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道威斯计划

合集下载

《非战公约》

《非战公约》

据记载,1924年9月至1931年7月,德国共支付赔款110 亿金马克(约合27亿美元),而同期德国从美、英等国得到 的贷款约为210亿金马克(约合50亿美元),其中美国向德 国提供的是22亿5千万美元。也在同一时期,美国从各协约国 收回了约20亿美元的战债本息。
——徐天新、梁志明主编《世界现代史》
1. 德法关系的调整 2.《洛迦诺公约》的签订及影响
德国外长施特莱斯曼
法国外长白里安
1925年2月9日德国正式向法国和各协约国政府递交了 一份备忘录。备忘录建议:在莱茵地区有利害关系的国家缔 结公约,保证互不进行战争;德国愿与上述国家和其他任何 国家缔结仲裁条约,以和平方式解决争端;缔结一项公约, 保证莱茵地区的现状。
——世界历史教学参考资料
《非战公约》只有“教育和道德的价值”。 ——美国国务卿凯洛格
考虑到战争已受到1928年巴黎和约(《非战公约》) 的谴责,我们以为有必要使用有效的制裁手段以保证国 际秩序和国际和睦。
——纽伦堡审判中苏联首席起诉人鲁登科
从审判的整个过程看,正是由于《非战公约》的事先 存在以及战胜国的引用,才保证了纽伦堡审判的有法可依, 有理为据。
鲁尔地区的人们使用藤箱和旅行袋去银行取钱
由于从鲁尔进口的煤和焦炭减少,法国的生铁产量下降 了35%,法国支付了10亿法郎的占领费,加重了财政负担, 法郎贬值25%。
——徐天新、梁志明主编《世界现代史》
英国向法国发出措辞激烈的照会,声明英国认为法比的行 动决不是条约所授权的制裁,要求恢复占领前的状况,否则 英国就不会在赔款问题上再支持法国。美国支持英国的立场。 为迫使法国就范,英美向金融市场大量抛售法郎和法国有价 证券,迫使法郎贬值,使法国财政形势更加恶化。
——王立柱《<非战公约>历史定位的转变》

道威斯计划

道威斯计划

马恩河战役: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英法军队与德军在西线发生的第一次大规模的军事会战。

1914年8月,德军实施施里芬计划,利用其军事优势突击进攻协约国的防线右翼。

在战役初期,德军取得较大的军事优势。

但是,在协约国意识到德军的军事意图之后,及时调整了其战略部署,加强了西线右翼的军事布防,德军的军事进攻最终为英法盟军所阻止,施里芬计划所确立的基本军事目标没有达到。

9月,英法协约国在马恩河一线以50多个师的兵力向德军发动进攻,最终迫使德军由战略进攻转入防御,西线战局开始陷入对峙之中索姆河战役: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英法与德军在法国北部地区发生的重要战役。

1916年7月一11月,英法联军在西线索姆河地段发动军事进攻,试图减轻德军在凡尔登地区的军事进攻压力。

联军与德军在索姆河地段展开激烈的争夺,战役的结果是英法与德军均损失军队在百万人之上,但是,英法军队并没有打破西线的战略僵持格局。

“三国轴心”轴心国:二战前夕以德国、意大利与日本为核心结成的国际法西斯侵略集团,又称柏林―罗马-东京轴心。

为了尽快发动侵略战争,1936年10月,德国与意大利在柏林订立条约,建立柏林―罗马轴心。

11月,德国、日本订立《反共产国际协定》,后意大利加入,结成三国同盟。

1940年9月三国订立《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成立了军事同盟,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等国加入。

慕尼黑阴谋内容后果及其影响?内容:①规定德国占领邻居德军10月1到10月7号分四个阶段完成占领并规定苏台德地区的一切设施完好无损地交给德国。

②剩下的部的捷克英法保证捷克斯洛伐克新国界不受无端的侵略。

后果:德占领捷克苏台德地区使捷克残余部分地区处在德的危机之下。

制造和平骗局麻痹和愚弄了世界人民。

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野心同时也换散了欧洲中小国家斗志,使这些国家纷纷投入德国的怀抱加速了世界大战的爆发。

二战盟军在各大战场是如何取得主动权的斯大林格勒战役-苏联取得战役主动权。

中途岛海战——美国取得战役主动权。

世界现代史名词解释

世界现代史名词解释

【世界现代史名词解释(一)】1、泰罗制(泰勒制):美国工程师泰罗提出的生产管理和工资制度。

19世纪末20世纪初始在美国及西欧国家流行。

其基本内容是:科学分析人在劳动中的机械动作,研究出最经济而且生产效率最高的“标准操作方法”;严格地挑选和训练工人;实现差别工资制,不同标准使用不同工资率;实行职能式管理。

泰罗制的普遍推行,给资本主义企业管理带来了根本的变革,泰罗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

2、亚洲的觉醒: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掀起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亚洲被压迫的人民觉醒起来,掀起了反帝反封建斗争的新高潮。

其中的重大事件有:朝鲜人民的反日斗争,中国的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1905-1908年的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伊朗、土耳其的资产阶级革命。

虽然亚洲各国的革命都失败了,但它唤醒了亚洲人民为争取民族解放和追求自由民主的意识。

3、巴尔干战争:1912-1913年东南欧各国为争夺土耳其在巴尔干半岛的属地而发生的两次战争。

1912年爆发了第一次巴尔干战争,保加利亚、塞尔维亚、希腊、门的内哥罗结成反对土耳其的巴尔干同盟,发动了反土耳其战争。

如而起很快战败,它在巴尔干的领土几乎丧失殆尽,被迫求和。

由于第一次巴尔干战争的结果,巴尔干半岛各民族终于摆脱了土耳其的统治。

同时由于利益分配不均,很快于1913年6月爆发了第二次巴尔干战争。

以保加利亚、土耳其为一方,向塞、希两国发起进攻,挑起了第二次巴尔干战争。

结果保加利亚战败求和,失去了马其顿的大部。

战争大大计划了东南欧各国之间的矛盾,同时由于土耳其人的加入,大大超出了第一次巴尔干战争的民族解放运动的性质,成为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温床。

4、新经济政策:1921年苏俄开始实行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政策。

1921年3月,全俄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颁布了《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法令,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

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征收制,允许农民自由使用土地,实行产品交换,中小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兴办的企业则允许私人经营,废除国家配给制和国家贸易垄断制。

道威斯计划

道威斯计划

道威斯计划(赔偿委员会专家委员会的报告)(节录)1924年4月9日该计划由赔偿委员会第一专家委员会(即道威斯委员会)提出,旨在稳定德国经济,初步确定赔偿数额和资金来源。

1924年6—8月,德国债权国举行伦敦会议,通过了这一计划。

第一部分撮要(二)德国的经济统一德国为了成功地稳定通货和平衡预算,需要凡尔赛条约所规定的德国领土上的资源,还需要在这些领土上有经济活动的自由(六)通货和发行银行(C)应开办新银行,或改组帝国银行。

(D)这种银行的主要特征应是:(1)拥有发行纸币的专门权利,这种纸币是在黄金方面有坚实基础的;(2)成为银行家的银行,并规定官方贴现率;(3)担负政府银行的作用,但不受政府的监督;(4)对政府的预付予以严格限制;(5)将赔款偿付储存起来;(6)银行的资金为4亿金马克,…………(八)德国每年付款的基本原则(a)条约所规定的债务和预算平衡的持续保持(1)为了平衡预算,不仅需要筹划出国内的行政开销;(2)德国还必须尽最大的能力来偿还条约所规定的外债…………(九)偿债的正常财源德国将凭借三种财源,偿付条约所规定的债务,即:A.税收;B.铁路;C.工业债券。

…………(十)为履行条约所要求的支付而作的规定撮要(a)(1)预算的延期偿付期第一年——外债收入和铁路债券的部分利息,共计10亿金马克。

第二年——铁路债券和工业债券的部分利息,出售5亿金马克铁路债券的预算收入,共计12亿金马克。

(2)过渡期第三年——铁路债券和工业债券利息,运输税收和预算收入,共计12亿金马克(有伸缩性的2.5亿金马克不计在内)。

第四年——铁路债券和工业债券利息,运输税收和预算收入,共计17.5亿金马克(有伸缩性的2.5亿金马克不计在内)。

(3)标准年第五年——铁路债券和工业债券利息。

运输税收和预算收入,共计25亿金马克。

以后每年为25亿金马克,外加按繁荣指数计算的附加款项。

…………(十二)德国每年支付的方式(a)所筹集的赔款应当是金马克,并存于新银行。

世界史人名名词解释(3)

世界史人名名词解释(3)

世界史人名名词解释(3)世界史人名名词解释波茨坦会议:1945年5月8日德国法西斯无条件投降,欧洲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结束,但在远东对日作战还在激烈进行。

为了商讨对战后德国的处置问题和解决战后欧洲问题的安排,以及争取苏联尽早对日作战。

1945年7月17日到1945年8月2日,美、英、苏3国首脑杜鲁门、丘吉尔(1945年7月28日以后是新任首相艾德礼)和斯大林在柏林近郊的波茨坦举行战时第3次会晤,史称“波茨坦会议”或“柏林会议”。

1945年7月斯大林、杜鲁门、丘吉尔在德国的波茨坦会晤,重申了雅尔塔会议关于处理德国问题的精神。

会议期间,以中、美、英三国的名义发表了促令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波茨坦公告》。

斯大林格勒会战:莫斯科战役以后,受到重大损失的德军无力再对苏联发动全面攻势。

希特勒决定集中力量进攻南线,企图占领苏联战略要地斯大林格勒,以便夺取苏联南方重要的粮食、石油产区,进而包抄莫斯科。

1942年夏,德军集中150多万兵力和大批飞机、坦克,南北夹击,向斯大林格勒发动了猛烈进攻。

斯大林格勒的苏联守军殊死抵抗,德军始终未能完全占领这座城市,反而消耗了有生力量。

苏军赢得了聚集反-攻力量的宝贵时间。

同年冬,苏军突然发动大规模反-攻,分割包围了斯大林格勒附近的德军主力;第二年春,取得了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辉煌胜利。

斯大林格勒战役是欧洲战场的转折点,苏军开始转入战略反-攻;斯大林格勒战役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阿拉曼战役:在北非战场,德意军队一度占据优势,英军被-迫退到埃及的阿拉曼附近。

为了扭转不利局面,1942年10月,英国蒙哥马利率军反击,赢得了阿拉曼战役的胜利。

德意军队损失惨重,仓皇西逃。

阿拉曼战役是北非战场的转折点。

第二年,北非德意军队投降。

中途岛海战:1942年,日本军部为了摧毁美国太平洋舰队,派出一支庞大舰队,进攻美军驻守的中途岛。

美军破译了日军密码,掌握了日军的作战计划,伏击日本舰队,6月4日至5日,双方舰队在中途岛海面展开了又一次海空大战。

道威斯计划名词解释

道威斯计划名词解释

道威斯计划名词解释道威斯计划(Dwight D. Eisenhower's Farewell Address)是美国第34任总统德怀特·D·艾森豪威尔在1961年1月17日发表的告别演说。

这个演讲被认为是对美国政治和国家安全的一种警示,同时也强调了美国在国际事务中应采取的态度和政策。

道威斯计划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解释:1.军事工业复杂结构(Military-Industrial Complex):艾森豪威尔在演讲中警告了军事工业复杂结构对美国国家安全和自由的潜在威胁。

他指出,军事工业复杂结构是指军队和军事产业之间的紧密联系,它使军工企业过度依赖军事开支和军火贸易,从而可能导致国家在和平时期也不断提高军费,并影响政治家和经济领导人的决策。

2.冷战(Cold War):艾森豪威尔在演讲中批评了冷战态势,并呼吁寻求外交、政治和经济解决冲突的方法。

他警告称,美国应该避免盲目地投入战争,并认识到军事力量的限制性。

他还指出,冷战竞赛可能导致国家资源的过度消耗,忽视社会和经济建设,甚至可能危及民主制度。

3.在国际事务中的充分参与(Active Participation in International Affairs):艾森豪威尔强调美国与其他国家合作的重要性,包括遵循联合国的原则和使用外交手段解决争端。

他表示,美国应该通过外交政策和经济援助来帮助其他国家,并与他们建立稳固的伙伴关系,以维护全球和平和稳定。

4.公民责任(Citizen Responsibility):艾森豪威尔强调每个公民对国家的责任,包括参与选举过程和支持自己的政府。

他鼓励美国人民保持警惕,不断关注政府的决策和行动,并积极参与社会事务,以确保国家的民主和自由得以持续。

道威斯计划的核心理念是克制和审慎,它提醒了美国军事力量和国际政治的互动中存在的风险和挑战,并呼吁美国在外交、政治和经济层面上更加开放和合作。

道威斯计划和杨格计划反应出来什么 具体详情是什么样的

道威斯计划和杨格计划反应出来什么 具体详情是什么样的

道威斯计划和杨格计划反应出来什么具体详情是什么样的本文导读:对于赔款问题,几个帝国主义强国都想围绕着处理战败的德国问题,实现自己的野心。

法国对从德国获得最大限度的赔款抱有很大的希望。

如能逼迫德国付出一笔巨额赔款,既可严重削弱德国,又可增强法国经济,对法国夺取欧洲大陆的霸权是十分有利的。

英美两国的想法与法国不同,美国认为德国经济解体就意味着债务人无力偿债,必将影响偿还美国的债务。

凡尔赛和约签订后,德国垄断资产阶级不满意德国所处的地位,掀起了废除凡尔赛和约的运动。

一二三年七月二十日,英国府向法国提议召开国际会议,讨论赔款问题和消除鲁尔危机。

八月十一日,又向法国发表了最后通式的声明,说如果法国继续占领鲁尔,英国在赔款问题上将不再支持法国。

十月十二日,英国政府又建议美国政府召开会议,要在美国直接参加下解决赔款问题,并由美国政府充当赔款问题的仲裁人。

美国政府虽然拒绝正式参加会,但声明美国专家可以被邀请。

法国面对财政危机,在英国的巨大压力下,已经完全无力抗拒英美对它与德国冲突的干预,不得不后退,同意召开国际专家委员会,研究德国赔款问题。

一九二三年十一月三十日成立了两个专家委员会。

一九二四年一月十四日两个专家委员会开始工作。

美国代表团团长查理·道威斯(芝加哥摩根银行经理)任第一委员会主席,英国金融家马肯那任第二委员会主席。

四月九日,专家委员会向赔款委员会提出了建议书,即“道威斯计划”。

一九二四年七月十六日批准道威斯计划的国际会议在伦敦召开,八月十六日结束。

经过批准的道威斯计划的主要内容是:在这个计划中没有确定德国赔款的总数,只规定一九二四一一九二五年的赔款数为十亿金马克,以后逐年增加,到一九二八年后增加为每年二十五亿金马克。

道威斯计划规定赔款支付来源是:德国工业企业和铁路运输入的一部分;国家预算中关税的一部分;而国家预算的增加则以通过提高日用品的间接税和铁路运费米实现。

”。

道威斯计划实施后,美元、英镑源源不断地流入德国企业,从一九二四年到一九二九年,仅美英两国给德国的贷款至少有二百亿到二百五十亿马克。

高中历史 纳粹党为什么疯狂迫害犹太人教材精解素材

高中历史 纳粹党为什么疯狂迫害犹太人教材精解素材

纳粹党为什么疯狂迫害犹太人纳粹党一上台就疯狂迫害犹太人。

这种惊人的倒退到原始时代的野蛮行为,在30年代的德国能畅行无阻,是有其深层原因的。

那么,是什么原因促成德国发生这样一场社会性的迫害犹太人的野蛮运动呢?大致而言,以下几点是重要的:1.迫害犹太人是德意志民族中世纪晚期以来国际地位日渐式微背景下滋生出来的强烈的种族主义思想的产物。

中世纪晚期以来,当英、法已经成为统一的民族国家而崛起于欧洲的时候,德国却仍处于300个左右小国割据的四分五裂状态。

这种状态导致德国在国际上的诸多失败:三十年战争,使德国“被人为地固定在一个中世纪式的混乱和软弱的水平上〞。

拿破仑征服了德意志诸邦。

后经俾斯麦统一而崛起,但至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败后仍是一个被限制的国度。

德国的这种现实生存状态,反而滋生了日耳曼民族优秀、是主宰世界的民族、非日耳曼民族腐朽、可以被践踏、奴役的强烈的种族主义思想。

比如,当普鲁士被拿破仑在耶拿打败受辱之际,德国思想界的泰斗菲希特当即在柏林大学的讲坛上发表了具有强烈种族主义精神的《告日耳曼民族书》,高唱日耳曼民族的伟大以激起民众的奋起:“他们的语言是最纯的,与众不同的。

只有在他们的影响下,历史才能展开一个新的纪元。

〞继他之后的黑格尔,也因企盼德国的统一、崛起而揭起日耳曼民族优秀的旗帜:“德国的时辰将会到来,它的使命将是振兴世界。

〞与这种种族主义、日耳曼民族优秀相伴的,那么是非日耳曼民族,特别是犹太人的低劣与腐朽。

菲希特在他的《告日耳曼民族书》中就说:“拉丁民族——特别是法国人——和犹太人是腐朽种族。

〞德国思想家们的这些种族主义主X像烈酒一样强烈刺激着德国国民,逐渐形成一种带社会性的思想。

希特勒也是因为一次大战的失败而坚定了铲除犹太人的决心。

他参加大战受伤住院治疗后到柏林观光,发现怠工的人遍地都是。

他认定他们是犹太人。

一路他看到的是:“办公室里犹太人充斥。

几乎每一个办事员都是犹太人,每一个犹太人都成了办事员……1916—1917年间,几乎全部生产工作都是在犹太人的财政控制之下……犹太人掠夺了整个国家,把它置于自己的统治之下。

世界史资料

世界史资料

一、名词解释萨拉热窝事件是在1914年6月28日巴尔干半岛的波斯尼亚发生,奥匈帝国皇位继承人斐迪南大公夫妇被塞尔维亚族青年普林西普枪杀。

这次事件使7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成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

马恩河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西部战线的一次战役。

这场战役发生在1914年9月5日至9日。

在这场战役中,英法联军合力打败了德意志帝国军。

第一次马恩河战役战役是一战的一个关键时刻。

由一战爆发起,德军已成功地侵入比利时和法国东北。

但是在9月5日,法国第六军向进攻巴黎的德军反击,防止法国的首都被德军佔领。

德军在9月9日至13日的撤退实质上结束了德军的施里芬计划。

凡尔登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破坏性最大,时间最长的一次战役,战争从1916年2月21日延续到12月19日,德法两国投入100多个师的兵力,军队死亡超过25万人,50多万人受伤。

伤亡人数仅次于索姆河战役,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

后果:凡尔登战役的胜利使得法国更相信要塞防御系统,从而导致修建马奇诺防线,凡尔登战役也成为法国决心保卫自己的信心的象征。

索姆河战役是指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一次战役,发生时间在1916年7月到11月间。

该次战役是世界上第一场有坦克参战的战役。

虽然英国用的坦克没有什么作用,它的陆军、火炮和空军联合作战的战技非常有效。

二、论述题1.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性质及影响。

原因:1、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 2、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3、军备竞赛 4、两次摩洛哥危机5、巴尔干问题性质:尽管塞尔维亚反对奥匈帝国的战争具有民族解放的性质,但是在整个战争中只有从属的意义。

从战争的全局来看,无论是起因、作战双方的目标还是酝酿的过程都说明,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大帝国主义集团重新瓜分世界的战争。

“从双方来说,都是帝国主义的(即侵略的、掠夺的、强盗的)战争。

”影响:1、造成巨大损失和破坏 2、帝国主义列强力量的消长:欧洲衰落,美国、日本兴起3、战争引起一系列革命:①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在俄国取胜②欧洲无产阶级革命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风起云涌。

世界现代史名词解释

世界现代史名词解释

第一章第一次世界大战1、.萨拉热窝事件是在1914年6月28日的巴尔干半岛,奥匈帝国皇位继承人斐迪南大公夫妇被塞尔维亚族青年普林西普枪杀。

这次事件使7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成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

2、马恩河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西部战线的一次战役。

这场战役发生在1914年9月5日至9日。

在这场战役中,英法联军合力打败了德意志帝国军。

第一次马恩河战役是一战的一个关键时刻。

由一战爆发起,德军已成功地侵入比利时和法国东北。

但是在9月5日,法国第六军向进攻巴黎的德军反击,防止法国的首都被德军佔领。

德军在9月9日至13日的撤退实质上结束了德军的施里芬计划。

在这个战役中,法国军方使用了大约600辆出租车来运送6000名法军后备军到前线。

双方共投入超过2百万名士兵参与这次战役,英法联军有大约263000名军人阵亡,而德军有2500士兵伤亡。

3、施里芬计划由德国参谋长施里芬提出的军事进攻方案。

其要点是:德国在不可避免的东西两线作战中,首先集中优势兵力在西线对付法国,在东线采取守势,只用少数兵力监视和牵制俄国部队,对法作战将在4到6周内取得决定性胜利,然后再调兵主力去东线粉碎俄军。

整个战争将在3到4个月内结束。

该计划完全建立在军事冒险的基础之上,忽视了战争的规律及可变因素,,最终由于德军在马恩河战役中失败,计划宣布破产。

4、凡尔登战役凡尔登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协约国与同盟国的一次重大战役。

1916年德意志帝国决定把进攻重点再次转向西线,力图打败法国,德军统帅部选择法国的凡尔登要塞作为进攻目标,凡尔登对德军深入法国、比利时有很大威胁,它是通往巴黎的强固据点和法军阵线的枢纽。

凡尔登此役是典型的阵地战、消耗战,双方伤亡近100万人。

由于伤亡惨重,凡尔登战场被称为“绞肉机”、“屠场”和“地狱”。

5、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年同盟国集团和协约国集团之间为重新瓜分殖民地和势力范围、争夺世界霸权而进行的第一次世界规模的战争。

道威斯计划1

道威斯计划1

从道威斯计划看一战后德国的兴起摘要:道威斯计划的实施也使德国经济迅速复兴,不仅恢复到战前水平,而且从1925年起开始高涨,经济实力的增长为其政治地位的提高打下了基础。

道威斯计划的实施,使英国有得有失。

德国经济的复兴,使英国得到了赔款,从而能偿付对美债务,同时也是“势力均衡”外交政策的成功。

但是,美国插手欧洲问题对英国来讲实在是引狼入室;而德国经济的强大对英国来讲,又是养虎为患。

道威斯计划实施,不论从经济利益,还是从外交和政治对法国来讲,都是重大的失败。

而美国则是最大的受益国,并且越来越多地影响欧洲的经济活动。

道威斯计划的实施,使德国经济复苏,为日后法西斯上台发展军事工业打下了基础。

美国虽然获利最多,但赔款问题的解决不但没有削除战争隐患,反而有利于德国法西斯势力的发展,这是美英都没有预想到的。

关键词: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道威斯计划经济大危机《凡尔赛和约》希特勒正文:引言上个世纪四十年代,人类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浩劫——第二次世界大战,这也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最残酷的战争,它给人们带来的伤害以及对历史进程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

这场灾难的发起者——德国此前二十多年挑起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并战败了是什么原因使他有能力再次发动战争呢?然而众所周知德国能并且主动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原因是错综复杂的。

以下是本文仅以道威斯计划为出发点就德国在一战后经济恢复问题作的一些尝试性分析,以求对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时间之差如此之近的原因有进一步的认识。

(一)美国积极提出并开展道威斯计划的原因美国在一战中大发战争财,不仅国内工农业生产得到极大发展,对外贸易和对外投资也较战前上了新的台阶。

对外贸易方面,1913年,美国的进出口总值为42.79亿美元,其中出口24.66亿美元,进口为18.13亿美元.到1920年,美国的进出13总值猛增到135.06亿美元,其中出口达到82.28亿,进口为52.78亿美元。

对外投资方面,美国不仅在战争期间收回了欧洲国家拥有的20亿美元以上的美国债券,还贷给欧洲各国政府95.8l亿美元一战后,欧洲各国对美国政府共欠下了103.4亿美元的战债,其中英、法、意三国分别欠43亿、34亿和16.5亿美元。

世界现代史名词解释

世界现代史名词解释

1. 《朴次茅斯和约》朴茨茅斯和约是日本和俄国在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的调停下,于1905年9月在美国朴茨茅斯海军基地签署的和约,它宣告了日俄战争的结束。

《朴茨茅斯和约》规定:1.俄国承认朝鲜是日本的独立势力范围;2.把旅顺、大连在内的辽东半岛的租借权,以及南满铁路的租借权一并转让给日本;3.俄国向日本割让北纬50 度以南的库页岛及其邻近岛屿。

朴茨茅斯和约的签订标志着日本和俄国对中国东北的重新瓜分。

2.布列斯特和约这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苏俄政府与德国及同盟国在布列斯特签订的和约。

按照合约,苏俄割让上百万平方公里领土,赔款60亿马克。

但苏俄成功地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为刚刚诞生的苏维埃政权争取了喘息的时间。

一般认为,这是苏俄政府以空间换时间的成功外交。

它充分地利用了国际间的矛盾,使新生的苏俄政府有了巩固政权的时间,为此后维护政权创造了有利条件。

列宁的个人声望也达到了顶峰。

3.十月革命十月革命是俄国工人阶级在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下联合贫农所完成的伟大的社会主义革命,又称布尔什维克革命。

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武装力量向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所在地圣彼得堡冬宫发起总攻,推翻了临时政府,建立了苏维埃政权。

由此,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宣告诞生。

十月革命的胜利是俄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上一个具有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的事件,在人类社会历史上开创了非资本主义的发展模式。

因为革命发生在俄历10月,故称为“十月革命”。

4.七月流血事件1917年俄国临时政府成立不久即多次发生危机。

它企图通过军事上的胜利来摆脱危机。

1917年7月1日,临时政府命令俄国在西南战线发起进攻,结果遭到惨败。

消息传来,激起了广大人民的愤怒。

在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彼得格勒50多万工人、士兵和水兵上街游行,示威群众高呼“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

彼得格勒军区司令以“维护市内秩序”为名下令部队向示威群众开枪,造成400余人伤亡。

世界史近代史问题整理

世界史近代史问题整理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1、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2各国之间的军备竞赛:武器,军事战略计划研究(史里芬计划),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

1914年,德国海军扩充完整,所以在这年德国发动了一战。

3极端民主主义:大塞尔维亚(塞尔维亚在摆脱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控制之后,领土不断扩张,实力倍增。

在奥匈帝国控制下的波斯尼亚和黑塞哥尼亚也想要摆脱控制成为独立的国家,而塞尔维亚的斯拉夫主义也在蠢蠢欲动。

塞尔维亚开始成为奥地利心中的一根刺,奥地利一直在寻找机会削弱塞尔维亚的实力。

),泛斯拉夫主义,泛日耳曼主义,复仇主义。

4舆论准备。

5巴尔干战争,摩洛哥危机6同盟政治。

7军事技术8德国:俾斯麦的“大陆政策”——威廉二世“世界政策”。

9民众情绪。

为什么没有诞生苏维埃德国而诞生了德国资产阶级共和国?(共产主义能否向西方传播?德、俄革命的比较。

)1、德国共产党领导力量太弱,经验不足,影响小。

2、社会主义阵营分裂。

(德国:社会民主党,独立派社会党。

俄国:布尔什维克紧抓社会革命党左派。

)3、艾伯特政府力量大,协约国的支持。

4、德国农民对土地私人占有,生活状况不糟。

5、理查德·瓦特:他们一生都处于社会主义运动中,这使他们习惯了反对派的角色。

他们缺乏训练,对社会主义的胜利也缺乏情感生的准备。

事实上,他们并没有真生希望这一胜利在他们生前到来。

6、当时德国苏维埃政府的领导人很大一部分是犹太人,而当时社会的军人和一部分的资产阶级认为德国战败正是由于这些犹太人对政治的煽动,所以他们根本不会接受这样一个苏维埃政权。

7、德国是一块交织着很多悲情和梦想的热土。

社会存在着很多有梦想但是又天马行空的文艺政治青年。

这种不切实际的梦想或许会实现,但是终究会被这一块带着封建军事,民族主义的土地给吞噬。

一战之后英国衰落的原因(工业化和民主化的浪潮)1、一战之后,英国从一个债权国变成一个债务国,伦敦的世界经济中心被美国取代。

2、英国的殖民体系开始崩溃,原本附属于它的殖民地开始成为它的竞争对手。

华盛顿会议学案

华盛顿会议学案
2.华盛顿体系的崩溃:(1)1931年9月,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首次打破了华盛顿体系对日本的约束;(2)1935年的“华北事变”,是日本继续朝着破坏华盛顿体系迈进的重大步骤;(3)1936年的“二二六”兵变和广田弘毅上台,世界大战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4)1937年7月的“七七”事变,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表明日本已经突破了体系规定的列强应该在中国遵循的原则;(5)1941年12月7日,日本制造“珍珠港事件”,标志着“华盛顿体系”最终瓦解。
课堂检测(课件显示)
课后作业
问答题: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构成及实质。
5、华盛顿体系构成:
6、华盛顿体系实质:
7、影响:
8.评价:
①是巴黎和会的继续,它调整了列强在亚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或远东)、太平洲地区的矛盾,建立起华盛顿体系。
②它与凡尔赛体系一起构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③“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在战胜国帝国主义剥夺战败国和利益再分配的基础上,有暂时缓和帝国主义列强矛盾的作用。
(2)签订《》。是世界现代史上大国之间签订的第一个裁军协议。是美国外交的胜利,它不仅使英国承认美英海军力量处于同等地位,而且限制了日本海军的扩张。日本得以实际占有相对的优势。并不能真正消除列强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在妥协的背后,孕育着的新的冲突。
(3)会外,中国与日本签订《解决山东问题悬案条约》及《附约》,中国收回山东的主权和其他权利,是对《凡尔赛和约》有关山东问题的不公正条款的重要修正。这是中国人民坚持斗争取得的重大外交成果。日本被迫放弃“二十一条”中的一些条款。(4)签订《》。它使美国长期追求的“门户开放”政策在中国成为现实,它打破了日本暂时对中国的独霸,“又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现代国际关系史常考名词解释

现代国际关系史常考名词解释

安徽自考《现代国际关系史》门罗主义:是1823年12月2日美国总统罗在国情咨文中提出的美国对外政策的原则。

它是美国对外扩张政策的重要标志。

提出“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宣布任何欧洲列强都不得干涉南北美洲事物,这一宣言后来称作”门罗主义“,在美国外交史上,”门罗主义“成为一个里程碑,它明确向欧洲“旧大陆”宣告美国将在拉美取代欧洲殖民主义者,美国当时立国仅40余年,但以开始在外交上与欧洲列强正面抗衡了法绍达冲突(法绍达事件)1898:1898年英、法两国为争夺非洲殖民地在苏丹发生的一场战争危机。

1898年7月,由马尔尚上尉率领的一支法军占领了尼罗河上游苏丹的法绍达(1904年改名科多克)。

同年9月,基钦纳率领的英军也抵达法绍达。

英国要求马尔尚撤出法军,遭拒绝,两国关系紧张,几乎导致战争。

最后,法国由于没准备好同英国在海外作战,又担心同英国冲突会削弱法国在欧洲大陆上的地位,特别是担心德国乘机再次进攻法国,便作了让步。

1898年11月3日,法国政府命令马尔尚从法绍达撤退。

1899年3月21日,英、法两国达成协议,基本上以乍得湖、刚果河和尼罗河流域为双方殖民势力范围的分界线,法国放弃对尼罗河上游地区的领土要求,承认英国在苏丹的统治权。

作为补偿,法国取得乍得湖流域和瓦达依。

法绍达冲突的和平解决为后来英、法两国在1904年进一步妥协和接近、共同对付德国开辟了道路。

阿尔赫西拉斯会议(阿尔黑西拉斯会议)1906 :1906年1月16日~4月7日,欧洲列强在西班牙南部海港城市阿尔赫西拉斯举行的谋求平息德、法两国关于摩洛哥冲突的国际会议。

于会大多数国家甚至美国都偏向法国,奥匈帝国是支持德国的唯一国家,德国陷于孤立。

德国外交在会议上极为被动,不得不作出让步。

终于在4月7日,会议通过《最后议定书》,议定书在表面文字上承认摩洛哥的独立和国家主权,但摩的实际权力中心为法国为首的欧洲列强控制的“国家银行”,这次会议实际上是欧洲几个大国以牺牲摩洛哥主权为代价,推行帝国主义强权政治的一次交易。

道威斯计划名词解释

道威斯计划名词解释

道威斯计划名词解释道威斯计划(Dawes Plan)是指1924年由美国财政家查尔斯·盖茨·道威斯提出的一项旨在解决战后德国债务问题的国际协议。

该计划得到了美国、英国、法国、比利时、意大利、荷兰和瑞典等国家的支持,并在1924年正式生效。

道威斯计划的主要内容包括了对德国的债务重组和赔款支付安排。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根据凡尔赛条约,德国被要求支付巨额赔款。

然而,由于德国经济困难,赔款支付一直陷入困境。

道威斯计划的出台旨在通过重新安排德国的债务和赔款支付方式,缓解德国的经济负担,促进欧洲的经济复苏。

具体而言,道威斯计划规定了以下几项主要内容,首先,对德国的债务进行了重新安排,延长了偿还期限,并减少了每年的偿还额。

其次,设立了国际委员会,负责监督德国的赔款支付情况。

最后,道威斯计划还规定了一些关于德国经济的改革措施,以提高德国的还款能力。

道威斯计划的实施对于当时的欧洲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它缓解了德国的经济负担,减轻了德国的赔款压力,有利于德国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其次,道威斯计划的实施也为欧洲的经济复苏提供了有力支持,帮助恢复了战后的经济秩序。

最后,道威斯计划也为国际社会树立了一个解决国际债务和赔款问题的范例,为今后类似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借鉴。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道威斯计划并非没有争议。

一些人认为,道威斯计划的实施导致了对德国的过度负担,加剧了德国的经济困境,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埋下了隐患。

因此,对于道威斯计划的评价也存在争议。

总的来说,道威斯计划是20世纪20年代初期欧洲国际政治和经济的重要事件,它对于当时的欧洲具有重要意义,影响深远。

通过对道威斯计划的深入了解,可以更好地理解当时欧洲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状况,对于研究国际关系、国际经济以及欧洲历史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世界史名词解释(3)

世界史名词解释(3)

世界史名词解释(3)世界史名词解释汇编17. 血腥立法: 15世纪末至16世纪英国都铎王朝颁布的迫-害失地流浪者的法令。

由于圈地盛行,大批无地农民流离失所,沦为流浪者,从而造成社会秩序的混乱,并影响国家的税源和兵源。

为此,都铎王朝颁布了一系列迫-害破产农民和禁止流浪的法令。

这些法令以各种手段惩治流浪者,有鞭笞、烙印、割耳、卖为奴隶乃至处死。

“血腥立法”最充分地体现了封建专制王权的阶级本质,它的颁布,引起英国农民的不断反抗。

18. 罗伯特·凯勒起义:16世纪英国东部农民反抗圈地运动的起义。

英国圈地运动盛行和“血腥立法”的颁布,处于都铎王朝专制统治下的工农群众不断反抗,以1549年由小贵族凯勒兄弟领导的诺福克郡农民起义规模和影响最大,起义波及全郡,攻下了郡守诺里季城,城内工人、帮工、学徒、破产行东响应,壮大了起义的声势,击溃了1200人的政府军,但是起义最后仍被镇-压。

虽然起义失败,但仍有重要意义,它沉重的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圈地的狂潮,这次起义使农村中保留了许多自耕农,这些自耕农成了17世纪资产阶级革命中新模范军的主力。

19. 至尊法案:英国与罗马教廷决裂、建立民族教会的法律。

当时英国王权处于上升趋势,同罗马教廷产生矛盾。

1534年,议会通过了“至尊法案”,宣布国王是英国教会惟一的最高首脑,拥有纠正错误、镇-压异端和处理教会事务的一切权利。

后来又宣布切断与教皇的一切往来,还解散修道院并宣布没收其全部财产,这些土地的2/3被抛入市场,使新贵族和资产阶级从中获利。

“至尊法案”是英国建立独立教会的重要步凑,沉重的打击了罗马教廷的权威。

世界现代史名词解释汇编2017-04-09 10:55 | #2楼1.《四月提纲》:1917年4月,列宁在布尔什维克党的会议上作的报告的提纲,题为《论无产阶级在这次革命中的任务》。

这是列宁在沙皇制度被推翻、俄国国内出现两个政权并存、布尔什维克党内迫切需要制订新的正确的革命路线的情况下作出的。

世界近现代史专题四:国际格局的演变

世界近现代史专题四:国际格局的演变

世界近现代史专题四:国际格局的演变一、一战后国际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产生背景:一战结束,帝国主义对世界的角逐回到会议桌上。

2、确立标志:a、1919.1—1919.6英法美等国在巴黎召开会议,签订包括对德《凡尔赛和约》在内的一系列和约。

凡尔赛体系形成。

b、1921——1922美日等九国代表在华盛顿召开会议,签订包括《九国公约》在内一系列条约。

华盛顿体系形成。

3、作用:a、凡尔赛体系重新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的统治秩序。

b、华盛顿体系协调了美、日矛盾,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

c、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稳定了资本主义政治局势,构成一战后国际关系新格局。

4、存在矛盾:a、掠夺战败国,加深了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

b、分脏不均,加深了战胜国内部矛盾。

c、对殖民地分割,激发了殖民地人民的反抗。

5、结束:二战的爆发。

二、二战后国际格局:雅尔塔体系,冷战格局—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1、产生背景:二战以后,美苏双方寻求世界霸权,双方力量均衡。

2、形成过程:a、序幕:1946年,英首相丘吉尔“铁幕演说”。

b、开始: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c、正式形成:1949年北约建立,1955年华约成立,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3、影响:a、美苏争霞,世界局势长期不安宁。

b、两大集团,力量均衡,防止新的大战的爆发。

4、结束:1919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

三、冷战后的多极化趋势1、背景:冷战结束,世界局势总体上由紧张走向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主流,但和平的局势并不稳定。

2、世界主要力量中心:a、“一超”美国。

b、“多强”:俄国、欧盟、日本、中国。

3、a、主要障碍:霸权主义。

b、决定因素:经济实力。

4、发展趋势:一超多强的局面还将继续,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新格局尚未形成。

开始与1870年的第二次科技革命把人类推进到电气化时代。

电气化时代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使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舞台发生了动摇。

[重点]20世纪二三十年代纳粹德国的崛起

[重点]20世纪二三十年代纳粹德国的崛起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纳粹德国的崛起无疑是现当代国际关系史上的空前灾难,德国何以在不到20 年的时间再度崛起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策源地,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重大问题。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分析凡尔赛体系下促成纳粹德国崛起并再次成为世界大战元凶的因素,并总结为什么维也纳体系能够维持和平近百年,而凡尔赛体系却短命而又充满动荡。

【关键词】凡尔赛体系;大萧条;绥靖;均势一、一战后英法美等国与德国签订《凡尔赛合约》1919 年1 月18 日,解决一战遗留问题和安排战后国际秩序的巴黎和会召开,各主要国家怀着不同的目的参加此次盛会:美国携带实力、野心和理想主义来到欧洲,试图推行公开外交、民族自决和建立国联;法国目的是防止德国东山再起,确保自身安全,进而重建欧陆霸权,尽可能削弱德国;英国的主张是回到对欧陆的“均势”政策,反对肢解德国,以利于抗衡法国和苏联,同时大英帝国仍沉湎于世界霸权的迷梦之中,打算借战胜国有利地位,吞并更多德国殖民地和土耳其领地,与日本联手在太平洋与美国争雄,利用法美矛盾限制法国称霸欧陆的计划。

英法美三国在德国疆界问题上的争夺最为激烈:法国的态度很坚决,即通过分割德国领土确定毗连德国的安全边界,不仅要收回阿尔萨斯、洛林,还要从德割让历史上一度属于法国管辖的萨尔南部,并提出把莱茵河左岸全部德国领土划归法国管辖,或建立“莱茵自治共和国”作为缓冲国;英美则强烈反对法国计划:英国认为这样会加强法国霸权,破坏欧洲均势,美国认为割让德国领土破坏了民族自决原则。

英美同法国争夺异常尖锐,最终在威尔逊威胁退会的情况下,英国提出折中方案即“枫丹白露文件”:该文件建议保存德国,但要实行非军事化;阿尔萨斯—洛林归还法国;法国取得萨尔矿区15 年的所有权,15 年后由公民投票决定其归属;英美两国许诺共同防御德国的侵略。

对于德国的赔款问题,法国提出巨大的赔偿数额,并要求得到最多的赔偿;美国要求按照军事开支分配赔款,并认为数额巨大的赔款会把德国推向苏俄一边;英国也害怕杀鸡取卵,使自己在德国的利益受到损失。

世界现代史名词解释

世界现代史名词解释

世界现代史名词解释世界现代史名词解释1.三国同盟这是第⼀次世界⼤战时帝国主义列强结成的军事与政治集团。

1879年,德国、奥匈帝国为了对抗俄国与法国缔结军事同盟条约。

1882年意⼤利加⼊,三国同盟正式形成。

三国同盟的⽬标直接对准法国。

后意⼤利于1915年脱离同盟国集团,转⽽加⼊协约国集团。

同年,保加利亚与⼟⽿其则相继加⼊同盟国。

1918年11⽉,同盟国集团在与协约国的军事战争中失败,最终随着德国的战败,同盟国集团⽡解。

2.三国协约第⼀次世界⼤战期间与三国同盟相对抗的帝国主义集团,由英、法、俄三国于1904—1907年期间签订⼀系列协议⽽组成。

1893年为抗衡德、意同盟,法俄⾸先签订军事协定。

⾯临⽇益增长的德国威胁,英法调整在殖民地上的⽭盾,于1904年签订英法协约。

随后在⽇俄战争中遭到失败的俄国为了摆脱⾃⼰的困境,也于1907年和英国签订英俄协约。

⾄此协约国最终形成。

第⼀次世界⼤战期间,⽇、意、美等⼆⼗五国先后加⼊。

⼗⽉⾰命后,苏俄宣布出。

1918年德国投降后,美、英、法、⽇等帝国主义曾以协约国的名义三次向苏俄发动武装⼲涉,均遭失败。

因协约国间⽭盾不断加深,逐步⽡解。

3.摩洛哥危机20世纪初法、德为争夺摩洛哥⽽引起的三次帝国主义战争危机。

l904年的英法协约中英国对法国占领摩洛哥的承认引起德国不满。

德皇威廉⼆世声称,摩洛哥苏丹是“独⽴君主”,要求重审英法协约,并以战争相威胁,造成第⼀次摩洛哥危机。

为解决这⼀⽭盾,召开国际会议,参加国包括法、德、英、美、西等14个国家。

由于英俄⽀持法国,德国被迫让步。

1908年摩洛哥发⽣宫廷政变,法国乘机占领摩洛哥的卡萨布兰卡,法德关系再度紧张,发⽣第⼆次摩洛哥危机。

1911年法国占领摩洛哥⾸都⾮斯,德国派炮舰“豹”号到阿加迪尔⽰威,战争⼀触即发。

后因英国出⾯⽀持法国,德国作了让步,在同年9⽉签订的《德法协定》中承认摩洛哥为法国保护国,德国则取得法属刚果的⼀部分作为补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山东问题:
把德国在山东的一切非法权益和胶州湾租地 交给日本。
其他和约
同奥地利《圣日耳曼和约》 同匈牙利《特里亚农条约》 同保加利亚《纳依条约》 同土耳其《色佛尔条约》,后被《洛
桑条约》代替
凡尔赛体系:
凡尔赛和约 对奥和约 对匈和约 对保和约 对土和约
欧洲政治格局的改变
并入波兰
奥地1914年8月以前
利的
并入罗马尼



意 大

凡尔赛体系的作用:
第三,维系体系的国际机构是英法控制的国际联盟。 第四,凡尔赛体系内隐含着许多矛盾和问题。正如列宁所
说的,靠凡尔赛体系维系的国际秩序是建立在火山上的。 ①战争罪责问题。两个严重后果。 ②赔款问题导致欧洲政治军事危机。→道威斯计划 ③欧洲安全问题。→ 洛加诺会议 ④民族矛盾问题,中欧的巴尔干化。 ⑤对苏俄的态度。使苏德再次走近,影响二战进程。 ⑥对美国外交政策的影响。 ⑦中、日、美和英国的关系问题。
废除普遍义务兵役制,德国陆军限于10万 人; 禁止拥有军用飞机、陆海军航空设备、坦 克、重炮、化学及毒武器; 海军不得超过1.5万人,舰队只有战舰和轻 型巡洋舰各6艘,驱逐舰及鱼雷艇各12艘, 禁止建造潜艇; 莱茵河左岸和右岸设宽30-50公里的“莱茵 非武装区”
德国的战争赔款
总额留待协约国赔款委员会 于1921年5月1日前确定, 但德国自签约之日起两年内 先交付200亿金马克赔款。
1.战后世界应当是一个“开放”的世界,包括: 提倡外交公开,反对秘密外交;海上航海自由; 消除经济壁垒;裁减军备;门户开放。
2.抵制并消除布尔什维主义的影响。 3.在欧洲和近东各民族以民族自决权为基础恢复
和建立民族国家或建立受列强保护实行门户开放 原则的保护国。
4.提倡建立国际联盟,以建立美国的领导地位。
保持“势力均衡”
法 经济衰退,陆军强 获取割地赔款彻底削弱 总理克里孟

德国,欧洲陆上强国 梭外长比松
意 经济危机
扩大领土,地中海势力 首相 奥兰多

外相 索尼诺
日 经济实力上升但尚 要求合法占领原德国太 前首相 西园寺
难与欧美列强抗衡 平洋诸岛和山东的权利 公望、前外相
牧野伸显
14点原则(又称威尔逊主义,1918.1.8 国情咨文中提出)的内容: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巴黎和会的三巨头
劳合•乔治(英) 克里孟梭(法)
威尔逊 美)
凡尔赛和约的最后一页以及美国和英国代表的签名
对德国疆界的处理
阿尔萨斯、洛林归还法国。萨尔 地区由国际联盟管理15年,到期后由 公民投票表决其归属;德国东部的波 森(上西里西亚)和西普鲁士归波兰; 但泽为自由市,由国联管理:北石勒 苏益格归丹麦,欧本——马尔梅迪归 比利时,麦莫尔归立陶宛。(德丧失 八分之一领土,十二分之一人口)
第二章 战后新秩序的建立
第二章 战后新秩序的建立
一、凡尔赛体系的建立 二、国际联盟成立及评价 三、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四、苏联的建立和苏维埃俄国(苏联初期)
的外交关系 五、德国赔款问题 六、洛迦诺公约 与欧洲安全保障体系 七、国联裁军会议与巴黎非战公约
第二章 战后新秩序的建立
一、凡尔赛体系的建立
1.战胜国在谋划战后世界秩序过程中形成的两个前提和四 点共识:
前提①根据强权政治原则,通过战胜国对战败国缔结和约 的办法安排战后世界,是当务之急。②战胜国对战后世界 安排形成的共识。
共识:①战败国是发动战争的罪魁祸首,应赔偿协约国的 全部损失。②苏俄是对资本主义制度的致命威胁,应使德 国成为日后反苏反共的屏障。③有限度地承认民族自决权, 重建和建立一些民族国家。④建立超国家的常设国际组织, 通过有约束力的国际法准则,维护世界秩序。
2.帝国主义战胜国的不同意图十分复杂
国 一战后的实力 在和会上要求 政府首脑
美 大发横财最大的债 提出“十四点”,建立 总统 威尔逊
权国
国联,攫取世界领导权 国务卿 兰辛
英 经济衰退,仍为第 维持殖民优势,削弱德 首相 劳合乔
一军事强国
海军,获取赔款,保持 治、外交大
世界大国,海上强国 臣 贝克福
如何认识凡尔赛体系:
第一,体系的构成: 《凡尔赛和约》同奥 地利、保加利亚、匈牙利、奥斯曼帝国签订 的和约,《凡》是主要条约,由这些条约共 同构成对战败国领土及其殖民地再分割的的 体系被冠之以凡尔赛体系。
凡尔赛体系的作用:
1.改变了欧洲的政治格局。奥匈帝国解体:奥匈分立;捷 克斯洛伐克、南斯拉夫建立;原奥匈帝国领土的一部分割 给意大利,一部分归还波兰。德国的疆界重新划分。
思考题: 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的前提及五国的共识,
五国的不同企图和要求。 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内容及评价。 3.凡尔赛体系遗留的问题及其解决。 4.华盛顿体系的影响。 5.道威斯计划和洛迦诺公约对20年代国际关系的
影响。 6.非战公约的意义。 7.列宁的外交原则。
2.改变了中东的政治格局。奥斯曼帝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 和领地,只留有欧洲的伊斯坦布尔和亚洲的小亚细亚,成 为单一的民族国家。
3.重新瓜分殖民地。德国的海外殖民地、奥斯曼帝国的属 地,由战胜国以“委任统治”的形式加以瓜分。
总之,凡尔赛体系在英法占主导地位,惩治德国为首的战 败国,宰割弱小民族的基础上,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 中东和非洲统治的新秩序。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瓜分德国的海外殖民地
2.原德国的海外殖民地,以委任统治的形式加以瓜分: 英国:多哥和喀麦隆的一部分,坦噶尼克、瑙鲁一部分。 法国:多哥和喀麦隆的一部分。 比利时:卢旺达--布隆迪 南非:西南非洲; 澳英新:赤岛以南太平洋岛屿 日本:马绍尔、马里亚纳和加罗林三大群岛
对德国的处理
主要特点:用冠冕堂皇的外交辞令掩护其追求世 界霸权、企图领导世界的野心。
威尔逊,1913-1921,民主党
2019/5/28
3.巴黎和会召开和对德和约签定
1919.1.18-6.28 英、法、美、意、日 ,十人会议 27国参加,26国签约,25国签字生效 对德和约又叫《凡尔赛和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