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设备的危险和有害因素(标准版)

合集下载

(完整版)危险、有害因素(危险源)辨识、评价、风险分级管控制度

(完整版)危险、有害因素(危险源)辨识、评价、风险分级管控制度

11目的识别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产品和服务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并进行风险评价,及时更新,为尽量减少和控制公司各项活动中的风险提供依据。

2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公司危险因素识别、评价、控制和更新工作。

3 术语3.1危险、有害因素(危险源)危险、有害因素(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人员伤害或疾病、物质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因素。

危险源根据评价可以划分为重大危险源、重要危险源、一般危险源。

3.2危险、有害因素识别:认知危害、有害因素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3.3风险:特定危险、危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及后果严重性的结合。

3.4风险评价:依照现有的专业经验、评价标准和准则,评价风险程度并确定风险是否可容忍的全过程。

3.5事件:发生或可能发生伤害、疾病 (不论严重程度)或死亡的与工作相关的事件。

注1 :事故是一种造成了伤害、疾病或死亡的事件。

注2:没有造成伤害、疾病或死亡的事件也被称为[near-miss未遂事件]、[near-hit虚惊事件]、[close call差点出事]或[dangerous occurrence危险事件]。

注3:紧急情况是一种特殊形式的事件。

)3.6危险、有害因素风险分级管控根据对危险、有害因素的风险评价,将危险、有害因素划分为重大风险/红色风险(A级)、较大风险/橙色风险(B级)、一般风险/黄色风险(C级)、低风险/蓝色风险(D级)四个风险等级,并采用红、橙、黄、蓝色进行标识。

3.6.1重大风险/红色风险(A级)属于不可容许的危险,必须建立管控档案,应由企业重点负责管控,必须立即整改,不能继续作业,只有当风险等级降低时,才能开始或继续工作。

标识为红色。

3.6.2较大风险/橙色风险(B级)属于高度危险,必须建立管控档案,必须制定措施进行控制管理,应由公司管理部和各职能部门根据职责分工负责管控。

标识为橙色。

3.6.3一般风险/黄色风险(C级)属于中度危险,应由所在车间负责管控,公司管理部负责监督落实。

GBT 13861-2009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GBT 13861-2009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GB/T 13861-92 Classification and code for the hazardous and harmful factors in production process国家技术监督局1992-11-12 发布1993-07-01实施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生产过程中各种主要危险和有害因素的分类和代码。

本标准适用于各行业在规划、设计和组织生产时,对危险和有害因素的预测和预防;伤亡事故的统计分析和应用计算机管理,也适用于职业安全卫生信息的处理和交换。

2 分类原则和代码结构本标准按导致伤亡事故和职业危害的直接原因进行分类。

本标准的代码共分三层,第一层用一位数字表示大类;第二、三层分别用二位数字表示中、小类。

3 分类与代码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表━━━━━━━━━━━━━━━━━━━━━━━━━━━━━━━━━━━━━代码 危险和有害因素 说 明─────────────────────────────────────1 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105 设备、设施缺陷10505 强度不够10510 刚度不够10515 稳定性差 指抗倾覆、抗位移能力不够。

包括重心过高、底座不稳定、支承不正确等。

10520 密封不良 指密封件、密封介质、设备辅件、加工精度、装配工艺等缺陷以及磨损、变形、气蚀等造成 的密封不良。

10525 应力集中10530 外形缺陷 指设备、设施表面的尖角利棱和不应有的凹凸 部分等。

10535 外露运动件 指人员易触及的运动件。

10599 设备、设施其他缺陷110 防护缺陷11005 无防护11010 防护装置、设施缺陷 指防护装置、设施本身安全性、可靠性差,包 括防护装置、设施、防护用品损坏、失效、失 灵等。

11015 防护不当 指防护装置、设施和防护用品不符合要求、使 用不当。

不包括防护距离不够。

11020 支撑不当 包括矿井、建筑施工支护不符合要求。

GBT1386192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GBT1386192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92Classification and code for the hazardous and harmful factors in production process国家技术监督局1992-11-12 发布1993-07-01实施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生产过程中各种主要危险和有害因素的分类和代码。

本标准适用于各行业在规划、设计和组织生产时,对危险和有害因素的预测和预防;伤亡事故的统计分析和应用计算机管理,也适用于职业安全卫生信息的处理和交换。

2 分类原则和代码结构本标准按导致伤亡事故和职业危害的直接原因进行分类。

本标准的代码共分三层,第一层用一位数字表示大类;第二、三层分别用二位数字表示中、小类。

3 分类与代码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表━━━━━━━━━━━━━━━━━━━━━━━━━━━━━━━━━━━━━代码危险和有害因素说明─────────────────────────────────────1 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105 设备、设施缺陷10505 强度不够10510 刚度不够10515 稳定性差指抗倾覆、抗位移能力不够。

包括重心过高、底座不稳定、支承不正确等。

10520 密封不良指密封件、密封介质、设备辅件、加工精度、装配工艺等缺陷以及磨损、变形、气蚀等造成的密封不良。

10525 应力集中10530 外形缺陷指设备、设施表面的尖角利棱和不应有的凹凸部分等。

10535 外露运动件指人员易触及的运动件。

10599 设备、设施其他缺陷110 防护缺陷11005 无防护11010 防护装置、设施缺陷指防护装置、设施本身安全性、可靠性差,包括防护装置、设施、防护用品损坏、失效、失灵等。

11015 防护不当指防护装置、设施和防护用品不符合要求、使用不当。

不包括防护距离不够。

11020 支撑不当包括矿井、建筑施工支护不符合要求。

11025 防护距离不够指设备布置,机械、电气、防火、防爆等安全距离不够和卫生防护距离不够等。

危害因素标准

危害因素标准

危险、危害因素的分类对危险、危害因素进行分类,是为便于进行危险、危害因素分析。

危险、危害因素的分类方法有许多种。

这里简单介绍按导致事故、危害的直接原因进行分类的方法和参照事故类别、职业病类别进行分类的三种方法。

——《生产过程危险和危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GB/T13816-92)——《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86)——《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卫法监发[2002]63号)(一)按导致事故和职业危害的直接原因进行分类根据GB/T13816-92《生产过程危险和危害因素分类与代码》的规定,将生产过程中的危险、危害因素分为6类(物理性危害因素、化学性危害因素、生物性危害因素、心理生理性危害因素、行为性危害因素、其他危害因素)。

此种分类方法所列危险、危害因素具体、详细、科学合理,适用于各企业在规划、设计和组织生产时,对危险、危害因素的辨识和分析。

(1) 物理性危险、危害因素(15种)1) 设备、设施缺陷(强度不够、刚度不够、稳定性差、密封不良、应力集中、外形缺陷、外露运动件、制动器缺陷、控制器缺陷、设备设施其他缺陷);2) 防护缺陷(无防护、防护装置和设施缺陷、防护不当、支撑不当、防护距离不够、其他防护缺陷);3) 电危害(带电部位裸露、漏电、雷电、静电、电火花、其他电危害);4) 噪声危害(机械性噪声、电磁性噪声、流体动力性噪声、其他噪声);5) 振动危害(机械性振动、电磁性振动、流体动力性振动、其他振动);6) 电磁辐射(电离辐射:X射线、γ射线、α粒子、β粒子、质子、中子、高能电子束等;非电离辐射:紫外线、激光、射频辐射、超高压电场);7) 运动物危害(固体抛射物、液体飞溅物、反弹物、岩土滑动、堆料垛滑动、气流卷动、冲击地压、其他运动物危害);8) 明火;9) 能造成灼伤的高温物质(高温气体、高温固体、高温液体、其他高温物质);10) 能造成冻伤的低温物质(低温气体、低温固体、低温液体、其他低温物质);11) 粉尘与气溶胶(不包括爆炸性、有毒性粉尘与气溶胶);12) 作业环境不良(作业环境不良、基础下沉、安全过道缺陷、采光照明不良、有害光照、通风不良、缺氧、空气质量不良、给排水不良、涌水、强迫体位、气温过高、气温过低、气压过高、气压过低、高温高湿、自然灾害、其他作业环境不良);13) 信号缺陷(无信号设施、信号选用不当、信号位置不当、信号不清、信号显示不准、其他信号缺陷);14) 标志缺陷(无标志、标志不清楚、标志不规范、标志选用不当、标志位置缺陷、其他标志缺陷);15) 其他物理性危险和危害因素。

建筑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控制模版

建筑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控制模版

建筑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控制模版一、引言建筑施工现场存在许多潜在的危险源,如高空作业、机械设备操作、电气设备使用等,如果不加以有效控制,可能导致严重的伤亡事故。

为了确保施工现场安全,本文将针对一些常见的危险源进行控制措施的制定。

二、高空作业控制1. 在进行高空作业前,必须进行相关培训,确保操作人员了解安全操作规程。

2. 在高空作业现场设置警示标志,提醒他人注意。

3. 为高空作业人员提供适当的安全防护装备,如安全带、安全帽等。

4. 确保高空作业现场的临时设施牢固可靠,如脚手架、爬梯等。

三、机械设备操作控制1. 对机械设备操作人员进行技能培训,确保其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

2. 设备操作人员必须在操作前进行检查,并使用符合规定的个人防护装备。

3. 机械设备操作现场应保持清洁整齐,避免堆放杂物干扰操作。

4. 确保机械设备定期维护和检修,保证其正常运行。

四、电气设备使用控制1. 电气设备使用人员必须具备相关电气知识和技能,能够正确使用电气设备。

2. 电气设备使用前应进行安全检查,确保其无破损或漏电现象。

3. 使用电气设备时,操作人员应保持干燥的操作环境,避免发生漏电事故。

4. 对电气设备进行定期的维护和检修,确保其安全运行。

五、化学品储存和使用控制1. 对使用化学品的人员进行相关培训,确保其了解化学品的性质和正确的存储方法。

2. 储存化学品的场所应符合相关规定,具备良好的通风条件。

3. 确保储存和使用化学品时的必要的个人防护措施,如手套、护目镜等。

4. 对化学品进行分类储存,避免不同性质的化学品混合。

六、人员防护控制1. 对从事施工作业的人员进行相关安全培训,确保其具备必要的安全意识。

2. 确保所有人员都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如安全帽、安全鞋等。

3. 设置合理的交通路线和警示标识,确保人员能够安全通行。

4. 加强对特殊工种人员的安全监督,如电工、焊工等。

七、应急措施1. 建立健全的应急预案,明确各种事故的处理流程和责任分工。

特种设备危险因素控制清单

特种设备危险因素控制清单

特种设备危险因素控制清单一、前言特种设备,包括压力、电梯、起重机、锅炉等,具有高风险性,一旦出现事故,后果严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巨大。

因此,对特种设备进行全面的危险因素控制至关重要。

以下是特种设备危险因素控制清单,供参考。

二、危险因素及控制措施1. 设备本身缺陷危险因素:设备设计、制造、安装、维护等环节可能存在的问题。

设备设计、制造、安装、维护等环节可能存在的问题。

控制措施:- 设备采购时,应选择符合国家及行业标准的设备,且有正规厂家生产。

- 设备安装、维护应由专业人员进行,且定期进行设备检查,确保设备状态良好。

2. 操作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危险因素:操作人员不熟悉设备,操作不当可能导致设备事故。

操作人员不熟悉设备,操作不当可能导致设备事故。

控制措施:- 对操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其设备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

- 提供操作手册,制定严格的操作流程,防止操作错误。

3. 不良的工作环境危险因素:工作环境的温度、湿度、噪音、照明等条件不良,可能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操作人员的工作状态。

工作环境的温度、湿度、噪音、照明等条件不良,可能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操作人员的工作状态。

控制措施:- 定期检查和改善工作环境,确保环境条件适宜。

- 提供相应的防护设备,如防噪音耳塞、防尘口罩等。

4. 设备的过度使用危险因素:设备长时间工作,没有得到适当的休息和维护,可能导致设备疲劳,出现故障。

设备长时间工作,没有得到适当的休息和维护,可能导致设备疲劳,出现故障。

控制措施:- 制定设备的合理使用计划,确保设备有足够的休息时间。

- 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及时更换磨损部件。

5. 安全保护设施不完备危险因素:设备的安全保护设施缺失或不完备,一旦设备出现故障,可能无法及时发现和处理。

设备的安全保护设施缺失或不完备,一旦设备出现故障,可能无法及时发现和处理。

控制措施:- 确保设备的安全保护设施完备,如安装故障报警系统、安全阀等。

- 定期检查安全保护设施的工作状态,确保其能够正常工作。

《安全管理》之控制设备的危险和有害因素

《安全管理》之控制设备的危险和有害因素

控制设备的危险和有害因素
根据本质安全化原理,要消除生产设备的危险和有害因素,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消除潜在危险的原则
这一原理的实质是面向科学技术进步,在工艺流程中和生产设备上设置安全防护装置,增加系统的安全可靠性,即使人的不安全行为(如违章作业或误操作)已发生,或者设备的某个零部件发生了故障,也会由于安全装置的作用(如自动保险和失效保护装置等的作用)而避免伤亡事故的发生。

2.减弱原则
当危险和有害因素无法根除时,应采取措施使之降低到人们可接受的水平。

如依靠个体防护降低吸入尘毒数量;以低毒物质代替高毒物质等。

3.距离防护的原则
生产中的危险因素对人体的伤害往往与距离有关,依照距离危险因素越远,事故的伤害越减弱的道理,采取安全距离防护是很有效的。

如对触电的防护、放射性或电离辐射的防护,都可以用距离防护的原理来减弱危险因素对人体的危害。

4.防止接近原则
使人不能落入危险、有害因素作用区域。

或防止危险、有害因素进入人的操作
区域。

如采用安全栅栏,冲压设备采用双手按钮等。

5.时间防护原则
使人处于危险和有害因素作用环境中的时间缩短到安全限度之内。

如对体力劳动和严重有毒有害作业实行缩短工时制度。

6.屏蔽和隔离原则
屏蔽原理即在危险因素的作用范围内设置障碍,同操作人员隔离开来,避免危险因素对人的伤害。

如转运、传动机械的防护罩、放射线的铅板屏蔽等。

危险有害因素辩识和控制措施案例分析

危险有害因素辩识和控制措施案例分析

危险有害因素辩识和控制措施案例分析危险有害因素是指工作环境中可能会对工作者的身体健康或者生命安全产生威胁的因素,包括机械、化学、物理、生物等各种形式的危险因素。

不正确的识别和管理危险有害因素,会造成严重的事故和健康问题。

因此,对于企业而言,对于危险有害因素的辩识和控制措施是十分必要的。

以下是某企业的危险有害因素辩识和控制措施案例分析。

1. 机械危险:公司的车间生产设备较多,机械设备的危险性也较大。

公司采取了以下措施:(1)对机械设备进行定期检修保养,以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转。

(2)在生产车间中安装机器护栏并设置机器锁定装置,防止员工误触开关。

(3)在机械设备周围张贴标志,提醒员工注意机器设备的危险。

(4)对于一些高风险的机器设备,公司专门安排专业技能操作人员进行使用,以降低机械危险的风险。

2. 化学危险:公司使用了大量的化学品,给员工的身体健康带来了很大的威胁。

在此情况下,公司采取了以下措施:(1)对于每种化学品,公司都制定了安全操作规程,并将安全操作手册发放给有关工作岗位的员工,以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

(2)用标记标签标识化学品,以便识别和分配使用。

(3)对于易燃的化学品,公司将它们存放在远离热源的地方,并定期检查化学品的标记标签,以确保它们是正确的。

(4)员工使用化学品之前,都需要带上防护手套、防护眼镜等防护用品,并在操作结束后,立即将这些防护用品脱下。

3. 物理危险:公司生产过程中涉及到了各种物理危险因素,例如噪声和震动。

为了保护员工的身体健康,公司采取了以下措施:(1)对于噪声过大的环境,公司会安装隔音墙或隔音垫,并对员工配发合适的防噪耳罩或耳塞。

(2)在设备滑动时,使用滑动垫或减振器以减少震动对工作人员的影响。

(3)为员工配备合适的工作服、鞋类,以避免在工作中受到物理刺激。

对于危险有害因素的辩识和控制措施,是每个企业都必须重视的问题。

通过以上三个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正确的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和管理措施,能够有效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预防工作场所的事故发生。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和控制措施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和控制措施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和控制措施一、危险、有害因素的分类1、按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进行分类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92)的规定,将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分为如下六类:1)物理性危险、有害因素:(1)设备、设施缺陷;(2)防护缺陷;(3)电危害;(4)噪声危害;(5)振动危害;(6)电磁辐射;(7)运动物危害;(8)明火;(9)能造成灼伤的高温物质;(10)能造成冻伤的低温物质;(11)粉尘与气溶胶;(12)作业环境不良;(13)信号缺陷;(14)标志缺陷;(15)其他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2)化学性危险、有害因素:(1)易燃易爆性物质;(2)反应活性物质;(3)有毒物质;(4)腐蚀性物质;(5)其他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3)生物性危险、有害因素:(1)致病微生物;(2)传染病媒介物;(3)致害动物;(4)致害植物;(5)其他生物危险和有害因素。

4)心理、生理性危险、有害因素:(1)负荷超限;(2)健康状况异常;(3)从事禁忌作业;(4)心理异常;(5)识别功能缺陷;(6)其他心理、生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5)行为性危险、有害因素:(1)指挥错误;(2)操作错误;(3)监护错误;(4)其他错误;(5)其他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6)其他危险、有害因素:(1)搬举重物;(2)作业空间;(3)工具不合适;(4)标识不清。

2、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86)进行分类1)物体打击;2)车辆伤害;3)机械伤害;4)起重伤害;5)触电;6)淹溺;7)灼烫;8)火灾;9)高处坠落;10)坍塌;11)冒顶片帮;12)透水;13)放炮;14)火药爆炸;15)瓦斯爆炸;16)锅炉爆炸;17)容器爆炸;18)其他爆炸;19)中毒和窒息;20)其他伤害;3、按职业建康分类参照《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办法的规定》,将危害因素分为:生产性粉尘、毒物、噪音与振动、高温、低温、辐射(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其它伤害因素等7类。

危险有害因素分析及对策措施

危险有害因素分析及对策措施

一、危险有害因素分析1 危险、有害物质及特性1)对照《危险化学品名录》(2002版)、《危险货物品名表》(GB12268-2005)。

本项目所涉及的主要危险、有害物质有柴油、油漆、二甲苯、压缩空气。

本项目储存、使用危险物品的情况见表3-1表3-1 危险物品状态一览表2 各物质主要危险特性1、柴油柴油属于第3类高闪点易燃液体,遇明火,高热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

若遇高热、容器内压扩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柴油理化特性表见表3-2。

2、油漆油漆属于3.3类可燃液体,危规号是33646。

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氧化剂有燃烧爆炸的危险。

油漆理化特性表见表3-3。

3、二甲苯二甲苯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

流速过快,容易产生和积聚静电。

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燃烧。

健康危害:二甲苯对眼及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高浓度时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

急性中毒:短期内吸入较高浓度本片可出现眼及上呼吸道明显的刺激症状,眼结膜及咽充血、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胸闷、四肢无力、意识模糊、步态蹒跚。

重者可有躁动、抽搐或昏迷。

有的有癔病样发作。

慢性影响:长期接触有神经衰弱综合征,女工有月经异常,工人常发生皮肤干燥、皲裂。

其理化性能见表3-4。

4.压缩空气中文名:压缩空气;英文名:CompressedAir。

外观与性状:无色无味气体,有助燃性;熔点:-213℃。

沸点:-195℃;临界温度(℃):-140.7℃;临界压力:3769KPa。

燃烧热:气化热:205.2KJ/Kg;燃烧性:不燃。

危险特性:与易燃气体、油脂接触有引起燃烧爆炸危险;受热时瓶内压力增大,有爆炸危险;有助燃性。

压缩空气危规号22020,危险性类别为第2.2类不燃气体。

压缩空气由于具有一定的压力,在其能量意外释放时,可能导致事故的发生。

空压机、压缩空气储罐及压力管道等密闭容器可能因破损、故障或操作失误而导致超压爆炸事故。

机械设备危害及防治范本

机械设备危害及防治范本

机械设备危害及防治范本机械设备在生产和社会生活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其特殊性质,其使用也存在一定的危险性。

为了保障工作人员和公众的安全,必须采取一系列的措施进行危害防治。

本文将从机械设备的危害和防治措施两个方面来阐述。

一、机械设备危害1. 人身伤害机械设备在操作过程中,由于其高速旋转、剧烈震动等特点,一旦操作不当就容易造成人身伤害。

例如,工人在操作切割机时,如果不正确地设置刀具保护装置或未按规定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就可能导致手指、手臂等部位的严重伤害。

2. 机械事故机械设备的不当使用或故障可能引发机械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例如,机械设备的电气系统故障或机械部件磨损严重会引发设备短路、故障等问题,导致设备燃烧、爆炸等事故。

3. 噪声污染机械设备在运行时,由于机械零件的摩擦、冲击等,会产生很高的噪声。

长期暴露在噪声环境中会造成工人的听力损害,并影响工作和生活质量。

二、机械设备危害防治措施1. 安全培训在使用机械设备之前,必须对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的安全培训,使其掌握使用机械设备的基本操作技能和安全操作规程。

并定期进行再培训,以提升员工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2. 设备维护保养机械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应定期进行维护保养,确保其正常运转。

包括定期更换易损件、清洁设备、检查电气系统等。

定期维护保养可以减少设备故障率,降低机械事故的发生概率。

3. 安全装置设置对于各类机械设备,应根据其特点和危险性,配备相应的安全装置。

例如,为切割机设置刀具保护装置、限位器等,为起重机设置重载保护装置、灵敏限位器等。

合理设置安全装置可以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保护工作人员的安全。

4. 个人防护措施工作人员在使用机械设备时,应佩戴符合标准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安全帽、防护眼镜、防护手套等。

合理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可以有效避免意外伤害的发生。

5. 噪声控制为减少机械设备产生的噪声对人体的伤害,可以采用噪声控制措施,如减震、隔音、降噪等。

机械设备的危害因素与预防措施(最新版)

机械设备的危害因素与预防措施(最新版)

Safety is the goal, prevention is the means, and achieving or realizing the goal of safety is the basic connotation of safety prevention.(安全管理)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机械设备的危害因素与预防措施(最新版)机械设备的危害因素与预防措施(最新版)导语:做好准备和保护,以应付攻击或者避免受害,从而使被保护对象处于没有危险、不受侵害、不出现事故的安全状态。

显而易见,安全是目的,防范是手段,通过防范的手段达到或实现安全的目的,就是安全防范的基本内涵。

一、机械设备的危害因素机械的危害有运动部件的危害、静止的危害和其他危害。

1、运动部件的危害这种危害主要来自机械设备的危险部位,包括:(1)旋转的部件,如旋转的轴、凸块和孔,旋转的连接器、芯轴,以及旋转的刀夹具、风扇叶、飞轮等。

(2)旋转部件和成切线运动部件间的咬合处,如动力传输皮带和它的传动轮,链条和链轮等。

(3)相同旋转部件间的咬合处,如齿轮、轧钢机、混合轮等。

(4)旋转部件和固定部件间的咬合处,如旋转搅拌机和无保护开口外壳搅拌机装置等。

(5)往复运动或滑动的危险部位,如锻锤的锤体、压力机械的滑块、剪切机的刀刃、带锯机边缘的齿等。

(6)旋转部件与滑动件之间的危险,如某些平板印刷机面上的机构、纺织机构等。

2、静止的危害因素有静止的切削刀具与刀刃,突出的机械部件,毛坯、工具和设备的锋利边缘及表面粗糙部分,以及引起滑跌坠落的工作台平面等。

3、其他危害因素飞出的刀具、夹具、机械部件,飞出的切悄或工件,运转着的加工件打击或绞轧等。

若对上述危害因素不加以有效控制,如对运动部件防护不当、无保险装置或保险装置失灵、设备在非正常状态下运转、安全操作规程不健全或操作者不按规程操作等,都极可能导致机械伤害事故。

危险、有害因素及其辨识标准

危险、有害因素及其辨识标准

危险、有害因素及其辨识标准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就是根据评价对象的具体情况,辨识和分析危险、有害因素,确定其存在的部位、方式,以及发生作用的途径和变化规律。

它是安全评价过程中非常重要、不可或缺的步骤,是划分评价单元,提出安全对策措施与建议的依据和原则。

如何做好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结合安全评价过程中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同时提出个人的建议。

一、危险有害、因素的定义(1)危险因素:是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

(2)有害因素:是指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

对于危险、有害因素的定义,已经非常明确、清楚。

危险因素在时间上比有害因素来的快、来的突然;造成的危害性比后者严重。

这里的因素应该理解为事故、作业过程、行为和环境,因为在不同的行业主要的危险有害因素差别较大。

火灾、瓦斯爆炸、中毒、触电等属于事故;设备的检修、爆破作业、运输等属于作业过程;违章操作、违章指挥等属于行为;高温、雷电、雨雪等属于自然环境。

二、危险、有害因素产生的原因《安全评价》第三版中将危险、有害因素产生的原因划分为两个方面。

(1)存在危险有害本身具有的物质、能量;(2)危险有害物质、能量失去控制,危险有害物质、能量失去控制的主要体现:①人的不安全行为(13大类);②物的不安全状态(4大类);③管理缺陷(6类)。

任何物质都具有相应的能量,物质和能量是客观存在的,只有当物质、能量在外力条件或自身变化且失去控制造成一定的危险或伤害时才可以称为危险有害物质和能量。

导致危险有害物质、能量失去控制的三个方面多数说法比较笼统,例如:有分散注意力的行为;冒进信号;作业场所狭窄;作业场所杂乱;来自相关方风险管理的缺陷等。

相对与物质和能量来说,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外在条件;物的不安全状态既有可能是外部条件引起的,也有可能是其自身的变化引起的;管理的主角是我们人类自身,所以也应归结为外部条件。

外在条件很多,除了上面说的人的不安全行为之外,恶劣的自然条件是最重要的外在条件之一,地震、台风、洪水、雷击、温度、湿度、雾、冰雹、滑坡、泥石流、火山喷发等。

GBT-13861-2009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1)

GBT-13861-2009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1)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2009)替代(GBT13861-1992)前言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生产过程中各种主要危险和有害因素的分类和代码。

本标准适用于各行业在规划、设计和组织生产时,对危险和有害因素的预测、预防,对伤亡事故原因的辨识和分析,也适用于职业安全卫生信息的处理与交换.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 13690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生产过程process 劳动者在生产领域从事生产活动的全过程。

3.2危险和有害因素hazardous and harmful factors 可对人造成伤亡、影响人的身体健康甚至导致疾病的因素.3.3人的因素personal factors 在生产活动中,来自人员自身或人为性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3.4物的因素material factors 机械、设备、设施、材料等方面存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

3.5环境因素environment factors 生产作业环境中的危险和有害因素。

3.6管理因素management factors 管理和管理责任缺失所导致的危险和有害因素。

4.分类原则和代码结构本标准按可能导致生产过程中危险和有害因素的性质进行分类,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共分为四大类,分别是“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

本标准的代码为层次码,用6位数字表示,共分四层.第一、二层分别用一位数字表示大类、中类;第三、四层分别用二位数字表示小类、细类。

代码结构见图1。

设备的危险因素与风险管控方法

设备的危险因素与风险管控方法

一、设备的危险因素:(一)、静止的危险:1、设备处于静止状态时存在的危险即当人接触或与静止设备作相对运动时可引起的危险。

2、设备突出的较长的部分,如设备表面上的螺栓、吊钩、手柄等。

3、毛坯、工具、设备边缘锋利和粗糙表面,如未打磨的毛刺、锐角、翘起的铭牌等。

4、引起滑跌的工作平台,尤其是平台有水或油时更为危险。

(二)、设备运转的危险:1、卷进单独旋转运动部件中的危险,如叶轮、主轴、卡盘、等单独旋转的部件,如风机、水泵等部件。

2、卷进旋转运动中两个部件间的危险,如朝相反方向旋转的两个轧辊之间,相互啮合的齿轮。

3、旋转运动件上凸出物的打击、如皮带上的金属皮带扣、转轴上的键、定位螺丝、联轴器螺丝等4、孔洞部分有些旋转零部件,由于有孔洞部分而具有更大的危险性。

如风扇、叶片,带幅条的滑轮、齿轮和飞轮等。

二、设备通电后的危险因素:(一)、电击伤:1、指采用电气设备作为动力的以及本身在加工过程中产生的静电引起的危险。

2、静电危险如在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有害静电,将引起爆炸、电击伤害事故。

3、触电危险如电气设备绝缘不良,错误地接线或误操作等原因造成的触电事故。

(二)、灼烫与电离辐射的危害:1、灼烫的危害:如在热加工作业中被高温金属体和加工件灼烫的危险,或与设备的高温表面接触时被灼烫的危险。

2、电离辐射危害:指设备内放射性物质、x射线装置、r射线装置等超出国家标准允许剂量的电离辐射危害。

(三)、振动危害:1、在加工过程中使用振动工具或本身产生的振动所引起的危害,按振动作用于人体的方式,可分为局部振动和全身振动。

2、全身振动。

由振动源通过身体的支持部分将振动传布全身而引起的振动危害。

3、局部振动。

如在以手接触振动工具的方式进行加工时,振动通过振动工具、振动或振动工件传向操作者的手和臂,从而给操作者造成振动危害。

(四)、噪声危害:1、设备运行噪声。

由于的撞击、摩擦、转动而产生的噪声,如风机、水泵、电箱等在工作过程中发出的噪声。

(GB13861-2009)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GB13861-2009)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13861-2009)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生产过程中各种主要危险和有害因素的分类和代码。

本标准适用于各行业在规划、设计和组织生产时,对危险和有害因素的预测、预防,对伤亡事故原因的辨识和分析,也适用于职业安全卫生信息的处理与交换。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

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13690 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3 术语和定义3.1生产过程production process劳动者在生产领域从事生产活动的全过程。

3.2危险和有害因素 hazardous and harmful factors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影响人的身体健康甚至导致疾病的因素。

3.3人的因素 hominine factors与生产各环节有关的,来自人员自身或人为性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

3.4物的因素 material factors机械、设备、设施、材料等方面存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

3.5环境因素 environment factors生产作业环境中的危险和有害因素。

3.6管理因素 management factors管理和管理责任缺失所导致的危险和有害因素。

4 分类原则和代码结构本标准按可能导致生产过程中危险和有害因素的性质进行分类。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共分为四类,分别是“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

本标准的代码为层次码,用6位数字表示,共分四层,第一、二层分别用一位数字表示大类、中类;第三、四层分别用二位数字表示小类、细类。

代码结构见图1。

× × ×× ×× 代码第四层细类第三层小类第二层中类第一层大类图1代码结构5 分类与代码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见表1表1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的分类与代码表代码危险和有害因素说明111 1101 110101 110102 110103 110199 1102 1103 1104 110401 110402 110403 110499 1105 110501 110512 110599 1199 12 1201 120101 120102 120199 1202 120201 120202 120299 1203 1299 221 2101 210101 210102 210103210104 人的因素心理、生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负荷超限体力负荷超限听力负荷超限视力负荷超限其他负荷超限健康状况异常从事禁忌作业心理异常情绪异常冒险心理过度紧张其他心理异常辨识功能缺陷感知延迟辨识错误其他辨识功能缺陷其他心理、生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指挥错误指挥失误违章指挥其他指挥错误操作错误误操作违章作业其他操作错误监护失误其他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物的因素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设备、设施、工具、附件缺陷强度不够刚度不够稳定性差密封不良指易引起疲劳、劳损、伤害等的负荷超限指伤、病期等包括与生产环节有关的各级管理人员的指挥包括脱岗等违反劳动纪律行为抗倾覆、抗位移能力不够。

生产设备危险管理制度

生产设备危险管理制度

生产设备危险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生产设备安全管理,预防事故发生,保障员工安全与企业财产安全,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生产设备危险管理制度适用于本企业所有生产设备的危险管理,包括但不限于机械设备、化工设备、电气设备等。

第三条本制度是公司的基本管理制度之一,全体员工必须遵守并执行,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违反。

第四条本制度内容包括生产设备危险管理的目的、基本要求、责任分工、工作流程、应急处置等内容。

第二章目的和基本要求第五条生产设备危险管理的目的是为了预防事故发生,减少生产设备事故对公司和员工造成的损失。

第六条公司要求通过对生产设备的危险识别、评估和控制,确保生产设备的安全运行。

第七条公司要求实施科学的维护保养计划,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状态。

第八条公司要求加强员工的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反应能力。

第三章责任分工第九条公司领导层对生产设备的危险管理负总责。

第十条生产部门负责具体的生产设备危险管理工作。

第十一条安全生产部门负责对生产设备的危险识别、评估和控制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

第十二条所有员工都有责任参与生产设备的危险管理工作,确保工作安全。

第四章工作流程第十三条生产设备的危险识别工作由专业人员负责进行,建立危险台账,及时更新。

第十四条对危险等级高的设备要进行定期评估,及时采取控制措施。

第十五条生产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要有专门的维护人员负责,按照制定的维护计划进行。

第十六条设备的故障排除要及时处理,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第五章应急处置第十七条发生生产设备事故时,要及时启动应急预案,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

第十八条发生事故后要进行事故调查分析,找出事故原因,并做出相应的处理和改进。

第六章附则第十九条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正式实施。

第二十条本制度的解释权归公司领导层所有。

以上就是生产设备危险管理制度的全部内容,希望大家认真执行,确保企业的安全生产。

GBT 1386192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GBT 1386192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GB/T 13861-92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生产过程中各种主要危险和有害因素的分类和代码。

本标准适用于各行业在规划、设计和组织生产时,对危险和有害因素的预测和预防;伤亡事故的统计分析和应用计算机管理,也适用于职业安全卫生信息的处理和交换。

2 分类原则和代码结构
本标准按导致伤亡事故和职业危害的直接原因进行分类。

本标准的代码共分三层,第一层用一位数字表示大类;第二、三层分别用二位数字表示中、小类。

3 分类与代码
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表。

特种设备危险因素控制清单

特种设备危险因素控制清单

特种设备危险因素控制清单1. 引言特种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存在各种危险因素,为了保障使用人员和设备的安全,需要制定危险因素控制清单。

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份简单明了的控制清单,帮助使用人员有效地识别和控制特种设备的危险因素。

2. 危险因素控制清单2.1 电气安全- 定期进行特种设备的电气检查,确保电气系统正常运行。

- 确保特种设备的电气线路与其他设备或电源隔离,避免电气短路或过载。

- 使用符合标准的电气设备和配件,以确保电气安全性能。

2.2 机械安全- 定期检查和维护特种设备的机械部件,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安全性能。

- 确保特种设备的机械结构稳固可靠,避免意外伤害和设备损坏。

- 配备必要的安全保护装置,如防护罩、限位器等,以降低事故风险。

2.3 燃气安全- 定期检查和维护特种设备的燃气系统,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安全使用。

- 使用符合标准的燃气设备和配件,避免燃气泄漏和爆炸事故。

- 建立健全的燃气监测和报警系统,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燃气安全问题。

2.4 操作安全- 对特种设备的操作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和考核,确保其具备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

- 制定详细的操作规程和安全操作流程,减少操作失误和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 严格执行特种设备的操作规程,禁止未经授权的人员操作设备。

2.5 环境安全- 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确保特种设备周围没有障碍物和危险因素。

- 定期清理设备周围的杂物和积尘,避免影响设备正常运行和安全性能。

- 加强对特种设备周围环境的监测,发现并消除潜在的环境安全隐患。

3. 结论本文档提供了一份特种设备危险因素控制清单,涵盖了电气安全、机械安全、燃气安全、操作安全和环境安全等方面。

使用人员应按照清单中的要求,定期检查和维护特种设备,确保其安全运行。

同时,还应加强对使用人员的培训和安全意识的提高,以降低事故发生的风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控制设备的危险和有害因素
(标准版)
Safety management refers to ensuring the smooth and effective progress of social and economic activities and production on the premise of ensuring social and personal safety.
(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文字可以自由修改
控制设备的危险和有害因素(标准版)
根据本质安全化原理,要消除生产设备的危险和有害因素,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消除潜在危险的原则
这一原理的实质是面向科学技术进步,在工艺流程中和生产设备上设置安全防护装置,增加系统的安全可靠性,即使人的不安全行为(如违章作业或误操作)已发生,或者设备的某个零部件发生了故障,也会由于安全装置的作用(如自动保险和失效保护装置等的作用)而避免伤亡事故的发生。

2.减弱原则
当危险和有害因素无法根除时,应采取措施使之降低到人们
可接受的水平。

如依靠个体防护降低吸入尘毒数量;以低毒物质代替高毒物质等。

3.距离防护的原则
生产中的危险因素对人体的伤害往往与距离有关,依照距离危险因素越远,事故的伤害越减弱的道理,采取安全距离防护是很有效的。

如对触电的防护、放射性或电离辐射的防护,都可以用距离防护的原理来减弱危险因素对人体的危害。

4.防止接近原则
使人不能落入危险、有害因素作用区域。

或防止危险、有害因素进入人的操作区域。

如采用安全栅栏,冲压设备采用双手按钮等。

5.时间防护原则
使人处于危险和有害因素作用环境中的时间缩短到安全限度之内。

如对体力劳动和严重有毒有害作业实行缩短工时制度。

6.屏蔽和隔离原则
屏蔽原理即在危险因素的作用范围内设置障碍,同操作人员
隔离开来,避免危险因素对人的伤害。

如转运、传动机械的防护罩、放射线的铅板屏蔽等。

7.坚固原则
这个原理地以安全为目的,提高安全系统数,尤其在设备设计时更要充分运用这一原理,例如起重设备的钢丝绳、坚固性防爆电机外壳等。

8.设置薄弱环节原则
这个原理与坚固原理恰巧相反,是利用薄弱的元件,在设备上设置薄弱环节,在危险因素未达到极限值以前,已预先将薄弱元件破坏,使危险终止。

例如电气设备上的保险丝,锅炉、压力容器上的安全阀等。

9.闭锁原则
闭锁原理就是以某种方法使一些元件强制发生互相作用,以保证安全操作。

如载人或载物的升降机,其安全门不关上就不能合闸开启,高压配电屏的网门,当合闸送电后就自动锁上,维修时只有拉闸停电后网门才能打开,以防触电。

10.取代操作人员的原则
在不能用其他办法消除危险因素的条件下,为摆脱危险因素对操作人员的伤害,可用机器人或自动控制装置代替人工操作。

11.禁止、警告和报警原则
这是以人为目标,对危险部位给人以文字、声音、颜色、光等信息,提醒人们注意安全。

例如设置警告牌,写上:“此处危险,不准进入”、“高压危险,禁止靠近”等等,车间起重设备运行时,用铃声提醒人们;使用安全仪表,不同颜色的信号等。

可在本位置填写公司名或地址
YOU CAN FILL IN THE COMPANY NAME OR ADDRESS IN THIS POSITIO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