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50客运专线站后系统技术框架方案

合集下载

铁路CTCS-2级列控系统应答器应用原则(V0)

铁路CTCS-2级列控系统应答器应用原则(V0)

CTCS-2级列控系统应答器应用原则(V1.0)目录目录 (1)1 适用范围 (4)2 参考文献 (5)3 应答器设置规则 (6)3.1 一般规则 (6)3.2 区间应答器组【Q】设置 (7)3.3 车站应答器组设置 (8)3.3.1 进站信号机应答器组【JZ】设置 (8)3.3.2 出站信号机应答器组【CZ】设置 (8)3.3.3 进路应答器组设置【JL】 (10)3.3.4 调车应答器组设置【DC】 (10)3.4 定位应答器设置【DW】 (10)3.5 中继站应答器组【ZJ】设置 (10)3.6 级间转换应答器组设置 (11)3.6.1 C0/C2级间转换预告应答器组【YG0/2】设置 (11)3.6.2 C0/C2级间转换执行应答器组【ZX0/2】设置 (11)3.6.3 C0站应答器组设置【CZ-C0】设置 (12)3.7 自动过分相应答器组设置 (12)3.7.1 分相区预告应答器组 (12)3.8 分相区定位应答器组【DW-F】设置 (13)3.9 断链应答器【DL】设置 (13)3.10 大号码道岔(18号以上)应答器组【DD】设置 (13)4 应答器图纸设计规则 (15)4.1 图纸表示符号 (15)4.2 应答器编号及命名 (15)5 应答器报文编制原则 (17)5.1 报文结构(信息帧) (17)5.2 用户信息包 (18)5.2.1 应答器链接【ETCS-5】 (18)5.2.2 重定位信息【ETCS-16】 (19)5.2.3 线路坡度【ETCS-21】 (20)5.2.4 线路速度【ETCS-27】 (22)5.2.5 等级转换【ETCS-41】 (24)5.2.6 CTCS数据【ETCS-44】 (25)5.2.7 特殊区段【ETCS-68】 (26)5.2.8 文本信息【ETCS-72】 (28)5.2.9 里程信息【ETCS-79】 (30)5.2.10 调车危险【ETCS-132】 (31)5.2.11 默认信息包【ETCS-254】 (32)5.2.12 轨道区段【CTCS-1】 (32)5.2.13 临时限速【CTCS-2】 (34)5.2.14 区间反向运行【CTCS-3】 (35)5.2.15 大号码道岔【CTCS-4】 (35)5.2.16 绝对停车【CTCS-5】 (36)5.3 应答器报文编制原则 (37)5.3.1 一般原则 (37)5.3.2 应答器组功能定义 (38)5.3.3 区间闭塞分区应答器组【Q】 (45)5.3.4 区间反向中继应答器组【FQ】 (46)5.3.5 C0站应答器组【CZ-C0】 (47)5.3.6 C0-C2级间转换预告应答器组【YG0/2】 (47)5.3.7 C0-C2级间转换反向预告应答器组【YG0/2】 (48)5.3.8 C2-C0级间转换预告应答器组【YG0/2】 (48)5.3.9 C2-C0级间转换反向预告应答器组【YG0/2】 (49)5.3.10 等级转换执行应答器组【ZX0/2】 (49)5.3.11 大号码道岔应答器组【DD】 (51)5.3.12 进站应答器组【JZ】 (51)5.3.13 出站应答器组【CZ】 (53)5.3.14 中继站应答器组【ZJ1】 (54)5.3.15 中继站应答器组【ZJ2】 (54)5.3.16 过分相定位应答器组【DW-F】 (54)5.3.17 过分相反向定位应答器组【FDW-F】 (54)6 附件一:用户信息包填写举例 (56)6.1 应答器链接【ETCS-5】 (56)6.2 线路坡度【ETCS-21】 (57)6.3 线路速度【ETCS-27】 (59)6.4 等级转换【ETCS-41】 (61)6.5 轨道区段【CTCS-1】 (63)6.6 临时限速【CTCS-2】 (65)6.7 特殊区段【ETCS-68】 (67)6.8 纯文本信息包【ETCS-72】 (67)6.9 地理位置信息包【ETCS-79】 (68)1适用范围1.1.1.1本规范规定了CTCS-2级列控系统的应答器设置和报文编制原则,仅适用于CTCS-2级客运专线列控系统的工程设计、产品研发及工程实施。

胶济客运专线250方案设计总说明(文整)版(精)

胶济客运专线250方案设计总说明(文整)版(精)

胶济客运专线高密至济南东提速至250km/h 方案研究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工程设计证书甲级220011-sj2007年6月本项目主要审查及研究人员审查人员:院付总工程师:高建强院付总工程师:敖云碧研究人员:付总体设计负责人:陈勇付总体设计负责人:严峻运输组织专业负责人:吴珏线路专业负责人:严峻轨道专业负责人:曾蓉路基专业负责人:庞应刚桥涵专业负责人:陈扬义站场专业负责人:谢玲牵引供电专业负责人:楚振宇接触网专业负责人:陈勇通信专业负责人:郭亮信号专业负责人:黄仁清信息化专业负责人:乐开涛电力专业负责人:周金贤环工专业负责人:许克俊施预专业负责人:蒋小庆目录线路地理位置图胶济客运专线线路走向方案及行车速度示意图一、概述 (1)(一)研究依据 (1)(二)研究范围 (1)(三)研究经过 (1)(四)客运专线概述 (1)1、既有胶济电化工程线概况 (1)2、胶济客专批复主要技术标准 (7)3、胶济客专施工图设计情况 (12)二、胶济电化工程线250km/h试验情况及结论 (17)三、方案设计原则 (20)四、方案比选 (20)(一)站前基本维持现土建施工图设计标准(含既有和新建)不变,电化和信号按提速方案设计 (20)1、提速至250km/h有关专业需要说明的问题 (20)2、解决方案或建议意见 (25)(二)新建线提速至250km/h,既有线有条件的区段适当提速 (37)五、总的推荐意见及推荐方案工程措施 (42)六、推荐方案运行时分 (42)七、推荐方案增加的工程数量及投资估算 (43)一、概述(一)研究依据1、胶济铁路客运专线有限责任公司《关于胶济客运专线工程高密至济南东区段提速至250km/h方案研究设计的委托函》(胶济铁客专工[2007]112号)。

2、铁道部《关于胶济客运专线工程高密至济南东段初步设计的批复》(铁鉴函[2006]711号)。

3、铁道部《关于发布〈200-250km/h客运专线站后系统技术框架方案〉的通知》(铁科技[2006]68号)。

客运专线技术管理办法200--250与300--350的对比桥隧部分

客运专线技术管理办法200--250与300--350的对比桥隧部分

铁路客运专线技术管理办法(试行)(200~250km/h部分与300~350km/h)对比第二章技术设备第一节基本要求第1条客运专线各种设备、设施必须满足运行200~250km/h旅客列车的要求。

兼顾货运的,应满足120km/h货物列车安全运行的条件;兼顾双层集装箱运输的,还应满足运行双层集装箱列车的要求。

客运专线各种设备、设施必须满足运行300~350km/h动车组列车的要求。

同时还应满足跨线动车组列车安全运行的条件。

第2条根据运输要求,采用《技规》附图1规定的不同建筑限界。

纯旅客运输的线路采用客运专线铁路建筑限界,兼顾货运的线路采用160km/h<V≤200km/h客货共线建筑限界,兼顾双层集装箱运输的线路采用客货共线铁路双层集装箱运输建筑限界。

采用客运专线铁路建筑限界。

第3条区间及站内两相邻线路的线间距应符合以下规定:1.直线地段表1 客运专线线间距进出枢纽或大型车站两端的加减速地段的线间距根据列车运行速度确定。

2.曲线地段区间及站内线路的曲线地段的中心线间水平距离按曲线半径大小,根据《技规》附图1规定的曲线加宽公式计算确定。

第4条线路应全封闭、全立交,线路两侧按标准进行栅栏封闭,对铁路技术作业的专用通道和处所,须设置“非铁路作业人员禁止进入”的警示标志。

第5条道路与铁路并行、且等于或高于铁路的地段,应在靠近铁路一侧设置防护设施;下穿铁路桥梁、涵洞且通行机动车辆的道路,当桥梁、涵洞净高小于5.0m时,应设置限高防护架和车辆通过限高标志;上跨铁路线的立交桥应安装防护网。

第二节线路、桥梁及隧道线路平面及纵断面第6条200km/h区段的最小曲线半径为2500m,特殊困难条件下为2200m;250km/h区段的最小曲线半径为4000m,特殊困难条件下为3500m。

兼顾货运的线路,200km/h区段的最小曲线半径为3500m,特殊困难条件下为2800m;250km/h区段的最小曲线半径为4500m。

时速200km-250km客运专线铁路箱梁架设技术

时速200km-250km客运专线铁路箱梁架设技术
闭塞方式 : 自动闭塞 ;0 行 车指挥方 式 : 1) 综合调度 集 中 ;1 建 筑 1) 限界 : 满足 双层集装箱运输条 件。 箱梁架设地 段 D 2 +4 0 D 0 K 9 0 - K16+2 0合武新线施工条件 0 较好 。既有合肥一 西安铁 路可为本 工程 服务 , 铁路运输 可充分利
0- K 8 0 K5 0 ~D 0 K16+2 0段 地震 0 主要技术标 准为 :) 1线路等级 : I级 ;) 线数 目: 2正 双线 ; ) 3 最 00 D 3 +0 0段 以及 区 间 D 9+0 0 .0 ( ; .5 ( 小曲线 半 径 :0 m/ 2 0 k h地 段 4 50 m; ) 客 列 车 设 计 速 度 : 动峰值加速度 为 0 1 g基本 烈度为 7度 )其余 为 0 0 g 基本烈 0 4 旅
2 施工条 件
用合肥北 、 桃花店 、 合肥西 、 六安站 等进行 转运 。
运输质量 , 合理 选用浇筑时 间 , 完善浇筑 工艺 , 提高浇筑振捣 和平 [ ] 2 朱伯芳. 大体 积’ 土 温度应 力与 温度控 制 [ . 混凝 M] 北京 : 中国 仓等操作质量 , 以及 加强养 护工作以提高混凝 土浇 捣全过程 的施 亦能完全控制和防止大体积混凝土 的温度裂缝 。
雨, 干湿交 替 ; 四季分 明。线 路所 经地 区 , 年均 降雨量 9 0nr- 0 ! n
0r l每 6 n 此 本段架设 双线单 室整孑 简支箱梁 4 8孑 共 3 L 3 L 1座桥 , 7座特 大 1 0 n, 年 6月~9月 为汛期 , 期 间 降雨量 一般 占全 年 降 雨量 的 6 %以上。全年平均气温为 1 . ~1 . , 0 4 6℃ 6 4℃ 7月最热 , 桥 、1 2 座大桥 、 3座中桥。其中 ,2m箱梁 4 8孑 ,4m 箱梁 共 1 3 2 L2 0

时速200-250公里新建客专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

时速200-250公里新建客专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

前言本暂行规定是根据铁建技字(2002)第5号合同要求,吸收了秦沈客运专线工程建设的实践经验,并参考了国内外相关标准进行编写。

本暂行规定包括总则、线路、路基、正线轨道、桥涵、站场、隧道等技术内容。

在执行本暂行规定过程中,希望各单位结合工程实践,认真总结经验,积累有关资料。

如发现需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及时将意见及有关资料寄交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天津市河北区中山路10号,邮政编码300142),并抄送铁道部建设管理司(北京市复兴路10号,邮政编码100845),供修订时参考。

本规范由铁道部建设管理司负责解释。

主编单位: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参编单位:铁道第四勘察设计院主要起草人:李秉涛、白宝英、吴连海、苏伟、靖凤鸣、罗章波闫红亮、乔俊飞、刘向云、郭郦、赵陆青、崔维孝宋绪国、崔俊杰、王桢、杜保军、阳运中、吴中民韩向阳目次1 总则 (1)2 术语、符号 (5)2.1 术语 (5)2.2 符号 (5)3 线路 (7)3.1 一般规定 (7)3.2 线路平面 (7)3.3 线路纵断面 (11)3.4 交叉、附属设施及其它 (14)4 路基 (16)4.1 一般规定 (16)4.2 路基面形状和宽度 (18)4.3 基床 (24)4.4 路堤 (26)4.5 路堑 (31)4.6 过渡段 (32)4.7 路基排水 (35)4.8 路基防护 (37)4.9 路基支挡 (38)4.10 其它 (38)5 正线轨道 (40)5.1 一般规定 (40)5.2 正线轨道 (41)5.3 无缝线路 (45)5.4 轨道附属设备及常备材料 (49)6 桥涵 (52)6.1 一般规定 (52)6.2 设计荷载 (53)6.3 结构变形、变位和自振频率的限值 (60)6.4 结构形式、计算及构造 (63)6.5 桥面布置及附属设施 (66)6.6 车站高架结构 (68)7 站场 (69)7.1 一般规定 (69)7.2 站线平、纵断面 (70)7.3 站场路基、排水及道路 (72)7.4 车站、客运设备及段(所) (73)7.5 站线轨道 (76)8 隧道 (79)8.1 一般规定 (79)8.2 隧道断面内轮廓 (79)8.3 隧道衬砌 (80)8.4 洞内附属构筑物 (81)8.5 洞口缓冲结构 (81)8.6 防排水 (82)8.7 通风、照明 (83)8.8 防灾与救援 (83)附录A曲线地段建筑限界加宽 (84)附录B 软土地基沉降计算 (85)附录C 跨区间无缝线路的允许温降和允许温升 (89)本暂行规定用词说明 (92)1 总则1.0.1 为统一新建客运专线铁路工程设计技术标准,使客运专线铁路工程设计符合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要求,制定本暂行规定。

既有线200-250提速铁路维修规则

既有线200-250提速铁路维修规则

既有线提速200~250km/h线桥设备维修规则第一章总则第1.0.1条为适应既有线提速200~250km/h运营要求,做好线桥维修工作,提高设备维修管理水平,经常保持设备状态均衡完好,确保列车能以规定的速度,安全、平稳和不间断地运行,特制定本规则。

第1.0.2条线桥设备维修应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检修并重”的原则,按线桥设备技术状态的变化规律和程度,安排线桥设备维修,有效地预防和整治病害。

第1.0.3条线、桥、路基设备维修实行检修分开的管理体制,严格遵守营业线施工作业各项规定并实行天窗修制度。

第1.0.4条本规则适用于既有线1435 mm标准轨距和允许速度200~250 km/h的既有线提速区段,本规则未涉及的内容按相关规定执行。

第二章线路设备维修工作内容及工作组织第一节工作分类第2.1.1条线路设备维修分类。

一、综合维修。

指根据线路变化规律和特点,以全面改善轨道弹性和轨面平顺性、调整轨道几何尺寸和更换、整修失效零部件为重点,以大型养路机械为主要作业手段,按周期、有计划地对线路进行的综合性修理,以恢复线路完好技术状态。

二、经常保养。

指根据线路变化情况,进行有计划、有重点的经常性养护,成段保养以大型养路机械为主要作业手段,以保持线路质量经常处于均衡状态。

三、临时补修。

指以垫板和改道为主要作业手段,结合养路机械,及时对线路几何尺寸超过临时补修容许偏差管理值及其他不良处所进行的临时性修理,以保证行车安全和平稳。

第二节工作内容第2.2.1条线路、道岔综合维修基本内容。

一、根据线路、道岔状态起道、拨道和改道,全面捣固、稳定,捣固前撤除调高垫板。

二、调整线路、道岔各部尺寸。

三、清筛枕盒不洁道床和边坡,补充道砟,整理道床。

四、更换、方正和修理轨枕。

五、锁定线路、道岔。

六、采用打磨车对钢轨、道岔进行预防性或修理性打磨。

七、整修、更换和补充联结零件,并有计划地涂油。

八、整修路肩,疏通排水设备,清除道床杂草和路肩大草。

时速200-250km客运专线CRTSⅠ无砟轨道板精调施工工法(2)

时速200-250km客运专线CRTSⅠ无砟轨道板精调施工工法(2)

时速200-250km客运专线CRTSⅠ无砟轨道板精调施工工法一、前言时速200-250km客运专线CRTSⅠ无砟轨道板精调施工工法是一种用于高速铁路线路施工的工法,能够确保铁路线路的平稳和安全运行。

本文将详细介绍该工法的特点、适应范围、工艺原理、施工工艺、劳动组织、机具设备、质量控制、安全措施、经济技术分析和工程实例。

二、工法特点时速200-250km客运专线CRTSⅠ无砟轨道板精调施工工法具有以下特点:1. 高速度:该工法采用机电一体化施工装备,能够大幅缩短施工周期,提高施工效率。

2. 高精度:通过数字化控制和精确计量,能够实现毫米级的精密施工,确保轨道板的准确位置和高度。

3. 高质量:采用精密的施工工艺和材料,确保轨道板的平整度和水平度,提高线路的稳定性和运行效果。

4. 环保节能:该工法采用无砟轨道板,可减少矿石开采和碎石的使用,降低对环境的影响,同时减少能耗和资源浪费。

三、适应范围时速200-250km客运专线CRTSⅠ无砟轨道板精调施工工法适用于设计时速为200-250km的高速铁路客运专线。

该工法可适用于各种地质条件和地形复杂性,能够满足不同区域的铁路施工需求。

四、工艺原理时速200-250km客运专线CRTSⅠ无砟轨道板精调施工工法的实际应用是基于以下工艺原理的:1. 施工工法与实际工程之间的联系:该工法根据设计要求和实际情况,采取精确的施工工艺和量化的施工过程,确保铁路线路的质量和稳定性。

2. 技术措施:该工法采用数字化控制和精密的测量设备,通过精确的计算和调整,实现轨道板位置和高度的精确控制;同时,采用专用设备进行轨道板的铺设和调整,确保线路的平整性和水平度。

五、施工工艺时速200-250km客运专线CRTSⅠ无砟轨道板精调施工工法的施工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 轨道基础处理:根据设计要求,对原始地表进行土方开挖和填筑,确保基础的平整和稳定性。

2. 铺设轨道板:采用专用设备将无砟轨道板逐段铺设到铁路基础上,并调整板间距和位置,确保铁路线路的平整度和水平度。

成都铁路局200-250KMh客运专线通信系统维护管理办法(暂行)

成都铁路局200-250KMh客运专线通信系统维护管理办法(暂行)

CDG/DW243-2010成都铁路局200~250Km/h客运专线通信系统维护管理办法(试行)目录第一章总则 (4)第二章运行维护组织和职责 (5)第一节运行维护组织机构和职责 (5)第二节运行维护的业务领导关系 (9)第三章通信与其他专业维护责任划分 (10)第四章维护工作的基本管理制度 (11)第一节值班与交接班制度 (11)第二节网管操作和软件的管理制度 (15)第三节维护作业计 (16)第四节维护技术档案和资料管理 (18)第五节仪表和工具管理 (20)第六节备板备件和抢修器材管理 (25)第七节数据管理 (26)第五章系统设备管理和维护 (29)第六章通信系统网络优化管理 (32)第七章质量管理 (34)第一节通则 (34)第二节维护质量检查 (35)第三节网络质量统计与分析 (36)第四节网络运行维护质量考评 (37)第八章安全及机房管理 (38)第一节基本要求 (38)第二节机房管理一般要求 (39)第三节作业安全 (46)第四节网络安全及保密制度 (47)第九章应急预案制度 (49)第十章故障管理 (51)第一节通则 (51)第二节故障处理 (52)第三节故障的统计和分析 (54)第十一章附则 (55)第一章总则第1条客运专线通信系统是铁路专用通信系统,是直接为铁路运输生产和铁路信息化服务而设计、建设并使用的系统设施。

为确保系统运行安全、畅通,更好地为铁路运输及发展服务,满足铁路运输需求,依据相关文件,特制定客运专线通信系统运行维护管理办法。

第2条客运专线通信系统维护管理工作的基本原则是:1.建立适应铁路运输服务,符合专业化发展要求的运行维护体系。

2.实行预防性维护为主、障碍性维修为辅的运行维护管理原则。

充分发挥网管系统的作用,强化集中监控,坚持多巡少动,保证设备不间断使用。

强化网络安全运行,不断完善网络优化管理及数据的维护工作。

3.贯彻以网络管理为龙头,以设备维护为保障的方针,强化全程全网的统一协调配合,全面提高系统运行质量和服务水平。

最新CTCS-2级列控系统应答器应用原则(V1.1)汇总

最新CTCS-2级列控系统应答器应用原则(V1.1)汇总

C T C S-2级列控系统应答器应用原则(V1.1)科技运[2008]143号CTCS-2级列控系统应答器应用原则(V1.1)目录目录 (1)1适用范围 (4)2参考文献 (4)3应答器设置规则 (5)3.1一般规则 (5)3.2区间应答器组【Q】设置 (6)3.3车站应答器组设置 (7)3.3.1进站信号机应答器组【JZ】设置 (7)3.3.2出站信号机应答器组【CZ】设置 (8)3.3.3进路应答器组设置【JL】 (10)3.3.4调车应答器组设置【DC】 (10)3.3.5定位应答器设置【DW】 (10)3.4中继站应答器组【ZJ】设置 (11)3.5等级转换应答器组设置 (11)3.5.1C0/C2等级转换预告应答器组【YG0/2】设置 (11)3.5.2C0/C2等级转换执行应答器组【ZX0/2】设置 (12)3.5.3C0站应答器组设置【CZ-C0】设置 (12)3.6自动过分相应答器组设置 (13)3.7大号码道岔(18号以上)应答器组【DD】设置 (14)4应答器图纸设计规则 (15)4.1图纸表示符号 (15)4.2应答器编号及命名 (15)5应答器报文编制原则 (17)5.1报文结构(信息帧) (17)5.2用户信息包 (19)5.2.2重定位信息【ETCS-16】 (20)5.2.3线路坡度【ETCS-21】 (21)5.2.4线路速度【ETCS-27】 (23)5.2.5等级转换【ETCS-41】 (25)5.2.6CTCS数据【ETCS-44】 (26)5.2.7特殊区段【ETCS-68】 (27)5.2.8文本信息【ETCS-72】 (29)5.2.9里程信息【ETCS-79】 (31)5.2.10调车危险【ETCS-132】 (32)5.2.11默认信息包【ETCS-254】 (33)5.2.12轨道区段【CTCS-1】 (33)5.2.13临时限速【CTCS-2】 (35)5.2.14区间反向运行【CTCS-3】 (36)5.2.15大号码道岔【CTCS-4】 (36)5.2.16绝对停车【CTCS-5】 (37)5.3应答器报文编制原则 (38)5.3.1一般原则 (38)5.3.2应答器组功能定义 (39)5.3.3区间闭塞分区应答器组【Q】 (46)5.3.4区间反向中继应答器组【FQ】 (47)5.3.5C0站应答器组【CZ-C0】 (48)5.3.6C0-C2等级转换预告应答器组【YG0/2】 (48)5.3.7C0-C2等级转换反向预告应答器组【YG0/2】 (49)5.3.8C2-C0等级转换预告应答器组【YG0/2】 (49)5.3.9C2-C0等级转换反向预告应答器组【YG0/2】 (50)5.3.10等级转换执行应答器组【ZX0/2】 (50)5.3.12大号码道岔应答器组【DD】 (52)5.3.13进站应答器组【JZ】 (52)5.3.14出站应答器组【CZ】 (54)5.3.15中继站应答器组【ZJ1】 (55)5.3.16中继站应答器组【ZJ2】 (55)6附件一:用户信息包填写举例 (57)6.1应答器链接【ETCS-5】 (57)6.2线路坡度【ETCS-21】 (58)6.3线路速度【ETCS-27】 (60)6.4等级转换【ETCS-41】 (62)6.5轨道区段【CTCS-1】 (64)6.6临时限速【CTCS-2】 (66)6.7特殊区段【ETCS-68】 (68)6.8纯文本信息包【ETCS-72】 (68)6.9地理位置信息包【ETCS-79】 (69)1适用范围1.1.1.1本规范规定了CTCS-2级列控系统应答器的设置和报文编制原则,适用于CTCS-2级客运专线列控系统应答器的工程设计、产品研发和工程实施。

CTCS2、3级列控系统配置及运用主要技术原则

CTCS2、3级列控系统配置及运用主要技术原则

(二)CTCS-2级列控系统的适用范围
1. 200-250km/h客运专线采用CTCS-2级列车运行控 制系统; 2. 300-350km/h客运专线在建设CTCS-2级列控系统技 术上,通过地面增加RBC,车载增加GSM-R信息接 收模块,形成CTCS-3级列控系统。CTCS-2级列控 系统在300-350km/h客运专线上作为后备模式。
(一)安全防护功能
(二)人机界面功能 (三)设备检测功能
(四)可靠性和安全性
二、CTCS体系架构
CTCS架构按铁路运输管理层、网络传输层、地面设备 层和车载设备层配置
铁路运输管理层 网络传输层 地面设备层 车载设备层
三、CTCS系统构成
CTCS参照国际标 准,结合我国国情, 从需求出发,按系统 条件和功能划分等级。
车站联锁
道岔、 信号机
应答器、 轨道电路
轨道电路
应答器、 轨道电路
道岔、 信号机
ZPW2000轨道电路码 发送CTCS2的行车许可
L5
L4
L3
L2
L
LU
U
HU
CTCS2级是符合中国特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列控系统
4.采用“设备制动优先”的驾驶模式
(1)欧洲采用司机制动优先方式,日本采用设备制 动优先方式。 (2)CTCS2级参照日本的ATC,ATP车载设备采用设备 制动优先模式。
二、CTCS2级是符合中国特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列控系统
5. 车站列控中心
(5)由于LEU的存储量不足, 有源应答器报文存储在车站列控 中心。每个车站列控中心存储了 超过10万条应答器报文。 国内企业在一年时间里研制和 提供了列控中心的应答器数据准 备工作、校验工具和应答器信息 读写工具。 列控中心的运用非常稳定。

铁路客运专线技术管理办法试行200~250kmh部分

铁路客运专线技术管理办法试行200~250kmh部分

铁道部文件铁科技〔2009〕116号关于印发《铁路客运专线技术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各铁路局,各专业运输公司,各客运专线公司(筹备组):现印发《铁路客运专线技术管理办法(试行)》(200~250km/h部分),自2009年10月1日起施行,技术规章编号为:TG/03-2009。

铁道部前发《客运专线调度集中控制车站行车工作暂行办法》(铁运〔2009〕37号)同时废止。

各有关单位应根据本办法修改、补充相应规章制度,并将执行中的有关情况及时反馈铁道部科技司、运输局。

二○○九年九月五日TG/03-2009铁路客运专线技术管理办法(试行)(200~250km/h部分)第一章总则第1条为加强铁路客运专线的技术管理,确保行车安全,提高运输效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法》、《铁路技术管理规程》(以下简称《技规》),制定本办法。

第2条本办法对铁路200~250km/h客运专线的技术设备、行车组织和车载信号显示进行了规定。

本办法是《技规》的重要补充,未规定的事宜按《技规》等有关规定执行。

第3条铁路客运专线的技术规章由铁道部和铁路局两级统一制定、发布。

铁道部制定客运专线基本技术规章和专业技术规章,铁路局根据铁道部发布的技术规章,结合管内各客运专线具体条件,制订客运专线行车组织细则,并细化相应专业技术规章。

第二章技术设备第一节基本要求第4条客运专线各种设备、设施应满足运行200~250km/h旅客列车的要求。

兼顾货运的,应满足120km/h货物列车安全运行的条件;兼顾双层集装箱运输的,还应满足运行双层集装箱列车的要求。

第5条根据运输要求,采用《技规》附图1规定的不同建筑限界。

纯旅客运输的线路采用客运专线铁路建筑限界,兼顾货运的线路采用160km/h<V≤200km/h客货共线铁路建筑限界,兼顾双层集装箱运输的线路采用客货共线铁路双层集装箱运输建筑限界。

第6条区间及站内两相邻线路的线间距应符合以下规定:1.直线地段进出枢纽或大型车站两端的加减速地段的线间距根据列车运行速度确定。

新建时速250客货共线铁路主要技术参数的选择

新建时速250客货共线铁路主要技术参数的选择

新建时速250公里客货共线快速铁路主要技术参数的选择摘要:研究目的:根据《铁路主要技术政策》,在经济发达、客运量较大,又有一定数量货物不可分流的平原或丘陵地区,宜修建以客运为主的客货共线快速铁路,设计行车速度宜选择在200~250 km/h。

由于缺乏《新建时速25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如石太客专、南广快速、向莆、兰渝等铁路采用的主要技术参数不太统一,为使选择的主要技术参数与客货列车速度相匹配,节省工程投资,有必要统一《新建时速250公里客货共线快速铁路主要技术参数》,供同仁参考选用。

研究结论:通过参考国内外高速铁路设计规范(或设计暂行规定)及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新建时速250公里客货共线快速铁路主要技术参数》——最小平面曲线半径、最大平面曲线半径、缓和曲线长度、最小夹直线和圆曲线长度、最小竖曲线半径的建议值。

关键词250km/h客货共线快速铁路技术参数1 概述根据国家发改委批准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08年调整)》,到202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2万公里以上,主要繁忙干线实现客货分线,基本形成布局合理、结构清晰、功能完善、衔接舒畅的铁路网络……。

特别是今年起自美国并迅速波及世界的金融海啸,我国也未幸免于难。

党中央、国务院迅速做出了“以加快铁路建设等基础设施为重点”的英明决策来拉动内需,扼止我国经济下滑趋势,全国铁路大会战的帷幕已经拉开,高潮已经掀起。

对于中长距离的客运专线设计行车速度宜选择在300 km/h及以上,城际间短距离的客运专线设计行车速度宜选择在250 km/h及以上;在经济发达、客运量较大,又有一定数量货物不可分流的平原或丘陵地区,宜修建以客运为主的客货共线快速铁路,设计行车速度宜选择在200~250 km/h。

由于缺乏《新建时速25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如石太客专、南广快速、向莆、兰渝等铁路,各设计院技术人员计算采用的主要技术参数不太统一,为使选择的主要技术参数与客货列车速度相匹配,节省工程投资,参考相关《设计暂行规定》,提出了新建《时速250公里客货共线快速铁路主要技术参数》,供同仁参考选用。

200-250kmh接触网装备技术条件修改版

200-250kmh接触网装备技术条件修改版

200~250km/h电气化铁路接触网装备暂行技术条件(OCS-2)铁道部科技司铁道部运输局二〇〇九年十二月目录前言第一部分、200~250km/h 电气化铁路接触网装备适用条件 (1)1〃速度目标值 (2)2〃接触网装备设计边界条件 (2)第二部分、200~250km/h 电气化铁路接触网装备技术条件 (4)1〃铜合金接触线 (5)2〃铜合金承力索 (8)3〃接触网零部件 (11)4〃绝缘子 (36)5〃分段绝缘器 (42)第三部分、200~250km /h 电气化铁路接触网装备试验方法 (44)1〃铜合金接触线试验方法 (45)2〃铜合金承力索试验方法 (54)3〃接触网零部件试验方法 (61)4〃接触网用棒形瓷绝缘子试验方法 (79)5〃接触网用棒形复合绝缘子试验方法 (84)6〃接触网用分段绝缘器 (91)附录A编制说明 (95)I前言根据《铁路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我国铁路将逐步形成由客运专线及既有线提速线路组成的大规模快速运输网。

运营速度的提高,对电气化铁路接触网装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进一步提高铁路客运专线接触网装备的安全性、可靠性、可用性和可维护性水平,加强客运专线接触网装备的技术管理,保证客运专线铁路的运输安全,我们组织制定了《200~250km/h 电气化铁路接触网装备暂行技术条件》。

本技术条件是在借鉴国外高速铁路牵引供电系统建设和运用管理的成功实践、总结国内干线铁路提速经验的基础上编制而成。

主要参编单位:铁道部科学技术司、运输局,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中铁电气化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铁道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接触网零部件检验站。

本暂行技术条件主要起草人:张曙光、程先东、王保国、王祖峰、景德炎、周伟、金柏泉、李志锋、李德胜、丁之龙、安英霞、李强、陈学光、肖志强、霍中原、邢甲第、高鸣、刘永红、赵玮、刘长利、陈勇、陈纪刚、赵红玉、韩柱先、李文豪、温建民、李红梅、丁为民、吴树伟、任兴堂、杨广英、赵允刚、赵戈红、李增勤、余福鼎、闫军芳、李军杰、王建平、黄岳群、张治国。

成都铁路局200-250KMh客运专线通信系统检修作业标准

成都铁路局200-250KMh客运专线通信系统检修作业标准

附件:成都铁路局200~250Km/h客运专线通信系统检修作业标准(试行)总则 (53)第一章维护作业项目及周期 (54)第一节 GSM-R系统 (54)第二节数据网系统 (63)第三节传输系统 (64)第四节接入网系统 (66)第五节 FAS调度交换机系统 (68)第六节综合视频监控系统 (71)第七节动力及环境监控系统 (73)第八节同步及时钟分配系统 (78)第九节通信子系统网管系统 (79)第十节综合网管维护 (82)第十一节车综合通信设备系统 (83)第十二节通信线路系统 (85)第十三节电源系统 (87)第十四节应急救援系统 (92)第十五节网络服务质量统计项目 (94)第十六节通信机房 (94)第二章GSM-R网络服务质量标准 (96)第一节 GSM-R无线场强覆盖标准 (96)第二节 GSM-R网络服务质量标准 (97)第三节 GSM-R网络性能质量标准 (99)第四节业务应用质量标准 (102)第五节基站铁塔、天馈线的质量标准 (104)总则第1条为了加强客运专线通信系统的维护工作,保障设备安全稳定运行,提高运用质量,减少系统故障,特制定本维护作业标准及质量标准。

第2条客运专线通信系统作业检修标准依据铁道部、铁路局有关的技术文件、技术标准、技术条件、设计文件等,结合客运专线铁路作业特点编制的。

第3条客运专线通信系统作业检修分GSM-R系统、FAS调度系统、数据网系统、综合视频监控、同步与时钟分配系统、动力及环境监控系统、机车综合通信设备、传输系统、通信线路、应急救援系统、电话接入网系统、电源系统、综合网管系统等十三个系统按照日、月、季、年检修,结合设备的不同特点进行集中检修、定期轮修、重点整治等修程,坚持预防为主,检修并重的原则。

第4条按照客运专线白天运行、夜间维护的特点,通信系统的部分作业检修工作须在夜间天窗点内进行。

作业人员必须要求双人上岗,严格按照作业流程,佩戴明显标识标志,确保人身安全。

客运专线、高速铁路系统技术开发与建设方案(二)

客运专线、高速铁路系统技术开发与建设方案(二)

客运专线、高速铁路系统技术开发与建设方案实施背景: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铁路运输已经成为了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近年来,我国铁路旅客运输量逐年增长,而客运专线及高速铁路系统的建设则是提升铁路运输效率、满足日益增长的出行需求的重要手段。

同时,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产业结构改革,推动新技术、新模式的研发和应用,本方案正是基于这一背景提出的技术开发与建设方案。

工作原理:客运专线及高速铁路系统的工作原理主要基于先进的轨道技术和车辆设计。

首先,轨道系统采用无砟轨道和无缝线路,提高了轨道的平顺性和稳定性。

其次,车辆采用轻量化设计、高速转向架和牵引系统,以实现高速运行。

同时,信号系统采用CTCS-3级列控系统,实现列车与车站的实时通信和高度自动化控制。

实施计划步骤:1.前期规划:对项目进行整体规划和可行性研究,确定建设规模和技术标准。

2.设计阶段:完成线路、车辆、信号等系统的详细设计。

3.施工阶段:根据设计方案进行施工,并确保施工质量和进度。

4.调试与试运行阶段:对完工的线路和车辆进行调试和试运行,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5.正式运营阶段:经过一段时间的试运营后,正式投入使用。

适用范围:本方案适用于全国范围内的主要城市和旅游景区之间的客运专线及高速铁路建设。

创新要点:1.轨道技术的创新:采用无砟轨道和无缝线路,提高轨道的平顺性和稳定性。

2.车辆设计的创新:采用轻量化设计、高速转向架和牵引系统,实现高速运行。

3.信号系统的创新:采用CTCS-3级列控系统,实现列车与车站的实时通信和高度自动化控制。

4.运营模式的创新:通过智能调度系统和大数据分析,优化列车运行计划和运力分配。

预期效果:1.提高运输效率:通过客运专线和高速铁路的建设,缩短旅行时间,提高铁路运输效率。

2.提升服务质量:通过优化列车运行和车站设施的改造升级,提升旅客的乘车体验和服务质量。

3.促进经济发展:通过缩短城市与城市、城市与景区之间的距离,推动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

铁路客运专线既有线200公里区段ctcs2地面设备及技术方案

铁路客运专线既有线200公里区段ctcs2地面设备及技术方案

正方向线 路参数
反向进路参数、临时限 速等信息
正方向线 反方向线 路参数 路参数
SN
X
SN
约4km
XN
S
反方向线 路参数
反方向线 正方向线 路参数 路参数
XN
S
二、既有线CTCS-2技术原则
3、系统构成—地面设备
➢ 车站列控中心,既有线暂按独立列控方式设置,将来可考虑 联锁、列控、区间一体化设置;
二、既有线CTCS-2技术原则
1、依据
✓ 《CTCS技术规范总则》(暂行) ✓ 《CTCS-2级技术条件》(暂行) ✓ 《既有线200km/h动车组列控系统车载和地面设备配置及运用技术原则》(暂行
) 铁运[2005]21号
✓ 《应答器技术条件》(暂行) ✓ 《关于统一六大干线四显示自动闭塞改造工程主要设计原则的通知》
三、既有线车站列控中心
2、列控中心主要功能需求-2
5)列控中心主要逻辑 ➢保证调度命令、进路、地面电子单元(LEU)、列车的对应关系; ➢临时限速命令应能自动转换为对应控制指令; ➢根据控制指令、动车组车次、进路及信号机等信息,产生对应应答器的报文地 址并向LEU传送,发送时机暂定为信号开放的同时; ➢在信号开放后应连续控制LEU向应答器发送报文,进路解锁后停止; ➢在办理通过进路且离去区段有临时限速时,根据列车制动需要,进站或进路信 号机显示黄灯,对应接近区段轨道电路发黄码。
面向提速干线、高速新线或特殊线路;
一、CTCS分级定义
CTCS共分为5级
CTCS4级:
基于无线传输信息的列车运行控制系统。基于无线通 信传输平台(GSM-R),可实现虚拟闭塞或移动闭塞。由 RBC和车载验证系统共同完成列车定位和列车完整性检查 ,地面不设通过信号机,司机凭车载信号行车。

铁路客专集成方案介绍(总体方案)

铁路客专集成方案介绍(总体方案)
为铁路运输调度指挥列车运行、下达调度命令、列车运行、电力 供应、日常维修、防灾救护、客运服务、信息管理等提供提供网络 服务,以及提供高质量的语音、数据及图像通信业务;
为铁路业务部门固定用户(控制中心、调度员、车站值班员等) 和移动用户(列车司机、维修人员等)交流提供语音和数据信息专 用移动通信服务;
OLT
ONU站
大站
大站
Nx2M
铁通交换机 N×2M
大站
OLT
OLT
ONU站
ONU站
:ONU设备
ONU站 ONU站
三、客运专线通信系统总体方案介绍 —数据网系统
3、数据网系统
总体结构1
全国骨干网络
核心层 汇聚层 接入层
区域网络 接入层
站、段 业务接入
铁路局、调度所 业务接入
三、客运专线通信系统总体方案介绍 —数据网系统
隧道长区间
LCX
LCX
光纤
光纤
通信传输网
调度所
通信 机房
核心网部分: MSC交换机/信令网/智能网/GPRS
站场、动车所
:固定台
:便携台
:基站
:光纤直放 站近端机
:调度台
:光纤直放 站远端机
客运专线专用移动通信系统采用GSM-R通信 技术,该子系统由核心网设备、无线网络覆 盖系统设备、终端设备等组成。
为控制中心的调度员、各车站值班员、列车司机等提供通信信息; 为运营提供基准时间信息。 通信系统满足与既有通信系统互联的需要。
三、客运专线通信系统总体方案介绍 —总体方案概述
(三)客运专线通信系统总体方案概述
铁路客运专线 通信系统主要分 为有线通信系统 和无线通信系统 两大部分,共有 14个通信子系统 组成(包含1个专 用移动通信子系 统和13个有线通 信子系统)。

铁路200kmt-250kmt即有线技术管理办法

铁路200kmt-250kmt即有线技术管理办法

铁路200-250km/h既有线技术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1条为加强既有线提速200~250km/h的技术管理,确保行车安全,提高运输效率,根据《铁路技术管理规程》(以下简称《技规》)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2条本办法规定了列车运行速度200~250km/h既有客货共线铁路的技术设备、行车组织和车载信号显示,是《技规》的重要补充。

本办法未规定的事宜按《技规》等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章技术设备第一节基本要求第3条各种设备、设施应满足旅客列车200km/h(250km/h区段应满足旅客列车250km/h,以下同)、货物列车120km/h运行安全、平稳性要求,根据需要满足双层集装箱货物列车运行要求。

第4条区间直线段线间距应不小于4.4m,线间距的变更宜利用邻近曲线完成。

第5条站内正线与相邻到发线线间最小距离,有列检作业或上水作业的为6.5m,改建特别困难时可为5.5m。

第6条线路应全封闭、全立交,线路两侧按标准进行栅栏封闭,对铁路技术作业的专用通道和处所应设置“非铁路作业人员禁止进入”的警示标志。

穿越正线的站内平过道两端应设置栏杆等防护设备,以关闭状态为定位;办理客运的车站应设置天桥或地道;暂未取消的平过道,由铁路局制定安全保障措施。

第7条道路与铁路并行地段,凡机动车有可能冲入或坠入铁路的且等于或高于铁路的道路,应在靠近铁路一侧设置防护设施;下穿铁路桥梁、涵洞通行机动车辆的道路,且桥梁、涵洞净高小于5.0m时,应当设置限高防护架;上跨铁路线的立交桥应安装防护网,以防抛、坠物危及行车安全。

第8条旅客站台不应邻靠正线。

既有邻靠正线的旅客站台,列车通过速度160km/h以上至200km/h时,站台安全标线与站台边缘距离为2m,也可在距站台边缘1m处设栅栏防护。

第二节线路、桥梁及隧道线路平面及纵断面第9条区间线路最小曲线半径3500m,困难条件下不小于2800m。

既有线保留地段半径2500m的曲线通过速度可为200km/h。

200-250km-h混合线路通过能力的分析

200-250km-h混合线路通过能力的分析

200-250km-h混合线路通过能力的分析200-250km/h混合线路通过能力的分析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交通出行效率的要求不断提高,高速铁路的建设成为国家交通建设的重中之重。

高速铁路的发展能够有效缓解交通压力,提高出行效率,同时也对经济增长和区域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在高速铁路网络中,200-250km/h混合线路是一种常见的设计模式。

本文将对200-250km/h混合线路的通过能力进行分析。

首先,200-250km/h混合线路的通过能力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

其中之一是列车的技术性能。

高速列车的设计与制造工艺的发展对于提高通过能力起着重要作用。

新一代高速列车的线路适应性更强、运行速度更快,能够减少列车在线路上的阻力。

同时,列车的加速性能和制动效能的提高也能够增强通过能力。

其次,线路的设计标准和道岔系统对于通过能力的提高至关重要。

混合线路中,正线与侧线、折返线相结合,通过能力受到正线和侧线之间的相互制约。

合理的道岔布置可以提高列车在侧线之间的车次流量,从而增强通过能力。

此外,线路的几何设计也对通过能力起着重要作用。

线路的曲线半径、坡度以及车站的进出口设计都会对列车的通过能力造成影响。

进一步,列车控制系统也是影响通过能力的重要因素。

高速列车运行过程中需要对列车进行精确控制,确保列车的平稳运行和安全停车。

自动列车控制系统能够提高列车的通过能力,减少人为操作的误差。

通过系统集成,列车的运行速度和行车间隔可以进行有效的管控,提高线路的通过能力。

此外,线路通信系统和信号系统也对通过能力有一定的影响。

有效的通信系统可以提供准确的列车位置信息和实时的运行状态,为列车运行控制提供重要依据。

相应的信号系统能够提供安全的防护措施,确保列车运行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最后,运营管理水平也是影响通过能力的关键因素。

优化的列车运行图能够合理调度列车,最大程度地提高线路的通过能力。

有效的运行管理和调度系统能够提供快速的响应和解决方案,以确保高速列车的稳定运行和高效通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250km/h客运专线站后系统技术框架方案一、总体要求200-250km/h客运专线技术方案采用高速铁路的技术体系,坚持先进、成熟、经济、适用、可靠的技术方针,以我为主,系统集成。

按照“高标准、高质量”的要求,建设世界一流客运专线。

200-250km/h客运专线要满足以下要求:1.满足客货共线运行要求,客车速度200-250km/h,货车速度120km/h,开行5000t重载货物列车的客运专线还应满足重载运输的相关条件。

2.满足跨线运输要求,具备200-250km/h动车组与300-350km/h动车组跨线运行条件和200-250km/h动车组与200km/h以下客货列车跨线运行条件。

3.开行双层集装箱货物列车的客运专线还应满足双层集装箱运行的相关条件。

二、技术框架方案1.牵引供电牵引供电系统的供电方式、变电设施分布、外部电源配套工程、接触网支持结构和基础应满足远期行车要求。

牵引负荷为一级负荷,牵引变电所进线电源优先采用220KV,两路电源互为热备用。

接触网额定电压为25KV,长期最高电压为27.5KV,短时(5分钟)最高电压为29KV,设计最低工作电压为20KV,非正常情况下不得低于19KV。

牵引供电方式可采用自耦变压器供电方式或带回流线的直接供电方式。

牵引变压器优先采用单相接线变压器。

接触网采用上、下行同相单边供电,供电臂末端设分区所,在正常情况下实现上、下行接触网并联供电,在事故情况下实现越区供电,并校验越区供电能力。

牵引变电所、开闭所、分区所、A T所应采用综合自动化系统。

接触线的波动传播速度C应不小于最高行车速度V的1.4倍。

接触网应采用全补偿简单链型悬挂,弓网受流质量满足规定的评价标准。

正线接触线采用铜合金材质,承力索采用铜合金绞线,接触线允许工作应力应不超过其最小拉应力的65%,并应考虑有关不利因素引起的折减系数。

有双层集装箱运行区段,接触线距轨面的最低高度应不小于6330mm。

接触线受电弓动态包络线应满足受电弓在最大抬升及晃动时,接触网任何设备均不得侵入受电弓动态包络线;直线区段受电弓最大晃动按±250mm设计;曲线区段受电弓最大晃动按±350mm设计;受电弓动态最大抬升量应为200mm。

—2—25KV绝缘子绝缘爬距≥1400mm。

除隧道内接触网结构高度不应小于1100mm外,其余区段接触网结构高度不应小于1400mm,最小吊弦长度500mm。

牵引供电调度纳入运营调度系统,并与运营管理相适应,充分考虑与相邻线的衔接,电力、电牵SCADA一体化设计。

电力供电网络由沿线设置的变配电所及两回电力贯通线路构成,优先采用电缆方式。

分相设置满足动车组、双列动车组组合、机车运行需要,采用自动过分相方式。

接触网接地应纳入综合接地系统。

2.信号采用CTCS2级列车运行控制系统,以连续速度控制模式曲线监控列车安全运行。

正向追踪间隔时间城际客运专线3分钟,客货共线的客运专线客车4分钟、货车5分钟,反方向行车按站间运行。

动车组(含客运机车)装备A TP车载设备,货运机车近期装备主体化机车信号和LKJ列车运行监控装置,远期采用ATP 设备。

列控系统与300-350km/h客运专线及既有线兼容。

进站信号机处设置有源应答器和无源应答器,车站到发线内、区间闭塞分区分界、CTCS级间自动切换处设置无源应答器,大号码道岔(18号以上)外方设置有源应答器,其他特殊地点根据需要设置应答器。

车站列控中心采用成熟、可靠的硬件安全冗余结构计算机系—3—统,原则上按闭塞分区设置临时限速,逐步实现联锁列控一体化。

地面电子单元(LEU)实时接收列控中心发出的报文并向有源应答器传送。

采用硬件安全冗余结构的计算机联锁系统。

行车指挥采用调度集中系统(CTC),系统功能与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相适应。

按客运专线统一规划设置调度集中设备,与既有线行车指挥设备实现联网。

区间采用ZPW-2000(UM)系列轨道电路。

区间设地面信号机。

中间站站内要统一采用与区间同制式的轨道电路。

复杂大站正线、到发线采用与区间同制式的轨道电路。

正向为自动闭塞,增加L4、L5低频信息发送,反向保证正线贯通发码。

3.通信通信基础网传输系统采用层次化结构,骨干网采用SDH制式,接入系统采用多业务传送平台(MSTP),与既有铁路通信网构成通道保护和宽带业务的互联。

移动通信采用GSM-R数字移动通信系统,不传送列车运行控制信息,无线网络设置满足业务需求。

业务网按全路统一规划设置调度通信系统、车站客运服务系统、综合视频监控系统、动力和环境监测系统,根据需要设置自动电话、会议系统、光纤监测系统、应急通信系统。

管理支撑系统要统一设置同步及时间分配系统和通信综合网管。

—4—干线光缆按不同的物理径路设置。

楼宇综合布线应根据各专业需要统一设置。

4.运营调度客运专线运营调度系统建设必须坚持运输集中统一指挥,通道为主兼顾区域,统筹规划分步实施,逐步建成包括运输计划、运行管理、旅客服务、动车组运用、供电管理、综合维修管理和安全防灾监控等功能的调度系统。

在铁道部设全路客运专线调度指挥设施,根据客运专线建设和投入运营的规模适时相对集中设置客运专线调度设施,对客运专线调度指挥及运输指挥工作实施综合管理,对个别远离主要客运大通道的客运专线可在既有铁路局调度所增加调度设施。

铁道部全路客运专线调度指挥设施功能须满足全路客运专线基本列车运行图、动车组基本运用计划、列车运行实施计划的编制,动车运用的统一管理,监管客运专线列车运行,协调客专之间、客专与既有线之间的列车运行;遇特殊情况,编制跨线、跨调度所列车运行调整方案;铁道部全路客运专线调度指挥设施可接管客运专线调度设施的调度指挥,直接指挥列车运行。

客运专线调度设施功能须满足管辖范围内的运输组织及经营管理工作,编制列车运行日计划,直接指挥行车,监控供电设备,监视设备运行状态和管理维修作业。

铁道部全路客运专线调度指挥设施与客运专线调度设施按统一技术平台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在界面、功能、数据、系统—5—软件和系统硬件等各个层次上高度统一与协调。

硬件平台采用通用的计算机、网络设备,系统软件为统一的、通用的平台,确保铁道部全路客运专线调度指挥设施与客运专线调度设施在系统管理、数据修改和信息显示等方面的高度一致性;各种数据实施一元化的管理和维护,确保数据的完整性、一致性和准确性;在运营管理规则、数据统计上实施统一管理。

5.客运服务系统客运服务系统由票务系统、旅客服务系统和市场营销策划系统构成。

其操作系统、数据库、数据仓库、中间件、开发工具等要采用统一平台。

软件开发和硬件设备的制造、生产和选型要建立统一的技术标准。

应用软件要联合设计开发,集成创新,统一推广应用。

客运服务系统的建设要统一规划、统一管理,既要保证客运服务系统的顺利实施,满足客运专线逐步建设的需要,满足功能扩展和处理能力增长的需要,同时还要满足既有线系统改造的需要。

票务系统采用统一平台、对号入座、席位集中管理、多种售票方式、自动检票、灵活运用价格政策和多种支付方式。

全路客运专线的票务系统规划为一个中心系统,作为系统的业务和数据处理中心,要完成席位集中管理、交易实时处理、基础数据维护、销售策略制定、收入和清算管理等票务系统核心功能,通过强有力的安全保障措施,确保其安全稳定不间断运行。

—6—车站设置客票销售和检票终端。

大量运用自助式售票终端,与人工售票窗口共同成为客票销售的主要方式。

车站检票以自动检票为主。

远程实现对车站售检票设备运行状态的配置和监控。

列车移动补票系统逐步实现通过GSM-R与票务系统联网运行。

旅客服务系统要在旅客出行前、进站、候车、乘车、出站等各环节上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通过对引导、揭示、广播、监控、查询、求助、应急、延伸服务等功能进行有机整合,形成统一的旅客服务平台。

旅客服务系统分为两级架构,200-250km/h与300-350km/h 客运专线统一设置,形成完整的客运专线旅客服务系统,与既有线旅客服务系统有机衔接,构成全路统一的旅客信息服务平台。

车站根据旅客服务业务规模设置车站控制设施,集中管理本站的资源,也可以由临近的大站和旅客服务系统管理。

车站依据从中心下载的数据,自动生成车站导向和广播计划。

车站配置服务终端设备,提供导向、广播、查询、求助、应急、服务台等服务。

车站设置小型管理系统,实现对服务设施状态设置和临时服务信息的调整。

市场营销策划系统设置全路和客运专线公司两级架构,实现市场调查与分析预测、开行方案设计、销售策略制定、票价策略制定、经营效果分析评价、客户关系管理等功能。

后台采用高性能主机设备和大容量存储设备,安装数据库和数据仓库。

前台采—7—用高性能终端,安装数据清洗、加载、处理和管理工具以及数据挖掘和辅助决策等工具。

业务和数据处理主机系统要采用冗余、备份和负载均衡设计,确保系统不间断运行。

6.综合维修按照铁道部综合维修的发展方向,结合生产力布局调整优化资源配置,根据客运专线建设和投入运营的规模适时设置综合维修中心,通过机械化维修、现代化检测,实现对基础设施、通信信号、牵引供电、客运服务、运营调度系统设备的综合维修。

实现维修手段现代化,大幅度提高客运专线的劳动生产率。

三、系统集成创新200-250km/h客运专线的建设坚持以我为主,系统集成创新。

实行中方企业工程总承包、系统总负责,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坚持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有机结合,集成国内外先进成熟的技术和装备,建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200-250km/h客运专线。

通过200-250km/h客运专线系统集成创新,提高中方企业300-350km/h客运专线系统集成的能力。

—8—主题词:客运专线技术方案通知抄送:各设计院,中铁设计咨询集团,通号设计院,电铁通号、电化设计院,中铁工程、建筑、通号公司,中国铁通,中国南、北车集团,工管、鉴定、信息中心,部内计划、劳卫、建设、安监司,运输局,信息办。

—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