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治已病治未病保障居民健康第一位——上海闸北区卫生系统推出“治未病”系列新举措
中医“治未病”在疾病预防控制中的作用
中医“治未病”在疾病预防控制中的作用庄琴【摘要】中医药学经历几千年的发展,形成了完整的预防医学思想及有效的防治原则。
随着国民生活水平逐步进入小康,人们对养生保健的意识及需求呈现强劲的增长势头。
中医药以其先进朴素的中医系统理论及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为疾病预防控制展示了新的天地。
【期刊名称】《上海医药》【年(卷),期】2013(000)012【总页数】4页(P9-11,12)【关键词】治未病中医中药;疾病预防;养生保健【作者】庄琴【作者单位】上海市嘉定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上海 2018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1中医学是中国人民长期在生活实践中同疾病作对斗争的经验总结,内容极其丰富。
《黄帝内经》有句名言:“圣人治未病”。
“治未病”一直被国际上评为“最先进最超前的预防医学”。
唐代名医孙思邈又发展为“上工治未病,中工治欲病,下工治已病”。
广州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全国名老中医邓铁涛先生认为:实行“上工治未病”,医学将以养生保健为中心,使人人生活过得更愉快、舒适、潇洒。
本文就中医药在疾病预防控制中的理论和作用作简要论述。
1 中医预防控制疾病的理论基础1.1 依据-生长发育与生命活动规律中医经典《黄帝内经》说:“人与天地相应”,“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五气入鼻,藏于心肺,五味入口,藏于肠胃”。
这里“天、地”是指大自然、人类生活环境。
“五气、五味”即自然界的氧气,各种营养素等,人体吸入氧气、加上消化吸收食物中营养成分,进行新陈代谢维持生命活动。
又说“女子七岁、男子八岁,肾气实、齿更发长”;女子到14岁、男子16岁时“天癸至,进入青春期;女性21~28岁、男性24~32岁“身体盛壮满”;女性至49岁“天癸竭”、男性至64岁“天癸尽”,步入老年期;“八十岁,肺气衰,百岁,五脏皆虚而终矣。
”认为人体正常的生长、发育、衰老、寿终是有一定自然规律和应得“人寿年限”的。
1.2 目标-健康生存和提高期望寿命《内经》首篇着重提出:“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
构建中国特色的健康管理体系 ——“治未病”健康工程
构建中国特色的健康管理体系——“治未病”健康工程前言作为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国家,中国的医疗体系一直是全球关注的焦点之一。
虽然中国国家医疗卫生体系一直在不断改善,但是由于人口众多、地域广阔、经济水平不均等诸多原因,中国的健康管理体系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随着“健康中国2030”计划的实施,中国政府正大力推动“治未病”健康工程,以构建中国特色的健康管理体系。
“治未病”健康工程简介“治未病”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理论之一,强调在人体健康的基础上,从生活方式、环境卫生、营养保健等多个方面进行预防和保健,以避免疾病的发生。
中国政府将“治未病”理念融入到健康管理体系中,并在全国范围内推出“治未病”健康工程,旨在通过科技手段和全社会力量加强健康管理和健康教育,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为建设健康中国打下坚实基础。
“治未病”健康工程的主要工作内容1. 健康风险评估通过采用现代科技手段,对个人、家庭和社区的健康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估,从而有效预测疾病风险和制定相应健康管理方案。
2. 健康管理服务将“治未病”理念融入到健康管理服务中,为个人和家庭提供全人群、全过程、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服务,包括预防、干预、康复和照顾等方面。
3. 社会宣传和健康教育开展广泛的宣传和教育活动,提高全民健康素养和自我保健能力,促进社会健康意识的提升和健康行为的形成。
4. 数据统计和分析建立健康档案和健康数据库,统计、分析和评估各类健康数据和信息,提供科学依据和数据支持,优化健康管理和健康政策制定。
“治未病”健康工程的实施效果截至目前,中国已经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了“治未病”健康工程,并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成效:1. 提高了全民健康水平通过加强社会宣传和健康教育,提高了人们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使更多人意识到健康管理和疾病预防的重要性,从而提高了全民的健康水平。
2. 降低了医疗成本通过对各类健康数据和信息的统计、分析和评估,制定了更加科学、合理的健康管理和健康政策,降低了医疗保健的成本,减轻了患病者和家庭的负担。
治未病——救胃气,保肾气
治未病——救胃气,保肾气昨天是冬至节,我的身体出现了一些特殊变化,所以没有跟大家一块儿,很对不起!关于这次治未病的问题,大家谈得很多。
总的来讲,治未病思想,是中医对待生命与疾病的战略观点,因为世界上一切的疾病的产生,首先是人体本气致病。
而无病先防,有病早治,是中医对待疾病的战略手段!《内经》预防为主的思想在世界医学文献上最早出现,是独一无二的,这个光辉思想,现在和将来永远要指导人类的生命活动。
西方医学界在本世纪初提出了威胁人类健康的十大医学难题,他们经过100年的奋斗,没有成功,基本失败了。
十大医学难题大致有这么几个大类:心脏器质性病变,癌症,脑血管病(包括高血压一系列症状),肺结核,糖尿病系列病症,免疫缺陷病,血液病,慢性肾衰,运动神经元疾病,艾滋病!面对这十大医学难题,有些西医对我说“你们空谈什么治未病,就像遮羞布,一个挡箭牌,我们束手无策的疾病,你们也没有什么高招。
”当然这都是一些属朋友的。
我就对他们说,我说“同志你们错了,因为你们不懂中医三千年的历史,现在所说的十大医学难题,并不是现在才有,而是自古有之,早在张仲景的时代、孙思邈的时代,对其中的一些重要的、威胁人类健康的难题,已经做了比较好的解决,这个距今2000年左右。
”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医的传承发生了断层。
宝贵的医学遗产没有能够继承下来,特别是近百年来,中医处在四面围剿的困境中,为了寻找出路,最早选择了中西会通,拿我们民族的东西、拿东方的东西向西方靠拢!然后进一步搞科学化、现代化,最后结果只能是自我毁灭。
这些情况大家可以说是有目共睹。
这就不必细说了。
那么中医复兴的路在什么地方?我说不是现代,而是2000年前的古代,不是西方,而是东方,中医的生命的灵魂是中华文化智慧的结晶,走《易经》与《内经》结合(而绝对不是中西医结合)。
是《伤寒杂病论》,医圣张仲景创立六经辨证一整套的理法方药,统病于六经之内而囊括百法,是攻克世界医学难题的一把金钥匙!我在基层第一线从事中医工作52年,我在青年时代,通过读左积云《伤寒论类方汇参》,从中得以见到一些他所引用的清末火神派始祖郑钦安的一些观点,以及一些思路精华,血液元阳为生命之本的观点,以后读民国初期,实验系统古中医学派创始人彭子益的著作,得以领悟,凡是病都是人体本气致病的原理。
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
发表者:邓宏 1218人已访问 收藏
中医“治未病”虽言“治”,实际是预防疾病的发生,遏制疾病的发展。中医“治未病”更多的是一种防病理念,其主体是“摄生”。
自《黄帝内经》提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以来,历代医家不断实践和深入研究,其思想得到逐步完善。隋代杨上善撰注《黄帝内经太素》,将“治未病”相关内容整理归纳,列于卷首,称为“摄生”,像《宣明五气篇》中的“五劳所伤”,即“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也收录其中,提示要注意顺养。
通达,即畅通条达,包括血脉畅通、气机条达、经络疏和、关窍通利等。中医学的整体理论认为人不仅自身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人体的脏腑、筋骨、肌肉、经络等组织器官及其功能活动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有机体,而且人还与外界息息相关,既与天地自然相通相应,又同社会现实相融相感。所以,一个健康强壮的躯体必须处在一种和畅流转的系统中,一个生机勃勃的生命应该处在一种交流沟通的环境中。可以说,人体各种组织器官的新陈代谢,各种功能活动的畅通条达是人类生命活动的主旋律。从实践“治未病”思想的角度看,中医摄生也始终贯穿着通达法则。中医学认为人体具备像经络等复杂而精巧的通道系统,通过各种通道,吸收营养物质,排除代谢产物,使气、血、精、津、液等出入升降,濡润宣达,流通一身。金代张从正主张摄生“惟以血气流通为贵”,推崇“君子贵流不贵滞”。经络疏通,气血流畅,津液布扬,使人体生理功能处于活动有序的状态。摄生通达法则的具体要求有六腑以通为补、行“舞”以宣导精气、动摇以流通血脉、调息以畅达气机等。
“摄生”作为落实中医“治未病”思想的主要载体,内容丰富,方法多样。“摄生”以治“未病”与西方预防医学相比,有其自身的特色和优势。西方的防病之说,往往从微观看问题,较为消极,强调病原体的作用,主张生硬的外部防御,讲究卫生,如绝对的无菌、消毒等。而中医“摄生”之道,从宏观的、整体的角度看待人体,重视发挥人的能动作用,增强自身的抗病能力,而且注意“未病”状态的体质辨识,实行多样的个体化干预手段,预防措施更为积极。笔者认为,明“摄生”,治“未病”,要把握摄生两大法则,即和平和通达。
治未病科
治未病科治未病科指的就是以治未病理念为核心,针对个体人健康状态,运用中医药养生保健技术与方法,结合现代健康管理手段与方法,系统维护与提升个体人整体功能状态,管理个体人健康状态风险,实现“不得病,少得病,晚得病,不复发”的健康目标,达到预防疾病、健康长寿目的的科室。
什么就是治未病?“上医治未病”语出《黄帝内经》的“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此之谓也”。
通俗的来说,治未病就就是采取一定的措施,防治疾病的发生发展。
在中医中,治未病的主要思想在于,“未病先防,既病防变”。
治未病科的功能定位及服务特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门对治未病科颁布的《中医医院“治未病”科建设与管理指南(修订版)》,其中就明确指出,现阶段治未病科的主要功能定位在于“未病先防、瘥后防复”。
治未病科的服务特点应以人的健康状态的辨识、评估与干预为主,而非着眼于疾病治疗;突出非药物方法的运用,注重整体调节,求得整体效果;重视连续、动态、全程的管理,并充分发挥服务对象的参与意识与能力,以求得长远效果。
治未病科目前的工作内容1.以中医“治未病”理念为核心,借鉴并结合健康管理经验与方法,开展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的健康状态辨识、检测∕监测、分析∕评估、咨询∕指导、干预等“治未病”服务各环节的、全程连贯的“治未病”服务。
2.治未病中心主要日常工作就是根据服务对象需要的干预内容分别提供膏方、贴敷、针刺、灸法、火罐、推拿、熏蒸、刮痧、沐足、砭石等干预服务。
3.组织院内中医专家,以轮流坐诊的形式,首先对就诊人群进行未病与已病的体质辨识,对体质分类进行进一步细化并制定具体的预防保健方案以及未病人群辨其体质平与与偏颇制定出改善体质的综合方案。
4.进行健康养生教育,采用体质辨识诊室“一对一”的进行健康教育指导,使接受者信赖中医自然的养生保健功能,在心理上更加接近中医的自然与谐。
5.开展“夏病冬治”及“冬病夏治”的工作。
治未病中心在“三伏”“三九”之时,联合康复科开展了“夏病冬治”“冬病夏至”防治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过敏性鼻炎等疾病,采取中药帖敷、埋线等手段,减少病人疾病的复发。
五行养生法——精选推荐
五行养生法左峰教授系家传21代的中医、国家传统疗法师、中华百绝奇人奇才、全真21代掌门人。
他是五行自然养生法的研发创始人,其相关讲授内容经选择、补充,由秋水先生编辑成册。
本书为内部资料,部分内容须经面授示范方可掌握,部分方法的实施须具有功力方可奏效,因此而不得翻印,其秘方绝术不得外传。
序言五行养生法源于传统医学中的五行自然疗法,是“天人合一”的整体学问。
它把自然界万事万物的属性归于五大类,即木、火、土、金、水,以对应人体的五脏六腑,用以调整人体的阴阳、五行平衡,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
人归自然人之自然,自然之人归于自然,爱护大自然并走向大自然,保护大自然并回归大自然,永远是一个维护健康的口号。
天、人原本是合一的,由于后天七情六欲的干扰,环境、食品、水源、空气等污染,使天人合一的自然状态发生了缺损,渐而导致人体的阴阳失衡和五行失衡,引起一系列疾病反映。
今天推出五行养生法就是为了使人类重归于天人合一的境界,运用自然方法促进人类的身心健康并延年益寿。
五行养生法是运用五行学说说明人体和自然万物在属性上的内在联系,据以调整人体、保健身心、祛除疾病的方法。
愿更多的人由它而受益,得以享受健康愉悦的生活。
五行养生法简介我国医学宝典《黄帝内经》于两千年之前就提出“上工治未病”,即通过相应的方法预防尚未发生的疾病和治疗处于萌芽的疾病。
至今,早发现、早治疗已经成为国际共识。
联合国卫生组织指出:二十一世纪对待疾病的理念,已经从医治为主转变为预防为主。
于是,调理身心、延年益寿便成为医疗卫生事业的主旋律;健康管理将是医疗事业的永久的课题。
健康管理,是对危害个人和群体健康的因素进行全面的控制、预防、调理、消除,采取有效地措施、方法和手段降低疾病的发生率、致残率和死亡率,这是人们的迫切期望。
社会中,过去曾有“人不患贫而患不安”的说法,当今则普遍认为“人不患贫而患疾病”。
国内多项调查研究显示,目前居民的身体状况正在逐年下降,人均寿命有所增加,但长寿并不长乐—健康欠佳疾病缠身。
应用治未病理念开展社区老年人健康管理的理论与实践_顾怡勤
报告[J]. 中国全科医学, 2006, 9(17): 1442-1446.[4] 霍清萍, 鲍勇, 熊平. 发挥中医药学优势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区卫生服务模式[J].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01, 17(7):391-393.[5] 王光荣, 龚幼龙. 小康社会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策略[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4: 5.(收稿日期:2013-05-18)·社区卫生管理·应用治未病理念开展社区老年人健康管理的理论与实践*顾怡勤 顾竞春**(上海市闸北区芷江西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上海 200070)摘 要 闸北区芷江西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分析国内外健康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将中医“治未病”理念与现代医学防病治病方法有机结合,对社区老年人分级健康管理进行了有益探索,赋予“治未病”以新的内涵。
关键词 治未病 老年人 健康管理中图分类号:R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3)12-0012-03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application of the concept of “prevention ofdisease” in development of elderly health management in the communityGU Yiqin, GU Jinchun(Zhijiangxilu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of Zhabei District, Shanghai 200070, China)ABSTRACT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experience of health management at home and abroad, Zhijiangxilu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of Zhabei district combines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oncept of “prevention of disease” with the method of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diseases of modern medicine organically to beneficially explore the grading health management of the elderly in the community and gives a new meaning to “prevention of diseases”.KEY WORDS prevention of disease; elderly people; health management全国老龄委《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指出,21世纪中国将成为一个不可逆转的老龄社会,从2001年到2020年是我国快速老龄化阶段。
中医治未病的含义及其现实意义
中医治未病的含义及其现实意义展开全文“不治已病治未病”是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提出来的防病养生谋略,是至今为止我国卫生界所遵守的“预防为主”战略的最早思想,它包括未病先防、已病防变、已变防渐等多个方面的内容,这就要求人们不但要治病,而且要防病,不但要防病,而且要注意阻挡病变发生的趋势、并在病变未产生之前就想好能够采用的救急方法,这样才能掌握疾病的主动权,达到“治病十全”的“上工之术”。
故朱震享在《格致余论》中说:“与其求疗于有病之后,不若摄养于无疾之先;盖疾成而后药者,徒劳而已、是故已病而不治,所以为医家之怯;未病而先治,所以明摄生之理。
夫:口是,则思患而预防之者,何患之有哉?此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之意也。
治未病重在防,防未病与治未病殊词同旨,诗人陈志岁《病中窥镜》云:“偶对玻璃镜,床头漫想思。
颜貌瞒人老,腰肢管自衰。
至防防未病,精补补初亏。
窃珍宾世体,须竟我为为。
”(《载敬堂集·江南靖士诗稿》)治未病是采取预防或治疗手段,防止疾病发生、发展的方法。
中医治则学说的基本法则。
治未病包含三种意义:一是防病于未然,强调摄生,预防疾病的发生,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类经》注释“此承前篇而言圣人‘预防’之道”。
《灵枢·逆顺篇》:“上工,刺其‘未生’者也……故曰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二是既病之后防其传变,强调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及时控制疾病的发展演变,如《刺热篇》:“肾热病者,顾先赤,病虽未发,见赤色者刺之,名曰治未病。
”《黄帝内经素问集注》:“脏气热于内,必先见于色,病虽未发,见其色而即刺之,名曰治未病。
”《八正神明论》:“上工救其‘萌芽’,必先见三部九候之气,尽调不败而救之,故曰上工。
”《集注》:“萌芽,始发,见其洒淅动形而即治之,不使有伤三部九候之气。
”三是预后防止疾病的复发及治愈后遗症。
《难经·七十七难》:“经言上工治未病,中工治已病者,见肝之病,不晓相传,但一心治肝,故曰治已病也。
上工“治未病”
上工“治未病”上工“治未病”“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此之谓也。
”上工治未病这一流传至今的医学名言出于《黄帝内经》中的《灵枢・逆顺》篇。
它强调在疾病发作之先或未进一步发展之际,把握时机,予以治疗,从而达到“治未病”的目的。
“上工治未病”,既体现了医学的本质,追求人类健康,又反映了医生的境界。
能预防疾病的发生,使人不生病的医生才是好医生,才是“上工”。
中国传统医学理念治未病是指采取一定的措施防止疾病产生和发展的治疗原则,包括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两个方面。
它是我国几千年来祖先留下的宝贵的医学经验。
是我们现代中医学说的基本法则和中医药学的核心理念之一,也是中医预防保健的重要理论基础和准则。
这医学理念是在我国古代一直受医生们和广大百姓推崇。
早在几千年前,我国的中医学理论奠基之作《黄帝内经》就最早提出了“治未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
这里的“治未病”就是指调养、调摄尚未患病的机体,防患于未然,防止疾病发生。
以此为源,历代中医名家对“治未病”屡有发挥,据《史记》记载,神医扁鹊曾三次为齐桓公诊治,观其面容,发现他有病情,并告诫他需要马上治疗,以防病情加重。
然而齐桓公不相信他的话,最后扁鹊也无力救治,齐桓公病至膏肓死去。
这个病案反映了扁鹊关于疾病要“早发现、早治疗”的观点,体现出他“治未病”的思想。
而东汉医圣张仲景在名著《金匮要略》中提出“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成为指导“治未病”的一大法则。
唐代孙思邈强调“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起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将医学的功能区分为上、中、下三个层次。
元代朱丹溪在其著作《丹溪心法》中专论《不治已病治未病》,将“治未病”作为重要内容进行深入研究。
清代叶天士更是提出“先安未受邪之地”的预防学观点,强调采取主动措施防变于先的重要意义。
那么,治未病从古到今遵循的方法是什么呢?四川省名中医、硕士生导师、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治未病中心主任吴节教授介绍说,中医“治未病”理论主要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愈后防复”三大主题。
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是什么意思
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是什么意思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
——题记这句话出自《黄帝内经》:“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不治已病,此之谓也”意思是指最高明的医生是在疾病还没有发作前就把它制止住了。
这种“上医”即强调预防重于治疗,注重事先,注重平时保健养生,并且要求顺应自然规律,否则后悔莫及。
所以,这里的“未病”既包括心身、躯体疾患,又包括传染性、流行性疾病,还包括生活方式等诸多方面。
它们均属于亚健康状态或潜伏期状态,也可称为隐性健康状态。
比如感冒、胃肠炎、结膜炎、痤疮等皮肤小恙都算是“亚健康状态”,但一旦加重便成了真正的疾病。
因此,预防“上医”显得尤其重要。
其实每个人的身边就蕴藏着很多天然的良药,可我们却往往忽视掉他们。
而且,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疾病呈现年轻化趋势,“亚健康状态”越来越普遍。
据研究表明,每100个成年人当中就有80个处于“亚健康状态”,这样算来我国至少有1.5亿个潜在的“病人”,严重威胁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有资料表明,20岁~40岁是人生最佳阶段,由于工作、家庭压力大,长期睡眠不足,抽烟喝酒,使免疫系统降低,增加了癌症的发病率。
因此,只有远离烟草,减少危害。
所以,无论从自己还是社会角度看,健康投资都非常值得!另外一方面,中医理论认为人体阴阳平衡、气血畅通是维持机体健康的关键。
“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卧伤气,久行伤筋”等是中医学中形象的描述,同时也告诉我们一个浅显易懂的道理:当一些疾病尚处于萌芽状态时就应积极干预,否则将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
俗话说:三分治七分养。
用西医的观点来解释,也许不太适合,但按照中医学说,也确有几分道理。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所以预防才能避免急性变慢性,让其走向更好更美丽的彼岸。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生活节奏快,生存竞争激烈,为工作、子女操劳过度,致使气血运行不畅,容易引起精神疲乏,进而产生亚健康状况。
再加上环境污染、食品污染,加上情绪不稳定,熬夜等问题,使得体质下降,抵抗力弱,都给现代人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2021国家颁布治未病相关文案
2021国家颁布治未病相关文案
近年来国家积极推行健康中国战略,并提出:中医药大有可为,除了提高中医医疗水平,在预防疾病方面,中医治未病服务也是不可或缺的力量。
世界银行针对中国慢性病做的调查数据称,在今后的20年,40岁以上人群,慢性病的发病人数会增长三倍。
各种生活方式导致疾病开始趋向年轻化,国家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下,运用大医“治未病”理论发挥其疾病防控作用被高度重视起来。
从2107年到2018年仅仅一年时间,各省市相关单位积极响应国务院会议精神,在地方积极推行开展“治未病”健康服务项目,并落实到实际实践行动。
政府大力推进的“治未病”工程,并不是一个新的概念,其实在两千多年前的中医经典黄帝内经就已经有着完整的论述。
治未病最早源自于《黄帝内经》所说:“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此之谓也”。
“治”,为治理管理的意思。
“治未病”即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发展。
其在中医中的主要思想是: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
这是对治未病的最为经典的论断,明确提出了治未病养生“未病先防”的思想内核。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
夫病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医不治已病,而治未病
医不治已病,而治未病
星羽
【期刊名称】《中国中小企业》
【年(卷),期】2001(000)010
【摘要】@@ 每当人们说起某位名医身患重病且不能自已治愈时,往往会听到有人说:"医不治己嘛!"据说"医不治己"的意思是说医生只能给别人看病,而对自己所患的病症无法作出正确的诊断.
【总页数】1页(P62)
【作者】星羽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不治已病治未病 [J],
2.不治已病治未病 [J],
3.不治已病治未病 [J],
4.不治已病治未病 [J],
5.不治已病治未病保障居民健康第一位——上海闸北区卫生系统推出“治未病”系列新举措 [J], 建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构建中国特色的健康治理体系——“治未病”健康工程建设构思
构建中国特色的健康治理体系——“治未病”健康工程建设构思【摘要】在了解国内外健康治理概况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医药在健康治理中的特色和优势,提出了构建以“治未病”工程为框架、以信息资源治理及共享平台为依托、以多种预防保健工程为补充的中医药特色健康治理体系的构思。
【关键词】健康治理体系;治未病;中医药特色随着经济的进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愈来愈注重生命数量和生命质量的提高,健康治理(health management)理念亦慢慢深切到人们的生活理念当中,已成为备受关注的保健新课题。
健康治理要紧包括健康调查、健康评估、健康干与3个方面。
中医药在几千年的实践中以其显著的疗效、浓郁的民族特色、独特的诊疗方式、系统的理论体系,为人类的健康作出了突出的奉献。
现在,“治未病”工程已慢慢在全国范围内展开。
“治未病”工程属公共卫生范围,与国外健康治理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比国外健康治理体系更具中国特色。
中医“治未病”在健康干与方面充分发挥了中医健康保健及诊疗技术的特色和优势,专门是在饮食保健、运动、针灸推拿、心理等非药物自然疗法上有着多种简便廉验的干与方法。
从我国国情、医疗模式、饮食健康文化的角度来看,“治未病”表现了中国特色的健康治理体系理念。
笔者以为建设有中医药特色的健康治理体系,能够“治未病”工程为框架、以信息资源治理及共享平台为依托,以多种中医药预防保健工程为补充,充分调动和利用社会各类健康治理资源,在借鉴国外健康治理体会的基础上,构建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健康治理工程,形成具有中医药特色、符合我国实际、顺应健康理念进展趋势的健康治理体系。
1国内外健康治理概况11国外健康治理模式美国健康治理模式 [1] :尽管美国有记录的健康治理理论研究只有20连年的历史,可是健康治理思路的实践却可追溯到70连年前。
20世纪70年代初,随着医疗技术的推行和进展、人口老龄化及慢性病的发生率大幅度增加,美国医疗费用随之迅速上涨。
健康治理理念应需而生,健康治理策略要紧包括生活方式治理、需求治理、疾病治理、灾难性病伤治理、残疾治理和综合人群健康治理6种 [2] 。
治未病科的自我鉴定
治未病科的自我鉴定? 服务内容介绍健康状态评估:专家会为您作出总体健康状况评估,包括:中医体质类型、健康或亚健康状态(部分人员的心理健康状态)等。
影响因素分析:专家通过综合分析,为您指出哪些是可能影响您健康的危害因素,并指导您如何进行预防。
平衡膳食指导:根据您的体质和健康评估结果,结合季节气候情况,专家会给予适合您的健康平衡膳食指导,并推荐合适的养生保健、增强体质的药膳方、食疗方等,帮助您改善健康状况。
运动养生指导:运动养生也要根据个人的体质属性,采用不同的运动方案。
因此,根据中医运动养生理论指导,结合您的体质、健康状况和时令季节,专家将为您制定个性化的养生运动方案。
起居指导:专家根据咨询者的体质、健康与疾病状况,结合其性格特征,对其居住环境、生活习惯等作出指导。
情志调摄:专家会根据您的性格、情志特征,给予情志调摄建议,或采用情志疗法,达到改善情绪、调整心态的目的。
膏方指导:由专家根据就诊者的体质偏颇或疾病状态,开出适合其身体状况的处方,并制成专用膏方,服用方便,是亚健康者的理想养生保健中药制剂。
穴位或经络自我保健法:专家根据咨询者的体质状态、脏腑经络虚实状况,指导其进行穴位按摩、经络敲打等自我保健。
三、传统疗法——独特的中医疗法为您生命加油我院汇聚了一系列具有突出中医特色诊疗方法,能够使您迅速恢复机体平衡,调整生命状态,预防疾病发生。
?服务内容介绍针灸调理:针类主要有体针、平衡针、腹针、头皮针等。
灸类主要有直接灸、隔物灸、热敏灸、等。
根据个体体质特点进行相应的针灸治疗,能达通经脉,调其气血,使阴阳归于相对平衡,脏腑功能趋于调和。
天灸疗法:天灸疗法是针对冬天容易发作的宿疾,运用中医“冬病夏治”的理念,抓住最佳治疗时机,在阳气旺盛的夏季特别是最热的三伏天进行防治,通过将辛温祛寒药物贴在督脉、膀胱经的不同穴位上,减轻冬季发病症状。
推拿调理:运用一系列特定的手法作用于人体相应的穴位或部位,刺激经络和输穴,通过经络系统的调节和腧穴的作用以调整机体的生理功能,促使人体气血流通,从而使人体增强抗病能力以达到防治疾病的作用。
治未病标书
附件1:
上海市进一步加快中医药事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2014年-2016年)
“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体系建设
项目申报书
项目编号:ZY3-FWMS-1-1001-□□□
项目分类:□政策类□技术类
项目名称:
项目负责人:
项目牵头单位:(盖章)
项目起止年月: 2015年 7月至 2016 年 6 月
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上海市中医药发展办公室
二○一五年制
填表说明:
1.本申报书是项目立项评审的主要依据,请申请者实事求是填写;
2.项目编号暂不填写,由市中医药发展办公室统一编号;请按照申请项目类别,在政策类或者技术类前面打勾;
3.项目建设内容须符合招标内容,要有明确的直接或间接社会、经济效益;
4.逻辑思路清晰,预期目标明确,实施步骤可行,预算真实合理;
5.申请者须严格按照申报书各项内容的提纲、格式和要求填写,不得自行改变版式、取消和增加条目;
6.申报书一式五份,经市中医药发展办公室签字盖章后,二份市级存档、一份主管部门存档、一份项目建设单位存档、一份项目责任科室(部门)存档;
7.请采用A4纸(正文字体“小四”)打印。
一、基本信息
二、项目概要
三、立项依据
四、总体目标
五、实施内容
六、评估指标
七、进度安排
八、组织管理和利益分享机制
九、经费预算(万元)
预算编制:预算审核:
参照《上海市科研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沪财教[2013]67号)有关要求编制。
十、申报团队成员情况
十一、审核意见
十二、评审意见。
医院中医治未病的目的及原则
医院中医治未病的目的及原则“治未病”是采取预防或治疗手段,防止疾病发生、发展的方法。
“治未病”一词首见于《黄帝内经》,“不治已病治未病”是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提出来的防病养生谋略,是我国卫生界所遵守的“预防为主”战略的最早思想,它包括未病先防、已病防变、已变防渐等多个方面的内容,这就要求人们不但要治病,而且要防病,不但要防病,而且在疾病发作之前或未进一步发展之际阻挡病变发生发展的趋势,这样才能掌握疾病的主动权,达到“治病十全”的“上工之术”。
唐代大医家孙思邈是位极重视治未病的医家,他比较科学地将疾病分为“未病”、“欲病”和“已病”三个层次,“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
他反复告诫人们要“消未起之患,治病之疾,医之于无事之前”。
什么是“未病”呢?首先“未病”为“无病”,即肌体尚未产生病理信息的健康人,也就是没有任何疾病的健康状态。
其次,“未病”为病而未发,即健康到疾病发生的中间状态,与现在流行的“亚健康”概念不谋而合。
现在,已经可以对其中的一些信息进行识别、诊断和治疗了。
再则,“未病”可以理解为已病而未传。
根据疾病转变规律及器官相关法则,身体某一器官已有病,会影响到其他器官并使之生病。
中医治未病的目的及原则:目的之一就是保证健康,XX人生命的期限;目的之二是提高生活的质量。
以下是中医治未病的原则:1、道法自然,平衡阴阳——也就是说人的生活起居在四时季节中必须顺应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律,人体的生理活动才能保持正常。
2、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由精神因素引起的身心疾病是当代社会的多发病,中医学的养生观脱胎于道儒等诸子百家养性的思想,因此中医学历来重视心理保健在养生“治未病”中的作用。
3、饮食调理,以资气血——这是“治未病”的上策,即是防病祛病、延年益寿的上策,是最高水平的“治未病”之术。
每个人的饮食应按其不同体质而有所取舍,不要片面追求一饱口福。
4、强身健体,动静相宜——平时经常进行体育锻炼,可以促使血脉流通,气机调畅,从而增强体质、预防疾病的发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刘文和 , 2 雷光华 . 淫羊藿的药用成分 、 理作用及典型制剂 中的鉴 药
别 研 究 进 展 []湘 南 医 学 院 学 报 ( J. 自然 科 学 版 )0 57 2 :6 6 20 ,( )6— 9 [] 梁炜 , 世 华 . 气 管 扩 张 症 的 中 医 辨 治 体 会 . 道 医 学 ,00 2 3 李 支 铁 20 ,8
循环 。因此 , 者认 为支 气管 扩张症 其 表在肺 , 笔 其本 在
脾 ’ 痰 、 、 为 本病 重 要 病 理 基 础 。临 床加 以淫 羊 肾, 瘀 虚
藿 、 丝子 、 附子 , 菟 熟 以补 肾化痰 , 强机体 免疫 力从 而 增
提高疗 效 。
典 型病 例 : 某 , ,8岁 , 反 复 咳 嗽 、 痰 2 廖 女 4 因 咯 0 余 年 , 重 3天来 诊 , 者 曾 因类 似 情 况 住 院诊 治 , 加 患 临
2 g法 半 夏 1g 浙 贝 1g 茯 苓 2 g 炙 麻 黄 1g 乌 蛇 0、 0、 5、 0、 0、
梢蛇 2 g 陈皮 1g 炙 甘 草 5 。上 方 加水 3碗 , 至 1 0, 0, g 煎
碗, 温服 , 复渣 1 。服药 第 5天后 复诊 , 者觉 痰 量 次 患 减少 , 疲倦 好转 , 予 上 方加 减 调 治 3月 , 继 患者 咯痰 明 显减 少 , 双肺 听诊 中小水 泡音 消失 , 余无 不适 。 补 肾可 以治痰 之根 , 肾可 以治病 之本 , 补 难治 性呼 吸疾 病 多与痰有 关 , 临床 可 以适 当配伍行 气药 , 因痰 易 阻气 机 , 肾应 以温 补 为 宜 , 非证 见 阴虚 特 征 , 谓 补 除 正 “ 病痰 饮者 , 以温 药 和之 ” 当 。痰 证 患者 治疗 期 间 还 应
先天性 支 气 管 发 育 缺 陷 外 , 多继 发 于 鼻 旁 窦 、 气 大 支 管 、 部 的慢 性感染 以及 支气 管 阻塞等 因素 , 肺 日久 损伤
支气 管壁 而 引起 支气 管 的扩 张和变 形 而成 。在 中 医
属“ 咳嗽 ” 咯 血 ” 病 范 畴 。本 病 病 程 长 , 情 缠 绵 。 “ 等 病
光 明 中 医 20 0 8年 1 2月 第 2 3卷 第 1 2期
CG C D cm e 2 0 .0 2 . JM M ee br 0 8v 1 3 1 2
・19 ・ 85
致痰瘀 互 结 , 而使本 病 难 以治 愈 , 临床 上 重 用 淫 羊藿 、
菟 丝子 , 法半 夏 、 贝化 痰止 咳之 药可 以提 高疗效 。现 浙 代药 理研究 发 现淫 羊 藿 有镇 咳 、 痰 、 喘作 用 , 降 祛 平 有 低血 糖 的效果 , 能减轻 炎症 , 并 降低 组织 胺所 致 的毛 细 血管通 透性 增加 , 有 明显 的镇 静 作用 。淫 羊藿 的主 还 要 成分 淫羊 藿 苷 、 羊 藿 多糖 具 有 免 疫 激 活作 用 和 提 淫 高 免疫 力作 用 。 典型病 例 : 某 , ,4岁 因“ 热 、 吸 困难 ” 陈 男 5 发 呼 入 院 , 临床 诊断 为“ 疮 性 肺 炎 ” 用抗 生 素 、 素等 及 经 狼 , 激
嘱其忌 肥 甘厚 味 , 以及 寒 凉之 品 , 如香 蕉 、 雪梨 等 , 则 否
助湿生 痰 , 而令 咳嗽不 止 。
参 考 文献
[] 杨 敏 .脏 腑 生 痰 与 五 脏 痰 证 辨 治 特 点 [ ] 江 西 中 医 学 院 学 报 , 1 J.
2 0 。9 3 :3 4 0 7 1 ( ) 2 —2
对症 治疗 后 , 热 已退 , 嗽 减 少 , 促 好 转 , 仍 有 发 咳 气 但
痰 , 淡 黄 , 咳 , 有 胸 闷不 适 , 眠 差 , 红 , 腻 色 易 伴 睡 舌 苔 黄, 脉沉 滑 。除 常规 使 用小 剂 量 激 素 、 碱 治 疗外 , 茶 加 以中 药 补 肾化 痰 , 瘀 , 方 为 : 羊 藿 2 g 菟 丝 子 化 处 淫 0、
中 医理论认 为 “ 久病 必虚 ” “ 病必瘀 ” 、久 。肺虚 1久 , 3 子 盗母气 , 致脾 虚 ; 脏受 损 , 病 及 子 , 肾气 受损 , 导 肺 母 令 形 成肺 、 、 脾 肾三 脏 虚 损 局 面。脾 虚 运 化 水 湿 无 力 , 湿 聚成 痰 , 痰郁 1久 化 热 。痰 阻气 机 , 机 不 畅 , 滞 而 3 气 气 血 瘀 , 致痰 瘀互 结 , 为 因果 , 导 互 不断 发展 , 易形 成恶性
床 诊断 为“ 支气管 扩张 合并 感染 ” 经抗 感染 、 痰及对 , 化
症 治疗 后 , 气促好 转 , 仍 然痰 多 , 色 白质 稠 , 但 痰 口淡 不
渴, 胃纳差 , 短 乏 力 , 气 大便 烂 , 便 调 , 淡 , 白 , 小 舌 苔 脉 细 。听诊 双肺 可 闻 及 中小 水 泡 音 。 中医 辨 为 : 肺脾 肾 虚, 痰湿 内停 。治 疗 处 方 为 : 灵 脾 2 g 菟 丝 子 2 g 仙 0, 0, 熟 附子 1g 苏 子 2 g 白术 1g 黄 芪 2 g 僵 蚕 1g 乌 0, 0, 5, 0, 0,
1 g莪 术 1 、 仁 1g 甘 草 5 黄芩 1g 5、 0桃 5、 0 。上 方 加水 3 碗, 至 1 , 煎 碗 温服 , 复渣 1 。服药 后第 4天 复 诊 , 次 咳 嗽 极少 , 痰少 , 无胸 闷等不适 , 状大 为改善 , 继 以上 症 而 方 加减 调治 。 24 支 气管扩 张症 本 病是 慢性 支气 管化 脓 性疾 病 , . 临床 以慢 性 咳嗽 , 出大量脓 痰 , 复 咯血及 经 常合并 咯 反 感染 为 主要特 征 。因其 病程 长 , 情迁 延缠绵 , 临床 病 属 较为难 治 的疾病 。本 病 的发 生 除 少 数 是 由禀 赋 不 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