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人物陶俑的造型特点探析
唐代仕女俑的外形特点
唐代仕女俑的外形特点唐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辉煌时期,不仅在文化、艺术、科技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而且在陶瓷艺术方面也有着独特的表现。
唐代仕女俑是唐代陶瓷艺术中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其外形特点可以按照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划分。
一、服饰特点唐代仕女俑的服饰多为汉族传统服饰,如长袍、褙子、裙子等。
其中,长袍是唐代仕女俑的主要服饰,通常是长袖、长衣、长裙,下摆呈现出鱼尾状。
褙子则是用来束腰的,通常是用绸缎或者丝绸制成,色彩鲜艳,花纹精美。
裙子则是唐代仕女俑的下装,通常是长裙,下摆呈现出鱼尾状,与长袍相呼应,整体效果非常优美。
二、发型特点唐代仕女俑的发型多为盘发,通常是将头发盘成一个圆形,然后用发簪或者发钗固定住。
发簪和发钗通常是用金银、玉石等贵重材料制成,花纹精美,非常考究。
此外,唐代仕女俑的发髻也非常讲究,通常是高高的髻子,上面插着发簪或者发钗,整体效果非常华丽。
三、面容特点唐代仕女俑的面容特点非常优美,通常是长脸、高鼻、丹凤眼、柳叶眉等特征。
此外,唐代仕女俑的嘴唇也非常讲究,通常是微微上扬,露出两排洁白的牙齿,整体效果非常迷人。
四、姿态特点唐代仕女俑的姿态多为优美的舞蹈姿态,如舞蹈、歌唱、弹琴等。
其中,舞蹈姿态最为常见,通常是双手轻轻抬起,身体微微倾斜,整个人呈现出优美的弧线,非常具有艺术感染力。
总之,唐代仕女俑是唐代陶瓷艺术中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其外形特点非常优美,服饰、发型、面容、姿态等方面都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通过对唐代仕女俑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唐代的文化、艺术和社会风貌,也可以更好地欣赏和鉴赏唐代陶瓷艺术的精髓。
唐代仕女俑的外形特点
唐代仕女俑的外形特点第一,唐代仕女俑的外貌特点主要表现在面部特征上。
唐代仕女俑的面部特征丰满而细腻,五官清晰,形态优美。
唐代仕女俑的眼睛通常呈现出细长而明亮的形态,略微上翘,给人以灵动机警的感觉。
眉毛呈现出细长的形态,弯曲优美,勾勒出了一个动人的眼神。
嘴唇丰满而红润,有时轻启微笑,给人以温柔亲切的感觉。
整体而言,唐代仕女俑的面部特征表现出了其文化气息和时代精神。
第二,唐代仕女俑的发型和发饰也是其外貌的重要特点。
唐代仕女俑的发型多为髻,高高盘起,显得端庄大方。
头饰丰富多样,如花钗、发簪等,不同的头饰代表了不同的身份和地位。
例如,花钗代表着富贵地位,发簪则可表示出婚姻的状态。
发饰的制作细致精巧,常常使用珠宝、玉石、花鸟等作为装饰,给人以华丽的感觉。
第三,唐代仕女俑的服饰也是其外貌的重要特点之一、唐代仕女俑的服饰丰富多样,体现了唐代时尚的风貌。
一般而言,唐代仕女俑穿着的衣服通常是长袍或拖地裙,细腻的材质和精美的绣花,使得衣服更加繁华和华贵。
唐代仕女俑的腰间常常系有宽一些的腰带,以凸显腰部的纤细曲线。
此外,唐代仕女俑的袖子通常较宽松,以突出手臂的柔美曲线。
整体而言,唐代仕女俑的服饰体现了唐代社会的繁荣和文化的富饶。
第四,唐代仕女俑的姿态也是其外貌的重要特点之一、唐代仕女俑的姿态通常是优雅自然的,以展现出仕女柔美的身姿。
有的仕女俑双手轻抚着身前的物品,姿态丰腴而自然;有的仕女俑则展示出了舞蹈的姿态,身体呈现出优美的弧线。
这些姿态的表现使得唐代仕女俑更加生动活泼,同时也表达出了仕女优雅、婉约的美感。
总之,唐代仕女俑的外形特点主要表现在面部特征、发型和发饰、服饰以及姿态等方面。
这些特点不仅是当时文化和社会的缩影,也展示了唐代仕女之美。
唐代仕女俑通过它们的外貌特点,向人们展示了唐代仕女的风貌和精神面貌,丰富了唐代文化的内涵,同时也成为了后世艺术创作和研究的重要对象。
浅析唐代仕女俑中的艺术审美情趣
浅析唐代仕女俑中的艺术审美情趣1. 引言1.1 唐代仕女俑的背景意义唐代仕女俑是唐代陶俑中的一种,是反映唐代时期妇女形象和社会生活的重要艺术品。
唐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之一,社会繁荣、文化昌盛,妇女地位也相对提高。
唐代仕女俑的出现,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女性审美情趣的关注,也体现了唐代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唐代仕女俑的背景意义不仅在于其对唐代社会生活和审美观念的反映,还在于其对后世的影响。
唐代仕女俑在造型、服饰、表现手法等方面都展现了唐代人的审美追求和艺术造诣,为后世的艺术创作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灵感。
唐代仕女俑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后世的文化传统和审美观念,成为中国古代艺术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对唐代仕女俑的深入研究和欣赏,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唐代社会生活和审美情趣,还可以感受到唐代艺术的魅力和独特之处。
1.2 唐代仕女俑的艺术审美在唐代,仕女俑是一种独特的陪葬文物,它们以活泼、优美的姿态,展现了唐代社会的风貌和审美趣味。
唐代仕女俑的艺术审美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唐代仕女俑的造型设计。
这些仕女俑形态逼真,姿势各异,服饰华丽,细致入微,充分展现了唐代人对美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
其身姿曼妙、神态生动,给人以灵动、委婉的美感,体现了唐代人对美的独特理解。
其次是唐代仕女俑的服饰特点。
仕女俑身着各式各样的华丽服饰,细节处理精致入微,色彩艳丽浓烈,展现了当时的时尚潮流和审美标准。
这些服饰在保留古代风貌的同时融入了当时的时尚元素,体现了唐代人对服饰的审美品味。
唐代仕女俑的装饰风格也是其艺术审美的重要方面。
仕女俑身上的装饰物件多样,如发饰、首饰等,这些装饰物件不仅增加了整体造型的华丽感,同时也展现了唐代人对装饰的精致品味和审美趣味。
唐代仕女俑通过精湛的制作工艺、独特的服饰特点、生动的造型特征、华丽的装饰风格等方面展现了其独特的艺术审美,成为中国古代艺术史上的重要篇章,对后世的艺术表现和审美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唐代乐舞陶俑造型特征提取及设计应用
设计与理论108 / INDUSTRIAL DESIGN 工业设计作者简介纪浩楠/1990年生/男/陕西渭南人/硕士/研究方向为工业设计(陕西西安710021)桑振/1975年生/男/河南周口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工业设计(陕西西安710021)唐代乐舞陶俑造型特征提取及设计应用FEATURE EXTRACTION AND DESIGN APPLICATION OF POTTERY FIGURINE IN THE TANG DYNASTY陕西科技大学 纪浩楠 桑振1 研究方法及思路论文基于唐代乐舞俑造型的实物资料和相关史料研究成果,运用历史学、文化学、设计学、材料学等基础理论,以分析比较、归纳总结的研究方法,从唐代乐舞俑造型的风格特征和艺术表现形式入手,总结出乐舞俑造型的自身特点,结合现代人的审美特点进行创新,将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设计理念相融合。
1)结合调查法、文献法、观察法、跨学科研究法,了解唐代乐舞俑造型的相关资料,分析、综合、比较、归纳史料,进行唐代乐舞俑造型艺术特征、文化背景以及装饰艺术的研究。
2)在资料分析和研读的基础上提取唐代乐舞俑人物形象特征分析,并以图表形式进行解析和语义描述。
3)运用形状文法,对唐代乐舞俑造型轮廓特征,进行形状推演,提取其造型形状,并最终进行相关设计实践。
2唐代乐舞俑人物形象特征分析唐朝国家安定,经济繁荣,人们生活富足,乐舞的兴盛及其造型上的多样性:三彩乐俑、骑马乐俑、说唱俑、舞俑[1]。
人物上舞俑有男有女,乐俑有吹箫俑、弹琴俑、吹笛俑、打鼓俑等。
根据唐代乐舞俑资料,按造型可将其分为健舞和软舞两种,其中黄釉彩绘乐舞在中国艺术史上,陶俑艺术是艺术史上重要的组成部分,并且每一代陶俑反映了不同时代的社会文化特征,是人们了解历史和研究古代社会的宝贵物质资料。
陶俑虽是一种陪葬品,但这些默默无闻的泥塑,记录着中华民族的兴盛,延续着古老文明的流传,实为中国乐舞史上的一个巅峰,我们需要感性地去揣测着那些乐舞俑。
唐代仕女俑的审美特点及创作启发探讨
唐代仕女俑的审美特点及创作启发探讨首先,唐代仕女俑的审美特点主要体现在造型、服饰和姿势表情等方面。
在造型上,唐代仕女俑注重人物的比例和身体美感。
仕女俑通常身材窈窕,脸庞秀美,衣着典雅,给人以轻盈婀娜的感觉。
同时,唐代仕女俑的服饰也是其审美特点的体现之一、唐代仕女俑的服饰多样,从官员装束到民间服饰,从正装到闺阁服饰都有涉及,充分展示了唐代女性的时尚审美。
此外,唐代仕女俑的姿势表情也别具特色。
她们多以温柔静谧的姿态出现,身段优美,姿态恬静,表情自然,给人以和煦舒适之感。
可以说,造型、服饰和姿势表情的审美特点共同塑造了唐代仕女俑的审美风格。
其次,唐代仕女俑对后世艺术的创作起到了一定的启发作用。
一方面,唐代仕女俑的审美特点在后世的艺术创作中得到了广泛的借鉴和发展。
例如,宋代的绘画艺术中就大量出现了描绘仕女的作品,继承了唐代仕女俑的审美风格。
在明代的艺术作品中,仕女形象更是成为了一种重要的主题。
这些后世艺术作品在继承了唐代仕女俑的审美特点的同时,又通过绘画、雕塑等不同的艺术形式进行了不同的表达,丰富了仕女形象的艺术呈现。
另一方面,唐代仕女俑的审美特点也为后世艺术家提供了一种审美的参考和创作的启发。
唐代仕女俑通过对女性形象的塑造展示了一种典雅、和煦、高贵的审美标准,这种审美标准对后世的艺术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艺术家在创作中可以参考唐代仕女俑的审美特点,塑造出具有现代审美价值的女性形象。
同时,唐代仕女俑所展示的优雅、温柔的姿态和表情也为后世艺术家提供了一种审美的启发,使他们更好地表达艺术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总之,唐代仕女俑的审美特点及其创作启发对于后世艺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其造型、服饰和姿势表情塑造了唐代仕女俑的独特审美风格,这一审美特点在后世的艺术创作中得到了广泛的借鉴和发展。
同时,唐代仕女俑的审美特点也为后世艺术家提供了审美的参考和创作的启发,使他们能够更好地表达和塑造女性形象。
唐代仕女俑的审美特点及其创作启发不仅对于古代艺术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也对于现代艺术的创作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浅析唐代仕女俑中的艺术审美情趣
浅析唐代仕女俑中的艺术审美情趣唐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辉煌的时期,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鼎盛时期。
唐朝的仕女俑是中国古代艺术中的瑰宝之一,它们不仅展示了唐代社会的风俗与文化,还具有浓厚的艺术审美情趣。
唐代仕女俑主要描绘了唐朝贵族女子的生活场景与仪态美,通过塑造女性的着装、姿态、神情和饰物等细节,展示了唐代贵族女子的美丽与优雅。
仕女俑一般身穿华丽的服饰,头戴花饰,脸型纤细秀美,双眉如柳叶般弯曲,眼神明亮娴静,嘴唇微微上扬,给人一种温柔优雅的感觉。
仕女俑的身姿多为柔和曲线状,纤细的手臂与修长的腿部线条展示了女性的柔美与曼妙。
从服饰上看,唐代仕女俑所穿戴的衣饰非常华丽,有着浓郁的宫廷气息。
仕女俑的服饰主要是长袍、宽袖、宽腰带等,采用了丰富的绣花、云纹、云饰等纹样,既显示了贵族女子的身份地位,又体现了唐代服饰的繁琐与精致。
仕女俑所戴的头饰也是唐代女性美丽的象征,如花饰、珠饰、盘发等,给人以华贵高贵的感觉。
唐代仕女俑的艺术审美情趣,不仅体现在形态上的美感,更体现在情感上的韵味。
在唐代社会中,女子的地位相对较高,贵族女子尤其重视文学艺术和音乐舞蹈等才艺,这些艺术才能也成为了唐代仕女俑的重要表现形式。
唐代仕女俑常常以弹琴、瑶琴等乐器为背景,或展示舞蹈、歌唱的姿态,使观者可以从中感受到贵族女子的高雅情趣和才艺之美。
唐代仕女俑的审美情趣还体现在其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和描绘上。
唐代是一个繁华与自然并存的时代,而仕女俑的背景常常是花草树木、山水江河等自然环境,给人以清新自然、明丽动人的感觉。
这种对自然环境的描绘,不仅体现了唐代人对美的追求与感悟,也反映了唐代社会繁荣与人文环境的和谐与丰富。
浅析唐代仕女俑中的艺术审美情趣
浅析唐代仕女俑中的艺术审美情趣1. 引言1.1 唐代仕女俑的历史背景唐代仕女俑是唐代人为了陪葬而制作的一种瓷俑,通常描绘着身着华丽服饰的仕女形象。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繁荣时期,社会经济发展,文化艺术繁荣。
在这个时期,仕女被视为一种具有审美价值的象征,因此成为了陶俑制作的主题之一。
唐代仕女俑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女性美的理解和追求,也体现了唐代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唐代仕女俑的出现与唐代的社会文化密不可分。
在唐代,仕女地位较高,她们承载了家族的荣誉和传承着家族的文化。
唐代士人以宴饮赋诗为乐,仕女更是参与成为了文人墨客们的灵感来源。
唐代仕女俑的出现不仅仅是为了陪葬,更是一种对唐代社会文化的体现。
通过研究唐代仕女俑的历史背景,可以更好地理解唐代社会的审美观念、价值取向和生活风貌。
唐代仕女俑不仅是一种艺术作品,更是一种文化遗产,传承着唐代社会的审美情趣。
1.2 艺术审美情趣的重要性艺术审美情趣在唐代仕女俑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代表了文化和社会的风尚,更反映了人们对美的追求和欣赏。
唐代仕女俑以其独特的审美观念和艺术表现形式,展现出了当时社会的审美趋势和价值取向。
通过对唐代仕女俑的审美情趣进行分析和解读,可以更好地了解当时人们的审美观念和文化内涵,同时也能够深入领略唐代的艺术风格和美学理念。
2. 正文2.1 唐代仕女俑的制作工艺唐代仕女俑的制作工艺主要包括陶土制作、雕刻、彩绘等工序。
制作仕女俑的首要材料是陶土,制作者需要选用质地细腻、均匀的陶土作为原料。
然后,制作者需根据设计稿或原型开始雕刻,要求精细、准确,尤其是要塑造出仕女俑独特的容颜和身姿。
雕刻完成后,就需要进行烧制工序,烧制的温度和时间需要精准控制,以保证仕女俑的形态不变且色泽鲜艳。
彩绘是制作工艺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仕女俑的服饰、表情、发饰等需要进行精细的彩绘,使其更加栩栩如生。
整个制作过程需要经过反复推敲和修正,才能最终呈现出符合审美标准的唐代仕女俑作品。
浅析唐代仕女俑中的艺术审美情趣
浅析唐代仕女俑中的艺术审美情趣唐代是中国古代艺术史上的黄金时期,尤以唐代陶俑为代表的艺术精品闻名于世。
在唐代陶俑中,仕女俑是一类占据重要地位的陶俑,不仅数量众多,而且品质高雅,具有深厚的艺术价值和审美魅力。
本文将从唐代仕女俑形制、审美意境、色彩运用等多个方面浅析唐代仕女俑中的艺术审美情趣。
一、唐代仕女俑形制唐代仕女俑形制多样,针对不同的场景和身份进行设计,以展现丰富的文化内涵。
其中,最为流行的形制为凝望型、欣赏型、舞姿型、坐莲型等。
凝望型的仕女俑,面容丰腴、眸子明亮,双目直视远方,神态沉静,传递出的是思考和期待的情感。
欣赏型的仕女俑,通常手持乐器,面容清秀、眸子柔和,显现出优雅、婉约的气质,仿佛在奏响令人陶醉的音乐。
舞姿型的仕女俑,形象华丽,身姿舞动,身畔的花瓣漫天飘落,朝气蓬勃、热情奔放,与欣赏型仕女俑形成鲜明对比。
坐莲型的仕女俑,头戴玉冠,身着华贵的服饰,足踏莲花,手扶玉扇,高雅、精致,展现了唐代仕女的优美姿态和高贵气质。
二、唐代仕女俑的审美意境唐代仕女俑的审美意境主要体现在人物形态和情感内涵两个方面。
从人物形态上看,唐代仕女俑造型精细,神态自然、线条流畅,体现了唐代艺术的优美之美。
仕女俑表现了仕女妩媚动人、秀丽娉婷的艺术形象,均匀的五官、细致的服饰、优美的身材,展现了唐代文化内涵中的女性之美。
在目光朦胧的小脸、柳眉倒弯、唇红齿白的表情、身材窈窕等方面,都能体现出唐代仕女塑造方面的深厚功力。
从情感内涵上看,唐代仕女俑表现出唐代文化中所强调的人文情怀和唯美意境,以及女性的柔美、温婉、聪慧、洒脱等美好品质。
唐代仕女俑不单单是一种简单的造型设计,更是一种充满情感内涵的精神观,从而赢得了不少人的喜爱和赞誉。
三、唐代仕女俑的色彩运用唐代仕女俑的色彩运用非常细腻、灵活,明暗渐变、色彩搭配相得益彰。
唐代仕女俑常使用的颜色有天青色、缃红、常黄、玫瑰色等色彩,通常以绿色或浅蓝色为底色,在细节处点缀金黄、翡翠等颜色增加点缀,呈现出高贵典雅和优美的气质。
唐代仕女俑的外形特点
唐代仕女俑的外形特点唐代仕女俑是描绘唐代时期女性形象的陶俑,是古代陶俑中的一大类。
唐代仕女俑可以说是中国古代艺术的瑰宝之一,它展示了唐朝时期的女性美丽和多样性。
下面将从外形特点、服装装饰、姿态表情和文化内涵等方面详细描述唐代仕女俑的特点。
一、外形特点1.身姿婀娜玲珑:唐代仕女俑的外形特点之一是身姿优雅,婀娜而不失玲珑。
她们的举止端庄优雅,表现出一种亭亭玉立的美感。
2.面容姣好:唐代仕女俑的脸型比例匀称,额头宽阔,眉毛弯曲而细长,眼睛大而有神,鼻子立体而挺直,嘴唇红润而丰满,整体面容非常姣好,彰显出唐代女性的倩影。
3.颈项修长:唐代仕女俑的颈项通常表现的修长而窈窕,着重展示出女性高贵优雅的气质。
4.手腕纤细:唐代仕女俑的手腕细长而柔软,手指修长纤巧,有时还配有手镯等饰品,突出了女性迷人的细腻之处。
二、服装装饰1.复杂华丽的服装:唐代仕女俑的服装通常采用了唐代时期流行的华丽、复杂的服饰样式,如长裙、宽袖及腰带等,大量使用了锦绣丝绸、云纹、霞帔等华美的织物。
并可能配有反复曲折的纹饰和花边等,增加了衣物的层次感和装饰性。
2.多样化的发饰:唐代仕女俑的发饰也是多样化的。
有的俑头梳成高髻,上面插有装饰品如花、玉簪等,显得华丽而庄重;有的俑头盘成鬓角,梳着烫发,两鬓还有垂挂的锁骨的发,这种发饰展现了唐代女性美丽自信的特点。
3.饰品丰富多样:唐代仕女俑身上常常佩戴着丰富的饰品,如首饰、耳环、手镯、戒指等,这些饰品常常使用贵重的宝石、珠子、玛瑙等制作而成,突出了女性的典雅和辉煌。
三、姿态表情1.曲线优美的身姿:唐代仕女俑多采用挺胸收腹,曲线优美的姿态。
她们通常以舞蹈或者休闲的姿势呈现,例如手持扇子或乐器,或者斜倚、坐卧等不同的姿态。
2.表情丰富生动:唐代仕女俑的面部表情非常丰富,生动地刻画着女性的喜怒哀乐。
有的微笑着,有的忧郁惆怅,有的凝视远方,有的透露出一种温柔和娇羞。
3.肢体动态生动:唐代仕女俑的手臂、腿部和身体各部分之间的协调性非常强,给人以流动感和活力感。
浅谈唐代女士俑的形象特征及审美特点
中国女性在唐朝时代 ,堪称的世界一流美女。她们 与后来赢 弱的宋 、元 、明、清代相 比 ,多几霸气 ,透露 着对 天下 的傲 视。唐代妇人 没有宋 、元 、 、明、清 女人 的封 闭与怯懦 ,我们可以从唐代仕女 陶俑身上看到大唐 王朝万 邦来 朝的盛 气 ,敢 于将女 人 的心 灵还 是身体 美 昭示于 天下 。仕 女俑 表情 满足 ,雕塑 匠人 对脸部 的刻
始 流行短 式 。花钿是 一种 额饰 ,以不 同材料 剪 制成各
种花朵之形 ,以梅花最 为多见 ,贴于眉间。
唐代 仕女 俑主 要是 三彩俑 ,彩绘 俑 。现 今 发掘 的大 多
出土 于 陕西一 代。其他 地 区如 甘肃 ,山西 等地也 有 少
量 出土。 陕西洛 阳是 最主 要 的出土 地 区,三彩俑 与 陶
更是唐代富庶生活的侧面写照。 ( 二 ) 唐代仕 女陶俑 的特点与 审美方 向
的五 官简单 粗糙 ,面部 表情 的 变化单 一 ,这 时期 的 陶
俑 更突显的更注重 的是形体 动作 。总之 ,均较 为原始 。
目前 已经发 掘 的春秋 战 国时期俑 主要 是 陶俑 、木 俑两
种 ,陶俑 多数出现 于北 方 ,木" f i n n多见于南 方 ,总体而
各不相 同, 形态传神 , 陶俑塑造 的线条分 明, 流畅舒展。 从 出土的这些 陶俑 实物可 以证实 ,在这一时期的各类陶
俑 ,形体较小 、烧制温度更低 ,手工直接塑造 的,人物
想象去意会 出仕女俑 的真 实感情 ,忽略人物外貌具体 的 形象 ,这也是古代雕塑艺术 中底蕴的显现。唐代雕塑丰 腴健 美 ,整体 的风格 一致 ,包 含开 放大气 的气质。 这 所有 的一切都反 映出唐代 以胖 为美的 “ 审美价值观 ” ,
唐代人物陶俑的造型特点探析
唐代人物陶俑的造型特点探析张 超(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湖南 益阳 413000)作者简介:张 超(1987-),男,山东省淄博市人,汉族,硕士研究生,湖南工艺学院职业学院,助教,研究方向:陶瓷工艺与设计。
一、俑的起源及陶俑的出现(一)俑的起源与发展。
俑出现的时期就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前后。
被活埋的活人是俑的祖先。
春秋战国时期,在奴隶制的没落和封建主义的发展背景下,逐步将奴隶殉葬的习俗强制性取缔,而后就出现了用稻草捆代替活人殉葬的现象。
俑的本质定义就是运用陶器、木头、青铜和其他材料制成的模拟人体的小雕像。
制造俑的根本目的是要代替活人进行殉葬。
这可能就是最早的陶俑,“刍灵”是它在当时社会的称谓。
随着模拟人体造型物体埋葬方法的发展,在人体形象的制作中逐渐开始使用黏土、陶等,也就发展成为俑的前身。
基于这个层面上来看,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在俑的出现过程中得到充分体现。
但在制作过程中,很多知识分子对这些俑需要尽可能生动地模仿真实的人脸感到不满,因为这些俑是被埋葬的,而不是活生生的人。
而将它们殉葬的目的就是在地下为墓主服务,所以俑具有多重身份特征,包括墓主活着时使用的侍卫、仆人、厨师以及舞姬,等等。
秦朝的殉葬制度在西汉皇帝的陵墓习俗依旧得到了继承,还同样设置有陶俑的墓葬坑。
汉朝从秦朝亡国的血史中吸取了教训。
墓葬制度稍显节俭,陶俑的制作尺寸不再严格按照真人尺寸标准,仅仅取真人身高的三分之一左右作为佣的制作身高。
而这些陶俑大多数除了雕刻衣服和身上的装饰品之外,一般都是裸体,衣服一般是丝织品,而铠甲一般是木头制成的片状。
墓葬中的陶俑在南北朝时期呈现出较为深厚的军事色彩,这是因为南北朝时期战争灾害频繁,在此背景下也赋予了陶俑一定的军事概念。
在此之后,大量重型装甲骑兵在中国出土,这些兵马俑在一定程度上凸显了时代风貌。
在唐朝经济发展繁荣的背景下,墓葬陶俑艺术也达到了顶峰。
唐代低温釉三彩俑在该时期最具代表性,该陶俑类型具有造型生动、釉色细腻等优点。
庆城县博物馆馆藏唐代彩绘陶马俑造型艺术探析
庆城县博物馆馆藏唐代彩绘陶马俑造型艺术探析庆城县博物馆馆藏唐代彩绘陶马俑,是唐代时期的精品之一,其造型艺术具有特殊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本文将对该文物的造型艺术进行探析。
一、形态特征该马俑高40cm,长30cm,宽16cm,双耳垂至颈部,四肢健壮而优美,体态自然,昂首挺胸,神态生动,栩栩如生。
整个马俑的造型十分优美,非常逼真,细节非常的丰富,表现出了唐代马匹的动态,尤其是其毛发的花纹和肌肉的流畅感,彰显出唐代丰富的艺术特征。
二、色彩艺术该彩绘陶马俑的色彩鲜艳、光洁,颜色艳丽而不失素雅,明暗对比鲜明,层次感强烈。
其主要色调是红色、绿色、蓝色和黄色。
红色象征着力量和热情,绿色象征着卫士和生命,蓝色象征着丰富和财富,而黄色则象征着神圣和荣耀。
这些颜色的使用使整个陶马俑充满了艺术气息。
三、文化特征该陶马俑不仅是唐代艺术的代表作之一,也具有浓郁的文化特征。
中国古代马术文化源远流长,唐代作为中国马术文化的一个高峰时期,其马术文化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该陶马俑的制作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马术文化对马的刻画和描绘。
同时,从陶马俑的制作工艺来看,也反映了唐代陶瓷工艺的水平,具有很高的技术含量和文化价值。
这些文化特征表现在马俑的细节处理和造型相结合、动态表现等方面,呈现了唐代陶瓷工艺的精湛之处。
四、艺术风格该陶马俑的艺术风格既可以体现唐代的造型风格,又可以看出陶瓷工艺的独特表现。
首先,该陶马俑的造型细腻、自然,稍稍修改了陶俑传统的简约风格,描绘出了唐代马匹的肌肉张力和流畅感。
其次,彩绘形象逼真、鲜艳,富有优美的运笔。
细节处理和造型相结合,使人对唐代马术文化有更深刻的认识。
庆城县博物馆馆藏唐代彩绘陶马俑造型艺术探析
庆城县博物馆馆藏唐代彩绘陶马俑造型艺术探析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元素,唐代彩绘陶马俑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庆城县博物馆收藏了众多的唐代彩绘陶马俑,其中有许多造型艺术精美的作品。
本文将以庆城县博物馆馆藏唐代彩绘陶马俑为研究对象,探析其造型艺术特征。
一、线条流畅,简洁明快
庆城县博物馆馆藏的唐代彩绘陶马俑,其线条流畅,简洁明快,各个部位之间的协调性很好。
如图1所示,此马俑整体线条流畅,双耳弯曲,眼眉深凸,嘴角上仰,呈勾状,神态栩栩如生。
此马俑各部位的线条和谐,无任何一处杂乱。
二、色彩明快,饱满丰富
唐代彩绘陶马俑的彩绘通常选取红、黄、绿、蓝、黑五种颜色,构成饱满丰富的调色板。
庆城县博物馆馆藏的唐代彩绘陶马俑,色彩明快,饱满丰富,不失浓郁的艺术感。
如图2所示,此马俑不仅线条流畅,色彩饱满,而且采用了层次分明的色彩表现技法,让整个马俑更具立体感。
三、形象逼真,朴素
唐代彩绘陶马俑在形象刻画上注重逼真和朴素,反对华丽和虚饰。
庆城县博物馆馆藏的唐代彩绘陶马俑,形象逼真,朴素,富有民间艺术气息。
如图3所示,此马俑线条简洁流畅,色彩明快,形象逼真,尤其是头部和脑门的刻画非常出彩,让人不禁为之惊叹。
综上所述,庆城县博物馆馆藏的唐代彩绘陶马俑,造型艺术特征鲜明,线条流畅,简洁明快,色彩明快,饱满丰富,形象逼真,朴素,富有民间艺术气息。
这些艺术特征,不仅反映了唐代陶器艺术的发展水平,更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博大精深。
庆城县博物馆馆藏唐代彩绘陶马俑造型艺术探析
庆城县博物馆馆藏唐代彩绘陶马俑造型艺术探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唐代彩绘陶马俑是中国古代艺术的珍贵遗产之一,具有极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而庆城县博物馆所收藏的唐代彩绘陶马俑更是具有独特的特点和价值,对于研究唐代彩绘陶马俑的造型艺术具有重要意义。
在研究背景方面,唐代彩绘陶马俑作为中国传统陶俑艺术的一种,早在唐代即有了较为完善的发展。
唐代是中国古代陶俑艺术的鼎盛时期,彩绘陶马俑就是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广泛的生产和应用。
唐代彩绘陶马俑的制作工艺和造型艺术在当时被认为是非常精湛的,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赞誉和喜爱。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历史的变迁,唐代彩绘陶马俑的数量逐渐减少,保存下来的也寥寥无几。
庆城县博物馆所收藏的唐代彩绘陶马俑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在研究唐代彩绘陶马俑的造型艺术时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和研究意义。
通过对这些珍贵文物的深入研究和探索,可以更好地了解唐代彩绘陶马俑在当时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对中国古代陶俑艺术的发展和传承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1.2 研究意义唐代彩绘陶马俑是中国古代陶俑中的珍贵艺术品之一,具有极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庆城县博物馆馆藏的唐代彩绘陶马俑是研究唐代艺术和文化的重要实物之一,对于深入了解唐代社会生活、制作工艺以及艺术风格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庆城县博物馆馆藏的唐代彩绘陶马俑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地了解唐代陶俑的制作工艺和造型特点,还可以揭示唐代彩绘陶马俑在当时社会中的地位和意义。
通过分析这些彩绘陶马俑的艺术风格和手工技术,我们可以更深入地探讨唐代工艺美术的发展轨迹和特点。
这些唐代彩绘陶马俑也可以为研究唐代宗教信仰、军事制度、礼俗文化等提供珍贵的实物资料,丰富我们对唐代社会历史的认识。
对庆城县博物馆馆藏的唐代彩绘陶马俑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和文化价值,可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作出积极贡献。
2. 正文2.1 唐代彩绘陶马俑的历史背景唐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辉煌的时期,同时也是陶瓷艺术的一个鼎盛时期。
庆城县博物馆馆藏唐代彩绘陶马俑造型艺术探析
庆城县博物馆馆藏唐代彩绘陶马俑造型艺术探析唐代是中国古代文化繁荣的时期之一,唐代彩绘陶马俑在当时的陶瓷工艺中颇受欢迎,现在庆城县博物馆馆藏有多件唐代彩绘陶马俑,这些马俑造型古朴典雅、细致入微,是中国陶瓷艺术的珍品之一。
本文将对庆城县博物馆馆藏唐代彩绘陶马俑的造型艺术进行探析。
一、唐代彩绘陶马俑的历史背景唐代是中国古代的大一统时期,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和繁荣。
唐代的艺术以雕塑、绘画、陶瓷为主,而唐代彩绘陶马俑是唐代陶瓷艺术中的一部分,它体现了唐代时期的陶瓷工艺的技术水平和装饰风格。
唐代彩绘陶马俑最初起源于唐代的宫廷,是作为御用瓷器而烧制的。
随着唐代社会的稳定和发展,陶马俑的使用逐渐普及到了世俗,成为了城乡居民日常生活中的实用器皿,成为了唐代社会文化中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二、唐代彩绘陶马俑的造型艺术特点1、造型精美优美唐代彩绘陶马俑造型如同艺术品一般,外观华美、精美,这些陶马俑的造型技巧在当时的陶瓷工艺中是非常罕见的。
其造型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更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
2、细节刻画入微唐代彩绘陶马俑在细节的刻画上也非常注重,用户可以看到陶马俑的皮毛、鬃毛等细节刻画的非常入微。
这些陶马俑不仅仅是简单的代表物,更体现了唐代陶瓷工匠的创造精神和工艺技巧。
3、多彩绘画艺术唐代彩绘陶马俑也具有非常丰富的艺术形式,这些艺术形式或者是汲取自宫廷样式,或者是汲取自当时的各种艺术门类,如诗歌、音乐、绘画等等,使得每一件陶马俑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都非常的独特而丰富。
三、总结作为唐代陶瓷艺术中的代表,庆城县博物馆馆藏的唐代彩绘陶马俑具有丰富的内涵和高度的艺术价值。
每一件作品都能体现出陶瓷工艺的高超技术,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表现力。
这些陶马俑不仅仅是一种实用器皿,更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珍贵的历史价值,成为了中国古代陶瓷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庆城县博物馆馆藏唐代彩绘陶马俑造型艺术探析
庆城县博物馆馆藏唐代彩绘陶马俑造型艺术探析庆城县博物馆是位于陕西省宝鸡市庆城县的一座古代艺术宝库,馆藏丰富多样,其中唐代彩绘陶马俑是该馆的重要收藏之一。
唐代是中国古代艺术的鼎盛时期,彩绘陶马俑以其独特的造型和艺术风格吸引了无数艺术爱好者和研究者的目光。
本文将从造型艺术的角度对庆城县博物馆馆藏的唐代彩绘陶马俑进行探索与分析。
一、唐代彩绘陶马俑的历史背景唐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灿烂的时代,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发达。
在这个时期,陶俑已经成为一种普遍流行的葬葬俑,并出现了彩绘的陶马俑。
这些陶马俑不仅在形态上极富表现力,而且在细节上也表现出了极高的艺术功底。
它们既是对古代马匹形态的真实再现,又是古代艺术家对马匹形态的艺术加工处理,充分展示了唐代陶俑的艺术魅力。
1. 造型栩栩如生庆城县博物馆馆藏的唐代彩绘陶马俑在造型上栩栩如生,每一匹马都栩栩如生地展现出来。
它们的身姿优美、神态威武,不仅展示了古代陶艺家对马匹生动形态的观察,而且展示了他们对马匹形态的深刻理解和艺术造诣。
2. 色彩绚丽多样唐代彩绘陶马俑在彩绘上极为讲究,采用了多种鲜艳丰富的颜色,如红色、蓝色、黄色、绿色等,这些丰富多彩的颜色使马俑的整体形象更加生动、立体,充分展示了唐代陶艺家在彩绘方面的高超技艺。
1. 反映历史文化唐代彩绘陶马俑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珍贵遗产,它们生动地再现了唐代的社会生活、军事风貌以及马匹饰装等方面的历史真实,对于研究唐代历史文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 彰显艺术魅力唐代彩绘陶马俑以其栩栩如生的形态和绚丽多彩的彩绘展现出了古代陶艺家的高超技艺和丰富想象力,它们不仅是古代工艺品的代表,更是一种艺术的表现形式,充分展示了唐代艺术的独特魅力。
3. 传承民族精神唐代彩绘陶马俑是中国陶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是中国古代陶俑艺术在唐代的杰出代表,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民族精神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结语通过对庆城县博物馆馆藏的唐代彩绘陶马俑的造型艺术进行探析,我们不仅可以深入了解唐代彩绘陶马俑的历史背景和艺术特点,更可以感受到唐代陶艺家在造型和彩绘方面的高超技艺和对艺术的热爱。
庆城县博物馆馆藏唐代彩绘陶马俑造型艺术探析
庆城县博物馆馆藏唐代彩绘陶马俑造型艺术探析庆城县博物馆位于陕西省庆城县,是一座集收藏、展览、研究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
博物馆馆藏丰富,其中包括众多珍贵的古代文物,尤其以唐代彩绘陶马俑为特色。
唐代彩绘陶马俑是中国古代陶俑艺术的珍贵遗产,其造型艺术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和研究价值。
本文将以庆城县博物馆馆藏的唐代彩绘陶马俑为例,探析其造型艺术特点及历史价值。
一、唐代彩绘陶马俑的历史背景唐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其辉煌的时期,这个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都达到了巅峰。
唐代彩绘陶马俑正是在这样一个辉煌时期诞生的。
唐代彩绘陶马俑是唐代人民为了纪念、祭奠先人而制作的俑像,通常是作为随葬品埋入地下。
这些陶俑形态各异,栩栩如生,是唐代墓葬中的一大特色,也是唐代陶俑艺术的杰作。
二、唐代彩绘陶马俑的造型艺术特点1. 精湛的工艺技术唐代彩绘陶马俑制作工艺十分精湛,造型栩栩如生。
它们的制作有很高的技术要求,必须经过多道工序,包括模型制作、胎体成型、彩绘等。
在制作过程中,陶工们不仅要保证马俑的形态完整,还要在陶马俑的身上进行复杂的彩绘,使得陶马俑更加生动逼真。
2. 栩栩如生的形态唐代彩绘陶马俑的形态生动栩栩如生,马俑的姿态各异,有奔驰、立马、跪马等不同的姿态。
这些马俑在形态上都表现出了优美和矫健的特点,马俑的头部、鬃毛、四肢、尾巴等都做得十分细致,可以清晰地看到陶马俑的细节,这些细节的处理体现了制作者对于形态的精准把握和高超的艺术技巧。
3. 丰富多彩的彩绘唐代彩绘陶马俑的彩绘是其独特的艺术特色之一。
彩绘不仅丰富多彩,而且题材广泛,既有载驹载乘的战马,又有奔驰的战马等,各种色彩搭配和运用使得彩绘更加丰富多彩。
而且这些彩绘给人以阳刚之美,富有力量感。
唐代彩绘陶马俑作为唐代的一种文物,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它们是反映唐代社会生产、生活、文化等诸多方面的重要实物资料,有利于我们了解唐代社会的方方面面。
它们是研究唐代陶艺史、军事史、艺术史等方面的重要实物资料,对于俑像艺术的研究有着重要的价值。
唐代陶俑赏析
唐代陶俑赏析唐代陶俑赏析文中展示的是唐代时期的“陶俑”。
唐代的人物俑,分为彩绘陶俑和三彩釉陶俑两种。
在唐代的人物俑中,常见的有贵族妇女俑、男女侍从俑、文官俑、武士俑、天王俑、乐舞俑以及胡人俑等。
这些作为随葬明器的雕塑陶器,是研究唐代社会生活及各类手工业生产的重要实物资料。
陶俑是在坟墓中陪葬死者的陶质人形。
为了炫耀墓主人生前的身份、财富、精神信仰,商周时期习惯用活人殉葬,春秋战国逐渐用模拟活人的俑来代替,其中用陶泥制作,经火烧成的人物形象即为陶涌。
秦汉陶俑制作精细、形体硕大、风格写实,多表现巨大的军阵场面,一般墓葬也常出土陶人陶马、奴仆武士、舞乐杂技人物,汉代还有表现豪强大族财富和权势的坞壁楼橹、高楼深宅、庖厨圈舍及家禽的模型这些陶塑模型很多是以群体形象出现的。
三国两晋南北朝除上述陪葬俑,又增加了镇墓兽、步骑鼓吹俑,抚盾执兵俑,以及甲骑部队、鞍马骆驼、毛驴牛车等模型。
南方从西晋开始,出现了青瓷俑,内容相似,但以夸张的手法塑造各类形象,有强烈的地方特点,如持刀握盾的部曲家丁,衣着简洁灵便,赤足;相对踞坐,执笔握简,作阅读书写状的文吏俑。
广西一带东晋南朝大族墓中的俑,除成列成队的骑马、执旗、举戟、握刀武士俑,还有肩舆模型。
隋唐五代,以精细雕塑、华贵妆銮打扮陶俑,不仅有彩绘陶俑,还有精美无比的三彩釉陶俑。
陶俑内容有文官武吏、乐队仪仗、男仆女侍、行商艺人以及外国的遣唐僧侣、使臣、客商、撕绸之路载运货物的明驼骏马,再现了唐人的计会生活。
唐代的陶俑艺术达到历史的高峰。
宋朝以来,墓葬中的纸糊螟器增加,陶俑减少,制作日趋简单,元明时期陶俑使用更加减少,但仍然沿用,有的墓葬陶俑更是把墓主人生前役使的奴婢、使用的仪仗、起居房舍、出行车轿完全塑出,浩浩荡荡,逼真而详尽地记录了社会生活。
陶俑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是社会各个阶层生活习俗、意识形态、经济活动的生动记录,也是陶塑艺术发展历史的重要资料。
唐代三彩釉武士陶俑(西安博物院藏)唐代三彩釉文吏陶俑(西安博物院藏)唐代三彩釉文官陶俑(西安博物院藏)唐代三彩釉武官陶俑(西安博物院藏)唐代彩绘武官陶俑(西安博物院藏)唐代彩绘文官陶俑(西安博物院藏)唐代彩绘武士陶俑(西安博物院藏)唐代三彩釉胡人牵驼陶俑(西安博物院藏)唐代彩绘男陶俑(西安博物院藏)唐代彩绘胡人陶俑(西安博物院藏)唐代彩绘说唱陶俑(陕西历史博物馆藏)唐代彩绘胡人文史陶俑(陕西历史博物馆藏)唐代彩绘男立陶俑(陕西历史博物馆藏)唐代彩绘文官俑(陕西历史博物馆藏)唐代彩绘沐浴童俑(西安博物院藏)唐代彩绘生活童俑(西安博物院藏)唐代红陶彩绘武士俑(宁夏博物馆藏)唐代红陶胡人俑(宁夏博物馆藏)唐代红陶胡人俑(宁夏博物馆藏)唐代生肖(虎、羊、鼠)陶俑(苏州博物馆藏)。
【鉴赏】大唐陶风:唐代陶俑的发展特点
【鉴赏】大唐陶风:唐代陶俑的发展特点展开全文唐代国势强大,经济繁荣,统治者越来越追求奢侈的生活享受,更加追求厚葬之风。
由于中央集权的巩固和强大,对殉葬陶俑的配备,限制了严格的规格和数量。
唐代陶俑所表现的内容,几乎囊括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不但在艺术上有很高的成就,而且是研究唐代社会生活、中外关系的宝贵资料。
到了唐代,传统的陶塑艺术又有了巨大的发展,题材更加广泛,所塑世俗人像,生活过气息更加浓厚。
唐代陶俑的艺术又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从内容上唐墓中出土的俑大致可分为四类:其一是镇墓类,包括人面和兽面镇墓兽、武士或天王俑,以及十二生肖俑;其二是外出仪仗类,唐初以牛车为中心,供墓主人外出乘坐的,主要有骑马乐俑,文、武骑俑,文、武立俑,女骑俑以及牵马、驼俑,这是还继续有少量的甲兵俑出现,如懿德太子墓中的贴金彩绘甲骑即是;展开剩余84%三是家内侍役类,有操作、歌舞、伎乐、奉侍等男女役侍俑,大墓中还有作为家丞的文武官吏等;四是庖厨明器及动物模型类,包括反映地主庄园经济的井、磨、仓、灶、房屋院落以及牛、羊、鸡、鸭、犬等模型器。
这其中,女俑是唐代陶俑最精彩的部分,主要采用写实手法,人物刻画比例准确、形体优美,发型、服饰、体态、神情、动作各尽其妙。
一般均作站立状,云髻高耸,衣衫华美,显得端庄秀丽。
初唐时期的女俑身材苗条,衣服窄紧。
盛唐时期的女俑大髻宽衣,雍容华贵,反映了社会富足,人们追求健康丰腆的审美意识。
唐代的女俑还是当时社会生活的缩影。
从妇女俑的多样化,不仅见证了唐代三百多年的服饰、发髻、化妆的演变过程,从帷帽、窄袖、翻领、著男装等等特色,也充分证明了当时的唐风胡化。
正如元镇《法曲》中所写的“女为胡妇学胡妆,伎进胡音务胡乐。
”总之,唐代女俑服饰所展示的众多的款式、艳丽的色彩、创新的装饰、典雅华贵的风格,处处让人感受到当时大胆追求、兼收并蓄、崇尚华美、意兴飞扬的时代精神。
从制作上来讲唐代陶俑的制作有模制和捏塑两种,以合模制作的最多有的是经模制后,再将细部粘合上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代人物陶俑的造型特点探析
作者:张超
来源:《戏剧之家》2019年第21期
【摘要】我国的唐朝文化较为发达,政治也繁荣,而对应的审美风尚也相对开放。
而人物陶佣造型的特征在该时期也在很大程度上发生了改变,呈现出该时期独有的审美特点。
本文分析研究的出发点是俑的起源和陶俑的出现,进而对唐朝陶俑的造型特征展开三个层面的分析和探究。
【關键词】唐朝;人物陶俑;造型特征
中图分类号:J5 ; 文献标志码:A ; ; ; ; ; ;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21-0137-02
一、俑的起源及陶俑的出现
(一)俑的起源与发展。
俑出现的时期就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前后。
被活埋的活人是俑的祖先。
春秋战国时期,在奴隶制的没落和封建主义的发展背景下,逐步将奴隶殉葬的习俗强制性取缔,而后就出现了用稻草捆代替活人殉葬的现象。
俑的本质定义就是运用陶器、木头、青铜和其他材料制成的模拟人体的小雕像。
制造俑的根本目的是要代替活人进行殉葬。
这可能就是最早的陶俑,“刍灵”是它在当时社会的称谓。
随着模拟人体造型物体埋葬方法的发展,在人体形象的制作中逐渐开始使用黏土、陶等,也就发展成为俑的前身。
基于这个层面上来看,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在俑的出现过程中得到充分体现。
但在制作过程中,很多知识分子对这些俑需要尽可能生动地模仿真实的人脸感到不满,因为这些俑是被埋葬的,而不是活生生的人。
而将它们殉葬的目的就是在地下为墓主服务,所以俑具有多重身份特征,包括墓主活着时使用的侍卫、仆人、厨师以及舞姬,等等。
秦朝的殉葬制度在西汉皇帝的陵墓习俗依旧得到了继承,还同样设置有陶俑的墓葬坑。
汉朝从秦朝亡国的血史中吸取了教训。
墓葬制度稍显节俭,陶俑的制作尺寸不再严格按照真人尺寸标准,仅仅取真人身高的三分之一左右作为佣的制作身高。
而这些陶俑大多数除了雕刻衣服和身上的装饰品之外,一般都是裸体,衣服一般是丝织品,而铠甲一般是木头制成的片状。
墓葬中的陶俑在南北朝时期呈现出较为深厚的军事色彩,这是因为南北朝时期战争灾害频繁,在此背景下也赋予了陶俑一定的军事概念。
在此之后,大量重型装甲骑兵在中国出土,这些兵马俑在一定程度上凸显了时代风貌。
在唐朝经济发展繁荣的背景下,墓葬陶俑艺术也达到了顶峰。
唐代低温釉三彩俑在该时期最具代表性,该陶俑类型具有造型生动、釉色细腻等优点。
尤其是一种造型丰富的服饰俑,展现了盛唐时期以杨贵妃为代表的肥胖之美,与该时期的社会审美极其契合。
唐代工匠创造了各种马的姿势的俑,用各种精美的马饰装饰,将马的矫健诠释得淋漓尽致。
直到今天,它仍然是一种具有高度装饰性和昂贵的工艺品。
(二)陶俑的最早出现及地区分布。
现存考古发现的最早的陶俑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
出土的春秋战国时期陶俑主要分布在山东临淄兰家庄、山东泰安康家河、陕西铜川、山西长治等。
以山东出土的彩绘乐舞陶俑最为盛名,也是最具有艺术价值的。
乐舞陶俑包括陶俑、陶器以及相物等。
以彩绘的形式出现的歌舞陶俑和装饰性陶俑是人物陶俑的主要类型。
人物陶俑形态各异,形象生动,线条清晰流畅。
从这些出土的陶俑器物中不难确定,人物形象形态动作是该时期陶俑凸显的重点,而且该时期陶俑均具有烧制温度较低、直接手工成型、体型较小、面部特征简单粗糙、面部表情单一等特点。
在这一时期,兵马俑更加注重身体的运动。
简而言之,它们是相对原始的陶俑,仅在肢体形态方面具有一定的体现。
现阶段考古发现,陶俑主要出土于春秋战国时期。
并且这些陶俑大多在北方出土,而在南方出土的主要是木俑。
综合来说,先成型后烧制一直以来就是陶俑的基本生产工艺流程,而烧制后往往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这些陶俑体型很小,但很结实,有点粗糙。
对应的木俑的制作流程则是先雕刻再彩绘。
这些木俑形态一般是又大又细,制作较为精细,进而使得南北陶俑的审美差异凸显。
在古代雕塑艺术史上陶俑的地位凸显,古墓葬中的主要雕塑作品之一就是陶俑。
在原始社会,人们就在陶器的烧制中加入了泥捏的动物的骨骼以及人形态的泥块。
传统殉葬制度在战国时期奴隶制度不断没落的背景下逐步被取缔,而陪葬习俗自然被陶俑所取代。
七千多件陶俑在秦始皇陵出土,栩栩如生,其中包括河南省的技乐俑以及山东省的陶乐舞杂技俑。
二、唐朝人物陶俑造型特征
陶俑的造型艺术在唐代得到了足够的发展,艺术水平已经达到一定的高峰。
而该时期的人物陶俑造型优美,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体现了盛唐时期雍容华贵的气质。
(一)各时期造型特点存在差异。
唐代具有较长的历史,而历史发展历程也在该时期的人物陶俑中凸显。
所以,唐代的人物陶俑的形象特征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人物陶俑在各个不同时期的不同造型特点都各具特色,美感也各显特点。
武德年间以及贞观早期。
唐朝在该时期正处于一个稳定的起步阶段,因此,人物陶俑在该时期的特点仍然继承了隋朝、北周、北齐的遗存。
在这个时候,人物陶俑塑造得并不精确,其总呈现出的形体特征是:俑头较大,男子脸较圆,女子脸较瘦,马较壮,而服饰相似于隋代。
贞观时期与安史之乱时期。
该时期,人物陶俑的造型艺术达到了一定的高峰,人物陶俑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造型的尺寸上都有所增大。
该时期的人物陶俑的制作基于真实的人物形象,并且描绘得精细唯美,人物造型颇具魅力,将饱满、华丽、多彩、豪放的唐风表现得淋漓尽致。
安史之乱之后。
这一时期,唐朝盛衰交加,人物陶俑艺术也遭受了打击。
该时期,人物陶俑在数量上急剧减少,在雕刻技术上也变得越来越复杂。
人物陶俑中依旧还有一些高大的贵妇人,但她们胖的姿态已经使人无法忍受,显出一种无精打采的神态。
(二)人物陶俑造型样式具有多样性。
唐代文化丰富多彩,包罗万象,而该时期的陶俑也展示了一大批来自各行各业的人物,包括贵妇俑、女侍俑、男侍俑、马俑等。
各种人物造型样式丰富,喜怒表情丰富,动静形态结合,服饰华丽华贵与简单朴素并存。
贵妇俑在唐朝的人物俑中最为经典。
这些贵妇俑以身体丰满、肌肉和骨骼发达、前额宽阔、圆脸、穿着考究为造型特点。
她们穿的是当时最时尚的长裙子,前胸敞开,在华丽的礼服衬托下彰显出雍容华贵的气质。
除此之外,唐代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俑还包括文武官员俑。
这两种人物俑造型栩栩如生,辨识度很高。
其中,造型工整严谨,举止典雅,表情文静虔诚的就是文官俑,充分彰显出文官的形象气质。
而武官俑是另一种风格,其形象凶猛、严肃、咄咄逼人。
(三)人物陶俑造型色彩较为丰富。
唐代人物陶俑在造型色彩的运用上具有鲜明的特点,尤其是盛唐时期使用的釉彩。
釉彩的运用使得唐朝的人物陶俑外衣装饰华丽,彰显出唐代人物陶俑独特的色彩魅力。
唐代早期。
起初,唐代彩绘陶俑的色彩运用较为丰富。
在这个时候,相比于前朝时期彩陶人俑已经较为多样化。
随着唐朝在文化与经济方面的繁荣发展,工匠们也逐步以增加陶俑的艺术效果为目的,进行绚丽的色彩运用,甚至葬礼上使用的人物陶俑,也使用大量的色彩来装饰。
盛唐和晚唐时期。
唐朝人物陶俑色彩运用的高潮代表就是“唐三彩”的出现,它也是唐代人物陶俑造型色彩发展趋于成熟的标志。
釉料技术的创新使得“唐三彩”出现,绿色、棕色、白色或绿色、黄色和白色是这种釉通常所呈现出的三种主要颜色,因而被称为“三彩”,色彩的运用在唐代的“唐三彩”中已经达到了一定的高峰。
参考文献:
[1]李帆.唐三彩对唐代审美独特性的开掘[J].中国陶瓷,2009(7).
[2]韩民青.论文化发展的特点与规律[J].贵州社会科学,2011(6).
[3]郭素华.唐代人物陶俑造型艺术研究[D].河南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