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的辉煌》教案
回顾光辉历程主题班会教案
回顾光辉历程主题班会教案
《回顾光辉历程》主题班会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班级历史发展的重要节点和里程碑事件。
2.激发学生对班级历史的热爱和自豪感。
3.培养学生对过去成就的认识和对未来目标的思考。
4.促进学生团结合作,共同创造更加辉煌的未来。
二、教学整体设计
1.启发思考: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让学生快速回顾班级过
去的重要事件,引发学生对历史的思考和回忆。
2.讨论分享:组织学生分组分享班级历史中的重要节点和事件,鼓励学生畅谈自己对这些事件的认识和感受。
3.精彩回顾:老师结合PPT和视频资料,深入挖掘班级历史中的精彩瞬间,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给学生。
4.展望未来:引导学生对未来的期许和目标,鼓励学生积极思
考如何为班级未来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教学流程
1.开场热身:播放班级历史中的重要瞬间视频,引导学生快速
回顾班级的光辉历程。
2.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让每个小组根据自己的角色和位
置回顾班级历史中的重要事件,分享自己的见解和感受。
3.精彩回顾:老师以PPT和视频资料的形式,详细展现班级历史中的精彩瞬间和重要事件,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班级的发展历程。
4.展望未来:引导学生思考班级未来的发展方向和目标,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班级建设和发展,共同创造更加辉煌的未来。
四、教学总结
通过本次主题班会,学生们对班级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增强了对班级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对未来的向往和期许,为班级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班能够再创新高,谱写出更加辉煌的历程!。
《昔日的辉煌》说课稿.
第24课昔日的辉煌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24课《昔日的辉煌》。
针对本课内容,《课程标准》并没有明确的规定,只是在第18课《蓝色的地中海文明》中规定了一条:“以建筑艺术为例,初步认识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成就”。
一、教材分析第五单元讲述古代文明的冲撞与交融以及文化成就,如何看待古代文明间不同形式的交流,是这一单元的重点。
本节课信息量大,包含人类最早的文字、古典文学作品、古代著名建筑三大部分,在宏观上展示了世界古代文明的发展脉络,是本单元的重要一节。
本节课介绍的古代欧、亚、非地区的文化成就,是世界古代史部分精神灵魂的浓缩,是世界上古、中古史生动、鲜活的内容填补。
所以学习这部分内容对于拓展学生文化视野,培养学生以开放的态度尊重、理解、学习、吸纳世界其他地区和民族的辉煌文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对知识、对社会充满好奇与渴望,而又不愿被动接受,因此课堂上要注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同时学生对如何看待评价一种文化认识的不够不全面,这就要求老师正确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历史观和学会多角度评价一种文化。
对于第一次接触世界文化史的初中生来说,古代欧、亚、非文明似乎既熟悉又陌生,所以要注意选择恰当的史料,让学生知学好学,寓学于乐。
三、教学目标:我设计的三维目标是:1.知识与能力(1)知道象形文字和楔形文字,了解这两种文字的特点。
(2)掌握古希腊、阿拉伯的古典文学成就。
(3)结合图片讲述古代世界的建筑艺术成就,尝试找出它们的特点,提高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初步构建知识体系,掌握从课文中提取有效历史信息的方法。
(2)在列举古典文学戏剧作品的过程中,初步掌握列表的历史学习方法。
(3)通过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古代著名建筑的资料,学习收集资料、整理资料的基本方法。
(4)展示古代建筑的图片,带着问题欣赏,学会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并处理历史信息的方法;同时提高审美能力。
第24课 昔日的辉煌 精品教案(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
第24课昔日的辉煌精品教案(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24课昔日的辉煌精品教案(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24课昔日辉煌的教案(北京师范大学八年级第二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两个流域的埃及象形文字和楔形文字;以荷马史诗《俄狄浦斯王》和《天方夜谭》为例,了解古典文学和戏剧的艺术成就;讲述麦加清真寺、巴黎圣母院等古代建筑的特点,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的创造力和审美情趣。
2.过程和方法在讲“最早的文字”这一环节中,通过设计猜字游戏,培养团结协作的意识,加深学生对汉字象形含义的理解;在“文学的基石”这一目中,通过文学知识竞赛,使学生真正体验古希腊文学和戏剧内容的丰富,是它们的艺术成就奠定了文学发展的基石;通过小小旅行团游历古希腊和古罗马建筑,使学生领略古罗马建筑设计的巧妙和构造的宏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帮助学生了解古代的典型文化成就,让他们了解人类文明是在世界各民族的共同推动下发展和进步的。
使学生认识到世界文化的精髓应该得到尊重、赞扬和欣赏。
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和审美兴趣,教育学生珍惜人类灿烂的文化遗产;传说和故事包含某些事实,可以通过考古发掘加以证实。
传说、故事和考古发掘对我们的历史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和历史价值。
教学重点:能够说出人类最早的文字、古典文学作品和古代建筑典型代表,认识到人类文明的进步是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共同努力的结果教学难点:能否积极感受古代文艺作品的艺术魅力和深刻思想,努力发现古代不同地区不同文明的不同特点教学准备:收集相关资料、教师自制课件教学过程一、课前复习(总结8分钟)课前五分钟活动内容;师:举例说明文明的冲撞与交融。
二、导入新课(图片直观式2分钟)老师的课件展示了世界著名古建筑的图片。
学生们谈论他们的感受,并引导他们走向过去的荣耀。
3、探索新知识(视觉叙事、阅读、20分钟小组合作)(一)最早的文字(6分钟)1.教师的课件展示了象形文字、楔形文字和甲骨文的图片和诞生地。
学生总结他们的特点。
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昔日的辉煌》参考教案
《昔日的辉煌》参考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楔形文字和象形文字特点。
列举出《荷马史诗》《天方夜谭》等古典文学戏剧作品和古代著名建筑,了解古代人民的创造力和审美情趣。
过程与方法辨认楔形文字和象形文字,提高学习兴趣,感受古典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和人文思想。
增强感性认识,提高审美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世界许多地区和民族都曾创造了辉煌的文明,人类文明是在世界各地区、各民族的共同推动下发展、前进的。
对于其他民族的文化精华,我们应以开放的态度,尊重、理解和学习、吸收。
重点、难点:文字、古典文学作品教学方法:引导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利用投影仪出示几个甲骨文字,让学生说出这是什么文字。
让学生辨认这几个字。
师: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生:商朝)那么,文字作为人类文明的标志之一,世界上还有比甲骨文更早的文字,它是什么文字?除了古老的文字,世界上还有那些著名的文化遗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问题。
板书课题:昔日的辉煌。
二、学习“最早的文字”一目1.学生阅读小字部分,然后思考、讨论、交流以下问题:(1)什么样的符号才能判定为“文字”?(2)语言和文字的出现有什么关系?(3)人类为什么要有文字?(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交流看法——教师重点强调)2.出示师生制成的楔形文字模板。
让制作者介绍,其他学生近前观察。
(1)这些泥板上的符号笔画像什么?(2)这些符号是不是文字?若是文字,你能知道它表达的意思吗?(学生大胆想像,教师鼓励富有创见的想法)3.让学生阅读课文,观察教材中的“楔形文字”和“象形文字”两幅图。
(1)世界上最早的文字是什么文字?(2)它比中国的甲骨文大致早多少年?(3)“楔形文字”和“象形文字”有何异同点?(4)古埃及的象形文字与中国的甲骨文有什么区别?(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交流看法——教师重点强调补充)4.课堂活动:就“向同学借支铅笔”这几个字,要求学生不用现今文字而用符号图画来表达。
《昔日的辉煌》教案
《昔日的辉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和发展过程;(2)使学生掌握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3)培养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探究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古代文明;(2)运用时间线索法,引导学生梳理历史事件;(3)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分析历史人物的贡献。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文化的情感;(2)使学生认识到历史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历史观;(3)引导学生尊重历史,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古代文明的起源1. 概述:介绍古代文明的概念及其起源;2. 重点内容:夏商西周时期的文明成就;3. 教学活动:讲解夏商西周的历史背景,分析文明成就。
第二章: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1. 概述:介绍春秋战国时期的特点及变革;2. 重点内容:春秋战国时期的科技、文化、思想成就;3. 教学活动:讲解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分析变革原因及成果。
第三章:秦朝的统一与崩溃1. 概述:介绍秦朝的统一及其崩溃过程;2. 重点内容:秦始皇的改革措施及秦朝的崩溃原因;3. 教学活动:讲解秦朝的历史背景,分析统一与崩溃的原因。
第四章:汉朝的繁荣与衰落1. 概述:介绍汉朝的历史地位及其繁荣与衰落过程;2. 重点内容:汉朝的政治、经济、文化成就;3. 教学活动:讲解汉朝的历史背景,分析繁荣与衰落的原因。
第五章: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动荡与融合1. 概述:介绍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历史特点及其动荡与融合过程;2. 重点内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关系、文化交流;3. 教学活动:讲解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历史背景,分析动荡与融合的原因。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历史背景、事件、人物等;2. 讨论法:组织学生针对某一历史问题进行讨论交流;3. 案例分析法:分析历史事件、人物的贡献及影响;4. 参观考察法:组织学生参观历史遗址、博物馆等,增强直观感受。
《最后的辉煌》课教案范文
《的辉煌》优质课教案范文一、教材分析《的辉煌》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五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的第二课“时代特征”中的内容。
本课主要介绍了唐朝后期的社会状况,通过分析唐朝的衰落过程,使学生认识到唐朝灭亡的历史原因。
本课内容对于学生了解唐朝的历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唐朝后期的社会状况,掌握唐朝灭亡的历史原因。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唐朝的衰落过程。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三、教学重点1. 唐朝后期的社会状况2. 唐朝灭亡的历史原因四、教学难点1. 唐朝衰落过程的分析2. 唐朝灭亡原因的深入理解五、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课前预习,了解唐朝后期的社会状况。
2.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唐朝的衰落过程,分析唐朝灭亡的原因。
3.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唐朝灭亡的历史原因。
4. 图片展示:运用图片资料,直观地展示唐朝后期的社会状况。
5. 历史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历史地图,了解唐朝的疆域变化。
六、教学准备1. 教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2. 课件:唐朝后期社会状况图片、历史地图、案例分析等。
3. 教学工具:黑板、粉笔、投影仪等。
4. 辅助材料:相关的历史文献、论文、书籍等。
七、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回顾上一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唐朝的繁荣时期。
提出问题:“唐朝为什么会走向衰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唐朝后期的社会状况,填写学习任务单。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唐朝的衰落过程,分析唐朝灭亡的原因。
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汇报。
4. 案例分析:教师展示相关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唐朝灭亡的历史原因。
5. 历史地图:让学生观察历史地图,了解唐朝的疆域变化。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唐朝灭亡的历史原因。
八、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设计《了解圆明园昔日的辉煌》
琳珑剔透的亭台楼阁美
中西合璧的西洋景观
集大成的艺术宝库
教学反思
我从宫殿、亭台楼阁、西洋景观和艺术宝库四方面讲解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学生们十分惊叹,纷纷用不同的语言描述它的美,在心灵深处领略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为我国古代工匠建筑水平的高超而由衷地赞叹!可以说圆明园是我国古代建筑的代表,是中华的的瑰宝。但由于自己对教材把握的不够深入,在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方面还不够深入。
(2)、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乾隆多次下江南游玩,在园中扩建的长春园、绮春园(后改为万春园),仿江南若干名园胜景建了许多园林,如“安澜园”、“狮子林”等。
(3)中西合璧的西洋景观西方传教士郎世宁等人作画,中国工匠施工建造一座外部为欧洲巴洛克风格,内部为中国建筑风格的庭园布局,如谐奇趣、万花阵、海晏堂、远瀛观、大水法、线法桥等十余处。尤其是“大水法”,十二铜兽口中齐向水池中的梅花鹿身上喷水,周围喷泉涌出水柱。形成错落有致的水世界。
《了解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
张银海
学科
语文
教龄
27年
微课名称
了解圆明园昔日的辉煌
视频长度
6分02秒
录制时间
2017年12
知识点来源
学科:语文年级:五年级教材版本:人教版语文五年பைடு நூலகம்上册
知识点描述
详细了解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景象
预备知识
查阅关于圆明园的资料
教学类型
√讲授型□问答型□启发型□讨论型□实验型□练习型□表演型□自主学习型□其他类型
适用对象
小学高年级(五年级)
设计思路
基于“语文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独特的思想熏陶作用的特点”,教材特别安排了“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专题。对于农村的孩子,受家庭条件的影响,学生对圆明园的历史了解不多,单凭课文的学习,不足以唤醒他们对近代那段历史的回忆,于是我设计了微课“了解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分别从圆明园的位置、建筑、艺术等方面的详细讲述,增进对其历史的了解,激发他们对这一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
昔日的辉煌已去只存今日再创辉煌
昔日的辉煌已去只存今日再创辉煌真正的智者,放眼远处的辉煌,走好现在以及将来的再创辉煌路。
在过去的辉煌里强化现在的失落感,不但是愚蠢的表现而且是无知的做法。
现在的你不要只惦念着昔日的荣耀,而是要做真正的智者,放眼远处的辉煌,走好现在以及将来的路,宁可服输也不要沉醉于“想当年”。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好汉不提当年勇”。
为什么好汉不提当年勇呢?因为若是真的好汉。
他还会不断创造出新的功绩,所以用不着搬弄当年的勇来为自己脸上贴金。
当然,他会说得很谦虚、很节制,但一定会提到因为这位亲戚才有了他风光的工作。
在“巨人”的帮助下,他工作顺利获得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但是,再鲜艳的花朵也要凋谢,长江总是后浪推前浪。
或许是因为跟不上时代脚步,或许是因为经营不善,或许是因为遭遇恶性竞争,他的工作不再一帆风顺。
几十年过去了,朋友重逢,在前10分钟内,他没有提到这位亲属和他的光辉的事业,但嘴里总是以“想当年”打开话匣子。
日子就这样在“想当年”的感叹中过着,直到二次创业。
虽然往日的风光不再,但是他懂技术,又是自己当老板,这个选择对他来讲是最合适不过的了。
半年后,朋友再次相聚,他的那句口头禅没有了,历经沧桑的脸上洋溢着一种对事业充满自信的光芒。
他终于从那位光芒四射的亲属给他提供工作的阴影中走了出来。
他说了一句话:“人可以不服后生,但不能输不起,失败了就是失败了。
忘掉它,重新再来,总有一天我还能成功一回甚至几回!”世界上几乎没有什么是恒久不变的。
一切都会过去,昔日的辉煌也会化作烟尘。
只存今日再创辉煌去等价交换,往日已去不复返。
作者寄语:好汉不提当年勇—智者莫念昔日功。
五年级语文上册圆明园的毁灭教案
《圆明园的毁灭》第二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借助关键语句,感受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如今的毁灭之痛,并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读出情感的变化。
2.领悟课文的表达特点,能结合相关资料,理解“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的含义。
3.明白题目是“毁灭”,却花大量时间写“辉煌”的原因。
4.结合相关资料,体会《七子之歌》《和平宣言》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圆明园的辉煌1.搜集资料,感受“举世闻名”(1)点出“举世闻名”上课,同学们你好,请坐。
这节课我们接着走进第14课《圆明园的毁灭》。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圆明园是一座怎样的皇家园林?预设:举世闻名。
(板书:举世闻名)“举世闻名”是什么意思?预设:全世界都知道。
全乐山的人都知道这座皇家园林,它是——全中国的人都知道这座万园之园,它是——全世界的人都知道东方有个神奇的地方,它是——圆明园。
(2)高度评价,筛选资料乾隆皇帝这样评价圆明园。
实天宝地灵之区,帝王豫游之地,无以逾此。
——乾隆皇帝《圆明园后记》1744年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
——(法)雨果《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1861年一个几乎是超人的民族的想象力所能产生的成就尽在于此。
——建筑史学家郭黛姮2020年·为什么不同时代、不同身份的人会给圆明园如此高的评价?请同学们拿出上节课做的研学单,结合研学单,你认为圆明园值得这么高的评价吗?(出示研学单)评价:能从众多资料里挑选出有用的,你真会筛选。
你找到了支撑观点的依据。
(3)世人对圆明园高度评价,作者王英琦也称赞圆明园——指读举世闻名。
圆明园凭什么举世闻名?请同学们默读2-4段,你认为圆明园凭什么举世闻名?谁来说,圆明园凭什么举世闻名?宏伟建筑。
还凭什么举世闻名?珍贵文物。
(板书:宏伟建筑、珍贵文物)3.感受宏伟建筑(1)读好建筑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三自然段,勾出圆明园的宏伟建筑。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24课《昔日的辉煌》教案 北师大版(2021年整理)
广东省佛山市八年级历史下册第24课《昔日的辉煌》教案北师大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广东省佛山市八年级历史下册第24课《昔日的辉煌》教案北师大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广东省佛山市八年级历史下册第24课《昔日的辉煌》教案北师大版的全部内容。
昔日的辉煌八年级历史科24课昔日的辉煌教学简案☆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创设情境,促使学生主动参与。
构建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体验,在参与中得到发展。
设置问题,激发思考,合作探究.☆学习目标1、知道埃及象形文字、两河流域楔形文字。
2、以《荷马史诗》《俄狄浦斯王》和《天方夜谭》等作品为例,了解古典文学戏剧的成就。
3、说出阿拉伯麦加清真寺和巴黎圣母院等古代建筑的特点,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的创造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和学习难点教学重点:楔文字和象形文字的特点。
教学难点:感受作品的艺术魅力和人文思想.☆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预设活动预设学生行为设计意图展示目标PPT呈现观看明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师导学环节一导入课程:介绍最早的文字展示图片,可以更直观的认识。
观看ppt让学生直观感受楔形文字和象形文字。
环节二自主学习:投影古典文学戏剧作品和古代建筑的典型代表,让学生自主学习了解基础知识。
自主学习后小组探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以及小组合作探究能力,把课堂还给学生.环节三启导精思:1、什么样的符号才能判定为“文字"?语言和文字的出现有什么关系?2、了解古代欧亚非地区的典型文化成就,认识到世界很多地区和民族都曾创造了辉煌的文明,这些文明是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人类文明是在世界各地区、各民族的共同推动下发展、前进的.对于其他民族的文化精华,我们小组合作探讨后回答展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他们通过合作提高分析问题能力。
昔日的辉煌教学设计
历史教学设计第24课昔日的辉煌银川市第二十一中学董淑娟2008年5月第24课昔日的辉煌一、教学内容分析《昔日的辉煌》一课,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24课。
第五单元讲述的是古代文明冲撞与文化成就,如何看待古代文明间不同形式的交流,是这一单元的重点。
本节课信息量大,包含人类最早的文字、古典文学作品、古代著名建筑三大部分,在宏观上展示世界古代文明的发展脉络,是本单元的重要一节。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初二学生,思维活跃,乐于表达自己的思想和看法,也掌握了一定历史基础知识、合作技巧及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但在感悟和综合分析能力方面还有待加强和完善。
同时,学生们的意志力还在培养的阶段,喜欢形象具体的思维而不喜欢抽象的思维,也不喜欢高深的大道理说教。
三、设计思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促进者、引导者、调控者,教师通过激趣、平等对话、引导点拨、讨论、图片展示等教学方法,希望能最大程度达到将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的实现始终贯串于整个教学过程中。
而学生通过合作学习、知识竞赛、讨论、探究等环节形成相互间活跃而融洽的气氛,从而完成对新知识的接受和理解,提高发现问题、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培养创新精神。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埃及象形文字、两河流域楔形文字。
(2)以《荷马史诗》《俄底浦斯王》和《天方夜谭》等作品为例,了解古典文学戏剧的成就。
(3)说出阿拉伯麦加清真寺和巴黎圣母院等古代建筑的特点,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的创造力和审美情趣。
2、过程与方法(1)辨认楔形文字和象形文字,提高学习兴趣。
(2)讲述几个古典文学戏剧作品中的故事,感受古典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和人文思想。
(3)播放有关古代著名建筑的资料片或展示有关图片,增强感性认识,提高审美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古代欧亚非地区的典型文化成就,认识到世界许多地区和民族都曾创造了辉煌的文明,人类文明是在世界各地区、各民族的共同推动下发展、前进的。
《昔日的辉煌》教案
《昔日的辉煌》教案授课人:周正华授课班级:八年级(3)班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楔形文字和象形文字特点。
列举出《荷马史诗》《天方夜谭》等古典文学戏剧作品和古代著名建筑,了解古代人民的创造力和审美情趣。
过程与方法辨认楔形文字和象形文字,提高学习兴趣,感受古典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和人文思想。
增强感性认识,提高审美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世界许多地区和民族都曾创造了辉煌的文明,人类文明是在世界各地区、各民族的共同推动下发展、前进的。
对于其他民族的文化精华,我们应以开放的态度,尊重、理解和学习、吸收。
重点、难点:文字、古典文学作品教学方法:引导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利用投影仪出示几个甲骨文字,让学生说出这是什么文字。
让学生辨认这几个字。
师: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生:商朝)那么,文字作为人类文明的标志之一,世界上还有比甲骨文更早的文字,它是什么文字?除了古老的文字,世界上还有那些著名的文化遗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问题。
板书课题:昔日的辉煌。
二、学习“最早的文字”一目1.学生阅读小字部分,然后思考、讨论、交流以下问题:(1)什么样的符号才能判定为“文字”?(2)语言和文字的出现有什么关系?(3)人类为什么要有文字?(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交流看法——教师重点强调)2.出示师生制成的楔形文字模板。
让制作者介绍,其他学生近前观察。
(1)这些泥板上的符号笔画像什么?(2)这些符号是不是文字?若是文字,你能知道它表达的意思吗?(学生大胆想像,教师鼓励富有创见的想法)3.让学生阅读课文,观察教材中的“楔形文字”和“象形文字”两幅图。
(1)世界上最早的文字是什么文字?(2)它比中国的甲骨文大致早多少年?(3)“楔形文字”和“象形文字”有何异同点?(4)古埃及的象形文字与中国的甲骨文有什么区别?(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交流看法——教师重点强调补充)4.课堂活动:就“向同学借支铅笔”这几个字,要求学生不用现今文字而用符号图画来表达。
《昔日的辉煌》教案(1)
《昔日的辉煌》教案授课人:周正华授课班级:八年级(3)班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楔形文字和象形文字特点。
列举出《荷马史诗》《天方夜谭》等古典文学戏剧作品和古代著名建筑,了解古代人民的创造力和审美情趣。
过程与方法辨认楔形文字和象形文字,提高学习兴趣,感受古典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和人文思想。
增强感性认识,提高审美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世界许多地区和民族都曾创造了辉煌的文明,人类文明是在世界各地区、各民族的共同推动下发展、前进的。
对于其他民族的文化精华,我们应以开放的态度,尊重、理解和学习、吸收。
重点、难点:文字、古典文学作品教学方法:引导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利用投影仪出示几个甲骨文字,让学生说出这是什么文字。
让学生辨认这几个字。
师: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生:商朝)那么,文字作为人类文明的标志之一,世界上还有比甲骨文更早的文字,它是什么文字?除了古老的文字,世界上还有那些著名的文化遗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问题。
板书课题:昔日的辉煌。
二、学习“最早的文字”一目1.学生阅读小字部分,然后思考、讨论、交流以下问题:(1)什么样的符号才能判定为“文字”?(2)语言和文字的出现有什么关系?(3)人类为什么要有文字?(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交流看法——教师重点强调)2.出示师生制成的楔形文字模板。
让制作者介绍,其他学生近前观察。
(1)这些泥板上的符号笔画像什么?(2)这些符号是不是文字?若是文字,你能知道它表达的意思吗?(学生大胆想像,教师鼓励富有创见的想法)3.让学生阅读课文,观察教材中的“楔形文字”和“象形文字”两幅图。
(1)世界上最早的文字是什么文字?(2)它比中国的甲骨文大致早多少年?(3)“楔形文字”和“象形文字”有何异同点?(4)古埃及的象形文字与中国的甲骨文有什么区别?(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交流看法——教师重点强调补充)4.课堂活动:就“向同学借支铅笔”这几个字,要求学生不用现今文字而用符号图画来表达。
2024年五上圆明园的毁灭教案
2024年五上圆明园的毁灭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圆明园的毁灭》的内容,了解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毁灭的历史。
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掌握重点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培养学生通过课文插图和文字描述,想象圆明园昔日的美景。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会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学会通过查找资料,了解圆明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民族自豪感。
引导学生深刻认识到侵略者对人类文明的破坏,增强维护世界和平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学习生字词,掌握重点词语。
想象圆明园昔日的美景。
2.教学难点理解圆明园毁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
培养学生通过课文插图和文字描述,想象圆明园昔日的美景。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图片导入:展示圆明园的废墟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圆明园的历史。
2.谈话导入:邀请学生谈谈自己了解的圆明园,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学习生字词,理解词语含义。
(三)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第一段,引导学生理解圆明园昔日的辉煌。
2.讲解课文第二段,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圆明园毁灭的痛心疾首。
(四)课堂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圆明园毁灭的原因是什么?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顾圆明园的辉煌和毁灭。
2.提问:圆明园毁灭后,我们能为保护文化遗产做些什么?(二)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第三段,引导学生了解圆明园毁灭后的现状。
2.讲解课文第四段,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圆明园毁灭的思考。
(三)课堂活动1.学生分组讨论:如何通过课文插图和文字描述,想象圆明园昔日的美景?(四)课堂小结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课后作业1.根据课文内容,绘制圆明园昔日的美景。
2.查找资料,了解圆明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课堂讲解、课堂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毁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昔日的辉煌》教案一、设计思路(一)教材分析《昔日的辉煌》描述了人类告别野蛮时代进入文明社会之后,文明古国取得的多方面伟大成就。
教材选取了文字、文学、建筑工艺、等内容,概括而全面地介绍了这些文明古国对世界文明所做的巨大贡献。
“昔日的辉煌”通过选用代表性的图文资料,采取范例性的叙述方式叙述了三个方面的内容:(1)最早的文字产生的原因及过程:了解楔形文字、象形文字、甲骨文文字,以及三个文字的联系和区别;通过以上内容的学习让学生从中体会到文字的产生是人类告别野蛮、进入文明时代的一个重要标志,是人类文明不断进步的驱动器,是我们了解人类过去的重要依据。
(2)文学的发展及其对世界文化的贡献:了解希腊文学(荷马史诗、希腊的戏剧)的著作和作者、阿拉伯的神话《天方夜谭》;通过以上内容的学习让学生从中体会到希腊文学对欧洲文化及其人文价值观的影响。
(3)凝固的艺术:了解希腊的神庙、法国的巴黎圣母院、阿拉伯的麦加清真寺等别具一格的建筑艺术;通过以上内容让学生感受到文化的多元性以及感受人的创造性。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知道人类最早的文字是楔形文字和象形文字,了解这两种文字的特点,提高观察能力。
2.了解古典文学戏剧作品,感受其艺术魅力,培养阅读能力和兴趣。
3.了解古代建筑的典型代表,提高审美能力。
过程与方法1.运用故事情景进行导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学习兴趣,同时引导学生了解文字产生的背景。
2.引导学生借助课本知识和课外资料进行分组合作的探究学习,了解楔形文字、象形文字、甲骨文的特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古代文学的主要成就;教师播放电影《奥德赛》片断,引导学生讨论并体会希腊文学蕴含的思想和巨大魅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4..用幻灯片展示不同文明地区的建筑艺术成就,引导学生欣赏、观察、比较,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审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帮助学生了解古代的典型文化成就,使他们认识到:人类文明是在世界各地各民族的共同推动下发展前进的;文明具有传承性,古代文明是现代文明的基础。
2.通过文化成就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世界文化的多元性,树立尊重、理解多元文化的态度。
3.通过学习希腊文学作品的精神,培养学生关注人类命运和面对困难百折不挠的精神。
4.通过学习古代社会的辉煌的文明成就,教育学生爱护人类灿烂的文化遗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希腊文学及其精神价值重点的处理方法:1.指导学生阅读课本,了解古代希腊文学的作品及其作者,体会到希腊文学的巨大魅力;2.播放电影《奥德赛》片断引导学生讨论,使学生能够理解希腊文学的伟大思想和价值。
教学难点:文字产生的背景及其作用;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对待分析人类传承的文明。
难点突破的方法:1.运用故事情景导入和讨论,使学生认识到文字产生的必要性,文字产生的意义。
2.运用比较的学习方法如:西方与中国文字的比较;古代与现代相结合,使学生感受到人类文明传承(四)教学方法俗话说:教无定法。
教师可以因时、因地、因人、因教学内容的不同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
本教案以“探究式”教学方法为主,通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创设宽松、民主、和谐、热烈的课堂气氛,并从中获取知识、培养能力。
“讲述法”、“比较法”穿插于整个教学过程,帮助学生整理知识,突破难点。
(五)教学准备学生准备:学生课前收集有关埃及象形文字、西亚“楔形文字”,中国甲骨文等文字的产生、书写材料等方面的资料。
教师准备:吃透教材,理解课程目标,把握重点和难点。
收集相关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或幻灯片。
制作楔形文字泥板二、学与教的过程新课导入导入新课:组织学生合作竞猜“文明古国”采用游戏的目的:寓教于乐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教学最早的文字1.产生的背景和过程教师活动:设疑:(1)文字产生之前,人类曾用哪些方法记事和交流?它们有什么不足?[展示幻灯片]公元前6世纪的一封“实物书信”,结绳记事和刻画符号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
(2)什么是真正的文字?[展示幻灯片] 结绳记事刻画符号图画文字引导学生探究学习文字产生的过程。
学生活动:(1)合作讨论“实物书信”的含义,认识到文字是为了适应人类保存记忆和交流思想的需要,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2)仔细的观察图片捕捉信息,结绳记事----绳结、刻画符号-----符号、图画文字-------图画;合作讨论这三种表达方式有什么不足?结论:可以保存记忆但是只有当时人才懂;只能画但不能读音。
2. 世界上独立形成的古老的文字:象形文字、楔形文字、甲骨文。
教师活动:设疑:结合课本、材料、实物和图片,请同学们探究并概括楔形文字、象形文字、中国的甲骨文各自有哪些特点?它们的共同点是什么?[展示幻灯片] 楔形文字、象形文字、甲骨文三种文字图片,教师可从三种文字的产生背景、形成时间、发源地、发明和使用者,文字的构造特点、书写材料等引导学生观察,归纳,在比较中体会它们的异同点。
对学生的讨论结果,不求面面俱到,重过程,重参与。
然后在师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释疑,讲清重点,突破难点,并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学生活动:分小组讨论,第一组讨论“楔形文字与象形文字的不同与相同”;第二组讨论“甲骨文与象形文字的不同与相同”。
(二)文字产生的过程:刻画符号—图画文字—象形文字建议一: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图2-23、2-24、及下图,小组讨论以下问题:1.图2-23、图2-24各自表达信息的根据是什么?(符号、图画)2.你们知道这些符号和图画表达什么信息吗?(不知道)3.人们用它们表达信息可能会遇到什么困难?(犹如“暗号”和“密码”,离开记忆者,别人就无法了解其意思)4.右图也是一种文字,你们能猜出它们的意思吗?(手、鹰)你们是怎样猜出它们的意思的?(画成其物)我们把这种文字称什么文字?(象形文字)在学生讨论回答的过程中,教师要主动参与,并视学生回答的情况,做好精导妙引工作。
如第三问难度大,教师可设计一些情境帮助学生解决。
然后结合三图归纳小结,整理知识。
教师小结:文字的产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最初,为了记忆和交流的需要,人们开始采用一些特殊的符号和标记来帮助记忆、记事或表达思想,这就是文字的雏形。
图画文字根据形象的画面来表达信息,比刻画符号前进了一步,但两者都只是帮助记忆、记事或表达思想的一种手段途径,无读音,离开了记忆者,别人就无法了解其意义,犹如记忆者设计的“暗号”和“密码”。
图画文字进一步发展,认识它的人越来越多,“暗号”变成了“明号”,并有了通用的读音,就转化为真正的文字—象形文字。
譬如,有人画了一只鹰,刚开始,只有他自己知道它代表鹰,为了交流,叫它为“鹰”;一传十,十传百,久而久之,大家约定俗成,共同以这图画和读音来表达鹰这一动物。
再久而久之,这样的图画越来越多,画得也就不那么逼真了。
最终导致文字从图画中分离出来。
于是,图画文字进一步发展为象形文字。
教学建议二:播放录像《文字的产生》,然后采用读读、划划、问问、议议的方法让学生了解文字的产生过程。
(三)世界上独立形成的古老的文字:象形文字、楔形文字、甲骨文等建议一根据课前布置,运用收集到的资料,引导学生结合课本图2-25、2-26、2-27及课文,小组讨论以下问题:象形文字、楔形文字、甲骨文这三种文字有什么共同点?三种文字各自的特点有哪些?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可就三种文字的产生背景、形成时间、发源地、发明和使用者,文字的构造特点、书写材料等引导学生观察,归纳,在比较中体会它们的异同点。
对学生的讨论结果,不求面面俱到,重过程,重参与。
然后在师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释疑,讲清重点,突破难点,并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重点讲清以下问题:这三种文字分别是古埃及人、苏美尔人,中国人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因为记忆和交流的需要,各自运用自己的智慧发明创造的,是独立形成的古老文字。
因此,它们在形成时间、发源地、发明和使用者、文字的构造特点、书写材料等方面有各自的特点。
文字的产生使三地相继告别野蛮,进入了文明时代。
必要的话,教师可以图表形式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如下表:建议二在前一知识点的教师小结的基础上,首先师生共同探讨埃及象形文字产生背景、形成时间、发源地、发明和使用者,文字的构造特点、书写材料等内容。
对于发源地、文字的构造特点等内容的教学,教师可结合图2-25设计一些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书写材料应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来回答(七年级上册已学)。
然后,创设问题情境,分组讨论(分楔形文字组、甲骨文组),合作探究,竞赛交流。
问题情境如下:“(找异同)请每个小组从楔形文字、甲骨文两种古老文字中挑选一种进行探究,比较你们挑选的文字与埃及象形文字的异同点。
比一比,赛一赛,看哪一组找到的异同点最多?(设最佳考古奖)”。
分好组后,教师可下发相关资料供学生参考。
最后,师生交流,归纳小结(参见建议一表)。
“建议一”适用于学生基础好,生活条件好的城市。
采用“建议二”,合作与竞争并存,既能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又能培养学生的合作与竞争意识。
(承转)刚才通过探究学习,我们了解三种古老的文字的发源地,那么现在这三个地区又使用怎样的文字呢?(四)汉字──最古老的文字展示现代埃及、西亚及中国的文字,设问:哪一种文字还比较像以前的文字?(汉字)大家想不想继续了解这三种文字形成后的发展演变过程?请大家结合下面情境及回顾汉字的演变过程(七年级上册)进行思考。
情境:运用多媒体或投影展示或讲述法国学者商伯良研究罗塞塔碑文破译象形文字、法国学者罗林森研究贝希斯顿铭文破译楔形文字的故事(略,可上网查找)。
在师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小结:在公元前525年,波斯人征服古埃及,强迫埃及人弃用象形文字改用波斯文字,因此象形文字逐渐消失。
西亚楔形文字在苏美尔人建立的王朝的衰亡后(公元前2007年),继承它的古巴比伦王国对它做了较大改动,因此面目全非。
只有中国的甲骨文由于中华文明从未间断、生生不息的特点,由繁到简,逐渐演变成今天我们使用的汉字。
所以,汉字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创设上面情境,目的在于:(1)、引导学生了解文字对后世的深远影响,从中体会文明传承的意义(2)、让学生较完整地认识三种文字的发展演变过程,(3)、在比较中让学生体会到汉字的演变过程体现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特点,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承转)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正因为古老,汉字的起源,自古以来众说纷纭,如最为流行的是“仓颉造字”。
(五)文字—人民群众集体的智慧结晶指导学生阅读阅读卡“仓颉造字”,设问:1.谈谈你读后的感想。
2.文字究竟是谁发明的?引导学生结合已有知识,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全面观点来分析并落实以下知识点:1.这是一个传说故事,传说并不等于历史,不足为据,但其内涵却不无道理,它有助于我们了解文字产生的历史(如材料中讲仓颉以龟文鸟迹之像来造字,这印证了人类最初的文字是由图画文字演变过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