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温辛肝功效网络的活血化淤治法 抗肝癌作用机制解析
活血化瘀药在肝病治疗中的应用
![活血化瘀药在肝病治疗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cd645f631eb91a37f1115c30.png)
活血化瘀药在肝病治疗中的应用【关键词】活血化瘀药;黄疸;胁痛;鼓胀;肝病在临床上凡以疏通血脉、促进血行、消散瘀血为主要作用的药物均称为活血化瘀药。
主要适用于血行障碍、瘀血阻滞所引起的多种疾病。
按药物作用特点不同,分为养血活血药,如丹参、当归等;行气活血药,如郁金、元胡等;活血祛瘀药,如川芎、红花等;祛瘀止痛药,如乳香、没药等;破血散结药,如三棱、莪术等。
肝病在临床上包括急慢性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炎,酒精性肝炎、脂肪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肝硬化和各种不明原因的肝脏病变,属祖国医学的“黄疸”、“胁痛”、“鼓胀”范筹。
肝病一般治疗比较困难,尤其慢性肝病缠绵难愈,往往出现“久病必瘀”,所以笔者在治疗肝病时在辨证论治基础上常配合应用活血化瘀药物,大大提高了临床疗效。
1 黄疸黄疸的病因主要为湿热蕴结、肝胆瘀热、脾胃虚寒、热毒炽盛和积聚。
从外邪来说以湿邪为主,从内因来说,情志不遂,气机怫郁,癥瘕积聚等,都可以使脾胃失其健运,肝胆失其疏泄,遂致胆液运输不循常道,外泄肌表而发黄。
著名肝病学家关幼波曾说“治黄必治血,血行黄易却”,并认为治疗黄疸用活血化瘀药有4个优点:①能够加快黄疸的消退;②有利于肝脾肿大的软缩;③有助于肝功能的恢复;④可以缓解肝脾区的疼痛[1]。
病案一:患者男,38岁,2004年7月8日初诊。
主诉:眼睑及皮肤色黄半月余,伴有口干,恶心,两胁胀痛,乏力,纳呆,小便黄,大便粘滞不爽。
化验肝功:ALT::109 U/L,AST:96 U/L,TB:64 μmol/L,DB:20.6 μmol/L。
乙肝六项:HBsAg(+),HBcAb(+),彩超示:肝回声光点密集。
查舌质红,苔薄黄,脉弦细。
中医诊断:黄疸。
辨证为温热蕴结,肝郁脾虚型。
法以清热利湿,疏肝健脾,佐以活血化瘀。
方药如下:柴胡15 g,白芍15 g,茵陈30 g,垂盆草30 g,白花蛇舌草20 g,叶下珠15 g,炒白术20 g,茯苓20 g,郁金20 g,当归20 g,赤芍60 g,元胡15 g,砂仁10 g,焦三仙45 g。
活血化瘀法在慢性肝病治疗中的重要作用
![活血化瘀法在慢性肝病治疗中的重要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be1ae26c49649b6649d7475e.png)
活血化瘀法在慢性肝病治疗中的重要作用(作者:__________ 单位: ___________邮编:____________ )慢性肝病一般包括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炎、酒精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等,尤以乙肝、丙肝为多见,随着病程的延长,其肝纤维化、肝硬化是不可避免出现的。
慢性肝病病程较长,其治疗困难,缠绵难愈。
因此,在对慢性肝病的治疗过程中,中医学者们不断探索,总结经验,发现有许多久治不愈的症状,经加用活血化瘀药后症状会得到明显改善。
通过反复不断的应用,确定了活血化瘀法在慢性肝病治疗中的重要性。
滿1传统中医对活血化瘀法的认识帛中医学认为:“久病必瘀”。
慢性肝病,缠绵难愈,造成瘀血的病因很多。
李佃贵老中医指出[1]:血瘀之因有四:一曰气滞血瘀;二曰因热致瘀,疫毒蕴伏血分是病毒性肝炎的基本原因。
《医林改错》:“疫毒在内烧炼其血,血受烧炼,其血必凝”;三曰因湿致瘀,湿热是病毒性肝炎的发病基础,水湿内蕴,阻于脉络,血脉不通而为瘀;四曰因虚致瘀。
可以说气滞血瘀贯穿于肝病的全过程,其善用失笑散为基础方加减。
汪承柏老中医在肝病治疗中十分重视活血药的使用[2],提出根据病因分别给予祛湿活血、清热活血、助阳活血、理气活血、消食活血、凉血活血、通下祛瘀、软坚散结等治法。
其将常用活血药按药物作用分为四级:第一级:通过补血养血达到活血化瘀的目的,如:何首乌、当归、阿胶、鸡血藤、仙鹤草等;第二级:具有祛瘀生新活血化瘀的作用,如:桃仁、红花、川芎、赤芍、丹参、益母草、五灵脂、蒲黄、三七、茜草、丹皮等;第三级:具有攻瘀散血作用,如:大黄、元胡、水蛭、虻虫、蔗虫、地龙、刘寄奴、泽兰、生山楂、王不留行、牛膝等;第四级:具有强烈的破癥祛瘀作用,女口: 乳香、没药、血竭、三棱、莪术、山甲等。
轻度血瘀可选择作用较平和之丹参、赤芍之类,血瘀较重者可选用桃仁、红花、三棱、莪术等。
著名老中医关茂会治疗慢性肝炎[2],其认为肝病日久常有血瘀症状见之于临床,针对出现的各种症状,确立了化瘀七法:①解毒活血法:通常用于瘀血症兼有发热、口苦、苔黄、脉弦滑,大便干或粘滞不畅,尿黄或有恶心呕吐、胃堵满或见黄疸者。
活血化瘀药物对肝癌细胞HepG2的抑制作用及机制
![活血化瘀药物对肝癌细胞HepG2的抑制作用及机制](https://img.taocdn.com/s3/m/16e0b132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83.png)
活血化瘀药物对肝癌细胞HepG2的抑制作用及机制韩盈;杨长春;张晓岚;包志宏;李卉;胡萍;高敏;张菁【期刊名称】《解放军药学学报》【年(卷),期】2006(22)6【摘要】目的观察活血化瘀中药在体外实验条件下对人肝癌细胞HepG2细胞增殖、迁移的影响,对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表达的影响,探讨活血化瘀药物对人肝癌细胞HepG2细胞的抑制作用与分子机制.方法培养HepG2细胞,将中药黄芪、复方当归、复方丹参、川芎嗪分别加入体外培养的肝癌细胞株HepG2细胞,应用MTS法检测其对人肝癌细胞HepG2细胞增殖的影响;应用细胞迁移实验观察其对HepG2细胞迁移的影响;应用RT-PCR方法检测对HepG2细胞PAI-1mRNA 表达的影响,ELISA法检测对PAI-1表达的影响.结果活血化瘀中药黄芪、当归、丹参、川芎嗪可不同程度地抑制HepG2细胞增殖与迁移,降低HepG2细胞PAI-1mRNA表达、抗原水平,以复方丹参、川芎嗪组作用更为明显.结论活血化瘀中药可有效抑制人肝癌细胞HepG2细胞增殖与迁移,同时抑制PAI-1表达,这可能是其具有抗肿瘤作用的分子机制之一.【总页数】4页(P401-404)【作者】韩盈;杨长春;张晓岚;包志宏;李卉;胡萍;高敏;张菁【作者单位】武警总医院干一科,北京100039;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消化科,河北石家庄050000;不详【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相关文献】1.白藜芦醇对肝癌HepG2细胞中脂肪合成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 [J], 苗向霞;郭蕊;张璎;卫银银;罗正奇;闵亚丽;刘凯歌2.\"天然植物抗菌液\"(PAMs)对肝癌HepG2细胞的抑制作用及初步分子作用机制[J], 袁雪;邱槿怡;王思怡;豆荣昆;向飞丹州;杨飘;茆灿泉3.翼核果素对人肝癌细胞HepG2裸鼠移植瘤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探讨 [J], 徐宏;陈金元;陆国寿;胡筱希;刘瑛4.家蝇抗真菌肽-1A对人肝癌细胞HepG2抑制作用的机制 [J], 吴坤;马晓琳;张迎春;邓思波;黄敏慧;吴建伟;陈峥宏;王涛5.家蝇抗真菌肽-1A对人肝癌细胞HepG2抑制作用的机制 [J], 吴坤;马晓琳;张迎春;邓思波;黄敏慧;吴建伟;陈峥宏;王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益气活血化瘀法对肝癌前病变大鼠TGFβ
![益气活血化瘀法对肝癌前病变大鼠TGFβ](https://img.taocdn.com/s3/m/8d922e996bec0975f465e2d8.png)
益气活血化瘀法对肝癌前病变大鼠TGFβ【摘要】目的:探讨益气活血化瘀法对大鼠肝癌前病变tgf-β1、smad4的影响。
方法:8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中药高剂量组、中药低剂量组,用二乙基亚硝胺诱导肝癌的发生发展,以益气活血化瘀法对肝癌大鼠进行elisa法tgf-β1、smad4统一测定;另常规取材按电子和光学显微镜观察固定,并观察其病理组织学变化。
结果:与模型组相比,中药高、低剂量组在4、12、20周时tgf-β1、smad4明显上调。
结论:tgf-β1、smad4与肝癌的发生密切相关,益气活血化瘀法通过促进肝脏组织tgf-β1、smad4的表达,从而对减缓大鼠肝癌的形成有一定作用,同时,益气活血化瘀法对肝癌前病变肝脏组织亦有明显改善作用。
【关键词】益气活血化瘀法;肝癌前病变;tgf-β1;smad4肝癌细胞的凋亡在肝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而tgf-β1、smad4蛋白酶在肝癌凋亡信号传导中起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tgf-β1、smad4蛋白酶的激活与肝癌细胞凋亡有密切联系[1-2]。
因此,在肝癌的预防及治疗工作中研究tgf-β1、smad4是十分有必要的。
我们综合前期的研究成果认为益气活血化瘀法对肝癌前病变细胞有显著的防治作用,为了探讨该法在肝癌细胞和肝癌相关疾病过程中的作用机理,我们应用二乙基亚硝胺(den)方法诱导大鼠肝癌细胞模型,进一步观察该法在肝癌促癌过程中对smad4、tgf-β1的变化及影响。
1 材料与方法1.1 药物:中药组成:黄芪、炒白术、丹参、川芎、当归、石见穿、地蟞虫,分别配制成含有生药浓度0.5g/ml 、1.0g/ml的两种中药制剂.1.2 动物:清洁级雄性wistar大鼠共80只,大鼠体重80克~100克,大鼠由长春高新医学动物研究中心提供.实验动物大随机分空白组、模型组、中药低剂量组和中药高剂量组4组。
1.3试剂与设备:tgf-β1、smad4试剂盒购买于南京建成试剂有限责任公司;二乙基亚硝胺由sigma公司生产;加样枪德国生产;德国离心机cr21型;日本mdf-v50v型超低温冰箱;玻璃匀浆器;分光光度仪,美国生产。
温阳活血法对原发性肝癌肺转移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
![温阳活血法对原发性肝癌肺转移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958e25ce50e2524de5187ea0.png)
转 移抑 制 作 用 , 以期 为温 阳活 血 法 3 反应迟缓 、 皮色紫暗 、 弓背 、 拉 0r a i n , 滤出 2 煎, 将 2次滤液 合并 , 滞、
9 5 %,用生理盐水依次 4组 :单 纯 肝 癌 血 道 转 移 对 照 组 胞存活率> 调 整 到所需 浓 , 购于湖南斯 ( 对照组 1 ) 、肝癌血道转移模型+
1 . 1 实验 动 物 I C R小 鼠 2 0 + 2 g ,
S C X K ( 湘) 2 0 1 1 - 0 0 0 3 。 原 发 性 肝 癌 属 于 常 见 的 消 化 号 :
血 复 方 治 疗 单 纯 肝 癌 血 道 转 移 对
道恶性肿瘤之一 , 发病率 高 , 死 亡 1 . 2 药 品与试 剂
温 阳 活血 复 方 照 组 ( 实验组 1 ) 、 温 阳活 血 复 方 治
在 临床抗 肝癌肺转移 中的合理应 加 热浓缩至含生药 2 咖 l , 4℃贮存 。 稀, 表 明造模成功。肺 癌肝转移模 用 提供 实 验依 据 。 型造模 方法 : 取 指数 生长 期 H 2 2 肝 2 实验 方法 癌 腹水 细胞 , 用 台 盼蓝 染 色 , 在 显
1 实验材 料 2 . 1 动物分组 实 验 小 鼠随 机 分 微 镜 下进 行 常规 细胞 计 数 , 观 察细
阳 虚 证 对 照 组 率高 , 最 常见 的转 移 部位 为 肝 内转 由金 匮肾气丸合失笑散加减而成 : 疗肝 癌血道 转移 + 移 和肺 转 移 , 肺部 转移 率 可达 2 0 % 生 地 2 0 g , 山药 1 5 g , 山茱 萸 2 0 g , ( 实 验组 2 ) ) , 每组 2 0只。 以上 … 1, 甚 至 有 报 道 肺 转 移 率 高 黄芪 3 . 2 造模方法 0 g , 茯苓 2 0 g , 泽泻 1 0 g , 制 2
活血化瘀抗肿瘤中草药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活血化瘀抗肿瘤中草药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a648d16ff78a6529657d531d.png)
基础研究活血化瘀抗肿瘤中草药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吴 娟 温红红 许梓轩天津河北达仁医院药剂部 天津市 300140【摘 要】肿瘤是目前非常患病比例较高,并且非常难以治愈的一种疾病。
对肿瘤如何有更好的疗效是医学界关注的话题和研究的方向。
大量的医学实践发现,肿瘤患者一般都具有淤血的现象存在,并且该现象会贯穿患者发病的整个阶段。
基于这种关系的存在,很多学者认为,对肿瘤患者的淤血进行有效的治疗和控制也许能够对肿瘤的治疗起到很大的帮助性。
在本文,我们从中医的角度,首先对中草药对淤血产生作用的机制进行一个详细的描述,接着对目前常用的治疗淤血的一些中药进行简单的介绍。
【关键词】活血化瘀;抗肿瘤中草药;作用机制;研究进展1 引言据相关的数据表明,在我国目前每分钟当中会有6例恶性肿瘤患者被诊断出来,而目前恶性肿瘤还没有很好的治愈办法,这就意味着每分钟会有6个人面临着生命倒计时的钟声。
目前对肿瘤治疗的手段主要是放疗和化疗,但是这种办法只能够在短时间内遏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在很多时候不能够完全消灭和清除肿瘤细胞,所以需要定期的进行化疗和放疗,并且放疗和化疗对身体的损伤非常大,有着很大的副作用。
所以寻求能够更加有效进行肿瘤地治疗,并且副作用较小的方法是目前医学界较为关注的一个话题。
通过对肿瘤患者的观察,很多学者发现患者在病发的过程中会一直有着血瘀的存在,并且这些淤血的存在会造成患者的气血不畅。
同时有相关研究表明,淤血的存在确实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大或者肿瘤的病情。
那么通过改善肿瘤淤血的情况,进而来对肿瘤患者的病情来进行控制,是不是一条非常可行的道路呢?该做法得到了很多专家学者的认可,并且觉得药效平和的中草药更加效果可嘉。
在下文,笔者就以往学者对抗肿瘤中草药的相关研究来进行阐述,希望能够为肿瘤的疗效研究做出自己的贡献。
2 活血化瘀抗肿瘤中草药的作用机制血流不畅会在血管中形成血瘀,长久下去就会形成血块或者瘤,在中国的中医上,将这种现象称之为积聚。
基于温辛肝功效网络的活血化淤治法抗肝癌作用机制解析_顾浩
![基于温辛肝功效网络的活血化淤治法抗肝癌作用机制解析_顾浩](https://img.taocdn.com/s3/m/3d379985daef5ef7ba0d3cde.png)
基于温辛肝功效网络的活血化淤治法抗肝癌作用机制解析顾浩,马莉,袁斌,张燕玲,王耘*,乔延江*(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信息工程研究中心,北京100102)[摘要]目的:功效网络是揭示中药功效作用机制和功效间关系的复杂网络。
利用功效-药性的关系,构建温辛肝活血功效网络,阐明活血治疗肝癌的原理。
以温辛归肝经的活血药红花为例,探讨功效网络在中药有效成分辨识及组合配伍中的应用。
方法:该文利用前期工作中,活血功效的相关药性组合温辛肝为研究对象,收集具有温辛肝药性中药的药理作用数据,利用关联规则方法和卡方检验得到温辛肝活血关联度最高的药理作用组合。
利用DrugBank 数据库收录的药理靶点数据,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背景下,根据“功效-药性-药理-靶点-蛋白相互作用”为主线,构建温辛肝活血功效网络。
结果:活血一方面通过影响原癌基因、抑癌基因、细胞凋亡、抗炎直接治疗肝癌,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抗凝、抗黏、调节局部血循环,防止癌细胞转移和增强组织对抗癌药敏感性,从而间接治疗肝癌。
基于活血网络靶点筛选的红花有效成分群中,红花黄色素、槲皮素和木犀草素等已有文献证明具有抗肝癌作用,说明了该文结果的可靠性以及功效网络的用途。
结论:功效网络是揭示中药治法作用机制的有效途径,并能够在此基础上发现中药治疗特定疾病的关键有效成分。
[关键词]活血;功效网络;肝癌[收稿日期]2013-11-27[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373985,81173568);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项目(NECT-11-0605);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8BAI51B01);北京中医药大学科研创新团队支持项目(2011-CXTD-11);北京中医药大学校级课题(2013-JYBZZ-XS-110)[通信作者]*王耘,教授,博士生导师,Tel :(010)84738620,E-mail :wangyun @ ;*乔延江,教授,博士生导师,Tel :(010)84738620,E-mail :yjqiao@原发性肝癌(以下简称肝癌)多表现为胁下积块,刺痛,痛处不移,拒按,面色晦暗,红丝赤缕,青筋暴露,舌色青紫、痕斑,脉弦涩等血瘀表现。
活血化瘀健脾法对肝癌患者介入治疗后免疫功能及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
![活血化瘀健脾法对肝癌患者介入治疗后免疫功能及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10340560a45177232f60a22d.png)
・
41 ・ 0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 1 02年第 7卷第 5期
Wol u a o It rtdTaioa adWet nMein 2 1 , o 7,o5 r J rl fne a rdtnl n d on g e i s r dc e 0 2 V 1 N . e i .
・
临床研究 ・
C ne; ot it vni a t a etI u eF ntn Q at o Lf( O ) acrPs — ne et n et n; r ol r m mm n u c o ; u i f i Q L i ly e
Li e n e nt r e e t h e tng Pr g a v r Ca c r I e v n d wih t e Tr a i o r m f Ac i a i o d o tv tng Bl o
Ci c l to Re o v n a i n t e t e i g t le r u a i n, s l i g St ss a d S r ng h n n he Sp e n
活血化瘀中药防治恶性肿瘤复发与转移探讨
![活血化瘀中药防治恶性肿瘤复发与转移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ec7e64262af90242a895e579.png)
3.活血化瘀中药有效组分靶向治疗 恶性肿瘤复发与转移
随着系统生物学的发展,包括基因组 学、蛋白质组学、转录组学及代谢组学等 研究方法的引人,极大的推进中药有效成 分及多组分在肿瘤靶向治疗中的应用。由 于血瘀证是贯穿肿瘤整个发展过程的重要 征候,很多活血化瘀方药有抗肿瘤效应, 根据药证一致的原则,进行活血化瘀方药 有效组分研究,再遵循整体辨证思想,行 有效组分配伍以实现更高效的多组分复 方,在恶性肿瘤的防治中具有重要价值。
1.血瘀证是恶性肿瘤复发与转移 的重要病理变化
因而,血瘀证可作为恶性肿瘤复发与转移 的一个基本证候。实际上,血瘀证亦贯穿 于肿瘤整个发病过程中。唐容川在《血证 论》中指出:“瘀血在经络脏腑之间,则结 为瘤痛,底者或聚或散,气为血滞,则聚 而成形”、“瘤者常聚不散,血多气少,气不 胜血故不散,或纯是血质,或血中裹水, 或血积既久,亦能化为痰水,水即气也, 概之为病,总是气与血胶结而成”。
1.血瘀证是恶性肿瘤复发与转移 的重要病理变化
它的升高特异地反映体内纤溶活性增强和凝血酶 生成增多,标志着机体凝血和纤溶系统的双重激 活。有学者通过对63例恶性肿瘤患者血浆TM、 PC、D-D的动态检测,研究表明恶性肿瘤患者存 在不同程度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及凝血和纤溶系 统的激活,并随病情的好转而改善,血浆TM、PC抗原、D-D含量可作为恶性肿瘤病情进展、疗 效观察及预后的指标之一。可见癌栓的形成及所 致的恶性肿瘤复发与转移其发生发展的病理过程 归结于血瘀证。
1.血瘀证是恶性肿瘤复发与转移 的重要病理变化
中医药对肝硬化的治疗药效和机理的探讨
![中医药对肝硬化的治疗药效和机理的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a2671e3d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e8.png)
中医药对肝硬化的治疗药效和机理的探讨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的肝脏疾病,其病因多种多样,如病毒感染、酗酒、药物中毒等等,皆可能引起肝细胞的坏死、纤维化和结构紊乱等病理变化。
如果不及时治疗,肝硬化会逐渐加重并导致严重的并发症。
中医药作为一种源远流长、理论体系完备的传统医学,对肝硬化的治疗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本文将就中医药在肝硬化治疗中的药效和机理进行探讨。
中医药的药效中医药在治疗肝硬化时,主要应用本草学、经方学、五行学等传统医学的基本理论和临床经验。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中医药在肝硬化治疗中的具体药效。
一、清热解毒、疏肝理气中医药治疗肝硬化最基本的药效是清热解毒、疏肝理气。
清热解毒是指通过药物的化学成分、药效等作用,清除机体内的热毒邪气,解毒排脓。
疏肝理气则是指通过药物的作用,使肝脏排泄代谢物质,调整生理功能,解决气机不畅所导致的疾病。
中医药中有很多具有清热解毒、疏肝理气作用的药物,如茵陈、柴胡、黄芩等等,常被用于治疗肝硬化的早期和中期。
二、补益肝肾、养阴润燥肝脏是人体主要的代谢器官之一,肾脏则是人体的重要器官之一,二者在中医学中被称为“肝肾同源”,二者的相互作用和配合,对于调节脏腑功能、维持人体平衡、延缓衰老、防治疾病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些具有补益肝肾、养阴润燥功效的中药,如何首乌、山药、杜仲、地骨皮等等,可用于治疗肝硬化晚期病情,帮助补益虚损,保护患者的肝肾功能并提高患者的免疫力。
三、活血化瘀、软坚散结肝硬化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常常会伴有血液循环障碍、黏液堵塞和血管阻塞等情况,从而导致肝脏的纤维化和结构紊乱等病理现象。
因此,中医药治疗肝硬化还需具备活血化瘀、软坚散结功能。
中医药中常用的具有活血旺气、软坚散结的药物,如桃仁、小檗、三七等,可用于治疗肝硬化晚期,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消除瘀血和组织块积,以达到治疗肝硬化的目的。
中医药的机理中医药在治疗肝硬化中的药效,是基于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得到的,其机理也是在中医药理学的指导下,通过现代医学技术的实证验证而得到的。
活血化瘀方药在慢性肝病治疗中的合理运用
![活血化瘀方药在慢性肝病治疗中的合理运用](https://img.taocdn.com/s3/m/a10ea94f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565a463.png)
活血化瘀方药在慢性肝病治疗中的合理运用
活血化瘀方药在慢性肝病治疗中的合理运用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 防治肝纤维化和肝硬化:活血化瘀方药可以改善肝脏的血液循环,促进肝脏的修复和再生,并降低肝脏纤维化和硬化的风险。
2. 改善肝功能:活血化瘀方药有助于促进肝细胞的代谢和排毒功能,提高肝功能指标,减少肝病的发展和恶化。
3. 缓解肝气郁结:肝气郁结是慢性肝病常见的病理过程,可导致症状如胁肋胀痛、烦躁易怒等。
活血化瘀方药可通过疏肝理气的作用,缓解症状。
4. 改善肝功能指标:活血化瘀方药可以改善血液循环,促进肝脏代谢和排毒功能,从而提高慢性肝病患者的肝功能指标。
需要注意的是,慢性肝病是一种复杂的疾病,治疗应根据病情轻重、肝功能损害程度和肝硬化程度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并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活血化瘀方药的选择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调整,以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中药的抗肝病作用与机制研究
![中药的抗肝病作用与机制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4faaf49d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3e.png)
中药的抗肝病作用与机制研究中药一直以来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各种疾病,其中包括肝病。
随着对中药治疗肝病的研究不断深入,人们对中药的抗肝病作用与机制也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
本文将从中药的抗肝病作用入手,探讨其机制研究的最新进展。
一、中药的抗肝病作用1. 清热解毒中药中的一些药物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能够有效降低炎症反应和减轻肝脏损伤。
例如,黄芩、黄连等药材中的黄连素和黄芩素能够通过抑制炎症因子的产生,减轻肝炎患者的炎症反应,促进肝细胞的修复和再生。
2. 抗氧化作用肝病的发生和发展与氧化应激密切相关,氧化应激会导致肝细胞内的氧自由基的产生增加,从而引发细胞膜的脂质过氧化和细胞损伤。
中药中的一些活性成分能够抑制氧自由基的产生,增强细胞抗氧化能力,减轻肝细胞的损伤。
3. 抗纤维化作用肝纤维化是肝病发展到晚期的重要特征之一,会导致肝功能受损。
中药中的一些化学成分具有抗纤维化作用,能够抑制肝星状细胞的活化和胶原纤维的合成,阻断肝纤维化的进程。
4. 调节免疫功能肝病患者的免疫功能常常出现异常,中药中的多种活性成分能够调节免疫功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力。
例如,黄芪具有免疫调节作用,能够调节多种免疫细胞的功能,减轻肝病患者的免疫反应。
二、中药抗肝病作用的机制研究1. 抗炎机制中药中的一些活性成分能够通过抑制炎症因子的产生和调节炎症信号通路的激活,发挥抗炎作用。
例如,黄芩中的黄连素能够通过抑制核因子-κB(NF-κB)的激活,减少炎症因子的合成和释放,从而减轻肝炎患者的炎症反应。
2. 抗氧化机制中药中的一些活性成分具有抗氧化作用,能够清除氧自由基,增强细胞抗氧化能力。
例如,黄连中的黄连素能够通过清除活性氧和抑制氧自由基的产生,减轻肝细胞的氧化应激反应。
3. 抗纤维化机制中药中的一些成分能够通过抑制肝星状细胞的激活和胶原纤维的合成,发挥抗纤维化作用。
例如,人参具有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和胶原纤维合成的作用,从而减缓肝纤维化的进程。
活血化瘀法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系统评价及临床用药分析
![活血化瘀法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系统评价及临床用药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1183c5b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c0.png)
活血化瘀法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系统评价及临
床用药分析
摘要:本文通过系统评价和临床用药分析,总结活血化瘀法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及治疗方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活血化瘀;系统评价;临床用药分析。
引言:肝癌是一种常见的、高危的肿瘤,临床治疗效果并不理想。
活血化瘀法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原发性肝癌,但其疗效尚未得到系统评价和临床用药分析。
方法:本文采用文献检索的方法,检索包括中医药学、西医药学、生物医学的相关数据库,筛选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结合临床实践,进行系统评价和临床用药分析。
结果:活血化瘀法可以抑制肝癌细胞增殖、促进肝癌细胞凋亡、调节免疫功能、以及改善肝素的微循环等方面发挥作用。
针对不同的肝癌患者,结合化疗、手术、放疗等综合治疗,可以选择不同的活血化瘀方剂和用药方案。
同时,应严格控制药物剂量和治疗时间,避免出现不必要的副作用和并发症,以提高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结论:活血化瘀法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有效手段之一。
临床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剂和用药方案,加强药物安全管理,提高治疗效果。
活血化瘀类中药抗胰腺癌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活血化瘀类中药抗胰腺癌作用机制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134794c3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23.png)
活血化瘀类中药抗胰腺癌作用机制研究进展作者:董姝洁王琪瑞孙思雅来梦茹葛宇清程汝滨来源:《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上半月》2020年第11期【摘要】文章从影响细胞周期、诱导细胞凋亡、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抑制肿瘤侵袭转移和提高化疗药物疗效5个方面,对活血化瘀类中药的抗胰腺癌作用机制进行总结,对疗效确切、机制明确和开发前景巨大的活血化瘀类中药活性组分进行梳理,对后期活血化瘀类中药在胰腺癌中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和预测,以期加速活血化瘀类中药在胰腺癌治疗中的研发进程,为抗胰腺癌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治疗策略。
【关键词】活血化瘀类中药;胰腺癌;作用机制;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R285.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20)21-0059-06Abstract:This article summarizes the anti-pancreatic cancer mechanism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or promoting blood circulation and removing blood stasis from five aspects:influencing cell cycle, inducing cell apoptosis, inhibiting tumor angiogenesis, inhibiting tumor invasion and metastasis and improving the curative effect of chemotherapy drugs. The active component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or promoting blood circulation and removing blood stasis with definite curative effect, clear mechanism and great development prospect are sorted out. The application prospec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or promoting blood circulation and removing blood stasis inpancreatic cancer at the later stage is predicted, so as to accelerate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proces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or promoting blood circulation and removing blood stasis in pancreatic cancer treatment and provide new treatment strategies for clinical treatment of anti-pancreatic cancer.Keywords: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or Promoting Blood Circulation and Removing Blood Stasis; Pancreatic Cancer; Mechanism ;Research Progress胰腺癌(Pancreatic Cancer)是常見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死亡率已跃居所有肿瘤的前5位[1]。
活血祛瘀法治疗肝癌疼痛的体会
![活血祛瘀法治疗肝癌疼痛的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a5f8a744767f5acfa1c7cdfc.png)
1 g 仙鹤 草 3 g 赤芍 1 g 麦穗黄 1g 陈皮 4 5 , 夏 8, 0, 2, 5, . g半 1 g 鸡血 藤 1 g 紫 花 地 丁 1 g 丹 参 1 g 皂 角刺 9 , 5, 8, 2, 5, g 炙甘草 3 。7剂 , 水煎服 , 1 。 日 剂 20 0 9年 1月 5 日三诊 : 自述 面 部痤 疮 明显好 转 , 唯失 眠多 梦 , 大便 不定 时 、 于 , 脉 沉细 关小 滑左 脉 偏 右 细小 数 , 舌质 红苔 白腻夹 瘀 点。证 属 : 气虚 夹 湿 , 瘀 痰
剂 。处方② : 丝瓜络 1 g 蜈 蚣 2条 g 露 蜂 房 9 , 味 2, , g五
子 6 , 猬 皮 1 g 炙 黄 芪 3 g 紫 贝 齿 3 g 地 龙 干 g刺 5, 0, 0, 1 g 白僵 蚕 1g 红 参须 1 g 炒 白术 1 g 九香 虫 l 。 2, 2, 2, 2, 2 1 5剂 , 煎服 , 1 。 水 日 剂
开设施 老药对 学 , 以更好 继 承发 扬施 氏学术 , 此 , 若 中
医幸甚 。
参考 文献
[] 雷载权. 1 中药 学 [ . 海 : 海 科学 技 术 出版 社 ,9 53 . M]上 上 19 :0
( 文校 对 : 本 庞春 渝 收稿 日期 :0 9—0 0 ) 20 9— 1
・
5 4・ 0
光 明 中医 2 1 0 0年 3月 第 2 5卷 第 3期
C G M M rh2 1 . o 2 . J MC ac 0 0 V l 5 3
1 0剂 , 煎服 , 1剂 。处 方②和处 方③交替 服用 。 水 日
20 0 7年 1 1月 1 日 四 诊 : 9 自述 服 前 方 后 排 尿 通
活血化瘀中药抗癌作用的研究
![活血化瘀中药抗癌作用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4f685b15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e3.png)
活血化瘀中药抗癌作用的研究
王德有;张春玲
【期刊名称】《吉林中医药》
【年(卷),期】1993(000)001
【总页数】3页(P44-46)
【作者】王德有;张春玲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2.7
【相关文献】
1.活血化瘀中药对清解通下中药增效作用的实验研究Ⅲ--对粘连相关细胞因子影响的实验研究 [J], 尚晓滨;吴咸中;邱奇;李东华;李继坤;郭世铎
2.活血化瘀中药对清解通下中药增效作用的实验研究Ⅴ——对粘连组织中MMP-1和TIMP-1影响的实验研究 [J], 尚晓滨;吴咸中;李东华;郭世铎
3.金线莲抗癌活性成分及抗癌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J], 吴雅茗;尤梅桂;翁乐斌
4.姜氏抗癌散Ⅲ号对裸鼠原位人胃癌MKN_(45)模型抗癌作用的实验研究 [J], 姜罡远;顾坚忠;姜良铎
5.姜氏抗癌散对小鼠肝癌H22肉瘤S180模型抗癌作用的实验研究 [J], 姜罡远;张福荣;顾坚忠;姜良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活血化瘀中药医治原发性肝癌研究进展
![活血化瘀中药医治原发性肝癌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bf7ffde5eff9aef8951e062e.png)
活血化瘀中药医治原发性肝癌研究进展鞠立霞陈哲任荣正【关键词】肝肿瘤[关键词]肝肿瘤; 活血祛瘀; 中草药Progress in research on the treatment of primary liver cancer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or activating blood to resolve stasisKEY WORDS liver neoplasms; activating blood to resolve stasis; drug, Chinese herbal1 中医对肝癌血瘀证的熟悉中医学中没有原发性肝癌病名,依照其临床病症及病因病机属于“积聚”、“肝积”、“鼓胀”、“胁痛”等范围,以为由于寒邪、湿热及虚邪等侵袭人体,加上饮食不洁,损伤脾胃;或情志郁结,气滞血瘀而结成积。
如《内经》载有:“血气稽留不得行,故宿昔而成积矣。
”宋朝《圣济总录》云:“瘤之为义,留置而不去也,气血流行不失其常,那么形体平和,或余赘及郁结壅塞,那么乘应投隙,瘤因此生。
”唐容川的《血证论》中载:“淤血在经络、脏腑之间,结为瘕。
”王清任在《医林改错》中指出:“肚腹结块,必有形之血也,血受寒那么凝结成块,血受热那么煎熬成块。
”可见血瘀是肝癌的重要病理基础及临床表现。
故临床上活血化瘀成为肝癌医治中的重要方式。
传统医学中对活血化瘀法医治原发性肝癌的记载很多,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就记载了:“血实宜决之,气虚宜掣引之。
”《素问・针解篇》更明确指出:“菀陈那么除之者,出恶血也。
”《神农本草经》记录了丹参“破除瘕”,牡丹皮“除坚瘀血”,桃仁“治瘀血、血闭、瘕邪气”,水蛭“主逐恶血,瘀血血闭,破血积聚”等。
清朝唐容川在《血证论》中记有:“者,常聚不散,血多气少,气不胜血,故不散。
或纯是血质,或血中裹水,或血积既久,亦能化为痰水,须破血行气,即虚人久积不便攻者,亦宜攻补兼施,攻血宜招架汤、下瘀血汤、代招架丸;攻痰宜十枣汤。
活血化瘀在抗肝纤维化治疗中的作用机制探讨
![活血化瘀在抗肝纤维化治疗中的作用机制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84a4096c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7a.png)
活血化瘀在抗肝纤维化治疗中的作用机制探讨
王庆溪
【期刊名称】《中国现代医生》
【年(卷),期】2009(047)009
【摘要】肝纤维化是肝炎转向肝硬化的必经阶段,是各种慢性肝病的共同病理基础.本文探讨了中医活血化瘀方法在治疗肝纤维化中的改善微循环、抑制肝脏炎症、抑制肝星状细胞(HSC)活化与增殖、调节胶原合成与降解、抗氧化等作用,可见,中药活血化瘀法的抗肝纤维化作用是多靶点、全方位的,应充分发挥中医药在调整免疫抗病毒方面综合治疗的优势,这既符合现代医学对病毒性疾病抗病毒及免疫调整综合治疗的发展趋势,也是解决病毒性肝炎纤维化发生的有效途径.
【总页数】2页(P37,52)
【作者】王庆溪
【作者单位】青岛市传染病医院,青岛,26603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75.2
【相关文献】
1.活血化瘀法治疗恶性肿瘤作用机制探讨 [J], 张国荣
2.氧化苦参碱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中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 [J], 梁建新;屈杏芬;曾文铤;朱科伦;张鹤;卫建筠
3.干扰素- γ与干扰素- 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中抗肝纤维化作用的对比研究 [J], 冼建中;张复春;易俊卿
4.活血化瘀法治疗肝纤维化的理论基础及作用机制探讨 [J], 陈艳; 郭朋
5.中药活血化瘀法在抗肝纤维化治疗中的作用 [J], 刘莉萍;刘占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活血化瘀药调控肝细胞癌微环境细胞因子影响肿瘤转移复发机制初探
![活血化瘀药调控肝细胞癌微环境细胞因子影响肿瘤转移复发机制初探](https://img.taocdn.com/s3/m/0ddd9229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8dc4448.png)
活血化瘀药调控肝细胞癌微环境细胞因子影响肿瘤转移复发机
制初探
高连印;韦艾凌
【期刊名称】《环球中医药》
【年(卷),期】2014(7)2
【摘要】肝癌转移复发是影响患者长期生存的关键因素,肝癌微环境对其产生重要影响.其中血管生成是决定肿瘤生长、转移、复发及预后的关键重要因素之一,微环境中细胞因子可引起血管新生加速肝癌细胞侵袭和转移.对与血管生成相关的疾病-肝癌,中医认为其发病机理与络病的络脉亢进理论有一致性,络道亢进、络脉生成乃其主要的机制.活血化瘀类中药一方面通过调控细胞因子,抑制肝癌血管新生,另一方面通过抗凝、抗纤溶、降低血液黏稠度的作用改善血流微环境影响肿瘤转移复发.【总页数】3页(P119-121)
【作者】高连印;韦艾凌
【作者单位】410208长沙,湖南中医药大学;首都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5
【相关文献】
1.中医药调控恶性肿瘤转移微环境的研究进展
2.miR-190通过调控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5促进肝细胞癌发生的机制
3.食管癌微环境中影响肿瘤转移的分子
机制研究--M2型巨噬细胞对食管癌细胞浸润和转移的促进作用4.细胞因子及胸腺微环境影响T_(reg)细胞增殖机制研究5.缺氧诱导的上皮间质转化通过诱导肝细胞癌免疫抑制微环境促进肿瘤转移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温辛肝功效网络的活血化淤治法抗肝癌作用机制解析顾浩,马莉,袁斌,张燕玲,王耘*,乔延江*(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信息工程研究中心,北京100102)[摘要]目的:功效网络是揭示中药功效作用机制和功效间关系的复杂网络。
利用功效-药性的关系,构建温辛肝活血功效网络,阐明活血治疗肝癌的原理。
以温辛归肝经的活血药红花为例,探讨功效网络在中药有效成分辨识及组合配伍中的应用。
方法:该文利用前期工作中,活血功效的相关药性组合温辛肝为研究对象,收集具有温辛肝药性中药的药理作用数据,利用关联规则方法和卡方检验得到温辛肝活血关联度最高的药理作用组合。
利用DrugBank 数据库收录的药理靶点数据,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背景下,根据“功效-药性-药理-靶点-蛋白相互作用”为主线,构建温辛肝活血功效网络。
结果:活血一方面通过影响原癌基因、抑癌基因、细胞凋亡、抗炎直接治疗肝癌,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抗凝、抗黏、调节局部血循环,防止癌细胞转移和增强组织对抗癌药敏感性,从而间接治疗肝癌。
基于活血网络靶点筛选的红花有效成分群中,红花黄色素、槲皮素和木犀草素等已有文献证明具有抗肝癌作用,说明了该文结果的可靠性以及功效网络的用途。
结论:功效网络是揭示中药治法作用机制的有效途径,并能够在此基础上发现中药治疗特定疾病的关键有效成分。
[关键词]活血;功效网络;肝癌[收稿日期]2013-11-27[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373985,81173568);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项目(NECT-11-0605);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8BAI51B01);北京中医药大学科研创新团队支持项目(2011-CXTD-11);北京中医药大学校级课题(2013-JYBZZ-XS-110)[通信作者]*王耘,教授,博士生导师,Tel :(010)84738620,E-mail :wangyun @ ;*乔延江,教授,博士生导师,Tel :(010)84738620,E-mail :yjqiao@原发性肝癌(以下简称肝癌)多表现为胁下积块,刺痛,痛处不移,拒按,面色晦暗,红丝赤缕,青筋暴露,舌色青紫、痕斑,脉弦涩等血瘀表现。
通过近十年中医药治疗肝癌的文献研究,总结发现气滞血瘀证是肝癌最常见的证型,瘀血贯穿于病程始终,血瘀证多见于病理分型中的巨块型肝癌[1]。
实验研究也发现,肝癌患者常伴有微循环障碍,血液黏度增高及血液高凝状态,故活血化瘀是临床治疗原发性肝癌的重要治疗方法[2],临床疗效确切[3]。
但是其作用机制至今仍不明确。
中药是通过多成分的药物复杂系统对人体疾病系统的作用而产生治疗效应的。
中医药整体观和辨证论治的理念体现在中医药多成分、多靶点系统调控的思想上,与网络药理学的研究思路存在一定的共性。
中药功效网络是揭示中药功效作用机制和功效间关系的复杂网络[4]。
中药功效网络不仅可以解析中药功效的作用机制,还可以在网络基础上辨识中药有效成分群。
由于实验方法难以全面筛选中药多成分的多靶点多途径作用机制,因此利用信息学方法构建的功效网络,反筛中药有效成分群具有快速全面的特点,可以为中药的二次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因此,本文尝试利用功效网络解释活血化瘀治疗肝癌的分子机制,同时示范性的应用功效网络筛选中药抗肝癌的有效成分群。
但是在功效网络构建的思路上,按照预期的中药-化学成分-作用靶点构建功效网络[5]思路,在操作过程中存在着实际困难。
首先,很多中药化学成分的作用靶点不清楚;其次,通过统计的方法判断功效相关靶点缺乏理论依据。
药性犹如中药“药理”,功效表达中药药效。
由于同一药效可以通过不同药性途径实现,因此根据功效-药性相关关系构建活血功效网络,更具有针对性和特异性。
药性、药理都是对药物作用途径和作用特征的描述,具有天然的联系。
而且中药药理作用的研究成果丰富,以药理作用为桥梁可以将具有药性分类特征的功效网络引入分子层面,是沟通传统中医药理念与现代研究成果,将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成果融入到中药功效和药性的机制研究去。
因此,本文以活血功效为例,利用功效-药性相关关系构建功效网络,以药性的药理作用特征为切入点,从分子网络层面阐释活血法治疗肝癌的原理。
红花作为典型的活血化瘀药,其几种成分对肝癌的治疗作用已见报道[6],为系统发现红花抗肝癌的有效成分群,本文利用活血网络中抗肝癌相关靶点,筛选了红花中抗肝癌活性成分群,通过文献验证结果基本可靠。
从而证明功效网络不仅能够解析中医药治疗疾病的机制,也为基于靶点组合的药物设计奠定基础,为中·7142·药成分组合的药物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1数据来源与方法1.1数据来源功效-药性组合关系结果引用自课题前期工作发表的中药功效-药性组合相关关系研究一文[7],结果显示活血功效最相关的药性组合是温-辛-肝,本文以温-辛-肝中药的活血功效为研究对象,缩小功效的含义和范围,为构建更有针对性的活血功效网络做准备。
药理作用相关靶点数据来源于Drugbank 数据库,本文拟构建的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背景数据来源于Reactome 人类化学反应数据库和HPRD 人类蛋白质相互作用关系数据库。
肝癌相关基因编码的蛋白质数据由GeneCards 数据库获得。
Stitch 数据库中记载了化学成分与相关靶点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主要来源于文献挖掘。
中药红花的化学成分数据参考了《中药活性成分分析手册》一书[8]。
1.2药性组合-药理作用的数据挖掘2010年版药典记载的具有温-辛-肝药性的活血中药有9味,其相关的药理作用利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 )检索,收集1980年以来国内公开发表的有关这些中药药理研究的全部文献,并参考《中药学》[9]、《临床中药学》[10]对其药理信息进行补充。
利用SAS8.2(Statistics Analysis System )中的Enterprise Miner 模块对温-辛-肝中药的药理作用进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可以发现与温-辛-肝药性组合最相关的2个或2个以上药理作用。
1.3活血功效网络构建方法采用实体语法系统的形式化语言[11],建立分子间关系模型,借鉴文献的定性推理方法[12],可以根据活血药理作用相关靶点在蛋白-蛋白相互作用关系网络背景下,推导下游效应网络,即为活血功效分子网络。
以活血法治疗肝癌的作用机制解析为目标,在活血功效网络中标记肝癌相关蛋白,通过网络传递,分析活血功效网络与抗肝癌作用之间的内在关系。
通过靶点功能分析,深入探讨活血化瘀法治疗血瘀型肝癌的作用机制。
最后,应用活血网络中的肝癌相关靶点,筛选红花中可能与之相互作用的化学成分,即红花中潜在的抗肝癌相关活性成分。
2结果与讨论2.1活血功效网络本文药性组合-药理作用关联运算选择最小支持度50%作为阈值,本文选取关联度最大的规则作为网络构建的基础,见表1。
为评价药性组合与药理作用关系的可靠性,本文对温辛肝药性中药和非温辛肝药性中药与镇痛药理作用关系进行了卡方检验,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与非温辛肝中药相比,镇痛确实与温辛肝中药关系更紧密。
同理,对抗炎药理作用也进行了卡方检验。
通过功效-药性-药理的相关性,以DrugBank 数据库记载的药理作用相关靶点为基础,形成关系链,从而确定活血相关的功效靶点,见图1。
温-辛-肝药性组合的相关药理作用组合是镇痛和抗炎,即具有温-辛-肝药性特征的中药通常同时具有镇痛和抗炎的药理作用。
活血与镇痛和抗炎密不可分,已得到大量药理实验的证明[13]。
确定活血相关靶点时,既与镇痛又与抗炎相关的靶点更能够体现温-辛-肝活血药的作用特征,因此选择两药理作用的交集靶点作为活血相关靶点,见图1,靶点详细信息见表2。
表1功效-药性-药理关联结果Table 1The relationship of herbal function-property-pharmacol-ogy功效/药性支持度总数计数药性组合/药理作用活血25369温辛肝温辛肝7586镇痛-抗炎图1镇痛抗炎药理作用交集靶点Fig.1Target intersection of analgesic and anti-inflammatory利用实体语法推理规则,以活血靶点为初始节点,推断下游相关的蛋白,从而构建活血功效网络,由于整个网络过于复杂,在正文中只展示局部网络,包括两步蛋白相互作用的关系,见图2。
2.2活血与肝癌的关系本文以肝癌相关蛋白为目标,搜索活血功效网络对疾病相关蛋白的影响,在图中标记,见图·8142·表2镇痛抗炎交集靶点Table 2Common targets for anti-inflammatory and analgesic交集靶点简称全称P08908HTR1A 5-hydroxytryptamine 1A receptorP15121AKR1B1aldose reductaseP19793RXRA retinoic acid receptor RXR-alpha P23219PTGS1prostaglandin G /H synthase 1P25024CXCR1high affinity interleukin-8receptor A P27361MAPK3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3P28221HTR1D 5-hydroxytryptamine 1D receptor P28222HTR1B 5-hydroxytryptamine 1B receptor P35228NOS2nitric oxide synthase ,inducible P35354PTGS2prostaglandin G /H synthase 2P41595HTR2B 5-hydroxytryptamine 2B receptorQ03181PPARD 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delta Q9Y5Y4GPR44putative G-protein coupled receptor 442。
图中红色靶点为活血功效,其余所有节点都为活血相关蛋白。
活血相关蛋白中,粉色点代表活血靶点,深绿色代表既是活血靶点又是肝癌相关蛋白的节点,浅绿的点为肝癌相关蛋白。
从功效网络标记可见,活血功效是通过特定蛋白影响肝癌的分子机制。
图2中活血和肝癌相关蛋白的详细分类和关系见表3。
活血靶点和活血相关蛋白中都有肝癌相关蛋白,活血靶点本身就是肝癌相关蛋白的在表3中“关系”栏用“直接”关系表示,活血靶点通过蛋白相互作用影响到肝癌相关蛋白的在表3中“关系”栏用“间接”关系表示。
结果表明,活血可以通过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的方式抗肝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