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12《唐诗五首》赏析与答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2课《唐诗五首》理解性默写、简答题及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2课《唐诗五首》理解性默写、简答题及答案

12.《唐诗五首》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内容:【原诗】【翻译】【主题思想】题型:【理解性默写】【简答题】12.唐诗五首1、野望/王绩2、黄鹤楼/崔颢3、使至塞上/王维4、渡荆门送别/李白5、钱塘湖春行/白居易1、野望/王绩【原诗】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译文】黄昏的时候伫立在东皋村头怅望,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

每棵树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都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放牧的人驱赶着牛群回家,猎人骑着马带着猎物各自随愿而归。

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主旨】全诗写的是秋色中的山野,诗人在闲适的情趣中流露出彷徨无依的莫名苦闷。

【习题及答案】一、理解性默写:1、点明时间地点和事件,并表现诗人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的句子:2、《野望》中运用对偶手法描写傍晚时分,遥望山野,满目浓浓秋意的对偶句(写景句):愿而归的句子是:4、王绩在《野望》中引用典故,追古怀伤,在萧瑟恬静的景色描写中表现诗人身处乱世,前途无望,孤独抑郁心情的句子是:二、赏析简答题:1、首联“望”字意蕴丰富,请简析它的双重意蕴。

2、“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3、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4、结合全诗内容,简析诗人“长歌怀采薇”的原因。

5、这首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案解析】一、理解性默写:1、点明时间地点和事件,并表现诗人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的句子: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2、《野望》中运用对偶手法描写傍晚时分,遥望山野,满目浓浓秋意的对偶句(写景句):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愿而归的句子是: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4、王绩在《野望》中引用典故,追古怀伤,在萧瑟恬静的景色描写中表现诗人身处乱世,前途无望,孤独抑郁心情的句子是: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二、赏析简答题:1、首联“望”字意蕴丰富,请简析它的双重意蕴。

人教部编版八上语文《唐诗五首》译文赏析及练习(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八上语文《唐诗五首》译文赏析及练习(含答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唐诗五首》阅读赏析及达标练习《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译文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牧人驱赶着那牛群返还家园,猎人带着猎物驰过我的身旁。

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赏析主题:描写山野秋景,在萧瑟恬静的景色中流露出诗人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诗人惆怅孤寂的情怀。

1. 试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答:第一句的“东皋”点明地点,“薄暮”点明时间,“望”字领起中间两联的写景。

第二句呼应起尾联,表现出哀伤的情感,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表现了在现实中找不到知音、得不到赏识的苦闷、怅惘的心情。

2. 请从动静和写景顺序的角度赏析中间两联。

答:颔联写总写秋色,是静景、远景,颈联写牧人与猎马,是动景、近景。

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3. 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4. 答: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

诗中描写了漫山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的景象,景中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情怀。

4. 结合全诗内容,简析诗人“长歌怀采薇”的原因。

答:诗人在现实生活中辗转漂泊,彷徨苦闷,找不到精神归宿,又没有真正的知己,所以只得放声高歌,追怀伯夷、叔齐那样的隐逸高士,引为神交密友。

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译文: 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留下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

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悠悠的白云。

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有一片碧绿的芳草覆盖。

天色已晚,眺望远方,故乡在哪儿呢?眼前只见一片雾霭笼罩江面,给人带来深深的愁绪。

部编版八年级上12课古诗鉴赏题附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12课古诗鉴赏题附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12课古诗鉴赏题附答案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唐诗五首赏析题(附答案)一、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相关习题。

《野望》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本诗的作者是代著名的诗人。

2.本诗寓情于景,于萧瑟恬静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的心情。

3.首联“望”字意蕴丰富,请简析它的双重意蕴。

(3分)4.“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5.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3分)6.本诗的颔联和颈联在描写景物上有何特点?请简要赏析。

(4分)7.“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8.结合全诗内容,简析诗人“长歌怀采薇”的原因。

(4分)二、阅读《黄鹤楼》,完成相关习题。

黄鹤楼唐·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凄凄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 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作者是唐代诗人崔颢。

B.诗的首联借传说落笔,“空余”二字,令人心生遐思。

C.颔联中“空悠悠”的“空”字写的是黄鹤楼。

D.这首诗的前四句与后四句彼此映衬又联成一体,既陪衬了诗人登楼远眺的愁绪,使全诗波涛起伏而又一气领悟.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A.开首四句以传说落笔,巧借今昔变化,抒发了孤单惆怅之感,气概雄浑,感情真挚。

B.后四句想象在天晴时登楼远眺,由渺不可知的感觉转到晴川草树的景象,文势波澜起伏。

C.尾联紧承前三联,用烟波浩渺的长江烘托作者的归思,与开头意境相应,情融景中。

D.此诗起、承、转、合出神入化,文思如行云,富于变化,历来被推崇为题黄鹤楼的绝唱。

3.除“黄鹤楼”外,被称为江南三大名楼的还有哪两座?4.诗的一、二两联借今昔变化之大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5.“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6.“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抒发了怎样的感慨?7.诗歌的一、二两联和尾联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8.李白用“面前有景道不得,崔颖题诗在上头”来评判该诗,莫非这首诗仅在写景方面有独到之处吗?请说说你的看法。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12课唐诗五首赏析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12课唐诗五首赏析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12课唐诗五首赏析部编版八年级上册12课唐诗五首一、野望1、主题:全诗通过对萧瑟恬静的秋景描写,表现了作者的百无聊赖的彷徨和孤独无依的抑郁心情2、描绘“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所展现的画面。

层层树林已染上萧瑟的金黄的秋色,起伏的山峦唯见落日的余晖。

3、野望请从“情”与“景”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

诗中描写了漫山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景象,景中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情怀。

4、说说“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句中那几个词用得好?这一句着力刻画视野所见山野放归的生动场景,为整个静谧的画面注入一股活力。

句中的几个动词“驱”、“返”、“带”、“归”,用得自然而准确,这种动态式的描写愈发衬托出秋日晚景的安详宁静,诗人于一静一动的描写之中,把山山树树、牛犊猎马交织成一幅绝妙的艺术画卷。

远景和近景的搭配,自然和谐,令人不能不产生某种遐思,甚至忘情在安逸闲适的田野之中。

5、尾联:运用典故,表达了自己在现实中孤独无依的苦闷与惆怅,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抒发了孤独无依的抑郁之情,同时兼有不问世事的闲适思想。

二、黄鹤楼1、诗的前两句“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蕴含着诗人怎样的感情?蕴含着诗人对于岁月流逝、世事沧桑的无限感慨。

2、“空余”一词表现了怎样的意境?“空悠悠”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答:“空余”突出黄鹤楼的清寥、孤寂感。

“空悠悠”突出白云的清浮飘荡。

联系上下联,两处“空”字表现写物写景,实则暗含对岁月悠悠、世事苍茫的感叹。

3、想象“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展现的画面,用生动的语言进行描绘。

答: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从黄鹤楼遥望对岸,汉阳的树木郁郁葱葱,鹦鹉洲上芳草茂盛,这一切都清晰可见。

4、最后一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表达作者叹人生以及乡关何处的思乡等复杂感情。

5、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哪一个字?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

八上 语文 12课唐诗五首诗歌鉴赏复习题及答案

八上 语文 12课唐诗五首诗歌鉴赏复习题及答案

八上课内诗歌鉴赏复习题之第12课唐诗五首(教师版)《野望》(王绩)判断题1.首联“望”字点题,交代时间、地点,以及人物心情,“徙倚”“欲何依”,点明作者徘徊无依的孤独心境,体现他内心的苦闷和矛盾。

(√)解析:“徙倚”即徘徊,“欲何依”,化用曹操的诗句“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表现出作者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却始终不得志的迷茫和失意情绪。

2. 颔联和颈联承“望”字而来,又紧扣“薄暮”,描绘了作者薄暮时分于东皋所见的田园风光,颔联写近景、静态,颈联写远景、动态。

(×)解析:“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写远景、静态,侧重宏观描绘:夕阳余晖晕染下,每一棵树,每一座山,都呈现着浓浓的秋意。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转而写人,写动态、近景:放牧的人赶着牛返回,猎人骑着马带着猎获的禽鸟归来。

3.中间两联主要写景,呈现着浓浓的秋意,夕阳下景色的宁谧,农人们归家的喜悦,都是恬淡、悠闲、自然的田园景物,反映出了诗人欣喜愉悦的心情。

(×)解析:这些景物,在其他田园诗人笔下,可能意味着静谧、悠闲、恬淡,但在诗人这里,看到牧人们皆有所归,“我”却独无,反而呈现出忧郁、孤独、清冷的色彩,这自然是诗人心绪投射于外物的反映。

4. 尾联由外物回归自身,首尾呼应,抒发感情,收束全诗。

田园生活的静谧和安闲冲淡不了诗人的忧郁,他感觉自己并不能融入这诗一般的田园山水,只好向先贤那里寻找慰藉。

(√)解析:在这田园的生活中,周围的一切都显得很陌生,诗人感觉自己虽身处陶渊明般的境地,却与之若即若离,只好向前贤那里寻找慰藉,放声高歌,怀念古时候的隐者伯夷和叔齐。

5. 《野望》是唐代诗人王绩的代表性诗作,属于五言绝句,用词华丽唯美,诗歌写景、抒情,总笼罩着一种落寞和苦闷的情绪。

(×)解析:这是五言律诗,遣词造句朴素自然,意境清新恬淡,一洗齐梁以来的雕饰浮艳之气,开唐代律诗风气之先,所以历来为学者所重视。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2课诗五首赏析讲解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2课诗五首赏析讲解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 12课诗五首赏析《饮酒》《行路难》1. “斗十千”的“金樽清酒” , “直万钱”的“玉盘珍馐” ,为什么勾不起诗人的食欲? 因为此时诗人政治上遭受挫折,心中抑郁不平,倍感世事艰难。

2. 诗人拔剑四顾看到了什么?黄河冰塞川,太行雪满山。

这里指前途一片渺茫。

3. “闲来”句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理?表达了诗人希望能跟传说中的吕尚、伊尹一样,有朝一日被朝廷重用,成就功名。

4. 有一位同学在好友的毕业留言上写下了“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句话,他想表达什么意思呢?请结合《茅屋为秋风所破歌》1. 解释下面的多义词。

A . 高高者挂罥长林梢 (飞得高八月秋高风怒号 (高阔B . 安安得广厦千万间(怎么风雨不动安如山 (安稳C . 向秋天漠漠向昏黑 (渐近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从前 2. 句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A .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理解:这句话说明南村的儿童思想素质不高。

B .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理解:布衾多年未换,以致被子冰冷似铁,说明家境贫寒。

娇儿睡相不好,多少也与“布衾冷似铁”有关。

C .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理解:前一句写作者自“安史之乱”以来,因为心系家国,早已不能熟睡。

后一句一语双关。

“长夜”既是实指当天的情景,又暗指处在风雨飘摇中的国家。

“何由彻” ,意味深长,写出了诗人深深的叹息:深重的灾难啊,什么时候才是尽头?3、“自经自经丧乱少睡眠”一句中“丧乱”指安史之乱的事件。

4、“自经丧乱少睡眠 , 长夜沾湿何由彻”的意思是遭乱以来,忧时念国,本来就经常失眠,置此秋夜漫长,床上沾湿, 更难度过这夜晚。

5、“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的深刻含义是:此句是全诗的画龙点睛之笔,表现了诗人推己及人,舍己为人,忧国忧民的理想和愿望,反映了诗人人格的伟大与高尚。

6、“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表现了诗人兼爱天下、悲天悯人的博大胸襟和纯真心灵的思想。

八上12课唐诗五首古诗文赏析选择简答题及答案【部编版】

八上12课唐诗五首古诗文赏析选择简答题及答案【部编版】

12课唐诗五首古诗文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班级:姓名:说明:精心整理编辑的练习题,可以下载后删除答案印刷使用。

12.唐诗五首1、野望/王绩2、黄鹤楼/崔颢3、使至塞上/王维4、渡荆门送别/李白5、钱塘湖春行/白居易1、野望/王绩【习题】1.对《野望》这首诗歌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首联“望”字点题,交代时间(薄暮时分)、地点(东皋),以及人物心情。

“徙倚”,即徘徊,写出人物内心的苦闷和矛盾。

“欲何依”,化用曹操的诗句“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无枝可依”,表现出诗人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却始终不得志的迷茫和失意情绪。

B.颔联和颈联承“望”字而来,又紧扣“薄暮”写出远望所见到的景色。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写远景、动态,侧重细致刻画。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转而写人,写静态、近景。

C.“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颈联所描绘的景物,在其他田园诗人笔下,可能意味着静谧、悠闲、恬淡,但在诗人这里,看到牧人们皆有所归,“我”却独无,反而呈现出忧郁、孤独、冷清的色彩,这自然是诗人心绪投射与外物的反映。

D.尾联由外物回归自身,首尾呼应,抒发感情,收束全诗。

夕阳下景色的宁谧,农人们归家的喜悦,都冲淡不了诗人心头的忧郁。

诗人感觉自己虽身处陶渊明般的境地,却与之若即若离,只好向前贤那里寻找慰藉,放声高歌,怀念古时候的隐者伯夷和叔齐。

2.对《野望》这首诗歌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王绩是初唐诗人,性情简放,曾三仕三隐。

唐贞观元年,因疾罢官,躬耕于东皋,自号“东皋子”。

B.王绩的山水田园诗朴素自然,意境浑厚,对于扭转齐梁以来绮靡诗风,开创唐诗盛世做出来重要贡献。

《野望》是其代表诗作,也是现存较早的五言绝句。

C.诗人对陶渊明是比较仰慕的,但他的归隐,不如陶渊明那么彻底;对田园生活,也不如陶渊明那么热爱,总笼罩着一种落寞和苦闷的情绪。

这些在《野望》中都有所表现。

D.全诗写的是山野秋景,于萧瑟恬静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

【部编版】2019年秋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唐诗五首》黄鹤楼

【部编版】2019年秋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唐诗五首》黄鹤楼

部分来自《点拨》
【手法探究】 这首诗是如何即景抒情的?试结合诗句分析。 【答案】后四句即景生情,写在楼上北望的见闻。他的 写作顺序是由远到近,先写远处江北历历的汉阳树 ,接 着写进入眼帘的鹦鹉洲头的萋萋芳草,最后写楼下近处 大江上的烟波。但日暮的重重雾霭阻隔了回乡路,使他 不禁顿生愁绪。和前半部分不同,后四句又严格遵循起 了格律,若断实连,气韵一体。尤其是结尾,不仅收束 有力,且给人缥缈苍茫之感。
自然之美
导思1.你从这首诗 里读到了怎样的自 然美景?
意向
导思3:诗中选取了哪 些意向?意向与感情 之间有何关系?
情感
导思2.从诗歌中你 读出了怎样的情感?
关键词: 思乡
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
导思4:诗人是如何将 景与情有机地结合在 一起的?
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批 和圈点。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的风格。
一、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萧瑟怡静的山野秋晚图。此诗当作于诗 人王绩辞官隐居东皋(在今山西河津)之时。这是一首描 写秋天山野景致的五言律诗。诗风疏朴自然,于平淡中表 现出诗人“相顾无相识”的抑郁苦闷的心情。全诗于萧瑟 怡静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惆怅、 孤寂的情怀。
二、 诗的前四句是叙仙人乘鹤的传说,是想象,是虚写:艳阳 高照,澄空流碧,恍惚中,汉水北岸的树木化作久久思念 的亲爱之人。而后四句则是写实,写眼前所见、所感,抒发 个人情怀。将神话与眼前事物巧妙融为一体,目睹景物, 吊古伤今,尽抒胸臆,富含情韵,飘逸清新,一气贯通。
《黄鹤楼》课文朗读。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2课 唐诗五首 练习(含答案和解析)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2课 唐诗五首 练习(含答案和解析)
(3)品析句子。
闲上山来看野水,忽于水底见青山。
2. (5分)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列各题。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①
唐•李白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②.
【注释】①郎中:官名,为朝廷各部所属的高级部员。钦:当是史郎中名。一作“饮”。②落梅花:即
古代笛曲名《梅花落》,此因押韵倒置,亦含有笛声因风散落之意。
A.首联交代了踏春的去处,简洁明快地勾勒了西湖早春的轮廓 B.颔联抓住了“争”、“啄”两个动词,描绘了一幅早莺争暖、新燕啄泥的画面 C.颈联用“没马蹄”写出了西子湖畔春草深密、绿色醉人的景象 D.尾联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春行钱塘湖的喜悦心情 11. (3分) 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黄鹤楼
13. (3分) 下列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A.第一、二句叙事,写诗人以使者的身份,轻车简从,要到遥远的西北边塞去慰问将士。 B.第三、四句叙事兼抒情,以“蓬”“雁”自比,暗写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孤寂、飘零之感。 C.第五、六句“直”“圆”两字精炼传神,线条简约,描绘的景物不多,但画面开阔、意境雄浑。 D.第七、八句写诗人经过长途跋涉到达边塞,侦察兵萧关却骑马来报:“长官正在燕然前线。”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2课 唐诗五首 练习(含答案和解析)
姓名:
得分:
一、阅读题
1. (6分)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后面问题。
野 望
翁 卷
一天秋色冷晴湾①,无数峰峦远近间。
闲上山来看野水,忽于水底见青山。 (注释)①湾:水流弯曲的地方。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2课《唐诗五首》精品习题及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2课《唐诗五首》精品习题及答案

12.《唐诗五首》精品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内容:【原诗】【翻译】【主题思想】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12.唐诗五首1、野望/王绩2、黄鹤楼/崔颢3、使至塞上/王维4、渡荆门送别/李白5、钱塘湖春行/白居易1、野望/王绩【原诗】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译文】黄昏的时候伫立在东皋村头怅望,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

每棵树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都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放牧的人驱赶着牛群回家,猎人骑着马带着猎物各自随愿而归。

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主旨】全诗写的是秋色中的山野,诗人在闲适的情趣中流露出彷徨无依的莫名苦闷。

【习题及答案】一、理解性默写:1、点明时间地点和事件,并表现诗人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的句子:2、《野望》中运用对偶手法描写傍晚时分,遥望山野,满目浓浓秋意的对偶句(写景句):3、以动写静,衬托出秋日晚景的安详与宁静,也写出了放牧和打猎的人各自随愿而归的句子是:4、王绩在《野望》中引用典故,追古怀伤,在萧瑟恬静的景色描写中表现诗人身处乱世,前途无望,孤独抑郁心情的句子是:二、选择题:1.对《野望》这首诗歌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首联“望”字点题,交代时间(薄暮时分)、地点(东皋),以及人物心情。

“徙倚”,即徘徊,写出人物内心的苦闷和矛盾。

“欲何依”,化用曹操的诗句“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无枝可依”,表现出诗人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却始终不得志的迷茫和失意情绪。

B.颔联和颈联承“望”字而来,又紧扣“薄暮”写出远望所见到的景色。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写远景、动态,侧重细致刻画。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转而写人,写静态、近景。

C.“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颈联所描绘的景物,在其他田园诗人笔下,可能意味着静谧、悠闲、恬淡,但在诗人这里,看到牧人们皆有所归,“我”却独无,反而呈现出忧郁、孤独、冷清的色彩,这自然是诗人心绪投射与外物的反映。

2020年秋八年级语文上册【12.唐诗五首】赏析及考题精练附答案

2020年秋八年级语文上册【12.唐诗五首】赏析及考题精练附答案

2020年秋八年级语文上册【12.唐诗五首】赏析及考题精练一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诗意: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

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牧人驱赶着那牛群返还家园,猎人带着打猎到的猎物驰过我的身旁。

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赏析:1、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这四句运用对偶的手法,写薄暮中所见景物:举目四望,满山遍野,树叶枯黄,到处是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

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与猎马的特写,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

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间晚秋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表达了作者孤独落寞的情怀,流露出避世退隐的愿望。

2、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运用典故,写出了自己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像伯夷、叔齐那样的古代隐士交朋友了,表达了作者孤独落寞的情怀,流露出避世退隐的愿望。

主题:这首诗写的是山野秋景。

全诗于萧瑟怡静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

二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诗意:传说中的仙人已乘黄鹤离去,这里只剩下(一座巍峨的)黄鹤楼。

黄鹤离去不会再回来了,千百年来(只剩下)白云在此飘荡。

晴天从黄鹤楼遥望对岸的原野,汉阳的树木看得清清楚楚,鹦鹉洲上草长得极茂盛。

太阳将要落山,故乡在何处?眼前只见雾霭笼罩江面,令人发愁。

赏析:1、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描绘了作者晴日在黄鹤楼所见之景:天气晴好,汉阳一带的树木历历在目,鹦鹉洲上的芳草一片繁茂,展示了一派生机勃勃的自然美景。

表达了作者吊古伤今,无限怅惘的思乡之情。

2、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2课《唐诗五首》简答题及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2课《唐诗五首》简答题及答案

12.《唐诗五首》简答题及答案【部编版八年级上册】12.唐诗五首1、野望/王绩2、黄鹤楼/崔颢3、使至塞上/王维4、渡荆门送别/李白5、钱塘湖春行/白居易1、野望/王绩【原诗】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译文】黄昏的时候伫立在东皋村头怅望,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

每棵树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都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放牧的人驱赶着牛群回家,猎人骑着马带着猎物各自随愿而归。

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主旨】全诗写的是秋色中的山野,诗人在闲适的情趣中流露出彷徨无依的莫名苦闷。

赏析简答题:1、首联“望”字意蕴丰富,请简析它的双重意蕴。

2、“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3、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4、结合全诗内容,简析诗人“长歌怀采薇”的原因。

5、这首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案解析】1、首联“望”字意蕴丰富,请简析它的双重意蕴。

2、“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3、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4、结合全诗内容,简析诗人“长歌怀采薇”的原因。

5、这首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2、黄鹤楼唐·崔颢【原诗】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凄凄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译文】1.首联两句话是仙人骑鹤的传说,令人浮想联翩,为这诗增添了一种神秘色彩,同时也表达了诗人怅然若失的心情,为乡愁情结的抒发做了铺垫。

是虚写。

2.颔联这里也既含有岁月不再、世事茫茫的感慨,也为这诗增添了一种神秘色彩,同时也表达了诗人怅然若失的心情,也为下文写乡关难归的无限愁思铺垫。

3.颈联写晴川草树历历在目,萋萋满洲,欣欣向荣的繁荣景致,却反衬出清冷的思乡之情,是以荣景显伤情。

八年级上册《唐诗五首》解析及习题

八年级上册《唐诗五首》解析及习题

一、《野望》绘了一幅什么样的面?联作的生平,说你对诗作思想感情的理解。

参考答案:《野望》一诗中间两联主要写景,描绘了诗人薄暮时分于东皋所见的田园风光,夕阳余晖晕染下,每一棵树,每一座山,都呈现着浓浓的秋意放牧的人赶着牛返回,猎人骑着马带着猎获的禽鸟归来。

诗歌首联“徙倚”二字,点明作者得徘徊无依的孤独心境,颔联和颈联写的都是恬淡自然的田园景物,但因作者心绪的原因,都染上了一层忧郁、孤独和清冷的色彩,尾联抒发感情,田园生活的静谧和安闲冲淡不了诗人的忧郁,他感觉自己并不能融人这诗一般的田园山水,只好向先贤那里寻找慰籍。

诗人的彷徨、孤独和苦闷,可能是因为仕途的不得志,感觉前途渺茫,所以他三仕三隐,寄情于诗酒。

二、《黄鹤楼》一诗是怎样将神话传说与眼前景物融为一体的?择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参考答案:《黄鹤楼》前两联,均是先写神话传说,再写眼前景物的格局,虚中有实,抚今追昔,写出诗人对世事变化难以逆料的感慨:以神话传说起笔,则增添了黄鹤楼的神异色彩,大大丰富了诗歌的内容,首联从神话传说落笔,起笔高远,回到现实情境又仿佛黄鹤从天而降一样,神妙莫测,鬼斧天工,颔联先写黄鹤之杳然不见,在远望天际,寻觅黄鹤踪影之时,顺势转换为对天际白云的描绘,转换自然,毫无痕迹,从句中两个“空”字,可以体会到诗人吊古伤今,无限怅惘的情感。

三、《使至塞上》的颈联被誉为“独绝千古”,清人黄培芳认为其妙处在于“直”“圆”二字极锤炼,亦极自然”,你怎么理解这一说法?你觉得这两句诗好在哪里?参考答案:这两句诗充分体现了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特色,非常讲究景物的画面感。

首先,它有绘画一样的构图,空间阔大,层次很丰富。

其次,它有绘画一样讲究的线条,一望无际的大漠上,纵的是烟,横的是河,圆的是落日,寥寥几笔,就用简约的线条勾勒出景物的基本形态,概括性极强,仿佛抽象派的作品。

最后,这两句在色彩上也很鲜明,落日、大漠、黄河、烽烟,各有色彩,引人想象。

部编版八年级上12课古诗鉴赏题附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12课古诗鉴赏题附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唐诗五首赏析题(附答案)一、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相关习题。

《野望》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本诗的作者是代著名的诗人。

2.本诗寓情于景,于萧瑟恬静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的心情。

3. 首联“望”字意蕴丰富,请简析它的双重意蕴。

(3分)二、阅读《黄鹤楼》,完成相关习题。

黄鹤楼唐·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凄凄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作者是唐代诗人崔颢。

B.诗的首联借传说落笔,“空余”二字,令人心生遐思。

C.颔联中“空悠悠”的“空”字写的是黄鹤楼。

D.这首诗的前四句与后四句相互映衬又联成一体,既烘托了诗人登楼远眺的愁绪,使全诗波澜起伏而又一气贯通.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开头四句以传说落笔,巧借今昔变化,抒发了寂寞惆怅之感,气概雄浑,感情真挚。

B.后四句想象在天晴时登楼远眺,由渺不可知的感觉转到晴川草树的景象,文势波澜起伏。

C.尾联紧承前三联,用烟波浩渺的长江烘托作者的归思,与开头意境相应,情融景中。

D.此诗起、承、转、合出神入化,文思如行云,富于变化,历来被推崇为题黄鹤楼的绝唱。

3.除“黄鹤楼”外,被称为江南三大名楼的还有哪两座?4.诗的一、二两联借今昔变化之大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8.李白用“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颖题诗在上头”来评价该诗,难道这首诗仅在写景方面有独到之处吗?请说说你的看法。

三、阅读《使至塞上》,回答问题。

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诗中以“征蓬”和“归雁”喻,传达出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

(1分)2.对这首诗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第一句交代此行的目的,第二句是说附属国直到居延(地名)以外,点明边塞的辽阔,路途的遥远。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2课《唐诗五首》赏析、习题及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2课《唐诗五首》赏析、习题及答案

12.《唐诗五首》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内容:【原诗】【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赏析】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12.唐诗五首1、野望/王绩2、黄鹤楼/崔颢3、使至塞上/王维4、渡荆门送别/李白5、钱塘湖春行/白居易1、野望/王绩【原诗】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译文】黄昏的时候伫立在东皋村头怅望,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

每棵树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都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放牧的人驱赶着牛群回家,猎人骑着马带着猎物各自随愿而归。

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作者】王绩,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

唐初诗人。

王绩是隋末大儒王通的弟弟。

除一度作过六合县丞、太乐丞等卑职外,一生大部分时间隐居乡里。

生平不拘礼教,豪放纵酒,自比嵇康、阮籍和陶渊明。

作品多以山水田园为题材,有避世的思想。

【背景】东皋是王绩隐居乡里时的游玩之地。

诗写秋天傍晚景象,由于诗人独自置身于东皋野外,所以诗中充溢着诗人孤独落寞的感受。

【主旨】全诗写的是秋色中的山野,诗人在闲适的情趣中流露出彷徨无依的莫名苦闷。

【名句赏析】《野望》写的是山野秋景,在闲逸的情调中,带几分彷徨和苦闷,是王绩的代表作。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皋是水边地。

东皋,指他家乡绛州龙门的一个地方。

他归隐后常游北山、东皋,自号“东皋子”。

“徙倚”是徘徊的意思。

“欲何依”,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

下面四句写薄暮中所见景物:“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

在这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

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习题及答案】一、理解性默写:1、点明时间地点和事件,并表现诗人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的句子:2、《野望》中运用对偶手法描写傍晚时分,遥望山野,满目浓浓秋意的对偶句(写景句):3、以动写静,衬托出秋日晚景的安详与宁静,也写出了放牧和打猎的人各自随愿而归的句子是:4、王绩在《野望》中引用典故,追古怀伤,在萧瑟恬静的景色描写中表现诗人身处乱世,前途无望,孤独抑郁心情的句子是:二、选择题:1.对《野望》这首诗歌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首联“望”字点题,交代时间(薄暮时分)、地点(东皋),以及人物心情。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拓展阅读:第12课《唐诗五首》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拓展阅读:第12课《唐诗五首》

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且读且思】“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书愤》是南宋诗人陆游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全诗紧扣住一“愤”字,前四句概括了自己青壮年时期的豪情壮志和战斗生活情景。

后四句抒发壮心未遂、时光虚掷、功业难成的悲愤之情,展现了诗人复杂的内心世界。

阅读全诗,说说诗歌围绕哪个字展开,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书愤陆游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雪夜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参考答案《书愤》诗歌围绕“愤”字展开,抒发了诗人无私报国但抑郁不得志的强烈的愤慨之情。

《归园田居(其一)》表现了诗人高洁的志向和对黑暗现实的不满。

庐山瀑布徐凝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

今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

【我读我思】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下面这首《登岳阳楼》是宋代诗人萧德藻的作品。

此诗首联抒写感慨,颔联写诗人的行踪,颈联写游赏洞庭,尾联化用前人诗句的诗意而有新趣。

阅读全诗,说说“看山天尽头”一句抒写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登岳阳楼萧德藻不作苍茫①去,真成浪荡游②。

三年夜郎客③,一柁④洞庭秋。

得句鹭飞处,看山天尽头。

犹嫌未奇绝,更上岳阳楼。

【注释】①苍茫:这里形容洞庭湖的景色。

②浪荡游:放浪游荡,这里是游来游去的意思。

③夜郎客:诗人曾在靠近古夜郎国的峡州任职,所以自称夜郎客。

④柁:通“舵”,这里指代船。

参考答案《望庐山瀑布》表达了作者对庐山瀑布壮丽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登岳阳楼》抒写了诗人登楼远望、无限感慨之情。

出塞作王维居延城外猎天骄①,白草连天野火烧。

暮云空碛时驱马,秋日平原好躲雕。

人教部编版八上语文《唐代名诗五首》译文赏析及练习(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八上语文《唐代名诗五首》译文赏析及练习(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八上语文《唐代名诗五首》译文赏析及练习(含答案)本文档旨在提供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中的《唐代名诗五首》的译文赏析和练题,每首诗附有答案。

诗一:《将进酒》译文赏析:这首诗是李白的代表作之一,表达了诗人豪情壮志的情感。

诗中运用了盛酒和劝酒的手法,展现了诗人豪情万丈、不甘平庸的精神风貌。

练题:1. 诗中的“将进酒”是指什么?答案:将进酒是指举杯劝人一起喝酒。

2. 诗中“莫惜金缕衣”中的“金缕衣”意味着什么?答案:金缕衣是指华丽的衣裳,此处表示不再顾及名誉和地位的束缚。

诗二:《静夜思》译文赏析:这首诗是李白的代表作之一,描绘了诗人在深夜中的寂寞思索。

通过写景和抒情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未来的期许。

练题:1. 诗中的“床前明月光”是什么意象?答案:床前明月光暗示着静谧的夜晚和寂静的环境。

2. 诗中“独自下楼”中的“下楼”是指什么?答案:下楼是指诗人在夜晚离开房间,独自外出散步。

诗三:《登鹳雀楼》译文赏析:这首诗是王之涣的代表作之一,描绘了诗人登上鹳雀楼后的壮美景色。

通过写景和抒情的手法,表达了诗人豪情壮志和对国家的热爱之情。

练题:1. 诗中的“鹳雀楼”是何处?答案:鹳雀楼是指今天的山西省平遥县鹳雀楼。

2. 诗中“九万里风鹏正举”中的“九万里”是什么意思?答案:九万里表示高耸入云的鹳雀楼。

诗四:《望庐山瀑布》译文赏析:这首诗是杨万里的代表作之一,描绘了诗人在庐山瀑布前的景色。

通过写景和抒情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思考。

练题:1. 诗中的“瀑布”象征着什么?答案:瀑布象征着作者对大自然壮美景色的赞美。

2. 诗中“夜来风雨声千里”中的“千里”是什么修辞手法?答案:千里是夸张手法,表示风雨声音的遥远和广泛。

诗五:《春夜喜雨》译文赏析:这首诗是杜甫的代表作之一,描绘了春夜的雨水给大地带来的欣喜景象。

通过描写春天的雨水和自然景物,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练题:1. 诗中的“飘飘”一词是形容什么?答案:飘飘形容雨水从空中飘洒而下的景象。

人教版语文八上12课唐诗五首阅读赏析题

人教版语文八上12课唐诗五首阅读赏析题

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一、试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答:①第一句的“东皋”点明地址,“薄暮”点明时刻,“望”字领起中间两联的写景。

第二句呼应起尾联,表现出忧伤的情感,为全诗奠定了情感基调。

②表现了在现实中找不到知音、得不到赏识的苦闷、怅惘的心情。

二、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答: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

诗中描述了漫山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景象,景中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情怀。

3、结合全诗内容,简析诗人“长歌怀采薇”的缘故。

答:诗人在现实生活中彷徨苦闷,找不到精神归宿,又没有真正的知己,因此只得“长歌怀采薇”,即放声高歌,追怀伯夷、叔齐那样的隐逸高士。

4、这首诗的内容及抒发的情感。

答:《野望》一诗写的是山野秋景,借薄暮山林之景流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难过、孤寂的情怀。

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睛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令人愁。

一、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抒发了如何的感慨?答:对人去楼空、物是人非的强烈感慨。

2.用自己的语言刻画一下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所展现的景象。

答:明丽的阳光下,从黄鹤楼遥望对岸,汉阳的绿树掩映,看上去清楚在目;鹦鹉洲上芳草葱茏茂盛,生机盎然。

3.诗中最能归纳作者情感的是哪个字?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请简要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情感的。

答:愁字。

全诗意境开阔,吊古伤今,虚实相映,情景融合。

尾联将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融合,由景生情,融情于静,表现了诗人萦回无尽、百感茫茫的忧思之情。

4、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令人愁两句抒发了诗人如何的情感?答: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唐诗五首》诗歌赏析一.《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本诗是一首诗。

诗歌首联“”字点题,交代、,以及人物心情:“徙倚”,写出作者的心境。

“欲何依”,化用曹操的诗句“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表现出作者。

2、颔联和颈联紧承“”字而来,“落晖”又紧扣首联“”二字。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写物,是(近、远)景,(静、动)态;“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写人,是(近、远)景,(静、动)态。

这些景物,放在其他田园诗人笔下,可能意味着静谧、悠闲、恬淡,可在诗人这里,看到牧人们皆有所归,“我”却独无,反而呈现出的色彩。

3、尾联由外物回归自身,首尾呼应,抒发感情,收束全诗。

诗人虽身处田园生活中,周围的一切却很陌生,只好向寻找慰藉。

4、说说你对“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内容及情感的理解。

二.《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这首诗是崔颢的名作,描写了诗人登黄鹤楼时的,抒发了之情。

2、诗歌首联扣题,从落笔,可谓起笔高远。

诗人先悬想“昔日”仙人费祎乘黄鹤经过这用的情景。

再从遥远的古代回到现实中来,写现在的鹤去楼空。

一个“”字,似有无限的感慨。

读首联,仍佛看到诗人凭栏远眺,吊古伤今,陷人无限沉思之中的形象。

3、颔联紧承首联来写,是首联的延伸。

黄鹤已经飞走了,“一去不复返”。

诗人似在极目远望,试图追寻黄鹤的踪影,却杳然无得;看到的只有天际漂浮的白云,这些白云,千百年来都是这样悠悠闲闲地浮动着。

这两联四句,虚中有,抚今追昔,写出诗人对的感慨。

神话传说的运用,则增添了黄鹤楼的,大大丰富了诗歌的内容。

两个“”字,之情昭然可见。

4、颈联转写,诗人也从怀古之思中回到现实中来。

此联所写为登高所见,境界阔大,色彩鲜明。

两句中的“”和“”对仗工整,声调铿锵,音韵清朗,富于音乐美。

5、尾联以(表达方式)作结。

诗人观赏佳景,吊古伤今,思绪绵绵,不觉已是傍晚。

烟雾升腾,明净的江面,早已是一片凄迷。

白日里可一望千里,历历在日;但现在凝眸远望,已不知乡关何处。

漂泊异乡的人,见此情此景,不禁惹动满怀愁绪。

这一联由生情,形象鲜明,诗人凭栏远望,故乡却为暮霭所隔,望不可见而生出无限之情。

6、全诗将与融为一体。

诗歌题为《黄鹤楼》,处处写楼:悬想乘鹤仙人,是写黄鹤楼之悠久历史与神异色彩;黄鹤杳然不见,白云悠悠而生,是写黄鹤楼之耸入云端,白云缭绕;树之历历,草之萋姜,是写黄鹤楼之位置独特,气象恢宏;烟波凄迷,惹动乡愁,写黄鶴楼之景物多变,宜乎凭吊。

诗人因景生情,由吊古到,先感慨而后生。

7、选出相应序号填充:全诗景象前后三变,先是,接下来,最后归于,景象风貌有别,诗意也生波澜。

【①明丽如画②朦胧凄迷③神异渺茫】8、描绘“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的景象。

9、前两联中的两个“空”字包含怎样的情感。

10、《黄鹤楼》一诗是怎样将神话传说与眼前景物融为一体的?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三、《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首联点题,交代及。

“单车欲问边”,写自己轻车简从,要前往边境慰问将土。

“单车”也许并非真的单人单车,这样写表现出形单影只的情状,实是表达行程中内心的。

要走多远呢?“属国过居延”,要经过辽远的边疆地区。

“属国”,是诗人的;实际诗人并不需经过居延,这样写,也是表现关塞迢迢,山高路远,烘托的心境。

2、颔联承接首联,直抒。

诗人觉得自己好像“”一样随风飘转出关塞,又恰似“”-般进人胡天。

既言事,又,更传达出的内心感受。

这些或是实写所见景物,更是即景生情,以景物自比。

3、前两联还是在个人荣辱浮沉的小圈子里打转,颈联则画风转,意境雄浑,壮阔深邃,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以传神的笔墨描绘了。

这里的“”字与“”字,都用得逼真传神,难以言其妙处。

4、尾联与首联呼应,续写出使一事。

经过长途跋涉,诗人终于“萧关逢候骑”,却没有遇见前线统帅:一问才知道“都护在燕然”,将军正在前线呢!这里诗人情绪已经高涨起来,似为前线大捷而欢欣鼓舞,个人失意的情绪在大漠雄浑景象的净化下已然消散,有的只是的情感,表现出诗人的。

故事似乎还要延续下去,但诗歌却于此要然而止,给人留下回味的余地。

5、《使至塞上》的颈联被誉为“独绝千古”,清人黄培芳认为其妙处在于“‘直’‘圆’二字极锤炼,亦极自然”。

你怎么理解这一说法?四、《渡荆门送别》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此诗与我们学过的《峨眉山月歌》一样,既写出诗人对未来的和外出游历的,又表达了对之情,可以结合在一起读。

2、首联点题,以(表达方式)为主,交代和。

诗人乘舟来到遥远的荆门外,将到楚地游览。

随着船的移动,两岸的景色像画卷样展开、变换。

接下来,诗人很自然地描绘了舟过荆门时所见的景色。

3、颔联以视角来描写景物的变化。

船由蜀地到荆门,两岸的地势由山地过渡到,山峦从作者的视野中一点点地消失;江水脱离群山的束缚,向着广阔的原野奔腾而去。

山岭本是静止的事物,却如影随形,竞至于消失,这里作者化为,使景物富于动态;江水本在河道中奔涌,却仿佛流入辽远无际的荒原,显得视野辽阔,境界高远。

这两句诗,看似无理,却正是行舟观景时真实的体验,也符合江水进人楚地后的特征。

4、颈联则以的视角,描摹江上的美景,宛如两幅图画。

第一幅是图,写朗月映照下的夜景。

明月映人水中,如同飞下的天镜,恰似“江天一色无纤尘”,写出江水与江上空气的;第二幅是图,写黄昏的风景。

云霞飘飞,如同海市蜃楼一般变幻多姿。

这么美的景色,真让人陶醉!这两联所写景物,或天高地远,气象阔大,或风物灵动,景色优美,正是作者心境的展现,洋溢着青春的活力。

5、尾联“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突然一转,由欣赏美景转入。

含蓄地抒发了,将全诗用一根无形的线收束在一起,余音袅袅。

6、赏析“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的景象。

7、赏析“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五、《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诗是白居易于穆宗长庆三年(823) 任杭州刺史时写的,描写了,抒发了诗人。

2、首联点题,交代。

诗人游西湖,从孤山寺北出发,到贾公亭以西,远眺湖面,春水初涨,云脚低垂,与湖面相接。

当是湖面开阔,视野无碍,方能见此景象。

这就勾画出了西湖春的轮廓,是从落笔。

3、中间两联是写,抓住、、、四种景物,细致描摹早春景致。

颔联写莺与燕,是禽鸟,莺争暖树,燕啄春泥,一个是早莺,个是新燕,都是早春景象,生机勃勃。

“”说明早莺还少,“”,说明尚是乍暖还来时候;“”,说明燕子始回,尚未筑巢,可谓描摹细腻。

颈联写花和草,是植物。

乱花初放,而末缤纷,但可以预见即将盛放,会使人眼花缭乱,芳草才生,尚未长高,仅能没过马踏。

“”“”,写出花草欣欣向荣的趋势。

4、尾联,表达诗人。

“”点明诗人行踪,与首联呼应;“”“”,颜色鲜明,一派春和景明气象;“”,是因为看不足,说明诗人余兴未阑,完全陶醉在这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了。

这样结尾有“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的效果。

5、全诗紧扣“”着笔,准确抓住景物特征,运用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加以描绘,形象鲜活,色彩鲜明,清新自然。

除最后一句外,诗人寓于,从生机盎然的景物中,我们自然能够体会出作者的心情。

6、《钱塘湖春行》写的是初春景色,诗中哪些词语透露出这一点?诗歌赏析答案一.《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本诗是一首五言律诗。

诗歌首联“望”字点题,交代时间、地点,以及人物心情:“徙倚”,写出作者内心的苦闷和矛盾的心境。

“欲何依”,化用曹操的诗句“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表现出作者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却不得志的迷茫和失意。

2、颔联和颈联紧承“望”字而来,“落晖”又紧扣首联“薄暮”二字。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写物,是远(近、远)景,静(静、动)态;“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写人,是近(近、远)景,动(静、动)态。

这些景物,放在其他田园诗人笔下,可能意味着静谧、悠闲、恬淡,可在诗人这里,看到牧人们皆有所归,“我”却独无,反而呈现出忧郁、孤独、清冷的色彩。

3、尾联由外物回归自身,首尾呼应,抒发感情,收束全诗。

诗人虽身处田园生活中,周围的一切却很陌生,只好向古时先贤寻找慰藉。

4、说说你对“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内容及情感的理解。

夕阳下景色的宁谧,农人们归家的喜悦,都冲淡不了诗人心头的忧郁。

虽身处在这田园生活中,但周围的一切都显得很陌生,只好向前贤那里寻找慰藉,放声高歌。

此句表现了诗人因郁郁不得志而归隐,但内心仍感到落寞与苦闷。

二.《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这首诗是崔颢的名作,描写了诗人登黄鹤楼时的所见所感,抒发了吊古怀乡之情。

2、诗歌首联扣题,从神话传说落笔,可谓起笔高远。

诗人先悬想“昔日”仙人费祎乘黄鹤经过这用的情景。

再从遥远的古代回到现实中来,写现在的鹤去楼空。

一个“空”字,似有无限的感慨。

读首联,仍佛看到诗人凭栏远眺,吊古伤今,陷人无限沉思之中的形象。

3、颔联紧承首联来写,是首联的延伸。

黄鹤已经飞走了,“一去不复返”。

诗人似在极目远望,试图追寻黄鹤的踪影,却杳然无得;看到的只有天际漂浮的白云,这些白云,千百年来都是这样悠悠闲闲地浮动着。

这两联四句,虚中有实,抚今追昔,写出诗人对世事变化难以逆料的感慨。

神话传说的运用,则增添了黄鹤楼的神异色彩,大大丰富了诗歌的内容。

两个“空”字,怅惘之情昭然可见。

4、颈联转写登楼所见之明丽之景,诗人也从怀古之思中回到现实中来。

此联所写为登高所见,境界阔大,色彩鲜明。

两句中的“历历”和“萋萋”对仗工整,声调铿锵,音韵清朗,富于音乐美。

5、尾联以抒情(表达方式)作结。

诗人观赏佳景,吊古伤今,思绪绵绵,不觉已是傍晚。

烟雾升腾,明净的江面,早已是一片凄迷。

白日里可一望千里,历历在日;但现在凝眸远望,已不知乡关何处。

漂泊异乡的人,见此情此景,不禁惹动满怀愁绪。

这一联由景生情,形象鲜明,诗人凭栏远望,故乡却为暮霭所隔,望不可见而生出无限思乡之情。

6、全诗将神话传说与眼前景物融为一体。

诗歌题为《黄鹤楼》,处处写楼:悬想乘鹤仙人,是写黄鹤楼之悠久历史与神异色彩;黄鹤杳然不见,白云悠悠而生,是写黄鹤楼之耸入云端,白云缭绕;树之历历,草之萋姜,是写黄鹤楼之位置独特,气象恢宏;烟波凄迷,惹动乡愁,写黄鶴楼之景物多变,宜乎凭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