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必修三作业:《国运兴衰系于教育》含答案
高中历史必修三28课 国运兴衰 系于教育
高等教育的发展
阶段发展
建国初,苏联模式的高等教育; 1958年教育大革命; 1961-1963高等教育全面调整; 文革十年,代后,高等教育迅速发展(1982年提 出"三个面向"的指导思想)
影响
三个面向
1983年9月,邓小平为北京景山学校的题词.1985年5月27日《中共中央关 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再一次提到,教育必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 向未来.是根据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总线路,总任务,对教育 战线提出的战略方针和教育发展方向. 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个面向",不单是教育工作的指导方针,还具有 广泛而深远的普遍意义,在国民道德建设方面也是完全适用的. 立足传统,面向现代化; 立足传统,面向现代化; 立足中国,面向世界; 立足中国,面向世界; 立足当今,面向未来. 立足当今,面向未来. 是国民道德建设必须坚持的原则. "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来来"这三者之间既互相联系, 又各有侧重,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教育面向现代化是基础,是核心.从这个基本点出发,教育必须不断地改革 教育面向现代化 和发展,必须博采众长,了解和吸收世界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教育经验,必须 及时预测和研究未来社会的发展,把握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从而使我国的 教育能自立于世界教育之林,使我们的子孙后代能凭借其整体的优良素质主 动参与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
�
1958年春,我国的工农业生产都出现了"跃进",文教卫生事业 年春,我国的工农业生产都出现了"跃进" 年春 当然也要"跃进" 一些扫盲口号应运而生: 社会主义是天堂, 当然也要"跃进".一些扫盲口号应运而生:"社会主义是天堂,没 有文化不能上" 工业化,农业化,没有文化不能化" 有文化不能上","工业化,农业化,没有文化不能化","技术是 个宝,没有文化学不了" 文化跟着生产走" 雪地是块大石板, 个宝,没有文化学不了","文化跟着生产走","雪地是块大石板, 文盲写字写得欢" 工业大跃进!农业大跃进!扫盲也要大跃进" 文盲写字写得欢","工业大跃进!农业大跃进!扫盲也要大跃进", "读百本书,写万个字"对于这一时期扫盲运动中出现的浮夸现 读百本书,写万个字"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28课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练习)
第28课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练习)1.1950年7月,吴玉章在全国文字改革协会干部会议上传达了毛泽东的指示:“文字改革应首先办‘简体字’,但不能脱离实际,割断历史。
”当时提出办简体字的出发点最有可能是( )A.落实1954年宪法的相关规定B.配合“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C.加快普及文化教育,减少文盲D.清除封建思想对人民的束缚2.下图是反映新中国成立后某一时期教育状况的宣传画。
图中文字显示两位同学的成绩单中都是政治、劳动、技术三科,成绩均为满分5分。
对宣传画信息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是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教育状况的反映B.突出“政治”和“劳技”打乱了教学秩序C.是当时“教育大革命”的产物和体现D.其教育模式对当今的职业教育有启迪意义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在一个占世界人口1/5的发展中国家做到这一点,是一项史无前例的壮举,它改变了中国的命运。
这项“壮举”是指我国( ) A.1950年开始的扫盲教育B.1977年恢复统一高考招生的制度C.1986年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D.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4.电视连续剧《金婚》中,女主人公文丽是位小学教师,但是有一段时间因学生“停课闹革命”,她只得暂时放下了工作回家。
这种情况应当发生在 ( ) A.“文化大革命”时期 B.“大跃进”时期C.人民公社化时期 D.社会主义过渡时期5.20世纪50年代,我国调整大专院校。
“人文科学受到了抑制,许多理工科学院创办起来,进而综合性大学则被削减。
……1960年中国的25万科学家和工程师中,有90%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培养出来的。
”这一史实说明( ) A.我国调整大专院校在五六十年代走过曲折道路B.“双百”方针得到顺利实施C.高等教育深受传统教育体制的影响D.“三个面向”和“科教兴国”战略得到贯彻6.高考作文无论是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还是话题作文,都深深地烙上了时代的印记。
下面资料选自历年高考优秀作文,其中选自1977年高考的是()A.“凡是有歌声的地方,都在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地大干社会主义”B.“同外国人做生意,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方面的人才少了行吗”C.“在做十几年前应做的事:投考普通大学。
岳麓版历史必修三 6.28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同步训练
岳麓版历史必修三第二十二八课国运兴衰,系与教育同步训练(含详解答案)一、选择题1.1985年,中共中央作出决定:“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实行基础教育由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原则”。
这一决定A.加快了基础教育法制化进程B.保障了“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C.反映了教育体制的转型和变革D.推动了教育领域的拨乱反正2.费正清在《美国与中国》中说:“毛(泽东)后的领导转变了方针。
为了现代化,国家重视专甚于红,重新建立为国选拔人才的传统制度。
”这种“制度”具体是指A.建立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B.推行九年义务教育制C.恢复高校考试招生制度D.实行科教兴国战略3.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加强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要求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
为此()A.建立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B.实施九年义务教育C.提出了教育的“三个面向”D.实施“科教兴国”战略4.中国高等院校1952年院系调整,根据以“培养工业建设人才和教师为重点,发展专门学院”为原则,全国高校数量由52年之前的211所下降到53年后的183所。
这一调整的目的是A.适应了经济建设的需要B.遵循教育自身发展规律C.确保了合理的人才结构D.促进教育体系更加完善5.1970年6月,中央提出恢复“文化大革命”后业已停止的高等学校招生,招生对象是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人、农民和解放军战士,招生办法是“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和学校复审相结合。
”这种做法A.一定程度上违背了公平B.导致教育质量大幅下降C.贯彻了新中国教育方针D.体现了拨乱反正的要求6.1952年中国高等院校进行院系调整,“培养工业建设人才和教师为重点,发展专门学院”。
这一调整的目的是A.加速工业化发展B.体现“双百”方针C.推进“211工程”D.落实科教兴国战略7.下表是我国近现代教育目标的部分表述。
由此,可以推断出A.改革开放后我国高等教育迅速发展B.“双百”方针推动我国基础教育快速发展C.教育目标的制定反映了时代的需求D.人才培养标准以西方自由平等理念为核心8.下列是新中国教育发展历程中的重大事件,其中按时间排序正确的是①实施“211工程”计划②恢复中断十年的高考制度③制定《义务教育法》④建国初扫盲教育A.④①②③B.②④③①C.④②③①D.④②①③9.文革后,高考制度得以恢复。
高二历史必修3(岳麓版)同步练习:6-28国运兴衰 系于教育
第六单元·第28课国运兴衰系于教育一、选择题1.建国后各时期的教育方针具有不同的时代特点。
属于“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教育方针是()A.“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B.“紧密结合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的实际组织教学”C.“以培养工业建设人才和师资为重点,发展专门学院”D.“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主义的教育,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教育”【答案】 B【解析】A项为80年代改革开放之后;B项体现了文革时期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思想;C项是1952年,是为了“一五计划”的;D项是1949年底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按照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的文化教育政策。
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在一个占世界人口1/5的发展中国家做到这一点,是一项史无前例的壮举,它改变了中国的命运”。
这里的“壮举”是指()A.袁隆平的“超级杂交稻”B.中国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C.中国载人航天事业取得成功D.中国基本普及高等教育【答案】 B【解析】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观点,可以排除A、C两项;D项是现代中国也没有达到的,故选B项。
3.下图“希望工程宣传画”说明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政府实行“科教兴国”的重要环节是加紧()A.扫盲工作B.普及义务教育C.加强中等教育D.发展高等教育【答案】 B【解析】与“希望工程”“90年代以来”及图片中儿童相关的教育是义务教育。
4.“×××,教授。
1950年1月生,1968年中专毕业,1969年作为知识青年至黑龙江上山下乡。
1978年3月考进厦门大学经济学系;1982年2月大学毕业后分配到统计局工作,1985年进入江西财经大学任教……1998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攻读国际金融博士学位;1996年至1997年在美国斯坦福大学亚太研究中心做高级访问学者……”。
该段个人履历反映了()A.“教育大革命”对该人的成才起了积极的作用B.1977年恢复统一高考招生制度为该人人生的转折提供了机遇C.1972年中美关系正常化对该人成为教授至关重要D.《义务教育法》保障了该人少年时期的受教育权利,为后来的深造打下了基础【答案】 B【解析】依据“1978年3月考进厦门大学经济学系”可知B 项符合史实。
2019年精选岳麓版历史必修3 文化发展历程[第28课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练习题[含答案解析]第三十二篇
2019年精选岳麓版历史必修3 文化发展历程[第28课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练习题[含答案解析]第三十二篇第1题【单选题】1977年,邓小平同志提出让高中学生参加高考,不再搞群众推荐,从此拉开了恢复高考的序幕。
其最重要的现实意义是A、否定了群众推荐制度B、实现了“学而优则仕”C、提供了平等竞争的权利D、为下乡知识青年提供出路【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下图为恢复高考制度以来报考与录取人数变化示意图。
此图不能反映( )A、高等教育越来越受到民众重视B、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逐步发展为大众教育C、文革严重影响了高校正常招生D、高等教育质量不断提升【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从1950年到1957年,中国人的平均寿命从36岁延长到57岁。
学龄儿童的入学率同期从25%增至50%,进入大中学校的人数也大量增加。
这主要取决于( )A、人们对健康和教育的重视B、教育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C、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完善D、社会主义制度的逐步建立【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从“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到“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变化是( )A、我国教育成就的实际反映B、我国教育思想的重大转变C、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的需要D、是实施科教兴国发展战略的结果【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A、女性接受教育的比例大幅增加B、“科教兴国”推动女性教育进步C、女性教育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D、“双百”方针促进女性教育发展【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A、神学的统治地位被动摇B、人文学科渐趋受到重视C、大学课程受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较大D、高等教育受到自然科学发展的影响【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2016年6月,教育部官网发布了“关于宣布失效一批规范性文件的通知”,宣布《“211工程”建设实施管理办法》等一批规范性文件失效。
2018-2019学年岳麓版必修3 第28课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作业
自我小测1建国初期,党和政府在工农教育方面作出的重大决策是()A.以识字教育为主B.以传授数理化知识为主C.以职业教育为主D.以高等教育为主2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会议是()A.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C.全国人大六届四次会议D.党的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3下列不属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我国高校办学体制的是A.全日制学校B.半工半读学校C.业余学校D.民办学校4建国后各时期的教育方针具有不同的时代特点。
属于“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教育方针是()A.“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B.“紧密结合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的实际组织教学”C.“以培养工业建设人才和师资为重点,发展专门学院D.“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主义的思想,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5下图为恢复高考制度以来报考与录取人数变化示意图。
此图不能反映()A.高等教育越来越受到民众重视B.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逐步发展为大众教育C.“文革”严重影响了高校正常招生D.高等教育质量不断提升6下面题词对中国教育发展的影响不包括()A.大力普及义务教育B.高等教育新增一批新兴学科C.扩大了高校的办学自主权D.学校开始将德育放在重要位置7.2001年1月1日,江泽民同志向世界庄严宣布的我国的教育成就是()①基本普及义务教育②恢复高考统一招生制度③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④启动“科教兴国”战略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8在《改革开放三十年回眸》图片展中,下列图片最有可能入选的是()A.“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B.周恩来会见美国国务卿基辛格C.袁隆平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D.邓小平关于“三个面向”教育方针的题词9为彻底改变我国教育落后的局面,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建国以来我国政府采取的措施有()①推行扫盲教育②普及义务教育③大力发展高等教育④支持发展民办教育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③④D.②③④10 .1998年对大学生的问卷调查,认为邓小平为中国教育作出重大贡献的占89%。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3课时跟踪检测:(28)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Word版含答案
本资源的初衷,是希望通过网络分享,能够为广阔读者提供更好的效劳,为您水平的提高提供坚强的动力和保证 .内容由一线名师原创,立意新,图片精,是非常强的一手资料 .课时跟踪检测 (二十七 ) 国运兴衰 ,系于教育一、选择题(每题4分 ,共32分)1.右图为李岚清同志篆刻的一方印 .以下邓小平的活动 ,发生在 "文革〞后与之密切相关的是( )A.1975年进行 "全面整顿〞B.1979年试点创办 "特区〞C.1983年提出 "三个面向〞D.1992年发表 "南方谈话〞解析:选C 根据 "文革〞后这一限定条件与方印中 "科教〞等信息可知 ,与题干信息密切相关的是邓小平提出的 "三个面向〞 ,故此题选择C项;A项是在 "文革〞期间;B、D两项属于经济改革的探索 ,不符合方印中的信息 .2.新中国成立之初 ,全国各高校遵照(中|央)政府要求开设公共必修课 ,恩格斯所著?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成为指定教科书 ,文化部还举办了以 "从猿到人〞等为宣传主题的大型科学知识展览会 .其主要目的是( )A.构建与国|家政权相适应的意识形态B.确立马克思主义在全(dang)的指导地位C.用科学文化知识破除封建迷信思想D.探索引导宣传舆论工作的全新形式解析:选 A 材料列举的相关的史实有 "开设公共必修课〞、 "举办大型科学知识展览会〞 ,并结合 "新中国成立之初〞这一背景予以判断 ,可知这些活动的目的着眼于构建与新民主主义国|家政权相适应的新型的意识形态 .故A项符合题意 .3.到1952年底 ,新中国已建立多所俄文专科学校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多所高校和一批中学开设了俄文课程 ,许多中小城镇也掀起了学习俄语的热潮 .这是我国当时( ) A.外交政策转变的需要B.方案经济体制的需要C.文化教育改革的需要D.国|家开展战略的需要解析:选 D 建国后我国开展战略是与苏联建交 ,效仿苏联经验 ,引进苏联的技术和资金 ,为顺利进行一五方案和三大改造 ,培养大量懂俄文的人才 ,故D项正确 .4.建国后各时期的教育方针具有不同的时代特点 ,属于 "文革〞时期的教育方针的是( )A.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 ,面向世|界 ,面向未来〞B. "紧密结合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的实际组织教学〞C. "以培养工业建设人才和师资为重点 ,开展专门学院〞D. "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主义的思想 ,开展为人民效劳的思想〞解析:选B "文革〞时期因受 "左〞倾错误的影响 ,教育方针带有阶级|斗争的特点 ,B 项与之相符合 .D项是1949年?共同纲领?提出的 ,是新中国建立初期的教育方针 .A项是邓小平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方针 .C项是20世纪50年代高等院校调整时的政策 .5.1977年 ,在邓小平的直接干预下 ,关闭了11年的(高|考)闸门终于再次开启 .邓小平在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会议上指示: "政审 ,主要看本人的(政|治)表现 .(政|治)历史清楚 ,热爱(社|会|主|义) ,热爱劳动 ,遵守纪律 ,决心为革命学习 ,有这几条 ,就可以了 .总之 ,招生主要抓两条:笫一是本人表现好 ,第二是择优录取 .〞这一指示的时代意义在于( )A.重新树立起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观念B.为改革开放事业的开展做好了人才准备C.强调了德才兼备、全面开展的育人理念D.奠定了教育和科技优先开展的战略地位解析:选A 恢复(高|考)是教育战线拨乱反正的关键一步 .针对当时否认知识、偏重(政|治)出身的 "左〞倾错误 ,邓小平的指示淡化了(政|治)上的要求 ,突出了 "择优录取〞 ,表达了对知识和人才的尊重 ,故A项正确 .6.1977年10月 ,中国各大媒体公布了恢复(高|考)的消息 .与过去的惯例不同 ,1977年的(高|考)不是在夏天 ,而是在冬天举行的 ,中国五百七十万考生走进了曾被关闭了十余年的(高|考)考场 .以下对此次(高|考)的评价 ,符合史实的是( )A.说明国|家(政|治)路线实现中|心转移B.表达了对知识和人才的渴望与尊重C.反映教育界已经实现了拨乱反正D.国|家教育领域带有浓厚的右倾遗风解析:选B 恢复(高|考)表达了国|家对知识和人才的渴望与尊重 ,故B项正确 .7.下表是我国(高|考)录取率(指当年报考人数与录取人数之比) .录取率% 57 72.3 表中数据说明我国高等教育( )A.短时期实现了普及目标B.由精英化开展为群众化C.在曲折中逐步开展起来D.录取率与经济开展一致解析:选B 从1977年的录取率到2021 年的录取率可知 ,高等教育日趋普及 ,故B项正确 .8.1975年9月 ,邓小平在一次谈话中忧心忡忡地讲道: "我们有个危机 ,可能发生在教育部门 ,把整个现代化水平拖住了.……靠空讲不能实现现代化 ,必须有知识 ,有人才 .〞以下不属于邓小平建议和影响下的举措是( )A.初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B.恢复了全国(高|考)制度C.实行了 "科教兴国〞的战略D.制定了?义务教育法?解析:选A 结合题干时间1975年和人物邓小平来解题 .初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是在1965年 ,应选A项;B、C、D三项都属于邓小平建议下的举措 .二、非选择题(18分)9.课程变化与时代开展紧密相关 .阅读以下材料 ,答复以下问题 .材料一(1)图中所示教材出现在新中国哪一时期 ?当时教材所呈现的特色主要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 ?(8分)材料二20世纪七八十年代 ,我国高中历史教材对工业革命的影响表述为三个方面:促使社会生产力迅速提高 ,稳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根底;使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 - -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展开疯狂的殖民掠夺 ,使东方附属于西方 .现行高中历史教材大多表述为: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 ,促进了相关国|家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 ,并推动其进行民主化改革和法制化建设 .工业革命促进了城市化进程和科学教育的开展 ,促进了科学共产主义的产生 .工业革命使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成为社会的两大阶级| .工业革命推进了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形成 ,密切了国际交流 ,促进了先进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的传播 ,扩大了工业文明对世|界的影响 .- -据高中历史教材整理(2)说明现行高中教材对工业革命影响的表述反映了哪些方面的时代要求 ?(10分)解析:第(1)问 ,应先从图示教材封面图片内容和教材目录中获取信息 ,可明显看出是 "文化大革命〞时期;原因可从 "左〞倾错误开展、教育思想、社会环境等角度答复 .第(2)问 ,应结合现行教材对工业革命影响从国内和国际两个视野和角度分析 .答案:(1) "文化大革命〞时期 .主要原因:在 "以阶级|斗争为纲〞思想指导下 ,教学内容与阶级|斗争紧密相关;开展 "教育革命〞、 "开门办学〞 ,教材呈现出与工厂、社队紧密联系的内容 .(2)方面:我国经济高速开展 ,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不断完善; "科教兴国〞战略的深入贯彻;全球化进程加快 ,我国参加世|界贸易组织 ,国际交流与国际合作进一步加强 .。
2014-2015高中历史 第28课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智能提升 岳麓版必修3
第28课国运兴衰,系于教育一、选择题1.1950年,党和政府召开全国工农教育会议,会议的中心议题是( )A.进行扫盲教育B.建立各级各类学校C.普及九年义务教育D.教育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答案:A2.国家普及青少年教育、扫除青壮年文盲、提高人口素质、培养合格公民的重要手段是( )A.素质教育 B.高等教育C.初等教育 D.义务教育答案:D3.通过《中华人民某某某某务教育法》的会议是( )A.1954年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C.1986年全国人大六届四次会议D.2002年党的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答案:C4.(2013·某某一模)1958年“大跃进”对教育产生冲击,在“教育大革命”的口号下,教育的核心改为( )A.以扫除文盲为重中之重B.以培养各类人才为目标C.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办学D.加紧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答案:C5.新中国成立以来,对教育破坏最为严重的是十年“文革”运动。
“文化大革命”时期,对中国教育发展影响最大的是( )A.“教育大革命” B.大学停止招生C.“读书无用”论 D.大批专家、教授被批斗答案:C6.(2013·某某一模)1977年,同志提出让高中学生参加高考,不再搞群众推荐,从此拉开了恢复高考的序幕。
其最重要的现实意义是( )A.否定了群众推荐制度B.实现了“学而优则仕”C.提供了平等竞争的权利D.为下乡知识青年提供出路答案:C7.王军同学在整理父亲书房时,偶然发现书中夹着一X陈旧残破的大学招生宣传册,其中介绍有某学校本科生在校人数,并设有硕士、博士学位授予点等。
这X宣传册最早应印制于( )A.20世纪60年代 B.20世纪70年代C.20世纪80年代 D.20世纪90年代答案:C8.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这“三个面向”的实质是( ) A.教育发展需要加强国际交流B.教育的发展要适合本国国情C.通过教育的发展提高国家和民族的竞争力D.教育发展需要超前性答案:C9.(2013·全国新课标卷Ⅱ文综)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各高校遵照中央政府要求开设公共必修课,恩格斯所著《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成为指定教科书,文化部还举办了以“从猿到人”等为宣传主题的大型科学知识展览会。
高中历史 6.28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课后作业 岳麓版必修3
第28课国运兴衰,系于教育一、选择题1.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确立了“教育要为国家建设服务,学校要向广大工农开门,大力提高人民的文化水平”的方针。
这说明当时的教育方针主要是( )A.全面教育B.现代教育C.人民教育D.义务教育解析:注意时间限制“新中国成立初期”,根据材料信息“向广大工农开门”和“提高人民的文化水平”可知,当时的教育方针是人民教育,故C项正确;全面教育其内容围绕着人的全面发展,这与材料内容不符合,故A项错误;现代教育是相对于传统教育而言,材料内容没有体现,故B项错误;义务教育强调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必须接受一定年限的教育,材料内容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
答案:C2.下列两幅图片所反映的教育方式,在我国某一时期的教育活动中占有最重要的地位。
这里所说的“某一时期”是( )A.新中国成立初期B.“文化大革命”时期C.20世纪70年代末D.20世纪80年代初解析:图片所记录的场景,主要是进行识字教育,这是推行扫盲教育的基本形式。
新中国成立初期,扫盲工作是教育的重中之重。
答案:A3.1950年,党和政府召开了全国工农教育会议,确定工农教育首先以识字教育为主,这表明当时中国教育事业的性质与目的主要是( )A.占领教育阵地,壮大工农革命力量B.培养国民的民主政治意识,提高工农的地位C.开展人民教育,为国家建设服务D.变半殖民地教育为社会主义性质的人民教育解析:当时新中国已经成立,新民主主义革命已基本结束,从目的上来看,主要是进行建设,而不是革命,A项错误;题干强调以识字教育为主,B项错误;D项是教育的性质但不是目的。
只有C项既表达了性质又说明了目的,符合题意。
答案:C4.1970~1976年,高校招生采用“自愿报名,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学校复审”的办法,这种招生办法存在着学生文化素质差的弊端。
为改变这种状况,邓小平采取的重大决策是( )A.开展扫盲教育B.实施“科教兴国”战略C.恢复被停止的高考D.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解析:“文化大革命”期间,高等院校招生不需要文化课考试就可以上大学,导致大学教育水平下降,各行各业专门人才缺乏,整个民族文化素质大大下降,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拉大。
岳麓版高二历史必修三教学设计:6.28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含答案
师︰展示幻灯片,4问为扫盲,党和政府做了哪些努力?成效如何?
生:1950年,全国工农教育会议:首先以识字教育为主,“开展识字教育,逐步减少文盲”。
1982年,宪法规定“国家发展各种教育设施,扫除文盲。” 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在20世纪末,全国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使青壮年文盲率降到5%以下.
2.“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
“文革”对教育严重破坏,导致我国同发达国家的距离进一步拉大;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重视教育,提出“科教兴国"战略,教育的发展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主要动力。
师︰很好.展示幻灯片5给出答案。我们来共同梳理展示“扫盲教育的努力和成果”
师︰义务教育事关国民的整体素质,是每个青少年的基本权利和义务,那么义务教育的发展又经历了怎样的历程呢?
二、义务教育的普及(8分钟)
师︰展示幻灯片6提出问题“阅读与思考:我国普及义务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有哪些措施?成就如何?"(个人展示)
师︰这位同学回答的很好.层次明确,逻辑通顺。我们可以概括成以下的参考答案:我国人民群众文化素养普遍低下;教育事关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识字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是最基本的人权。
师︰展示幻灯片3提示引导,结合下图设想:假如你是当时的扫盲教育者,你会怎样组织农民进行识字教育?
生:在田间地头、在家里.
(个人展示)
师:展示幻灯片11,提出问题:联系史实,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
(分组讨论,个人展示)
生:文革”对教育严重破坏,导致我国同发达国家的距离进一步拉大;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重视教育,提出“科教兴国"战略,教育的发展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主要动力。
高中历史岳麓版高二必修3学案:第28课_国运兴衰系于教育_word版有答案
第28课国运兴衰,系于教育一、扫盲教育1.政策保障(1)1950年,党和政府召开全国工农教育会议,确定工农教育首先以识字教育为主,以“开展识字教育,逐步减少文盲”为宗旨,指出扫盲教育应配合国家各项生产建设的开展。
(2)政府开办了各种类型的补习学校,扫盲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3)198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国家发展各种教育设施,扫除文盲。
”(4)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在20世纪末,全国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使青壮年文盲率降到5%以下。
2.主要成效:2001年1月1日,中国政府宣布:中国如期实现了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战略目标。
二、义务教育1.地位:义务教育是国家普及青少年教育、扫除青少年文盲、提高人口素质、培养合格公民的重要手段,是国家的一项战略决策。
2.措施(1)1986年,全国人大六届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2)20世纪90年代以来,党和政府提出了“科教兴国”战略。
(3)国家实施了“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
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发起“希望工程”。
3.成就:2001年1月1日,我国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战略目标。
三、高等教育的发展1.初步发展:建国初,中国基本参照苏联的高等教育模式,对高等院校进行改造、调整,为国家建设培养各种专业技术人才。
2.曲折发展(1)1958年,中国开始实施“教育大革命”,“教育大革命”以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为核心;高校实行三类办学体制,初步建立起教学、生产劳动、科学研究三结合的教育体制。
但“教育大革命”片面强调“突出政治”和过多参加体力劳动等,造成了教育界的很大混乱。
(2)从1961年到1963年经过全面调整,中国高等教育事业进入稳定发展的轨道。
(3)持续十年的“文化大革命”对高等教育造成严重破坏。
3.步入正轨(1)“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国家对教育工作进行拨乱反正;1977年,恢复统一高考招生的制度。
(2)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高等教育迅速发展,大学的数量不断增加,资源配置、专业结构更趋合理;高校建立起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学位制度;少数民族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和民办高等教育等得到长足发展。
2019年秋高二历史岳麓版必修3课堂同步练习题卷:第28课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第28课国运兴衰,系于教育一、选择题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是( )A.义务教育B.扫盲教育C.“教育大革命”D.民族教育2.下列两幅图片所反映的教育方式,在我国某一时期的教育活动中占有最重要的地位。
这里所说的“某一时期”是( )A.新中国成立初期B.“文化大革命”时期C.20世纪70年代末D.20世纪80年代初3.1950年,党和政府召开了全国工农教育会议,确定工农教育首先以识字教育为主,这表明当时中国教育事业的性质与目的主要是( )A.占领教育阵地,壮大工农革命力量B.培养国民的民主政治意识,提高工农的地位C.开展人民教育,为国家建设服务D.变半殖民地教育为社会主义性质的人民教育4.我国从1957年到1966年高等学校培养毕业生近140万人,为1950年到1956年7年间的4.9倍。
与这一成就相关的举措是( )A.逐步建成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B.实施“科教兴国”战略C.全面拨乱反正,整顿教学秩序D.落实“三个面向”方针5.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为推进教育发展采取的重大举措有( )A.实施“教育大革命”B.恢复高考招生制度C.颁布《义务教育法》D.开始推行扫盲教育6.下列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是在全国人大六届四次会议上通过的B.提出扫盲工作是教育工作的重点C.提出了“科教兴国”战略D.标志着九年义务教育的基本普及7.“上联:学习文化重科技,尊重知识强教育;下联:科技繁荣百业荣,教育兴旺万家旺。
”下列选项与该对联相匹配的横批是( )A.科学发展B.科教兴国C.和谐发展D.改革开放8.中学教材反映了一个时期历史的发展变化。
20世纪50年代小学课文《海底世界》一文结尾处为“海底世界真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大宝库”,到了20世纪80年代后已变成“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
这一变化所反映的核心思想是( )A.重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B.政治色彩体现国家意志C.仿效苏联模式编写教材D.弘扬国际主义精神9.1953年,周恩来主持通过了《关于修订高等学校领导关系的决定》,明确了由新设立的中央高等教育部对全国高等学校实行统一领导的管理体制。
高二历史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综合测试题(带答案)
高二历史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综合测试题(带答案)第六单元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第28课国运兴衰,系于教育学案△课标要求:1、了解我国教育发展的史实2、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一、扫盲教育共扫除文盲人(建国50多年来)2、成就摘掉了世界头号“”的帽子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2001、1、1,江泽民宣布)二、义务教育制定教育法(1986年)1、措施提出“兴国”战略,加紧普及义务教育实施地区义务教育工程和工程(20世纪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公益事业)2、成就: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2001、1、1,江泽民宣布)3、意义:有利于增强中国的,改变中国的三、高等教育——曲折发展建国初,照搬苏联模式——体制,培养目标1958年起,实施“教育大革命”——打乱,造成1961年:全面调整高等教育——进入轨道“文革”期间,高教——素质下降,人才断层“文革”结束后,教育,恢复制度20世纪80年代以来,高等教育四、中国教育的发展方向——“三个面向”:面向,面向,面向(邓小平题词)△巩固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新中国建立后,教育工作的首要任务是()A义务教育B高等教育C扫盲教育D终身教育2、最能体现国家对扫盲工作重视程度的是()A1950年召开全国工农教育会议B政府开办各种类型的实习学校C1982年把扫盲列入宪法D1993年提出在20世纪末扫除文盲3、国家普及青少年教育、扫除青少年文盲、提高人口素质、培养合格公民的重要手段是()A素质教育B高等教育C初等教育D义务教育4、为解决贫困学生的失学问题,国家启动了()A“希望工程”B“星火计划”C“绿色工程”D“扶贫工程”5、2001年1月1日,江泽民主席向世界庄严宣布的我国的教育成就是()①基本普及义务教育②恢复高考统一招生制度③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④启动“科教兴国”战略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6、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在一个占世界人口1/5的发展中国家做到这一点,是一项史无前例的壮举,它改变了中国的命运”,这里的“壮举”是指()A袁隆平的“超级杂交稻”B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C中国载人航天取得成功D基本普及高等教育7、粉碎“四人帮”后,发展高等教育的第一个举措是()A新时期教育方针的确定B教育大革命C提出“三个面向”的方针D恢复统一高考招生制度8、1977年,我国恢复高考制度,这()A标志着十年动乱的结束B宣告了改革开放的开始C体现了社会公正的重建D意味着拨乱反正的完成9、为彻底改变我国教育落后的局面,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建国以来我国政府采取的措施有()①推行扫盲教育②普及义务教育③大力发展高等教育④支持发展民办教育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③④D②③④10、1983年,邓小平提出的关于教育的“三个面向”不包括()A面向世界B面向未来C面向生产实践D面向现代化11、改革开放以来,教育蓬勃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业32《第28课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A组基础题
1.国家普及青少年教育、扫除青少年文盲、提高人口素质、培养合格公民的重要手段是()A.素质教育 B.高等教育 C.初等教育D.义务教育
2.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国家发展各种教育设施,扫除文盲。
”这是在
A.1954年宪法B.1982年宪法C.1984年宪法D.1986年宪法
3.电影《高考1977》反映了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考试,如果让你来设计这场考试的场景,可能出现的是()
A.背景音乐:反映粉碎“四人帮”的歌曲
B.外景:考场门口悬挂这“改革开放送春风”的横幅
C.内景:考场中张贴有实施“科教兴国”战路略的标语
D.特写:作文题目“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4.我国教育法制建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的标志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2)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
C.《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D.《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5. 1958年“教育大革命”局限性有①高校质量良莠不齐②片面强调突出政治和过多参加体力劳动③违反教育规律的“改革”造成教育混乱④教育与社会实践相脱节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②③
6.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表现在①大学数量不断增加②资源配置、专业结构更加合理③成人高等教育规模越来越大④少数民族地区高等院校建设速度加快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7.“我们要千方百计,在别的方面忍耐一些,甚至牺牲一点速度,把教育问题解决好。
”邓小平这段话的根本依据是
A.教育是预防资本主义“和平演变”的战斗阵地
B.教育是提高劳动者科技文化水平进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
C.教育是社会产业结构组成部分
D.各国政府都很重视教育
B组综合题
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毛泽东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劳动者。
”为全面落实发展的教育方针,学校将德育发在重要地位。
同时,为密切教育与生产劳动及社会实践的联系,政府明确提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材料二我知道科学、教育是难搞的,但是我自告奋勇来抓。
不抓科学、教育,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就成为一句空话。
——摘自邓小平《教育战线的拨乱反正问题》材料三科技进步、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从根本上说取决于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培养大批人才。
我们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这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根本大计。
——摘自中共十四大报告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邓小平是如何看待教育、科技与现代化建设三者之间的关系?(2)依据材料三,归纳报告的主要观点。
(3)简要概括上述三则材料的相同观点。
C组选作题
文盲、半文盲人口系15岁及以上不识字或识字很少的人)
——摘自第二、三、四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
请回答:
(1)从上表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2)阅读上表,文盲、半文盲的人数呈什么趋势?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主要有哪些?作业33《第28课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1.D2.B3.A4.C5.B6.A7.B
8.答案要点
(1)发展教育为科学研究提供人才;科学和教育的发展是现代化建设的基础。
(2)科技进步,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都离不开教育,要优先发展教育。
(3)把发展教育看成实现现代化的关键环节。
9.答案要点
(1)大学、高中(含中专)、初中、小学文化程度的人数呈上升趋势,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人数增加很快且比重加大;文盲、半文盲人数呈递减趋势,占人口的比重不断降低;中国看重教育的发展,基本实现了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了青壮年文盲;文盲、半文盲的标准在年龄上增大,标准上越来越高;政府重视人口的提高等。
(2)呈下降趋势。
因为: ①党和政府开展扫盲教育②国家重视教育事业发展③世界各国重视教育活动的推动④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带动国民文化素质的提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