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颇蔺相如列传 (独创)
廉颇蔺相如列传-作文
廉颇蔺相如列传支菊生译注说明本篇为合传,以廉颇、蔺相如为主,并记述了赵奢父子及李牧的主要事迹。
廉颇与蔺相如的故事今天已是家喻户晓,并在特定的历史时期起过重要的教育作用,这不能不归功于司马迁的这篇传记。
蔺相如是太史公所景仰的历史人物之一,因而在这篇传记中对这位杰出人物大力表彰、热情歌颂。
一方面表彰他的大智大勇,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会两个历史故事,有声有色地描绘了他面对强暴而无所畏惧的大无畏精神,也表现了他战胜强秦的威逼凌辱、维护赵国尊严的机智与果敢。
另一方面又表彰了蔺相如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的高尚品格。
在廉蔺交欢一段中生动地记述了蔺相如对蓄意羞辱他的廉颇保持了极大的克制与忍让,终于感动了廉颇,实现了将相和好,团结对敌。
此后的十几年中,秦国没敢大规模对赵用兵,这与蔺相如主动维护赵国内部的安定有密切的关系。
与此成为鲜明对照的是,赵惠文王之后的孝成王,中了秦国的反间计,罢免廉颇,任用赵括,造成长平之役的惨败,赵国元气大伤。
最后,赵王迁宠信谗臣郭开,捕杀名将李牧,加速了赵国的灭亡。
其中的历史教训是值得后人深思的。
廉颇是本篇的另一主要人物。
作为战国后期的名将之一,作者虽然也记述了一些有关他善于用兵的事迹,但都着墨不多。
而对他的负荆请罪却作了细致的描写,因为这正是这位战功赫赫的名将身上难能可贵的美德。
居功自傲,对相如不服,固然表现了他的狭隘,而一旦认识到错误,立即肉袒负荆前去谢罪,这比战场杀敌需要一种更大的勇气,因而为司马迁所敬佩。
经过作者的精心编撰,这段故事已成为流传千古的历史佳话,负荆请罪也成了后人常用的典故和成语。
赵奢、李牧虽不是主要人物,但作者也着力突出他们各自的特点。
如赵奢既善治赋又善治兵,李牧不求虚名,只重实绩,都给读者留下了鲜明印象。
尤其是赵括,经司马迁的记述之后,早已成为一个纸上谈兵的典型,后人常常引以为戒。
本篇的结构很有特色。
七十列传中合传占半数以上,多数合传实际上是以分为主,几个人物各自独立。
廉颇蔺相如列传(1)
3.左右欲刃相如
(杀)
思考:赵国作为战败国赴会时作了哪些对策?
▪ 一方面相如随从保驾; ▪ 另一方面廉颇作后盾,并作好了最坏的打算。
(“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 望。”)
▪ 思考:从中可以看出廉颇对待国家大事怎样的态 度?
▪ 谨慎持重,对敌斗争坚决,有长远眼光。
2024/7/20
思考:面对秦王的侮辱,相如怎样与之针锋 相对的?
秦王饮酒酣,曰:“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 赵王鼓瑟,秦御史前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 会饮,令赵王鼓瑟。”蔺相如前曰:“赵王窃闻秦王 善为秦声,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秦王怒,不 许。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秦王不肯击缶。 相如 曰:“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 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于是 秦王 不怿,为一击缶;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某年月日, 秦王为赵击缶。”秦之群臣曰: “请以赵十五城为秦 王寿。”蔺相如亦曰:“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
1.令赵王鼓瑟—迫使秦王击缶,并记进 赵史册。为维护了赵国的尊严,不畏强 暴。 2.以赵十五城为寿——反请咸阳为寿
2024/7/20
译文:太史公说:知道将死而不害怕,必 定是很有勇气的,死并不是难事,勇敢面对死 亡这才是难事。当蔺相如手持和氏璧斜视庭柱, 以及呵斥秦王身边侍从的时候,就当时的形势 来说,最多不过是被杀,然而一般士人却往往 因为胆小懦弱而不敢有这样的表现。相如一旦 振奋起他的勇气,其威力就伸张出来压倒了敌 国。回来后又对廉颇隐忍退让,他的声誉比泰 山还重,就智慧和勇气来说,他可以说是兼而 有之啊!
廉
颇
蔺
司 马
相
迁如
列
传
2024/7/20
掌握下列字的读音
高考话题作文素材之廉颇蔺相如列传
高考话题作文素材之廉颇蔺相如列传相信大家都尝试过写作文吧,尤其是作为主要学习作文类别之一的话题作文,话题作文是围绕着所给谈话中心、谈话内容、谈话的由头写成的文章。
那么你有了解过话题作文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考话题作文素材之廉颇蔺相如列传,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话题一:爱国渑池之会,廉颇与赵王约“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这才是真正的爱国之言论;渑池会上,面对强秦,蔺相如“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以命相搏,令秦王击缶,怒斥秦大臣,这又是何等的爱国之举止。
正是有如此的爱国之臣民,气焰嚣张的秦王也只能忍住心中的贪婪。
话题二:忍让蔺相如的忍让之气度,让我们何等佩服。
面对廉颇一再挑衅,甚至恶语相加,我们的蔺相选择了当“缩头乌龟”,而他那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却道出了什么叫大丈夫的“能屈能抻。
”这忍可能丢掉了一时的面子和尊严,却守住了一个国家。
这忍难怪还是怯弱吗?试想若没有蔺相如的忍让大度,“将相和”又如何会成为佳话美谈?试想蔺相如若与廉颇争锋相对,寸利必争,国何以得存?话题三:宽容历史上有个叫蔺相如的臣相,由于护驾有功,所以官职一路上升,引起了大将廉颇的忌妒与不满,便处处与蔺相如作对。
但是蔺相如面对廉颇的无理取闹,只是笑而避之,从而有了“负荆请罪”这个故事。
廉颇对于蔺相如如此宽宏大量,深感惭愧,从此两人便联手,一起为赵国奉命效劳。
所以说,学会宽容,于人于己都有益处。
话题四:人格(魅力)我常常怀念远古,那是一个充满人格魅力的时代。
那些君子翩翩风度的背后,是一个用诚实、信用、执著的`信念支撑的人的结构。
那别萧萧易水而去的壮士,难道他不留恋自己的家园故国?难道他不知道深入虎穴的险恶与危难?他义无反顾地去了,去得那样坚定,带着一腔对国君的忠诚和满怀对誓言的忠贞;那手执和氏璧在秦王殿上慷慨陈词的蔺相如,难道不知秦王的阴险与贪婪?只是他在出发前就已经许下完璧归赵的诺言!他正是循着一条实践诺言的艰难道路,在以必死之心捍卫国家的尊严;那手执竹节,牧羊北海边的汉子,难道不知道时时都面对着死亡?但心灵深处那份不朽的契约,又怎能让他低下高贵的头颅。
高二语文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优秀6篇)
高二语文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优秀6篇)《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篇一(一)认识蔺相如机智勇敢、不畏和顾全大局的精神;认识廉颇公忠体国和勇于改过的精神。
(二)了解史传作品在选材和布局上的特点。
(三)学习文言词词义辨析的方法。
二、难点、重点分析(一)有人说,第2段”蔺相如者,赵人也,为宦者令缪贤舍人”一句可删。
理由有二:①删去此段则第1段和第3段衔接得自然;②此句与第4段开头”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重复。
试据文章布局的道理给予反驳。
分析:不可删的理由有二:①本文是一篇”合传”,廉蔺二人,一将一相,相互配合,对维护赵国的安全起了重要作用。
按《史记》体例,在传记开头将二人并提,表明二人的事业是密不可分的。
②这样开头既突出了廉颇的战功,又突出了蔺相如的出身低微,可使读者了解缪贤举贤、赵王破格提拔、廉颇”宣言”而后”负荆”的深刻意义。
(二)相如奉璧使秦一节是按怎样的层次来叙述的?这样的布局有什么好处?分析:在献璧后作者集资描绘了蔺相如三次有步骤的行动:取璧、保璧、归璧。
无不紧扣着和氏璧的命运。
这样的布局使蔺相如如同置身于一个五光十色的舞台,其机智果敢的性格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三)本文第12段已将”完璧归赵”故事叙述完毕,为什么作者在它后面又加上”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不予秦璧”这两句话?分析:这两句话在全文结构中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一方面揭露了秦王”以城易璧”的骟,肯定了赵反欺骗斗争的胜利;另一方面又暗示秦王恼羞成怒,导致对赵采取军事行动,由此过渡到下文。
(四)从来史笔求简。
试比较下面两组话,说说哪一种写法好?a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
”王问:”何以知之?”对曰:”臣尝有罪……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
”b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勇而有谋,宜可使。
”a于是舍人直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臣等不肖,请辞去。
”b于是舍人相与谏蔺相如,欲辞去分析:b的写法不好,①用b的写法,则缪贤敢于荐舍人去充当使者、赵王同意召见相如,均不可得而知,视国家大事为儿戏,不符合史家选材原则。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四《廉颇蔺相如列传》教学设计 (1)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文中的常见文言实词,学习古今异义的有关知识。
2.体会这篇课文善于剪裁和组织材料的方法以及用语言、行动揭示人物性格的表现手法。
3.认识廉颇、蔺相如思想品质的可贵之处,培养机智勇敢的品质和以大局为重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教学方法诵读、提问、讲解、质疑。
三、重点难点1.积累文言常用词,继续培养文言文语感。
2.在学习小说技巧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其特征,借鉴写法。
四、课时安排三课时五、教学内容及步骤第一教时(重点理解文言字词、文言句式)(一)导入课文在必修二中我们学习过《鸿门宴》,它的选自那个史学著作?作者是谁?以提问形式,让学生回忆已经学过的知识点。
《史记》最大的亮点就在于记人栩栩如生,有血有肉。
如果说之前我们通过《史记》认识了西楚霸王项羽和汉高祖刘邦等一系列秦末英雄的话,今天我们就来看看来自战国的两位豪杰——廉颇与蔺相如。
(二)战国形势(重点在秦与赵)公元前284年,长期与秦国对峙的东方强国——齐,在六国的联合围攻下一败涂地。
齐国破败之后, 西方强国——秦,自然地成为七雄之首,而赵在武灵王胡服骑射的改革之后国内实力大增,加之赵惠文王信任贤能,其弟平原君赵胜善能延揽天下人材。
赵国背后的燕国与赵维持着巩固的同盟。
所以,地广兵劲又无后顾之忧的赵国, 已成为东方六国中最为强大的力量。
当然赵国也就成为秦国东进的最大障碍,秦赵对立从此拉开了帷幕。
在四年的对抗里,秦军虽然占了上风,但赵的基本国力尚属完整,要想决出胜负,就必须诉诸于双方的主力决战。
而就在此时,形势有了重大的变化。
首先是齐人经过五年苦战,奇迹般地转变了战局。
即墨守将田单以火牛阵打垮了燕军主力,齐国本土70余城尽皆收复。
齐国君臣视燕赵为仇敌,企图把燕赵所占河北、河间之地尽数夺回。
面对齐军的席卷之势,燕人几失招架之功,赵人也惊骇万分,急欲与秦妥协,回身对付复兴的齐国。
无独有偶。
饱受秦军重压30多年的南方大国——楚,乘秦赵胶着之际,在公元前279年派军向秦反攻, 很快夺回黔中郡,并乘胜追入秦之巴郡,攻取了旧巴国的都城枳。
《廉颇蔺相如列传》原文及译文
《廉颇蔺相如列传》原文及译文《廉颇蔺相如列传》原文及译文秦王坐章台见相如。
相如奉璧奏秦王。
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
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
”王授璧。
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
’议不欲予秦璧。
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廷。
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
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
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
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实不可得,乃谓秦王曰:“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赵王恐,不敢不献。
赵王送璧时斋戒五日。
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五日,舍相如广成传舍。
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
相如至,谓秦王曰:“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且秦强而赵弱,大王谴一介之使至赵,赵立奉璧来。
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
惟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
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而绝秦赵之欢。
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廉颇蔺相如列传》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舍相如广成传舍舍:安置住宿,动词B.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特:只,不过C. 秦王恐其破璧破:使……破碎D.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严:严肃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A.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B.相如因持璧却立不如因而厚遇之C.引赵使者蔺相如左右或欲引相如去D.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1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蔺相如“机智果断”的一组是()(2分)①璧有瑕,请指示王②怒发上冲冠③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④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⑤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⑥臣请就汤镬A.①②③⑤B.③④⑤⑥C.①②⑤⑥D.①③④⑤14.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廉颇蔺相如列传剧本
廉颇蔺相如列传(话剧版)一赵国大殿上,赵王正与群臣商议。
赵王:诸位爱卿,刚才秦国使者的话大家都听到了。
秦国想用十五座城池来交换和氏璧,众爱卿有什么看法?廉颇:(愤)凭什么把和氏璧给他们?这是我们赵国的宝贝!再说,秦国的贪婪大家都是知道的,和氏璧给秦国以后,秦国怎么可能会给我们城池?这就是白白的上当!缪贤:但是,如果不给秦国和氏璧的话,恐怕秦国会以此为借口来进攻赵国。
从这一方面来看,不给秦国和氏璧也不是个办法。
群臣:(附和)是啊,是啊……不可不给啊!赵王:(打断大家)好了,众位爱卿不要再吵了。
现在要找一个人能够去答复秦国的人。
诸位爱卿可有合适的人选?缪贤:大王,臣以为臣的门客蔺相如可以担当此大任。
赵王:哦,你说说看。
缪贤:这是几年前的事了,当时我犯了大罪,想要逃跑到秦国。
你们各自去投生路吧!蔺相如上前阻止问我怎么知道燕国可以依靠?我告诉他说曾经和大王在边境上会见燕王,燕王背地里和我握手,并愿意结交我这个朋友。
因此我认为燕国可以依靠。
相如就劝我说当时赵强燕弱,并且我又被赵王宠幸,所以燕王想和我结交。
现在我犯了罪去投奔燕国。
燕国害怕赵国怪罪,一定不敢留我,而且还要把我绑着送到赵国。
并建议我赤腑伏在斧锧上,向大王请罪,这样大王还有可能侥幸赦免我。
赵王:好,来人!传蔺相如。
侍卫:诺!(过了一会)侍卫:大王,蔺相如已经在殿外候着了。
赵王:快宣!(侍卫下,蔺相如进)相如:(跪)草民蔺相如叩见大王。
赵王:免礼,平身。
相如:(站起)谢大王。
赵王:秦王想用十五座城池来换取寡人的和氏璧,能否答应他?相如:秦国强大而赵国弱小,不能不答应他。
赵王:如果秦王拿了寡人的和氏璧不给寡人城池,那可如何是好?相如:秦国用城池来交换和氏璧,如果赵国不答应,理屈的是赵国;赵国给了和氏璧后,秦国不给赵国城池,那么理屈的就是秦国了。
比较一下这两个的对策,最好是给秦国和氏璧,让秦国来承担理屈的责任。
赵王:那派谁去出使秦国?相如:想必大王还没有合适的人选,相如不才,愿意带着和氏璧出使秦国。
廉颇蔺相如列传(渑池之会)
• 遂与秦王会渑池。秦王饮酒酣(喝酒喝得 正高兴),曰:“寡人窃(私下)闻赵王好音 (爱好音乐),请奏瑟。”赵王鼓(奏)瑟。 秦御史前【名作动,走上前】书曰:“某年月 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蔺相 如前曰:“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秦国的音 乐),请奏盆缻(瓦器。缻,通“缶”)秦 王,以相(互相)娱乐。”秦王怒,不许。 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趁势)跪请秦王。秦 王不肯击缻。相如曰:“五步之内,相如请得 以颈血溅大王矣。”左右欲刃(名作动,杀) 相如,相如张目叱(喝骂)之,左右皆靡 (后退)。
廉颇蔺相如列传
• 秦王使(派遣)使者告赵王,欲与王为好 (修好),会于西河外渑(miǎn)池【状语后 置】。赵王畏秦,欲毋(wú)行(想不去)。 廉颇蔺相如计(商议)曰:“王不行,示赵弱 且怯也。”赵王遂(于是)行。相如从。廉颇 送至境,与王诀(告别)曰:“王行,度(估 计)道里(路程)会遇之礼毕,还,不过三十 日。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断 绝)秦望(心思,念头)。”王许(同意)之。
• 就和秦王在渑池会见。秦王喝酒喝得高兴 时说:“我私下听说赵王喜好音乐,请赵王弹 弹瑟吧!”赵王就弹起瑟来。秦国的史官走上 前来写道:“某年某月某日,秦王与赵王会盟
饮酒,命令赵王弹瑟。”蔺相如走向前去 说:“赵王私下听说秦王善于演奏秦地的乐曲, 请允许我献盆缶给秦王,(请秦王敲一敲), 借此互相娱乐吧!”秦王发怒,不肯敲缶。在
• 于是秦王不怿(愉快),为一击缶;相如顾 (回头看)召赵御史书曰:“某年月日,秦王 为赵王击缻。”秦之群臣曰:“请以赵十五城 为秦王寿(祝寿)。”蔺相如亦曰:“以秦之 咸阳为赵王寿。”秦王竟酒(直到酒宴完
毕。竟,终了),终不能加胜于赵。赵亦 盛设兵(布置军队)以待(防备)秦,秦 不敢动。
《廉颇蔺相如列传》(二)
《廉颇蔺相如列传》(二)
1. 廉颇蔺相如列传是一部中国古代历史传记,记录了两位著名将领的
生平事迹和功绩。
2. 廉颇是战国时期赵国的一位将领,他以勇猛善战而著称,曾多次在
战场上立下汗马功劳。
3. 蔺相如则是战国时期秦国的一位政治家,他以智谋过人而闻名于世,曾多次为秦国出谋划策。
4. 《廉颇蔺相如列传》记录了两位英雄的传奇故事,其中包括他们的
成长经历、战争经历以及智谋过人的故事。
5. 在战争中,廉颇和蔺相如都展现了出色的战斗技巧和勇气,他们为
自己的国家和人民奋战不息,成为了历史上的英雄人物。
6. 廉颇和蔺相如的故事告诉我们,只有勇气和智慧并存,才能成为一
名真正的英雄。
他们的故事也启示我们,要在生活中勇于面对困难和
挑战,不断努力奋斗,才能取得成功。
7. 《廉颇蔺相如列传》是一部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传记,它不仅记录
了两位伟大人物的故事,更是对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贡献。
疑-辨-读-思思维品质培养路径探究
.教法探索 .内容摘要:语文课程强调“以核心素养为本”,要求语文教育必须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 发展和思维品质的提升,而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又主要通过语言、文字的运用获得并提升。
本文以《廉颇蔺相如列传》的教学为例,阐述以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等思维品质提升为目标,通过质疑、辨析、阅读、反思等手段的运用,尝试探索培养并提升思维品质的路径、方法。
关键词:语文学科;思维品质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 年版)中提到,随着社会和教育事业的发展,语文课程更加强调“以核心素养为本”,要求语文教育必须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和思维品质的提升,“通过语言运用,获得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的发展,以及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和 独创性等思维品质的提升”。
个人认为,思维品质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应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渗透于平日点点滴滴的教学活动过程中。
现将自己在文言教学课堂中对学生学科思维品质培养的几点尝试与心得,与同仁们交流、分享一下。
我以《廉颇蔺相如列传》教学为例,以“蔺相如为什么能成功解决‘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廉蔺交欢’三件事”为主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语文学科思维品质的培养。
一、“质疑”激发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让学生学会质疑,是培养思维的起点。
常质疑,就会自然形成思维通道, 在灵活性与敏捷性上胜人一筹。
在教授《廉颇蔺相如列传》之前,我已让学生看了《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以下简称《廉》)全文、电视剧《芈月传》《大秦帝国之崛起》中的相关片段。
在此基础上,进行课文的预习,特别提出两点:一要落实文中重要词语,每人要提出至少五处有疑有惑之处,同时做好记号, 并首先在小组内寻求帮助,若小组无法解决的,再上交课堂发动全班智慧解决; 二要比较课文与影视作品,哪些场景课文描写更为生动、逼真、富有欣赏性,同时要说明理由。
课前观看影视作品、阅读《廉》全文的设计,主要出于高一学生对较为复杂的文言文有点抵触、抗拒的现象,所以先作轻松、愉悦的氛围营造;五个疑惑点的寻找,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深入预习,对文字产生一定的兴趣;影视作品与课文的比较环节的设计,主要是加深对《廉》文中三个故事场景的回忆,并为接下来文字、文化的辨析做准备。
廉颇蔺相如列传(使用)
秦王使使者告赵王,欲与王为好 , 会于西 不去,古今异义 商量
省略句
喝酒喝得尽兴
走上前,名作动
会盟 秦王饮酒酣,曰:“寡人窃闻赵 遂与秦王会渑池。 王好音,请奏瑟。”赵王鼓瑟,秦御史前书曰:“某年月 擅长 通“缶” 献上 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蔺相如前曰:“赵 趁机 走上前进献,古今异义 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奏盆缻秦王,以相娱乐。”秦王 用,拿 怒,不许。于是相如前进缻,因跪请秦王,秦王不肯击缻。 杀,名作动 能够 愉快 相如曰:“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左右 后退 回头 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于是秦王不怿,为 直到酒宴结束 祝寿,名作动 一击缻;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为赵 布置军队 击缻。”秦之群臣曰: “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蔺 凌驾 大量 相如亦曰:“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秦王竟酒,终不 加胜于赵,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 上 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计未定,求 宾语前置 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宦者令缪贤曰:“臣舍 阻拦 人蔺相如可使。”王问:“何以知之?”对曰: 宾语前置 告诉 “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臣舍人相如止臣 省略句 曰:‘君何以知燕王?’臣语曰,臣尝从大王 状语后置 与燕王会境上,燕王私握臣手曰,‘愿结友’, 被 以此知之,故欲往。相如谓臣曰:‘夫赵强而 竟然,却 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今君 捆绑 通 乃亡赵走燕,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而束 侥幸 “锧” 君归赵矣。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 敬词,自己感到幸运 矣。’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臣窃以为其 应该、适宜 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
献璧取璧(第一回合)
使动用法,使……破碎
《廉颇蔺相如列传》(一)
《廉颇蔺相如列传》(一)《廉颇蔺相如列传》是司马迁所著《史记》中的一篇传记,以两位早期中国历史上的名人廉颇和蔺相如为主要人物,详细地描写了他们的生平事迹以及历史背景。
这篇文章对于研究中国历史和文化具有很高的价值,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来谈谈《廉颇蔺相如列传》。
一、描写中国古代历史背景文章以战争和政治变革为背景,主要描写了春秋时期与战国时期的历史事件。
说明了周朝的衰落和六国纷争的时代特征,描写了诸侯们的政治观念和行事风格,以及较为复杂的外交局势。
这种背景设定可以使读者更清楚地了解那个时代的政治權利斗争和政治风险。
同时,可以更好地领会古代中国名人们的所受到的影响,他们因此成为历史的活跃人物,成为后世史书的主要记载对象。
二、反映中国古代道德观念和文化形态作为一篇传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清晰地展示了中国古代道德观念和文化形态。
这些文化包括:官僚道德,忠诚,家庭美德,礼仪和纲常等等,都在文中得到了清晰的体现。
廉颇和蔺相如展现出的奉献精神和为国家的利益而舍生忘死的精神,在中国文化中一直被人们所推崇。
三、评价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文章还评价了中国古代科举制度,并对其缺陷进行了特别强调。
廉颇和蔺相如都没有通过科举考试,面对诸侯的登门拜访和政治捷径只能靠个人的才华和奉献来取得。
通过这样的描述,文章对科举制度进行了批判,认为它的繁文缛节,官僚主义过于严格,会挫伤人民的实际才华和智慧。
总之,《廉颇蔺相如列传》是一篇极具价值的中国古代名人传记,以其专业的史学与人文文化作为基础,强调历史事件、道德观念和文化体系三个方面,详细地描绘了中国古代名人在那个时代的生活和事业。
通过这篇文章,许多读者能够更好地了解和理解中国古代,从而更好地理解中国的文化和历史。
《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教学设计(江苏省省级优课)语文教案
一、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让学生理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 分析廉颇、蔺相如的人物形象,认识他们的品质和人格魅力,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民族自豪感。
3. 学习课文中的叙事方法和人物描写技巧,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让学生熟读课文,体会文言文的韵律美,提高朗读能力。
2. 词汇讲解:解释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帮助学生理解文言文。
3. 人物分析:分析廉颇、蔺相如的形象特点,讨论他们的品质和人格魅力。
4. 叙事方法:学习课文中的叙事方法,理解作者如何通过细节描写展现人物形象。
5. 写作技巧:学习课文中的写作技巧,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史记》和《廉颇蔺相如列传》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课文朗读:让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体会文言文的韵律美。
3. 词汇讲解: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帮助学生理解文言文。
4. 人物分析:分组讨论廉颇、蔺相如的形象特点,讨论他们的品质和人格魅力。
5. 叙事方法:分析课文中的叙事方法,理解作者如何通过细节描写展现人物形象。
6. 写作技巧:总结课文中的写作技巧,引导学生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四、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写作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写作技巧,编写一篇小作文,评价学生的写作水平。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
2. 参考资料: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人物分析文章等。
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六、教学步骤1. 导入: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 课文讲解:详细讲解《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的内容,重点分析廉颇、蔺相如的人物形象和品质。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叙事方法和人物描写技巧。
廉颇蔺相如列传(定稿)
4.以勇气闻于诸侯
一、简介廉颇蔺相如的身份和地位
廉 颇 者 , 赵 之 良 将 也
蔺 相 如 者 , 缪 贤 舍 人
文章开头与一般传记写 法相同,介绍了廉颇、蔺相 如的身份地位,为什么详略 各异?
对两个人物出身情况作必要交待。这是史传文的一般 特点。 介绍廉颇,突出他的武功,突出他的“以勇气闻于诸 侯”。秦求赵璧,秦赵渑池会,秦国虽无礼,终不敢对赵 用强,其原因之一就有忌惮廉颇之勇。同时又为廉颇居功 自傲作了铺垫。 介绍蔺相如,则显出他出身低贱,为他的大智大勇的 精神、扶危爱国的品质作了反衬:出身低贱,但品格崇高, 才能出众。
10 8 按年代谱列各时期重大 表 事件。 书 记录各种典章制度的沿 革。
课文故事发生时的战国形势、历史条件
合纵连横:战国时弱国联合进攻 强国,称为合纵。随从 强国去进 攻其他弱国,称为连横。 战国后期,秦最强大。合纵指 齐、楚、燕、赵、魏、韩等国联 合抗秦;连横是指这些国家中的 某些国跟着秦国进攻其他国家。
出使结果如何? “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两 国僵持,进入对立状态。 为“渑池之会”伏 笔。
“完璧归赵”,着重表现蔺相如的足智多谋、 不畏强暴。
• 表现方法: ①直接描写(如写蔺相如的语言、动 作、神态等); ②间接描写(以秦王的声威、秦廷环 境气氛来反衬蔺相如的镇定自如, 智勇双全及非凡的外交斗争艺术)
和氏璧
背景局势
本文所叙史实发生 在前283年到前 279年之间,正值 战国中期之末。在 此之前,秦早已占 领了巴蜀,并夺取 魏在河西的全部土 地,又多次大败楚 军,初步形成了统 一全国的趋势。所 以如何对付秦的挑 战已成为赵国安危 之所系的大问题。
1.缪贤 mi ào 姓氏 2.肉袒负荆 tǎn 3.秦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 fǒu 同“否” 可予不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uà n 建筑物的一种 4.列观 jù傲慢 5.礼节甚倨 6.睨柱 nì 斜看
廉颇蔺相如列传完美版
一、字词释义
1.通假字
⑴可与不
(不=否,表疑问语气)
⑵臣愿奉璧西入秦 ⑶拜书送于庭
(奉=捧,用手托) (庭=廷,朝廷)
⑷召有司案图
(案=按,察看)
⑸秦自缪公以来,未尝有 (缪=穆 ) 坚明约束者也
⑹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孰=熟,仔细)
2、一词多义:
⑴负 ①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使...承担)
君何以知燕王. ②定语后置:
求人可使报秦者 ③状语后置:
拜送书于廷
三、内容分析
课文可分为四部分:
1段,简介(
廉颇与蔺)相的如身份和地位;
廉
颇
者 ,
蔺 相 如
赵者
之 良
, 缪 贤
将 也
舍 人
2-5段,完璧归赵;
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 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 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6、7段,渑池之会;
二、时代背景简介:
课文所写事 件发生在战国 后期,当时秦、 楚、齐、赵等 七国纷争,以 秦力量最为强 大,它要统一 中国,采取各 个击破的战略, 对外扩张.
研读课文
学习目标:
1、熟读、翻译课文,背诵最后一段; 2、指出文中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 古今异义的特点; 3、指出文中倒装句、被动句等特殊句式; 4、概述故事情节,总结廉颇与蔺相如主要 性格特点。
杀二万人 请击缶
请奏瑟 缶
相如请以颈血溅大王
相 如
8段,将相交欢。
功
大
, 拜
负荆请罪
为
上
卿
相 如 引 车 避 匿
四.总结廉颇与蔺相如主要性格特点
本文通过对比体现人物性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睨柱(nì)
诈佯(yáng ) 衣褐(yì hâ ) 汤镬(huò) 盆缶(fǒu ) 避匿( nì )
缪公(mù ) 渑池( miǎn) 不怿(yì ) 刎颈之交(wěn)
⑾秦王恐其破璧 使动用法,使……破碎 ⑿召有司案图 通“按”,查看
秦王是否有意偿赵城?蔺相如是从什么地方看 出来的? 无意
章台不是接见外臣的场所; 美人不是礼待外臣的人员; 左右侍从的狂喜不是尊重外臣的礼节。
蔺相如发现秦王“无意偿城”后怎么办?
设计智取 说理斗争 誓死捍卫
第八—十三段
②舍相如广成传
古义:走上前进献;今义:向前行走 8、位在廉颇之右 (古义:上;今义:与左相对) 9、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古义:扬言;今义:表明立场观点的文告) 10、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古义:内亲外戚。今义:与自己有血缘或婚姻 关系的人)
⑴名词→动词 ①舍相如广成传舍 安置住宿 ②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契约 ③左右欲刃相如 杀 ④相如前进缶 走上前
(幸而,幸好)
顾
①相如顾召御史书曰
(回头)
(只不过) ②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后于赵者
徒
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②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 (白白地) (仅仅,只不过) (派) (出使) (让) (使臣)
使
①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 ②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 ③乃使其从者衣褐 ④大王乃遣一介之使
以
呈献/演奏或取得
重点词句
②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给……看 妃嫔/美貌的女子 上前 ③乃前曰
④请指示王 指给……看/上级给下级的命令 凭借 ⑤负其强 ⑥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 平民/布衣服 ⑦拜送书于庭 通“廷”,朝廷 ⑧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形→动,尊重/严格 ⑨大王必欲急臣 形→动,逼迫 斜视 ⑩相如持其璧睨柱
三个回合
献璧取璧 归璧于赵 廷斥秦王
第三层(12-13段):功成加官,秦赵缓和。
第三段
①使人遗赵王书
wèi,送给
②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重点词句
介词,用,拿 敬辞,表请求,可不译 被动句,被 ③徒见欺 白白地 ④即患秦兵之来 主谓间,取消独立性 ⑤求人可使报秦者 定语后置,想找一个可以派遣 去回复秦国的人。
第三部分(14-16段)渑池相会 重点词句
拔石城 攻下 明年复攻赵 第二年/今年的下一年 ③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 形→动,擅长 演奏 ④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 走上前进献/向前行走 趁机
⑤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 名→动,杀 大声呵斥 退却 ⑥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 名→动,向人敬酒或献礼
于
①以勇气闻于诸侯
(在) (被) (与) (对,向)
②而君幸于赵王
③故燕王欲结于君 ④强秦不敢加兵于赵者
⑤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对于)
1.判断句
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②和氏璧,天下共传宝也。 ③我为赵将。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④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⑤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⑵名词→状语 ①怒发上冲冠 ②卒廷见相如
③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向上 在朝廷上
④相如廷斥之
从小路 在朝廷上
⑶使动用法
……回去
②完璧归赵
③秦王恐其破璧
④毕礼而归之
⑷意动用法
以……为羞耻 以…为先 ②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以…为后
①且庸人尚羞之
负
①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②秦贪,负其强
(使……承担) (倚仗,凭借)
③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 (违背) ④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⑤廉颇闻之,肉袒负荆
(辜负,对不起) (背着)
引
①引赵使者蔺相如 (延请) ②左右或欲引相如去 ( 拉 ) ③相如引车避匿 (牵,拉,引申为掉转)
幸
①而君幸于赵王 ②则幸得脱矣 ③而君亦幸赦臣 (宠 幸) (侥 幸)
①以勇气闻于诸侯 (用) ②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同“而”,相当于用 ③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来) (相当于“用来”) ④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因为) ⑤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凭着,凭借)
而
①夫秦强而赵弱 ②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 ③不如因而厚遇之 ④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 (表并列)
廉颇与蔺相如性格特点
完璧归赵 渑池之会 将相交欢
缪贤 ——蔺 秦王、群臣——蔺 廉 ——蔺 介绍 有智谋 斗争 大智大勇 冲突 国家为重
蔺相如:大智大勇、不畏强暴、胸怀坦荡、
热爱祖国
廉颇:目光长远、以国为重、勇于改过、坦
白直率。
归纳主旨
文章通过“完璧归赵”、“渑池 会”、“将相和”三个故事,突出表 现了蔺相如临危不惧、能言善辩的大 智大勇和顾全大局、不计私怨、宽厚 待人的高尚品质,也赞扬了廉颇忠君 爱国、勇于改过、坦率直爽的磊落胸 怀。
②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授予官职 凭借 是,作为 ③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动词
这两段如何介绍廉蔺的?这样介绍有什么作 用?
一贵一贱,地位悬殊,一详一略 对比鲜明,为下文两人矛盾的产生埋下伏笔
第二部分(3-13段)完璧归赵
第一层(3-5段):出使之前,初露胆识。 第二层(6-11段):奉璧出使,智斗秦王。
完璧归赵:比喻将原物完好地归还主人。
怒发冲冠:形容极端愤怒。
布衣之交:百姓之间的交往,也指显贵与无 官职的人相交往。 负荆请罪: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刎颈之交:比喻可以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 。
(古义:逃跑;今义:死)
2、相如奉璧奏秦王
(古义:呈献;今义:演奏或取得)
3、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古义:妃嫔;今义:美貌的女子) 4、璧有瑕,请指示王
(古义:给……看;今义:上级给下级的命令)
5、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古义:尊重;今义:严格)
(古义:离开;今义:前往) 6、左右或欲引相如去
7、于是相如前进缶
2. 倒装句
何以知之 ①宾语前置: 君何以知燕王 ②定语后置: 求人可使报秦者 设九宾于廷 ③状语后置: 欲与王好,会于西河外渑池
3. 被动句 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②而君幸于赵王。 ③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④使不辱于诸侯。 4. 省略句 ①今君乃亡(于)赵走(于)燕。 ②均之二策,宁许(之)以负秦曲。 ③请奉盆缶(于)秦王。 ④遂与秦王会(于)渑池。
(表假设,如果) (表承接)
(表转折,但是)
①相如因持璧却立
②不如因而厚遇之
(于是,就) (趁机)
(通过,经由)
因
③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①伐齐,大破之
(指代齐国) (这件事)
②秦昭王闻之
之
③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取消句子独立性)
④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这)
⑤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我)
名→状,在朝堂上 使动用法,使……归 被动句
⑿使不辱于诸侯
秦王“以诈佯为予赵城”后,蔺相如又如何 对策? ①使出缓兵之计,要秦王斋戒,设九宾礼; ②私下派人把璧送回赵国。
归璧于赵后,蔺相如又如何对秦王交 代的?
①义责秦王朝历来言而无信,并直说璧已归 赵。 ②以“秦强而赵弱”的事实,说明只要“坚 明约束”,“赵立奉璧来”。 ③自知有罪:“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 就汤镬。” ④提出希望:“唯大王与群臣熟计议之”
8 书 记录各种典章制度的沿革。
鲁迅: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时代背景
课文所写事件发生 在战国后期,当时 秦、楚、齐、赵等 七国纷争,以秦力 量最为强大,它要 统一中国,采取远 交近攻、各个击破 的战略,对外扩张。 本文着重记叙了廉 颇和蔺相如 二人 合作,与强大的秦 国抗争的故事。
掌握下列字的读音
文章思路
思考:本文以写谁为主,写了哪几个故事? 全文按怎样的思路展开叙述的? 以蔺相如为主、廉颇为宾,写了三个故事。 一(1—2) 廉蔺简介(开端) 二(3—13) 完璧归赵(发展) 三(14—16) 渑池之会(高潮) 四(17—21) 将相和/负荆请罪(结局) 以时间为序展开叙述
第一部分(1-2段):介绍廉蔺二人的 身份和地位。 ①者……也 重点词句 判断句
选材典型
写 作 特 色
在激烈的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性 格 细节与语言描写 反衬手法的运用
一详一略的写法
积累文言基础知识
⑴可与不 ⑵拜书送于庭 (通“否”,不可)
(通“廷”,朝廷) (通“按”,察看) (通“穆 ”)
⑶召有司案图
⑷秦自缪公以来
⑸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 (通“熟”,仔细) 之
1、窃计欲亡走燕
赵国君臣议而不决,有什么用意?
秦强赵弱;为相如出场作铺垫,烘托其胆识。
第四段
何以知之? 以何,凭什么,宾语前置 窃计欲亡走燕 投奔/行走 告诉 臣语曰 表被动 ④而君幸于赵王 宠幸 ⑤今君乃亡赵走燕
省略句,“亡于赵,走于燕”,从赵国逃跑,投 奔到燕国。
缪贤的话对表现蔺相如有什么作用?
虚写一笔,侧面表现蔺相如智勇双全,为下文做 铺垫
司 马 迁
廉 颇 蔺 相 如 列 传
字子长,西汉著 名的思想家、史学 家、文学家。
《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传说
中的黄帝至汉武帝时期近三千年的历史。共
130篇
12 本纪 按年代记叙帝王言行和政绩。 30 世家 记叙诸侯国的兴衰和杰出人 物的事迹
史 70列传 记叙各类名人的生平和事迹。 记 1 0 表 按年代谱列各时期重大事件。
秦王在节节获胜的情况下,为何欲与赵 王“为好”,举行“渑池之会”?
军事斗争辅以外交斗争,从外交上进一步迫赵 投降。
秦王怎样侮辱赵王?从哪些字可以看出来? 蔺相如是怎样针锋相对的? 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