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十二章》第二课时教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要求能疏通文意,背诵、翻译、理解课文内容。
2.掌握关于学习方法与学习态度的名言警句。
3.了解《论语》的基本情况及孔子的教育思想。
教学重点掌握古文中重点词语及句式的用法,背诵、翻译、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领悟《论语》十二章的深刻含义,背诵、翻译、理解课文内容。
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内容和步骤:第一课时教学内容①介绍孔子及其《论语》。
②朗读、背诵课文。
③研读前六章内容。
一、导入,出示学习目标1、中华民族有着数千年的文明历史,产生了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化。
它不仅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凝聚力,而且对今天在全民族弘扬爱国主义思想,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仍有巨大的现实意义。
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已成为世界文化宝藏的重要部分,不仅是中国的骄傲,也是全人类的骄傲。
《论语》是我国古代文献中的一部巨著,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
即使在今天,其精华部分依然为人们所效法。
现在我们就来学习它的节选部分《〈论语〉十二章》。
出示学习目标并板书课题2、介绍孔子及其《论语》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
他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开创者,被公认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二十篇,是一部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
南宋时,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
二、初读感知朗读课文①范读教师朗读示范。
学生体会语气、语调、停顿等。
②全班齐读感知课文内容。
多读几遍,教师指导学生朗读,根据朗读的语气、语调和停顿等,理解句子的意思。
③正音、正字人不知而不愠(yùn) 学而不思则罔(wǎng) 思而不学则殆(dài) 不亦说(yuè)乎三省(xǐng)吾身传(chuán)不习乎逾矩(yújǔ ) 箪(dān)好(hào) 肱骨(gōng ) 笃(dǔ)三、赏读课文1、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词语。
七年级语文上册12《论语》十二章第2课时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12《论语》十二章第2课时教案新人教版第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阶段:学请诊断1.教师导入。
上节课我们从《<论语>十二章》学到了很多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修身做人方面的知识。
这十二章的语言都很简练,但却蕴含着非常深刻的道理,学习后,每个人都会受益匪浅。
此外,《论语》是出成语最多的文化典籍,我们就更不能小视对这篇课文的挖掘。
接下来,我们就继续学习它。
2.准确翻译句子。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3)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4)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3.检查课文的背诵情况。
第二阶段:自主探究试按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品德修养将课文中的句子进行分类。
1.学习方法:(1)学而时习之。
(2)温故而知新。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2.学习态度:(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品德修养:(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吾日三省吾身。
(3)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5)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第三阶段:合作探究通过本文的学习,你能就本篇课文的写作特点及对后世的影响,谈一点自己的看法吗?1.写作特点:(1)语言简洁、含蓄隽永。
语录体是《论语》文体的基本特征,它就是记录孔子的只言片语,或是记录孔子与弟子及时人的对话,都比较短小简约,还没有构成单篇的、形式完整的篇章,但意思的表达却不乏一定的深度,值得推敲斟酌学习。
(2)《论语》的文学色彩在于表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形象、性格。
寥寥数语中,蕴含着一个为人师者的胸襟、风范,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一个师者的拳拳育人之心。
2.影响:《论语》这种在对话中说理的形式,直接影响了先秦说理文的体制;言近旨远、词约义丰的说理,形象隽永的语言,使它成为先秦说理文主要的形态。
《论语》十二章第二课时教学案
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论语》十二章教学案(第二课时)训练点1、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2、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虚词,积累成语、格言、警句3、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端正学习、生活态度。
学案点案【基础部分】(学习程序:独立完成导学案,时间约20分钟。
课内小组交流基础部分,教师巡视,完成第二次学情调查。
然后组织小展示、点评,时间约10分钟。
第七章: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①划分停顿②解释划横线的字词③想想本章阐述了怎样的学习态度。
【要点部分】(学习程序:先独立学习要点部分,再组内群学要点部分,时间约8分钟。
然后按教师分配的任务重点探究,时间约3分钟,最后再大展示、师生点评,时间约12分钟。
)第八章: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①划分停顿②解释划横线的字词③本章讲的是什么内容。
第九章: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①划分停顿②解释划横线的字词③本章讲的是什么内容。
第十章: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①划分停顿②解释划横线的字词③本章讲的是什么内容,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第十一章: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①划分停顿②解释划横线的字词③本章讲的是什么内容。
第十二章: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①划分停顿②解释划横线的字词③本章讲的是什么内容。
【拓展部分】(学习程序:承接上面的内容,完成写话训练,约7分钟。
)1、解释一词多义的字。
为知可以为师矣人不知而不愠为人谋而不忠乎温故而知新其仁在其中矣其不善者而改之2、解释古今异义字。
不亦君子乎古义:今义:匹夫不可夺志也古义:今义:吾日三省吾身古义:今义:【教学反思】。
【班海精品】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1.《论语》十二章 第2课时》【优质教案】
【班海精品】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1.《论语》十二章第2课时》【优质教案】一. 教材分析《论语》是中国古代文化瑰宝,是儒家思想的重要载体。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1.《论语》十二章第2课时》选入了其中的十二章,主要涉及学习方法、修身养性、为人处世等方面。
这些章节既体现了孔子的智慧,也对我们今天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启示。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但对于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相对较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同时引导学生理解《论语》中的智慧,将其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朗读和理解《论语》十二章的文言文内容,掌握其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领悟《论语》中的智慧,培养良好的品德修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和理解《论语》十二章的文言文内容。
2.难点:理解并运用《论语》中的智慧。
五. 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教师讲解相结合的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论语》十二章的译文和解析,教学PPT。
2.学生准备:预习《论语》十二章,了解课文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简要介绍《论语》的地位和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论语》十二章,并对课文进行逐句解析,帮助学生理解文言文内容。
3.操练(15分钟)学生自主翻译《论语》十二章,教师随机抽取学生进行翻译展示,并对翻译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
4.巩固(1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有关《论语》的问题,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结束后,各小组派代表进行回答。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论语》中的智慧如何运用到日常生活中,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6.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简要回顾,强调《论语》中的智慧对我们的重要性。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第10课《论语》十二章教案2
《论语》十二章第二课时教案
朗读、背诵;评点《论语》十二深层理解《论语》十二章内蕴。
是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
薄发,真正开启学生的智慧。
《论语》十二章选自于我国儒家经典著作《论语》,
世方面上所占增加更多。
因此,其丰富的语言精华和深刻的思想精髓,对于心理发
这是学生进入七年级后第二次学习文
二章
、合作探究三、达.提醒人们应该注意对朋友守信用的句子
,你觉得
理由。
孔子在学习方法上有哪些主
教学中存在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
、由于古文中的知识点相对比较多,毕竟是初一学生,有的同学在个别。
2020-2021学年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论语》十二章 2课时 教案
2020-2021学年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论语》十二章 2课时教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审美鉴赏及创造] 了解孔子及其《论语》思想2.[语言建构与运用] 积累重点文言字词,理解文章内容。
作者简介:孔子(公元前551- -公元前479),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开创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
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
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三年,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
该书被奉为儒家经典。
孔子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在世时就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更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
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其人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修订了六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乐》等。
后来《乐》亡佚了,便成为五经《诗》《书》《礼》《易》《春秋》文学常识:《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是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再传弟子的言行而编撰的记言为主的语录体,全书共20篇,492章。
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它与《大学》《中庸》《孟子》等合称为四书。
《论语》的思想主要有三个既各自独立又紧密相依的范畴:伦理道德范畴——仁,社会政治范畴——礼,认识方法论范畴——中庸。
仁,首先是人内心深处的一种真实的状态,折中真的极致必然是善的,这种真和善的全体状态就是“仁”。
孔子确立的仁的范畴,进而将礼阐述为适应仁、表达仁的一种合理的社会关系与待人接物的规范,进而明确“中庸”的系统方法论原则。
“仁”是《论语》的思想核心。
一、导入人们常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论语》中到底讲了哪些内容,人们为什么会对它有如此高的评价?我们今天学《论语》又有什么意义呢?下面咱们走进课文中的《<论语>十二章》,从中窥知一二。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三维目标1.了解孔子及《论语》的有关知识2.能流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语感。
3.体会课文丰富精彩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教学重难点重点:能流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语感。
难点: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教学过程(一)导入有人说,若中国人不知道有孔子,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知道了孔子,而不知道《论语》,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
“半部《论语》治天下”,它形象地概括了这部儒家经典对后世的卓越贡献。
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孔子,随着这位“万世师表”一起去探讨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以及如何修身做人。
(二)初读课文预习与交流1.作者简介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人。
中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是以“仁的学说”,“因材施教”和“有教无类”的教学理念来教育学生。
他后来被尊称为“圣人”。
孔丘排行老二,汉族人,春秋时期鲁国陬邑(zōu yì)人。
孔子是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
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
2.背景链接《论语》是记载孔丘及其一部分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文集,儒家的重要经典之一,选自《论语译注》(杨伯峻译注,中华书局1980年版)《论语》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
共20篇。
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
所选的十二章语录是孔子及其弟子关于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以及个人修养等方面的经典论述,都是蕴含着精深哲理的名言警句。
(三)精读(一) 文章朗读1.多种形式朗读课文,注意读音和节奏。
【交流点拨】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2课论语十二章第2课时教案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学习、理解并背诵第四至第八则
【教学步骤】
一、学生默写《论语》第一、二、三则
二、初读第四至第八则,扫除语言障碍
罔(wǎng)殆(dài)箪:(dān)曲肱(gōng)
1.教师朗读示范。
学生体会语气、语调、停顿等。
2.学生自由朗读,齐读。
三、探究学习、理解并背诵第四至第八则
第四则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1.结合注释理解课文,把握重点字词。
故:学过的知识;知新: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可:可以;以凭借;为:做。
2.小组合作翻译
译文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
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3.理解这则文字所讲内容。
这一则也是讲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因为只“温故”而不独立思考,决然达不到“知新”的目的。
一定要将知识融会贯通,能在温习旧知识中有所发现,才“可以为师”。
“温故而知新”是孔子对我国教育学的重大贡献之一,他认。
《论语》十二章 教案(共2课时,附板书)(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
《论语》十二章教案【教学目标】:1、能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知大意,体验人物2、积累文言词语,疏通课文3、当堂背诵,积累成语警句4、通过朗读揣摩,感受孔子的教育思想和人格魅力5、培养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态度,学会修身做人【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验孔子的教育思想和人格魅力2、初步学会运用各种方法,疏通课文,理解大意【教学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验孔子的教育思想和人格魅力2、当堂背诵,并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自己的理解【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明确其在历史上的价值。
2.掌握重点字词的读音、含义,能熟读背诵、默写全文。
3.理解、运用其中关于学习的名言警句,培养学生的文言翻译能力。
教学过程第一阶段:学请诊断1.教师导入。
有人说,若中国人不知道有孔子,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知道了孔子,而不知道《论语》,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
“半部《论语》治天下”,它形象的概括了这部儒家经典对后世的卓越贡献。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孔子,随着这位“万世师表”一起去探讨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以及如何修身做人。
2.初读课文,扫清语言障碍。
特别注意加点字的音行、形、义。
人不知而不愠.(yùn)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不亦悦.乎(yuè) 传.不习乎(chuán)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hào)3.孔子简介。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
他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开创者,被公认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
孔子曾大力宣传“仁”的学说。
在公认论和教育思想方面,注重“学”与“思”的结合,提出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和“温故而知新”等观点。
首创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相传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
在政治上主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都应名副其实;在维护贵族统治的基础上提倡德治和教化。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教案设计
《论语》十二章学习目标1.学习重点文言词语,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
能流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语感。
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3.学习古人端正学习态度,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
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
4、积累成语、格言、警句,能对照反省自己。
重点难点重点:1.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2.能流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语感。
难点:1.学习重点文言词语,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认识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课前导学:1、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和作品的有关知识,记住知识要点。
孔子:《论语》:2、初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新词:1)注音说愠省逾罔殆2)解释重点词语。
时习:愠:信:传:立:天命:耳顺:罔:殆:逾:导入新课:导语: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如《论语》、《老子》、《孟子》、《庄子》、《荀子》等。
特别是《论语》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
即使在今天,其精华部分依然为人们所效法。
下面我们就来共同探究学习《〈论语〉十二则》。
知识链接:1、介绍孔子及其《论语》: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大成至圣”。
他对我国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传播,他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论语》是“语言的论纂”,也就是语录的意思,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体例主要是语录体、对话体、叙事体。
内容上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
从中可以看出许多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十二章》第二课时教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十二章》第二课时教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十二章》第二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诵读、品析《论语》中有关“孝”的语句,引导学生感知《论语》中“孝”,体会“孝”的思想内涵,明确现实生活中如何做到孝。
2.归纳、总结“孝”的阅读方法,并将这种方法迁移到《论语》其他的主题阅读中。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通过诵读、品析《论语》中有关“孝”的语句,引导学生感知《论语》中“孝”,体会“孝”的思想内涵。
2.明确现实生活中如何做到孝。
教学难点:归纳、总结“孝”的阅读方法,并将这种方法迁移到《论语》其他的主题阅读中。
三、教学策略本课主要采用调查法、朗读法、赏读评议法等教学方法,此外与学生生活、社会热点相结合,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完成对文本的初步感知。
2.自主学习遇到困难时,通过小组合作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加以解决,教师在点拨过程中加以学法指导。
3.在课文解读中设置好问题角度和梯度,激发学生多向思维。
引导鼓励学生大胆交流提出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
4.学生通过本节课的读法指导迁移到《论语》其他主题其他章节的阅读中,让学生可以读整本书。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定主题──聚焦式阅读导语:上次作业大家阅读了《论语》“为政”“学而”两章中有关“孝”的内容,而且同学们有个有趣的发现。
任务一:读透文字,读出发现。
1.展示班级学生的发现。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人)。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弟子规》: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三字经》首孝悌次见闻阅读这三段文字,你还有哪些发现?预设:(1)这三句话都差不多。
(2)都在开篇提到了“孝”。
(3)都强调了第一要紧的事情就是“孝”。
【设计意图】通过三段文字的阅读,让学生认识到“孝”的重要。
点拨:《弟子规》《三字经》《论语》都是给什么人看的?【设计意图】学生通过点拨认识到:孝要从小做起。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伟大教育家孔子的有关情况及《论语》,能流利朗读及背诵课文。
2.理解每则语录的内容,体味《论语》的语言风格。
3.把握孔子的教育思想,体会孔子所倡导的“为学之道”。
教学重难点1.积累归纳,理解文中重要实词的意思及有关句子的含义。
2.把握孔子的教育思想,体会孔子所倡导的“为学之道”。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刚刚入学,在小学时又强调快乐学习,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不够重视,因此学生在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
《论语十二章》是学生本学期接触的第二篇古文,由于初一学生刚刚接触文言文,基础较差,对文言文实词、虚词的掌握较差,实词积累少,因此在阅读中存在一定困难。
所以本文要在熟练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拔钉子”的方法,掌握重点词语。
并且注意积累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等文言知识。
课时分配2课时教学设计(设计者:)教学过程设计一、新课导入有人说,若中国人不知道有孔子,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知道了孔子,而不知道《论语》,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
“半部《论语》治天下”,也形象地概括了这部儒家经典对后世的卓越贡献。
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孔子,随着这位“万世师表”一起去探讨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以及如何修身做人。
二、读儒家经典1.介绍孔子及《论语》。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说的,被后世尊称为“圣人”。
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
曾长期聚徒讲学,开私人讲学的风气,传说有弟子三千人,通六艺者72人。
《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关于孔子言行的一部书,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全书共二十篇,行文以对话体为主,是语录体散文的典范。
南宋朱熹把《论语》和《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2.轻松听一听:学生听教师朗读课文,听准字音,听清节奏,圈点勾画生字词。
3.大胆读一读: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七年级语文上册 10《论语》十二章(第2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论语》十二章第二课时一、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⑴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注意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欣赏品味。
(2)随文学习基本的词汇、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
(3)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
2.教材分析这是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的最后一课,内容大多是关于学习、道德修养、为人处世等的一般原则,让学生初步接受传统文化教育。
这十二章的语言都很简练,但却蕴含着非常深刻的道理,学习后,每个人都会受益匪浅。
《论语》的文学色彩在于表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形象、性格。
寥寥数语中,蕴含着一个为人师者的胸襟、风范,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一个师者的拳拳育人之心。
此外,《论语》是处成语最多的文化典籍,我们就更不能小视对这篇课文的挖掘。
3.中招考点中招考试中文言文的考查是每年必出题,有着固定的分值,主要考查字词句的理解,以及对文章的领悟。
4.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文言文,所以不宜深入讲解,尽量引导学生加强对字词句积累理解。
多让学生进行朗读训练,以培养语感,并增强理解能力,培养兴趣。
二、学习目标1、通过朗读识记后六章语录,结合课下注释能说出重点字词的意思、疏通文句,能背诵、默写课文。
2、通过品读课文,能说出后六章语录所体现的孔子的思想主张。
3、通过跳读课文,制作“孔子语录”卡片能说出文中流传至今的成语、警句。
三、评价任务1、针对目标1,设计一个活动:通过朗读识记后六章语录,结合课下注释能说出重点字词的意思、疏通文句,能背诵、默写课文。
2、针对目标2,设计两个活动:通过品读课文,能说出前六则语录所体现的孔子的思想主张。
3、针对目标3,设计一个活动:通过跳读课文,制作“孔子语录”卡片能说出文中流传至今的成语、警句。
四、教学过程五、限时训练1、归纳文中的文言现象(1)、通假字:说:同悦,喜悦、愉快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同又,放在整数与零数之间(2)、古今异义不亦君子乎古:道德上有修养的人今:泛指品德高尚的人可以为师矣古:可以、凭借今:可能、许可饭疏食饮水古:粗劣今:疏通、疏散饭疏食饮水古:冷水今: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匹夫不可夺志也古:普通人今:无学识、无智谋的人吾日三省吾身古:多次今:数词,三(3)、词类活用学而时习之时:名词-状语,按时吾日三省吾身日:名词-状语,每日温故而知新故、新:形容词-名词,旧的知识、新的体会(4)、一词多义为:可以为师矣当、做为人谋而不忠乎替知人不知而不愠了解温故而知新懂得2、按要求从本文找出例句学习方法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 学习态度________ __________品德修养______________-。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论语》十二章课文原文及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论语》十二章课文原文及教案(精选3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演讲发言、策划方案、合同协议、心得体会、计划规划、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insights, planning,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论语》十二章课文原文及教案(精选3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1《论语》十二章教学设(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1《论语》十二章教学设(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1《论语》十二章教学设第【1】篇〗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对《论语》十二章和补充材料中关于“修身”的章句进行品析,了解孔子理想中的君子人格具备怎样的品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课内和课外材料的研读并联系自身实际体会学习《论语》的现实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中国文化经典的底蕴,使学生经历一番文化濡染提升自我修养。
教学重点:对《论语》十则和补充材料中关于“修身”的章句进行品析,了解孔子理想中的君子人格具备怎样的品性。
教学难点:从文本中提炼、概括“修身”的方式。
一、导入:今天是大家步入中学的第25天,能告诉我,你们习惯初中生活了吗有些同学依然摇头,十几门的课程让我吃不消;小学的好朋友被分到别的班级,我很孤单;住校的生活让我很想家……学习生活上的烦恼接踵而至,我该怎么办其实大家这些烦恼,在两千多年前就有一位至圣先师已经为我们解决了。
他就是——孔子。
哪位同学来介绍他呢二、检测预习:1、孔子简介:孔子,名丘,字仲尼,汉族,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人。
中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和大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
孔子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2、《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
三、大声读文章:1、学生读,其他同学听出有误的地方并改正。
2、根据学案,自由诵读。
(在书上标出断句)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
《论语》十二章第二课时一、新课导入上节课我们解决了课文中的字词,疏通了文意,这节课我们将进一步探究课文内容,探讨《论语》给我们讲述的为人处世的道理。
二、自学指导——合作与探究(一)整体感知1.这十二章《论语》分别讲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请分别找出相应的句子。
【交流点拨】分别讲了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品德修养三方面的内容。
(1)学习态度:①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以学为乐,培养兴趣) 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谦虚好学) ③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既要从正面学习其经验,又要从反面吸取其教训) ④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珍惜时间)(2)学习方法: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②传不习乎?③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强调复习) 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思结合)(3)品德修养:①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宽以待人)②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忠实守信) ③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顺心而为) ④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安贫乐道) ⑤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安贫乐道) ⑥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坚守志向) ⑦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博学仁德)2.“温故”和“知新”是并列的两件事吗?【交流点拨】“温故”和“知新”不是并列的两件事。
这是讲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因为只“温故”而不独立思考,绝对达不到“知新”的目的。
一定要将知识融会贯通,能在温习旧知识中有所发现,才“可以为师”。
可见,“温故”和“知新”不是并列的两件事,关键在于要“知新”。
3.你是如何理解“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这句话的?【交流点拨】这句话说的是:军队虽然人多势众,但如果人心不齐,其主帅仍可能被人抓去,而主帅一旦被人抓去,整个军队失去了领导人,也就会全面崩溃了。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1《论语》十二章(第2课时)教案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湖南省迎丰镇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1《论语》十二章(第2课时)教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湖南省迎丰镇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1《论语》十二章(第2课时)教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湖南省迎丰镇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1《论语》十二章(第2课时)教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论语》十二章教材及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论语〉十二章》是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4篇课文.它选自于我国儒家经典著作《论语》,在《语文课程标准》一书中明确指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文化智慧”是语文教学的总目标之一。
而这一目标的达成主要依靠对文言文的学习。
本课涉及到的《论语》是一本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论的语录体古藉,是我国古代文献中的一部巨著,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课文中所选的《〈论语>十二章》,着重叙述了求知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三方面内容。
这三方面内容均归属于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范畴。
学情分析:通过第一课时学习学习了前六则,掌握了一些文言文实词、虚词,本课时学习只需与第一课时进行比较,加以辨别,便能理解文言文实词、虚词。
第二课时学习后六则,要在熟练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拔钉子”的方法,掌握重点词语,并且注意积累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等文言知识。
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重点文言词语,解读后六则语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2、掌握本课的文言常识:通假字、特殊句式、一词多义.3、能够正确认识并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十二章》第二
课时教案
一、教学目标
通过诵读、品析《论语》中有关“孝”的语句,引导学生感知《论语》中“孝”,体会“孝”的思想内涵,明确现实生活中如何做到孝。
归纳、总结“孝”的阅读方法,并将这种方法迁移到《论语》其他的主题阅读中。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诵读、品析《论语》中有关“孝”的语句,引导学生感知《论语》中“孝”,体会“孝”的思想内涵。
明确现实生活中如何做到孝。
教学难点:
归纳、总结“孝”的阅读方法,并将这种方法迁移到《论语》其他的主题阅读中。
三、教学策略
本课主要采用调查法、朗读法、赏读评议法等教学方法,此外与学生生活、社会热点相结合,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完成对文本的初步感知。
自主学习遇到困难时,通过小组合作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加以解决,教师在点拨过程中加以学法指导。
在课文解读中设置好问题角度和梯度,激发学生多向思维。
引导鼓励学生大胆交流提出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
学生通过本节课的读法指导迁移到《论语》其他主题其他章节的阅读中,让学生可以读整本书。
四、教学过程
导入定主题──聚焦式阅读
导语:上次作业大家阅读了《论语》“为政”“学而”两章中有关“孝”的内容,而且同学们有个有趣的发现。
任务一:读透文字,读出发现。
展示班级学生的发现。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
《弟子规》: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
《三字经》首孝悌次见闻
阅读这三段文字,你还有哪些发现?
预设:
这三句话都差不多。
都在开篇提到了“孝”。
都强调了要紧的事情就是“孝”。
【设计意图】通过三段文字的阅读,让学生认识到“孝”的重要。
点拨:《弟子规》《三字经》《论语》都是给什么人看的?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点拨认识到:孝要从小做起。
归纳小结:孝──很重要,古语有言“百善孝为先”。
从小要做到。
思考:孔子作为一个教育家,为什么说“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呢?
学生出声诵读语句,结合注释简要翻译。
预设:
这些做好了以后就可以学习文化知识了。
要先做到“孝”“悌”“谨”“信”“爱众”“亲仁”。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学会读懂文字,读懂句意读出场景,读其文想其人。
简要分析“孝”“悌”“谨”“信”“爱众”“亲仁”之间的关系。
【设计意图】展开想象,品析语言,感受孔子人格魅力。
细品味──发散式阅读
任务二:细读文字,读出不同。
再次品读。
要求:
品读《论语》中有关“孝”的句子,结合注释简要翻译。
学生按照要求独立完成圈点勾画。
概括各句主要内容,思考这些内容之间有什么联系?
学生概括主要内容,独立思考。
小组合作交流自己的学习发现并由代表在班内进行交流。
小组交流。
组内代表进行班级交流。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运用比读法,更深入的了解孔子对“孝”的阐释。
预设:
虽然很多人都问孝,孔子给予的答案却是不同的。
这些语句都是谈论孝的,但内容却不同。
小组讨论:结合时代背景深度思考,当时世人认为的“孝”是什么?孔子与世人对“孝”的认识有什么不同?
组内讨论,小组代表发言。
【设计意图】在实际生活中理解《论语》中蕴含的道理。
预设:
世人认为能够赡养父母就是尽孝了。
孔子认为孝要敬,无论是父母在世时,还是父母死后。
归纳小结:
什么是孝?为人之本。
入则孝。
无违。
父母唯其疾之忧。
怎样做到孝?事父母能竭其力。
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肉,先生撰。
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
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色难。
敬。
学以致用。
谈一谈。
结合《论语》中有关“孝”的内容,谈谈你对这则新闻的看法?
XX年9月19日,中秋佳节,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7月1日实施后,规定要“常回家看看”。
但现实中,很多工作忙碌的儿女还在为难,这正被一些商家所关注。
如今,在淘宝网等网络运营平台搜索“代看望老人”,会显示出合肥、池州、淮南等地的淘宝店家,200多个宝贝里不约而同地出现“代看望父母、老人”的服务。
结合《论语》当中有关“孝”的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学生思考,发言。
辩一辩。
生活中你是否遇到过这样的问题?遇到这样的问题,你该怎么办?
一次家长会上谈到要“孝顺”就要做到“不违”时,有几个同学都激动地说:“我不同意!”听了孩子们的话,一个孩子的妈妈站起来说:“作为孩子就应该听从父母的话,这才是有‘礼’!”一个女同学一下子站起来:“我不同意。
如果家长意见不对,我为什么要顺从?我一定要坚持自己的意见!”生活中你是否遇到过这样的问题?遇到这样的问题,你该怎么办?
学生思考,发言。
【设计意图】为下一环节学生结合生活谈感受和体会做铺垫。
预设:
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我觉得自己不是不孝敬父母,可是有些问题,我们真的没有错,就这样被扣上不孝的帽子我们觉得很委屈。
家长发火了,有时候是自己的错误,就认真道歉,有时候自己没有错误,就只能屈服了。
教师提问:其实,不光你们产生这样的疑问,连我们的大文豪鲁迅先生也说过:童年时请人讲了《二十四孝图》中的二十四个故事后,才知道‘孝’有如此之难,对于先前痴心妄想,想作孝子的计划,完全绝望了。
同学们在阅读《朝花夕拾》时发现鲁迅先生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所引起的强烈反感,《论语》中是否也存在着这种“愚孝”呢?
【设计意图】用《朝花夕拾》中鲁迅对古时候二十四孝的评价,引出学生对孝的正确认识。
预设:
“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如果父亲的道是错的呢?我们还要一直错下去吗?
我发现,我们在翻译理解的时候也加入了我们现在人的理解,不是要一成不变的去按照孔子写的那样做。
归纳小结:孝是应该的,迂腐的孝是愚蠢的,盲从的孝是可悲的,要批判地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系生活──体悟式阅读
任务三:读出生活,读出感悟。
请选择《论语》中有关“孝”的句子,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友情提示:可选用生动的小故事;可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可利用相关背景资料;可引用相关格言警句。
学生读进生活,读出感悟。
以自己的方式读懂《论语》。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和体悟。
总结
回忆过程中,我们是怎样开始阅读《论语》的?
学生思考、归纳、交流。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总结《论语》阅读过程中的方法。
作业
以小组为单位,尝试从“君子之道”“交友之道”“诚信”等主题中任选一个,开展一次《论语》阅读,准备时间一周,下周各小组展示交流。
【设计意图】学生尝试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合作学习将阅读方法迁移到整本书的阅读中。
附件一:
《论语》导读学案
请选择《论语》中有关“孝”的句子,谈谈你的理解。
友情提示:可选用生动的小故事;可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可利用相关背景资料;可引用相关格言警句;……
附件二:
《论语》自学
小组学习任务单
此次合作学习《论语》的主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组成员及任务分配:___________________
PPT制作:___________________
主讲人: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收集:___________________
聚焦的句子:读懂文字,读懂句意。
《论语》中相关主题的句子:可以只写序号读出场景、读出异同,概况各句主要内容。
材料汇编:与主题相关的小故事、背景资料格言警句。
附件三:
《论语》自学学习任务单
我聚焦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
读懂文字,读懂句意。
《论语》中相关主题的句子主要内容概况:读出场景、读出异同。
我最喜欢《论语》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理解是: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