性的民族寓言。
文艺作品总是和时代脉搏共振。
《芙蓉镇》、《将军吟》、许茂和他的儿女们》、《蹉跎岁月》等“伤痕”文学作品,艺术地再现了十年“文革”的生活图景,彻底否定了“文化大革命”,它是觉醒了的一代人对刚刚逝去的噩梦般苦难岁月的强烈控诉。
作为“伤痕”文学的发展和深化,“反思”文学不再满足展示过去的苦难的创伤,而是力求探索造成这一苦难的历史动因。
如《犯人李铜钟的故事》、《李顺大造屋》、《记忆》、《爱,是不能忘记的》、《剪辑错了的故事》等作品,在悲郁叙事中对共和国初期至“文革”时期历史、社会、个体命运进行批判性思考,使其成为审视当代中国文化现代性的形象文本。
同样,电影艺术的创作也脱离不了现实生活而独立存在,在巾国电影历史上,以郑正秋、蔡楚生、谢晋等为代表的伦理情节剧,洋溢着浓郁的“家国同构”的艺术气息,他们的作品既是“一种讲述家庭悲欢离合的传奇故事,又是一种讲述人在历史故事中奇特经历的叙事本文,家庭命运与国家命运相关联”,“家庭的命运成为与国家的命运相互指涉的表意载体,家庭形象成为象征社会形态的重要视听元素和映现历史风景的一面面镜子,而且家庭空间更成为他们影片中具有独特意义的叙事空间。
郑正秋的《孤儿救祖记》、《姊妹花》等以家庭和社会伦理为题材,借助引人人胜的故事情节,人物的悲欢离合和家庭伦理关系映射社会性的主题。
蔡楚生的《一江春水向东流》、《八千里路云和月》、《渔光曲》等更是将小人物与大时代、大事件融合在一起,以饱满的现实主义笔触对社会矛盾和政治理想进行了大胆揭露和积极探索。
谢晋的《舞台姐妹》、《天云山传奇》、《牧马人》、《芙蓉镇》等从政治、伦理、道德等角度剖析历史教训,从扭曲的时代中挖掘人性美,从普通人身上进射真与善的光辉,作品中充满着人性、人情、人道主义精神,具有深刻的内涵和鲜明的个性。
总之,这些作品中家族和社会历史成为互涉的结构,家族命运就是社会历史的命运,社会历史的变化就是家族的变化。
诚如张法所言:“要对中国文化作一既分出层级,又具有统一性的把握,可以用三句话慨括:伦理中心,家国同构,天人合一。
这三句话是互含的。
伦理中心,表明中国文化以家为基础,以家的伦理为范型,推行于国,又推行于天。
由于礼一以贯之,家和国是扩大版和缩小版的问题,具有同一原则,同构的关系。
家围同构使家这一层的日常悲剧意识有了国这一层的隐喻意义”二、家国同构文化理念的剧像演绎同样,作为一种深层的文化积淀和集体无意识,家国同构叙事传统也被映射到中国电视剧中,依旧左右着观众的审美取向,表现为对英雄人物的塑造总是更注重家国、事业和社会责任感,个人与时代浪潮总是息息相关的叙事模式。
家国同构的文化理念在中国电视剧中的剧像演绎,即所谓的家国同构模式,就是指在剧中以一个或数个家庭为核心,借助一个或数个家庭在一定时间跨度内的悲欢离合、命运变迁来折射社会时代特征,展现特定历史时期人物的心路历程。
中国电视剧的“家同设置”模式中,以“家”的模式表达国家意志,在表达过程中把“国”窄化为“家”,置放于“家”的范畴内表达。
杰姆逊指出:“第三世界的文本,甚至那些看起来好像是关于个人和利比多趋力的文本,总是以民族寓言的形式来投射一种政治:关于个人命运的故事包含这第三世界的大众文化和社会受到冲击的寓言”。
观众的审美接受以及对电视符号的解读,是文本创造者的编码与文本解读者的解码行为互动的结果。
家与国,个人与社会、国家交织在一起,“国”的风暴常常冲击着“家”的稳定,家庭的悲欢离合寓含着国家、民族的兴衰沉浮和历史变迁,观众在情感共鸣和审美期待过程中被纳入到“创作与接受同构”之中,文本中隐含的意识形态也一并得到接受。
成功的电视剧总是聚焦特定的历史时期,极力凸显“个人一家庭一社会”全景式、立体化的伦理关系图景。
家和个人成为叙事义本的起点和中心,国家和社会成为其落脚点和重心,作品从“家/个人出发,却没有使笔墨”“伸缩于描写身边琐事和人民生活之间”,“咀嚼着身边的小小悲欢,而且就看这小悲欢为全世界”。
电视剧《一年又一年》以中国改革开放二十年间的巨大变化为背景,以陈、林两家二十年的风雨人生为经,以人物间的情感纠葛、思想变化为纬,编织了一幅生动的人间风情图。
一年又一年,陈家与林家在各自不同的社会层面上经历着二十年来社会巨变带给他们精神与物质的一次次冲击和洗礼。
故事通篇从百姓生活变化及凡人小事人手,在不经意的叙述中将中国1978年至1998年二十年来种种变化诸如平反昭雪、知青返城、恢复高考、下海经商、出同热潮、股市风云、下岗再就业等呈现在观众面前。
家庭和革命交织互融,借家庭的历史演绎革命风云。
《壮志凌云》中贺怀德、薛喜莲、李亮、何敏、周占魁、聂小丹等人各各组成家庭,彼此联结为家族。
作品在几十年的时间跨度内,以三代飞行员的家庭来折射空军成长史。
《光荣之旅》以主人公贺援朝一家的家庭变故,来反映军队后勤工作的建设与发展。
《激情燃烧的岁月》通过石光荣一家在漫长历史岁月中的变迁展!他们的曲折悲欢的命运,折射共和国的风雨历程。
《金婚》在描绘佟志和文丽夫妻的五十年的生命历程的同时,也展现出新中国五十年的社会沧桑变化。
“家”作为该剧主要的叙事空间载体,不仅是主人公居住空间的增大,还意味着叙事空间的拓展,和时间线的同步推进,形成了“互文”效果,从家的空间变化中,体现了“国”的发展,五十年的“家”、“国”变化融为一体,从而具有了象征意义。
家围同构的政治思想及建立在家国同构思想基础上的一整套政治统治体系,既是维护封建社会政治秩序及政治稳定的根本,同时也是封建帝国政治腐败滋生和繁衍的适宜土壤,是导致封建帝国政治腐败泛滥的重要根源在高度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下,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夫君者,天下之治无不统主。
王贵五独:‘位势独一,权力独操,决事独断,地位独尊,天下独占’。
”当天下的福禄灾祸只能仰仗皇帝的道德品行和喜怒哀乐的时候,臣民们最大的希望就是拥有一位宽厚仁爱的君王,在其领导下能过太平殷实的日子,但在君主专制制度下,好皇帝却是风毛麟角。
在君权至上、天下服务于一人的统治秩序下,皇权必然导致腐败,哪怕是圣明的君主也无法避免。
比如唐太宗在晚年也开始居功自傲,耽于享乐,穷兵黩武;乾隆皇帝六次南巡,携带随从三千人,征调民工万人,耗费国银两千万两地方各级官员作为地方的“家长”,掌控着地方的军政大权,一旦上级监督松懈下来,地方权力迅速膨胀,他们搜刮民脂,贪得无厌。
如汉代的梁冀,明代的严嵩,清代的和坤等。
中国传统文化理念对于中国老百姓来说,能够做到“家天下”的君主就是圣明的君主。
君临天下,更为直接便利表达国家意志,个人意志言行举止与国家民族命运密切相关。
电视剧《汉武大帝》在中西方文化交融碰撞的历史场景中重塑和定位汉武帝,将他开拓国家疆土的历史功绩与文化上的雄伟气魄相联系,可谓在全球化背景下重新审视历史人物和考察传统文化的当下视角。
《大明宫词》在国与家叙事的框架内,以女性意识和女性视角演绎了武则天与太平公主对爱情与权力这两个永恒人性追求的不同表达。
对女性权力与情感欲望冲突的寓言故事的抒写,成了导演阐释自己历史理念的能指。
电视剧《雍正王朝》演绎宫廷内部之争,那纠合着血缘关系并代表家族私利的一方与国家总体利益不断抗衡。
八爷、九爷、十四爷等人,为了维护个人私利而不顾亲情,竟然与朝野逆反势力结为同党,事事处处都要阻挠雍正新政的推行。
而雍正同于手足亲情、祖宗例规不敢大义灭亲,进而使改革举措寸步难行。
这种顽固而持久的家与国的对抗,其实是由几千年来形成的封建社会结构所决定。
中国封建社会结构一向以家族为基本单位,家族之上就是国家。
博大的国土、落后的生产力,成为松散落后的社会基本单位与高度集权的中央政府之间产生矛盾的根源。
要维护协调好这个大国家内各个家族的私利谈何容易?因为在中国人的潜意识中,家永远是处于第一位的,一旦家庭利益受到威胁,人们常会挺身捍卫。
历史上很多君主在治理困家时大都遵循“和光同尘”,视而不见,即使国库被掏空了,只要不影响各个家族的利益,就不会产生内乱。
雍正却做不到这点,他刚上任就着力整饬吏治,凡侵吞国库者,势必查清,即便是王公贵族、高级官员也绝不姑息迁就。
凡贪官者,一经查,即令退赔,并予罢黜。
此外他还实行了“摊丁入亩”、“火耗归公”等一系列财政改革的措施。
清初战乱频仍,军需浩繁,雍正为筹款不得不强夺地方财政。
这一切直接影响了各个家族的利益,所以他不仅要面对各个家族的声讨,还要承受朝野的压力,可谓进退维谷,但他依然处变不惊,以破釜沉舟的勇气坚持推行新政。
《雍正王朝》从改革意识塑造历史中所否定的残暴无道的雍正皇帝,他的权术、血腥和暴戾都被遮蔽于“大清利益”的幕后了。
这些都向世人昭示出:改革难,不改革更难,我们必须在艰难中把中国的改革推向前进,中国才能迈向光明和希望。
英国学者J.哈特立指出:“电视是国家和民族的私生活。
”尹鸿说得好:“对于电视剧来说,几乎可以说,家就是戏。
中国电视剧这种家庭故事的特点,是与‘国家’具有同构性的中国传统息息相关的。
在中国文化中,正如‘国家’二字密不可分一样,家中有国,国中有家。
家/国一体、国/家融合,形成了巾国人的一种生活方式、价值观念。
国是大家庭,家是小国家,家庭是小社会,社会是大家庭。
中国人的行为方式往往都是以家为中心,家庭内部、家庭与家庭、家庭与社会的关系,反映了时代和历史的关系,反映了历史的变化。
”简单来说,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家是小天下,国是大家庭”,家庭与同家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电视剧文本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气质相结合,成为“民族寓言”文本,以家国同构的模式表达了对民族文化的自恋和自我身份的认同,通过特定的民族心理接受模式和表达方式,把国家意志转化为家的言说,“国”的寓意蕴藏在“家”的模式中得以传递。
家是缩小的国,国则是放大的家。
家是社会的细胞,国是维护细胞健康成长的外部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