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用药四个常见的错误盘点
儿童用药的十种错误方法.docx
儿童用药的十种错误方法错误一:用普通汤匙或茶匙量药水喂宝宝。
普通汤匙不易掌握药量,给药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疗效。
正确的方法是:喂小孩子吃药水最好是用试管形药匙;喂小婴儿吃药应该用滴管。
若真的没有专用的药匙,较理想的代替品是用来量分量的茶匙。
错误二:没有依指示在吃药前摇匀药水。
将药水摇匀后才吃是有原因的,因为需要把各种成分混合在一起,否则,开始吃的2/3药力不够,到最后吃的1/3又嫌太劲。
错误三:喂药时说:“宝贝,它的味道就像糖果一样。
”绝对不要为了哄孩子吃药而骗他们说药的味道十分美妙。
孩子有时候会因品尝“美味”的药品,而引发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
你应该教育孩子要遵守服药的规定,就像教育孩子要遵守服药的规定,就像教育孩子不得玩火一样。
让孩子记住“只有在医生许可的情况下,才能吃药。
”如果对孩子说一种药的口味“不错”并非不可,但是要提醒孩子只能服用大人给他的药品。
将所有的药品放在孩子无法拿到的地方。
错误四:在没必要的时候喂孩子吃药。
很多时候一些小毛病,如喉咙不舒服、流鼻涕、轻微咳嗽之类,不用吃药也可很快自愈。
事实上,很多买回来的成药只是治标不治本,而且药都会有副作用,父母不可胡乱给孩子吃药。
为了安全也不宜储存太多药在家里,以尽量减少孩子接触药的机会。
错误五:给孩子吃含有儿童用药成分的药物。
父母应该知道,不能给孩子吃阿司匹林,因为有可能会引致雷尔综合症,令孩子的脑部和肝脏受损。
需小心防范的是:有些药物表面看虽非阿司匹林类,却间接含有阿司匹林成分。
所以最安全的办法还是请医生开药。
错误六:将婴儿的退热药给学步儿童服用婴儿退热药中的有效药物浓度比孩童配方来得高,有些药物婴儿服用的量超过孩童配方的3倍之多。
这样做的原因是婴儿对药物的吸收力相对较小,并且更容易将药吐出来。
如果你将婴儿退热药倒在汤匙内,给学步孩童吃,那么你给的量可能会太多了。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仔细阅读药瓶、药盒上所有的标贴指示,特别注意是“婴儿配方”还是“儿童配方”。
这些幼儿吃药的常见错误,您犯过吗?
这些幼儿吃药的常见错误,您犯过吗?
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儿童对于药物反应和成人不同,因此宝宝安全用药绝不能仅根据成人的剂量来判断,宝宝用药还有很多要注意的事项。
那么以下这些幼儿吃药的常见错误,您犯过吗?
幼儿求医用药常见误区
不要有病就用药。
并不是所有疾病都需要用药,也不是所有疾病都用药越早越好。
不必要的用药,不仅可能会损害机体正常的免疫功能(如:普通感冒就用抗生素或抗病毒药等),还可能掩盖疾病实质影响诊断(如:腹痛就用止痛药等),或导致疾病越治疗越复杂(如:婴幼儿单纯性腹泻就用抗生素等)。
儿童用药常见误区 正确方法
儿童用药常见误区正确方法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生病用药是难以避免的。
然而,许多家长在给孩子用药时存在一些误区,这可能会对孩子的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儿童用药的常见误区及正确方法。
一、常见误区1.按成人剂量给孩子用药许多家长认为孩子只是成人的缩小版,所以在用药时按照成人剂量减半给孩子服用。
然而,儿童的肝、肾功能尚未发育成熟,药物在体内的代谢和排泄过程与成人存在差异。
因此,这种做法容易导致孩子药物过量,甚至引发药物中毒。
2.盲目使用抗生素许多家长在孩子感冒、发烧时,认为使用抗生素可以快速治愈。
然而,抗生素并非万能药,对于病毒性感染(如普通感冒、流感)无效,且滥用抗生素容易导致耐药性产生。
3.任意更换药物有些家长在孩子用药一段时间后,发现病情没有明显好转,便急于更换其他药物。
这种做法可能导致病情反复,甚至加重。
4.忽视药物副作用任何药物都有可能产生副作用,儿童药物也不例外。
部分家长在给孩子用药时,忽视药物副作用,容易导致孩子出现不良反应。
二、正确方法1.严格按照医嘱用药家长在给孩子用药时,应遵循医生的建议,按照医嘱剂量、频次和疗程给孩子用药。
2.了解药物适应症和禁忌症在使用药物前,家长应了解药物的适应症和禁忌症,确保药物适合孩子病情,避免因药物不当使用导致不良反应。
3.观察孩子病情变化在用药过程中,家长要密切观察孩子病情变化,如出现不良反应或病情加重,应立即停药并就诊。
4.合理搭配药物针对孩子病情,家长应遵循医生建议,合理搭配药物,避免重复用药或药物相互作用。
5.遵循抗生素使用原则在使用抗生素时,家长要遵循以下原则:①明确病因,确需使用抗生素时才使用;②按照医生建议的剂量和疗程使用;③不要随意更换抗生素。
总结:儿童用药需谨慎,家长要避免陷入误区,确保孩子安全、有效地用药。
在给孩子用药时,遵循医嘱、了解药物信息、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是关键。
儿童用药误区多,90%的人都用错药!要注意了
儿童用药误区多 ,90%的人都用错药 !要注意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人们非常的重视健康,但是对于用药的相关知识不是那么的了解。
尤其是儿童用药,还有很大的误区存在,儿童免疫系统还未发育成熟,病毒和细菌会轻而易举的进攻儿童的免疫系统,儿童用药应当特别注意药物禁忌、给药方法、给药频次、给药时间以及给药剂量等。
1.儿童用药的误区1.用药超量:很多的家长认为自家的孩子体重比同龄儿童较大,给药频次或给药剂量会比医嘱或说明书上多一些,这种做法是不对的,会严重地危害的孩子身体健康。
随意更改给药频次或给药剂量不但不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还会带来更多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一定严格按照医嘱或说明书规定根据孩子的实际年龄正确用药。
2.随意使用抗菌药物:现在的孩子只要感冒发烧很多家长就会给服用抗菌药物了。
多数感冒属于病毒性感染,不需要服用抗菌药物的。
只有带孩子去医院抽血检验明确是细菌感染才能使用抗菌药物。
并且某些抗菌药物对儿童属于禁忌,会对儿童的牙齿、骨骼的发育带来严重影响,也有部分儿童对个别抗菌药物产生过敏反应,严重的会危及生命。
家长朋友们切记不能随意使用抗菌药物,应当在医师或药师的指导下正确使用抗菌药物。
3.随意给儿童使用成人药物:很多家长觉得成人的药治疗效果好就会分给孩子吃,这种做法是不对的。
成人吃的药很多都是儿童禁用的,会严重的损伤孩子的肝肾等内脏。
儿童用药一定要注意。
4.服用中药:当今社会随着人们的保健意识提升,家长也会给孩子服用中药,认为中药是纯天然的不会有副作用,但是中药的说明书中不良反应写着“尚不明确”。
“尚不明确”说明没有临床数据分析,所以存在安全隐患【2】。
5..认为国外的药效果号:网络普及到各家各户尤其是网购、代购较为流行,很多年轻的家长从网购、代购手中购买回来的药危险系数高,国外的药品说明书也不大看懂,不知道真正服用方法及服用量,对于不良反应更不明确。
6.随意给药:孩子自身带有免疫系统,例如流清鼻涕不发烧的情况这种症状是可以自行缓解的不需要服用药物,幼儿园的孩子生病的较多,慢慢随着孩子的成长免疫力也会增强从而减少发病率。
儿童用药误区
误区三:将成人药减量给孩子服用 大部分家长认为孩子是“小了一号”的 大人,以为大人与小儿用药只是剂量的 不同。于是,孩子生病时,有些家长会 将成人药减量给孩子服用。
危害:可能因小儿代谢、耐受性差而损 害自身机体,产生严重副作用。
纠正:由于小儿的肝、肾的解毒和排泄功能以及血脑屏障
的功能均不成熟,对许多药物的代谢、排泄和耐受性差,所 以,不是所有成人药都可以减量给孩子服用的。 并且,有些成人药物还是婴幼儿禁用的,比如常用的抗过敏 药和抗眩晕药盐酸异丙嗪,3个月以下小儿禁用;左氧氟沙星 不宜用于小儿;金刚烷胺及含金刚烷胺的制剂(如“氨酚烷 胺颗粒、小儿复方氨酚烷胺片等),在1岁以下禁用;尼美舒 利各种制剂禁用于儿童。中成药也是如此,如藿香正气水, 因含酒精,故小儿禁用;仁丹因含朱砂,婴幼儿及儿童忌服。
误区五:对抗生素的错误使用 错误1:不敢用抗生素
近年来国家开始对“滥用抗生素”进行整顿, 媒体也大量宣传抗生素滥用的危害,使得不 少家长对其产生畏惧心理。即使医生给孩子 开了抗生素,家长还是会怀疑,怕服用后会 对孩子有伤害,而不愿给孩子用药。 危害:若确诊为细菌感染而拒绝使用抗生素, 可能会延误病情。
错误2: 不足量使用抗生素 很多家长在给宝宝使用抗生素的时候自行 减量,或者“见好就收”:孩子病情有了 好转就立即减量或者停药,认为这样可以 减少药物对宝宝的毒副作用,同时也节约 资源,剩下的抗生素还可以备用。 危害:抗生素使用不足量,不但治不好病, 即便已经好转的病情也可能因为残余细菌 作怪而反弹。 而且不足量使用抗生素可能 导致细菌耐药。
纠正:外用、口服、注射、静脉输液是给药的四种
常见方式,无论从安全性、便捷性来说,都是外用> 口服>注射>静脉输液,而疗效上未必外用就比口服 差、口服就比静脉给药差。 严格来说,静脉输液是个“小手术”,是侵入性、 有创伤性的给药方式,可能引起很多的不良反应: 轻者引发皮疹、头晕等过敏反应,严重者可导致心 脏疾病发作等危险。在美国,只有急症、重症才会 输液。
实例分析儿科用药的五大常见错误[范文]
实例分析儿科用药的五大常见错误[范文]第一篇:实例分析儿科用药的五大常见错误[范文]实例分析儿科用药的五大常见错误临床上,儿科及新生儿患者用药时容易产生五大常见错误,现介绍如下:一、处方给药途径错误典型案例患儿,男,1个月,主诉:鼻出血1天。
查体:鼻衄,四肢淤点淤斑。
实验室检查:凝血酶原时间(PT)>100 s,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KPTT)>100 s。
诊为:维生素K缺乏。
医生给予静脉注射维生素K1治疗。
患儿用药1分钟后出现气促、喘憋,15分钟后出现红色皮疹。
停药后,不良反应的症状、体征消失。
分析维生素K1注射液说明书提示,本品一般应采用肌内和皮下注射的给药途径,特殊情况下患者可使用静脉注射。
静脉注射时宜缓慢,给药速度不应超过1 mg/min;静注过快(超过5 mg/min)可引起面部潮红、出汗、支气管痉挛、心动过速、低血压等。
病例报告分析显示,95.3%的严重不良反应/事件报告为静脉途径给药。
结合本例情况应属于错误的给药途径。
建议1.学习掌握药品知识。
医师对药物知识(尤其是用法用量、禁忌及适应证、注意事项等)的不完全掌握,可能导致处方错误。
2.完善并加强电子处方系统建设。
医院应设有电子处方集、患者特殊信息警示等处方决策支持系统。
系统的帮助和提示信息可减少此类差错发生。
3.药师加强处方审核工作,在审方环节拦截此类错误。
二、处方适应证错误典型案例患儿,男,2岁,主诉:呕吐2天,腹泻1天。
病史:患儿先吐后泻,大便呈蛋花汤样,无脓血,无腥臭味,约10次/天。
入院查体:体温36.8℃,呼吸24次/分,腹软无触痛。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WBC)6.1×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51.9%,大便示轮状病毒阳性。
诊为:秋季腹泻。
医师给予头孢孟多酯钠抗感染治疗。
分析儿童秋季腹泻主要是由轮状病毒感染引起,除非患者有细菌感染的指征,不应使用抗菌药物。
从病历提供的信息看,并未找到细菌感染的依据,但医师使用头孢孟多酯钠静点抗感染。
儿童安全—4个用药误区
:宝宝用药剂量的4个误区把握好用药剂量,才能确保宝宝的安全与健康。
不正确的用药剂量,会将宝宝推入另一种危险。
1、病的严重,多吃点?说明书中给出的推荐剂量是由可服用的安全剂量决定的,不是根据症状的严重与否。
2、药物剂量器随意容器都可代替?只有随药物配套的剂量器才可用于药物剂量的量取,其他非专业性的量具都有可能造成剂量的偏差。
3、依据年龄调整药剂量?很多药物剂量的增减是根据儿童的体重来规定的,而非年龄。
4、液体药物拿过来就量?液体药物久置后大多会产生沉淀或分离,所以如果说明书上表明服用前需要摇匀,那就请您一定照做,让所有均匀融合。
儿童用药的常见误区
儿童用药的常见误区儿童用药的常见误区在日常生活中,药能起到治疗疾病的作用,但是如果乱用或者滥用,将会导致其它疾病的发生;特别是处在生长发良的儿童,更是要引起重视。
小编盘点了日常生活中儿童用药的常见误区,希望对家长朋友有所帮助。
1.滥用退热药发热是人体必要的保护机制。
有些年轻的妈妈认为孩子发了热一吃退热药病就好了。
因此,她们动不动就给孩子吃退热药。
实际上,这样做很容易造成假象,掩盖症状,使疾病难以诊断。
一般健康人的体温约为37℃,高于37℃则为发热。
幼儿大脑发育尚未完善,体温调节中枢功能薄弱,因此,孩子一有病就发热,而其它症状不显,如感冒、麻疹、肺炎、局部感染、药物反应、风湿热等。
发热成了孩子有病的信号。
因此,发热是诊断疾病的重要体征,如果热一上来就用退热药把它压下去,常常掩盖了病情,给诊断事业困难,甚至到了疾病危急时才被确诊。
另外,有些退热药,如阿司匹林影响小儿凝血机制,导致皮肤、肺、脑等脏器出血;又如非那西丁可使新生儿血液中的低血红蛋白变成高血红蛋白,使红细胞携带氧的能力下降,导致组织缺氧,严重1/ 14的还会引起脑水肿、抽搐、昏迷等。
因此,动不动就给退热药对孩子的健康是不利的。
小儿发热时应查明原因,再作对症治疗或病因治疗。
如果小儿体温不超过38℃,一般不需要用退热药,在治疗中密切观察就行。
当然,小儿体温过高,如达39℃或以上就会严重影响孩子健康,且可发生惊厥、抽搐等。
这种情况下,在积极治疗的基础上可用退热药,同时采用物理降温法,如酒精擦澡、冰袋镇头等。
2.滥用抗生素流行病学调查证明,90%以上的上呼吸道感染是由于病毒感染引起的。
因此上呼吸道感染时常规应用抗菌素是不合适的,而且还会造成病原体对抗菌素产生抗药性及其不良反应的威胁以及药物的浪费。
不要孩子一生病,就不管什么原因便使用氯霉素、链霉素。
如果长期使用链霉素、新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抗生素,会对听神经造成影响,引起眩晕、耳鸣,甚至耳聋。
小儿用药,家长常陷入三个误区
小儿用药,家长常陷入三个误区
孩子一生病,家长通常都会使用自家小药箱里的药物,随便给孩子服用,然而如果用药不当,就很有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
小孩子不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不适,等家长发现时为时已晚不仅导致用药不当致聋追溯困难,而且还因此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比如在感冒初期,没有出现细菌感染时盲目使用抗生素;有的孩子已经发生肺部感染,家长却仍在给孩子吃感冒药,等到就诊时已是重症肺炎。
2.剂量不对。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其免疫功能等发育尚不成熟,很容易生病,需要药物来治疗。
同时儿童又处在不断生长发育过程中,身高、体重都在不断变化,每次生病时,药物使用的剂量需要按实际的公斤体重来进行计算。
如果家长在家自行用药,给3~4岁儿童还按照婴儿期的剂量服用,就无法发挥正常的疗效,若盲目超剂量,又可能出现明显的毒副作用。
3.重复用药。
若几种作用相似的药物叠加使用,会加重药物的不良反应。
孩子生病时,家长往往过分焦急,总想药到病除,所以同时盲目服用多种感冒药、退热药,加上止咳药、化痰药等,可能会导致孩子多汗、腹泻等症状,有的引起肝肾功能损害,极少数甚至危及生命安全。
关于儿童误服药物后怎么办的知识还在持续更新,请您一定锁定我们的相关栏目哦。
避免儿童药的用药误区.doc
避免儿童药的用药误区你知道儿童药用药误区有哪些吗?小孩抵抗力本来就差,如果在用药上不注意的话,很可能误了小孩的身体。
儿童用药安全调查报告白皮书指出,80%以上的家长都存在用药误区。
有哪些呢?本文是我整理的资料,仅供参考。
退烧药:6个月内孩子不宜用退烧药是每个家庭小药箱中必备的药品。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儿内科主任任立红介绍,发烧只是一种症状,很多疾病都可以引起。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推荐,体温高于38.5℃才有必要使用退烧药,低于这个温度时,建议家长进行物理降温。
目前儿童常用的退烧药主要有两种: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
一般来说,连续使用不要超过3天。
重复使用退烧药,最好间隔4个小时以上。
如果孩子连续3天服用退烧药物,但仍无明显好转,就需要前往医院诊治。
专家提醒,6个月内婴儿发热时不宜使用退烧药来降温,而应该进行物理降温,如松开包被、洗温水澡、贴退热贴等,能很快让孩子降温。
抗生素:非急性期不用药,要用就要用满疗程什么情况下该给孩子用抗生素呢?任立红说,家长先要判断孩子病情,通常在细菌感染(血象高)的急性期需要用药,如果已经进入恢复期,还未开始使用抗生素,就不必再用了。
急性期的关键判断点就是孩子是否难受,比如发烧的孩子退烧了,又恢复到活泼状态,就不是难受。
另外,抗生素一旦用了就要用满整个疗程,一般是5~7天,家长不能看到孩子病情好转就不用了。
如果残留一些细菌的话,它会产生对这个抗生素的耐药性,每次用抗生素都不完全的话,最后会演变成超级细菌,到那时就没有药对付它了。
咳嗽药:止咳祛痰不宜一起服关于咳嗽药,不少家长往往认为都是一回事。
但专家提醒,"咳嗽药"明确分为两类,一类为止咳药(也叫镇咳药),一类为祛痰药。
不同的病状用不同的药,两类药不宜一起服用。
祛痰药的功能是稀释或液化体内引起充血的分泌物,比如痰;而止咳药的作用是阻止身体反射或要咳嗽的欲望。
"祛痰药和止咳药一起用,可使痰液阻塞在呼吸道内,痰内大量的病原体得以繁殖,会导致感染迟迟不能得到控制。
十大儿童服药误区
十大儿童服药误区
内容:儿童用药的选择应该特别慎重,否则会对儿童健康留下极大的安全隐患。
以下列举的药品不是完全不能服用,而是服用时一定要遵医嘱、看清说明书,慎重使用,提高警惕,避免不必要的伤害。
1.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等有可能损害儿童的听神经,引起耳聋。
2.多黏菌素、去甲肾上腺素能引起儿童的肾脏损伤。
3.胃复安能引起一些儿童的脑损伤。
4.四环素、氟哌酸等药物能影响幼儿牙齿、骨骼的发育。
5.感冒通能引起儿童血尿;滴鼻净(萘甲唑啉)能引起儿童中毒等。
十大儿童服药误区
误区一:果汁服药
用果汁送服药物,或吃药后立即喝果汁或吃水果,果酸会中和碱性药物,或使药物提前分解,降低药效。
误区二:喂药加糖
糖能抑制某些药物的药效,干扰矿物质和维生素在肠道的消化吸收。
再者,糖能与某些中药中的蛋白质、鞣酸等成分起化学反应,产生有害物质。
误区三:剥去溶衣
外包溶衣的药物一般对胃有刺激或易被胃液分解破坏,如剥去溶衣或压碎服用,易产生不良反应。
误区四:强行灌药
父母齐上阵用筷子撑开孩子嘴巴或捏着鼻子,在儿童的哭闹声中强行灌。
儿童用药错误方法
儿童用药错误方法有哪些错误方法一:普通感冒、腹泻时滥用抗菌药包括抗生素、磺胺类、喹诺酮类、抗结核药、抗真菌药90%的感冒由病毒引起,抗菌药无效。
如伴有发热、痰黄、白细胞增多,可选用抗菌药如阿莫西林、阿奇霉素等。
6个月到2岁的婴儿在每年的8-11月间,易发生轮状病毒引起的腹泻,抗菌药亦无效。
错误方法二:滥用退热药一方面是退热品种选择错误,如选用安乃近、含有非那西丁及氨基比林的复方制剂,这些药物的不良反应严重,应选择非处方药如阿司匹林、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
另一方面,一见发热就用退热药,其结果可能掩盖了病情,降低抵抗力,小儿发热不超过38℃,一般不用退烧药,可采取物理降温法,如酒精擦浴。
错误方法三:滥用抗感冒药不根据感冒症状对症用药和重复用药,是两大主要表现。
错误方法四:滥用激素糖皮质激素应用时应有以下适应症:中毒症状明显、严重喘憋、伴有脑水肿、感染性休克、呼吸衰竭。
还需要与足量抗生素同用。
-误区错误方法五:滥用维生素及微量元素很多家长认为,维生素及微量元素是营养品,多吃无妨。
殊不知,此类药应用过多,也会产生严重不良反应。
如大量应用维生素A每天不能超过4000~6000单位、维生素D每天不能超过200~400单位,会引起中毒。
锌、铁也不能过量应用。
儿童用药注意事项1、用药不准。
比如在感冒初期,没有出现细菌感染时使用抗生素;有的孩子已经发生肺部感染,家长却光给孩子吃感冒药。
2、剂量不对。
如果家长给3—4岁的儿童,按照婴儿期的剂量服用,就无法发挥疗效。
而用到了七八岁儿童的剂量,有可能出现明显的副作用。
3、重复用药。
几种作用相似的药物叠加使用,如同时服用多种感冒药、止咳药、化痰药,会引起多汗、腹泻等症状,有的会引起肝肾功能异常。
孩子身体不舒服时,家长在用药前首先要观察孩子的病情变化,如果出现持续高热、剧烈咳嗽、频繁呕吐、频繁腹泻、尿量减少、神志改变、食欲下降、面色改变、呼吸加快或呼吸困难、手足冰凉等情况,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不得不知的儿童用药十大误区.docx
小孩发烧用药要专一
不少家长为让孩子体温尽快降下来,经常在短时间内频繁给孩子用药,或是服用一种退烧药后没见效,马上又换另一种退烧药。
对此,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儿科副主任成胜权指出,给孩子退烧一定要单用药,并且尽量只用一种退烧药。
药物成分相似,联合使用毒副作用会增加
成主任解释说,退烧药的成分都差不多,主要有布洛芬、对乙酰胺基酚、扑热息痛、氨基比林等。
使用一种就可以了,如果将两种药物联合使用,药物毒副作用会增加,很可能导致孩子大汗淋漓、失水过多,甚至是引起休克。
目前儿童常用的退烧药有美林等,单独使用一种就可以达到退烧目的。
没有用完的退烧药,只要在保质期内仍然可以使用,不用每次都买新的。
慎用酒精帮孩子降温
另外,酒精擦身引起血管收缩在孩子身上表现明显,不利于降温,如果使用不当还可能引起酒精中毒。
在单独使用一种退烧药时,还应注意用药剂量,特别是两岁以下孩子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发烧时还应大量喝水,以及时补充体液。
网址: 第 1 页,共 1 页。
儿童用药常见的一些误区_你都知道吗?
文/王俊华 济南市儿童福利院儿童用药常见的一些误区你都知道吗?儿童用药,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目前,我国儿童用药存在安全隐患,据统计,全国每年因药品不良反应、药品质量问题或不合理用药导致的死亡人数达数万人。
儿童用药的安全问题应高度重视。
本文列举了儿童用药中常见的7个误区,帮助家长了解儿童用药安全问题,提高安全用药水平。
随意用药很多家长认为,孩子感冒了,吃点感冒药就好了,而且认为药物越多效果越好。
其实不然,儿童用药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
症状减轻就停药症状减轻不等于病好了,如果停药,疾病可能会复发。
儿童常见的疾病包括呼吸道感染、消化道感染、皮肤病等,这类疾病往往病程较长,需长期用药,儿童在患病期间会有不同程度的不适症状,如咳嗽、流鼻涕、发烧等。
如果不按照医生的要求用药,症状好转就擅自停药,病情会反复甚至加重。
滥用抗生素孩子生病了,有的家长会认为吃抗生素就不会出现问题了。
抗生素是用于杀灭细菌的药物,不能滥用。
当细菌感染时,抗生素才能发挥作用。
在平时,我们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乱吃零食、喝饮料;在生病时要及时就诊,不要随意使用抗生素;只有明确诊断为细菌感染后,才能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抗生素治疗。
认为中药为补品,盲目用药中药和西药一样,也有其适应证,并不是所有人都能使用,孩子的体质和成人有很大的不同,儿童用药更应谨慎。
同时,儿童服药时也应遵医嘱,不可盲目服用。
未服用儿童专用药品有些家长给孩子服用成人药物,这是错误的做法,因为儿童专用药物和成人药物的成分和剂量是不同的。
因此,家长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孩子的病情选择合适的儿童药物。
未重视不良反应很多家长认为药品的不良反应是微乎其微的,忽略了药品不良反应的危害。
“是药三分毒”,任何药品都有不良反应,如果不在医生指导下用药,就有可能给孩子带来一些伤害。
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正在逐渐建立起自己的免疫系统。
所以,此时期也是各种疾病的高发期,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相对较高。
给宝宝用药,易犯四种错
资i甙书香碟影给宝宝用:药f.。
,易犯四种错我国每年约有250万人因用药错误或者药物不良反应而生病,高达20万人死于用药不当或者用药错误。
中国药学会儿科药学组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在聋哑学校中,70%的儿童是由于小时候用药不当而造成聋哑的。
实际上,多数用药问题并不是质量不过关,而是家长选择或者使用药物不当造成的。
搞混药名,看错包装《国家用药错误报告项目》统计显示:近25%的用药错误因搞混药名所致。
例如,用于儿童退烧的泰诺林和用于儿童感冒症状的泰诺。
泰诺林是单一成分的药品,有效成分是对乙酰氨基酚。
泰诺(通用名酚麻美敏)是复方成分药品,除对乙酰氨基酚外,还含三种成分。
现在不主张给儿童使用复方感冒药,因为儿童感冒多由病毒引起,只需用退烧药将体温控制在38.5℃以下,一般5~7天就可自愈。
对于儿童高烧不退,建议使用泰诺林。
如果搞混药名选了泰诺,反倒给儿童带来嗜睡、乏力等副作用。
药品包装相似也是我们不容忽视的问题,尤其是同一家药厂生产的不同药品。
例如,儿童常用药泰诺林滴剂、美林滴剂和艾畅滴剂是同一个药厂生产的药品,但它们的外包装不仅尺寸相似,连颜色都趋于一致。
几种药同时吃,中西药混吃很多家长以为,药吃得越多,j冀连梅孩子恢复得越快,于是中药加西药,一起服用多种药。
事实上,无论中药还是西药,绝大多数药物进入体内要经由肝脏代谢灭活、肾脏排泄清除。
由于儿童的肝肾功能不健全,因此应尽量避免同时服用多种药物,以免造成宝宝肝肾损伤。
如果需要多药同服,也应正确服用。
例如,当同服中药和西药时,至少间隔1个小时。
还需注意各药物的有效成分,以避免加重宝宝的不良反应。
退烧用的对乙酰氨基酚成分存在于许多复方感冒药中,如果给宝宝退烧时服用复方感冒药,可能导致肝损伤。
抗过敏的马来酸氯苯那敏成分在很多复方感冒药里也存在,成分列表里可能写的是氯苯那敏。
如果家长不知道俗称的扑尔敏就是氯苯那敏,那么给宝宝服扑尔敏的同时服含氯苯那敏的感冒药,很容易导致宝宝昏睡不醒,严重者造成意识丧失。
儿童用药的误区_儿童用药常见的六大误区
儿童用药的误区_儿童用药常见的六大误区如今很多家庭都会有一个小药箱,以防儿童发生一些突发疾病。
那么儿童用药有哪些误区呢?以下是收集整理的关于儿童用药常见的六大误区,希望对你有帮助。
儿童用药误区一:预防性习惯用药“把用药当习惯”这是最近几年家长常见的用药误区。
家长总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健康成长,个别家长过于相信广告宣传和药品价格优惠的误导,盲目给孩子服用药物以作预防。
实际上,迄今为止市场上还没有任何确切的可以提高免疫力的预防药物,盲目服用药物预防孩子的疾病对孩子的免疫系统也未必是一件好事。
对于两岁以内的孩子来说,每一次生病对于孩子免疫能力的提高都是一个促进。
儿童用药误区二:擅自用抗生素对儿童来说,过早或者过量的使用抗生素,当机体在受到病菌侵袭时就无效了,而且对婴幼儿肝肾及其他身体部位也会有所损伤。
儿童用药误区三:滥用退烧药由于家长缺乏医药常识,儿童发烧时,便随意服用退烧药。
实际上,当孩子发烧的温度不高时,用退烧药是不恰当的。
谢教授说,适当的体温升高其实可以起到杀菌的作用,小孩子肛门量表在38.5℃以下就没有必要退烧。
儿童用药误区四:乱用止泻药宝宝经常腹泻?妈妈们遇到这种情况就很会很着急,想着给宝宝吃各种止泻药。
但止泻药不能乱吃,儿童腹泻治疗应根据脱水、电解质紊乱程度适当给予液体疗法、饮食疗法及控制感染等措施。
现阶段发生秋季腹泻的孩子很多,家长一定要带着孩子到医院确诊孩子的腹泻属于哪一种。
儿童用药误区五:使用成人药物大人跟小孩的身体机能以及抵抗能力不同,吃的药也是有差别的。
有些家长会给患儿吃一些成人用的抗生素药、感冒通之类,虽然剂量减半,但这也是不妥的。
儿童用药误区六:随意改变药物剂型世界卫生组织对药物剂型、剂量是有规定的,如果家长常把成人用的胶囊内容物倒出来喂儿童,或把针剂改为口服液,给患儿服用,会改变药物原有的剂型,减弱了药物的作用,对宝宝健康也有不良影响。
儿童用药注意事项喂药时间:什么时候吃药才对?喂药的时间要严格地遵照医生的医嘱或者药品说明书的使用时间。
给孩子用药常犯哪些错误?赶紧改过来吧!
给孩子用药常犯哪些错误?赶紧改过来吧!因为很多家长对于安全用药方面的知识并不是很清楚。
那么家长在日常生活中,给孩子用药常犯哪些错误?赶紧改过来吧!儿童用药错误知多少?一、搞混药名,看错包装例如,用于儿童退烧的泰诺林和用于儿童感冒症状的泰诺。
泰诺林是单一成分的药品,有效成分对乙酰氨基酚。
而泰诺(酚麻美敏)是复方成分药品,含四种成分,对于儿童高烧不退,一般建议使用泰诺林,如果搞混药名选了泰诺,则可能烧没退下来,反倒给儿童带来嗜睡、乏力以及食欲不振等副作用,反而使病程延长。
药品包装相似也不容忽视,尤其是同一家药厂生产的不同药品。
家里如果备了同一药厂不同药品的家长也需额外小心,给孩子用药前切记仔细核对,以避免拿错药品吃错药物。
二、中西药、多种药混吃有的家长会有一个错觉,以为药吃得越多,病好得越快,于是中药西药多种药一起服。
儿童用药要尽量避免多种药物同时服用,以避免损伤肝肾。
如果病情需要多药同服,应该知道如何正确服用。
例如,当需要中药和西药同服时,我们一般建议服用药物时间至少要间隔一个小时。
多种药物同时服,还需注意各药物的有效成分,以避免重复用药,加重不良反应。
例如,退烧用对乙酰氨基酚,但这个成分同时也存在于许多复方的感冒药中,如果退烧的同时还服用复方感冒药,就有可能导致对乙酰氨基酚过量,由此造成肝损伤。
再例如扑尔敏在很多复方感冒药里存在,但成分表里可能写的是氯苯那敏,如果家长们不了解,吃扑尔敏的同时又给孩子服了含氯苯那敏的感冒药,容易造成扑尔敏过量,孩子昏睡不醒,严重者可造成意识丧失。
三、弄错剂量药品有不同的剂量单位,比如毫升(ml)、毫克(mg)等。
有的时候,一些医生还喜欢用简写,这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提醒家长们仔细识别剂量单位。
例如,抗过敏的西替利嗪滴剂,2岁以下儿童每次的剂量是0.25ml(相当于2.5mg),有些医生喜欢写2.5mg,如果把这里的2.5mg错看成2.5ml,那给孩子服用的量就达到中毒量了,严重者会导致儿童死亡。
儿童使用药物误区有哪些?看点有四个!
儿童使用药物误区有哪些?看点有四个!
家庭用药常带有一定的随意性,多表现在常见“小毛病”的治疗上,如感冒、发热、咳嗽以及上火等常见疾病。
一般家庭药箱中都常备这类药物,用起来也会比较随意。
但如果药品使用不当就会影响药效。
那么儿童使用药物误区有哪些?看点有四个!
儿童用药有哪些误区
误区之一家庭擅自用药。
近年由于医疗费用急剧上涨,农村家庭普遍存在怕上医院,尤其是怕留医住院的心理,孩子生了病后不问缘由,便自己在家里找土方子,或自己到药店“抓药”,甚至找出过去自己吃剩的药给孩子服用,这样治疗盲目性很大,只是图侥幸。
结果轻者延误了治疗时机,重者造成药物中毒。
误区之二多药同用。
孩子得病,一些家长以自己过去病症与孩子对比,然后“对症下药”。
如感冒,则给孩子服用阿斯匹林、速效伤风胶囊、康泰克等药品,服一种不放心,就“三管齐下”。
残不知上述感冒药主要成份为抗过敏药,联合使用易造成过量而中毒。
误区之三求愈心切,乱加剂量。
一些家长对孩子的病情不视轻重,不遵医嘱,也不阅读药品使用说明书,误认为多吃总比少吃见效快,结果使孩子服了成人的药量,这样会严重影响儿童的身体健康。
误区之四乱给孩子进补。
一些生活较富裕的家庭或独生子女家庭,为使宝宝快长快大,
长期给孩子吃补药或滋补饮料,这样极易使孩子出现肥胖或性早熟等不良反应,影响儿童的正常生长发育。
儿童用药的三大误区
儿童用药的三大误区孩子生病父母最是焦急,但如何正确合理使用药品,难住了不少年轻爸妈。
所以今天就给大家整理了儿童用药的三大误区的相关介绍,大家一定要留意啦。
特别提醒您:儿童用药时一定要遵医嘱,看清说明书,慎重使用,提高警惕,避免误区。
用药误区内服篇一、服用方式误区1. 服药加糖:糖中含有一些矿物质,可与药物中的蛋白质起化学反应,在胃中产生浑浊沉淀,降低药物疗效。
2. 果汁、牛奶或茶水送药:果汁中含有的酸性物质可中和碱性药物,影响药效。
牛奶中所含蛋白质、脂肪酸可在药物表面形成薄膜影响机体的吸收。
茶叶中含有的鞣质能与蛋白质、生物碱或金属盐类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影响药效。
3. 剥去胶囊服药:胶囊具有掩盖药物不良嗅味,提高药物稳定性,或定时定位释放药物等作用。
剥去胶囊后服药粉不仅会影响药物的稳定性,而且药粉会加重消化道不良反应,因此不建议剥去胶囊直接服药粉。
4. 强行喂药或静睡时给药:在儿童的哭闹声中强行喂药易使药物呛入气管,轻则引起呼吸道炎症,重则造成窒息危及生命。
另外家长趁儿童静睡时给药,药液突然刺激舌、喉等部位的神经,可反射引起喉部痉挛,也是不可取的。
二、药品滥用误区1. 抗菌药物滥用:如果宝宝出现感冒、发烧、腹泻等症状,不可盲目使用“消炎药”,应当在有明确感染指证时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治疗。
急性上呼吸道疾病病毒感染占90%以上,小儿感染性腹泻则多为轮状病毒感染,使用抗菌药物既不能缩短疗程也不能减轻症状。
有些家长急于见效,用药一两天见病情无改善便频频换药。
殊不知抗菌药物滥用会导致耐药菌株的二重感染,甚至损害肝、肾等器官。
2. 退烧药滥用:小儿发热原因很多,常见有感冒、扁桃体炎、肺炎等。
有些父母为了让孩子尽快退烧,几种退烧药一起用。
殊不知,不同药名成份相似的药品重复使用会使剂量加倍进而导致体温骤降、虚脱等严重不良反应。
常规3个月以下的小儿发热应慎用退烧药,在物理降温无效的情况下可选择外用栓剂减少不良反应。
而当小儿发热未查明原因轻易服用退烧药,则会掩盖病因,不利于诊断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错误一:怕出现副作用,剂量没用够
对于小儿用药剂量问题,很多父母把握不好剂量。
不少药品说明书对儿童的用药都简单地描述为“儿童酌减”或“遵医嘱”,这些父母本着“是药三分毒”的想法,本来该用半片的只给了1/3的量,本来该用5天的,吃两三天觉得有好转就停了。
一些孩子反复发作到医院再来看门诊,原来是药物剂量给的不足。
儿童用药规格和剂型较少,可选择的品种不多,很多药品说明书上只写了“儿童酌情减量或者慎用”,家长看到这些字眼,往往担心服后有不可预知的副作用,此时应遵照儿科医生的建议折算用药剂量。
错误二:以为是“营养药”就可随意用
现在市面上维生素和矿物质类产品很多,一些家长以为这类药物是“营养药”,吃多了不要紧。
其实,这类药物也必须按规定的适应症、用法、用量服用,否则也能引起不良反应,甚至出现后遗症状。
例如长期大剂量服用维生素A、维生素D,可能引起发热、腹泻;大剂量静脉注射维生素C可能引起静脉炎、静脉血栓;锌补多了,可能引起腹泻,呕吐甚至胃出血;钙补充过多则可能引起便秘、高钙血症等。
所以“营养药”千万不能随意给孩子长期大量用。
错误三:破坏药物结构
一些家长为了方便给孩子喂药,将药物的结构破坏,影响药物作用效果。
肠溶类药物和缓释片类药物,如肠溶阿司匹林和茶碱缓释片等,就不能弄碎了服用。
肠溶阿司匹林是治疗儿童风湿的药物,经过特殊加工,进入人体后,要在肠道慢慢溶解吸收,如果弄碎了,药物在胃中就被破坏了,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治疗儿童哮喘的茶碱缓释片和其他缓控释片,一般也不能弄碎,这类药物也是特殊加工,被放入了特殊的“囊库”里,从而保证药物的慢慢释放,弄碎后会影响药效。
错误四:搭配不当
搭配不当也可能影响药物作用。
有些药不能和抗生素同服,例如治疗腹泻的
妈咪爱、金双歧、思连康等,因为抗生素会破坏活菌,降低其活性。
建议家长遵医嘱将这两类药分开给孩子服用。
如果孩子需要服多种药物,将服药时间错开半小时以上是一种相对安全的方法。
有的家长因为给孩子喂药困难,就将药混着果汁或者牛奶喂孩子,这也是不妥的。
因为这些饮料中的成分复杂,和药物有可能发生作用形成沉淀,影响效果。
孩子不是成人的缩小版,他们的肝脏、肾脏等排毒器官的功能都不如成人。
无论是中药还是西药,如果没有标明儿童用量,说明这类药物没有做过临床试验,没有专业背景的家长都无法准确估计合理的用药剂量。
孩子生病时,一些家长认为也可以给他们吃成人的药物,减量就行,这是不正确的。
具体能不能吃某种药物,一定要先咨询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