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识别及腕带识别制度
“腕带”识别身份标识管理制度【9篇】
“腕带”识别身份标识管理制度【优秀9篇】患者腕带标识身份识别制度篇一患者腕带标识/身份识别制度(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准确识别患者身份。
(2)对住院患者使用“腕带”作为患者识别标识,男性为蓝色,女性为红色。
在进行各项诊疗操作前认真核对患者腕带信息,准确确认患者的身份。
(3)腕带填写的信息字迹清晰规范,准确无误。
项目包括:病区、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等信息。
腕带识别信息填好后必须经两名护理人员核对后方可使用,若损坏需更新时,需要经两人重新核对。
(4)护士在标本采集、给药、输血或血制品、发放特殊饮食、诊疗活动等时,必须严格执行患者身份识别查对制度,应至少使用两种身份识别方法(床头卡、手腕带、双向核对),禁止仅以床号或房间作为识别的唯一依据。
实施者亲自与患者(或家属)沟通,实行双向核对法即要求患者(或家属)自行说出本人姓名,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以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5)在手术病人转运交接中有识别患者身份的具体措施如:手术病人进手术室前,由病房护士对患者使用“腕带”标识,写清病人床号、姓名、性别、住院号、科别等,手术室护士与病房护士共同核对确认以上信息无误后方可接入手术间(意识清醒者,主动邀请患者参与核对)。
(6)腕带为固定式,伴随住院全过程,出院后方可弃除。
患者转床、转科及时更改腕带相关内容。
(7)急诊手术患者由急诊科直接送手术室,由急诊科填写手腕带。
(8)重症监护病房、手术室、急诊抢救室、新生儿及儿童患者需经常检查腕带的佩戴情况。
(9)医疗保险患者需核对身份证和医疗保险卡;(10)准确无误地填写患者的信息,必要时核对身份证;(11)产妇入院时需提供产妇和丈夫真实姓名,并与有效身份证姓名一致,产妇或家属在入院证上签名确认。
(12)爱婴区携带婴儿外出,应填写外出报告卡,并有家属陪同,有护理人员签字,交保安确认后方可离开。
(13)为了保证产妇和新生儿的安全,探视人员严禁携带婴幼儿入内。
手腕带识别制度及流程
手腕带识别制度及流程一、目的为了加强医院患者身份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防止医疗差错,确保患者安全,医院制定手腕带识别制度及流程。
通过手腕带的使用,实现对患者的有效识别,保障诊疗活动的顺利进行。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全院各科室对患者身份识别的管理工作,包括住院患者、急诊留观患者、手术患者、新生儿、婴幼儿等。
三、手腕带识别制度1. 患者手腕带的发放与管理(1)住院患者、急诊留观患者、手术患者在入院时,由责任护士或医护人员向患者发放手腕带,并告知患者佩戴手腕带的重要性。
(2)新生儿、婴幼儿在出生后,由产科医护人员向家属发放手腕带,并告知家属正确佩戴手腕带的方法。
(3)手腕带应佩戴在患者手腕上,松紧适中,不易脱落。
如手腕带遗失、破损或字迹模糊不清,应及时更换。
(4)患者出院、转科或死亡时,护理人员应及时取下手腕带,并进行消毒处理。
2. 患者手腕带的信息填写与核对(1)手腕带信息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病区、床号等。
(2)手腕带信息由责任护士或医护人员填写,填写内容应准确无误,字迹清晰。
(3)手腕带信息填写完毕后,由另一位医务人员进行核对,确保信息无误。
(4)如手腕带损坏需要更新时,应重新填写并核对信息。
3. 患者身份识别流程(1)在实施各项诊疗活动前,医护人员应查看患者手腕带,确认患者身份。
(2)在标本采集、给药、输血或血制品、发放特殊饮食、诊疗活动及操作前,应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如手腕带核对、病历牌核对等。
(3)对于意识不清、语言交流障碍等患者,可通过家属陈述患者姓名或使用PDA机器扫描手腕带上的二维码进行身份确认。
(4)在手术室、急诊室、病房等重点科室,应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使用手腕带识别患者身份。
四、培训与监督1. 医院应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手腕带识别制度及流程的培训,提高医护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重视程度。
2. 各科室护理质量监控组应加强对患者手腕带使用情况的检查,确保手腕带识别制度得到有效落实。
医院患者身份识别及使用腕带制度
医院患者身份识别及使用腕带制度患者身份识别在医院的安全管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正确的患者身份识别可以避免病人身份混淆,错误的医疗操作,以及其他潜在的安全威胁。
因此,很多医院采用了腕带制度来确保患者身份的准确识别和管理。
一、什么是腕带制度腕带是一种具有唯一标识码的塑料手镯,用于标识患者的基本信息和医疗诊断信息。
腕带制度是指在医院中使用腕带来确保患者身份准确识别和管理的制度。
二、腕带的作用及优点1. 确认患者身份:患者在就医前需戴上腕带,并经过身份核对,以确保就诊时身份的准确识别。
2. 表示医学注意事项:诊断、治疗措施、食物限制、口服药物等医学注意事项可在腕带上标识,以便医护人员更快地作出准确的诊疗措施。
3. 防止错误操作的发生:通过识别患者的身份和医学注意事项,医护人员可以避免错误的医疗操作,保证医疗安全。
4. 提高医疗服务效率:通过腕带识别患者身份,可快速获取患者病历,提高医疗服务效率。
三、腕带应用场景在医院中有很多需要使用腕带的场景,主要包括:1. 患者挂号时:挂号员会为患者办理挂号手续,并为患者发放腕带。
2. 患者住院时:患者入院时,医院工作人员会为患者戴上腕带,并通过腕带来确定患者的床位和治疗方案。
3. 医疗操作时:医护人员在进行血液透析、输血、药物治疗等医疗操作时,都需核对患者腕带信息以确保患者身份和治疗措施的正确性。
4. 患者出院时:患者出院时,医院工作人员会剪掉患者的腕带。
四、腕带制度管理1. 腕带内容:腕带上应标明患者的基本信息,如姓名、性别、年龄等,并列明各项医疗注意事项。
2. 腕带规格:腕带应具有一定的规格,既不过大过长,又不过小过窄,以确保患者舒适度和准确性。
3. 腕带颜色:腕带颜色应有一定的规范,主要分为红、黄、蓝、绿等颜色。
不同颜色的腕带代表不同的意义,确保医护人员能够根据颜色快速辨认。
4. 腕带制度培训:医院应对医护人员进行腕带制度培训,使其了解腕带的使用规范、正确的操作流程以及遇到问题时应该如何处理。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与腕带标识制度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与腕带标识制度照片识别也是患者身份识别制度的重要环节。
医疗机构通常要求患者在就诊时留下一张照片,以便医务人员能够通过照片识别患者身份。
这种方式能够有效减少因姓名相似或者证件丢失等原因而导致的身份混淆。
另外,为了确保患者身份的准确核对,一些医疗机构会采用身份核对的措施。
比如,在进行关键操作时,医务人员需要与患者核对身份信息,以确保患者的手术或治疗与其身份相匹配。
与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密切相关的是腕带标识制度。
腕带标识制度是指在患者就诊或住院期间,医疗机构为患者佩戴的身份识别标识。
腕带通常包括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就诊号等信息。
腕带标识制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便于医务人员在患者就诊过程中准确识别患者身份,提高医疗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腕带标识通过将个体信息直接码放在患者身上,实现了“身份在人、名号在带”的特点。
腕带标识制度的有效性有赖于医务人员的配合和制度的严格执行。
医务人员在进行操作时,应首先查看患者的腕带信息,以确保操作对象与患者身份相符。
特别是在进行关键操作时,医务人员需要特别关注腕带上的身份信息,以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值得注意的是,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和腕带标识制度虽然能够有效减少因身份混淆而导致的医疗差错和患者安全风险,但并不能完全消除这种风险。
因此,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还需要加强对患者身份的核对和认知,通过多种手段提高识别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总之,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和腕带标识制度是医疗机构中重要的管理制度,有助于确保患者身份的准确匹配和医疗操作的准确性与安全性。
通过采取有效的措施,医疗机构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因患者身份混淆而导致的医疗差错和患者安全风险,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果。
腕带识别制度
患者腕带识别制度
为了加强住院管理,维护医疗质量安全,根据《医院查对制度》的相关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如下:
1、所有住院患者,急诊科留观察、儿科观察室及输液室患者必须使用“腕带”。
2、医务人员在各种诊疗活动中,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至少同时使用姓名、性别、床号、住院号、腕带等两种以上方法确认患者身份。
3、护士在对患者使用“腕带”标识时,实行双核对。
若损坏或不清晰需要更新时同样需要经两人核对。
佩戴“腕带”标识应准确无误,要求字迹工整,信息清晰,松紧适宜,并向病人及家属交代其目的及注意事项。
注意观察佩戴部位皮肤有无擦伤、血运是否良好。
“腕带”记载信息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科室、床号、住院号、诊断、过敏史等,有护士准确填写。
4、对ICU、病情危重、新生儿、意识障碍、不同语言或语言交流障碍、镇静期间等患者,由患者陪同人员陈述患者姓名,必须按规定使用腕带标识。
5、对无法进行患者身份确认的无名患者,需要在腕带上注明“无名氏+就诊卡号”作为身份识别信息,进行诊疗活动时,需双人核对。
6、在标本采集、给药、输液、输血或血制品、发放饮食前、手术及实施各种介入与有创诊疗时,医护人员让患者或家属陈述患者姓名,并至少同时使用两种识别患者身份的方法,核对床头卡和腕带,确认患者身份,保障对患者正确操作。
7、病人转床、转科,由接收科室责任护士及时更换腕带的相关信息,并双人核对确认。
腕带识别标识制度
腕带识别标识制度一、目的为加强医院住院病人身份识别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确保病人安全,根据卫生部《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质量管理办法》等规定,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全院所有住院病人的腕带识别管理。
三、腕带使用对象1.全院所有住院病人。
2.急诊科抢救室及急诊留观的病人。
四、腕带使用规定1.颜色:使用的腕带分为蓝色和粉色两种,蓝色用于男性病人,粉色用于女性病人。
新生儿及特殊情况下,由护士根据实际情况判断并使用相应颜色的腕带。
2.信息内容:腕带信息包括科室、床号、住院号(门诊自费病人用就诊卡号,参保病人用医保卡号)、姓名、年龄、血型、过敏史等。
护理人员应使用蓝色圆珠笔按要求,逐项清晰填写各项内容。
3.信息核对:病人从急诊室入院或转科,接收科室应及时完善腕带上的信息,必要时更换。
4.佩戴部位:腕带常规佩戴在病人右腕。
如病人右腕无法佩戴时,按右腕—右脚踝—左腕—左脚踝的顺序依次佩戴。
腕带佩戴时注意字体方向,便于查对。
5.松紧度:腕带佩戴时松紧度以一指为宜。
佩戴部位皮肤保持完整、无擦伤,肢体末梢血运良好。
6.管理要求:病人入院后由当班护士负责为病人佩戴腕带,并告知病人及家属腕带的重要性,不得随意取下。
护士应加强病人腕带佩戴部位的观察,如皮肤的完整性、有无擦伤、手部血运是否良好、松紧度是否适宜等,及时调整腕带。
五、腕带更换1.腕带遗失、破损、字迹模糊不清时,应及时更换。
2.病人出院、转科或死亡时,护理人员应及时取下腕带,并按院感要求进行处理。
六、身份识别方法及注意事项1.方法:医务人员直接核对腕带信息;医务人员使用PDA机器扫描腕带上的二维码;医务人员请患者说出自己的姓名,与其进行双向核对;医务人员对床头卡信息进行核对;以上四种方法中选择二种。
2.注意事项:意识不清、语言交流障碍等患者的身份确认:可由陪同人员陈述患者姓名;或医护人员使用PDA机器扫描腕带上的二维码。
七、腕带识别管理流程1.病人入院时,当班护士为病人佩戴腕带,并填写相关信息。
患者身份识别与腕带使用管理制度
患者身份识别与腕带使用管理制度
身份识别系统是医院患者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确保每一个患
者得到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身份识别系统包括人脸识别、指纹识别、虹膜
识别、RFID等技术。
腕带使用管理制度是身份识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使用腕带可以有效地管理患者的信息、实现患者登记、防止人口混淆等。
1.发放腕带:每一位患者住院时都应当给予腕带,其编号唯一,以便
医务人员识别。
腕带发放时,要进行登记和签字,登记时要注意患者身份
的准确性和腕带编号的准确性,不得重复发放、调换或者互换。
2.使用腕带:腕带的使用要符合预防错误治疗的要求,在患者入院、
改变床位、离院时,都要核对患者信息与腕带信息,以确保医疗信息的准
确性。
3.管理腕带:腕带的管理要定期检查,以确保腕带质量和安全性;腕
带长期放置应放置在干燥、通风的环境中;更换腕带应及时完成。
二、身份识别管理
1.人脸识别:人脸识别系统是通过摄像头拍摄患者的脸部特征,经过
数据处理后,与系统中已有的患者信息进行比对,确定患者的真实身份。
2.指纹识别:指纹识别系统是通过患者的指纹。
身份识别制度
身份识别制度身份识别制度1病人在院期间应被正确识别身份,包含门、急诊病人和住院病人。
1、住院病人均应佩戴腕带作为身份识别标识。
2、腕带佩戴规范目的:(1)病人流动过程中能被正确识别(如加床、转床、手术、外出检查等);(2)有过敏史者有醒目标记,随时提示,方便核对;(3)意识模糊或不清者能被正确识别;(4)确保母婴的唯一性,防止相互混淆;(5)医生查房时准确快速地确认病人、读取病人信息。
①手术病人(包含微创手术)、危重病人以及过敏性体质病人务必佩带腕带,作为病人识别标志。
②腕带填入的识别信息务必经两人核对后方可使用。
若有损坏,及时更新,同样需要经两人核对。
③按操作规范给病人佩带腕带,垫1—2指按紧搭扣,松紧适合,防止扭曲、勒伤。
病人出院时去除腕带(在医院死亡病人需经家属确认尸体后才去除)④执行各项治疗、护理操作时均需核对腕带。
附:国际病人安全目标管理规程(一)目的保证医院相关运作流程和政策贴合国际病安全目标的要求,透过有效的监控措施,保证在实际工作中能够得到执行,以确保病人安全,减少意外事件的发生。
(二)标准1、正确识别病人:要使用至少两套病人识别码(1)当给病人用药、输血或输血制品、抽血标本或手记其他临床检验标本、给病人进行其他任何治疗或操作时,至少要有两套病人识别码。
(2)住院病人使用住院号(性别或年龄)和病人姓名作为病人的识别码,在病人入院时记录在腕带上;急诊抢救室的病人使用病人的姓名(对于身份不明的昏迷病人,由接诊的医护人员临时命名)和门诊号作为病人的标识码,在病人进行抢救室时记录在手腕带上;门诊病人使用病人姓名、就诊卡号作为病人的识别码,降生日期、住址、电话号码能够作为病人识别的增补信息,当使用识别码有困难时可选取这些增补信息,询问病人后再与这些信息进行核对。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在核对病人的识别码时,询问病人“请问你叫什么名字?“让病人回答,然后将病人的回答与手中信息进行核对。
(3)放射科、检验科等辅佑襄助科室允许使用流水号或住院号、姓名等其他贴合要求的号码作为病人标本的识别码,但科内务必统一,并在科室管理规程中书面写明政策。
医院腕带识别制度(四篇)
医院腕带识别制度1、住院患者必须全部使用佩戴手腕带,做好患者宣教工作,发现腕带丢失,及时补戴,补戴时须重新双人核对患者信息。
2、腕带填写的信息字迹清晰规范,准确无误,项目包括。
医院、病区、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等信息。
3、填入腕带的识别信息必须与患者核对(清醒病人)或经两名医务人员核对后方可使用,若损坏需更新时,需要经两人重新核对。
4、对于治疗、护理时不能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有效核对的患者如:手术麻醉未醒、昏迷、神志不清、危重等)必须使用手腕带作为患者身份识别信息的载体。
在进行各项诊疗操作前认真核对患者腕带信息,准确确认患者的身份。
5、在手术病人转运交接中由病房护士对患者使用“腕带”标识,写清病人床号、姓名、性别、住院号、科别等,并填写手术病人交接记录单,在病人进手术室前与手术室护士认真核对。
6、转床、转科时,必须及时更新手腕带信息,并做到二人核对,确保患者身份识别信息与手腕带信息一致。
医院腕带识别制度(二)是一种在医院内使用的身份认证和识别系统。
它通常包括患者腕带和工作人员腕带两种,用于确认患者的身份和管理工作人员的权限。
患者腕带是在患者入院时佩戴的,上面通常包含患者的姓名、住院号、医院的标识等信息。
医院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扫描患者腕带上的条形码或二维码来获取患者的信息,确保给予正确的治疗和护理。
工作人员腕带通常用于标识不同的职位和权限,例如医生、护士、实习生等。
工作人员腕带上的标识可以帮助患者和其他工作人员快速辨认和寻找特定的医疗人员。
医院腕带识别制度的好处包括:1. 提高患者的安全性:通过准确识别患者的身份,可以避免患者被误诊、误药或误操作。
2. 方便医院内的信息流动:医院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扫描腕带快速获取患者的信息,提高工作效率。
3. 管理工作人员的权限:不同的工作人员腕带上的标识可以帮助医院管理不同岗位的人员,确保他们在相应的工作范围内开展工作。
然而,医院腕带识别制度也存在一些挑战,例如患者可能对隐私保护感到担忧,腕带的佩戴和维护需要一定的成本和工作量等。
身份识别及腕带识别制度
腕带识别系统的优缺点
成本较高
腕带识别系统需要投入较高的成本,包括设备购置、维护和 更新等。
技术依赖
腕带识别系统依赖于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一旦出现故障或损 坏,会影响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
04
身份识别及腕带识别制度 实施方案
实施步骤
需求分析
明确身份识别和腕带识别的需求,包括需要识别的对象 、识别精度要求、使用场景等。
提高效率
通过快速准确的身份识别,实现自动化管理,提 高工作效率和准确性。
提升服务质量
在医疗、教育、旅游等服务行业,身份识别有助 于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提升客户满意度。
身份识别系统的种类
生物识别技术
利用指纹、虹膜、人脸、DNA等生物特征进行身份识别。
智能卡技术
通过磁条、芯片等方式存储个人信息,常用于门禁、考勤等场景。
成功案例二:监狱管理系统
背景介绍
监狱作为国家重要的安全机构,对犯人的管理至关重要。为了防止犯人混逃和其他安全事 故,某监狱引入了身份识别及腕带识别制度。
实施细节
监狱为每个犯人发放一个带有唯一编码的腕带,腕带上印有犯人的姓名、编号、刑期限等 基本信息。狱警在管理过程中,通过扫描腕带上的二维码或RFID标签,实时核对犯人身 份信息。
射频识别技术
利用无线电波进行非接触式信息读写,常见于物联网应用。
身份证件识别
通过读取身份证件信息进行身份验证。
身份识别系统的优缺点
优点
准确度高、不易仿冒、可远程验证。
缺点
成本较高、可能侵犯隐私、存在被黑客攻击的风险。
03
腕带识别系统介绍
腕带识别的重要性
提高安全性
腕带识别系统能够快速、准确地识别人员身份,有效防止未经授 权的人员进入受限区域,提高安全性。
医院患者身份识别及使用腕带制度
医院患者身份识别及使用腕带制度第一条患者身份识别:我院就诊患者实行唯一标识,目前使用门诊病历号、住院病案号、医保卡号、非医保患者医联码。
(一)在为患者进行各种操作、治疗、护理、转运及检查时必须认真核对患者身份,核对无误后执行。
(二)住院患者实际工作中至少同时以床号、姓名作为识别依据;门诊患者实际工作中至少同时以姓名、年龄或ID号作为识别依据。
(三)科室出现相同姓名患者时,增加核对项目如出生年月、ID号等,直至能正确识别。
(四)识别患者身份时应让患者陈述其姓名;对新生儿、意识不清、语言交流障碍等原因无法向医务人员陈述自己姓名的患者,由患者陪同人员陈述患者姓名。
第二条使用“腕带”
(一)产妇、新生儿、ICU、急诊、无名、儿童、手术、无法有效沟通的患者(例如意识障碍、语言交流障碍、镇静状态等患者)使用腕带作为患者的身份识别标识。
(二)腕带填入的识别信息准确、完整,必须经二人核对无误后方可使用,
(三)佩戴时与患者本人或家属确认患者身份,无误后佩戴,一般佩戴于右手腕部。
(四)若遇到患者腕带丢失、损坏或转科等情况时,需及时更换腕带;更换时也必须经二人核对腕带的识别信息。
(五)无名患者以“无名”为姓,数字序号为名(例如无名1、无名2、以此类推)。
腕带识别制度
腕带识别制度
一、在执行各种诊疗操作前应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识别方法。
二、对所有住院患者均使用“腕带”作为身份识别。
特别对于无法有效沟通的患者应当将“腕带”作为患者识别的重要标识,如对无陪患者、昏迷神志不清患者、危重患者、无自主能力的患者、60岁以上的住院患者以及手术室、急诊抢救室、产房、新生儿、ICU、留观室等科室使用“腕带”做为操作、用药、输血等诊疗活动时辨别患者的一种有效手段,严格按照腕带标识项目进行查对。
对同一个病区多名无法进行身份确认的无名患者,执行“身份标识的方法与核对流程”,即①在床尾挂标志牌;②内写“救助”;③在识别腕带上填写无名、性别、入院时间。
三、护士在实施各项护理操作时,不得仅以床号做为识别患者的依据,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操作前查对“腕带”识别标识,必须同时使用床号、姓名对患者进行识别,确认无误后才能实施操作。
四、患者佩戴“腕带”标识应准确无误,佩戴部位皮肤完整、无擦伤、局部血运良好。
五、对于病情变化的危重患者,及时准确佩戴“腕带”标识。
六、“腕带”填入的识别信息,必须核对后方可使用,若有损坏,及时更换。
患者出院时摘除“腕带”。
身份识别和腕带识别制度
二、门诊患者由患 者自述姓名,以及 至少一项个人资料 (如身份证号码、 出生日期、电话号 码、住址、病历或 附有照片旳证件、
医治疗、护理活动中,应同 步使用床头卡、治疗单、腕带等措施确认患者身份;对能 有效沟通旳患者,实施双向核对法即要求患者自行说出本 人姓名,对昏迷或婴幼儿患者,由其陪护人员报患者姓名, 对无法进行身份确认旳无名患者,必须严格执行身份标识 旳措施和核对流程,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
出院解除腕带
班班交接,随时观察, 标识无脱落,笔迹清 楚
检验腕带松紧度、肢 端血运及皮肤完整性
Thank You!
2、急诊留观、昏迷、危重、急救患者等均应佩戴腕带。腕带完好, 信息精确、笔迹清楚。
3、护士为患者进行各项治疗、护理操作和转运病人前,均须严格 执行核对制度,至少用2种身份辨认措施。
门诊、急诊病人病情较轻时:
1 医生评估患者不需要住 院,开留观医嘱
2 入住观察室,做好床头 及腕带标识 3 检验、护理、治疗时落 实核实
门诊、急诊病人
病情较重时
4
1 医生评估患者依病情需 要住院
2 急诊医生告知患者及家 眷 3 交代患者病情及注意事 项 电话联络有关科室,简介病情,
并开具入院证
5 核对患者信息,引导患者家眷办理 入院手续
6
急诊护士登记住院信息、再次评估患者病 情、核对患者信息
生命体征稳定者
1 急诊科人员互送检验后送 入病房 2 有关病房准备好准备工 作 3 急诊科人员护送检验后送 入病房
LOG O
一、严格执行核对制度,精确辨认患者身份
三、住院患者使用“腕带”作为患者辨认标识, 一般病人使用粉色腕带,对于无法标识手术部 位旳手术患者(如眼科、肛门手术),加带蓝 色腕带。原则上“腕带”佩戴于患者左手腕部 (左手有疾患时,佩戴右手),对于腕带过敏 患者,可将腕带系于患者衣服第二个扣眼处, 以便于核对,在进行各项诊疗操作前均应仔细
08腕带识别制度
5.在标本采集、给药、输血或血液制品、发放特殊饮食、手术、诊疗(有 创、无创)等活动前要认真核对腕带信息。 6.佩戴部位皮肤完整,无损伤,手部血运良好;一般患者提倡戴手腕,新 生儿分别戴手腕及脚腕 7.责任护士定时检查患者佩戴“腕带”部位皮肤情况,保证佩戴部位皮肤 完整,无擦伤。 8.责任护士发现住院患者腕带遗失,按腕带佩戴流程重新佩戴。 9.将使用识别“腕带”的工作纳入医疗护理质控检查项目中。
六、政策: 1.对门急诊急危重患者、急诊抢救室和留观的患者、无名患者、住院、有创诊疗、 输液以及意识不清、语言交流障碍等患者,使用腕带识别患者身份。 2.新生儿科(新生儿普通病区、NICU)使用双腕带识别患儿身份。 3.“腕带”应按规定标明患者的相关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科室(住院 患者还包括床号、住院号)等。传染病、药物过敏等特殊患者有识别标志。 4.确保“腕带”佩戴准确无误。“腕带”内容填写完毕后,需由双人核对(护 士——患者、护士——家属、护士——护士、护士——医生)无误后可给患者佩 戴。
患者腕带识制度
肾病内科
一、目的: 为了杜绝因患者身份识别错误造成护理不良事件,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身 份识别的准确性,确保医疗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 全体护理人员 三、定义: 患者腕带识别是指系在患者手腕上,标有患者重要资料的身份识别带,作 为患者的身份识别的一个标识。 四、权责: 责任科室:护理部 五、参考文献: 1.《医院工作制度与人员岗位职责》(卫生部 2011 年版) 2.中国医院协会《患者安全目标》(2019 版) 《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1 年版)》
谢谢聆听!
住院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住院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1、使用腕带作为身份识别标识,所有住院患者均应佩戴腕带。
向病人及家属说明其用途及注意事项,以便主动识别病患。
2、腕带上注明科室、床号、住院号、姓名、性别、年龄、药物过敏标识,手术病人再注明血型及手术名称。
3、腕带信息必需经二人核对后方可使用,若损坏需更新时同样需要经二人核对,给患者配戴前要经有效确认,无误后方可带上。
注意保持佩戴部位皮肤完整,无擦伤,手部血运良好。
4、在进行与病人一切相关操作、交接等处置时,禁止用床号或姓名作为唯一识别依据。
5、在实施任何介入或其他有创高危诊疗活动时,操作者都要用主动与病人沟通的方式,作为最后查对确认的手段,以确保正确的病人、实施正确的操作。
6、对重点患者和无法进行有效沟通的患者(产妇、新生儿、手术、ICU、儿童、昏迷、意识不清、危重且无自主能力患者、语言不通或交流障碍等原因无法向医务人员陈述自己姓名的患者),由患者陪同人员陈述患者姓名,准确识别患者身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O GO
二、门诊患者由患者自
一 份、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准确识别患者身述个人姓资名,料(以如及身至份少证一号项
码、出生日期、电话号 码、住址、病历或附有
照片的证件、医保卡 等)。
三、住院患者使用“腕带”作为患 者识别标识,普通病人使用粉色腕 带,对于无法标记手术部位的手术 患者(如眼科、肛门手术),加带 蓝色腕带。原则上“腕带”佩戴于 患者左手腕部(左手有疾患时,佩 戴右手),对于腕带过敏患者,可 将腕带系于患者衣服第二个扣眼处, 以便于核对,在进行各项诊疗操作 前均应认真核对患者腕带信息, 准
4、患者在医技科室做相关辅助检查或治疗时,操 作前必须使用2种以上患者身份识别方法核对患者 信息,确保身份正确。
识。
6、向患者做好宣教,以取得配合。若腕带损坏时, 应及时更换,护理质量控制小组定期检查腕带使 用情况,有督导并有记录。
经患者或家属确认 住院信息,打印腕 带给患者佩戴
腕带损坏时及时更 换,并确认信息正 确
病区执行各 项操作,双 人核对腕带 识别身份信 息
执行特检时, 操作者核对 腕带,并与 患者及家属 沟通确认
护理质量控制小 组定期检查腕带 使用情况,有督
二 门、急诊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1、门、急诊患者由患者本人或其家属提供患者信 息并填写病历楣栏中姓名、年龄等信息,确保准 确;若患者为昏迷或神志不清的无名氏者应佩戴 腕带,腕带标记为“无名氏+大写字母”作为临 时姓名。 2、急诊留观、昏迷、危重、抢救患者等均应佩戴 腕带。腕带完好,信息准确、字迹清晰。 3、护士为患者进行各项治疗、护理操作和转运病 人前,均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至少用2种身份识 别方法。
五、完善并落实医疗、护理各关键流程(急 诊、病房、手术室、监护室、产房之间流程 )的患者识别措施、交接程序与记录。
六、医务人员在进行诊疗操作时, 必须严格执行“三查八对”制度,至 少同时使用二种患者识别的方法, 并核对治疗单信息与腕带、床头卡 信息是否一致,不得仅以床号作为 识别的依据。
七、在实施任何介入或有创诊疗活 动前,实施者亲自与患者及家属沟 通,陈述患者姓名,作为最后确认 的手段,以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 正确的操作。
双人核对,严格交接并 记录急诊患者入住病房
急诊患者入住病 房
腕带使用管理 制度
为杜绝因患者身份
识别错误造成医疗、 护理差错事件,防范 医疗纠纷与医疗事故 ,所有门诊、急诊、 住院患者进行各种医 疗活动时应至少同时 使用两种识别患者身 份的方法, 以提高医务 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 的准确性,特制订本 制度。
确确认患者身份。
四、住院患者在进行各项检查、治疗、护理 活动中,应同时使用床头卡、治疗单、腕带 等方法确认患者身份;对能有效沟通的患者 ,实行双向核对法即要求患者自行说出本人 姓名,对昏迷或婴幼儿患者,由其陪护人员 报患者姓名,对无法进行身份确认的无名患 者,必须严格执行身份标识的方法和核对流 程,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
急诊护士登记住院信息、再次评估患者病情、 核对患者信息
急诊科人员互送检查后
生命体征稳定者 送入病房 相关病房准备好准 备工作
急诊科人员护送检查后 送入病房
双人核对,严格交 接并记录急诊患者 入住病房
急诊患者入住病 房
遵医嘱进行初步抢救,进 入绿色通道
生命体征不稳定者 相关病房准备好抢 救用物
医护人员陪同护送,配 合抢救用品
八、患者转科交接时,至少同时使 用两种患者身份识别方式,做好转
评估患 者
建立入院腕带 标识,核对姓 名、性别
核对住院证与腕 带姓名、性别无 误
建立腕带标识, 腕带内容完整, 床号、姓名、 性别
告知患者身份识 别相关注意事项, 并于患者再次确 认腕带信息无误
与患者再次核对腕 带标识,无误摘除 腕带标识,签字
出院解除腕带
班班交接,随 时观察,标识 无脱落,字迹 清晰
检查腕带松紧 度、肢端血运 及皮肤完整性
Thank You!
身份识别及腕带识 别制度
一、住院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1、患者住院期间均需佩戴腕带。 2、护士为患者进行输液、输血、给药、标本采集、 发放特殊饮食等各种治疗、护理操作和转运前, 禁止用床号作为唯一识别依据,必须使用2种以上 患者身份识别方法(如姓名、年龄、腕带标识), 各项信息无误后方可执行。
3、对重点患者和无法进行有效沟通的患者(产妇、 新生儿、手术、ICU、儿童、昏迷、意识不清、 危重且无自主能力患者、语言不通或交流障碍等 原因无法相医务人员陈述自己姓名的患者),由 患者陪同人员陈述患者姓名,并核对患者腕带信 息加以确认。
门诊、急诊病人病情较轻时:
医生评估患者不需要住院,开 留观医嘱
入住观察室,做好床头及 腕带标识
检查、护理、治疗时 落实核实
门诊、急诊病人
病情较重时
医生评估患者依病情 需要住院
急诊医生告知患者 及家属
交代患者病情及注 意事项
电话联系相关科室,介绍病情,并 开具入院证
核对患者信息,引导患者家属办 理入院手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