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两数之和的奇偶性》教学反思
《两数之和的奇偶性》教案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两数之和奇偶性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理解奇偶性的本质:学生需要理解奇偶性不仅仅是一个数字的属性,而是数字在加法运算中的一种数学性质。
-难点解释:学生可能会混淆单个数字的奇偶性与两个数字相加后的奇偶性,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帮助学生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
-规律的推广与应用:学生需要能够将具体的奇偶性规律推广到更广泛的情境中,并能够灵活运用。
-难点解释:在实际应用中,学生可能难以识别问题中的奇偶性特征,教师需要通过多样化的练习题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建立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能力。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两数之和的奇偶性》这一章节的内容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在导入新课环节,通过提问日常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成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这一点让我感到很高兴,因为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
在新课讲授环节,我注意到大部分学生能够跟上课程的节奏,理解两个奇数相加得偶数、两个偶数相加得偶数、一个奇数与一个偶数相加得奇数这一规律。但在讲解难点时,还是有一些学生表现出了一定的困惑。我及时通过具体例子和对比分析,帮助他们逐步突破难点,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两数之和的奇偶性》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判断两个数字相加结果是奇数还是偶数的情况?”(如:购物时计算找零)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两数之和奇偶性的奥秘。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奇偶性》教学设计及反思
第2课时奇偶性
究,总结探究奇数、偶数相加的规律。
2.引导学生找几个奇数、偶数然后加起来,通过探究,你们发现了什么规律?
3.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小结。
4.验证猜想
奇数-偶数=()
奇数-奇数=()
偶数-偶数=()
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第16页第4题。
2.完成教材第17页第6、7题。
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读一读教材第17页“你知道吗?”
教学板书
教学反思
本节课首先复习奇数、偶数、质数、合数的概念来引入新课,然后采用探究性问题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数的奇偶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营造了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
练习题的设计也具有针对性,有助于培养学生运用数的奇偶性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_和的奇偶性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生: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奇数=偶数,一个奇数加一个偶数的时候,和是奇数。
师:(板书箭头)是呀,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奇数也等于偶数。
【设计意图】用好规律,内化认识。在掌握规律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逆向思考加深对规律的理解和运用。
图9
就像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说的那样:一起来读一读。(出示图10)
生: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
师:是呀“数形结合百般好,隔离分家万事休。”数形结合会一直陪伴我们的数学学习。
图10
三、练习感悟、回顾反思
师:同学们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掌握了这么多知识,下面老师要考考你,敢不敢接受挑战。真是勇敢的孩子。
据此,我将本课的重难点确定为认识两数之和奇偶性的必然性。难点拟定为感受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多样性。
《和的奇偶性》效果分析
在这堂课的教学中,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全课教学设计结构严谨、条理清楚、层层深入。既重视了知识本身的建构,又重视了课堂结构的建构,在研究两数之和的奇偶性规律时让学生经历观察、发现、猜想、验证、归纳等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一节“新、趣、活、实”的好课。对教材的把握非常到位,教学思路十分清晰,层层递进。就这个课题而言,即让学生亲自探究了两数之和的奇偶性规律,知道了研究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又利用规律结合图形进行推理,研究了多数之和的奇偶性规律,并且在练习中,由浅入深,层层递进进行了拓展应用,学生掌握扎实。特别是最后的练习,直接让学生抛开数字,利用规律解决问题,并提出解决复杂问题时可以先从简单问题入手的解决方法。从课堂上学生的反馈来看,学生对这部分知识掌握得很不错,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理解两数之和的奇偶性教学设计
理解两数之和的奇偶性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理解两数之和的奇偶性一、教学目标:1.理解奇数和奇数的和、偶数和偶数的和、奇数和偶数的和的奇偶性;2.掌握判断两个数之和的奇偶性的方法;3.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计算器、纸张和铅笔;2.学生准备书本、课堂笔记和计算器。
三、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新知1.教师提问:“请问一下,如果有两个奇数相加,会得到什么结果?”2.学生回答:“得到偶数。
”3.教师再问:“那如果有两个偶数相加呢?”4.学生回答:“也得到偶数。
”5.教师继续问:“如果一个奇数和一个偶数相加呢?”6.学生回答:“得到奇数。
”7.教师总结:“对的,奇数加奇数等于偶数,偶数加偶数等于偶数,奇数加偶数等于奇数。
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如何判断两个数相加的结果是奇数还是偶数。
”步骤二:讲解与演示1.教师将两个数之和的奇偶性判断分为两种情况讲解:a.情况一:两个数都是偶数时。
-如果两个偶数相加,其结果一定是偶数。
-举例说明:4+6=10,10是偶数。
b.情况二:至少有一个数是奇数时。
-如果两个奇数相加,其结果一定是偶数。
-如果一个奇数和一个偶数相加,其结果一定是奇数。
-举例说明:3+5=8,8是偶数;2+7=9,9是奇数。
2.教师与学生一起进行几个示例的计算和判断,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受奇偶性的判断方法。
步骤三:合作探究1.学生分为小组,每组2-3人,自行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要求计算并判断两个数相加的和的奇偶性。
-问题例子:小明有3把铅笔,小红有7把铅笔,两人共有多少把铅笔?2.学生在小组内讨论,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并汇报答案及解决思路。
步骤四:展示与讨论1.教师邀请几个小组代表上台展示他们的问题与解决方法。
2.学生讨论并给出自己的评价和建议。
步骤五:巩固与拓展1.教师提供更多的实际问题,让学生继续计算并判断两个数相加的和的奇偶性。
-问题例子:小明有4颗糖果,小红有9颗糖果,两人共有多少颗糖果?2.学生独立完成问题,并将答案写在纸上。
2024年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6课奇数和偶数的运算性质教学设计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6课奇数和偶数的运算性质教学设计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6课奇数和偶数的运算性质教学设计第【1】篇〗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能正确判断两数之和的奇偶性,并利用两数之和的奇偶性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感知两数之积的奇偶性。
(二)过程与方法能运用所学知识和已有的经验,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反思验证寻求两数之和的奇偶性的判断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探索的过程中经历“尝试、验证”的过程,体会用“数形结合”解释数学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正确判断两数之和的奇偶性。
教学难点:自主探索判断两数之和的奇偶性的方法,并验证自己的结论。
三、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四、教学过程(一)阅读与理解课件出示教材第15页例2。
1、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是要求我们对哪些方面作一些探索?2、想一想,题目中的问题可以怎样表示?引导学生整理和改编问题:【设计意图】通过讨论,让学生经历将较复杂的数学问题用简洁的方式表达的过程,体会数学的简洁性。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1、探究“奇数+偶数”的和的奇偶性(1)我们先来探究“奇数+偶数”的和是奇数还是偶数?你有什么办法?(2)独立思考,展开交流。
方法一:列举法。
我们可以随意找几个奇数和偶数,加起来看一看,结果是奇数还是偶数?奇数:5,7,9,11,…偶数:8,12,20,24,…奇数+偶数:5+8=13,7+12=19,9+20=29,11+24=35,…和都是奇数,所以奇数+偶数=奇数。
这个结论正确吗?不能确定怎么办?我们能不能尝试其他方法呢?方法二:图示法(用奇数和偶数的特征来判断)。
因为奇数除以2余1,偶数除以2没有余数,所以奇数加偶数的和除以2仍余1,所以奇数+偶数=奇数。
大家如果理解有困难的话,我们不妨用画图来表示:【设计意图】列举法是同学们较容易想到的方法,但这样下结论还为时过早。
在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用图示表示奇数和偶数相加的特征,利用直观来推断出结论,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2.3《和的奇偶性》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2.3《和的奇偶性》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2.3《和的奇偶性》》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奇数和偶数的性质,掌握奇数个奇数相加减、偶数个奇数相加减、奇数和偶数相加减的结果,以及应用这些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丰富的情境和实例,引导学生探索和发现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奇数和偶数的基本概念,对奇数和偶数的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能积极参与,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发现和的奇偶性规律。
但部分学生对规律的理解和应用还不够熟练,需要老师在教学中给予关注和引导。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奇数个奇数相加减、偶数个奇数相加减、奇数和偶数相加减的结果,能运用这些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在探索和发现规律的过程中,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增强自信心,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奇数个奇数相加减、偶数个奇数相加减、奇数和偶数相加减的结果。
2.教学难点:发现和探索奇的奇数个数相加减、偶的偶数个数相加减、奇数和偶数相加减的规律。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发现和探索规律。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学习卡片等,辅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奇偶性的性质。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复习奇数和偶数的概念,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和的奇偶性。
2.探索规律:让学生观察和分析PPT展示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奇数个奇数相加减、偶数个奇数相加减、奇数和偶数相加减的结果。
3.讲解与演示:老师讲解和的奇偶性规律,并用PPT或实物模型演示,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
4.练习与交流:学生分组进行练习,分享解题过程和心得,互相学习,老师巡回指导。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奇数和偶数的运算性质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2024年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奇数和偶数的运算性质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2024年〖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奇数和偶数的运算性质教案与反思第【1】篇〗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能正确判断两数之和的奇偶性,并利用两数之和的奇偶性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感知两数之积的奇偶性。
(二)过程与方法能运用所学知识和已有的经验,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反思验证寻求两数之和的奇偶性的判断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探索的过程中经历“尝试、验证”的过程,体会用“数形结合”解释数学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正确判断两数之和的奇偶性。
教学难点:自主探索判断两数之和的奇偶性的方法,并验证自己的结论。
三、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四、教学过程(一)阅读与理解课件出示教材第15页例2。
1、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是要求我们对哪些方面作一些探索?2、想一想,题目中的问题可以怎样表示?引导学生整理和改编问题:【设计意图】通过讨论,让学生经历将较复杂的数学问题用简洁的方式表达的过程,体会数学的简洁性。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1、探究“奇数+偶数”的和的奇偶性(1)我们先来探究“奇数+偶数”的和是奇数还是偶数?你有什么办法?(2)独立思考,展开交流。
方法一:列举法。
我们可以随意找几个奇数和偶数,加起来看一看,结果是奇数还是偶数?奇数:5,7,9,11,…偶数:8,12,20,24,…奇数+偶数:5+8=13,7+12=19,9+20=29,11+24=35,…和都是奇数,所以奇数+偶数=奇数。
这个结论正确吗?不能确定怎么办?我们能不能尝试其他方法呢?方法二:图示法(用奇数和偶数的特征来判断)。
因为奇数除以2余1,偶数除以2没有余数,所以奇数加偶数的和除以2仍余1,所以奇数+偶数=奇数。
大家如果理解有困难的话,我们不妨用画图来表示:【设计意图】列举法是同学们较容易想到的方法,但这样下结论还为时过早。
在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用图示表示奇数和偶数相加的特征,利用直观来推断出结论,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2023年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奇数和偶数的运算性质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奇数和偶数的运算性质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奇数和偶数的运算性质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奇数和偶数,了解奇偶性的规律。
2、探索并掌握数的奇偶性,并能应用数的奇偶性分析和解释生活中一些简单问题。
3、通过本次活动,让学生经历猜想、实验、验证的过程,结合学习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探索并理解数的奇偶性教学难点:能应用数的奇偶性分析和解释生活中一些简单问题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感受奇偶性1、游戏:换座位首先将全班45个学生分成6组,人数分别为5、6、7、8、9、10。
我们大家来做个换位置的游戏:要求是只能在本组内交换,而且每人只能与任意一个人交换一次座位。
(游戏后学生发现6人、8人、10人一组的均能按要求换座位,而5人、7人、9人一组的却有一人无法跟别人换座位)2、讨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学生能很直观的找出原因,并说清这是由于6、8、10恰好是双数,都是2的倍数;而5、7、9是单数,不是2的倍数。
(此时学生议论纷纷,正是引出偶数、奇数的最佳时机)3、小结:交换位置时两两交换,刚好都能换位置,像6、8、10……是2的倍数,这样的数就叫做偶数;而有人不能与别人换位置,像5、7、9……不时的倍数,这样的数就叫做奇数。
学生相互举例说说怎样的数是奇数,怎样的数是偶数。
二、猜想验证, 认识奇偶性1、设置悬念、激发思维现在我们继续来考虑六组人数:5人、6人、7人、8人、9人、10人,那么猜猜那些组合起来能够刚好换完?那些不能?2、学生猜想、操作验证学生独立猜想,小组内汇报交流,然后统一意见进行验证(要求:验证时多选择几组进行证明)。
汇报成果:奇数﹢奇数=偶数奇数-奇数=偶数 ?奇数+奇数+……+奇数=奇数奇数个偶数+偶数=偶数 ?偶数-偶数=偶数 ?奇数+奇数+……+奇数=偶数偶数个奇数+偶数=奇数 ?奇数-偶数=奇数 ?偶数+偶数+……+偶数=偶数你能举几个例子说明一下吗?(学生的举例可以引导从正反两个角度进行)3、深化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一想:2+4+6+8+……+98+100这么多偶数相加的和是偶数还是奇数?为什么?三、实践操作、应用奇偶性我们已经知道了奇偶数的一些特性,现在要用这些特性解决我们身边经常发生的问题。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_奇偶性教案与教学反思
第2单元因数与倍数第6课时奇偶性【教学内容】数的奇偶性(教材第15页例2,以及第16~17页练习四第4~7题)。
【东宫白庶子,南寺远禅师。
——白居易《远师》◆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加法中数的奇偶性变化的过程,在活动中发现加法中的数的奇偶性的变化规律,在活动中体验研究方法,提高推理能力。
2.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探索并理解数的奇偶性。
难点:能应用数的奇偶性分析和解释生活中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起来做抽奖游戏。
其实在抽奖游戏中蕴含着许多数学规律,今天老师就看谁细心观察,在抽奖游戏中获得数学规律。
同学们想要奖品吗?那就要看你们的运气了。
二、新课讲授1.探索规律游戏一:出示盒子,里面装的都是偶数。
游戏规则如下:从盒子中任意取出两张卡片,如果两个数的和是奇数就可以领到精美礼品一份。
(1)如果继续玩下去有中奖的可能吗?什么原因拿不到礼物呢?(2)总结规律:偶数+偶数=偶数(3)你能说说为什么吗?(偶数除以2余0,两个偶数相加的和除以2还是余0。
所以:偶数+偶数=偶数)游戏二:出示盒子,里面装的都是奇数游戏规则如下:从盒子中任意取出两张卡片,如果两个数的和是奇数就可以领到精美礼品一份。
(1)如果继续玩下去有中奖的可能吗?什么原因拿不到礼物呢?(2)总结规律:奇数+奇数=偶数(3)你能说说为什么吗?(奇数除以2余1,两个奇数相加的和除以2正好余2,也就是没有余数了。
所以:奇数+奇数=偶数)游戏三:怎样修改游戏规则能得到奖品呢?(1)两个盒子里各抽出一张卡片,就会中奖。
(2)总结规律:偶数+奇数=奇数(3)你能说说为什么吗?(奇数除以2余1,偶数除以2余0,一个奇数加一个偶数的和除以2还余1.所以:偶数+奇数=奇数)2.验证规律这些卡片都是老师设计好的,仅仅靠卡片上的数,我们就下定论似乎还早了些。
《和的奇偶性》教学反思
《和的奇偶性》教学反思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两数之和的奇偶性教学设计试读结束,如需阅读或下载,请点击购买>原发布者:雪山一棵松66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两数之和的奇偶性》教学设计课题主备教师两数之和的奇偶性上课日期课型2019.2新授1.能正确判断两数之和的奇偶性,并利用两数之和的奇偶性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感学习目标知两数之积的奇偶性。
2.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反思验证寻求两数之和的奇偶性的判断方法。
3.在探索的过程中经历“尝试、验证”的过程,体会用“数形结合”解释数学问题。
学习重点学习难点学习准备正确判断两数之和的奇偶性。
自主探索判断两数之和的奇偶性的方法,并验证自己的结论。
课件学习过程一.复习导入。
1.什么样的数是偶数、奇数2.偶数除以2余数是几奇数呢3.如果n表示自然数,偶数可以用2n表示,奇数呢4.用1个小正方形表示1,一个接一个摆成两行,偶数总能摆成什么图形奇数呢二.探究新知。
(一)探究奇数与偶数和的奇偶性1.课件出示教材第15页例2:奇数与偶数的和是奇数还是偶数奇数与奇数的和是奇数还是偶数偶数与偶数的和呢师:请同学们仔细读题,并说说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生:题目让我们对奇数、偶数的和作一些探索,师:想一想,题目中的问题谁能用算式表示出来生:奇数+偶数=偶数2.探究“奇数+偶数”的和的奇偶性师:我们先来探究“奇数+偶数”的和是奇数还是偶数你有什么好办法吗生:我们可以随意找几个奇数和偶数,加起来看一看,结果是奇数还是偶数师:那就请同学们独立找几如何使数学教学反思不流于形式,如何提高数学教学反思的效果博客一、什么是教学反思首先要知道什么是“反思”洛克:“心灵内部活动的知觉”,称为“反思”。
杜威:反省思维是思维的一种形式,是个体在头脑中对问题进行反复、严肃、执着的沉思。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以自我行为表现及其行为之依据的“异位”解析和修正,进而不断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效能和素养的过程。
五年级数学下册 多数相加 和的奇偶性 教学反思
《多数相加和的奇偶性》教学反思亮点:所有的设计,都基于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1.教学内容新颖,发散学生思维。
“多数相加,和的奇偶性”是继“两数相加,和的奇偶性“的一个拓展性内容”,此内容的研究突出了知识的“发展性”,发散了学生的思维。
2.教学理念以生为本,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
全课以学生的学为中心,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的活动为主,从课前前置性学习单的探究,到课上的猜想、验证,再到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最后到上台展示汇报,每一个环节学生都动起来了,动脑、动口,动手。
真正意义上改变了传统的以老师教为主的教学模式。
3.教学设计别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课堂以游戏开始,再以游戏结束,孩子们学得很开心!在本节课中的开始,转盘游戏旨在激趣,同时回顾旧知,也为学习新知做铺垫,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结尾的游戏需要运用所学知识来判断多数相加和的奇偶性定胜负。
在这种真切的体验、激烈的竞争中,学生充分感受到了的学习的价值与乐趣。
游戏的设计兼顾实力与机遇,让学生学有所用,乐此不疲。
4.教学环节紧扣两条教学主线,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各知识点间的脉络清晰明朗,以发现规律为主线,以解决问题为辅线,明暗两条线交错进行。
本节课的设计主线鲜明,由游戏引入,问题引学,自主建构,驱动学生高情感投入,有效促进了学生的深度学习,有利于学生基础学习和数学素养的全面发展。
5.信息技术运用巧妙,助力学生思维进阶。
教学难点是学生学习过程中阻力较大或者难度较高的某些关键点。
由于教学内容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不同的孩子抽象思维差异大,课件的第5、6张把方格图与多数相加的奇偶性一一对应,利用数形结合,把抽象的规律直观化,使学生的思维从形式走向本质,从散点走向结构化,助力思维进阶,实现深度理解。
2024年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奇数和偶数的运算性质反思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奇数和偶数的运算性质反思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奇数和偶数的运算性质反思第【1】篇〗今年在方老师的带动下,我们高一信息技术备课组在“多媒体信息的加工与表达”这一模块的教学上采用了“数字故事”作为教学内容。
确定教学内容后,通过讨论我们确定了教学思路和教学安排,本人是这样安排和进行的:第1次课,展示几个经典的“数字故事”作品,《云南故事》、《老师我可以不爱吗》、《爱画画的他》,告诉学生何为“数字故事”和数字故事作品制作的一般流程。
布置接下来几节课的大任务,要求学生自选主题,用幻灯片的形式讲述一个故事,故事可以是自己亲身经验的事情、身边的故事、印象深刻的电影、亦或是自己的一些感触……展示“数字故事”作品评价标准。
展示课时安排,第1周设计数字故事脚本和收集素材,第2—3次课在老师指导下完成作品制作,第4—5次课展示学生作品和评价。
布置本周的任务,编写数字故事脚本(为了让学生重视这个作业和便于检查,我印了脚本表格模板发给学生),收集素材和背景音乐素材(因为学校网络较慢,我要求学生课外收集。
鉴于部分学生家里无条件上网,我要求没条件上网的同学要先设计好脚本,让可以上网的同学帮忙收集素材。
为了防止部分学生找不到合适的素材而放弃,我跟学生强调素材不用那么精确,只有符合故事情景就可以。
)。
要求学生在下周周一前完成脚本设计,素材在下周上课前一天打包后注明姓名发到老师制定的邮箱。
布置完任务,剩下的时间让学生观看“数字故事制作要点”课件,了解数字故事制作方法和要点。
学生由于一开始就给我展示的数字故事作品吸引住了,很多学生都耐心地观看课件,还有个别有带纸笔的学生认真做起了笔记。
第2周,周一上午课间操时间,我就去各班收脚本。
4个班,平时表现比较认真的2个班级大概收了80%,其他两个班大概收了60%。
经过几轮催促,在第2次课上课前一天,只有个别学生没有上交脚本。
通过检查脚本,大部分学生都比较认真,都按照老师给的格式,设计好故事情节。
新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两数之和的奇偶性》教学反思
《两数和的奇偶性》教学反思(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两数和的奇偶性”是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教学内容,学生已经学过了质数、合数等知识,也认识了奇数、偶数概念以及特征,本节的教学工作在此基础上开展,数的奇偶性的变化规律对于五年级的学生而言不难,本节课主要目标是学生对规律的探索和发现过程,在教学中积极渗透解决问题的方法。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所以在课的开始我以问答的形式对旧知识进行复习,让学生找准了知识的切入点,为了后面的新课做准备。
通过独立思考和小组交流这个数学问题,探索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有效方法,了解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使学生在“做数学”中体验到可以应用数的奇偶性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加以升华——引导学生运用“列表”、“画示意图”等方法去发现规律。
在这部分的练习中,我设计了两个练习,一个是看数说结论练习。
另一个是男女生问题,这些练习,很有生活性,不是枯燥的,而是很有情趣的,学生很愿意接受,乐于思考。
整节课,学生的学习兴趣比较高涨,学习态度非常积极。
在小组讨论交流过程中,学生能够用简练的语言陈述自己的观点,同时也能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
做到了取长补短,互相促进,体现了学生不仅愿意倾听,更学会了如何倾听。
而这样的小组合作,抛却了形式上的热闹,更关注的是学生间思维的激烈碰撞,使学生真正沉浸到研究的乐趣之中。
在全班交流的环节里,学生不再局限于讲给老师听,而是真正面对全体同学,讲给同学听。
倾听的同学也能积极参与到与发言同学的交流中来。
动态的提问,评价自己组的方法,评价别的小组的思路,综合评价几个小组的思路,换个角度说别人的思路等,这些在生生、师生平等交流中有效的思维碰撞,使课堂充满了生成的美丽。
课上学生的反应很好,课后自己进行了反思,感到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在学习新知识部分,数形结合的方法没有发挥它的最大作用。
学习中,抽象的数字,让孩子们理解出现困难时,我们就可以用数形结合,生动形象的解释说明。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奇偶性》教学设计及反思
第2课时奇偶性教学内容:教科书P15例2,完成教科书P16~17“练习四”中第4~7题、“你知道吗?”。
教学目标:1.掌握两个自然数相加之和的奇偶性的规律。
2.在探究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推理能力。
3.在解决问题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应用价值,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重点:两个数相加的和的奇偶性的确定。
教学难点:能应用数的奇偶性分析和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喝水用的一次性杯子1个。
教学过程:一、游戏激趣,感知规律师:同学们,我们来做一个“翻杯子”的游戏,猜一猜杯口朝上还是朝下。
教师演示活动:拿出1个一次性杯子,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教师演示翻动杯子:开始杯口朝上,翻动1次,杯口朝下;翻动2次,杯口朝上;翻动3次,杯口又朝下;翻动4次,杯口又朝上……师:翻动8次后,杯口朝上还是朝下?11次呢?学生猜测后,教师翻动杯子,验证学生的猜测。
师:如果我翻动100次后,杯口朝哪里?119次呢?学生判断。
师:老师没有翻,你们就能确定杯口朝上还是朝下,为什么呢?学生发现翻动是有规律的,“翻动奇数次,杯口朝下;翻动偶数次,杯口朝上”。
师:杯子在翻动中,杯口的朝向确实是有规律的,跟杯子翻动的次数有关。
奇数次,杯口朝下;偶数次,杯口朝上。
同学们就是运用了奇偶性的规律对杯口的朝向作出了判断。
生活中,还有很多问题涉及数的奇偶性。
本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奇偶性问题。
(板书课题:奇偶性)【设计意图】通过游戏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初步感知规律。
二、自主探究,发现规律(一)阅读与理解题意。
1.课件出示教科书P15例2。
2.理解题意。
师: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教师引导学生对三个问题用算式表征,并用课件呈现。
(二)举例探索,初步感受。
师:自己任意写几道两个除0以外的自然数相加的算式,看看它们的结果是奇数还是偶数。
学生自主写算式计算,再展示交流。
(三)寻找依据,发现规律。
师:同学们用举例的方法发现了一些规律,这些规律是不是具有普遍性呢?想一想,可以用哪些方法进行验证?师:现在能总结发现的规律吗?学生用算式和语言表示自然数和的奇偶性规律。
2024年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奇数和偶数的运算性质教学反思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奇数和偶数的运算性质教学反思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奇数和偶数的运算性质教学反思第【1】篇〗“数的奇偶性”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
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质数、合数等知识,认识了相关的奇数、偶数概念的基础上展开的,旨在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活动,去发现数的奇偶性及其在加、减法运算中的变化规律,并能运用规律去解释(或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和问题。
数的奇偶性比较抽象,教材将这一学习内容安排为用数学活动的形式教学,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能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培养学生科学的研究态度和学习方法。
数的奇偶性的变化规律对于五年级的学生而言不难掌握。
因此,本节课的着力点应放在规律探索及发现过程,在教学中积极渗透解决问题的数学思想及方法。
为此,本节课围绕以下两个活动展开。
“活动1”的目的是引导学生从自身的生活经验出发,结合生活情境,发现加减运算中和与差变化的奇偶性规律,进而使数学知识回归生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生用——列举或画示意图的方法很快就判断出第11次小船摆渡的位置,但当人次扩大到几十甚至上百次后,直觉告诉他们,继续“列举”将会很麻烦,这就迫使学生不得不重新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由此将学生的思维水平推向更高的层次。
在这一环节中,通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思维的火花在与同伴交流中相互碰撞、相互启发,逐渐将列举法规范为列表法,并从表中很快发现规律:摆渡次为奇数时,与初始位置是相对的,摆渡为偶数次时,与初始位置是相同的。
“活动 2”。
这一环节,我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观察、研究、讨论、验证。
通过反复的推理、验证、总结出“奇数+偶数=奇数、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等规律。
数的奇偶性在加法运算中的变化规律被发现和验证后,有的同学急切地想知道数的奇偶性在减法以及乘、除法中又会有怎样的变化规律。
对此,我们放手让学生用本节课上学到的科学方法去进一步探究,如讨论、查阅资料等,使学习内容从课内向课外延伸,有效拓展了学生的认知领域。
五年级数学下册《和的奇偶性》教学反思精选全文
精选全文完整版(可编辑修改)
五年级下册数学《和的奇偶性》
教学反思
今天教学的内容是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的《和的奇偶性》,下面我将从以下方面进行反思。
优点
1、问题情境的创设目的在于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根据学生对游戏更感兴趣的特点。
我设计了任意写1个数字加上它本身,如果两个数的和是奇数就可以领到精美礼品一份的游戏活动。
2、重视学生探究的过程经历“猜想一验证一结论”。
3、本节课练习有层次性。
4、对学生适时评价。
缺点
1、时间的把控不足,造成了超时。
主要是探究中用时较多。
2、游戏的深入不够,要孩子动起来说起来。
3、验证方法3,4有一定的难度,应舍弃。
4、课堂的气氛引导不足。
改进措施
1、充分备好学生。
2、评价的方式多样化。
3、控制课堂教学节奏,让学生想起来动起来说起来。
4、加强自身业务能力培养。
5、加强同事间的交流。
6、重视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
充分做好
知识与学生的桥梁。
2024年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奇数和偶数的运算性质反思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奇数和偶数的运算性质反思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奇数和偶数的运算性质反思第【1】篇〗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教学数的奇偶性的内容,通过教学,在知识方面主要引导学生研究加减运算中数的奇偶性的变化规律;在数学方法的提升方面,通过引导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大胆猜测—方法验证—实践应用”这一研究过程,渗透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探究能力。
这节课主要采取学生自主思考与小组合作交流相结合的形式,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有效交流,为学生营造一个展示思维过程与方法的平台。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奇数和偶数的运算性质反思第【2】篇〗“奇数与偶数的运算规律”是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教学内容,学生已经学过了质数、合数等知识,也认识了奇数、偶数概念以及特征,本节的教学工作在此基础上开展,数的奇偶性的变化规律对于五年级的学生而言不难,本节课主要目标是学生对规律的探索和发现过程,在教学中积极渗透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课的开始我以问答的形式对旧知识进行复习,为了后面的新课做准备。
但是在复习奇数和偶数除以2的余数时候,孩子们的错误很多,答对的孩子也只有机械的记忆,并没有理解。
如果此时我能利用具体数字的形式举例说明,可能会起到很好的效果。
这样也会为后面的说理法教学奠定基础。
再引入图示的时候,对图形的拼摆方式,我的说明不够清晰,就行金池老师说的那样,老师一对一对的摆,让学生看到拼摆的过程,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偶数和奇数锁频摆出来的图形的区别。
实际上也为后面的数形结合打基础。
正是因为复习下阶段的这两个问题抓的不够实,所以也影响了后面的新知识的教学。
在学习新知识部分,数形结合的方法没有发挥它的最大作用,我把它孤立了。
学习中,抽象的数字,让孩子们理解出现困难时,我们就可以用数形结合,生动形象的解释说明。
由于我自己认识上的偏差,认为说理法和用图示表示数的证明选择一种就行,而且前面已经学过了图示法,我觉得他们应该能理解这种表示的证明,所以我简单的介绍了说理法,使学生在学习上出现了困难。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奇数和偶数的运算性质教学反思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奇数和偶数的运算性质教学反思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奇数和偶数的运算性质教学反思第【1】篇〗1.数形结合,帮助学生建构数学模型。
数形结合就是用图形与数联系起来,通过图形,促进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有机结合,化繁为简,化难为易,让学生用多种感觉器官充分感知,在形成表象的基础上进行想象、联想。
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理解数学概念,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都得到发展。
2.实践操作,让学生自主探索规律。
在新课标理念下,依据学生的学习和成长需求,合理设计教学活动,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实践能力。
而不是被动接受外界刺激,对新的知识信息进行加工理解,让每个学生依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探索,去发现,去再创造。
例如:在探索前,通过学生剪一剪、拼一拼、补一补等活动,观察能否拼成长方形的手段来认识这一特性,避免数与数抽象枯燥的比较。
教学中教师应多给学生创设一些机会,让学生全面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去,自主、平等、开放地去探索,让他们去做自己想做的,在做中学,做中发现创造。
3.联系生活,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奇数和偶数的运算性质教学反思第【2】篇〗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让学生在这样的问题情境中发现学习数学是生活的需要,学习数学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身边的问题。
所以在上《数的奇偶性》一课时,我觉得,创设一个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成了这节课关键。
在这一点上我下了很大功夫。
根据这节课的内容,在课的一开始我设计学生能够感觉得到的情景——旅游,师:同学们喜欢旅游吗?一定去过笔架山吧!今年夏天,老师也去了一次笔架山,可不巧,海水淹没了天桥,我只好坐船上山了,这些船从北岸到笔架山,在从笔架山回到北岸,不断往返,老师选了一条船,买了往返船票(边说边在黑板上画简图),老师在回来时,想正好到达山下时,船也正好到山下,船摆渡10次后,还是11次后,我赶到山下,能正好坐上船啊?这个问题情境,不仅展现了本节课知识,而且接近学生的生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数和的奇偶性》教学反思
(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
“两数和的奇偶性”是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教学内容,学生已经学过了质数、合数等知识,也认识了奇数、偶数概念以及特征,本节的教学工作在此基础上开展,数的奇偶性的变化规律对于五年级的学生而言不难,本节课主要目标是学生对规律的探索和发现过程,在教学中积极渗透解决问题的方法。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所以在课的开始我以问答的形式对旧知识进行复习,让学生找准了知识的切入点,为了后面的新课做准备。
通过独立思考和小组交流这个数学问题,探索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有效方法,了解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使学生在“做数学”中体验到可以应用数的奇偶性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加以升华——引导学生运用“列表”、“画示意图”等方法去发现规律。
在这部分的练习中,我设计了两个练习,一个是看数说结论练习。
另一个是男女生问题,这些练习,很有生活性,不是枯燥的,而是很有情趣的,学生很愿意接受,乐于思考。
整节课,学生的学习兴趣比较高涨,学习态度非常积极。
在小组讨论交流过程中,学生能够用简练的语言陈述自己的观点,同时也能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
做到了取长补短,互相促进,体现了学生不仅愿意倾听,更学会了如何倾听。
而这样的小组合作,抛却了形式上的热闹,更关注的是学生间思维的激烈碰撞,使学生真正沉浸到研究的乐趣之中。
在全班交流的环节里,学生不再局限于讲给老师听,而是真正面对全体同学,讲给同学听。
倾听的同学也能积极参与到与发言同学的交流中来。
动态的提问,评价自己组的方法,评价别的小组的思路,综合评价几个小组的思路,换个角度说别人的思路等,这些在生生、师生平等交流中有效的思维碰撞,使课堂充满了生成的美丽。
课上学生的反应很好,课后自己进行了反思,感到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在学习新知识部分,数形结合的方法没有发挥它的最大作用。
学习中,抽象的数字,让孩子们理解出现困难时,我们就可以用数形结合,生动形象的解释说明。
而从具体到抽象要有一个过渡的过程,由奇数和偶数的特征,直接到个别学生呈现的图形的特征,从而探究两数之和奇偶性。
这样只有少部分的学生能够掌握这一方法。
反思备课的过程,对备学生这一环节做的不够好,没有完全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这是我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努力的方向。
最主要的是应该提高自己的应变能力,处理好课堂生成的随机情境,加强对学生及时准确恰当的评价。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的学习,不断地钻研,使自己的教学上个新台
阶。
赵成成
2017年3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