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赏析之表现手法
诗歌鉴赏之表现手法
“晴”暗指感情的“情”。运用谐音双关含蓄而又 成功的表达了女子希望而又疑虑、 欢喜而又担忧 的微妙心理。
9. 起兴
朱熹说:“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 辞也。”起兴这种辞格经常出现在《诗经》等 民歌和古体诗里。起兴的基本类型有: 兴中含比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诗经· 周南· 汉广》)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这是说南方 有棵高大的树木,却不可在树下休息。这两句 诗首先是兴,但兴中含比。因为乔木高大却不 可依偎其下,这正如同汉水之滨的游女不可求 得一样。
P128
• 李白 清溪清我心, 水色异诸水。 借问新安江, 见底何如此? 人行明镜中, 鸟度屏风里。 向晚猩猩啼, 空悲远游子。
诗的第五、六句除对偶外还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请结合诗句说明其妙处。
运用比喻来正面描写清溪的清澈。诗人以“明镜” 比喻清溪,把两岸的群山比作“屏风”,人在岸 上走,鸟在山中穿度,倒影在清溪之中。给人以 形象生动、身临其境之感。
• 7.互文 : 上下文中相对举而独立的两个词语在 意上互相补充,互相渗透,共同表达一个完整的 意思。互文修辞的运用能收到笔墨经济,以少胜 多, 表意委婉,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 • 秦时明月汉时关 • ——王昌龄《出塞》 • 主人下马客在船 • ——白居易《琵琶行》
• 8.双关 : 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下,利用词的多义和 多音的特点,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 而意在彼。 • • • • 竹枝词 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 情。
• • • • • • •
10年浙江卷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22—23题。 定林①(王安石) 漱甘凉病齿,坐旷息烦襟。 因脱水边屦,就敷岩上衾。 但留云对宿, 仍值月相寻。 真乐非无寄,悲虫亦好音。 定林:寺原名,位于金陵(今南京)作者罢官后 常到此游憩。 仍:又。 • 22.简析第三联中诗人表现情感的手法。( 3分) 23.诗人为什么认为“悲虫”也会有“好音”? 结全诗简要解析。(3分)
诗歌鉴赏的表现手法
诗歌鉴赏的表现手法诗歌鉴赏的表现手法表现手法的作用有: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等。
写景抒情的诗词: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远近着笔、着眼视听、动静结合、以动(声)衬静、绘声绘色、虚(写情)实(实像、实事、实境,写景)相生、乐景哀情、以景结情等;咏物言志、咏史怀古的诗词:常常借外物表达自己的人格,化无形为有形,象征(比喻)、托物言志、铺陈、对比(揭示对立面,突出形象)、反衬等;边塞征战的诗词:渲染、烘托、比兴、以小见大、象征等;即事感怀的诗词:移情于景借景抒情、乐景哀情以景衬情、避实就虚移笔于人、直抒胸臆、对比、反衬、烘托、曲笔(正话反说)、抑扬对应、联想、想象、用典、铺垫、照应、伏笔(暗示)等。
诗歌常见的表现手法示例 1.直接抒情。
直接抒情是一种不要任何“附着物”,而由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的一种抒情方式。
如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城,无处话凄凉。
”作者的感情如江河直下,直抒对亡妻的怀念之情。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登鹳雀楼》)前两句写景,后两句直接抒发在这样的环境里产生的情怀,天然的形势、阔大的气象与诗人在这景象面前产生的富有哲理的思想融合在一起。
2.间接抒情。
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和寓情于景(或物)、情景交融。
借景抒情是作者通过对某种景物的描写来抒发感情的抒情方式。
如孟浩然的《岁暮归南山》:“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人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作者落第的失意,多病的苦痛,年华的流逝,种种哀情都借迷蒙空寂之景表达出来,含蓄委婉,余味无穷。
借物抒情或托物言志(象征)就是作者在对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事物中,通过对事物的描写和叙述来抒发感情、表达志向和意愿的一种抒情方式。
诗歌鉴赏之表现手法
1、以物烘托人
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琵琶 女第一曲弹完,“东船西舫悄无言, 唯见江心秋月白”。这个情景描写 真切地烘托出听者沉湎于动人的艺 术境界中,醉心神往的情思,含蓄 地描绘了音乐的神妙动人。
2、 以人烘托人
汉乐府民歌《陌上桑》对罗敷外貌的描写: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lǚ)髭须;少年见罗敷, 脱帽著绡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 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作者意欲极写罗敷之美,却未对罗敷的美貌作 任何正面描写,而是通过描写行者、少年、耕 者、锄者见到罗敷时的惊叹、赞赏、痴迷等各 种反应,烘托出了秦罗敷的美貌,把读者的联 想向篇处延伸、扩散,从而间接构成了极为活 跃的视觉艺术效果。
诗的前两句从正面着笔,丝毫不露贬意,仿佛热烈颂 扬文帝求贤若渴,虚怀若谷,和对贾生的赞叹。可是 读了后面两句,才恍然大悟,原来郑重求贤,虚心垂 询,推重叹服,乃至“夜半虚席”,不是为了寻求治 国安民之道,却是为了“问鬼神”的本原问题!这究 竟是什么样的求贤,对贤者又究竟意味着什么啊!讽 刺辛辣,感慨深沉,非抑扬不能达到此效果。
例1
陆游《卜算子 咏梅》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 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 群芳妒。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 驿亭之外靠近断桥的旁边,孤单寂寞 地绽开了花却无人作主。每当日色西沉的 时候总要在内心泛起孤独的烦愁,特别是 刮风下雨。 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芳斗春,一 意听凭百花去嫉妒。零落凋残变成泥又碾 为灰尘,只有芳香依然如故。
其它的例子:
李白《望庐山瀑布》“遥看瀑布挂前川”写 出了遥看瀑布的第一眼形象,像一条巨大的白 练挂在山间,“挂”字化动为静,以静写动。 王维《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用花落、月出、 鸟鸣突出了春涧的幽静,以动衬静。 王籍《入若耶溪》“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 幽。”也是以声写静,以动衬静。 毛泽东《沁园春· 雪 》中的“山舞银蛇 ,原驰蜡像”是以动写静。
高考诗歌鉴赏之表现手法(共35张PPT)PPT课件 图文
例:客从南溟来,遗我双鲤鱼。(杜甫)——化用 《汉乐府》中的“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2.引用神话传说。例:江娥啼竹素女愁, 李凭中国弹箜篌。(李贺《李贺箜篌 引》)——“江娥”、“素女”传说中的 神女。
3.引用历史故事。 ①明引:例: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
托物言志,整个诗歌就描写一个事 物,所有诗句围绕一个事物展开 。
借景抒情,描写几个景物,组成一 个场景
蝉
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留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诗中的蝉住在高大的梧桐树上,饮着清露,唱出婉 转的歌声,不用借助秋风,就能传播很远。 它象征着 立身高洁的人,不用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扬。 表达出诗人对内在品格的热烈赞颂和高度自信。
以此为“ 不顾国家存亡而醉生梦死”
的典故。
用典
“禾黍离离半野蒿,昔人城此岂知劳?”
---如许浑《登洛阳故城》
黍离:《诗经 黍离》中有“彼黍离离”
的句子,是说东周大夫经过西周故都,看到 长满禾黍,由此悲叹宫室宗庙的毁坏。后来
常用“黍离”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 痛惜伤感之情。
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的区分
作者从三个侧面来表现夜雪之大这一主题。 ①从“衾枕冷”写,写被子、枕头的冷,反衬 雪之大,这是从触觉的角度来写。 ②从“窗户明”来写,这是视觉所见,雪越大, 就越明亮,看到的越明亮,反映雪也就越大。 ③从“折竹声”来写,是听到的,雪大,积压 在竹上的雪就多,竹子自然就会被压折,“折竹 声”自然烘托雪大。
——借景抒情
春闺思 [唐]张仲素
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 提笼忘采叶,昨夜梦渔阳。
“柳树”是春景中的典型描写对象。诗人在此既是 写实,同时也蕴含着更多的深意。柳树的千丝万絮, 不正隐含着对征人的“千思万绪”吗?句中“陌上桑” 一语,本是汉《乐府·相和曲》名,诗人在此除了实写 陌上春色之外,也是有意地用典,借《陌上桑》的故 事,含蓄地表达女主人公对丈夫的忠贞不二之情
诗歌鉴赏之艺术表现手法
诗词鉴赏之表达技巧诗词鉴赏表达技巧包括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叙述:记叙: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
陆游《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用记叙的方式写自己早年抗金的往事,与现在形成对比。
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景物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
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声衬静、虚实结合。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王维《入若耶溪》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山居秋暝》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杜甫《漫成一首》春山无伴独相求,伐木丁丁山更幽。
杜甫《题张氏隐居二首其一》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沈沈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上片除“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外,写的都是眼前实景实事实情,是实写;下片写对别后生活的设想,是虚写,着意描绘词人孤独寂寞的心情。
虚实结合,淋漓尽致写出了离别的依依不舍。
陇西行四首(其二)陈陶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第三句实写战场的惨烈场面,第四句虚写亲人的思念。
这一虚一实形成鲜明的对比,产生了强烈的悲剧效果。
抒情:抒情方式:直接抒情、间接抒情、托物言志。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不借助任何物,直接抒发情感。
如《乐府诗集•鼓吹曲辞》中“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写一位女子对“君”剖白心迹, 直接表达了少女至真、至善、至烈的爱情,显得坦荡、真率而震憾人心。
再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中“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诗歌鉴赏之表现手法(实用)
下面的诗用了象征还是托物言志的手法?
菊 (郑 谷)
王孙莫把比蓬蒿, 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 由来不羡瓦松高。
墨梅 (元)王冕 吾家洗砚池头树, 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 只留清气满乾坤。
象征(托物言志)
画眉鸟 (宋)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 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 不及林间自在啼。
这首诗在表达技巧有什么突出的特点? 试作简要赏析。 采用对比写法,前两句写农民春旱祈 雨的场面,后两句写朱门看歌舞的情 景,前者忧,后者乐,对比鲜明,反 差强烈。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尖锐的 阶级矛盾。
渲染
本是国画的一种技法,在需要强调的地方,用 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显出物象阴阳向背, 以加强艺术效果。诗歌中则指对环境、景物等 作多方面的正面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
借古讽今(喻今、伤今):
咏史诗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借历史上的事件来 讽喻当朝。
绝句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析】这是一首借古讽今的怀古诗。作者通过赞 颂楚霸王项羽失败后不肯苟且偷生而乌江自刎的 英雄气概,讽刺南宋小朝廷仓皇南逃、不思北上 的投降逃跑行为;简洁而有意味,颇显豪气。
B、托物言志的“志”可以指感情、志向、 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
借景抒情的“情”专指热爱、憎恶、 赞美、快乐、悲伤等感情。
象征
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 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和感 情。表达更为含蓄。
“牡丹”象征富丽; “菊”象征高洁、傲霜斗雪的坚强; “梅”象征高洁、清秀、淡雅、朴素;陆游以 “梅花”象征自己的孤高与劲节(《卜算子·咏 梅》);“兰芷”象征名贵、孤芳、清高;屈 原用“兰芷”象征自己的芳香、不与世同流合 污的高尚节操。
古诗赏析的表现手法
古诗赏析的表现手法古诗赏析的表现手法诗歌的表现手法很多,我国最早流行而至今仍常使用的传统表现手法有“赋、比、兴”。
下面小编为大家搜索整理了古诗赏析的表现手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对比(对照)钱起《暮春归故山草堂》:“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该诗通过“春残”、“鸟稀”、“花尽”、“花飞”与“幽竹”的对比,突出幽竹的高尚精神。
刘禹锡《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今昔对比,抒发物是人非的沧桑变化之感。
张继《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天、残月是冷色,江枫、渔火是暖色,这是色彩的对照;霜天透明的明亮与渔火鲜艳的明亮是光质的对照。
通过对照写出作者的孤寂飘零之感。
2、虚实结合(联想和想象)王昌龄《送魏二》:“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一二两句实写眼前之景,三四两句通过联想和想象虚写朋友夜泊潇湘的情状,表现了作者的惆怅和依恋之情。
李贺《将发》:“东床卷席罢,护落将行去。
秋白遥遥空,日满门前路。
”前两句写收拾停当,即将登程,这是实写;后两句写出征后将会遇到的景色,这是虚笔。
3、正意反说(反语)宋之问《渡汉江》:“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写思乡之切,却正意反说,愈近家乡,愈不敢问及家乡,担心听到坏消息,从而更好地表达出作者的思乡之切。
陆游《秋思》“日长似岁闲方觉,事大如天醉亦休”,纵然是天大的事也一醉罢休,但真能“醉亦休”吗?诗人不过是正意反说,表面放达,实则抒发报国无门、难以释怀的愁苦。
岑参《寄左省杜拾遗》“圣朝无阙事,自觉谏书稀”,运用反语,揭露和讽刺了封建统治者的文过饰非、讳疾忌医,表达了诗人对唐王朝的失望之情。
4、反衬(有时与“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共用)沈佺期《独不见》“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用海燕双栖反衬少妇的孤独愁苦。
贾至《春思二首(其一)》“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用春日美好之乐景反衬诗人内心之愁苦。
诗歌鉴赏表现手法(完整版)
诗的第一、二句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诗的第一、二句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第一句是实写,写出庐山“成岭”、“成
峰”的具体形象,给人以逼真的实感。第二句
是虚写,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各个不同 的角度看庐山,到底是什么状貌呢,诗人故意 撇开不写,只说“各不同”让读者去想像。
诗在前两句实写的基础上,后两句又采用了 怎样的写法?
明作用:
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有时能形成强烈的 对比效果,从而突出诗歌的中心。
明作用:
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有时能形成强烈的 对比效果,从而突出诗歌的中心。
明作用:
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有时能形成强烈的 对比效果,从而突出诗歌的中心。
全诗借桃花引出世外桃源,将隐居山间的 眼前现实和陶渊明笔下的理想世界巧妙地结合 起来,表达了作者僻进山中的孤寂之情。
明作用:
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有时能形成渲染烘
托的作用,从而突出诗歌的中心。
采用了什么表达技巧,又何作用?
采用了什么表达技巧,又何作用?
虚实结合。写一年的清明节,诗人去都城郊 外南庄踏青,因为口渴,就向一位农家姑娘讨水 喝,姑娘给了他一杯水,并倚在桃树旁凝视着 他,这情景难以忘怀,第二年,他又来到这里, 虽然景物依旧,但姑娘却不知哪里去了,于是在 紧闭的门上写了这首诗,表达了对并不在眼前的 姑娘的思念之情。渲染烘托 ,突出中心 。
1、试解释“远害全身诚得计”一句中“远害全身”的意 思。 2、表明洞中蝙蝠“远害全身”最生动的两个词语是_、 _ 。 3、最末一句表明作者对洞中蝙蝠怎样的态度?
洞中蝙蝠
自居易
千年鼠化白蝙蝠,黑洞深藏避罗网。 远害全身诚得计,一生幽暗又如何?
1.远离祸害,保全自身 2.藏 避 3.否定、贬斥
诗歌鉴赏的表现手法有哪些
诗歌鉴赏的表现手法有哪些中国古代不合乐的称为诗,合乐的称为歌,现代一般统称为诗歌。
它按照一定的音节、韵律的要求,表现古代社会生活和人的精神世界。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诗歌鉴赏的表现手法,一起来看看吧。
诗歌鉴赏的表现手法表现手法的作用有: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等。
写景抒情的诗词: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远近着笔、着眼视听、动静结合、以动(声)衬静、绘声绘色、虚(写情)实(实像、实事、实境,写景)相生、乐景哀情、以景结情等;咏物言志、咏史怀古的诗词:常常借外物表达自己的人格,化无形为有形,象征(比喻)、托物言志、铺陈、对比(揭示对立面,突出形象)、反衬等;边塞征战的诗词:渲染、烘托、比兴、以小见大、象征等;即事感怀的诗词:移情于景借景抒情、乐景哀情以景衬情、避实就虚移笔于人、直抒胸臆、对比、反衬、烘托、曲笔(正话反说)、抑扬对应、联想、想象、用典、铺垫、照应、伏笔(暗示)等。
诗歌常见的表现手法示例1.直接抒情。
直接抒情是一种不要任何“附着物”,而由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的一种抒情方式。
如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城,无处话凄凉。
”作者的感情如江河直下,直抒对亡妻的怀念之情。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登鹳雀楼》)前两句写景,后两句直接抒发在这样的环境里产生的情怀,天然的形势、阔大的气象与诗人在这景象面前产生的富有哲理的思想融合在一起。
2.间接抒情。
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和寓情于景(或物)、情景交融。
借景抒情是作者通过对某种景物的描写来抒发感情的抒情方式。
如孟浩然的《岁暮归南山》:“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人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作者落第的失意,多病的苦痛,年华的流逝,种种哀情都借迷蒙空寂之景表达出来,含蓄委婉,余味无穷。
诗歌的常见表现手法
诗歌的常见表现手法:
1.直抒胸臆:直接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
2.借景抒情:通过对景物的描写,传达诗人的感情。
3.托物言志:借助对事物的描绘,表达诗人的志向和感情。
4.用典抒情:引用典故或历史事件来表达诗人的感情。
5.情景交融:将情感与景物描写相结合,达到情感与景物的相互呼应。
6.对面落笔:通过对另一方的描写,间接表达诗人的感情。
7.借古讽今:通过对古代事件的描绘,讽喻现实,表达诗人的思想观点。
8.抑扬:通过压抑和张扬的手法,形成对比,突出诗人的情感。
9.起兴:借助其他事物的描绘,引出诗歌的主题。
10.比兴:通过对比和类比的手法,表达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11.触景生情: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引发诗人的情感和思考。
12.衬托:通过对其他事物的描写,突出主要事物的特点或情感。
13.烘托:通过渲染气氛和背景,突出主要事物的特点或情感。
14.虚实结合:将虚幻和现实相结合,形成独特的艺术效果。
15.点面结合:将整体和局部相结合,形成全面而深入的描写。
诗歌鉴赏表现手法归纳
诗歌鉴赏表现手法归纳一.描写手法1.白描:本是中国画的技法名称;用墨线勾描物象;不着颜色的画法..用在文学创作中;指用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刻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的写作方法..例:散文“房间内的光线不够;所以在房间正中顶上;开了一个八角形的光斗..因此大家就把这个楼叫做‘八角楼’..”作者用朴素的语言;不作任何形容;简明地写房间内简陋的陈设;重点介绍了“八角楼”名称的由来..诗歌“父耕原上田;子斫山下荒..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描绘了一副父子辛勤劳作、官家修筑粮仓的画面;表现了封建统治者剥削、压榨农民的深刻主题..“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把经过选择的九种事物;巧妙地排列开来;勾勒出荒远古道上秋风飒飒的凄凉景象;写出了“断肠人”眼中的凄凉景象..2.渲染:本是中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有不同寻常的艺术效果..文艺创作表现手法是对所写对象作突出的描写、形容、烘托;在需要强调的地方浓墨重彩..例:诗歌“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这里“家家雨”“处处蛙”渲染了一种气氛;衬托夜的静、心情的焦急..写出了焦急等待的心情..诗歌“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作者突出了刚抽新芽的柳枝;成双成对的黄鹂;自由自在的白鹭和一碧如洗的青天;四种鲜明的颜色新鲜而且明丽;构成了绚丽的图景..3、烘托:对所描写的主要对象不作正面的刻画;而是通过写周围的人物、环境;使主要对象更加鲜明突出..属于侧面描写.. 例:诗歌“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写刘备频繁问计;是为了从侧面烘托出孔明的才智..4.虚实结合: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显者为实;隐者为虚;现实为实;想象为虚..例:诗歌“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本诗写了两次“巴山夜雨”;第一次是实写;第二次是虚写:想象未来一天与妻子团圆;“共剪西窗烛”时再回忆起今晚巴山夜雨的情景..虚写分为两类:联想和想象..确实存在是事物是联想;由此及彼..如“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是闪着无数的明星”.. 思维再创造是想象;虚构的虚幻的神仙世界和梦境都是想象..如梦游天姥吟留别虞美人..“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的望洞庭这首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通过极富想象力的描写;将洞庭的湖光山色别出心裁地再现于纸上..5.衬托:分为正衬和反衬..正衬:用类似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如爱莲说中用菊花衬托莲.. 反衬:用相反或相异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如“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例:诗歌“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林深树密;阳光很少;直到夕阳西下的时候;才有几道余光斜射进来;把地上的青苔照得一片明亮..正如闪电能显现夜的黑暗一样;这一点点亮光;反而使人更感到树林的昏暗、幽深..6.对比:对比既是描写手法;也是修辞手法..例:诗歌“台城六代竟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万户前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全诗以台城这一元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为题;描写了六朝纵情作乐的荒淫生活;和如今野草丛生的凄凉景象形成对比;把严肃的历史教训化做了触目惊心的具体形象;寄托了吊古伤今的无限感慨..“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通过陶者和富家的对比;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制度的贫富差距和不同命运;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7.动静结合动静结合是指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多角度开拓意境;构成一种情趣..1.以动衬静如王维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诗人就通过花落、月出、鸟惊等景物的“动”突出了春山、春涧的“静”;从而创造出了静谧、高远的意境.. 2.以声衬静如南朝梁·王籍的入若耶溪:“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长久寂静后的偶尔声响;或一阵声响后的寂静;都会使寂静更明显..例:诗歌“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运用以动衬静的手法;突出夜阑人静;只有露珠滴落在枯叶上的声响的静寂..3有动有静“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采用了前两句的静景和后两句动景结合的方法;将山水的明丽动人;月色的清爽皎洁;渔民的欣快欢畅;淋漓尽致地展现在明澈秀丽的画卷中..8.细节描写: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 例:诗歌“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诗中写了这样一个细节:家书将要发出时;又觉得有话要说;故“又开封”..表达了漂泊异乡的游子对家乡亲人的无尽思念..9.点面相结:“点”;指的是最能显示人事景物的形象状态特征的详细描写;所谓“面”;指的是对人事景物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点”;可以突出重点;体现深度;“面”;可以顾及全局;体现广度..例:诗歌“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此诗中千山、万径是面;孤舟、蓑笠翁是点.. “千里水天一色;看孤鸿明灭..”静态的“千里水天”的画面上;又加上了孤鸿这个动点..点面结合;表现了诗人超脱世俗、不受约束的闲适生活..10.移步换景:描写景物时;人走景移;随着观察点的变换;不断展现新画面..例:诗歌“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晚上;江面平静时;俯视月亮在水中的倒影;好像天上飞来一面明镜似的;日间;仰望天空;云彩兴起;变幻无穷;结成了海市蜃楼般的奇景..二.描写角度角度可以分为感官角度和方位角度两种..感官角度主要指触觉吹面不寒杨柳风;视觉、听觉千里莺啼绿映红;嗅觉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味觉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方位角度只要是指远远看山有色;近潮平路带沙;高高处不胜寒低低绮户;照无眠三.修辞手法1.比喻明喻、暗喻、借喻..例1:“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本诗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例2:“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如眉”;以眉喻月;绘出了三月时月亮的形状并体现出了它的清秀..“镜”;以镜喻兰溪之水;写出了兰溪水之清澈明静;亦反衬出月光的明洁..2.比拟: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作用: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的更形象、生动的作用..古诗诗赏;主要是拟人..例1:“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这首诗用拟人的手法;让杨柳化身为美人出现;栩栩如生地刻画出杨柳的婀娜多姿..例2:“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这首诗歌以拟人化的手法;写出了夜雨的神奇;喜悦之情跃然纸上..例3:物拟物“一滴太白酒;十里草木香..”把酒香拟成花香..人拟物“文坛花争艳;桃李果竟先..”把人拟成花..3.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例1:“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例2:“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李华春行即兴4.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例1:“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竟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 例2: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三万里”“五千仞”“泪尽”都是夸张;把对故国山河的热爱、对遗民的深切同情、对偏安江南不思进取的投降派的满腔愤怒表现得淋漓尽致..5.借代:用事物的特征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例1:“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例2:“终岁不闻丝竹声”..白居易琵琶行以“丝竹”代音乐..例3:“门前冷落鞍马稀”白居易琵琶行“鞍马”代“客人”..例4:“樯橹灰飞烟灭..”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樯”是船上的桅杆;橹是比桨长大的划船工具;安在船尾或船旁..这里用樯橹代战船..例5:“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里“金戈铁马”用来代指精锐部队..6.设问: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例1:“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元曲小令;阿鲁威作设问开篇;点明题旨;领起下面分层次地叙述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例2: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泰山啊你究竟怎样你横跨齐鲁两地;还留着满山苍翠..7.反问:在问句当中包含着答案..例:“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王安石题乌江亭8.对比:以强烈反差突出事物特征..例1.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例2.“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劳动者不能享受劳动成果;不劳动者反而占有劳动果实的不平等的社会现实..9.双关:表面是一个事物;实际上还暗指另外的含义..古人送别折柳就是希望对方留下来;就是双关修辞..例1:“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竹枝词“晴”与“情”同音;是双关隐语..例2: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凉”字既写天凉又写心境之凄凉;诗人由床上之月写到天上之月;顶真巧妙..愁情、凉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的意境..10.互文:即古代诗文的相邻句子中所用的词语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的意思;是古汉语中一种特殊的修辞手法.. 例1:秦时明月汉时关;秦汉时的明月照耀秦汉时的关塞.例2:烟笼寒水月笼沙;烟和月笼着寒水和沙..11.用典:分为用典故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例:“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写的是刘裕当年北伐抗敌的英雄气概..作者借赞扬刘裕;讽刺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表现作者抗金的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心..12.顶真:用前面结尾的词语或句子作下一句的起头的修辞格式..例1:“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例2:“楚山秦山皆白云;白云处处长随君..长随君;君如楚山里;云亦随君渡湘水..”13.反复例: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14.通感:把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沟通起来的一种手法..例:“凤吹声如隔彩霞;不知墙外是谁家..重门深锁无寻处;疑有碧桃千树花..”像凤鸣般悦耳的笙声如隔着彩霞从天上传来;不知吹笙的人是墙外的哪一户人家..一道道大门紧锁着无处寻觅;也许是仙境吧;那里长满碧桃;树树全都开满鲜花..15.象征: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某种概念、思想和感情的艺术手法..如蜡烛;光明磊落;焚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具体形象;可以使我们联想到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因此蜡烛是舍己为人的象征例1:“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着花..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导山中去;归来每日斜..”“篱边菊”象征陆鸿渐具有高洁的节操..例2:“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卜算子·咏梅以梅自喻;表现自己不与争宠邀媚、阿谀奉承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谗毁、坚贞自守的铮铮傲骨..四.抒情手法一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即以第一人称“我”为抒情主体;直接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的一种文章笔法..例1: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例2: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二间接抒情1.借景抒情:诗人把所要抒发的情感、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景物之中;通过描写景物予以抒发..例:“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朝雨”烘托出诗人送别友人时的忧伤之情;“杨柳”象征离别;折柳相赠表示留恋之情;增加了浓厚的离别情意..具体又可以分为下面四种..以乐景衬哀情: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以乐景衬乐情:江林皆秀发;云日复相鲜..征路那逢此;春心益渺然..以哀景衬乐情:千里黄云白日熏;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以哀景衬哀情: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2情景交融:诗中既有景物描写的成分;也有抒情的成分;两者相互融合;难分彼此..例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借景抒情与情景交融的区别借景抒情:在这种抒情方式中;景物是描写的实体;诗人的思想感情没有直接外露;它主要通过客观地描写景物来寄寓思想感情..读者只有品味、咀嚼、挖掘特定景物的内蕴时;才会感悟出诗人寄托在此景此物背后所蕴涵的情思..情景交融:也叫寓情于景物、融情于景;将诗人的主观思想和感情融合在有声有色的景物描写中;客观景物明显地涂染上了诗人浓郁的主观感情色彩;如“红杏枝头春意闹”..例:“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诗人撷取“孤帆远影尽”“长江天际流”这两幅动态画面;逼真地描写了远望中的船儿消逝时情景;也勾勒出诗人翘首凝望的神情..借景抒情;表现了诗人与孟浩然的深情厚谊;抒发了十分真挚的友情..例:杜甫春望“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花春鸟;本来是令人欢娱;让人喜悦的景物;但对于沉浸在悲痛之中的诗人来说;却是见之溅泪;闻之惊心;忧国思家之情表现得形象而深沉..这两句情景交融;以美好的景物来反衬诗人悲痛的感情;感人至深..3托物言志: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明心迹;以及人生的态度和对人生的感悟..诗中的物带有了人格化的色彩.. 例:虞世南的蝉:“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诗中三四句借蝉声远传道出了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的道理;从而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颂和高度自信..4借古讽今怀古伤今:借历史上的事件来讽喻当朝..例:李清照乌江:“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通过赞颂楚霸王项羽宁肯乌江自刎;也不愿过江偷生的英雄气概;谴责了宋王朝仓皇南逃、不思北上的行为..。
诗歌赏析的15种表现手法
诗歌赏析的15种表现手法诗歌赏析的15种表现手法很多同学会问诗歌鉴赏的表现手法,本文就给大家总结了一下常见的一些表现手法,希望大家能牢牢记住,在考试时遇到这类问题时不至于不知道答什么。
1、直接抒情即作者在文中把内心强烈的感情不加掩饰地直接叙述出来,让强烈的感情激流直接倾泻而出。
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全诗以慷慨悲凉的基调,通过等幽州台直接表达了诗人功业难就、空怀壮志的悲愤和失意苦闷的情怀。
2、借景抒情(杜牧《泊秦淮》)属间接抒情的一种,通过对实景的描写来抒写作者的感情。
如: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诗歌的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
所写景并非晴朗的月夜、万里无云的碧空,而是迷蒙的烟月,笼罩着寒水白沙。
景色是那么黯淡,氛围是那么冷寂,这就给后两句写作者的忧虑情绪增添了气氛,加浓了色泽,两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3、托物言志属间接抒情的一种,托物言志就是把要抒发的感情、阐发的思想借助于对某种事物或物品的描摹议论表达出来。
如: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虞世南《咏蝉》)诗歌中所描写的蝉的形象是:蝉垂着触须在枝头吸饮清洁的露水,阵阵的蝉声从稀疏的梧桐上传出来。
身居高处,叫声自然传的很远,并非依靠风的力量。
而在诗歌中作者真正所要抒发的人生感怀是:凡是品格高尚的人,总是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地提高自身修养,因而美好的.声名自可远扬,不需要依靠其他人的吹嘘。
由此可见,写蝉是依据,而抒怀言志才是真正目的的。
4、情景交融在景物描写中融入了作者的主管感情,使诗歌达到“物我合一”分不清哪是“景”,哪是“情”的境界。
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诗句表面上是写景,而实际上则隐寓着诗人的一种超脱尘世、热爱自然、远离官场的感情境界。
5、动静结合指对人、事、景处于动态或相对静态时的描写。
诗歌鉴赏——表现手法
• (7)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 或缩小的描述。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 • (8)用典:用典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法,能够 起到含蓄、洗练、委婉和联想翩翩等作用。既可使诗歌语 言精炼,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 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 现力和感染力,在增强了作品意蕴的同时,也给阅读造成 了一定的影响。古诗词中的用典有以下几种情形:①点化 前人语句②引用神话故事③运用历史故事。 • (9)点化(化用):对前人书面作品的语言和群众的口头 创造,进行再加工再创造,赋予它新的内容和意境。可分 三种:字词点化、内容升华、意境开拓。 • (10)反复:叠字叠词叠句:作用不外两种:增强语言 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更加生动形象。思想感情的表 达更为绵密曲折,音节流美,增强语言的音乐美、修辞美。 • (11)排比: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 一致的几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有力,气势。 • (12)双关:在有些诗歌尤其是民歌中,作者为了表达 出一种委婉含蓄的情感,往往采用隐语、双关的修辞手法。
• 修辞手法:比喻、比拟、设问、反问、借 代、对偶、夸张、用典、衬托、化用、互 文、反复等。 • 篇章结构: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 志、以景结情、总分得当、以小见大、层 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画龙点睛 等。
• 修辞方法的效果: • (1)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 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更加生动 感人。 • (2)比拟: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 描写叫拟物。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 事表现的更形象、生动的作用。 • (3)设问: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问题引 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 题,令人回味。 • (4)反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来加强语 气,表达强烈感情。 • (5)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 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借 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 (6)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 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 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
解析诗歌表现手法
解析诗歌表现手法诗歌是一种具有独特美感和表达方式的文学形式。
为了传达作者的情感、思想和意义,诗歌使用了许多不同的表现手法。
本文将解析一些常见的诗歌表现手法,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歌作品。
1. 比喻和象征比喻和象征是诗歌中常用的表现手法。
比喻通过将事物与其他事物进行类比,以强调相似之处,使读者产生更强烈的感受和联想。
例如,"你的眼睛如同星辰闪烁"中的比喻使读者能够感受到眼睛的明亮和闪耀。
象征是一种使用具体事物来代表抽象概念的手法。
例如,"蔚蓝的天空"代表自由和宽广无边的意境。
通过比喻和象征,诗歌能够在有限的语言表达中传递更深层次的含义。
2. 感官描写感官描写是用诗歌表达感觉和观察的方式。
通过诗歌的语言和修辞手法,读者可以感受到作者所描绘的事物的味道、声音、触感、颜色和气味等。
例如,"微风轻拂,花香弥漫"中的描写使读者可以想象出优美的氛围和芬芳的香气。
感官描写常常借助于形容词、动词和修辞手法,通过细腻的描绘来激发读者的感官体验和想象力。
3. 对比和矛盾对比和矛盾是诗歌中常用的表现手法,通过对事物之间的对照来产生强烈的冲突和张力。
对比可以是形象的,也可以是意义上的。
例如,"黑夜中的一束阳光"中的对比使读者感受到黑夜和阳光之间的强烈对照。
矛盾则是指诗歌中表达的观点、情感或意义之间相互冲突或矛盾,从而引起读者的思考和共鸣。
通过对比和矛盾,诗歌能够传递更为复杂和深刻的情感和思想。
4. 押韵和节奏押韵和节奏是诗歌中常用的语言技巧。
押韵是指诗句中音韵相同或相似的词汇,通过音韵的重复来产生韵律美感。
节奏是指诗句的长度和音节的重复或变化,通过音节的起伏和变化来产生节奏感。
押韵和节奏可以使诗歌更加优美、流畅,同时也增加了诗歌的记忆性和声音感。
通过押韵和节奏,诗歌能够在声音层面上给读者带来愉悦和享受。
5. 社会批判和思考诗歌不仅仅是用来表达美感和情感的手段,也可以用来批判社会现象和思考人生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 诗 1.表现手法 词 表 对比,抑扬,衬托(正、 达 反衬)、联想,比兴。 技 巧 2.修辞方法比喻 比拟(拟人拟物)对偶
夸张 借代 设问 反问等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抒情类 借景抒情 间接抒情 托物言志 描写类 动静,虚实,细节 描写,白描、侧面 烘托, 。
3.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议论、抒情。
☆答题三步骤
① 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② 结合诗句阐释如何运用了这种手法。 (分析) ③ 此手法有什么突出的效果和好处,表达 了诗人怎样的感情。(作用,主旨)
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 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 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 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 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 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请从虚实的角度对这首词进行赏析。
上阕除“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 楚天阔”外,写的都是眼前实景实事 实情,是实写;下阕“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 良辰好景虚设”写对别后生活的设想, 是虚写;着意描绘词人孤独寂寞的心 情。虚实结合,淋漓尽致地写出了离 别的依依不舍之情。
上下片各分为两层。上片先写入梦 前的思念,属于实写。接着写设想 相逢的情景,是虚写。下片先写梦 中相见的悲喜,是虚写。后写梦醒 后的感慨,是实写。这样由实而虚, 由虚而实,虚实结合,把对亡妻的 思念写得凄切动人,感人至深。
二、修辞手法
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反问、设问、 通感等
1、比喻:诗词当中经常运用这一手法以达到形 象生动、化虚为实、把抽象事物具体形象化的 艺术效果。例如: 咏柳(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说说下列诗句的主要表现手法:
1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 用典 ) 2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直抒胸臆) 3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4 .杨柳岸晓风残月。
( 起兴
)
)
( 借景抒情 )
5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互文
6 .樯橹灰飞烟灭。
7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咏鹰》( 衬托 )
诗歌鉴赏之
表现手法
提
醒
在古诗鉴赏中,命题者往往将“表达 技巧、写作特色、写作技巧、艺术特色、 表现手法 、写作手法、手法”等几种称 谓综合使用,实则大同小异。答题要看清 楚,不要被迷惑。
典型表现手法:
对比、动静结合、虚实相生、 抑扬结合、以小见大、托物言志 、 用典、对写法、反衬、白描、 细节描写、起兴、绘形绘色等。对比Fra bibliotek观祈雨
李约
桑条无叶土生烟, 箫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看歌舞, 犹恐春阴咽管弦。
动 静 结 合
雨后池上
刘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 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柳舞, 更作荷心万点声。
虚实相生 江城子
苏轼(宋)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 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 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 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 明月夜,短松冈 。
温馨提醒——
• 表现手法的使用往往 是综合性的,但要分 清主次。 • 结合诗句分析要具体, 不能脱离诗句本身架 空分析。 • 总结概括要力求准确, 反复筛选用词。
表达技巧鉴赏之
修辞手法鉴赏
常见修辞格表达效果
比喻、比拟:描绘事物生动、形象、鲜明。增 强了感染力。比喻用在议论中使深奥道理浅显 化,易于理解接受。 借代: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 夸张:引起丰富的联想,突出了事物的本质和 特征,便于抒发强烈的感情。 对偶:音节整齐匀称,节奏鲜明,有结构美和 音乐美。 顶真:具有回环跌宕的旋律美。
旅馆寒灯独不眠, 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
霜鬓明朝又一年。
反衬
鹧鸪天
室人降日① 以此奉寄 (元)魏初
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 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 山接水, 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何时收拾田园 了,儿女团圞夜煮茶? 注:①室人降日,妻子生日。
“满林残照见归鸦”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 请略加分析。
提问方式:这首诗(词)运用了怎样 的表达技巧?试作分析。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词)的表 现技巧(或艺术手法,表现手法或手 法 )。 诗人(词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 的?有何效果? 试从某一手法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 析。
(整体考查、局部考查)
1、什么手法? 2、主要手法? 3、什么手法?什么感情? 考查全诗(词) 考查某一联、某一句、某两联、 上阕、 下阕。
贾生
抑扬结合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 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 不问苍生问鬼神。
以 小 见 大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托 物 言 志
墨梅
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 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 只留清气满乾坤。
除夜作
对 写 法
(唐)高适
初入淮河四绝句(三)
杨万里 两岸舟船各背驰,波痕交涉亦难为。 只余鸥鹜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 【注】淳熙十六年十二月,金人派遣使者 来南宋贺岁,杨万里奉命送金使北返途中, 来到原为北宋腹地,现已成为宋、全国界 的淮河时,感慨万端,作诗以抒怀。 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
(1)此诗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写景。 (2)前两句实写淮河两岸舟船背驰,波痕接 触也难以做到,虚写作者对国家南北分离 的痛苦和无奈。后两句实写鸥鹭可以南北 自由飞翔,虚写国家不统一,人民不能自 由往来的残酷现实。 (3)作者通过虚实结合的手法,形象地表达 了渴望国家统一,人们能过上自由幸福生 活的强烈愿望。
( 借代 )
( 白描 ) 8 .寒山几堵,风低削碎中原路。秋空一碧无今古。
小
试
吧
判断下列诗句的修辞手法
⑴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借代,对比 ⑵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借代,设问 ⑶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 夸张 ⑷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双关对偶拟人 ⑸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夸张 ⑹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设问 ⑺荷花娇欲语,愁煞荡舟人。 拟人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问:该诗主要运用了何种艺术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 (第一步)作者采用拟人化的手法
(第二步)“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欲别频啼四五声” 赋予柳条藤蔓、黄莺以人的情感,并使主客移位。
(第三步)巧妙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湖上亭的依恋之情。 (或:借景抒情。通过柳条、藤蔓、黄莺的描写,表现惜 别之情。)
小
试
吧
2.评析手法之手法自助型
提问方式:
这首诗(或哪一联)运用了怎样的 表现手法?
提问变体: (1)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 手法)。 (2)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3)这首诗写法上有何特点? 这首诗是怎样表现------的?
2.评析手法之手法自助型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逢雪宿芙蓉山
刘长卿
白 描
日暮苍山远, 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 风雪夜归人。
细节描写
画堂春
秦观
落红铺径水平池, 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 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 捻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 此恨谁知?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借 景 抒 情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