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叙事:全媒体时代视听话语实践的新走向
后电影时代视听新媒体的“情动”生产、呈现与传播
THE REALM OF MOVIE AND TV ARTS影视艺苑随着数字网络技术兴起,技术赋能下视听新媒体应运而生,其以手机、网络、电脑等为传播媒介,以网络剧、网络电影、网络综艺、短视频等作为具体传播形态,冲击着当代生活的方方面面。
手机从初始简单的通讯工具演变为一种具有全功能性与移动性的便携智能终端,使得人们无时无刻不与各类数字化信息联系在一起。
网络环境成为人们日常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人们生活在互联网交织的各类视听新媒体当中,真正进入一种后电影时代。
“后电影”(post-cinema)的概念意指数字技术对电影制作、观影形式及电影理论的影响,有两个层面内涵:一是“胶片之后”,21世纪以来,随着数字技术的出现与发展,数字革命对以安德烈·巴赞所秉持的“摄影影像本体论”产生巨大的冲击;二是“观影之后”,大众消费电影的方式不再仅限于影院,获取影像的途径大大增加,信息传播技术的更迭,让影像接受的移动端越来越趋向网络化与融合化。
[1]后电影时代,虚幻与现实的界限被消解,“实在”与“想象”的壁垒被打破。
影像生产已远远超越“对于物质现实的复原”,摄影机不再仅是“现实的渐近线”,电影也远超其“照相本性”,主体的想象力与创造能动性愈加凸显。
视听新媒体在时空场域与媒介形态两个方面改变了传统视听媒体的建构、生产与传播。
德勒兹的“情动”理论聚焦主体情感领域的扩张、关注情感关系的外化,而当代互联网技术与数字虚拟技术的突飞猛进,使得与人们生活密切关联的视听新媒体生产与传播呈现出“情动”状态。
一、视听新媒体的“情动”:后电影时代语境与传播逻辑媒介的发展影响着艺术形态的生成,而今,数字技术给社会、文化带来较大冲击,也带来传统媒介形态的转型,为视听艺术带来质式的改变和崭新的飞跃。
(一)视听新媒体作为一种重要的媒介体认形态及其传播逻辑后电影时代,数字技术不断推动着媒体视听形态的更迭,技术革命与媒介方式催生着新的社会形态和新的生活习惯。
电视媒体广告经营运作转型分析
2021/3上电视媒体广告经营运作转型分析阴刘佳敏摘要:在现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同时,新媒体时代已然到来,这也使得传统电视媒体遭受严重冲击。
相比传统媒体而言,新媒体对用户的吸引力更强,并且用户群体呈现出年轻态发展趋势,这也让广告主更愿意向新媒体大份额投入广告。
电视媒体广告运作的同质化现象逐渐暴露出来。
由此可见,电视媒体广告经营运作亟待转型,需要推进广告经营的多样化发展,并积极促进新媒体市场的开拓,有效推进资源整合。
因此,文章对电视媒体广告经营转型进行研究分析,探索电视媒体广告经营运作转型的主要方向和趋势。
关键词:电视媒体广告经营转型电视媒体广告经营模式目前我国电视媒体的广告经营模式主要包括以下两种:第一,统一经营管理。
指在集团广告中心进行的广告资源综合运作模式,即广告集团经营中心整合旗下频道的相关广告资源,并进行统一的广告经营与管理。
不难看出,这种经营模式具有权责集中的主要特点,但市场化发展程度较低。
第二,分散广告经营模式。
即对广告进行分散频道化管理,频道通过设立专门的广告部门的方式进行广告营销管理,而广告中心只对广告进行审核和管理。
电视媒体广告经营面临的问题2017年广播电视行业广告收入同比下滑1.84%。
其中上半年全国广播电视广告收入631.15亿元,同比减少50.73亿元,降幅7.44%。
下半年广告收入回升,同比增长2.57%。
其中电视媒体广告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传统广告、硬广收入持续减少,同时新媒体融合所带来的广告增量明显提升。
在互联网媒体不断得到普及发展的同时,广告经营模式也应当顺应新时代的发展而做出相应转型和改变。
新媒体的出现对传统电视媒体广告经营造成严重冲击,与此同时,现代社会大众的审美水平不断提升,在审美精神方面也有较大变化,对电视媒体广告的内容要求更加专业化。
以上种种都在一定程度上表明现有电视媒体广告在经营过程中仍采用传统经营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变化与发展,这也是电视媒体广告经营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叙事·人物·视听:新主流电视剧的年轻态创新
2023/7下叙事·人物·视听:新主流电视剧的年轻态创新阴赖泳臻欧宇霓摘要:新主流电视剧之“新”,体现为传统主旋律的自我解构与青年话语的参与建构,建构起国家意志与青年群体的对话,实现了主流价值和主流市场的统一。
文章选取《觉醒年代》《山海情》《风吹半夏》多部标杆性新主流电视剧,讨论新主流电视剧如何在内容叙事上实现历史本位与青年话语的结合,如何在人物塑造上融合群众史观与青春本色,如何在视听语言上创新镜头语言和艺术样式,以期给未来新主流电视剧的创作带来有益启示,推动中国主流电视剧早日实现“高原上有高峰”。
关键词:新主流电视剧年轻态创新近两年,主旋律电视剧市场表现出色,《觉醒年代》《山海情》《理想照耀中国》《扫黑风暴》等一批作品接连“出圈”,受到青年群体的喜爱和追捧。
根据清华大学影视传播研究中心与腾讯数字舆情部门的相关调研,15岁至34岁的青年观众是关注新主流作品相关话题的主要人群,占比约70%。
可见,以《觉醒年代》为代表的新主流电视剧的受众正逐渐年轻化,学界将此类兼备主流价值和主流市场的电视剧作品统称为新主流电视剧,但新主流电视剧不单纯是主旋律电视剧的解释框架以内的部分创新表现,也不是主旋律电视剧的替代品,它不是单纯用市场化的制作方式来创作主旋律电视剧。
本文对“新主流电视剧”的理解是新时代主旋律电视剧对大众娱乐文化的一次超越,即基于两者的良性互动,是对前者的一次主动的自我建构。
破壁与融合:新主流电视剧的年轻态创新抵御与建构:从主旋律到新主流。
主流文艺创作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至今未曾断流,从“主旋律”到“新主流”的历史演变体现了主流意识形态从被动抵御到主动建构的主体性觉醒的过程。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在全面市场化改革背景下电影局首次提出“主旋律”一词,以抵抗娱乐文化对主流文艺创作的猛烈冲击。
类似于人体抵御病毒的过程,当娱乐文化从外入侵甚至扭曲主流意识形态时,主流意识形态的主体性就会被激发,做出抵御行为,强调自身与外界的边界。
网络不良信息的危害及对策思考
网络不良信息的危害及对策思考谣言在本质上是一种信息,“非官方来源”是其构成特征之一。
根据法国学者卡普费雷的定义,谣言是“在社会中出现并流传的未经官方公开证实或者已经被官方所辟谣的信息”。
这一中性视角的界定,并不关注谣言内容的真伪,而是突出谣言来源与官方信息源之间的对立。
这表明谣言具有反权力的一面,它的传播干扰了权威声音的社会传达。
从国家治理角度来看,谣言的功能是消极的,它可以混淆视听削弱政治信任,甚至损害主流意识形态。
特别是进入全媒体时代,媒介在全媒体时代与经济、政治、技术等深度融合,不仅改变了信息的传播形式,也拓宽了信息受众的范围,对谣言的扩散起到“放大镜”“扩音器”“加速箱”的效用,冲击着主流意识形态的安全防线。
如何正确认识和科学治理网络谣言,守护主流意识形态安全成为一个现实问题。
一、全媒体时代网络谣言的新特质谣言的形式、内容与人类社会发展进程密切相关。
当前,网络发展进入全媒体时代,对谣言传播产生了巨大影响。
在传统社会,谣言传播一般受物理条件限制,破坏力仅局限于特定范围、特定群体,但在全媒体时代,网络谣言呈现出更强大生命力,无论是其内容深度,还是传播广度,均发生了显著变化。
1.技术助推:谣言传播强效化进入全媒体时代,技术为网络谣言的传播提供强势助攻。
随着网络普及程度不断提高,网络空间诸类谣言随技术的创新亦快速蔓延。
“网络技术对社会各方面渗透和介入有所加强,借助于网络进行的犯罪活动以及各种跨越国界的政治攻击和渗透,也呈现出了多样化特点,从而不断加剧社会稳定风险特别是国家政治安全风险。
”在此背景下,技术已成为挑战主流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变量,“以技术与科学作为自己的灵魂和核心原则的现代意识形态从根本上改变了自己的内涵、特征和起作用的方式”。
在这个意义上,融合了技术与科学两大重要元素的意识形态,无论在表现形式还是作用方式上,都彰显了其独特的时代气质。
技术创新不仅为公众获取信息提供了崭新方式,使信息传播速度更快、范围更广、内容更丰富,网民间的互动程度更加深化;而且为网络谣言的批量生产与信息的裂变传播提供另一片沃土,给主流意识形态安全带来严峻挑战。
《2024年交互式媒体叙事研究》范文
《交互式媒体叙事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数字媒体的迅猛发展,传统线性叙事的方式在新的技术驱动下开始被赋予更多元化的发展可能性。
特别是在互动游戏、电子书籍、影视作品的点播或用户创作的内容(UGC)领域中,交互式媒体叙事开始得到更多的关注。
其不仅是数字化社会和媒体技术进步的产物,更是满足现代用户对于个性化和沉浸式体验的强烈需求。
本文旨在探讨交互式媒体叙事的研究现状、特点、挑战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二、交互式媒体叙事的定义与特点交互式媒体叙事是一种在数字媒体环境中,允许用户通过自己的选择和行动来影响故事走向的叙事方式。
这种叙事方式打破了传统线性叙事的限制,提供了更丰富、更灵活的叙述空间。
其特点包括:1. 用户参与度高: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判断来决定故事的发展。
2. 故事情节丰富:由于用户的参与,故事可以产生多种不同的结局和情节。
3. 实时反馈:用户的选择和行动会立即得到反馈,增强了故事的互动性和吸引力。
三、交互式媒体叙事的研究现状目前,交互式媒体叙事在多个领域都有所应用和发展。
在游戏领域,玩家通过选择不同的决策路径来影响游戏剧情的发展,从而获得不同的游戏体验。
在影视领域,点播技术使得观众可以自由选择观看的片段和情节,使故事更加贴近观众的兴趣和需求。
此外,在电子书籍、社交媒体和UGC内容等领域,交互式叙事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四、交互式媒体叙事的优势与挑战交互式媒体叙事的优势在于:1. 提升用户体验:通过提供个性化的故事体验,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2. 增强沉浸感:用户可以更加深入地参与到故事中,增强故事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3. 拓展创作空间:为创作者提供了更多的创作可能性和空间。
然而,交互式媒体叙事也面临着一些挑战:1. 技术挑战:需要强大的技术支持来实现复杂的交互逻辑和反馈机制。
2. 设计挑战:如何设计合理的剧情和决策点,使故事既有吸引力又具有深度,是一个重要的挑战。
3. 用户体验的一致性:如何在不同平台和设备上保持一致的用户体验,也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2024年新媒体语境下纪录片的叙事策略研究》范文
《新媒体语境下纪录片的叙事策略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新媒体的蓬勃发展,纪录片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其叙事策略也在不断演变与进步。
在新媒体语境下,纪录片不仅需要传达信息,更需要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增强观众的参与感和共鸣。
本文旨在研究新媒体语境下纪录片的叙事策略,以期为纪录片创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新媒体语境下的纪录片特点在新媒体时代,纪录片的传播途径、观看方式和观众需求都发生了显著变化。
首先,传播途径多样化,除了传统电视媒体外,网络平台、移动设备等也成为重要的传播渠道。
其次,观众可以随时随地观看纪录片,观看方式更加灵活。
最后,观众需求日益多样化,对纪录片的内容、形式和叙事方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纪录片叙事策略分析(一)主题选择与定位在新媒体语境下,纪录片的主题选择应紧密结合时代背景和观众需求。
创作者应关注社会热点、人们关心的议题以及具有普世价值的话题。
同时,主题定位要明确,突出主题的独特性和深刻性,以便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二)叙事结构与节奏合理的叙事结构和紧凑的节奏是吸引观众的关键。
创作者应采用多种叙事手法,如线性叙事、非线性叙事、多线索叙事等,以丰富故事情节和增强观赏性。
此外,要把握好叙事节奏,避免信息过于密集或过于稀疏,保持观众的观影兴趣。
(三)视听语言运用视听语言是纪录片叙事的重要手段。
创作者应充分利用画面、音乐、解说词等元素,营造出恰当的氛围和情感共鸣。
画面要清晰、流畅,音乐要与画面相得益彰,解说词要精炼、准确,以便更好地传达信息和情感。
(四)互动性与参与感新媒体时代,互动性与参与感成为纪录片创作的重要考虑因素。
创作者可以通过设置观众投票、弹幕评论、互动式解说等方式,增强观众的参与感和观影体验。
此外,创作者还可以利用社交媒体等平台,与观众进行互动交流,收集观众的反馈意见,以便不断改进和优化创作。
四、案例分析以某部新媒体平台热播的纪录片为例,该片以非线性叙事结构讲述了多个故事线索,主题鲜明且具有时代特色。
叙事话语、新叙事话语-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叙事话语、新叙事话语-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叙事话语是人们在交流中使用的一种语言形式,用于描述、叙述和传达信息。
它是文学、影视、广告等领域中常见的表达方式,通过构建情节、塑造人物,引起读者或观众的共鸣和情感反应。
传统叙事话语通常是线性、单一的,以讲述故事为主要目的,强调情节的连贯性和完整性。
而新叙事话语则更加多元化和交互化,与数字技术的发展相结合,呈现出更丰富、立体的形式。
本文将深入探讨传统叙事话语与新叙事话语的定义、特点、发展历程以及未来发展趋势,旨在对叙事话语的演变和影响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思考。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文章将从引言开始,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三个部分。
在引言中,我们将介绍叙事话语的概念,并说明撰写本文的目的和文章结构。
接着,正文部分将分为传统叙事话语和新叙事话语两个小节。
在传统叙事话语部分,我们将探讨其定义与特点、发展历程以及优缺点。
在新叙事话语部分,我们将介绍其概念解释、形式与特点以及应用与影响。
最后,结论部分将总结传统与新叙事话语的特点,以及对叙事话语的一些思考,并展望未来叙事话语的发展趋势,包括技术驱动和社会意义等方面。
1.3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叙事话语在传统和现代社会中的发展演变过程,以及新叙事话语在数字化时代的作用和影响。
通过对传统叙事话语和新叙事话语的定义、特点、发展历程、优缺点进行深入分析,旨在揭示叙事话语在不同历史背景下的演变轨迹。
同时,本文还将探讨叙事话语的未来发展趋势,分析技术驱动和社会意义对叙事话语的影响。
最终,通过总结传统与新叙事话语的特点,对叙事话语的深层思考,以及展望未来叙事话语发展的前景,旨在为学术界和实践领域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启示。
2.正文2.1 传统叙事话语2.1.1 定义与特点传统叙事话语是指一种以文字或口头形式讲述故事的方式。
它通常包括故事的起承转合,人物的塑造以及情节的发展,以引导读者或听众进入一个虚构的世界,体验其中的情感和冲突。
非遗题材纪录片中代际互动的叙事话语表达——基于《传承》(第三季)的案例分析
影视传播YINGSHI CHUANBO- 33 -非遗题材纪录片中代际互动的叙事话语表达—基于《传承》(第三季)的案例分析◎乔瑞华[摘要]非遗题材纪录片通过影像叙事完成了有关代际互动的社会文化表达,对构建社会文化空间具有重要意义。
文章以《传承》(第三季)为例,探讨非遗题材纪录片在对话青春、空间呈现以及视听表达层面有关代际互动的叙事话语和表述策略,关注非遗传承人面向现在和未来的身份认同与价值走向。
[关键词]非遗题材纪录片;影像叙事;代际互动近年来,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代表性项目为表现主体和审美对象,通过视听语言的运用加以表现[1]的纪录片,在制作规模和文化传播影响力方面表现较为突出。
用影像记录非遗事项,在我国最早可追溯至1933年人类学家凌纯声等在湘西拍摄的湘西苗族鼓舞、苗族民歌、苗族服饰等[2]。
作为一种为人类学研究提供佐证的有效记录手段,纪实影像凸显保存非遗文化的优势。
2004年,随着我国正式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非遗成为社会多方密切关注的话题,一大批非遗题材纪录片也应运而生,为非遗文化的保护与传播贡献了有生力量。
特别是近十余年来,央视陆续制作播出的《了不起的匠人》《我在故宫修文物》《传承》《百年巨匠》等纪录片,开拓了国产纪录片精雕民族文化、刻写民族记忆的精品化模式,并持续带动地方电视台、各级非遗保护中心、高校机构为主体的团队创作[3]。
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非遗题材纪录片通过影像叙事完成一系列社会文化表达。
有学者认为,核心叙述句式的运用赋予非遗题材纪录片注解文化、补白内涵、沟通情感的作用[3]。
也有学者指出,视听层面的去语境化和叙事层面的再语境化的话语机制,促使网络热播纪录片在影像层面完成对文化遗产的再次赋义,也由此实现了传统文化的当代转化[4]。
这些研究成果均强调非遗作为一种文化资源融入纪录片的文本表征体系,对构建社会文化空间具有重要意义。
从现实的角度看,“非遗当下的文化建构是要使其接续传统与现代生活”[5],映射到大多数非遗题材纪录片中,影片往往将传统与现代生活的冲突投射在新旧传承人的代际关系上,在影像层面完成对代际关系的叙事重构,展示自身参与当下中国社会核心议题的能力。
具身交互叙事_智能时代叙事形态的一种体验性阐释
具身交互叙事_智能时代叙事形态的一种体验性阐释具身交互叙事是指通过智能设备和虚拟现实技术等手段,使受众能够身临其境地参与到叙事情节中,与虚拟世界进行互动沟通。
相比传统的叙事形式,具身交互叙事更加重视观众的主体地位和体验感,创设了更加沉湎和参与的叙事体验。
在具身交互叙事中,观众可以通过智能设备和虚拟现实头盔等工具来进入虚拟世界,与虚拟角色进行互动。
观众不再是被动的旁观者,而是参与到叙事情节中的主体。
他们可以选择自己的角色和行动方式,对叙事情节产生影响,甚至改变故事的进步走向。
这种交互模式大大提高了受众的参与感和沉湎感,使叙事更加灵活多样化。
具身交互叙事的体验性也为叙事形式带来了新的可能性。
在传统的故事叙述中,观众只能通过文字、图像和声音等感官来感知故事情节。
而在具身交互叙事中,观众可以通过虚拟现实技术,身临其境地感受故事中的场景、声音和情感等。
例如,在一个虚拟的历史场景中,观众可以亲身体验当时的氛围、宏伟的建筑和历史事件的发生,从而更加深度地理解和感受故事的内涵。
此外,具身交互叙事也可以为教育和文化传承带来新的机遇。
通过虚拟现实技术,观众可以参观世界各地的博物馆、艺术展览和历史遗址等,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他们可以和历史人物对话、观看艺术作品的创作过程,拓宽视野,增加对文化和历史的理解和感受。
这一特点在教育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可以提供更加生动、直观和有效的教学方式。
然而,具身交互叙事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起首,技术的进步和普及依旧是制约因素之一。
目前,虚拟现实技术的成本较高,设备的普及率有限。
因此,要推广和应用具身交互叙事,需要进一步降低成本,提高设备的性能和便捷性。
其次,具身交互叙事模式的设计和场景构建也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要创设出具有足够吸引力和情感共鸣的故事情节,需要思量到受众的需求和情感体验,以及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之上,具身交互叙事才能真正实现其叙事价值和艺术创新。
综上所述,具身交互叙事作为一种新兴的叙事形态,在智能时代呈现出了巨大的潜力。
交互式媒体叙事研究
交互式媒体叙事研究交互式媒体叙事研究摘要:交互式媒体叙事作为一种新型的叙事形式,通过数字技术的应用打破了传统媒体叙事的限制,并提供了更多的参与性和个性化选择。
本文旨在探讨交互式媒体叙事的定义、特点、发展趋势和对叙事研究的意义,并结合具体案例进行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交互式媒体叙事拓展了叙事的方式和空间,对叙事学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引言交互式媒体叙事是当前数字技术发展的产物,它在传统媒体叙事基础上增加了用户的参与和选择,为叙事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本文将从交互式媒体叙事的定义、特点、发展趋势和对叙事研究的意义等方面进行讨论,并结合实际案例分析交互式媒体叙事的实际应用。
2. 交互式媒体叙事的定义交互式媒体叙事是指通过数字技术将用户和叙事主体连接起来,实现用户个性化参与和选择的一种新型叙事形式。
传统媒体叙事主要是通过线性的方式将故事情节展示给用户,而交互式媒体叙事则允许用户根据自身需求和兴趣选择故事发展的方向和结局。
3. 交互式媒体叙事的特点3.1 参与性交互式媒体叙事赋予用户更多的参与权,用户可以通过决策和选择影响故事的发展,并与故事中的角色进行互动。
这种参与性使用户更加沉浸在故事中,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感和代入感。
3.2 个性化选择交互式媒体叙事提供了多个故事情节和结局的选择,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喜好定制故事的发展方式。
这种个性化的选择满足了用户的多样化需求,提高了用户的参与度和体验感。
3.3 多平台互动交互式媒体叙事适应了多平台的使用环境,不仅在电脑上可以进行交互,还可以在手机、平板等移动终端上进行媒体叙事。
这种多平台互动的特点使得用户可以随时随地参与并享受交互式媒体叙事的乐趣。
4. 交互式媒体叙事的发展趋势4.1 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虚拟现实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交互式媒体叙事的创新带来了新的机遇。
通过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用户可以身临其境地参与到故事中,增强了参与感和代入感。
4.2 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使得交互式媒体叙事更加智能化和个性化。
祛魅与赋值:新媒体语境下的话语范式构建及实践探析——以我国网络脱口秀节目主持为例
图1我国网络脱口秀节目发展概况一尧研究源起如果从2007年搜狐平台的脱口秀节目叶大鹏嘚吧嘚曳算起袁我国网络脱口秀节目至今已走过16年发展历程遥在移动自媒体尧节目版权尧网综政策及网络节目竞争的裹挟下袁我国网络脱口秀自2012年起便不断探索本土化原创路径袁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优酷自制脱口秀品牌节目叶晓说曳袁并形成了这一时期我国网络脱口秀节目野文人说文化冶的传播特征遥伴随着新媒体的发展袁我国网络脱口秀节目在2016年至2017年间快速增长袁节目制作流程也从原先的UGC 渊用户内容生产冤逐渐转向更趋正规化的PGC渊专业内容生产冤袁叶火星情报局曳等十余档节目的相继推出也使野网络脱口秀冶日渐成为互联网话题传播中心遥2018年之后袁我国网络脱口秀节目开始爆款频出袁以PGC+UGC 模式生产制作的节目内容日渐成熟袁受众对专业精良节目的输出诉求袁促使网络脱口秀节目不断深挖细分垂直领域袁并努力在社会话题引领和祛魅与赋值:新媒体语境下的话语范式构建及实践探析要要要以我国网络脱口秀节目主持为例阴王婷张语嫣揖摘要铱话语范式是库恩的范式理论在话语学领域中的实践和应用袁囿于范式理论内涵的复杂性和相对主观性袁话语范式的现实分析往往需将其放置在一个具体的话语情境袁网络脱口秀节目则是新媒体话语实践最为充分的应用场景遥其中袁网络脱口秀节目主持人作为特色鲜明的话语应用主体袁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脱口秀节目主持人话语范式遥以网络脱口秀节目及其主持作为研究对象袁分别从话语主体尧话语样态尧话语功能三个维度袁思考相对于传统脱口秀节目主持人的话语范式野祛魅冶特征袁以及在新媒体赋值赋能下网络脱口秀节目主持话语范式的构建和实施策略遥揖关键词铱话语范式曰网络脱口秀曰节目主持本土文化融入的互动中找寻新的节目方向和互联网传播主导标签袁由此形成了独具影响力的网络脱口秀节目群渊见图1冤遥从整体发展看袁我国网络脱口秀节目不仅弥补了我国内地语言类综艺节目的空缺袁也通过将社会时代语境与大众文化在新媒体平台的交融袁展现出一种全新的话语实践应用样本袁作为特色鲜明的话语实践主体袁网络脱口秀节目主持人借助自身对时代语境的理解和话题把控尧对网络话语的实践探索和对话呈现尧对社会文化的价值传递和话语彰显等袁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脱口秀节目主持人话语范式遥尤其是袁当网络给予了脱口秀足够的话语传播空间袁也使之囿于网络娱乐化尧碎片化的表达追逐袁并由此衍生出了独特的野祛魅冶特征遥二尧祛魅院网络脱口秀节目主持的话语特征马克斯窑韦伯所著的叶社会学文集曳中提出了野世界的祛魅冶遥其中野祛魅冶概念意指宗教的世俗化行动袁野即在科学解释尧独立与理性判断的基础上袁人们对宗教耶终极高贵价值爷的神圣性尧魅惑力的消解冶[1]遥网络脱口秀节目中的野祛魅冶袁既是对传统节目中信息输出神秘性尧神圣性尧宣导性的消除袁也是对传统节目主持人精英化尧权威化以及严肃规范的主流话语形象的颠覆遥渊一冤话语主体院去精英化的主持话语形象重塑在传统的电视节目中袁主持人往往以端庄权威尧严谨规范的精英形象构筑了社会对这个群体的集体记忆和公共认知遥随着数字媒介社会的推进袁受众有了更强烈的观看尧表达及分享欲袁不断获取信息更新的野快感冶和快餐式的娱乐消费袁致使我国网络脱口秀节目自兴起时就有了拒绝野精英化冶尧对抗野被代表冶的个性化话语释放特质遥节目主持人传统的权威媒介形象被不断消解袁网络话语的显像化表征及网感化修辞方式都凸显了网络脱口秀节目主持人新的话语野祛魅冶特征遥尤其当话语主体从传统电视节目转换到新媒体网络平台后袁不仅在话语形象上显示出去权威尧更接地气的普通人形象袁在话语表述方面也从原先惯习的宏大总体叙事转变到日常的个体叙事遥如叶火星情报局曳的汪涵尧叶奇葩说曳的马东袁他们在努力剔除以往脸谱化精英形象的同时袁都试图以更具个性魅力的话语表达实现新媒体语境下的话语互动和传播效果遥此外袁伴随着网络文化的独有特征袁网络脱口秀节目主持人的野祛魅冶袁也表现在冒犯式话语的不断试探与呈现袁网络脱口秀也常被称作野冒犯的艺术冶遥其中最讨巧的就是作为话语主体的主持人对自我的冒犯袁他们或在节目中大胆自我调侃袁或不断强化个人认知标签袁通过率先自我袒露实现着自我的审视和解袁而从话语范式实践看袁这也是主持人以自我形象的先行野祛魅冶达成的一种更加平等袁更具个性化尧大众化的话语效果袁由此实现着人与人之间互动关系和话语距离的丈量与试探遥因此袁脱口秀节目主持人的野冒犯冶和野祛魅冶袁其实并不是单纯地取悦甚或是攻击和伤害袁恰恰强调的是在尊重他人的前提下所努力营造出的一种相互接纳的话语关系袁在实现自我表达和观点输出的同时袁完成对自身话语形象的重构重塑遥渊二冤话语样态院对传统规训话语的重构我国传统的脱口秀节目大多脱胎于时政消息类内容袁因此袁在话语形态上更偏向以权威严谨的话语逻辑实现对受众的感召遥而网络脱口秀节目自兴起时便有了与以往野正统冶话语叙事截然不同的话语风格袁其中最具典型代表的话语样态就是野梗冶的运用遥梗渊g侑ng冤音同相声术语野哏冶渊g佴n冤袁同指的是笑话尧笑点或伏笔袁或特别指涉讽刺意涵的东西袁[2]相比于传统相声中的野捧哏冶袁网络脱口秀中更多用野谐音梗冶袁即野被反复引用尧不断演绎袁信息量丰富的桥段或流行语冶[3]遥比如野蓝瘦香菇冶野夺笋纳冶野蒜你狠冶等袁这些经过浓缩的语义袁不只构成了网络脱口秀节目重要的话语元素袁更体现了多元社交媒介语境下话语交互方式和表达习惯的重构袁增加了互联网时代信息交流传播的默契和效率遥当网络脱口秀节目日益成为新的话语造野梗冶场袁主持人不仅充分发挥野梗冶蕴含的丰富话语所指袁实现节目与网络受众的共情共鸣和互动映射袁也展现出更加多元的话语样态和话语表征院从叶罗辑思维曳死磕式语态和趣味性讲述袁到叶一千零一夜曳梁文道的自述式沟通袁再到叶奇葩大会曳中的犀利言辞袁网络脱口秀主持人在对鲜明个性话语追求的同时袁更注重将个体生命体验与社会逸闻趣事和流行文化交会融合袁再通过网民的广泛参与和语义转化袁最终提炼成一个个相对简洁凝练尧颇具网感化表达的流行野梗冶袁并形成了一种以互联网为媒介尧注重用户内容生产尧对传统权威规训话语加以消解和娱乐消费的全新网络潮流文化遥渊三冤话语策略院以感性狂欢实现理性说服的解构在狂欢理论的提出者巴赫金看来袁狂欢其实也是野一种非常丰富的和能够表达平民复杂统一的对世界感受的语言冶[4]遥因此袁狂欢本身是具有平民性的袁尤其当越来越多的网民和普通民众在网络的赋权下登上脱口秀舞台时袁话语的权力得以互换袁原先的信息接收者不仅参与到节目文本的生产过程袁更有充分的个体公共表达话语权遥相比于传统脱口秀节目的理性说服和具有强逻辑的话语叙事袁网络脱口秀节目在话语策略上往往更侧重受众的观看体验袁使受众能够直接沉浸在节目场中感受情绪气氛袁这些策略都使网络脱口秀节目明显有别于传统脱口秀节目所营造的权威全知的话语场袁不再是传统媒介时代文化生产生硬地说服和被动地接收袁而更像是一场话语的感性狂欢院通过大众的参与袁在看似自由的游戏中袁让消费者自愿接受[5]遥这不仅实现了对传统话语权尧话语传播模式及话语传播关系的野祛魅冶袁也是在互联网赋权加持下对传统规范性尧理性化辅以宣教功能的话语叙事方式的解构院在话语策划和叙事内容方面努力跳出固守的死板严肃的话语传播模式袁打破原先的刻板宣教袁以更加轻松愉悦的方式实现个性化表达和知识传递遥如快手独家播出的泛知识脱口秀叶新知懂事会曳探索全新的接收知识的方式袁被戏称野学知识如嗑瓜子冶袁希望野每个人都可以用更低的成本尧更轻松的途径尧更趣味的体验换取高质量的思想成果冶[6]遥但是袁当网络脱口秀节目从理性说服的传统话语体系中抽离出来袁对网络用户娱乐化尧个性化尧狂欢化不断取悦和过度追逐时袁势必杂糅着对主流价值尧精英文化和权威秩序的反抗与颠覆袁那么袁如何在野祛魅冶中重塑网络脱口秀话语所承载的社会价值和传播功能呢钥三尧附值院网络脱口秀节目主持的话语范式构建野范式冶概念是由美国科学哲学家托马斯窑库恩针对集合概念提出的袁他指出野一个范式就是一个科学共同体的成员所共有的东西袁而反过来袁一个科学共同体由共有一个范式的人组成冶[7]遥如果把网络脱口秀节目主持人作为研究对象袁那么其话语范式的构建和形成也不仅仅依托于主持人个体的语义传递袁更有赖于整个节目共同体成员所构建的话语体系袁包括主持人及其他话语要素的对话关系尧人际特征及话语传播主旨等袁而这种基于系统关系和人际意义的研究视角袁也是系统功能语言学家詹姆斯窑马丁教授对野赋值冶研究的发展袁强调将更多的词汇资源纳入话语系统[8]袁旨在更好地领会各种社会关系所体现的野赋值语义冶遥因此袁如果从野赋值冶的角度考察网络脱口秀节目主持人的话语范式袁不仅要将其视为一种多层次的方法体系袁探索一个话语共同体所共有的话语特征尧话语表达方式和话语模式曰更要思考如何能将更多有价值的语义资源融入主持人的话语实践中袁从而实现以话语为载体的共识价值和精神内蕴的有效传递遥渊一冤新媒体技术赋能下的深层对话从野虚拟现实冶野AI技术冶袁到近年来的野元宇宙冶袁新媒体数字技术在突破物理时空制约的同时袁也塑造了全新的人机共生的野在场冶语境袁于是袁人与人之间的野面对面冶交流得以回归遥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袁网络脱口秀节目所强调的对话功能更为凸显袁主持人不断尝试用显性的野主持冶彰显与受众交互对话的深层意义袁并在新的对话空间尧传受关系中建构节目整体话语体系遥一方面袁从传受关系看袁作为传者的网络脱口秀节目主持人袁更加注重优化受众的体验感遥以主持为媒袁通过多元化尧细分化尧垂直化的话题内容袁如办公室政治尧孩子升学难尧就业压力尧高房租尧学历贬值噎噎切中当下网络舆论和受众关注的热点和痛点袁努力尝试与受众的深层社交对话袁并在节目生产中不断向受众进行文本生产赋权袁吸纳受众粉丝意见袁加强与受众的情感链接袁与嘉宾共同成为话语内容的构造者袁由此探索新的话语交流空间遥另一方面袁从话语传播效果看袁脱口秀节目主持人的话语之所以产生意义袁不仅依赖其个体符号本身袁更取决于节目整体系统空间中各种符号的组合关系袁即节目主持人话语应用与网络脱口秀节目其他要素搭配尧嫁接和组合所能生成的话语价值遥比如院叶饭局的诱惑曳节目中包含有饭局尧谈话尧美食尧游戏等各种符号元素袁节目主持人马东通过将各种元素贯穿始终袁深度挖掘每个人的真实内心和表演潜质袁其间的对话袁不仅被视作主持元素袁更是一种概念体系袁网络脱口秀节目主持人正是通过野对话冶来组织节目系统中的话语互动场面袁并找到节目意义制造与再制造的深层互动空间和关系结构遥渊二冤社会文化情感赋值下的话题选择网络空间中充斥的各类泛娱乐化粗浅信息袁与其碎片化尧自由化尧个性化的表述方式叠加袁不仅侵蚀了网络话语对社会尧人性尧价值等深层议题的内容挖掘袁也使社会文化和情感价值在娱乐追逐的稀释下遭遇挑战袁正如波兹曼所言院野其结果使我们成为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遥冶但是袁通过对火爆的网络脱口秀微博热搜及其评论整理发现袁引发网民强共鸣尧热讨论的关键是因为其话题往往都会野紧跟社会热点进行实时更新袁甚至产出新的话题遥演员们会在大家已熟知的社会事件上找到新的角度进行阐释袁从而带给观众新的体验冶[9]遥比如袁很多网络脱口秀话题直击当下网友的普遍焦虑袁聚焦当今年轻人普遍关注的理财职场尧婚姻家庭尧人际关系尧考公考研等嗨点尧焦点和痛点话题袁更注重以新颖的评论视角尧幽默意外的阐释方式以及适用互联网的表达逻辑实现社会价值的话语生成遥因此袁当网络脱口秀节目日益成为线上线下互动延伸的产业后袁脱口秀节目的主持话语范式应明确其价值取向与话语构建的共生关系袁野文化价值表达冶更应成为先于话语技巧的首要任务袁毕竟袁修辞的作用更在于通过使用话语促成态度的形成袁网络脱口秀节目更需在密集笑点中嵌入知识态度和精神价值引领遥结合当今年轻人的现实困境和社会关注热点袁通过多种视角和话语样态诠释人生百态袁在脱口野秀冶的同时注重文化价值输出袁进而产生情绪情感和观点的共振袁并潜移默化地引导受众对社会议题的正向解读分析遥渊三冤基于分众化的多元话语角色定位叶中国在线综艺用户洞察报告曳显示袁网络脱口秀节目观众以Z世代为主力袁18要23岁观众高达41.04%袁一线城市尧高学历用户对网络脱口秀有更天然的偏好[10]遥他们都有较为强烈的自我意识和个性袁并更趋向于根据个人喜好选择媒介内容袁也都有着较强的自我认同袁而从既有网络脱口秀节目出圈的段子和话题看袁出现频率最高的话题袁如职场婚恋尧性别争议尧容貌身材焦虑等也都与一线城市年轻人的日常生活密切贴合遥与此同时袁伴随着网络分众化受众需求袁网络赋权下的话语角色不再以单调模式呈现袁而是从单一规范趋向更加多元袁同时也影响着网络脱口秀节目的叙事话语观念和逻辑方向遥比如袁即使针对城市年轻人群袁不同的网络脱口秀节目也会进一步细分袁在窄化分类中探索各自的节目角色定位和生存发展空间遥如院侧重新世代异性交往脱口秀叶扑通扑通的心曳袁泛知识脱口秀节目叶新知懂事会曳叶鲜师总动员曳袁以及明星群聊脱口秀叶隐身说客曳等全新维度的脱口秀节目[11]遥同时袁网络脱口秀节目主持也基于对分众化受众的了解满足袁在话语应用和主持传播中逐步由原先单一媒介平台的代言人转变为某分众类群体的代言人遥如芒果TV全女性脱口秀挑战节目叶听姐说曳袁从女性视角出发袁围绕社会热点话题袁展现敢于自我表达的女性群像曰美食脱口秀节目叶拜托了冰箱曳袁主持人何炅和王嘉尔既是家里的野主人冶袁更像粉丝的野代言人冶袁以冰箱里的物品作为谈话由头袁联系当下热点展开话题谈论袁也由此构筑全新节目的网络传播模式尧话语样态尧话题选取和节目传播观念遥四尧结语我国网络脱口秀节目在顺应本土化及网络社会语境的过程中袁逐渐呈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表达叙事及话语范式特征袁其突出表现在话语形象的整体野祛魅冶袁包括作为话语主体的节目主持人对传统媒体及话语形象的去权威去精英化袁以野梗冶为表征的表达样态网感化袁以及对传统规训话语的重构袁从原先理性说服到网络语境下追求感性狂欢的节目及主持话语策略遥但是袁在节目火爆和话语野祛魅冶的背后袁网络脱口秀节目蕴含的对娱乐狂欢的盲目追逐袁对权威话语秩序的抗拒袁网络话语的冒犯底线袁对受众单纯的取悦和价值引领的失责等新的隐忧袁仍屡屡被诟病和质疑遥为此袁网络脱口秀节目更需要在话语野祛魅冶中把握并实现话语所承载的社会价值和传播责任袁努力在网路赋能下开展更深层的思想对话袁在话题选取和文本创作中实现社会文化和情感的共鸣袁基于网络分众化实现多元话语的角色定位和精神价值引领遥[本文为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野政府微平台信息传播对危机沟通效果的影响机制研究冶渊19再允粤860024冤中新媒体话语分析研究内容的阶段性成果]参考文献院[1]马克斯窑韦伯.社会学文集[M]援阎克文袁译.北京院人民出版社袁2010院20.[2]当你玩野梗冶的时候袁你真的知道你在想什么吗钥[EB/OL].https院///newsDetail_forward_10400364.[3]野梗冶袁是个啥钥[EB/OL].https院///s?id= 1664584678185779729&wfr=spider&for=pc.[4]刘海龙.宣传院观念尧话语及其正当化[M].北京院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袁2013院319.[5]M.巴赫金.巴赫金论文选[M].佟景寒袁译.北京院中国社会出版社袁1996院103.[6]谢明宏.我不是在听脱口秀袁我在学知识[EB/OL].https院//baijia鄄/s?id=1711855120022084947&wfr=spider&for=pc. [7]托马斯窑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M].金吾伦袁胡新和袁译.北京院北京大学出版社袁2012.[8]陈令君.评价论对语言评价意义研究的启示[J].求索袁2007院197.[9]第五季的叶脱口秀大会曳居然还能更出圈[EB/OL].https院//www. /dy/article/HHTAZL5O0514906.html.[10]脱口秀节目为何越来越受欢迎2021脱口秀市场分析[EB/OL]. https院///news/20211015/101424838.shtml. [11]2021综艺前瞻袁下一个爆款或将诞生[EB/OL].https院//www.so鄄/a/442691833_247520?spm=smpc.author.fd-d.3.16131195102724 A0aCt1.作者简介院王婷袁深圳大学戏剧影视学院教授袁国际新闻学博士渊深圳518060冤曰张语嫣袁深圳大学戏剧影视学2020级硕士生渊深圳518060冤遥编校院董方晓。
面向Z_世代,_主流媒体如何重构内容生产与价值传播——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年轻态创新表达为例
6 全媒体探索 2023年8月号面向Z 世代,主流媒体如何重构内容生产与价值传播——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年轻态创新表达为例□ 孙蕾蕾摘 要:随着新媒介技术的崛起,Z 世代已然成为互联网时代视听文化产品的消费主力。
主流价值观、抽象理论概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始以更加国际化、年轻态的表达呈现,焕发出互联网时代的青春光彩。
近年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年轻态转型创新,为主流媒体内容生产的年轻态表达开拓出新的路径。
关键词:年轻态转型创新;多模态话语传播;柔性化语态;网感传播新媒介迭代与智媒技术的迅猛发展,不仅改变了传统主流媒体生产与传播的底层逻辑,也在全方位改变着大众文化与流行文化的结构和走向,形塑着青年群体对视听文化产品的全新审美品位与接受习惯。
年轻一代逐渐成长为视听文化产品的主流受众群体和消费主力。
面对Z 世代的异军突起,新型主流媒体必当迅速作出回应与引领。
在媒介融合的语境下,新型主流媒体如何运用年轻态的话语模式、艺术形式、技术手段创新视听内容生产与传播,制作出符合年轻人消费习惯的视听产品?这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近年来在创意生产实践中着重思考与探索的一个问题。
创作特色与创新理念在互联网浪潮与媒体融合的推动下,总台近年来的视听内容创意生产与传播呈现出国际化、年轻化、融媒化的发展趋势。
为适应智媒技术背景下Z 世代审美需求的新变化,总台牢牢把握“创新”这一工作主旋律,不懈推进全链条、全方位、全领域的精品节目创新,努力提升精品节目的内容厚度、人文浓度与制作精度,走上一条年轻态、精品化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在内容生产实践中,各创作团队针对Z 世代这一特定目标用户群体,充分挖掘青年受众的审美诉求与个性特征,结合各自不同的栏目定位,制定出年轻化、个性化、潮流化的内容基调与创新理念。
整体看来,总台近年在内容生产上的年轻态转型创新,以用户思维为指导,强调用户至上,注重提升内容产品的用户体验和互动参与。
围绕Z 世代目标用户群体的审美需求打造出的内容产品,在话语模式、叙事方式和传播策略上,也必须具有针对性,应结合Z 世代关注的议题,进行定制化和叙事化的传播。
2023届高考作文模拟主题写作:中国好故事
高考作文模拟主题写作:“中国好故事”原题再现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从革命先驱李大钊到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从公而忘私的“最美奋斗者”雷锋到坚守初心的战斗英雄张富清,从最美逆行者坚定的转身到“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一个又一个“好故事”展现着时代潮流的变迁,也铭记着个人的奋斗和奉献。
在“好故事”周围有聆听者,欣赏其意义与价值;有传播者,弘扬其传统与精神;有创作者,践行奋斗,书写续章……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生,你会在“好故事”中承担起怎样的角色?请你结合自己的体验和思考,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
③不得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套作。
⑤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写作指导审题立意这是一组多元关系的作文题。
命题出发点是想引导学生思考“好故事”背景下个人的社会角色定位问题,可以综合思辨三者关系,亦可单选其一来建构自己的观点,亦可在三者身份之外有其他合理的角色设想,还可围绕题意叙写自身的经历。
学生通过思考和表达,树立起积极向上的三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奋斗、奉献的人生激情,也能保证个人思想的独立和理性,从而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
题干主要由三段话组成,第一段介绍时代背景,引出话题——中国“好故事”。
这些故事中,既有一些伟大而光辉的英雄楷模,也有励志奋斗拼搏的平凡普通人。
这一段罗列的事件共同指向了“好故事”的特点——有积极意义、精彩、发生过或正在发生。
其中“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相对其他事件发生得最晚,在事件传播发酵的过程中争议也最多,这个事件使得作文材料具有了思辨的第一重空间:“好故事”的“好”并不是绝对的,当故事与现实生活明显脱节的时候,往往会让人失去探究故事的动力,更不要说将故事化为自己的精神财富了。
不仅如此,当“故事”没有“好”到能够持久地给人以精神动力的时候,也往往会被人冠以“鸡汤”之名,随着时间流逝、世事变化被人抛诸脑后。
新媒体语境下主流媒体正能量短视频传播实践与发展——以人民日报抖音号为例
69新媒体研究nmrmagz @ 1 研究背景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讲话中指出,必须坚持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激发全社会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1]。
这就为主流媒体在舆论生态和媒体格局发生变革的大环境中,如何应对其带来的深刻变化指明了方向。
随着移动互联技术和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新媒体应势而来,抖音更是凭借其“以音配视频”的独特玩法加上有趣、活泼、新颖的呈现形式,在各类短视频应用中突出重围。
《视频社会生产力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8月,抖音短视频国内日活跃用户数突破6亿[2]。
不难发现,短视频作为时下最为热门的传播形态,影响着大众日常交谈、分享的方式,带来了全新的体验。
新媒体的迭代发展,使传播主体呈现出多元化趋势,传播渠道随之拓宽,传播形式逐渐丰富起来,而每一传播环节的变化改变着传统主流媒体的新闻语境。
在新媒体语境下,主流媒体如何借力抖音短视频进行正能量的传播,使“记录美好生活”的口号真正“落地”,成为刻不容缓的课题。
2 研究方法人民日报抖音App 作为中央级媒体抖音号,拥有超级量级的粉丝数,高达1.2亿,在众多抖音号中位列第一,其获赞量已经多达55.6亿(2020年统计)。
在发布的所有短视频内容中充满正能量且温暖人心的短视频宛如情感的抚慰剂,感化人们的心灵,搭建起心与心之间的对话平台,进而激发用户的共鸣体验,得到了非常高的关注度。
本文以人民日报官方抖音号为研究对象,通过数据分析和文本分析的方法,对2020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间发布的点赞量超过500万的正能量短视频,共61条有效数据进行采集,并将月发布短视频的数量记录制作成图(如图1所示)。
探究新媒体语境下主流媒体在传播向度、话语修辞维度上对正能量短视频传播的实践与发展。
图1 2020年人民日报抖音号正能量短视频月发布数量图新媒体语境下主流媒体正能量短视频传播实践与发展——以人民日报抖音号为例王紫茜摘 要 随着移动互联技术和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新媒体应势而来,而广受青睐的抖音便是其中之一。
《2024年交互式媒体叙事研究》范文
《交互式媒体叙事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交互式媒体叙事逐渐成为媒体研究领域中的热点话题。
交互式媒体叙事以其独特的互动性和参与性,为观众提供了全新的观影体验。
本文旨在探讨交互式媒体叙事的概念、特点及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二、交互式媒体叙事的概念及特点1. 概念:交互式媒体叙事是一种以观众为中心的叙事方式,通过媒体技术实现观众与故事的互动,使观众能够参与到故事情节中,影响故事的发展。
2. 特点:(1)互动性:观众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兴趣选择故事的发展方向。
(2)参与性:观众可以参与到故事情节中,与角色进行互动,甚至影响故事结局。
(3)个性化:根据观众的个人喜好和需求,为观众提供定制化的观影体验。
(4)多样性:交互式媒体叙事的形式和内容丰富多样,可以满足不同观众的需求。
三、交互式媒体叙事的应用领域1. 游戏叙事:在游戏中,玩家可以通过与游戏角色的互动,影响故事的发展和结局。
游戏叙事充分利用了交互式媒体的特性,为玩家提供了丰富的游戏体验。
2. 影视剧叙事:在影视剧中,观众可以通过选择不同的观看路径和决策,影响故事的发展。
例如,Netflix的《黑镜:潘达斯奈基》等剧集采用了交互式叙事方式,为观众带来了全新的观剧体验。
3. 虚拟现实(VR)叙事:VR技术为交互式媒体叙事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观众可以通过VR设备身临其境地参与到故事中,与虚拟环境进行互动。
4. 教育领域:交互式媒体叙事可以用于教育领域,通过故事的形式传授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例如,历史类游戏和科普类影片等。
四、交互式媒体叙事的挑战与机遇1. 挑战:(1)技术挑战:实现高质量的交互式媒体叙事需要先进的技术支持。
(2)设计挑战:如何设计合理的交互机制,使故事更具吸引力和趣味性,是交互式媒体叙事面临的一大挑战。
(3)观众需求多样性:不同观众的需求和喜好各异,如何满足不同观众的需求,是交互式媒体叙事需要解决的问题。
2. 机遇:(1)市场机遇: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观众愿意尝试新的观影方式。
新媒体语境下纪录片的叙事策略研究
新媒体语境下纪录片的叙事策略研究一、概述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新媒体以其独特的形式和特征,深刻地影响着传统的媒体形态,其中包括纪录片这一重要的视听艺术类型。
在新媒体语境下,纪录片的叙事策略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变革,其叙事方式、传播渠道和观众接受模式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探讨新媒体语境下纪录片的叙事策略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新媒体语境下,纪录片的叙事策略更加注重多元性、互动性和实时性。
一方面,新媒体平台为纪录片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创作空间,使得叙事手法和技巧得以丰富和拓展另一方面,观众在新媒体环境下拥有了更多的选择权和参与权,他们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观看纪录片,同时也可以参与到纪录片的创作和传播过程中,这使得纪录片的叙事策略需要更加注重观众的参与和互动。
本文旨在探讨新媒体语境下纪录片的叙事策略,通过对新媒体环境下纪录片叙事特点的分析,总结纪录片在新媒体语境下的叙事策略,以期对纪录片创作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同时,本文也期望通过对纪录片叙事策略的研究,进一步推动新媒体语境下视听艺术理论的发展和完善。
1. 新媒体语境的定义与特点新媒体语境,作为一个相对较新的概念,主要指的是在数字化和网络化时代背景下,由新形式的媒体和媒体技术所创造出的全新媒体环境和媒体格局。
这个概念不仅代表了传统媒体的延伸和拓展,更突显了媒体环境中交互性、个性化、参与性等新兴特点。
新媒体语境并不是简单的新技术或新平台的堆砌,而是这些技术和平台如何影响和改变我们的信息传播、接收和交互方式的一种体现。
新媒体语境具有显著的多媒体性。
这主要体现在信息传播的多元化和集成化。
在新媒体环境下,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元素得以整合,使得信息传播方式更加丰富和生动。
新媒体语境强调信息的即时性。
在数字化和网络化的推动下,信息的传播速度大大加快,几乎可以实时传递,这种即时性使得新媒体语境下的信息传播更加具有时效性和鲜活性。
再者,新媒体语境鼓励用户的参与和互动。
新时期小说听觉叙事
繁荣阶段
进入繁荣阶段后,新时期小说听 觉叙事在创作手法和技巧上更加 丰富多样。作家们不断探索创新 ,使听觉叙事成为一种独特的文
学表现形式。
新时期小说听觉叙事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重要事件
新时期小说听觉叙事的重要事件包括文学观念的转变、创作手法的创新以及重要奖项的设立等。这些 事件对推动听觉叙事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新时期小说听觉叙事
2023-11-09
目 录
• 引言 • 小说听觉叙事的理论基础 • 新时期小说听觉叙事的发展历程 • 新时期小说听觉叙事的艺术表现手法 • 新时期小说听觉叙事的社会文化内涵 • 新时期小说听觉叙事的未来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01
引言
研究背景和意义
背景
新时期小说在改革开放后经历了快速的发展,其中听觉叙事作为一种新颖的叙 事方式,逐渐受到关注和重视。
小说与科技的融合及影响
人工智能的应用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新时 期小说听觉叙事将更加注重人工 智能的应用,如语音识别、自然 语言处理等技术将被用于优化听 觉叙事体验。
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 技术的融合
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 )技术的融合将为小说听觉叙事 带来新的可能性,通过这些技术 可以实现沉浸式叙事和交互式叙 事,为读者提供更真实、立体的 故事体验。
新时期小说听觉叙事的发展阶段
起步阶段
新时期小说听觉叙事在起步阶段 主要表现在对传统叙事方式的突 破。作家们开始尝试在小说中引 入声音、对话等元素,使作品更
加生动丰富。
发展阶段
随着创作的不断深入,新时期小 说听觉叙事逐渐发展成熟。作家 们开始注重声音与叙事的结合, 通过对话、独白等方式展现故事
情节和人物形象。
新媒体语境下行进式报道的叙事模式研究
视听2021.1|行进式报道是广播电视媒体围绕某一重大报道选题或某一备受关注的社会现象,借助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在一定的时间、明晰的路程、不同的空间,运用新闻、专题、纪录片、节目连线、现场直播等各类节目形态完成的、具有明确主题思想和连续性,多种传播手段参与并循序渐进的报道方式①。
由于其形式直观、内容贴近,获得了受众的认同,产生了广泛影响。
近年来,互联网技术的提升和新媒体影响力的扩大,为广播电视开展行进式报道拓展了全新的空间、丰富了动态表现、增强了传播时效,使得行进式报道突破了时间和空间限制,产生了令人耳目一新的报道模式。
一、新媒体语境下行进式报道的模式创新行进式报道有两个显著的特征,一是必须在动态的、行进过程中实现和完成;二是必须通过主题集中、内容连续的报道进行传播。
二者相辅相成,共生共荣,成为行进式报道的灵魂。
新媒体语境下,行进式报道需要更多地体现报道方式和受众之间的关系状态,通过构建新型传受关系,实现模式的创新。
(一)即时性报道对于新闻的概念,有学者这样拆字解释:“新”必快速,“闻”须真实。
由此可见,及时性和真实性是新闻报道的生命。
不断发展的新媒体,在体现新闻报道的“时度效”上有着超强的表现力,其即时性特点和现实性特征,赋予了行进式报道新动力、新动能。
新媒体语境下,行进式报道摆脱了传统的写稿编辑、拍摄制作方式,能够通过便捷的技术手段与新闻现场保持“零距离”的联系,实现受众与新闻事件的无缝连接,现场感、时效性得到最大程度的释放。
(二)伴随式体验在媒体的转型过程中,传播的各个环节和细节都在发生着变化,涉及到的各个方面的元素———新闻的采访者、新闻的当事人、新闻的接受者都有了崭新的新闻体验和信息感受。
因此,有人将新媒体定义为所有人面向所有人的传播。
在这种思维之下,行进式报道作为常态新闻报道的“升级版”,通过视频、音频等技术手段下的及时传播和即时传播,能够实现受众与新闻现场的同步行进和伴随式体验。
这种跨越空间距离的伴随式体验,将新闻现场搬到了眼前,海量的信息表达、立体化的全景呈现、多对多的传播特性,带给了受众前所未有的体验感、互动感。
《2024年叙事学研究的跨媒介趋势——“跨媒介叙事”学术研讨会综述》范文
《叙事学研究的跨媒介趋势——“跨媒介叙事”学术研讨会综述》篇一一、引言随着数字媒体和新媒体的崛起,跨媒介叙事作为一种新兴的叙事方式,已经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为了深入探讨跨媒介叙事的理论与实践,学术界举办了一场以“跨媒介叙事”为主题的学术研讨会。
本文旨在对该研讨会进行综述,探讨跨媒介叙事的研究现状、发展趋势以及面临的挑战。
二、会议背景与目的本次学术研讨会旨在为来自不同学科背景的学者提供一个交流平台,共同探讨跨媒介叙事的理论、方法、实践及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会议聚焦于跨媒介叙事在文学、影视、游戏、动漫等不同媒介中的表现,以及跨媒介叙事在全球化、数字化背景下的新趋势和新挑战。
三、会议内容概述1. 理论探讨:与会学者就跨媒介叙事的定义、特点、价值等进行深入探讨。
从传统叙事学角度出发,分析了跨媒介叙事在打破时间、空间、媒介等限制方面的优势,以及在构建多元化、互动性叙事体验方面的潜力。
2. 实践案例分析:会议邀请了来自影视、游戏、动漫等领域的专家,分享了他们在跨媒介叙事实践中的经验与教训。
案例包括《权力的游戏》、《黑镜》等影视作品,以及《阴阳师》、《原神》等游戏和动漫作品。
3. 跨学科交流:会议还邀请了来自文学、哲学、心理学等学科的学者,就跨媒介叙事在各学科领域的应用进行交流。
探讨了如何将跨媒介叙事的理论与方法应用于文学创作、心理学研究等领域。
4. 未来展望:与会学者就跨媒介叙事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认为随着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的发展,跨媒介叙事将更加注重用户体验,实现更加真实、互动的叙事体验。
四、研究现状与发现1. 研究现状:目前,跨媒介叙事已经成为学术研究的热点领域。
学者们从不同学科角度出发,对跨媒介叙事的理论、方法、实践进行了深入研究。
同时,越来越多的实践者开始尝试将跨媒介叙事应用于影视、游戏、动漫等领域。
2. 发现:研究发现,跨媒介叙事具有打破时间、空间、媒介等限制的优势,能够实现更加真实、互动的叙事体验。
互动叙事的历史进程
互动叙事的历史进程一、起源互动叙事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人类最早的口头传统。
在古代社会中,人们通过口述故事的方式进行互动,传承文化和知识。
随着文字的发明,互动叙事逐渐向书面形式转变,例如古代的传说和神话故事。
二、戏剧的兴起古希腊是互动叙事的重要里程碑,戏剧的兴起使互动叙事得以更加生动地展现。
在古希腊剧院,观众可以与演员进行互动,通过欢呼、喝倒彩等方式表达对剧情的喜好或不满。
这种互动形式不仅增加了观众的参与感,也使剧目更具社会性和娱乐性。
三、印刷术的发明印刷术的发明使互动叙事得以大规模传播。
印刷术使得书籍的出版变得更加便捷和经济,人们可以通过阅读书籍来进行互动叙事。
同时,印刷术也催生了报纸和杂志等新的传媒形式,使互动叙事的范围更加广泛。
四、电影的诞生电影的出现使互动叙事进入了新的时代。
通过影片的放映,观众可以与影片中的角色进行情感的共鸣和互动。
同时,电影院内的观众也可以通过鼓掌、笑声等方式与其他观众进行互动,增加了观影的趣味性和社交性。
五、电视的普及电视的普及使互动叙事进一步扩展。
通过电视节目,观众可以通过电话、短信等方式与节目主持人或参与者互动。
例如,选秀节目中观众可以通过投票来决定参赛者的命运,使观众成为节目的一部分。
六、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使互动叙事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通过互联网,人们可以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自己的故事,与他人进行互动。
同时,互联网也催生了各种互动媒体,例如在线游戏、虚拟现实等,使互动叙事更加多样化和沉浸式。
七、移动互联网的崛起移动互联网的崛起进一步推动了互动叙事的发展。
通过智能手机和移动应用,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互动叙事。
例如,社交媒体上的实时直播和短视频平台,使人们可以即时分享和观看互动叙事内容。
八、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为互动叙事带来了新的可能。
通过语音识别和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人们可以与智能助理进行对话式的互动叙事。
同时,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的发展也为互动叙事提供了更加沉浸式和交互性的体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互动叙事:全媒体时代视听话语实践的新走向作者:惠东坡卢莎来源:《新闻论坛》2019年第03期【内容提要】全媒体时代,兼具多模态、连接性、非线性、多向性、沉浸化、动态性、开放性等特点的互动叙事成为视听话语实践的重要方式。
互动叙事,在创作理念、数据挖掘、内容生产、平台运维等方面不断推动视听传播转型、发展。
未来视听话语实践的走向,必然会沿着互动参与、体验增强、多维开放、动态连接的互动叙事模式展开。
【关键词】互动叙事; 视听话语全媒体全媒体时代,云计算、5G、人工智能等技术不断发展,媒介融合进一步推进。
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不断涌现,视听传播发生了深刻变革,视听媒体越来越成为一种全效媒體。
互动叙事,作为最能体现全媒体时代视听话语实践显著特征的一种生产模式,在创作理念、数据挖掘、内容生产、平台运维等方面不断推动视听传播转型、发展。
一、互动叙事:视听话语实践的重要转向互动是人类信息需求的本能冲动。
长期以来,传统的视听叙事一直以创作者为中心,受众无法与视听文本互动、共存。
互联网时代,受众转变为积极主动的参与者,他们不愿再处在观影时无法互动交流的被动中,他们期待发声、参与,期待可以根据提供的视听文本自由地选择、改写或重写。
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受众“自由地改写”提供了方式和手段,形成了“传受双中心”的互动叙事模式。
通过用户画像、数据分析,根据不同题材、体裁,设定场景、选择编剧,受众就可以互动创作。
这种全新的视听互动叙事理念完全颠覆了传统的创作思路。
互动叙事是媒介技术飞速发展态势下叙事方式的转向。
全媒体时代,视听叙事以视频、音频、动画、图形等视听元素为主要媒介,在创作者所设计的各种叙事结构基础上,用户就可以参与和影响视听文本的生成。
互动叙事允许用户通过角色扮演、人机对话等方式参与叙事,改变叙事进程或结果,以增强他们的参与体验。
其表现形式主要有互动视频节目、互动纪录片、互动电影、互动电视剧等。
互动叙事破除了积极主动的创作者和消极的受众之间的界线,创作者、用户、叙事系统、程序和文本之间的互动关系打破了叙事的线性流动,消除了设计者的控制,调动了用户的有效参与。
①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改变了视听叙事的形态和方式。
从自然语言的处理和匹配、互动影视到以虚拟现实和人工智能为基础的视听新实验,“第四堵墙”和界面已经消失或退隐为一种透明的存在,叙事方式不断被重构。
作为视听叙事重要特征的互动,不再仅是形式上的互动,而是成为影响视听文本建构的重要元素,成为视听话语与现实世界相互交融的途径。
传统的广播、电影、电视等以传者为中心,提供了具体可视、可听、可感的线性形象和情节。
而视听新媒体为用户创造了可以视听、参与、评判的互动空间,其魅力在于角色扮演、情节探索与互动参与。
在数字和网络技术的支持下,视听文本的互动叙事成为视听话语的重要实践。
视听叙事不再是叙事者的一次性完结,而是接受者在不断参与和交互中持续的建构。
社会化媒体的兴起,互动逐渐常态化,单向闭合式的线性传播已经转向平等开放的多向度非线性互动传播,互动叙事已成为媒介融合时代视听话语实践的一种重要方式。
二、视听话语互动叙事的特征(一)连接性在互动叙事系统中,“连接”作为一种修辞手段,是指叙事文本是一个链接在一起的庞大的多媒体文本矩阵,是融合了多种叙事与话语方式的超边界“整合”。
在人机界面互动、用户与文本的互动中,人就是通过“连接”这一数字手段参与话语建构和内容生产的。
在很多互动视听作品中,多模态符号、多元参与主体、多向度情节走向就是在“连接”中完成互动叙事的。
“任何人任何时候都不知道这一两次点击会是什么结果,因为它在不断重组、增加并建立新的链接,这样的变化是无穷无尽。
”②在话语生产与社会实践层面,“连接”是用户、内容、消费、平台、社会之间的有机互动关联,是视听话语实现全效传播和最大价值的保障。
自媒体、社会化媒体蓬勃发展的今天,视听互动叙事已经超越了基本的信息需求,而与人们的社会实践、认知情感、性情爱好等相连接。
“视听”产品成为最有活力的流通载体,是精准满足用户情感、体验需求的重要手段。
(二)传受一体化互动叙事是一个双向或者多向的对话、交流系统。
传受一体化的传播模式,增强了受众的参与体验和互动反馈,强化了传播效果。
这种互动是视听媒体自身演化的结果。
如果说电影、电视允许观众进行选择是初级互动的话,那么今天互动影视的用户已非被动的观赏者,他们是视听文本中事件的参与者或发起者。
数字视听新媒体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互动,用户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改变叙事进程、结局与意义。
在互动叙事中,参与者可以改变声音、影像等,将文本、图像等内容置于他人的文本中,或与他人关联,让更多的用户参与其中,使作品不断演进。
真正掌控视听文本的不再是确定的个人,作品的最终形态与意义是集体互动的结果。
(三)沉浸化视听作品互动叙事通过为参与者营造虚拟环境和预设不确定的故事情节,使用户在空间、感官、情感等方面沉浸其中。
传统的视听作品仅仅诉诸于视觉或听觉等单一感官,而数字视听新媒体常常诉诸于多感官通道,可以使听觉、视觉、味觉、嗅觉等彼此相互混合,产生复杂的心理“统觉”,让用户体验到沉浸式叙事的乐趣和魅力。
视听互动叙事作品产生的沉浸有时来自用户被故事或情节打动所引发的联想、情感与体验,有时来自用户获得的礼物、奖赏、参与以及与其他用户的交流互动。
(四)非线性线性思维是一种单向的、一维的思维方式。
传统的视听话语建构和解读通过线性叙事精心安排文本结构和情节,观众只能按一定的时空和逻辑顺序来观看和收听。
相比之下,数字视听内容就可以随机访问,非线性是视听新媒体互动叙事的基本特性。
如今,非线性视听媒体已经渗透并深刻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它不仅改变了我们的思维方式,也重塑了我们对现实的认知。
以非线性为特征的互动叙事不受时空限制、用户可以在视听文本的众多节点间自由穿梭、跳跃,没有开头、中间与结尾,只有进入、相遇与互动。
随机性与偶然性成为视听互动的乐趣。
(五)多样化和多向性互动叙事是多模态和多媒体叙事。
图文、音频、视频、漫画等成为互动叙事元素,故事呈现在智能电视、电脑、手机、网站等各种媒介上。
互动影视作品在叙事过程中,具有叙事多向性与视角多样性的特点。
多向性是指叙事方向的不确定性,多条线索指向不同的结局,没有固定角度的被动和限制,主动权掌握在具有选择自由的用户手中。
在互动叙事中,他们的指向和抉择会导致线索的分支、交叉;他们的性情和喜好会产生不同类型的叙事或结局,从而生发出无数网状或树状的故事脉络。
作为互动叙事最具活力的因素,参与者身处一个不确定的“神秘”预设中,他们探寻、观察、选择,寻找自己喜欢的情节和故事,然后给自己一个满意的结局,让视听文本真正成为自己的作品。
(六)动态性动态性是互动叙事最基本的特点,它体现了互动叙事文本、环境、主体、进程的特点。
除了变动不居的参与者和信息赖以流动的多样媒体,互动叙事的动态性还体现在内容文本、叙事环境和叙事“进程”等方面。
数字视听文本在变动中演进,受众在选择中互动。
虚拟的网络空间为互动叙事搭建了一个流动、自由的关联和映照多彩现实世界的游牧空间。
修辞学家费伦认为叙事“进程”是“动态的经验”和“读者参与的发展进程”。
视听互动叙事是一个创作者、视听文本、参与者循环互动的过程。
一方面,视听作品的人物冲突、情节发展、结局设置是在不断互动变化中完成对视听文本意义的协商和动态阐释的;另一方面,参与者除了可以操控自身、扮演角色,还可以在价值、观念、信仰等方面与创作者或叙述者产生冲突与分歧,在互动的评判中拓展视听文本的意义空间。
三、视听话语互动叙事的实践路径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改写了视听话语的生产规律,视听叙事形成了动态、开放和互动的系统。
单向的、线性的叙事走向了多维度、多样化、非线性的互动叙事。
视听话语互动叙事在创作者——话语文本——媒体——受众之间存在人机互动、人际互动、媒体互动等多种互动形式,视听话语实践在多维度互动中得以实现。
(一)人机互动全媒体时代,视听话语互动叙事是以人机互动为基础的。
智能电视、个人电脑、移动终端等机器形态的演变直接导致了人机互动形式的变化。
不同于传统的功能单一、线性封闭、单向呈现的电视机、收音机,现在,视听产品生产和传播越来越依赖于各种智能终端所搭建的硬件和软件环境,例如,虚拟现实设备、界面、软件和丰富多样的APP。
各种终端的界面提供了一个动态展现视频、音频、动画的交互平台。
互动叙事是一种依赖于这种界面和各种软件而存在的叙事形式。
界面是各种交互叙事实现的手段或环境,也是实现交互的语言,更是人机交互的对象,可以帮助用户实现各种需求。
新型多模态人机交互系统通过触摸、视线追踪、脑波界面为用户提供访问、选择、反馈、创造、融合等服务,用户可以通过身体的任一部分进入虚构世界,获得并无二致的“参与感”。
人机互动的未来是人机合一,界面和媒介的渐趋透明和消失,将让我们感到“在全息面板中如鱼得水”。
(二)人与视听文本互动技术的發展和演进改变了用户的信息使用方式,用户相对自由地消费和控制信息的愿望变成了现实。
在人与视听文本的互动过程中,视听媒体做出了许多尝试,比如交流、评论、留言、转发、点赞、弹幕、分享、同框、打赏等。
如今,不论视频网站,快手、抖音等短视频软件,还是现在直播、YY直播、斗鱼直播、映客直播、淘宝直播等直播软件,用户在文字、图片、语音、视频等方面都可以实现与文本互动。
视频网站的弹幕成为互动叙事中极具娱乐性的一种手段。
《太子妃升职记》播映时的弹幕狂欢,不仅是“欢乐吐槽”,还是这部网剧互动叙事的一种方式。
在视听话语实践中,互动叙事从不改变视听内容转变到共同完成文本或话语建构。
网剧《东宫》上线后,创作者根据网友的互动吐槽“边播边改”。
有些视听节目在创制之初就主动与受众互动,按观众的意见来制作。
如凤凰网推出的国内最早的互动栏目剧《Y.E.A.H》以及《安与安寻》《赵赶驴电梯奇遇记》等互动剧,都以投票定剧情和结局的方式来完成互动叙事。
激动网“赳客互动剧场”上线的《Seven》《暮色》等互动剧则直接在视频内嵌入选择项,提供了更便捷的“游戏”方式,全程由观众代替主角做出行动选择。
《古董局中局之佛头起源》《黑镜·潘达斯奈基》的故事走向和结局都是基于用户的选择。
(三)人与人互动在视听传播中,互动叙事常常是一种多用户参与、交流、互动的集体叙事。
以数字技术与互联网为依托的视听文本是创作者提供的故事环境、设定的话题或事件、安排的角色、设置的情节,是用户的互动纽带,通过这一充满悬念的即时性“共在”,此处与彼处分散的“潜在”用户,其互动行为在用户与角色、创作者与受众、用户之间、角色之间等多层面展开,选择、修改、编剧、续编、续拍,共同推动叙事的发展,共同协商意义的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