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服饰的特点及成因
唐代宫廷服饰的演变和特点
![唐代宫廷服饰的演变和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779af0c6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ad.png)
唐代宫廷服饰的演变和特点唐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辉煌的时期,它的文化、艺术和社会制度都非常繁荣和发展。
作为大唐帝国的象征,宫廷服饰也成为了这个时代独特的文化符号。
在唐代,宫廷服饰的演变和特点也是非常值得研究的话题。
一、唐代宫廷服饰的初期发展唐代初期的宫廷服饰起始于隋唐时期,其特点是繁华、奢华和装饰性强。
当时的宫廷服饰主要以华美的面料、精致的刺绣和精美的珠宝为主要特点。
早期的唐代宫廷服饰主要包括袍、衫、裙等,其中最为常见的是“文相公袍”,这种袍子在唐代很受欢迎,它一般由金丝、宝石和贵重的面料制成,是一种非常华丽的礼袍。
在早期唐代,女性穿着比男性更加华丽,女性的长袍、短袍和裙子都是由丝绸、金银线和宝石等材料制成的,而男性则主要穿着袍、衫、裙等服饰。
二、唐代宫廷服饰的中期发展随着唐代社会的发展,唐代宫廷服饰的特点也有了一些变化。
中期的唐代宫廷服饰开始更加注重实用和舒适性,而不是简单地彰显贵族地位。
此时期的唐代宫廷服饰充满了古朴的美感。
它们不再像早期那样华丽,而是更加注重质感和细节。
同时,随着中央官员、朝臣和将领们对崇尚节俭和实用的呼声越来越高,唐代宫廷服饰也开始出现一些实用性更强的特点。
三、唐代宫廷服饰的晚期发展唐代晚期是唐代文化的高峰时期,这个时期的唐代宫廷服饰也是变化多端,特点更加多样化。
这时期的服饰不仅注重美感和质感,还更加重视人体的舒适性和搭配。
晚期的唐代宫廷服饰主要表现在细节上,例如刺绣、镶嵌、编织、滴金和毛笔裁剪等。
这种细节处理方式为服装增添了独特的韵味和深度。
唐代晚期的女性服饰也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她们穿着的裙子、袍子和其他服饰也开始采用不同的款式和设计。
总之,唐代是一个丰富多彩、充满艺术和美感的时期,它的宫廷服饰更具代表性,也为后世的时尚界所推崇和借鉴。
唐代宫廷服饰的演变和特点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探索的话题。
唐代汉服拍照知识点总结
![唐代汉服拍照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cda5275b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7ee1451.png)
唐代汉服拍照知识点总结一、汉服的起源和演变汉服起源于中国古代的汉族传统服饰,是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服饰之一,汉服在服装款式、面料、绣饰等方面有着独特的魅力。
在唐代,汉服演变得更加华丽高贵,成为了当时贵族文人的礼服。
唐代汉服以其优雅、富丽堂皇的特点成为了后世服饰的典范,对后世服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唐代汉服的特点1. 形制:唐代汉服通常以长袍、褂、袍裙为主要服饰,男性长衣、绯色单衣、水红衣,女性则多穿长裙和曳裙。
2. 面料:丝绸是唐代汉服的主要面料,而且对丝绸织物的工艺要求非常高,多种花纹的丝绸也是唐代汉服的特色之一。
3. 色彩:唐代汉服的色彩丰富多彩,主要以红、绿、蓝、白等亮丽的颜色为主。
4. 刺绣:唐代汉服的刺绣技艺非常高超,多采用金银线进行刺绣,而且绣制的图案多为佛祖、神仙、花鸟等吉祥纹样。
三、拍摄场景1. 宫殿:可以选择古代风格的宫殿、城墙、园林等建筑作为拍摄场景,营造浓厚的历史氛围。
2. 田园:可以选择水乡、牧场、田园等开阔自然景观,与汉服相映成趣。
3. 古镇:可以选择保存完好的古镇、古街、古巷等地方,寻找古代的气息。
四、拍摄道具1. 配饰:佩戴古代风格的配饰,如宝石项链、玉镯、角簪等,以突出唐代汉服的优雅华丽之美。
2. 配件:可以佩戴古风头饰、花环、帽子等,以增添古代的气息。
3. 道具:可以搭配古代的手工艺品、琴棋书画、编织品等道具,增强服饰的历史感和文化内涵。
五、化妆发型1. 化妆:唐代古代的妆容通常以淡雅、清新为主,可根据服饰的色彩和风格选择适宜的唇妆、眼妆等来增强整体效果。
2. 发型:可以选择古代的发式,如盘发、髻发、辫发等,搭配古代的发饰,以凸显服饰的韵味。
六、拍摄姿势1. 站姿:可以采用端庄优雅的站姿,使服饰的版型和细节更加清晰可见。
2. 坐姿:可以采用清雅端庄的坐姿,营造出古代文人的气质。
3. 动作:可以采用一些古风姿态,如揽袖、抚琴、拂袖等动作,使整个画面更富有生动感。
七、光影处理1. 光线:可以利用自然光或者人工灯光来打造唐代汉服的光影效果,以突出服饰的细节和面料的质感。
唐朝服饰特点
![唐朝服饰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2b788cc7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a896942.png)
唐朝服饰特点唐朝服饰,距今1400年。
无论是服饰的色彩,还是图案的构成,均异常丰富,饱满华丽,有别于汉代的朴素气质,也开启了中国古代史上最华美、最开放、最多样的篇章。
白居易《缭绫》云:去年中使宣口敕,天上取样人间织。
织为云外秋雁行,染作江南春水色。
广裁衫袖长制裙,金斗熨波刀剪纹。
异彩奇文相隐映,转侧看花花不定。
在一定程度上展示了唐代文化方面,充分吸收服饰的繁荣。
正是由于唐代政治、经济、文化的繁荣开放,造就了唐朝服饰独特的风格。
1.女性服饰——齐胸襦裙装唐代的襦装群,是唐代乃至整个中国服装史上精彩又动人的一种配套装束,在继承正统文化的同时又吸引了西方外来文化,代表唐朝最繁荣的时代。
唐代女子上着短襦,下着长裙,有些披肩吧,绕于两肩,也有人是在短襦外穿半臂在披波,说为襦装裙,短襦长裙是唐代女性服装的基本服饰,整个唐朝都十分流行这种齐胸襦裙。
短袖的襦称做“半臂”。
半臂大多以锦织绣而成,质地厚实,袖口宽大,可以罩穿在襦的外面,既华丽美观又能起到御寒的作用。
长裙是唐代妇女的下裳,面料多为丝织。
襦裙较高,可掩胸,外景披上一件沙罗衫,使上身肌肤半遮。
2.流行的女着男装唐朝服饰女着男装在中国长期封建社会中,是较为罕见的现象。
唐朝女着男装很大程度上是受了游牧民族的影响,绝大多数都是马上民族的服饰。
那些粗犷的身架、英武的装束,以及矫健的马匹,对唐女着装意识产生一种渗透式的影响,同时创造出一种英雄气概。
女着男装不仅体现了唐朝服饰审美中性化,更是展示了大唐王朝的宽容、平等、豪迈的文化氛围。
3. 男性服饰——圆领袍衫幞头又称“袱头”,是在汉魏幅巾基础上形成的一种首服。
唐代以后,人们又在幞头里面增加了一个固定的饰物,名为“巾子”。
唐代官吏的主要服饰为圆领窄袖袍衫。
另在袍下施一道横襕,也是当时男子服饰的一大特点。
圆领袍衫受到北方民族的影响,整体各部位变化不大,一般为圆领、右衽,领、袖及襟处有缘边。
文官衣略长而至足踝或及地,武官衣略短至膝下。
唐装的介绍
![唐装的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aa18e58c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30.png)
唐装的介绍唐装,又称汉服,是中国汉族的传统服饰,其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唐装起源于华夏文明,经历了数千年的演变,逐渐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服饰文化。
唐装不仅是一种服装,更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和身份标识。
一、唐装的介绍1、历史沿革:唐装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经历了周、汉、唐、宋、明等朝代的演变和发展。
每个朝代的唐装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如唐朝的宽松华丽,宋朝的简约素雅。
清朝时期,由于剃发易服政策的推行,唐装逐渐淡出日常穿着,但在一些地区和特定群体中仍有保留。
2、文化内涵:唐装体现了儒家文化中的“礼仪之邦”理念,强调服饰的规范和礼节。
唐装的款式、颜色、图案等都有深厚的文化寓意,如龙凤呈祥、四季花纹等,反映了古人对自然和宇宙的认知。
3、服饰特点:唐装的基本特征包括交领右衽、系带、宽袖等。
唐装的材质多样,包括丝绸、棉麻、毛皮等,适应不同的季节和场合。
唐装的装饰手法丰富,如刺绣、缂丝、云肩等,既美观又富有文化意义。
二、唐装的挑选方法1、选择合适的款式:根据个人身材特点选择合适的唐装款式。
例如,身材高挑的人适合穿着宽松的唐装,而身材娇小的人则更适合穿着修身的款式。
了解不同朝代的唐装风格,选择自己喜欢的风格。
如唐代的唐装色彩艳丽、款式多样,而宋代的唐装则更加素雅。
2、考虑穿着场合:根据穿着场合的正式程度选择合适的唐装。
正式场合如婚礼、庆典等,可以选择华丽、装饰多的唐装;日常穿着则可以选择简单、舒适的款式。
了解唐装的穿着礼仪,避免在正式场合穿着不当。
3、选择合适的材质和颜色:根据季节选择合适的材质。
春夏季节可以选择丝绸、棉麻等透气性好的材质,秋冬季节则可以选择毛皮、呢料等保暖性好的材质。
选择颜色时要考虑个人肤色和场合。
肤色较暖的人适合穿着暖色调的唐装,肤色较冷的人则适合穿着冷色调的唐装。
4、注意细节:检查唐装的做工是否精细,如缝线是否平整、刺绣是否精致等。
注意唐装的尺寸,确保穿着合身。
唐装通常以S、M、L等尺码来区分,也可以选择定制服务。
唐代女性服饰形制特点及其成因
![唐代女性服饰形制特点及其成因](https://img.taocdn.com/s3/m/9539b4ab2b160b4e777fcf49.png)
唐代女性服饰形制特点及其成因唐代女性服饰形制特点及其成因从唐代女性的两种基本形制入手,分别介绍了唐代不同时期女性服饰的特点,其中包括襦裙和胡服。
并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对不同形制的形成特点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纵观中华五千年的历史,唐代时期服饰的发展无论衣料还是衣式,都呈现出一派空前灿烂的景象,可谓是为我国灿烂的服饰文明画上浓墨重彩的一个时期。
此文就这个时期的女性服饰进行分析,讨论其形制的特点和成因。
唐王朝的服饰不仅种类丰富多变,而且风格非常开放。
唐代刘昫的《旧唐书》中曾有过记载:“既不在宫廷,而风俗奢靡,不依格令,绮罗锦绣,随其好尚。
上自宫掖,下至匹庶,递相仿效,贵贱无别”。
可以看出唐朝服饰文化发展之蓬勃,尤其是在女性服饰方面。
关于唐代女性服饰的形制主要有一下几个特点:以襦裙服式为主不论是初唐,或是盛唐、晚唐,女性服饰都以襦裙为主要的形制特点。
襦裙,最早诞生于先秦时期,由短上衣加长裙组成,即上襦下裙式套装。
1.上身以襦为主《辞源》将“襦”解释为:“短衣、短袄。
服于单衫之外。
”《中国衣冠大辞典》则为襦的长度增加了具体的定义,即为“长不过膝的短衣”。
唐初女子襦衫的袖子有窄有宽,但当时妇女为了便于活动,多着小袖,后又由于胡服的影响,小袖的形制逐渐流行开来。
当时的小袖又细又窄,没有缘边。
进入盛唐时期,袖子的宽度慢慢变大,贵族女性的衣袖宽度竟然超过4尺,为此朝廷只能颁布相关的法令来限制女装中的“奢靡之风”。
唐朝末年,这种宽大的袖子更是发展到极致,达到唐朝初期衣袖的十倍以上。
周昉的《挥扇仕女图》中描绘的两位仕女所着服饰的衣袖不但都很宽还特别长,长到拖地,不免让人区分不出到底哪个是裙摆,哪个是衣袖了。
上述特点都能反映出晚唐时期女服,特别是贵族、官宦人家女性的衣着特点——奢靡夸张的大袖款式十分盛行,风靡一时。
至于襦服的领口款式也是变化多端的。
有圆领、直领、方领、斜领、鸡心领等。
总的来说,初唐襦服的领口较小,衣领较高,盛唐时逐渐变大降低,此外还流行袒领,反映出唐代开放、大胆的社会风尚。
唐朝服饰的发展历程
![唐朝服饰的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98221afc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05a0160.png)
唐朝服饰的发展历程一、引言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时期,服饰的发展在这个时期也达到了巅峰。
唐朝服饰以其丰富多样的款式和细腻华丽的工艺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深入探讨唐朝服饰的发展历程,介绍唐朝各个时期的服饰特点及社会背景。
二、盛唐时期(618年-907年)1. 服饰特点盛唐时期的服饰以丰富华丽、多彩斑斓为主要特点。
上层社会的服装以充满华贵装饰的宽袖袍、补服等为主,展现了唐朝社会的富足和繁荣。
男子的常服是宽袖袍,长袍下摆通常为襦裙式设计,上衣前后有中开襟,衣袂宽大,袖口多用丝带系扣。
富贵人家的袍服常用锦缎材质,衣袂镶绣金银线,配以各种宝石装饰。
贵族男子通常佩戴带有玉佩、金镶宝石的玉带。
头戴簪花、发冠,脚穿高帮靴。
女子的服饰更加丰富多样,常用的服装包括补子、大袖灯笼袖、合欢袖等。
补子是一种四方形的袍子,由多块布料拼缝而成,颜色鲜艳,上面装饰有各种花纹,袖口宽大。
大袖灯笼袖是一种飘逸宽大的袖子,能给人一种飘飘欲仙的感觉。
合欢袖则是一种袖口分叉的袖子,独特的设计使得手臂活动更加自由。
2. 社会背景盛唐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文化、经济和军事都达到巅峰的时期,社会经济发展使得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幅提高。
服饰的多样化和豪华奢华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富庶和繁荣。
唐朝是一个对外开放的时代,与各国之间的交流使得外来文化和服饰的影响也进入了中国。
例如,中亚和西亚的服饰元素融入了唐朝的服饰设计中,丰富了服装的样式和装饰。
三、中唐时期(907年-950年)1. 服饰特点中唐时期,服饰风格开始朝着简约、清新的方向发展。
服饰的面料开始多样化,使用了丝绸、棉布等更为舒适的材质,衣袖的宽度和袍袖的长度也有所减小。
男子的常服变得更加简约,取消了华丽的装饰,更注重身材的修饰。
衣袖变得短一些,袖口也变得较窄。
头部的装饰也相对简约,以钗簪为主。
女子的服饰以简约、清新为主,注重体现女性的柔美与婉约。
服装的设计更加合体,材质轻薄透气,更适合夏季的穿着。
发髻的高低、发式的变化也是当时女子服饰的亮点。
浅谈唐朝女性服饰
![浅谈唐朝女性服饰](https://img.taocdn.com/s3/m/3a23713fb4daa58da0114a15.png)
嘲 :
浅谈唐朝女性服饰
■ 文 /杨 方 桂
摘要 :
服饰是一种文化现象 。 唐代疆域宽广 , 政治稳定 , 经济繁荣 , 对外开放 , 纺织 、 染织工艺前所未有的发达。大唐服 饰 , 雍容华贵 , 美
不胜收。主要代表为女子服饰。
一: 唐朝服饰的形成背景
由隋入唐 , 中国古代服装发展 到全盛时期 , 政治 的稳定 , 经 济的发 达, 生产和纺织技术有很 大的进步 。唐代 , 人们运用天然植物为服装染 色, 表达了人们对外 表形态 以及人们对色彩审美的变化。 绚丽多彩 的服 饰与人们审美 变化有 千丝万缕 的联 系。中外 文化交融促进了唐代服饰 丰富多彩 , 促使服饰 空前 繁荣 , 服装款 式 、 色彩 、 图案等都呈现出前所未 有的崭新局面 , 而这一时期 的女子服饰 , 可谓 中国服装中最为精彩的篇 章, 其冠服之丰美华 丽 , 妆饰之奇异纷繁 , 都令人 目 不 暇接。 大唐二百余 年的女子服饰形 象 , 可主要分 为襦裙服 、 男装 、 胡服三种 配套服饰 。 服装是社会 政治气候 、 经济基础的晴雨表。 唐代是 中国封建社会的 鼎盛时期 , 尤其是 贞观、 开元年 间, 政 治气候宽 松 , 人们安居乐业 。盛唐 成为亚洲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 中心 的时期 ,更 是中国文化史上最光辉 的一页。 这个时期 吸收 印度和伊朗文化 , 并融人 我国文化之 中, 从壁画 、 石刻 、 雕刻 、 书、 画、 绢绣 、 陶俑及服饰之 中, 充分体 现出来 。
பைடு நூலகம்
五、 最具代表性 的袒领服
唐初女子衣衫小袖窄衣 , 外加半臂 , 肩绕披 帛, 紧身长裙 上束至胸 , 风格简约 ; 盛唐时 , 衣裙渐宽 , 裙 腰下移 , 服色艳丽 ; 至 中晚唐 时, 衣裙日 趋 宽肥 , 女子往往褒衣博带 , 宽袍大袖 , 色彩靡 丽。 袒领服 、 男服 、 戎装和 胡 服, 在唐代尤其是盛唐时期的妇女中广 为流行 。 袒领服为一种半袒胸 的大袖衫襦 , 下配 以曳地长裙 , 充分体现 了唐代女子 的婀娜 身姿和 自然 之 美。 唐代女子 足下着履 、 靴、 屐等。履 以锦 、 麻、 丝、 绫 等布帛织成 。亦 有用蒲草类编成的草履 。履 身常加绣饰 , 履头状式多样 , 有 圆头 、 高头 、 云形 、 花形等 。
唐朝服饰特点及发展研究报告
![唐朝服饰特点及发展研究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c85ff658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d7.png)
唐朝服饰特点及发展研究报告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显赫的王朝,其服饰的特点和发展也吸引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本报告会针对唐朝服饰的特点和发展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
一、唐朝服饰的特点
1. 形制
唐朝服饰的形制多样复杂,基本分为裳、衣、袍、褐、帽等,裳和衣是唐代男女常用的服饰。
裳是裙子的意思,两边开裆,有过膝、至膝、长裙等多种长度。
衣是唐代男女的上衣,有对襟衣、斜领衣、单衣、袄等多种形式。
2. 颜色
唐朝服饰的颜色丰富多彩,以绿、紫、红、黄等为主,其中又以紫为皇家专用色,只有皇室和贵族才能穿着这种颜色的服饰。
3. 花纹
唐朝服饰的花纹纷繁复杂,主要有云、龙、凤、螭虎、麒麟等吉祥动物和花卉图案,其中还有江山如画的山水画面。
二、唐朝服饰的发展
1. 表现阶级特点
唐朝服饰的发展与社会制度息息相关,唐朝是封建王朝,服饰的变化体现出阶级的差别。
皇帝、宰相、将领等高层官员身穿紫袍金带、丹衣玉带等显贵服饰,其中紫色为皇家专用色,其他官员和士人则穿着不同等级的服饰。
2. 影响周边国家
唐朝的发展和盛世也影响了周边国家的服饰风格,韩国、日本、越南等地区都受到唐朝服饰的影响,在其服饰上运用唐朝的花纹和形制等元素。
3. 外来文化的融合
唐朝时期中国对外开放,不断吸收外来文化,服饰也与之融合。
例如佛教文化的影响,使得唐朝服饰中增加了袈裟、袈裟衣、绢罗裙等。
三、结论
唐朝服饰的特点和发展与社会制度、周边国家的影响、外来文化的融合等因素密切相关。
唐朝服饰呈现出多样化、丰富多彩、具有阶级区分和民族特色等特点,成为中国服饰发展史上的重要一页。
唐朝服饰的特点及发展
![唐朝服饰的特点及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788a0486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c5.png)
盛唐
1. 色彩更加艳丽,暖色调如黄色、紫色和红色更受欢迎2. 服饰宽松,以宽松直筒的袖子设计为主3. 妆容稠丽,眉毛加粗,花钿繁美华丽,唇妆更丰满4. 发饰多变,如交心髻,并多加散小的花钿和宝石装饰
1. 服饰开放性和包容性增强,受外来文化影响2. 女子服饰从细长紧窄逐渐变为大胆奔放,裙腰下移,体现女子丰满
中唐
1. 色彩逐渐清淡,妆容也变得清淡2. 服饰褪去了繁华,更多选择儒雅为主,偏南朝化3. 眉毛称为鸳鸯眉或啼眉,唇部流行樱桃小嘴4. 发饰和服饰偏向简约,如高髻、山钗等
1. 安史之乱后,唐朝盛世衰退,服饰风格也随之变化2.服饰更偏向实用性和简约性,受南朝服饰风格影响
晚唐
1. 色彩和图案相对简约,以淡雅为主2. 服饰以宽松为主,大袖披帛流行3. 妆容柔和,眉毛以远山眉为主,妆容淡雅4. 发饰和服饰偏向自然飘逸,多用金银头钗装饰
唐朝服饰的特点及发展
时期
服饰特点
服饰发展
初唐
1. 色彩鲜艳多样,以红、紫、黄、绿等为主色调2. 面料丰富,如云锦、绸缎、锦缎等3. 款式独特,上衣下裳,袍、衫、裳等多种款式4. 妆容轻巧纤丽,眉毛多为宽弯的月形眉,唇妆小而秀气
1. 服饰融合中外文化特点,形成独特风格2. 女子服饰以细长紧窄为主,体现纤长柔美
唐代服饰的特点与发展
![唐代服饰的特点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17275e38be1e650e52ea9998.png)
(八)慢束罗裙半露胸,并不是什么人都能做的。在唐代,只有有身份的人才能穿开胸衫,永泰公主可以半裸胸,歌女可以半裸胸以取悦于统治阶级,而平民百姓家的女子是不许半裸胸的。当时,唐朝半露胸的裙装有点类似于现代西方的夜礼服,只是不准露出肩膀和后背。
(九)
(一十)唐代女服的领子,有圆领、方领、斜领、直领和鸡心领等。短襦长裙的特点是裙腰系得较高,一般都在腰部以上,有的甚至系在腋下,给人一种俏丽修长的感觉。
(五十三)
(五十四)(唐代大袖衫)
(五十五)
(五十六)唐代大袖衫盛唐以后,胡服的影响逐渐减弱,女服的样式日趋宽大。到了中晚唐时期,这种特点更加明显,一般妇女服装,袖宽往往四尺以上。本图为中晚唐宽袖对襟衫、长裙、披帛穿戴展示图。这是中晚唐之际的贵族礼服,一般多在重要场合穿着,如朝参、礼见及出嫁等。穿着这种礼服,发上还簪有金翠花钿,所以又称“钿钗礼衣”。此图为大袖对襟纱罗衫、长裙、披帛穿戴展示图。
(三十一)
(三十二)唐代承前继承了周、战国、魏晋时期的风格,融周代服饰图案设计上的严谨、战国时期的舒展、汉代的明快、魏晋的飘逸为一体,又在此基础上更加华贵,使服饰、服饰图案达到了历史上的高峰;唐代的服饰、服饰图案对后代的影响一直沿续到今天。缠枝纹在现代服饰图案中的运用,展示了传统纹样与现代审美意识结合所产生的意蕴。
(三十七)
(三十八)(五代铠甲及戎服)
(三十九)
(四十)隋唐五代服饰初唐的铠甲和戎服的基本保持着南北朝以来至隋代的样式和形制。贞观以后,进行了一系列服饰制度的改革,渐渐形成了具有唐代风格的军戎服饰。高宗、则天两朝,国力鼎盛,天下承平,上层集团奢侈之风日趋严重,戎服和铠甲的大部分脱离了使用的功能,演变成为美观豪华,以装饰为主的礼仪服饰。“安史之乱”后,重有恢复到金戈铁马时代的那种利于作战的实用状态。五代时期在服饰方面基本沿袭唐末制度,明光甲已基本退出历史舞台,铠甲重又全用甲片编制,形制上变成两件套装。披膊与护肩联成一件;胸背甲与护腿连成另一件,以两根肩带前后系接,套于披膊护肩之上。另外五代继续使用皮甲,用大块皮革制成,并佩兜鍪及护项。本图为五代时期穿铠甲及戎服的武士复原图。
唐朝女性服饰的特点
![唐朝女性服饰的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d6acdc30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54.png)
唐朝女性服饰的特点[关键词]唐朝;女性;服饰特点一、唐朝女性服饰风格形成历史背景唐朝女性服饰色彩鲜艳、款式多种多样、配上新式的装饰品,显现出典雅华贵的服饰风格特点,在中国服饰文化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分析唐朝服饰发展特点,离不开其开明的政治环境,强大的经济实力以及繁荣的文化背景,这都是形成唐朝女性服饰风格形成的历史背景,下面进行具体分析。
(一)政治环境开明唐朝服饰文化的发展离不开其政治环境,唐朝作为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巅峰时期,其政治环境非常开明,加上雄厚的经济实力,为唐朝服饰文化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唐朝的政治文化开明为其服饰文化提供了发展的平台,因而成就了一个时代的文化繁荣与昌盛。
根据史书记载,唐太宗时期就针对隋朝灭亡教训为例,研究成就一个朝代昌盛的政治观点,最终得出结论:政权如果过分暴虐,当百姓生活困苦,无法忍受时必然会推翻当下政权,这样的政治思想与战国时期的荀子的“民可载舟,亦可覆舟”的观点相同。
因此,唐朝时期政治开明,提出许多发展经济、缓和社会矛盾的政治举措。
例如选贤举能、兴修水利等,促进了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巩固了国家政权,提高了社会稳定性。
唐朝政治稳定,经济发展,与唐政府建交的国家也逐渐增多,这样长安城中除了汉民族百姓以外,还包括回绝族、龟兹族、吐蕃族、南绍族等少数民族。
这些来自四面八方的少数民族不仅带动唐朝文化事业的发展,在绘画、音乐、雕塑方面也取得了融合与进步。
在唐朝女性服饰方面,更是通过兼收并蓄,不断的求新求异。
多民族文化的融合与交流,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唐朝的审美观,为服饰交融变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超强的经济实力唐朝时期政权稳定,社会安定统一,这也为唐朝经济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唐朝经济发达与当时积极的对外经济贸易关系密切。
唐朝时期对外贸易发展繁荣,与周边国家文化交流深入发展。
唐代对外贸易促进了纺织业、手工业的发展,这也为唐代服饰风格发展提供了平台。
唐朝初期,纺织业和印染业是当时最发达的工业,丝织作为中国古代的传统手工业,在唐朝时期得到进一步发展,在丝织种类、样式方面取得很大进步。
唐朝服饰发展历程
![唐朝服饰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45c9d5ac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97.png)
唐朝服饰发展历程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时代,也是中国服饰发展的重要阶段。
唐朝服饰经历了多次变革和发展,形成了独特的服饰风格。
本文将从唐朝服饰的起源、发展、特点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唐朝服饰的起源唐朝服饰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汉朝和魏晋时期。
在这个时期,服饰开始有了明显的区别,男子始终以长袍为主要服饰,女子则开始出现裙装的形式。
随着社会的变迁和文化的交流,唐朝服饰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二、唐朝服饰的发展1. 早期唐朝服饰的特点是以华丽、富丽堂皇为主。
男子的服饰主要包括长袍、褂子、衣裳等。
女子的服饰则以裙装为主,有着宽松舒适的特点。
2. 盛唐时期,唐朝服饰进一步发展,以丝绸为主要面料,色彩丰富多样。
男子的服饰逐渐趋于简化,以长衫为主,注重线条和剪裁的美感。
女子的服饰则更加绚丽多彩,裙装逐渐流行起来,且裙子的长度逐渐加长。
3. 晚唐时期,唐朝服饰开始逐渐趋于庄重、朴素。
男子的服饰以袍子为主,给人一种庄重稳重的感觉。
女子的服饰则以长裙为主,注重细节的修饰,领口、袖口等处经常以金线进行点缀。
三、唐朝服饰的特点1. 唐朝服饰注重色彩的运用,以红、黄、蓝、绿等亮丽的颜色为主,给人一种热烈、欢快的感觉。
2. 唐朝服饰注重线条的流畅和剪裁的合理性,强调服饰的整体美感。
男子的服饰以直线和简洁的曲线为主,女子的服饰则更加注重曲线的美感,强调身材的曲线美。
3. 唐朝服饰注重细节的修饰,常常在衣领、袖口、腰带等处进行点缀,以增加服饰的华丽感。
4. 唐朝服饰注重面料的选择,以丝绸为主要面料,丝绸的光泽和质感使得服饰更加华丽、高贵。
5. 唐朝服饰注重服饰的整体搭配,男子的服饰通常以长袍、褂子为主,女子的服饰则以长裙为主,搭配上腰带、饰品等,使得服饰更加完整、协调。
四、唐朝服饰的影响唐朝服饰不仅在中国本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东亚和中亚地区的服饰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唐朝服饰的华丽、富丽堂皇的特点,以及对色彩、线条、细节的注重,使得唐朝服饰成为了东方服饰的代表之一。
唐代服饰的风格特点
![唐代服饰的风格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743b341c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14.png)
唐代服饰的风格特点1、女着男装,开放时尚时髦成风,唐代是一个非常注重时尚的朝代"女性更是时髦成风,政治’法律道德’礼仪都不能约束这种强烈的好美之心和对时尚的追逐。
贵贱、女、夷夏的界限都被冲毁了。
与今天世界范围时尚现状相似的是"唐代的时尚主要由宫中(今天是王室)、贵妇(今天是富商太太和社交名媛、部分白领)、以色技艺娱人行业的从业女性来|领风骚。
男装"铟胡服之启发"因胡人本就男女同装,而更为深刻的社会原因则离不开大唐经济富足,国家极度昌盛而衍生出的宽厚与开放。
2、女性服装颜色唐代女性崇尚红色,喜用红、绿两种色彩来装扮自己:或衣衫用红色,裙子用绿色;或裙子用红色,衣衫用绿色。
从《虢国夫人游春图》及《调琴啜茗图》中都可以看到这种装扮的习好。
然而就布帛的颜色而论,是绝不止于这两种的单红色类。
就有大红、正红、粉红、水红、红、桃红、梅红、石榴红、银红、红、红红、猩红、退红、红绛红等十几种,绿色类也分官绿、碧绿、明绿、柳北紫、油紫、大紫、墨紫等艳类,品蓝、宝蓝、深蓝、湖蓝、天蓝等色类以及蟹青、蛋清、粉青、天青等青类也都林林总总,应有尽有。
3、图案回归自然唐代服饰图案,改变了以往那种以天赋神授的创作思想,镇实的花草、鱼、虫进行写生。
但传统的龙、凤图案并没有被排斥,这也是由皇权神授的影响而决定的。
这时服饰图案的设计趋向于表现自由、丰满、肥壮的艺术风格。
晚唐时期的服饰图案更为精巧美观。
花鹤服饰图、边饰图案、团花服饰图案在帛纱轻柔的服装上,真是花团锦簇,争妍斗盛。
今天,我们看到的这些华贵优美的服饰图案,题工们在敦煌石窟用艰苦的劳动为后人们保留下来的珍贵形象的资料,唐代服饰的发展是整体上的发展。
这时服饰图案的设计趋于表现自由、丰满、华美圆润。
在鞋、帽、巾、玉佩、发型、化妆、首饰的表现都说明了这一特点。
唐朝男子服饰特点
![唐朝男子服饰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2edaf3b6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1111c5f.png)
唐朝男子服饰特点一、唐朝男子服饰的历史背景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辉煌的时期,也是中国服饰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
唐朝男子服饰特点与当时社会风貌、文化氛围和政治经济状况等有着密切的联系。
二、唐朝男子服饰的种类和款式1. 衣服:唐代男子常穿长衫,分为单衣和袍。
其中单衣分为马褂、直裰、褙子等。
袍分为大袍和小袍,大袍有长袍和中袍两种,小袍有短袍和中短袍两种。
2. 裤子:唐代男子通常穿宽松的裤子,分为直裆裤、曲裆裤等不同款式。
3. 头饰:唐代男子头戴帽子或头巾,帽子有冠帽、方帽、巾帽等不同款式。
4. 鞋履:唐代男子穿靴或履,靴分为高筒靴和低筒靴两种,履则分为绸履和布履两种。
三、唐朝男子服饰的特点1. 形制简洁:唐代男子服饰以简洁、自然的形制为主,强调舒适、实用。
2. 颜色丰富:唐代男子服饰颜色丰富,以红、绿、蓝等为主色调,同时还有金黄色等亮丽的颜色。
3. 图案精美:唐代男子服饰图案精美,常见的图案有云纹、龙纹、凤纹等。
4. 材质考究:唐代男子服饰材质考究,常用的材料有丝绸、棉布、毛织物等。
四、唐朝男子服饰的影响唐朝男子服饰在当时对后来的时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唐代服饰中的一些元素如冠帽、靴履等一直延续到后来的明清时期,并逐渐演变成了不同风格和款式。
此外,唐朝男子服饰也对日本和其他东亚国家产生了一定程度上的影响。
五、结语总之,唐朝男子服饰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而又独特的时期。
其形制简洁、颜色丰富、图案精美、材质考究等特点,为后来的时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唐代服饰不仅是当时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服饰发展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唐朝服装特点来历介绍
![唐朝服装特点来历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208bdb6f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f5.png)
唐朝服装特点来历介绍
唐朝时期,国家统一,经济繁荣,文化交流频繁,服饰也因此呈现出独特的特点。
唐
朝服装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款式多样:唐朝时期,服饰的款式非常多样,不仅有宽袍大袖、长裙长袍等传统款式,还有许多创新款式,如窄袖短衫、短裙短袍等,这些款式简洁、轻便、时尚,符
合当时人们的审美观念。
2. 色彩丰富:唐朝时期,服饰的色彩非常丰富,各种颜色都有,如红色、黄色、绿色、蓝色等,人们喜欢用各种颜色来装饰自己的服饰,使得整个服饰呈现出绚丽多彩的效果。
3. 图案精美:唐朝时期,服饰的图案非常精美,有各种花卉、动物、人物等图案,这
些图案构图精美、线条流畅、色彩鲜艳,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4. 质地优良:唐朝时期,服饰的质地也非常优良,人们采用各种丝绸、麻布、棉布等
材料制作服饰,这些材料质地优良、手感舒适、耐用性好,深受人们喜爱。
唐朝服装的特点来历主要与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密切相关。
唐朝时期,国
家统一,经济发展达到了巅峰,文化艺术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同时,唐朝时期也是
中国对外交流的重要时期,外来文化的传入对唐朝服饰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此外,
唐朝时期的社会风气也非常开放,人们追求自由、个性、时尚的生活方式,这也促进
了服饰的创新和变革。
唐朝服装的特点是多样、色彩丰富、图案精美、质地优良,这些特点的形成与当时的
社会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密切相关。
唐朝时期的服饰文化不仅代表了当时人们的审美
观念和生活方式,也对后世的服饰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唐朝服饰冷知识
![唐朝服饰冷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34137445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b0.png)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创造了著名的唐文化,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代表之一。
唐朝时期,中国经济发展达到了巅峰,文化艺术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唐朝服饰作为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有着许多有趣和独特的冷知识。
1. 服饰风格多样化唐朝服饰风格非常多样化,不仅有宽衣窄袖、窄衣宽袖、半宽衣半窄袖等多种形式,而且不同的服饰搭配也有着不同的风格特点。
这种多样化的服饰风格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也使得唐朝服饰更加丰富多彩。
2. 女性服饰注重曲线美唐朝女性服饰非常注重曲线美,尤其是以丰满为美的女性更是如此。
在唐朝服饰中,女性常常穿着束腰的裙子或裤子,使得腰部更加纤细,同时搭配宽松的衣袖和上衣,形成了独特的“X”形。
这种注重曲线美的服饰风格体现了唐朝女性对美的追求和品味。
3. 官服中的“赐服”制度唐朝官服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不同的官阶有不同的服饰规定。
但有时候,皇帝也会根据自己的喜好或其他原因,赐予一些官员特殊的服饰,这种服饰被称为“赐服”。
赐服通常是比官服更加华丽、高档的服饰,只有受到皇帝赏赐的官员才能穿着。
4. 丝绸之路影响服饰唐朝时期,丝绸之路的开通使得大量外来文化和商品进入中国,对唐朝服饰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许多外来元素逐渐融入唐朝服饰中,例如西域的珠宝、毛皮、染料等,这些元素使得唐朝服饰更加丰富多样,也为中国文化的交流和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5. 配饰在服饰中的地位在唐朝服饰中,配饰的地位非常重要。
配饰不仅可以增加服饰的美感,还可以彰显佩戴者的身份和地位。
例如,金银珠宝、玉佩、香囊等都是常见的配饰,它们不仅可以点缀服饰,还可以展现佩戴者的财富和社会地位。
总之,唐朝服饰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多样化的风格、注重曲线美的特点、官服中的“赐服”制度、丝绸之路的影响以及配饰的地位等冷知识都展现了唐朝服饰的独特魅力和文化内涵。
同时,这些冷知识也为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唐朝文化和艺术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唐装的来历和特色
![唐装的来历和特色](https://img.taocdn.com/s3/m/72149add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0c72f5f.png)
唐装的来历和特色
唐装是指中国古代唐朝时期(618年-907年)的服饰风格和面料。
以下是唐装的来历和特色:
来历: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为繁荣和开放的时期,与其他国家和文化进行着广泛的贸易和文化交流。
在这个时期,服饰风格也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影响。
唐朝的服饰以着重强调身体曲线和自然美为特点,展示了较为宽松、舒适和富丽的风格。
特色:
1.宽松舒适:唐装注重舒适感,采用宽松的剪裁和大袖设计,
使人在穿着时感到轻松舒适。
2.着重强调身姿:唐装注重展现身体的曲线美,采用身躯贴
身,裙摆宽大的设计,凸显了女性婀娜多姿的身材。
3.丰富多彩的色彩:唐装善于使用丰富多彩的色彩,如红、
绿、黄等。
这些色彩鲜艳明亮,给人带来欢乐和繁荣的感
觉。
4.精美细致的刺绣和装饰:唐装经常使用精美的刺绣和装饰,
如金线、银线、珠片等,为服饰增添华丽和独特的风格。
5.不同款式的领子和襟边设计:唐装颈部和襟边的设计非常
独特,种类丰富。
比如,男性常使用交领、立领等设计,
而女性则多采用宽大的领口和水滴领等款式。
6.高质量的面料:唐装采用高质量的面料,如丝绸、纱和布,
以及细腻的纹路和绣花图案,给人一种高贵、豪华的感觉。
总的来说,唐装是中国传统服饰中一种具有独特魅力和华丽风格的代表,它体现了唐朝社会繁荣和文化交流的特点,既注重舒适性又兼具美感。
如今,唐装在中国传统节日、婚礼和演出等场合仍然被广泛穿着,并且受到世界各地人们的喜爱与追捧。
唐朝文人服饰
![唐朝文人服饰](https://img.taocdn.com/s3/m/c84fc853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c4.png)
唐朝文人服饰唐朝文人服饰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而繁荣的时代,在艺术、文化和科学等领域都有着杰出的成就。
其中,唐朝文人服饰的风格别具一格,成就了独特的唐朝文人形象。
下面将从颜色、材质、款式、配饰四个方面探讨唐朝文人服饰的特点。
颜色:唐朝文人服饰的颜色以鲜艳明亮的色彩为主,这与唐朝经济和文化的昌盛密不可分。
其中,白色、红色、金色、黑色等颜色在唐朝时期十分流行。
白色代表纯洁无瑕的美德,是高雅的象征;红色则代表热情和喜庆,是吉祥的颜色;金色则代表华贵、富贵和尊贵,常用于皇室和贵族;黑色则是书卷气十足的知性色彩,也是唐朝文人服饰中不可或缺的颜色。
材质:唐朝文人服饰的材质也体现出了其独特的特点。
丝绸是唐朝时期最常用的材质之一,它的柔软、贵气、轻盈十分符合唐朝文人的气质。
此外,绸缎、锦缎、锦绣和羊毛等材质也常用于唐朝文人服饰中。
这些材质的选用都充分表现出了唐朝文人追求美、红尘中仙、及物即是空的自由、闲适和高雅的生活态度。
款式:唐朝文人服饰中的款式也丰富多彩,有着许多细节上的巧妙设计。
首先是唐朝男人的衣着,多为长袍、锦裆裤、仙履等。
长袍颜色普遍为青、紫、红,从颈部下垂,衣襟合并,没有衣袖,因此也叫“直身袍”。
锦裆裤长街道膝,宽而松,往往配有蟒带,使之具有更高雅的气质。
而唐朝女子则穿着宽袍长衫,色彩艳丽,裙装扎成半开莲瓣状,或者是裙角自然垂下,十分优美动人。
其中,宽袖披肩、褶皱、花边等细节设计更是给唐朝艳丽华贵的女性服饰增色不少。
配饰:唐朝文人服饰的配饰也是十分重要的部分。
首先是头饰,唐朝男子常戴纶巾、官帽以及方巾;而唐朝女子则有戴元环、罗带、发钗、髻钗、玉镯、束带等。
其中,元环是指在发髻上加上架结环状的金银装饰物,罗带指的则是头绳或头饰,也是唐朝女子的重要配饰之一。
唐代官员服飾的服章多貼有彩繡,褶皱上下装饰有金线以及汉纹。
彩繡、金线、汉纹等细节处理,在唐代文人服饰中体现得尤为鲜明。
结语:唐朝文人服饰是唐朝文化的一部分,是唐朝文化的代表之一。
唐朝服饰形成的原因唐朝服饰特点介绍唐朝服饰男女装图片
![唐朝服饰形成的原因唐朝服饰特点介绍唐朝服饰男女装图片](https://img.taocdn.com/s3/m/93f9e3a5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12.png)
唐朝服饰形成的原因唐朝服饰特点介绍唐朝服饰男女装图片唐朝、五代十国服饰形成的原因从隋开国经唐到五代十国,历经380年,随着政局的变动和经济、文化、生活条件的改变,人们的衣着穿戴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从杨坚建立隋朝到杨广被绞死,隋朝只存在37年。
隋炀帝杨广于公元605年继位后,建立隋代服制,帝王将相各着其服。
“隋代帝王、贵臣多服黄纹绫袍,乌纱帽,九环带,乌皮六合靴。
”(刘肃《大唐新语》)隋炀帝令百官平民不得用黄色服装,于是黄袍成为隋代以后历代帝王专用服装,黄色也便成了皇帝专用的服色。
隋炀帝荒淫无度,在民间大选宫女以供享乐。
宫女们争奇斗艳,上有彩珠映鬓,下有锦缎裹身,以求得宠,形成服饰艳丽之风。
唐代衣冠服饰承上启下,博采众长,是我国古代服饰发展的重要时期。
据史书记载和考古发掘证明,唐代纺织业很发达,能生产绢、绫、锦、絁[shi失]、罗、布、纱、绮、绸、褐等。
丝织品花色繁多,光彩夺目,为服饰制作提供了丰富的材料。
唐代的绞缬[xie协]①织物,有小簇花样,如蝶,如梅。
染色工艺还有“夹缬”、“蜡染”,产品花样翻新,琳琅满目。
唐代艺术园地绚丽多彩,山水画、人物画,驰名中外,高超的艺术造型和独特的审美观念给当时的服饰设计创造了优越的条件。
唐代服饰的特点是:官服质地款式更加讲究,幞头形制富于变化,品色衣形成制度,胡服颇为盛行,女服艳丽多彩。
五代十国时间较短,服饰大体沿用唐制,但首服有些变化。
唐朝、五代十国官服特点图片介绍唐代皇帝服饰类品繁多,有大裘冕、衮冕、通天冠、翼善冠、武弁、白帢等14种。
大裘冕是皇帝祭祀天地时穿的礼帽和礼服。
礼帽,外表黑色,里面浅红,帽缨为丝织,帽两边悬着的黄绵对着双耳。
礼服,外表由缯制成,黑羊羔皮镶边,里为浅红色,领子、袖口为黑色。
朱袜赤舃。
身带鹿卢剑,白玉双佩。
衮冕是皇帝登位、祭庙、征还、遣将、纳后、元日受朝贺、临轩册拜王公时的着装。
衮冕中的礼帽,垂白珠12旒,大红丝组带为缨。
上衣深青,下裳大红,绣有12章纹。
唐代服饰的时代特征
![唐代服饰的时代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102de37c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2c4b50b.png)
唐代服饰的时代特征如下是有关唐代服饰的时代特征:(1)概况唐代服饰作为反映当时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以锦、绮、罗、纱、绢、绫等织物的样式和夹缎、蜡染、绞缬等各种印染技术,诠释着雍容典丽的大唐文明。
盛世唐装中最夺目的要数女装,唐代女性讲求配套着装,每一套都是一个独具特色的整体形象。
有如白居易《缭绫》诗云:“去年中使宣口敕,天上取样人间织。
织为云外秋雁行,染作江南春水色。
广裁衫袖长制裙,金斗熨波刀剪纹。
异彩奇文相隐映,转侧石花花不定。
”可谓是展示了盛世唐装繁荣的一个侧面。
唐代丝织品生产儿乎遍及中国,以唐锦最为出色。
唐锦是以纬线起花,称“纬锦”,区别于汉魏六朝以经线起花的“经锦”。
唐锦的花纹设计以联珠纹最具代表性,另外还有对禽对兽的对称纹,又称“陵阳公样”,唐与五代的男子服饰盛行圆领窄袖袍衫和帙头帽,女子服饰除了短襦半臂或大袖纱罗衫加长裙和披帛的服饰外,还流行袒胸露肩的大袖衫裙。
唐朝也有不少服饰样式影响到海外,日本的飞鸟、奈良时代就是直接从中国的隋唐两代中引入服制和服装设计的。
(2)唐代服饰的特征1.男装《旧唐书•舆服志》记载,唐玄宗时宫中妇人,“或有着丈夫衣服靴衫,而尊卑内外,斯一贯矣”。
就是说当时宫内宫外,贵族或民间,多有女子身穿男式衣衫,足蹬男人皮靴。
永泰公主墓之宫女图、房陵大长公主墓之男装侍女图,这表明唐代己是妇女着男装的盛行时代。
2.襦裙服指唐代女子上穿短襦或衫,下着长裙,佩披帛,加半臂(即短袖)的传统装束。
襦裙装成为先秦确立深衣制之后,以唐代为标志,乃至整个中国服装史中最为精彩而又动人的一种配套装束。
3.胡服这是古代诸夏汉人对西域和北方各族胡人所穿的服装的总称,即塞外民族西戎和东胡的服装,与当时中原地区宽大“褒博衣带”式的汉族服饰,有较大差异。
后亦泛称“汉人服饰以外的外族服装”。
胡服一般多穿贴身短衣,长裤和革靴,且它衣身紧窄,便于活动。
4.军戎服唐代是军戎服饰发展的成熟时期,唐时军戎服饰出现了铠甲,铠甲有全身披挂的,也有保护胸背的两档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兰台世界2012·4月下旬………………………………………………………………………………………………………………………………………………………公望小传称:“尝为浙西宪司史,……宪长徐容斋高礼重之。
”此虽有具体人物,但时间、地点均不明确。
嘉靖《浙江通志》则明确记载:“元至元中,浙西廉访使徐瑛辟为书吏,未几弃去。
”此后,万历《杭州府志》及其他记述皆引此说。
又有记载云:徐瑛世祖二十九年出任浙西廉访使,是时,黄公望24岁,被“辟为书吏”,当年岁末随署迁到杭州。
公望入狱,《录鬼簿》为“先充浙西宪吏,后在京,为权豪所中”。
叙述固然简略,但事件顺序清楚。
黄公望入狱一次,且与浙西宪司徐瑛无关。
对于入狱之缘由,相关各书记载均有含糊不清之象。
目前发现,唯有元代王逢(1319—1388)明确指出与张间案有关。
《梧镶集》卷四《题黄大痴山水》诗前引云:“名公望,字子久,杭人。
尝掾中台察院,会张闾平章被诬,累之,得不死,遂入道云。
”王逢是黄公望晚岁“忘年交”,对公望一生中最关紧要的事件自然清楚。
张间于延祐二年(1315)九月被治罪。
然依史考,可知公望在京师入狱,时间稍晚于张间。
翰林杨载《仲弘诗集》中,有三首是给黄公望的诗,都与其下狱之事有关。
例如,《次韵黄子久狱中见赠》云:“解组归来学种园,栖迟聊复守衡门。
徒怜郿坞开金穴,欲效寒溪注石尊。
世故无涯方扰扰,人生如梦竟昏昏。
何时再会昊江上,共泛扁舟醉瓦盆。
”据首尾两联之意,此诗应为杨载辞官归杭后接到黄公望在京都狱中赠诗而作。
黄公望出狱后,虽未对宦途彻底灰心,但因蒙受过牢狱之灾,加之年近知命元朝才开科取士,故而加入全真教并潜心绘画,不久即声名大震。
此后,他常“潜合隐士之行”,并逐步走向隐逸之路,构一堂于别径,“每春秋时焚香煮茗,游焉息焉。
当晨岚夕照,月户雨窗,或登眺,或凭栏,不知身世在尘寰矣”[4]73。
总之,黄公望自幼即负才名,早年画艺虽不高明,但中年画艺精进,颇受时人赞赏,亦为官僚地主所赏识,为豪富座上宾。
通过刻苦钻研,大量临摹古代画迹并参以己意,逐步形成了“山川浑厚、草木华滋”的艺术风格[5]12。
早年的他混迹于宦途,豪富们收藏的历代书画名迹就成了他临习的范本,也使得他能够从古代名迹中吸收丰厚的艺术营养,扩大艺术视野,提高艺术品位。
综上可知,历史生活背景、拜师学艺、为吏及下狱和豪富们的经济资助和艺术支持等成就了黄公望。
这些是他艺术水平迅速提升和艺术风格迅即形成的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1]陶宗仪.南村辍耕录[M].北京:中华书局,1959.[2]杜哲森.元代绘画史[M].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3]谢成林.元代画坛魁首[M].人民美术出版社,1989.[4]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5]黄宾虹.中华美术丛书[C].北京古籍出版社,1996.唐代是中国文化发展的一个高峰,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善于博采外来的王朝,它既善于归纳和发展前代传统文化的成果,又主动加强中外文化交流。
因此,开放性和世界性,成了它最大的特点。
反映在服饰上,就是雍容华贵、精彩纷呈、兼收并蓄、大胆开放的特征。
一、唐代服饰的特点1.中原服饰与胡服的结合。
“胡服”这两个字的意思是作为外来民族服饰的意义使用的,其所指不限于一个民族。
唐代的胡服,实际上包括西域地区的少数民族服饰和印度、波斯等外国服饰。
概括来讲,唐代服饰具有衣长及膝、衣袖瘦窄的特点。
腰间系有革带,头戴毛毡或皮帽,脚穿着靴。
领式为圆领、翻折领、对襟开领等,下着竖条小口裤。
脚上为尖头的绣花软履。
从西安出土的陶俑中可以看出很多这种装扮的妇女形象。
所谓胡帽,通常以兽皮制成,周沿上折,甚为轻便。
最受欢迎的胡帽叫“浑脱”,以羊毛制成。
胡服传入中原已有好几百年的历史,但是真正在服饰中占据重要地位,是在初唐至盛唐的一段时间内。
这是由于这一时期印度、波斯等国使节、商人来华者甚多,异族文化亦随之输入,特别是西域文化大量传入唐代(最主要是西域文化的传入),对于胡服的流行产生了较大的推进作用。
另一方面,唐代对外来文化采用兼容并包、大胆吸收的态度,外来民族的音乐、歌舞、技艺、服饰皆为唐人普遍爱好。
唐太宗之子李承乾在东宫“使户奴数百人专习伎乐,胡人椎髻,剪彩为舞衣。
寻桎跳剑,鼓甬之声日常于外。
又好突厥言及所服,选貌似胡者著以羊裘辫发”[1]2648。
上行下效,这种风气至开元、天宝之时,风靡日甚,贵族妇女莫不以胡化为时尚。
开宗后,“宫人从驾,皆衣胡帽乘马,至露髻驰骋,而帷冒亦废,有衣男子衣如靴,如奚,契丹之服,武德间,妇人穿履及线靴。
开元中,初有线履,奴婢服阑衫,而士女衣胡服”[2]528。
唐代女子受到胡服的影响最为深远,处于对胡舞的崇尚,民间女子争相效仿胡女的装扮,以穿胡服为美。
她们头戴胡帽,身穿翻领或圆领的对襟窄袖长袍,领口边有绣花的宽边,里面穿着有条纹的小口裤。
这些妇女当中,以杨贵妃为代表。
除此之外,唐代妇女由于骑马之风非常流行,所以女子的骑马服也是比较有特色的。
他们在马上往往穿着一种叫做“幂詈”(一种斗篷)的服装,大约是为了遮蔽风沙,其样式很像一种连帽的斗篷,这服装在北齐即已经传入中原,武则天之后逐渐被淘汰。
这一时期的女子服饰还受到回纥服的影响,身穿翻领窄袖长袍,袖口和领边用金线绣花,贵族妇女还佩戴缀有宝石的金饰冠。
翻领窄袖长袍不仅流行于民间,而且也流行于宫廷之中,皇帝出宫,随驾的女子也穿回纥服。
在胡服流行的同时,女子穿着男装也是非常流行的,在我们今天看来,中性的打扮可能只有在发达的21世纪才可能出现,但实际上,早在唐代的时候,这种风气就非常流行。
女子穿着男装先从宫中开始,后来民间女子也争相仿效,逐渐成为一种风气。
2.开放的唐代女装。
唐初,女子服饰以窄袖儒衫加长衫为主要特点,至中唐受外来文化的影响,增加了许多外来的元素,风格更多元唐代由于政治的开放与经济的发展,思想的开放与文化的多元性等因素,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社会风尚,并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社会生活,反映在服饰上形成了雍容华贵、精彩纷呈、兼收并蓄、大胆开放的特点。
唐代服饰特点成因论唐代服饰的特点及成因□遵义师范学院历史系罗进摘要关键词WENBOKAOGU73化。
这一时期儒衫的颜色最为流行的是红色和紫色,黄色和白色次之,儒衫上多有纹饰。
另外有一种袒胸套头衫,设计相当大胆,性感。
它无开襟,分窄袖和宽袖两种,最主要的特点是低胸,因此成为了唐代开放女装的代表。
这种服装在盛唐时非常流行,原为宫中乐女所着的宫装,后来传到宫外,也受到贵族妇女的青睐。
唐代女子还有一种大袖配纱罗长裙的装束,长裙束至胸上,透明的纱罗内不穿内衣,胸部以上及肩部隐约暴露。
大袖长可及地,这种袒胸露背的服饰在中国封建时代是非常少见的,由此可见唐代女装的开放程度。
唐代女子的长裙很有特色,裙身极长,裙腰一直束到腰上,将胸部露出来,裙体用几幅布帛缝制而成,称为几破裙,有“六破”、“七破”、“十二破”[3]358之分,初时裙身较为瘦窄,中唐以后越来越宽肥。
长裙的颜色以红、紫、黄、绿、青、白居多,特别是红色最为流行。
裙子上面绣有花纹,并垂有一条裙带,裙带上也绣有花纹。
由于裙腰束至胸部,对于裙腰的装饰就显得更为重要,有的使用阔腰裙,并用金银线加以装饰,甚至有将裙腰以上部位全部袒露的。
这一时期的女服中还有一种裥裙,是用两种不同颜色的面料交错相隔缝制而成的,颜色多为米黄、竹绿,还有黄白相间的。
穿这种裙子时,唐代女子多在里面穿小口条纹裤,下着软锦靴履。
这种服饰大概是从西域或波斯传来的。
盛唐时期,贵族妇女中还流行花笼裙和百鸟裙。
花笼裙是用单丝罗制成的一种短筒裙,罩在别的裙子外面穿用。
丝罗轻软细薄,呈半透明状,上面用金银彩线绣上各种飞鸟,有很强的装饰效果。
百鸟裙是用各种鸟的羽毛捻成线一起织成的面料制成的。
这种裙子从正面看,从旁边看,在阳光下看,在阴影里看,颜色各不相同,有一种奇幻的色彩。
中唐以后,窄袖长裙逐渐为大袖宽裙所代替,到晚唐时,襦衫的袖子已加宽了许多,超出了服制的限制,“文宗时曾下令妇人的襦袖不得超过一尺五寸,可是竟不能实行。
江淮一带的民间女子的衫袖甚至有宽至四尺的”[3]496。
披帛在唐时也流行起来。
唐代的披帛有两种:一种较为宽短,披在肩上好像一件披风,另外一种窄而长,可达两米以上,环绕在肩带以及双臂间,行走时摇曳飘动,给人一种动态的美感,制作披帛的材料多为轻薄的纱罗,上面印画有各种图案,显得精彩纷呈。
披帛一般搭配以纱罗制成的半臂大袖衫,它一端被固定在半臂胸节上,旋绕半臂,这种穿着风格,恰显示了唐代女装的开放性。
唐代还有一种衫子为半袖衫,是一种合领、对襟、胸前系带子的衫子。
这种半衫春天或秋天时穿在衣服的外面,既能保暖,又起到了装饰的作用。
也有一种穿法,就是只穿这种半袖衫,露出手臂,展现性感。
这种样式是从晋代的一种式样发展而来的,由于设计独特,在唐代非常流行,为男女老少所喜欢。
3.时尚、绚丽的唐代女子发饰。
唐代女子的发髻式样和首饰更加时尚,绚丽。
发髻见于记载的有四十多种。
如凤髻、螺髻、乌蛮髻、同心髻、侧髻、囚髻、椎髻、抛家髻、双髻等。
在我们今天看来,我们会以为只有今天的人才会用假发装饰自己,其实不然,早在唐代时,妇女就用假发来使自己看起来更加完美,并且在唐代时,假髻还特别流行,尤其是高髻,有的竟然高达一尺,假发在唐代被称为义髻,一般是年轻女子的造型。
有的义髻用铁丝加假发编制而成。
还有是用薄木制成髻的样子,在上面缀以珠宝,或绘上彩画。
有的在髻上插花。
有的在髻上缀以花细、钗等首饰。
除了名目繁多的假髻之外,唐代女子对鬓角的修饰也很讲究。
分为圆鬓、丛鬓、松鬓、蝉鬓、小鬓等多式多样,而且还有大小厚薄之分。
装饰发髻的首饰有梳、篦、钗、珠翠、金银宝细等。
二、唐代服饰特点的成因1.政治上。
唐朝建立后,统治者对内采取休养生息及其他有利于农业和工商业发展的政策,同时,又积极加强对外的交流与合作,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主动学习吸收他国的优势,并优待周边民族和他国迁入的侨民,如“给予外来侨民免除十年租赋的优待”。
经济的强盛与优惠的政策,使得“外番”人民大量涌入唐,外来文化也随之传入,对唐代服饰的变化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此外,政治的空前强盛也使唐代的普通百姓充满了自豪感,进而产生了极强的自信以及开阔的胸襟,能够从心理上真正接受融合外来的东西。
2.经济上。
唐初推行的“均田制”和“租庸调”的制度,对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
加之当时中外使节的往来十分频繁,除了政治上的交往外,经济上如互市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据记载:“太和八年,唐太宗在上谕中提到,对外商使节要任其往来,自为贸易,不得重加率税。
”[4]51这说明唐统治者认识到“重农抑商”的政策已不符合时代的要求,并对商业采取了较为开明的政策。
这使得唐与周边民族和外国在经济上交流获得了政策的保障,于是商业迅速发展,整个长安涌入了大批外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