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向阳:2012年广东文科综合(历史)高考分析与备考建议
2012年广东高考文综政治考前指导意见(考试院)
2012年广东高考文综政治考前指导意见一、正确预测今年政治试题的难度1、总体难度将降低:0.55~~0.60。
平均分:55~~60分。
2011年全省文科考生总数为323802人:全卷总体平均分为169.23分(比2010年177.10分降低7.87分),总难度为0.56(0.59)。
全省政治平均分为50.22(64.36分)其中选择题平均分29.22,非选择题20.99分,难度大大超出大家的预期,引发不满。
从表中可以看出:政治难度过大,其中选择题难度较大的有3题,即25题(0.15),30题(0.50)和33题(0.42),其余各题都属于中等甚至是非常容易的题目,包括争议很大的24题和32题。
预计今年选择题不会大幅降低难度,0.50以下的可能会减少到2题,不一定出现超难题.主观题:36题,平均分:13.07 ,难度0.48 。
难度适中,很理想。
2、文化和哲学题,难度肯定要降低主观题:36题,平均分:13.07 ,难度0.48 。
难度适中,很理想。
关键在37题:平均分7.92,难度0.32——属于一反常态、史无前例的难!如果要减低难度,重点将会在37题,即文化和哲学部分。
主要会答案要求,材料的陌生度,设问的角度等方面进行调整——去年的答案要求大大偏离教材,文化体制改革材料太生疏,设问过于刁钻。
且是不宣而战。
相信同样的考题,因为今年有所准备,考生的成绩也会提升4-5分。
二、2012的高考政治学科考查的重点背景:1.建党90周年(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
四大考验: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四大危险: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2.南巡讲话20周年(社会转型期、矛盾凸显期、改革关键时期、重要战略机遇期)3.三打两建(打击欺行霸市、制假售假、商业贿赂,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市场监管体系)4. 保障民生与与新型城市化(消灭城乡对立、城乡融合一体)发展道路5.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要“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6.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聚焦农业科技7.微博问政与网络文化新现象8.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决定、文化体制改革纲要、文化十二五规划、文化市场、文化作品的不良现象、中外文化交流、文化安全】9.温家宝接受第十一世班禅拜见与民族团结、宗教政策10.中国海洋权益(南海、东海维权巡航执法)11.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20周年与德班气候大会12.做一个负责任大国与中东局势、欧债危机13.广东的乌坎村民选举14. 以社工委成立、“坤叔事件”为标志力促社会管理创新15.“小悦悦事件”与弘扬模范美德、共同理想、爱国主义、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16.幸福广东指标体系、志愿者精神三、2012年高考政治考点预测(一)经济生活:1.宏观调控理由:(1)热点问题——国家经济热点:防通胀压力严峻、民间借贷危机四伏;(2)考点分析——虽然近三年高考都有考到,但只是在2009年高考时考了主观题(41题第(3)问),而在近两年只考选择题,预测2012年高考重考主观题也是有很大可能。
2012年高考考试说明(广东省)——文科综合
1、获取和解读信息
·能够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
·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从图、表等形式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
·能够准确、完整地理解并整合所获取的有关信息
2、调动和运用知识
·能够根据从题目中获取和解读的试题信息,有针对性地调动有关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方面的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作出必要的判断
试题以能力立意,将知识、能力、素质的考查融为一体,促进“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课程目标的实现。注重考查考生政治、历史、地理学科的学习能力及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考查考生对政治、历史、地理学科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视运用“新材料、新情境”,强调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注重时代性和实践性,引导考生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试题适用于使用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初审通过的各版本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考生。
2012年高考考试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现“有助于高校科学公正地选拔人才,有助于实施素质教育,有助于高校依法行使办学自主权的原则,切实体现普通高中新课程的改革精神,反映各学科课程标准的整体要求”的目的。
命题以教育部考试中心《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文科·课程标准实验·2011年版)》和本说明为依据,符合选拔性考试的规律和要求,体现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理念。
·能够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重大时事和相关信息
Ⅱ.考试目标要求与考试范围要求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的内容,确定文科综合考试内容。
2012年广东高考文综(历史)试题考点解析及答案(全)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文综历史部分试题12.有学者认为早在商代就可能出现了牛耕,对他最有利的证据是()A.商代遗址中出土了牛骨B.《诗经》里有农耕生活的描写C.孔子学生冉耕字伯牛,名字有耕、牛二字D.古文字学家发现甲骨文中有字呈牛引犁头启土状【考点】史料研究,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解析】本题为最佳型选择题。
关键信息:商代、牛耕。
甲骨文是商代文字,具备象形,而《诗经》是春秋晚期的作品,冉耕为春秋时期的人物,相较而言,D项是最有利的证据;A项容易会错选,注意牛骨的出土不一定说明牛耕的出现,如中国先人已能训养牛。
【答案】D13.“诸侯惟得衣食税租,不与政事”的现象发映了A.君主专制的削弱B.宗法制的消亡C.中央集权的加强D.分封制的巩固【考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演变史,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解析】题干中的现象说明了诸侯权力的削弱,其依据是:惟得衣食税租,不与正事。
因此,C项正确;A BD项说法错误,排除。
【答案】C14.有人这样评论当时的政治制度:如果宰相制尚未废除,宰相就会用古代圣人贤君的德行来劝谏君主,君主就不会肆无忌惮。
据此可知,他主张A.限制君权B.削弱相权C.实行君主立宪制D.废除三省六部制【考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演变史,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解析】题干所述的是相权与皇权的问题,题干中的“如果宰相制度尚未废除”的假设是其“君主就不会肆无忌惮”的前提,说明事实上是宰相制度被废除,削弱了相权,君权加强。
因此,他的主张应是限制君权,B项排除;CD项无从反映。
【答案】A15.图5为某时期的招贴画,从中可知A.作者反对袁世凯独裁卖国B.作者宣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C.五四运动有广泛的群众基础D.国民党重新阐释了三民主义【考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国民大革命【解析】本题解题关键在通过图片信息的获取,并结合所学知识,把握时间信息与历史阶段特征。
从图片中的“民众的力量、中国国民党国民革命军第一军政治部印行、联合起来象。
2012年高考考试说明(广东省)——文科综合
2012年高考考试说明(广东省)——文科综合Ⅰ.考试性质以“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现“有助于高校科学公正地选拔人才,有助于实施素质教育,有助于高校依法行使办学自主权的原则,切实体现普通高中新课程的改革精神,反映各学科课程标准的整体要求”的目的。
命题以教育部考试中心《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文科·课程标准实验·2011年版)》和本说明为依据,符合选拔性考试的规律和要求,体现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理念。
试题以能力立意,将知识、能力、素质的考查融为一体,促进“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课程目标的实现。
注重考查考生政治、历史、地理学科的学习能力及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考查考生对政治、历史、地理学科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视运用“新材料、新情境”,强调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注重时代性和实践性,引导考生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试题适用于使用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初审通过的各版本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考生。
Ⅱ.考试目标要求与考试范围要求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的内容,确定文科综合考试内容。
政治一、考核目标与要求1、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够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从图、表等形式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能够准确、完整地理解并整合所获取的有关信息2、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够根据从题目中获取和解读的试题信息,有针对性地调动有关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方面的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作出必要的判断·能够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重大时事和相关信息·能够展现出检索和选用自己的“知识库”中有关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3、描述和阐释事物·能够用简洁的语言描述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学科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能够利用历史的、辩证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比较和理解有关政治、经济、文化等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综合阐述或评论有关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4、论证和探究问题·根据有关信息,调动和运用相关知识和技能,发现或者提出体现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的问题·综合使用题目提供的信息、课堂学习或自主学习获得的知识、方法,提出比较必要的论据,论证和探究问题,得出合理的结论·能用顺畅的语言、清晰的层次、正确的逻辑关系,表达出论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二、考试内容经济生活1、货币(1)货币的本质商品的基本属性货币的产生与本质货币的基本职能金属货币与纸币(2)货币的种类与形式货币与财富结算与信用工具外汇和汇率2、价格(1)价格的决定与变动价值与价格价值决定价格价值规律及其表现形式影响(均衡)价格的因素(2)价格变动对经济生活的影响价格变动对消费者的影响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3、消费(1)消费及其类型影响消费的因素消费类型消费结构(2)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消费心理消费行为4、生产与经济制度(1)生产与消费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发展生产的意义(2)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国有经济及其主导作用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5、企业与劳动者(1)生产的微观主体一一企业现代企业的组织形式公司的类型公司的组织形式公司经营与公司发展企业兼并与企业破产劳动与就业劳动光荣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维护劳动者权益6、投资与融资(1)商业银行利息、利率与本金储蓄存款中国商业银行体系商业银行的业务(2)投资投资收益与投资风险股票债券商业保险(3) 融资7、个人收入的分配(1)分配制度生产决定分配按劳分配及其作用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2)效率与公平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公平的影响提高效率、促进公平8、国家收入的分配(1)财政收入与支出财政收入的构成税收与财政的关系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财政支出的构成财政收支平衡(2)财政的作用财政与基础设施工程财政与宏观调整财政与人民生活保障9、征税与纳税(1)税收及其种类税收税收的基本特征税收的种类税收的作用(2)依法纳税纳税人负税人依法纳税10、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市场经济基本原理市场与计划市场调节及其弊端市场配置资源市场秩序(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宏观调控l1、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小康社会经济建设的要求科学发展观经济持续协调发展12、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1)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及其表现跨国公司经济全球化的影响(2)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对外开放国际经济组织国际经济合作“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政治生活1、公民的政治生活(1)我国的国家性质宪法对我国国家性质的规定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与特点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人民民主专政是正义的事情我国政府关于人权问题的观点(2)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我国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我国公民必须履行的政治义务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3)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途径和方式我国的选举制度及选举方式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多种方式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我国的村民自治与城市居民自治及其意义公民要负责地行使民主监督权利2、我国的政府(1) 我国政府的职能和责任我国政府的主要职能我国政府的作用我国政府的宗旨和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2)政府权力的行使与监督政府依法行政的意义和要求提高政府依法行政的水平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意义我国行政监督体系(3)政府的权威政府的权威及其体现我国政府权威的来源和树立3、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1)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设机关的法律地位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人民代表的产生人民代表的职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2)我国的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指导思想不断完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3)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制化进程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我国的宗教政策4、当代国际社会(1)国际社会的成员主权国家国际组织联合国(2)处理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际关系及其决定因素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3)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中国政府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张(4)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宗旨和立场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我国的外交成就及其原因我国的和平发展道路5、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1)各具特色的国家和国际组织国家的本质现代国家的刮泥形式现代国家的结构形式(2)民主集中制: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原则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形成和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含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3)日益重要的国际组织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欧盟文化生活1、文化与生活(1)文化与社会文化的内涵与特点文化的形式文化的社会作用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文化与综合国力(2)文化对人的影响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丰富精神世界,促进全面发展2、文化传承与创新(1)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文化传播的多种途径现代文化传播手段的特点推动文化交流的意义(2)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其影响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3)文化创新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文化创新的意义创新与继承的关系创新与借鉴、融合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3、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1)灿烂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和意义4、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1)走进文化生活文化市场与传媒商业化的影响发展大众文化的要求如何看待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与繁荣如何看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指导思想和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3)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体系和主要内容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公民道德基本规范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生活与哲学l、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1)哲学是什么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哲学与时代精神哲学的作用(2)哲学基本问题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根据(3)唯物主义及其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特点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特点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特点(4)唯心主义及其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5)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2、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1)哲学的物质概念自然界的物质性人类社会的物质性(2)哲学的运动概念运动和物质的关系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3)物质运动的规律规律的概念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4)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的起源意识的生理基础意识的内容与形式(5)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能动性的特点意识能动性的表现(6)客观规律与意识的能动作用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7)实践实践的概念实践的特点(8)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的动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9)真理真理的客观性真理的具体性真理的条件性真理和谬误(10)认识过程认识的反复性认识的无限性3、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1)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2)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联系的普遍性联系的客观性联系的多样性(3)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系统优化方法(4)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发展的概念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发展的量变与质变状态(5)唯物辩证法的矛盾概念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6)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7)辩证的否定观辩证否定形而上学的否定观(8)唯物辩证法与创新意识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创新的社会作用4、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4)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社会发展的实现方式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特点(5)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概念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6)人生价值价值和价值观价值观的导向作用(7)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客观依据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阶级性价值冲突及评价标准(8)价值的创造与实现价值的实现方式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第五部分时事政治1、年度间国内外重大时事(2010年4月至2011年3月)2、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历史一、考核目标与要求1、获取和解读信息·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考试要求。
2012年广东高考文综历史试题评析与备考建议
2012年广东高考文综历史试题评析与备考建议2012年广东高考文综历史试题评析与备考建议1. 试题评析•试题难度适中,既考察了考生对于历史事件的记忆,也考察了考生的分析能力。
•历史知识点覆盖广泛,包括中国古代史和近代史的多个时期。
•提问方式多样,有选择题、判断题和解答题,对考生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
2. 历史知识总结•考生应熟悉中国古代史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包括秦汉时期的统一、唐宋时期的繁盛以及明清时期的衰落等。
•考生还需了解中国近代史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如鸦片战争、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等。
•此外,了解世界史的一些重要事件也是备考的重点,如法国大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二战等。
3. 备考建议•阅读教材,熟悉历史知识点。
重点关注教材中的重要事件、人物和思想,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和记忆。
•制定备考计划,合理安排时间。
历史是需要长时间积累的学科,考生应保证每天有一定的时间用于历史的复习和总结。
•多做历年高考试题,熟悉考试形式和命题思路。
通过做题可以提高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同时也能提高对历史事件的记忆。
•做好时间管理,控制答题速度。
在考试过程中,考生应合理安排时间,避免因某一道题花费过多时间而影响其他题目的答题。
•考前要进行综合复习,总结知识点。
可以制作知识点的小抄或者参考书籍,帮助巩固记忆和理解。
4. 总结本次高考文综历史试题涵盖广泛,要求考生对中国古代史、近代史和世界史都有一定的了解和记忆。
备考过程中,考生应注意多做历年高考试题,熟悉考试形式和命题思路。
同时,要合理安排时间,掌握答题技巧,提高答题效率。
最后,考前综合复习,总结知识点,着重复习和理解重要事件和人物。
通过合理备考,相信考生可以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5. 考试技巧•在答题前,先通读全文,了解试题要求和选项内容,避免遗漏关键信息。
•注意题目中的关键词,如“最主要的原因是”、“与…有关系”等,这些词语往往会给出答案的线索。
•在选择题中,先排除明显错误的选项,再从剩下的选项中选择最合理的答案。
关于2012年高考备考
三、2012考什么?
12.做一个负责任大国与中东局势、欧债危机 13.广东的乌坎村民选举 14. 以社工委成立、“坤叔事件”为标志力促社 会管理创新 15.“小悦悦事件”与弘扬模范美德、共同理想、 爱国主义、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16.幸福广东指标体系、志愿者精神
四、我的备考意见
落实常规 关注个体 重点突破 全面发展
将学科能力简化,进行有针对性时效性的训练
三要提高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描能):要重视引导学生 对教材图表、图示、漫画的分析;要收集实际生活中的多种 信息形式让学生解读;要着重训练学生从图示、图示、漫画 中获取和解读信息并将其描述和阐释出来的方法。【时间+主 体+有关指标及其变化情况+注解信息+简析+时政热词=答案 要点】 四要提高学生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论能):要强化探究 意识;要重点训练论证和探讨问题的几种基本方法【比较法、 归纳法、演绎法】;要着重训练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加强 辩证思维、批判性思维、逆向思维、求异思维、发散思维、 聚合思维训练
将学科能力简化,进行有针对性时效性的 训练
一要训练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获能):要 强化学生认真、仔细阅读教材和试题资料的习 惯;要加强审题训练。 二要提高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调能):要 有理论武器;要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梳理考 点知识;要训练“有的放矢”技巧(学会采用 联想、转化等方法,将试题中的信息词与教材 知识经验知识建立联系)。
2.渐进的地方
1.考查的能力多样、多层次 2.呈现形式多样化【漫画题、古文题、图表题、分析题、简评题、 建议题】 3.体现“过程与方法”,“三维目标”的统一 4.增进学科性,体现学科思想【不是考查考生对经济学、政治学、 文化、哲学特有研究域内容的背诵或者解释,而是在试题背 景中已经给了解释和现象,让考生运用所学基础知识分析、 判断这些现象和解释,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能力。】 5.以考的活,引导教的活、学的活,改善思维品质【深刻性、灵 活性、独创性、批判性、敏捷性】 6.试卷内容比例微调
2012年广州市高三模拟考试文科综合
2012年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二)文科综合·政治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
36.(23分) 第(1)问:2008年起,该市民营经济增加值增速超过GDP 增速,已经成为该市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但增速总体放缓,而且距离全省的目标还有一定差距。
(5分)第(2)问:①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4分)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能够通过价格的涨落比较准确、及时、灵活地反映供求关系的变化,传递供求信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所以,政府必须善待市场资源。
(3分)③面对市场竞争,商品生产经营者作为市场主体,能够在利益杠杆的作用下,主动调整生产经营活动,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
所以,政府必须尊重市场主体的选择。
(3分)第(3)问:①做事情要尊重客观规律。
该市在不同时期,分别采用了不同的经济发展方式,都是依据当时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形势做出的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正确选择。
(3分)②做事情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该市面对经济发展的困境,果断转变发展方式,对发展民营经济采取多项扶持政策,体现了政府的与时俱进。
(3分)③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
该市既充分尊重市场调节,又注意发挥国家的宏观调控。
(2分)37.(29分) 第(1)问:①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从 “中国热”到“西学东渐”,是当时中国社会经济、政治由盛而衰,西欧资本主义由弱到强的反映。
(5分)②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是文化发展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
从 “中国热”到“西学东渐”,是中西文化不断交流、传播、共享和共同发展的过程。
(5分)第(2)问:①事物联系是普遍的。
中外文化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的关系,我们既要“引进来”,吸收世界文化的先进成果,又要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
广东省2012年文科综合(政治+历史+地理)高考试卷快评
创新匮乏,区分不高——广东省2012年文科综合(政治)高考试卷快评2012年广东文科综合政治部分试题的整体难度一般,且题目创新力度一般,虽有丰富的形式作支撑,但区分度不高。
卓越教育高考专家团队谭颖思老师分析了这次文科综合整治部分内容和特点。
一、考试内容分布说明:1.结构和内容比例与2012年考纲基本保持一致,比例较2011年更趋合理2.第二卷的设问设计为5问。
设问数量合理,学生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3.试题的排列顺序遵循了考纲和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的顺序。
模块顺序也会影响试题的难度,经济生活的选择题和哲学的选择题一般而言有一定的难度,按照难度梯度分布的原则,经济生活排列在前面对命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主要表现为学科性和难度性的平衡问题。
二、试卷特点1.试题的题型、题量、结构、范围、比例等较为合理。
卓越教育高考团队谭颖思老师认为,与考试说明的规定基本保持一致,但与2011年相比有了一定调整,更趋合理。
另外,组合选择题型的设置更加规范,共有6组组合式选择题,取消不规则组合,非组合类选择题形式丰富多样。
题肢和题干的文字进一步精炼严谨。
2.以基础和主干知识的考查为主。
本试卷考到的价格的变动与影响、投资理财方式、财政收支、世贸组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原理、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公民的政治生活、人大代表职权、政府职能与职责、文化的作用、文化的发展、唯物论、实践观、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等相关知识点,卓越教育高考专家团认为,尽管都是在不同的情境和材料下的不同层次的考查,但这些知识无疑都是各个模块最核心、最主干的知识,也是历年高考的常考点。
3.试题的呈现形式丰富多样。
函数图、图表、漫画、引文等在试卷中都有体现。
如第25、26、34题的图表与漫画形式,增强了试卷的可视性和可读性,不仅折射出深刻的学科原理,而且也涵盖丰富的方法论意义,对于学生多种能力的考查是很好的载体。
设问方式多样,选择题不再局限于“说明、表明、反映、体现”等题眼,非选择题开放和限制性设问相结合。
广东文综高考历史试题的解读与应对
(2)准确记忆时间、理解历史概念
(2011广东高考第21题)有学者认为:‚19
世纪70年代的新欧洲……可以看作是唯物 辩证法所指的历史上阶级斗争的新阶段。‛ 该观点依据的史实是( )
A.第一次工业革命 C.《共产党宣言》发表 B.俄国十月革命 D.巴黎公社革命
(2)准确记忆时间、理解历史概念
(2012广东高考第19题)18世纪末19世纪
39. 材料一:在中国,对science的翻译经历了从 ‚格致‛到‚科学‛的用词变化。中国古代本有 ‚科学‛一词。如宋人文集中有‚处科学之兴,世 为士者往往困于一日之程文,甚至于老死而或不遇‛ 之句。明末清初,受古代‚格物致知‛的影响,时 人将‚science‛音译为‚格致‛。19世纪中叶后, ‚研格致,营制造者,乘时而起‛,‚格致‛一词 大量使用。19世纪末,梁启超等效仿日本的做法, 将‚science‛译为‚从事科学,讲求政艺。‛民 国初,学界还将science音译为‚赛因斯‛,意在 强调科学的理性精神。 ——据《近代汉字术语创制的两种类型》等 思考:划‚ ‛部分
(2012广东高考第22题) 有学者说:‚苏联制
度的设计用意,在于尽快将一个极落后,开发 度极低的国家,早早送上工业化的大道……尽 管这个制度极其缺乏效率,极其浪费,但毕竟 达到了上述目标。‛据此可知该学者( ) A.赞同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B.客观评价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认为斯大林模式有合理之处 D.否认赫鲁晓夫改革的必要性
说,戴高乐总统应该时刻准备亮出持有的大量 美元这张外交王牌,通过向美国购个政治问题,也是 一个经济问题‛。这反映了( ) ①世界的多极化趋势 ②不结盟运动的发 展 ③布雷顿森林体系面临挑战 ④法国抵制 马歇尔计划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12年高考文综历史命题趋势及复习建议
2012年高考文综历史命题趋势及复习建议[关键词]历史教学;高考文综;命题趋势;建议[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4―0463(2011)11(A)―0085―01近年来,高考文综历史考试稳中求新,秉承了以知识为载体,以能力立意的指导思想,重视对考生学科综合能力和人文素养的考查。
笔者通过对近三年文综历史试题细目表和2011年《考试大纲》的分析认为,2012年高考文综历史考试在指导思想、考查范围和重点、命题形式等方面不会出现大的改变。
一、命题趋势1.考查范围和重点。
(1)中国传统文化内容会列入考查范围。
近三年来,高考文综试卷选择题部分都涉及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
2012年的文综考试,或许会从不同角度继续考查阴阳五行、姓氏来源等内容,高中历史新教材中的一些内容,如,文化习俗,汉字的演变,干支纪日法,帝王的年号、谥号、庙号等内容也可能列入考查范围,把这些内容列入考查范围,凸显了高考与高中新课改的紧密衔接。
(2)古今中外政治制度(尤其是民主思想及制度)、治国理念、经济发展、文化发展及不同类型文化的交融、国际上处理国家之间关系的原则,仍都属于大纲考查范围的重点。
如,对民主思想的考查,在2009年材料题中已考过,2011年材料题又从中国古今、近代中外民主思想的联系考查了这方面内容。
由于2011年是辛亥革命爆发100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这一内容在2012年高考文综考试中有可能从新角度再考查,即把辛亥革命的意义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结合起来进行考查。
其基本思路是: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使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继之以“民主”、“科学”为指导思想的新文化运动兴起,新文化运动的蓬勃发展为民主思想的广泛传播营造了良好的氛围;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则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马克思主义逐渐被中国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所接受;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民主革命步入了新阶段。
最新广东文科综合(历史)高考分析与备考建议
2012年文科综合(历史)高考分析与备考建议华南师大历史文化学院张向阳2012年是广东实行“3+文综∕理综”高考方案的第三年,其中历史科的试题延续了近年形成的高考命题风格,维持了命题思路的稳定性,控制了恰当的难易度,同时呈现出鲜明的以考查历史学科能力为重点的广东命题特色。
一、试题命制的总体情况1.维持结构和题型的稳定本年度历史试题的基本结构维持稳定。
客观题为单项选择题,总共12道题目,每道题目4分,共计48分。
主观题有2道题目,第38题25分,第39题27分,共计52分。
历史科试题总计为100分。
题型、题量和赋分值与往年完全一致。
现在高考命制的历史选择题一般都附有材料,有的在题干(如今年卷的第13、14、16、18、19、20、22、23题),有的在选项(如第12、17题),而有的以附图、表的形式出现(如第15题),今年只有一道未附材料(第21题)。
2009年,历史单科考试最后一年,没有出现组合式选择题。
直到今年组合式又再次出现(第23题),这表明该类选择题仍具有特殊的检测价值。
本年度的历史选择题,呈现的材料十分简洁明了,学生作答可以有更充分的时间审题,并对材料进行阅读、理解和思考。
今年的历史非选择题仍是两道材料解析题,使用了比政治、地理两科试题都更为简约的材料,且文字通俗易懂,使考生有更充分的时间思考作答。
例如,第38题展示了三则材料,总共不到300字;第39题引用了两则材料,也控制在400字以内。
往年历史试题呈现的材料字数较多,且部分材料为文言文,这在增加了阅读量和解读难度的同时,无疑减少了考生答题思考的时间,必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对历史思维能力的考查。
2.强化历史学科能力考察本年考题有以下一些新的变化,为历史学科能力的考查预留了较大的空间。
总体而言,与往年相比:一是使用了较为简约的材料,从而减少了学生作答时的文字阅读量,增加了学生答题思考的时间,进一步体现了“历史思维”这一学科能力的核心价值。
2012年高考文综广东卷历史含答案(解析版)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12.有学者认为早在商代就可能出现了牛耕,对他最有利的证据是A.商代遗址中出土了牛骨B.《诗经》里有农耕生活的描写C.孔子学生冉耕字伯牛,名字有耕、牛二字D.古文字学家发现甲骨文中有字呈牛引犁头启土状答案:D解析:题眼:“商代”、“牛耕”。
A项“牛骨”不等于“牛耕”,排除;《诗经》收录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排除B;孔子学生冉耕为春秋时期的人,排除C;甲骨文是殷商时代文字,“牛牵引犁头启土状”说明当时可能出现了牛耕,故正确答案选D。
考点:史学研究13.“诸侯惟得衣食税租,不与政事”的现象发映了A.君主专制的削弱 B.宗法制的消亡C.中央集权的加强 D.分封制的巩固答案:C解析:汉武帝时,设附益之法,诸侯惟得衣食税租,不与政事。
该现象反映了汉代中央集权的加强。
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14.有人这样评论当时的政治制度:如果宰相制尚未废除,宰相就会用古代圣人贤君的德行来劝谏君主,君主就不会肆无忌惮。
据此可知,他主张A.限制君权 B.削弱相权C.实行君主立宪制 D.废除三省六部制答案:A解析:材料之意:宰相制度条件下,宰相会用古代圣人贤君的德行来劝谏君主,一定程度上可以限制君权,选A。
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15.图5为某时期的招贴画,从中可知A.作者反对袁世凯独裁卖国B.作者宣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C.五四运动有广泛的群众基础D.国民党重新阐释了三民主义答案:D解析:注意图片下方标题“国民革命军第一军”。
国民革命军第一军1925年8月成立,源于黄埔军校的教导团,是国民政府中央军的嫡系主力部队,故正确答案选C。
袁世凯独裁卖国(1912—1916)、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1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之后)、五四运动(1919),其他项时间不符。
考点: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和革命指导思想16.周恩来说:“共产国际的领导同志都还担心我们离工人阶级太远了。
2012文科综合历史解析
2012年高考全国统一考试文综历史(新课标全国卷)解读和解析湖北省团风中学陈银洲(438800)一、试卷分析和解读昨天刚考完晚上各大网站即已经提供了2012年高考各科试卷的图片版或者文字版,从文科综合历史学科的试卷分析来看,今年的高考历史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1.立足于主干基础知识,但是有点偏重于中国古代史的板块内容,前面6道选择题都是这一范围内的命题2.选择题的总体难度比去年大纲卷略微降低,综合大题的难度整体也有所降低,学生答题容易上手,特别是关于第41题论述“近代列强侵略与中国的反应”在考前一天晚自习我给我班学生的备考讲解中重点提醒过,关于近代中国各阶层对西方文明的反应基本上是一种被动状态下的反应:西方侵略→民族危机→先进仁人志士的反应→地主阶级(林则徐和魏源→洋务派)→资产阶级(早期维新派、康梁维新派、孙中山革命思想、民主主义者)从技术(器物)到制度到文化等不同角度进行过分析,学生印象比较深刻。
3.试卷还体现了历史教育的价值观取向问题,比如25题、30题。
4.不回避热点问题,比如32题“1992年下海现象”,考前我们的学生复习重点讲解与看书资料也提及本专题,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的背景、内涵和影响都重点阐释过,考前5页资料里面也涵盖了本题的解答思路。
5.个别问题值得商榷,如第27题,无论是哪一种解释关于王阳明先生的“四民说”都体现了他关注“民生之计”的一个思想,再者必修3教材上的原始观点也体现了这一个特点,怎么会选择“正心诚意”?令人难以置信,高考试题如果答案不能经得起严谨的推敲只能说影响学生思维的正确判断。
二、答案解析和释疑24.汉武帝设置十三州刺史以监察地方,并将豪强大族“田宅逾制”作为重要的监察内容,各地财产达300万钱的豪族被迁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
这表明()A.政权的政治与经济支柱是豪强大族B.政治权力与经济势力出现严重分离C.抑制豪强是缓解土地兼并的重要措施D.经济手段是巩固专制集权的主要方式【答案】C【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汉代监察制度的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抓住监察的主要内容是针对豪强地主的“田宅逾制”现象,即指占田数量和宅第规模超过应得标准的行为。
2012年广东高考文综历史试题评析与备考建议
了解,该酒期唔蝴高三骨二F老师翻燃了。
三、备考建议
1.通过对微观知识点的学习.理解和熟记每个 特定历史时期的宏观和中观时代特征。从而做到破解
任何陌生的设问。同时。要防范一些题目出现微观知 识点的考察。毕竟微观知识点是宏观、中观知识点的 支撑,但不必死记硬背。 2.多问一些为什么?多思考中国史与世界史之
三个版本交叉的地方。由于教材版本在语言表述匕有巨 大的差异,因此试题的答案一定会很简洁,而目是围绕 重大历史事件而展开。在备考过程中应注意做到宏观知
识、中观知识与重大历史事件的龇i见j嗵财目结合。
二、瑕不掩瑜
认为蒋介石是民族主义者。2009年单科第8题,国 民党认为马克思主义“过火”。2012年第22题,某
的变动、新中国经济建设、新中国外交、中美关系正
史叙述我们都将其固化成历史事实。如:“辛亥革命是 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革命”,对于这样一个历史结
论。我们是否提出过质疑?我们是否曾将其当历史事实
一样不加论证地传授给学生? 今年第39题以“概念”变迁入题应该不是命题
者心血来潮。而是有感于教育界甚至是学术界的现 状。一针见血。切中要害。 4.启蒙的历史。 广东高考试题很有担当,它不仅是一份选拔人才 的试题.更是一份引导青年的宣言书,是启迪民智的
舞台。历年来它倡导理性、民主、科学、以人为本的 精神,引导青年勇于担当,关注社会,关怀人类。第 39题选择“民主”与“科学”两个概念进行深入剖
析。使学生明白“民主”和“科学”是个好东西,但 他们的内涵和形式并非一成不变。在不同的时代和不 同的地区可能有多种多样的表现。 2012年广东高考历史试题也引导学生关注国家面临 的重大问题,以史为鉴,思考国家的前途命运。第23 题。法国60年代拥有大量的美元睹备,这与当今中国何
把脉2012,决战——两年新课程文综历史试题分析及启示和策略
把脉2012,决战——两年新课程文综历史试题分析及启示和策略我省自2008年实施新课程,到2011年参加新课程高考,语、数、英三科实行自主命题,文理综合采用教育部考试中心新课程试题,今年仍然是这种模式。
2012年高考文综试卷,历史试题不失为几年来少有的好题,令人拍手称赞,但是它又“让人欢喜让人忧”,喜的是试题结构稳定、题量和阅读量稳定、来源教材又脱离教材、难度稳定;忧的是命题者坚持立意命题来推动中学历史课程改革,而中学历史教师只能感叹“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1.2011、2012年高考历史试题结构分析:新课程历史教材分为必修和选修,根据试题来源分类:根据通史顺序,重新进行归纳、组合:(注:所统计的数据为必须课本,占85分;另外选修一题,占15分,没有统计在内。
)1)通过表格1,2012年必修课本考核与2011年相比,已经没有主要和次要之分,今年必修三所占比重由12分升至25分,超过必修一,相信以后的试题会进一步使必修课本趋于平衡,进一步多角度、多层次考察考生认识历史能力,进而增强历史学科的功能。
2)两年试题表明,必修二在命题中占有重要地位。
2011年赋分28分,而2012年增加到44分之多。
说明考查内容基本是历史主干知识,经济方面依然是主要考点。
3)通过表格2,可以从通史角度,清晰地看到,历史各阶段在试题中所占分值及变化: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世界近代史始终是命题的重点,每年稳定在20分以上,而中国现代史和世界古代史两年保持不变,分别占8分和4分。
2.2012年文综历史试题特点:1)今年的试题,改变了去年试题古今中外考点混合分布的模式,完全按照通史顺序,由古代到现代、由中国到外国;改变去年考生一方面本身试题难度到,心里急躁;另一方面,试题又是混合方式组题,跳跃式思维,不利于考生思考和作答。
这是今年试题最大的变化,也是一种人性化体现,即如何保障考生在最短时间内充分发挥水平,从而实现每个考生利益的最大化。
广东高考文综历史备考策略及分析
词·清平乐禁庭春昼,莺羽披新绣。
百草巧求花下斗,只赌珠玑满斗。
日晚却理残妆,御前闲舞霓裳。
谁道腰肢窈窕,折旋笑得君王。
广东高考文综历史备考策略及分析一、2010年广东高考文综历史考什么从2005年起,广东省高考开始自主命题。
经过五年时间的实践,广东省的命题组已经摸索出一套较完备成熟的命题思路。
把握好命题的思路,有助于我们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备考,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从总体来看,广东省的历史科命题体现了以下四个方面的特点:1.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考生实际新课程强调,中学历史学科的教学目的主要不在于培养历史学的专才,而在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通过习古而知今,懂得以史为鉴。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有明确的表述:“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必须全面实现其教育功能,在提高现代公民的人文素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从近年来全国各地的历史试卷可以看出,命题者一方面努力回归历史专业,让试题体现出明显的历史专业特色;另一方面努力地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考生实际,让考生通过对历史问题的分析树立起现代的价值观念。
具体分析,以下十个方,是近年来高考的热点:一是倡导制度创新。
如2008年全国文综卷一第37题,通过对比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和英国近代的文官制度,让学生认识到制度创新是如何推动社会进步的。
稍为变换了思考的角度,就给科举制度这一古老的话题增添了时代的元素。
二是倡导社会改革。
如2008年北京文综卷以“学习历史·活说改革.展望未来”为主题,要求考生用现代的视角把握四个历史内容——王安石变法与民生;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与近代教育改革;罗斯福新政与社会救济;世纪伟人邓小平。
广东卷和江苏卷考查了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宁夏文综卷考查了彼得大帝改革和明治维新的内容;山东文综卷考查了商鞅变法和梭伦改革。
三是倡导民主共和。
如2008年全国文综卷一第l6题考查了抗日战争时期共产党人对民主的追求;宁夏文综卷第42题考查了民主与革命的辩证关系;山东文综卷第34题考查了辛亥革命后中国走向民主共和的历程;江苏卷第24题通过对比拿破仑和华盛顿,加深考生对君主制与共和制异同的理解。
2012年广东高考2篇
2012年广东高考第一篇:2012年广东高考是我国教育史上的一次重要考试,下面我将就这场考试的背景、科目及其成绩统计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2012年广东高考的背景是中国教育改革的持续推进。
高考作为中国教育评价和选拔的重要参考指标,对于广东省来说尤为重要。
广东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省份之一,高校人才需求量大,因此这次考试备受关注。
此外,广东省也一直以来在高考改革方面积极探索,力求提高考试公平性和科学性。
2012年广东高考的科目设置与以往相似,主要包括语文、数学、外语和综合科目等。
其中,语文和数学是必考科目,分别占总分的40%和30%。
而外语和综合科目则分别占总分的10%和20%。
这样的科目组合旨在全面评价考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使得高考评价更加全面和公正。
对于考生来说,2012年广东高考的竞争非常激烈。
无论是从总人数还是报考人数来看,都十分庞大。
考生们经过多年的学习和备考,为了实现自己的高考目标,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汗水。
在这场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对他们来说意义重大,不仅关系到他们的高考录取情况,也可能对他们未来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根据官方统计数据,2012年广东高考的平均分较往年有所上升,考试结果整体较为理想。
其中,语文和数学科目的平均分较其他科目略高,而外语和综合科目的平均分较低。
这或许反映了广东高考的特点所在,即语文和数学的重视程度高于其他科目。
总的来说,2012年广东高考是一次具有重要意义的考试,关乎广东省教育改革和高等教育发展的大局。
通过这次考试,不仅可以评价考生的学术能力,还可以衡量广东省教育改革的成果。
相信通过不断的努力和改革,广东高考将会越来越公平公正,为更多优秀的学子提供发展的舞台。
第二篇:2012年广东高考的考生备受关注,他们经历了艰苦的备考过程。
下面我将分别就备考策略、心理压力以及投档录取等方面进行介绍。
备考是高考成功的关键之一。
2012年广东高考考生们普遍采取了较为科学的备考策略。
他们根据高考大纲和各科目的考察重点,制定了详细的学习计划,并按时按质完成任务。
高考历史科备考方案
高考历史科备考方案根据广东省高考文综历史试题的特点及高考阅卷中所反映的问题,结合我校毕业班历史科教学的现状,整合历年广东省高考历史试题及复习策略,提出2012年高考历史学科备考复习思路如下:(一)指导思想坚持“面向所有、抓好重点、全面提升”的策略,革除“教学落后于高考”的弊端,优化课堂模式,革新练习方式,激活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学习历史学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重视落实检查,全力夯实双基,全面提高备考质量。
(二)基本情况我校2012届文科毕业班学生数较上年有所增加,但学校给毕业班的高考任务也是近几年来最重的。
由于我校是一所农村中学,招收的学生相对来说底子薄、基础差。
经过惠州市第一次调研考分析可以看出,本届文科毕业班学生呈现优生极少、中生不多、尾巴过大现象。
教师方面,我校对本届文科毕业班教学给予高度重视,学校尽最大可能选优秀教师任课,并实施新老配对结合共同开展教学,这无疑是我校2012年历史高考的一大优势。
根据我校实际情况,我们认为,2012届历史高考可以维持前一年的成绩水平,注意加强早抓狠抓可望取得比前一年更好的成效。
(三)常规管理与指导近年文综历史试题呈现以下的突出特点:一是新材料、新情境的试题多,直接依据教材表述的试题少;二是热点热考但切口越来越小而具体;三更加注重在宏观上对学生的考察,时间跨度越来越大,能力要求越来越高。
有鉴于此,我们对历史学科的复习思路作如下调整:1.总体部署(1)积极参加高考备考会议,研究和了解新一轮高考的新动向和新要求。
(2)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和管道,了解更多有关高考的信息和典型样题,尽可能实施高效度复习和高仿真训练。
(3)加强与学生的勾通和面对面的交流,及时了解高考复习进展情况,传递和推广行之有效的复习方法。
2.内容选择(1)在基础知识的掌握方面,集中力量准确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理清历史发展线索,明确历史发展各阶段的特征,掌握各个单元及各专题的知识结构。
(2)按照“源于教材,高于教材”的原则整合教学资源,概括、拓展、升华教材,不能再让学生死抱着教材、整天泡在题海里,而要从学法的角度去分解教材,促使学生自己形成把握历史问题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文科综合(历史)高考分析与备考建议华南师大历史文化学院张向阳2012年是广东实行“3+文综∕理综”高考方案的第三年,其中历史科的试题延续了近年形成的高考命题风格,维持了命题思路的稳定性,控制了恰当的难易度,同时呈现出鲜明的以考查历史学科能力为重点的广东命题特色。
一、试题命制的总体情况1.维持结构和题型的稳定本年度历史试题的基本结构维持稳定。
客观题为单项选择题,总共12道题目,每道题目4分,共计48分。
主观题有2道题目,第38题25分,第39题27分,共计52分。
历史科试题总计为100分。
题型、题量和赋分值与往年完全一致。
现在高考命制的历史选择题一般都附有材料,有的在题干(如今年卷的第13、14、16、18、19、20、22、23题),有的在选项(如第12、17题),而有的以附图、表的形式出现(如第15题),今年只有一道未附材料(第21题)。
2009年,历史单科考试最后一年,没有出现组合式选择题。
直到今年组合式又再次出现(第23题),这表明该类选择题仍具有特殊的检测价值。
本年度的历史选择题,呈现的材料十分简洁明了,学生作答可以有更充分的时间审题,并对材料进行阅读、理解和思考。
今年的历史非选择题仍是两道材料解析题,使用了比政治、地理两科试题都更为简约的材料,且文字通俗易懂,使考生有更充分的时间思考作答。
例如,第38题展示了三则材料,总共不到300字;第39题引用了两则材料,也控制在400字以内。
往年历史试题呈现的材料字数较多,且部分材料为文言文,这在增加了阅读量和解读难度的同时,无疑减少了考生答题思考的时间,必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对历史思维能力的考查。
2.强化历史学科能力考察本年考题有以下一些新的变化,为历史学科能力的考查预留了较大的空间。
总体而言,与往年相比:一是使用了较为简约的材料,从而减少了学生作答时的文字阅读量,增加了学生答题思考的时间,进一步体现了“历史思维”这一学科能力的核心价值。
二是今年历史题没有出现“学习情境”,主要使用了“研究情境”、“生活情境”和“问题情境”,引出了高中生历史学科能力培养的一些贴近实用的学习策略。
三是考题与社会生活和现实问题相结合,以小见大,突出了适合高中生的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
四是设计了具有选择性、开放性作答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检测了考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上述的新变化,从其中一些题目的设计可见端倪。
例如,第12题,设计了某学者的“研究情境”,就中国古代“牛耕的出现”提出了与课本“春秋”说不同的“商代”说,需要考生对题目选项呈现的证据进行“最有利”的判断。
再如,第38题引用的材料三,既不是史学家的发现,也不是在历史学习中的发现,而是一位美国财经记者在自家生活中的发现。
材料源于当代生活,并将大洋彼岸的中美两国连接起来。
题目的设问将这一日常生活的发现,转化为对历史现象的分析和思考。
另如,第39题设问(4),需要考生从“经济”、“中学”、“粉丝”3个词语中任选1个,说明其含义或用法的历史变化。
题目基于两则材料对“科学”、“民主”概念演进的示例,进而需要学生选一个当代应用广泛的词语作历史分析。
历史高考题为何侧重于学科能力的考查呢?第一,高中生历史学科能力的培养,实质上是一个历史学习能力提升的过程,其核心就是历史思维能力的形成。
在高考中,对历史学科能力的考查,实际就是对历史学习能力的检测。
第二,鉴于高考是一种选拔性的考试,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到底掌握了多少基础知识,在有限的十多道考题的作答中是难以衡量的。
然而,历史理解和思考水平的高低,却可以通过学科能力考查得出合理的评定。
二、答题要求和作答分析1.选择题分析对学生的答题要求而言,历史选择题可以简单划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以事实为基础的题目,其特点是:①设问为引出史实;②适用于考察基础知识;③答案是相对封闭的“唯一选项”。
第二类是以思维为基础的题目,其特点是:①设问为激发思考;②适用于考察学生的历史思维;③答案是相对开放的“最佳”选项。
通常,考生对于第一类题目作答均较为理想,只需根据基础知识判断四个选项的“对”或“错”即可;但会感到第二类题目作答稍难,因为判断“最佳”,需要以一定的历史学科方法和观点为依托,具有相对的灵活性,死记硬背课本知识往往会作答失误。
广东实行“3+文综∕理综”高考方案三年以来,每年两类历史选择题的比例大致接近。
从2010年至2012年,第一类分别为4道、6道、5道;第二类分别为8道、6道、7道。
因每道选择题的赋分值为4分,第二类选择题作答难度较大,在历史题中所占比例都在半数以上,考生如果对此把握不当会严重失分。
今年选择题两大类的选择符合基础知识的“对”项;第二类,排除“不佳”选项,保留“最佳”选项。
我们会发现,其实“排除筛选”法的掌握还不是关键点,需要重点关注的是“历史思考”能力。
例一:以事实为基础的题目21.罗斯福新政时期美国政府鼓励的行为有A.资本家改善工人待遇 B.外国人到美国就业C.老百姓把钱存在家里 D.农场主扩大生产规模例二:以思维为基础的题目12.有学者认为早在商代就可能出现了牛耕,对他最有利的证据是:A.商代遗址中出土了牛骨B.《诗经》里有农耕生活的描写C.孔子学生冉耕字伯牛,名字中有耕、牛二字D.古文字学家发现甲骨文中有字呈牛牵引犁头启土状本年三道涉及中国古代史的选择题,难度会稍高于往年。
如以上第12题,考生对于选项4个证据的判断,需要应用历史证据的知识和方法。
望文生义的考生,容易误选答案之外的各个选项。
其中,“《诗经》里有农耕生活的描写”的作答干扰度较强。
学生假如不知道《诗经》主要是收集了西周初至春秋中的古诗,而误以为典籍史料信度最高,就会误选该项。
答案项“古文字学家发现甲骨文中有字呈牛牵引犁头启土状”,因为没有直接呈现与商代的联系,假如考生不知道甲骨文是商代典型文字,就会错误排除该项。
再如第13题,考生对题干材料中的“诸侯”二字望文生义,也会误选“分封制的巩固”,假如仅从“惟得衣食税租,不与政事”表面看,也会误选“君主专制的削弱”,而放弃“中央集权的加强”。
实际上,本题反映的是西汉景帝至武帝期间逐步削弱诸侯王国势力的中央集权举措。
另如第14题,需要考生通过隐去历史时间概念的材料,判断时人对政治制度的评论,考生依托的基本线索是当时宰相制度已经废除。
假如考生在时代判断上失误,就会误选“实行君主立宪制度”,而无法得出“限制君权”的认识。
表面看来,该题是对材料的释读,实际需要将材料信息与相应的历史时间建立起必要的联系。
这是一种历史思考的基本方法。
在本卷的三道中国近现代史选择题中,也作了将基础知识与历史思维相结合的能力应用设计。
如第15题展示了一幅招贴画,需要考生释读图片信息的内涵作答。
去年也有一道展示图片的选择题,上面有“1958年11月”的时间信息,但“望图生义”误选“人造卫星上天”的考生仍多达20.98%。
今年的题目隐去了时间线索,考生需要认真释读图片及图下文字才能准确把握选项与时代的关联,作答难度明显提高。
再如第16题,需要考生通过周恩来与共产国际领导的一段对话,借助其中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道路态度反映的线索,通过思考判断,把握周恩来表达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内涵。
又如第17题,考生只有准确理解一届人大召开的时代特征——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才能选准“争取社会主义在我国的完满实现”的答案。
反之,容易错选“为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而斗争”或“热烈庆祝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基本建立”的选项。
涉及世界史的6道选择题,也大都作了能力考察设计。
如第18题,通过1521年教皇代表向马丁·路德争辩的一句话,需要考生透过宗教改革的背景,理解改革过程中对峙双方分歧的焦点。
当然,学生熟读课本,知道马丁·路德坚持《圣经》高于教皇和教会的立论基础,会较快排除“《圣经》能否作为信仰的基础”项。
但是,假如考生仅记住课本提供的背景知识,很容易误选“教会是否腐败”项;假如考生只是简单地提取材料的表面信息,也会误选“信仰是否必要”项。
再如第23题,是一道由不定项多选题演化而来的组合式选择题,考察的角度和层次较多,对学生能力要求更高。
该题以1962年法国报纸的一段言论及美国政府的态度入题,要求考生据历史表象判断其所反映的两则史实及其关联性。
对此,考生通过阅读题干可知,1962年法国持有大量美元并准备以此为外交王牌,通过向美国购买黄金而对其施压,美国政府对此比较紧张,认为不仅是一个政治问题,也是一个经济问题。
接着,考生需要通过题干的提示和历史基础知识建立联系,进而理解这些现象的背后反映了法国的崛起,同时对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霸权地位产生威胁。
由此,不难进一步推断这其实深刻地反映了“世界的多极化趋势”和“布雷顿森林体系面临挑战”。
如果仅是提取材料信息,不作深度思考,将会望文生义误判为“法国抵制马歇尔计划”。
因单项选择题为电脑评卷,基本数据现未得到,考试数据分析暂付阙如。
以下根据我们改卷的实际情况,重点分析两道主观题的答题要求和考生作答的基本情况。
2.主观题分析两道主观题赋分值共计52分,其中,第38题25分,第39题27分。
考生主观题作答平均分为25.07分,难度中等(0.48)。
据近三年考生主观题作答的总体情况,我们从下表可以看到,本年试题的难度系数控制得非常稳定。
其一,第38题。
本题共设计为三问,考生对于三问的作答均属中等状态,三问的难度都在0.51~0.55的中等区间。
下面是38题各问的阅卷基本情况。
(1)材料一描述的现象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6分)本问考生平均得分为3.07,难度值为0.51。
该问表面看来是考核知识的再认再现,但隐含了通过“食物”这一历史表象深入到对“海上霸权”历史变迁的理解,包括对时代大背景和小背景的认识。
其中,新航路开辟(或地理大发现、殖民扩张等概念),是试题材料所述的大背景,答出以上概念可得4分。
有的考生只是答了较为抽象的“资本主义发展”,没有得分;因为,新航路开辟同时表现了欧洲封建制度在美洲的移植,并非资本主义的扩展。
有的考生答了“文艺复兴”或“宗教改革”,也没有得分;因为,新航路开辟是天主教狂热的结果,是伊比利亚半岛收复失地运动(驱逐阿拉伯人、犹太人)的延伸。
本问涉及的历史小背景有两个:一是16世纪西班牙对美洲殖民扩张和掠夺,二是17世纪荷兰成为“海上马车夫”。
每点1分。
有的考生虽未答出“海上马车夫”,但能答出“荷兰确立海上霸权”的意思,可得1分。
有的考生答了“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以等同于大背景给分。
因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时,西班牙尚未建立殖民统治,也未确立海上霸权,不另给1分。
在该问作答中,那些只是就材料复述“食物”名称变化,而未能看到“食物”背后“海上霸权”变迁历程的考生,均不能得分。
(2)材料二中的“旧工业”指什么?简要说明其衰落与工业革命的历史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