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考点】【00321】【中国文化概论】
00321中国文化概论总复习
中国文化概论总复习绪论名词解释文化内涵:指一些不属于狭义文化的事物所具有的人文特性文化政策:指一定时代一定的社会条件下,行政机构对文化领域的问题所颁布的相关规定和对策原则国别文化:是以国家为划分文化的社会依据,多民族国家的文化即在统一的国家内民族共同体的文化传统文化:指以中华文化为源头,中国境内各民族共同创造的,长期历史发展积淀的文化文化传统:每一个民族,每一个国家的文化,既因时因地而异,又有一定的稳固性和延续性。
贯穿于民族和国家各个历史阶段的各类文化的核心精神,就是文化传统文化思潮:某种文化观念及与之相关的文化事象,在某一特定的时期,在一定的背景下,对社会产生广泛影响,为多数人所赞同和奉行,形成一种潮流,称作文化思潮民族文化:指不同的民族有自己不同于其他民族的文化,文化的差异与特色是划分民族的标志之一一中国文化的地理背景名词解释地缘:当中原文化中心形成后,与北方的更加广阔的草原游牧文化之间的关系大一统:中国历史上的分裂不在少数,但追求统一始终是政治观念中的基调,也是历史的基本倾向。
天下一家的大一统意识,是威力持久的中国理念,对中华民族的壮大,曾起到重要作用简答题谈一谈地理环境在人类文化发展中的作用地理环境是人类存在和文化创造的先决条件生活在一定地理范围中的人群,必须依赖自然条件,进行他们的文明建构,开始他们的文化历程越是早期,人类文化的创造越是受制于它的地理条件,越到后来,人类施加于自然环境方面的影响越深中国历史上的人群分布的主要情况是什么青藏高原是地势最高的地区,曾居住过吐蕃羌人云贵高原是古代“西南夷”杂居的地区蒙古高原是北方草原民族进入中原地带的要冲,没有民族是它的固定主人,有猃狁北狄匈奴鲜卑突厥契丹党项金蒙古满族等东北平原土地肥沃,居住着以狩猎和耕种为生的民族,鲜卑契丹金人满族等,起源于这一地域长江中下游平原丘陵相间湖泊众多居住苗蛮山越等族珠江水系和闽江水系秦汉时期百越名族的居住地后来还有傒俚僚等族中国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总体趋势和分期是什么中国五千年来的温带气候也是有变迁的五千年来中国气候大势是由暖变冷,具体表现是温暖时期一个比一个短,温暖程度一个比一个低。
00321中国文化概论
中国文化概论名词解释:1、广义文化:文化是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共同创造并赖以生存的物质与精神存在的总和。
广义文化是与人类及人类的创造活动相联系的,是以人为中心的概念;广义文化是一个历史概念,它涵盖人类历史的全过程,是一个传承发展的综合概念;广义文化的外延涵盖物质创造和精神创造的全部。
2、狭义文化:狭义文化又称人文文化,是某一社会集体(民族或阶层)在长期历史发展中经传承积累而自然凝聚的共有的人文精神及其物质体现总体体系。
狭义文化不但以人为中心,而且以人的精神活动为中心,即使观察物化世界,也是以其中的人文精神为内核的;狭义文化关注的不是个别人的精神活动,而是经历史传承累积凝聚的共有的、成体系的人文精神;狭义文化关注的不仅是全人类的普遍共性,而且更注重不同民族、阶层、集团人文精神的特点。
3、文化产品:广义的文化产品指人类创造的一切提供给社会的可见成品,既包括物质产品,也包括精神产品。
狭义的文化产品专指精神产品,它是写成的典籍或成为口头流传的语言形式的纯粹的思想观念的产物。
4、文化内涵:我们把一些不属于狭义文化的事物中所具有的人文特性,称为事物的文化内涵。
5、文化现象:指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某种外部状态和联系。
6、文化事象:当一种现象以同样的形式反复出现时,其中就含有规律性,成为某一历史时期、某一国家(民族或地域)文化发展中带有典型和标志作用的事情,这些现象称为文化事象。
文化事象往往是思想观念及其物化形式的综合,它不但具有外在的特色,而且含有观念的特色。
文化事象是人们对现象的感受上升到理性概括的认识产物。
7、文化观念:一个时期某一阶层或某一行业的人群对文化问题所持的态度和看法,或在某一文化事象里所表现的意识形态,诸如价值观、审美观等等,称作文化观念。
8、文化思潮:某种文化观念及与之相关的文化事象,在某一特定时期,在一定的背景下,对社会产生广泛影响,为多数人所赞同和奉行,形成一种潮流,称作文化思潮。
00321中国文化概论复习资料
广义文化: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共同创造,并赖以生存的物质与精神存在的总和。
狭义文化:又称人文文化,是某一社会集体(民族或者阶层)在长期历史发展中经传承累积而自然凝聚的共有的人文精神及其物质体现总体体系。
﷽文化内涵:(1)社会上的许多事物,都从属于某一领域,但是根据大文化的定义,只要它们是人类创造的,同时也都可以属于文化范畴;(2)这些事物对于文化学来说,主要关注它们人文性的一面;(3)不属于狭义文化的事物中所具有的人文特性,称为事物的文化内涵。
文化产品:分广义文化产品与狭义文化产品,广义文化产品是指人类创造的一切提供给社会的可见成品,既包括物质产品,也包括精神产品。
狭义文化产品专指精神文化产品,纯粹的实用生产工具,生活器具,能源耗材,一般不称为文化产品。
文化事象:当一种现象反复以同样的形式出现时,其中就含有规律性,成为某一历史时期,某一国家(民族或者地域)文化发展中带有典型或者标志作用的事物,这些现象成为文化事项文化思潮:某种文化观念与之相关的人文化事项,某一特定的时期,在一定的背景下,对社会产生广泛影响,为多数人所赞同和奉行,成为一种潮流文化政策:一定的时代,一定的社会条件下,行政机构对文化领域的问题所颁布的相关政策和对策原则文化观念:一定时期某一阶层或某一行业的人群对文化问题说持有的态度和看法,或在某一文化事象里所表现的意识形态民族文化:不同的民族有不同于其他民族的文化,文化差异与特色是划分民族的标志之一上层文化:宫廷文化或者上层文人所创造、拥有的文化,他的历史传播一般是以文字典籍为媒介底层文化:指民间文化,既不依赖与统治阶级的广大人民及其精英人物所创造、拥有的文化文化传统:贯穿于民族与国家各个历史阶段的各类文化的核心精神。
传统文化:以中华文化为源头,中国境内各个民族共同创造、长期历史发展所积淀的文化。
文化观念:文化观念是一个时期某一阶层或某一行业的人群对文化问题所持的态度和看法,或在某一文化事象里所表现的意识形态。
中国文化概论(00321)(2)
复习资料《中国文化概论》(课程代码00321)第一大题:单项选择1、与英文Culture对译的汉语是( C )• A.文学• B.文章• C.文化• D.精神文明2、《老子·五十八章》说:“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这句话体现出的中国传统思维模式是( C )• A.整体思维• B.类比思维• C.辩证思维• D.抽象思维3、下列关于“中庸之道”的说法正确的是( B )• A.“中庸”是由周公提出来的• B.“中庸”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价值原则• C.“中和”意为“除掉两端只取中间”• D.“中庸之道”是中国古代一种很好的教学原则与方法4、著有《千金要方》、《千金翼方》的著名道士是( C )• A.寇谦之• B.陶弘景• C.孙思邈• D.葛洪5、"以物比德"属于( D )• A.整体思维• B.伦理思维• C.辨证思维• D.类比思维6、佛教的创始人是( C )• A.张道陵• B.葛洪• C.释迦牟尼• D.孔子7、中国古代专制时代控制人身自由的最基层的组织形式是( A )• A.什伍里甲制度• B.郡县制度• C.户籍制度• D.宗法制8、宫廷文化属于( A )• A.上层文化• B.底层文化• C.市民文化• D.中层文化9、从气候变迁的角度讲,从春秋至西汉时期,便进入了( B )• A.第一个温暖期• B.第二个温暖期• C.第三个温暖期• D.第四个温暖期10、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初具规模的封建法典为( B )• A.《刑书》• B.《法经》• C.《秦律》• D.《汤刑》11、历史上第一次由中央政府领导的正字运动是秦代的( B )• A.《说文解字》• B."书同文"• C."文字神赐"• D."圣人造字"12、南北朝时期,北方处在游牧人群向农业居民转化的时期,但占有很大比重的仍是( C )• A.农业及牧业经济• B.农业及狩猎经济• C.牧业及狩猎经济• D.农业经济13、《尧典》载于( D )• A.《春秋经》• B.《竹书纪年》• C.《古石经》• D.《尚书》14、老子认为,取法“自然”,就需要( C )• A.“治身”• B.“治人”• C.“治心”• D.“治学”15、名家公孙龙及惠施的理论涉及的是事物的概念与实际的关系问题,即( C )• A.“人”与“物”的关系问题• B.“虚”与“实”的关系问题• C.“名”与“实”的关系问题• D.“主”与“客”的关系问题16、传说车的发明者是( B )• A.高车部• B.黄帝• C.鲁班• D.伏羲17、我国古人观测天象的目的是( D )• A.预测天气• B.研究天体运行• C.研究太阳• D.用天象的变化预卜人间的祸福18、我国古代著名的法医学专著《洗冤录》的成书时代是( B )• A.唐• B.宋• C.元• D.明19、秦汉时期,郡县制全面取代( C )• A.井田制• C.分封制• D.昭穆制20、在君主专制制度之下,君王的首要职责是( D )• A.树立权威• B.军事征伐• C.休养生息• D.沟通天神21、春秋时期,最早推行什伍制的列国是( A )• A.齐国• B.鲁国• C.晋国• D.秦国22、中国封建伦理规范的最高法则为( A )• A.三纲• B.五常• C.五伦• D.十教23、在现代中国的56个民族中,除汉族外,有代表自己语言文字的民族有( A )• A.24个• B.25个• C.26个• D.27个24、古代的云贵高原作为民族杂居地区,曾被称作( D )• B.“南蛮”• C.“西南蛮”• D.“西南夷”25、中国古代宗法制度的基础是( C )• A.血缘• B.地缘• C.亲亲• D.同门26、现存第一部完整地记录了二十四节气名称的历史文献是( A )• A.《淮南子》• B.《开元占经》• C.《四时纂要》• D.《四民月令》27、对君主和尊长的名字不能用汉字直接写出其形或不能直呼其名的文化事象称作( C )• A.语系• B.语音• C.避讳• D.崇拜28、“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所运用的汉语汉字修辞格是( A )• A.回文• B.顶真• C.对偶• D.析字29、中国文化与域外文化的第一次大规模的交流与融合发生在( B )• A.秦汉时期• B.汉唐时期• C.宋明时期• D.明清时期30、提出“创造一兼东西文明特质、欧亚民族天才之世界的新文明”之预言的是( C )• A.孙中山• B.蔡元培• C.李大钊• D.章太炎31、儒家思想正式上升为国家的统治思想,是在( C )• A.春秋战国时期• B.秦代• C.汉代• D.唐代32、下列不属于北魏孝文帝改制措施的是( A )• A.迁都北京• B.改用汉胜• C.定族姓• D.迁都洛阳33、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中的“三省”是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其中“中书省”在隋代称作( A )• A.内史省• B.门下省• C.尚书省• D.中书省34、“文化”一词中,“化”的本义是( D )• A.化学• B.文学• C.化解• D.改易35、《礼记·曲礼》说:“天子死曰崩,诸候死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00321中国文化概论知识点汇总
00321中国文化概论-目录绪论1.“广义文化和狭义文化的定义2.文化产品、文化内涵、文化现象、文化事象、文化观念、文化思潮、文化政策的定义3.文化产品与文化观念的辨析4.文化现象与文化事象概念的辨析5.应用上述概念辨析具体的事物是属于文化现象还是文化事象6.民族文化的定义7.国别文化的定义8.中国文化的性质9.两个文化层面--上层文化和底层文化10.传统文化的定义11.文化传统的定义。
12.文化发展的时代性及其历史阶段13.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辨析14.当前对待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的错误态度的分析15.中国文化的四个类别16.“中国文化概论”课程与中国文化史的区别17.“中国文化概论”课程与人类文化学的区别18.学习“中国文化概论”课程应当达到的目的。
怎样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增强家国情怀、社会关爱、个人修养的意识第一章中国文化的地理背景19.中国地势和地形特点20.气候变化大势21.中国地理的整体性特征22.关中及晋北地区的地位及对中国文化的影响23.地理条件与气候条件对文化系统造成的影响24.地理与中国文明道路的关系25.草原人群的历史变化26.大一统观念27.广阔地域的人群众多28.“天下”观念29.地缘特征与文化命运;地理的历史舞台与文化的悠久30.地域文化与统一文化的关系31.中国现代地理环境对文化发展的影响—432.中国自然区域的现代地理学划分33.古代的“九州”34.形成区域文化的几个因素35.西部开发与文化建设36.构成区域文化的因素37.先秦时期几个重要的文化区域38.秦汉时期农业与农牧交错区的大致界线39.唐初南方文化状况的改观40.典范人物的作用41.区域文化的变迁42.儒家的地域分化43.近代南方的开风气44.稻作农业的起源原因45.地域文化几方面的作用46.历史上一些地域文化所起的作用47.古代起到保护环境作用的措施48.古代利用自然的成就49.黄河、淮河有利变害的原因50.黄河八百年安流的原因51.谈谈环境保护对文化发展的重要影响第二章中国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52.新石器时代53.三大文化成就54.三皇五帝55.“绝地天通”56.传说时代的文化线索57.农业文明发达与族群凝聚的关系58.敬授民时59.夏商周的年代60.夏、商文化特点61.农耕文化方向的选择62.分封制的历史作用63.重要几家的代表人物64.各家思想特征65.百家争鸣的特点66.孔孟思想的内容与联系67.汉武帝时打击匈奴的几次战争68.西域69.丝绸之路70.经略南方的情况71.打击匈奴的后果72.民族内附的情况73.文景之治74.独尊儒术75.察举制76.分封制向郡县制的转变77.官员选拔的文化标准78.士大夫阶层的养成79.汉武帝中央集权措施80.经学的作用及变化81.永嘉之乱82.十六国83.玄学84.《神灭论》85.般若学和涅槃学86.开发江南的过程87.南北民族融合88.佛教的传播及南北特点89.西晋灭亡的文化原因及后果90.南朝士族政治及士族文化91.三省六部制92.科举制93.唐朝的北方文化背景及其作用94.在民族关系上开放精神的体现及给北宋带来的影响95.崇尚诗文的原因96.中唐时期97.古文运动98.新乐府运动99.理学100.王安石变法101.两税法的作用102.南方经济的高涨103.市井文化的兴起104.新党旧党的分歧105.中唐两税法的作用106.士大夫的文化作为107.色目人108.南人109.回族110.孟德高维诺111.八思巴112.关汉卿、王实甫、马致远113.儒户114.基督教与伊斯兰教的传如何115.元朝政治及经济政策116.元朝民族融合的新特点117.元朝时期的文人与戏剧118.利玛窦119.徐光启120.一条鞭法121.摊丁入亩122.锦衣卫123.税监124.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情况125.西方对中国的介绍和对中国的学习126.明清的闭关锁国政策127.明清利用民间宗族关系加强统治的表现128.朱元璋出身与明初政局的关系129.明清社会经济迟滞的原因130.王阳明131.文字狱132.乾嘉学派133.明朝士大夫群体的分野及学术活动134.清初三先生的思想与著作135.明清之际学风变化的原因136.理解元明清文化的衰变。
中国文化概论00321
一、单项选择题1、截至2013年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项目最多的国家是()。
A、埃及B、印度C、希腊D、中国您的答案:A正确答案:D 得分:0.0 分【答疑编号10585239,点击提问】解析:截至2013年,我国共有30个项目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为世界上入选项目最多的国家。
参见教材P45。
2、文化传统对社会发展有()。
A、正面作用B、负面作用C、鉴戒作用D、积极作用和负面作用您的答案:A正确答案:D 得分:0.0 分【答疑编号10585234,点击提问】解析:文化传统既有对社会发展起积极作用的,也有对社会发展起负面作用的。
前者是文化精华,是优秀的传统;后者是糟粕,是不良的传统。
参见教材P43。
3、文化传统是贯穿于民族和国家各个历史阶段的各类文化的()。
A、核心精神B、集合体C、简要概括D、重要保障您的答案:A正确答案:A 得分:3.0 分【答疑编号10585233,点击提问】解析:文化传统是贯穿于民族和国家各个历史阶段的各类文化的核心精神。
参见教材P43。
4、把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分为上层文化、中层文化和下层文化的是()。
A、钟敬文B、许慎C、明陆容D、梁宗懔您的答案:A正确答案:A 得分:3.0 分【答疑编号10585220,点击提问】解析:钟敬文认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可以分为三种干流:即上层文化、中层文化(市民文化)、下层文化。
参见教材P41。
5、文化学研究的基础单位是()。
C、文化思潮D、文化政策您的答案:A正确答案:B 得分:0.0 分【答疑编号10585185,点击提问】解析:文化事象是文化学研究的基础单位。
参见教材P40。
6、打破了束缚人性的僵化的神学,带来了以人为中心的思想解放,使人们看到了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的是()。
A、产业革命B、文艺复兴C、地理大发现D、殖民主义扩张您的答案:A正确答案:B 得分:0.0 分【答疑编号10585175,点击提问】解析:14-17世纪欧洲文艺复兴,打破了束缚人性的僵化的神学,带来了以人为中心的思想解放,使人们看到了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
自考00321中国文化概论(简答题-重点汇总)
传统语文教育包括哪几项主要内容?1) 传统的汉字教学包括识字教学和写字教学;2) 传统的语言教育包括句了训练和作文训练。
汉语的主要特点1) 从语音来看,汉语是有声调的语言;2) 从词汇来看,古代汉语以单音词为主,现代汉语以双音词为主;3) 从语法来看,汉语借助于虚词和词序来表示词与词的语法关系;4) 从音义对应的角度来看,汉语的特点是一个音节对应于多个词。
简述“家天下”的政权模式。
“家天下”指帝王把国家政权据为己有,世代相袭。
1) 所谓“家天下”,是指王朝的更迭往往是新旧家族的代兴与衰亡;2) 秦始皇自命为“始皇帝”,希望其家族子孙世代传袭位;汉代,刘邦与臣僚约定;“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
3) 在皇位继承上,历代帝王大多遵循嫡长子继承制;4) 从秦始皇到清朝帝制结束达2000年之外,一部中国政治变迁史,就是一部家族统治的兴亡史。
简述“十恶”的内容。
“十恶”是古代社会中很严重的犯罪。
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1) 维护以皇帝为代表的封建统治。
2) 维护父权、夫权为中心的家族制度。
简述“天人合一”的含义。
+1“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哲学的一个独特的观点,主要包括两层意义:1) 人是天地生成的,人的生活服从自然界的普遍规律;2) 自然界的普遍规律和人类的道德的最高原则是一而二,二而一的。
简述“中庸之道”价值观。
“中庸”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价值原则,由孔子提出。
“中”是“中和”,即“经过对两端的调整而达到和谐”,“庸”即“用”,“中庸”意为“中是可以长久行用的典法”,即可常行常用的最高的德。
“中庸”含有深沉广远的价值观念,确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价值原则。
简述19世纪以来中国文化的现代趋势。
1) “中体西用论”;2) “全盘西化论”;3) “儒学复兴论”与“综合创新论”。
简述禅宗的传播。
禅宗相传为南朝宋末菩提达摩在河南少林寺创立,后分为北、南两宗。
后来南宗成为禅宗正宗。
中晚唐时期禅宗开始流传域外。
简述传统语文教育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全国2019年10月自考考试00321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
2019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中国文化概论 (课程代码 00321)一、单项选择题。
1. “文”的本意是“错画”,也就是 A A.花纹 B.文采C.文章D.文化2. 《世界遗产公约》的全称是 C A.《世界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公约》 C.《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3. 统一的国家出现了政治中心在北方,经济中心在南方的局面,是发生在 D A.先秦时期 B.东汉时期 C.唐宋时期 D.元明清时期4. 人类开始进入新石器时代,距今大约 A A.1万年 B.2万年C.5 万年D.7万年5. 在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的是 C A. 秦朝 B.汉朝C.隋唐时期D.明清时期6. 曾被汉武帝派往西域,为打通著名的“丝绸之路”做出重大贡献的是 B A.唐蒙B.张骞C.张衡D.司马相如7. 魏晋崇尚玄学玄理,在文化方面的一个重要结果是 C A.哲理小诗的兴起 B.爱情诗的兴起C.山水诗、山水画的兴起D.宫廷诗、仕女画的兴起8.曾经四次出家,在历代皇帝中佞佛最甚的是 BA.梁文帝B.梁武帝C.唐玄宗D.宋徽宗9.被称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的专著是 DA.《大学》B.《四库全书》C.《天论》D.《梦溪笔谈》10. 在人生观上,主张“清虚自守,卑弱自持”的是 B A.孔子B.老子C.孟子D.荀子11.曾说:“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商皆其末也。
”的皇帝是 CA.顺治皇帝B.康熙皇帝C.雍正皇帝D.乾隆皇帝B.《世界文化遗产公约》 D.《保护世界文化遗产公约》12.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地记录了二十四节气名称的历史文献是 AA.《淮南子》B.《农政全书》C.《齐民要术》D.《天工开物》13.中国的乐器有着极其悠久的历史。
据统计,《诗经》中所提及的乐器有 DA.20 种B.22 种C.25 种D.29 种14. 我国最后一部封建法典是 C A.《大清律》 B.《大清刑律》 C.《大清律例》 D.《大清刑法》18. 在封建社会中,给官僚体制提供人才资源保障的是 C A.什伍制 B.里甲制 C.科举制D.井田制19. 古代法典《汤刑》产生于BA.夏朝B.商朝C.周朝D.秦朝 20.古代婚制有CA.“周公三礼”B.“周 公五礼” 21.民间的“洗三”仪式是BA.敬神仪式B.诞生庆贺仪式C.祝寿仪式D.开工仪式22.唐代的舞蹈可谓盛极一时,其中最著名的舞蹈是 DA.《胡腾》B.《胡旋》C.《兰陵王》D.《霓裳羽衣舞》23.在古代“知行”观的论述中,提出“行先知后”学说的是 DA.荀子B.朱熹C.王阳明D.王夫之24.“杂剧”已经成为一个独立的艺术门类,是在 BA.唐代中期B.北宋时期C.南宋时期D.元代初期25. 在唐代,领导“新乐府运动”的诗人是 AA.白居易B.柳宗元C.韩愈D.李白26. “中庸”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价值原则,这一价值原则的提出者是 B A.老子B.孔子C.孟子D.韩非子15.我国手工行业传说的代表作是 C A.老子传说 B.黄道婆传说C.鲁班传说16. 医学在古代被视为CA.“技术”的一部分B.“方术”的一部分D. 灶君传说C. “方技”的一部分D. “技艺”的一部分 DC.“周公六礼”D.“周公九礼”27.受儒家哲学思想的影响,中国古代艺术的重要审美原则是 CA.“平和”B.“朦胧”C.“中和”D.“高雅”28.我国最早讨论言意关系的历史文献是 BA.《论语》B.《周易》C.《尚书》D.《大学》29.认为最有价值的人生是从“修身”开始。
自考00321中国文化概论重点知识点汇总【速记宝典】
中国文化概论(00321适用全国)速记宝典一、简答题命题来源:围绕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特点、内容。
答题攻略:(1)答案内容要简明、概括、准确,即得分的关键内容一定要写清楚。
(2)答案表述要有层次性,列出要点,分点分条作答,不要写成一段;(4)如果对于考题内容完全不知道,利用选择题找灵感,找到相近的内容,联系起来进行作答。
如果没有,随意发挥,不放弃。
考点1:简述理解广义文化定义的三个要点。
答:(1)广义文化是与人类及人类的创造活动相联系的,是以人为中心的概念;(2)广义文化是一个历史概念,它涵盖人类历史的全过程,是一个传承发展的综合概念;(3)广义文化的外延涵盖物质创造和精神创造的全部。
考点2:简述“狭义文化”的特征。
答:(1)以人为中心,而且以人的精神活动为中心,即使观察物化世界,也以其中的人文精神为内核;(2)关注的不是个别人的精神活动,而是经历史传承累积凝聚的共有的、成体系的人文精神;(3)关注的不仅是全人类的普遍共性,而且更注重不同民族、阶层、集团人文精神的特点。
考点3:简述国别文化形成的原因。
答:(1)有着共同的文化源;(2)多元的各民族文化相互交流相互渗透,形成多元一体的格局;(3)汉民族文化在整个文化中起主导作用,是中华文化的主体文化。
考点4:简述地理条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答:(1)广大地域影响中国文明的道路和文化发展的方向;中国文化独特的地理条件,制约着它独特的文明形态和文化方向。
中国文化的发祥地是黄河流域(2)广大地域形成的“大一统”观念;追求统一始终是政治观念中的基调,也是历史的基本倾向。
(3)地缘特征与中国文化的历史命运。
地缘:它指的是当中原文化中心形成后,与北方范围更加广阔的草原游牧文化之间的关系。
考点5:简述构成区域文化的因素。
答:1)自然环境。
注意:中国古代文明国家最早在黄河中下游兴起。
(2)地理条件的特殊或得天独厚。
(3)特定区域的人群有明确的区域意识,并与其他区域的人群形成竞争关系。
00321中国文化概论自考复习资料
00321中国文化概论自考复习资料1.广义文化:它是指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共同创造并赖以生存的物质与精神存在的总和。
2.狭义文化:又称人文文化。
它是某一社会集体(民族或阶层)在长期历史发展中经传承属积而自然凝聚的共有的人文精神及其物质体现总体体系。
3.文化产品:它分广义的文化产品和狭义的文化产品两种。
广义的文化产品指人类创造的一切提供给社会的可见成品L既包括物质产品,也包括精神产品4.狭义的文化产品专指精神产品,纯粹实用的生产工具,生活器具,能源资材等,一般不称为文化产品。
4.文化内涵:它是把一些不屑于狭义文化的事物中所具有的人文特性凸现出来,称为事物的文化内涵。
如筷子属于生活用品,只有实用功能。
但它有产生的历史背景,与民族饮食特点的适应性(也就是其样式的民族化),各时代对其美化的方式,有关它的传说故事以及命名的由来等等,这些都属于它的人文精神属性的表现,所以,就是它的文化内涵。
我们平时说的“筷子文化”,就是针对所指事物的文化内涵而言的。
5.文化现象:指的是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某种外部状态和联系。
6.文化事象:在某一历史时期,某一国家(民族或地域)文化发展中带有典型和标志作用的事情反复出现时,这种含规律性的现象称为文化事象。
7.文化观念:一个时期某一阶层或某一行业的人群对文化问题所持的态度和看法,或在某一文化事象里所表现的意识形态,诸如价值观,审美观等等,称作文化观念。
8.文化思潮:某种文化观念及与之相关的文化事象,在某一特定时期,在一定的背景下,对社会产生广泛影响,为多数人所赞同和奉行,形成一种潮流,称作文化思潮。
9.文化政策:指一定时代,一定的社会条件下,行政机构对文化领域的问题所颁布的相关规定和对策原则。
10,民族文化;在一个多民族的国家里,不同的民族都有自己不同于其他民族的文化,文化的差异与特色是划分民族的标志之一,而民族又是文化划分的依据。
但由于历史发展条件和文化本身的结构功能等的特点,不同民族的文化在发展中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
本科00321《中国文化概论》简答题整理总汇
简答题1、简答构成区域文化的因素。
答:(1)地域文化形成的第一个条件是自然环境。
它决定着一个地区的人们的生存质量和心理状态。
(2)地理条件的特殊或得天独厚是地域文化形成的第二个重要因素。
(3)特定区域的人群有明确的区域意识,并与其他区域的人群形成竞争关系。
这是区域文化形成的第三个因素。
(4)典范人物潜移默化的影响,也可以带动特定地域的文化特色。
这是区域文化形成的第四个因素。
2、简述北方文化背景对唐朝开国的影响。
答:(1)尚武精神。
唐代展开了比秦汉更大规模的开边拓土,唐朝之所以有这样强劲的军事实力在于它精良的府兵,而府兵的精良又以北方传统为背景。
唐朝之所以有赫赫武功,与其从北朝带来的尚武精神和能征惯战的习性(2)开放的民族政策。
不论是对边地民族还是对异国之人,唐朝基本能以开放、包容的精神一视同仁。
北朝关陇贵族胡汉共处的文化经历,使唐王室以开放的心态对待异族,心态开放决定了唐王朝在处理与边地民族关系上,采取宽松的方式。
(3)崇佛教与重诗文。
唐代朝廷文教基本是一种以儒学治国(表现是以儒学经典选拔政治人才),以宗教治身并允许信仰自主的多元格局。
其中尤以佛教最盛,最盛的原因与唐王室的北朝背景大有关系。
北朝贵族对南朝文化的羡慕心态,在唐朝初期仍然以强劲的势头沿袭着,诗歌、文章在唐代的大兴,一定程度上就是其心态在起作用。
3、简述秦汉王朝政治的新格局。
答:(1)郡县制的确立:秦朝建立至汉武帝初期的王朝政治经历了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反复。
秦朝实施郡县制,但分封的观念依然大有市场。
到汉代,分封诸侯的前提已经消失,分封诸侯的做法彻底过时。
经过汉武帝一番切实的削弱政策的实施,郡县制作为王朝唯一的政治制度得到最终确立。
(2)中央集权制:秦朝为中央集权制奠定了规模。
最高权力者称皇帝,表示其地位与上天同尊。
皇帝之下是三公、九卿,三公九卿称“外朝官”,皇帝的亲近侍从则称“内朝官”。
(3)地方是郡、县两级制,后变为三级。
(4)该时期的历史走向:指向社会基层的政治权力越来越深入普遍,民间可以自为的范围越来越小;“内朝官”地位逐渐取代“外朝官”,皇帝剥夺相权。
自考口袋笔记000321中国文化概论
0321-中国文化概论笔记依据目录绪论第一章中国文化的地理背景第一节中国文化赖以生存发展的地理条件第二节区域地理环境与文化的多样分布第三节古代开发利用自然方面的文化得失第二章中国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第一节中国文化的创始与奠基第二节秦汉:统一王朝政治下的文化演变第三节魏晋南北朝:中国文化在曲折中的演进第四节隋唐两宋:中国文化的鼎盛时代第五节元明清:中国文化的衰变期第三章中国传统的生产生活文化第一节中国传统的生产经济文化第二节中国传统的日常生活文化第三节中国的民族科技文化第四章中国传统的制度文化第一节中国传统的政治制度第二节中国社会传统的礼俗规约第五章中国传统的思想观念与精神文化第一节中国传统的思维模式第二节中国传统的哲学观念第三节中国传统的宗教信仰第四节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第五节中国传统的教育思想第六节中国传统的艺术审美第六章中国的语言文字文化第一节语言文字及其文化特征第二节中国传统的语言文字观念与制度第三节以汉语汉字为载体的文化事象第七章中国文化的对外交汇与现代化第一节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汇第二节中国文化对世界文化的影响第三节中国文化发展的现代趋势与时代规范第四节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绪论“文”的本义是“错画”,也就是花纹。
“化”的本义是改易。
这种改易既包括从无到有的“造化”,也包括宇宙生成以后的“演化”和“分化”。
广义文化:它是指是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共同创造并赖以生存的物质与精神存在的总和。
(广义的“文化”定义是以人类与非人类的分野作为立论的依据,因此,人类文化学、文化哲学取广义的“文化”定义。
)广义文化应把握三个要点:(1)广义文化是与人类及人类的创造活动相联系的,是以人为中心的概念;(2)广义文化是一个历史概念,它涵盖人类历史的全过程,是一个传承发展的综合概念:(3)广义文化的外延涵盖物质创造和精神创造的全部。
狭义文化:又称人文文化,是某一社会集体(民族或阶层)在长期历史发展中经传承积累而自然凝聚的共有的人文精神及其物质体现总体体系。
00321 中国文化概论复习资料
1 +1 府兵制:北朝以来实行府兵制,隋至唐初依然沿用。
此制最重要的特点是兵农合一:府兵平时为耕种土地的农名,农隙训练,战时从军打仗。
3 察举:两汉时期,由地方官僚查访人才、向朝廷举荐的方式,称为“察举”。
4 学思结合:就是要将学习和思考这两个环节密切联系起来,既重视学,又重视思。
孔子最早提出了这个原则,它也是中国古代教育的一种教学思想。
5 中体西用论: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缩略,这是中国近现代洋务派和早期改良派的文化主张与基本理论。
6 广义文化:(1)是与人类及人类的创造活动相联系的,是以人为中心的概念;(2)是一个历史概念,它涵盖人类历史的全过程,是一个传承发展的综合概念;(3)它的外延涵盖物质创造和精神创造的全部。
7 儒家:儒家的创始人是孔子,儒学的文化背景是鲁国礼乐文明;思想核心是“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仁”的最基本的要求;重要思想是“礼”,“礼”是维系社会和谐、上下关系的保障物。
道家:道家对中国人的影响与儒家旗鼓相当,道家讲究超然物外,影响在超脱、在艺术。
在人生观上崇尚“清虚自守,卑弱自持”,在政治上崇尚“无为而无不为”。
法家:即建立普遍的法度,上约君主,下约民众,以一种公平的法度治理国家。
但后期的法家使“下约君”的一面畸形发展,主张对民宗严刑峻法,对后代中国政治影响极大,负面作用极深。
墨家:墨家学派产生于春秋时期,代表人物是墨翟。
墨家思想的核心是“兼爱”、“尚同”、“尚贤”、“节用”、“非乐”,墨子学派的出现时哪个时代私有生产大发展的结果,标志着私营劳动阶层已经开始有思想的代言人。
阴阳家:阴阳家的理论对后世中国上层文化和底层文化都有很深的影响,民间的各种禁忌迷信多为阴阳五行思维方式下的产物。
8 中和之美:要求艺术所表现的内容要符合“温柔敦厚”的儒家诗教,所反映的思想情感不能超越儒家传统的道德规范,“要发乎情,止乎礼义”。
9 谚文:是朝鲜创制的音位文字,字母近似汉字的笔画,每个音节拼成一个方块。
自考00321中国文化概论(论述题-重点汇总)
分析“中和之美”审美观念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影响。
中和之美是受儒家中庸思想影响的审美原则。
中和之美要求艺术所表现的内容要符合“温柔敦厚”的儒家诗教,所反映的思想情感不能超越儒家传统的道德规范。
春秋战国时期的论述中“中声”,“中音”,“中和”,“和”等概念含义相通,用于音乐、道德修养、政治教化,反映当时音乐、道德、、政教一体的社会观念。
孔子对《诗》的评价也以“中和之美”作为审美原则。
中和之美的审美原则在历代的文学创作中都得了体现。
今天应当如何评价中国古代的传统思维模式。
中国传统的思维模式,最有特色的是整体思维、类比思维、辨证思维。
1) 重整体、以经验为基础的直观思维;2) 就“天、地、人、万物”之间的外部特征与内在属性进行类比的类比思维。
3) 对立统一、相互转化的辨证思维。
科举制对中国文化的负面影响主要有哪些?1) 科举考试耗费了士人几乎全部的精力,读书做官成为知识阶层的最终目标,造成传统文化的畸形发展。
2) 科学制是对极端专制王权的维护。
高度的集权需要一支庞大的官僚队伍,而经过科举选拔而来的大小官僚是当时整个社会文化程度最高的阶层。
3) 科学考试制度给中国文化留下了深刻印记,无论是运动、文学、制度、事业都带有应考的性质,迎合当时主考的意旨,所说之话,所作之文大多与实际生活不发生关系。
明清之后,在专制王权的高压下,科举制已变为扼杀人才的工具。
论君主专制制度对中国传统社会的影响。
1) 秦汉时期确立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在中国传袭达两千年之久,成为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重要的政治文化传统。
2) 秦汉以来,皇帝总揽天下大权,拥有庞大的官僚办事机构,严密的人身控制,成为中国传统社会政治文化的显著特点。
3) 秦汉以后,君主制度日益成熟与完善,高度集中的专制王权,给传统中国社会打下了深刻的烙印。
在专制社会里, 中国古代社会文化形态与民众生活几乎很少不受到时集权政治的影响,特别是高度专制的明清时代,无孔不入的政治权力造成了传统的沉闷与单调。
00321中国文化概论重点复习
中国文化概论复习重点一.名词解释。
1.文化:广义是指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共同创造并赖以生存的物质与精神存在的总和。
狭义的文化专指人类的精神创造,它着重人的心态部分。
2.文化事象:当一种现象以同样的形式反复出现,其中就含有规律性,成为某一历史时期、某一国家(民族或地域)文化发展中带有典型和标志作用的事情,这些现象就称为文化事象。
3.传统文化:是对文化的传承而言的,它强调的是文化的本源和沿着这个本源传承下来的全部文化遗产。
4.文化传统:是贯穿于民族和国家各个历史阶段的各类文化的核心精神。
5.方志时期:竺可桢将从公元1400年到1900年划为第三个气候时期,为寒冷时期,因为这一时期明清现代我国多数地方都有了方志,对区域性的气候变化做了更为详细的记录,故而得名。
6.分封制:西周建立后,把大批同姓贵族和异姓亲信赐封到各地建立诸侯国家,史称封建,所形成的社会制度,就是分封制。
7.永嘉之乱:永嘉五年(311年),匈奴贵族刘渊的军队攻陷洛阳,俘虏晋朝皇帝,西晋灭亡,史称“永嘉之乱”。
8.一条鞭法:是明朝张居正主持的旨在增加国库收入、减轻民众负担的税制改革,内容是把田赋、力役及其他名目繁多的杂税合成一条,统一按田亩数量征收,同时还简化了征收手续。
9.儒户:是元朝根据宗教派别划分出的户籍,与佛教、道教、穆斯林、景教、阴阳先生、萨满教巫师户同等级。
10.中国的生产经济文化:指在中国传统的农耕自然经济的基础上,所产生、发展和连续传承的一种社会文化形态又称农业文明。
11.家庭:指共同居住、经济协助、有血缘关系的社会集团。
12.家族:是由出生和婚姻形成的亲属关系,里面包括血缘关系和姻缘关系。
13.赌胜:实质是打赌,碰运气,刺激人们从感官上接近神、共享神佑的愿望。
如触摸某寺庙山门前的某一动物形状或形态殊异的一小块建筑物,表示能得到一种定向的神赐。
14.宗法制:是中国古代维护贵族世袭统治的一种制度,由父系家长制演变而成,到周代渐趋完备。
自考本科00321中国文化概论
自考本科00321中国文化概论00321中国文化概论绪论一、“文化”的界定二、民族文化、国别文化与两个文化层面三、文化的历史发展与文化传统四、中国文化概论课程的性质、目的任务和基本内容第一章一、中国地理特征及气候变化二、地理条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三、大地域与地域文化的形成四、古代区域文化简况五、地域文化的作用六、古代保护自然、利用自然的得失第二章一、中国文化的多元发生二、夏商周时代的文化历程三、春秋战国时代的文化创造四、秦汉时期的开边拓土五、新王朝政治格局下的政治与文化六、魏晋南北朝的文化发展七、唐朝开放的立国精神及对宋的影响八、唐宋间的社会文化变革九、元朝时期政治文化及民族融合十、东西方的相遇与明清时期的政治十一、明清时期的文化政策及士大夫的文化活动目的:1、文化的基本概念、文化的相关概念、民族文化与国别文化的概念与外延、文化的分层、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的概念、中国文化的分类。
2、中国地理的特征及气候变化特点,地理条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地域文化的形成与原因,古代保护利用自然的得失,尤其是黄河问题。
3、中国文化的起源及历史发展脉络,每个时代的文化特征及重大事件。
重点与难点:1、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的概念2、中国文化的起源及历史发展脉络第三章一、生产生活文化二、农耕灌溉文化的内容三、农政思想的内涵四、市商贸易的以文促商模式五、手工业的行业管理范围六、衣、食、住、行的文化含义七、家庭与社区的文化管理八、传统科技的文化特性九、四大发明的历史启示第四章一、宗法制二、君主制及其特点三、科举制的地位与作用四、古代法律制度的伦理特性五、传统礼俗规约的起源与特点六、皇家贵族礼制七、庶族平民礼俗目的:1、传统生产生活文化的经济基础和经济发展观念,领会中国传统的农耕文化及其影响、传统的市商贸易文化、衣食住行的日常生活文化及其特征、社区组织的文化聚合家庭、家族及其相关活动,民族科技文化的天文历算走向及相关成就,中医药学的理论基础,中医药学的理论即在世界医学史上的地位,四大发明的技术成果和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以及四大发明的历史影响和时代局限。
全国2019年10月自考考试00321中国文化概论试题与答案
2019 年10 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中国文化概论( 课程代码00321)一、单项选择题。
1. “文”的本意是“错画”,也就是 AA. 花纹B. 文采C. 文章D. 文化2. 《世界遗产公约》的全称是 CA. 《世界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公约》B. 《世界文化遗产公约》C.《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D. 《保护世界文化遗产公约》3. 统一的国家出现了政治中心在北方,经济中心在南方的局面,是发生在 DA. 先秦时期B. 东汉时期C. 唐宋时期D. 元明清时期4. 人类开始进入新石器时代,距今大约 AA.1 万年B.2 万年C.5 万年D.7 万年5. 在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的是 CA. 秦朝B. 汉朝C. 隋唐时期D. 明清时期6. 曾被汉武帝派往西域,为打通著名的“丝绸之路”做出重大贡献的是 BA. 唐蒙B. 张骞C. 张衡D. 司马相如7. 魏晋崇尚玄学玄理,在文化方面的一个重要结果是 CA. 哲理小诗的兴起B. 爱情诗的兴起C. 山水诗、山水画的兴起D. 宫廷诗、仕女画的兴起8. 曾经四次出家,在历代皇帝中佞佛最甚的是 BA. 梁文帝B. 梁武帝C. 唐玄宗D. 宋徽宗9. 被称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的专著是 DA. 《大学》B. 《四库全书》C. 《天论》D. 《梦溪笔谈》10. 在人生观上,主张“清虚自守,卑弱自持”的是 BA. 孔子B. 老子C. 孟子D. 荀子11. 曾说: “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商皆其末也。
”的皇帝是 CA. 顺治皇帝B. 康熙皇帝C. 雍正皇帝D. 乾隆皇帝12. 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地记录了二十四节气名称的历史文献是 AA. 《淮南子》B. 《农政全书》C. 《齐民要术》D. 《天工开物》13. 中国的乐器有着极其悠久的历史。
据统计,《诗经》中所提及的乐器有 DA.20 种B.22 种C.25 种D.29 种14. 我国最后一部封建法典是 CA. 《大清律》B. 《大清刑律》C. 《大清律例》D. 《大清刑法》15. 我国手工行业传说的代表作是 CA. 老子传说B. 黄道婆传说C. 鲁班传说D. 灶君传说16. 医学在古代被视为 CA. “技术”的一部分B. “方术”的一部分C. “方技”的一部分D. “技艺”的一部分17. 把郡县制作为王朝唯一的政治制度,是在 DA. 夏朝B. 商朝C. 周朝D. 秦朝18. 在封建社会中,给官僚体制提供人才资源保障的是 CA. 什伍制B. 里甲制C. 科举制D. 井田制19. 古代法典《汤刑》产生于 BA. 夏朝B. 商朝C. 周朝D. 秦朝20. 古代婚制有 CA. “周公三礼”B. “周公五礼”C. “周公六礼”D. “周公九礼”21. 民间的“洗三”仪式是 BA. 敬神仪式B. 诞生庆贺仪式C. 祝寿仪式D. 开工仪式22. 唐代的舞蹈可谓盛极一时,其中最著名的舞蹈是 DA. 《胡腾》B. 《胡旋》C. 《兰陵王》D. 《霓裳羽衣舞》23. 在古代“知行”观的论述中,提出“行先知后”学说的是 DA. 荀子B. 朱熹C. 王阳明D. 王夫之24. “杂剧”已经成为一个独立的艺术门类,是在 BA. 唐代中期B. 北宋时期C. 南宋时期D. 元代初期25. 在唐代,领导“新乐府运动”的诗人是 AA. 白居易B. 柳宗元C. 韩愈D. 李白26. “中庸”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价值原则,这一价值原则的提出者是 BA. 老子B. 孔子C. 孟子D. 韩非子27. 受儒家哲学思想的影响,中国古代艺术的重要审美原则是 CA. “平和”B. “朦胧”C. “中和”D. “高雅”28. 我国最早讨论言意关系的历史文献是 BA. 《论语》B. 《周易》C. 《尚书》D. 《大学》29. 认为最有价值的人生是从“修身”开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中国文化概论”课程的性质、目的任务和基本内容 P45: 1.中国文化概论课程的性质 P45:
(1)中国文化概论是中国文化学的基础理论。 (2)从整个结构看,它不同于以中国文化历时演变为主要内容的中国文化史。 (3)涉及一部分全人类文化的普遍规律,但它不同于仅仅以研究全人类文化存在与发
展普遍规律为目的的人类文化学。 (4)它是一门兼顾历史的关于中国国别文化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课程,是中国传
本书体系与学习要求 高频考点:该模块在紧扣最新考试大纲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历年真题,经过精心筛选,总结出
每章的重要考点及其出题方式。
考点拾掇:该模块在研究重难点考点的基础上,对易考但比较零散的知识点进行总结,争取能
覆盖全面的知识点。
本书使用说明 下划线:本书中,所有标有下划线的知识点,均需要记忆,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下划线部
(6)文化政策:指一定时代、一定的社会条件下,行政机构对文化领域的问题所颁布 的相关规定和对策原则。(1010 名)
二、民族文化、国别文化与两个文化层面 P41: 1.民族文化和国别文化 P41: (1)民族文化:不同的民族有自己不同于其他民族的文化,文化的差异与特色是划分 民族的标志之一。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立的文化,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发
2.广义文化与狭义文化的定义 P38: (1)广义文化:(0810 名、1001、1504 简)
①广义文化是与人类及人类的创造活动相联系的,是以人为中心 的概念。 ②广义文化是一个历史概念,它涵盖人类历史的全过程,是一个传承发展的综合概念。 ③广义文化的外延涵盖物质创造和精神创造的全部。 (2)狭义文化(0910 名) ①狭义文化不但以人为中心,而且以人的精神活动为中心,即使观察物化世界,也是
统文化学的入门课程。 2.中国文化概论课程开设的目的 P45: (1)使学习者树立正确的文化观。 (2)使学习者正确认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特点。 (3)使学习者对中国文化各分科的具体知识有初步的了解。 (4)加强学习者自身的文化素养,具有家国情怀、社会关爱、个人修养的意识。 3.中国文化概论课程的基本内容 P46: (1)有关文化的一般概念。 (2)中国文化赖以存在的地理环境。 (3)中国文化发展的历史脉络以及决定历史发展的诸因素。 (4)有关中国文化分科的知识。关于文化的分科,本课程采用四分法:生产生活文化、
以其中的人文精神为内核的。
4 / 63
尚德睿博学院·教研中心
学习是一种信仰!
②狭义文化关注的不是个别人的精神活动,而是经历史传承累积凝聚的共有的、成体 系的人文精神。
③狭义文化关注的不仅是全人类的普遍共性,而且更注重不同民族、阶层、集团人文 精神的特点。 因此:狭义文化的定义不但适用于人类文化学,而且适用于民族文化学、国别文学 等较为具体的范围。(1504 多)
(5)文化思潮(0901、1001 单、1301 名) ①文化观念:是指一个时期某一阶层或某一行业的人群对文化问题所持的态度和看 法,或在某一文化事象里所表现的意识形态,诸如价值观、审美观等。 ②文化思潮:是指某种文化观念及与之相关的文化事象,在某一特定时期,在一定的 背景下,对社会产生广泛影响,为多数人所赞同和奉行,形成一种潮流。 ③时代思潮:汉代的经学、隋唐的佛学、宋明的理学、清代的考据学。
(3)文化现象:是指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某种外部状态和联系。(1010 单) (4)文化事象(1101 单、1101 名)
①含义:当一种现象以同样的形式反复出现时,其中就含有规律性,成为某一历史时 期、某一国家文化发展中带有典型和标志作用的事情,这些现象称为文化事象。
②例子:原始的巫术、生产领域中的行业禁忌、宫廷服饰以颜色和样式代表等级、文 学上所说的建安风骨、中国戏曲的程式化动作等,都属文化事象。
第三节 文化的历史发展4 选
一、“文化”的界定 P37: 1.“文化”名称的来源 P37:
(1)“文”的含义:(0910 多) ①“文”的本义是“错画”,也就是花纹。 ②引申为后天形成的品德、修养,与表示先天素质的“质”相对。 ③在政治领域里,引申为“文治教化”。 ④中国古代对“文”的认识还反映在对天文和人文的区分上。天文指的是自然现象和 规律,人文指的是社会现象和规律。
三、文化的历史发展与文化传统 P42: 1.文化发展的历史阶段 P42:文化是一个历史概念。文化的历史传播,上层文化是以文 字典籍为媒体的,而底层文化主要靠口头传承。以文化的特质变化为前提,用有关 文化的重大事件和典型事象为界限,文化流变的历史阶段划分是可以操作的。 2.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 P42:
分即多为选择的选项。如:民主化
加粗的字体:本书中,加粗且倾斜的字体均是答主观题的关键词,也是我们记忆的重点,背书
不需要整句记忆,只需背下关键词再适当扩充即可拿高分。如:公务员制度适应了资产阶级政 党政治的需要;
数字+选、简、论等符号:历年真题中, 0804 选代表该考点在 2008 年 4 月考期中出过选择
学习是一种信仰!
版权专有 侵权必究 All Rights Reserved
2 / 63
尚德睿博学院·教研中心
学习是一种信仰!
中国文化概论(课程代码:00321) 目录
绪论 .....................................................................4 第一章 中国文化的地理背景 ...............................................9 第二章 中国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 ..........................................14 第三章 中国传统的生产生活文化 ..........................................26 第四章 传统中国的制度文化 ..............................................35 第五章 中国传统的精神文化 ..............................................42 第六章 中国的语言文字文化 ..............................................51 第七章 中国文化的对外交汇与现代化 ......................................59
者是文化精华,是优秀的传统;后者是糟粕,是不良传统。对文化传统一律否定, 采取虚无的态度是不对的;不加分析,采取兼收并蓄的态度也不是正确的态度。 3.文化遗产 P43: (1)文化遗产,是指具有历史、艺术、科学等文化保存价值的品物。这些品物被发现 和经过鉴定后,要经政府机构或国际组织加以认定和著录,并分级加以保护。 (2)物质文化遗产,即有形文化遗产。 (3)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人也称无形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被各群体、团体 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 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 (4)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高度的个性化、传承的经验性、浓缩的民族性。
尚德睿博学院·教研中心
学习是一种信仰!
致学员
亲爱的尚德学员们: 在提笔之际,首先非常感谢您给予我们机会与你一起奋斗,为生活、为理想。同时,我们也坚
信尚德自考这个大家庭,会是你梦想起航的温暖之地。在这里,你不仅会收获知识,也将收获友谊、 收获爱。
为了能帮助您顺利通过考试,我们尚德机构睿博自考学院教研中心的老师们经过多年的努力精 心筛选总结出了具有针对性及高效性的各科高频考点,深入分析历年真题考核内容及方式,并结合 大纲要求进行编写而成。
(2)“化”的本义:是改易。这种改易既包括从无到有的“造化”,也包括宇宙生成 以后的“演化”和“分化”。
(3)文化: ①“文化”很早就已合成—《说苑·指武》:“凡武之兴, 为不服也;文化不改, 然后加诛。”(0810 单) ②中国经典的“文化”是指人的后天修养与精神、物质的创造。 ③基于汉语“文化”概念的传统解释,学术界经常把它与英语的 culture 对译。(0810、 1504 单)
等低分值题,1004 简、1110 论分别代表 2010 年 04 月考期出过简答、2011 年 10 月考期出 过论述题等高分值题;
1 / 63
尚德睿博学院·教研中心
版权声明
书 名:《高频考点》 组 编:尚德睿博学院教研中心 学术指导:susi 主 编:王雁鹏 责任编辑:林淑霞 编 委:陈思敏 陈月玉 林淑霞 责任印制:温馨 封面设计:黄海波 版 次:2015 年 4 月第 2 版 印 次:2015 年 4 月第 2 次印刷 开 本:1/16 字 数:50440 字 定 价:39.8 元
3.各种与文化相关概念的正名 P39: (1)文化产品:
①广义的文化产品指人类创造的一切提供给社会的可见成品,既包括物质产品,也包 括精神产品。
②狭义的文化产品专指精神产品,纯粹实用的生产工具、生活器用、能源资材等,一 般不称为文化产品。(1001 多)
(2)文化内涵:我们把一些不属于狭义文化的事物中所具有的人文特性,称为事物的 文化内涵。平时所说的“筷子文化”、“扇子文化”等等,是针对所指称事物的 文化内涵而言的,不是这些事物可以自称为一种文化。(0901、1310、1504 单、 1001 名)
(3)文化传统 P43: ①含义:每一个民族、每一个国家的文化,既因时因地而异,又有一定的稳固性和延 续性,文化传统是贯穿于民族和国家各个历史阶段的各类文化的核心精神。(1301
6 / 63
尚德睿博学院·教研中心
学习是一种信仰!
单) ②特点: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延续性。 ③作用:文化传统既有对社会发展起积极作用的,也有对社会发展起负面作用的。前
5 / 63
尚德睿博学院·教研中心
学习是一种信仰!
展的历史。“由于历史发展条件和文化本身的结构、功能等方面的特点,不同民 族的文化在发展中,在这一或那一历史时期,相对而言,有比较昌盛、发达、普 及的;也有昌盛、发达、普及的程度稍差一些的。但是每一个民族的文化都不会 因此而丧失其鲜明的民族特色、地域特色。”(1310 名) (2)国别文化: ①中国文化又称中华文化、华夏文化、炎黄文化,它属于国别文化。(1310 多) ②国别文化形成统一的文化的原因: A.它有着共同的文化源。 B.多元的各民族文化,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相互交流、互相渗透、互相促进,有许多 交融和契合的地方,形成了多元一体的格局。 C.汉民族文化在整个中华文化中起主导作用,是中华文化的主体文化。 2.两个文化层面 P41:(0901 简) (1)两个文化层面:指上层文化与底层文化。 ①上层文化指宫廷文化与上层文人所创造、拥有的文化。 ②底层文化指民间文化,即不依赖于统治阶级的广大人民及其精英人物所创造、拥有 的文化。 (2)关系:两个文化层面就其来源,都是原始文化的传承,它们虽在后代有所分化, 产生了差异甚至对立,但深究其内在的精神又相互关联、互相补充。民族文化与国 别文化都是由这两个文化层面联合构成的。两个文化层面缺一个就不能称为完整的 中华文化。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是两个层面文化精华的荟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