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街亭导学案oy(学生用) 2

合集下载

《失街亭》教学实录(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失街亭》教学实录(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失街亭》教学实录(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教学设计《失街亭》教学实录作者:加入日期:07-03-18一、导入方案: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诸葛亮----《失街亭》二、释题1、失--标题中体现的作者(编者)情感倾向:拥刘反曹(《三》全书的倾向)--可怕的“血统论”(非“唯贤是用”)2、街亭--重要的战略地位!(出示《蜀魏街亭之战示意图》)蜀----街亭----魏进退咽喉反攻要地必争之地:蜀方固守街亭是北伐保证,魏方死守街亭是变被动为主动的关键。

三、学生分组研讨☆话题:失街亭,谁之过?(或:街亭,缘何失?)第一种观点,街亭之败,马谡应负主要责任。

第二种观点,街亭之败,诸葛亮应负主要责任。

第三种观点,关键并不在失街亭,而在诸葛亮此次北伐的战略错误。

☆研讨中适时梳理故事情节与人物形象(1)情节:孔明派将点兵(开端)--马谡拒谏(发展)--双方激战,蜀失街亭(高潮)--孔明布置退兵,挥泪斩马谡(结局)(2)人物形象(没有完美的人)a、诸葛亮--失败的英雄!b、马谡--也是条汉子!题外话:(1)当年关云长也曾立下军令状,但刘玄德不杀--杀关即杀刘(桃园结义),呵呵!(2)读书不化:要有自己的头脑(有同学捧着学案回答问题,更有笑话,照抄答案--“略”“根据本人情况作答”)☆马谡有没有谋略?(诸葛亮一向谨慎,知人善任,为什么竟重用马谡这样的“言其过实'之人?)说明:诸葛亮的识人之误、用人之错,绝非一次。

如华容道错用关羽而放走劲敌,疑魏延屡驳其计而坐失战机等。

--不是全能之神。

c、作者如何塑造人物形象?正面描写(言行)+侧面描写(衬托)△蒋琬“留人”a、非“史实”(时间提前)--作用?b、孙武“用法明也”--吴宫练兵(《史记》)c、岂不可惜乎?--曹操“不杀”幸甚(举例)(3)三个“三”马谡三笑(笑到最后的才是英雄--二哭)、诸葛亮三哭、街亭三“夺'。

四、小结全文写一“失”字,皆由用人失察引起,失了街亭,失了战机,失了已夺之地,失了将得的胜利,失了锐气,最终失了灭魏兴汉大业。

失街亭教案

失街亭教案

失街亭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失街亭》的相关内容;(2)了解《失街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3)分析并评价诸葛亮的用人策略和马谡的性格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失街亭》的故事情节;(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提高文学素养;(3)运用批判性思维,对作品进行合理的评价和分析。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2)理解人才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人才观;(3)学会从历史中汲取智慧,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理解《失街亭》的故事情节;(2)分析诸葛亮的用人策略和马谡的性格特点;(3)体会古典文学的魅力,提高文学素养。

2. 教学难点:(1)对《失街亭》中古代军事术语的理解;(2)对诸葛亮用人策略的深入分析;(3)对马谡性格特点的把握。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失街亭》的历史背景;(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学习。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失街亭》原文;(2)要求学生掌握故事情节,了解人物关系。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诸葛亮的用人策略;(2)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全班交流;4. 深入解读:(1)分析马谡的性格特点,探讨其悲剧原因;(2)引导学生从马谡身上汲取教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5.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2)强调人才的重要性,提醒学生关注身边的人才。

四、课后作业1. 背诵《失街亭》原文;3. 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如何树立正确的人才观。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激发学生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热情,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综合素质。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合作探讨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失街亭教案新部编本

失街亭教案新部编本

精品教学教案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教师学科教案[20 -20学年度第—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r \・《失街亭》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三国演义》及作者罗贯中。

2 •学习本文通过生动的情节和人物语言来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3•了解诸葛亮深谋远虑、赏罚严明、严于自责的优良作风,认识马谡狂妄轻敌、刚愎自用、死守教条的错误及其危害性。

二、能力目标1 •品味《失街亭》中描写战争的技巧。

2 •欣赏《失街亭》中的人物描写方法,进而理解诸葛亮、马谡两个人物形象。

3 •掌握本文有条不紊、严谨有序的结构特点。

4 •体会本文通过对比手法描写人物的方法。

三、德育目标学习《失街亭》,认识诸葛亮赏罚严明的现实意义。

教材分析节选自《三国演义》的《失街亭》是高中语文第四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

本单元鉴赏的都是古代小说,单元的教学要求是鉴赏小说的人物形象和小说语言。

运用语言、动作描写刻画人物性格,是中国小说尤其是中国古典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传统手法。

而本文在人物形]塑造方面很成功,具有典型意义。

指导学生自读《失街亭》,合单元教学要求,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弄清文章是通过哪些生动的情节和人物的语言来表现诸葛亮和马谡这两个人物性格的。

教学重点赏析人物描写方法,分析诸葛亮和马谡两个主要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如何正确评价诸葛亮任用马谡守街亭。

教学方法1 •品读法。

对于课文中的关键段落、语句应仔细品读,体会其作用。

2•讨论分析法。

课文中的疑难问题,通过分组讨论、分析来理解。

3 •欣赏一一比较一一研习法。

播放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中有关失街亭的部分,让学生比较画面展示与文字描写的异同,进而欣赏文学作品,提高欣赏能力4 •研究性学习法。

通过学习本文,让学生用创新思维来写一篇《失街亭》读后感。

《失街亭》学案(人教版高二必修四)共3篇

《失街亭》学案(人教版高二必修四)共3篇

《失街亭》学案(人教版高二必修四)共3篇《失街亭》学案(人教版高二必修四)1《失街亭》学案(人教版高二必修四)作为清代著名小说家曹雪芹的代表作品之一,《红楼梦》自问世以来便备受推崇与争议。

作为《红楼梦》中的一个片段,凤姐、贾琏在失街亭相遇、发生争吵这一段情节,无论是从文学、文化,还是历史背景上,都十分值得我们细致的研究探究。

一、背景知识1.时间背景“失街亭”所发生的时间应该在清康熙年间,可以从小说中的一些细节推断得出:① 红楼梦的前六十回发生在雍正时期,而凤姐为贾府中人,属于第六十一回以后的人物出现,即康熙年间。

② 大观园与贾府同出一源,而大观园的建造则是在康熙十年时兴建,因此康熙年间为小说的时间背景。

2.文化背景“失街亭”所发生的时代,是清朝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

这一时期,文学艺术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上下流传的小说文学也愈加精彩。

尤其是兴盛于康熙年间的“凤凰台词”,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3.历史背景清朝封建社会的衰落和维新运动的兴起,是“失街亭”所反映的历史背景之一。

康熙年间,清朝的统治者将力量集中在中央,由此导致地方的衰落和社会矛盾的加深。

此外,由于西方文化的渗透和改革思潮的兴起,中西方文化的冲突也日益激烈。

二、主要人物1.凤姐凤姐是贾府中的大舅母,也是权力巨大的世家女性。

她以其才华、美貌、权势,成为贾府中的中流砥柱,对于小说情节的推进和长远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

2.贾琏贾琏是贾府的庶出长子,也是贾府中的皮肉生活代表。

他性格豁达,善于交际,经常和贾府中的女性接触。

他和凤姐也是故事中的一对反派,他的出现让故事更加扑朔迷离。

三、情节分析小说情节中的“失街亭”事件,是一个寓意深远的反映人性的故事。

贾琏在失街亭之前与迎春合谋,计划报复凤姐。

而凤姐却敏锐地察觉到了贾琏的谋划,并提前做好了防备。

在失街亭中,两人发生了激烈的争吵和对峙,凤姐对贾琏进行了斥责和严格的惩罚。

四、文化的解读1.社会风俗作为清代的一部小说,《红楼梦》中的人文文化是非常有代表性的。

《失街亭》导学案

《失街亭》导学案

合作 探究 鉴赏 分析
1、失街亭谁之过。ຫໍສະໝຸດ 2、 《失街亭》可借鉴之处。
《失街亭》导学案
主备人:潘伊美 学 习 目 标 课 前 预 习 自主 学习 整体 感知 3、本文是如何刻画诸葛亮这一人物形象的? 4、本文的线索是什么?作者是如何围绕线索把错综复杂的矛盾组织起来并推动故事发展的? 1、 了解《三国演义》及作者罗贯中。 2、 欣赏课文人物描写方法,进而理解诸葛亮、马谡两个人物形象。 3、 如何正确评价诸葛亮任用马谡守街亭。 1、了解作者,介绍作品的相关背景。 (参见: 《三维设计》 “说作者”与“寻背景” ) 2、梳理基础知识。 (参见: 《三维设计》 ,完成单音字、多音字与词语积累部分) 1、理清小说故事情节。 2、本文是如何刻画马谡其人的?从中体现了他怎样的性格特征? 参与人:高二语文全体成员 日期:2012 年 4 月 16 日 编号:geyw007 达标测验 1.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偏裨 (bì) 咽喉要道(yān) 城垣(yuán) . B.熟谙(ān) 擅离职守(shàn) 寨栅(shān) C.祁山(qí) 掎角之势(qí) 箕谷(jī) D.汲水(jí) 生活拮据(jié) 长史(zhǎng) 2. 下列加横线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细作告曰: “司马懿倍道而行,八日已到新城,孟达措 手不及,„„被乱军所杀。 ” B.魏兵骤至,把山四面围合,某引兵冲杀十余次,皆不 能入。次日土崩瓦解,降者无数。 C.今年六月,人大审计工作的报告爆出了触目惊心的新 闻,某 100 余人的机关,竟花掉五六亿元营建高档写字 楼。 D.在市场销售持续疲软的情况下,不少企业却能扭亏为 盈,求得生机和发展,这与大刀阔斧洗心革面的改革是 密切相关的。 3.试根据古代章回体小说回目的特点和课文内容,选出 与“马谡拒谏失街亭”配对的一句 ( ) A.武侯弹琴退仲达 B.孔明挥泪斩马谡 C.周鲂断发赚曹休 D.孔明乘雪破羌兵

失街亭 教案教学设计

失街亭 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失街亭》教案教学设计课时安排:2课时年级学科:高中语文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失街亭》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2. 培养学生分析文学作品人物性格和情感的能力。

3. 引导学生理解并欣赏古文的语言美和表达技巧。

4. 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教学重点:1. 《失街亭》情节的把握。

2. 分析人物形象,理解人物性格和情感。

3. 古文语言美的欣赏。

教学难点:1. 古文实词、虚词的理解。

2. 文中典故、意象的解读。

二、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1. 激发兴趣:简要介绍《失街亭》的背景,让学生对作品产生兴趣。

2. 发布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明确学习内容。

环节二:自主学习1.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标记生字词。

2. 教师辅导:针对学生遇到的生字词、语句进行讲解,解析文本。

环节三:合作学习1. 分组讨论:让学生围绕课前发布的学习任务,进行小组讨论。

2. 分享成果:各小组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成员补充。

环节四:课堂讲解1. 分析情节:讲解《失街亭》的基本情节,梳理故事脉络。

2. 人物剖析: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理解人物性格和情感。

3. 语言欣赏:讲解古文的语言美和表达技巧,引导学生欣赏。

环节五:课堂练习1. 布置练习题: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设计相应的练习题。

2. 学生练习:学生在课堂上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环节六:总结拓展1. 教师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失街亭》在现实生活中的启示,提高人文素养。

三、课后作业1. 翻译并背诵《失街亭》全文。

3. 推荐阅读其他有关《失街亭》的文学作品,如小说、戏剧等,下节课分享阅读心得。

四、教学评价1. 课后跟踪: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学习效果。

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学生反馈: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失街亭》教案

《失街亭》教案

《失街亭》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失街亭》这首古文诗的背景和作者。

2.学习诗歌的韵律、格律和修辞手法。

3.理解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4.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诗歌背景和作者介绍通过介绍诗歌的背景和作者,让学生了解《失街亭》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的生平和创作特点。

2. 诗歌韵律、格律和修辞手法解析通过分析诗歌的韵律、格律和修辞手法,让学生掌握诗歌的基本特征和艺术表现手法,并能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3. 诗歌情感和思想的理解通过阅读和解读诗歌的内容,让学生深入理解诗人的情感和思想,并能够从中汲取启示和思考。

4. 阅读理解和写作练习通过阅读《失街亭》并进行问题讨论和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诗歌背景和作者介绍:–讲解《失街亭》的创作背景和作者杜牧的生平和创作特点。

–分析创作背景对诗歌表达的影响。

2.诗歌韵律、格律和修辞手法解析:–教授诗歌韵律和格律的基本知识。

–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

3.学生练习:–阅读《失街亭》并体会其中的韵律、格律和修辞手法。

–分组讨论诗歌中的细节和表达的情感。

第二课时:1.诗歌情感和思想的理解:–讲解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象征。

2.学生练习:–阅读《失街亭》并回答相关问题,加深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小组讨论诗歌中表达的思想和启示。

第三课时:1.阅读理解和写作练习:–学生阅读一篇与《失街亭》内容相关的阅读材料,并回答相关问题,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学生进行写作练习,写一篇关于自己人生感悟的文章,运用诗歌中的修辞手法。

2.学生展示和讨论:–学生互相展示自己的写作成果。

–小组讨论和分享对彼此作品的观点和建议。

四、教学评价:1.听课笔记和参与讨论: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讨论,记录课堂笔记。

2.课后作业评价:检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写作能力的提高。

3.学生作品评价:评估学生写的文章的思想深度和表达能力。

《失街亭》教案

《失街亭》教案

《失街亭》教案一、目的要求1、在理解基础上欣赏人物形象,培养学生欣赏小说人物形象的能力2、学习本文刻画人物形象的技巧方法,学习本文简练生动的语言3、培养学生正确审美观,正确处理原则:赏罚重明,死搬教重危害大二、教学重点:1、在理解基础上欣赏人物形象,继情培养学生欣赏小说人物形象的能力2、学习本文刻画人物形象的技巧方法,学习本文简练生动的语言三、教学难点:正确认识孔明任用马骏守街亭四、教学方法:1、分析研讨法:理解课文大意、结构、刻画人物方法。

2、知识潜移:分析人物形象3、辩论法:拓展思维五:教具准备:多媒体《三国演义》VCD光盘失街亭部分,主题曲录音带六:教学进程:(一)导入新课:播放《三国演义》插曲,让学生感觉歌词内容,说说自己有哪些想法。

(雄浑、苍净、时事变迁、感叹英雄……)众多英雄中,孔明是智慧代称,让我们学习《失街亭》更入地了解孔明(二)简介作者(出示、字幕)(三)关于《三国演义》:1、成书2、内容3、艺术成就(请细内容见字幕)(四)简介与课文相关内容街亭子之成以前情况。

孔明蜀国力强盛后,四面出击,要完成统一思统(五)在预习基础上,疏理课文内容、结构1、分组讲述故事,根据以下提示分为4组展开讨论,然后4位同学复述故事① 孔明是如何调兵遗将的?② 马谡是如何据守街亭的?③ 街亭之战的经过如何?④ 街亭失守后,孔明做了哪些工作?2、、根据以上复述,理解文章结构、思路(守——失——斩)(六)理解基础上因前两单元学习的方法分析欣赏人物形象,学习本文刻画人物方法技巧、1、分析孔明的形象性格。

并说说自己是如何判断人物性格的(大屏幕显示孔明调兵遗将片段和挥泪斩马谡片段)2、你认为马谡其人如何?(大屏幕显示马谡请命、守街亭、请罪片段)3、作者是如何刻画这些人物形象的?(七)知识拓展:讨论如下问题,各抒已见1、失街亭,谁之过?2、学习本文后的感受?(八)抓主要方面归纳总结1、定好线索抓主要人物学习归纳课文组材方法:通过生动的情节语言侧面烘托2、学习刻画人物形象的技巧(九)布置作业:1、写读后感2、课外阅读《三国演义》孔明街亭马谡开端调兵遗将…… 守……请缨守街亭发展高潮…………失……街亭交战结局撤兵奖罚分明… 斩……请罪丧命。

《失街亭》教学设计(使用)

《失街亭》教学设计(使用)

《失街亭》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理解诸葛亮和马谡这两个人物形象。

2. 体会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人物形象分析教学难点:人物性格展示的技巧教学方法:读读、评评教学安排:一课时一、由杜甫的《蜀相》导入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蜀相就是大家熟悉的诸葛亮,相关的文字很多,如: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志远——诸葛亮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定三分,烧博望,出祁山,大名不朽,气周瑜,摒司马,擒孟获,古今流传那为什么诸葛亮出师未捷呢?这还得从一次看似很小的战役说起。

那就是街亭的丢失。

二、街亭的重要意义当时魏蜀以秦岭为界,互相对峙。

蜀要伐魏,必过秦岭而取长安;魏要伐蜀,也必过秦岭而取汉中。

通过秦岭有三条要道:一是东路的子午谷,十分险要,双方都有兵把守,不易通过,所以孔明未走东路。

二是中路的斜谷,蜀军可由此攻郿城,下长安,路程较近。

孔明这次北伐,主力正是由此进军。

司马懿根据孔明‚平生谨慎,末敢造次行事‛‚不肯弄险‛的特点,料到孔明不会‚从子午谷径取长安‛,而‚必出兵斜谷,来取郿城‛,于是派兵据守中路。

三是西路由阳平关绕到街亭的一条大道,离长安较远,主力不宜由此进兵。

但孔明由中路取郿城,司马懿就可能由西路南攻,断绝蜀军粮道,使蜀军不战自溃,并使蜀方已得的三郡不能安守。

司马懿正是这样做的。

可见街亭的地位确实重要。

三、整体感知课文,了解课文情节1、学生自读课文,快速把握整体,理清思路,概括故事情节。

请用《三国演义》的章回体形式,给课文的四部分命一个小标题。

孔明分兵拒司马,马谡奉命守街亭司马设伏取蜀兵,马谡大意失街亭亡羊补牢时已晚,发号施令别打算赵云神勇保军资,孔明挥泪斩马谡2、(讨论):读完这个故事,你认识到了怎么样的马谡和诸葛亮?通过语言、动作和情态分析马谡、诸葛亮形象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同学们会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三国演义》与数字‚三‛很有缘,比如说‚桃园三结义‛,‚三分归晋‛,‚三绝‛(曹操的‚奸绝‛;关羽的‚义绝;孔明的‚智绝‛)等等,你能在分析人物性格时找出课文中与‚三‛有关的东西吗?(此题以‚三‛切入,激起学生阅读兴趣;另外可能有一定难度,可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教师也可进行适当点拨,如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时的情态等等。

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第一中学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导学案12课《失街亭》

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第一中学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导学案12课《失街亭》

第12课失街亭答案二、初读课文,归纳情节1、街亭的攻守。

3、开端:孔明调兵发展:马谡拒谏高潮:街亭失守结局:挥泪执法三、品读课文、分析形象(一)、马谡的形象1. (1) 诸葛亮;笑他周密部署,分派重兵把守;笑他部署不当,过于小心,不如自己准确得当。

(2)王平;王平劝阻他在山上屯兵;觉得王平见识短浅,不如自己熟读兵书,部署得当;(3)司马懿;笑他亲自察看自己的部署,准备攻打;认为自己部署得当,司马懿来攻打完全是白白送死。

2.(1)直接描写。

①马谡的大言不惭“某自幼熟读兵书,颇知兵法,岂一街亭不能守耶?”“休道司马懿、张郃,便是曹叡亲来,有何惧哉!若有差失,乞斩全家。

”②主要是马谡的三“笑”一笑:“丞相何故多心也?量此山僻之处,魏兵如何敢来!”二笑:“汝真女子之见!……若魏兵到来,吾教他片甲不回!”三笑:“汝莫乱道!……吾素读兵书,丞相诸事尚问于我,汝奈何相阻耶?”③临战的慌乱“马谡在山上看时,只见魏兵漫山遍野,旌旗队伍,甚是严整。

蜀兵见之,尽皆丧胆,不敢下山。

马谡将红旗招动,军将你我相推,无一人敢动。

谡大怒,自杀二将。

众军惊惧,只得努力下山来冲魏兵。

魏兵端然不动。

蜀兵又退上山去。

马谡见事不谐,教军紧守寨门,只等外应。

”(2)间接描写:通过他人来衬托。

①通过写王平的谨慎谦恭反衬马谡的自骄蛮横;②通过写司马氏父子的机谨善谋和评价反衬马谡的无能。

③通过写诸葛亮的自责沉着侧面衬托马谡的无知幼稚;(3)马谡形象特点:是一个饱读兵书、熟谙战法,轻敌大意、刚愎自用,死搬教条、徒有虚名的谋士形象。

(二)、诸葛亮的形象1.(1)第一次哭的表达方式是挥泪;被马谡临逝之言所感动,对马谡即将被处死,从个人感情上深表同情、悲痛,但军法无情。

表现孔明极富人情。

(2)流涕;斩马谡是为了正军法,不得已而为之,实际上自己内心是极不愿意的。

(3)大哭不止;为自己用人不当,深感有负先帝,深深自责。

2.文章在塑造马谡的形象时用到了哪些方法?表现了他什么形象特点?(1)直接描写①文中几次写到诸葛亮的用兵遣将②诸葛亮对赵云的奖赏和对马谡的处斩。

失街亭教案_2

失街亭教案_2

失街亭教案? 《三国演义》是一部历史演义小说。

它以三国时代的历史为背景,描述了自东汉灵武帝刘宏中平元年(184年)到西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将近一百年的政治、军事以及外交的斗争故事。

《失街亭》节选自《三国演义》第95回和96回。

它通过对魏、蜀两国对街亭的争夺战役的描述,赞扬了诸葛亮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深谋远虑,以及严肃执法、勇于自责的优良作风;批判了马谡狂妄自大、脱离实际、言过其实、违反军令的严重错误。

指导学生自读《失街亭》,要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弄清文章是通过哪些生动的情节和人物的语言来表现诸葛亮和马谡这两个人物性格的。

? 西江月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三国演义》卷首词)《三国演义》是一部历史演义小说,罗贯中在写这本书时的历史依据,就是晋朝史学家陈寿的史书《三国志》,所以在明朝嘉靖元年,即1522年,《三国演义》首次雕刻印刷的时候,它的扉页上题着两行字:“晋平阳侯陈寿史传,后学罗本贯中编次。

”当然,他们之所以这样说,其另个目的是想让人们相信,《三国演义》是用一个生动的故事讲述了一段真实的历史。

(解读《三国演义》顾振彪、顾之川主编,京华出版社XX年版第6页)全部故事的基本轮廊和基本线索,主要人物的主要活动,大体上同历史记载相去不远。

但三国历史只是一个骨架,作品的血肉部分则主要是创作者(其中包括长期以来特别是宋元时期人民群众、民间艺人、下层文人)所创作、虚构的,概括了更广阔更丰富的社会历史内容。

(《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第683页)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陆游《书愤》)街亭,古地名,又叫街泉亭、街城,在今甘肃省庄浪东南。

公元228年春天,诸葛亮出兵伐魏,派马谡带领五万多人马做先锋,到军事重镇街亭去抵御魏军。

《失街亭》教案

《失街亭》教案

What are you afraid of starting from a low starting point, the big deal is to redouble your efforts.勤学乐施积极进取(页眉可删)《失街亭》教案《失街亭》教案1《失街亭》节选自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第九十五回和第九十六回的内容。

《三国演义》原名《三国志通俗演义》,是我国第一部章回小说,也是我国最有代表性的长篇历史演义小说。

《失街亭》这个故事,通过对魏、蜀两国对街亭的争夺战役的描述,赞扬了孔明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深谋远虑,严肃执法,勇于自责的优良作风,批判了马谡的狂妄自大,脱离实际,言过其实,违反军令的严重错误。

学习本课的主要任务是欣赏曲折完整的故事情节和欣赏运用多种艺术手法塑造人物形象。

《三国演义》善于借错综复杂的故事情节,表现封建统治集团之间,以及各自内部复杂而尖锐的矛盾斗争。

这部书写战争极为出色,它以人物为中心,把斗智斗勇的描述结合起来,着重表现作战双方战略战术的运用、力量的对比、地位的转化,从而揭示出决定胜负的原因,使大小战役在作者笔下显得千变万化,各具特色,毫不雷同。

《失街亭》这场战争的情节相当单纯,但作者却写得曲折有致。

诸葛亮点将时,判断准确,部署严密,看来是稳操胜券,但是马谡的轻率则埋下了失败的种子。

扎营时马、王争吵,预示马谡必败。

街亭失守,双方争夺厮杀,作者写得奇矫突兀,声色俱佳。

其间贯穿蜀方的增援和魏方的打援,魏方的设计和蜀方的中计,时升时落,似大海潮涌;急起急伏,如重峦叠嶂,扣人心弦,引人入胜,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在刻画人物形象方面,作者没有静止地交代人物性格,而是运用语言描写和行动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性格。

如刻画马谡,是通过三个争执的小回合来展开的。

乍到街亭,马谡先是以笑讥人,嘲笑丞相多心,表现出他极为主观;当王平提出异议时,他大觉逆耳,表现出他刚愎自用;王平以大局为重,再次提醒时,马谡以恃唬人,“丞相诸事尚问于我,汝奈何相阻耶”,可以看出他目空一切,得意忘形。

失街亭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失街亭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失街亭》教学设计(第二课时)语文组张素婷【备课说明】《失街亭》是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的一个著名片段。

根据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根据本文在本册书中地位(本单元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对小说的分析和鉴赏水平,本文为自渎课文),我依据新课标尝试采用问题教学模式,以学生“改编-表演-反思”的形式,组织学生自主地分析、欣赏小说人物形象。

【教学目的】1、知识和技能方面:了解街亭之失的过程及此事与各人物间的关系。

2、过程和方法方面:进一步提高在文中抽取、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并能有效进行整合的概括能力。

3、情感熏陶方面:在鉴赏形象的过程中体会马谡刚愎自用之祸之烈,体会孔明用人之误之痛。

培养全面、辩证地看问题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能具体分析孔明、马谡这两个人物形象;街亭失守与二人性格的关系。

一、导入(回顾小说的三要素)“今天,我们就要抓住小说的第一要素,对《失街亭》中的主要人物形象进行分析。

这两位主角是谁呢?”二、课本剧欣赏(《马谡拒谏》,学生改编,自导自演)三、问题导学(一)分析马谡形象1、各位观众,他们改编得如何,表演得怎样?(请导演怀玲同学评价)2、请演员贤星同学来谈谈你是如何理解和把握马谡这个角色的?明确:狂妄自大、刚愎自用、自负轻敌等。

3、那么,你是依据文中的哪些描写来透视马谡这些性格特点呢?明确:马谡的“三笑”集体品味:回归文本3、4段,品味“三笑”暴露的人物性格特征。

人物反思:马谡真的一无是处吗?(辨证思考,拓展知识)提示:马谡是个良谋,曾以攻心计和反间计助蜀汉平南、北伐。

(二)分析诸葛亮形象1、在大家的印象中诸葛亮是个怎样的人?明确:神机妙算、用兵谨慎------2、这些人物性格特点在《失街亭》中有哪些体现?3、诸葛亮虽用兵如神,但毕竟不是神,也有人之七情,甚至脆弱之时,在文中哪个地方有体现呢?明确:挥泪斩马谡,诸葛亮真情“三哭”。

4、俗话说“男儿有泪不轻弹”,诸葛亮的“三哭”分别为何而哭?从中让我们看到怎样一个诸葛亮?5、诸葛亮尽管如此优秀,可街亭还是失守了。

《失街亭》学案(人教版高二必修四)

《失街亭》学案(人教版高二必修四)

《失街亭》学案(人教版高二必修四)四川省威远县龙会中学李新明课堂作业:1、阅读课文和注释填空。

《三国演义》原名《》描写了从黄巾起义开始,到()灭亡、()统一为止,前后共九十七年的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斗争。

这部小说是在()文学和()资料的基础上,经过作者的(再创造)而形成的,它在政治上有明显的尊()贬()的倾向性。

《失街亭》节选自()体长篇()小说《三国演义》。

这篇课文写的是()双方交战,但以()方为主,以()的活动为中心,遇有关联之处,才略写()方,不枝不蔓,显得十分清晰。

写战争的发展,按()顺序逐步交代。

在人物形象的刻划上,则着重()方面的描写,以此来展示人物的性格特征。

作者,罗贯中:元末明初小说家,名本,字贯中,别号湖海散人。

曾充当元末农民起义军领袖张士诚的幕僚。

他写过词曲,杂剧,以小说的创作成就最大。

可以说他是中国第一个用全力写小说的作家,其作品包罗万象,著有小说《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杂剧《赵太祖龙虎风云会》等,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是其代表作,也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

课堂作业:2、请用《三国演义》的章回体形式,仿照例子给课文的四部分命一个小标题。

即:孔明分兵拒司马,马谡奉命守街亭课堂作业:3、①用一句话概括马谡到底是怎样一个人。

②作者写马谡主要采用了直接描写主要是语言情态描写和间接描写,在文中勾出马谡“三笑” 内容,请同学模仿朗读体会。

“某自幼熟读兵书,颇知兵法。

岂一街亭不能守耶?”“丞相何故多心也?量此山僻之处,魏兵如何敢来!”——一“笑”( )“汝真女子之见!……若魏兵到来,吾教他片甲不回!”——二“笑”()“汝莫乱道!……吾素读兵书,丞相诸事尚问于我,汝奈何相阻耶?”“彼若有命,不来围山!”——三“笑”()间接描写:一是通过写王平的谨慎谦恭反衬马谡的自骄蛮横;二是通过写诸葛亮的自责沉着侧面衬托马谡的无知幼稚;三是通过写司马氏父子的机谨善谋和笑反衬马谡的无能;通过刘备的临终遗言说明马谡的言过其实)课堂作业:4、读背三段文字(1)“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2021—2022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4 第12课 失街亭 学案 Word版含答案

2021—2022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4 第12课 失街亭 学案 Word版含答案

失街亭 导学案【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通过生动的情节和人物语言来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进而理解孔明、马谡两个人物形象。

2.体会文中通过对比描写人物的方法。

3.品尝文中描写战斗的技巧。

课前自主导学基础梳理1.字音辨识 (1)单音字祁.山(qí) 屯.扎(tún) 箕.谷(jī) 城垣.(yuán) 汲.水(jí) 隳.(huī) 旌.旗(jīnɡ) 垓.心(ɡāi) 钦.敬(qīn) (2)多音字咽⎩⎨⎧(yān )咽喉(yè)哽咽 裨⎩⎨⎧(pí)偏裨(bì)大有裨益度⎩⎨⎧(dù)调度(duó)揣度 丧⎩⎨⎧(sàn ɡ)丧胆(sānɡ)丧事降⎩⎨⎧(xián ɡ)投降(jiàn ɡ)降雨 折⎩⎨⎧(zhé)折兵(shé)折本2.字形辨认⎩⎨⎧jǐ(掎)角之势jī(犄)角 ⎩⎨⎧杀lù(戮)邮chuō(戳) ⎩⎨⎧xū(戌)时shù(戍)守wù(戊)戌变法 ⎩⎨⎧鼓zào (噪)干zào (燥)急zào (躁) ⎩⎨⎧chè(撤)兵清chè(澈)车zhé(辙) ⎩⎨⎧偏pì(僻)开pì(辟)躲bì(避) 3.词语辨析 (1)以致·以至 两者都表示结果。

“以致”表示由于上文所说的状况,引出了下文的结果(多指不好的结果)。

“以至”表示在时间、程度、范围、数量上的延长;也指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上文所说的动作、状况的程度很深而形成的结果。

请将使用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全球经济衰退对海贸活动影响不断深化,以致(以致/以至)港、星两个世界级枢纽货柜港8月份货柜处理量跌幅均比预期要大。

(2)严谨·谨慎“严谨”指严密谨慎,严密细致,经常强调治学、作风等方面。

粤教版必修四《失街亭》优秀教案 2篇

粤教版必修四《失街亭》优秀教案 2篇

粤教版必修四《失街亭》优秀教案1教学目标一、知识和能力1.以“回目”形式概括情节发展,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把握,并训练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

2.以“评点”的方式欣赏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艺术技巧,切实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二、过程和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课前阅读课文与《语文读本》“名著导读”《三国演义》,课上进行多向的对话与交流,感悟思考与讨论交流结合。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中国古典小说的魅力,弘扬民族优秀文化。

从课文获取人生智慧。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了解三国时相关的历史背景,熟悉故事情节。

理解诸葛亮和马谡这两个人物形象,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教学难点:我国古典小说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理解本文“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的语言特色。

如何正确评价诸葛亮任用马谡守街亭。

教学方法先学后教、讨论、点拨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第71集《空城退敌》中“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片段。

以“马谡为什么被斩”的悬念导入新课。

二、明确学习目标1、熟悉并理清小说的情节结构。

2、了解诸葛亮、马谡等人物的性格特点以及塑造人物的'方法。

3、学习本文的现实意义。

三、自读课文,完成下面问题展示自读提纲:1、了解作者及作品;2、利用工具书疏通字词障碍;3、课文是以什么为线索来组织材料的?4、小说的情节、结构是如何安排的?5、理解诸葛亮、马谡的性格特征;6、准备讨论:街亭之失,谁之过?7、马谡的失败给我们什么启示?四、理解课文内容(一)、双基练习检测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C)A、马谡(shù)曹叡(ruì)寨栅(zhà)B、偏裨(bì)文几(jǐ)熟谙(yīn)C、张郃(hé)掎角(jǐ)城垣(yuán)D、垓心(gāi)长史(cháng)辎重(zī)2、《三国演义》原名《三国志通俗演义》,也称,是我国第一部小说,也是我国最有代表性的长篇小说。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诸葛亮的第四次哭是挥泪斩马谡。刘备死后,诸葛亮竭力尽智辅佐后主,七擒孟获,攻心为上,安定后方,积蓄力量,准备北伐,以完成先主统一大业的遗愿。诸葛亮出师,初战告捷,夺取了陇西三郡,声威大震。孔明正在祁山寨中议事,忽报司马懿出关,倍道而行。诸葛亮料定他必取街亭,断蜀咽喉。因此想派一名上将去守街亭,不料马谡愿意前往,并立下“若有差失,乞斩全家”的军令状。马谡到街亭后违令拒谏,于山上下寨,结果被司马懿先断汲水之道,又沿山放火,虽得蜀军几次救援,终失街亭。街亭失守后,按军法和马谡自已立下的军令状,理当问斩,诸葛亮不徇私情,含着热泪杀掉了这位情同手足的兄弟,这其中又是三次大哭。第一次哭是数落马谡的罪过。说街亭是吾根本,你是以全家性命领此重任,今失地陷城,必当斩之。当马谡请求杀死他后能否照顾他的儿子时,诸葛亮被这死之前的唯一要求所感动,答应了他的请求,同时含着泪说:“吾与汝义同兄弟,汝之子即吾之子也,不必多嘱。”意思是叫他安心而去。这表现了诸葛亮既严明执法,又有很浓的人情味。第二次哭是因为参军蒋琬的劝谏。在蒋琬看来“今天下未定,而戮智谋之臣,岂不可惜乎?”孔明也知道马谡有可用之处。在这以前,马谡曾为诸葛亮出谋献计两次,都大获成功:一次是七擒孟获,他建议以攻心为上;另一次是利用反间计,挑泼曹睿和司马懿的关系,结果司马懿被贬回乡。但此时他必须站在国家利益的高度,,坚持严格执法。此时他内心极为矛盾复杂,怎能使他不伤心呢?第三次哭是看到了马谡的首级以后,孔明再也抑止不住内心的痛苦,大哭不已。这时蒋琬反而不懈地问:“今幼常得罪,既正军法,丞相何故哭耶?”这时孔明又一次想到自已用人不当的过失,而且这种过失在他来看来是不可谅解的,因为有人已明确提醒他马谡不可重用,这人就是先主。先主临终那天,当时并无多少人在场,先主以目遍视,见马谡在旁,刘备令马谡退出,特意叮嘱诸葛亮说:“朕观此人,言过其实,不可大用。丞相宜深察之。”先主的这些谆谆教导,诸葛亮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把守街亭的这一重要使命委任于他,诸葛亮认为是自己用人不当的过失,怎么对得起九泉之下的先主呢?这一次痛哭,是一次反思,是一次追悔。
2、在街亭失守这一过程以及之后的部署中,是怎样刻画诸葛亮的人物形象的?用了什么写作手法?(可从司马懿、马谡等人物的言行中分析。)
3、斩马谡一节,诸葛亮有“三哭”,请分析一下这“三哭”,说说你从中看到一个怎样的诸葛亮?
通过以上分析概括诸葛亮的人物形象:
提示:a、课文下注释; b、查字典;
探究案——质疑解疑 合作探究
预习案——再读课文,高效预习
一、基础积累:
1、为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祁山()马谡() 偏裨()掎()角垓()心文几()
鲧()琬() 寨栅()张郃()长()史辎()重
一、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贯穿《失街亭》全文的线索是什么?
2、简述小说情节:
()——()——()
三、阅读与品味(C级)
★马谡(提示:从文中找出描写马谡请缨,安营扎寨的情节,仔细品读。)
第95回梗概:马谡立下军令状,自告奋勇去守街亭。司马懿指挥大军把马谡的军营围困在一座土山上,蜀军不战自乱,街亭失守,魏延、王平等各路人也频频失利。司马懿兵到西城,诸葛亮临危不惧,用空城计吓退了司马懿。
第96回梗概:马谡自缚后前来请罪,为了严明军纪,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然后又上表刘禅,自贬三级。曹休准备进攻吴国,鄱阳太守周鲂到曹营诈降,以自刎、断发之举骗取了曹休的信任,结果曹休中计大败十多公里长,成一条长蛇阵,结果被张郃包围在山上,断了水道,蜀军不战自乱,失了街亭。(《解读〈三国演义〉》,京华出版社2001年版第139-140页)
请同学们自学课文之前先了解作品。边阅读边思考其中的问题。
【知识链接】西江月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三国演义》卷首词)
1、《三国演义》是一部历史演义小说,它以三国时代的历史为背景,描述了自东汉灵武帝刘宏中平元年(184年)到西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将近一百年的政治、军事以及外交的斗争故事。罗贯中在写这本书时的历史依据,就是晋朝史学家陈寿的史书《三国志》,所以在明朝嘉靖元年,即1522年,《三国演义》首次雕刻印刷的时候,它的扉页上题着两行字:“晋平阳侯陈寿史传,后学罗本贯中编次。”当然,他们之所以这样说,其另个目的是想让人们相信,《三国演义》是用一个生动的故事讲述了一段真实的历史。(解读《三国演义》顾振彪、顾之川主编)
在安营扎寨的情节中三次写到马谡的笑,每次笑的对象、原因不同,请按要求回答问题。
1、第一次笑的对象是谁?笑的原因是什么?
2、第二次笑的对象是谁?笑的原因是什么?
3、第三次笑的对象是谁?笑的原因是什么?
综合以上分析概括马谡的人物形象:
★诸葛亮
1、课文开头写诸葛亮分析敌情,调兵遣将把守街亭,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特点?
《失街亭》导学案
班级:高一( )班 学生姓名:学号:
课题
失街亭
授课时间
第 周星期
课型
新授课
主备人
欧阳秋霞
审核人
复备人
学法指导
1.品读法。对于课文中的关键段落、语句应仔细品读,体会其作用。
2.讨论分析法。课文中的疑难问题,通过分组讨论、分析来理解。
学习
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习本文通过生动的情节和人物语言来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他第一次是哭周瑜。三气周瑜后,年仅36岁的东吴水军都督周瑜不幸夭亡,灵柩送至柴桑,孙权放声大哭,周瑜的部下悲痛万分,诸葛亮却带着赵子龙等人前来柴桑吊丧,这时周瑜的部将都皆欲借机杀孔明。只见孔明来到周瑜灵前,设祭物,亲奠酒,伏地大哭,边哭边叙述周郎生前如何雄姿英发,文蹈武略,雅量高志,如何帮助孙权割据江南,定建霸业,他极力赞颂周瑜的忠义之心,英灵之气。对着周瑜的棺材,他痛心疾首地说:“呜呼公瑾!生死永别!”“魂如有灵,以鉴我心:从此天下,更无知音!呜呼痛哉!”他哭得泪如涌泉,哀恸不已,真切感人,在场所有的听众没有一个不被他的哭声所打动,众将领没有哪一个不被他的这种感情所感染,东吴众将相不但去掉了杀机,而且相谓曰:“人尽道公瑾与孔明不睦,今观之其祭奠之情,人皆虚言也!”连鲁肃见孔明如此悲切,亦为感伤,自思曰:“孔明自是多情,乃公瑾量窄,自取死耳。”诸葛亮这一哭,不但避免自已被杀的危险,而且挽救了即将破裂的“孙刘联盟”,为“北拒曹操”赢得了方略,巩固了阵营。
过程与方法目标:1、欣赏《失街亭》中的人物描写方法,进而理解诸葛亮、马谡两个人物形象。2、掌握本文有条不紊、严谨有序的结构特点。3、体会本文通过对比手法描写人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了解诸葛亮深谋远虑、赏罚严明、严于自责的优良作风,认识马谡狂妄轻敌、刚愎自用、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守教条的错误及其危害性。
阅读初体验——诵读课文,整体感知
练习案——有效训练 巩固提升
【拓展阅读】《失街亭》课外阅读材料
诸葛亮的“哭功”
诸葛亮是一位杰出的政冶家和军事家,他用他的智慧和谋略帮助刘备立足西蜀,造成当时三国鼎立的政治局面。他鞠躬尽瘁,他的一生都贡献给了他所追求的企图匡复汉室的事业上。《三国演义》中共描写了他四次悲痛的哭泣,显示了他的“忠烈”与才智。
诸葛亮的第三次痛哭是先主刘备病逝。刘备三顾茅庐后,诸葛亮走出卧龙岗,东征西战,目的是帮助刘皇叔兴复汉室。不想统一中国的大业未成,秭归一战后,刘备重病在身。章武三年夏四月二十三日,诸葛亮等星夜从成都赶往白帝城。他来到永安宫,慌忙拜伏于龙榻之下,先主抚其背曰:“朕自得丞相,幸成帝业;何期智识浅陋,不纳丞相之言,自取其败。悔恨成疾,死在旦夕。嗣子孱弱,不得不以大事相托。”说罢,泪流满面。诸葛亮面对此情此景,半生的辛酸苦辣一下子涌上心头,面对将要谢逝的君主怎不痛哭流涕?接着先主传旨写了遗诏,递与孔明,诸葛亮这时真真切切感到自已责任的重大,又一次掀起感情的波澜,泣拜于地曰:“愿陛下将息龙体!臣等尽施犬马之劳,以报陛下知遇之恩也。”先主内待扶起孔明,刘备一手掩泪,一手执其手,曰:“朕今死矣,有心腹之言相告!”孔明曰:“有何圣谕?”先主说:“若嗣子可辅,则辅子;如其不才,君可自为成都之主。”刘皇叔临终还对诸葛亮如此信任,这知遇之恩三生难报,诸葛亮听罢,汗流遍身,手足失措,叩头流血,哭得天昏地暗,死去活来。如果说,三顾茅庐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对诸葛亮的器重;那么白帝城遗诏托孤,则是刘备对诸葛亮一生中最大的信任了,因为刘备竟说出“嗣子不才,可以自立为君主”的话,作为诸葛亮怎不感动万分?他的哭是自已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是哭知遇之恩。
2、全部故事的基本轮廊和基本线索,主要人物的主要活动,大体上同历史记载相去不远。但三国历史只是一个骨架,作品的血肉部分则主要是创作者(其中包括长期以来特别是宋元时期人民群众、民间艺人、下层文人)所创作、虚构的,概括了更广阔更丰富的社会历史内容。(《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
3、了解《三国演义》第95和第96回梗概,更好地熟悉故事情节,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他第二次痛哭是哭庞统。庞统从东吴投奔刘备后,辅佐刘备进取西川,由于他急于表功,不听孔明劝阻,急速进军,结果在落凤坡被张任等乱箭射死。此时镇守在荆州的孔明听到这一消息,大为惊讶,掷杯于地,掩面而哭曰:“哀哉!痛哉!”众人问其故,诸葛亮曰:“今吾主丧一臂矣!”诸葛亮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他知道只有人称凤雏的庞统,才同他卧龙具有同样的军事才能,才是知已,才能领会他的意图。想当年,他从柴桑吊丧正要回荆州方欲下船时,只见江边一人道袍竹冠,皂绦素履,一手揪住孔明大笑曰:“汝气死周郎,却又来吊孝,明欺东吴无人耶!”孔明一看,却是庞统,两人大笑不止,携手登舟,促膝谈心,各诉其志。当庞统答应在东吴一旦不受重用必投奔玄德时,诸葛亮才与他依依惜别。庞统来刘备麾下,诸葛亮实指望两人共同辅佐刘备,不想出师未捷庞统先殒身,诸葛亮哪有不悲痛之理?孔明此哭,是哭与庞统的深情厚意,是哭自已今后担子的重大,是哭刘备不可估量的损失。
反思:
1、探究:失街亭,谁之过?(提示:可以从马谡,诸葛亮两方面各做分析,言之成理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