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医疗保险理论与实践
社会保障理论与实务知识点
第一章社会保障理论概述社会保障制度的概念:对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及因各种原因造成生活困难的社会成员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和基本医疗服务的措施、制度和事业的总称;社会保障通过分散个人的风险,社会保障是国家通过立法并依法采取强制手段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以保证劳动力再生产、社会安定、经济有序进行;许多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内容;在中国还有针对特殊人群的社会优抚制度;概念要素依法建立,立法先行突出以人为本具有经济福利性属于社会化行为社会保障制度的功能稳定功能、调节功能、促进发展功能、互助功能、其他功能社会保障的特点公平性:起点、过程、结果社会化福利性法制规范性特征多样性特征刚性发展特征风险分散机制基本生活需求保障责任主体是国家和政府通过再分配保证社会公平社会保障的基本原则公平原则、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原则、责任分担原则、普遍性与选择性相结合原则、其他原则社会保障体系概述含义社会保障各个有机组成部分所构成的整体;是国家依法建立起来的保障国民生活、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系统;社会保障体系有无漏洞通常是衡量社会保障制度完备与否的基本依据;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目标完整性协调性社会保障体系的结构根据业务内容: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社会福利根据是否与受保障对象的社会生产活动或收入关联根据政府介入程度及法律规范的强制性层次性社会保障体系社会福利老年人福利、残疾人福利、妇女儿童福利、其他福利军人保障补充保障慈善事业、社区服务、企业年金、商业保险、家庭保障第二章社会保障主要理论思想德国新历史学派劳资问题是一个伦理问题国家至上法律至上社会保障思想:倡导国家保险,缓和劳资矛盾代表人物:古斯塔夫·冯·施穆勒G. Schmoller主要观点:强调精神和伦理在社会经济与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强调国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主张实行强有力的国家干预;资本主义经济组织形式变化可以避免其经济发展重点弊端;提倡社会改良,主张实施社会立法,促进社会福利事业发展;历史价值被政府接受,是德国率先实施的依据凯恩斯主义代表人物:约翰·梅纳德·凯恩斯主要观点:充分就业理论在市场经济中,有效需求不足是引起失业的根本原因;要想达到充分就业水平,就必须依靠国家对经济生活的直接干预;通过国家干预,扩大公共福利支出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刺激需求增长,实现充分就业,强调精神和伦理在社会经济和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历史价值:被美国政府接受;需求管理成为很多国家制订政府经济政策的指导思想;有效需求理论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流动偏好规律政策主张有效需求管理政策刺激消费,引导需求政策社保思想:有限再分配和有限保障凯恩斯主义主张通过财政政策大幅度提高社会福利水平,其目的是为了增加社会总需求,主要是从生产的角度考虑的,最终是为了维持再生产的顺利进行;他们所关心的问题是维持社会再生产的连续性,实施一系列的社会福利措施,只是为了刺激需求和保护生产,以实现充分就业,其政策并非出于对民众福利的真正关心;因此,在此基础上建立的社会保障制度是一种充分强调个人责任,国家承担有限责任的社会保障制度,提供的社会保障仅是“有限”保障;福利经济学旧福利经济学、新福利经济学代表人物:庇古旧福利经济学、卡尔多新福利经济学主要观点:旧福利经济学:福利是一个人获得的效用或感受到的满足通过国家干预,通过收入再分配的形式来实现福利最大化新福利经济学:帕累托最优理论——公平与效率的理想王国历史价值:将社会福利与国民收入联系在一起,是福利国家产生的理论依据旧福利经济学基本观点经济福利边际效用价值论①国民收入大小;②国民收入分配社会保障思想:政府干预,实施社保,收入均等新福利经济学“帕累托最优”与“补偿原理”“社会福利函数”论“相对福利论”论社保思想:补偿变革损失,实现合理分配逆向选择道德风险第三章社会保障理论分析社会保障水平的特点含义:社会保障水平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或地区社会成员享受社会保障的高低程度;社会保障水平有绝对水平和相对水平之分社会保障绝对水平是指每个独立个体所获得的社会保障给付量;微观:社会保障支出占工资总额的比重;中观: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宏观:社会保障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特点;粘性或者刚性特点、动态性特点、适度性特点社会保障水平适度性社会保障支出水平“不足”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社会救助;低于基本生活标准社会保险社会保障支出水平的“超度”客观原因:人口老龄化、失业率增高、医疗费用膨胀;主管原因:政策原因、认识误区社会保障支出的“适度”平等与公平公平的相对性不同的主义有不同的公平原则、不同时期或不同社会发展阶段有不同的公平原则、不同领域有不同的公平原则、不同的利益群体有不同的公平原则、不同的个人对公平的理解也有分歧社会保障中的平等参保资格上是否平等、在保险缴费、支付、水平上是否平等、获得最低生活保障的门槛是否人人相同、在社会保障模式层次上,促进收入平等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社会保障中的效率社会保障制度本身内部而言的效率社会保障制度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和人力资源有效供给外部而言的效率外部效率衡量指标:社会保障支出占GDP的比重,在职职工总收入中社会福利收入占工薪收入的比重,福利分配与工薪就业的关联度社会保障中的公平体现于社会保障原则之中社会保障一般公平原则:1生存保障原则;2正向分配原则;3社会保障制度与国情相适应原则;4普遍社会保障中的公平体现于社会保障原则之中社会保障各子项目公平原则:1社会救助原则——选择性原则、人道主义原则、受助权利原则、最低生活原则2社会保险原则——权利与义务相结合原则、统筹互济原则性与选择性相结合原则社会保障中的公平体现于社会保障原则之中社会保障各子项目公平原则:3社会福利原则——普遍性与选择性相结合原则;4社会优抚原则——励军荣军原则,权利与义务相结合原则;社会保障中的公平体现于社会保障原则之中不同主义的不同公平原则:1关于国家介入社会保障的程度;2关于社会保障收支问题;3关于“劫富济贫”和福利收入均等化问题4关于社会保险的资格条件问题第四章社会保障基金与管理社会保障基金来源社会保障基金征税方式与征费方式费改税的积极作用提高征收率和降低成本、提高社会保障统筹级次、有助于健全监督机制,确保基金安全有利于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促进社会公平费改税的障碍面临着制度障碍和相应成本制度缺失成本与制度摩擦成本、配套管理制度亟待完善与我国现行的“统账结合”的制度构架相冲突社会保障基金筹集模式现收现付型、完全积累型、部分积累型现收现付式:不同人群的代际收入再分配,内涵:利用目前投保人缴纳的保险费为现在的保险受益人支付保险金,完全靠当前的收入满足当前的支出,以支定收,略有节余;优点:以支定收,只需考虑短期资金平衡,不必承担长期风险;缺点:当人口年龄结构和劳动力的年龄结构发生变化或者经济发生动荡时,会增加现有人口和劳动力的负担完全积累式:个人生命周期内的收入平滑;内涵:未来用于支付保障待遇的基金为投保人在整个缴费期间的缴费额及其储备基金的投资收益,也就是通过一定的积累来满足个人未来的保障需求;特点:费率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相对稳定;可以由有关管理当局通过投资活动予以保值、增值;优点:能够预防人口老龄化的冲击,使基金的筹集与经济条件相联系,权利与义务关系紧密;缺点:通货膨胀导致基金贬值风险的客观存在又使资金的保值与增值压力倍增;每个劳动者分别设立账户且历经多年导致管理难度比较大;部分积累式:现收现付与部分积累的结合;内涵:将现收现付式和完全积累式实行有机结合,将社会保障基金的收支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现收现付,另一完全积累;特点:以近期横向收付平衡原则与远期纵向收付平衡有机结合作为指导的基金管理方式;实践:我国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采取的就是部分积累模式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原则收支平衡,确保制度正常运行:现实生活中,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一般都采取收支平衡,略有节余的方式;合理负担,维持适度待遇水平:在企业、个人和政府之间进行合理的社会保障费用;综合平衡,支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根据一定期间内社会保障项目支付的需要确定合理的支付准备金规模,剩余部分用于投资运营,社会保障基金投资原则安全性原则:最基本原则,名义价值和实际价值收益原则:社保基金通过投资运营获得尽可能高的投资回报率流动性原则:衡量标准是资产变为现金的能力属地化管理社会保障管理机构的类型:决策机构主要是由政府机关充当执行机构主要由政府职能部门或社会组织担任监督机构由社会保障监督委员会担任社会保障管理方式集权制管理:在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障管理机构的基础上,把各个社会保障项目全部统一在一个管理体系中,集中对社会保障各项基金的筹集、待遇给付以及运营监管等实施统一的管理;分权制管理:不同的社会保障项目由不同的政府主管部门负责管理,各自建立起一套执行机构、资金运营机构和监督机构,并且各机构间相互独立,资金不能相互融通;统分结合的管理:将相关性较强的社会保障项目集中起来,实行统一管理,而将特殊性较强的项目单列出来,由专门的部门进行分散管理第五章养老保险制度人口老龄化一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口结构模式,而不是指单一群体或个人年龄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指老年人口相对增多,在总人口所占比例不断上升的过程;二是指社会人口结构呈现老年状态,进入老龄化社会衡量标准:国际上通常把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作为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养老养老金替代率即劳动者退休时的养老金领取水平与退休前工资收入水平的比率;通常作为衡量劳动者退休前后生活保障水平差异的重要评价标准;替代目标和公式缴费工资替代率缴费工资替代率=基本养老金/指数化缴费工资社会平均工资替代率社平工资替代率=基本养老金/地方社会平均工资个人退休前工资替代率个人工资替代率=基本养老金/退休前工资金替代率根据社会保险的原则,养老金标准的上限应该考虑退休人员已经形成的生活水平,下限应当高于贫困线,即养老保险金必须高于社会救济的标准;国际劳工大会的文件规定:缴费和就业30年并有一个符合养老条件的配偶,正常的养老保险工资替代率不得低于40%--50%;国外的养老金替代率一般在40%--70%之间,如美国的养老金替代率为40%,法国为50%,日本最高为68%;养老保险金的缴费模式待遇确定型,缴费确定型待遇确定型DB计划,defined benefit指按预先确定的为保障一定的生活水平所需要的替代率与支付养老金标准,支付雇员退休时的待遇;“以支定收”例如:养老金水平=该职工退休前若干年的平均工资系数工作年限优点:收益额明确,退休后有收益有保障;缺点:有通货膨胀及待遇刚性增长等风险;缴费确定型DC计划,defined contribution是经过预测,确定一个缴费标准,按照这个缴费标准投保费率筹集养老保险基金,并存入劳动者的个人账户;“以收定支”养老金水平取决于缴费年限的长短、资金积累的规模及其投资收益的多少优点:简便灵活、雇员选择权;缺点:保值增值难度大养老保险三支柱方案、五支柱方案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含义:在政府强制实施的公共养老金或国家养老金之外,企业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根据自身经济实力和经济状况建立的,为本企业职工提供一定程度退休收入保障的补充性养老金制度;企业年金目前定位为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的重要支柱和社会基本养老保险的一个重要补充;基本模式;建立了以受托人为中心的信托模式;企业年金由企业发起设立年金计划,并成立年金理事会,确定受托模式后,由受托人代表委托人选择投资管理人、托管人和账户管理人;通过四个资格管理人之间的相互监督,最大程度的保证企业年金基金的安全;第六章医疗保险制度医疗服务市场的特殊性医疗服务价格的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都较小,收入弹性较大供方信息垄断医疗服务需求易受心理作用影响医疗服务具有不可分割性特点医疗服务具有异质性特点医疗服务市场的失灵医疗保险市场失灵信息不对称:风险选择risk selection、撇脂cream-skimming、逆向选择adverse selection与医疗服务市场相连:第三方补偿机制医疗保险制度模式国家卫生服务模式:特点:普享的福利制度:本国全体公民资金流向:公民纳税——二次分配——医疗服务提供方——为居民提供免费或低收费的医疗服务,不存在“第三方付费”:政府举办医疗机构,较强的计划性,市场机制基本不起调节作用社会医疗保险模式:概念:国家通过立法形式强制实施,由雇主和雇员按一定比例缴纳医疗保险费,建立医疗保险基金,用以支付被保险人医疗费用的一种医疗保险制度;特点:国家立法强制居民参保和筹集医疗保险基金,强调权利与义务先对应,第三方支付以收定支、收支平衡,专款专用,与就业和收入相关联,保障范围扩大,被保险人自付一定费用商业医疗保险模式概念:以商业医疗保险作为本国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主体制度,辅之以其他形式的医疗保障的一种医疗保障模式;是把医疗保险作为一种特殊商品,按市场法则自由经营的医疗保险模式特点:自愿的契约关系,特殊商品,市场调节,政府责任是制订与监管医疗保险的法律法规,第三方支付,强调精算公平储蓄医疗保障模式概念:将医疗费用损失风险自留的一种形式,通过个人账户的积累,以解决家庭成员患病所需的医疗费用的医疗保障制度特点:法律强制性储蓄的方式,要求每个有收入的国民在年轻时就要为其终生医疗需求储蓄资金;不能分散风险;强调基金积累,突出个人的自我保障意识和责任;个人储蓄账户只能用于个人和家庭成员的医疗消费;患者根据自己经济支付能力自主选择医疗服务项目,享受的医疗服务水平越高,个人自付的费用就越高复杂性:多种制度,主导制度分类依据·:兼顾资金筹集方式、对医疗机构的支付方式、医疗费用的分担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医疗保险费用分担方式起付线方式起付线方式又被称为扣除法,是指被保险人只有在支付一定数额的医疗服务费用后,保险机构才负责支付部分或全部的医疗费用;共同付费方式共同付费方式又称按比例分担,即被保险人和保险机构按一定比例共同支付医疗费用,这一比例又称共同负担率或共同付给率;最高保险限额方式该方法是先规定一个医疗费用封顶线,社会医疗保险机构只偿付低于封顶线以下的医疗费用,超出封顶线以上的医疗费用由被保险人或由被保险人与其单位共同负担;混合式混合支付法是将上述多种支付方式综合起来应用的偿付方式;医保支付方式医疗服务付费方式按服务项目支付Fee for Service第三方医疗保险机构根据协议,按医生和医院提供的服务项目和数量向医疗服务机构支付医疗费用的形式;按住院床日费用支付Per Diem日均住院费用付费,医疗保险机构根据医院实际提供的住院天数,按每一住院日的费用偿付标准向医院支付医疗费用的方式;单病种支付Per Case医院对单纯性疾病按照疾病分类确定支付额度的医疗费用支付方式;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iagnosis Related Groups,DRGs根据国际疾病诊断分类标准,将住院患者的疾病分为若干组,每组分为几级,对某组某级疾病的诊疗全过程一次性向医疗机构偿付费用;按人头付费Capitation根据医疗结构服务人数,按照每人定额定期由第三方向医疗服务方支付一笔固定的费用为被保险人购买医疗服务的制度;总额预付制度Global Budget协商确定一定时期内提供一揽子医疗服务项目所需的资金总额医保两定点、三目录两定点:定点医院、定点药店处方外配药品购买;三目录药品、诊疗项目和服务设施目录;起付线社会统筹基金开始分担的医疗费用的金额起点, 为当地员工年平均工资的10%左右;共付制社会统筹基金分担医疗费用时,要求个人分担一定比例;封顶线社会统筹最高支付限额,原则上控制在当地员工年平均工资的4倍左右第七章失业保险制度失业失业的概念:在某个年龄以上,在考察期内没有工作,而又有工作能力并且正在努力寻找工作的状态失业三要素:年龄、工作能力、正在努力寻找工作的状态失业的基本类型摩擦性失业:由于劳动力信息不完全、市场组织不完善所导致的人们在不同地区、职业或生命的不同阶段不停地转换工作而引起的难以避免的摩擦所造成的失业劳动力市场的动态属性和流动选择机制引起历时较短,自愿性失业结构性失业:由于经济结构变化和产业兴衰转移而导致的劳动力供求的内部结构失衡而出现的失业现象职位空缺和失业者并存原因:技术进步;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变化;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持续时间较长周期性失业:有效需求不足事业,由于经济的周期性波动而引起的劳动力供大于求所造成的失业难以预料,后果严重,难以治理季节性失业:某些行业生产条件或产品受气候条件、社会风俗或购买习惯的影响,由于季节性变动而导致的劳动者就业岗位的丧失所形成的失业现象,可以预料,容易解决失业陷阱在失业保险制度作用下,当失业者失业期间享受的失业保险金收入和其他补助与找到工作的净收入相比具有很高的替代率时,失业者宁愿选择失业而不愿再就业;/缩小了失业者和就业者之间的收入差距支付期限较长,客观上促使长期失业者形成;/等额发放不利于失业者再就业如何应对失业陷阱降低失业保险金的替代率、短失业保险金发放时间、随给付期限累退发放失业保险金、对失业者提前就业给予奖励失业保险制度的发展趋势失业保险的覆盖范围扩大、失业保险的目标越来越明确、失业保险向失业预防和就业援助相结合转变失业保险条例经济体制转型与中国失业保险制度创建的客观必然性以三个法规为线索的失业保险制度发展脉络初创:国营企业职工待业保险暂行规定1986年发展:国营企业职工待业保险规定1993年完善:失业保险条例1999年从三大法规的变化看失业保险制度的逐步完善资助企业创造就业机会,抑制企业解雇员工,稳定就业均等金额给付不论失业前收入水平多高,都规定给付同一绝对金额的津贴均等比例给付按失业前一段时间平均收入水平的同一比率给付津贴递减给付失业津贴占原工资的比例与失业前的工资水平成反比根据失业时间的延长逐渐减少给付金额或降低给付比率均等金额线付与均等比例给付相结合失业津贴分为两部分:固定部分、与原工资相联系的部分给付期限最高限额为连续领取8~39周,通常为26周给付期限与失业者的年龄条件、缴费时间以及失业率有关失业保险给付期限计算方法连续计算,享受失业保险待遇最长期限连续计算累计计算,在一定时间内累计,超出不再享受第八章其他保险工伤保险实施原则无责任补偿原则也称无过失补偿原则;劳动者意外遭遇工伤事故,不论事故责任人是谁,不论雇主、雇员哪方过失,甚至没有过失,劳动者均应依法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待遇给付与责任追究分开本人犯罪或故意行为除外;个人不缴费原则工伤保险的保费由企业承担,个人不缴费待遇标准从优原则工伤保险待遇比其他社会保险项目优厚只要符合工伤标准,待遇给付即可获得,不考察年龄、缴费期等其他因素补偿、预防、康复相结合原则从经济补偿转向事故预防、医疗康复及职业康复相结合,这是现代工伤保险的标志也是发展趋势职业病工伤是职业性伤害的简称,内容包括工作意外事故和职业病所致的伤残及死亡;工伤包含伤、残、亡三种情况,均为因工伤事故或职业病引起的后果;“伤”指致使身体器官或生理功能受损;“残”指经治疗修养无法复原,以致器官丧失或功能障碍,引起永久性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亡”指死亡;职业病的范围是由国家主管部门明文规定的,即工伤保险范畴内的职业病是国家认定的法定职业病我国工伤认定在支付工伤保险待遇前,首先必须对受伤者进行伤残鉴定,以确定其伤残等级,然后按照伤残等级支付保险待遇工伤保险条例对保护工伤职工合法权益、分散用人单位工伤风险、规范工伤保险工作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制度指导思想:从原来纯粹的生活保障,逐步转向工伤保险、工伤预防和职业康复大环节的一体化保障,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的、统一的、普遍适用的、社会化的工伤保险制度制度的主要内容:工伤保险覆盖范围工伤范围及职业病认定因工伤残等级鉴定工伤保险待遇给付第九章社会救助制度绝对贫困与相对贫困贫困与贫困度量贫困的界定贫困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它既属于社会学范畴,又属于经济学范畴,甚至还涉及心理学领域贫困的度量恩格尔系数市场菜篮子法生活形态调查法我国现行的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1999年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条例保障对象界定;条例规定,低保对象为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持有非农业户口的城市居民保障标准确定;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按照当地维持城市居民基本生活所必需的衣、食、住费用,并适当考虑水电燃煤燃气费用以及未成年人的义务教育费用确定保障资金来源;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所需资金,由地方人民政府列入财政预算,纳入社会救济专项资金支出项目,专项管理,专款专用第四阶段:深化阶段1999年至今恩格尔系数社会救助制度的含义由政府主导或在政府的推动下,通过再分配的形式保障社会成员最基本生活水平的一种社会制度社会救助是一种政府行为社会救助的对象主要是遭受生活困境的社会弱势群体,即依靠自身能力难以摆脱生活困境的社会成员社会救助是一种补救性质的制度,其目标是满足社会成员的最低生活需要,避免社会成员陷入生存危机;社会救助往往被认为是一种国家责任。
社会保障理论与实践(复习要点)
社会保障理论与实践复习要点第一章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和发展一、社会保障制度的类型:救助型(非洲)、保险型(德国、西欧、美国、日本)、福利型(英国、北欧包含瑞典及丹麦)、国家保障型(原苏联)、自助型(新加波、马来西亚)五种模式。
二、中国的社会保障内容是由: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组成。
1)社会救助:最低层次的社会保障、保障公民的最低生活要求。
、2)社会保险:基本保障,保障劳动者失去或暂时推动劳动能力从而中断收入后任能享有基本生活。
3)社会福利:增进城乡全体公民生活福利的高层次的社会保障。
4)社会优抚:特殊性质的社会保障,保障社会上备爱尊敬的军人及其眷属以及因维护国家或社会利益,从事公务活动而致使生命或健康受到损害的人员及其眷属的基本生活。
第二章社会保障理论一、西方社会保障理论主要流派:新老自由主义学派、民主社会主义学派、中间道理学派第三章社会保障基金一、社会保障基金:是国家、单位及个人统筹而积累起来的专项基金,当受益人出现生、老、病、死、失业等情况时,提供给他们的一定的社会物质帮助。
二、社会保障基金的来源有:财政拔款、社会保险费(税)、基金运营收入、其他资金(募捐、发行福利彩票、服务收费)。
三、社会保障基金的特征:1)基金的共担性(由法律明确规定由国家、统筹单位、个人三者按一定比例合理负担社会保障费,建立起社会保障基金。
)2)基金的共济性(社会保障制度所提供的物质帮助的对象是最广大的劳动者,包括企业事单位的职工、国家公务员、城镇个体劳动者、农民等)3)基金的公益性:社会保障基金的建立不以营业为目的,而是为了社会上绝大多数劳动者的福利,为的是社会安定与文明)。
4)基金的强制性:社会保障机构依法强制缴费义务主体参加社会保障,履行法定缴费义务,强化有关主体的法律责任,对违反者给予制裁,这是社会保障基金实现统筹共济目标的关键一环。
5)基金的保值性(社会保障由保险经办机构通过投资收益使其价值量增多)。
社会保障理论与实践简答题
社会保障制度的实施意义1.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是加速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基本保证。
2.健全和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重要支柱。
3.健全和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是顺利进行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前提和必要条件。
简述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内容1.完全由国家支撑的项目,包括对弱势群体的救助、对军人及军烈属的优抚安置、对无依无靠的孤老残幼以及对社会大众举办的社会福利和相关社区服务。
这部分完全属于国民收入和分配范畴。
2.由用人单位、职工缴费以及由国家给予适当的三方共同的项目,0包括养老、医疗、工伤、失业保险等,这些都属于社会保险的范畴,其中养老和医疗保险是个人账户和社会统筹结合,其他三项属于完全统筹项目。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面临的只要问题是1.社会保障覆盖面的问题2.个人账户和社会保障基金的问题。
3.就业和失业的问题4.城镇的贫困人口的问题5.农村养老保险的问题6.社会保障的管理体制的问题英国社会保障体系具有的特点1.全民保障,保障范围几乎无所不包。
2.各种保障待遇都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强调了社会保障的平等性和普遍性3.政府统一管理,全国最高领导机构是卫生和社会保障部。
4.社会保障资金主要来源于国家一般性税收。
英国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1. 社会保障支出增长过快,财政不堪重负。
2.高福利容易养懒罚勤。
3.高赋税影响了企业的竞争活力。
4.社会保障的服务管理机制臃肿,效率低下。
西方社会保障理论的主要流派1.民主社会主义学派。
2.自由主义学派。
3.中间道路学派西方社会保障理论的特点1.公平与效率的关系问题始终是其研究的核心。
2.理论研究内容的逐步扩大并系统化。
3.西方社会保障经济理论研究对西方社会保障模式的演变产生了导向作用。
西方社会保障理论发展中几个关系问题1.关于社会保障和经济发展问题。
2.关于社会保障与自由放任主义或国家干预主义的关系问题。
3.关于社会保障与福利的关系问题。
4.关于社会保障与福利改革的关系问题。
社会医疗保险中的逆向选择问题研究的开题报告
社会医疗保险中的逆向选择问题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社会医疗保险是国家为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提高全民健康水平而采取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其目的是为了使每个人都能享受到基本医疗服务,减轻因疾病给家庭和社会带来的财务负担。
但是,在实践过程中发现,社会医疗保险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逆向选择问题,它会影响到社会医疗保险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使保险资金的使用效益降低。
二、研究目标本研究旨在分析社会医疗保险中的逆向选择问题,探究逆向选择形成机制及其对保险制度运行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促进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健康发展。
三、研究内容(1)社会医疗保险的基本原理及现状。
(2)逆向选择的概念、形成机制及其对社会医疗保险的影响。
(3)国内外社会医疗保险逆向选择问题的研究进展。
(4)针对逆向选择问题提出的政策和经验做法。
(5)中国社会医疗保险逆向选择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四、研究方法(1)文献分析法:通过对社会医疗保险逆向选择问题的相关文献资料的分析和梳理,深入了解逆向选择的概念、原因、机制、影响等。
(2)案例分析法:选择我国某个地区的医疗保险实践案例,分析该地区医疗保险制度逆向选择问题的具体表现及影响。
(3)理论分析法:从保险理论的角度出发,分析逆向选择的经济学机制及其与保险制度运作之间的关系。
(4)问卷调查法:针对不同群体的社会医疗保险参保者,开展问卷调查,以获取其对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态度和看法。
五、论文结构第一章:绪论第二章:社会医疗保险基本原理及现状第三章:社会医疗保险逆向选择问题的概念及其形成机制第四章:社会医疗保险逆向选择问题的国内外研究进展第五章:社会医疗保险逆向选择问题的政策及经验做法第六章:中国社会医疗保险逆向选择问题的对策和建议第七章:结论与展望六、研究意义逆向选择问题不仅是保险行业所面临的普遍问题,更是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存在的重大难题。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深刻探究社会医疗保险中的逆向选择问题,通过对该问题的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为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与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医疗保险的理论与实践
医疗保险的理论与实践医疗保险是指政府为避免人们因医疗支出而陷入贫困和无法获得足够医疗服务的保险制度。
在近年来,医疗保险不断升级和扩大覆盖面,已经成为了非常重要的社会保障制度。
然而,医疗保险的实践中还存在很多问题,本文将具体论述医疗保险的理论与实践。
医疗保险的理论基础医疗保险制度的出发点就是保障人民基本的生存权和健康权。
由于医疗费用的不断增加和人口老龄化等原因,医疗支出对生活质量和社会和谐的影响越来越大。
因此,一个可行的医疗保险制度应该满足以下几点要求:一是保障人民的基本医疗需求。
医疗保险应该覆盖大部分人民的医疗费用,使所有人都有平等的医疗保障。
此外,医疗保险制度也应该着重保障需要医疗服务的弱势群体,如老年人、儿童、残疾人等。
二是控制医疗费用的上涨。
医疗保险制度应该通过实施有效的费用控制措施,如合理药品使用、诊疗规范、限制高额医疗费用的报销比例等,保证医疗费用的合理性和公平性。
三是保障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医疗保险制度应该通过促进医疗服务的管理和协调,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此外,医疗保险制度也应该对医疗服务进行监管和评估,防止低水平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降低医疗保障的效果。
医疗保险的实践问题尽管医疗保险制度的理论基础很好,但在实践中还存在很多问题。
一是医疗保险制度的覆盖面不够。
在一些贫困地区和农村地区,医疗保险制度的覆盖面仍然比较狭窄,造成了公平性的缺失,使大部分人民还不能享受到医疗保险制度的优惠待遇。
二是医疗保险结构不够完善。
医疗保险制度中的医保基金不足的问题还比较严重。
另外,由于基金管理体制还不够规范,医保资金的使用往往受到不必要的浪费和虚伪捏造。
三是医疗服务的质量问题。
尽管医疗保险制度能够为群众提供保障,但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还需要得到更多关注。
在现实生活中,仍然有医疗机构的服务质量存在差异,此外,在医疗服务领域,部分医院存在不科学治疗等现象。
四是医疗费用的上涨问题。
医疗保险的实践中主要的问题在于医疗费用的上涨。
医疗保险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为了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积累工作经验,更好地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我于2021年7月至9月在XX市医疗保险管理局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实习。
实习期间,我深刻体会到了医疗保险工作的重要性和复杂性,对医疗保险相关政策、业务流程和实际操作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二、实习单位及部门实习单位为XX市医疗保险管理局,部门为医疗保险业务科。
该科室主要负责医疗保险政策宣传、业务办理、基金监管、待遇审核等工作。
三、实习内容1. 学习医疗保险相关政策法规实习期间,我认真学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医疗保险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了解了医疗保险的基本概念、政策体系、基金筹集、待遇支付等内容。
2. 参与医疗保险业务办理在实习过程中,我参与了医疗保险业务办理工作,包括参保登记、待遇审核、报销结算等。
通过实际操作,我对医疗保险业务的办理流程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3. 协助开展医疗保险基金监管实习期间,我协助科室开展医疗保险基金监管工作,对定点医疗机构、药品零售企业的医保基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医保基金的安全、合理使用。
4. 参与医疗保险政策宣传我积极参与医疗保险政策宣传活动,通过发放宣传资料、解答群众疑问等方式,向群众普及医疗保险政策,提高群众对医疗保险的认识。
5. 学习医疗保险信息系统操作实习期间,我学习了医疗保险信息系统的操作,掌握了系统基本功能,为今后在工作中运用信息系统提供了基础。
四、实习收获1. 提高了政策理论水平通过实习,我对医疗保险相关政策法规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提高了自己的政策理论水平。
2. 增强了实践能力实习过程中,我参与了实际业务办理,锻炼了自己的沟通能力、协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了解了医疗保险工作的重要性实习让我深刻认识到医疗保险工作在保障人民群众健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方面的重要作用。
4. 拓宽了视野实习期间,我了解了医疗保险工作的各个环节,拓宽了自己的视野。
五、实习体会1. 严谨的工作态度在医疗保险工作中,严谨的工作态度至关重要。
社会保障理论与实践复习题
题型:单选1*25=25 分,多选 2*10=20 分,名词 3*5=15 ,简答 5*4=20 分,论述 10*2=20备注:单选、多选看练习册一、名词1、( P1)社会保障制度:是国家通过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依法对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给予保障而建立的一种安全制度。
2、( P46)社会保障基金:是国家、单位及个人统筹而积累起来的专项基金,当受益人出现生、老、病、死、失业等情况时,提供给他们的一定的社会物质帮助。
3、(P74)社会保险:是国家通过立法的形式,由社会集中建立基金,以使劳动者在年老、患病、工伤、失业、生育等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能够获得国家和社会补偿和帮助的各种制度的总称。
4、(P98)养老保险:是国家或社会根据一定的法律和法规,为解决劳动者在达到国家规定的解除劳动义务的劳动年龄界限,或因年老丧失劳动能力退出劳动岗位后的基本生活而建立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5、( P118)失业保险:是指国家立法强制实行的,通过社会统筹集中建立基金,对因失业暂时中断生活来源的劳动者提供资助的一种保障制度。
6、(P136)医疗社会保险:是指由国家立法,通过强制性社会保险原则和方法筹集医疗资金,保障人们平等地获得适当的医疗照顾的一种制度。
7、( P140)补充医疗保险:是指在基本医疗保险基础上,为部分收入较高的行业或单位维持较高的医疗需求而设立的医疗保险形式。
8、(P167)工伤保险:是国家和社会通过立法强制实施的,为在生产、工作中遭受意外事故或职业病伤害的劳动者及其家属提供医疗服务、生活保障,经济补偿等物质帮助的制度。
9、(P180)工伤预防:是指事先防范职业伤亡事故以及职业病的发生,减少事故及职业病的隐患,改善和创造有利于健康的、安全的生产环境和工作条件,保护劳动者在生产、工作环境中的安全和健康。
10、( P187)生育保险:是指女职工因怀孕和分娩所造成的暂时丧失劳动能力,中断正常收入来源时,从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社会保障理论与实践》考前串讲整理
2013年7月《社会保障理论与实践》考前串讲整理题型:一. 单项选择题二. 多选题三. 简答题四. 名词解释五. 论述题温馨提示:简答题、论述题一定要做,尽量不要留白。
背不下来时可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回答时最好分①②③④……小点作答。
第一章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和发展1.P1社会保障制度:是国家通过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依法对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给予保障而建立的一种安全制度。
2.P4—6 社会保障制度的类型:①救助型社会保障制度②保险型社会保障制度③福利型社会保障制度④国家保障型社会保障制度⑤自助型社会保障制度。
3.P13英国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①社会保障支出增长过快,财政不堪重负;②高福利容易养懒罚勤;③高赋税影响了企业的竞争活力;④社会保障的服务管理机构臃肿,效率低下。
第二章社会保障理论1.P24—29 西方社会保障理论主要流派:①民主社会主义学派②自由主义学派③中间道路学派(了解每一学派的观点)2.P37—40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保障理论的论述①揭示了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的必要性;②阐明保险基金的来源;③阐述社会保障的分配;④阐释社会保障的功能;⑤揭露资本主义社会保障制度的实质。
第三章社会保障基金1.P46 社会保障基金:是国家、单位及个人统筹而积累起来的专项基金,当受益人出现生、老、病、死、失业等情况时,提供给他们的一定的社会物质帮助。
2.P47—48 社会保障基金的来源:纵观各国的社会保障基金主要来源有:①财政拨款;②社会保险费(税);③基金运营收入;④其他资金,如募捐、发行福利彩票、服务收费等。
3.P49 社会保障基金的作用:(一)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保证社会的安定;(二)发挥保险互济的作用,增强社会的凝聚力;(三)发挥基金的经济功能,促进经济发展。
4.P49—53 社会保障基金的特征:①基金的共担性;②基金的共济性;③基金的公益性;④基金的强制性;⑤基金的保值型;⑥基金的监督性。
社会保障理论与实践课件 第四章 社会保险制度
三、社会保险与社会保障的区别
2
职责不同
➢社会保险是对丧失劳动能力和失去劳动
机会的劳动者承担生活保障责任,职责只 限于补偿由此造成的直接收入损失,因此, 它是维持劳动力再生产的特点手段。
➢社会保障不但包括所有国民一切可能遇 到的普遍危险,困难和损失的保障责 任,而且还包括社会发展方面的责任,如
➢社会保险是以社会劳动者为对象,在劳
动危险损失前提下发挥作用的保障制度;
➢社会保障是以全体国民为对象,在任何
危险损失以及满足社会全面发展方面发挥作 用。
➢社会保障的作用就主要体现 在社会福利的发展方面。
四、社会保障的功能与意义 (一)社会保险的功能
1.保障劳动者的基本生活,安定社会 2.保护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增进劳动者体质 3.促进生产发展,保证经济正常运行 4.为社会、为基层服务,方便群众生活
(4)由于劳动资源与生产资料配 置失衡因素所造成的劳动机会丧失 和经济收入损失。主要表现为失业 现象的存在。
2.社会经济发展是实现保险的经济基础
(1)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使剩余产品大量 增加,国家和社会因此有能力全面承担起 对广大劳动者的保障职责。
(2)社会分工细密使协作更加具有连锁 反应关系,人们在经济利益和生活安全 上彼此相互牵扯制约,一部分人的危险 可能导致劳动过程整体失衡,甚至引发 社会政治与经济秩序的紊乱,因此人们 有充分理由实行互助互济。
5.实行收入再分配,适当调节劳动分配, 保障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
中国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开始 进行社会保险制度的改革,主要是在 企业中进行。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是恢复了社会保险基金由社会统筹的
制度,变自我保险为社会保险; ➢二是把覆盖面扩大到所有的企事业单 位职工和城镇劳动者; ➢三是实行国家、单位、个人三方面负
李珍《社会保障理论》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社会医疗保险理论与实践)【圣才出品】
第7章社会医疗保险理论与实践7.1 复习笔记一、健康、医疗服务与医疗保险1.医疗服务与健康的生产健康水平的提高可以通过提供医疗服务、开展医学研究、实施环境卫生规划以及良好的生活方式和营养等来实现。
如果政府采取社会医疗保险等措施是为了保证国民享有平等获得医疗服务的权利,最终达到增进健康水平的目的,那么,政府在决策时就需要就医疗服务对健康的贡献做出经验的估计,为资源配置提供依据。
2.不确定性与医疗保险的需求对于医疗费用的支付,人们有两种选择:自我保险和购买保险。
医疗保险的需求是基于风险不确定性基础上的消费者效用最大化选择的结果,因此,疾病风险的不确定性越大,预期的医疗费用越大,对医疗保险的需求就越大。
除此而外,医疗保险的价格、收入水平、避险心态以及医疗服务市场的供给情况都会影响消费者对医疗保险的需求。
3.医疗保险对医疗服务市场的影响(1)道德风险①道德风险的概念在传统的医疗服务市场上,医疗服务需方消费了供方提供的医疗服务,并同时按市场价格向供方支付医疗费用。
在医疗保险介入后,消费者支付的实际价格低于医疗服务的市场价格,从而对医疗服务的需求上升,这种现象就称为道德风险。
②减少道德风险的措施a.自负额对医疗服务需求的影响自负额就是自己负担的额度。
为了减少道德风险的发生,保险合同通常规定在医疗费用的某一额度内的费用由当事人自己承担,故称为自负额。
b.共同保险对医疗服务需求的影响为了控制道德风险,保险合同往往规定自负额以上的医疗费用由保险公司和被保人共同负担,谓之共同保险。
共同保险率一般指消费者支付的比例。
(2)医疗保险对医疗服务市场均衡的影响医疗服务需求的增加、对医疗服务市场上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有什么样的影响要视医疗服务供给曲线的情况而定:①如果医疗服务的供给曲线是一条水平线,需求的增加并不会带来价格的提高,但医疗服务市场的均衡数量是增加了;②如果供给曲线是一条向上倾斜的曲线,需求增加对医疗服务市场的影响就比较复杂。
社会实践报告医疗保险
一、前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医疗保险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
为了深入了解医疗保险的实际运行情况,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我参加了本次医疗保险的社会实践活动。
以下是我对此次社会实践的总结与反思。
二、实践背景与目的1. 背景:近年来,我国医疗保险制度不断完善,覆盖范围不断扩大,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医疗保险待遇水平不高、报销流程复杂、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等。
为了更好地了解这些问题,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我选择了医疗保险作为社会实践的主题。
2. 目的:(1)深入了解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2)探讨医疗保险改革的方向和措施;(3)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三、实践内容与方法1. 实践内容:(1)调研医疗保险政策及实施情况;(2)了解医疗保险待遇水平及报销流程;(3)分析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的原因及对策;(4)探讨医疗保险改革的方向和措施。
2. 实践方法:(1)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医疗保险制度的发展历程、政策法规及实施情况;(2)通过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医疗保险的实际运行情况;(3)分析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4)结合实际案例,探讨医疗保险改革的方向和措施。
四、实践过程与成果1. 调研医疗保险政策及实施情况: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我了解到我国医疗保险制度自1998年建立以来,经历了从试点到全面实施的过程。
目前,我国医疗保险制度已基本覆盖全体城乡居民,但在实际运行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2. 了解医疗保险待遇水平及报销流程:通过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我发现医疗保险待遇水平不高、报销流程复杂是群众反映较为集中的问题。
例如,部分参保人员对报销比例、报销范围等政策了解不足,导致报销过程中出现诸多不便。
3. 分析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的原因及对策:我发现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区域发展不平衡,导致优质医疗资源集中在一线城市;二是城乡差距较大,农村地区医疗资源相对匮乏;三是医疗机构间竞争不充分,导致资源分配不合理。
社会保障学 第五章 医疗保险
1998年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制度改 革方案
• 新时期医疗体系改革 /topic/qgtzgg dt/gjtgdt/201102/t762673.htm /view/37c49c0 abb68a98271fefa3c.html /v_show/id_XMTU2 MDcyMzE2.html
• 在提供医疗服务之前,医疗服务提供方与医疗 保险机构商量好一个相对固定的付费标准进行 付费。 1、总额预算支付方式
• 由政府或社会医疗保险机构与医疗服务提供方进行协 商,确定供方一年的年度总预算,医疗保险机构在支 付医疗供方费用时,依此作为最高限度
2、按服务单元付费方式
• 将医院服务的过程按机构根据过去的历史资料以及其他因素制定平均服务 单元的费用标准,然后根据医疗机构服务单元数量进 行偿付。
3、按病种付费方式
• 该方式把为疾病诊疗提供的医疗服务的全过程看成一 个计量单位,或一个确定服务价格的标识。
4、按费用级别付费方式
• 该方式按照疾病治疗费用的大小,把疾病划分为若干 类别,对每一类别制定一个标准。
5、按人头付费方式
• 该方式是指医疗保险机构按合同规定的时间,根据约 定医疗单位所提供服务对象的人数和规定的收费定额, 预先支付医疗供方一笔固定的服务费用,在此期间, 医院或医生负责提供合同规定范围内的一切医疗服务, 不再收费
(四)死亡待遇 1.丧葬补助费:2个月单位平均工资 2.直系亲属救济费:
• 直系亲属1人,死者本人工资6个月 • 直系亲属2人,死者本人工资9个月 • 直系亲属3人及以上,死者本人工资12个月
四、医疗保险费的结算方式
保险费 雇主 社会保险机构
保 险 费
服务 消费者 自负费用 医疗服务提供者
支 付 费 用
《社会保险法》理论与实践论文
《社会保险法》的理论与实践探讨【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是一部关于社会保险的全国性、综合性的社保“基本法”,包括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等,涉及每个公民和每个家庭的切身利益。
《社会保险法》历经4次审议,许多人性化规定解除了人们的后顾之忧,如异地医疗费结算,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生育保险的报销制度等重要问题改进和建立。
本文将结合工作实践对社会保险法实践中的热点问题进行简单分析。
【关键词】社会保险法;理论问题;分析1.确定基本养老保险转移制度,有效解决了跨区域就业人员的养老保险问题《社会保险法》明确规定个人跨统筹地区就业的,其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基本医疗保险关系、失业保险关系随本人转移,缴费年限累计计算;依据1997年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中规定:“个人缴费年限累计不满15年的,退休后不享受基础养老金待遇,其个人账户储存额一次支付给本人。
”以及2001年劳动部颁布的《关于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中规定:“参加养老保险的农民合同制职工,在与企业终止或解除劳动关系后……根据农民合同制职工本人申请,将其个人账户个人缴费部分一次性支付给本人,同时终止养老保险关系,凡重新就业的,应重新参加养老保险。
”这意味着,农民工必须至少在一个地方工作15年,才能得到“退休后按月发给基本养老金”的待遇;如果流动,则只能带走“个人账户个人缴费部分”。
由于转移接续难,造成劳动者参保积极性不高,有的地方甚至出现了大量农民工退保。
《社会保险法》第19条规定:“个人跨统筹地区就业的,其基本养老保险关系随本人转移,缴费年限累计计算;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基本养老金分段计算、统一支付。
”这一规定有效保护了流动就业人员的权利,今后跨区域就业再也不用为养老保险问题发愁了,同时也有利于我国统一开放劳动力市场的形成。
2.医疗保险异地就医结算制度,方便了参保人员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规定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建立异地就医医疗费用结算制度,该制度的确立将使参保人在异地就医也能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社会保险法把社会保险的基本制度通过法律形式确定下来,同时也含有大量授权性条款及原则性规定,要求有关部门补充和细化法律规定。
社会保障实务实习报告
社会保障实务实习报告一、实习背景与目的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保障制度日益完善,人们对社会保障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作为一名社会保障专业的学生,为了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高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我利用暑假期间,前往某社会保障机构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实习。
实习目的在于了解社会保障实务操作流程,掌握社会保障政策法规,培养实际工作中沟通协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习内容与过程1. 实习内容(1)养老保险业务:包括养老保险的参保、缴费、待遇支付等方面。
(2)医疗保险业务:包括医疗保险的参保、缴费、报销、结算等方面。
(3)失业保险业务:包括失业保险的参保、缴费、待遇支付等方面。
(4)工伤保险业务:包括工伤保险的参保、缴费、待遇支付等方面。
(5)生育保险业务:包括生育保险的参保、缴费、待遇支付等方面。
(6)社会保障卡业务:包括社会保障卡的发放、使用、挂失等方面。
2. 实习过程(1)实习初期,我主要负责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社会保障政策法规,熟悉各项业务的操作流程。
(2)在实习过程中,我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参与具体业务的办理,如养老保险参保、医疗保险报销等。
(3)实习中期,我开始独立承担一些工作任务,如整理社会保障卡资料、协助办理失业保险待遇支付等。
(4)实习后期,我通过对整个实习过程的总结,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并向带教老师请教,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三、实习收获与反思1. 实习收获(1)掌握了社会保障实务操作流程,了解了各项社会保障业务的办理过程。
(2)熟悉了社会保障政策法规,提高了自己的政策水平。
(3)培养了实际工作中的沟通协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增强了自己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关注,提高了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2. 实习反思(1)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在实习过程中,我发现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存在一定差距,今后要更加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以便更好地指导实践。
(2)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实习期间,我发现自己在某些业务方面还存在不足,需要继续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
第1章 农村社会保障理论与实践-15.4
(四)农村社会保障的改革与创新阶段 (1992---2002)
1.老农保的发展与衰退。98年参保人数 8025万人,2002年参保人数5461万 人。 2.农村合作医疗部分恢复与发展。 3.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1994年部分 地方试点,96年底民政部印发《关于加 快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意见》,有条 件的地方开始发展。 4.其他
(三)农村社会保障的调整与改革阶段 (1978—1992年)
1.农村合作医疗也随着人民公社的解体而 退出历史舞台,只保留下来5%左右。 2.实行开发式扶贫 3.农村养老保险地方开始试点。80年代 中期部分地区乡村自办,91年国务院建 议实行县级养老保险。 4.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五保 供养制度进行了一些调整与改革的工作。
400
(五)新型农村社会保障的发展 (2003---今)
(3 )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部分地区城乡一体化发展起来,最终将在全国实现。 截至2014年底,总体上: 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初步做到广覆盖。 社保待遇水平稳步提高 社会保险基金增长加快。总收入合计为39592亿元, 同比增长12.3%;基金总支出合计为32977亿元,同 比增长18.1% 。 实际持卡人数达到7.12亿人。其中 ,2014年新增发卡1.64亿。
(一)存在的问题
4.管理不够科学与规范,保值增值能力差 (1)体制不顺 (2)管理规章制度不健全,违法违纪问题较为严重 (3)管理人员素质不高,管理手段落后 (4) 运营渠道单一,保值增值能力差 5.社会化程度低 多以县为单位,基金调剂范围小 ,从严格意义上而 言只是一种社区保障而非社会保障。这种小范围内实施 的农村社会保障,没有实现社会保障应具备的社会化规 模。 6.缺乏法制保障
社会医疗保险学第三版教学设计
社会医疗保险学第三版教学设计一、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社会医疗保险的基本知识、政策法规及其运作过程,培养学生对于社会医疗保险的认知与理解,为学生提供理论及实践指导,以提高学生从事相关工作的水平和能力。
二、课程内容2.1 理论知识部分•社会医疗保险概论•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管理与运行机制•社会医疗保险的政策法规与实践创新•社会医疗保险与健康管理的综合应用2.2 实践应用部分•社会医疗保险的实际操作流程•保险公司和医疗机构角色与合作方式•社会医疗保险数据统计与分析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授课讲解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3.1 理论知识部分•PPT 课件讲解•课程参考书籍推荐•学生自学与课堂讨论交流3.2 实践应用部分•脚本编写和实际操作演练•学生实际操作经验分享•实践案例分析四、教学要求4.1 环境与设备要求•现代化教室和多媒体设备•保险公司联网测试系统•实训室4.2 教师要求•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充分了解各类社会医疗保险的政策法规•能够应用实践案例进行演讲和讨论•积极探究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4.3 学生要求•具有一定的社会保险、保险、医疗保险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技能和处理数据的能力•思维开阔,能够积极思考问题•精神愉悦,主动参与课程学习,并积极参加课堂讨论五、课程评价5.1 评分标准•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的熟悉程度•信息检索和数据处理能力•学生的论文写作和报告演示能力5.2 评价方式•小组讨论与演示•数据分析和任务报告•个人考试和论文撰写六、课程总结本课程通过教师讲解、案例演示、自主学习、小组讨论等方式,全面深入地分析了社会医疗保险的政策法规、理论知识以及实际操作流程,提高了学生与社会医疗保险相关工作的认识和理解,同时也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等要求提出了提高要求。
我们希望通过此次课程的学习,能够帮助到学生和从事社会医疗保险工作的人士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社会医疗保险方面的知识。
坚持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良性互动是全面建成中国特色医疗保障体系
围、保障水平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 阶段生产力水平相适应,与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基本经 济 制 度 相 适 应 ,与 国 家 、社 会( 企 业)、个人经济承受能力相适应,与 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相适应(“四 个相适应”)。
——坚持“广覆盖(全覆盖)、 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这 是在医保改革实践中逐步提炼形成 的中国特色、中国智慧的方针,是 对社会保障事业的一大贡献)。遵 循这个方针,逐步建成以基本医疗 保险制度为主体,以企业补充医疗 保险、公务员医疗补助、商业健康 保险等为补充,以社会医疗救助、 重特大疾病救助等为托底的多层次 保障的医保制度。
文/ 王东进
以全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为主体 的中国医保制度,已经被证明 是符合中国国情的,能给中国人民 带来健康福祉的创新型医保制度。 这个制度,既不是人的头脑中固有 的,也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在 实践中探索、在实践中创新的过程 中产生的,是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 良性互动的产物。中国医保制度演 进的历史,特别是中国20多年医保 制度全面改革的历史证明,坚持医
保理论创新与医保实践创新良性互 动,是不断深化对医保制度客观规 律认识的必由之路,是推进中国医 保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奥妙所在, 是新时代全面建成中国特色医疗保 障体系的坚实基础和不竭动力。
(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 多次指出,我们的事业之所以能从 胜利不断走向新的胜利,其奥妙就
在于我们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 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坚持理论创 新与实践创新良性互动。在习近平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 中,无处不闪烁着坚持理论创新与 实践创新良性互动的智慧光芒。前 不久闭幕的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 又在国家根本制度和现代治理的层 面树立了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良性 互动的时代丰碑。为我们更好地坚 持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良性互动指
社会保障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为将我所学的社会保障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高自己的实际工作能力,增强对社会保障工作的理解和认识,我在2023年的暑假期间,于我国某市社会保险管理局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实习。
此次实习旨在让我深入了解社会保障工作的实际操作流程,提升自己的沟通协调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实习单位及内容本次实习单位为我国某市社会保险管理局,实习岗位为社会保险管理岗位。
在实习期间,我参与了以下工作内容:1. 社会保险政策宣传与解答:协助工作人员向市民宣传社会保险政策,解答市民关于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问题的疑问。
2. 社会保险登记与审核:协助工作人员进行社会保险登记,审核参保人员的资料,确保信息准确无误。
3. 社会保险待遇发放:协助工作人员进行社会保险待遇的发放工作,包括养老金、医疗保险报销等。
4. 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协助工作人员整理和归档社会保险档案,确保档案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5. 参与社会保险政策研讨:参与社会保险政策研讨会议,了解社会保险政策制定和调整的背景和原因。
三、实习过程及收获1. 熟悉社会保险政策:通过实习,我对我国的社会保险政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等。
2. 提高沟通协调能力:在实习过程中,我需要与市民、同事等多方进行沟通,解答他们的疑问,这使我提高了自己的沟通协调能力。
3. 增强团队协作精神:在实习过程中,我学会了与同事共同完成任务,增强了团队协作精神。
4. 培养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在整理和归档社会保险档案时,我深刻体会到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的重要性。
5. 了解社会保障工作现状:通过实习,我了解到社会保障工作在实际操作中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如政策宣传不到位、档案管理不规范等。
四、实习体会与建议1. 加强政策宣传力度:建议加大社会保险政策的宣传力度,提高市民对社会保险政策的知晓率和参保率。
2. 规范档案管理:建议加强社会保险档案管理,确保档案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社会保险实验报告
在模拟实训期间,我努力将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向实践方面转化,尽量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本次的上机实践是我们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理论与实践的最佳结合点。之前我们只重视理论的学习,忽视实践的环节,往往在任务实践中发挥的不理想。通过这次实践使我们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得到巩固和提高。紧密结合自身专业特色,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知识和水平。通过实践,原来理论上的模糊和印象不深的得到了巩固,原来理论上欠缺的在实践环节中得到补偿,加深了对基本原理的理解和消化。在实践过程中,我深深的感受到所学知识的肤浅和在实际运用中的专业知识的匮乏。刚开始的一段时间里,对上机实践感到无从下手,茫然不知道所措,这让我感到非常的难过。在课堂上总以为自己学的不错,一旦接触到实际,才发现自己知道的是多么少。实践出真知,通过实验,我真实的感受到了社会保险的复杂性及其严谨性。对保险的各个环节有了全面具体的了解,不仅仅巩固了之前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还学到了一些课堂上没有的知识。虽然系统所提供的东西是有限的,但是我们在实验中学到的东西示很多的,寓教于乐,意义是非常大的。这次实验也教会我做事情的时候一定要小心谨慎,不能粗心大意,否则一不小心就弄错了哪个细节,会造成不必要的麻烦。还有在做事情的时候一定要有效率,不能拖拖拉拉,有很多事情等着你做,拖拉不能解决问题。在面对问题时,我们要保持良好的心态,不能因为不会或是其他借口就放弃不去做。
掌握工伤人员登记内容和登记类型。
1.工伤登记
2.工伤登记维护
步骤三:工伤人员待遇审批
了解工伤人员享受的待遇项目和审批过程以及暂停终止情况的处理。
1.待遇审批
2.待遇复核
3.暂停拨付
4.终止工伤拨付
5.终止遗属拨付
步骤四:取消登记
了解如何取消已登记工伤人员的登记信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文与管理系保险学教研室
三、医疗保险对医疗服务市场的影响 社会保障理论
(一)道德风险(moral hazard)价格P1源自P(S)0Q1
人文与管理系保险学教研室
Q2
需求量
三、医疗保险对医疗服务市场的影响 社会保障理论
1.自付额对医疗服务需求的影响
为了减少道德风险的发生,保险合同通常 规定在医疗费用的某一额度内的费用由当事 人自己承担,故成为自付额,也就是起付线。
人文与管理系保险学教研室
三、医疗保险对医疗服务市场的影响 社会保障理论
(一)道德风险(moral hazard)
1.自付额对医疗服务需求的影响
价格
D
价格 D1
D2
P2
P1 0.3P2
0
人文与管理系保险学教研室
Q1 Q2
P(S) 需求量
第二节
社会保障理论
政府与社会医疗保险制度
一、政府介入医疗保险市场的理由 二、政府在医疗保险领域的职能
人文与管理系保险学教研室
社会保障理论
公共经济学认为,现代政府的责任和经 济活动的领域体现在三个方面:
➢提高经济效率目的来弥补市场失灵 ➢基于改善社会公平目的的收入再分配 ➢维持经济稳定
社会保障理论
社会医疗保险理论 与实践
人文与管理系保险学教研室
本节课主要内容:
社会保障理论
政府实施强制性社会医疗保险的理论依据 医疗保险的主要模式 中国医疗保险历史变革
人文与管理系保险学教研室
第一节
社会保障理论
健康、医疗服务与医疗保险
一、医疗服务与健康的生产 二、不确定性与医疗保险的需求 三、医疗保险对医疗服务市场的影响
医疗保险对供方的控制主要是通过医疗费用支付方 式来实现的。
人文与管理系保险学教研室
一、政府介入医疗保险市场的理由 社会保障理论
(一)医疗服务市场失灵
2.医疗服务消费的外部性
当存在外部收益(MEB)时,产出水平(Q0)是由 私人边际收益(MPB)与私人边际成本(MPC)曲 线的特点决定的,这一产出量小于最佳产出量 (Q1),Q1是把社会上其他人获得的外部收益考虑 在内的产出水平。
人文与管理系保险学教研室
二、不确定性与医疗保险的需求 社会保障理论
(二)购买保险
效用
U2
EU
B
U1
U=F(W)
A A
0
W1
W4
2000
人文与管理系保险学教研室
W2 W3 9800 P=0
财富拥有量
三、医疗保险对医疗服务市场的影响 社会保障理论
(一)道德风险(moral hazard)
医疗保险介入医疗服务市场后,消费者支付 的实际价格低于医疗服务的市场价格,从而 对医疗服务的需求上升,这种现象称为道德 风险。
人文与管理系保险学教研室
一、政府介入医疗保险市场的理由 社会保障理论
(一)医疗服务市场失灵
1.信息不对称
信息不对称使得单个的医疗消费者处于明显的弱势 地位,因此在医疗服务交易中,集体行动变得非常 必要。
集体行动的最佳形式就是医疗保险。不管是私人医 疗保险还是社会医疗保险,都可以起到控制供方行 为的作用。
人文与管理系保险学教研室
一、政府介入医疗保险市场的理由 社会保障理论
(一)医疗服务市场失灵
2.医疗服务消费的外部性
价 格 和 边 际 成 MEB 本
MPC
MSB MPB
人文与管理系保险学教研室
Q0
Q1
数量
一、政府介入医疗保险市场的理由 社会保障理论
(一)医疗保险市场失灵
1.逆选择
逆选择是由于医疗保险市场上供需双方之间的信息 不对称。由于保险机构只能根据平均预期损失和平 均风险来计算保险费率。实际上,不同消费者所面 临的疾病风险和预期损失是不同的,从而出现“逆 选择”问题。
P1
起付线金额为 P1Q3
A
P(S)
0
人文与管理系保险学教研室
B
Q1
Q3
Q2
需求量
三、医疗保险对医疗服务市场的影响 社会保障理论
(一)道德风险(moral hazard)
2.共同保险对医疗服务需求的影响
共同保险(coinsurance)指医疗费用由保险 公司和被保险人共同负担。
共同保险率一般指消费者支付的比例。
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健康对医疗服务的弹性 要小于教育水平、生活方式以及家庭收入水平, 而且在医疗服务的健康生产过程中,边际收益递 减规律仍然是存在的。
人文与管理系保险学教研室
二、不确定性与医疗保险的需求 社会保障理论
(一)自我保险
假设消费者原有财富W3,效用是U3,消费 者一旦生病,而又没有购买保险,他需自付 全部的医疗费用,他的个人财富将从W3下降 到W1,其效用也将相应地从U3下降到U1。 患病是随机事件,患病概率P在0—1之间, 因此消费者预期效用为: EU = PU1 + (1 - P)U3
(一)道德风险(moral hazard)
由于道德风险导致卫生资源配置的低效率, 人们采取措施对道德风险加以限制。其中最 普遍的做法是在医疗费用的支付中,引入消 费者的费用分担机制,强化消费者的费用意 识。
人文与管理系保险学教研室
三、医疗保险对医疗服务市场的影响 社会保障理论
(一)道德风险(moral hazard)
人文与管理系保险学教研室
三、医疗保险对医疗服务市场的影响 社会保障理论
(一)道德风险(moral hazard)
2.共同保险对医疗服务需求的影响
价格 D1
D2
P
P(S)
0.5P
0
人文与管理系保险学教研室
Q1
Q2
需求量
三、医疗保险对医疗服务市场的影响 社会保障理论
(二)医疗保险对医疗服务市场均衡的影响
人文与管理系保险学教研室
一、医疗服务与健康的生产
社会保障理论
研究医疗服务的两个角度
医疗服务是医疗行业的最终产出:一般从工效学的 角度研究供给效率。
医疗服务同时是健康的投入品,医疗服务的需求是 对健康的派生需求。
本书从第二层面探讨医疗服务。
人文与管理系保险学教研室
一、医疗服务与健康的生产
社会保障理论
人文与管理系保险学教研室
一、政府介入医疗保险市场的理由 社会保障理论
(一)医疗服务市场失灵
1.信息不对称
信息不对称是指交易的一方比另一方拥有更多的关 于交易的信息。
在医疗服务市场上,供需(医患)双方存在严重的 信息不对称问题:医生比病人知道更多的关于交易 的情况——治疗方案、风险、副作用以及费用,从 而可能诱导需求;医疗服务的异质性又加剧了诱导 需求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