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原文与译文译文

合集下载

学习_课件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

学习_课件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
孔子办教育,把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放 在第一位,而文化学习只是第二位的。事实上, 历史上的任何阶级,无论奴隶主阶级、地主阶级 ,还是资产阶级,教育都是为其政治服务的,尤 其重视学生的道德品行和政治表现,把“德”排 在“识”的前面,这是阶级的需要。他们就是要 培养适应本阶级要求的各方面人才。
11【原文】陈亢(1)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2)乎?”对 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 ‘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 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 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 一【得注三释。】闻(诗1),陈闻亢礼:,即又陈闻子君禽子。之(2远)异(3闻)其:子这也里。指”不同于对
7【原文】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敏于事而慎于言,就(1)有道(2)而正(3)焉,可 谓好学也已。”
【注释】(1)就:靠近、看齐。(2)有道:指 有道德的人。(3)正:匡正、端正。
【评析】本章重点提到对于君子的道德 【要译求文。】孔孔子子认说为:,“一君个子有,道饮德食的不人求,饱不 足应,当居过住多不地要讲求究舒自适己,的对饮工食作与勤居劳处敏,捷他, 说在话工却作小方心面谨应慎当,勤到劳有敏道捷(,有谨品慎德小)心的, 人而那且里能去经匡常正检自讨己自,己这,样请可有以道说德是的好人学对 了自。己”的言行加以匡正。作为君子应该克 制追求物质享受的欲望,把注意力放在 塑造自己道德品质方面,这是值得借鉴
连中三元,道贺的人说:“士子连登三元, 一生吃着不尽。”意思说你考出来了,一 生不愁吃不愁穿了,王曾正色回答:“曾 生平志不在温饱。”做官固然是一种职业, 但绝不能仅仅把它看作一种谋生的手段, 因而庸庸碌碌,甚至为非作歹。
这一章里,孔子提出敏事慎言即好 学,这就意味着,言行也是学问。毛主席 说:“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 习。”

7.仁而不好学,其蔽也愚

7.仁而不好学,其蔽也愚

评析 天才是存在的,不容怀疑,但是天才如 果没有勤奋努力的支持,其成就是有限的。 凡事在于学而知之,功业、德行的成就在 于日积月累的学习,在于不断进取。贫穷 是一种资源,是一种境界,是起点,贫困 可以励志成就人生。
选文2
【原文】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 敏以求之者也。” 【译文】孔子说:“我不是天生就有学问 的,只是个喜欢读书、勤奋敏捷地追求知 识的人。”
孔子如何看待诚信
• 途经蒲邑,遇到卫国大夫公孙氏占据蒲邑反叛,蒲邑人扣 留孔子。有个叫公良孺的弟子,带着五辆私车随从孔子。 他为人长大贤能,又有勇气力量,对孔子说:“我昔日跟 着您在匡遭遇危难,如今又在这里遭遇危难,这是命啊。 我与您再次蒙难,宁可搏斗而死。”搏斗非常激烈。蒲邑 人恐惧,对孔子说:“如果你不去卫都,我们放了你,” 孔子和他们立了盟誓,蒲邑人将孔子放出东门。孔子接着 前往卫都。子贡说:“盟誓难道可以背弃吗?”孔子说: “这是要挟订立的盟誓,神是不会理睬的。
• 【评析】 • 关于学习的重要性,孔子是这样表达的:
其实孔子强调的是一个人的品质是 要通过努力学习去完善的,如果不加强学 习,不善于运用,即使你有仁,智,信,直, 勇,刚这样的美德,也照样回出现大的弊 病。学习应该放在首位,学习能弥补人的 不足。学习起到了一个方向性的作用。
宋襄公之义
宋襄公和楚国在涿谷打战,宋军已摆好阵势,楚军还 在渡河,宋国右司马购强对宋襄公说:“楚军多,宋军少, 请趁楚军还在渡河未排好阵势时进击,一定可以打败他 们。”宋襄公:“我听说:君子不加害受伤的人,不掳白 发老者,不向未摆好阵势的军队挑战。如今楚军还未渡完 河,就出击他们,这有伤道义,还是等楚军渡完河再击鼓 进攻吧。”购强:“君王这么做,简直是不爱惜宋国百姓, 自己的心腹不能保全,只顾及一个道义而已” 宋襄公:“住口!你再不回队伍去,我就按军法处罚 你。” 宋襄公:“楚军已摆好阵势,击鼓进攻吧。” 结果宋军大败,襄公伤了大腿,三天后就死了。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

【评点】学习的主要内容是学礼、修身。
研读赏析
(一)孔子认为学习的原因是什么?哪几则谈到这个 问题? 1、智力差异【原文】1

每个人的智质是有差别的。如何缩小,甚至消除这种差别?那就是学习。— —学习第一个原因:缩小或消除智力差异。
2、充实自我【原文】2 、3

以自己的求学经历,向弟子说明:只有不断努力学习,才能拥有渊博的知 识,高尚的品德,才能够在知识品德等方面充实自我。——学习的另一个 原因。
【评析】强调:个人品质需通过努力学习去完 善。如不加强学习,不善运用,即使有仁、智、 信、直、勇、刚的美德,也会出现大弊病。 本章谈“仁之度”。“好仁不好学,其蔽也 愚”,“学”后省一“礼”字,“礼”即“度”。 好仁若无礼度,则愚仁。 “仁、智、信、直、勇、刚”等美好的品德都 要有“礼”有“度”,即仁而无礼度则愚;智而 无礼度则荡;信而无礼度则贼;直而无礼度则绞 (伤人);勇而无礼度则乱;刚而无礼度则狂。
【评析】要求弟子致力于孝悌、谨信、爱众、亲仁, 培养良好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如还有闲暇时间和 余力,则用以学习古代典籍,增长文化知识。——以 道德教育为中心,德行修养第一位,书本知识学习, 则是第二位。
11、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1)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 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 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 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 闻君子之远(2)其子也。”
【评析】称赞颜回:好学上进。评价其“不迁怒、 不贰过” ——教育学生,重在培养道德情操。
10、子曰:“弟子(1)入(2)则孝,出(3)则弟,谨(4)而信,泛(5) 爱众,而亲仁(6),行有余力(7),则以学文(8)。” 【注释】(1)弟子:年纪较小为人弟和为人子的人或指学生。这里 取前一种。 (2)入:古父子分住不同居处,学习在外舍。入是入父 宫,指进到父亲住处,或说在家。 (3)出:与“入”相对,指外出 拜师学习。出则悌,用悌道对待师长,也泛指年长于自己的人。 (4)谨:寡言少语。 (5) 广泛。 (6)仁:仁即仁人,有仁德之人。 (7)行有余力:指有闲暇时间。 (8)文:古代文献。主要有诗、书、 礼、乐等文化知识。

先秦诸子选读《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全文翻译

先秦诸子选读《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全文翻译

先秦诸子选读《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全文翻译《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原文与译文译文1【原文】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译文】孔子说:“生来就知道的人,是上等人;经过学习以后才知道的,是次一等的人;遇到困难再去学习的,是又次一等的人;遇到困难还不学习的人,这种人就是下等的人了.”【评析】孔子虽说有“生而知之者”,但他不承认自己是这种人,也没有见到这种.他说自己是经过学习之后才知道的.他希望人们勤奋好学,不要等遇到困难再去学习.俗话说:书到用时方恨少,就是讲的这个道理.至于遇到困难还不去学习,就不足为训了.2【原文】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译文】孔子说:“我不是生来就有知识的人,而是爱好古代的东西,勤奋敏捷地去求得知识的人.”【评析】在孔子的观念当中,“上智”就是“生而知之者”,但他却否认自己是生而知之者.他之所以成为学识渊博的人,在于他爱好古代的典章制度和文献图书,而且勤奋刻苦,思维敏捷.这是他总结自己学习与修养的主要特点.他这么说,是为了鼓励他的学生发愤努力,成为各方面的有用人才.3【原文】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译文】孔子说:“即使只有十户人家的小村子,也一定有像我这样讲忠信的人,只是不如我那样好学罢了.”【评析】孔子是一个十分坦率直爽的人,他认为自己的忠信并不是最突出的,因为在只有10户人家的小村子里,就有像他那样讲求忠信的人.但他坦言自己非常好学,表明他承认自己的德性和才能都是学来的,并不是“生而知之.”这就从一个角度了解了孔子的基本精神.4【原文】子曰:“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对曰:“未也.”“居(1),吾语女.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2);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3);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4);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5);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注释】(1)居:坐.(2)愚:受人愚弄.(3)荡:放荡.好高鹜远而没有根基.(4)贼:害.(5)绞:说话尖刻.【译文】孔子说:“由呀,你听说过六种品德和六种弊病了吗?”子路回答说:“没有.”孔子说:“坐下,我告诉你.爱好仁德而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受人愚弄;爱好智慧而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行为放荡;爱好诚信而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危害亲人;爱好直率却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说话尖刻;爱好勇敢却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犯上作乱;爱好刚强却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狂妄自大.”5【原文】子曰:“恭而无礼则劳(1),慎而无礼则葸(2),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3).君子笃(4)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5)不遗,则民不偷(6).”【注释】(1)劳:辛劳,劳苦.(2)葸:音xǐ,拘谨,畏惧的样子.(3)绞:说话尖刻,出口伤人.(4)笃:厚待、真诚.(5)故旧:故交,老朋友.(6)偷:淡薄.【译文】孔子说:“只是恭敬而不以礼来指导,就会徒劳无功;只是谨慎而不以礼来指导,就会畏缩拘谨;只是勇猛而不以礼来指导,就会说话尖刻.在上位的人如果厚待自己的亲属,老百姓当中就会兴起仁的风气;君子如果不遗弃老朋友,老百姓就不会对人冷漠无情了.”【评析】“恭”、“慎”、“勇”、“直”等德目不是孤立存在的,必须以“礼”作指导,只有在“礼”的指导下,这些德目的实施才能符合中庸的准则,否则就会出现“劳”、“葸”、“乱”、“绞”,就不可能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6【原文】子夏(1)曰:“贤贤(2)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4);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注释】(1)子夏:姓卜,名商,字子夏,孔子的学生,比孔子小44岁,生于公元前507年.孔子死后,他在魏国宣传孔子的思想主张. (2)贤贤:第一个“贤”字作动词用,尊重的意思.贤贤即尊重贤者. (3)易:有两种解释;一是改变的意思,此句即为尊重贤者而改变好色之心;二是轻视的意思,即看重贤德而轻视女色. (4)致其身:致,意为“献纳”、“尽力”.这是说把生命奉献给君主.【译文】子夏说:“一个人能够看重贤德而不以女色为重;侍奉父母,能够竭尽全力;服侍君主,能够献出自己的生命;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恪守信用.这样的人,尽管他自己说没有学习过,我一定说他已经学习过了.”【评析】上一章有“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一句.本章中子夏所说的这段话,实际是对上章的进一步发挥.子夏认为,一个人有没有学问,他的学问的好坏,主要不是看他的文化知识,而是要看他能不能实行“孝”、“忠”、“信”等传统伦理道德.只要做到了后面几点,即使他说自己没有学习过,但他已经是有道德修养的人了.所以,将这一章与前一章联系起来阅读分析,就更可以看到孔子教育重在德行的基本特点.7【原文】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1)有道(2)而正(3)焉,可谓好学也已.”【注释】(1)就:靠近、看齐.(2)有道:指有道德的人.(3)正:匡正、端正.【译文】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评析】本章重点提到对于君子的道德要求.孔子认为,一个有道德的人,不应当过多地讲究自己的饮食与居处,他在工作方面应当勤劳敏捷,谨慎小心,而且能经常检讨自己,请有道德的人对自己的言行加以匡正.作为君子应该克制追求物质享受的欲望,把注意力放在塑造自己道德品质方面,这是值得借鉴的.8【原文】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1),不贰过(2),不幸短命死矣(3).今也则亡(4),未闻好学者也.”【注释】(1)不迁怒:不把对此人的怒气发泄到彼人身上.(2)不贰过:“贰”是重复、一再的意思.这是说不犯同样的错误.(3)短命死矣:颜回死时年仅31岁.(4)亡:同“无”.【译文】鲁哀公问孔子:“你的学生中谁是最好学的呢?”孔子回答说:“有一个叫颜回的学生好学,他从不迁怒于别人,也从不重犯同样的过错.不幸短命死了.现在没有那样的人了,没有听说谁是好学的.”【评析】这里,孔子极为称赞他的得意门生颜回,认为他好学上进,自颜回死后,已经没有如此好学的人了.在孔子对颜回的评价中,他特别谈到不迁怒、不贰过这两点,也从中可以看出孔子教育学生,重在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操.这其中包含有深刻的哲理.9【原文】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译文】孔子说:“古代的人学习是为了提高自己,而现在的人学习是为了给别人看.”10【原文】子曰:“弟子(1)入(2)则孝,出(3)则弟,谨(4)而信,泛(5)爱众,而亲仁(6),行有余力(7),则以学文(8).”【注释】(1)弟子:一般有两种意义:一是年纪较小为人弟和为人子的人;二是指学生.这里是用一种意义上的“弟子”. (2)入:古代时父子分别住在不同的居处,学习则在外舍.《礼记·内则》:“由命士以上,父子皆异宫”.入是入父宫,指进到父亲住处,或说在家. (3)出:与“入”相对而言,指外出拜师学习.出则弟,是说要用弟道对待师长,也可泛指年长于自己的人. (4)谨:寡言少语称之为谨. (5)□:音fàn,同泛,广泛的意思. (6)仁:仁即仁人,有仁德之人. (7)行有余力:指有闲暇时间. (8)文:古代文献.主要有诗、书、礼、乐等文化知识.【译文】孔子说:“弟子们在父母跟前,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要顺从师长,言行要谨慎,要诚实可信,寡言少语,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文献知识.”【评析】本篇第二章中曾提到孝悌的问题,本章再次提及这个问题.孔子要求弟子们首先要致力于孝悌、谨信、爱众、亲仁,培养良好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如果还有闲暇时间和余力,则用以学习古代典籍,增长文化知识.这表明,孔子的教育是以道德教育为中心,重在培养学生的德行修养,而对于书本知识的学习,则摆在第二位.孔子办教育,把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放在第一位,而文化学习只是第二位的.事实上,历史上的任何阶级,无论奴隶主阶级、地主阶级,还是资产阶级,教育都是为其政治服务的,尤其重视学生的道德品行和政治表现,把“德”排在“识”的前面,这是阶级的需要.他们就是要培养适应本阶级要求的各方面人才.11【原文】陈亢(1)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2)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3)其子也.”【注释】(1)陈亢:亢,音gāng,即陈子禽.(2)异闻:这里指不同于对其他学生所讲的内容.(3)远:音yuàn,不亲近,不偏爱. 【译文】陈亢问伯鱼:“你在老师那里听到过什么特别的教诲吗?”伯鱼回答说:“没有呀.有一次他独自站在堂上,我快步从庭里走过,他说:‘学《诗》了吗?’我回答说:‘没有.’他说:‘不学诗,就不懂得怎么说话.’我回去就学《诗》.又有一天,他又独自站在堂上,我快步从庭里走过,他说:‘学礼了吗?’我回答说:‘没有.’他说:‘不学礼就不懂得怎样立身.’我回去就学礼.我就听到过这两件事.”陈亢回去高兴地说:“我提一个问题,得到三方面的收获,听了关于《诗》的道理,听了关于礼的道理,又听了君子不偏爱自己儿子的道理.”。

《论语》选读之《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评析版)

《论语》选读之《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评析版)
是喜欢古代(文化)、勤勉地去追求它的 人。”
【评析】
❖ 在孔子的观念当中,“上智”就是“生而知 之者”,但他却否认自己是生而知之者。他 之所以成为学识渊博的人,在于他爱好古代 的典章制度和文献图书,而且勤奋刻苦,思 维敏捷。这是他总结自己学习与修养的主要 特点。他这么说,是为了鼓励他的学生发愤 努力,成为各方面的有用人才。
【评析】
❖ “恭”、“慎”、“勇”、“直”等德 目不是孤立存在的,必须以“礼”作指 导,只有在“礼”的指导下,这些德目 的实施才能符合中庸的准则,否则就会 出现“劳”、“葸”、“乱”、“绞” ,就不可能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
第5则是对第4则内容的补充,指出了“ 好学”的内容在于学礼,有礼则可以去除四种
6、子夏(1)曰:“贤贤(2)易(3)色;事父母能竭 其力;事君,能致其身(4);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 【注释】(1)子夏:姓卜,名商,字子夏,孔子的学生,比孔 子小44岁,生于公元前507年。孔子死后,他在魏国宣传孔子 的思想主张。 (2)贤贤:第一个“贤”字作动词用,尊重的意 思。贤贤即尊重贤者。 (3)易:有两种解释;一是改变的意思 ,此句即为尊重贤者而改变好色之心;二是轻视的意思,即看 重贤德而轻视女色。 (4)致其身:致,意为“献纳”、“尽力
❖ 孔子说:“仲由,你听说过六种德行、六种弊病吗?”
❖ 仲由回答:“没有啊。”
❖ 孔子道:“坐下!我告诉你:一味喜欢仁而不喜欢学,它 的弊病是愚蠢(不应以仁爱之心对待的,却以仁爱之心去 对待);一味喜欢聪明而不喜欢学,它的弊病是放浪而没 有准则;一味喜欢诚信而不喜欢学,它的弊病是害人害己 ;一味喜欢梗直而不喜欢学,它的弊病是因急切而伤害人 ;一味喜欢勇猛而不喜欢学,它的弊病是犯上作乱、闯祸 ;一味喜欢刚强而不喜欢学,它的弊病是狂妄而不知道天 高地厚。”

【老牟说论语】17.8

【老牟说论语】17.8

【⽼牟说论语】17.8【原⽂】⼦⽈:“由也,⼥闻六⾔六蔽矣乎?”对⽈:“未也。

”“居!吾语⼥。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译⽂】孔⼦说:“由呀,你听说过六种品德和六种弊病了吗?”⼦路回答说:“没有。

”孔⼦说:“坐下,我告诉你。

爱好仁德⽽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受⼈愚弄;爱好智慧⽽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为放荡;爱好诚信⽽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危害亲⼈;爱好直率却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说话尖刻;爱好勇敢却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犯上作乱;爱好刚强却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狂妄⾃⼤。

”【解析】孔⼦谈六种品德和不好学产⽣的六种弊病。

好学是成圣成贤的祕诀。

孔⼦曾经说过,“⼗室之⾢,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户⼈家这么⼀个村⼦⾥,就能够找到像我孔⼦这样忠信之⼈,不如我孔丘好学啊。

孔⼦说出了⾃⼰成圣的秘诀,就是良好的德⾏加上好学。

这天,孔⼦教导⼦路说,“由也,⼥闻六⾔六蔽矣乎?”由是⼦路的名。

由呀,你听说过六种品德和六种弊病了吗?⼦路回答说,“未也。

”我没听过这六⾔六蔽。

“居,吾语⼥。

”居,坐的意思。

⼥同汝。

古⼈对长者问,必恭敬起⽴,这⾥孔⼦命其坐下⽽告之。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

”好是喜好。

愚是愚痴。

喜好仁但是不好学的,这个⽑病就变成愚。

孔安国注解说,“仁者爱物,不知所以裁之,则愚也。

”仁者有爱⼼,能做到仁民爱物,可是遇到问题,这⼈没有智慧,不能够做出合适的决定,这就是愚昧。

所以只有仁的⼼,但是不好学,那样做出来的往往是适得其反。

“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

”知是明智。

荡是放荡。

孔安国注解说,荡是“⽆所适守”,就是没有操守。

好智的⼈,喜欢表现聪明才华,喜欢听从新鲜的消息,如果不好学,往往就变成放荡⽽没有操守。

“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

”信是诚信。

贼是贼害。

如果⼀个⼈不学圣贤之道,只是讲诚信,往往就会出现问题,就会贼害其⾝。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原文译文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原文译文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原文译文英文回答:Confucius, a renowned Chinese philosopher and educator, once said, "Yu ren bu hao xue, qi bi ye yu." This saying, often translated as "He who loves people but does not loveto learn will end up being foolish," encapsulates the importance of lifelong learning and the pursuit of knowledge in leading a fulfilling and virtuous life.To delve deeper into the meaning of this proverb, we must first understand the concept of "ren." In Confucianism, "ren" refers to a multifaceted virtue that encompasses benevolence, humanity, and love. It is the foundation ofall ethical conduct and forms the core of a harmonious society. By "loving people," Confucius implies a genuine concern for the well-being of others, a desire to help them lead meaningful and fulfilling lives.However, Confucius recognized that true compassion andempathy cannot exist in isolation from knowledge and wisdom. "Hao xue," or "loving to learn," is not simply about acquiring information but about cultivating a lifelong passion for understanding the world and oneself. It is through learning that we develop the intellectual and moral tools to navigate life's complexities, make informed decisions, and contribute meaningfully to society.When we neglect the pursuit of knowledge and understanding, we risk becoming narrow-minded, dogmatic,and incapable of adapting to changing circumstances. We may become trapped in our own biases and prejudices, unable to see the world from different perspectives. Moreover,without a solid foundation in knowledge, our judgments and actions may be ill-informed and harmful to ourselves and others.The opposite of "yu ren bu hao xue" is "yu xue bu hao ren," which translates to "He who loves to learn but does not love people will end up being pedantic." This proverb highlights the importance of balancing intellectualpursuits with human connections. True scholarship is notmerely an accumulation of knowledge but also a means to serve humanity and make a positive impact on the world.In conclusion, Confucius's saying "yu ren bu hao xue, qi bi ye yu" underscores the vital connection between compassion and learning. To lead a truly virtuous and fulfilling life, we must cultivate a genuine love for both humanity and knowledge. By embracing lifelong learning and pursuing wisdom, we can develop the intellectual and moral capacity to make wise choices, contribute meaningfully to society, and ultimately achieve our full potential.中文回答:孔子曰,“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
【评析】“礼”是各种执政行事的准则,同时也 是个体为人做事的尺度,否则,就会疲劳、伤人、 懦弱、动乱。
哪些人做到了“故旧不遗”?
朱元璋当皇帝后费尽周折要找到年轻时和他 一起种田的田兴,和他共享荣华富贵;
汉光武称帝后找到同学严光叙旧;
韩信不忘漂母给他饭吃的旧恩,做了楚王后 奉黄金千两给漂母。
《与田兴书》是朱元璋写给老友田兴的 书信,约作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 田兴,生卒年月不详。幼时是和朱元璋 一起种地的好伙伴,朱元璋当和尚后, 与家人朋友失散。田兴也包括在内,后 来田兴流落在外,成了一个小商人,得 知朱元璋起义后,积极响应,为朱元璋 招兵买马,出谋划策,帮助朱元璋建立 了大明王朝,朱元璋感激不已,称他是 自己的老哥,朱元璋称帝后对有功之臣 皆给予封赏,但是田兴不辞而别,功成 身退,即使朱元璋多次派人去请,并亲 笔写下《与田兴书》恳请田兴回朝,但 是田兴从此隐居在山林之中,并没有出 来做官。
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
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吕布、魏延
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杨修:鸡肋
吾虎女安肯嫁犬子乎!不看汝弟 之面,立斩汝首!再休多言!
5【原文】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 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 旧不遗,则民不偷。”
【译文】孔子说:“一味谦恭而不拿礼来作节制就会很辛 苦,一味慎重而不拿礼来作节制就会畏首畏尾,一味勇猛 而不拿礼来作节制就会犯上作乱、闯祸,一味直率而不拿 礼来作节制就会急切而伤害人。在上位的人对父母、亲族 笃厚(即厚待父母、亲族),那么老百姓就会兴起仁厚之 风;在上位的人不遗弃旧交,那么老百姓就不会不厚道。”
思考:现 代社会中, 学习先进 的技能和 培养良好 的品德, 孰轻孰重?
阅读思考 你认为孔子所说的“学”

好仁不好学_其蔽也愚

好仁不好学_其蔽也愚

(二)孔子所说的“学”的基、信、直、勇、刚(原文4) 基本内容
2. 仁、礼、文(原文5)
3.《诗》、《礼》 (原文6)
探讨研究
先进的知识技能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孰重孰轻?哪 一个更能使你成就幸福生活? 学习先进的知识技能固然能够使我们成才, 为我们带来丰厚的物质财富,让我们过上安逸的 生活。但是,学会做人,这是每一个人都要面对 的问题。不管你拥有多少知识和财富,如果不懂 得做人的道理,那你就不 会获得真正的成功和 幸福。
2、 充实自我【原文】2 、3、9
孔子以自己的求学经历为例,向弟子说明一个道理:渊博的知识,高 尚的品德,都是通过自己不断努力学习而得来的。也就是说,只有不 断努力学习,才能够在知识品德等方面充实自我。这是我们学习的另 一个原因。
3、学可去蔽【原文】4
一味的喜好“仁” 、“智” 、“信” 、“直” 、“勇” 、 “刚”,都有各自的缺点和不足,君子只有在不断的学习中才能使 其完美而不出现偏差。补充其不足。学可去蔽,就是我们要学习的 第三个原因。
【评点】孔子对孔鲤的两次教诲其实· 是点明了学习的主 要内容是学礼、修身。
研读赏析
(一)孔子认为学习的原因是什么?哪几则谈 到这个问题? 1、智力差异【原文】1
显然,孔子承认每个人从出生起,他们的智力是有差别的。那么,我们 将如何缩小,甚至是消除这种差别呢?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学习。 也就是说,我们学习的第一个原因就是缩小或消除智力差异。
【评析】“恭”、“慎”、“勇”、“直”等德目不是孤立存在的, 必须以“礼”作指导,只有在“礼”的指导下,这些德目的实施才 能符合中庸的准则,否则就会出现“劳”、“葸”、“乱”、 “绞”,就不可能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
6【原文】子夏(1)曰:“贤贤(2)易(3)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 能致其身(4);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第七课好仁不好学_其蔽也愚

第七课好仁不好学_其蔽也愚

10【原文】子曰:‚弟子(1)入(2)则孝,出(3)则弟,谨(4)而信, 泛(5)爱众,而亲仁(6),行有余力(7),则以学文(8)。‛
【注释】(1)弟子:一般有两种意义:一是年纪较小为人弟和为人 子的人;二是指学生。这里是用一种意义上的‚弟子‛。 (2)入: 古代时父子分别住在不同的居处,学习则在外舍。《礼记·内则》: ‚由命士以上,父子皆异宫‛。入是入父宫,指进到父亲住处,或 说在家。 (3)出:与‚入‛相对而言,指外出拜师学习。出则弟, 是说要用弟道对待师长,也可泛指年长于自己的人。 (4)谨:寡言 少语称之为谨。 (5) 广泛的意思。 (6)仁:仁即仁人,有仁德之 人。 (7)行有余力:指有闲暇时间。 (8)文:古代文献。主要有诗、 书、礼、乐等文化知识。
【评析】“恭‛、‚慎‛、‚勇‛、‚直‛等德目不 是孤立存在的,必须以‚礼‛作指导,只有在‚礼‛ 的指导下,这些德目的实施才能符合中庸的准则,否 则就会出现‚劳‛、‚葸‛、‚乱‛、‚绞‛,就不 可能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
6【原文】子夏(1)曰:‚贤贤(2)易(3)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 君,能致其身(4);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 学矣。‛
三:探讨研究
先进的知识技能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孰重孰
轻?哪一个更能使你成就幸福生活?

提示:
(先进的知识技能与良好的道德品质之间关 系就是成才与做人之间的关系。) (幸福就是人们的渴求在被得到满足或部分 被得到满足时的感觉,是一种精神上的愉 悦。)
资料一

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类文明史上继蒸汽技术革命和 电力技术革命之后科技领域里的又一次重大飞跃。它以 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 涉及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 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等诸多领域的一场信息控制技术革 命。这次科技革命不仅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政 治、文化领域的变革,而且也影响了人类生活方式和思 维方式,使人类社会生活和人的现代化向更高境界发展。 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第三次科技革命是迄今为止人类 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次科技革命,是人 类文明史上不容忽视的一个重大事件。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文白对译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文白对译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文白对译1.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孔子说:“生来就知道(知识)的人,是上等人;学习以后才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知道的,次一等;遇到困难再去学习的,又次一等;遇到困难还不学,民斯为下矣!”不学习,这种人就是下等的人!”(《论语·季氏》)2.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孔子说:“我不是生来就有知识的人,而是爱好古代(文化)、敏以求之者也。

”勤勉地去追求知识的人。

”(《论语·述而》)3.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孔子说:“即使只有十户人家的小地方,也一定有像我孔丘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这样忠厚诚实的人,只是不如我好学罢了。

”(《论语·公冶长》)4.子曰:“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孔子说:“仲由呀,你听说过六种品德和六种弊病吗?”对曰:“未也。

”子路回答说:“没有。

”“居!吾语女:好仁不好学,其孔子说:“坐下!我告诉你:一味喜欢仁而不喜欢学,它的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弊病是愚蠢;一味喜欢聪明而不喜欢学,它的弊病是放浪而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没有准则;一味喜欢诚信而不喜欢学,它的弊病是害人害己;一味喜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欢耿直却不喜欢学,它的弊病是因急切而伤害人;一味喜欢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猛却不喜欢学,它的弊病是犯上作乱、闯祸;一味喜欢刚强却好学,其蔽也狂。

”不喜欢学,它的弊病是狂妄而不知道天高地厚。

”(《论语·阳货》)5. 子曰:“ 恭 而无 礼 则 劳 ,孔子说:“一味地谦恭而不拿礼来节制,就会很辛苦;一味 慎 而无 礼 则 葸 , 勇 而无礼 慎重而不拿礼来节制,就会畏首畏尾;一味勇猛而不拿礼来节则 乱 , 直 而无 礼 则 制,就会犯上作乱、闯祸;一味直率而不拿礼作节制,就会急切绞 。

君 子笃 于 亲 ,则 民 而伤害人。

在上位的人如果厚待自己的父母、亲属,老百姓当兴于仁 ; 故 旧 不遗 ,则 民 不 中就会兴起仁的风气;君子如果不遗弃老朋友,老百姓就不会 偷 。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译文及评析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译文及评析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译文及评析1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译文】孔子说:“生来就知道的人,是上等人;经过学习以后才知道的,是次一等的人;遇到困难再去学习的,是又次一等的人;遇到困难还不学习的人,这种人就是下等的人了。

”【评析】成为大师的孔子,对于人的天资进行了客观的划分, 他希望人们勤奋好学,不要等遇到困难再去学习。

俗话说:书到用时方恨少,就是讲的这个道理。

至于遇到困难还不去学习,就不足为训了。

学习可以充实自我2【原文】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译文】孔子说:“我不是生来就有知识的人,而是爱好古代的东西,勤奋敏捷地去求得知识的人。

”【评析】在孔子的观念当中,“上智”就是“生而知之者”,但他却否认自己是生而知之者。

他之所以成为学识渊博的人,在于他爱好古代的典章制度和文献图书,而且勤奋刻苦,思维敏捷。

这是他总结自己学习与修养的主要特点。

他这么说,是为了鼓励他的学生发愤努力,成为各方面的有用人才。

4【原文】子曰:“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对曰:“未也。

”“居(1),吾语女。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2);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3);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4);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5);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注释】“女”通“汝”。

“六言”就是孔子后面说的“仁”“知”“信”“直”“勇”“刚”六个字。

“六蔽”则是六种弊病。

(1)居:坐。

(2)愚:受人愚弄。

(3)荡:放荡。

好高鹜远而没有根基。

(4)贼:害。

(5)绞:说话尖刻。

【译文】孔子的话是说:仲由,你听说六种德行、六种弊病了吧?仲由回答说:没有啊,不曾听说。

于是孔子对他说:“居!吾语女(汝)”。

“吾语女(汝)”,“语”应当读四声,意思是告诉。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是说一味喜欢仁却不喜欢学,它的弊病是愚蠢。

举例言之,不该以仁爱之心对待的人,你却以仁爱之心对待他,这不是愚蠢吗?“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是说一味喜欢聪明而不好学,它的弊病是放浪而没有准则。

好仁不好学_其蔽也愚

好仁不好学_其蔽也愚
孔子认为好学就可以防止六种德行而产生的弊端,这就意 味着他所说的学习,主要是一种道德修养。
自主初探
1.孔子所说的“学”的具体内容有哪些?请阅
读4~11则后加以梳理。
【分析探究】孔子所说的“学”的内容非常丰富,我们试把
本课中出现的加以概括:对贤人——敬、对父母——孝、对
君主——忠、对朋友——信、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事慎 言、就有道、正己过、不迁怒、不贰过、入则孝、出则弟、 谨而信、泛爱众、亲仁、学《诗》以言、学《礼》以立。
三、通假字 1.女闻六言六蔽矣乎
自主初探
(“
”通“
”)
2.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
(“ ”通“ ”, )
3.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4.弟子入则孝,出则弟 (“ 答案:1.女 汝 2.知 智
(“
”通“
”)
”同“ 聪明 3.亡 无
”, 4.弟 悌
) 敬
爱兄长,泛指敬重年长的人
疏通课文
自主初探
自主学习课本P36-P38《好仁不 好学,其蔽也愚》内容,勾画圈
神做斗争。面对巨额的医药费,小涵
的母亲曾一度想放弃治疗。小涵入院
后,全国上千名爱心妈妈自发为小涵筹钱寻医,并捐款20万元
包机,送她去北京治疗。
9时30分,湖南省儿童医院的医护人员在病房内忙碌,做 好出发前的最后准备。
自主初探
9时50分,北京120航空急救中心的王立新医生接到通知, “由于深圳机场管制,原本9点半将从深圳飞来长沙然后接小 涵的120专机还没起飞,起飞时间尚不确定。” “飞机刚从深圳起飞了!”11点20分,得知此消息,病房
与现代教育观念相比,孔子 的学习观既有其明显的不足, 也有其不可抹杀的长处,特 别是其中的注重道德修养的 思想观念,对于矫正我们今 天重知识学习而轻道德修养 的流弊有着巨大的借鉴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原文】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译文】孔子说:“生来就知道的人,是上等人;经过学习以后才知道的,是次一等的人;遇到困难再去学习的,是又次一等的人;遇到困难还不学习的人,这种人就是下等的人了。

”【评析】孔子虽说有“生而知之者”,但他不承认自己是这种人,也没有见到这种。

他说自己是经过学习之后才知道的。

他希望人们勤奋好学,不要等遇到困难再去学习。

俗话说:书到用时方恨少,就是讲的这个道理。

至于遇到困难还不去学习,就不足为训了。

2【原文】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译文】孔子说:“我不是生来就有知识的人,而是爱好古代的东西,勤奋敏捷地去求得知识的人。

”【评析】在孔子的观念当中,“上智”就是“生而知之者”,但他却否认自己是生而知之者。

他之所以成为学识渊博的人,在于他爱好古代的典章制度和文献图书,而且勤奋刻苦,思维敏捷。

这是他总结自己学习与修养的主要特点。

他这么说,是为了鼓励他的学生发愤努力,成为各方面的有用人才。

3【原文】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译文】孔子说:“即使只有十户人家的小村子,也一定有像我这样讲忠信的人,只是不如我那样好学罢了。

”【评析】孔子是一个十分坦率直爽的人,他认为自己的忠信并不是最突出的,因为在只有10户人家的小村子里,就有像他那样讲求忠信的人。

但他坦言自己非常好学,表明他承认自己的德性和才能都是学来的,并不是“生而知之。

”这就从一个角度了解了孔子的基本精神。

4【原文】子曰:“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对曰:“未也。

”“居(1),吾语女。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2);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3);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4);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5);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注释】(1)居:坐。

(2)愚:受人愚弄。

(3)荡:放荡。

好高鹜远而没有根基。

(4)贼:害。

(5)绞:说话尖刻。

【译文】孔子说:“由呀,你听说过六种品德和六种弊病了吗?”子路回答说:“没有。

”孔子说:“坐下,我告诉你。

爱好仁德而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受人愚弄;爱好智慧而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行为放荡;爱好诚信而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危害亲人;爱好直率却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说话尖刻;爱好勇敢却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犯上作乱;爱好刚强却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狂妄自大。

”5【原文】子曰:“恭而无礼则劳(1),慎而无礼则葸(2),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3)。

君子笃(4)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5)不遗,则民不偷(6)。

”【注释】(1)劳:辛劳,劳苦。

(2)葸:音xǐ,拘谨,畏惧的样子。

(3)绞:说话尖刻,出口伤人。

(4)笃:厚待、真诚。

(5)故旧:故交,老朋友。

(6)偷:淡薄。

【译文】孔子说:“只是恭敬而不以礼来指导,就会徒劳无功;只是谨慎而不以礼来指导,就会畏缩拘谨;只是勇猛而不以礼来指导,就会说话尖刻。

在上位的人如果厚待自己的亲属,老百姓当中就会兴起仁的风气;君子如果不遗弃老朋友,老百姓就不会对人冷漠无情了。

”【评析】“恭”、“慎”、“勇”、“直”等德目不是孤立存在的,必须以“礼”作指导,只有在“礼”的指导下,这些德目的实施才能符合中庸的准则,否则就会出现“劳”、“葸”、“乱”、“绞”,就不可能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

6【原文】子夏(1)曰:“贤贤(2)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4);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注释】(1)子夏:姓卜,名商,字子夏,孔子的学生,比孔子小44岁,生于公元前507年。

孔子死后,他在魏国宣传孔子的思想主张。

(2)贤贤:第一个“贤”字作动词用,尊重的意思。

贤贤即尊重贤者。

(3)易:有两种解释;一是改变的意思,此句即为尊重贤者而改变好色之心;二是轻视的意思,即看重贤德而轻视女色。

(4)致其身:致,意为“献纳”、“尽力”。

这是说把生命奉献给君主。

【译文】子夏说:“一个人能够看重贤德而不以女色为重;侍奉父母,能够竭尽全力;服侍君主,能够献出自己的生命;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恪守信用。

这样的人,尽管他自己说没有学习过,我一定说他已经学习过了。

”【评析】上一章有“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一句。

本章中子夏所说的这段话,实际是对上章的进一步发挥。

子夏认为,一个人有没有学问,他的学问的好坏,主要不是看他的文化知识,而是要看他能不能实行“孝”、“忠”、“信”等传统伦理道德。

只要做到了后面几点,即使他说自己没有学习过,但他已经是有道德修养的人了。

所以,将这一章与前一章联系起来阅读分析,就更可以看到孔子教育重在德行的基本特点。

7【原文】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1)有道(2)而正(3)焉,可谓好学也已。

”【注释】(1)就:靠近、看齐。

(2)有道:指有道德的人。

(3)正:匡正、端正。

【译文】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评析】本章重点提到对于君子的道德要求。

孔子认为,一个有道德的人,不应当过多地讲究自己的饮食与居处,他在工作方面应当勤劳敏捷,谨慎小心,而且能经常检讨自己,请有道德的人对自己的言行加以匡正。

作为君子应该克制追求物质享受的欲望,把注意力放在塑造自己道德品质方面,这是值得借鉴的。

8【原文】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1),不贰过(2),不幸短命死矣(3)。

今也则亡(4),未闻好学者也。

”【注释】(1)不迁怒:不把对此人的怒气发泄到彼人身上。

(2)不贰过:“贰”是重复、一再的意思。

这是说不犯同样的错误。

(3)短命死矣:颜回死时年仅31岁。

(4)亡:同“无”。

【译文】鲁哀公问孔子:“你的学生中谁是最好学的呢?”孔子回答说:“有一个叫颜回的学生好学,他从不迁怒于别人,也从不重犯同样的过错。

不幸短命死了。

现在没有那样的人了,没有听说谁是好学的。

”【评析】这里,孔子极为称赞他的得意门生颜回,认为他好学上进,自颜回死后,已经没有如此好学的人了。

在孔子对颜回的评价中,他特别谈到不迁怒、不贰过这两点,也从中可以看出孔子教育学生,重在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操。

这其中包含有深刻的哲理。

9【原文】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译文】孔子说:“古代的人学习是为了提高自己,而现在的人学习是为了给别人看。

”10【原文】子曰:“弟子(1)入(2)则孝,出(3)则弟,谨(4)而信,汎(5)爱众,而亲仁(6),行有余力(7),则以学文(8)。

”【注释】(1)弟子:一般有两种意义:一是年纪较小为人弟和为人子的人;二是指学生。

这里是用一种意义上的“弟子”。

(2)入:古代时父子分别住在不同的居处,学习则在外舍。

《礼记·内则》:“由命士以上,父子皆异宫”。

入是入父宫,指进到父亲住处,或说在家。

(3)出:与“入”相对而言,指外出拜师学习。

出则弟,是说要用弟道对待师长,也可泛指年长于自己的人。

(4)谨:寡言少语称之为谨。

(5)□:音fàn,同泛,广泛的意思。

(6)仁:仁即仁人,有仁德之人。

(7)行有余力:指有闲暇时间。

(8)文:古代文献。

主要有诗、书、礼、乐等文化知识。

【译文】孔子说:“弟子们在父母跟前,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要顺从师长,言行要谨慎,要诚实可信,寡言少语,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

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文献知识。

”【评析】本篇第二章中曾提到孝悌的问题,本章再次提及这个问题。

孔子要求弟子们首先要致力于孝悌、谨信、爱众、亲仁,培养良好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如果还有闲暇时间和余力,则用以学习古代典籍,增长文化知识。

这表明,孔子的教育是以道德教育为中心,重在培养学生的德行修养,而对于书本知识的学习,则摆在第二位。

孔子办教育,把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放在第一位,而文化学习只是第二位的。

事实上,历史上的任何阶级,无论奴隶主阶级、地主阶级,还是资产阶级,教育都是为其政治服务的,尤其重视学生的道德品行和政治表现,把“德”排在“识”的前面,这是阶级的需要。

他们就是要培养适应本阶级要求的各方面人才。

11【原文】陈亢(1)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2)乎?”对曰:“未也。

尝独立,鲤趋而过庭。

曰:‘学诗乎?’对曰:‘未也’。

‘不学诗,无以言。

’鲤退而学诗。

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

曰:‘学礼乎?’对曰:‘未也’。

‘不学礼,无以立。

’鲤退而学礼。

闻斯二者。

”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

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3)其子也。

”【注释】(1)陈亢:亢,音gāng,即陈子禽。

(2)异闻:这里指不同于对其他学生所讲的内容。

(3)远:音yuàn,不亲近,不偏爱。

【译文】陈亢问伯鱼:“你在老师那里听到过什么特别的教诲吗?”伯鱼回答说:“没有呀。

有一次他独自站在堂上,我快步从庭里走过,他说:‘学《诗》了吗?’我回答说:‘没有。

’他说:‘不学诗,就不懂得怎么说话。

’我回去就学《诗》。

又有一天,他又独自站在堂上,我快步从庭里走过,他说:‘学礼了吗?’我回答说:‘没有。

’他说:‘不学礼就不懂得怎样立身。

’我回去就学礼。

我就听到过这两件事。

”陈亢回去高兴地说:“我提一个问题,得到三方面的收获,听了关于《诗》的道理,听了关于礼的道理,又听了君子不偏爱自己儿子的道理。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