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文琴《短歌行》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短歌行》公开课教案设计

《短歌行》公开课教案设计

《短歌行》公开课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短歌行》这首诗的背景、诗意和艺术特点;2.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提高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水平;3.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通过朗读和解读诗歌,提升口头表达能力;4.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鼓励学生创作自己的短歌行。

二、教学重点1.掌握《短歌行》的背景知识和艺术特点;2.理解并感受《短歌行》中的诗意表达;3.运用适当的朗读技巧和解读方法,准确表达诗意;4.通过创作,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准备1.课件、投影仪和音响设备;2.《短歌行》的诗词本或打印材料;3.筹备学生的朗读、解读和创作活动所需的纸张、笔和音乐等材料。

四、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投影展示)播放与《短歌行》相关的音乐,用音乐氛围营造出独特的诗意氛围;2.让学生自由联想和感受,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短歌行》这首诗是怎样的?是描述什么场景或情感?你从音乐中感受到了什么?正文(30分钟)1.(投影展示)呈现《短歌行》的诗词全文,并简要介绍其背景和作者;2. 请一名学生朗读《短歌行》,其他学生注意聆听;3. 分组讨论,让学生就以下问题展开讨论:《短歌行》中的情感表达有哪些?诗中用到了哪些意象和修辞手法?这些手法对诗的表达有什么效果?4. 邀请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表讨论结果,并进行全班交流与讨论。

拓展(20分钟)1.要求学生自选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进行朗读和解读,并简要介绍这首诗的背景和作者;2.鼓励学生分组进行小剧场表演,通过肢体语言和声音表达出诗歌的意境;3.邀请学生进行现场朗读和解读,以展示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艺术表达能力。

创作(25分钟)1.让学生按小组分工合作,以《短歌行》的格式和风格,创作一首自己的短歌行;2.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表达自己对生活、情感等方面的触动;3.邀请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诵读和解读,以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4.引导学生互相欣赏和评价,分享创作的感受与体会。

总结(10分钟)1.总结《短歌行》的艺术特点和诗意表达;2.学生就本课所学内容进行反思和总结;3.引导学生思考,诗歌对于我们生活的意义和作用。

短歌行教案档

短歌行教案档

《短歌行》教案设计【教学目标】(三位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生通过课前预习,了解本诗的作者、创作背景以及文体常识2、学习本文比兴、用典等艺术手法的运用3、积累文言字词,理解诗歌含义过程与方法1、通过反复诵读,感知全文,梳理文意2、通过问题探究,感悟诗人的情感变化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确理解诗人的“忧”,感悟诗人“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豪情,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把握诗人情感变化,正确理解诗人的“忧”,体会曹操的雄心壮志。

【教学难点】1、通过诵读,品味全诗的慷慨之气2、比与兴、用典等手法的理解【教学方法】1、讲读法2、诵读法3、探究法【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与步骤】一、导入展示多媒体课件,请同学们猜一猜图中提及的是历史上的哪一个有名的故事?明确:是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表达的是刘备对人才的重视。

历史上像刘备一样任人唯贤的君主有很多,其中有一位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他就是曹操。

同处于三国时代,曹操对人才的渴慕之心绝对不亚于刘备,有史书总结了曹操对人才的态度是:求贤若渴任人唯贤知人善任宽容大度(多媒体展示)二、介绍曹操1、找学生介绍曹操,检查预习情况。

2、教师补充总结。

课件展示资料: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人。

三国魏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即魏武帝。

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他知人善察,唯才是举;也是建安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

他的诗歌内容较为丰富,风格苍劲悲凉。

有《蒿里行》、《观沧海》、《龟虽寿》等篇,著有《曹操集》。

与其子曹丕、曹植合称“三曹”。

三、写作背景介绍背景介绍(多媒体展示)我们知道,曹操生活在东汉末年,东汉末年,天下打乱,群雄并起,纷争不断,各路英雄各显神通,意欲荡平宇内,一统天下。

《三国演义》第48回当中写道:“建安十三年,即公元208年,正值赤壁大战前夕,曹操带领文武将士,陈兵江上。

这天夜里,月光皎洁,风平浪静,澄江如练,曹操与诸将士饮酒狂欢,纵论天下,忽闻鸦声往南飞鸣而去,此情此景,曹操忽然来了兴致,拿起长矛,在将士面前慷慨高歌,他所唱的就是后来流传千古,脍炙人口的《短歌行》。

短歌行 教案

短歌行 教案

短歌行教案教案标题:《短歌行》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和理解《短歌行》这首古文诗歌的背景和作者的写作意图;2.通过朗读、解读和分析诗歌的形式和意义,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3.通过创作诗歌和演绎表演的方式,提升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身体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理解《短歌行》诗歌的艺术特点和表达手法;2.学会运用朗读、解读和分析的方法来理解和欣赏古文诗歌;3.通过互动讨论和创作实践,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课文《短歌行》;2.分组讨论和合作创作所需的材料和工具;3.音乐播放设备和音频文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播放古典音乐《短歌行》的旋律,让学生感受其中的悲壮与豪情;2.导师简单介绍《短歌行》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二、诗歌欣赏与解读(15分钟)1.学生集体朗读《短歌行》全文,感受韵律与节奏;2.解读诗歌中的字词和意象,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表达情感;3.分析诗歌的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三、分组讨论和合作创作(20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挑选一段《短歌行》进行分析和解读;2.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观点;3.每个小组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创意,创作一个类似《短歌行》的段落;4.每个小组选派代表进行表演和演绎,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

四、总结与展示(10分钟)1.学生展示各小组的创作成果,分享彼此的收获和体会;2.导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要点,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3.鼓励学生发挥创造性,以《短歌行》为启发,创作更多个人的诗歌作品。

五、作业布置(5分钟)1.要求学生在家中继续研读和欣赏《短歌行》;2.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创作一首自己的短歌行;3.要求学生准备下节课的课堂表演。

教学延伸:1.鼓励学生自主参观图书馆或上网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短歌行》的更多背景信息;2.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古代文学作品,提升对古典诗歌的欣赏和理解能力;3.开展线上或线下的诗歌创作分享会,让学生更广泛地展示自己的才艺和创造力。

《短歌行》优秀教案设计(通用6篇)

《短歌行》优秀教案设计(通用6篇)

《短歌行》优秀教案设计《短歌行》优秀教案设计(通用6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短歌行》优秀教案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短歌行》优秀教案设计篇1《短歌行》实际上就是一曲“求贤歌”、又正因为运用了诗歌的形式,含有丰富的抒情成分,所以就能起到独特的感染作用。

分享一份《短歌行》教案给大家学习参考!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鉴赏诗歌,感悟诗人的思想感情,领会全诗的主旨。

2、能力目标:体会本诗的艺术特点,学会鉴赏诗歌的方法。

3、情感目标:培养高尚的品德情操。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领会诗人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

教学难点:体会本诗的艺术特点,学会鉴赏诗歌的方法。

教学工具:ppt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这个人大家认识吗?大家在《三国演义》电视剧中经常见到他。

《短歌行》大家听过吗?在《三国演义》的赤壁之战中,就有一段曹操“横槊赋诗”的场面,唱的就是这首《短歌行》。

《短歌行》是汉乐府曲调名,“长歌”、“短歌”是指歌词音节的长短而言。

短歌行以汉乐府旧题来写时事。

看过《三国演义》的人也许还记得在第四十八回有段关于曹操横槊赋诗的描写。

建安十三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击败吕布、袁术等豪强集团,又在著名的官渡之战一举消灭了强大的袁绍势力,并北征乌桓,统一了北方。

这年冬天,曹操亲自率八十三万大军,兵临赤壁城下,想要一举扫平“孙刘联盟”,统一天下。

在大战前夕,曹操在江上设酒置乐,款待文武众将,饮至半夜,忽闻鸦声望南飞鸣而去。

57岁的曹操有感此景而横槊船头,慷慨而歌,即《短歌行》。

也有人认为该诗作于曹操晚年,大败于赤壁之战之后,当时曹操53岁,年时渐高,面对战乱连年,统一中国的事业仍未完成的社会现实,因而忧愁幽思,苦闷煎熬。

但他并不灰心,仍以统一天下为己任,决心广泛延揽人才,招贤纳士致力于建功立业。

短歌行教案

短歌行教案

短歌行教案教案短歌行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短歌行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2.分析并欣赏短歌行的文学特点和艺术魅力。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内容:1.诗歌背景和作者介绍2.诗歌内容解析3.诗歌主题和情感表达4.诗歌文学特点和艺术魅力5.练习与讨论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诗歌,简单介绍诗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引入短歌行,介绍其背景和作者。

二、诗歌内容解析(10分钟)1.让学生朗读短歌行,整体感知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分析诗歌的韵律和节奏,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音乐美。

3.解析诗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义。

三、诗歌主题和情感表达(15分钟)1.引导学生探讨短歌行的主题,分析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2.分析诗歌中的情感变化,探讨作者的情感态度。

3.引导学生理解短歌行的情感表达方式,体会诗歌的情感美。

四、诗歌文学特点和艺术魅力(15分钟)1.分析短歌行的文学特点,如韵律、节奏、意象等。

2.探讨短歌行的艺术魅力,如情感表达、意境营造等。

3.引导学生欣赏短歌行的艺术美,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五、练习与讨论(15分钟)1.让学生仿写短歌行,运用所学的诗歌技巧和表达方式。

2.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的作品,讨论并改进。

3.教师点评学生的作品,给予指导和鼓励。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短歌行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2.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

3.鼓励学生多读多写,培养自己的文学素养。

教学评价:1.学生对短歌行的理解程度和欣赏能力。

2.学生对诗歌技巧和表达方式的掌握程度。

3.学生对诗歌主题和情感表达的理解程度。

4.学生对诗歌文学特点和艺术魅力的欣赏能力。

重点关注的细节:诗歌内容解析详细的补充和说明:1.韵律和节奏:短歌行的韵律和节奏是诗歌的基本要素,它们构成了诗歌的音乐美。

在解析诗歌内容时,要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韵律和节奏,让他们通过朗读和吟诵来感受诗歌的音乐性。

短歌行教案(优秀6篇)

短歌行教案(优秀6篇)

短歌行教案(优秀6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预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精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我们应当怎么写教案呢?这次秀丽的我为您带来了短歌行教案(优秀6篇),假如对您有一些参考与挂念,请共享给最好的伴侣。

短歌行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学问与技能:(1)找到本诗的诗眼“忧”,了解诗歌创作背景,结合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的方法分析诗人人物形象和诗歌情感(2)简洁了解建安风骨和歌行体的特点,学习并把握诗歌鉴赏中常用手法:比兴、用典等2、过程与方法:通过情境创设、新旧学问联想、师生共读、反复吟诵等方式进行文本学习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带领同学感受曹操作为一代枭雄在乱世的豪情壮志和求贤若渴的心情,引导同学树立时不我待、应有担当的人生价值观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曹操的“三忧”(人生苦短,求贤不得,功业难成),体会诗人对时间易逝的感慨,对贤才的渴求和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教学难点:把握诗歌中的意象和使用的用典、比兴的手法三、教学过程(一)导入你了解曹操这个历史人物吗?我们在中学语文教材中学习过曹操的哪些诗句?《观沧海》《龟虽寿》结合你之前的阅读经受,曹操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可从名著、电视剧等分析)鲁迅先生曾于1927年指出:“我们讲到曹操,很简洁就联想起《三国演义》,更而想起戏台上那一位花面奸臣,但这不是观看曹操的真实方法。

”又说“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

”由于曹操这一历史人物的确具有多重性,要还其真实面目我们必需用辩证的方法看待问题,才能得出实事求是的结论。

今日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当年曹操夜宴群雄,横槊赋诗时所吟唱的《短歌行》,从一个侧面来了解一下这个有争议的历史人物。

解题:1诗歌体裁:歌行体“行”是诗歌体裁的一种,常与“歌”并称,可配乐唱歌,汉魏以下的乐府诗常题名为“歌”或“行”。

“长歌”“短歌”都是汉乐府中的曲调名称,依据歌词音节长短进行划分,通常长歌吵闹奔放,短歌低吟短唱,所以我们可以从音律节奏和风格来推断长短歌行。

《短歌行》(教案)

《短歌行》(教案)

《短歌行》(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 能够理解《短歌行》的创作背景和文学特点。

2. 能够分析和欣赏《短歌行》中的修辞手法和诗意表达。

1.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 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诗歌创作技巧。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引导学生感受诗歌中的情感表达,培养对文学的热爱。

2.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和历史的尊重和理解。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解析2.1.1 诗歌背景介绍诗人曹操的生平和文学成就《短歌行》的创作背景和历史意义2.1.2 诗歌结构分析诗的格律和韵律特点诗的段落划分和主题变化2.1.3 诗歌内容解读诗中的意象和象征意义诗的情感表达和思想内涵2.2 修辞手法欣赏2.2.1 比喻和拟人诗中使用的比喻和拟人手法比喻和拟人手法的作用和效果2.2.2 对偶和排比诗中使用的对偶和排比手法对偶和排比手法的作用和效果2.2.3 象征和暗示诗中使用的象征和暗示手法象征和暗示手法的作用和效果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引入曹操的历史背景和文学成就,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3.2 课文解析通过分段阅读和讨论,引导学生理解和欣赏诗歌的结构和内容。

通过分析比喻、拟人、对偶、排比等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3 写作练习布置写作练习,要求学生创作一首以自然景物为题材的短诗。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修辞手法和诗意表达技巧,培养学生的诗歌创作能力。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写作练习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4.2 学生理解程度通过课堂提问和写作练习,评估学生对诗歌内容和修辞手法的理解程度。

4.3 学生创作能力通过评估学生的写作练习,评价学生对诗意表达技巧的掌握和运用情况。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课文文本提供《短歌行》的全文文本,供学生阅读和分析。

5.2 相关资料提供关于曹操和《短歌行》的相关资料,供学生参考和扩展学习。

5.3 写作练习提供写作练习的指导和评价标准,供学生参考和自我评估。

《短歌行》教案完美版

《短歌行》教案完美版

《短歌行》教案完美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1.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短歌行》的创作背景,理解诗文内容,掌握诗歌的韵律和修辞手法。

1.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法,提高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能力。

1.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陶冶情操。

1.2 教学内容1.2.1 诗文背景:介绍《短歌行》的创作背景,包括时代背景、作者生平及创作动机。

1.2.2 诗文内容:讲解诗文的结构、主题、意象、情感等,分析诗歌的韵律和修辞手法。

1.2.3 诗文鉴赏:组织学生朗读、讨论,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手段2.1 教学方法2.1.1 讲授法:讲解诗文背景、内容、修辞手法等。

2.1.2 互动法:组织学生讨论、提问,促进学生主动思考。

2.1.3 实践法:引导学生朗读、背诵,提高表达能力。

2.2 教学手段2.2.1 多媒体课件:展示诗文文本、图片、音频等资料,丰富教学手段。

2.2.2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查找相关资料,帮助学生拓展视野。

2.2.3 实体教具:如地图、历史书籍等,辅助讲解诗文背景。

第三章:教学过程与时间安排3.1 教学过程3.1.1 导入:介绍《短歌行》的创作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3.1.2 讲解:分析诗文内容、修辞手法,讲解诗歌的韵律。

3.1.3 互动:组织学生讨论、提问,解答学生疑问。

3.1.4 实践:引导学生朗读、背诵,提高表达能力。

3.2 时间安排3.2.1 导入:5分钟3.2.2 讲解:15分钟3.2.3 互动:10分钟3.2.4 实践:10分钟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馈4.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4.2 课后作业评价: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诗文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4.3 学生反馈:鼓励学生提出意见和建议,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第五章:教学拓展与延伸5.1 对比分析:与其他诗篇进行对比分析,如《将进酒》、《庐山谣》等,探讨诗人的创作风格。

《短歌行》教学设计【精选9篇】

《短歌行》教学设计【精选9篇】

《短歌行》教学设计【精选9篇】《短歌行》教学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把握诗歌表达的情感。

2、体会本诗用典、比兴等艺术手法的运用,了解鉴赏诗歌的方法。

3、感知曹操的远大志向和英雄形象,学习他积极进取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分析诗歌中诗人之“忧”。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板块一:课前预习(课前印发资料)(一)看课文注释,给生字注音(幻灯片)譬(pì)如朝露青青子衿(jīn) 呦呦(yōu)鹿鸣何时可掇(duō) 契(qì) 阔谈?(yàn) 绕树三匝(zā) 周公吐哺(bǔ)(二)了解曹操,知人论世(三)曹操“横槊赋诗”的背景(四)解释题目板块二:品析诗歌(怎一个忧字了得)(一)初读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思考下列问题:1、哪一个字可以作为全诗的诗眼?2、文章几次写“忧”?分别是什么?(二)品读师生合作,品析诗歌。

在品析诗歌过程中,把握本诗的表达技巧,体会诗人的情感。

3、作者何以写忧呢?本诗中的艺术手法最为精彩的当属用典和比喻。

可分类归纳诗文中用典句及比喻句,可要求学生用如下的表达方式:例句——释义——效果。

解读:引用典故不着痕迹,巧用比喻,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作者思贤若渴的急切心情和成就一番伟业的雄心壮志。

(三)美读1、基本二二节拍。

2、注意节奏与轻重的变化。

3、注意停顿与延长的变化。

板块三:课外延伸结合学习过的《奇妙的对联》的相关知识以及本文,撰写一幅评价曹操的对联。

教学难点:篇二1、背诵全诗。

2、理解分析诗人的情感态度。

短歌行教案篇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背诵本诗歌。

2、过程与方法:掌握《短歌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3、态度与价值观: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

2、教学难点:①《短歌行》中,运用典故及引用诗句表达感情的技巧。

②通过诗歌的语言把握诗歌的意境。

教学方法:①诵读法:反复诵读,逐步加深对诗意的理解②点拨法:以点带面,抓住关键诗句进行点拨教学用具:录音机、磁带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高中语文_《短歌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语文_《短歌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短歌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能够准确朗读全诗,读准字音。

2、能够了解并掌握诗歌中引用的《诗经》诗句和化用的典故。

3、能够正确掌握各诗句的含义。

(二)过程与方法1、反复诵读诗歌,了解并掌握朗读古诗词的基本技巧,读出音韵美。

2、体会诗歌感情,准确的把握感情并朗诵全诗。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历史上真实的曹操,全面评价历史人物。

2、理解诗人曲折地表达自己渴望贤才以及建功立业的心情。

3、引导学生珍惜时间,珍惜人生,立大志并为之奋斗。

二、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诗人曲折地表达自己渴望贤才以及建功立业的心情。

2、准读、美读,丰富学生诗歌积累与文化素养。

三、主要教学方法朗读、合作、探究四、教学辅助手段多媒体课件五、课型新授课六、课时一课时七、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短歌行曹操音节奏人生短暂——诗人朗读技语调忧重音贤才难得——能臣情功业未就——雄主学情分析叶圣陶先生曾经说:“教师的教学,不在于全盘授予,而在于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然之功弥深,乃为善教者也。

”学生们在初中时学习并背诵过曹操的《观沧海》,对曹操有一定的了解,本节课的导入点设置为“品其诗,知其人”,旨在设置悬念,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

针对我校学生的基本情况,我把教学目标之一设置为通过学习提高学生朗读诗歌的能力,根据学情,这个目标是可以实现的。

在朗读教学的过程中,主要的方法是授予其技巧,引导其感情,使学生在领悟中诵读,在诵读中领悟。

诗歌的某些诗句的感情学生领悟有一些困难,但是他们预习比较充分,有比较丰富的补充资料,在加上小组讨论,合作探究,能够帮助他们很好地正确理解全诗。

效果分析1、古典诗歌含而不露,质而不华,古典诗歌的朗读教学,可以使学生直观地形象地感受古典诗歌之美。

本节课以朗读为主,学习目标是读准诗歌、读美诗歌、读真诗歌,教授给学生朗读的技巧,引导学生分析诗歌所蕴含的感情。

2、同学们课下预习比较充分,充分预习可以让学生对文本解有一个整体的理解,有利于在课堂学习时不断深化、细化新知;小组合作自主学习和探究的学习方式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教学生更容易懂,学生也乐于接受。

【高中语文】《短歌行》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高中语文】《短歌行》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高中语文】《短歌行》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短歌行》的创作背景、作者简介及诗歌的主题思想。

(2)能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3)能够品味诗歌的语言美、情感美和意境美。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短歌行》。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引导学生正确面对人生困境,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1. 《短歌行》的创作背景、作者简介及诗歌主题思想。

2. 诗歌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与翻译。

2. 诗歌意境的感悟和审美鉴赏。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曹操的生平和文学成就。

(2)阐述《短歌行》的创作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歌,理解诗歌大意。

(2)学生通过注释和工具书,自主解决生僻字词的问题。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解析(1)详细讲解诗歌的意象、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2)分析诗歌中的情感变化和意境美感。

5. 情感教育(1)引导学生从中感悟人生哲理,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

(2)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五、课后作业1. 翻译并背诵《短歌行》。

2. 结合课后注释,深入研究诗歌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3. 写一篇关于《短歌行》的鉴赏文章,不少于300字。

六、教学策略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2.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的意象、修辞手法进行详细解析,使学生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

3. 情感教育:结合诗歌内容,引导学生正确面对人生困境,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短歌行》教案设计

《短歌行》教案设计

《短歌行》教案设计
教案设计:《短歌行》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短歌行》的背景和文学特点,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
2.学习如何欣赏和理解《短歌行》的诗歌形式和语言艺术;
3.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表达问题的能力;
4.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难点:学习如何欣赏和理解《短歌行》的诗歌形式和语言艺术。

三、教学内容和过程:
1.导入(10分钟)
教师向学生介绍《短歌行》的背景和文学特点,解释《短歌行》是一首描述战争惨状和人民苦难的抒情诗。

2.学习诗歌形式(15分钟)
3.分析诗歌语言艺术(30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短歌行》中的用词、修辞手法和意象,让学生学会欣赏和理解诗歌中蕴含的情感和思想。

通过让学生找出诗中的关键词和形象来解读诗歌的含义。

4.讨论思考(20分钟)
5.学以致用(20分钟)
教师要求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话题,创作一首类似《短歌行》的诗歌。

学生可以仿照《短歌行》的形式和语言风格,自由发挥自己的想象和创造力。

四、教学辅助手段
1.教材:《短歌行》《唐诗三百首》等相关诗集;
2.录音机或电脑音乐播放工具。

五、教学效果评价
1.学生课堂参与情况;
2.学生的学习笔记和作业完成情况;
3.学生课后对《短歌行》的理解和感受的表达能力。

《短歌行》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短歌行》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短歌行》,使学生掌握诗歌的基本知识,了解诗人的生平及创作背景,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情感和主题,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对友情、人生哲理的思考,培养学生珍惜友情、热爱生活的积极情感。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理解、句子翻译。

2. 诗歌意境、情感和主题的分析。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古文词语的理解。

2. 诗歌深层含义的把握。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对诗歌中的关键句进行深入剖析。

3. 采用讨论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诗人曹操的生平及创作背景,引导学生了解《短歌行》的创作背景。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歌,解决字词理解、句子翻译等基本问题。

3. 课堂讲解:讲解诗歌的意境、情感和主题,分析诗中的关键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7. 课后反思: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六、教学拓展:1. 比较《短歌行》与其他古代诗歌的异同,如《登高》等,分析不同诗人的创作风格和情感表达。

2. 联系现实生活,让学生举例说明诗歌中的哲理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回答问题时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精神。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质量,评估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八、教学资源:1. 教材: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短歌行》相关内容。

2. 参考书籍:有关曹操及其诗歌的鉴赏书籍。

3. 网络资源:有关《短歌行》的解读、分析文章和视频。

九、教学时间:1. 课时安排:本教案计划用2课时完成。

2. 课堂活动时间分配:导入新课5分钟,自主学习15分钟,课堂讲解25分钟,互动环节15分钟,课堂小结5分钟,作业布置5分钟。

《短歌行》教案设计

《短歌行》教案设计

《短歌行》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短歌行》。

(2)理解《短歌行》的创作背景、作者简介和诗歌主题。

(3)分析《短歌行》的诗歌形式、韵律特点和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短歌行》。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歌中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

(2)学会关爱他人,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

(3)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短歌行》。

(2)理解《短歌行》的创作背景、作者简介和诗歌主题。

(3)分析《短歌行》的诗歌形式、韵律特点和修辞手法。

2. 教学难点:(1)把握《短歌行》中的意境和情感。

(2)深入解读《短歌行》的内涵和哲理。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音乐、图片、视频等多种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富有感染力的学习氛围。

2. 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3. 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4. 比较教学法:将《短歌行》与其他诗歌进行对比,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其独特之处。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古典音乐,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2)简要介绍《短歌行》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简介。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短歌行》,感受其韵律美。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内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短歌行》的诗歌形式、韵律特点和修辞手法。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交流分享。

4. 情感体验:(1)引导学生深入品味诗歌中的情感,感受诗歌的审美价值。

(2)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体验诗歌的韵律美。

5. 课堂小结: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短歌行》。

3. 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对《短歌行》主题的理解。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合作探讨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思维能力。

《短歌行》 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短歌行》 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短歌行》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1.1 理解《短歌行》的创作背景及文学地位。

1.1.2 分析《短歌行》的文学特色和艺术手法。

1.1.3 解读诗中的意象和寓意。

1.2 过程与方法1.2.1 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1.2.2 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3.1 感受诗人对人生、友情、爱情的思考和表达。

1.3.2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人文素养。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2.1.1 《短歌行》的诗意和艺术特色。

2.1.2 诗中的意象和寓意。

2.2 教学难点2.2.1 诗中某些生僻词语的解释。

2.2.2 诗歌的深入解读和欣赏。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3.1.1 讲授法:讲解诗歌背景、诗意和艺术特色。

3.1.2 互动法: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

3.1.3 实践法:让学生通过朗读、背诵等方式,感受诗歌的美。

3.2 教学手段3.2.1 多媒体课件:展示诗歌相关图片、音乐等,丰富教学手段。

3.2.2 网络资源:查询诗歌背景资料,拓展学生视野。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新课4.1.1 简介《短歌行》的创作背景。

4.1.2 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文学地位。

4.2 讲授新课4.2.1 分析《短歌行》的诗意和艺术特色。

4.2.2 解读诗中的意象和寓意。

4.3 课堂互动4.3.1 学生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4.3.2 讨论诗中的生僻词语和难句。

4.4 练习与拓展4.4.1 让学生翻译和背诵诗歌。

4.4.2 欣赏其他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第五章:课后作业与评价5.1 课后作业5.1.1 翻译《短歌行》。

5.1.2 写一篇关于《短歌行》的赏析文章。

5.2 评价方式5.2.1 课堂表现:参与度、回答问题等。

5.2.2 课后作业:翻译和赏析文章的质量。

5.2.3 诗歌背诵:熟读成诵的能力。

第六章:教学评价6.1 教学反思6.1.1 教师需在课程结束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

《短歌行》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短歌行》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短歌行》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短歌行》。

(2)理解《短歌行》的创作背景、作者简介及诗歌主题。

(3)分析《短歌行》的诗歌形式、韵律特点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短歌行》。

(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诗歌,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歌中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学会珍惜时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短歌行》的字词解释、句子翻译。

(2)《短歌行》的诗歌形式、韵律特点和艺术特色。

(3)《短歌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2. 教学难点:(1)《短歌行》中的一些生僻字词的认读和理解。

(2)诗歌中蕴含的深刻哲理和情感内涵。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曹操及其文学成就。

(2)阐述《短歌行》的创作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短歌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解析:(1)分析《短歌行》的诗歌形式、韵律特点和艺术特色。

(2)讲解诗歌中的一些生僻字词、句子翻译。

5. 情感体验:(1)引导学生深入体验诗歌的情感,与作者产生共鸣。

(2)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进行互动交流。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短歌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短歌行》。

2. 结合课文注释,对《短歌行》进行翻译。

3. 写一篇关于《短歌行》的情感体验文章。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六、教学策略1.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提高课堂参与度。

《短歌行》教学设计1

《短歌行》教学设计1

《短歌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鉴赏汉魏晋诗歌的情趣和艺术魅力2.有感情地诵读并且背诵这首诗3.理解曹操的情感来源,探讨本诗的艺术手法【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诵读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品味诗歌的艺术特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体会作者的忧患意识2.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和客观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1、准确理解诗歌情感主旨及诗人所运用的艺术手法;2、熟读成诵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教授法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devil 恶魔,恶棍Speak of the devil and he will com.这句英文谚语实际来自于中国一句古谚语:说曹操,曹操到。

人们戏说曹操是中国历史上跑的最快的一个人,那我们学习课文之前就要先来了解一下他。

二、走近作者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州)人。

把握他的三个称谓: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幻灯片:政治家(丞相)初举孝廉,任洛阳北部尉,迁顿丘令。

后在镇压黄巾起义和讨伐董卓的战争中,逐步扩充了军事力量。

后来,挟天子以令诸侯,掌握了朝中大权,官至丞相及大将军,封魏王。

主张“外定武功,内兴文学”。

死后,曹丕即位,称帝,以魏代汉,被尊为“武帝”。

军事家(统帅)讨董卓,击灭袁术、袁绍,统一北方,形成与吴、蜀鼎立的局面。

指挥了官渡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

理论上,著有《孙子略解》《兵书摘要》等著作。

今天语文课,咱们就主要分析作为文学家的一面,他的作品中必然会反映他作为政治家的抱负和情怀。

幻灯片:文学家(建安文学领袖)精音律,善诗歌。

和其子曹丕、曹植合称“三曹”。

曹操诗歌现存20余首,大致分为两类:①有的反映当时社会动乱,军阀混战给人民带来的灾难。

如《蒿里行》:“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②有的抒发个人的政治理想和抱负。

短歌行优秀教案怎么

短歌行优秀教案怎么

短歌行优秀教案怎么撰写标题:短歌行优秀教案的撰写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和背诵《短歌行》的内容。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和朗读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1. 掌握《短歌行》的内容和意义。

2. 培养学生的朗读和表演能力。

三、教学准备1. 《短歌行》的课文和注释。

2. 录音设备和音频资源。

3. 课堂展示材料,如图片、视频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相关的古代音乐,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对古代文化的好奇心。

2. 学习课文(1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短歌行》的背景和作者,并解释其中的生词和句子结构。

然后,播放录音,让学生跟读。

3. 分组朗读(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段《短歌行》进行朗读。

教师给予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提高朗读和表演的技巧。

4. 表演展示(15分钟)每个小组轮流表演他们的朗读,并进行评价和点评。

教师可提供一些表演技巧和建议,引导学生更好地展示课文的意境和情感。

5. 拓展延伸(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一些相关的古代文化知识,如古代音乐、舞蹈等,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他们对古代文化的兴趣。

六、教学评价1. 教师观察学生的参与情况,包括朗读和表演的积极性。

2. 学生之间互相评价和点评,提供建设性的意见和改进方案。

3. 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反馈,进行总结和评价,为下一堂课的教学做准备。

七、教学反思教师应及时总结和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不足之处进行调整和改进。

同时,鼓励学生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馈和评价,以促进教学的不断优化。

短歌行教案设计

短歌行教案设计

短歌行教案设计教案标题:《短歌行》教案设计教案目标:1. 通过学习《短歌行》,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2. 帮助学生了解《短歌行》的背景、作者以及主题,并能够分析其中的意境和修辞手法。

3. 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表演技巧。

教学重点:1. 了解《短歌行》的背景和作者,理解其主题和意境。

2. 分析《短歌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3. 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表演技巧。

教学准备:1. 《短歌行》的文本和注释。

2. 多媒体设备和投影仪。

3. 学生课前准备好的朗读和表演材料。

教学过程:引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段古代音乐,营造古代氛围。

2. 提问学生对古代文学的了解和兴趣,引发学生对《短歌行》的好奇心。

导入(10分钟):1. 介绍《短歌行》的背景和作者,解释其在古代文学中的重要性。

2. 分发《短歌行》的文本和注释,让学生阅读并理解其中的内容。

探究(20分钟):1. 分析《短歌行》中的意境和修辞手法。

例如,比喻、拟人等。

2. 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探讨《短歌行》中的意象和象征意义。

拓展(15分钟):1. 学生分组朗读《短歌行》中的部分内容,并进行表演。

2. 学生之间互相评价和提出改进意见,提高朗读和表演效果。

总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强调学生需要继续加强的方面。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接触古代文学,培养对古代文学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首古代诗歌或歌曲,进行朗读和表演,并写下对该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短歌行》的背景、作者、主题以及意境和修辞手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朗读和表演技巧也有所提高。

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更多的古代文学作品,提高他们对文学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短歌行》教学设计揭东第二中学林文琴一、教学目标:了解曹操的生平思想、诗作特点及作品地位,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历史人物;理解重点词语及典故含义,学习通过品味意象和反复朗诵,体会诗人求贤若渴之情;体悟诗歌语言,学会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与深沉悲凉的艺术风格。

二、教学重点:1、理解曹操对人才的渴求,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品味诗歌的慷慨悲凉之美。

2、诗歌的表现手法。

三、教学难点:理解曹操之“忧”,在于生命短暂,在于功业未就,在于对渴望人才而难得,而不是一般意义的忧。

四、教学方法:诵读法、探究法五、教具安排:多媒体六、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毛泽东在《沁园春?雪》里以吐纳风云的气势,睥睨历代君主:“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诚然,以毛泽东的文治武功,的确可以站在这样的高度去俯视封建君王。

然而,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中国历史上有这么一个人,在文采武略上都足以与毛泽东媲美,这个人便是——魏武帝曹操。

(导入一反学生对曹操的定位,可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学习兴趣,从而引出对曹操的介绍。

)关于曹操: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瞒。

许邵称之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罗贯中在《三国演义》即是按此说法进行刻画,这与历史的真实面目颇有出入。

而鲁迅则认为: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

事实上亦是如此。

曹操雄才大略,“外定武功,内兴文学”,对历史的发展有不可泯灭的功勋。

作为政治家:曹操初举孝廉,任洛阳北部尉,迁顿丘令。

后在镇压黄巾起义和讨伐董卓的战争中,逐步扩充军事力量。

建安元年(196年),迎献帝都许,从此“挟天子以令诸侯”。

官渡之战大破河北割据势力袁绍后,成为北方势力最强的军阀,并逐渐统一了中国北部。

建安十三年,进位为丞相,率军南下,被孙权和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

他在北方大力屯田,兴修水利,解决了军粮缺乏的问题,对农业生产的恢复有一定作用;几次下《求贤令》,打破当时以德行和家世为用人标准的惯例,任人唯贤,当时四方知名的文士几乎网罗无遗。

作为军事家:实践方面,指挥了官渡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例。

理论上,著有《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书。

作为文学家:曹操精音律,善诗歌,即使在鞍马劳顿中,也常常横槊赋诗,随章命题(“登高必赋,及造新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

他继承并发扬汉乐府民歌“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诗歌传统,始创“以古题写时事”的诗风,被后人称为“汉末实录”。

他的诗歌内容其诗内容较为丰富,风格苍劲悲凉。

曹操自己的文学路线和写作态度对于其他作家起着更具体的领导和倡导作用,促进了建安文学的繁荣。

二、解题:根据《乐府解题》《古诗》“长歌正激烈”,曹丕《燕歌行》“短歌微吟不能长”所言,乐府有“长歌”“短歌”之分,一般都认为是指歌声长短而言。

长歌比较热烈奔放,慷慨激昂;短歌的节奏比较短促,低吟短唱,微吟低徊,适于抒发内心的忧愁和苦闷。

《短歌行》既有短歌的微吟低徊的特色,又有曹操独自的“慷慨悲凉”的风格。

学习时请同学们注意这一点。

三、诵读课文,整体感知(一)诵读:教师范读课文,提醒学生注意对情感的体会和重点字音的校正。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体会情感,揣摩语气。

(二)整体感知:1、本诗的诗眼是哪一个字?——忧2、忧什么?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三)学生个别诵读,同学点评。

(朗读是理解诗歌的最好途径,在朗读中,音韵与内容相互作用,有助于对诗歌的理解)四、研读诗歌,品味情感(一)诗歌的诗眼是“忧”,这种情感贯穿全诗,那么,诗人是用什么意象来写出这种“忧”的呢?讨论明确:酒(杜康)、朝露。

补充延伸:“酒”是古典诗歌中一个常见的意象,许多人都用他来写愁。

李白: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浇愁愁更愁。

李清照: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范仲淹: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

与这些诗人相比,同样是以“酒”达情,曹操的情怀有何不同?讨论明确:酒在诗人手中,是“歌”的衬托之物,整句诗歌为我们描绘了一个虽悲怆却高大威猛、慷慨悲凉的英雄形象。

(“忧”是诗歌的诗眼,而“酒”则是理解“忧”的一个切入点,正确认识这一意象在诗歌中的作用,能对诗歌的解读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酒”有如此作用,那么,诗人之“忧”是酒能解得了的吗?若不能,那诗人忧的究竟是什么?朗读、讨论、交流、明确:1、贤才不得之忧。

从表面上看,忧的是“贤才不得”;“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八句诗情味缠绵深长。

“青青”二句原来是《诗经•郑风•子衿》中的话,原诗是写一个姑娘在思念她的爱人(见幻灯片)曹操引用这首诗,而且还说自己一直低低地吟诵它,这实在是太巧妙了。

用典固然是直接比喻了对“贤才”的思念;但更重要的是他所省掉的两句话:“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曹操便用这种含蓄的方法来提醒他们:“就算我没有去找你们,你们为什么不主动来投奔我呢?”由这一层含而不露的意思可以看出,他那“求才”的用心实在是太周到了,的确具有感人的力量。

而这感人力量正体现了文艺创作的政治性与艺术性的结合。

紧接着他又引用《诗经·小雅·鹿鸣》中的四句诗和设想贤才前来投奔,宾主欢宴、谈心的情景,表达对贤才的极度渴求。

最后,描写一幅“月明星稀,乌鹊寻枝”的图景,启发贤才不要三心二意,要善于择枝而栖,赶紧到自己这一边来。

这四句诗生动刻画了那些犹豫徬徨者的处境与心情,然而作者不仅丝毫未加指责,反而在浓郁的诗意中透露着对这一些人的关心和同情。

完全是以通情达理的姿态来吸引和争取人才。

而象这样一种情味,也是充分发挥了诗歌所特有的感染作用。

虽然没有明确地说出“求才”二字,但以这种“婉而多讽”的表现方法(即含蓄的表达方式),却将求贤若渴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2.功业未就之忧。

结合诗歌背景看,此时年53岁,即将面对赤壁之战(或已战败),天下尚未统一,可谓功业未就。

渴求贤才正是担忧功业未就的直接表现;3.人生苦短之忧。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朝露”一意象写出人生的短暂易逝。

补充延伸: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士、英雄豪杰,当个人的理想与时间、甚至是历史碰撞时皆会产生沉重的危机感和忧患意识。

不过不同的人对此采取了不同的态度,或及时行乐,或积极进取: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李白);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毛泽东)。

而曹操,则属后者。

(三)你如何评价这种“忧“?讨论明确:假如诗人由于自私、颓废的缘故而忧,那么这种忧就是一种消极的情感。

反之,为着某种有进步意义的追求而忧愁,那就是一种积极的情感。

放到具体的历史背景中看,曹操为了实现统一中国的雄心壮志而苦苦追求,这个“愁”是追求中的痛苦,是远大理想还没实现时产生的烦恼中一种积极的情感。

(四)再次朗诵诗歌,深化理解。

五、讨论诗中的表现手法学生分组讨论,由小代表总结发言,师生补充后,主要表现手法参考多媒体资料:1、比喻(1)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比喻人才难得,这里写求贤不得。

(2)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以生动的乌鹊南飞的形象比喻当时贤士四处奔走,流露出诗人惟恐贤者不来归附的焦虑。

(3)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这里暗喻曹操自己像山一样不厌其多容纳土壤,像海一样不厌其大而容纳众水,表明要宽宏大量,广纳人才。

2、用典(1)“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引用《诗经·郑风.·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2)“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引用《诗经·小雅·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3)“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借用《管子·形势解》之语原文:“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

”诗意比喻执政者能宽宏大量,广纳贤才。

这里暗喻曹操自己。

(4)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周公吐哺”——出自《史记·鲁周公世家》周公自言:“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轻矣。

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

”引用“周公吐哺”的典故,作者以周公自比反复倾诉了求贤若渴的迫切心情,表明了为完成统一大业而不遗余力的真诚态度。

六、小结:《短歌行》正像曹操的其它诗作如《蒿里行》、《对酒》、《苦寒行》等一样,是政治性很强的诗作,然而它那政治内容和意义却完全熔铸在浓郁的抒情意境之中,全诗准确而巧妙地运用了比兴手法,来达到寓理于情,以情感人的目的。

诗人以貌似颓放的意态来表达及时进取的精神,以放纵歌酒的行为来表现对人生哲理的严肃思考,以觥筹交错之景来抒发心忧天下和渴慕人才之情。

七、作业:多方寻找历史材料,结合你所学到的曹操的诗歌,写一篇客观评价曹操的短文。

附:板书设计一、作者介绍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鲁迅二、贤才不得之忧忧:工业未就之忧人生苦短之忧——一曲英雄的慷慨悲壮之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