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1单元第11课时 圆的周长和面积练习》精品教案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圆的周长》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圆的周长》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圆的周长》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圆的周长》是本学期开始的第一单元,也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

主要让学生通过探究圆的周长公式,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材中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圆的周长概念,接着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发现圆的周长与半径的关系,最后推导出圆的周长公式。

整个单元内容丰富,由浅入深,既重视学生的感性认识,又强调学生的理性思考。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知识,对圆的概念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是,对于圆的周长公式,他们可能还是第一次接触,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来理解和掌握。

同时,由于这是一个探究性学习单元,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探究并掌握圆的周长公式。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自主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圆的周长公式。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圆的周长公式的推导过程。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这个单元的教学中,我将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自主探究圆的周长公式。

同时,我会利用多媒体手段,如PPT,几何画板等,辅助教学,使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形象化。

六.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实例,如自行车轮胎的周长,引入圆的周长概念。

2.探究:让学生分组操作,测量不同半径的圆的周长,并记录数据,分析圆的周长与半径的关系。

3.推导:引导学生通过数据和几何图形,推导出圆的周长公式。

4.练习:让学生运用圆的周长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5.总结:通过学生汇报,教师点评,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七.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简洁明了,主要包括圆的周长公式,以及推导过程的关键词。

如“圆的周长”,“半径”,“πd”,“2πr”等。

六年级上册数学圆的周长和面积教案

六年级上册数学圆的周长和面积教案

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圆的周长和面积》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1. 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

2. 圆的周长和面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 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2. 灵活运用圆的周长和面积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圆的模型或图片。

2. 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卡片。

3. 实际问题场景图片或案例。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圆形物品,如圆桌、圆形窗户等。

2. 提问:你们知道这些物品的周长和面积是如何计算的吗?3. 学生分享答案,教师总结。

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介绍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

2. 讲解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3. 通过示例,演示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三、课堂练习(10分钟)1.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

2. 学生互相交流解题心得,教师点评并讲解错误答案。

四、应用拓展(10分钟)1. 出示实际问题,如圆形花坛的周长和面积计算。

2. 学生分组讨论,运用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解决问题。

3. 各组汇报解题过程和答案,教师点评。

五、总结反思(5分钟)1. 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分享学习收获。

2. 教师总结课堂知识点,强调圆的周长和面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六、实践操作(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用圆形的物品(如圆形的饼干、硬币等)进行实际测量,记录周长和直径。

2. 学生根据测量数据,计算出圆的面积,并与理论值进行对比。

3. 各组汇报实验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七、课堂小结(5分钟)1. 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分享学习收获。

2. 教师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强调圆的周长和面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八、课后作业(家庭作业)1. 完成练习册的相关练习题。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圆的周长-北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圆的周长-北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圆的周长-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圆的周长的意义,掌握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圆的周长。

2. 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的能力,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以及应用意识。

3. 结合具体情境,培养学生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圆的周长的意义。

2. 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3. 圆的周长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圆的周长的意义及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圆的周长公式的推导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圆规、直尺、绳子。

2. 学具:圆规、直尺、绳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圆的周长的意义。

2. 新课: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发现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进而推导出圆的周长公式。

3. 巩固:通过例题,让学生运用圆的周长公式进行计算。

4. 应用:让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计算圆形花坛的周长等。

5. 总结: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对圆的周长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1. 圆的周长的意义。

2. 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3. 圆的周长的应用。

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计算给定圆的周长。

2. 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圆形花坛的周长等。

八、课后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对圆的周长意义的理解,以及对圆的周长公式的掌握。

2. 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发现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进而推导出圆的周长公式。

3.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5.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难度,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重点关注的细节:圆的周长公式的推导过程详细补充和说明:圆的周长公式的推导过程是本节课的难点,也是学生理解圆的周长意义和掌握圆的周长计算方法的关键。

因此,教师应在这个环节上多花时间,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发现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进而推导出圆的周长公式。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圆的周长教案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圆的周长教案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圆的周长》教案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圆的周长》教案第七课时圆的周长【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北师大版试验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1――12页“圆的周长”。

【教学目标】1、认识圆的周长,能用滚动、线绕等方法测量圆的周长。

2、在测量活动中探索发现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理解圆周率的意义用圆周长的计算方法。

3、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能运用圆的周长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1、探索发现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2、运用圆周长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1、每小组一根小绳、一个米尺、三个大小不同的圆片、计算器。

2、课件1:阿凡提与国王比赛A、B课件2: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商的关系【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意图一、创设情境师:同学们喜欢童话故事吗?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阿凡提的故事。

国王多次受到阿凡提的捉弄,非常恼火。

有一天,他又想出了一个新招,想为难阿凡提。

国王从全国精选出了一头身强力壮的小花驴要和阿凡提的小黑驴赛跑,并且规定小花驴沿着圆形路线跑,小黑驴沿着正方形路线跑。

(课件出示小花驴和小黑驴赛跑)50米师:同学们看,比赛开始了―― 紧张的比赛结束了。

今天的比赛谁获胜了?生:国王的小花驴获得了胜利师:可是,对于这场比赛小黑驴觉得很委屈,阿凡提也大喊比赛不公平。

同学们你们觉得这样的比赛公平吗?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生:他们的小毛驴跑的路程不是一样长。

师:那到底他们的路程是不是一样长呢?你们有什么好办法来判断一下呢?生:量一量就知道了,师:谁能说说正方形的周长和什么有关系,有怎样的关系?生:正方形的周长和边长有关系,周长是边长的4倍,师:也就是说只要测出正方形的一条边长就可以知道正方形的周长,是吗?那小花驴围着圆形路线跑一圈的长度又是圆的什么呢?师:有的同学反映可真快,对!这就是圆的周长,这也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内容。

(板书课题)谁能说一说什么叫圆的周长?同桌可以交流一下。

六年级上册教案(北师大版)圆的周长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教案(北师大版)圆的周长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教案(北师大版)圆的周长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方法,理解圆的周长的概念,掌握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的测量、观察、推理、交流等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圆的周长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圆的周长的概念。

2. 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圆的周长的概念,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的推导过程。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2. 运用实验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圆的周长的概念。

3. 采用小组合作交流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旧知识,引入圆的周长的概念。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3. 课堂讲解:讲解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的推导过程。

4. 课堂练习: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测量圆的周长,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圆的周长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6. 作业布置:布置有关圆的周长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策略:1. 利用实际情境,让学生感受圆的周长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采用探究式学习,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共同探索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3. 注重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提供适当的辅导,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4. 结合多媒体演示,生动形象地展示圆的周长的计算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七、教学准备:1. 准备圆的模型、测量工具(如软尺、细绳等)和多媒体教学设备。

2. 设计好相关教学课件和练习题。

3. 安排好课堂活动时间,确保教学过程顺利进行。

八、教学步骤:1. 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复习圆的周长的概念。

2. 利用实验工具,让学生实际测量几个不同大小的圆的周长,观察和总结周长的规律。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单元第11课时圆的周长和面积练习北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单元第11课时圆的周长和面积练习北师大版

第11课时圆的周长和面积练习(1)【教学内容】教材第20页。

【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认真审题,分辨清楚题中条件是求圆的周长还是求圆的面积。

【教学难点】圆的周长和圆的面积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教师批注、复习准备1.求出下面圆的周长和面积,并用彩笔描出周长,用阴影表示出面积。

d占WIT严-3.=1 14X3.5*=3艮访凶Ulf >$ -n』=3.*】W=£& 餡le') 「=如-2X1HX3 =18.ft+( cni>2.分辨面积与周长有什么不同。

(1)概念。

圆的周长是指圆一周的长度。

圆的面积是指圆所围成的平面部分的大小。

(2)计算公式。

(教师板书)圆的周长公式:C= n d或C=2 n r 。

圆的面积公式:S=n r2。

(3)使用单位。

计算圆的周长用长度单位。

计算圆的面积用面积单位。

二、巩固练习1.判断。

■ , 2(1)直径为10毫米的圆的面积是3.14X (10十2)。

⑵半径为2厘米的圆的周长和面积相等。

(3)把一头牛栓在木桩上,木桩到牛之间的绳长5米,牛能吃到草的最大面积是28.26平方米。

(栓绳处不计算在内2. 一个圆的周长是25. 12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学生独立完成:r=25. 12 - (2 X 3. 14) =4(米)。

S=n r2 =3.14X 42=50. 24(平方米)。

3. 一个环形的铁片,外圆半径是7厘米,内圆半径是0.5分米,这个环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学生独立完成:已知R=7厘米=0. 7分米,r=0. 5分米,求S。

2 23. 14X (0.7 -0. 5 ) =3 . 14X 0. 24=0. 7536(平方分米)。

三、巩固发展思考题:一条绳子长31.4米,用它围成长方形或正方形的面积大,还是围成圆的面积大?(分组讨论,探讨面积的大小)四、布置作业1.教材第18页练习一第11题。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圆的周长教案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圆的周长教案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圆的周长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圆的周长的概念,掌握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

2、经历测量圆的周长和探究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圆的周长的含义,掌握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

2、教学难点探究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圆形物体,如车轮、圆盘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测量这些圆形物体的周长?2、讲授新课11 圆的周长的概念结合图形,向学生讲解圆的周长的定义: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度叫做圆的周长。

12 测量圆的周长让学生分组,利用手中的工具(如线、软尺等)测量圆形物体(如硬币、圆形纸片等)的周长,并记录测量结果。

13 探究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让学生分别测量不同大小的圆的直径和周长,并计算周长与直径的比值。

引导学生观察比值的特点,发现规律。

3、推导圆的周长公式根据学生的探究结果,引导学生得出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π倍。

从而推导出圆的周长公式:C =πd 或 C =2πr (其中 C 表示圆的周长,d 表示圆的直径,r 表示圆的半径)。

4、课堂练习安排适量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圆的周长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圆的周长、已知周长求直径或半径等。

5、课堂总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圆的周长的概念、测量方法、周长与直径的关系以及圆的周长公式。

6、布置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如完成课本上的相关习题。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来获取知识。

同时,要注重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总结,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对于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

六、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圆形物体、线、软尺等七、注意事项1、在测量圆的周长和直径时,要提醒学生注意测量的准确性。

六年级数学上册 圆的周长教案 北师大版

六年级数学上册 圆的周长教案 北师大版

教案:六年级数学上册圆的周长教案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活动,理解圆的周长的概念,掌握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抽象思考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圆的周长的概念。

2. 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1. 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的灵活运用。

教学准备:1. 圆的模型或实物。

2. 直尺、圆规等测量工具。

3. 教学课件或黑板。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圆形物品,如圆桌、圆形窗帘等。

2. 提问:这些物品有什么共同特征?3. 引导学生思考圆的周长的概念。

二、探究圆的周长(15分钟)1. 让学生分组,每组用圆规和直尺制作一个圆。

2. 让学生测量制作的圆的周长,记录测量结果。

3. 引导学生发现圆的周长与圆的半径、直径之间的关系。

三、总结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10分钟)1. 让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总结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公式表示圆的周长?3. 引导学生得出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C = 2πr 或C = πd。

四、巩固练习(10分钟)1. 让学生运用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 出示一些有关圆的周长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3. 教师点评学生的练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

五、拓展延伸(10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圆的周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出示一些与圆的周长相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解决。

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优化圆的周长,使其更符合实际需要。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掌握了圆的周长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能够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抽象思考能力。

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六、应用题解析(15分钟)1. 出示应用题:一个圆形花坛的直径是10米,求这个花坛的周长。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单元圆|北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单元圆|北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单元圆|北师大版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单元圆|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主要涵盖第一单元“圆”的相关知识。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圆的定义、圆的直径与半径、圆的周长与面积的计算、以及圆的画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圆的定义,掌握圆的基本属性,如直径、半径等。

2. 让学生学会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3.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以及如何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2. 教学重点:圆的定义,圆的直径与半径的关系,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圆规、直尺、绳子、圆形的实物等。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圆规、直尺、绳子、圆形的实物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圆形物体,如篮球、地球仪等,引导学生思考圆的特点和性质。

3. 圆的直径与半径: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了解直径和半径的定义,并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

4. 圆的周长:引导学生探究圆的周长计算方法,引导学生使用圆规和直尺测量圆的周长。

5. 圆的面积:引导学生探究圆的面积计算方法,引导学生使用圆规和直尺测量圆的面积。

6. 圆的画法:引导学生学习圆的画法,如使用圆规画圆,并掌握圆的画法技巧。

7. 应用与拓展:出示一些与圆相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圆的定义:所有点到圆心的距离相等的图形圆的直径:通过圆心,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圆的半径:从圆心到圆上的线段圆的周长:C = 2πr圆的面积:A = πr²七、作业设计1. 题目:计算下面圆的周长和面积。

半径:5cm答案:周长:C = 2πr = 2π × 5 = 31.4cm面积:A = πr² = π × 5² = 78.5cm²2. 题目:画一个半径为8cm的圆。

六年级上册教案(北师大版)圆的周长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教案(北师大版)圆的周长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教案(北师大版)圆的周长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activities,理解圆的周长的概念,掌握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圆的周长的概念:圆的周长是指圆一周的长度。

2. 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圆的周长=2πr,其中r为圆的半径,π(pi)取3.14。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2. 教学难点:理解圆的周长的概念,掌握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活动,自主发现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2. 利用多媒体教学辅助工具,形象直观地展示圆的周长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圆形物体,引导学生关注圆的周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探究:让学生自行测量生活中常见圆形的周长,并记录数据,为后续学习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做准备。

3. 小组交流: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测量圆的周长的方法和结果,引导学生发现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4. 讲解示范:讲解圆的周长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并进行示范性计算。

5. 练习应用: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批改等方式,评价学生对圆的周长概念和计算方法的理解程度。

2. 结合学生的练习题和实际问题解决情况,评价学生运用圆的周长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活动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协作能力。

七、课后作业:1. 请学生运用圆的周长计算方法,测量生活中常见圆形的周长,并将结果记录在作业本上。

2. 请学生结合本节课所学,尝试解决一些与圆的周长相关的实际问题,并将解题过程和答案记录在作业本上。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面积》教学设计(通用13篇)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面积》教学设计(通用13篇)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面积》教学设计(通用13篇)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面积》篇1【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一单元p16——18“圆的面积”【教学目标】1、了解圆的面积的含义,经历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圆面积计算公式。

2、能正确运用圆的面积公式计算圆的面积,并能运用圆面积知识解决一些简单实际的问题。

3、在估一估和探究圆面积公式的活动中,体会“化曲为直”的思想,初步感受极限思想。

【教学重点】能正确运用圆的面积公式计算圆的面积,并能运用圆面积知识解决一些简单实际的问题。

【教具准备】投影仪,cai,等分好的圆形纸片。

【学具准备】等分好的圆形纸片。

【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说明一、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投影出示p16中草坪喷水插图)师:请同学们观察这幅插图,说说从图中你能发现数学知识吗?学生观察并讨论,然后指名回答。

生1:我能发现喷水头转动一周所走过的地方刚好是一个圆形。

生2:对,这个圆形的半径就是喷头喷水的距离,也就是5米;周长也就是喷水所走过的路线;生3:我补充一点,这个圆形的中心就是喷头所在的地方。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

晴大家说说这个圆形的面积指的是哪部分呢?生4:被喷到水的草坪大小就是这个圆形的面积。

师:说得很好,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如何求喷水头转动一周浇灌的面积有多大。

(板书:圆的面积)二、探究思考。

解决问题1、估计圆面积大小师:请大家估计半径为5米的圆面积大约是多大?(让同学们充分发挥自己感官,估计草坪面积大小)------2、用数方格的方法求圆面积大小①投影出示p16方格图,让同学们看懂图意后估算圆的面积,学生可以讨论交流。

②指明反馈估算结果,并说明估算方法及依据。

生1、我是根据圆里面的正方形来估计的,外面方格图面积为10×10=100平方米,圆里面的正方形面积大约为50平方米,那么这个圆形的面积大约在50——100平方米之间;生2:我是用数方格的方法来估计的。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单元第11课时 圆的周长和面积练习北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单元第11课时 圆的周长和面积练习北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单元第11课时圆的周长和面积练习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够熟练运用。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内容1. 圆的周长和面积的概念。

2. 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

3. 圆的周长和面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 相关的练习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如何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如何正确理解圆的周长和面积的概念,以及如何准确运用计算公式。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圆模型、尺子、计算器。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圆的周长和面积的概念和计算公式。

2. 讲解:详细讲解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并通过实例演示如何运用这些方法。

3. 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互相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4. 讲评:对学生的练习进行讲评,指出他们的错误,并给予正确的指导。

5. 应用: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了解圆的周长和面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板书设计1. 圆的周长和面积的概念。

2. 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

3. 圆的周长和面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作业设计1. 让学生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练习题。

2. 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圆,并计算其周长和面积。

课后反思1. 是否有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讲解的方式,练习的难度等。

2. 学生是否掌握了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够熟练运用。

3. 是否有更好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的设计与实施,因为这是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的关键环节。

以下是针对教学过程的详细补充和说明。

教学过程1. 导入在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已有知识:- 复习提问:教师提出问题,如“上一课时我们学习了什么?”“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是什么?”让学生回顾和复习。

六年级上册教案(北师大版)圆的周长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教案(北师大版)圆的周长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教案(北师大版)圆的周长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圆的周长的概念,掌握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圆的周长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方法,探索圆的周长的计算规律。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圆的周长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的推导过程。

教学准备:圆的模型、直尺、剪刀。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内的圆形物体,如圆桌、圆形窗帘等,引发学生对圆形的兴趣。

2. 提问:你们知道这些物体的周长是如何计算的吗?二、探究圆的周长(15分钟)1. 分组讨论:请学生们自由组成小组,观察手中的圆形物体,尝试测量并计算其周长。

2. 汇报交流:各小组汇报自己的测量结果和计算方法。

3. 教师引导:总结学生们的方法,引导学生发现圆的周长与圆的直径之间的关系。

三、圆的周长公式的推导(15分钟)1. 实验操作:学生们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直径的圆的周长,记录数据。

2. 数据分析:学生们观察实验数据,发现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3. 公式推导: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数据推导出圆的周长公式。

四、巩固练习(10分钟)1. 请学生们运用圆的周长公式计算一些实际问题,如计算自行车轮胎的周长、计算圆形操场的周长等。

2. 教师点评:对学生的计算结果进行点评,解答学生的疑问。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请学生们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圆的周长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教师点评:对学生的总结进行点评,强调圆的周长公式的应用。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方法,引导学生探究圆的周长的计算规律,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圆的周长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六、圆的周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10分钟)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运用圆的周长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第一单元圆的周长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第一单元圆的周长教学设计
3.通过对比不同计算方法的优缺点,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4.设计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探索中掌握知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和热情,使其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养成认真观察、仔细计算、反复验证的好习惯。
4.能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并能够用比例的方式表达这一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采用以下方法引导学生学习:
1.利用直观教具和实际操作,让学生通过观察、实践、探究的方式,发现圆周长的计算方法。
2.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在交流与合作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鼓励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深入了解圆周率的发展历程,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1.教师通过展示一幅美丽的圆形花园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个圆形花园的周长是多少吗?我们该如何计算呢?”
2.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教师趁机引入圆周长的概念,指出圆周长就是圆形花园边缘的长度。
六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第一单元圆的周长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圆周长的定义,知道圆周率是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记住圆周率的近似值π≈3.14。
2.学会使用公式C=πd和C=2πr计算圆的周长,并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3.掌握使用滚动法和折叠法测量圆的周长,并能够将这些方法与理论计算相结合。
1.对圆周长的概念理解不够深入,容易与圆的直径、半径等概念混淆。
2.对于圆周率的理解停留在表面,未能真正理解其数学意义和实际应用。
3.在实际操作中,可能难以准确把握测量圆周长的方法,尤其是滚动法和折叠法的应用。

六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圆的周长》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圆的周长》教学设计
2.能够运用圆周长公式C=πd和C=2πr进行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让学生通过探索发现圆的周长与其直径或半径之间的关系,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设计相关的练习题目,让学生应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车轮滚动一周的距离等。
3.能够理解并运用圆周长与直径的比例关系,解决一些简单的比例问题。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计算,发现不同大小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例都是常数π。
首先,学生在前期的学习中,对于圆的相关知识,如圆的半径、直径等有所接触,这为本章节的学习奠定了基础。然而,圆周长的测量和计算方法对学生来说是新的,需要通过具体操作和实践活动来加深理解。
其次,学生在数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方面,已经能够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和数据分析。但在运用圆周长公式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如理解圆周率π的意义、熟练运用公式等方面。
二、学情分析
在教授六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圆的周长》这一章节时,考虑到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基础,进行以下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图形认识和测量能力,他们熟悉基本的平面图形,并掌握了直线、线段、角度等概念。在此基础上,学生对圆的概念已有初步了解,但圆的周长这一新概念对学生而言仍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将理论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推理能力。
(二)教学设想
1.利用实物和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学生对圆周长概念的理解。
-通过展示不同大小的硬币、车轮等实物,让学生直观感受圆周长的存在。
-使用多媒体动画,演示圆周长的测量过程和圆周率的概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设计探究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4.提供分层练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位学生都能得到有效提升。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圆的周长 》一等奖创新教案设计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圆的周长 》一等奖创新教案设计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圆的周长》一等奖创新教案设计4 圆的周长上课解决方案教案设计设计说明圆的周长是在学生认识了圆,了解半径和直径关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生初步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的开始。

鉴于本课时的教学属于计算公式的教学,在设计上突出了以下两点:1.循序渐进,逐层展开。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根据这一理念,我遵循激、导、探、放的原则,引导学生思考、操作,鼓励学生概括、交流。

学生运用知识去大胆尝试,在尝试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2.动手实验,突破关键。

理解和认识圆周率是推导圆的周长计算公式的关键。

教学时用较多的时间组织学生动手实验,探究和认识圆周率,让学生在猜测、实验、验证、计算、交流中发现和认识圆周率,理解周长计算公式的来龙去脉。

教学目标1.认识圆的周长,能用滚动、绕线等方法测量圆的周长。

2.在测量活动中探究发现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3.能运用圆周率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发现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教学难点运用圆周率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学生准备直尺圆形硬纸板圆规教学过程第1课时认识圆的周长⊙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课件出示两辆车,车轮的大小不一样。

师:明明和刚刚分别骑着自行车和踏板车,如果轮子只滚动一圈,哪个滚得远?学生讨论、交流,得出车轮越大,滚一圈就越远。

2.引入:在课前,我们通过学情检测卡的内容,已经了解了车轮滚一圈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圆的周长。

(板书课题——认识圆的周长)设计意图:利用生动的课件创设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参与探究圆的周长的兴趣,为后面的学习和深入探究埋下了伏笔。

⊙引导探究,展开新课1.教具演示,直观感知,认识圆的周长。

(1)课件出示一些圆形图案,提问:你知道圆的周长是指什么吗?(2)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圆形硬纸板,指出哪一部分是圆的周长。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圆的周长》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圆的周长》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圆的周长》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圆的周长的概念,掌握圆的周长计算公式。

学会使用圆规、直尺等工具测量圆的周长。

能够解决与圆的周长相关的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

通过数学问题解决,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素养。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圆的周长的概念和计算公式。

使用圆规、直尺等工具测量圆的周长。

教学难点理解圆的周长的概念,掌握圆的周长计算公式。

能够解决与圆的周长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圆规、直尺、圆的模型、白纸、彩笔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展示一个圆形的物体,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个物体的形状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2. 学生回答:这个物体的形状是圆形,它的特点是所有点到圆心的距离都相等。

3.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个圆形物体的周长是多少?如何计算?4. 学生回答:圆的周长是指圆的边缘一周的长度,可以通过测量或计算得出。

二、探究新知1. 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圆的周长计算公式。

教师展示一个圆的模型,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个圆的周长是多少?学生回答:可以通过测量或计算得出。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圆的周长?学生回答:可以使用圆规和直尺测量圆的直径,然后使用公式C = πd 计算圆的周长。

2. 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教师展示一个圆的模型,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个圆的周长与直径有什么关系?学生回答:圆的周长与直径成正比。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公式表示这个关系?学生回答:可以使用公式C = πd 表示这个关系。

三、巩固练习1. 教师出示一些圆的模型,让学生使用圆规和直尺测量圆的直径,然后使用公式C = πd 计算圆的周长。

2. 学生分组进行测量和计算,教师巡回指导。

3. 学生汇报测量和计算结果,教师点评。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圆的周长|北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圆的周长|北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圆的周长|北师大版今天我要为大家分享的是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圆的周长。

本节课我们使用的教材是北师大版。

一、教学内容我们回顾一下之前学过的知识,包括圆的定义、半径和直径的概念。

然后,我们将引入圆的周长的概念,并通过实例来讲解如何计算圆的周长。

我们将学习使用圆的周长公式 C = 2πr 来计算圆的周长,其中 C 表示周长,π 表示圆周率,r 表示圆的半径。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圆的周长的概念,理解圆的周长公式,并能够运用这个公式来计算圆的周长。

我还希望学生们能够通过实例来理解圆的周长与半径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们掌握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即圆的周长公式C = 2πr。

难点是让学生们理解圆的周长与半径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圆的周长,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

教具包括一个圆形的实物模型和一个圆周率模型,学具包括计算器和一些圆形的道具。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向学生们展示一个圆形的实物模型,让他们观察并描述一下圆的特点。

然后,我提出问题:“你们知道如何计算圆的周长吗?”引导学生们思考圆的周长的概念。

2. 讲解:我向学生们讲解圆的周长的概念,并介绍圆的周长公式C = 2πr。

我通过实例来解释这个公式,例如,如果一个圆的半径是5 厘米,那么它的周长就是2π × 5 = 31.4 厘米。

3. 练习:我给学生们一些圆形的道具,让他们分组合作,测量并记录每个圆的周长。

然后,他们使用计算器计算出每个圆的周长,并与同学进行比较。

4. 应用:我提出一个问题:“如果我们要围成一个直径为 10 厘米的圆形的篱笆,我们需要多长的篱笆?”学生们使用圆的周长公式计算出答案,并解释他们的思路。

六、板书设计在黑板上,我写下圆的周长公式 C = 2πr,并配合实例进行解释。

我还写下一些关键的点,例如圆的周长与半径的关系,以及如何使用圆的周长公式来解决实际问题。

北师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精品教学课件 第一单元圆 第十一课时 练习一

北师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精品教学课件 第一单元圆 第十一课时 练习一
3.14×(4÷2)2 = 3.14×4 =12.56(cm2) 答 : 圆 的 面 积 是 12.56cm2 。 4cm
(2)剪去最大的圆,剩下部分的面积是多少?
4×4 - 3.14×(4÷2)2 =16 - 3.14×4 =16-12.56 =3.44(cm2)
答:剩下部分的面积是3.44cm2
=75.36(平方米)
10米
答:这条小路的面积是75.36平方米。
1 填一填。
(1)推导圆的面积公式,是把圆形转化成(平行四边形 )。
(2)圆的面积S=( πr2 ) 圆的半径越小,圆的面积越(小)。
(3)把一个圆形纸片沿半径平均分成若干等份,拼 成 一个近似的长方形。则面积( 不变 ),周长 ( )。 增加
5 一根铁丝长31.4米,如果用它围成一个圆和一 个正方形,哪个图形的面积大?
(1)围成正方形:
(2)围成圆形:
边长: 31.4÷4=7.85
半径: 31.4÷6.28=5
面积: 7.85×7.85
面积: 3.14×52
= 61.6225(m2)
= 3.14×25
答:圆形的面积大。
= 78.5(m2)
当长方形,正方形,圆的周长相等时,圆面积 最大,正方形居中,长方形面积最小。反之, 面积相同时,长方形的周长最长,正方形居中, 圆周长最短。
圆的认 识
环形的面积: 外面大圆的面积-里面小圆的面积 用字母表示:S环=S大-S小
1 (1) 你 能 在 左 面 的 正 方 形 中 画 一个面积最大的圆吗?圆的面 积是多少?
3.14×(20÷2) ² =3.14×100 =314(m²)
答:这个圆的面积是314 m²。
20m 20m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1课时圆的周长和面积练习(1)
【教学内容】
教材第20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认真审题,分辨清楚题中条件是求圆的周长还是求圆的面积。

【教学难点】
圆的周长和圆的面积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PPT课件。

一、复习准备
1.求出下面圆的周长和面积,并用彩笔描出周长,用阴影表示出面
积。

2.分辨面积与周长有什么不同。

(1)概念。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在新旧知识衔接处设计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新知识点产生前,都要精心地设计问题,以问激思、以问启思、以问拓思、层层深入、循序渐进,加深对圆的周长和面积的意义的理解。

2.正确理解、区分圆周长和圆面积的意义,在PPT课件演示的基础上,要特别重视让学生动手操作,如用颜色描圆的周长和面积,用手感知实物的周长和面积。

3.在计算中,要重点训练有关圆周长和圆面积区分的题目,同时结合题目分清哪些题目是计算圆周长,哪些题目是计算圆面积,还可以从周长和面积的单位上区分。

[不足之处] 在圆的周长和面积这部分知识学习后,有少部分学生在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时常常容易混淆,计算圆周长时变成计算圆的面积,主要原因是对圆的周长和面积的意义没有正确理解区分,对圆的周长和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没有真正掌握,没有对圆的周长和圆的面积计算做到数形结合。

[再教设计] 再教学时要重点训练有关圆周长和圆面积区分的题目,同时结合题目分清哪些题目是计算圆周长的,哪些题目是计算圆面积的,让学生有个根本的区别。

第12课时圆的周长和面积练习(2)
【教学内容】
教材第18页练习一第6,9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概念,圆的半径、直径、周长和面积之间的关系,熟记r=d÷2,d=2r,C=2πr,C=πd,S=πr2,S=π(d÷2)2,S=π(C÷π÷2)2这些公式。

2.能运用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正确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熟记公式。

【教学难点】
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PPT课件。

答:围成的面积不一样大,圆的面积为314 cm2,正方形的面积为246.49 cm2。

3.判断题。

(1)直径大的圆周长大,直径小的圆周长小。

( )
(2)圆的周长大约是直径的π倍。

( )
(3)圆的直径除以周长的商是圆周率。

( )
4.如图所示,有一圆形蓄水池,它的周长约是31.4米,它的占地面积约是多少?
三、课堂小结
我们知道解决问题时要认真思考,应用不同公式参与解题。

四、布置作业
完成《·同步课时练习》相关习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学生能够分析清楚题中的条件,应用条件去解决问题。

2.在解决圆的面积问题时,知道圆的面积和正方形的面积的求法不同,应用不同公式去解决问题。

[不足之处] 有些同学周长与面积公式分不清楚,造成解题错误。

[再教设计] 再教学时多设计些周长与面积对比的练习,让学生清楚周长与面积的区别。

学习小提示:
“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

”同学们,科学的殿堂美不胜收,只要你们“以勤为径”认真学习,我相信你们一定会给自己一份满意的答卷。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一个人学习的好坏取决于他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

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加油吧,孩子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