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高考化学第一轮配套复习讲义21
2015届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讲义 第一节 碳、硅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碳、硅及其化合物明考纲要求理主干脉络1.了解碳、硅单质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应用。
2.了解碳、硅及其化合物对环境质量的影响。
3.了解常见无机非金属材料的性质和用途。
碳、硅单质的性质及应用1.单质的存在形态、物理性质和用途 碳 硅 存在形态 游离态和化合态化合态物理性质金刚石:熔点高、硬度大 石墨:硬度小、电的良导体灰黑色固体,有金属光泽、熔点高、硬度大,有脆性用途 金刚石用作切割刀具,石墨用作电极、铅笔芯半导体材料、太阳能电池和合金材料2.碳和硅的化学性质(1)碳单质的化学性质——还原性。
C +2O ――→CO 2、SiO 2O 2不足 C 0常温下不活泼――→CuO 、浓硫酸O 2充足C +4O 2 ①与O 2的反应:O 2不足:2C +O 2=====点燃 2CO ;O 2充足:C +O 2=====点燃 CO 2。
②与其他物质的反应:a .与CuO 反应:2CuO +C=====高温 2Cu +CO 2↑(可用于金属的冶炼);b .与CO 2反应:CO 2+C=====高温2CO ;c .与水蒸气反应:C +H 2O(g)=====高温 CO +H 2(制水煤气);d .与浓硫酸反应:C +2H 2SO 4(浓)=====△ CO 2↑+2SO 2↑+2H 2O 。
(2)硅的化学性质——还原性。
不能被浓硫酸、浓硝酸等强氧化剂氧化 Si①与氢氟酸反应:Si +4HF===SiF 4↑+2H 2↑;②与NaOH 溶液反应:Si +2NaOH +H 2O===Na 2SiO 3+2H 2↑; ③与O 2反应:Si +O 2=====△SiO 2。
1.判断以下描述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2013·广东高考)高温下用焦炭还原SiO 2制取粗硅。
( )(2)(2013·浙江高考)碳有多种同素异形体,而氧不存在同素异形体。
( ) (3)(2012·新课标全国卷)单质硅是将太阳能转变为电能的常用材料。
2015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学案:21 化学反应速率
第21讲 化学反应速率[考纲要求] 1.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化学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
2.了解催化剂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3.理解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认识其一般规律。
4.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调控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考点一 化学反应速率1.表示方法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
2.数学表达式及单位v =Δc Δt ,单位为mol·L -1·min -1或mol·L -1·s -1。
3.规律同一反应在同一时间内,用不同物质来表示的反应速率可能不同,但反应速率的数值之比等于这些物质在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之比。
深度思考1.化学反应速率是指瞬时速率还是平均速率?能否用固体或纯液体表示化学反应速率?答案 化学反应速率一般指平均速率;不能用固体或纯液体表示化学反应速率,因为固体或纯液体的浓度在化学反应中视为定值。
2.判断正误,正确的划“√”,错误的划“×”(1)对于任何化学反应来说,反应速率越大,反应现象就越明显( ) (2)由v =ΔcΔt计算平均速率,用反应物表示为正值,用生成物表示为负值( )(3)同一化学反应,相同条件下用不同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其数值可能不同,但表示的意义相同( )答案 (1)× (2)× (3)√题组一 “v =ΔcΔt”的应用1.某温度时,在2 L 容器中X 、Y 、Z 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由此分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从反应开始至2 min 时,Z 的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__。
答案 3Y +Z2X 0.025 mol·L -1·min -1解析 找出2 min 内X 、Y 、Z 三种物质的浓度变化量为Δc (X)=0.2 mol 2 L =0.1 mol·L -1,Δc (Y)=1.0 mol -0.7 mol 2 L =0.15 mol·L -1,Δc (Z)=1.0 mol -0.9 mol 2 L =0.05 mol·L -1。
(新课标)2015届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讲义 第四章 第1讲 碳、硅及无机非金属材料课件
性 ②与酸 只与氢氟酸反应: SiO2+ 质 反应 4HF===SiF4↑+2H2O
不反应
化学 性质
CO2 少量:CO2+2NaOH=== Na2SiO3+H2O (盛 Na2CO3+H2O 碱反 、 CO2 过量: 碱液的试剂瓶用 CO2+NaOH===NaHCO3 应 橡胶 塞) ③与 如与 Na2SiO3 反应:Na2SiO3+ ④与 如与 Na2CO3 反应: H2O + CO2( 不 足 )===H2SiO3↓ 高温 +Na CO 2 3 SiO + Na CO ===== 盐反 或 Na2SiO3+ 2H2O 2 2 3 应
③用途:黏合剂(矿物胶),耐火阻燃材料。
深度思考
1.从元素周期表的位置看,碳和硅均为ⅣA 族元素,自然 界中有碳的多种单质存在, 自然界中有硅的单质吗?为 什么?
答案 没有,因为硅有很强的亲氧性,在地壳形成时硅与 氧易结合,难分离,因而硅在自然界中主要以氧化物和硅 酸盐形式存在。
2.写出除去下列气体中混有的杂质 (括号内为杂质 )可采取的 方法:
制饮料、 制碳酸盐
4.硅酸和硅酸钠 (1)硅酸 硅酸不溶于水,其酸性比碳酸弱,硅酸 不能 或“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填“能”
△ ①硅酸不稳定,受热易分解: H2SiO3=====SiO2+H2O 。
②硅酸能与碱溶液反应, 如与 NaOH 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为 H2SiO3+2NaOH===Na2SiO3+2H2O 。 ③硅酸在水中易聚合形成胶体。硅胶吸附水分能力强,常 用作干燥剂。
无定形硅
两大类。
(2)单质的结构、物理性质与用途比较 碳 结构 硅
金刚石: 空间网状 结构 晶体硅:与金刚石类似 石墨:层状结构 金刚石熔点高、硬度大 的空间网状结构 晶体硅为灰黑色固体, 熔点 高 晶体硅用作 半导体 材 料、硅芯片和硅太阳能 电池
(新课标)2015届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 专题课堂 无机框图题的解题策略课件
1.焰色反应显黄色的元素是Na,显紫色(透过钴玻璃)的元 素是K。 2.有臭鸡蛋气味或能使湿润的Pb(CH3COO)2试纸变黑的气 体是H2S。
NO 。 3.在空气中由无色迅速变为红棕色的气体是____ SO2 ,加热后可恢复;若加热 4.使品红溶液褪色的往往是____
定I为稀H2SO4,H为稀盐酸,F为O2,G为Na2CO3,将以上
推测代入题中验证,可知推测正确。 答案 (1)分子 O2
△ (2)C+2H2SO4(浓)=====2SO2↑+CO2↑+2H2O
(3)CO32-+2H+===CO2↑+H2O SO2+Cl2+2H2O===4H+
+SO42-+2Cl-
色的气体单质C反应生成E,E溶液与固体单质A反应又生成F
和气体C,则C是H2,A是铁。根据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顺 推出D是FeCl3,E是HCl,F是FeCl2,G是Fe(OH)2,将推断
结果代入原题检验,符合题意。
答案 (1)Fe Cl2 H2 (2)4Fe(OH)2+O2+2H2O===4Fe(OH)3 (3)2Fe2++Cl2===2Fe3++2Cl-
专题课堂 无机框图题的解题策略
无机框图的主要考查形式 1.元素知识主干:(1)以Na、Mg、Al、Fe、Cu金属元素为 核心的单质及其化合物间的相互转化;(2)以O、Cl、S、 N、Si、C非金属元素为核心的单质及其化合物间的相互 转化。
2.基本理论概念:(1)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2)化学平衡
理论;(3)电解质溶液理论;(4)电化学理论;(5)化学实验 现象及基本操作;(6)化学基本用语的表达。
【示例1】 下列A~I九种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 中部分生成物或反应条件已略去。已知A在常温下为黑 色固体单质,常温下C、E、F都是无色气体。
2015届高考化学总复习 第一章 第一节物质的量 气体摩尔体积精讲课件
解析:8 g O2的物质的量为n(O2)=8 g÷32 g/mol=1/4 mol ,氧的核电荷数为 8 ,则 8 g O2 中 n( 电子 ) = 16 n(O2) = 16×1/4 mol=4 mol,N(e—)= n(e—)· NA=4 mol ×nA mol-1
=4nA,A项正确;1 L 0.1 mol· L-1的氨水中n(NH3· H2O)=c· V
设置分子结构式陷阱,如CH4、C2H6、H2O、NH3、CO2等。
上述情况下,不同粒子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物质的构成关 系式中粒子的系数之比。
☞陷阱四 电解质溶液
考查电解质溶液中离子数目或浓度时,常出现缺少溶液
体积、弱电解质的电离、盐类水解等陷阱。浓度与体积数据不 齐全时,不能由c· V求溶质的 n。强电解质 ( 如强酸、强碱、大
NO2 和H2O 反应,稀 HNO3 和 Fe 反应等。不熟悉常见元素的 化合价,不清楚某些物质遇到不同氧化剂(或还原剂)时生成
பைடு நூலகம்
不同产物,就容易错误判断电子转移的数目。 ☞陷阱六 一些特殊的反应
如浓稀 HNO3、浓稀H2SO4与 Cu反应不同,NO和 O2 常
温常压下即可反应,NO2和N2O4之间存在相互转化,合成
解析: 由 c· V 可知 n(NaClO) = 1 mol ,由 NaClO===Na + +ClO-、部分ClO-水解变为HClO可知,溶液中n(ClO-)<1
mol,A项错误;由m/M可知苯为1 mol,但是苯分子中没有
C=C键,只有介于C—C键和C=C键之间的碳碳键,B项错 误;N2与CO的相对分子质量都是 28,由m/M可知,n(N2)+ n(CO)=0.5 mol ,由N2===2N、 CO===C+ O可知, n( 原子) =2n(N2)+2n(CO)=1 mol,C项正确;由V/Vm可知,n(NO2) =0.3 mol,由3NO2+H2O===2HNO3+NO~2e-可知,转移 0.2 mol电子,D项错误。 答案:C
【导学教程】2015届高考化学总复习课件:2-1物质的分类
②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
③金属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④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
训 练 · 高 效 提 能
菜
单
高考总复习· 化学
第二章
考 点 · 核 心 突 破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⑤Na2O 和 Na2O2 均能与 H2O 反应生成 NaOH ,故二 者都是碱性氧化物 ⑥ CO2 和 NO2均能与 H2O反应生成酸,故二者都是
训 练 · 高 效 提 能
混合物 无固定的组成和结构 无一定的熔、沸点
保持一种物质的性质
保持原有物质各自的性质
菜
单
高考总复习· 化学
第二章
考 点 · 核 心 突 破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常见混合物:①分散系(如溶液、胶体、浊液等); ②高分子(如蛋白质、纤维素、聚合物、淀粉等);③常
见特殊名称的混合物:石油、石油的各种馏分、煤、漂
白粉、碱石灰、福尔马林、油脂、天然气、水煤气、铝 热剂等。
质;福尔马林是甲醛的水溶液、水玻璃是硅酸钠的水溶
液、氨水是氨气的水溶液,都属于混合物,D正确。 答案
训 练 · 高 效 提 能
D
菜
单
高考总复习· 化学
第二章
考 点 · 核 心 突 破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2.(2014· 四川师大附中月考)分类是科学研究的重 要依据,下列物质分类不正确的是
A.混合物:铝热剂、液氨、水玻璃、明矾
训 练 · 高 效 提 能
菜
单
高考总复习· 化学
第二章
考 点 · 核 心 突 破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请写出②③④⑤的化学方程式,并注明反应类型: CaO+H2O===Ca(OH)2 化合反应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 Ca(OH)2+CO2===CaCO3↓+H2O或Ca(OH)2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a2CO3===CaCO3↓+2NaOH 复分解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2HCl+Fe===FeCl2+H2↑ , ___________ 置换反应或 ④___________________ 氧化还原反应 _____________
(新课标)2015届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讲义 第六章 第1讲 化学能与热能课件
(× ) (√ ) (× ) (× )
(5)Na 转化为 Na 时,吸收的能量就是该过程的反应热 ( × )
解析 是物理变化过程,其能量变化不能称为反应热。
(6)水蒸气变为液态水时放出的能量就是该变化的反应热 ( × )
解析 是物理变化过程,其能量变化不能称为反应热。
(7)同温同压下,反应 H2(g)+Cl2(g)===2HCl(g)在光照和点燃条 件下的 ΔH 不同 ( × )
热能
、光能、电能等。通常
热效应
。
kJ/mol
。
3.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1)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相对大小的角度分析,如图所示。
吸
放
(2)从反应热的量化参数——键能的角度分析
(3)记忆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放热反应:①可燃物的燃烧;②酸碱中和反应;③大 多数化合反应;④金属跟酸的置换反应;⑤物质的缓 慢氧化。 吸热反应:①大多数分解反应;②盐的水解和弱电解 质的电离;③Ba(OH)2· 8H2O 与 NH4Cl 反应;④碳和 水蒸气、C 和 CO2 的反应。
D.此图中逆反应的热效应 ΔH= E1- E2<0, 所以逆反应为放热反应
题组一
1
2
题组二
解析
3
4
2.(2011· 海南, 11 改编)某反应的 ΔH= +100 kJ· mol , 下列有关该反应的 叙述正确的是 ( )
-1
A.正反应活化能小于 100 kJ· mol-1 B. 逆 反 应 活 化 能 一 定 小 于 100 kJ· mol-1 C.正反应活化能不小于 100 kJ· mol-1 D.正反应活化能比逆反应活化能小 100 kJ· mol-1
题组一
1
2015届高考化学第一轮考点突破复习课件88
◎反思归纳 注意电解过程中放电物质的分析 (1) 阴极不管是什么材料,电极本身都 不反应,一定是溶液(或熔融电解质 )中的 阳离子放电。 (2) 最常用、最重要的放电顺序是:阳 极, Cl - > OH - ;阴极: Ag + > Cu2 + > H +。 (3)电解水溶液时,K+~Al3+不可能在 阴极放电,即不可能用电解水溶液的方法 得到K、Ca、Na、Mg、Al等金属。
(3)然后排出阴、阳两极的放电顺序 阴极:阳离子放电顺序: Ag + > Fe3 + > Cu2 + > H + ( 酸 ) > Fe2 + > Zn2 + > H + ( 水 ) >Al3+>Mg2+>Na+>Ca2+>K+。 阳极:活泼电极> S2->I->Br->Cl ->OH->含氧酸根离子。 (4) 分析电极反应,判断电极产物,写 出电极反应式,要注意遵循原子守恒和电 荷守恒。 (5) 最后写出电解反应的总化学方程式 或离子方程式。
2.(2014· 成都川师大实外校高三月考) 将下图所示实验装置的K闭合,下列判断 正确的是
A.Cu 电极上发生还原反应 B.电子沿 Zn→a→b→Cu 路径流动 - C.片刻后甲池中 c(SO2 4 )增大 D.片刻后可观察到滤纸 b 点变红色
解析 Zn 为负极, Cu 为正极, Cu 电极上发生还原反应。b:4OH--4e - ===2H O + O ↑,呈酸性,不变红。 2 2 答案 A
(3)电极名称及电极反应式(如图)
- 电解 2+ Cu + 2Cl =====Cu+Cl2↑。 总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电子和离子移动方向 负极 阴极 ①电子:从电源 _____ 流向电解池的 阳极 正极 ____;从电解池的 _____流向电源的_____。 阴极 ②离子:阳离子移向电解池的 ____ ; 阳极 阴离子移向电解池的 ______。 3.分析电解过程的思维程序 (1) 首先判断阴、阳极,分析阳极材料 是惰性电极还是活泼电极。 (2) 再分析电解质水溶液的组成,找全 离子并分阴、阳两组(勿忘水溶液中的H+ 和OH-)。
2015届高考化学第一轮配套复习讲义3
第二节离子反应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1.电解质(1)化合物的分类(2)电解质的强弱与物质类别的关系2.电解质的电离电离是指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离解成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
3.电离方程式的书写(1)强电解质:用“===”号连接;弱电解质(或弱酸酸式酸根)用“”号连接。
(2)多元弱酸电离分步书写,多元弱碱一步写出。
如:H2S:H2S H++HS-,HS-H++S2-。
Cu(OH)2:Cu(OH)2Cu2++2OH-。
(3)两性氢氧化物[Al(OH)3]的电离Al3++3OH-Al(OH)3H++AlO-2+H2O(4)酸式盐的电离:多元强酸酸式盐与多元弱酸酸式盐的阴离子不同。
如NaHSO4溶液中:NaHSO4===Na++H++SO2-4;NaHCO3溶液中:NaHCO3===Na++HCO-3,HCO-3H++CO2-3。
4.酸、碱的定义(1)酸指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
(2)碱指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
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1.离子反应2.离子方程式(1)书写步骤(以CuSO4和NaOH反应为例)(2)意义:离子方程式不仅可以表示某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应,而且还可以表示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如H++OH-===H2O可以表示盐酸与NaOH反应,也可表示强酸与强碱生成可溶性盐和H2O的一类反应。
1.易误诊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NH 3、SO 2的水溶液均导电,所以NH 3、SO 2均属于电解质( )(2)强电解质饱和溶液一定比弱电解质饱和溶液的导电性强( )(3)Fe 、Cu 、Ag 熔化能导电,故Fe 、Cu 、Ag 为电解质( )(4)NaHCO 3是强电解质,故NaHCO 3的电离方程式为NaHCO 3===Na ++H ++CO 2-3( )(5)铜和食盐水都能导电,都属于电解质;BaSO 4、CaCO 3等不溶于水,都属于弱电解质( )(6)H ++OH -===H 2O 可表示所有强酸和强碱的中和反应( )(7)NaHSO 4能电离出H +,故NaHSO 4属于酸( )【答案】 (1)× (2)× (3)× (4)× (5)× (6)× (7)×2.写出下列物质的电离方程式(1)Ca(OH)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课标)2015届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 第一章 课时2 物质的分离和提纯课件
1.现有三组实验:①除去混在植物油中的水;②回收碘的
CCl4溶液中的CCl4;③用食用酒精浸泡中草药提取其中 的有效成分。分离以上各混合液的正确方法依次是 ( A.分液、萃取、蒸馏 B.萃取、蒸馏、分液 )。
时,分液漏斗中的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蒸馏 。 (4)如图4,方法、装置的名称:_____ 沸点 相差较大的液体混合物 适用范围:分离_____
注意事项:①温度计的水银球放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②蒸馏 烧瓶内要加沸石;③冷凝管水流方向应为“下口进,上口出”。
升华 。 (5)如图5,方法、装置的名称:_____
(2)在进行上述蒸馏操作时,使用水浴加热的原因是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缺少石棉网 ②温度计插到了液体中 ③冷凝 管进出水的方向颠倒 温度不至过高 (2)使蒸馏烧瓶受热均匀,控制加热
碘和回收有机溶剂,须经过蒸馏,指出下面实验装置图
中的错误之处: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的固态溶质,采用冷却饱和溶液的方 法。
蒸发结晶 。 如图2,方法、装置的名称:_________
适用范围: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小的物质。
注意事项:①玻璃棒的作用:搅拌,防止液体局部过热而飞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5届高考化学第一轮考点突破复习课件101
跟 踪 练 习
• [ 练习 1] (2013· 朝阳质检 )NA 表示阿伏 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由2H和18O所组成的水11 g,其中所 含的中子数为4NA • B.1 mol FeCl3跟水完全反应转化为氢 氧化铁胶体后,其中胶体粒子的数目为 NA • C.2.3 g Na和足量的O2完全反应,在常
• ②一定量的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电子转 移数目。考查较多的是 Na 、 Mg 、 Cu 等。
• ③一定体积和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中所含电解质的离子数或分子数。如 AlCl3溶液、K2SO4溶液等,特别要注意 混合溶液中粒子浓度的判断。 • (2)M • 摩尔质量,单位为 g·mol - 1 ,数值上等 于该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 或相对分子 质量)。在应用M时易忽视或用错单位。
物质的量 • A. HCl 14.3 浓度 - 1) • cC .CH COOH (mol ·L3
• 1.归纳物质的量与其他化学计量之间 的联系,构建网络化体系。
2.理解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注意使用中易出现的误 区。 N m V气 掌握四个基本公式:n= =M= = c· V(液) NA Vm
• (1)NA • 阿伏加德罗常数,单位为: mol - 1 ,近 似值为: 6.02×1023 。有关 NA 的正误判 断的试题,一般综合性强,考查知识点 多,常设置许多“陷阱”,解题时要特 别注意。易错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 ①一定体积的气体中所含原子数、分子 数。考查较多的是 Cl2、NH3、CH4、 O2、 N2、CCl4等。
• ②忽视物质的状态,误将气体摩尔体积
用于固体或液体。如“标准状况下18 g
H2O的体积为22.4 L、在标准状况下22.4
L SO3的物质的量是1 mol”的说法都是
2015届高考化学第一轮配套复习讲义5
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1.氧化还原反应有关概念和本质2.氧化还原反应与其他反应间的关系(1)与四种基本类型的关系(2)与电极反应的关系:①原电池:负极—氧化反应,正极—还原反应;②电解池:阳极—氧化反应,阴极—还原反应。
常见的氧化剂、还原剂及其产物1.常见氧化剂(1)某些活泼的非金属单质:如Cl2,一般被还原为Cl-。
(2)元素处于高价态的物质:如浓硫酸,一般被还原为SO2。
(3)过氧化物:如H2O2,一般被还原为H2O。
2.常见还原剂(1)活泼的金属单质:如Zn,一般被氧化为Zn2+。
(2)某些活泼的非金属单质:如H2,一般被氧化为H2O。
(3)元素处于低价态的物质:如CO,一般被氧化为CO2。
3.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1)单线桥法用单线箭头从被氧化(失电子,化合价升高)的元素指向被还原(得电子,化合价降低)的元素,标明电子数目,不需注明得失。
如MnO2与浓盐酸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可表示为:(2)双线桥法用双线箭头按被氧化和被还原的元素分别从反应物指向生成物(同种元素),并注明得失及电子数目。
如Cl 2和NaOH 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可表示为:1.易误诊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有单质参加或有单质生成的化学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2)氧化还原反应中有一种元素被氧化时,一定有另一种元素被还原( )(3)某元素从游离态变为化合态,该元素可能被氧化也可能被还原( )(4)非金属阴离子只具有还原性,金属阳离子只具有氧化性( )(5)金属原子失电子越多,还原性越强( )(6)浓H 2SO 4具有强氧化性,SO 2具有还原性,故浓H 2SO 4不能干燥SO 2( )【答案】 (1)× (2)× (3)√ (4)× (5)× (6)×2.反应4HCl(浓)+MnO 2=====△MnCl 2+Cl 2↑+2H 2O 中,氧化剂是________,氧化产物是________,生成1 mol Cl 2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被氧化的HCl 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
2015届高考化学第一轮配套复习讲义19
第二节化学平衡状态和平衡移动化学平衡状态1.可逆反应2.化学平衡状态——化学反应的限度(1)建立过程(以N2+3H22NH3为例)向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N2和H2,使其反应。
①反应刚开始时,反应物浓度最大,正反应速率最大;生成物浓度为0,逆反应速率为0。
②反应进行中,反应物浓度逐渐减小,正反应速率逐渐减小,生成物浓度逐渐增大,逆反应速率逐渐增大。
③达到平衡时,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此时反应物、生成物的浓度均保持不变。
建立过程的vt为:(2)概念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中,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体系中所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
(3)平衡状态的特征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1.外界条件的影响2.平衡移动方向与反应速率的关系 (1)v (正)>v (逆),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2)v (正)=v (逆),平衡不移动。
(3)v (正)<v (逆),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3.勒夏特列原理——平衡移动原理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条件之一(如浓度、压强或温度),平衡就向着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1.易误诊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2H 2+O 2=====点燃 2H 2O 和2H 2O=====电解2H 2↑+O 2↑是可逆反应( )(2)化学反应进行的限度只与化学反应本身有关,与外界条件无关( ) (3)当某反应达到限度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一定相等( )(4)在相同温度下,在相同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1 mol N2、3 mol H2和2 mol NH3,当反应达平衡时,两平衡状态相同()(5)只要v(正)增大,平衡一定正向移动()(6)不论恒温恒容,还是恒温恒压容器,加入稀有气体,平衡皆发生移动()(7)起始加入原料的物质的量相等,则各种原料的转化率一定相等()(8)通过改变一个条件使某反应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转化率一定增大()(9)若平衡发生移动,则v正和v逆一定改变,同理v正、v逆改变,平衡一定移动()(10)对于气体参与的可逆反应,改变体系内的压强,平衡不一定移动()【答案】(1)×(2)×(3)×(4)√(5)×(6)×(7)×(8)×(9)×(10)√2.对于可逆反应M+2N Q达到平衡时,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______。
2015届高考化学第一轮知识点复习配套课件36
构造原理示意图:
(2)泡利原理:在一个原子轨道里最多只能容纳 ___ 2 个电
自旋 状态相反。 子,且它们的_____
(3)洪特规则:电子排布在同一能级的不同轨道时,基态
单独占据一个轨道 ,且自旋状态 原子中的电子总是优先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同 。 _____
4.电子的跃迁与原子光谱 (1)电子的跃迁: ①基态―→激发态:
2
(Pd 除外)
~2
与化学键的形成 金属元素
ⅠB族、 __________
Ⅱ B族 ________
(n- 1)d10ns1
f 区 镧系、锕系
(n- 2)f0~ 14(n- 镧系元素化学性质相近, 1)d0~2ns2 锕系元素化学性质相近
2.元素周期律 元素性质 原子半径 同一周期(左→右) 同一主族(上→ 下)
释放 不同的光,用光谱仪记录下来便得到原子光谱。利 或______
用原子光谱的特征谱线可以鉴定元素,称为光谱分析。
电离能、电负性 1.电离能 (1)定义:气态原子或气态离子 ___________________失去一个电子所需要的 最小能量叫做电离能。 (2)分类
(第一电离能I1) M2++(g)
第一节 原子结构与性质
1.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原理及能级分布,能用电子排布 式表示常见元素 (1~ 36 号)原子核外电子、价电子的排布。 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高频) 2.了解元素电离能的含义,并能用以说明元素的某些性质。 (高频 ) 3.了解原子核外电子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跃迁,了解其简单 应用。 4.了解电负性的概念,知道元素的性质与电负性的关系。(高 频)
~
1~ 2
2 1 6 n s n p Ⅲ A 族~Ⅶ p _____________ _______ (He 最外层电子参与反应(0 A族、0族 区 __________ 除外) 族元素一般不考虑)
2015届高考化学第一轮配套复习教案71
第二节 铝及其重要化合物考点一 铝的性质及应用1.物理性质 银白色有金属光泽的固体,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密度较小,质地柔软。
2.化学性质写出图中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②2Al +3Cl 2=====△2AlCl 3④2Al +2OH -+2H 2O===2AlO -2+3H 2↑⑤2Al +Fe 2O 3=====高温2Fe +Al 2O 33.铝与镁的性质比较1.铝的化学性质活泼,为什么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的铝制品却具有较好的抗腐蚀性能?提示:铝制品表面的氧化膜起着保护内部金属的作用,所以铝制品在空气中能稳定存在,具有很强的抗腐蚀性。
2.为什么能用铝槽储运浓H2SO4或浓HNO3?提示:常温时,铝遇浓H2SO4、浓HNO3会在表面生成致密的氧化膜而发生钝化,从而阻止内部金属进一步反应,因此可用铝槽储运浓H2SO4或浓HNO3。
3.铝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时,NaOH和H2O都是氧化剂吗?提示:铝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时只有H2O作氧化剂。
命题角度一铝的化学性质及应用1.世界卫生组织把铝确定为食品污染源之一,加以控制使用,铝在下列应用时应加以控制的是()①制铝合金②制电线③制炊具④明矾净水⑤明矾和苏打制食品膨松剂⑥用氢氧化铝凝胶制胃舒平药品⑦银色漆的颜料⑧制易拉罐⑨包装糖果和小食品A.全部B.③⑤⑧⑨C.⑥⑧⑨D.③④⑤⑥⑧⑨解析:选D选项D中所涉及的铝元素易进入食品、水等,并被人体吸收,所以应加以控制。
2.(2014·安徽蚌埠高三质检)某溶液能与Al粉反应放出H2,该溶液中可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A.NH+4、Ba2+、HCO-3、Cl-B.K+、Al3+、S2-、ClO-C.Na+、Fe3+、Cl-、SO2-4D.NH+4、Mg2+、SO2-4、NO-3解析:选C能与Al反应放出H2的溶液,可能呈强酸性也可能呈强碱性。
A项,HCO-3无论是在强酸性溶液中还是在强碱性溶液中均不能大量存在;B项,Al3+与S2-能发生水解相互促进的反应,且S2-与ClO-之间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C项,各离子在酸性条件下能大量共存;D项,在碱性溶液中NH+4、Mg2+不能大量存在,在酸性溶液中,不能产生H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化学平衡常数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化学平衡常数以m A(g)+n B(g)p C(g)+q D(g)为例1.表达式:K=c p(C)·c q(D)c m(A)·c n(B)。
2.影响因素K仅与温度有关,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无关。
3.意义4.注意事项(1)反应物或生成物中有固体和液态水存在时,由于其浓度可看做“常数”而不代入公式。
(2)化学平衡常数是指某一具体反应方程式的平衡常数。
若反应方向改变,则平衡常数改变。
若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等倍扩大或缩小,尽管是同一反应,平衡常数也会改变,但意义不变。
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1.自发过程(1)含义:在一定条件下,不需要借助外力作用就能自动进行的过程。
(2)特点:①体系趋向于从高能状态转变为低能状态(体系对外部做功或释放热量)。
②在密闭条件下,体系有从有序转变为无序的倾向性(无序体系更加稳定)。
2.化学反应方向的判据3.复合判据——自由能ΔG断据ΔG=ΔH-TΔS(1)当ΔH<0,ΔS>0时反应自发进行。
(2)当ΔH>0,ΔS<0时反应不自发进行。
(3)当ΔH>0,ΔS>0时,高温下可能自发进行。
(4)当ΔH<0,ΔS<0时,低温下可能自发进行。
1.易误诊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C(s)+H2O(g)CO(g)+H2(g)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c(CO)·c(H2)()c(C)·c(H2O)(2)对于N2(g)+3H2(g)2NH3(g)达到平衡,在温度不变、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充入N2,化学平衡常数不变()(3)化学平衡移动,化学平衡常数一定改变()(4)对某一可逆反应,升高温度则化学平衡常数一定变大()(5)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平衡正向移动,化学平衡常数增大()(6)化学平衡常数和转化率都能体现反应进行的程度()(7)焓变和熵变都可以独立的作为判断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的判据()(8)ΔH<0的反应一定能自发进行()(9)相同温度下,可逆反应的两方向平衡常数互为倒数()【答案】(1)×(2)√(3)×(4)×(5)×(6)√(7)×(8)×(9)√2.(选修4P32T2,改编)已知反应A(g)+3B(g)2C(g)在一定温度下达到平衡,各物质的平衡浓度分别为c(A)=2.0 mol/L、c(B)=2.0 mol/L、c(C)=1.0 mol/L。
则(1)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________。
(2)该反应的平衡常数的值为________。
(3)若某时刻各物质的浓度分别为c(A)=3.0 mol/L,c(B)=2.0 mol/L,c(C)=2.0 mol/L,则该时刻v正_____v逆(填“>”、“=”或“<”)。
【答案】(1)K=c2(C)c(A)·c3(B)(2)116(3)<3.在一定温度下将3 mol CO2和2 mol H2混合于2 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CO2(g)+H2(g)CO(g)+H2O(g)。
(1)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K=__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在700 ℃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1=0.6,则该温度下反应CO(g)+H2O(g)CO2(g)+H2(g)的平衡常数K2=________,反应12CO2(g)+12H2(g)12CO(g)+12H2O(g)的平衡常数K3=________。
(3)已知在1 000 ℃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4=1.0,则该反应为________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答案】(1)c(CO)·c(H2O)c(H2)·c(CO2)(2)1.670.77(3)吸热平衡常数的一个表达式m A(g)+n B(g)p C(g)+q D(g)K =c p (C )·c q (D )c m (A )·c n (B )影响K 的一个因素:温度用K 与Q c 判断反应方向3个方面⎩⎨⎧Q c =K 体系处于平衡状态,v正=v 逆Q c <K 反应正向进行,v 正>v逆Q c >K 反应逆向进行,v 正<v 逆判断反应进行方向的三个判据(1)ΔH <0 (2)ΔS >0 (3)ΔG <01.化学平衡常数的应用(1)判断反应进行的程度:化学平衡常数能够表示可逆反应进行的程度。
一个反应的K 值越大,表明平衡时生成物的浓度越大,反应物的浓度越小,反应物的转化率也越大。
一般地说,当K >105时,就认为反应基本进行完全了,当K <10-5时,认为反应很难进行。
(2)判断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对于化学反应a A(g)+b B(g)c C(g)+d D(g)的任意状态,浓度商:Q c =c c (C )·c d (D )c a (A )·c b (B ),有: ⎩⎨⎧Q c <K :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v (正)>v (逆)Q c =K :反应处于化学平衡状态,v (正)=v (逆)Q c >K :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v (正)<v (逆)(3)判断反应的热效应:2.有关计算(1)利用平衡浓度计算平衡常数K ;(2)利用K 计算平衡浓度和转化率;(3)利用K 判断某一时刻是否为平衡状态或v 正、v 逆的大小关系等。
化学平衡常数理解应注意的问题(1)与化学方程式书写形式的关系:对于同一可逆反应,正反应的平衡常数等于逆反应的平衡常数的倒数,即K正=1K逆。
若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等倍扩大或缩小,尽管是同一反应,平衡常数也会发生改变。
如化学计量数扩大1倍,则K=K20。
(2)与物质状态的关系:由于固体或纯液体的浓度视为常数,所以在平衡常数表达式中不再写出。
①稀溶液中进行的反应,如有水参加,由于水的浓度视为常数而不必出现在表达式中。
②非水溶液中进行的反应,若有水参加或生成,则应出现在表达式中。
如:CH3COOH(l)+CH3CH2OH(l)CH3COOCH2CH3(l)+H2O(l)K=c(CH3COOCH2CH3)·c(H2O)c(CH3COOH)·c(CH3CH2OH)(2012·新课标全国卷)COCl2的分解反应为COCl2(g)===Cl2(g)+CO(g)ΔH=+108 kJ·mol-1。
反应体系达到平衡后,各物质的浓度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状况如下图所示(第10 min到14 min的COCl2浓度变化曲线未标出):(1)计算反应在第8 min时的平衡常数K=________;(2)比较第 2 min反应温度T(2)与第8 min反应温度T(8)的高低:T(2)________T(8)(填“<”、“>”或“=”);(3)若12 min时反应于温度T(8)下重新达到平衡,则此时c(COCl2)=________mol·L-1;(4)比较产物CO在2~3 min、5~6 min和12~13 min时平均反应速率[平均反应速率分别以v(2~3)、v(5~6)、v(12~13)表示]的大小________;(5)比较反应物COCl2在5~6 min和15~16 min时平均反应速率的大小:v(5~6)________v(15~16)(填“<”“>”或“=”),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根据图像得出以下数据:COCl 2(g)===Cl 2(g)+CO(g) ΔH =+108 kJ·mol -1开始/(mol·L -1) 0.055 0.095 0.078 min/(mol·L -1) 0.04 0.11 0.085K =c (Cl 2)·c (CO )c (COCl 2)=0.11×0.0850.04 mol ·L -1 ≈0.234 mol ·L -1。
(2)2 min 和8 min 时反应都处于平衡状态,在4 min 时生成物浓度都增大,反应物浓度减小,则改变的条件是升高温度,故T (2)<T (8)。
(3)设12 min 时COCl 2的平衡浓度为x 。
由于12 min 时反应在温度T (8)下达到平衡,则由平衡常数定义得K =c (Cl 2)·c (CO )c (COCl 2)=0.12×0.06x mol 2·L -2 =0.234 mol·L -1解得x ≈0.031 mol ·L -1。
(4)分析图像表示的意义,根据图像可得出平均反应速率为v (5~6)>v (2~3)=v (12~13)。
(5)分析图像可知反应在5~6 min 和15~16 min 时,反应温度相同,因为在相同温度时,该反应的反应物浓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大,故v (5~6)>v (15~16)。
【答案】 (1)0.234 mol·L -1 (2)< (3)0.031(4)v (5~6)>v (2~3)=v (12~13)(5)> 在相同温度时,该反应的反应物浓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大平衡常数相关计算的思维模式分析题意―→各物质的平衡浓度―→平衡常数(K )――→温度不变浓度改变⎩⎨⎧计算新平衡时的转化率或有关浓度判断平衡移动的方向或v 正、v 逆的大小考向1 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和影响因素1.(2012·高考组合题)(1)(山东高考)一定温度下,现将1 mol N 2O 4充入一恒压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
若在相同温度下,上述反应改在体积为1 L 的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平衡常数__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2)(浙江高考)对于气相反应,用某组分(B)的平衡压强(p B )代替物质的量浓度(c B )也可表示平衡常数(记作K p ),则反应CH 4(g)+H 2O(g)CO(g)+3H 2(g) ΔH =+206.2 kJ/mol 的K p =________;随着温度的升高,该平衡常数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福建高考)已知反应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3Fe 3++NH +4+2SO 2-4+6H 2O===NH 4Fe 3(SO 4)2(OH)6↓+6H +,过滤后母液的pH =2.0,c (Fe 3+)=a mol ·L -1,c (NH +4)=b mol ·L -1,c (SO 2-4)=d mol ·L -1,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________(用含a 、b 、d 的代数式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