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与高层建筑避难间的设计设施
超高层建筑避难层的设置要求
超高层建筑避难层的设置要求
超高层建筑的避难层设置要求如下:
1. 面积要求:避难层的面积应尽可能大,以容纳更多的人员。
一般要求不小于建筑总高的5%,以确保能够提供足够的空间
供人员避难。
2. 独立空间:避难层应该是一个独立的空间,与其他功能区域有明确的隔离。
它应该具备独立的出入口、通道、照明、通风等设施,以保证人员在避难层内的生活和工作条件。
3. 结构强度:避难层的结构必须具备足够的强度,能够承受可能的建筑震荡和其他外部冲击。
建筑物的主要承重结构应延伸到避难层,以确保其稳定性。
4. 防火防烟设计:避难层应设计为具有较高的防火和防烟性能,以保护人员的生命安全。
其中包括使用防火材料、设置消防设施、安装防烟排烟系统等。
5. 供水和排水:避难层应该有足够的供水和排水设备,以满足人员日常生活的需求。
这包括饮用水、卫生间、洗浴等设施。
6. 通信和电力:避难层应配备可靠的通信和电力设备,以确保人员能够及时联系外界,并提供照明、通风、空调等基本生活设施。
7. 逃生通道:避难层应设有多个逃生通道,以确保人员在紧急
情况下的安全疏散。
逃生通道要与其他区域保持独立,且设置有明显的标识和指示。
总体来说,超高层建筑的避难层设置要求综合考虑人员容纳、生活条件、安全防护等方面的要求,以确保人员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获得有效的保护和生存空间。
高层建筑火灾逃生避难所设计方案
广州地方标准《建筑防火设计 规范》DB44/T 1399-2016
05
逃生避难所设计案例分析
上海环球金融中心逃生避难所设计案例
避难所位置
上海环球金融中心位于上海市中心, 是一座超高层建筑,总高度为492米 。
避难所设施
在火灾发生时,人员可以通过楼梯、 电梯等途径快速到达避难所,并按照 预先规划的逃生路线进行撤离。
逃生避难所设计原则
科学选址
选择离高层建筑一定距离的安全区域,避免火灾蔓延和烟雾影响。
合理布局
根据高层建筑的特点,合理布局逃生避难所的位置和数量。
安全防护
配备相应的消防设施和器材,加强安全防护措施,确保逃生避难所的安全性。
逃生避难所的选址与布局
选址
01
选择离高层建筑一定距离、地势较高、交通便利、易于撤离的
避难所位置
合理设置避难所的位置,使其在火灾发生时能够快速、有效地为居 民提供避难场所。
逃生路线
设计清晰的逃生路线,包括指示牌、照明设施等,以便居民在火灾 发生时能够迅速找到逃生通道。
设计不足与挑战
缺乏实践经验
由于高层建筑火灾逃生避难所设 计方案属于新兴研究领域,目前 缺乏实际建设和使用的经验,因 此在设计过程中存在一定的不确 定性。
• 逃生路线:在火灾发生时,人员可以通过楼梯、电梯等途径快速到达避难所, 并根据预先规划的逃生路线进行撤离。为了确保安全疏散,该建筑群还采用了 智能疏散系统,通过数字化技术来引导人员快速找到安全的出口。
06
结论与展望
设计结论
安全疏散
通过合理的设计,高层建筑火灾逃生避难所能够为居民提供安全 、快速的疏散通道,有效避免火灾对人身安全的威胁。
该建筑在多个楼层设置了避难所,包括避难层 、避难间等,以提供足够的逃生空间。
浅析高层建筑物避难层-避难间设计
浅析高层建筑物避难层\避难间设计摘要:人性化设计在建筑设计中是至关重要的,建筑物的安全性是人性化体现的首要条件,建筑自身要能经受住一些自然灾害的侵袭,如:地震、洪水、火山爆发等。
还要考虑发生火灾时有利于建筑内人群的安全疏散设计。
比如设置疏散楼梯间、避难层、避难间、屋顶直升机坪台,从而能够很好地使建筑物空间设计达到能及时、安全的疏散人群的目的及使用功能需求。
对避难层(间)的数量、面积大小和楼层位置都有特殊的设计要求,同时建筑物空间的构件也是如此,比如消防楼梯的畅通、避难层下方的窗上方设防火挑檐、门窗的稳定性如何、安全性如何都很重要。
本文主要探讨了基于人性化安全因素考虑,如何在高层建筑物避难层、避难间的设计中,能更好地体现人性化角度和专业性思维。
关键词:避难层设计,人性化,安全性,因地制宜Abstract: the humanized design in architectural design in is very important, the safety of the building is the first condition of humanized reflect, building itself wants to be able to withstand some natural disasters attacks, such as earthquake, flood, volcanic eruptions, etc. Consider when a fire in the building of the crowd to safe evacuation design. For example, BiNanCeng evacuation stair setting, BiNanJian, roof PingTai helicopter, which is able to make the building space design to the safety of the timely and evacuate purpose and use function demand. To BiNanCeng (room) the number, size and floor position have special design requirements, while building space so is the component, such as fire stair clear, BiNanCeng below the window of the set fire to pick eaves above, doors, Windows, how the stability and security, how to are all important.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humanized factors based on security, how in high-rise buildings BiNanCeng, BiNanJian design, can better reflect human nature Angle and professional thinking.Keywords: BiNanCeng design, humanization, safety, adjust measures to local conditions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一、现行规范对避难层、避难间概述避难层定义:建筑高度超过100米的高层建筑中,为消防安全专门设置的供人疏散、避难的楼层。
高层建筑避难层(间)的合理设计
设置高层建筑避难层(间)是十分必要的。
设置避难层(间)是保障高层建筑内人员在火灾时安全脱险的一项有效的措施。
就高层公共建筑来说,人员众多,紧急疏散是个大问题。
层数在25层以上的办公、旅馆等人员较多的高层公共建筑,均宜设置避难层(间),但为既基本满足安全疏散需要,又能节约投资,宜缩小设置范围。
在一般情况下,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高层旅馆(含饭店、宾馆)、办公楼和综合楼,应设置避难层(间)。
设置避难层(间)的歧视高度,主要与当地拥有消防登高车的作业高度和消防队员能承受的最大体力消耗等因素有关。
目前某些城市的登高、举高消防车,最大作业高度在30-45m之间,个别少数城市的登高、举高消防车在50m左右。
根据对消防队员实测,登高超过10层时,心跳和呼吸次数明显加快,不适应扑救的需要,会给灭火工作带来不利的影响。
根据上述因素,自地面层起到10-15层设第一避难层。
避难层(间)的层数亦为10-15层。
避难层的形式,大体有两种,一种是与设置层结合(采用的较多),另一种是专用避难层。
前者形式的避难层要做到:一是设备、管道应集中布置,并用耐火极限不低于1h的墙围护起来;二是要满足疏散人员的停留面积要求,例如避难层管15层,每层平均100人,共1500人,假设人均停留占用面积5人/m2,1500÷5=300m2,则需要净面积300m2.。
专用避难层核心部位的设备和垂直交通设施,必需用耐火极限不低于1h的墙围护
起来,人均占用面积应满足上述要求。
超高层建筑避难层的设计
超高层建筑避难层的设计
一、《高规》要求:
1
2
8
二、说明:
避难层:避难层是高层建筑中专供火灾时人员临时避难用的楼层。
避难间则是供消防人员在一定高度(大于等于100米的楼层)上设置的临时避难用的的房间。
避难层或避难间的主要作用是提供给来不及疏散人群的临时避难场所。
发生火灾时,处于极度紧张的人员不容易找到避难层,为此防烟楼梯间宜在避难层错动位置或上下层断开,使需要进入的人能尽早进入避难层。
避难层或避难间的设计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能提供一定的面积供疏散人员避难;二是要有良好的通风和排烟设施;三是避难层或避难间与疏散楼梯间及消防电梯间应有通畅的交通组织流线.使得疏散人群易于识别并能安全地疏散和避难,与疏散楼梯的关系实质上是一种串联形式。
避难层的形式,大体有两种,一种是与设备层结合(采用的较多),这种形式的避难层要做到:一是设备、管道应集中布置,并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h的墙围护起来;二是要满足疏散人员的停留面积要求,例如避难层管15层,每层平均100人,共1500
高的
避难层有敞开式和封闭式。
①敞开式不设维护墙,一般设在顶层。
不适宜寒冷地区使用。
②半敞开式避难层设≥1.2米的防护墙,上部设开启的封闭窗,自然通风排烟。
③封闭式避难层应急设施齐全.
三、图示:
四、实例:见cad图纸。
高层住宅避难间的设计要求和设置方式
高层住宅避难间的设计要求和设置方式模板1:简洁风格设计要求和设置方式:1.1 高层住宅避难间的定义根据《建筑设计防空要求》的规定,高层住宅避难间是指在高层住宅楼内设置的用于居民在遇到紧急情况时避难的特定空间。
1.2 高层住宅避难间的位置选择1.2.1 距离安全楼梯间的位置为了提供方便的逃生通道,高层住宅避难间应尽可能靠近安全楼梯间,最好在相邻楼层之间设置。
1.2.2 远离可燃物贮藏室和垃圾房为了降低避难间的火灾风险,应将其远离可燃物贮藏室、垃圾房等易燃区域。
1.3 高层住宅避难间的结构要求1.3.1 墙体和门窗避难间的墙体应采用防火墙体,门窗应具备防火阻隔功能,并配备防烟门。
1.3.2 进出口通道避难间的进出口通道要宽敞明亮,采用易于打开的防火门,并配备应急照明设施。
1.4 高层住宅避难间的通风和供氧要求为了保证避难间内的空气质量,应设置通风设施,并配备备用供氧设备。
1.5 高层住宅避难间的应急设备1.5.1 室内电.化和无线通信设备避难间应设备有线电.化和无线通信设备,以便居民与外界连系。
1.5.2 急救设备和药品避难间应配备必要的急救设备和药品,以应对突发疾病或伤害。
1.6 高层住宅避难间的人数和面积要求根据建筑面积和居住人口数量,应合理确定避难间的人数和面积。
附件:高层住宅避难间设计示意图法律名词及注释:1. 建筑设计防空要求:指对建筑物的设计和规划过程中对防空功能要求的规定。
2. 防火墙体:指具备一定防火能力的墙体结构,能有效隔离火势蔓延。
模板2:正式风格设计要求和设置方式:1.1 高层住宅避难间的定义根据《建筑设计防空要求》规定,高层住宅避难间是指在高层住宅楼内为居民提供避难的特定空间,用于保障居民在紧急情况下的人身安全。
1.2 高层住宅避难间的位置选择1.2.1 距离安全楼梯间的位置高层住宅避难间应尽量靠近安全楼梯间,确保居民能够快速逃生。
1.2.2 远离可燃物贮藏室和垃圾房避难间应避开可燃物贮藏室、垃圾房等易燃区域,以降低火灾风险。
高层建筑避难间设置
高层建筑避难间设置在现代城市中,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居住和工作空间。
然而,随着建筑高度的不断增加,火灾等紧急情况所带来的风险也日益凸显。
在这种情况下,高层建筑避难间的设置就显得至关重要。
一、避难间的定义与作用避难间,简单来说,就是在高层建筑中专门设置的用于在紧急情况下供人员暂时躲避危险、等待救援的安全空间。
它的主要作用在于为无法及时疏散到室外的人员提供一个相对安全的场所,以避免受到火灾、烟雾、高温等危险因素的直接威胁,从而争取更多的救援时间,提高人员的生存几率。
当火灾发生时,烟雾和火势往往会迅速向上蔓延,使得高层部分的人员难以通过楼梯或电梯迅速撤离。
此时,避难间就成为了他们的“生命庇护所”。
避难间通常具备良好的防火、防烟性能,能够有效地阻挡火势和烟雾的侵入,同时还配备了必要的消防设施和应急物资,如灭火器、防烟面具、饮用水等,以满足人员在避难期间的基本生存需求。
二、避难间的设置要求1、位置选择避难间的位置应选择在建筑中较为安全且易于到达的区域,通常靠近楼梯间或消防电梯。
这样可以方便人员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快速找到并进入避难间。
同时,避难间应避免设置在容易受到火灾影响的部位,如靠近外墙、厨房、锅炉房等。
2、面积要求根据相关规范,避难间的净面积应能满足一定数量人员的避难需求。
一般来说,每个避难间的净面积不应小于 5 平方米,且应能容纳 5 人以上。
对于医院、老年人照料设施等特殊场所,其避难间的面积要求可能会更高。
3、防火性能避难间的墙体、楼板、门窗等应具有良好的防火性能,其耐火极限不应低于规定的时间。
墙体应采用不燃烧材料,门窗应采用防火门窗,以确保在火灾发生时能够有效地阻止火势和烟雾的传播。
4、通风与防烟避难间应具备良好的通风条件,以保证内部空气的新鲜。
同时,还应采取有效的防烟措施,如设置正压送风系统,防止烟雾进入避难间。
5、消防设施避难间内应配备必要的消防设施,如灭火器、消火栓、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等。
高层建筑避难间设置
高层建筑避难间设置在现代城市的高楼林立中,高层建筑成为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然而,随着建筑高度的不断增加,火灾等紧急情况所带来的风险也日益凸显。
为了保障人们在紧急情况下的生命安全,高层建筑避难间的设置显得至关重要。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高层建筑避难间。
简单来说,它是在高层建筑中专门设置的、用于在火灾等紧急情况下供人员暂时避难等待救援的空间。
这个空间通常具有特殊的防火、防烟和通风设施,能够为被困人员提供相对安全的环境。
那么,为什么要设置避难间呢?这是因为在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火势往往会迅速蔓延,烟雾也会迅速充满楼道和楼梯间,使得人员疏散变得极为困难。
而避难间的存在,可以为那些无法及时疏散到室外的人员提供一个暂时的安全场所,等待消防救援人员的到来。
在设置避难间时,有一系列严格的要求和标准。
位置的选择是关键之一。
避难间通常应设置在建筑的较高楼层,并且要易于寻找和到达。
同时,它应避开火灾容易蔓延的区域,如电梯机房、楼梯间等。
面积也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避难间的面积应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容纳人数等因素来确定。
一般来说,要能够容纳一定数量的人员,并为他们提供足够的活动空间。
防火性能更是重中之重。
避难间的墙体、门窗等都应具有良好的防火性能,能够在一定时间内抵御火势和烟雾的侵袭。
例如,墙体应采用不燃烧材料,门窗应具备防火、防烟的功能。
通风和排烟设施也必不可少。
良好的通风可以保证避难间内有新鲜的空气,排烟设施则能够及时排出烟雾,减少对人员的危害。
此外,避难间内还应配备必要的消防设备和应急照明设施。
消防设备如灭火器、消火栓等,可以在紧急情况下供人员自救使用。
应急照明设施则能够保证在断电的情况下,避难间内仍然有足够的光线,方便人员行动。
对于居住建筑来说,避难间的设置也有特殊的要求。
比如,高层住宅建筑的每户应有一间房间符合避难间的要求,其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
在实际的建筑设计和施工中,避难间的设置往往容易被忽视或者不规范。
高层建筑设置避难厅(间)初探
高层建筑设置避难厅(间)初探摘要:避难厅(间)的功能,主要基于超高层建筑设置避难层(间)。
本文结合一类高层建筑(建筑高度超过50 m)消防安全的实际情况,探讨设置避难厅(间),以加强火灾人员安全的保障和提高建设消防疏散设施的适用性。
关键词:消防安全避难厅(间)探讨中图分类号:tu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0(c)-0028-01由于超高层建筑(建筑高度超过100 m)要设置避难厅(间)及直升飞机(面积超过1000 m2)停机坪,许多建设单位都把建筑物的高度控制在100 m以内。
根据《北京日报》记者刘扬报道《97米高度的居民住宅该不该设置避难层》的文章,“随着土地资源的稀缺,开发商追求住宅容积率的热情日益“高涨”,建筑高度不断增升,七八十米高的住宅楼已相当普遍,亚奥地区、中关村、望京、cbd等区域甚至“高个子”楼群扎堆儿,亚运村北还出现了标高101.45 m、去掉楼顶装饰物实际高度97 m的超高住宅楼”、“北京50 m以上的建筑有上百幢之多,随着城市发展和建设部推广节能省地型住宅,高层住宅会越来越多”,该篇文章提到的问题在全国各个城市都普遍存在,这个问题的棘手的地方在于:“97 m高度的居民住宅”若设置避难层不够经济:若不设置避难层,使用者又觉得不够安全。
因此,探讨在一类高层建筑(建筑高度超过50 m)设置避难厅(间)显得具有十分重要的实用意义。
1 避难厅(间)的一般要求避难厅(间)一般分为敞开式避难厅(间)、半开敞式避难厅(间)类型、闭式避难厅(间)等三种类型,其设置的一般要求有以下几点。
1.1 设置要求(1)建筑高度超过50 m的旅馆、办公楼和综合楼等一类公共建筑以及一类居住建筑应设置避难厅(间)。
(2)避难厅(间)的人员面积指标,在不至过分拥挤的情况下,人均避难厅(间)的面积不小于0.2 m2。
1.2 避难厅(间)的防火结构要求(1)为保证避难厅(问)具有较长时间的抗火能力,避难厅(间)的楼板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耐火极限不低于1.50 h。
高层住宅避难间设置要求是什么
高层住宅避难间设置要求是什么范本1:一、概述高层住宅避难间是指在高楼建筑中设置的用于提供安全避难的特殊空间。
它的设置要求十分重要,涉及到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财产保护。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来介绍高层住宅避难间的设置要求。
二、灾害类型及预防要求1. 火灾a. 避难间内应该采用防火材料,以减少火灾蔓延速度。
b. 避难间应设有紧急疏散通道,确保人员安全撤离。
c. 避难间需安装灭火设施,如灭火器、喷淋系统等。
2. 地震a. 避难间内应设置抗震设施,确保结构稳固。
b. 避难间需设计抗震疏散通道,方便人员迅速撤离。
3. 水灾a. 避难间要位于低洼地带,远离可能受到水灾影响的区域。
b. 避难间需要安装排水设施,以防止水灾的积水影响。
三、设施及空间要求1. 面积a. 避难间的面积应根据住户数量和当地法律规定进行确认。
b. 避难间的面积必须能够容纳所有住户,在紧急情况下提供足够的空间。
2. 通风a. 避难间内应设置通风设备,以保证空气流通。
b. 避难间内还可设置空气净化设备,提供干净的空气环境。
3. 照明a. 避难间内需要配备照明设备,以确保在停电情况下住户的安全。
b. 避难间应设置紧急照明装置,以便于住户在紧急情况下迅速找到出口。
四、管理及使用要求1. 保养a. 避难间应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设施的正常使用和完好性。
b. 避难间应定期进行演练,提高住户的应急意识和处理能力。
2. 使用规定a. 避难间的使用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禁止存放易燃、易爆物品。
b. 避难间的使用应有专门的管理制度,并对住户进行相关培训。
3. 储备供应a. 避难间内应配备足够的应急物资,如食品、水、医疗设备等。
附件:高层住宅避难间设计图纸、高层住宅安全管理制度法律名词及注释:1. 高层住宅:指高层建筑中用于居住的楼层。
2. 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补充。
---范本2:一、简介高层住宅避难间是为了应对紧急情况而设置的特殊空间。
本文将详细介绍高层住宅避难间设置的要求,以保障居民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高层房屋火灾逃生烟雾避难楼层与避难室设计
高层房屋火灾逃生烟雾避难楼层与避难室设
计
在高层建筑火灾发生时,烟雾和火势都会极大地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
因此,在设计高层建筑时,需要考虑到火灾逃生的问题,包括疏
散楼层和设置避难室等。
本文将分析高层房屋火灾逃生烟雾避难楼层
与避难室设计的相关内容。
在高层建筑中,由于建筑结构特殊,火灾一旦发生,烟雾和火势蔓
延的速度会很快,给人们的逃生带来很大的困难。
因此,应该在高层
建筑中设计疏散楼层,确保人们在火灾发生时能够迅速安全地逃离楼层。
在疏散楼层的设计上,应该考虑到楼层的数量、楼梯的位置、通
道的宽度等因素。
楼层的数量应该足够多,以便人们能够快速疏散到
安全区域。
楼梯的位置应该合理布局,方便人们快速到达楼梯口。
通
道的宽度也非常重要,要保证疏散通道畅通无阻,避免因为拥挤导致
人员堵塞无法逃生。
除了疏散楼层外,高层建筑还应该设置避难室,以提供人们在火灾
发生时的短暂避难场所。
避难室应该设计在每一层或者每几层,以便
人们在逃生过程中有地方可以短暂停留,等待救援。
避难室的设计应
该考虑到烟雾透气和防火安全等因素。
避难室内应该配置一定数量的
灭火器,以便人们在火灾初期可以自行灭火,避免火势蔓延。
在高层建筑的火灾逃生烟雾避难楼层与避难室设计中,需要综合考
虑建筑结构、消防设施、人员疏散等多种因素。
只有在设计上充分考
虑到这些因素,才能确保高层建筑火灾发生时的人员安全和生命安全。
希望相关单位和设计师们在设计高层建筑时,能够重视火灾逃生烟雾避难楼层与避难室的设计,为人们的生命安全提供更好的保障。
避难间设置要求
避难间设置要求随着自然灾害和安全问题的频繁发生,人们日益意识到避难间的必要性。
避难间是紧急情况下的最后一个防线,它可以有效地避免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社会影响。
但是,在建设避难间时,必须注意其设置要求,以保证其实用性和安全性。
一、避难间的位置避难间的位置是建设避难间时必须考虑的第一问题。
一般情况下,避难间应该设置在地势较高、地基稳固、地形平缓、离灾害源较远、易于接近的地方。
对于居住在高楼层的居民来说,可以在楼顶设置避难间。
此外,避难间还应该避免设置在高压线、化工厂和易受灾害影响的地方。
二、避难间的区域避难间的区域面积应该足够大,可以容纳较大量的人员。
根据人流量估计避难间的面积,同时要留有通道和逃生出口。
避难间应该设置在人员聚集较多的区域,如学校、公司、商场等地方。
此外,避难间应该在建筑物中心位置,以便于人员疏散和安排。
三、避难间的设施1. 通风设备:避难间必须保持通风顺畅,确保氧气充足。
因此,应该配置一定数量的通风设备,根据避难间面积和人数估计设备数量和通风孔大小。
2. 照明设备:在紧急情况下,避难间必须保持照明,以方便人员活动和逃生。
应该配置长效照明设备和备用照明设备,确保在停电情况下能够正常使用。
3. 电力设备:避难间应该配置备用电源设备,如发电机等,以保证紧急情况下的使用。
同时,应该配备有相应的电缆线路和保险设备,以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性。
4. 储物设备:避难间应该配置储物设备,储存生活所需物品和急救药品等。
5. 无线通信设备:在避难间中,应该配置一定数量的无线通信设备,以便人员与外界联系,获取救援信息和指导。
四、避难间的逃生出口避难间应该设置足够数量的逃生出口,确保人员及时疏散。
在设立逃生出口时,必须考虑到人员的年龄、体型及紧急情况下的实际操作能力。
逃生出口应该标明清晰,不受灾害影响,且应该能够顺利开启和关闭。
五、避难间的维护及检查为了确保避难间的功能和安全性,应该进行定期的维护和检查。
在维护和检查过程中,应该注意通风、照明、电力设备、储物设备和逃生出口等方面的情况。
国内外高层建筑避难层(间)设置要求的解析
国内外高层建筑避难层(间)设置要求的解析
国内外高层建筑避难层的设置要求是相似的,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建筑层数和高度:高层建筑的避难层设置应根据建筑层数和高度进行规划,通常高层建筑的避难层至少应设置在建筑的1/3处。
2. 强度设计:建筑物的避难层应具备足够的结构强度与抗震性能,在地震、风灾等灾害发生时,可以为居民提供避难场所,保障人员安全。
3. 宽敞舒适:避难层应足够宽敞,以便于满足人员逃生和逗留的需要,其间距和高度应符合相关建筑规范,同时还应配置适当的通风、照明、监控等设施。
4. 应急物资:高层建筑的避难层应配置适量的应急物资,如照明设备、救生用品、食品、水等,以便在发生灾害时满足人员基本需求。
5. 通讯设施:高层建筑的避难层应配置紧急通讯设施,如手机信号、对讲机、广播等,以便于与外界通讯,报告应急情况或接收指示。
总之,高层建筑的避难层设置应该按照相关规范和标准来进行设计和建造,以最大程度地保障人员的安全和生命财产的安全。
高层建筑避难层的疏散楼梯设计
高层建筑避难层的疏散楼梯设计在现代城市的天际线中,高层建筑如林立的巨人般矗立。
然而,这些高耸的建筑在面临火灾等紧急情况时,人员的安全疏散成为了至关重要的问题。
而避难层作为高层建筑中的安全港湾,其疏散楼梯的设计更是关系到生命的安危。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避难层疏散楼梯的重要性。
当火灾发生时,电梯通常会停止运行,楼梯就成为了人们逃生的主要通道。
而避难层的疏散楼梯不仅要承担日常人员的上下通行,更要在紧急时刻能够快速、安全地疏散大量人员。
因此,其设计必须满足严格的安全标准和规范。
在设计避难层疏散楼梯时,楼梯的数量和宽度是首要考虑的因素。
根据建筑的高度、面积以及人员数量,合理确定楼梯的数量,以确保在紧急情况下不会出现人员拥挤堵塞的情况。
一般来说,高层建筑的避难层应至少设置两个疏散楼梯,且楼梯的宽度应能满足人员疏散的流量要求。
这就需要在设计阶段进行精确的计算和模拟,考虑到人员密度、疏散速度等因素,以确定合适的楼梯宽度。
楼梯的布局也是设计的关键之一。
疏散楼梯应尽可能均匀地分布在建筑平面内,使得人员能够从不同的位置快速到达。
同时,楼梯间应与避难区域直接相连,且通道应保持畅通无阻。
为了避免烟雾和火势的蔓延,楼梯间应采用防火分隔措施,如设置防火门、防火墙等,以确保楼梯间在火灾时能够保持相对安全的环境。
楼梯的形式也会影响疏散的效率。
常见的楼梯形式有直跑楼梯、双跑楼梯和多跑楼梯等。
直跑楼梯虽然结构简单,但疏散距离较长,可能会导致人员疲劳。
双跑楼梯则相对较为常见,其疏散路线较为合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缩短疏散时间。
而多跑楼梯则适用于较大的建筑空间,但设计和施工难度相对较大。
在选择楼梯形式时,需要综合考虑建筑的结构、空间布局以及疏散的要求。
此外,楼梯的踏步尺寸和扶手高度也需要符合人体工程学的要求。
踏步的高度不宜过高,宽度不宜过窄,以保证人员在疏散过程中的舒适性和稳定性。
扶手的高度应适中,能够为人员提供有效的支撑,防止摔倒。
同时,楼梯的坡度也应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一般不宜大于 45 度,以避免人员在疏散时因坡度过大而失去平衡。
浅谈高层建筑避难层设计
韩 凌 云
( 河北 省 石 家庄 市建 筑 设 计 院
【 摘 要 】 着 社 会 经 济 的 发 展 , 地 相 继 建 设 了 不 少 高 层 建 筑 , 于 导 随 各 由
致 高 层 建 筑 发 生 火 灾 的 因 素 较 多 , 救 难 度 大 , 此 高 层 建 筑 应 立 足 于 扑 因
B座 和 c座则 分别 在 l 和 l 层 设 计 了避 难 层 。 4层 9
筑 物 层 高 , 果 建 筑 物 的 层 高 较 高 , 层 数 相 应 减 少 ; 是 要 根 据 如 则 二 当地 城 市 消 防 部 门 所 配 置 的 消 防 登 高 车 的 云梯 高度 来 确 定 第 一 避 难 层 或 避 难 间 距 地 面 的 高度 。 另 外 , 一 避 难 层 或 避 难 问 的 有 效 第 避 难 面 积 宜 大 于 上 部各 避难 层 。 因为 高层 建 筑 越 是 接 近 地 面 疏 散 楼 梯 所 承 受 的 疏 散 人 员 越 多 。虽 然 各 层 的疏 散 人 员 并 不 是 在 同一 时 问 经 过 第 一 避 难 层 或 避 难 间 , 自上 部 楼 梯 疏 散 至 第 一 避 难 层 但 或避难间时 , 由于 接 近 地 面 的 疏 散 楼 梯 中人 员 增 多 . 不 及 疏 散 的 来 人 员 必 然 会 聚 集 在第 一 避难 层 或 避 难 间 。 当这 些 人 员 到 达 第 一 避 难层 或 避 难 间 时 可 稍 作 休 息 , 继 续 向 下 疏 散 或 在 避 难 层 或 避 难 再 间 里 等候 消 防 人员 来 营 救 。 因此 , 做 具 体 建 筑 工 程 设 计 时 第 一 在 避难 层 或 避难 问 的有 效 避 难 面积 宜 较 上 部 各 层 稍 大 一 些 。以 满 足
超高层建筑避难设计的探讨
超高层建筑避难设计的探讨随着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结构复杂、人员密集的超高层建筑逐渐增多。
高楼大厦虽然体现了繁荣、活力与发展,但也有诸多弊端。
2010年11月15日下午,上海市静安区一栋28层的教师公寓突发大火,导致五十多名居民葬身火海,这场突如其来的大火更多的是唤起了人们对高楼大火的隐忧和惊惧。
人们在感叹水火无情的同时,高楼火灾的安全危机再次触动了居住在高楼的城市居民的神经,同时也为城市高楼防火敲响了警钟。
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由于楼层高、人员集中、功能复杂、疏散线路较长,加之高层建筑自身管线多,管道形成的烟囱效应大,火势蔓延快,给疏散人员造成较大困难。
就此,笔者综合大量实际案例和各地建设经验,对高度在l00m以上超高层建筑避难层(间)的设计进行了系统分析总结,以供参考。
1 超高层建筑设置避难区的必要性避难层,是指超过100m的超高层建筑为了消防安全疏散专门设置的、供人们应急避难的楼层。
对于100m高的建筑(住宅大约34层、办公楼大约25层),火灾时普通电梯停用(受高温影响或停电停运或着火燃烧,将危及生命),楼梯间是人员逃生的唯一通道。
根据测试,一名20岁-50岁的正常成年男子,使用一部净宽1.10m的楼梯疏散时,住宅每层的运动距离大约8m,办公楼每层的运动距离大约13m,在没有任何障碍的情况下,由顶层跑至首层,住宅平均耗时4.5min-5.5min,办公楼平均耗时5.5min-6.5min,跑下楼梯的平均速度为0.8m/s-1.Om/s;如发生火灾,紧张慌乱人流拥挤体力不支,需要的疏散时间就会更长。
一般住宅建筑火灾时最佳逃生时间是火灾初期的2min-3min,公共建筑是5min-6min。
可见,超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全部楼内人员通过楼梯间安全疏散至首层室外是不太可能的。
对于超过100m高的建筑,办公楼可能有数千人需要疏散;住宅楼疏散人数虽少,但存在老人、小孩、残障病人等,为确保楼内人员生命安全,超高层建筑应沿建筑高度方向设置避难区,以缩短垂直疏散距离,为人们提供临时避难、等待救援场所,如屋顶平台、避难层(间)等。
高层住宅建筑中应急避难间结构设计对策
高层住宅建筑中应急避难间结构设计对策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高层住宅建筑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
高层住宅建筑避难间设计探讨
高层住宅建筑避难间设计探讨发表时间:2015-01-06T09:23:50.833Z 来源:《防护工程》2014年第10期供稿作者:徐平[导读] 国外规范住宅避难设计的要求各国对高层住宅的避难设计有设计要求,可作为我国设计住宅避难间时的参考。
徐平南京科和安消防科技有限公司江苏 210012[摘要]借鉴国外多国规范的要求,针对建筑高度超多54m 但小于100m 高层住宅建筑提出合理结合建筑布局进行避难间的设计,以保证高层建筑人员在垂直空间疏散时的安全。
关键字:高层住宅;避难间;人员安全1.背景随着中国的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各地的高层或超高层住宅建筑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但近几年出现的住宅建筑火灾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及恶劣的社会影响如上海胶州路高层公寓发生的火灾造成58人死亡、70 人受伤,因此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如何保证高层及超高层住宅建筑人员在火灾情况下的安全的问题。
在国家现行的《高层民用建筑防火规范》中要求“建筑高度超过100m 的公共建筑,应设置避难层(间)”。
其中并没有对住宅建筑提出避难层(间)的要求。
为了增强高层住宅建筑的安全性,在2015 年5月1 日执行的新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增加了高层住宅建筑的设置避难层的要求“建筑高度大于100m 的住宅建筑应设置避难层,第一个避难层(间)的楼地面至灭火救援场地地面的高度不应大于50m,两个避难层(间)之间的高度不宜大于50m;建筑高度大于54m 的住宅建筑,每户应有一间房间符合下列规定:应靠外墙布置,并应设置可开启外窗。
内外墙体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00h,该房间的门宜采用乙级防火门,外窗的耐火完整性不宜低于1.00h。
”本文将主要探讨高层住宅建筑中的避难间的不同种设置形式以保证人员安全。
2.国外规范住宅避难设计的要求各国对高层住宅的避难设计有设计要求,可作为我国设计住宅避难间时的参考。
2.1 美国NFPA美国规范NFPA101 对于避难区域的定义为:1)在全喷淋覆盖的建筑中的某一楼层由自动喷淋系统保护且拥有至少两个可到达的房间及空间,这两个房间与空间需用防烟分隔措施与建筑的其它部分分隔。
高层建筑避难间的设计与设施
高层建筑避难间的设计与设施- 基础理论摘要:文章指出了目前建筑中避难层设置存在的局限性,分析了建筑中火灾状况下的具体疏散情况。
结合建筑实际情况采用性能化方法提出了对避难区域设置需考虑的几个因素。
关键词:避难区域;性能化设计;安全疏散1 现行规范对避难区域的定义参照国外规范并结合国内实际情况,将避难区域分为:室外阳台、屋顶平台、避难间、避难层。
避难区域的类型分为:敞开式、半敞开式、封闭式。
我国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没有要求建筑物一定要设置室外楼梯。
一般多层、高层建筑都会设置室外疏散楼梯,这对人们平时使用和火灾时疏散与避难是非常有利的。
屋顶平台是敞开式的,没有或很少有火灾荷载,面积比较大,屋面楼板具有一定的耐火极限,在火灾情况下避难是比较安全的,而且不增加造价。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以下简称“高规”)GB50045-95中,第6•2•3条“单元式住宅每个单元的疏散楼梯均应通至屋顶”,第6•2•7条“除本规范第6•1•1条第一款的规定以及顶层为外通廊式住宅外的高层建筑,通向屋顶的疏散楼梯不宜少于两座,且不应穿越其他房间,通向屋顶的门应向屋顶方向开启”。
屋顶平台作为避难区域,楼梯应通至屋顶平台或在室内从防烟楼梯间内设一条直通屋顶平台的公共走道。
避难层(间)是超高层建筑中专供火灾发生时人员临时避难用的楼层或房间。
主要功能是在火灾紧急情况下,因自身因素或火灾造成的客观原因人员无法进行正常疏散时需暂时停留等待救援,或等待大火被扑灭、险情被排除的避难区域,以弥补超高层垂直疏散距离长,外部救援困难,自身灭火设施能力有限,以及为消防救援赢得时间等。
避难层(间)是超高层建筑疏散体系的一种特殊应急手段。
高层建筑和超高层建筑的安全快速疏散问题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
对建筑内人员疏散方案及消防设施的选用等方面的有效性、可靠性需作出评估,有助于克服认为经验判断的主观性,有效地保障建筑物内人员的安全疏散。
2 避难层(间)的设计缺陷及实际状况有资料显示,在正常情况下将一幢30层高、每层有240人的高层建筑中的人员全部疏散至室外,需要约78 min。
浅谈超高层建筑避难层设计
(见图1)。
平面设计确定了解决的方案,剪刀楼梯的剖面还要解决高度的问题,要保证梯段各处都不能出现碰头现象。
通过在楼梯设计之初就按照最高的层高来预留梯段长度,反复调整各梯段踏步数、起步位置和平台宽度,终于解决了这一难题,既保证梯段不碰头,又保证避难层各管道有足够的转换空间。
(见图2)
3结语
避难层是超高层商住建筑的重要设计内容,主要包含避难层的布置和疏散楼梯的设计。
丽
图1螺旋双跑剪刀楼梯布置图图2螺旋双跑剪刀楼梯剖面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高层建筑避难间的设计与设施
【摘要】
文章指出了目前建筑中避难层设置存在的局限性,分析了建筑中火灾状况下的具体疏散情况。
结合建筑实际情况采用性能化方法提出了对避难区域设置需考虑的几个因素。
【关键词】避难区域;性能化设计;安全疏散
1 现行规范对避难区域的定义
参照国外规范并结合国内实际情况,将避难区域分为:室外阳台、屋顶平台、避难间、避难层。
避难区域的类型分为:敞开式、半敞开式、封闭式。
我国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没有要求建筑物一定要设置室外楼梯。
一般多层、高层建筑都会设置室外疏散楼梯,这对人们平时使用和火灾时疏散与避难是非常有利的。
‘屋顶平台是敞开式的,没有或很少有火灾荷载,面积比较大,屋面楼板具有一定的耐火极限,在火灾情况下避难是比较安全的,而且不增加造价。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以下简称“高
规”)GB50045—95中,第6.2.3条“单元式住宅每个单元的疏散楼梯均应通至屋顶”,第6.2.7条“除本规范第6.1.1条第一款的规定以及顶层为外通廊式住宅外的高层建筑,通向屋顶的疏散楼梯不宜少于两座,且不应穿越其他房间,通向屋顶的门应向屋顶方向开启”。
屋顶平台作为避难区域,楼梯应通至屋顶平台或在室内从防烟楼梯间内设一条直通屋顶平台的公共走道。
避难层(问)是超高层建筑中专供火灾发生时人员临时避难用的楼层或房间。
主要功能是在火灾紧急情况下,因自身因素或火灾造成的客观原因人员无法进行正常疏散时需暂时停留等待救援,或等待大火被扑灭、险情被排除的避难区域,以弥补超高层垂直疏散距离长,外部救援困难,自身灭火设施能力有限,以及为消防救援赢得时间等。
避难层(间)是超高层建筑疏散体系的一种特殊应急手段。
高层建筑和超高层建筑的安全快速疏散问题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
对建筑内人员疏散方案及消防设施的选用等方面的有效性、可靠性需作出评估,有助于克服认为经验判断的主观性,有效地保障建筑物内人员的安全疏散。
2 避难层(间)的设计缺陷及实际状况
有资料显示,在正常情况下将一幢3O层高、每层有240人的高层建筑中的人员全部疏散至室外,需要约78 min。
如发生火灾在紧张慌乱的情形下,要在楼梯问内长时间行走,绝大多数的人会体力不支。
而火借风势,30 s内就可以从第一层到达第33层。
2.1 避难层(间)的规范设计缺陷
“高规”第6.1.13条规定:建筑高度超过100 m的公共建筑,应设置避难层(间)的安全设施,使一些超高层建筑中设置的避难间与其他使用房间除名称不同外,没有特殊的安全设施,对于“高规”中第6.1.13.2规定,防烟楼梯应在避难层分隔,同层错位或上下层断开,必须经过避难层方能上下。
但实际工程中有些单位在满足了避难层的面积要求后,为了增加商业效益,利用避难层的一些房间作为健身中一tL,等活动场所。
而在安全管理上又常会锁闭楼梯间的疏散门,使得楼梯上下不贯通,上层的人员无法通过楼梯而疏散到地面。
这样的设计反而会影响人员的疏散。
2.2 避难层(间)的实际存在状况
国内一些超高层建筑设置了避难层(间),也是参考了围外或某一地区的规范或规定。
同是高层建筑规定只针对公共建筑(商住楼、办公楼、综合楼)。
介于50~100 ITI的高层居住建筑发生火灾只能从大楼外面施救。
高层建筑火灾从室外进行扑救相当困难,主要靠室内消防设施,立足于自救。
还有一些多层公共建筑,如医院、商场、写字楼等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也无避难层(间)的设计要求和依据。
多层建筑发生火灾时,人们既无法逃向屋顶平台,也无法向下逃离大楼。
3 避难区域的性能化设计理念
根据各类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和特点,特别是新建建筑应在设计阶段加以考虑,从根本上提升建筑的消防安全性能。
因此,笔者提出几点避难区域设置的可行性。
3.1 避难区域的楼层设置
根据现有楼层的高度,建筑物内平时停留的人数较多,笔者认为,对某一高度以上楼层如果人数超过一定的数量就应该设置避难层或避难间。
一是根据建筑物层高确定,如果建筑物的层高较高,则层数相应减少;二是根据当地城市消防部门所配置的消防登高车的云梯高度,确定第一避难层或避难间距地面的高度;三是第一避难层或避难间的有效避难面积宜较上部各层大一些,避难间面积较小可以每层设置,也可以间隔一定层数设置,面积指标同避难层,如上海88层的金茂大厦从53—87层为客房楼层,其中每层在合用前室中设有一个避难问,面积约为20 m ,用具有一定耐火极限的隔墙、楼板与其他部位隔开,并设置了自动喷淋、火灾报警和正压送风系统,同时配备有逃生面具;四是避难层所在楼层不应设有办公室、会议室等其他使用的场所,如高391 11、80层的广州中信广场,其中第27层、第47层、第67层都是完全空置的防火避难层,遇火警时人们可选择最近的一处作为临时避难所。
独立的避难层虽然安全但不经济,在实际运用中很少被采用。
避难层兼作设备层,这种做法非常普遍,这也是“高规”中允许的做法。
3.2 避难区域的设置地点
如何选择合理的避难层(间)的位置非常重要,要针对各种建筑的特点,从有利于疏散便于引导的角度出发,同时应考虑到灭火作战和快速救援。
一是要尽量便于消防车的停靠,特别是高层建筑要考虑到云梯车的操作,因此避难层(间)的下方最好有适当的空地;二是要尽量设置在一个方向层面上,便于救援时快速发现目标和相邻楼层之间的救援;三是要考虑便于人员的集合,避难层(间)的作用之一就是要力求在最
短的时间内到达,如果设置两个,宜设置在两端;四是防烟楼梯问宜在避难层(间)错动位置或上下层断开均应通过避难层(问),使火灾时人员尽早进入避难层,火灾时人员一般不容易找到避难层(问),避难层(问)与疏散楼梯间及消防电梯间应有通畅的交通组织流线,使得疏散人群易于识别并能安全地疏散和避难。
3.3 避难区域的消防设施
一是避难层(间)应设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喷淋系统、消防卷盘、消防广播、应急照明等。
当避难层(间)是封闭式时则应设正压送风系统。
多层建筑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对于在建筑原有基础上增设消防水池和消防水泵房比较困难的情况,可从实际出发,设置简易喷水灭火系统,但仅限于市政管网供水压力能满足喷头入口压力要求的多层建筑。
简易喷水灭火系统应由喷头、管网、水流指示器、简易报警控制装置、闸阀(或蝶阀)、末端试水装置组成,系统应由两根吸水管与市政管网相连,管径不小于50 mm。
二是应在避难间内或附近设置室内消火栓或消防卷盘,消防卷盘应设在走道内,并保证有一股水流到达室内任何部位。
三是要设置排烟系统,设置部分设备机房,如防烟正压风机、排烟风机、空调机组、新风机组等,要在避难层(间)内独立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根据现场条件选择适当的风机,保证新风人口不受火、烟威胁,避难层(间)的机械加压送风量按面积每平方米不应小于30 m /h.。
避难层(间)的排烟风机和正压风机在火灾时同时用于工作区段,排烟口和进风口不应贴邻布置;四是应设置应急广播和应急照明系统,供电时间不应小于1.O0 h,照度不应低于1.O0Lx。
3.4 避难层(间)的自救设施
在避难层(问)要配置缓降器等逃生自救工具并固定在窗口附近,按人数在合理位置配备防毒呼吸面具。
避难层应设置消防电梯出口及消防专线电话,其它普通客梯不应停靠。
3.5 避难层(间)的防火分隔
避难层(间)尽量采用难燃、不燃材料装修,耐火极限可达3~5 h.。
设备机组不应裸露设在避难层(间)中,而应设在各自的设备机房内,避难层与设备机房之间应用耐火极限不低于3 h的防火墙进行分割,避难层(间)应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 h的楼板与其上、下楼层进行分隔。
与其他房间的隔墙最好是采用防火墙分隔,避难层的门应设在防烟楼梯间内,且应为自行关闭的甲级防火门。
设备机房的门不应设在避难层内。
3.6 避难层(间)的标志
避难层(间)人口应处设置通用符号“AREAOFREFUGE(避难区域)”以作辨别标志。
这个标志应设在每个直通避难区域的门上。
当出口指示标志以灯光显示时,它也应同出口标志一样以灯光显示,在每个避难区域的门上还应设置有触觉的标志。
各楼层明显位置都要设置疏散及避难(问)的指示图,表明火灾发生时疏散方向及避难层(间)的位置和功能。
4 结束语
避难层(间)区域的设置应本着“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根据实际情况采用科学的设计方法,合理布置避难层(间)区域,以确保火灾发生时人员迅速到达临时避难区域等待救援或利用消防设备自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