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下册 认识面积教案 冀教版
三年级数学下册简单的测量面积教案冀教版
教案:三年级数学下册简单的测量面积教案冀教版第一章:认识面积教学目标:1. 理解面积的概念,知道面积是二维图形的大小。
2. 学会用不同的方式表示面积,如平方厘米、平方分米等。
教学内容:1. 引入面积的概念,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感受面积的存在。
2. 学习面积的单位,如平方厘米、平方分米等,并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教学活动:1. 教师通过实物或图片展示,引导学生感受面积的存在,如展开一张纸、一块布等。
2. 学生分组讨论,思考如何表示这些物体的面积。
3. 教师介绍面积的单位,如平方厘米、平方分米等,并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作业布置:1. 学生回家后,找一些日常物品,如书籍、桌子等,用所学的方法表示它们的面积。
第二章:测量面积教学目标:1. 学会使用直尺和三角板测量物体的面积。
2. 掌握测量面积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教学内容:1. 学习使用直尺和三角板测量物体的面积。
2. 掌握测量面积的基本步骤,如确定测量范围、画线、标记等。
教学活动:1. 教师示范如何使用直尺和三角板测量物体的面积,并解释测量面积的基本步骤。
2. 学生分组实践,选择一些日常物品进行面积测量,如桌子、书本等。
作业布置:1. 学生回家后,找一些日常物品,如家具、玩具等,使用直尺和三角板测量它们的面积,并记录下来。
第三章:计算面积教学目标:1. 学会计算简单图形的面积。
2. 掌握计算面积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教学内容:1. 学习计算矩形、三角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2. 掌握计算面积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如乘法、除法等。
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并示范如何计算矩形、三角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理解。
2. 学生分组练习,计算一些简单图形的面积,如矩形、三角形和正方形等。
作业布置:1. 学生回家后,完成一些计算面积的练习题,如矩形、三角形和正方形等。
第四章:应用面积教学目标:1. 学会应用面积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 7.1 认识面积单位 - 冀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 7.1 认识面积单位 - 冀教版一、教学内容本次教学的内容为认识面积单位。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将会了解到什么是面积单位,以及介绍一些常用的面积单位,如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等。
二、教学目标1.理解面积单位的意义和作用2.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如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等3.能够进行简单的面积单位转换三、教学重点1.面积单位的概念和意义2.常用的面积单位及其转换关系四、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面积单位的概念和作用,并能够掌握面积单位之间的转换关系。
五、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和教案2.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3.教具:正方形木块、计量尺、平衡尺等。
六、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课教师介绍本节课的主题:认识面积单位,并询问学生有关面积的相关概念。
Step 2. 学习面积单位概念和意义1.通过举例子来引导学生理解面积单位的概念和意义:–张三家的房间是3米长、4米宽的,那么他房间的面积是多少?–如果说一个小广场有45平方米的面积,那么这个广场大概有多大?2.引出面积单位是用来表示平面上面积大小的,比如我们可以用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等单位来衡量。
3.讲解常用的面积单位及其换算关系,比如1平方米等于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等于100平方厘米。
Step 3. 掌握面积单位之间的转换1.通过练习题让学生掌握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如何将300平方厘米转换为平方分米?–如何将5平方米转换为平方分米?Step 4. 拓展练习教师出一些新的练习题让学生自主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了解了什么是面积单位,并且掌握了常用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发现有些学生对于面积的概念还有些模糊,需要在平时的巩固中更多地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
三年级数学下册 面积的初步认识教案 冀教版
面积的初步认识教学目标:1.在操作活动中,经历用不同的方法比较两个物体面积大小的过程。
2.认识面积的含义,了解把图形平均分成若干小方格来进行面积比较的方法。
3.积极参与观察、比较、交流活动,愿意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明确面积的概念。
教学准备:长方形、正方形、树叶,手帕。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教师里哪些物体表面的形状是长方形、哪些是正方形?学生边观察,边交流。
(设计意图:初步感知物体的面。
)二、认识面积1.师提出:指出你的数学课本的封面和铅笔盒盖的表面,说出哪个大些,哪个小些。
2.学生认一认、摸一摸哪是课本的封面,哪是铅笔盒的表面,再说一说哪个大,哪个小。
重点说一说是怎样知道的。
3.师:剪下附页中的两个长方形,比一比哪个大?4.学生独立操作,剪下来,比一比,再交流个性化的比较方法。
通过比较,使学生直观看到黄色的纸片比蓝色纸片大。
5.师提出大头蛙的问题:黄色长方形比蓝色的大,是指什么比较大?6.学生讨论,交流。
对于“黄色长方形比蓝色的大,是指黄色长方形的面积比蓝色长方形的面积大”这一解释,学生如果说不出来,教师可作为学习中的一员与学生进行交流。
同时,告诉学生面积的概念。
(设计意图:认识面积的含义)三、比一比1.出示第83页第(1)题:学生分别比较两组物品表面的大小。
2.第(2)题:A:让学生观察,并提问:你能用眼睛直观看出哪个图形的面积大,哪个面积小吗? B: 同桌想办法进行比较。
C:交流比较的方法。
D:师提出:这几种比较图形面积大小的方法,你喜欢哪种?为什么?E:学生讨论、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感知把图形平均分成若干小方格来进行面积比较的方法比较简单)四、练一练1.第一题:下面三个图形,哪个图形面积最大,哪个最小?此题是本节课所学内容的基本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后,重点说一说是怎样判断的。
2.第二题:比一比哪个图形面积大。
此题是稍复杂的借助方格对图形大小进行比较的练习,重点是让学生说出判断的依据。
《认识面积》(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冀教版
认识面积(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面积的概念;2.掌握计算矩形面积的方法;3.能够测量简单图形的面积;4.能够举一反三,将所学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学重难点1.理解面积的概念;2.掌握计算矩形面积的方法;3.能够测量简单图形的面积。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2.课堂讲解法;3.问题解决法;4.操作演示法;5.交际式教学法。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白板、笔、教具等;2.学生准备笔、作业本等教具。
教学过程导入环节1.教师通过展示一张矩形图形的图片引导学生讨论,了解矩形的特点;2.引导学生思考这个图形的面积是多少,引导学生猜测计算面积的方法。
案例分析1.展示一个长方形的图片,并告知学生长方形的长度为4cm,宽度为3cm;2.让学生思考,如何计算这个矩形的面积,引导学生理解计算矩形面积的公式:面积=长×宽;3.让学生自己计算出这个长方形的面积。
课堂讲解1.通过引导学生在小组中讨论,让学生探究其他简单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2.教师在黑板上讲解,介绍圆形、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并辅以实例演示。
问题解决1.分组让学生四人一组,让每组选出一位代表,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测量,每组代表测量出教室的面积,并报告给全组;2.让学生探究测量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互相交流问题解决方法。
操作演示1.展示测量器材,让学生了解使用方法;2.让学生按教师指示,使用测量器材测量教室的面积。
交际式教学1.教师为学生设计情境,让学生通过情境模拟,发展批判性思维,理解与实践的有效结合;2.让学生设计情境,自主学习,互相交流。
教学总结1.复述本课学到的知识点;2.让学生举出日常生活中应用所学知识的例子;3.教师做个小小测验,测试学生对本课内容的掌握情况,并总结错误解答的情况。
作业布置1.题目:计算矩形的面积;2.指导学生在家中寻找物品,测量并计算物品的面积,并写在作业本上。
教学反思通过本课的教学,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面积的概念,掌握计算矩形面积的方法。
认识面积-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认识面积-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生了解什么是面积。
2.学生掌握测量面积的方法和技巧。
3.学生学会应用测量面积的工具进行实际测量。
二、教学重难点1.学生掌握测量面积的方法和技巧。
2.学生学会应用测量面积的工具进行实际测量。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已经学过的内容,重温线段、角度、相似等概念,为后面学习面积做好铺垫。
2. 认识面积1.定义面积的概念:将平面内一个具体的区域所包含的所有单位正方形“叠”起来,这个“叠法”的正方形个数就是这个面积的“大小”。
2.通过实际操作,学生手工制作一个正方形,将这个正方形分成若干小正方形。
要求学生通过这个实物模型感受一个区域的面积,引导学生认识面积的概念。
3. 测量面积1.学生了解测量面积的工具:面积计。
2.学生通过老师示范,熟练掌握面积计的测量方法和操作。
3.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实践应用测量面积的方法,并填写测量结果。
4. 拓展应用引导学生通过测量实际物品的面积来加深对面积概念的认识,如教室、教学楼、操场等场所的面积。
五、课堂练习为巩固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的掌握,可以开展一些课堂练习,以帮助学生掌握测量面积的方法和技巧。
六、总结在本节课中,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测量,对面积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通过教学,学生已经了解什么是面积,掌握测量面积的方法和技巧,并能够应用测量面积的工具进行实际测量。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际操作和测量,帮助学生掌握了测量面积的方法和技巧,这对提高学生数学素养有很大的帮助。
然而,在实践应用中,学生可能会遇到一些难题,比如较特殊的区域难以测量等问题。
为此,需要针对这些问题逐一解决,并结合更多的实践案例,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掌握面积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同时,还要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鼓励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小学数学冀教版三年级下册三下第七单元第三课时认识面积单位(教学设计)
C我们生活中哪些物体面积大约1平方米?
教师总结:饭桌的桌面、洗衣机的前面等都大概是1平方米。
D试一试
请几名同学站在1平方米的正方形纸上,看看最多能站几个人。
3、小组讨论
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分别在什么情况下用?
填空:测量较大物体的面积,如操场的面积,用()作单位。测量一般物体的面积,如手帕的面积用()作单位,测量较小物体的面积,如邮票的面积用()作单位。
鸡妈妈笑嘻嘻地拿开蓝色的格子:哇,小萌鸡们惊讶了。原赖图B的面积大。
2、这时,鸡妈妈说:比较面积的大小,统一格子的大小很重要。
在数学上为了准确测量或计算面积的大小,要用同样大小的正方形的面积做单位,就叫做面积单位。
几天我们就来研究面积单位。
学生小组内讨论。
通过练习帮助学生复习就知识,引出新知识。
讲授新课
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四、巩固练习:
1、填上适当的单位。
(1)课桌面的面积大约是24( )。
(2)新华字典的封面大概900( )。
(3)一枚一角硬币的面积大约是( )。
(4)花坛的面积大约是60( )。
2、算一算下面每个图形的面积分别是多少。(每个小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
()()()
3、下面两个图形的面积各是多少平方厘米(每个小格1平方厘米)
冀教版数学三年级下第七单元第三课时认识面积单位教学设计
课题
认识面积单位
单元
七
学科
数学
年级
三
学习
目标
1.经历认识并体验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过程。
2.知道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等面积单位,会用某个面积单位去测量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面积。
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认识面积单位》说课稿
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认识面积单位》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1 教材背景本说课稿是针对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的《认识面积单位》一节所编写的。
这节课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面积以及如何量取面积。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用平方厘米作为面积单位,能够从实际生活中认识并量取平面图形的面积。
1.2 教材内容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面积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面积的概念,即物体所占据的平面范围。
•面积的表示:通过具体例子,引导学生了解用平方厘米作为面积单位,并帮助学生理解面积的表示方法。
•面积的测量:通过实际操作,引导学生掌握用方格纸测量平面图形的面积的方法。
•练习与巩固:通过练习题与巩固题,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二、教学目标2.1 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达到以下知识与能力目标:•知道面积是什么,并能够简单解释面积的概念。
•掌握用平方厘米作为面积单位,并能够用其表示面积。
•能够使用方格纸量取平面图形的面积。
•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面积计算问题。
2.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达到以下过程与方法目标:•观察与实践能力:通过实际操作,学生能够观察和实践,培养他们对物体面积的感知能力。
•学习与探究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与实际操作,培养他们主动学习和探究的能力。
•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通过让学生解决面积计算问题,培养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如下:•面积的概念与表示方法。
•平方厘米作为面积单位的认识与运用。
•用方格纸测量平面图形的面积。
3.2 教学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如下:•把握好量取面积的方法与技巧。
•理解面积单位的意义和用途。
四、教学过程4.1 情境导入为了引发学生对面积的兴趣,并帮助他们理解面积的概念,我将通过一个小故事引入本节课的内容。
小故事:小明的家装修小明家正在进行装修,他的爸爸让他去买地板,要求买够整个房间的面积的地板。
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7.3认识面积单位
第三课时认识面积单位◆教学内容教材67~68页认识面积单位◆教学提示本节课认识面积单位,以教师讲解、学生实际体验为主要学习方式。
课堂活动中,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
一方面,通过讲解,让学生知道面积单位的意义,并结合具体物体,让学生真实看到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是多大的正方形;另一方面,指导学生指出生活中常见的物体,体会并建立表象。
除教材中提到的几个典型事例外,鼓励学生找出其他物体。
在“议一议”环节,要给学生充分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重点说一说选择面积单位的理由。
讨论完课本上提到的名片、课桌面、教室地面以外,还可以举出其他事例,让学生选择面积单位,并说明理由。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等面积单位,会用某个面积单位测量物品表面和图形的面积。
过程与方法:经历认识并体验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结合实例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
◆重、难点:重点: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
难点:能选择恰当的面积单位计量不同物体的面积。
◆教学准备教具准备:课件、1平方分米的小正方形、1平方米的正方形、米尺。
学具准备: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直尺。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师:测量长度用什么单位?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称一称物体的质量用什么单位?我们学过哪些质量单位?师:我们已经了解物体的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就是认识面积单位。
(板书)二、探究新知师:测量和计算面积要用面积单位。
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1、认识面积单位。
(1)认识1平方厘米。
让学生拿出上一节用过的边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形,介绍这个小正方形的面积就是1平方厘米及字母表示。
并板书:平方厘米 cm2让学生摸一摸、比一比、画一画,闭上眼睛想一想1平方厘米有多大。
同桌或前后桌讨论生活中哪些物体表面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
全班交流。
课件出示丫丫和聪聪的话,学生读一读,明白电话机按键表面的面积和大拇指指甲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
认识面积-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认识面积-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面积”和“平方米”的基本概念;2.能够用常见的物品和几何图形推算面积;3.练习打“面积”测量单位“平方米”的简写。
二、教学重点难点1.学生掌握“面积”和“平方米”的基本概念;2.学生掌握通过测量物品或几何图形来推算面积。
三、教学内容1.“面积”和“平方米”的基本概念;2.通过实物或几何图形的测量来推算面积。
四、教学环节1. 导入新课1.向学生提出问题:你们平时听到最多的是什么单位?(可能会有学生说“米”、“厘米”、“分米”等)2.引出新课:“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单位叫做‘平方米’,知道它是用来干嘛的吗?”3.引入新概念:“平方米是用来测量面积的,你们知道什么是面积吗?”2. 正式学习1.引导学生测量教室或走廊的面积,并根据测量结果计算教室或走廊的面积,提示学生需要用到平方米的单位;2.通过展示标准物品(如一张A4纸、一个砖头等)的尺寸,让学生通过计算推算出它们的面积;3.给学生不同形状的几何图形,让学生通过计算推算出它们的面积。
3. 巩固练习1.让学生用平方米的简写来填写练习册上的空白处,例如:16平方米可以简写成16 m²;2.给学生几何图形练习册,让学生根据图形计算它们的面积;3.带领学生观察周围的环境,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发现可以计算面积的事物并计算它们的面积。
4. 课堂小结1.总结“面积”和“平方米”的概念;2.强调“平方米”的简写;3.鼓励学生在生活、学习中尽可能多地运用到面积的知识。
五、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通过测量物品和几何图形推算面积的表现;2.收集学生练习册上填写平方米简写的答案;3.采取情景化评价,评估学生在实际运用中理解面积的能力。
六、板书设计概念定义面积…平方米…七、同步练习1.完成课堂练习册;2.完成家庭作业《测量地图和游乐场》。
八、教学反思通过本堂课,学生初步掌握了“面积”和“平方米”的概念,并通过实际测量和计算的方式深入学习了它们的应用,丰富了学生的数学知识。
冀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面积的初步认识 第一课时 教案
7-1 面积的初步认识第一课时教案教师总结:把蓝色长方形放在黄色长方形上面试试。
我们会发现黄色的长方形大。
这种比较方法叫叠放法。
教师讲解:我们刚才比较的是图形的而面积——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二、复习叠放法比较面积的大小。
1、比一比:两片叶子的表面那个大?教师演示:利用叠放法,发现绿色叶子的表面大。
2、方巾和手绢哪个面积小?教师演示:手绢的面积小。
3、下面两个图形,哪个面积大,哪个面积小?这两个图形在同一张纸上。
教师总结:1、用透明纸把一个图描下来。
2、把图都剪下来再比。
三、学习格子法比较面积的大小。
1、出示图片:学生讨论怎样比较两个图形的大小。
学生聆听。
学生小组内说一说比较方法。
学生自己试一试。
学生小组讨论解决办法。
学生用叠放法学生有参与感,另一方面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感觉合作学习的愉悦感。
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通过合作,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体验合作学习的愉快。
让学生在比较的下面两个图形,哪个面积大,哪个面积小?教师谈话:这两个图形怎么比也不容易比出大小。
怎么办呢?于是又有了新的方法。
讲解新的方法:把两个图形分别划分成许多同样大小的小方格,试一试。
2、看看萌鸡们怎么做的:方法一:我把他们分成边长5毫米的小正方形……蓝色的面积大。
方法二:我把他们分成边长1厘米的小正方形……还是蓝色的面积大。
教师总结:这种比较方法叫格子法。
四、说一说:这几种就比较图形面积大小的方法有哪些?,你喜欢哪种?为什么?教师总结:方法:叠放法和画格子法。
喜欢画格子的方法,方便又准确。
五、课堂练习邀请几位同学分享他们的答案,如果出现错误,请同组内的成员纠正。
比较。
学生聆听,观察。
学生小组讨论展示汇报。
学生独立完成巩固练习。
过程中发现问题,从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通过合作,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体验合作学习的愉快。
对本节课学习的估算方法加以巩固练习。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1.3 认识面积|冀教版
认识面积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看、比、摸等方式,认识“面积”,感受“面积”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在活动中,尝试、探索比较面积大小的多种方法,体会选择测量单位的重要性,感受将“面积的大小”抽象成“数”的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观察、操作、概括和表达能力,感受到数学的好玩。
教学分析重点:认识什么是面积。
难点:理解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教具:课件、正方形、三角形、圆形、操作图教学过程一、课前谈话:同学们!你们对自己这节课的表现有信心吗?为了增加你们的自信,现在我们同桌击一下掌,前后桌击一下掌,老师也想把我的自信传递给大家,哪位同学想和我击一下掌,请同学们观察认真想,你有什么想说的?我们现在开始上课!二、游戏导入,激发兴趣师:老师都知道大家喜欢看电影,我今天就给大家带来一部电影,请大家仔细观看!师:你知道什么电影吗?师:地球为会什么流浪啊?师:我们应该怎么做?师:这是什么?师:今天我们就乘坐这艘飞船去开发新大陆。
师:如果让你来开发,你最想开发那一块地?生:1号师:为什么?生:1号大师:1号的什么大。
师:什么面积?谁能摸一摸1号地的面积吗?师:再摸一摸,用手接触的太少了,请你下去,我来摸一遍,请大家仔细看。
师:现在请大家摸一摸笔袋的一个面,再摸一摸数学的封面,同桌两人合作摸一摸课桌的桌面,只摸一遍,不重复。
生:自行师:我们刚才摸了笔袋的一个面,数学的封面,课桌的桌面,你有什么发现?师:看来物体的面积是有大小,我们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面积师:1号地面积最大,谁想来开发?为了公平期间,我们把全班分为男生队和女生队,这样吧!我们男生绅士一点,把这块地让给女生队开发吧!为了奖励男生队的绅士,你们可以选择剩下的两块地开发,你们会选择那两块地呢?师:看来选2号地大家都同意,有争议的是3号和4号,那怎么办呢?师:我们就利用我们能想到的办法,拿出1号信封比一比,拼一拼,撕一撕下谁的面积大师:你是不是把所有的碎片都拿上来了。
三年级数学下册简单的测量面积教案冀教版
教案:三年级数学下册简单的测量面积教案冀教版第一章:认识面积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初步理解面积的概念,知道面积是用来表示物体表面大小的。
2. 培养学生用面积观念去观察和思考周围物体的表面大小。
二、教学内容:1. 面积的概念2. 面积的单位三、教学重点、难点:1. 重点:理解面积的概念,掌握面积的单位。
2. 难点:培养学生用面积观念去观察和思考周围物体的表面大小。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面积的概念。
2. 采用实例教学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面积的单位。
五、教学步骤:1. 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的地面,思考如何表示地面的大小。
2. 讲解:介绍面积的概念,解释面积的单位(如平方米、平方分米等)。
3. 示范:用实例演示如何测量和计算物体的面积。
4. 练习:让学生分组测量和计算教室墙面、桌面等的面积。
5. 总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理解面积的概念和单位。
第二章:面积的单位换算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面积单位换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面积单位换算关系2. 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难点:1. 重点:掌握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2. 难点:运用面积单位换算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对比教学法,让学生明确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2. 采用实例教学法,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运用面积单位换算。
五、教学步骤:1. 引入:让学生回顾上一节课所学的面积单位。
2. 讲解:介绍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如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等。
3. 示范:用实例演示如何进行面积单位换算。
4. 练习:让学生分组解决实际问题,运用面积单位换算。
5. 总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掌握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第三章:测量物体面积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学会使用工具(如尺子、三角板等)测量物体的面积。
2. 培养学生运用测量结果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认识面积2-冀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 认识面积2冀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为冀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七单元《认识面积2》,主要内容包括:理解面积的概念,掌握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和平方分米,并能够进行简单的面积计算。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理解面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能够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面积的概念,掌握面积单位,并能进行简单的面积计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和讨论,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1. 面积概念的理解:面积是一个相对抽象的概念,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2. 面积单位的转换:平方厘米和平方分米之间的转换需要学生有清晰的逻辑思维。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尺子、面积模型、多媒体课件。
2. 学具:练习本、彩色铅笔、剪刀、胶水。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日常生活中与面积相关的物品,如桌面、书本封面等,引出面积的概念。
2. 新课内容讲解:详细介绍面积的定义,展示面积单位,并通过实例讲解面积的计算方法。
3. 互动环节:学生分组讨论,利用教具进行实际操作,加深对面积概念的理解。
4. 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导。
板书设计认识面积2包括面积的定义、面积单位、计算方法及实例。
图示:展示面积模型和相关计算示例。
作业设计1. 基础练习:完成练习册上与面积相关的习题。
2. 拓展练习:设计一个小项目,测量并计算家中某个房间的面积。
课后反思教学效果: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表现,评估学生对面积概念的理解程度。
改进措施:根据学生的反馈和学习效果,调整教学方法,增加更多互动环节,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面积的概念。
本教案旨在通过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全面理解和掌握面积的相关知识,培养他们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同时激发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在上述教案中,教学难点部分是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
精品小学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认识面积
板书设计面积
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它们的面积
比较大小方法:观察法、重叠法、画格子法等
教学随笔:
二、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1
(一)比较数学课本和铅笔盒的大小
拿出自己的铅笔盒和数学课本,找到铅笔盒和数学课本的表面,用自己的方法比一比铅笔盒与数学课本表面的大小。
1.学生操作,得结果。
2.师生互动。
生可能出现的比较方法:
生1:我是把铅笔盒放到数学课本上比出来的。
生2:老师,这两个差距很大,一看就能看出来的。
(四)概念教学
同学们,我们刚才比较了课本、文具盒的表面积的大小,还比较了两个平面图形的大小。我们把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五)展示目标
这就是这节课和今后几节课我们所要探究的知识面积(板书面积定义)。
(六)专项训练
现在再请同学们结合我们刚才学习的“面积”的定义,将刚才的比较结果再说一次。
还有没有其他方法呢?
生3:……(老师对学生的想法给予鼓励、表扬)
(二)比较两个长方形的大小。
剪下课本附页中的两个长方形,比一比哪个大吧。
1.学生活动:剪下、比较大小。
2.师生互动(交流比较方法,并让学生将自己的比较方法展示给大家看)。
一、情景引入
二、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1
(三)质疑
黄色长方形比蓝色的大,是指什么比较大?
认识面积
参考教案
书写教案
本课知识前后联系: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认识面积的含义。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了解把图形平均分成若干小方格来进行面积比较的方法。
教学难点
一、情景引入
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下第七单元1 《认识面积》教案
第1课时认识面积◆教学内容教材62~64页认识面积◆教学提示1、设计有效的活动,引导学生感知面的大小。
为使学生对面的大小有切身感受,可以让学生为大小不同的图形表面进行涂色,在此基础上观察黑板等的表面。
2、多种方式建立面积的概念。
面积概念的建立要遵循直观性原则,对物体面积的描述要做到动作表征与语言表征相结合,即边用手画边描述该表面的面积,以此增强对面积概念的直观认识,也避免与周长概念相混淆。
3、注意发展学生的面积守恒观念。
可结合具体物体,如课本,将其横放,竖放或斜放,分别说说封面的面积,让学生尽可能体会尽管摆放不同,但封面面积的大小不变。
4、选择的事例尽可能全面。
为了使学生对面积概念形成比较清晰完整的认识,教师提供的范畴应尽可能全面。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面积的含义,会把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个小方格进行面积的比较。
过程与方法:经历认识面积、用不同的方法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极参加观察、比较、交流活动,愿意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方法。
◆重、难点重点:理解面积的含义难点:会比较物品表面的平面图形的大小。
◆教学准备教具准备:课件投影学具准备:大小不同的长方形纸,附页中的长方形,直尺,铅笔。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师提出问题,同桌交流,什么叫图形的周长,并用手边画边描述手中长方形纸的周长。
(2)师:我们都知道长方形的周长是指它一周的长度。
现在大家用手摸一摸这张长方形纸的表面是指的哪儿?(3)师:这节课我们就学习跟物体表面有关的问题。
板书:认识面积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周长,引出面积。
采用直观图形,初步感知周长和面积的区别。
二、探究新知1、面积的含义(1)让学生观察教室中的物体,指出哪些是长方形,哪些是正方形。
教师要注意提示学生表述的语言要准确。
例:课桌面是长方形的而不能说课桌是长方形的。
(2)说一说黑板和课桌面哪个大哪个小。
(3)利用课本和铅笔盒,想让学生用手摸一摸它们的表面,再说一说课本的封面与铅笔盒盖的表面比较,哪个大,哪个小。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1.2 认 识 面 积|冀教版
认识面积教学内容: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认识面积》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涂一涂、摸一摸、说一说等活动,初步理解面积的含义,经历面积概念的形成过程。
2.学会用观察、重叠、数方格等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
3.在直观感知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初步的度量意识,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形成几何直观素养。
教学重点:初步理解面积的含义。
教学难点:度量意识的培养。
教学准备:PPT课件、方格纸、彩笔。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1、板书面积,学生读。
这节数学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话题“面积”。
2、生活中,你听说过面积吗?学生自由发言,根据学生认知情况,教师总结。
3、对于面积,你特别想知道些什么问题呢?学生发言。
4、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你们提出的这些问题。
二、新授(一)认识物体表面的面积1、师:在古代埃及,尼罗河每年泛滥一次,洪水给两岸带来了肥沃的淤泥,但也抹掉了田地之间的界限标志,水退了,人们要重新划出田地的界限。
2、教师在黑板上划出两块大小不一样的田地,指名用红粉笔涂大块地,用黄粉笔涂小块地。
提出问题:为什么黄色的先涂完?3、学生回答。
4、师:这个涂色的部分就是它的面积。
5、出示PPT,(工作粉刷墙壁的图片),学生再次感知涂上颜色的部分就是墙壁的面积。
6、引导学生寻找身边的物体的面。
摸一摸,说一说它们的面积。
7、总结:什么是面积?8、板书: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二)认识图形的面积1、出示PPT,(常见的图形)用手指一指这些图形的面积。
2、补充板书: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3、在认识面积的时候,有人会指出图形的边线,根据学生回答情况,辨析图形的面积和周长。
4、讨论交流:面积和周长有什么区别?5、师总结:周长一条线,面积一大片。
(三)、面积的大小1、你们会测量面积吗?测量A4纸的大小。
2、根据学生测量情况,教师引导:让学生明白面积要量哪,用什么量?3、师总结:测量面积,应该测量图形的内部,可以用小方块来测量。
4、小游戏。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面积的认识冀教版
面积的认识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的实例和操作活动,理解面积的含义。
2、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掌握运用数格子比大小的这种基本方法。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理解面积的含义,掌握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面积的含义教学准备:教学流程:一、回顾旧知,引出面积的认识。
1、呈现一个长方形,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向大家介绍一下对它的认识。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老朋友——长方形,你能不能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向大家介绍一下对它的认识?)2、回顾长方形的长、宽和周长以及周长的计算。
3、引出面积:除了刚才谈到的这些知识,你觉得长方形还有没有什么知识值得我们来研究一下的?——我们可以来研究一下长方形的大小。
引导:长方形的大小,在数学上有一个专门的名称,叫做长方形的面积。
(板书:大小、面积)二、操作感知,理解面积的含义。
1、认识长方形的面积。
①先让学生说一说,然后课件出示:长方形的大小,就是长方形的面积。
②谁来摸一摸老师手上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注意引导摸的方法)③摸一摸学具袋里长方形的面积。
④你觉得摸两个图形有什么区别吗?——引出面积有大有小,大图形的面积大,小图形的面积小。
2、认识其它平面图形的面积。
①除了长方形,其它的平面图形有没有面积?②认识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的面积。
(用“…的大小就是…的面积”说一说)③小结: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3、认识物体的面积。
①认识立体图形的面积。
——刚才说到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都有它的面积,那么立体图形有没有面积呢?认识长方体、圆柱体。
②认识物体的面积。
——我们身边的物体有面积吗?举例:书面、桌面、掌面、墙面……③小结: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4、完善概念的认识。
①说一说你对面积的认识。
②有没有什么东西是没有面积的?③下面的图形有没有面积?如果有,请用水笔描出它们的面积?④板书:封闭。
呈现: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比较数学课本和铅笔盒的大小
拿出自己的铅笔盒和数学课本,找到铅笔盒和数学课本的表面,用自己的方法比一比铅笔盒与数学课本表面的大小。
1.学生操作,得结果。
2.师生互动。
生可能出现的比较方法:
生1:我是把铅笔盒放到数学课本上比出来的。
生2:老师,这两个差距很大,一看就能看出来的。
3、说一说几种比较图形面积大小的方法,你喜欢哪种?为什么?
七训练应用
练一练1、2题
八回顾反思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探究的问题?
三、专项训练
四、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2
五、师生互动2
六、质疑研讨
七训练应用
八回顾反思
你能知道哪个图形面积最大或最小吗?
2.出示3个方格不一样的图
小结归纳:比较平面图形面积的大小可以用多种方法,观察法、重叠法、画格在用数格子的方法时单单数格子多少并不能确定哪个图形的面积大,因为方格的大小不同就没法比较。
(四)概念教学
同学们,我们刚才比较了课本、文具盒的表面积的大小,还比较了两个平面图形的大小。我们把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五)展示目标
这就是这节课和今后几节课我们所要探究的知识面积(板书面积定义)。
(六)专项训练
现在再请同学们结合我们刚才学习的“面积”的定义,将刚才的比较结果再说一次。
认识面积参考ຫໍສະໝຸດ 案书写教案本课知识前后联系: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认识面积的含义。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了解把图形平均分成若干小方格来进行面积比较的方法。
教学难点
一、情景引入
1.什么样的图形是长方形,什么样的图形是正方形。
2.说一说在见过的物体中,哪些物体表面的形状是长方形的,哪些是正方形的。(例生1:课桌是长方形的。师:课桌的什么地方是长方形的呢?)
所以,并不是占方格数量多的图形,面积就一定大。
板书设计面积
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它们的面积
比较大小方法:观察法、重叠法、画格子法等
教学随笔:
还有没有其他方法呢?
生3:……(老师对学生的想法给予鼓励、表扬)
(二)比较两个长方形的大小。
剪下课本附页中的两个长方形,比一比哪个大吧。
1.学生活动:剪下、比较大小。
2.师生互动(交流比较方法,并让学生将自己的比较方法展示给大家看)。
一、情景引入
二、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1
(三)质疑
黄色长方形比蓝色的大,是指什么比较大?
三、专项训练
比一比1题。
四、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2
出示比一比2题。
1.谁能快速比较出它们的大小?(引起冲突,不能用眼睛直观比较大小)。
2.小组想办法进行比较。
五、师生互动2
1.学生个性化方法交流。
2.交流平均分成方格的比较方法。
六、质疑研讨
1.老师这里有A、B、C、3个平面图形,已知图形A的面积所占方格数是4格,图形B的面积所占方格数是12格,图形C的面积所占方格数是16格,形A面积最大。子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