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三角洲开发下的滨州经济发展思考

合集下载

滨州农业经济发展情况

滨州农业经济发展情况

滨州农业经济发展情况2023-11-10•滨州农业经济概述•滨州农业生产情况•滨州农产品市场与贸易•滨州农业科技与教育•滨州农业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滨州农业经济发展展望与建议01滨州农业经济概述滨州市位于山东省北部,地处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环渤海经济圈、济南省会城市群经济圈“两区两圈”叠加地带,是山东省的农业大市。

滨州市农业产业体系健全,特色优势明显,形成了以粮棉果蔬等传统产业为主,畜牧、海洋、林业等新兴产业为补充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滨州市农业在全省乃至全国具有重要地位,是国家重要的粮棉果蔬生产基地和畜牧养殖基地。

滨州农业经济概况科技创新滨州市积极推动科技创新,加强与科研院所的合作,引进和推广新技术、新品种、新工艺,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和竞争力。

高效生态滨州市注重发展高效生态农业,通过推广节水、节地、节肥等高效生产技术,提高农业产出效益,同时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产业融合滨州市积极推动农业与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通过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休闲观光农业等,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

滨州农业经济的特点滨州农业经济的重要性保障粮食安全农业是滨州市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渠道,发展农业有助于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区域经济发展02滨州农业生产情况农作物种植情况030201畜牧业发展情况养殖品种养殖效益养殖规模水产养殖业发展情况林业发展情况03滨州农产品市场与贸易1农产品市场概况23滨州农产品市场拥有多种农作物,如小麦、玉米、棉花等,以及各种蔬菜、水果等。

农产品种类丰富近年来,滨州农业部门加强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提高了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

农产品质量提高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滨州农产品市场的需求量不断增长,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农产品市场规模不断扩大03支持政策农产品贸易政策01自由贸易政策02减免税收政策面临国际市场竞争缺乏品牌意识和国际认证出口贸易增长迅速农产品贸易现状及问题04滨州农业科技与教育农业科技发展情况农业科技创新成果01农业技术推广02农业信息化03教育体系不完善培训内容与实际需求脱节培训方式单一农业教育现状及问题加强农业教育与科技的措施和建议加强师资力量建设优化课程设置创新培训方式05滨州农业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农业环境保护现状及问题农业环境污染严重生态补偿机制不健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不足挑战滨州市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着技术、政策和市场等多方面的挑战,需要加强技术创新、政策支持和市场引导等方面的工作。

滨州市经济发展区位分析

滨州市经济发展区位分析

滨州市经济发展与区位分析【摘要】滨州市位于黄河下游、鲁北平原,地处黄河三角洲腹地,北临渤海湾,东与东营市接壤,南和淄博市毗邻,西同德州市和济南市搭界,西北与河北省隔漳卫新河相望,是山东的北大门。

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推动转方式调结构、加快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的关键一年。

本文从滨州市经济现状的调查入手,通过分析滨州市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优势、劣势,深入思考滨州市区域经济发展战略问题,提出滨州经济发展的建议,寻求一条适合滨州经济发展之路。

【关键词】滨州经济发展区位分析优势劣势1.滨州市概况滨州市位于黄河下游、鲁北平原,地处黄河三角洲腹地,北临渤海湾,东与东营市接壤,南和淄博市毗邻,西同德州市和济南市搭界,西北与河北省隔漳卫新河相望,是山东的北大门。

现辖滨城区、惠民县、阳信县、无棣县、沾化县、博兴县、邹平县六县一区和滨州经济开发区、滨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滨州北海经济开发区,版图面积9600平方公里,人口370多万。

滨州市处于华北新生代沉降区东南部的济阳拗陷中。

全境地势大体是南高北低,略向东北倾斜,渐次过度到大海,境内山地为泰沂山地余脉,走向近南北,仅邹平县境内有少量山丘地。

境内除过境黄河外,以黄河为界,南部为小清河流域,北部为海河流域。

各河大致流向东北,注入渤海。

2.滨州市经济发展现状近年来,全市上下始终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坚持“科学发展是主题,改善民生是根本,调整转型是主线,招商引资是重点,创新实干是关键,和谐稳定是基础,清正廉洁是保证”的“49字”工作方针,按照“123456”的总体发展布局,深入实施追赶超越战略,经济社会始终保持了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

2010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551.52亿元,增长13.5%;地方财政收入103.99亿元,增长29.7%;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886.12亿元,增长22.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919.83亿元,增长16.6%,基本实现了年初确定的“三步走”发展战略中2010年人均主要经济指标达到或超过全省平均水平的目标。

生态滨州规划建设浅议

生态滨州规划建设浅议

生态滨州规划建设浅议摘要随着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省委、省政府加快推进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开发建设步伐,国家、省将陆续出台一系列配套政策措施,在高效产业发展、土地规划利用、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等方面予以倾斜支持,为建设生态滨州、北国江南提供了更加难得力发展空间和历史机遇。

关键词生态;滨州;规划建设随着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省委、省政府加快推进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开发建设步伐,国家、省将陆续出台一系列配套政策措施,在高效产业发展、土地规划利用、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等方面予以倾斜支持,为建设生态滨州、北国江南提供了更加难得力发展空间和历史机遇。

1 生态城市概念和建设规划原则生态城市的建设必须要有科学的、高起点的、切合实际的规划,在规划思想里导入经济、社会、生态的因素,按符合生态要求的原则进行城市规划。

生态城市规划与传统的城市规划的区别就在于它把人与自然看作一个整体,以自然生态优先的原则来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促使城市生态系统向更加有序、稳定、协调的方向发展,最终目的是引导城市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持续发展。

生态城市科学规划与开发的八项原则:恢复和充分展示土地的生态健康和发展潜力;平衡开发强度与处理好土地承载力的相互关系;阻止城市过度开发与郊区无序蔓延;实现新型工业化与循环经济的战略思想;实行低水平的能源消耗,优化能源结构与效用;建立一个具有活力的城市绿化网架与绿色走廊。

如今生态城市理论在国外己经有着广泛的影响,许多城市正按照生态城市的目标进行规划和建设,例如美国的克里夫兰和伯克里市、德国的弗莱堡、印度的班加罗尔、巴西的库里蒂巴和桑托斯、丹麦的哥本哈根、澳大利亚的怀阿拉和阿德莱德市、日本的千叶新城等城市都己启动了生态城市建设计划,取得了许多可用于实际操作的成功经验。

我国城市发展中的生态问题生态化是生态城市的重要标志,城市化过程中必然造成自然生态系统环境绝对面积的减少,并使之在一定的区域内产生质变或消失。

滨州市经济发展区位分析

滨州市经济发展区位分析

滨州市经济发展区位分析第一篇:滨州市经济发展区位分析滨州市经济发展与区位分析【摘要】滨州市位于黄河下游、鲁北平原,地处黄河三角洲腹地,北临渤海湾,东与东营市接壤,南和淄博市毗邻,西同德州市和济南市搭界,西北与河北省隔漳卫新河相望,是山东的北大门。

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推动转方式调结构、加快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的关键一年。

本文从滨州市经济现状的调查入手,通过分析滨州市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优势、劣势,深入思考滨州市区域经济发展战略问题,提出滨州经济发展的建议,寻求一条适合滨州经济发展之路。

【关键词】滨州经济发展区位分析优势劣势 1.滨州市概况滨州市位于黄河下游、鲁北平原,地处黄河三角洲腹地,北临渤海湾,东与东营市接壤,南和淄博市毗邻,西同德州市和济南市搭界,西北与河北省隔漳卫新河相望,是山东的北大门。

现辖滨城区、惠民县、阳信县、无棣县、沾化县、博兴县、邹平县六县一区和滨州经济开发区、滨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滨州北海经济开发区,版图面积9600平方公里,人口370多万。

滨州市处于华北新生代沉降区东南部的济阳拗陷中。

全境地势大体是南高北低,略向东北倾斜,渐次过度到大海,境内山地为泰沂山地余脉,走向近南北,仅邹平县境内有少量山丘地。

境内除过境黄河外,以黄河为界,南部为小清河流域,北部为海河流域。

各河大致流向东北,注入渤海。

2.滨州市经济发展现状近年来,全市上下始终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坚持“科学发展是主题,改善民生是根本,调整转型是主线,招商引资是重点,创新实干是关键,和谐稳定是基础,清正廉洁是保证”的“49字”工作方针,按照“123456”的总体发展布局,深入实施追赶超越战略,经济社会始终保持了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

2010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551.52亿元,增长13.5%;地方财政收入103.99亿元,增长29.7%;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886.12亿元,增长22.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919.83亿元,增长16.6%,基本实现了年初确定的“三步走”发展战略中2010年人均主要经济指标达到或超过全省平均水平的目标。

关于加快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的思考

关于加快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的思考

一、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优势独特黄河三角洲位于渤海南部黄河入海口沿岸地区,地理区位条件优越,土地资源优势突出,自然资源较为丰富,生态系统独具特色,产业发展基础较好,具有发展高效生态经济的良好条件。

1.地理区位条件优越。

黄河三角洲位于京津冀都市圈与山东半岛的结合部,与天津滨海新区和辽东半岛隔海相望,东连胶东半岛,南靠济南城市圈,是环渤海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向西可连接广阔的中西部腹地,向南可通达长江三角洲北翼,向东出海与东北亚各国邻近,具有深化国际国内区域合作、加快开放开发的有利条件,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2.土地资源优势突出。

黄河三角洲是我国东部沿海土地后备资源最多的地区,拥有未利用地近800万亩,其中国家鼓励开发的盐碱地270万亩、荒草地148万亩、滩涂212万亩;另有浅海面积近1500万亩,同时,黄河仍在填海造陆,黄河冲积年均造地1.5万亩。

当东部沿海许多地方在为土地资源的紧缺而犯愁时,黄河三角洲优势独具,在发展高效生态产业、大规模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方面,有其他地区不可比拟的突出优势。

3.自然资源较为丰富。

目前我国已发现的100多种矿产,该地区已探明储量的矿产有40多种,这里还是中国第二大油田———胜利油田所在地,目前仅在东营的石油地质储量高达50亿吨,天然气储量是2300亿立方米,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之一。

海洋资源丰富,海岸线近900公里,占全省的28%,是我省重要的海洋渔业基地之一。

地下卤水静态储量约135亿立方米,是全国最大的海盐、盐化工基地。

旅游、风能、地热等资源丰富,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潜力巨大。

4.生态系统独具特色。

黄河三角洲气温适中,土地肥沃,适宜关于加快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的思考李硕雅各种动植物生长,生态特色明显,是我国温带最广阔、最完整、最年轻的湿地生态系统,堪称“鸟类的天堂”。

天然苇场是黄河三角洲独有的湿地资源。

黄河三角洲拥有2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各种生物1917种,其中野生动物1524种,植物393种。

抢抓机遇科学实干努力在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开发建设中率先崛起

抢抓机遇科学实干努力在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开发建设中率先崛起

2010年是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推动滨州实现科学发展、追赶超越的重要一年。

滨州既面临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加快建设的历史性机遇,也面临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与转方式、调结构的双重压力,特别是兄弟市你追我赶、竞相发展的态势,给我们加快发展、追赶超越提出了更高要求。

滨州作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开发建设的主战场,必须科学把握形势,牢牢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机遇,不断开阔大视野、筹划大思路、推动大发展,努力在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开发建设中加快崛起。

一、砥砺奋进,2009年各项工作取得新成绩过去的一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和各种挑战的考抢抓机遇科学实干努力在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开发建设中率先崛起张光峰582010·1-2验,全市上下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按照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视察滨州时的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决执行中央、省保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坚定信心、积极作为,科学实干、共克时艰,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350.9亿元,增长13.4%。

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10.06∶58.38∶31.56。

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763.48亿元,增长15.6%。

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23.41亿元,增长24.7%。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5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245元,分别增长9.6%和10.3%。

完成地方财政收入80.17亿元,增长13.9%。

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0.28亿元,增长19.1%。

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918.27亿元和846.99亿元,增长31.8%和30.33%。

争取中央扩大内需新增资金4.2亿元,争取省调控资金17亿元。

(二)切实转变发展方式,经济发展质量效益不断提高。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51.23亿元、利税253.83亿元,分别增长19.6%和20.3%。

滨州市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科技发展规划

滨州市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科技发展规划

滨州市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科技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为加快推进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提升黄河三角洲核心区自主创新能力,促进黄河三角洲核心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结合《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特制定本规划。

一、规划的总体思路和工作目标指导思想: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开发和建设,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目的,以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培育特色产业集群和支撑重点产业振兴、推动科技型企业发展为重点,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加大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力度,着力突破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技术,支撑引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提升黄河三角洲核心竞争力,不断推进科技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基本原则:1、坚持科学发展原则。

围绕黄河三角洲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通过对方向性、全局性、战略性重大科技问题的研究,明确以促进科学发展、推动自主创新为主要任务,积极应对国际经济、科技竞争的新形式、新挑战,同时遵循科技发展的自身规律,注重科学规划。

2、坚持需求导向原则。

围绕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上水平,部署一批对当前经济发展最具影响、能有效拉动内需、并在近期可以取得突破的任务,集成转化应用一批能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的自主创新技术和产品,加速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新兴战略产业,切实起到科技支撑和带动经济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的作用。

3、坚持重点突破原则。

围绕黄河三角洲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目标,选准着力点和主攻方向,在制约发展的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方面取得突破。

确定一批重大科技专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重大科技工程,选择一批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作为重点,集成力量,加大投入,加快实施,力争快见成效,以局部的突破和跨越带动黄河三角洲核心竞争力的整体跃升。

4、坚持超前部署的原则。

选择对黄河三角洲经济社会长远发展起关键与先导作用的重要科技领域,超前部署应用基础研究、高新技术研究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带、科技园区建设,培育一批具有我市优势的创新集群和特色产业集群,开发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及产业化成果,创造新的市场需求,引领黄河三角洲未来经济社会发展。

(发展战略)滨城区工业经济发展的状态及思考

(发展战略)滨城区工业经济发展的状态及思考

大力发展工业经济是壮大县域经济的必由之路——滨城区工业经济发展的现状及思考工业是经济发展的脊梁,一个地方的经济实力如何首先看其工业发展,工业,是县域经济的“生命线”,是壮大县域经济的必由之路。

我区作为黄三角大开发主战场中心城市,要实现跨越发展,希望在工业;实现奋力崛起,出路在工业;建设魅力滨城,动力在工业。

一、滨城工业发展的现状与特点近年来,滨城区工业发展突飞猛进,总量规模增势强劲,结构布局更趋合理,品牌特色更加显现,效益贡献逐年升高,工业经济发展带动滨城区县域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宏观经济的各项指标都有大幅增长。

(一)工业经济是拉动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力军。

十一五期间我区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例在53.7%-54.1%之间,是全区经济增长的绝对主力。

2010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86.04亿元,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86亿元、利税25.86亿元,工业经济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2010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实缴税金27亿,占全部税收总额的57.5%,占财政收入的52.5%。

(二)优势产业发展加快,骨干企业支撑作用凸显。

家纺服装、化工生物、食品加工、机械制造四个主导产业规模以上企业分别有86家、28家、19家、30家,总数占规模以上企业75.64%,四个产业总量比重超过83%,其他产业所占比重不到20%。

(三)技术进步成效显著,创新能力逐步提高。

全区工业主要生产设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的占60%左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占30%左右;骨干企业的生产工艺60%以上为国内先进水平,而中小企业的设备、工艺和生产技术相对落后,升级改造步伐也较慢。

全区拥有企业技术中心16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3家,市级12家。

(四)品牌建设初见成效,企业发展活力明显增强。

全区拥有中国驰名商标2个,中国名牌产品4个,山东省著名商标6个,山东名牌产品13个,其中毛巾、除草剂、抽油杆、鲜酵母、活塞镶圈等产品生产能力和竞争优势居全国同行业或全世界首位,产能扩张迅速。

滨州市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现代流通体系发展规划

滨州市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现代流通体系发展规划

滨州市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 现代流通体系发展规划滨州市服务业发展局二○一一年十月滨州市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现代流通体系发展规划为推进滨州市流通业科学、快速、可持续发展,按照国家《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山东省“十二五”现代流通体系建设规划》、《滨州市经济和社会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滨州市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和《滨州市“十二五”服务业发展规划》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要求,结合滨州市“十一五”流通行业发展实际,特编制本规划。

一、发展现状“十一五”以来,滨州市认真落实国家、省关于搞活流通、扩大消费、促进发展的方针政策,按照“壮大规模、提升层次、优化布局、培育龙头”的发展思路,以改革为重点,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坚持观念、机制、管理和技术创新,流通规模不断扩大,企业改革不断深化,对外开放力度不断加大,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经营业态不断升级,现代流通方式广泛应用,构筑了现代流通的基础框架,初步建立起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流通格局,展示出黄河三角洲地区商贸中心的雏形。

(一)商业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高。

“十一五”期间,我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保持了较快增长速度。

2010年,全市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50.75亿元,增长18.7%,是2005年的2.5倍,年均增长20.11%。

一是批发零售贸易业发挥主导作用,住宿餐饮业发展迅速。

批发业实现销售总额48.69亿元,增长23.9%,是2005年的2.19倍,年均增长16.97%;零售业实现销售总额331.62亿元,增长18.2%,是2005年的2.58倍,年均增长20.87%;批发零售业零售额占全社会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84.37%,成为拉动消费品市场快速发展的主导力量。

住宿业实现销售总额2.74亿元,增长33.6%,是2005年的2.01倍,年均增长14.98%;餐饮业实现销售总额48.11亿元,增长16.4%,是2005年的1.94倍,年均增长14.17%。

滨州市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及海洋经济发展情况介绍

滨州市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及海洋经济发展情况介绍

一、滨州市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情况滨州是渤海革命老区,古代著名军事家孙子的故里,位于黄河三角洲腹地,北临渤海湾,处在济南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山东半岛城市群和环渤海经济圈三大经济区结合部,是山东省的北大门。

全市版图面积9600平方公里、毗邻海域3000平方公里,人口373万,辖六县一区和滨州经济开发区、高新区、北海新区。

滨州作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行政区,自然资源丰富,持续开发的潜力巨大。

拥有未利用荒碱地255万亩,海岸线240公里,滩涂面积161万亩,是中国东部地区土地资源最富集的区域之一;已探明矿产资源29种,其中石油储量6亿吨,天然气储量164亿立方米,是胜利油田的主采油区,山东省重要的原盐生产基地、盐化工基地和海水养殖基地。

滨州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利,是国家级公路运输主枢纽城市,有4座大桥横跨黄河,3条高速公路穿境而过,滨港铁路一期工程实现运营,德龙烟铁路开工建设,万吨级港口建设进展顺利。

先后荣获国家卫生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中国特色魅力城市、中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示范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省级园林城市等称号。

今年是滨州撤地设市十周年。

新世纪头十年来,在改革开放以来打下的良好基础上,历届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山东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追赶超越战略,经济综合实力明显增强,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特别是近年来,全市上下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宏观形势,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必为,解放思想,艰苦奋斗,干事创业,滨州经济社会实现了科学发展、超越发展。

今年前三季度,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094.1亿元,增长13.6%。

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890元,农民人均现金收入6111元,分别增长11.2%和15.8%。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75.2亿元,增长16.7%。

地方财政收入73.09亿元,增长27.5%。

抢抓机遇 科学实干 努力在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开发建设中加快崛起

抢抓机遇 科学实干 努力在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开发建设中加快崛起

·本刊专稿·抢抓机遇 科学实干努力在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开发建设中加快崛起滨州市市长 张光峰 建设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是国家着眼区域经济发展全局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是拓展我省未来发展新空间、培育新的增长极的必然要求。

地处黄河三角洲腹地的滨州,版图面积、人口都占到了黄河三角洲区域的三分之一强,能不能担当起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开发建设主战场的重任,能不能走在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的前列,是对我市各级干部领导能力和执政水平的考验。

当前,我们既面临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开发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的历史性机遇,也面临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与转方式、调结构的双重压力,特别是兄弟市你追我赶、竞相发展的态势,给我们加快发展、追赶超越提出了更高要求。

我们必须科学把握形势,牢牢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机遇,不断开阔大视野、筹划大思路、推动大发展,努力在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开发建设中加快崛起。

一、积极推进转方式、调结构,在加快构建高效生态产业体系上实现新进展。

一是向高处调。

围绕纺织家纺、油化工和盐化工、机械制造、粮油深加工等产业,重点发展高端产业、高端产品,进一步延长产业链,大力发展终端产品和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产品,积极占有核心技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企业竞争力。

加快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大力发展工业设计研发信息化、生产装备数字化、生产过程智能化和经营管理网络化,促进企业不断改进质量、增加品种、提高效益。

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积极发展现代农业、设施农业、精准农业,加快建设绿色种植业、现代畜牧业和生态渔业基地,打造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区。

重点抓好全市58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特别是国家科技部联系的山东滨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

及早谋划筹备好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农业博览会,提高滨州农业在全省、全国的知名度。

二是向新处调。

着力培植壮大新兴产业,突出抓好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海洋工程等高新技术产业,数控机床、风电设备、船舶、环保机械等先进装备制造业。

黄河三角洲开发中农业循环经济问题的研究——以滨州市滨城区为例

黄河三角洲开发中农业循环经济问题的研究——以滨州市滨城区为例
产领域 。


滨州 雁来红高科园有 限公 司万亩冬枣 园 占地面积 10 。,柳树 、杨树 、木槿等绿化树 滨城 区农 业 循 环 经济发展 的现状 及 存 在 的 亩 ,园内拥有冬枣树 4 l 0万株和 3 5个渔塘和虾 池 ,是全国面积最 大的冬枣 园,被
誉为 “ 中华第一冬枣 园” ,是 山东省农业旅游示范点 。依托雁
能量循环 利用 的一种新 型 的经 济发 展模式 ,即 “ 源一产 梁才办事处 以小高居委会 为 “ 头” 资 龙 ,发展花卉种植 自耕园。
品一消费一 再生 资源—再生产品”的物质循环流动 。农业循 依托张王草莓和黄金梨 园 ,发展 黄河 滩区特色 无公害蔬菜和 环经济就是把 可持续发展思想和循环经济理念应用于农业生 品牌果蔬生产 。
后培植起华皓集团和 绿洲现代农业科技 园两个 “ 国”字号农 化 } 步 伐 。 3 、生产经营体系 日益完善 ,农业产业化格局初步形成。 业龙头企业 。目前 ,全乡已建成冬枣密植 园 1。 亩 ,禽类养 0。
殖大棚 5 0个 ,养殖 水面 3 0 2 0 。余亩 ,涌现 出宋大学 、南 贾 在发展都市农业 的过程中 ,秦皇台乡重点扶持农业龙头企业 、 农 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并以此为主要载体 ,推进农业的品 肉牛 、奶牛养殖 ,后杜 、任马生猪养殖 ,王钴镥 、侯北 禽类
黄河三角洲开发 中农业循环经济 问题 的研究
以 滨 州市 滨城 区为例 ◎王 雪琦
摘 要 :面对农业生态环境 日益 恶化的现实,人们开始反思和重新 审视现代农业的发展模 式,逐渐尝试进行 了农业循环
经济的实践探 索。本文以黄河三 角洲地 区之一山东省 滨州市滨城 区为研 究背景 ,探讨 了农 业循环经济问题 ,并提 出探 索性的

滨州市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

滨州市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

滨州市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 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滨州市服务业发展局二○一一年十月滨州市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为抢抓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历史机遇,加快推进滨州服务业又好又快发展,在对全市服务业“十一五”发展情况进行认真总结的基础上,依据《滨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特编制本规划。

一、发展背景(一)发展状况滨州撤地设市以来,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尤其是立足于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开发建设主战场的科学定位,把加快发展服务业放在转方式调结构的十分突出的战略位置,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政策扶持,加大资金投入,细化工作措施,有力地促进了服务业健康快速发展。

服务业发展成效显著。

“十一五”以来,全市上下凝心聚力,追赶超越,服务业发展成效显著。

2006至2010年我市服务业增加值分别实现216.99、287.39、360.47、426.27和548.73亿元,分别增长20.3、22.6、18.6、17.4和17.9%,年均递增19%;2010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35.4%,增加值总量是2005年的3.1倍,占比较2005年提高了8.5个百分点。

2006至2010年服务业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完成98.7、108.39、170.7、262.49和351.88亿元,分别增长17.5、27、44、53.56和32.3%,年均递增35%;2010年服务业规模以上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到39.7%,投资总量是2005年的4倍,占比较2005年提高了21.4个百分点。

2006至2010年我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实现209.04、246.81、303.8、352.34和431.16亿元,分别增长16.1、18、23、19.1和18.7%,年均递增18.5%;201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2005年的2.4倍。

黄河三角洲中心名城发展研究-韩鹏

黄河三角洲中心名城发展研究-韩鹏

黄河三角洲中心名城发展研究——未来滨州市发展方向的思考韩鹏摘要:中心城市作为所属区城的经济中心,与一般城市相比,其有显著的特征,并具有极大的聚集功能、扩散功能和创新功能,是区城经济发展的龙头和窗口,能够促进整个区城的经济协调发展和共同繁荣。

引言:2011年一月国务院批复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这是我国第一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区域发展战略。

标志着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国家海洋发展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滨州作为作为蓝色经济建设的七个城市之一,迎来了重大的机遇。

怎样在蓝色经济区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区的开发中做好定位,迎接新的机遇与挑战已成为蓝色经济区和黄河三角洲战略布局中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

1、区域规划中的定位1.1《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中的定位2011年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提出了提升胶东半岛高端海洋产业聚集集聚区核心地位,壮大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海洋产业聚集集聚区和鲁南临港产业聚集集聚区两个增长极;优化海岸与海洋开发保护格局,构筑海岸、近海和远海三条开发保护带;优化沿海城镇布局,培育青岛-潍坊-日照、烟台-威海、东营-滨州三个城镇组团,形成“一核、两极、三带、三组团”的总体开发框架。

其中对于东营-滨州组团,提出合理扩大东营、滨州的城市规模,加强组团内城镇和产业的分工与协作,打造成为环渤海地区新的增长区域和生态型宜居城镇组团的定位。

1.2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发展规划》中的定位在《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发展规划》中将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定位于全国重要的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

全国重要的特色产业基地。

全国重要的后备土地资源开发区。

环渤海地区重要的增长区域。

规划提出要充分发挥区域内未利用土地资源丰富的优势,着力发展生态产业和循环经济,依托“四点”,建设“四区”,打造“一带”。

四点,即东营、滨州、潍坊港和烟台港莱州港区,要强化东营港的区域中心港地位,加强莱州港区建设,加快滨州港、潍坊港扩能。

山东省滨州市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

山东省滨州市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

山东省滨州市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前言黄河三角洲是我国三大河口三角洲之一,自然资源丰富,地理位置优越,生态环境良好,生态系统独特。

上世纪80年代以来,黄河三角洲开发日益受到各级领导和国内外专家的高度重视和关注,胡锦涛、江泽民、吴邦国、温家宝、李鹏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都曾亲临黄河三角洲视察,并对黄河三角洲开发做出重要指示。

2009年11月国务院批复了《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标志着黄河三角洲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进入加快发展的新阶段。

滨州市是黄河三角洲地区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行政区域,是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开发建设的主战场。

加快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对于滨州实施追赶超越战略,促进蓝色经济区建设,统筹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建设富裕文明、和谐幸福的现代滨州,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根据国务院批复的《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和省委、省政府《关于贯彻落实<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的实施意见》(鲁发〔2010〕9号),为进一步推进滨州市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发展,指导滨州市今后一个时期发展高效生态经济,特制定本规划。

本规划的范围包括山东省滨州市全境,现辖滨城区、惠民县、阳信县、无棣县、沾化县、博兴县、邹平县6县1区和滨州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北海经济开发区,人口375万,陆地面积9600平方公里。

本规划以2008年为基期,近期目标到2015年,远景展望到2020年。

一、发展现状滨州市位于山东省北部,黄河三角洲腹地,濒临渤海湾。

自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启动以来,滨州市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始终立足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主战场这一定位,坚持把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作为推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大机遇和载体,着力培育符合高效生态要求的产业体系,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科学开发和合理利用资源,经济社会呈现出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局面。

综合实力显著提升。

滨州市黄河流域经济生态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对策研究

滨州市黄河流域经济生态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对策研究

滨州市黄河流域经济生态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对策研究作者:刘建玲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20年第09期【摘 ;要】滨州市作为黄河下游一座依水而建、缘水而兴、因水而美的城市,将抢抓重大战略发展机遇,发挥自身比较优势,打造黄河流域的“明珠城市”。

受自然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影响,滨州市黄河流域面临突出问题,包括供水安全保障与用水指标约束、水环境污染等。

如何把握战略机遇,解决黄河流域生态问题,并实现滨州黄河流域生态产业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成为新时代的重点课题。

论文以生态经济体系为维度,提出从追求GDP最大化的工业化经济向追求幸福最大化的生态产业转型,既涉及一系列产业的转型,还涉及经济生态和价值观的转型。

【Abstract】Binzhou City, as a city in the lower reaches of the Yellow River, which is built on the basis of river, prospers by the river and beautiful because of the river, will seize the major strategic development opportunity, give full play to its own comparative advantages, and build a "pearl city" in the Yellow River basin. Affected by natural conditions and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the Yellow River basin in Binzhou City is facing prominent problems, including water supply security and water use index constraints, water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etc. How to grasp the strategic opportunity, solve the ecological problems of the Yellow River basin, and realize the high quality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and industrial integration in the Yellow River basin in Binzhou has become a key topic in the new era. Taking the ecological economic system as the dimension, this paper proposes that Binzhou should transform from the industrialized economy pursuing the maximization of GDP to the ecological industry pursuing the maximization of happiness, which involves not only the transformation of a series of industries, but also the transformation of economic ecology and values.【關键词】黄河流域;生态保护;高质量发展;生态经济一体化;协同创新【Keywords】Yellow River basin; ecological protection; high quality development; ecological and economic integration;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中图分类号】X522;F124 ; ; ; ; ; ; ; ; ; ; ; ; ; ; ; 【文献标志码】A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编号】1673-1069(2020)09-0024-021 引言滨州市地处黄河三角洲腹地,地形大体是南高北低,山地约占全市面积的1%,平原区占全市的96%,黄河流经滨州94km。

滨州农业经济发展情况

滨州农业经济发展情况

THANK YOU.
研究目的和意义
研究目的
研究滨州市农业经济发展情况,分析其发展现状、特点、问题以及原因,提 出相应的发展对策,为滨州市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研究意义
促进滨州市农业经济健康、稳定、持续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 ,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
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研究方法
采用文献资料调查、实地考察、问卷调查 和统计分析等方法,对滨州市农业经济发 展情况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
05
对策建议
加强政策扶持和引导
制定有针对性的农业政策
根据滨州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有利于农业发展的财政 、税收、金融等政策,鼓励农民扩大种植面积,提高农业生 产效益。
引导农民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
积极引导农民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推广“公司+农户”、“ 合作社+农户”等模式,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促进农业经济 发展。
信息不对称
由于市场信息不对称,农民难以掌握市场需求和价格信息,导致农产品销售 困难。
农业生态环境问题突
化肥、农药过度使用
滨州农业生产过程中存在化肥、农药过度使用的问题,导致土壤污染和水体污染 ,对农产品质量产生负面影响。
生态保护不足
滨州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不足,缺乏有效的生态补偿机制和农业环保措施,农业可 持续发展受到制约。
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
加强对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推广绿色生产技术,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保 护农村生态环境。
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
加强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
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的பைடு நூலகம்持力度,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设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加强农民技能培训
加强对农民的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的农业生产技能和管理水平,为农业经济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浅析滨州市产业发展规划

浅析滨州市产业发展规划

浅析滨州市产业发展规划滨州经过长期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30多年的发展,目前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产业体系,而且特色比较明显。

滨州的产业,通过发挥当地的资源优势、技术优势和劳动力优势,在市场上形成了自身的竞争优势。

对于农业而言,滨州主要是发挥了当地水土光热的自然资源优势,在其他地方很难复制。

对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而言,从很大程度上是根据当地的市场需求而发展。

本文主要针对滨州的三大产业进行综合的分析。

通过分析滨州市三大产业的现状,明确滨州市的优势所在,为滨州市理清产业发展方向提供依据。

标签:特色生态农业;产业链;产业集群;循环经济一、滨州市区位优势及产业基本状况滨州位于黄河三角洲腹地,是半岛城市群、省会经济圈与京津唐经济圈的结合地和交汇点。

特殊的地理位置,为滨州战略上实现“南融(融入山东半岛城市群和济南都市圈)、北接(接轨天津滨海新区)、中建(建设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滨州作为山东的海上北大门,是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内唯一的沿海市,特色突出,优势明显。

随着滨州万吨级港口的建设,将为鲁北、鲁中、鲁西和中原地区开辟一条更为经济便捷的出海通道。

目前,全球范围的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进一步深化,与滨州临近的日本、韩国等国际资本、高新技术、现代服务业都在加快转移步伐,滨州独特的区位、资源、劳动力优势和巨大的开发潜力,为滨州产业更好更快发展创造了条件。

从滨州产业结构的演变来看,新中国成立后的相当长时期内,滨州都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地区,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发展比较滞后。

20世纪90年代,滨州市的第二产业比重呈现出快速上升的势头。

2007年,滨州的产值的三次产业结构为10.63:61.96:27.41,呈现出“二、三、一”的产业结构特点,第二产业呈现“一枝独大”的现象,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比较滞后。

并且在第二产业中,纺织业占据很大比重,在山东省、中国、乃至世界都有重要影响,成为纺织行业的“小巨人”和行业中的“山峰”,但产业群发展则比较滞后。

发挥区位优势提高滨州经济发展探讨

发挥区位优势提高滨州经济发展探讨

发挥区位优势提高滨州经济发展探讨发表时间:2020-01-13T16:03:22.027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28期作者:郭雨辰1 崔乃红2 [导读] 摘要:打造区域科学发展高地,是山东省根据新形势、新要求、新任务做出的一项重要战略决策,对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山东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山东济南 250002;2山东省滨城区委党校山东滨州 256620摘要:打造区域科学发展高地,是山东省根据新形势、新要求、新任务做出的一项重要战略决策,对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滨州市处于黄河三角洲腹地,是济南城市圈、半岛蓝色经济区和京津冀经济圈的交汇处,是重要的区域交通枢纽。

随着京津冀一体化进程的加快,环渤海地区日益融合,凭借地缘优势有条件成为环渤海地区重要的节点型城市和重大战略的实施载体,借助良好的基础条件和强劲的发展势头,以打造黄河三角洲中心城市为契机,加快融入一带一路,滨州市正努力打造成环渤海地区重要的节点城市和区域中心城市。

关键词:发挥区位优势;提高;滨州经济发展;探讨本课题拟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山东新旧动能大发展、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国家战略的大背景下,滨州市富强滨州发展的难得机遇中,运用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等学科理论的基本原理,通过对产业集群发展、产业结构调整的研究和实证分析,结合当前十三五规划中的具体政策要求,以做大做强产业集群、打造科学发展新高地为进一步发展契机,主动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新浪潮,以滨州市为例提出区域经济学发展视阈下滨州市科学发展高地研究的可行性对策建议。

一、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高起点谋划区域科学发展新高地目标。

(一)培育区域产业多维度,带动经济隆起带发展新思路。

一是把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城市经济的主攻方向。

以打造“黄三角中心商务区”目标,坚持把发展现代服务业放在优先位置,大力加强服务业重点城区、园区、企业、项目“四大载体”建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