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三侠五义》中的侠义精神
从_三侠五义_看清代侠义小说中的侠士形象变化_李艳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第7期从《三侠五义》看清代侠义小说中的侠士形象变化李艳1,刘政1,岳超群2,张岩龙3(1.东北财经大学,辽宁大连116025;2.沈阳师范大学,辽宁沈阳110034;3.西丰第一高级中学,辽宁铁岭112400)侠义小说是中国大众侠义精神的文化表现物。
寄托了底层人民对社会公正、正义的愿望。
一代代的侠义小说(主要从唐代开始)所记载的侠义精神,不断丰富着中国人的民族性格,反过来,侠义小说也是大众精神世界的一面镜子,这反映了平民百姓或优或劣的性格特征和价值取向。
侠义小说发展到了清代,愈来愈带上浓厚的民间文学色彩,高雅的文人趣味逐渐退出主流,取而代之的是流行审美眼光以及大众文化精神。
侠义与公案合流,《三侠五义》横空出世,成为此类型的代表作。
如果说,前代的侠义文学多为单篇论文或侠客单像的形式,那么这部小说及其续书更像是部专著,塑造的是民众理想中的侠客群像。
伴随着这一类型的真正成形,原先从《史记》和历代游侠诗篇、唐宋传奇、宋元话本甚至元明戏曲中那独立于世、狂妄不羁、极富个性的侠客形象逐渐消失了。
下面我们就以《三侠五义》等清代的侠义小说为例,分析一下这些侠客的形象到底发生了哪些变化。
首先,侠士的职责发生了变化。
在清代之前,侠客大多是独立于世、我行我素、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形象,他们完全没有什么职责可言,完全是由着自己的性情来行事的。
但是,侠义小说发展到了晚清,产生了新的结构和意义组合。
侠义小说与公案小说走向了合流,出现了《三侠五义》《儿女英雄传》《小五义》《七剑十三侠》等优秀的作品。
鲁迅先生曾经评价说:“这等小说,大概是叙写侠义之士除盗平叛的事,而中间每以名臣大官总领一切。
”《三侠五义》中的侠客、义士已经走出了草莽,走进了官府的殿堂,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朝廷的封赏。
比如,南侠展昭、张龙、赵虎、王朝、马汉,都是在包公的贤德感召之下投奔于他,受他差遣,为他办事。
发展到此,这些侠士身上的职责性就越来越浓厚了,他们在包公的带领下同邪恶的势力作斗争,维护国家和社会的安定。
【推荐下载】三侠五义读后感400字-word范文模板 (2页)
【推荐下载】三侠五义读后感400字-word范文模板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三侠五义读后感400字最近闲着没事,就读了一本侠义公案小说《三侠五义》。
读后感觉还不错,小编收集了三侠五义读后感400字,欢迎阅读。
三侠五义读后感400字【一】三侠五义是侠义公案小说的代表作。
它讲述的是宋仁宗时期,包拯安境保民以及一批侠客义士帮助朝廷除暴安良的故事,他塑造嫉恶如仇,大义灭亲包拯,智勇双全的南侠,北侠,双侠和五义士。
我至今都非常喜爱。
这本书善用巧腔,人说"诸公一句一夸一字一赞,合心同悦众刘众口音"。
它主要说了包拯如何斩死庞和侧死藩王,和众侠士如何除掉庞贼的羽翼而为平民百姓报仇。
这本书披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与表现了人们不畏强,无屈服于强的精神。
这本书主要是宣扬忠义,但是我从侧面却领悟到一个不变的真理,"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
"可是下面还有一句话"恶有恶报,善有善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
"恶人头上自有恶人而《三侠五义》正如这两句老话说的一样,苗秀到了鱼肉乡里,最后被南侠五鼠白玉堂各偷了350济贫,白玉堂并捎掉了苗秀的妻妾的双耳,并用白布塞进嘴巴并拉进茅厕这就是果报。
佛教常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因果关系。
因果是有联系的,不管你怎样扭曲联系的线,得到的还是那个结果,而这个过程,也是时间问题。
不管你做的事有一丁点的对人不利的事,千万不要做;只有一丁点的对人方便的,千万不要做,可你做的一切事情,上天都会报答于你,可没有叫到,可能他放在阴阳德箱里。
善有善报,好像《三侠五义》,南侠一样,被封了"御猫"之名。
或许以我的资质只能把这本书品味到这里,可我觉得,这些足以够我受用一时。
三侠五义读后感400字【二】最近闲着没事,就读了一本侠义公案小说《三侠五义》。
历史名著《三侠五义》的作者和内容介绍
作品通过描绘一系列武林高手的形象,展现了武侠精 神的独特魅力。
武侠精神的内涵
包括勇敢、正义、慷慨、侠义等方面,这些品质在书 中人物身上得到了充分体现。
武侠精神的影响
作品所传达的武侠精神对后世文学、影视等领域产生 了深远影响,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描绘手法与技巧运用
人物塑造
作者通过生动的描绘和细腻的刻 画,成功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 的人物形象。
对后世文学创作启示
人物塑造
该书塑造了一系列生动的人物形象,为 后世文学创作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和启示 。
VS
情节设计
书中的情节设计曲折紧凑,悬念丛生,对 后世文学作品的情节构思产生了深远的影 响。
在民间流传情况考察
口耳相传
在古代社会,《三侠五义》的故事情节通过 口耳相传的方式在民间广泛流传,深受百姓 喜爱。
创作动机
石玉昆通过创作《三侠五义》,意在弘扬正义,鞭挞邪恶,表达了他对当时社 会的不满和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其他作品与影响
其他作品
除了《三侠五义》外,石玉昆还创作了一些其他侠义小说和公案小说,但影响均不如《 三侠五义》深远。
对后世的影响
《三侠五义》作为中国武侠小说的开山鼻祖之一,对后世的武侠小说创作产生了深远的 影响。它不仅奠定了武侠小说的基本范式和情节模式,还塑造了一系列经典的武侠人物 形象,如南侠展昭、北侠欧阳春等。同时,《三侠五义》所弘扬的正义、侠义精神也影
出版物推广
各类出版社不断推出《三侠五义》的不同版本和注解本等,满足了不同读者的阅读需求,进一题讨论
适合阅读人群建议
01
对中国古典文学感兴趣的读者
《三侠五义》作为中国古典小说的代表作之一,融合了武侠、公案、传
金庸武侠小说中的侠义精神探析
金庸武侠小说中的侠义精神探析引言金庸先生是中国现代武侠小说的开创者之一,其作品在华语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中,金庸小说中的侠义精神成为了许多读者所津津乐道的话题。
本文旨在对金庸武侠小说中体现的侠义精神进行探析,分析其内涵、特点以及对当代价值观的启示。
1. 侠义精神的概念与特点1.1 侠义精神的定义侠义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人格理想之一,强调个人勇往直前、舍己为人、保卫正义等价值观念。
在金庸武侠小说中,这种精神得到了充分体现。
1.2 侠客与俗士之别金庸小说中通常有两种角色:一类是秉持着正义和仁爱原则、以行侠仗义为乐、不谋私利的“侠客”;另一类是只注重功名利禄、追求权力地位、缺乏道德底线的“俗士”。
这种对比深刻展现了侠义精神的特点。
1.3 侠义与情义的关系金庸小说中,侠客之间的情感纽带往往是他们忠诚于朋友、亲人、恩师等情感纽带所致。
侠客之间基于信任和忠诚的情感联系,进一步强化了他们坚守侠义精神的决心。
2. 金庸小说中典型角色的侠义精神解读2.1 “仁者无敌”--郭靖郭靖是《射雕英雄传》中的主人公,他以其宽厚仁爱、坚持正义原则的形象成为了金庸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侠客之一。
通过分析郭靖在小说中所表现出来的侠义精神,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理解金庸作品中这一核心思想。
2.2 盟主无敌--黄药师黄药师是《笑傲江湖》中创立丐帮并最终成为盟主的角色。
他践行着对穷困百姓施以援手、平息祸乱的侠义精神。
黄药师的形象使读者对金庸小说中的正义、仁爱等价值观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2.3 谋士与侠客--王重阳和杨过通过对比《笑傲江湖》中谋士王重阳和侠客杨过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看到在金庸小说中,谋士与侠客之间并非是敌对关系,而是相辅相成、共同追求正义的存在。
这种合作关系进一步强调了金庸作品中所传达的侠义精神。
3. 金庸作品中侠义精神对当代价值观的启示3.1 坚持正义与仁爱金庸小说中的侠客们坚守着道德准则,始终选择站在弱势群体一方,保护无辜者。
论《三侠五义》中的忠义思想
论《三侠五义》中的忠义思想作者:王妮来源:《科学与财富》2019年第03期摘要:《三侠五义》中所塑造的侠士及义仆形象既体现了忠义思想的发展,也反映了时代的诉求。
本文将从忠义思想内涵的时代特征入手,利用现有文献资料,结合时代背景,深入探究《三侠五义》中义侠及义仆形象中所蕴涵的忠义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关键词:忠义思想;《三侠五义》;“为国为民,行侠尚义”是《三侠五义》一书集中展现的思想特质。
晚清时期,中国内忧外患,处在水深火热中的底层人民渴望英雄人物的出现来改变生存现状,这种理想渐渐投射到了文学作品之中,成为了《三侠五义》创作的源泉。
《三侠五义》所宣扬的忠义思想不仅满足了社会大众对娱乐的需求,而且充分弘扬了爱国情怀,很好的起到了教育人、塑造人的作用。
1.展昭——为国为民与行侠尚义的完美官侠展昭,字雄飞,号称南侠客,喜好游山玩水,但“遇有不平之事,便与人分忧解难”。
展昭绝非传统模式下的侠客,这也正是晚清时期小说家与说唱艺人别具匠心之所在,他们将侠义小说与公案小说进行糅合,弘扬了一种君明臣良,维护现有社会规范的价值取向。
由此展昭的“义”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基于侠士身份的行侠仗义;一方面是基于社会制度维护者的为国为民。
在第三十回“济弱扶倾资助周老,交友投分邀请南侠”中展昭虽已是朝廷命官,但仍然未改侠义本色,暗中助人于困境。
面对白玉堂的挑衅执拗,展昭更是顾忌江湖义气,兄弟情份,引其向善,才有五鼠弟兄同朝为官。
封官后的展昭,作为社会秩序的忠实维护者,他反对当朝太师庞吉惑乱朝纲,陷害忠良;他剿灭意图谋反破坏社会秩序的襄阳王。
有人认为展昭为官之后身上便少了几分传统意义上的侠义道精神,身处封建统治阶级而与社会底层的平民百姓相对立。
但他在开封府供职,对触法之人铁面无私,保宋朝江山,何尝不是为了天下之黎民。
此正所谓“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展昭为侠,可以救一人于险,私断恶人生死;为官,可以救世人于险,维护社会正义。
侠客浪迹于市井乡曲,为义可擅决恶人生死。
2018-三侠五义简介-实用word文档 (11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三侠五义简介篇一:三侠五义浅析《三侠五义》中白玉堂的形象及悲剧性摘要:《三侠五义》作为侠义公案小说的最高成就,成功塑造了一系列鲜明的人物形象,其中白玉堂形象刻画得则更为饱满生动。
他是一位带有悲剧色彩的孤胆英雄,他是书中侠义自由气质的最后坚守者,也是最惨烈的牺牲者。
总的来说,他的悲剧性是其性格缺陷和社会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关键词:三侠五义白玉堂形象性格缺陷社会原因正文:读《三侠五义》乃是被书名中的“侠”“义”二字所吸引。
所谓侠就要通过自身气质表现出来:奇特妆容;有个性;有傲骨。
所谓义则是通过个人行为表现出来: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为了兄弟之情,两肋插刀。
《三侠五义》清人石玉昆所述作,书中内容极其丰富,塑造了众多的狭义人物。
中国有着源远流长的侠文化历史和尚侠、慕侠的深厚民族文化心理。
侠义小说是中国通俗中的一朵奇葩,千百年来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而侠义小说中刻画的那些行侠仗义,除暴安良、笑傲江湖的侠士义客,也就成了无数中国人企慕效仿的对象。
《三侠五义》则是侠义公案小说的最高成就,它继承和发展了前代侠义公案小说的优良传统,结构完整,情节变化曲折,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并对新武侠小说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众所周知,《三侠五义》的侠义精神是通过小说中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体现出来的。
小说中侠义任务形象众多,作者花费笔墨较多的当属其中的“三侠”“五义”。
三侠则以展昭为主,五义则以白玉堂为主。
与众多的人物形象比较起来,白玉堂刻画得则更为生动饱满。
白玉堂,名字清明华美,玉则润泽晶莹、清灵华美之物,堂乃宽敞豁亮、高大壮丽之所,白玉更是品洁质坚堪称君子。
用白玉筑就的一坐华堂,何其美也!何其大也!白玉堂相貌出众,被称作“美英雄”。
少年的他就生性刚烈、说一不二、性情高傲、负气任性、聪敏好学,十七岁时,便独自行侠江湖,后遇卢方、蒋平等人,大家意气相投,志同道合,便在陷空岛结为“五义”弟兄,诨号“锦毛鼠”。
三侠五义的继承与超越-“侠”形象变化及思想艺术特色
武侠 小说所具 有 的雅 俗共 赏 、老 少 皆宜 的美学 特 征也 使得 它 清代 侠义小说 与公 案小 说 的合 流 ,形成 了清 官断 案 ,侠 客 辅 的生命力 经 久 不衰 。本文 主要是 从 《 三 侠 五义 》 的 作者 和 成 书 、 佐的新模 式 ,≮ 三侠五义》 无 疑是其中的佼 佼者 。清官与 侠客在 惩 “ 侠 ” 形象 的变 化以及 < 三侠五 义> 的思 想艺术特色 等方面着 手对 恶扬善 、追 求公平 正义 方面 有着 共 同的 目标 ,因此 他们 之 间有 着 < 三侠五义 >的 简单分析 。 合作的基 础。< 三侠五义> 中南侠 展昭跟随 者清官 包公左 右 ,为 百 l 《 三侠五 义》 作者及成书 ‘ 姓伸张正 义 ,主持公道 ,惩奸除盗 。 石玉 昆 ,字振之 ,时称 “ 石先生 ” ,是嘉庆道 光年 问 的著 名说 清代 这类侠 义公 案 小 说 的 大量 涌 现不 是 偶 然 的 ,而 是 社 会 、 书艺人 。大约生 于嘉 庆十 五年 。卒 于 同治 十年 ,在我 国的 说 唱史 时代 、大众 心理等诸种 因索影 响 的结果 。而 《 三 侠 五义 》 正是 在 上有着举 足轻重 的地 位 ,与柳敬亭 并称说唱史上 的双璧“ 。 迎合 了大众 心理和大众 审美 需 求方 面作 出了 突出 贡献 ,受 到大 众 石玉 昆说唱 的 < 龙 图公 案》 在 艺 术成就 方 面相对 欠 缺 ,后 有 的青睐 。< 三侠 五义) 中的侠客 形象在学界形 成 了两种针 锋相对 的 中国小 说史 简编) 认 为这 种格 局 “ 其 实是 封 人改编 为章回体长篇 小说 < 龙图耳 录) 。到了光绪 年问 ,问竹 主人 观点 ,南 开大学的 ( 对 “ 耳录 … 添长补 短 。删去 邪说之 事 ,改 出正大之 文 ” ,更 名为 建统治 阶级搬 出 ‘ 清官 ’与 ‘ 侠客’ ,是以此来调节社 会矛盾 ,抹 。 谈风梁 的 《 三侠五 义和 侠义公案小说 > 一文认 为 : < 忠烈侠义传 》 ,又名 < 三侠 五义 》 。到 了光绪 元年 ( 1 8 7 5年 )入 杀阶级斗 争” 迷道人 又 “ 从 新校 阅 ,另录成编” ,作了第二次加 工 。1 8 7 8年 ,著 “ 作品始终 让清官 ,侠客居 于主导 地位 ,实 际上是 为了把 社会 的罪 名经学 家俞樾 “ 见其 事迹 新奇 ,笔 意酣 恣 ,描 写既 细如 豪芒 ,点 恶与封 建制度分开 ,借以掩盖 封 建社 会 中地 主 阶级 和农 民阶级 的 染又 曲中筋节”, “ 惟 其第一 回 ,叙述 狸猫换 太子 事 ,殊 涉不 经 ” , 根本对立 ,麻痹劳动人 民的反抗意 识” 。 与之相对 的是 .赵景深在 < <三侠五义 >前言 》 一文 中认 为 : 乃 “ 别撰 一回” ,又因为 书中三侠中实 为四侠 ,加上小 侠艾 虎 ,黑 妖狐智化 ,小诸葛沈 仲元共七人所 以把书名改为 《 七 侠五义》 。 2 “ 侠” 形象摄 述 2 .1 “ 侠 ” 形象演变 “ 在 《 三侠五 义> 中所描 写的 那些 侠 义之 士 ,虽 然还 都 只是忠 臣 , 而不是农 民起义 的英 雄 ,不是具 有 反抗 精神 的革 命 者 ,可是 就 当 时 的历 史条件来 说 ,他们 诛豪 强 、除恶 霸的 行为 ,还是 替久 被 封
《三侠五义》忠义思想倾向与民间文化心理探析
《三侠五义》忠义思想倾向与民间文化心理探析冯利华摘要:中国古代小说往往在叙事中表达某种道德观念或价值取向,反映社会主流文化。
儒家忠义思想贯穿《三侠五义》全书。
《三侠五义》是文人在史料记载的包拯原型基础上,博采民间包公故事、包公戏,加工、虚构而成。
它属世代累积型小说,具平民文学特质,蕴含深厚的文化积淀,是民间期待视野与文学创作高度契合的叙事话语。
其忠义思想倾向在小说的世代累积中自然形成,是儒家文化在民间文艺中沉淀的结果,折射出创作者对民间文化心理的迎合,积淀历时性的民间共识,凝聚民间普遍的道德认同。
《三侠五义》良好的接受效应,反映民间对儒家文化积极认同的审美心理。
关键词:《三侠五义》;忠义;儒家文化;世代累积;民间文化心理中图分类号:I207.4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916(2021)08-0152-03石玉昆《三侠五义》又名《忠烈侠义传》,经世代累积而成书,是清代公案侠义小说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惊心动魄,引人入胜,令无数读者爱不释手,民间影响极广。
本文拟结合儒家思想,探讨《三侠五义》忠义思想倾向与民间文化心理。
一、儒家文化与《三侠五义》的忠义思想倾向中国古代小说叙事与传统文化渊源颇深。
社会文化往往主导创作者的文艺思维,影响其创作理念。
吴士余《中国文化与小说思维》指出:“作家在思维运动中,又依据民族的文化心理范式,规范着认知客体的价值取向和追求这一价值目标的主体审美意识。
”[1]这里的“民族文化”即社会主流文化,是作家建构小说思想主题的价值尺度。
他对中国古代小说与文化之间的联系作了较客观的界定。
社会文化与小说创作思维存在同构关系。
古代小说不是对现实生活的直接写生式呈现,而是作家通过感性的故事描述来显示某种理性的价值观念。
中国古代长篇白话小说叙事的目的,是表达思想价值,反映社会文化。
古代小说的思想倾向必然受社会主流文化与道德价值观的影响。
通读《三侠五义》,儒家所倡之“忠义”是包拯、展昭、蒋平等正面人物的主流道德品质,成为小说突出的思想倾向。
侠精神之体现——试析《三侠五义》中的义仆形象
雨 墨本是金必正的仆 人 , 主人 指派服侍颜查 散进 京 受 赶考, 自此 以后他尽心服侍 颜查散 , 至为救 落难 的颜查 甚 散 而拦 截告状 . 最终使得主人洗尽冤情 , 以高 中, 得 并促成
主 人 和 金 蝉 小 姐 的 良缘 。 雨 墨 只 有 十 四 岁 ,但 正 如 他 自己 所 云 :小 人 自八 岁 “
上, 就跟着小人的父亲在外贸易。慢说走路 , 甚么处儿的风
俗, 遇事眉高跟低 , 那算瞒不过小人的 了。差不多的道儿小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人都 认得 ” 《 ( 三侠五义》 三十二 回 ) 第 。所 以 , 赶考 之路 , 全
仗 雨墨照应周 旋 , 白玉堂三试颜 查散 , 墨时时提 醒颜查 雨 散 :相公还是 没有 出过 门 , “ 不知路上有许 多奸 险呢 。有诓
的 当。据小 人看来 , 他也不过是个蔑片之 流” 《 ( 三侠五义》 第三十三 回) 。虽然后来证 明雨墨 的判断是错误 的, 但是雨 墨精灵 聪 明 , 社会 经验 之丰 富却 不得不让 人佩 服 , 就连狂 放不羁 , 自信骄傲的 白玉堂也不禁对颜查散说 :颜兄这个 “
不同角度体现 了侠精神 。侠精神的特征可以用一个“ 字 义” 来概 括 , 义薄 云天 、 侠肝义胆 、 侠义精神都指 出“ 和 “ ” 侠” 义
【 作者简介 】 魏思妮( 94 )女 , 17 一 , 陕西三原人 , 西安音乐学院基础部文学教研 室讲 师, 中国古代文学硕士 , 研究 方向 : 元
明清 文 学 。
・
4 ・ 7
小管家 , 叫他跟吾倒好。吾倒 省话 ” 《 (三侠五义》 第三十三
回)并盛赞他说 :怪哉 , , “ 怪哉 ! 你小小年纪竞有如此聪 明,
三侠五义的主要内容
三侠五义的主要内容《三侠五义》是一部大型武侠小说,由李自成著,共分五十六回。
小说讲述的是赵石的三个徒弟——戴宗、洪安和李文秀,以及赵石的五个义子——谭天荣、霍青桐、吴用、林冲和秦明的传奇故事。
他们在一个动荡的年代里,为正义而战,为平民百姓而奋斗。
小说中,三侠是指赵石的三个徒弟。
这三个徒弟都是江湖上的猛士,为了追求武学上的高超境界,他们拜入了赵石的门下。
赵石是一个武林宗师,教授他们高深的武功和奇妙的武学。
在经历了一系列险象环生的征战和生死考验后,三个徒弟都得到了不凡的成就,并分别成为了江湖中的一方大佬。
五义是指五个义子,他们都是性格越宽大、义气更高的猛士。
谭天荣是一个勇猛果敢的军人,他带着一支骁勇的队伍为民除害、平定叛乱。
霍青桐是一个女侠,她千姿百态,勇气过人,带着三个义女与杀人凶手斗智斗勇,让江湖上的诸多黑帮闻风丧胆。
吴用是一个机智过人的谋略家,他联合兄弟们,成立了一个不容侵犯的暴力组织,为那些被社会所遗弃的穷苦人民提供直接和高效的帮助。
林冲是一个豁达洒脱、重情义的猛士,他义薄云天,以江湖上的冤屈为己任。
秦明则是一个聪明过人、机智过人的独行侠,他凭借着自己的技能和胆识,在江湖上留下了不少传奇故事。
小说中,三侠和五义一同走过江湖,独特的性格和人性魅力深深吸引着读者。
他们的传奇故事更是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展现了正义、道德和勇气等价值观。
小说主人公通过忠信、同情和反抗邪恶力量等途径,逐渐成熟起来,成为了负责任的战士和保护者。
而这些历程也为读者塑造出了一个游戏人生、光明未来的希望与理想。
以《三侠五义》为代表的经典武侠小说,已经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德与义务,也表达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多年以来,这部小说一直畅销不衰,对后来的文学、影视、游戏等各个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侠五义》这部武侠小说的背景,是发生在中国明末清初的一个混乱年代。
那个时代,社会动荡,政治腐败,人民疾苦。
侠生狭死--我看《三侠五义》
侠生狭死--我看《三侠五义》看过金庸先生小说的人大约都知道一句话,“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这是金庸先生对于“侠”的内涵的诠释。
中国有着源远流长的侠文化历史和尚侠、慕侠的深厚民族文化心理。
司马迁在《史记游侠列传》中以赞扬的语调描写侠士,“今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世之厄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盖亦有足多者焉。
”从春秋时期的游侠儿,到唐朝时期的侠士,进入《三侠五义》诞生的清代,侠在历经沧桑之后,死于狭隘之中。
《三侠五义》原名《忠烈侠义传》,120回,首刊于光绪五年(1879),署石玉昆述。
卷首有问竹主人石玉昆序及退思主人、入迷道人二序。
石玉昆,字振之,天津人,满清咸丰、同治间著名说书艺人。
其说唱之《龙图公案》,今犹有传抄本,唱词甚多。
后在此基础上,删去唱词,增饰为小说,题《龙图耳录》。
光绪年间,问竹主人[石玉昆]又加以修改润色,更名为《忠烈侠义传》,又名《三侠五义》,均为 120回。
小说叙写宋朝包拯在侠客、义士的帮助下,审奇案、平冤狱、以及侠客义士帮助官府除暴安良、行侠仗义的故事。
书中塑造了一位铁面无私、不畏权势的清官形象,曲折地体现了人民的愿望。
其中包公平冤狱、“铡庞昱”、“除藩王”等情节,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封建统治的黑暗,表现了人民群众的斗争精神。
书中穿插了大量侠客活动,既有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正义行为,也表现出他们忠心为统治阶级服务的本质。
它的出现,表明近代传统的公案小说与侠义小说的完全合流。
小说的内容大致分为两部分。
前60回,涉及北宋仁宗年间,河南陈州旱情严重,包拯奉皇命到陈州放粮赈灾。
陈州恶霸庞煜仗着自己是皇亲国舅,竟派人刺杀包大人。
南侠展昭等人暗中保护、帮助包大人,使包大人得以刀铡国舅,除暴安良。
随后,包大人又查清了多年前的皇宫冤案“狸猫换太子”之事,使仁宗与李娘娘母子二人得以团聚。
主要写包公断各种奇案冤狱以及锄庞昱、葛登云和为李太后伸冤等故事,其中穿插南侠封“御猫”,五鼠闹东京并归服朝廷和授职事。
浅论金庸小说中的侠义精神
浅论金庸小说中的侠义精神内容提要:金庸小说风靡一时,近几年更是作为影视作品的题材被反复使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金庸小说已经不是单纯模式上的武侠小说。
但是读者们更为津津乐道的、更为着迷的还是金庸笔下的侠义故事、英雄侠士。
本文拟对金庸小说中的侠义精神和侠义人物作出分析,希望能从另外的角度解读金庸小说。
关键词:小说分析金庸侠义精神文化研究现在对金庸小说的定性似乎很难用简单的“武侠小说”来说明问题了。
从地摊读物到文学研究的经典文本,金庸小说从俗到雅的转变除了人们或大众的阅读尺度的放松,很大一部分也与金庸小说本身所包含的文化内涵有关系。
陈墨先生的《金庸小说与中国文化》一书,从“文化知识论”和“文化精神论”两个部分,很详细地论述了金庸小说与中国文化的天然关系。
①其实,金庸小说所包含的文化内涵不单单仅限于中国的传统文化,还包括西方文化的传统,比如情节的构思、西化语言的运用、电影手法的运用等等,还包括人物形象的的塑造和刻画,都与西方文化有着扯不断的关系。
当然,作为华人作家的金庸,其作品的根柢还是在于中国的传统文化。
金庸的十五部小说,时代背景都是在古代的中国,人物大多是江湖的侠客,表现的主题也都是在此基础上铺衍开来的侠义故事。
所以说,侠义精神是金庸小说中的精神母题。
“侠义”二字,按我个人的理解,应该分成“侠”和“义”两个部分。
侠文化是中国文化中最独特的一部分,也是较能体现只能中国文化本质的一部分。
中国古代对于“侠”的理解可谓是大相径庭,韩非认为“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而司马迁则不以为然,他说“救人于厄,振人不赡,仁者有乎”,并做《游侠列传》为侠客高唱赞歌;李白的《侠客行》也对侠客给予了很高的评价,“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
而“义”则是儒家的基本论点之一,“仁义礼智信,忠良孝悌行”。
在中国人看来,一个人若是大忠大善,那他必定是个极重信义之人,一个若是大奸大恶,那肯定也是个没有义气的人。
韦小宝说的更加明白:“一个人若不讲义气,那还不如死了算了。
浅析《三侠五义》中的侠义精神
浅析《三侠五义》中的侠义精神浅析《三侠五义》中的侠义精神内容摘要:《三侠五义》是中国近代文学中一部重要的公安类小说,对后世的武侠小说有着深远的影响,侠义是贯穿这部小说始末的一条主线,也是它的主要表现内容之一,侠义在我国有着广泛的社会认知,也是我国传统文化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下面就这部小说中的侠义精神浅略地谈一下个人的一些感受。
关键词:侠义精神侠客公案小说“侠,俜也”,这是许慎《说文》中的解释,“侠”意为独来独往的人,侠义精神在中国由来已久,有着极其深远的历史,《史记.游侠列传》中就讲到侠义之士,并作为全书重要的一部分来安排,最早提出侠义这个概念的应该是战国时期的韩非,之后,关于侠的书籍层出不穷,可见侠义已经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意识深入人心。
《三侠五义》作为近代文学史中一部著名的公案小说,在公安类小说中有深远的影响,《三侠五义》作为侠义小说是中国近代通俗文学中的一朵奇葩,数百年来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而侠义小说中刻画的那些行侠仗义、除暴安良、纵横天下、笑傲江湖的侠客义士,也就成了无数中国人企慕、效仿的对象。
清朝自嘉庆、道光至同治、光绪年间,小说发展最突出的现象便是侠义小说与公案小说合流,产生了侠义公案小说,而代表侠义公案小说最高成就的就是《三侠五义》。
《三侠五义》继承和发展了前代侠义作品的优秀传统,并对新武侠小说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书中所写的南侠展昭、北侠欧阳春、双侠丁兆兰、丁兆蕙(二人为一侠),都是行侠仗义之人,在人民看来来,他们都是救苦救难的活菩萨,是劫富济贫的英雄好汉。
还有五义:钻天鼠卢方、彻地鼠韩彰、穿山鼠徐庆、翻江鼠蒋平、锦毛鼠白玉堂,也是各有其能之人。
《三侠五义》中所描写的侠客,如白玉堂、展昭、欧阳春、蒋平等,他们的脾气和行径,虽然各有不同,但都具有扶危济困,剪恶除强的品质。
例如:白玉堂夜盗苗秀的不义之财,周济鳏寡孤独。
欧阳春单人匹马,直闯马强贼窝,解救受害者。
蒋平、韩彰看见流氓**四到处作案,便紧紧咬住不放,冒着风险,围歼凶徒。
《三侠五义》中赵虎侠义形象的喜剧意蕴探析
《三侠五义》中赵虎侠义形象的喜剧意蕴探析冯利华摘要:《三侠五义》中的赵虎,有积极的人生追求,他既是除暴安良、弘扬正义的侠义英雄,又是单纯直率,外形、言行上亦多呈谐趣意味,极富喜剧意蕴“愣爷”。
这一审美形象实体,没有历史人物原型,是在小说世代累积的过程中逐渐虚构而成的。
大众文化精神影响通俗小说的审美趣味。
赵虎是石玉昆基于特定的文化背景,增饰民间流传累积的相关故事,迎合接受者的审美心理而塑造的,既契合民间普遍认同的英雄观念,又反映民众追求娱乐的感性文艺心理,符合平民阶层的精神情趣与审美晶位。
关键词:《三侠五义》;赵虎形象;喜剧色彩;民间文化心理中图分类号:1207.4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916(2021)09-0085-03石玉昆撰写的小说《三侠五义》经世代累积而成书,叙述清官包拯,带领展昭、蒋平、赵虎等侠士,忠君爱民,弘扬正义的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又惊心动魄,侠士形象生动鲜明,引无数读者入胜,可谓是清代公案侠义小说的经典之作。
书中的侠客,忠义双全又各具特色。
王朝、马汉、张龙、赵虎本是野性“游侠”,纵横山野,追随包公后,成为开封府四大护卫。
作者对前三者的描写惜墨如金,对赵虎却浓墨重彩,刻画得相当生动,既忠勇侠义,又颇具喜剧意蕴。
一、《三侠五义》赵虎侠义形象的喜剧色彩细读《三侠五义》,赵虎忠君爱国,以行侠仗义为己任,勇于维护社会正义,其英雄侠义的形象中带有几分粗犷野性,具有明显的喜剧色彩。
(一)赵虎的侠义形象综观全书,赵虎既有“侠”的精神,又具为国家、为民族的大义,是忠君爱国、除暴安良的大侠形象。
首先,赵虎向往正道,有积极的人生追求。
冯友兰在《原儒墨》中指出:“自晚周至清末,中国社会未有大变。
儒士侠士,皆继续存在,皆携其技艺才能,以备有权力者用之。
即如《水浒传》中之人物,其最后志愿,亦为愿受招安,以图'上进'。
”[口所谓“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作为一介武士,赵虎亦有“上进”之心。
七侠五义侠义精神的传承
七侠五义侠义精神的传承侠义精神的传承始于中国古代的武侠小说,代表性作品《七侠五义》中,也有许多侠义精神的展现。
随着社会的发展,侠义精神的传承也随之演化并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中。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剖析侠义精神的传承。
第一部分:侠义精神的概念侠义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的涵义包含了许多方面,如义气、忠诚、正义等等。
在武侠小说中,主人公经常以维护公道和正义为己任,舍弃个人利益,表现出了侠义精神的特征。
除此之外,侠义还包括无私奉献、守护弱小等等,这些品质成为侠义精神的核心。
第二部分:侠义精神在现代社会的传承随着时代的变迁,侠义精神的传承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现代社会的侠义精神更多的是体现在人们的行为和生活中。
比如,社会上涌现出的好心人、好医生、好教师等等,他们无私奉献,守护弱小,践行着侠义精神。
在大灾大难面前,许多平凡的人和群体也能够表现出非凡的侠义精神,这些都是侠义精神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
第三部分:侠义精神在教育中的传承作为一种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价值观,侠义精神在教育中也应得到重视。
在中小学教育中,侠义故事可以作为素材,融入到教学和活动中。
培养学生们的侠义精神,可以从小树立正义感和责任感,增强团结合作和全局观念,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个人和公共利益的关系。
第四部分:侠义精神在商业中的传承商业领域也可以传承侠义精神,通过公平竞争等方式,维护市场秩序,惩治那些违法违规者,维护消费者和其他企业的正当权益。
一些企业、组织也会通过公益捐赠等形式,践行侠义精神,回馈社会,显示出企业的品牌文化与社会责任。
第五部分:侠义精神在艺术作品中的传承侠义精神也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艺术作品。
比如,中国武术、武侠电影、武侠小说等,都以侠义精神为主题,表现出侠客们的英勇慷慨、忠诚正义、贞烈不屈等等特质。
这些艺术作品激发了人们爱国主义和民族自豪感,增强了人们对侠义精神的认识,也推动了这种精神的传承。
结论:侠义精神的传承是一项长期而繁琐的任务。
侠义精神之——观点
侠义精神之——观点观点:Form article 1单个的“侠义精神”体现在救助困难群体,而放大了的“侠义精神”则是民间力量和声音对国家和社会的一种责任和态度。
所谓:“为国为民,侠之大者!”“侠义精神”不是对于除暴安良、劫富济贫的个人英雄的自我陶醉,而是对于民间力量对于社会不平等现象进行努力补救的一种社会责任感。
Form article 2侠义精神的传统内涵,是见义勇为,除暴安良;侠义精神的最高境界,是为国为民,舍生取义,杀身成仁。
它凝聚着人民的愿望,闪耀着理想的光辉。
它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在当今中国,尤富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侠义精神正义性、社会原因和游侠与暴徒的区别《游侠列传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篇正面阐释侠义精神的文章,它所肯定的侠客必须具备的仁、义、诚信、谦让等美德,成为后世侠客共同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
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
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
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
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
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
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今日学界普遍认为,墨子所说的牺牲自己、为天下苍生谋福利的精神,就是最早的武侠的精神。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金庸小说横空出世,确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件大事。
有如凤凰涅槃,金庸小说在旧武侠小说的灰烬中腾空而起,使武侠小说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都崭然一新。
在一般人的心目中,大侠总是身怀绝艺的武士,但金庸小说超越了这一思维定式。
襄阳大战前夕,郭靖和杨过有一次推心置腹的谈话,郭靖说:"你想中国文士人人都会做诗,但千古只推杜甫第一,自是因他忧国爱民之故。
"杨过道:"你说'为国为民,侠之大者',那么文武虽然不同,道理却是一般的。
"郭靖说:"人生在世,便是做个贩夫走卒,只要有为国为民之心,那就是真好汉、真豪杰了。
侠义精神只是一种二级精神
导读年少时,我们很多人都曾有过仗剑天涯的侠客梦,“行侠仗义”“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这些热血口号听上去就很让人向往,但有时候,我们对“侠义”的理解往往不那么清醒,甚至有些浅薄,这期视点我们想聊聊“侠义”,看看侠义的本质是什么?侠,在《说文解字》中的解释是:“夹,持也,从大,侠二人。
”由此看来,“侠”的本意为跟从扶持大人物之人,也就是说侠最开始是供大人物差遣的人。
汉代司马迁看到了“侠”的阳刚血性和英雄气概。
最早为侠下定义,他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说:“救人于厄,振人不赡,仁者有乎;不既信,不倍言,义者有取焉。
”后世侠文化的序幕由此拉开。
《三侠五义》对“侠”作过这样的阐述:“行侠作义的人,到处随遇而安,非是他务必要拔树搜根,只因为见了不平之事,他便放不下,仿佛与自己的事一般。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是侠义;“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是侠义;“兼爱”、“非攻”亦是侠义。
中国古代的侠者,多以自己独特的行为方式和道德理想,构建着传统道德规范和人格精神:守信、尚勇、执义、重名。
使之成为中国传统文化隐蔽而不可或缺的存在。
古龙说:“侠是伟大的同情。
”侠客们的行事准则,不因朋友关系而有所迁就。
他们见义勇为,济弱扶困,但不会胡乱作为,不讲原则,不问是非。
可以说侠义是一个人内在精神与行事准则的映象,是一个人的内心公平公正的渴望与向往。
武侠也好,文侠也好,都出于为人心,不苟合当世,无半点私念。
这样的侠肝义胆,最能让大众喜闻乐见。
正如金庸所说:“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侠之小者,为友为邻。
”视点06金庸是写武侠小说的,也叫侠义小说。
平时采访,我作为一个金庸迷被问到最多的问题之一就是关于“侠义”:磊磊你好,你说一下现代社会怎么弘扬侠义精神?很多都是这一种。
一般我都很认真地回答:侠义就是要见义勇为,就是要帮助别人,就是要b l a b l a b l a ……其实那是面子话,不完全是真心话。
今天说一点自己的想法,作为对老爷子独特的纪念。
怎样践行侠义精神心得体会
怎样践行侠义精神心得体会侠义精神是一个中华民族特有的价值观念,它代表的是一种高尚的品德以及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一直以来许多人都在探寻如何践行侠义精神,下面我将分享一些自己的体会。
首先,侠义精神的核心是“仁义礼智信”五个字。
只有具备了好的人文素质,才能在日常生活中践行侠义精神,比如说,对待他人要有大仁大义之心,不要动不动就和人起冲突,要学会宽容、宽恕。
同时,在人际交往中要保持高尚的品行,贯彻“义、礼、廉、耻”的行为准则,并倡导诚实守信,谦虚谨慎等美德,这样才可以赢得别人的信任和支持。
其次,侠义精神要有行动。
大至兼并延安、小到种树造林,每一个小的行动都可以显示一个人的侠义精神。
比如说,在家庭中可以主动承担家务劳动,关心家人的身体健康和感情关系,让身边的人都感到温暖;在社会生活中可以积极投身公益事业,关爱残障人士、孤寡老人等弱势群体,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三,侠义精神还要具备勇于担当和怜悯之心。
勇于担当意味着即使自己没有义务,也愿意承担一些责任和义务;有怜悯之心可以关注自己身边的人,理解他们的困境并给予帮助,让他们感到自己不会被孤立。
建议大家可以多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服务学校、服务社区,服务社会,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侠义精神。
最后,侠义精神的践行需要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废。
要时刻提醒自己,将侠义的思想价值内化到行动中去,并通过实际行动,检验自己践行侠义精神的程度。
相信只要下定决心,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践行侠义精神,做一个更好的人。
总之,侠义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传承下来的宝贵财富。
它代表的不仅是我们中华民族长久以来的价值观念,更是我们共同的文化遗产。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需要从细微处开始践行侠义精神,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宣传、传承这种精神,让侠义精神永葆中华大地并在日新月异的时代里焕发出新的光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三侠五义》中的侠义精神
内容摘要:《三侠五义》是中国近代文学中一部重要的公安类小说,对后世的武侠小说有着深远的影响,侠义是贯穿这部小说始末的一条主线,也是它的主要表现内容之一,侠义在我国有着广泛的社会认知,也是我国传统文化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下面就这部小说中的侠义精神浅略地谈一下个人的一些感受。
关键词:侠义精神侠客公案小说
“侠,俜也”,这是许慎《说文》中的解释,“侠”意为独来独往的人,侠义精神在中国由来已久,有着极其深远的历史,《史记.游侠列传》中就讲到侠义之士,并作为全书重要的一部分来安排,最早提出侠义这个概念的应该是战国时期的韩非,之后,关于侠的书籍层出不穷,可见侠义已经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意识深入人心。
《三侠五义》作为近代文学史中一部著名的公案小说,在公安类小说中有深远的影响,《三侠五义》作为侠义小说是中国近代通俗文学中的一朵奇葩,数百年来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而侠义小说中刻画的那些行侠仗义、除暴安良、纵横天下、笑傲江湖的侠客义士,也就成了无数中国人企慕、效仿的对象。
清朝自嘉庆、道光至同治、光绪年间,小说发展最突出的现象便是侠义小说与公案小说合流,产生了侠义公案小说,而代表侠义公案小说最高成就的就是《三侠五义》。
《三侠五义》继承和发展了前代侠义作品的优秀传统,并对新武侠小说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书中所写的南侠展昭、北侠欧阳春、双侠丁兆兰、丁兆蕙(二人为一侠),都是行侠仗义之人,在人民看来来,他们都是救苦救难的活菩萨,是劫富济贫的英雄好汉。
还有五义:钻天鼠卢方、彻地鼠韩彰、穿山鼠徐庆、翻江鼠蒋平、锦毛鼠白玉堂,也是各有其能之人。
《三侠五义》中所描写的侠客,如白玉堂、展昭、欧阳春、蒋平等,他们的脾气和行径,虽然各有不同,但都具有扶危济困,剪恶除强的
品质。
例如:白玉堂夜盗苗秀的不义之财,周济鳏寡孤独。
欧阳春单人匹马,直闯马强贼窝,解救受害者。
蒋平、韩彰看见流氓**四到处作案,便紧紧咬住不放,冒着风险,围歼凶徒。
连小侠艾虎也晓得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挺身帮助绿鸭滩的渔户打退歹徒。
显然,侠义们打击的主要对象是对人民的压迫者和剥削者。
他们的行动,总的来说是正义的,也是人民对于社会公平的渴望,显然小说是对于社会现实的概括的反应,社会现实的黑暗,统治者的残酷压制,贪官污吏的横行,让人民的生活充满了苦难,在这样的社会大环境下,侠义小说的兴起是不足为奇的。
我想《三侠五义》之所以会诞生,其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在当时面临重大变革的前夜,有相当一部分群众,把改革的希望寄托在救星身上,因此,便产生了诸如展昭、白玉堂之类的人物。
而《三侠五义》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出现的,我想这时出现的侠客形象,应该是弱者们翘首长空渴望救星时所产生的影象。
作者石玉昆在社会大变革前说唱《三侠五义》的目的也应该在于提倡侠义精神,倡导人们不要畏惧权贵,与封建势力作斗争吧。
在本书第六十回中,北侠欧阳春对丁兆兰说道:”凡你我侠义作事,不声张,总要机密。
能彀隐讳,宁可不露本来面目。
只要剪恶除强,扶危济困就是了,又何必谆谆叫人知道呢。
就是昨夕酒楼所谈及庙内说的那些话,以后劝贤弟再不可如此,所谓“临事而惧,好谋而成”,方于事有稗益。
‘丁兆兰听了,觉得很有道理,于是乎连声说道:“仁兄所言最是。
”
在这一段中,作者借北侠欧阳春之口,说出了武侠的特色。
结合以上观点,我认为,这种对社会有强烈责任感,能够机智勇敢地扶危济困的人,才能称之为“侠义”。
第十三回中说项福正与玉堂说话,见有个老者上得楼来,见了西面老者双膝跪倒,口中苦苦哀求,那老旨仰面摇头,只是不允。
展爷在那边看着,好生不忍。
正要问时,只见白玉堂过来,问着老者道:”你为何向他如此?有何事体,何不对我说来?“从人将银子平来,玉堂接过,递与老者。
老者接过银子,拱拱手儿,即刻下楼去了。
玉堂拖起,仍然归座。
那老者千恩万谢而去。
展爷看的明白,不由暗暗称赞道:“这就是了。
又自忖道:我何不趁此时,且至苗家集走走呢?想罢,会钱下楼去了。
在这一段中,五义之一的白玉堂一见到在茶楼上偶遇不知名老者
受辱,就出手相救,而南侠展昭则将此事当作自己的事一般特意赶到苗家集去为老者鸣不平。
由此可见,所谓的“侠”就是行侠作义的人,只因见了不平事,他便放不下,仿佛是自己的事一般。
本书第三十回济弱扶倾资助周老交友投分邀请南侠,且说丁二爷叫小童打开包袱。
仔细一看,却不是西纸,全换了桑皮纸,而且大小不同,仍旧是八包。
丁二爷道:“此八包分量不同,有轻有重,通共是四百二十两。
”展爷方明白,晚间揣了九次,原来是饶了二十两来。
周老儿欢喜非常,千恩万谢。
《三侠五义》中第一个出场的侠客昭,就是以除暴安良的义举作为其出场方式的,因此而结识了包公在接受皇帝钦封并之前 , 他的主要活动空间是在江湖,要的行为是扶持展主正义,在这期间他救济陈州灾民,救被安乐侯所劫的搭良家妇女金玉仙,对被恶霸财主苗秀欺压的老者慷慨解官, 总领一切" .所以本书有一个叙事模式 ,即以包公这个清官为核心人物 , 同时又有一群侠客作为他的保镖或助手,侠客既协助清官破获案件,又负责护卫,保家卫国之责,并且这期间还依旧干些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侠义之事.之后他又帮助捉拿行刺包公的刺客项福,勇擒安乐侯,杀妖道刑吉,刺搭救命在旦夕的包公,如此等等,以及 "不矜其能 , 羞伐其德 " 的道德人格为其"南侠"的称号作了绝好的注脚。
同时从小说的谋篇布局中我们也可以看在《三侠五义》系列小说中,士们在结识某一清官侠出,昭从第三回出场一直到第二十二回受封 ,间除包展其之前,都是浪迹江湖 ,行侠仗义的豪侠之士。
他们的处世格言是"天下人管天下事" 他们的行动准则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他们依附官府,不充当鹰犬,侠士却其公昭雪" 狸猫换太子"一案与其无关之外几乎每一回都在叙写他的侠义行径,由此树立起了展昭锄强扶弱的侠客形象,更重要的是这一"民"举并没有因接受官济义职而终止,而是不时地穿插在平叛治乱的过程之中。
把展昭排除在外,书中的每一个侠客在江湖行走时都有体验 ,随着非政治化的阅读快感而得到缓解 .所以,便从某种意义上说义小说中侠客的侠行作为"侠王法"的一种补充,是调停社会矛盾的结果,这也是侠义小说塑造不拘王法,白掌正义之侠客的社会意义所在尽心于为国之谓忠,这一特点,中不仅包括北侠,双侠,智化 ,冯渊等侠士,至连一些女流之辈也多有侠风义胆。
就《三侠五义》系列小说而言,侠客不再作为官府的对立面出现 , 而是帮助政府,为国效力,以此展
现侠客们的忠君爱国之情,从而将侠客自我价值的实现,提升到"忠义双全"人格建构上来。
这一由"的向的升华,忠"这一"民"济与为国"的结合,正是《三侠五义》系列小说中"侠义精神"最显著的特点。
与"忠"义作为两种价值伦理,分别适用于两种不安良的决心以及杀人须见血的侠义性格,这种"见不路平,拔刀相助的济民行为,种救人须救的行事原这则,这种不畏生死,义气干云的豪侠性格,正是侠义小说在民间广受推崇的重要原因.由侠义传统的起源及其特性,可知中国历代政府对于不论是个人的以武犯禁,集体的或决的困厄时,恰好总有一位侠客及时出现的原因所在。
从这一角度来说,侠义小说对侠客形象的塑造,最大地满武装叛乱,往往加以禁绝,者予以压制,或表现了侠与法的不相容受,小说家顺应着侠义存但足了民众伸张正义的心理需求与对善恶有报的殷切期盼。
因此我们不妨把这类侠义小说,看作是为了抚慰下层弱势民众而创造出的一个正义必然战胜邪恶的"童话"它凝聚着广大民众的现实需求,与理想期待,读此类书,使读者有拍案称快之乐,废书长叹之无,这一论述言简意赅地道出了历史上的"游侠"与后世侠义小说中"侠客"的差别所在。
从某种意义上讲,义小侠说塑造的侠客类似于一种英雄,同时, 我们也应该看到,尽管这类小说中侠客的"济民"举满足了广大民众"拯救"幻梦而也正是义被的然式的人物,和最初"他不轨于正义"游侠"的"已有了本质的区别。
由于这种心灵的抚慰掩盖了社会的不公,缓解了社会的矛盾,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讲,而有利于维护统治,定反安"游侠"英雄"向的蜕变之路。
通过以上事例,我们不难看出“侠义精神”在古代公案侠义小说中是占有主导地位的,它不仅是故事发展的主线,也是推动小说情节发展的不可缺少的条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