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际视野下的“80后”文学——一次作为起点的对话
文学史视野下的“80后”写作:粉碎泡沫或重新出发
文学史视野下的“80后”写作:粉碎泡沫或重新出发“青春文学”始终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文学生长点。
每一时代的“青春文学”在文学史中都有不成熟之处,总会遭遇各种批评。
正是在各种批评中,每一时代的“青春文学”成长并壮大起来。
以“80后”为主力军的青春文学作者对“青春文学”的反叛本身没有新意,它不过是文学史“青春文学”反叛倾向的一个循环。
“80后”有新意的则是反叛背后的原因,即我们需要在文学史的视野下考察“80后”反叛倾向所牵连出来的文学场域、文学生产体制、文学生产方式、写作资源等问题。
“80后”文本自身为文学史提供了哪些新质因素?“80后”写作与文学史有哪些内在联系?“80后”意欲打造什么样的文坛?如果从未来的文学史出发,“80后”写作存在哪些致命的缺憾?当短短时间内虚假的市场泡沫熄灭之后,这些问题的凸显既属于“80后”的生存问题,也关涉文学史的发展问题。
从文学史的立场出发,如果套用王国维的“一代有一代之文学”,那么我们可以说:一代有一代之“青春文学”。
事实上,“青春文学”始终都是现当代文学史的文学生长点。
而且,每一时代的“青春文学”在文学史中都有不成熟之处,总会遭遇各种批评。
正是在各种批评中,每一时代的“青春文学”成长并壮大起来。
这一点,集中体现在文化转型期的现当代中国社会。
如果从文学史的视角考察“80后”写作,就会发现,作为当代文学史有待整合的“后辈”,“80后”写作不是横空出世。
“80后”写作与现当代文学史有着内在的血缘情感。
其实,“80后”的反叛精神从现代文学伊始就已经开始。
“80后”对生活经验的放逐、对文学虚构性的纵容从先锋文学就已经确立了摹本。
“80后”写作应该是文学史链条下不可缺失的存在。
文学史视野下的反叛话语“80后”写作率先吸引读者眼球的缘起是1999年“新概念作文大赛”第一届一等奖获得者韩寒的长篇小说《三重门》的出版。
无论日后韩寒及其《三重门》受到多少争议,韩寒及这部小说的价值都不可忽视,因为小说对现存教育体制所发起的批判开启了“80后”的反叛(其实,韩寒并不是世纪之交“青春文学”写作第一人,在他之前,许佳的《我爱阳光》已经由春风文艺出版社于1998年出版)。
代际视野中的“80后”女性小说苦难叙事
代际视野中的“80后”女性小说苦难叙事
周爱华
【期刊名称】《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22()7
【摘要】“80后”女性小说苦难叙事主题表现形态多样,包括“创伤式成长”、“千疮百孔的婚恋”、“物质与精神受困的生存之痛”等等。
苦难叙事承继批判现实主义传统,在人文关怀精神烛照下,从不同维度与视角体察社会现实,探求女性苦难的诸种成因。
苦难叙事中作家的情感态度有“用温情化解苦难”,“对压迫女性力量的控诉与反抗”,“无岸的彷徨”等。
【总页数】5页(P96-100)
【作者】周爱华
【作者单位】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基础教育部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6
【相关文献】
1."现代性"视野下的苦难叙事——以"文革"后小说为考察对象
2.在苦难中涅槃--余华小说苦难叙事的佛学阐释
3.在苦难中触摸成长——论曹文轩小说叙事中苦难与成长的关系
4.80后女性写作研究的新拓展——评管季《性别意识、文化症候与情爱叙事——80后女性写作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青春那些事儿——我的青春,你的文学——“80后”作家话“成长”——已逝的母亲和凝固的道德
成名 的
“
80 后
”
代 表作 家 比 如 我
,
,
也 祝 愿 亲 爱 的 读 者们
— —
作 实力和 创 作 业 绩的 青 少年 作
们 前面提到的几 位
无 疑 为后
来
想 事成
。
编 者按
已 逝 的 母 亲 和 凝 固的 道 德
颜歌
我 想把 这 篇 文 章 写 给 父 亲看 前 两 天 他 打 电
,
,
都对 我 说 : 你 应 该 放 下 来 了
,
。
2 0 08
年 《 妯 美
,
.
点 毋 庸置疑
。
青春 文 学 在繁 盛
,
场 团 聚 又 是 某种 意 义 的 告 别 祝
下 半月从
”
第九 期 开 始 开 辟
一
“
新作
定创
的 背后 还 存 在 很 多 的 不 足
已经
愿 各 位 青春 作 家 能 在 来年 取 得 更
好 的成 绩
心
,
家观 察 栏 目 旨在推 介 有
小说 以 及 玄 幻 魔幻
风 貌 迄 今 为止
天
、
,
已经 刊登 过王 小
、
年 的最后
”
一
期 我们 请
, ” ,
等 网 络 青春 小
小饭
、
颜 歌 周 嘉宁 米 米 七
、
到 部 分 新 作 家观 察 的 作 者 算
是
一
说 的崛 起
,
预 示 着青 春 文 学逐 渐
。
月 张 佳 玮 等 十 多位 作 家 的 作 品
一
种 强 有 力 的存 在 并且 引
文艺生态学视角下“80后”作家[论文]
文艺生态学视角下的“80后”作家摘要:面对颇有图书销售市场和文学读者市场的“80后”作家,文学批评家从最初的不予关注转变为现在的普遍关注。
一直以来“80后”作家的作品受到褒贬不一的评论,本文试从文艺生态学的视角下来研究“80后”作家这一特殊的青春写作群体,探讨“80后”作家的集体呈现、转型及其未来所需的生态空间。
关键词:“80后”作家集体呈现转型生态空间以韩寒、郭敬明、张悦然、春树等为代表的“80后”作家以叛逆的姿态初入文坛便创造了图书销售的“神话”,在青少年群体中引发了“读书热潮”,这使得许多文学批评家从最初的不予关注转变为现在的普遍关注。
在众多的文学批评中,我们发现文学批评家往往还是用解读经典作品的方式,用普适的价值观念和审美标准对“80后”作家作品进行评判,这在一定程度上突显了文学批评家与“80后”作家在语言表达方式和审美理想上的差异,想要实现批评家和作家的平等沟通与对话实则难上加难。
在这里我们从文艺生态学的角度来评析“80后”作家的作品“更多的不是概念、规则、结构、模式等形式要素的批评,而是一种姿态、一种情感、一种体贴和良心、一种信仰与憧憬,它更看重人文内涵”,如果说“80后”作家是文艺生态园中的新生物,注重对“80后”作家作品的解析与评判无疑是对文艺生态多样性的维护。
因此,用文艺生态批评的理论来评判“80后”作家和作品更多的是一种贴近青年人的姿态和对青年人的关照,希望通过文艺生态批评更全面深刻的了解当代青少年群体的生活状态和思想状态,从而更好的解读“80后”作家群的作品,丰富和繁荣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园地。
一、“80后”作家的集体呈现在自然生态学中经常会提到“生态演替”,它是指在自然环境中,生态系统不断的进行着演替,这种演替是一种变化。
生态演替不仅受到外在自然条件的影响和制约,更多的是受到生态系统内部“自然本身内在的生命涌动”的影响和制约,也就是说生态演替的原动力来自于生态系统内部。
从这一角度来讲,“80后”作家的集体呈现不可以仅仅归结于文学的外部因素,诸如:新概念作文大赛的影响力、社会传播媒介的推波助澜等,“80后”作家的集体呈现是文学发展的内在需求,即:“80后”群体的情感表达需求和青少年群体的阅读需求。
什么是80后文学?
一、80后文学的历史出场黄平:80后文学的标志性起点,在于《萌芽》杂志1999年所推出的“新概念作文大赛”。
在大众、媒体、图书市场层面,成名于“新概念作文大赛”的韩寒、郭敬明,一直被视为80后文学的代表。
韩寒系“新概念作文大赛”首届一等奖得主,郭敬明则连获第三、四届一等奖。
而且,“新概念作文大赛”不仅贡献出韩寒、郭敬明,也贡献出一大批活跃于当下文坛的80后作家,比如徐敏霞(第一届一等奖),周嘉宁(第二届一等奖),小饭(第二届二等奖),马小淘与张悦然(第三届一等奖),颜歌、霍艳、蒋峰、林森(第四届一等奖),张怡微(第六届一等奖)等等,以上仅是一份不完全的名单。
80后文学的说法,就目前所见,来自《萌芽》与浙江文艺出版社2003年“萌芽小说族丛书”的宣传:“文坛80后”。
《萌芽》杂志与浙江文艺出版社合作,在2002年、2003年先后推出“萌芽青春文学丛书”“萌芽小说族丛书”,系“新概念作文大赛”部分获奖者的小说单行本。
2004年开始,《时代》周刊等国内外媒体介入对于80后文学的关注,80后文学的说法被普遍传播与接受(一开始往往被犹疑地称为80后写作)。
回顾80后文学的历史出场,某种程度上,《萌芽》杂志对于80后文学的推动,类似于《新青年》杂志对于五四文学的推动,起到了奠基性的作用。
金理:《萌芽》杂志确实为80后提供了最初的平台。
“新概念”的评委成员主要由高校文科知名教授和文坛资深作家组成,同时,《萌芽》主办作文大赛当然也不乏扭转杂志当时经营危机的考虑。
“知识权威”与“商业行为”可以合作,但也埋下了“文学性”与“市场利润”分立的伏笔,这一分立后来就显现为“新概念”得主们不同的发展道路。
郭敬明凭借突出的商业意识和运作能力,将文化公司、出版阵地、品牌杂志及衍生产品(如“小时代”电影系列)等捏合成一条成熟的产业链,甚至开设征文比赛来进行再生产。
而张悦然尽管同样拥有自己的Mook《鲤》,但她一直被视为80后中纯文学的代表。
多重视野中的“80后”文学
的途 程 … …
《 浪漫 主义的根 源》 , 以赛 亚 ・ 伯 林 , 吕梁 等 译 ,译 林 出版 社 ,2 0 0 8 。 《 鲁 迅 与终 末 论 》 ,伊 藤 虎 丸 ,李 冬 木 译 , 三 联 书 店 ,2 0 0 8 。 《 文学体验 导 引》 ,特 里 林 , 余 婉 卉 、 张 箭 飞 译 , 译 林 出版 社 ,2 0 1 1 。
一
特
约 书 评 人
系列 国外 年轻人 的文学 ,让他 很 觉 奇 与 天才 、灵 感 、独特 性等迥 然 有异 ,不
怪 的 是 ,在 国 外 “ 8 0后 ” 作 家 ( 我 估 过 也许 更清 晰地 显示 了 “ 系统 规训 、文
计 应 该 是 指 一 些 欧 洲 的作 者 ) 的 写 作 本 结构 与文 学市 场之 间 ,始终 存在 着彼
本期组稿
金理 :《多重 视 野 中的 “ 8 O后” 文 学》
康 凌 :《 “ 系 统 时代 ” 中的欧 美 “ 8 O后 ” 文 学 》 吴 岚 :《 乱 相 取 真 :社 会 转 型 中 的 日本 新 生 代 作 家 概况 》 千 野拓 政 / 吴 岚 :《 文学的 “ 疗救” 、纯 文 学 、 轻 小说 》
专
栏
量基金 会 都 能 够 给 他们 提 供 写作 资 助 , 传 统共 同体 瓦解 后 的多元 价值 体 系 中的 这 为他 们 的独 立 写 作 提 供 了 良好 基 础 文学选 择 。千 野拓政 教授 近年 来一 直 以
… …
听着 赵 先 生 的发 言我 心 头 一震 。 “ 东 亚 城 市 文 化 上 共 通 存 在 的 问 题 ” 为
的 《 一个 人 的好 天气 》 、绵 矢 莉 莎 的 作 家甚至 毫不讳 言师 承 。就 如 同当年 莫
自我认同视野下的“80后”青春叙事
自我认同视野下的“80后”青春叙事本文的研究对象是“80后”作家的青春叙事。
在自我认同理论视野下,认为“80后”青春叙事潮流产生的内在原因是:“80后”在相对传统、单一的文化环境下度过了自己的童年,而在青春期遭遇了中国社会和文化的巨变,进入后现代文化主导的多元文化环境中,他们原有的思想认知、价值体系被颠覆了,于是产生了自我认同的心理危机和文学书写。
因此,纳入青春叙事潮流进行考察的“80后”作家,既涵盖了从“新概念作文大赛”起步的韩寒、郭敬明、张悦然、周嘉宁、小饭、马小淘、蒋峰、颜歌、霍艳、张怡微、七堇年等,也包括从青春文学市场成名的春树、孙睿、李傻傻、笛安、落落等,还包括通过纯文学期刊而成长起来的甫跃辉、郑小驴、孙频、文珍等。
论文重点阐述“80后”青春叙事的自我认同主题,同时兼顾“80后”文学内外因素的关联性。
首先,通过考察“80后”成长及其创作的社会背景,分析“80后”青春叙事的形成、艺术特征和自我认同主题的嬗变。
其次,梳理青春叙事潮流的发展过程中,“80后”作家在多个层面上自我认同的书写:一是青春期“叛逆”的自我退却,二是伦理变迁中的自我重建,三是家族群体身份的追寻,四是城市化过程中的文化认同。
由于“80后”作家对不同层面的自我认同主题各有侧重,论文在探讨作家群体特征时,力求凸显每个代表性作家的艺术个性。
再次,从总体上论述和反思“80后”青春叙事的价值和局限。
反思的目的不是否定“80后”作家对自我认同书写的意义和价值,而是从超越时代文化束缚、超越自我经验,以及文学主体性等更高的标准来看待和展望“80后”作家。
以下是论文的整体框架:绪论部分明确了研究对象“80后”青春叙事的内涵和外延,并厘清了多个相关概念,指出选题的意义,考察已有研究成果的得失。
在此基础上提出进一步研究的方法和思路。
第一章从整体上论述“80后”青春叙事与时代文化巨变的关系。
中国进入后现代文化主导的社会对于“80后”作家具有双重作用,一是消费社会等后现代文化症候促使“80后”在青春期发生了严重的自我认同危机;二是,此时文化工业的发展给予了他们从事文学创作的机遇,可以宣泄和表达自我认同的心理冲突。
在文字盛宴的背后——关于80后写作的思考
文艺评论! ! "#$! %
逢翻新了的生活方式大行其道, 生活在政治稳 定、 经济发达城市的幸运使得他们掌握了物质 生活的前沿技术, 并懂得如何为自己赢得更多 的快乐。父辈年轻时代可望而不可及的物质 精神财富和充裕的资源如今已是唾手可得, 这 种不需要任何追问与挣扎的生活在带来幸福 的同时也带给这一群年轻人空前的茫然和消 沉。成长中没有兄弟姐妹陪伴的独生子女身 份使他们体会着父辈难以理解的孤独, 花儿乐 队用这 样 的 方 式 揭 开 了 “ 幸 运 儿” 郁闷的盖 头, 道出 $# 后一代的精神实质和文化内核 。 “ 我生于 $# 年代。一个连我自己也说不清是 好是坏的年代, 从小到大我都在一片赞扬声中 成长, 是典型的蜜罐中的一代, 没有经受什么 挫折这种平庸的感受使我感到乏味无聊, 空虚 地过着每一天样板式的生活” 。在全球化、 大 众化、 消费化、 网络化的混响中, $# 后告别父 辈曾经经历的权利话语的阴影和理想主义的 激情, 用在他们日常生活中异常重要的网络、 动漫、 手机、 朋克、 名牌、 掌中宝以及自成一体 的网络语言和手机短信构建起一个自己的文 化空间。
理论前沿 !
! ! 文学新人类曾经是 "# 后作家的专有称 万方数据 谓, 他们在世纪末喧哗鲜亮地登场, 一时之间 备受文坛注目。然而, 与新世纪携手同 来 的 $# 后创作群体突然崛起, 在抢占文学领地的 同时迅速更新了文学新人类的全部内涵。后 者依 靠 旺 盛 的 文 学 生 命 力 先 后 抛 出 《三重 门》 、 《 幻 城》 、 《 梦 里 花 落 知 多 少》 、 《 红 %》 、 《 草样年华》 等作, 几乎在一夜之间修订了文 学版图, 创造出惊人的市场业绩。在大众传媒 呼风唤雨 的 时 代, $# 后 与 媒 体、 网络关系密 切, 面对市场也有着心照不宣的默契, 作为一 种特殊的文化现象, 这一切都带给新世纪文坛 强烈的震撼和深沉的思考。 一、 “ 离开” : 打造一个新的文学江湖 “ 青春期的主要收获是对自己内心世界 ! 无论偶像派还是实力派, 的发现” 。 $# 后作 者都无一例外地带着觉醒的自我意识, 鲜明的 独立倾向和转型期价值重建的强烈愿望展开 创作。 从社会文化变迁的角度考察, $# 后的出 生恰好位于历史生硬的沟堑边上, 长大成人又
后现代维度的80后文学
后现代维度的80后文学“80后”文学是指我国上世纪80年代后出生的作家的作品。
其中代表性的作品有韩寒的《三重门》、郭敬明的《梦里花落知多少》、张悦然的《葵花走失在1890》、春树的《北京娃娃》等。
后现代主义是二战之后西方社会出现的范围广泛的文化思潮,20世纪70-80年代在西方发达国家达到高潮。
随着中国的对外开放和思想解放,后现代主义开始在中国悄然兴起,并逐渐渗透到文学、美学、绘画、音乐、教育等各个文化层面。
后现代主义的本质是颠覆,颠覆一切既有的规则和秩序,这一点极容易与叛逆性极强的青年思想沟通并产生共鸣。
是故我国“80后”作家的文学创作不可避免地浸染上了后现代的特征,在后现代维度找到了自己的坐标。
主题颠覆后现代主义的颠覆是一种审美性的彻底否定,不加区别的抛弃。
传统文学作品(不管是现实主义作品还是现代主义作品)的主题一般都会反映社会主流价值观,崇尚正义、权威、经典。
而在后现代文学中,这样的主题往往被消解、解构。
对传统文学作品中主题的颠覆在我国“80后”的文学创作中得到突出的表现。
春树宣称:“想写就写,想怎么写就怎么写,绝对不考虑慢慢写的叮嘱与忠告,任何高贵、经典、文本、抒情、意境到了我们这儿统统失效”。
[1]青春是“80后”作品最常见的主题,“80后”文学也常被称作青春文学。
青春的传统所指是美丽、快乐、多彩、向上。
在杨沫的经典文学作品《青春之歌》中,青春的形象高大、积极。
然而在“80后”作家的笔下,青春变异成残酷、痛苦、迷茫。
在郭敬明的《梦里花落知多少》中,林岚和顾小北的感情因一场误会而陷落;在即将获得爱情的时候,陆叙因林岚酒后驾车而意外中死去;闻婧被李茉莉招来的小流氓糟蹋,失去了对生活的血性和敢爱敢恨;微微为求自保出卖了火柴。
教育体制的叛逆者韩寒的《三重门》讲述的是少年林雨翔在应试教育下的压抑和无力。
被称为“少年沈从文”的李傻傻的长篇小说《红×》中,主人公被学校开除后,用偷来的钱租下一个单间,每天的生活只剩下了吃、住和女人,最后当生活让他彻底失望时,他举刀杀人,并且如父亲当年一样畏罪潜逃。
消费时代的“80后”文学
消费时代的“80后”文学杜文晓【摘要】社会消费的规律以及消费群体的变化,对文学创作和文学思潮传播有很重要的影响.随着媒介多样化和传播形式多样化,文学作品的发行、图书市场的导向、读者的消费倾向都会有一系列的连锁反应.“80后”文学现象,具有消费时代文学的各种表征,充斥着奇幻、时尚、疯狂、暴力、抗争、忧愁等描写. 面对中国经济社会特殊语境中的新文学现象,文学批评界应了解它的出现和存在,发现它的内在运动规律,而不应该用旧的文学功能、文学本质、文学活动的观念看新的文学现象.“80后”文学凸现了消费时代所特有的生活特色和文化特色,是消费时代的必然产物.【期刊名称】《南都学坛》【年(卷),期】2013(033)002【总页数】4页(P59-62)【关键词】"80后"文学;消费时代;文学接受;消费文学;文学消费【作者】杜文晓【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北京 10087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1-29一、绪论进入21世纪,“80后”新生代文学创作群体日渐活跃,随着主流消费群体的变更,传统文学作品和“80后”文学作品不可避免地会发生种种碰撞,使得我们不得不关注几个焦点问题:第一,“80后”创作群体与老一辈文学作者的观念和价值取向怎样和平相处。
第二,“80后”文学作品占据相当一部分图书市场,这是否是在“挤兑”传统经典和老一辈作家的“饭碗”?第三,老一辈作家对“80后”文学评论的焦点是否应该聚焦在“幼稚”、“缺乏思想内涵与艺术价值”等方面。
第四,从文学接受的角度来讲,是否应该鼓励这种“80后”的消费文学。
事实确如一部分老一辈批评家所言吗?“80后”文学作品是年轻人幼稚的作品?为何韩寒的作品,每次出版都是几万本,所拿版税4年可达1700万,他敢叫嚣老一辈作家,并且与之在微博上互骂,没有那么强大的粉丝团,相信他也不会有那么足的底气。
韩寒的经典语录被疯狂转抄,就连服装开发商“凡客”也是瞅准的韩寒作品所“铺垫”的客户群体,这能不是韩寒作品的影响吗?这强大的韩粉团队足以证明“80后”创作者的消费文学和“80后”读者的文学消费或许其中有些“实力”。
2022年广西应急厅所属事业单位考试真题及答案
2022年广西应急厅所属事业单位考试真题及答案第一部分常识判断1.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是()。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B.参加1954年的日内瓦国际会议C.《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D.出席亚非会议(万隆会议)【答案】:A2.下列我国少数民族自治区成立最晚的是()。
A.新疆维吾尔自治区B.宁夏回族自治区C.广西壮族自治区D.内蒙古自治区【答案】:B3.下列国家中,正式确立世界上第一个现代文官制度的国家是()。
A.德国B.美国C.英国D.法国【答案】:C4.乙持甲的借条要甲还钱,甲不仅不还钱,反而指使丙、丁将乙强行扣留在一暗室里,并对其进行殴打,直至乙交出借条并承诺永不索还,才将乙释放。
本案中甲构成()。
(1分)A.绑架罪B.抢劫罪和非法拘禁罪C.抢劫罪D.敲诈勒索罪【答案】:C1/ 165.针对光伏产业发展面临的形势,国务院决定发文规范和指导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应选用()。
行文。
A.命令B.意见C.通告D.通报【答案】:B6.下列金属中,属于液体的是()。
A.铁B.汞C.铜D.镁【答案】:B7.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被张飞骂作“三姓家奴”的人是()。
A.曹操B.吕布C.周瑜D.董卓【答案】:B8.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回首百年前,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关于中共一大,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通过了党的第一个纲领B.与会代表13人,包括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C.召开地点为上海、嘉兴D.成立中央局,并选举陈独秀任书记【答案】:B9.在死刑缓期执行减为有期徒刑的情况下,应当把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改为()。
A.5年以上20年以下B.5年C.10年D.3年以上10年以下2/ 16【答案】:D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A.“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是杨万里的诗句B.“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欧阳修的诗句C.“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白居易的诗句D.“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是柳宗元的诗句【答案】:A11.“鄂尔多斯”在蒙古语中就是什么意思?()A.众多宫殿B.大草原C.盛产羊毛得地方D.漂亮得地方【答案】:A12.20世纪70年代以来,()与空间技术、能源技术并称为世界三大尖端技术,也被认为是21世纪三大尖端技术之一。
青海三支一扶考试试卷及答案
青海三支一扶考试试卷及答案第一部分常识判断1.T列关于国家主权及国防地理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一国的领海和领空都是其领土的组成部分B.主权是联合国赋予国家的最基本的权利C.我国南海四大群岛是东沙、西沙、中沙和南沙群岛D.我国与越南、缅甸、吉尔吉斯斯坦等十几个国家接壤【答案】:B2.既可以上行,也可以下行,还可平行的公文种类是()。
A.决定B.报告C.意见D.批复【答案】:C3.“三反”运动是指解放初期,在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机关内部开展的“反贪污、()、反官僚主义”的运动。
A.反任人唯亲B.反盗窃C.反侵占公物D.反浪费【答案】:D4.下列说法符合生活实际的是(—A.小满时节,我国东部由低温导致呼吸疾病明显增多B.雨水过后我国西部蚊蝇所传播的疾病开始明显增多C.处暑时节,我国北方医院里中暑病人相对有所减少D.芒种时节,我国南方居民发现春困的感觉有所加剧【答案】:C5.权力下放不是自由落体,需要做到放与接的匹配。
上级单位设计方案时要考虑基层承接能力,1/ 16循序渐进,下级单位除了贯彻落实,也要及时反映意见。
这意味着深化放管服改革需要:①一切从实际出发,做到主观和客观的具体统一②重视实践,实践的发展决定认识的发展③立足局部,以推动整体的健康有序地发展④运用综合思维方式,整合要素,优化系统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答案】:C6.“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这种观点属于()。
A.不可知论B.先验论C.唯心论D.反映论【答案】:D7.一种工作转换到另一种工作而导致的失业,称()。
A.结构性失业B.总需求不足的失业C.周期性失业D.摩擦性失业【答案】:D8.商品价值量与生产它的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是()。
A.劳动生产率提高时商品的价值量不变B.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它的劳动生产率成正比C.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它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D.劳动生产率降低时商品的价值量不变【答案】:C9.“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不怕办不到,就怕想不到;只要想得到,啥也能办到。
跨越时间的文学对话
成为一个作家,特别是一个儿童文学作家,必须心中有儿童,并能清晰地把握童年的记忆,做一个善于感受儿童的喜怒哀乐的人。
孩子的心灵像一座花园,那里有四季的变化,展示着生命的进程。
我认为儿童文学就是写儿童“生命的进程”,无论故事的曲折或平实,语言的朴实或华美,作家要表现的都是儿童心灵的姿态,都是要让孩子们获得最丰富的生命体验。
儿童文学不仅是编织一个好玩儿的故事,还要把作者的思考融入进去。
“露珠滋润春笋,春笋破土而出”,既体现对新人成长、文脉传承的美好祝福,也体现了写书育人、出书育人,用儿童文学的露珠滋养少年儿童心灵的追求和美好愿望。
如今不断被发现和扶植的青年儿童文学作者,他们起点高,勤思考。
他们的作品关注社会问题,表现人性之美,他们以自己的写作实践,探究着儿童和儿童文学的本质及美学价值。
为儿童写作,还需要修炼自己,和孩子们一起寻美、向善、求真。
文学,是一片最美的文学园地。
中国的儿童文学历史不长,但历经几代前辈作家的辛勤耕耘,已经变得繁荣、昌盛。
希望通过新一代儿童文学作家的加入,让儿童文学园地变得更美丽、更富创意和活力,让更多的孩子幸福地徜徉其间……善写者,更该善听。
作为一个儿童文学作者,必须倾听孩子们的心声。
倾听是一种亲近。
陈伯吹先生曾说过,要以儿童的眼睛去看,以儿童的耳朵去听,特别是要以儿童的心灵去领会。
这样,才能写出孩子们喜闻乐见的作品。
和生活是密不可分的。
80后和90后看待生活的眼光必定有别于前辈作家,以新视角来书写我们共同面对的生活,必将为中国儿童文学带来新气象。
文学需要新,我期待看见年轻作者的优秀作品。
同时,年轻一代的作家也要多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不要忘记儿童文学是文学,也不要忘记儿童文学是写给儿童阅读的。
用智慧的故事、个性鲜明的形象打动人,用真善美的情感触动读者内心。
在文学审美、情感表达以及构思等方面不断锤炼自己,写出优秀的新作品。
喜欢自己的尾巴,那种甩动的曲线连自己都吃惊。
蝌蚪以为日子会一直这样。
传播学视域下的“80后”文学——以春树为中心的考察的开题报告
传播学视域下的“80后”文学——以春树为中心的考察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随着80后逐渐成为文化和社会的主流群体,以他们为主要受众的文学作品也逐渐兴起。
在这一趋势中,“春树派”文学成为了代表性的一种,其作品内容涉及情感、家庭、生活等多个方面,成为了80后读者文化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80后”文学在传播学视域下的研究意义日益凸显。
二、研究问题1. “春树派”文学在80后读者中的传播效应如何?2. 以“春树”为中心,分析80后文学创作的特点和文化价值。
3. 80后文学如何反映时代精神、拥有自己独特的传播特征?三、研究目的1. 描绘“80后”文学在传播过程中的图像。
2. 探讨“春树派”文学作品在传播过程中所具有的特点和形成原因。
3. 分析“80后”文学作品在宣传效果、文化价值以及挖掘时代特征等方面的意义。
四、研究方法1. 文献研究法: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搜集、整理,了解相关专家已经做过的研究及成果,为本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2. 统计分析法:通过问卷调查等手段,了解“80后”读者对于“春树派”文学作品的认知和评价,从而探究其传播效应。
3. 应用描述性分析的具体方法,对所研究的作品进行分析,从作品创作理念、文化价值和反映时代精神等多个层面进行分析,探究其特点和文化价值。
五、论文结构安排第一章:绪论1. 整体介绍本论文的选题背景,阐述本论文的研究意义;2. 全文的研究思路、图式和研究方法,以及论文的核心结构、框架和方法论。
第二章:文学传播与“80后”读者1. 传播分析的理论基础;2. “80后”读者的特点分析;3. “80后”读者对于文学作品的接受度分析。
第三章:“春树派”文学的传播特点1. “春树派”文学的产生背景;2. “春树派”文学在“80后”读者中的影响;3. 分析“春树派”文学作品的文化价值和传播特点。
第四章:“80后”文学作品的传播认知和价值分析1. “80后”文学作品创作的来源和特点;2. “80后”文学作品的文化价值;3. “80后”文学作品作为媒介的传播效果分析。
超越时尚的“80后”写作
超越时尚的“80后”写作如今的文坛习惯于以代际划分阵营,代际划分中“80后”写作是一个最为引人注目的存在。
比起“70后”和“90后”来,居中的“80后”得到文学时尚的眷顾最多,或者说卷入文学时尚的程度最深,“80后”由此成为当下中国文坛的宠儿。
然而,“80后”又是一个被遮蔽得最深的存在,当“70后”很快摆脱卫慧、棉棉的阴影而开始自主求索,当“90后”还处在“80后”的阴影下彷徨无主,唯有“80后”还在韩寒、郭敬明的时尚阴影中不由自主地飘荡。
商业化的时尚写作是真正的文学陷阱。
我一直期待着能有另一种“80后”脱颖而出,他们勇敢地抛弃“80后”这顶文学时尚的荆冠,孤独地踏上超越文学时尚的“80后”写作之旅。
这将是一场完成中国文学代际接力的精神苦旅,它将把那种沉湎于文学时尚的“80后”写作远远地抛在身后,对“80后”而言,这是正名,更是救赎。
在喻之之的系列小说中,最能让我联想起“80后”写作时尚的是她的爱情小说,然而,书写爱情并非“80后”的专利,因为爱情是超越文学时空的永恒母题,而且喻之之笔下的爱情叙事并没有“80后”时尚爱情写作中常见的那种无病呻吟、浅薄纤巧和故弄玄虚,这就足以见出她已自觉地与所谓“80后”时尚写作模式划清了界限。
《十一分爱》是这本同名小说集的主打作品,其唯美的爱情叙事氛围从标题上就已经扑面而来。
我理解作者将这部中篇冠首的初衷,对于一位女性作家而言,爱情叙事是无法回避的艺术冲动,对喻之之来说同样如此。
假若没有原初性的爱情叙事冲动作为创作的内驱力,喻之之的小说将会失去必不可少的艺术灵气。
对人物爱情的心理剖析和自我反思正是喻之之小说创作的精神底色,它使得喻之之的小说创作即使扩展到更为广阔的社会题材时依旧能迸发出无限的心理潜能,从而灵气四溢。
《十一分爱》里的曾子麦和丁霁心,她们各自的爱情选择之间构成了文本的叙述张力,前者选择了坚守,后者选择了放纵,但曾子麦的坚守中隐含了桑家榆暗中给她带来的巨大心理创伤,而丁霁心的放纵中隐含了她从小所经受的父母离异所带来的孤独和恐惧,丁霁心需要在一次次的爱情放纵中获得心理平衡,而曾子麦则需要通过坚守唯一的隐秘恋情告慰自己的灵魂。
多重视野中的“80后”文学
多重视野中的“80后”文学
金理
【期刊名称】《中国图书评论》
【年(卷),期】2013(000)007
【摘要】这期组稿实现了我一直以来的想法。
缘起是三年前在一次“‘80后’作家群研讨会”上,听到上海译文出版社赵武平先生的发言,赵先生运作出版了一系列国外年轻人的文学,让他很觉奇怪的是,在国外“80后”作家(我估计应该是指一些欧洲的作者)的写作中,对于人的命运、对于终极关怀的思考十分常见,他们不迎合出版社、
【总页数】7页(P5-11)
【作者】金理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中文系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世纪相伴话沧桑——现代化视野中中国新文学传统多重话语综议
2.生态伦理视野中的“80后”文学
3.多重视野中的镜像——国内德里达文学批评思想研究
4.成长与突围——论“80后”文学的多重处境
5.文化视野中的“80后”文学反思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超越时尚的“80后”写作——评喻之之的小说创作
超越时尚的“80后”写作——评喻之之的小说创作
李遇春
【期刊名称】《创作与评论》
【年(卷),期】2013(000)008
【摘要】如今的文坛习惯于以代际划分阵营,代际划分中“80后”写作是一个最为引人注目的存在。
比起“70后”和“90后”来,居中的“80后”得到文学时尚的眷顾最多,或者说卷入文学时尚的程度最深,“80后”由此成为当下中国文坛的宠儿。
然而,“80后”又是一个被遮蔽得最深的存在,当“70后”很快摆脱卫慧、棉棉的阴影而开始自主求索,当“90后”还处在“80后”的阴影下彷徨无主,唯有“80后”还在韩寒、郭敬明的时尚阴影中不由自主地飘荡。
商业化的时尚写作是真正的文学陷阱。
【总页数】3页(P60-62)
【作者】李遇春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6.7
【相关文献】
1.超越文本的意义阐释——评王辉的《纯然与超越——张炜小说创作论》 [J], 张金凤
2.超越时尚的“80后”写作--评喻之之的小说创作 [J], 李遇春
3.“失败青年”的另一种想象与“80后”写作的另一种可能--以孟小书的小说创作为例 [J], 丛治辰
4.“80后”写作的喻形意识 [J], 王文捷
5.80后女性写作研究的新拓展——评管季《性别意识、文化症候与情爱叙事——80后女性写作研究》 [J], 曾文鑫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23年天津市南开区卫生健康系统招聘事业单位人员考试真题
2023年天津市南开区卫生健康系统招聘事业单位人员考试真题(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第一部分常识判断1.下列关于“纪要”标题写法不正确的是:A.XX市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应对气候变化的纪要B.XX县人民政府第五次常务会议纪要C.XX市统计局党组第九次会议纪要D.XX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座谈会议纪要【答案】:A2.《三国演义》中的“三英战吕布”中的“三英”指的是刘备、关羽和()。
A.张飞B.诸葛亮C.曹操D.孙权【答案】:A3.关于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关系,正确的是()。
A.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B.消费者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无须支付商品的价值C.使用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D.价值是使用价值的物质承担者【答案】:A4.公文中的祈使句常常依靠()。
A.无主句表达B.惯用的句式表达C.语气词表述D.感叹词表达【答案】:B1/ 115.下列不属于公共组织结构形式的是()。
A.职能结构B.直线结构C.矩阵结构D.事业部组织结构【答案】:D6.市场上产自某省的大豆价格为8元/千克,为提高该省大豆生产者的收入水平,政府确定了该省大豆的支持价格为10元/千克。
此支持措施实施后,政府可能还需要采取的相应措施是()。
A.实行大豆配给制供应B.提高大豆生产者的补贴额度C.收购剩余的大豆D.降低大豆生产者的补贴额度【答案】:C7.下列不属于计划特点的是()。
A.科学性B.预见性C.指导性D.实践性【答案】:D8.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A.农村B.城镇C.农业D.农民【答案】:A9.“紫砂”二字正式见诸文字记载是在(),其盛行则是在明清两代。
A.北宋B.元代C.南宋2/ 11【答案】:B10.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的规定,我国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是(),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
A.实现充分就业B.保持利率稳定C.保持货币币值稳定D.保持物价稳定【答案】:C11.我国农村要长期稳定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其关键和基础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港 漓茁
鑫 冁 凝
蹉
秘
代 际视 野 下 的“ " 学 8后 文 0
一
次 作 为起 点 的对 话
李德 南
王威廉
李德南 : 最近这段时 间, 围绕着文学而 引发 的 后 ” 较之 前几 代 人 , 他们 的个 体 意识 更加 强 烈 , 很多 关 于 “0 ” 8后 的讨 论 似乎 比较 多 。有 人 认 为 ,8 后 ” “O 人 已经从 “ 史 的同质 ” 历 中挣 脱 出来 。 是等 待他们 但
大 的青 少年 流行 的阅读 市 场 ,随 着 时 间 的推移 , 尤
批 评 存在 一 种 时间差 , “0 ” 对 8 后 的认 识 还停 留在多 年 前 的状 况 , 未能很 好 地认 识 到这 一 群体 复 杂 多 也 法 归 类 的一 面 。在我 的印象 中 , 似乎 一开 始 就 和 你 校 园 文学 有 较 大 的距 离 ; 你 身 上 , 在 也很 难 清晰 地 看 到代 际 的承 传 ,据说 有 一 位 批 评 家谈 论 你 的时
李德南 :我个人 的代际意识 ,最初也是被“0 8 后” 这个说法激活的 , 后来我发现 , 有关代际划分 的
做法 , 实 早有 渊 源 。 11年 , 适 就在 《 其 97 胡 文学 改 良
来的后果并不以个人的态度为转移 ,也就是说 , 有
些 人 还在 质 疑代 际划分 有 什 么意 义 时 , 种划 分 已 这 经 深 刻 地改 变 了现 实 。这 点 是 很 多 人 没 有 意 识 到
更是将 “0 ” 8后 文学 = 青春+ “ 市场” 模式在人们眼 中 定 型了。当写作不可避免地与市场紧密结合的时
候 , 作 的价值 便 会受 到局 限乃 至扭 曲 。其 实 ,8 写 “0
向京作品《 这个世界会好吗?》 系列《 异境 ・ 这个世界会好吗?》 玻璃钢着 色 2 5 6 X1 0 m 2 1 1 2 5 2 c 0 1 X
语 的现实 中。
由于 “0 ” 8 后 文学 “ 华丽 ” 的提 前 出场 , 得 “ 际 ” 使 代 成 为一 种重 要 的文 学批评 的话语 。 我们 现 在经 常谈 论 几 零 后 , 实 正 是 从 谈 论 “0 ” 大规 模 兴 起 的 。 其 8后 才 当我 们 置身 在 时代 中时 , 就会 发 现这 种 代 际批 评 带
的 。就 我个 人 的写 作 经历 来说 , 我其 实 早 在 大学 期
刍议》 中指出 :文学者 , “ 随时代而变迁者也 , 时代 一
有一时代的文学。 另外据冯雪峰回忆 , ” 鲁迅在去世
前 几 个 月 曾 和他 说 过 想 要 写 一 部 关 于 四代 知 识 分 子 的 长篇 小 说 , 代 是 章 太炎 他们 ; 次 是 鲁 迅 自 一 其 己 这一 代 ; 三 是 相 当于瞿 秋 自 等人 的一 代 ; 后 第 最 是冯 雪 峰这 一代 青 年 。 由于种 种 原 因 , 鲁迅 所 设 想 的小 说并 没 有 写 出来 , 他从 代 际 的角 度 探讨 知 识 分 子心 路历 程 的做法 , 影 响 了不 少人 。多年前 , 泽 却 李 厚 在 写作 《 十 世 纪 中 国 ( 陆 ) 二 大 文艺 思 想 一 瞥》 这 篇 影 响甚 广 的 文章 时 , 就试 图将二 十世 纪 中 国 的知
了 , 谈 论 其 他 事 情 一 样 , 论 自己 的写 作 也 是 危 与 谈 险 的。我还 是 先谈 谈 自己的代 际意 识 吧 。我 一开 始
其 实 并 没有 强烈 的代 际意 识 , 是我 早 就 发现 正 是 但
过 我 的写 作 历 程 , 想 说 的是 , 家 的作 品 肯 定 是 我 作 超 越 代 际 的 , 作 家这 个人 却 不得 不 置 身在 代 际话 但
遮蔽 。 李德 南 : 的确 ,8 后 ” 学最 初 是从 青 春文 学 、 “O 文
暂且不谈。 我知道 , 你也是“0 , 8 后”有多年的写作经
验 , 许 多重 要 的刊 物上 发 表 了大量 的小 说 、 在 散文 、 随 笔及 评论 。 的 出场方 式 , 有 你 的写作 风格 , 你 还 和
别 的“ 0 ” 比似乎 很 不一 样 。 我非 常 感兴趣 的 8后 相 让
是 , 是 如何 理 解 同代 人 的写 作 的 , 你 如何 看 待 最 近
出现 的种种 批评 。 王 威廉 : 觉 得这 种讨 论 逐 渐 多起 来 , 明“ 0 我 说 8
校 园文学 起 步 的 ,经 过 多年 来文 学 市场 的积 累 , 形 成 了你所 说 的 “ 青春 + 市场 ” 的模 式 。从 这个 角 度来 说 ,8后 ” 学 是 生逢 其 时 的 , 以在 一 个华 丽 的 “0 文 可 背景 中出场 。 是 ,8后 ” 实也不 是一 成不 变 的 , 可 “0 确
们发现 这些青春作家对 中国最大 的 存在 着无 你 就
其 是 郭敬 明的 出现 , 的青 春 文 字与 精 明操 作 使 得 他 这 种 青 春文 学读 物 占据 了出 版市 场最 耀 眼 的部分 ,
候, 还误 以为你是和阎连科年纪差不多的作家。你 是如何看待这种代际划分的? 王威廉 :看来你是一定要我谈谈 自己的写作
难 出批 评 家 ; 外 有 一 种 观 点 认 为 ,8 后 ” 家 是 另 “0 作 “ 电子 文 化舞 台上 的表演 者 ” 。文学 批 评 方 面 , 们 我
的却是严 峻的困境 : 前几代人 的话语 霸权 , 以及充
满诱 惑 的 巨大市 场 。 因此 , “O ” 学 的批 评本 对 8后 文 身也 经 常无 意 中加 固 了某些 成见 , 造成 了一 种 新 的
这 些 年来 一 直 在 分 化 , 不 断 地 有新 的面 孔 、 的 也 新 声 音 出现 , 本人 也 属 于“ 崛起 ” 你 新 的一 份子 。一些
后 ” 家正在 逐 渐走 向历 史 的舞 台 。当然 ,8后 ” 作 “0 作 家无 疑 是早 慧 的一 代 , 由于 社 会转 折 的 契机 , 以韩 寒 率 先 为 首 的 校 园文 学作 家 在 他 们 还 没 成 人 的时 候 就 名 满 天下 。但 是今 天 回过头 来 审 视 的时 候 , 我 学本 身 , 是在 于 “ 外发 现 ” 至 “ 造 ” 而 意 乃 创 了一 个 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