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2020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跟踪练【35中国地理分区】含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跟踪练36含答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跟踪练36含答案

课时跟踪练36一、选择题读我国四大区域产业转移示意图,完成1~2 题。

1.关于中西部区域成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地区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口密集B.劳动力价格低C.科技发达D.交通发达2.下列关于四个区域之间产业转移的叙述,正确的是()A.浙江纺织业西进甘、川、宁地区B.长江三角洲区域产业转移的主要着眼点是苏北和安徽C.京津产业转移的首选地是陕西、山西D.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劳动力导向型产业首先向中西部区域转移1.B 2.B第1题,中西部区域由于自然环境条件较差,人口密度小于东部地区,A错误;由于中西部区域社会经济水平较低,因此劳动力价格低,东部地区将产业转移至中西部区域有利于节省生产成本,B正确;中西部区域科技水平、交通条件均落后于东部地区,C、D错误。

第2题,长江三角洲区域产业转移主要着眼于苏北和安徽,同时,逐渐向河南、山西、陕西等省推进,B正确;浙江纺织业宜向棉花资源比较丰富的新疆转移,A错误;在环渤海区域的产业转移中,京津产业转移的首选地是河北,C错误;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劳动力导向型产业首先会向泛珠江三角洲地区转移,D错误。

区域分工指数值越高,则表示两地区行业差异性越大;指数值越低,则两地区产业同构性越大。

下图为2016—2019年京津冀区域分工指数情况统计图。

据此完成3~4题。

3.图示三个省级行政区中最容易形成产业转移的是()A.北京—天津B.天津—北京C.天津—河北D.北京—河北4.图示时期三个省级行政区区域分工指数变化总体表现为() A.产业同构性增大B.专业化程度增强C.产业链不断延长D.产业类型多样化3.D 4.A第3题,读图并结合材料可知,北京与河北的区域分工指数值最高,表明两地产业差异性较大,又因为两地之间的距离较近,且北京的产业密集度较高,河北的土地面积相对较广,因此北京与河北之间最容易形成产业转移,D正确。

第4题,读图可知,图示时期三个省级行政区区域分工指数总体呈减小的趋势,说明三个省级行政区之间的产业同构性增大,这表明区域之间的产业分工更加不明确,不利于实现产业的专业化发展,A正确。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跟踪练3含答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跟踪练3含答案

课时跟踪练3 地球的宇宙环境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一、选择题凌日和冲日是两种天文现象。

太阳系中的行星在绕日运行过程中有时会处在太阳与地球之间,这时,地球上的观测者可看到一小黑圆点在日面缓慢移动,这就是凌日现象(图1)。

所谓的冲日,通常是指在地球上观察的行星和太阳的位置相差180度,即该行星和太阳分别在地球的两侧,行星、地球、太阳排成一条直线(图2)。

读图,完成1~2题。

1.从地球上观看,能够发生凌日现象的是()A.金星与火星B.水星与金星C.木星与土星D.火星与木星2.下列关于行星冲日说法正确的是()A.水星冲日,明亮可见,便于观测B.金星冲日,太阳光被地球阻挡,不可见C.木星冲日,亮度较大,适宜观测D.天王星冲日,清晰可见,适于肉眼观测1.B 2.C第1题,从地球上看,公转轨道位于地球内侧的行星能够发生凌日现象,即水星和金星存在凌日现象,B正确。

第2题,木星距离地球较近,体积较大,冲日时,亮度大,适宜观测,C正确。

绒布河谷位于珠穆朗玛峰北侧,山高谷深,大致呈西北—东南走向。

河谷南部和西侧多冰川。

下图示意绒布河谷某年5月29日—6月29日平均太阳辐射日变化。

据此完成3~4题。

3.北京时间上午7—10时,绒布河谷的微弱太阳辐射直接来自()A.河谷谷底冰川反射B.河谷内西坡地面反射C.河谷内东坡地面反射D.珠穆朗玛峰地面辐射4.绒布河谷太阳辐射骤增、骤减的主要原因是()A.山体遮蔽作用显著B.天气变化剧烈C.大气中粉尘变化大D.臭氧层变化显著3.B 4.A第3题,北京时间5月29日—6月29日上午7—10时,太阳高度角较小,绒布河谷山高谷深,呈西北—东南走向,受东侧山地的遮挡,河谷谷底无法接收太阳辐射,A错误。

河谷内西坡在上午时位于阳坡,太阳辐射照射到西坡,且西坡多冰川分布,反射率较高,将太阳辐射反射至河谷内,B正确。

河谷内东坡在上午时位于阴坡,无法接收太阳辐射,C错误。

珠穆朗玛峰海拔远高于绒布河谷,珠穆朗玛峰的地面辐射无法到达绒布河谷,D错误。

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三十六)世界地理分区(含解析)鲁教版

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三十六)世界地理分区(含解析)鲁教版

课时跟踪检测(三十六)世界地理分区一、选择题“烧芭”属于印度尼西亚的传统农耕方式,放一把火将郁郁葱葱的热带雨林烧成“空地”,并利用燃烧的灰烬作为“天然”肥料。

长达数月的林火引发烟霾严重影响本国和邻国的空气质量。

图1示意印度尼西亚及其周边国家,图2为印度尼西亚烧芭新闻截图。

据此完成1~2题。

1.“印尼烧荒,‘呛伤’新加坡”、“印尼烧芭,霾锁南洋”这样的新闻头条可能出现的月份是( )A.12月~次年2月B.4~5月C.6~7月D.10~11月2.下列关于印度尼西亚说法正确的是( )A.该国河流众多而短小B.是世界上锋面雨最多的地区之一C.主要经济作物为亚麻D.大约四分之三的陆地位于北半球解析:1.C 2.A 第1题,新加坡、南洋的国家位于印尼的东北方向,所以“印尼烧荒,‘呛伤’新加坡”、“印尼烧芭,霾锁南洋”这样的情况应是受西南风影响时期。

可能出现的月份是6~7月,C对。

12月~次年2月该地盛行东北风,A错。

4~5月、10~11月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是无风带,B、D错。

第2题,印度尼西亚是群岛国家,岛屿面积较小,位于热带雨林气候区,降水丰富。

所以该国河流众多而短小,A对。

是世界上对流雨最多的地区之一,B错。

主要经济作物为天然橡胶,亚麻是温带经济作物,C错。

大约四分之三的陆地位于南半球,D错。

(2019·石家庄联考)2017年9月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在福建省厦门市举行。

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和南非五国被称为“金砖国家”。

印度政府明确提出:到2020年,印度不仅要成为世界经济强国,还要成为信息技术大国、生物技术大国。

读图,完成3~4题。

3.关于印度自然地理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位于西半球、北半球B.从海陆位置看为内陆国家C.大部分位于中纬度D.印度的北部是山地,中部是平原,南部是高原4.关于印度社会经济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城市都集中分布在东南沿海B.农业主要分布在亚马孙平原C.印度高新技术产业发达D.与其他金砖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商谈称为“南北对话”解析:3.D 4.C 第3题,读图可知,印度位于东半球、北半球;从海陆位置看印度为海陆兼备国家;大部分位于低纬度;印度地形分为三部分,北部为山地(喜马拉雅山地),中部为平原(恒河平原),南部为高原(德干高原),故答案选D。

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区域地理 第5单元 中国地理分区 第3课时跟踪演练 新人教版

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区域地理 第5单元 中国地理分区 第3课时跟踪演练 新人教版

第五单元中国地理分区第3课时一、单项选择题(2018届·辽宁省实验中学高三期末)2015年12月15日,广东(国际)机器人论坛在广东省肇庆市召开。

与会专家表示,广东省应重点加快本土机器人产业发展。

下表为2013年广东省、珠三角、粤东、粤北、粤西产业结构统计表。

据此回答1~2题。

区域产业结构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全省4.9 47.3 47.8甲2.0 45.3 52.7乙8.7 55.9 35.4丙18.8 42.2 39.0丁16.3 41.7 42.01①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②市场优势不断丧失③能源供应日趋紧张④劳动力导向型产业招工难度加大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2.广东省内部劳动力导向型产业的主要转移方向为( A )A.甲→丙B.乙→丙C.丙→丁D.乙→丁解析:第1题,本题考查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较易。

劳动力导向型产业需要大量的工人,工资是成本中占比例最大的。

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可以部分代替手工劳动,①正确;广东省经济发展较快,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导致劳动力导向型产业招工越来越困难,为了缓解劳动力紧张状况,可以发展机器人产业,④正确;广东制造业的市场优势还在,没有丧失,②错误;能源紧张与机器人的使用无关,③错误。

故D项正确。

第2题,本题考查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难度中等。

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劳动力、内部交易成本、市场是影响产业转移的三个重要因素。

劳动力导向型产业中劳动力的工资高低是产业转移的主因。

读表格可知,甲地区经济发达,工资水平高,丙地区第一产业比重最高,说明有大量廉价劳动力,广东省内部劳动力导向型产业应由甲地迁往丙地,故A项正确。

(2016·济南模拟)城市规划是一个城市合理布局和科学发展的依据。

北京市“十一五”规划中提出:2020年北京中心城区规划分为三个层次,即以旧城为核心的中心地区,围绕中心地区的10个边缘集团以及绿化隔离地区,建立多个中心。

据此回答3~5题。

2020版高考一轮复习地理中图版课时跟踪检测(四十三) 中国地理分区

2020版高考一轮复习地理中图版课时跟踪检测(四十三) 中国地理分区

课时跟踪检测(四十三)中国地理分区一、选择题(2019·湖北四校联考)下图为南水北调中线部分线路及海河流域局部图。

读图完成1~3题。

1.图中海河流域水库群的主要功能是()A.开发水能,提供电力B.保障城乡用水C.拦截泥沙,蓄水灌溉D.提高通航能力2.南水北调中线在京津段多采用深埋地下的全封闭管道输水,其主要目的是() A.减少占用耕地B.缩短输水路线C.减少渗漏和蒸发D.减轻土壤盐碱化3.南水北调中线通水后,可能使海河()A.径流深度持续增加B.含沙量呈下降趋势C.春季下游水量增加D.流域地下水补给量增加解析:1.B 2.C 3.C第1题,海河流域属半湿润地区,且下游地区人口多、城市面积大,缺水严重,故上游地区水库群的主要功能是保障城乡用水。

第2题,京津地区气候较干旱,蒸发旺盛,用全封闭管道输水可减少渗漏和蒸发。

第3题,南水北调中线通水可缓解华北地区缺水状况,使海河引水量减小,故春季下游河段水量将增加。

径流深度主要取决于流域内的降水量、植被状况;含沙量是由流域内的土壤性质、植被状况、水的流速等自然因素和人类破坏植被的程度决定的;南水北调中线通水后不会使海河流域地下水水位升高,地下水补给量不会有明显变化。

在渭河的支流赤水河上,有一处独特的景观——桥上桥。

桥上桥的下桥始建于清康熙六年(1667),道光十二年(1832)在原桥上叠建一桥为上桥。

下图是桥上桥所在区域等高线(单位:m)地形图,在该区域海拔400~800 m的山地与平原之间,分布着山麓洪积扇和黄土台塬。

读图,回答4~5题。

4.赤水河的水文特征是()A.径流季节变化小B.径流年际变化小C.河水含沙量小D.结冰期短5.叠建桥上桥的主要原因是()A.水位上涨B.流水侵蚀C.泥沙淤积D.地壳上升解析:4.D 5.C第4题,赤水河位于秦岭以北的温带季风气候区,降水的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大,选项A、B错;题干资料中显示赤水河流经山麓洪积扇和黄土台塬区,所以土质疏松,加上降水的变率大,多暴雨,落差大,流速快,综合考虑,赤水河含沙量较大,C 错误;1月0 ℃等温线经过秦岭,赤水河靠近秦岭北侧,所以结冰期短,D选项正确。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跟踪练4含答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跟踪练4含答案

课时跟踪练4地球的历史和地球的圈层结构一、选择题读某地剖面示意图,完成1~3题。

1.图中()A.①地层化石可用于推测古地理环境B.④地层形成时间早于⑤地层C.②地层形成时间早于③地层D.⑤地层形成最晚2.图中地层形成的地质年代组合正确的是()A.①地层—前寒武纪B.②地层—早古生代C.③地层—晚古生代D.④地层—中生代3.地质历史上重要的成煤期和当时繁盛的植被对应正确是()A.晚古生代—藻类植物B.晚古生代—蕨类植物C.中生代—被子植物D.新生代—裸子植物1.A 2.C 3.B第1题,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①地层化石能够反映生物的发展情况,可据其推测古地理环境,A正确;④地层覆盖在⑤地层之上,故其形成晚于⑤地层,B错误;同理,②地层形成时间晚于③地层,C错误;⑤地层位于最下层,形成时间最早,D错误。

第2题,①地层含恐龙化石,恐龙繁盛于中生代,A错误;②地层含裸子植物化石,晚古生代裸子植物开始出现,B 错误;③地层含鱼类化石,鱼类繁盛于晚古生代,C正确;④地层含三叶虫化石,早古生代为三叶虫时代,D错误。

第3题,藻类植物繁盛是在早古生代及前寒武纪,晚古生代代表性植物为蕨类植物,中生代代表植物为裸子植物,新生代代表植物为被子植物。

晚古生代后期是重要的成煤时期,当时蕨类植物繁盛,B正确。

藏南地区发育着连续的海相古近纪地层,是西藏保存最年轻的海相沉积,指示着古海盆的消亡时间。

位于藏南地区的古鲁浦剖面地层中含有丰富的钙藻化石,下图示意古鲁浦剖面钙藻化石丰度及海水深度变化。

据此完成4~5题。

4.下列有关该地古近纪钙藻化石的丰度、海平面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钙藻化石丰度呈不断减少趋势B.海平面由深变浅再变深C.钙藻化石丰度最大值在灰岩段D.钙藻化石丰度与海水深度呈负相关5.钙藻化石丰度最大时,该地的海洋环境可能是()A.寒冷的浅海B.寒冷的深海C.温暖的浅海D.温暖的深海4.D 5.C第4题,读图可知,随着时间的推移,古近纪钙藻化石的丰度数值越来越大,整体呈现增多的趋势,海平面的深度数值越来越小,整体呈现变浅的趋势,两者呈现负相关,A、B错误,D正确。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跟踪练34含答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跟踪练34含答案

课时跟踪练34一、选择题“数字黄河”是“数字地球”概念的延伸,其核心思想是用数字化手段统一处理黄河问题,同时又最大限度地利用各类信息资源。

下图示意某地水务局的“智慧生态黄河”网页界面。

读图,完成1~2题。

1.黄河水质自动监测站多建设在下游,这里水质检测难度大、技术要求高,主要原因是()①水、沙条件复杂②河道狭窄,水流较湍急③地形、地质复杂④水质较差,污染物复杂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关于“数字黄河”,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用“3S”等技术可动态监测流域水旱灾情、水土保持和水污染状况B.可评估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监测河道演变,指导水量调动C.便于专业人士获取河流数据和政务信息,与人们生产生活关系不大D.可提供全天候、高精度、可视化信息,服务于流域的统一管理决策1.B 2.C第1题,黄河下游为地上悬河,河流含沙量大,水、沙条件复杂,①正确;黄河下游地势平坦,河道开阔,水流速度平缓,②错误;黄河下游流经华北平原地区,华北平原为冲积平原,地形平坦,地质简单,③错误;黄河下游来水量小,流速缓慢,水体的更新速度慢,且流经地区工农业发达,污染物复杂多样,④正确。

故选B。

第2题,“数字黄河”不仅方便专业人士获取河流数据和政务信息,普通人也可以通过河流数据和政务信息来满足生产生活用水的需要,C符合题意。

随着周边地区工业化快速发展,美国于1913年在怀特萨蒙河上修建了康迪特坝。

该大坝上游是洄游性鱼类鳟鱼和鲑鱼的产卵场,2019年8月该大坝被拆除。

据此完成3~4题。

3.康迪特坝修建的主要目的是()A.防洪B.养殖C.旅游D.发电4.拆除康迪特坝的主要原因是()①溃坝风险大,维护成本高②工业化发展趋势变缓③保护河流生物多样性④水产养殖易污染水源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3.D 4.C第3题,由材料可知,该大坝是随着周边地区工业化的快速发展而修建的,其主要目的是发电。

D正确。

第4题,根据材料可知,修建大坝阻碍了鱼类的洄游,拆除大坝可以保护生物多样性,③正确;由材料可知,该大坝已修建100多年,可以推测该大坝效益变低,时间过久,溃坝风险大,维护成本高,①正确;材料提及周边地区工业化快速发展,②错误;没有提及水产养殖出现水源污染,④错误。

新课改瘦专用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三十五中国地理分区含解析

新课改瘦专用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三十五中国地理分区含解析

课时跟踪检测(三十五)中国地理分区一、选择题(2017·全国卷Ⅲ)剪纸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2009年9月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剪纸表现的内容丰富多彩,反映人们的生活环境、习俗和风情等,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如图是一帧剪纸作品。

据此完成1~3题。

1.如图剪纸所反映的景观主要分布于我国( )A.四川盆地B.华北平原C.珠江三角洲 D.长江三角洲2.形成这种景观特征的自然条件有( )A.沟壑纵横,降水集中 B.地势低平,降水丰沛C.地形封闭,排水不畅 D.山河相间,降水均匀3.该景观主要分布区具代表性的地方剧种是( )A.川剧 B.豫剧C.粤剧 D.越剧解析:1.D 2.B 3.D 第1题,图示反映了一派“小桥流水”的水乡景色,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地势低平、水网稠密,是该景观的主要分布区,D项正确。

四川盆地位于我国西南地区,海拔相对较高,河流水量大、水流急,没有该景观分布,A项错误。

华北平原降水较少,地表河流稀少,无该景观的分布,B项错误。

珠江三角洲地势低洼,河流水量较大,不是该景观的主要分布区,C项错误。

第2题,由上题可知,该景观主要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势低平,降水丰沛,B项正确。

沟壑纵横,降水集中,是黄土高原地区的特征,A项错误。

地形封闭与三角洲的地形特点不符,C项错误。

山河相间是横断山区的典型特征,降水均匀与长江三角洲降水季节变化大的特点不符,D项错误。

第3题,越剧主要流行于上海、浙江、江苏等我国南方地区,故D项正确。

川剧主要流行于四川一带;粤剧主要流行于广东一带;豫剧主要流行于黄河、淮河流域。

故A、B、C错误。

如图示意我国华北平原西部某区域等高线图,图中低山、丘陵地带以荒山草坡为主,正在打造“太阳山”——建设大型山坡集中式光伏发电站。

光伏发电站的发电效率主要与日照强度、日照时间和太阳能面板清洁度有关。

据此完成4~6题。

4.在甲、乙、丙、丁四个荒山草坡安置太阳能板,发电效率最高的是( )A.甲 B.乙C.丙 D.丁5.与甘肃河西走廊相比,该地建设大型集中式光伏发电站的比较优势是( )A.太阳辐射强 B.日照时数多C.用地成本低 D.面板清扫频次少6.①②③④四条支流的特点及其比较,正确的是( )A.①河落差超过1 400 mB.②河流域多年平均的雨水补给量最多C.③河春季流量比夏季大D.④河有凌汛现象解析:4.B 5.D 6.B 第4题,据图分析可知,图中四个地点位于阳坡的是甲、乙,丙与丁位于阴坡,但甲地海拔比乙低,西侧为山脉,光照时数较乙地短,所以发电效率最高的是乙。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跟踪练35含答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跟踪练35含答案

课时跟踪练35一、选择题《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要构建我国现代能源体系。

读中国大型清洁能源基地分布及规划的输电通道示意图,完成1~2题。

1.规划的输电通道建成后,将对我国东部地区产生的积极影响有()①缓解能源紧缺②增加能源进口③改善大气环境④促进经济发展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2.图中清洁能源基地()A.分布不均,重点扶持西部高耗能产业B.以电代能,减少自然资源的使用量C.规模较大,降低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D.多能互补,提升能源的供应稳定性1.D 2.D第1题,规划的输电通道建成后,将有利于我国东部地区缓解能源紧缺,减少煤、石油等能源进口,减少污染、改善大气环境,促进经济发展。

故选D。

第2题,图中显示清洁能源基地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地区,而能源输送到东部地区,所以并非重点扶持西部高耗能产业,A错误;增加对水能、风能、太阳能资源利用,自然资源使用量增加,B错误;我国西部地区地广人稀,大规模的清洁能源基地建设可以完善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经济发展,提高西部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C错误;同一个清洁能源基地存在多种能源供应,极大地提高了能源供应的稳定性,D正确。

2023年2月16日,我国首个进入川藏高原腹地的特高压工程开工建设,建成后每年可向华中地区输送400亿度清洁电能。

下图示意该工程输电线路。

据此完成3~4题。

3.该工程开工建设当日()A.我国即将迎来雨水节气B.卡麦傍晚日影朝向西北方向C.大冶与帮果同时日出D.帮果达一年中昼最短夜最长4.输电线路()A.自西向东由寒温带进入亚热带B.地跨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C.沿线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D.西部对外输送电力以水电为主3.A 4.D第3题,该工程开工建设当日是2月16日,即将迎来的节气是雨水,A正确;卡麦位于北温带地区,此时间傍晚时太阳在西南方位,日影应朝向东北方位,B错误;大冶与帮果纬度位置相似,两地昼夜长短相差不大,但大冶在帮果的东部,所以大冶比帮果日出时间早,C错误;北半球各地(除极昼极夜出现地区)一年中昼最短夜最长的日期是冬至日前后,D错误。

2020届高考地理人教第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训练:中国区域地理(含解析)

2020届高考地理人教第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训练:中国区域地理(含解析)

2020届高考地理人教第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训练中国区域地理一、选择题“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中的“栈道”是指褒斜古道。

此道始建于殷周,是古代关中通往汉中、蜀地最著名的交通要道,也是中国最早在悬崖峭壁上开凿的道路之一。

东汉永平年间,工匠采用“火焚水激”法在此道上开凿穿山隧洞。

下图示意褒斜古道线路。

据此完成1~3题。

1、与“火焚水激”法相似的外力作用是( )A.风化作用 B.侵蚀作用C.搬运作用 D.堆积作用解析:选A “火焚水激”法就是先用火烧石,待石温很高时用凉水激冲,岩石因热胀冷缩而裂开。

这种在温度变化下岩石产生裂隙,并形成松散物的作用属于风化作用。

2、在甲地修路时,古人采取的对策是( )A.沿河成路B.陡峻盘旋C.岭横越垭D.险绝而栈解析:选C 图示甲地两侧的河流流向不同,则甲地附近应该是分水岭,且分水岭走向基本与古道垂直;则甲地交通线直接穿越山岭,为了减低工程难度,必然要穿过地势低处,即鞍部或垭口,则对策是岭横越垭。

注意图中甲处并无栈道、隧道遗迹,则不可能是险绝而栈;在甲地穿越山岭,也不会是沿河成路。

3、古代褒斜道修通的地理意义是( )A.乙地发展为区域经济文化中心B.方便成都与长安间的钱粮运输C.连接了八百里秦川与四川盆地D.增加通往汉中的交通运输方式解析:选B 由“古代关中通往汉中、蜀地最著名的交通要道”,以及关中主要位于秦岭以北的渭河流域,可知修建栈道可以连接八百里秦川与四川盆地,但更重要的意义在于方便成都与长安间钱粮运输,故B正确。

青海省地形差异显著,东北部由阿尔金山、祁连山等数列平行山脉和谷地组成,西北部为柴达木盆地,南部是以昆仑山为主体并占全省面积一半以上的青藏高原。

每年降雪初始日至降雪终止日为雪季。

降雪初始日期等值线数值越大,初始日期越迟;降雪终止日期等值线数值越大,终止日期越早。

下图示意1962~2012年青海省平均降雪初始、终止日期的空间分布,完成4~6题。

4.四地中,雪季最长的是( )A.五道梁 B.冷湖C.贵德 D.格尔木解析:选A 由“降雪初始日期等值线数值越大,初始日期越迟;降雪终止日期等值线数值越大,终止日期越早”,可知降雪初始、终止日期数值越小,雪季越长;图示四地中,五道梁降雪初始、终止日期数值均最小,说明该地雪季最长。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三十五中国地理分区含解析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三十五中国地理分区含解析

课时跟踪检测(三十五)中国地理分区一、选择题(2017·全国卷Ⅲ)剪纸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2009年9月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剪纸表现的内容丰富多彩,反映人们的生活环境、习俗和风情等,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如图是一帧剪纸作品。

据此完成1~3题。

1.如图剪纸所反映的景观主要分布于我国( )A.四川盆地B.华北平原C.珠江三角洲 D.长江三角洲2.形成这种景观特征的自然条件有( )A.沟壑纵横,降水集中 B.地势低平,降水丰沛C.地形封闭,排水不畅 D.山河相间,降水均匀3.该景观主要分布区具代表性的地方剧种是( )A.川剧 B.豫剧C.粤剧 D.越剧解析:1.D 2.B 3.D 第1题,图示反映了一派“小桥流水”的水乡景色,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地势低平、水网稠密,是该景观的主要分布区,D项正确。

四川盆地位于我国西南地区,海拔相对较高,河流水量大、水流急,没有该景观分布,A项错误。

华北平原降水较少,地表河流稀少,无该景观的分布,B项错误。

珠江三角洲地势低洼,河流水量较大,不是该景观的主要分布区,C项错误。

第2题,由上题可知,该景观主要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势低平,降水丰沛,B项正确。

沟壑纵横,降水集中,是黄土高原地区的特征,A项错误。

地形封闭与三角洲的地形特点不符,C项错误。

山河相间是横断山区的典型特征,降水均匀与长江三角洲降水季节变化大的特点不符,D项错误。

第3题,越剧主要流行于上海、浙江、江苏等我国南方地区,故D项正确。

川剧主要流行于四川一带;粤剧主要流行于广东一带;豫剧主要流行于黄河、淮河流域。

故A、B、C错误。

如图示意我国华北平原西部某区域等高线图,图中低山、丘陵地带以荒山草坡为主,正在打造“太阳山”——建设大型山坡集中式光伏发电站。

光伏发电站的发电效率主要与日照强度、日照时间和太阳能面板清洁度有关。

据此完成4~6题。

4.在甲、乙、丙、丁四个荒山草坡安置太阳能板,发电效率最高的是( )A.甲 B.乙C.丙 D.丁5.与甘肃河西走廊相比,该地建设大型集中式光伏发电站的比较优势是( )A.太阳辐射强 B.日照时数多C.用地成本低 D.面板清扫频次少6.①②③④四条支流的特点及其比较,正确的是( )A.①河落差超过1 400 mB.②河流域多年平均的雨水补给量最多C.③河春季流量比夏季大D.④河有凌汛现象解析:4.B 5.D 6.B 第4题,据图分析可知,图中四个地点位于阳坡的是甲、乙,丙与丁位于阴坡,但甲地海拔比乙低,西侧为山脉,光照时数较乙地短,所以发电效率最高的是乙。

2020版高考一轮温习地理鲁教版课时跟踪检测三十五世界地理概况

2020版高考一轮温习地理鲁教版课时跟踪检测三十五世界地理概况

课时跟踪检测(三十五)世界地理概况一、选择题(2019·齐鲁名校联考)“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

丝绸之路经济带,东边牵着亚太经济圈,西边系着欧洲经济圈,被以为是世界上最长、最具进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

以下图为“一带一路”示用意,依据图文材料,回答1~3题。

1.古代中国的商船航行于海上丝绸之路时,以下描述正确的选项是( )A.中国的商船一样选择夏日从中国南方沿海地域动身,冬季从非洲东部沿海地域返回B.夏日航行到索马里周围海域时发觉此处水温较低,且海面上有大量打鱼的渔船C.当他们顺风由中国泉州南下到新加坡时发觉本地正午日影位于南方D.返航时途经加尔各答能够大量购买棉花,带回国内2.建设陆上丝绸之路——铁路进程中可能碰到的不利自然条件有()①气候严寒,冻土广布②生态环境脆弱,环境爱惜困难③多高原山地,多地质灾害④沙漠广布,气候恶劣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3.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以下关于沿线国家和地域发生的转变可信的是()①产业向沿海口岸及国际铁路沿线、边境口岸等地域集聚②基础设施投资增大,高速公路、铁路、口岸、航空等交通运输系统更完善③资源开发力度增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范围和程度可能加大④欧洲国家通过提供大量资金、技术、治理等方式参与“一带一路”战略,亚欧经济联系加倍紧密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解析:1.B 2.C 3.A第1题,中国古代商船为实现顺风顺水航行,一样选择冬季从南方沿海动身,夏日从非洲东部沿海地域返回;夏日索马里周围海域由于吹离岸风,形成上升补偿流(索马里寒流),鱼类饵料丰硕,是打鱼的好机会;从中国泉州南下到新加坡时,正值北半球的冬季,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新加坡正午日影朝北;加尔各答并非盛产棉花。

第2题,陆上丝绸之路要紧通过中亚地域,铁路沿线没有冻土散布。

第3题,“一带一路”要紧进展的是铁路和口岸交通系统,②错;欧洲国家没有通过提供资金、技术、治理等方式参与“一带一路”战略,④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改2020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跟踪练【35中国地理分区】含答案解析一、选择题(2017·全国卷Ⅲ)剪纸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2009年9月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剪纸表现的内容丰富多彩,反映人们的生活环境、习俗和风情等,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如图是一帧剪纸作品。

据此完成1~3题。

1.如图剪纸所反映的景观主要分布于我国()A.四川盆地B.华北平原C.珠江三角洲D.长江三角洲2.形成这种景观特征的自然条件有()A.沟壑纵横,降水集中B.地势低平,降水丰沛C.地形封闭,排水不畅D.山河相间,降水均匀3.该景观主要分布区具代表性的地方剧种是()A.川剧B.豫剧C.粤剧D.越剧解析:1.D 2.B 3.D第1题,图示反映了一派“小桥流水”的水乡景色,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地势低平、水网稠密,是该景观的主要分布区,D项正确。

四川盆地位于我国西南地区,海拔相对较高,河流水量大、水流急,没有该景观分布,A项错误。

华北平原降水较少,地表河流稀少,无该景观的分布,B项错误。

珠江三角洲地势低洼,河流水量较大,不是该景观的主要分布区,C项错误。

第2题,由上题可知,该景观主要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势低平,降水丰沛,B项正确。

沟壑纵横,降水集中,是黄土高原地区的特征,A项错误。

地形封闭与三角洲的地形特点不符,C项错误。

山河相间是横断山区的典型特征,降水均匀与长江三角洲降水季节变化大的特点不符,D项错误。

第3题,越剧主要流行于上海、浙江、江苏等我国南方地区,故D项正确。

川剧主要流行于四川一带;粤剧主要流行于广东一带;豫剧主要流行于黄河、淮河流域。

故A、B、C错误。

如图示意我国华北平原西部某区域等高线图,图中低山、丘陵地带以荒山草坡为主,正在打造“太阳山”——建设大型山坡集中式光伏发电站。

光伏发电站的发电效率主要与日照强度、日照时间和太阳能面板清洁度有关。

据此完成4~6题。

4.在甲、乙、丙、丁四个荒山草坡安置太阳能板,发电效率最高的是()A.甲B.乙C.丙D.丁5.与甘肃河西走廊相比,该地建设大型集中式光伏发电站的比较优势是()A.太阳辐射强B.日照时数多C.用地成本低D.面板清扫频次少6.①②③④四条支流的特点及其比较,正确的是()A.①河落差超过1400mB.②河流域多年平均的雨水补给量最多C.③河春季流量比夏季大D.④河有凌汛现象解析:4.B 5.D 6.B第4题,据图分析可知,图中四个地点位于阳坡的是甲、乙,丙与丁位于阴坡,但甲地海拔比乙低,西侧为山脉,光照时数较乙地短,所以发电效率最高的是乙。

第5题,河西走廊气候干旱,紧邻沙漠,沙尘多,而该地位于华北平原,为半湿润区,西侧有山地阻挡,空气中沙尘颗粒要少于河西走廊,故太阳能面板清扫频次较少。

第6题,四条河流中,②河有支流且流域面积大,同时②河流域位于山地的东南坡,是夏季风迎风坡而降水多,故该河流多年平均的雨水补给量最多。

如图为我国额尔齐斯河流域上游河段示意图,图中甲镇在世界地质界被称为“稀有金属博物馆”,是该地区有色金属工业发展的源头。

读图完成7~8题。

7.根据图示信息可判断()A.该河径流量季节变化小B.该河以雨水补给为主C.图示区域地势北高南低D.丰水期出现在冬季8.甲镇有色金属工业发展的最主要优势是()A.有色金属资源丰富B.水陆交通便利C.水资源丰富D.科技力量雄厚解析:7.C8.A第7题,根据图示经纬度信息可判断,该流域位于我国新疆北部地区,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夏季气温高时,冰雪融水最多,河流径流量大,为丰水期,冬季流量小,为枯水期,径流量季节变化大,由河流形态可推断图示区域北高南低。

第8题,由材料可知,甲镇在世界地质界被称为“稀有金属博物馆”,故有色金属资源丰富为其有色金属工业发展的最主要优势。

下图为我国局部区域图。

读图,回答9~11题。

9.下列关于图中省区的叙述,正确的是()①春季频繁影响我国的沙尘暴,其风沙多源于哈萨克斯坦、蒙古以及c、e两省区②受沙尘暴危害最严重的是b省区,主要原因是干旱③图示区域常规能源缺乏,但太阳能资源丰富④f省是我国著名的商品粮、糖料和丝绸生产基地A.①③B.①④C.①②D.②③10.下列关于a、b两省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晴天多,日照长,但气候高寒,农作物单产低B.农田、村镇、城市主要分布在湟水谷地、雅鲁藏布江谷地C.河流①位于亚欧板块内部,其下游流经缅甸D.由于海拔高,降水少,湖泊稀少11.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往东的广大地区被称为“西藏的江南”,其气候成因是()①纬度较低②位于喜马拉雅山北坡③位于喜马拉雅山南坡海拔较低的谷地,受地形雨影响显著④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带来大量降水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解析:9.B10.B11.B第9题,b为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海拔高,受冬季风影响较小,受沙尘暴危害小,②错。

e为内蒙古自治区,煤炭资源丰富,c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f是四川省,天然气资源丰富,该区域常规能源并不缺乏,且四川省多阴雨天,太阳能资源不丰富,③错,选B。

第10题,a、b两省区位于青藏高原,晴天多,日照长,农作物单产高,A错。

①为雅鲁藏布江,下游注入孟加拉湾,不经过缅甸,C错。

青藏高原多构造湖,D错。

高原海拔高、气温低,因此农田、村镇、城市主要分布在海拔较低、气温较高的河流谷地,B正确。

第11题,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往东的广大地区位于喜马拉雅山南坡,②错。

选B。

二、非选择题12.(2019·济南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我国的桑树栽培已有七千多年的历史,是世界上种桑养蚕最早的国家,种桑养蚕也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桑树,高3~10m或更高,喜光,喜温暖湿润气候,生长适宜温度25~30℃,耐旱,耐水湿,对土壤的适应性强。

桑蚕,起源于我国,是以桑叶为主要食料的吐丝结茧的经济昆虫之一。

蚕食桑后,幼虫生长迅速,蚕蛹适宜温度22~28℃,最适温度23.8~25℃,自孵化至吐丝结茧,一般春蚕24~30天,夏秋蚕20~24天。

桑蚕茧可缫丝,蚕丝主要用以丝绸生产。

广西宜州市域面积3869km2,其中山地、丘陵面积占89.80%。

总人口62万,其中农业人口49万。

地处黔桂交通要冲,又是西南出海大通道的要地,种桑养蚕历史悠久。

近年来,江浙等东部地区种桑面积日渐缩小,随着国家实施“东桑西移”战略,广西宜州市的桑蚕产业突飞猛进,已成为“中国第一大桑蚕基地”。

目前宜州共有茧丝绸相关企业20多家,形成了以“种桑养蚕—鲜茧收烘—缫丝—织绸”为主产业链,以桑杆生产食用菌、蚕沙无害化治理和次下茧加工蚕丝被等为重点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目前如何从“东桑西移”到“东绸西移”的“破茧化蝶”问题一直困扰着广西桑蚕产业。

如图示意宜州在广西的位置。

(1)与江浙相比,说明宜州有利于种桑养蚕的自然条件。

(2)从市场角度分析宜州桑蚕业迅猛发展的原因。

(3)阐述种桑养蚕对宜州地区的积极影响。

(4)请为“以种桑养蚕为基础”的宜州经济进一步发展提出建议。

解析:第(1)题,种桑养蚕与自然条件关系密切,结合材料信息,从热量、降水、地形等角度分析宜州的优势即可。

第(2)题,原因可以结合材料信息,从市场需求、劳动力、交通等角度分析市场的需求量、市场的竞争力以及市场的拓展渠道等信息即可。

第(3)题,积极影响可以结合种桑养蚕的特征,即种树—养蚕—桑蚕产业,从提高植被覆盖率、带动相关行业发展、增加就业、提高经济收入、调整农业结构等角度分析回答。

第(4)题,农业的进一步可持续发展需加强科技投入,实现“科技兴农”战略,建议可以从科研投入、打造品牌、加强应用研发、开发新产品、多元化经营等角度提出。

答案:(1)与江浙相比,宜州纬度低,气温较高,每年适宜桑蚕生长的时期较长;高温期湿度较高(降水较多),有利于桑树生长;以山地丘陵为主,适宜桑树种植的土地资源广阔。

(2)蚕茧品质优良、产量大,国内外市场需求量大;廉价劳动力丰富,生产成本低,市场竞争力强;交通运输便利,利于市场拓展。

(3)提高植被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种桑养蚕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优化了经济结构;有利于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提高经济收入;有利于调整农业结构,充分利用土地资源。

(4)加强种桑养蚕生产的科研投入,打造桑蚕产品的品牌优势;加大桑蚕相关产业化应用的研发;开发新产品;拓展旅游、文化市场,实现经营多元化。

(任答其中两点即可)13.根据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祁连山脉位于我国青海省东北部与甘肃省西部边境,由多条西北—东南走向的平行山脉和宽谷组成,面积约2062km2,祁连山的平均山脉海拔在4000~5000m之间。

祁连山地具有典型的大陆性气候特征。

一般山前低山区域属荒漠气候,中山下部为半干旱草原气候,中山上部为半湿润森林草原气候,亚高山和高山属寒冷湿润气候。

山地东部气候较湿润,西部较干燥。

如图是祁连山地区简图。

材料二甘肃省是我国中药材资源大省,素有“天然药库”“千年药乡”之称。

近年来依托中药材,甘肃省制药、药膳食品、日化用品等工业蓬勃发展。

材料三如图为弱水流域生态系统结构模式图。

(1)据材料分析甘肃省中药材品种丰富的原因。

(2)说明依托中药材发展工业对甘肃省的积极影响。

(3)弱水下游流入甲、乙两湖,乙湖已于20世纪后期彻底干涸。

根据材料提出防止弱水流域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实现该区域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措施。

解析:第(1)题,应主要从气候类型、垂直地带性、地形类型、技术、市场等角度分析。

第(2)题,应主要从产业结构调整、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分析。

第(3)题,应主要从植被保护、节约用水以及合理放牧等方面分析。

答案:(1)气候类型丰富多样;平均海拔高,山地的垂直地带性显著;有高山、宽谷等多种地形类型,土地面积广阔,符合多种中药材的生长需求;种植技术先进,品种优良;市场需求的多样性。

(2)有利于因地制宜,充分发挥自然资源的潜力,促进中药材专业化种植;调整种植结构,改善生态环境;有利于延长产业链,增加中药材附加值;带动贸易、物流、科技服务等第三产业发展,提高经济效益;有利于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实现脱贫致富;弘扬传统医药文化,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

(3)(在山地生态系统)保护森林,涵养水源;(在绿洲生态系统)减少工矿用地和人工林,节约用水;(在荒漠生态系统)合理规定载畜量,退牧还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