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一轮复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共41页文档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A.崇拜
B.依赖
C.征服
D.友好
解析 图①时期主要表现为人类社会对自然界的开发,态度主要是征服。
解析 答案
考 向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2.下列图序中,符合人地关系思想历史演变的是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①③②
D.②③①
解析 人地关系演变由开始的崇拜自然、征服自然到后来的人地协调发展。
解析 答案
考 向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25讲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内容索引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考点四
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课时作业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基础梳理
环境
影响
物质 人类 废弃物 能量 社会
反馈 作用
环境
人类生存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还必须占据一定空间。 人类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的产物,也要排放到环境中去。环境又反馈给人类社会。
3.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将人 类社会划分为四个发展阶段,右图是“人 类社会不同发展阶段经济增长主导要素的 构成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A表示_土__地__,它是决定_农__业__文__明_时 代经济增长的关键要素。 解析 A是农业文明时代经济增长的主导因 素,对农业来说最重要的因素是土地资源。
解析 答案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基础梳理
【可持续】
长远的,不能危及后代人的发展
可
强调全球范围内不同发展程度国家之间的公平(代内公平)
持
续
【发展】
人类要发展,尤其穷人要发展
发
发展要有限度,要协调好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
高三一轮复习专题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高三一轮复习专题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1课时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知识点回顾一、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1 •采集渔猎时期:人类与环境保持一种原始的平衡关系,人类对环境既 ______ 又_______ 。
2•农业文明时期:人类还不能正确认识人地关系的不协调,但是有了科学的萌芽。
此时期,人类与环境的_____________ 增强,环境遭到破坏。
3•工业革命以来,人地关系全面呈现不协调,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迅速激化。
此时期资源短缺和环境恶化从局部扩展到全球,威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二、直面环境问题1 •人类与环境的关系:①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要占据一定的_________________ ,从环境中获得物质和能量。
②人类的新陈代谢和人类______________ (包括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的废弃物要排放到环境中。
2. 环境问题的产生与表现:①___ 环境问题,例如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空洞、土地荒漠化等,已经危及到人类的生存。
②局域性的环境问题,如环境污染等,有些演变成社会公害,制约经济发展和危害人体健康。
4 •地域差异①聚落:城市地区表现为_____________ ,乡村地区表现为_____________ 。
②国家:发达国家主要体现为过分消耗资源带来的环境影响,发展中国家环境承受发展和人口的双重压力以及发达国家严重污染的工业转移,问题更为严峻。
三、走向人地协调1 .环境问题的实质:______________ 问题。
2 •可持续发展①概念:既满足_________ 的需求,而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
②内涵:_________ 的持续发展是基础, __________ 的持续发展是条件,社会的持续发展是目的。
三者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共同组成一个系统。
3 •基本原则: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原则。
基础梳理答案:崇拜倚赖对抗性人地矛盾空间消费活动资源再生废弃物自净能力全球性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发展当代人生态经济公平性共同性持续性即时训练读世界最近3次环境大会图,回答 1〜2题。
人类与地理环境协调发展(高三一轮复习)
短缺。
二是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 自净能力,表现为环境污染。
表现 大气污染 水体污染 土壤污染 固体废弃 物污染 (垃圾污染) 噪声污染
原因
典例或分布
工业“三废”和有害人 洛杉矶的光化学烟雾、泰晤士 体健康的农药任意排 河上的悲剧、部分农业区的“ 放 有毒农作物” 生产和生活中的大量 太原矿区的煤矸石随意堆放 垃圾随意堆放 交通运输、工业生产 许多城市噪声超标 等 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漏 渤海湾大赤潮、日本九州岛水 俣湾汞污染、海上石油泄漏
(1)城市地区和乡村地区环境问题的差异 形成原因 由于交通、工业活动和人类居 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如大气 城市地区 住地的过分密集,造成污染物 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等 的集中 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如水土 流失、荒漠化、土壤盐碱化、 利用资源的方式不当或强度过 乡村地区 森林减少、水资源枯竭、物种 大 减少 地区 环境问题
内容
2009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地球需要 你,团结起来应对气候变化”反映了可 持续发展的说明原则?
1.(2009年江苏地理)2009上海国际车展上,展出的新能源车型和
清洁能源车型比以往任何一届都多。据此回答(1)~(2)题。
(1)若新能源车被广泛使用,将产生的积极影响是( A.缓解城市交通压力 C.促进经济快速发展 B.减轻大气污染 D.提高能源利用率 )
庞大的 人口基数庞大、新增人口数量多 人口压 人口素质不高 力 资源相 人均自然资源占有量少 对短缺 我国经济发展对自然资源需求量大 由于生产技术水平较低,对自然资源的利用率比 较低
深刻的 以大气、水体、固体废弃物、噪声为重点的环境 环境危 污染仍在发展,并迅速由城市向农村蔓延 机 以水土流失、荒漠化、森林和草地资源锐减、生 物度多样性减少为特征的生态破坏的范围扩大, 程度加剧
一轮复习课件: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八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25 -25-
④咸潮的防治 :建立预警机制;通过调节径流量以淡压咸是当前最有效 的办法;加强河道采沙管理;节约用水。 (2)次生盐碱化 ①次生盐碱化发生的自然原因有气候干旱,地表蒸发强烈;地势低平,排 水不畅;地下水位过高;地下水矿化度高;地表组成物质颗粒较细,土壤毛细 管通道发达。人为原因有不合理的耕作灌溉,使地下水水位抬升,在当地蒸 发量大于降水量的条件下,使土壤表层盐分增加 ;灌溉不足以将可溶性盐淋 洗下渗至土壤底层;农田水利工程设施老化失修,排灌不畅;除盐防碱的养地 作物的播种面积大量减少。 ②次生盐碱化最容易出现的时间 :冬春季节。 ③次生盐碱化的危害 :降低土壤的生产能力,严重时土壤甚至完全失去 生产能力。 ④次生盐碱化的防治 :建立完善的灌溉系统,使地下水深度保持在临界 深度以下;种植耐盐碱的树种特别是能固氮的耐盐树种和草木( 绿肥 ) 植物。
分布区域 两极 上空、 青藏高原 上空等地
成因
危害 危害人体健 康,对生态环 境和农林牧 渔造成破坏 明显降低大 气的能见度, 刺激人们的 眼睛、 喉、 鼻, 使人头痛呕 吐,并使植物 受到损害
防治措施 减少并逐步禁止 使用氟氯烃等消 耗臭氧的物质;积 极研制新型制冷 材料
制冷剂等释放含氟 氯烃的气体
一
二
第八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24-
方法技巧几种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和产生机理 (1)咸潮 ①②③④⑤咸潮发生的原因 :降水偏少是主要原因 ;河流下游地区无序 挖沙,尤其是过量滥采河沙造成河床严重下塌,引发咸潮上溯,助长了特大咸 潮的形成;海平面上升加剧了咸潮蔓延 ;生产、生活用水剧增,加剧了咸潮的 严重性。 ②咸潮最容易出现的时间 :从年份看,咸潮主要发生在降水较少的枯水 年;从季节上看,咸潮多发生在河流径流量较小的季节 ;从日期上看,咸潮多 发生在大潮期。 ③咸潮的危害 :导致饮用水质变坏;导致受害地区土壤盐渍化 ;威胁当 地植物生存。
高考一轮复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2) 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要求增大供水量,可采取的措 ( C ) A.减少区内水体蒸发量 B.增加区内降水量 C.提高区内水资源重复利用率 D.增加地下水储量
2.(2009· 江苏)下图是某区域水资源循环利用模式 示意图。读图回答(1)~(3)题。
(3)如果区内某水体发生了富营养化,可行的治理措施是 ( A ) A.增加来水量和增加出水量 B.减少来水量和增加出水量 C.减少来水量和减少出水量 D.增加来水量和减少出水量
(1)图示区域土地利用变化会导致( A ) A.土地次生盐渍化加剧 B.空气湿度明显增加 C.干旱、洪涝频率减小 1—耕地 2—居民地 3—湖泊 D.水生生物物种增加 11 33 33 31 11 11 33 33 31 22 31 31 31 11 12 31 31 11 11 11 31 11 11 11 11
知识点二直面环境问题3.环境问题的地域差异——城乡差异
城市地区的环 境问题主要表 现 环境污染 。
乡村地区的环 境问题主要表 现 生态破坏。
城市上空的大气污染
乡村地区的土地退化
3.环境问题的地域差异——国家差异
发达国家——过分消耗资源,环境问题 以 环境污染 为主;
发展中国家——人口与发展双重压力,发 达国家的污染转移,环境问题 以 生态破坏为主
1—耕地 2—居民地 3—湖泊
11 11 31 31 31
33 33 31 31 11
33 33 31 11 11
31 31 11 11 11
11 22 12 11 11
5.(2011·天津 ) 下图是我国“十二五”中规划的生态功 能区(以保护林草、湿地和生物多样性等为主的区域)分布 图。结合图文材料,完成(1)~(2)题。 (1)对下列各组生态功能区自然环境共同特点的描述,符 合实际的是( D ) A.ab—草原广布、温差大 B.bf—地表崎岖、降水少 C.ce—光照充足、风沙小 D.dg—气候湿润、林地多
2022届高中地理一轮复习高考专题——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含解析)
4.D
【解析】
3.
根据所学知识,上海市自然水体靠近城市,生产生活污水量大,排放于自然河道中,易造成水体污染,导致鱼类减少,B对。气候变暖是宏观现象,其影响范围是广泛的,不会只造成上海地区鱼类减少,A错。材料中,不能反映出过度垂钓与河道减少相关的信息,C、D错。故本题正确答案选择B。
4.
根据材料信息,实施“精准垂钓”的原因是由于自然水体中鱼类不断减少,为保护自然水体中鱼类资源而施行的政策,故对环境质量的提高作用不大,A错。鱼类品种与区域自然生态有关,不会因实施精准垂钓而增加,B错。精准垂钓虽限制垂钓只能是一人、一杆、一线、一钩,但并不会从根本上造成垂钓人数的减少,C错。但精准垂钓的“一人、一杆、一线、一钩”的方式,能够有效减少单次垂钓人员的大范围集中,减轻流域的生态压力,D对。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1.实现“碳中和”的可行“形式”是( )
①开发清洁技术 ②缩小工业规模 ③参与植树造林 ④提高化石能源价格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
2.当前我国推进“碳中和”的主要障碍是( )
A.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B.森林面积不断缩小
C.公众环保意识较淡薄D.生产技术进步缓慢
为保护不断减少的自然水体中的鱼类资源,上海市出台了要求垂钓者只能是一人、一杆、一线、一钩的“精准垂钓”政策。完成下面小题。
2.
目前,我国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短期内尚无法发生根本性的改变,碳排放较大,这是当前我国推进“碳中和”的主要障碍,A正确;我国对森林保护的法律较严格,且即便森林面积缩小,也不是我国推进“碳中和”的主要障碍,B错;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公众环保意识增强,C选项也不是主要障碍,C错;我国生产技术进步速度较快,所以才能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一“30·60”目标,D错。故选A。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035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举例 发达国家转移污染
过度捕捞;实行 “休渔制度”
“一个地球,一个 家园”
探究点三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
核心突破 1.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1)庞大的人口压力
图257
(2)资源短缺令人担忧
图258
(3)深刻的环境危机
图259
2.传统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观的对比
传统发展观
可持续发展观
人文:三“过度”和 降
一“不合理”等
解决能源问题,调整产 业结构、合理利用水资 源等
• [特别提示]
• 1.酸雨主要包括硫酸型酸雨和硝酸型酸雨。其中硫酸型酸雨主要是 燃烧煤排放大量SO2气体形成的,我国酸雨属于该类型;硝酸型酸雨 主要是燃烧石油产品排放大量氮氧化物形成的,西欧和北美的酸雨 主要属于该类型。
封山育林,采育结合,退 耕还林等
控制人口数量、改善经 济结构,退耕还草等
加强宣传,建立保护区、 退耕还湿。
环境问题
成因
危害
生物多样 自然原因:自然的演替
性减少 人文原因:生态系统的 破坏
恶化人类的生存环 境
防治措施
建立保护区,采育结合、 合理放牧、实行禁猎期
荒漠化
自然原因:气候变干,
降水减少
土地退化,生产力下
人类在自然界中的地位提高,对自然的依附性减弱,对抗 性增强,出现了一系列__生__态___问题(改造自然)
_工__业__文__明__阶段
科技水平_急__剧__膨_胀__,人口数量__迅_速__提__高___, 人类以自我为中心,以牺牲自然为代价,引发了沉重的环
经济实力空前提高,各种机器、设备竞相发 境灾难。人地关系全面呈现___激__化__,人地矛盾迅速
内容 ③不能危及后代人的发展,即_代___际__公__平____ ④强调全球范围内不同发展程度的国家之间的公平,即__代__内__公___平___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国通用)
第九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解题能力培养]
农药
达标 慢
第九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答案 (1)河套灌区的农田退水绝大部分排入该湖,化肥、农药的使用使得湖 水污染加剧;当地工业与城乡生活废水也都排入该湖;所在区域气候干旱、降 水少,湖水以水渠进入和排出,吞吐量较小,流动性差,污染物在湖中积累, 污染逐渐严重。 (2)①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改变种植结构,采取绿色生产;②严格执行工 业和生活废水的排放标准,控制入湖废水排放量;③及时清淤,采用生物措施 净化;④执行环保法,加大违法排污处罚力度;⑤加大环保宣传,增强人们的 环保意识等。(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第九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2)主要原因:
矿物燃料
(3)影响:
冰川消融
农田盐渍化
第九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九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3)应对措施
减少化石燃料燃烧
应 对
禁止乱砍滥伐,保护绿色植被
措
施
开发新型能源
加强国际间合作
第九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2.臭氧层的破坏 读“臭氧层对地球大气的保护作用”图, 回答问题。 (1)臭氧层的作用:强烈吸收__太__阳__紫__外__线__, 被誉为地球的保护伞。 (2)现状:全球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 __南__极__上空的臭氧层破坏最为严重。 (3)原因:__氟__氯__烃__化合物的大量使用。 (4)影响:①危害人类的健康;②影响农作物和海洋生物的生长繁殖。
第九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考向精炼
角度1 环境污染
1.近地面大气中CO2的浓度变化是自然和人类活动综合作用的结果,受到大气 运动、植被状况、地形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也存在时空差异。下图 是北京市大气中CO2的浓度年变化(a)及4月日均变化(b)示意图。回答(1)~(2) 题。
高考一轮复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公开课课件)
A
(2).甲、乙、丙、丁四种图例中,代表土地要素的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B
(3)下列行为和认识符合环境文明时代社会发展所遵循 的基本原则的是( )
B
A.竭泽而渔,焚薮而田 B.退耕还林,合理放牧 C.温室气体减排,责任同等 D.倡导高消费,刺激经济增长
人 类 与 环 境 的 关 系
知识点四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
1.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资源不足, 环境污染 (1)严峻挑战:庞大的人口 ____压力,人均____ _______严重。
(2)行动:1994年3月,国务院发布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 人口、环境与发展 白皮书》。 21世纪__________________
高考一轮复习·第八章
第一节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 协调发展
知识点一
历史 人类活动 阶段 采集 采集 渔猎 和 ,改 渔猎 造环境的能力微弱 时代 耕作 和 灌溉技术 农业 发展,大规模开发 文明 利用土地 、 水 等 时期 资源 “工 提出“征服自然 ” 业革 的口号,试图成为 命” 自然的主宰 以来
2.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内涵和原则 1).概念: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危及后 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
知识点三
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
2)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生态持续发展是 基础 经济持续发展是 条件 社会持续发展是 目的 经济系统
人的管理调控 生态系统 (含资源) 社会系统 (含人口、科技)
目的
利用“温室效应”原理,我国北方地区冬季采用大棚 技术种植蔬菜、花卉等作物。
(2)参考图甲,分别说明大棚技术对农业生产光、热、水 条件的有利影响。 使冬季的太阳光照得以充分利用;提高了大棚内的 温度,使作物在冬季也可种植(可以减轻冻害,提高农业 生产抗灾能力);有利于保持、调节大棚内空气和土壤的 水分。
2018届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课件:第25讲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41张)
考点分阶突破
(续表)
环境问题 原因 典型事例 措施 治本在于恢复生态。首先要 改变和停止不合理的人类活动; 其次要恢复植被、水域等,增 强环境的平衡调节功能 水土流失、 滥垦、滥伐、过度放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 土地荒漠化、 牧,不合理灌溉,自然 失、西北地区的土地 生态 土地盐渍化 植被遭破坏 荒漠化 破坏 砍伐森林、过度放牧、 大熊猫、华南虎、 生物多样性减少 破坏沼泽湿地、过度捕 藏羚羊等数量的减少 猎等 大气污染、水 工业“三废”的大量 河流污染等 污染、土壤污染 排放 生产和生活中的大量 城市周边的垃圾围 环境 固体废弃物污染 垃圾任意堆放 城现象 污染 交通、建筑施工、工 噪声污染 城市噪声 厂噪声等 海洋污染 各类污染物排入海洋 渤海石油泄漏
根本措施是减少污染物的排 放。可提高利用率、净化处理 后排放、多使用清洁能源等, 同时加强绿化,以增强环境自 净能力;加强国际合作
考点分阶突破
二、目前环境问题主要是人为原因引起的,而自然原因也是环境问题形成的重要原因。
分析自然原因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地形条件:封闭低洼的地形,使污染物不容易向外扩散,易产生大气污染和酸雨。 2.逆温天气:空气的垂直运动受阻,使污染物停留在地面附近,加剧了大气污染。
5.我国一些河流和湖泊的水质恶化问题,如淮河、滇池等。
考点分阶突破
题组训练 考向一 环境问题的成因及表现 1.地处干旱区的宁夏银川市,其周边地区曾广布湖泊, 明清时有“七十二连湖”的说法。20世纪80年代银川 周边湖泊所剩无几。1999年开始,银川实施恢复湿地 的计划。图25-3示意银川周围目前的湖泊分布。据此 完成(1)~(2)题。 (1)20世纪80年代银川周边湖泊所剩无几的主要原因是 ( ) A.泥沙淤积 B.气候变暖 C.排水造田 D.黄河来水量减少
14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讲义)-202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14 人与自然地理环境协调发展一、人地关系思想发展的历史演变:1、崇拜自然——采猎文明——人对自然是恐惧与依赖的关系;2、改造自然——农业文明——人对自然的依附性大大减弱,对抗性增强;3、征服自然——工业文明——人地关系全面呈现不协调,人地矛盾迅速激化;4、谋求人地协调——当今社会——人口、资源、环境和谐发展二、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一)环境问题的成因:1.直接原因:①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②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自净能力。
2.根本原因: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
(二)环境问题的类型及表现:环境问题包括: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及生态破坏。
1.资源短缺。
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
表现:煤炭、石油、天然气、土地、水、森林等短缺。
2.环境污染。
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自净能力。
表现: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土壤污染、放射性污染、海洋污染。
3.生态破坏。
不合理的人类活动:过度砍伐 + 过度放牧 + 过度捕捞 + 不合理用水表现: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4.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球性的问题。
全球10大环境问题:①气候变暖②臭氧层破坏③生物多样性减少④酸雨蔓延⑤森林锐减⑥土地荒漠化⑦大气污染⑧水体污染⑨海洋污染⑩固体废物污染但环境问题存在地区差异。
(三)环境问题的地区差异:1.乡村和城市。
城乡之间环境问题存在差异:城市以环境污染为主;乡村以生态破坏为主。
2.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发达国家以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为主;发展中国家以生态破坏为主。
★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比发达国家严重,原因是:(1)发展中国家一般都处在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而人口增长很快,环境承受着发展和人口的双重压力;(2)限于经济、技术水平,发展中国家没有足够的能力进行环境保护,而且在环境问题发生后,不能及时、充分解决;(3)发达国家利用一些发展中国家对经济发展的需要,将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三、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和实践(一)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要的能力的发展。
2019届 一轮复习 专题11.1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2019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资料
1.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2.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3.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一、环境问题的成因与表现1.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2.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读世界部分地区环境问题分布图,回答问题。
(1)主要表现①资源短缺:如土地资源、水资源等。
②生态破坏:如土地荒漠化(图例甲)、水土流失、植被破坏(图例乙)。
③环境污染:如大气污染、海洋污染等,图例丙为酸雨危害。
(2)产生的原因:人口的过度增长、自然资源利用不合理和片面追求经济增长。
(3)地区差异①城市地区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乡村地区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
②发达国家主要是环境污染,发展中国家是生态破坏,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更为严峻。
【易错提醒】(1)环境问题并不单指环境污染环境出现的不和谐发展就是环境问题,其表现主要有三种: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资源短缺。
(2)人口增长并不是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人口的增长可以引发环境问题,但并不是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其根源在于人类与环境的不协调发展。
(3)乡村地区或发展中国家并非只有生态破坏,没有环境污染乡村地区或发展中国家生产力水平相对较低,利用资源的方式不当或强度过大,环境问题以生态破坏为主,但并不是说乡村地区或发展中国家只有生态破坏,没有环境污染。
【要点突破】1.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2.主要环境问题的表现、成因及防治措施二、可持续发展及其实践1.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读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示意图,回答问题。
(1)基本内涵①图中A 表示经济系统,B 表示社会系统,C 表示生态系统。
②在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中,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社会持续发展是目的。
(2)基本原则: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
2.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 (1)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①严峻挑战⎩⎪⎨⎪⎧庞大的人口基数人均资源不足环境污染严重②行动:1994年3月,国务院发布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名校课堂】获奖PPT-人类与地理环 境的协 调发展 (课) 推荐课 件-高考 地理一 轮复习 (最新 版本) 推荐
重难 1 人地关系和环境问题的产生
【名校课堂】获奖PPT-人类与地理环 境的协 调发展 (课) 推荐课 件-高考 地理一 轮复习 (最新 版本) 推荐
【名校课堂】获奖PPT-人类与地理环 境的协 调发展 (课) 推荐课 件-高考 地理一 轮复习 (最新 版本) 推荐
分析某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思路 (1) 分析区域区位特征、地理环境特征、人类活动与人地关系等地理环境背景。 (2) 分析区域发展的优势条件——从区域自然环境、资源条件、交通、科技、市场 等方面来进行分析。 (3) 了解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限制性因素——从自然灾害、资源短缺、环境问题、基 础设施、经济结构、人力资源和对外开放程度等方面来分析。
资源利用
一次性利用,利用率低
逆温天气 染
原 水域 相对封闭的水域,流速缓慢,使水体更新速度减慢,降低了水体
因 条件 的自净能力,容易引起水体污染
【名校课堂】获奖PPT-人类与地理环 境的协 调发展 (课) 推荐课 件-高考 地理一 轮复习 (最新 版本) 推荐
【名校课堂】获奖PPT-人类与地理环 境的协 调发展 (课) 推荐课 件-高考 地理一 轮复习 (最新 版本) 推荐
4. 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发展循环经济
手段
___环__境__无__害__化____技术
核心
提高生态效益
方式
环境友好
目的
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
工业
发展__清__洁__生__产____
实践
农业
推行_生__态__农__业_____
公众
适度消费
【名校课堂】获奖PPT-人类与地理环 境的协 调发展 (课) 推荐课 件-高考 地理一 轮复习 (最新 版本) 推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 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42、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 己。——德国
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 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高考一轮复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 发展
46、法律有权打破平静。——马·格林 47、在一千磅法律里,没有一盎司仁 爱。— —英国
48、法律一多,公正就少。——托·富 勒 49、犯罪总是以惩罚相补偿;只有处 罚才能 使犯罪 得到偿 还。— —达雷 尔
50、弱者比强者更能得到法律的保护 。—— 威·厄尔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