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全册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全册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包括数学概念、数的认识、简单的加减法等内容。
其中重点包括三位数的认识和拆分、三位数的加减法和口诀、毫和秒的计算等。
二、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让学生掌握三位数的概念和认识;- 让学生掌握三位数的拆分方法;- 让学生学会三位数的加减法和口诀;- 让学生了解毫、秒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三位数的认识和拆分、三位数的加减法和口诀。
教学难点是:三位数的口诀和加减法。
四、教学策略本节课的教学策略是:- 通过图片和实物让学生对三位数有直观的认识;- 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掌握三位数的拆分方法;- 通过歌曲和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学会三位数的口诀和加减法;- 结合日常生活,让学生了解毫、秒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五、教学过程1. 自我介绍2. 三位数的认识- 准备数学教材中的图片和实物,让学生对三位数有直观的认识。
- 带领学生一起读出三位数并认识它们。
3. 三位数的拆分- 将学生分成小组,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掌握三位数的拆分方法。
4. 三位数的加减法和口诀- 通过歌曲的方式让学生学会三位数的口诀。
- 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学会三位数的加减法。
5. 毫、秒的计算- 结合日常生活,让学生了解毫、秒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6. 小结:通过今天的研究,我们掌握了三位数的认识和拆分,学会了三位数的加减法和口诀,并了解了毫、秒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六、板书设计七、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受到了很好的启示,增加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但是,对于掌握能力较弱的学生,需要更多的时间与耐心。
从教学实践出发,可以更好地提高授课效果。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位置与方向》说课稿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位置与方向》说
课稿
与教具
1)情境教学法
本课程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情境的设置,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感受方向的含义,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方向的概念。
2)小组合作研究法
小组合作研究法是本课程的重要教学策略之一,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研究效果。
3)教具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使用地图、指南针、路线图等教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方向的概念。
五、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分为三个环节:导入、讲解、练。
1、导入
通过教师引导,让学生回忆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对方向的认识和经验,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为后续的研究做好铺垫。
2、讲解
教师通过情境教学法,结合地图、指南针等教具,向学生讲解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含义和特点,并引导学生学会在平面图上确定方向,看懂简单的路线图。
3、练
通过小组合作研究法,让学生分组完成一些实际的任务,如在校园内找到指定的地点等,巩固学生对方向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认识和掌握得到了进一步的加深和提高。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研究法的运用,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得到了促进,学生的合作精神也得到了锻炼。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有些学生理解能力较弱,需要更多的练和巩固,教师需要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方向的概念和应用能力。
口算乘法说课稿(精选9篇)
口算乘法说课稿(精选9篇)本节课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内容,第一段主要是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
第二段主要是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的第一个例题:两位数乘以一位数,它是学生在已经掌握了整十、整百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为后面学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乘多位数的笔算乘法奠定基础。
教材为同学们提供主题图,运用已有知识将难点转化,以旧知识解决新问题。
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的计算技能,有能力解决实际问题。
这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整十、整百乘一位数算法的基础上教学的,学生熟练掌握这部分的知识,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奠定基础。
一、说教学目标:为了实现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和情绪体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结合新课标的要求,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通过创设生活情景,使学生探索并掌握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的思想方法,能正确进行口算,还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使学生经历探索口算方法的获取过程,从中培养学生的分析、迁移和推理等思维能力。
二、说教学重难点:本着课程标准,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难点:重点是体验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多种口算方法,能正确进行口算。
难点是体会口算算理,正确、灵活、合理地进行相关乘法口算。
三、说教学策略、教学方法:1、知识迁移法:在教学活动的导入部分,首先带领学生复习旧的知识,注意以旧引新抓准新旧知识的联接点,运用了知识迁移规律,体现温故知新的教学思想。
2、情景创设法:小学生注意力不够持久、不够稳定,因此通过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助于学生进行直观思考,理解算理。
3、练习巩固法:设计形式多样的练习题及时进行巩固,能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算法。
四、说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2、出示学习目标3、指导学生自主学习4、精讲点拨、检测自学5、巩固训练6、归纳小结大家早上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六单元第1节《口算乘法》,首先我先对教材进行简单的分析。
三年级数学说课稿(精选5篇)
三年级数学说课稿三年级数学说课稿(精选5篇)作为一名教职工,总归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那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三年级数学说课稿(精选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三年级数学说课稿1今天,我为大家说课的题目是《统计》,我打算从以下几方面来说:一、说教材先来说说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标准实验课程第(三)册第(七)单元的内容。
教材为了便于学生掌握,为学生的学习新知作了精心的设计。
内容的选择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如统计喜欢的动物卡片、统计学生喜欢看的比赛,喜欢的玩具等等。
本节课它是在学生学习了(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学会运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为今后进一步学习(统计的有关知识)打下基础,作好铺垫。
本节课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进一步吐艳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难点是(让学生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解决重难点的关键,我认为是(选择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的内容,并且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的过程)。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以及(二)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从课程标准的理念出发,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几点:1、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一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2、在学生填写统计表,画条形统计图的过程中,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
3、通过对学生身边有趣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在教具和学具上需要准备的(多媒体课件,动物图片,练习纸等)。
二、说说教法学法“优化教学过程最根本的是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过程,学会学习,是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本着这一理念,我在教法和学法上是这样设想的:首先说说教法的设想:本课时的学习是在学生一年级原有的基础之上来学习的,因此在教学时我将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的数学建模和学习经验,选择和创设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求知欲。
三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面积单位》-人教版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面积的基本概念。面积是指平面图形所占据的二维空间大小。它是我们描述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大小的度量标准。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通过测量课桌的面积,我们学习了如何使用平方厘米和平方分米作为单位来表示大小。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这三个重点单位。对于难点部分,比如单位之间的换算,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然而,我也注意到在重点难点解析部分,学生们对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还不够熟练。我尝试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他们理解,但感觉效果并没有达到预期。这可能是因为我在这方面讲解得还不够细致,或者需要设计更多的互动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换算方法。
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都很积极,但我也观察到有些小组在讨论时偏离了主题,这可能是因为我对讨论主题的引导还不够生们能够围绕核心知识点进行深入探讨。
二、核心素养目标
二年级下册数学《面积单位》核心素养目标:培养学生具备以下能力:1.空间观念: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面积的概念,形成对面积单位的直观认识;2.逻辑推理:掌握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培养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数学应用:运用所学面积单位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提高数学应用意识;4.数学交流:在合作交流中,学会表达和倾听,提高沟通能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形成数学核心素养,为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今天在教授《面积单位》这一章节时,我发现学生们对面积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对他们来说还是一个挑战。在导入新课环节,通过提问日常生活中测量面积的问题,成功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他们积极参与讨论,课堂氛围很活跃。
在新课讲授过程中,我尽量用生动的语言和具体的例子来解释面积单位的概念,让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面积的实际意义。在案例分析环节,我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测量课桌面积来加深对面积单位的理解,这种方法似乎很受学生欢迎,他们能够更直观地学习知识。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方向与位置》说课稿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方向与位置》说课稿说教材:(一)教材分析本课内容是《“方向与位置》。
这一教学内容是学生在学习掌握了上、下、左、右、前、后等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和学生掌握了东、西、南、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8个方向和会看简单线路图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课教学内容是对第一学段学生学习内容的发展,它对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认识生活周围环境,都有较大的作用。
从学生自己十分熟悉的座位表着手,引出问题,后引出用抽象的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并应用这种表示方法来解决问题。
这样编排教学符合学生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规律,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对”确定位置的表示方法。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在方格上能用数对准确表示某一点的位置。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和这节课的教学内容及本班学生实际情况(已掌握上、下、左、右、前、后等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和学生掌握了东、西、南、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8个方向和会看简单线路图的基础)。
1、知识与技能(1)、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说出某一物体的位置。
(2)、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2、过程与方法(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
(2)、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活动,积累感性认识,丰富学生的表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三)、说教学重、难点及关键教学重点:理解数对的意义和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学会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教学关键: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并学会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说教法: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心理特点,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会用数对表示某一点的具体位置。
我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谈话法、提问法、尝试法、练习法、启发式等多种教法交叉进行,并辅以直观演示,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数学。
关于三年级数学说课稿5篇
关于三年级数学说课稿5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怎样写说课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年级数学说课稿5篇,欢迎大家分享。
三年级数学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本课的教学内容是人教课标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82、83页,是在学生已经建立了面积的概念、知道了面积单位和掌握了正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基础上,探究常用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进行单位换算的必备条件,也是为今后探索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打基础。
2、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第一学段《空间与图形》的具体目标要求,我制定本课的三个目标:(1)进一步熟悉面积单位的大小,掌握常用面积单位间单位的进率,会进行面积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2)通过观察、测量活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推理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活动体验,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学以致用的意识和小组合作的精神,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3、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常用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4、教学难点:面积单位间进率及其与长度单位间进率的区别。
二、说教法这是一节数学概念课,对三年级学生而言,是比较抽象的。
基于新课程“教师的教不再是‘给学生一份知识的行囊’,而是为学生搭建探索知识的平台”的理念,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我主要采用互动、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放手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根据自己的学习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新知识。
让学生在学习面积单位间进率的数学知识的同时,也学到对终身发展长久起作用的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三、说学法本节课在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上力求体现:复习已学单位间的进率,引导学生建构“面积单位间进率”数学知识,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为积极主动探索知识,与同学合作交流,亲自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
通过师生、生生互动、探究合作等活动完善自己的想法,形成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联系生活实际解决身边的问题,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三年级数学说课稿4篇
三年级数学说课稿4篇三年级数学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本课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2—4页。
学习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并通过第一学年的学习,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本课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学习辨认东、西、南、北四个方向。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学习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活动体验,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学以致用的意识和小组合作的精神,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并能用这些方位词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教学难点:能用这些方位词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四、说教学策略1、学情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并通过第一学年的学习,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对本课学习打下了坚实基础。
2、设计理念:(1)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教师进行数学教学时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不能死抠教科书,应避免让学生死记枯燥的概念。
这节课从学生的兴趣引入,选择了学生乐于接受,有价值的教学内容为题材在教学过程中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自主的学习。
(2)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新课改积极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
要切实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合作探究是重要的方法之一。
3、说教法这节课我主要采用互动、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放手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根据自己的学习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通过师生、生生到动,合作,探究等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新知识。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数学广角》——重叠问题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数学广角》——重叠问题说课稿篇一:三年级下册数学广角重叠说课稿2三年级下册数学广角《重叠问题》说课稿一、说教材:1、说内容:《重叠问题》是人教版三年级下“数学广角”例1。
2、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数学广角第一课时是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开始新增设的一个内容,涉及的重叠问题是日常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数学知识。
是属于集合思想一个数学体系。
学生从一开始学习数学,其实就已经在运用集合的思想方法了。
如学习数数时,把2个三角形用一条封闭的曲线圈起来。
而以后学习的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都要用到集合的思想。
集合是比较系统、抽象的数学思想方法,我针对三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在这里只是让学生通过生活中容易理解的题材去初步体会集合思想,为后继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学生只要能够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就可以了。
3、教学目标:综上分析,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1)在实际调查中使学生感受集合的思想;(2)能利用集合的思想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渗透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
4、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感知集合的思想,并能初步用集合的思想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难点是对重复部份的理解。
二、说教法重叠问题属现代小学数学第六册的智力游戏,非教学内容,所以学生对它的掌握程度允许有差异性,即学生能掌握到什么程度就到什么程度,所以设计的重叠问题有较简单的,也有一题多果的,一题多法的,还有课后让学生继续研究重叠问题的实践题目,使每个学生各取所需,各有所得,各有所乐,同时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实践能力;同时由于重叠问题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较复杂和抽象,所以设计让学生在操作学具中领会重叠问题的基本结构,并让他们借助实物图、等帮助思考;根据确立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在教学设计中,我将特别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种感官被调动起来,主动参加学习过程。
2、设置认知冲突,感知体验集合图。
以“这一小组一共有几人”这一问题冲突为线索,让学生提出问题,当学生解答时出现分歧时,进而引导学生借助一种图(集合图)来理解解决这一问题,让学生充分感知体验到集合图的作用。
《认识面积》说课稿(精选5篇)
《认识面积》说课稿《认识面积》说课稿(精选5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我们应该怎么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认识面积》说课稿(精选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认识面积》说课稿1一、说教材1、说教学内容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P60—62页《认识面积》。
2、说教材中的地位本课内容是第五单元《面积》的第一课时,是学生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以及他们的周长计算的基础上来进行教学的。
教材通过学生观察,比较,触摸所熟悉的物体表面的大小来帮助理解面积。
面积的学习,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相对较难,学生学了这部分内容,为以后学习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等平面几何图形的面积打下基础。
3、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我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了本课的教学目标:(1)结合实例,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
(2)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3)体验数学知识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探究中张扬个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观察,认识面积的含义。
教学难点:学会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面积的大小。
二、说教法、学法:学生在二年级已经认识了物体的面,感知过面是什么,也认识了一些平面图形。
在这样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面积”这个抽象的概念,同时面积又是进一步认识平面图形或物体的面所必备的基础知识。
三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新旧知识迁移的能力,这些物体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1、教法:本节课主要运用了比较法,通过不同物体的面或平面图形的比较,使学生认识到面积是有大有小的。
使学生在比较中理解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教师引导与学生自主探究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学法:动手操作:通过学生动手操作,比较出面积的大小。
自主探究:比较面积大小时,进行小组合作交流探索出多种方法,从而比较出面积的大小。
教学实践说课稿(3篇)
第1篇一、说教材《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因此,本次说课的内容为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认识小数》。
《认识小数》这一单元是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的内容,旨在让学生初步认识小数,了解小数的组成,掌握小数的读写方法,并能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这一单元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本次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 知识与技能目标:(1)认识小数,了解小数的组成。
(2)掌握小数的读写方法。
(3)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操作等数学思维方法。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三、说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认识小数,了解小数的组成。
(2)掌握小数的读写方法。
(3)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2. 教学难点:(1)理解小数的组成,特别是小数点的作用。
(2)正确读写小数,特别是小数点位置的把握。
(3)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特别是进位和借位的处理。
四、说教法学法1. 教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2)探究式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活动,主动探究小数的知识,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
(3)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在交流、讨论中共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2. 学法:(1)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小数的组成,理解小数的概念。
(2)比较法:通过比较整数和小数,让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
(3)操作法: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体验小数的加减法运算。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四则运算、图形的认识和长度单位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通过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可以增强学生的数学意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可以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通过实例、图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引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解决问题,进一步巩固四则运算和图形的认识等知识,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正确的数学意识。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五、教法与学法1. 教法:采用实例分析、图示说明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引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2. 学法: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等方式,让学生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实例导入,让学生了解解决问题的意义和方法。
同时复习已学知识,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 探究新知:通过图示说明和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同时让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巩固练习:通过小组合作和自主探究等方式,让学生巩固解决问题的方法,加深对解决问题的理解。
同时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课堂小结:通过总结和评价,让学生了解自己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之处,为今后的学习提供参考。
同时鼓励学生树立信心,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下册《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说课稿(附反思、板书)课件
三、说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能够根据给定的一个方 向辨认出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能够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出其余的七个方向
教学难点
目录
一、说教材 二、说学情 三、说教学目标 四、说教学重难点 五、说教法 六、说教学过程 七、说板书设计 八、说教学反思
一、说教材
《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 下册《位置与方向(一)》单元的课文内容。本课学生在学会辨认东西 南北四个方向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辨认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 方向,并能初步认识包含八个方向的简单路线。是对先前"方向"这一知 识的补充与延伸。教材在内容的呈现上都是力求借助学生的生活情境和 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主动构建方位知识,让学生在生活实际中体会 到数学的用途,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
总之,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要不断地去探索、去实践,争取逐步提高 自己的教学水平。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老师!
六、说教学过程
【教学准备】 寻宝课件、指南针、动物卡片
板块一、复习旧知
1.闹闹寻宝。
(1)课件演示。 在方格中,有字典、书包、电脑、水、画笔(架)、跳绳、铅笔盒和钢琴。 闹闹来了,他正在寻宝,猜一猜他会最先寻找到什么。他怎样走才能寻到这 件宝呢? (2)学生交流多种寻宝路径。课件随学生汇报演示。
培养正确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五、说教法
这节课我主要采用互动、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放手让学生在有 限的时间和空间里,根据自己的学习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通过师生、 生生到动,合作,探究等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去发现,去 “再创造”新知识。
三年级下册《小数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三年级下册《小数的初步认识》说课稿三年级下册《小数的初步认识》说课稿三年级下册《小数的初步认识》说课稿1《小数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内容。
新教材是分成两步来深化学生对小数的认识。
第一步就是今天所上的内容,第二步则是在四年级下册比较系统地学习小数,沟通小数与十进分数的联系,将小数的认识提升到理性的层面上来。
因此本节课内容的安排是建立在学生上学期所学的分数的知识以及学生丰富的生活经验基础之上,让学生去初步地感知小数。
二、说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结合具体内容初步了解小数的含义,会读、写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的小数。
2、使学生认识到小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数学的情感。
三、说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围绕着这样的教学目标,我进行了教学方案的设计。
在设计的过程中,我考虑了以下几个方面:1、为什么要产生小数?在初步认识小数的这节课里,是否有必要让学生体会到小数产生的意义?思索了之后,我觉得可以让学生初步地体会到这点。
虽然在四年级下册中,教材上将明确地提出:“在进行测量和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小数来表示。
”但因为这节课是学生第一次认识小数,小数留给学生头脑中的印象也将是最深刻的,因此,我安排借助长度单位,并采用直观手段将1米长的纸条平均分成10份来理解其中的一份用什么来表示,促进学生更容易地理解接受,同时也为小数是十进制分数的另一种表示形式作下铺垫。
2、把握学生学习起点,珍视学生原有经验。
学习起点,可分为逻辑起点与现实起点。
从逻辑起点上来说,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小数,但从现实起点来说,大部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小数已有了一定的认识,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感性认识。
因此,在设计的过程中,我充分考虑了学生的现实起点,体现在:一是让学生自己来认读、写小数,在尝试的过程中,再给予指导。
二是,对于以元为单位的小数的含义,让学生借助生活经验,在说的过程中,自己总结出小数点左边的数表示几元,右边第一位表示几角,右边第二位表示几分等。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说课稿及反思(共3篇)
小学数学三年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说课稿及反思(一)一、说教材:本次说课是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63页教材例1编排的主要意图是让学生在笔算两位数乘一位数和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基础上,初步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二、说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笔算两位数一位数和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基础上,初步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
2、能正确、熟练地进行笔算。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掌握笔算方法并正确计算。
2、难点:解决乘的顺序和第二部分积的书写位置问题。
四、说教法:根据计算教学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采用练习法和讨论法让学生对自己学过的知识进行归纳小结,使他们能及时肯定自己的成绩,培养学生的自信能力。
2、采用尝试教学法,运用知识迁移规律渗透比较、分析、归纳、推理的逻辑思维方法,开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3、利用改错抢答等形式,激发学生动脑、动口、动手,使他们敢于发言,敢于质疑,把数学课上得有趣、有益、有效。
五、说教法:1、使学生学会比较推理的方法概括新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别。
2、通过板演、讨论、动脑、动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通过自查和笔算,使学生养成计算认真、仔细、格式规范的良好习惯。
六、说教学程序:以目标教学为基本形式,以尝试法为主要教学手段。
(一)、前提测评:1、笔算下面各题24×3 78×8 57×7 63×5提问:用一位数乘两位数,我们该怎样计算?小结:在计算一位数乘两位数时,用这个一位数依次去乘第一个因数的个位、十位,满几十就向前进几。
2、口算27×20 82×40 52×60 12×90提问:两位数乘整十数你是怎样口算的?(二)导入新课:刚才我们复习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和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那么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不进位乘法怎样笔算呢?下边我们一起来学习。
三年级数学下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优秀说课稿(通用8篇)
三年级数学下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优秀说课稿三年级数学下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优秀说课稿(通用8篇)作为一名教职工,总归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
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三年级数学下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优秀说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三年级数学下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优秀说课稿篇1一、教学目标小学数学是研究客观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具有高度的系统性、笼统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应用的广泛性,针对这一特点和教材内容,以和同学实际,本课时的目标分别为:1、通过实物、多媒体的运用,使同学理解“周长”的概念、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长方形的周长。
2、培养同学动脑、动手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和应用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创设情境,培养同学刻苦钻研,努力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是教材中贯穿全局、带动全局的核心内容,它是由各局部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所决定的。
周长的概念以和周长的计算是同学第一次接触,这个知识的掌握与否直接影响到今后学习的各种图形的周长计算。
我给这个课时的教学重点定为两个——理解周长的概念与周长的计算方法。
这两个教学重点我是这样来突出的:1、理解周长的概念这个重点我是分三步来进行:第一步:导入上堂课我们已经对长方形、正方形有了初步的认识,这节课我们要学习长方形周长的计算。
谁能说说“周”是什么意思?“长”是什么意思?第二步:理解认识周长这个概念出示一些图形让同学说出哪局部是这些图形的周长?然后再出示长方形、正方形的实物让同学说说周长。
如书本的平面、黑板的平面、篮球场的平面等。
第三步:总结归纳小同学思维正处于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笼统思维过渡的阶段,思维过程对具体形象存在着依赖性。
通过这样的教学中,同学在感性上认识了周长,这时要将感性上升为理性认识,通过讨论、总结、概括什么叫周长?最后得出围在每个图形边长的和,叫做这些图形的周长。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年、月、日:整理和复习》说课稿(附反思、板书)课件
三、说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和复习,熟悉时间单位年、月、日,进一步掌握它们之间的关 系:巩固平年、闰年等方面的知识,记住每个月以及平年、闰年的天数 。 2.巩固24小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理解时间和时刻的意 义,熟练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3.进一步提高学生整理和复习的能力以及表达能力。
解决问题 一艘轮船上午6:40从甲港出发,下午3:40到达乙港,平均每小时航行30
千米,两 港口间水路长多少千米?
七、说板书设计
根据三年级的年龄特点,本课板书内容简单明了,重难点突 出。
整理和复习 一年:12 个月,4 个季度 平年:365 天 闰年:366 天 大月:1,3,5,7,8,10,12 各月 小月:4,6,9,11 各月 平年二月:28 天 闰年二月:29 天 一日=24 时 一时=60 分 一分=60 秒
板块四、总结提升 请同学们结合板书,总结一下这节课。(学生总结)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总结,再一次对本课内容进行回顾和整理,使学 生在知识方面和数学方法方面都有进一步提升。从而培养了学生及时归 纳的能力,及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
板块五、课堂作业:(课件出示) 填空 1.2013年的二、三、四月共有( )天。 2.晚上8时20分用24时计时法表示( ),凌晨5时用24时计法表示( )。 3.5:30~13:30经过( )
板块三、复习巩固 (一)你能灵活运用这些知识吗?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做一个闯关游戏 。 第一关:填空: 1.7月有( )天;15时是下午( )时。 2.3年=( )月 2日=( )小时 3.2016年是闰年,( )年后,即( )年又是闰年。 4.小明的生日是国庆节的前一天,他的生日是( )。
第二关:判断: 1.一年12个月中除了大月就是小月。( ) 2.小红的爸爸4月31日从北京出差回来。( ) 3.午夜12时是昨天的24时,也是今天的0时。( ) 4.小方是2013年2月29出生的。 ( ) 5.20时就是8时。( )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教学目标本教案的目标是全面覆盖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的内容,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和技能,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本教案按照教材的顺序,分为以下几个单元进行教学:1. 单位与长度2. 图形与面积3. 重量与容量4. 时间与温度5. 数据与图表6. 金钱与消费7. 运算与应用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将采用一系列简单直观的教学方法,以保证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和技能。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教学方法:- 观察与实践:通过观察实际物体和场景,让学生直观地理解数学概念。
- 游戏与活动:通过游戏和活动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实践中运用数学知识。
- 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 案例分析: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实际案例,将数学知识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
教学评估为了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我们将采用以下几种评估方式:- 课堂练习:通过课堂上的小练习,检查学生对基本概念和技能的掌握情况。
- 作业布置:每节课后布置适量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 测试与考试:定期进行测试和考试,全面评估学生的数学水平和能力。
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活动,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 教科书和练习册:使用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的教科书和练习册作为主要教材。
- 教具和实物:准备适当的教具和实物,辅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
- 多媒体设备: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图形、图表等内容,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和直观性。
教学计划以下是整个学期的教学计划安排:- 第一单元:单位与长度(4周)- 第二单元:图形与面积(3周)- 第三单元:重量与容量(3周)- 第四单元:时间与温度(2周)- 第五单元:数据与图表(3周)- 第六单元:金钱与消费(2周)- 第七单元:运算与应用(3周)总结通过本教案的实施,我们旨在为三年级学生提供系统、有效的数学教学,帮助他们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并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下册《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三位数)》说课稿(附反思、板书)课件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理解余数要比除数 小。
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计算的熟练程度。
五、说教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提供操作活动的材料,把操作过程和笔算竖式 结合起来,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笔算除法的 算理,突出数学教学的操作性、自主性和探究性。教师应指导学生在操 作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的学习方法。
总之,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要不断地去探索、去实践,争取逐步提高 自己的教学水平。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老师!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经历笔算 过程,并逐步抽象出笔算除法的基本模型。通过动画演示、深入辨析,突破 教学难点,使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这一部分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探索能 力,让学生主动体验验算的好处。教学时,教师主要的工作是引导学生尝试 和体验。在课堂中尽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进行有余数的除法验算时, 要加以辅导和帮助,共同总结出被除数与商、除数、余数之间的关系。
六、说教学过程
板块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笔算下面各题。 64÷4 72÷6 96÷8 师:上节课我们研究了笔算两位数的除法,这节课我们将继续研究三位 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除法。 (板书课题: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板块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3。(课件出示教材第17页例3主题图) (1)师:观察情境图,你知道哪些信息? 可以提出什么问题?怎样列式?
目录
一、说教材 二、说学情 三、说教学目标 四、说教学重难点 五、说教法 六、说教学过程 七、说板书设计 八、说教学反思
一、说教材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三位数)》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中的课时内容,本课学习的内容教材第17页例3 及“做一做”,练习四第5题。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是在学生已经掌 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笔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此,上课开始就安排 了一些笔算训练,为后面学习新知奠定基础。
2023年《小数的初步认识》说课稿14篇
2023年《小数的初步认识》说课稿14篇《小数的初步认识》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这节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P88-89的内容,它是在学生认识了万以内数,初步认识了分数,并且学会了常用计量单位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学习这部分内容既可以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又能为今后系统地学习小数打下初步的基础。
教材在编写时,结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创设了较为丰富的贴近儿童生活实际的情境,结合元、角、分和常用的长度单位,使学生易于接受。
这是学生在课本中第一次接触小数,虽说是第一次,但是由于小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大多数孩子对于小数并不陌生。
因此,我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年龄特点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内容初步了解小数的含义,懂得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会认、读、写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的小数。
2、初步感知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
3、培养主动探索的意识和合作交流的能力,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懂得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教学难点是知道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
二、说教法小学生的很多生活经验,以及他们前面所学的整数及其加减法的有关知识,都能发挥积极的迁移作用。
为了适应儿童的年龄特征,使学生易于接受,本节课的小数都结合元、角、分和常用的长度单位出现,以便于学生联系实际,来初步认识小数的含义。
本节课,我选择了以讲解法、直观演示法为主,辅以启发法、引导发现法、讲练结合法等,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达到训练思维、培养能力的目的。
三、说学法教法和学法是和谐统一的、互相联系补课分割的。
教学时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各种感官参与学习,诱发其内在的潜力,独立主动地探究知识,使他们不仅学会,而且会学。
把学生的求知欲由潜伏状态诱发为活动状态,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说课稿
一、说课流程:
本课内容我从以下六个方面加以阐述:1.教材分析;2.学情分析;3.设计理念;4.教学目标;5.教法与学法;6.教学过程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数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第二小节《笔算除法》的第一课时——《“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
1.教材的特点、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整数除法的相关知识,它是在口算除法和除法竖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又为学生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学习除数是多位数的除法奠定了扎实的知识和思维基础.通过学习,让学生在活动中理解笔算除法的算理,探索用竖式计算的合理程序.教科书安排了两个例题,例1是一位数除两位数,被除数的各个数位上的数都能被整除,主要解决除的顺序和竖式写法的问题;例2也是一位数除两位数,但除到被除数十位上有余数.本节课内容,对学生进一步学习笔算除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教材的重点和难点:重点是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掌握笔算除法的步骤和商的书写位置.难点是让学生理解每求出一位商后,如果有余数,应该与下一位上的数连在一起继续除的道理.
三、学情分析
1.学生的认知起点分析:学习本节课的知识储备要求,一是表内
乘、除法,二是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三是“除数一位数,商也是一位
数”的笔算除法.因学习“除数一位数,商也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时间间隔较长,应创设适当的情景,帮助学生复习与回顾.
2.学生的能力结构分析:通过口算除法和“除数一位数,商也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的学习,学生已熟练掌握了口算除法的计算方法,初步掌握了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
四、设计理念
1.强化数学教学的人文性
数学是一种文化,是人类文明的精华,数学教学应以数学知识、方法、思想为载体,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节课充分利用主题图创设的植树情境,意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学生体会植树活动中也有数学,激活学生的问题意识,强化数学教学的育人功能.
2.在操作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
本节课教师提供操作活动的材料,把操作过程和笔算竖式结合起来,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笔算除法的算理,突出数学教学的操作性、自主性和探究性.
五、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初步学会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笔算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概括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操作、探索和思考,经历“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的形成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的直观与简约美,体验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与同伴交流、合作的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六、教法与学法
1.教法:采用情景·问题与自主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以植树活动为情境线索,诱发学生学习的内在需求.以引导学生根据图中的数据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并如何解决问题为探究材料,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从而引导学生通过操作、讨论等方式理解笔算除法的算理,探索用竖式计算的合理程序.
2.学法:本节课采用“自主、探究、交流”的学习方式.通过操作、观察、思考、讨论等途径,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以此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有效性.
七、教学过程
本节课在教学时,主要经历了以下五个流程:沟通旧知,建立联系;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自主探索,领悟算法;巩固新知,应用新知回顾反思.
(一)沟通旧知,建立联系
1.口算
27÷3 40÷2 240÷8
2.笔算
____ ____
3)18 3)27
让学生说一说怎样笔算的?(设计意图:勾起学生对旧知的回忆,
为下面的新知学习作铺垫.)
(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出示p15植树情境图,引导观察:图中告诉我们哪些信息?根据这些信
息可以提出什么问题?怎样列式?(根据学生的回答师板书)
42÷2 52÷2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主题图创设的植树情境,一方面对学生进行保护环境、热爱劳动的教育,另一方面引导学生根据图中的数据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
2.(1)请你估计一下42÷2大约是多少?
(设计意图:在笔算除法中嵌入估算,一方面能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数感,另一方面也能使学生形成先估算再笔算的习惯.)(2)如果要准确地计算42÷2你又是怎么想的?(揭示课题)
(三)自主探索,领悟算法
1.教学例1 42÷2=21
尝试列竖式计算,边用小棒分一分,边自我检查,并分别指出4.2.1这三个数对应的小棒图.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试做,有利于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再操作小棒,结合操作过程自我检查,并分别指出4.2.1这三个数对应的小棒图,体现数形结合,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算理.)
2.教学例2 :52÷2
(1)先估算,再师生共同摆小棒,边摆边讨论多余的1捆怎么办?
针对竖式,讨论被除数十位上余下的“1”是怎么来的?表示多少?接下去怎么写?为什么要把1和2合成12?并让学生分别指出4.2.1这三个数对应的小棒图,比较这里的4.2.1与例1的4.2.1表示的意义相同与否.
(2)比较例1和例2笔算竖式的区别.
3、引导概括总结:从哪一位除起?商怎样写?被除数十位上除后有余数怎
么办?每次除得的余数和除数有什么联系?
(设计意图:通过操作后的比较,既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又能在理解算理的同时,归纳出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
(四)巩固新知,应用新知,p16做一做p19练习四第1题
(五)回顾反思,深华提高
你学会了什么?是怎么学会的?学了这节课后你有什么感想?
(设计意图:第一个问题“你学会了什么”紧扣知识技能目标,第二个问题“是怎么学会的”紧扣过程和方法,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第三个问题“学了这节课后你有什么感想”体现课堂的延伸,课堂不仅是解决问题的场所,也是产生问题和思想的源头.)
八、板书设计:
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笔算
例1 42÷2=21 例2 52÷2=26
(竖式略)
(设计意图:板书设计简洁明了,重点突出,便于比较和归纳出算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