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二十四节与妇女病及其辨治的关系
34妇人病证治特点解读金匮要略
产后病
产后中风发热,面正赤,喘而头痛,竹 叶汤主之。
产后正气大虚,虚阳外越,风邪乘 虚侵袭,用竹叶汤补益解表,扶正 祛邪。方中以竹叶、葛根、桂枝、 防风、桔梗解外邪,用人参、附子 益气扶正。标本兼顾,扶正祛邪。
产后病
产后下利虚极,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主之。
本证虽为湿热下利,但病发于产后, 产后本是阴虚亏虚体质,下利则更加 重伤阴。若一味的清热止痢,则苦寒 之品更加伤阴,故用白头翁汤清热止 痢,加阿胶养血滋阴,甘草益气缓中
重用芍药敛养肝血,缓急止痛,当归助 芍药补养肝血,川芎行血中之滞气,三 药共以调肝,白术,茯苓健脾除湿
养肝血,健脾胃,肝血足则气条达, 脾运健则湿邪除
产后病
丹溪云:“产后无得令虚,当大补 气血为先,虽有杂证,以未治之。”
生产时,因产创、出血以及临盆用 力,耗伤气血较多,故有产后“百 脉空虚”之说。气血耗伤.正气相 对不足,极易为外邪所袭,
从药物组成、用法用量、配伍炮制方法又可以看出他在 运用这些药物时:把握尺度,掌握技巧,
即有是病用是药,有病则病当治之,治病不拘于有身孕, 但同时又勿忘有身孕,并采取适当的措施以防其殒,形 成了其独特的用药特色,值得临床医生学习和思考,结 合现代临床医学,妊娠病的治疗中对有毒中药仍须严格 控制,注意谨慎投药以及药物的正确炮制,合理配伍, 酌情用量,中病即止,既能治疗孕妇的疾病,又能保证 胎儿的安全。
杂病
《灵枢·五音五味》:“妇人之生,有 余于气,不足于血,以其数脱于血也”
杂病
妇人之病,因虚、积冷、结气,为 诸经水断绝,至有历年,血寒积结, 胞门寒伤,经络凝坚
杂病
虚是指气虚血少,抗病力虚弱; 积冷是 指久积冷气,寒邪在内凝结不散; 结气 指由情志刺激导致的气机郁结,可见这 三大病因中有两方面涉及气血。
《伤寒论》白话文
伤寒论白话解辨脉法第一1、问:脉象有阴脉阳脉之分,说的是什么意思呢?答:大体说来,凡脉象表现为大、浮、数、动、滑的,为有余之脉,属于阳脉;凡脉象沉、涩、弱、弦、微的,为不足之脉,属于阴脉。
凡阴性病症出现阳脉的,这是正能胜邪,疾病向愈,预后良好;凡阳性病症出现阴脉的,这是正不胜邪,多属危候。
2、问:阳结证和阴结证的脉象如何区分呢?答:病人脉象浮而数,能饮食而大便秘结的,这是燥热实邪内结,名叫阳结。
大约到第十七天,病会加重。
病人脉象沉而迟,不能饮食,身体困重,大便反而结硬的,这是阴寒实邪内结,名叫阴结。
估计到第十四天,病会加重。
3、问:有一种病症,病人既有恶寒,又有发热,这是什么原因呢?答:阴不足则阳气得以乘之,所以发热;阳不足则阴气得以乘之,所以恶寒。
问:什么是阳不足?答:以脉为例,假如寸口脉微,是为阳不足,阳虚则阴气乘之,阴盛则寒,就会出现如凉水洒在身上那样畏寒。
问:什么叫阴不足呢?答:尺部脉弱,为阴不足,阴不足则阳气乘之,阳盛则热,所以就会发热。
4、病人寸脉浮,尺脉弱的,是阳气浮于外,阴血虚于内。
卫阳衰虚不能外固,所以汗出如流珠;阴血亏虚不能濡养筋脉,所以产生筋脉挛急。
如果病人脉沉的,是营气衰弱。
营气衰弱的人,若再用烧针治疗,就会更伤营阴、更助阳热,产生发热和躁扰心烦的变证。
5、脉象盛大好象车盖上拥的,是阳气偏胜所致,叫做阳结脉;脉象强直连连不断,如摸长竿一样的,是阴气偏胜所致,叫做阴结脉。
脉象轻浮于上,状如肉汤上的油脂飘浮样的,这是阳气衰微的表现。
脉象极其细小,状如蜘蛛丝一般的,这是阴气衰微的征象。
脉象绵软无力,前大后细,好象漆汁泻下之状的,这是大失血后血脉空虚的征象。
6、脉搏跳动缓慢,时而一止又复跳的,叫做结脉。
脉搏跳动快,时而一止又复跳的,叫做促脉。
脉促是阳盛所致,脉结是阴盛所致,这些都是有病的脉象。
7、动脉是阴阳之气相互搏结,脉气不能贯通三部所致。
如果寸部出现动脉的,为阳虚不能固外,就要汗出;尺中见动脉的,为阴虚阳乘,就要发热;假如既不汗出,又不发热,而见形寒畏冷的,这是三焦阳气受伤,不能通达于外的缘故。
妇科疾病的中医辨证(月经病、带下病、恶露病的辨证)
妇科疾病的中医辨证(月经病、带下病、恶露病的辨证)一、月经:月经是妇女生理上的循环周期,育龄妇女,每隔一个月左右,子宫内膜发生一次自主增厚,血管增生、腺体生长分泌以及子宫内膜崩溃脱落并伴随出血的周期性变化。
这种周期性阴道排血或子宫出血现象,称为月经。
月经期流出的血也叫经血。
经血异常的中医辨证如下:1.经量经量多、色淡红、质稀——多为气虚;经量少、色淡红、质稀——多为血虚;经量少、色淡暗、质稀——多为肾阳虚;经量多、色深红、质稠——多为血热;经量时多时少——多为气郁(肝郁气滞)。
气郁导致经量少,然气郁久则化火,导致经量多。
2.经色经色鲜红、质稠——多为阴虚血热;经色紫暗、有血块——多为血瘀二、带下:带下就是西医说的白带。
生育期的妇女,在月经不同时期白带量的多少是不一样的。
其实白带是妇女生殖系统是否健康的晴雨表,是妇女阴道的润滑剂。
如果白带较平时量少,阴道就会出现干涩以及萎缩,就会造成性冷淡,如果不能及时进行规范性的治疗,还有可能会导致闭经以及不孕。
一般在排卵期的时候(就两次月经中间的时候),白带往往会增多,呈透明的拉丝状的白带,我们有时候会说像鼻涕一样的。
但白带异常的中医辨证如下:带下量多,色白质清——多为脾虚、肾虚;带下量少失润——多为津液不足;带下色黄,量多质黏稠——多为湿热;带下色赤或赤白相兼,或稠黏如脓——多为湿热或热毒。
(赤与热相关,白与湿相关)三、恶露:女性产后(包括顺产、引产、剖宫产)随子宫蜕膜脱落,含有血液、坏死蜕膜等组织经阴道排出,称为恶露,这是产妇在产褥期的临床表现,属于生理性变化。
恶露异常的中医辨证如下:量多、色淡红、质稀——气虚;色红、质稠——血热;色紫暗、有血块——血瘀。
色暗若败酱——感染邪毒(有臭味)。
中医妇科学课件
当归、川芎、赤芍、桃仁、红花、枳壳、延胡索、五 灵脂、丹皮、乌药、香附、甘草
(2)加味乌药汤 乌药、香附、木香、延胡索、砂仁、甘草 加减:疼痛剧烈可加镇静之品,勾藤、合欢皮、琥珀
2024/2/26
13
3、湿热蕴结
主要证候:经前或经期,小腹灼痛拒按,痛连腰骶,或平时 小腹痛,至经前疼痛加剧,经量多或经期长,经色紫红,质 稠或有血块,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或濡数。 治则:清热除湿,化瘀止痛。 方药:清热调血汤
牡丹皮、黄连、生地、当归、川芎、白芍、红花、桃 仁、莪术、香附、延胡索。 加减:疼痛剧烈,白芍改赤芍,加川楝子等理气药。
主要证候:带下量多,色黄,粘稠,有臭气,或伴阴部瘙痒, 或灼热感;胸闷心烦,口苦咽干,小便短赤;舌红,苔黄 腻,脉濡数。
治则:清热利湿止带 方药:止带方
黄柏 茵陈 栀子 猪苓 茯苓 泽泻 车前子 丹皮 赤芍 牛膝
2024/2/26
33
5、湿毒蕴结型
主要证候:带下量多,黄绿如脓,或赤白相兼,或五色杂下, 状如米泔,臭秽难闻;口苦咽干,小便短赤;舌红,苔黄 腻,脉滑数。
2024/2/26
28
辨证论治
辨证要点:
量:多—虚证 时多时少—实证
色:白—虚证、寒证
黄—湿证居多
淡黄—虚证
黄绿如脓—湿热重证
赤—湿热伤络
黑—虚损不足
质:稀薄—虚证
粘稠—实证
气味:无臭味—虚证
气味腥臭—寒湿
奇臭—热(湿热重证、湿毒内盛)
治疗:
健脾、升阳、除湿
2024/2/26
29
古代妇女守节、殉节观念的演变
古代妇女守节、殉节观念的演变“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
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
”这是毛泽东在《七律·答友人》一诗中的名句,说的是一个古代的故事:唐尧将他的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虞舜,后舜外出巡视,死于苍梧,她们二人赶到南方,哭得死去活来,泪染竹子成斑,因称斑竹或潇湘竹。
后来她们二人俱投江而死。
《列女传》、《博物志》、《述异志》等俱有记述。
过去许多人认为娥皇、女英二人自杀是忠于爱情的表现,实际上,这是中国建立起夫权社会后,妻子为夫殉节的一个反映。
位于甘肃、青海地区的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和位于山东、苏北一带的大汶口文化,都先后发掘出有夫妻或大人小孩合葬墓,往往是一次葬。
这些都是属于中国原始社会后期的文化。
恩格斯在《费尔巴哈》一文中提到所有制的起源时说:“它的萌芽和原始状态在家庭中已经出现,在那里妻子和孩子是丈夫的奴隶,家庭中的奴隶制(诚然,它还是非常原始和隐蔽的)是最早的所有制。
”上述马家窑文化和大汶口文化都属于原始社会后期,在那里发现夫妻合葬墓正是以丈夫为中心、妻子是丈夫的奴隶的证明。
由此,产生了妇女的守节、殉节的观念。
妻子为了表明自己是属于丈夫的,要永远忠诚于丈夫,丈夫死了也要跟着去,这就是殉节。
这种思想,后人又大加宣扬。
《周易》:“妇女贞洁,从一而终。
”《礼记》:“一与之齐,终身不改。
”《仪礼》:“夫者,妻之天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妻为逃嫁,子不得母。
”《后汉书·列女传》:“妇无二适之文”,“天固不可逃,夫固不可离”,等等。
妇女为夫守节、殉节有两种:一种是帝王、贵族、大官僚死后,其妻、妾、宫女、侍婢守节或殉节,这是被逼的;另一种是妇女受封建道德观念毒害,在当时社会舆论及社会风气影响下,“自愿”守节或殉节的。
中国自从夏、商王朝以后,人们就逐渐形成臣、子、妻要服从君、父、夫的观念。
到了战国后期,集法家大成的韩非对此加以理论化,他在《忠孝》篇中说:“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三者顺则天下治,三者逆则天下乱,此天下之常道也。
二十四节气不能同房吗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二十四节气不能同房吗篇一:夫妻相爱谨慎的日子夫妻相爱谨慎的日子(转)一、二十四节气中的某些日子不能有性事: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大寒、大署、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日。
这些日子当日谨慎房事,否则会大伤元气。
二、阴历某些日子禁止房事阴历每月的初一、初七、初八、二十二、二十三和最后一日。
小月的十五、大月的十六(农历满30天为大月,少于30天为小月),这些日子谨慎为了怀孕的房事,否则极易造成痴呆儿。
当然,如果仅仅为了欢乐房事也是可以的。
三、阴历5月16日绝对不能有性事此日为天地之气交合之日,一但有性事,三年必有生命之危。
《黄帝内经》中有段采用轩辕黄帝和素女对话方式,谈论了性生活的忌日。
素女说:每年农历五月十六日,是天地之气交合之日,男女不可行房,凡性交者不出3年必死。
用什么可以验证呢?取白色新布一尺,于当晚悬挂东面墙上,第二天早上观看必有血色,切忌合房。
对于这种规劝,许多人是不信的,但知道后又未必敢以身试法。
农历5月16日子夜观天象,天呈淡红色。
子时是23时至1时,不是出晚霞的时辰,此时天色红必有原因。
还有一个坊间传说:过去曾有位富豪不信此事,于是自掏腰包请了几个乞丐在这一天去嫖娼,然后三年内跟踪这几个乞丐,果然,不出三年,这几个乞丐都先后死去。
《农历五月养生》经说五月初五、初六、初七、十五、十六、十七、二十五、二十六、二十七为九毒日,夫妻禁止同房。
五月俗称“恶月”君子应节制嗜欲,食物清淡,减少酸味,增加苦味,益肝补肾。
此时节应静养,与自然和谐平定心气。
农历5月16日,是天地主气交合及造化万物之辰,最宜戒酒色禁忌。
四、极端雷雨天不宜有房事关于此古人是特别讲究的,千万不要在电闪雷鸣之时房事,否则,恐怕不是伤身就是伤神,对男女双方的运势都带来不好。
五、以下日子谨慎房事性爱三元日。
犯之减寿五年。
四立。
四离。
四绝日。
二社日。
犯之皆减寿五年。
社日受胎者。
毛发皆白。
三伏日。
弦日。
晦日。
宋版伤寒论原文
宋版《伤寒论》【说明】以1991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刘渡舟主编的《伤寒论校注》为底本,并对照恽铁樵先生1923年影赵刻宋版《伤寒论》、1955年重庆人民出版社出版,重庆市中医学会新辑宋本《伤寒论》。
原文改用简化字。
原文方后“右×味",“右”字,按本书横排形式应改为“上",为了保持原貌,不予改动。
条文序号依1955年重庆人民出版社出版、重庆市中医学会新辑宋版《伤寒论》;以“[]”标记于条文末行之尾列。
序论曰:余每览越人入虢之诊,望齐侯之色,未尝不慨然叹其才秀也。
怪当今居世之士,曾不留神医药,精究方术,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但竞逐荣势,企踵权豪,孜孜汲汲,惟名利是务,崇饰其末,忽弃其本,华其外而悴其内,皮之不存,毛将安附焉。
卒然遭邪风之气,婴非常之疾,患及祸至,而方震慓,降志屈节,钦望巫祝,告穷归天,束手受败,赉百年之寿命,持至贵之重器,委付凡医,恣其所措,咄嗟呜呼!厥身以毙,神明消灭,变为异物,幽潜重泉,徒为啼泣。
痛夫!举世昏迷,莫能觉悟,不惜其命,若是轻生,彼何荣势之云哉!而进不能爱人知人,退不能痛身知已,遇灾值祸,身居厄地,蒙蒙昧昧,蠢若游魂。
哀乎!趋世之士,弛竞浮华,不固根本,忘驱徇物,危若冰谷,至于是也。
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
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矑药录,并平脉辨证,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
虽未能尽愈诸病,庶可以见病知源,若能寻余所集,思过半矣。
夫天布五行,以运万类,人禀五常,以有五藏,经络府俞,阴阳会通,玄冥幽微,变化难极,自非才高识妙,岂能探其理致哉!上古有神农黄帝歧伯伯高雷公少俞少师仲文,中世有长桑扁鹊,汉有公乘阳庆仓公,下此以往,未之闻也。
观今之医,不念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始终顺旧,省疾问病,务在口给,相对斯须,便处汤药,按寸不及尺,握手不及足,人迎趺阳,三部不参,动数发息,不满五十,短期未知决诊,九候曾无仿佛,明堂厥庭,尽不见察,所谓窥管而已。
《黄帝内经》揭开“月经”的神秘面纱
《黄帝内经》揭开“月经”的神秘面纱《黄帝内经》约成书于战国时期,分为《素问》和《灵枢》两部分,是我国最早的医学理论著作,它不是成就于一时一人,而是那个时期许许多多人集体的智慧和总结。
古人不讲著作权,所以大家可以看到,里面的很多话都是托名于黄帝、岐伯、雷公等这些人,因为古人觉得,让这些话看起来像是先祖所讲的,会特别可信。
关于女子的月经,里面也提到不少,到底两千多年前的古人是怎么看待月经的呢?就跟随我们一起揭开这层神秘的面纱吧。
月经在《内经》中叫“月事”,后人还有称“月水”、“月信”的,都跟月有关,就是说它是一月一来的,《内经》中叫“月事以时下”。
但那时候人们的历法和现在的稍有不同,一个月是28天,所以现在不管是书上还是电视上都在纠正我们,月经算日子,不能按月算,要按28天算。
但也并不是说你29天来一次或是30天来一次就是月经不调了,这个天数只是一个最理想的、平均的、正常的天数,早几天或晚几天都是没问题的。
那女人的月经是怎么来的呢?《素问·上古天真论》很全面的讲述了女子和男子一生的生理变化。
可能有人听说过“女七男八”这个说法,就是说女人以七年为一生理周期,男人则是八年,所以男人都比女人成熟得晚,老得慢。
关于女子初潮,里面是这样说的:“女子二七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意思就是说,女孩子长到14岁的时候,“天癸”这种物质就成熟了,任脉就通了,太冲脉气血旺盛,就会来月经,也能够生育了。
什么是“天癸”呢?很好理解,“癸”是阴水的意思,天癸的意思就是先天的阴水、精水,是生来就有的,从父母那里得来的。
天癸和肾气有关,肾气旺盛到一定程度,天癸就成熟了,所以你看它下面还说到女子绝经的时候:“七七,任脉虚,太冲脉弱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行坏而无子也”,女人49岁时,“天癸”这种物质就枯竭了,于是就会绝经,身体渐渐衰老,不能再生育了。
还要注意一点,古人说的都是虚岁,比如这里说女孩子14岁来月经,那放到现在就是13岁。
中医妇科名解
名解概念篇1月经:指有规律的、周期性的子宫出血,月月如期,经常不变,标志着青春期的到来,已具有生殖功能。
2月经初潮:妇女一生中第一次月经来潮3月经周期:月经有节律性的周期性,出血之第一天月经周期的开始,两次月经的第一天之间的时间为一个月经周期,一般为21-35,平均28天。
4经期:月经持续时间,正常为3-7天,多数为3-5天5绝经:妇女一生中最后一次行经后,停闭一年以上,一般为45-55,平均为49.56并月:身体无病而月经定期两个月来潮一次7居经:身体无病而月经定期三个月来潮一次8避年:身体无病,月经定期一年一行者9暗经:终生不潮而能受孕者10激经(盛胎):受孕初期仍能按月经周期有少量出血而无损于胎儿者11天癸:男女皆有,是肾精肾气充盛到一定程度时体内出现的具有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的一种精微物质12带下:健康女性阴道排出的一种阴液,色白或无色透明,其性黏而不稠,其量适中,无特殊臭气,津津常润,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俗称白带13妊娠:从受孕到分娩的过程14弄胎(假宫缩)若月数已足,腹痛或作或止,腰不痛者15离经脉:临产时可扪得产妇中指本节有脉搏跳动16产褥期:从胎盘娩出至产妇全身各器官除乳腺外恢复至孕前状态的一段时期,称产后,亦称“产褥期”,一般约需6周17恶露:产后自子宫排出的余血浊液,先是鲜红色的血性恶露,也称为红恶露,约持续3-4天干净,后渐变淡红,量由多渐少,称为浆液性恶露,约7-10天干净,继后渐为不含血色的白恶露,约2-3周18妊娠病:女子怀孕六周左右易见脉滑有力或滑数,尺脉按之不绝,因月经停止,阴血下注以养胎,冲任气血旺盛之故,此为妊娠常脉19月经病:是以月经的周期、经量、经色、经质等发生异常,或伴随月经周期,或于经前经后出现明显症状为特征的疾病。
20月经先期:月经周期提前7天以上,甚至十余天一行,连续两个周期以上者。
又称“经期超前”、“经行先期”、“经早”、“经水不及期”。
21月经后期:月经周期延后7天以上,甚至三五个月一行者。
四时八节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决病法:
四时八节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决病法:立春正月节斗指艮,雨水正月中斗指寅。
惊蛰二月节斗指甲,春分二月中斗指卯。
清明三月节斗指乙,谷雨三月中斗指辰。
立夏四月节斗指巽,小满四月中斗指巳。
芒种五月节斗指丙,夏至五月中斗指午。
小暑六月节斗指丁,大暑六月中斗指未。
立秋七月节斗指坤,处暑七月中斗指申。
白露八月节斗指庚,秋分八月中斗指酉。
寒露九月节斗指辛,霜降九月中斗指戌。
立冬十月节斗指乾,小雪十月中斗指亥。
大雪十一月节斗指壬,冬至十一月中斗指子。
小寒十二月节斗指癸,大寒十二月中斗指丑。
二十四节气,节有十二,中气有十二,五日为一候,气亦同,合有七十二候,决病生死,此须洞解也。
阴阳大论云:春气温和,夏气暑热,秋气清凉,冬气冰冽,此则四时正气之序也。
冬时严寒,万类深藏,君子周密,则不伤于寒。
触冒之者,则名伤寒耳。
其伤于四时之气,皆能为病。
以伤寒为病者,以其最盛杀厉之气也。
中而即病者,名曰伤寒;不即病,寒毒藏于肌肤,至春变为温病,至夏变为暑病。
暑病者,热极重于温也。
是以辛苦之人,春夏多温热者,皆由冬时触寒所致,非时行之气也。
凡时行者,春时应暖而反大寒;夏时应热而反大凉;秋时应凉而反大热;冬时应寒而反大温。
此非其时而有其气,是以一岁之中,长幼之病多相似者,此则时行之气也。
夫欲候知四时正气为病,及时行疫气之法,皆当按斗历占之。
九月霜降节后,宜渐寒,向冬大寒,至正月雨水节后宜解也。
所以谓之雨水者,以冰雪解而为雨水故也。
至惊蛰二月节后,气渐和暖,向夏大热,至秋便凉。
从霜降以后,至春分以前,凡有触冒霜露,体中寒即病者,谓之伤寒也。
九月十月寒气尚微,为病则轻;十一月十二月寒冽已严,为病则重;正月二月寒渐将解,为病亦轻。
此以冬时不调,适有伤寒之人即为病也。
其冬有非节之暖者,名曰冬温。
冬温之毒,与伤寒大异,冬温复有先后,更相重沓,亦有轻重,为治不同,证如后章。
从立春节后,其中无暴大寒,又不冰雪;而有人壮热为病者,此属春时阳气,发其冬时伏寒,变为温病。
伤寒例白话文注解桂林古本4《伤寒杂病论》白话注解伤寒杂病论白话文翻译
伤寒例白话文注解桂林古本4《伤寒杂病论》白话注解伤寒杂病论白话文翻译日期:2021-06-14 13:47:18 来源:资料下载编辑:zadmin伤寒例第四四时八节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决病法:立春正月节斗指艮,雨水正月中斗指寅。
惊蛰二月节斗指甲,春分二月中斗指卯。
清明三月节斗指乙,谷雨三月中斗指辰。
立夏四月节斗指巽,小满四月中斗指巳。
芒种五月节斗指丙,夏至五月中斗指午。
小暑六月节斗指丁,大暑六月中斗指未。
立秋七月节斗指坤,处暑七月中斗指申。
白露八月节斗指庚,秋分八月中斗指酉。
寒露九月节斗指辛,霜降九月中斗指戌。
立冬十月节斗指乾,小雪十月中斗指亥。
大雪十一月节斗指壬,冬至十一月中斗指子。
小寒十二月节斗指癸,大寒十二月中斗指丑。
二十四节气,节有十二,中气有十二,五日为一候,气亦同,合有七十二候,决病生死,此须洞解也。
[译文]以上几段不译。
阴阳大论云:春气温和,夏气暑热,秋气清凉,冬气冰冽,此则四时正气之序也。
《阴阳大论》说:春天气候温暖,夏天气候炎热,秋天气候凉爽,冬天气候严寒,这是四季正常气候的变化规律。
冬时严寒,万类深藏,君子周密,则不伤于寒。
触冒之者,则名伤寒耳。
冬季严寒,自然界各种生物深深地潜藏、伏匿,懂得养生的人能顺应自然之性而防护固密,所以不能被寒邪所伤。
如果不慎感受了寒邪,这就叫伤寒。
其伤于四时之气,皆能为病。
以伤寒为病者,以其最盛杀厉之气也。
四时之气皆能伤人而致病。
但伤寒这种邪气,是最为凛冽、肃杀的邪气,所以为害最烈。
中而即病者,名曰伤寒;不即病,寒毒藏于肌肤,至春变为温病,至夏变为暑病。
暑病者,热极重于温也。
感邪后立即发病的,名叫伤寒。
感邪后不立即发病,寒毒邪气藏于肌肤之内,到了春季发病的,就成为温病;到夏季发病的,就成为暑病。
所谓暑病,是热甚而重于温病的病症。
是以辛苦之人,春夏多温热者,皆由冬时触寒所致,非时行之气也。
凡时行者,春时应暖而反大寒;夏时应热而反大凉;秋时应凉而反大热;冬时应寒而反大温。
陈士铎《辨证录》妇人科(二)
陈士铎《辨证录》妇人科(二)调经门(十四则)妇人有先期经来者,其经水甚多,人以为血热之极也,谁知肾中之水火旺乎。
夫火旺则血热,水旺则血多,此有余之病,非不足之症也。
似不药有喜,但过于有余,则子宫大热,亦难受孕,恐有烁干男精之虑。
太过者损之,亦既济之道也。
然而,火不可任其有余,水断不可使之不足。
治法但少清其火,不必泻水也。
方用∶丹皮(三钱)地骨皮(五钱)白芍(三钱)青蒿(二钱)黄柏(五分)熟地(三钱)茯苓(二钱)水煎服。
此方名为清经散,服二剂自平也。
方中虽是清火之品,然仍是滋水之味,火泻而水不与之俱泻,则两不损而两有益也。
此症用损余汤亦效。
地骨皮(一两)茯苓(五钱)黄柏(二钱)生地(五钱)炒黑荆芥(三钱)玄参(五钱)水煎服。
四剂而经调矣。
妇人有先期经来,其经水止有一、二点,人亦以为血热之极也,谁知肾中火旺而阴水虚乎。
先期者,火气之冲,多寡者,水气之验。
故先期之来多,火热而水有余;先期之来少,火热而水不足。
倘一见先期,俱以为有余之热,但泻火而不补水,或水火两泻,如何不增病哉。
治法不必泻火,专补其水,水足而火气自消。
方用∶玄参(一两)生地(一两)白芍(五钱)麦冬(五钱)阿胶(三钱)地骨皮(三钱)水煎服。
连服四剂而经调矣。
方名两地汤,以地骨、生地同用耳。
二味俱能凉骨中之热也。
骨中之热,由于肾中之热,凉其骨髓,则肾气自寒,又不损伤胃气,此治之巧也。
况所用诸药,纯是补水之味,水盛而火安得不平乎。
此条与上条并观,断无误治先期之病矣。
此症用加味纯阴汤亦效。
熟地玄参麦冬(各五钱)山茱萸(二钱)北五味子(一钱)丹皮(五钱)水煎服。
可用十剂,经水自多。
妇人有经来后期而甚多者,人以为血虚之病也,谁知非血虚也。
盖后期之多少,实有不同。
后期来少,血寒而不足;后期来多,血寒而有余。
夫经水虽本于肾,而其流则五脏六腑之血皆归之。
故经一来,而诸血尽来附益,以经开而门启,不遑迅阖,诸血乘其隙而皆出也。
但血既出矣,则成不足之症。
治法宜于补中温之,非曰后期者俱不足也。
二十四节气与乳腺调理
二十四节气与乳腺调理二十四节气与乳腺调理乳腺疾病是危害女性身心健康的主要疾病,其发生多与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内分泌失调及精神因素有关,良好的生活方式是乳腺健康的重要保证。
《黄帝内经》曰:“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也”,若“顺四时而适寒暑”,依自然之道休养生息,顺应四时季节变化,可以帮助将威胁乳腺健康的因素“拒之门外”。
春季(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起居调养】春天宜顺应阳气自然升发舒畅的特点,早睡早起,松缓衣带,舒展形体,多参加室外活动,如踏青问柳、登山赏花、临溪戏水,使自己的精神情志与春季的大自然相适应,以利春阳生发之机。
【饮食调养】春天阳气升发,易形成“肝火内郁”,应多吃平性食物,宜甜少酸,少吃辛辣、生冷、肥腻之物。
多吃低脂肪、高维生素、高矿物质食物,如新鲜的菠菜、香椿、荠菜、芹菜、油菜、蒲公英等。
多吃豆类食品,以及萝卜、白菜、藕、白木耳、百合和其它绿色蔬菜及水果。
葱、蒜、韭菜是养阳的佳蔬良药,春天食用最好。
大枣、山药最宜春季食用,与大米、小米煮粥食用健脾养肝益胃,滋阴润燥。
少食黄瓜、冬瓜、茄子、绿豆等性凉食物,以及番茄、柑、橙子、橘、柚、杏、木瓜、枇杷、山楂、橄榄、柠檬、石榴、乌梅、鳟鱼、蜂乳、醋等酸味食物。
【精神养生】力戒暴怒,更忌情怀忧郁,要做到心胸开阔,乐观愉快,保持心境的平和,清心寡欲,不妄劳作,以养元气。
夏季(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起居调养】夏季天气炎热易导致睡眠不足、心理疲惫,产生不良情绪,因此应早睡早起,加强耐热锻炼,增强体质。
同时要避免大汗淋漓,“过汗”伤阳。
【饮食调养】夏季心气旺盛,易伤人气阴,进食宜清补,应以补气养阴、清暑热为主,多吃苦味、甘甜及有清热作用的食物,不宜多食温补、滋腻厚味之品。
进食可选择叶类、瓜果蔬菜,如茄子、鲜藕、绿豆芽、丝瓜、黄瓜、冬瓜、苦瓜、西瓜等,应注意营养全面,防止蛋白质、脂肪的摄取不足,可吃些蛋类和豆制品。
同时可配合大米粥、绿豆粥、百合粥、莲心粥等。
伤寒论原序及译文
伤寒论原序及译文【原文】四时八节二十四气七十二候决病法立春正月节斗指艮雨水正月中指寅惊蛰二月节指甲春分二月中指卯冬至三月节指乙谷雨三月中指辰立夏四月节指巽小满四月中指巳芒种五月节指丙夏至五月中指午小暑六月节指丁大暑六月中指未立秋七月节指坤辛年七月中指魏白露八月节指庚秋分八月中指酉迎春九月节指鲁霜降九月中指戌立冬十月节指乾小雪十月中指亥大雪十一月节指壬冬至十一月中指子小寒十二月节指癸大寒十二月中指丑二十四气,膝节十二,中气存有十二,五日为一候气亦同,间苯二甲酸七十二候,决病命运,此须洞解之也。
《阴阳大论》①云:春气温和,夏气暑热,秋气清凉,冬气冰列②,此则四时正气③之序也。
冬时严寒,万类深藏,君子④固密⑤,则不伤于寒,触冒⑥之者,乃名伤寒耳。
其伤于四时之气,皆能为病,以伤寒为毒⑦者,以其最成杀厉之气也。
【注解】①《阴阳大论》:古代医学典籍之一,今佚。
②冰列:“列于”通在“冽”,寒冷的意思。
③正气:四时正常的气候。
④君子:能够特别注意无为的人。
⑤固密:保护周密的意思。
⑥触冒:感慨侮辱之意。
⑦毒:危害的意思。
【译文】《阴阳大论》说:春天气候温暖,夏天气候炎热,秋天气候凉爽,冬天气候严寒,这是四季正常气候的变化规律。
冬季严寒,自然界万种生灵深深地潜藏、伏匿,懂得养生之道的人们,顺应自然之规律而防护固密,所以寒邪不会伤害到他们。
倘若不慎感受了寒邪,这就叫伤寒。
四时之气皆能伤人而致病,但伤寒这种邪气,是最为凛冽、肃杀的邪气,所以危害最烈。
【评析】本条指出外感病与四时气候的关系,特举冬时伤寒为例,揭示预防的重要性。
春夏主阳,秋冬主阴,阳主生长,阴主珍藏,随着四时的变化更迭,万物也不断地发展变化。
《素问·四时调神大论》:“春三月,此谓播发陈。
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夏三月,此谓蕃秀。
天地气交,万物华实……秋三月,此谓容平。
天气以着急,地气以明……冬三月,此谓闭藏。
水冰地坼,毋扰乎阳。
”这就是古人从自然界寒暑替变,阴阳消长的现象,认识到人体生长珍藏的生理动态,必须随着气候的转型而调节适应环境,才不致受六淫的影响而出现疾病。
《女科证治准绳》
《女科证治准绳》《女科证治准绳》 > 卷之一\调经门经候总论〔良〕岐伯曰∶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
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
天谓天真之气,癸谓壬癸之水。
壬为阳水,配丁而化木。
癸为阴水,合戊而化火。
故曰∶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
女子阴类,故得癸焉。
冲为血海,任主胞胎,二脉流通,经血渐盈,应时而下,天真气降,与之从事,故曰天癸也。
常以三旬一见,以像月盈则亏,不失其期,又名月信也。
若遇经行,最宜谨慎,否则与产后证相类。
若被惊恐劳役,则血气错乱,经脉不行,多致劳瘵等疾。
若逆于头面肢体之间,则重痛不宁。
若怒气伤肝,则头晕、胁痛、呕血,而瘰、痈疡。
若经血内渗,则窍穴淋沥无已。
凡此六淫外侵,而变证百出,犯时微若秋毫,成患重如山岳,可不畏哉。
〔薛〕血者,水谷之精气也,和调五脏,洒陈六腑,在男子则化为精,在妇人上为乳汁,下为血海。
故虽心主血,肝藏血,亦皆统摄于脾,补脾和胃,血自生矣。
凡经行之际,禁用苦寒、辛散之药,饮食亦然。
〔良〕妇人月水不调,由风邪乘虚客于胞中,而伤冲任之脉,损手太阳、少阴之经。
盖冲任之脉,皆起于胞中,为经络之海,与手太阳小肠、手少阴心经为表里,上为乳汁,下为月水。
然月水为经络之余,苟能调摄得宜,则经应以时矣。
〔薛〕经曰∶饮食入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
东垣先生谓脾为生化之原,心统诸经之血,诚哉是言也。
窃谓心脾平和,则经候如常,苟或七情内伤,六淫外侵,饮食失节,起居失宜,脾胃虚损,心火妄动,则月经不调矣。
有先期而至者,有后期而至者,其说详见后条。
盖血生于脾土,故云脾统血。
凡血病当用苦甘之剂,以助阳气而生阴血也。
辨色〔丹〕经水者,阴血也,阴必从阳,故其色红,禀火色也。
血为气之配,气热则热,气寒则寒,气升则升,气降则降,气凝则凝,气滞则滞,气清则清,气浊则浊。
往往见有成块者,气之凝也。
将行而痛者,气之滞也。
来后作痛者,气血俱虚也。
中医妇女病学
中医妇女病学中医妇女病学是中医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妇女在不同年龄段出现的疾病、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以及治疗方法。
妇女在生理和生育过程中,有着与男性不同的特殊需求和问题,中医妇女病学正是针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和治疗。
一、妇女的生理特点妇女在不同的生理阶段,如青春期、月经期、孕期、产后期和更年期,都有着特殊的生理特点。
这些特点影响着她们的身体状态和健康。
比如,女性在月经期间常常会出现痛经、月经不调等问题;在孕期,女性的身体会发生许多变化,如乳房发育、子宫扩张等;产后期则需要恢复子宫和乳房的健康。
二、妇女的疾病1. 妇科炎症妇科炎症是女性常见的疾病之一,包括宫颈炎、盆腔炎等。
中医认为,妇科炎症多与湿热、寒湿等因素有关。
治疗上,中医常常采用清热解毒、祛湿等方法,如清热利湿药物、温热疗法等。
2. 妇科肿瘤妇科肿瘤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包括子宫颈癌、卵巢癌等。
中医治疗妇科肿瘤通常采用药物、针灸等综合手段,以调节体内阴阳平衡,增强免疫力,抑制肿瘤生长。
3. 妇科功能性疾病妇科功能性疾病主要指月经不调、经痛等问题。
中医认为,这些问题与气血运行不畅或脏腑功能失调有关。
中医治疗常采用调经活血、理气解郁等方法,如艾灸、针灸等。
三、妇女疾病的中医治疗方法中医治疗妇女疾病有着多种方法,常见的有药物疗法、针灸、艾灸、推拿等。
药物疗法主要是通过选择中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配方,并服用药物来调理身体。
针灸和艾灸则是通过刺激穴位,调节气血运行和脏腑功能来达到治疗的效果。
推拿则通过按摩来舒缓肌肉和经络,促进血液循环和气血运行。
四、中医妇女病学的优势中医妇女病学在妇女疾病的治疗上有其独特的优势。
首先,中医注重辨证施治,针对患者个体差异进行治疗,有针对性地调理身体。
其次,中医治疗强调调理整体,不仅治疗症状,还促进机体自愈能力的提高,并减少病后反复发作的可能。
另外,中医药多为天然草本药物,副作用相对较小,适合长期服用。
五、中医妇女病学的前景随着人们对中医药的认可度不断提高,中医妇女病学在未来将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二十四节气讲解
⼆⼗四节⽓讲解⼆⼗四节⽓歌春⾬惊春清⾕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寒。
⼆⼗四节⽓七⾔诗地球绕着太阳转,绕完⼀圈是⼀年。
⼀年分成⼗⼆⽉,⼆⼗四节紧相连。
按照公历来推算,每⽉两⽓不改变。
上半年是六、⽢⼀,下半年逢⼋、⽢三。
这些就是交节⽇,有差不过⼀两天。
⼆⼗四节有先后,下列⼝诀记⼼间:⼀⽉⼩寒接⼤寒,⼆⽉⽴春⾬⽔连;惊蛰春分在三⽉,清明⾕⾬四⽉天;五⽉⽴夏和⼩满,六⽉芒种夏⾄连;七⽉⼤暑和⼩暑,⽴秋处暑⼋⽉间;九⽉⽩露接秋分,寒露霜降⼗⽉全;⽴冬⼩雪⼗⼀⽉,⼤雪冬⾄迎新年。
抓紧季节忙⽣产,种收及时保丰年。
⼆⼗四节⽓的由来节⽓的“节”字,就是⽵节。
节与节之间是滑利的,⼀到节上,便难过去,所以宇宙⼤⽓,交节必郁⽽后通,⼈亦应之,此乃天⼈合⼀之理。
故久病之⼈,交节前三⽇多死,此为久病之⼈,腠理⼲塞,交节之时郁⽽不能通过之故也。
凡病节前起⾊,以后则愈得快,此为节后通利之故也。
⼀天⼆⼗四⼩时,⼀年⼆⼗四节⽓。
⼀天之中,晨温、午热、昏凉、夜寒;⼀年之中,春温、夏热、秋凉、冬寒。
⼀天当为⼀年之⼩缩影。
如此的吻合,是⼈为划分之巧合,还是⾃然奥妙之所在?不⾔⽽明也。
⼆⼗四节⽓起源于黄河流域。
远在春秋时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
以后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四节⽓已完全确⽴。
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四节⽓订于历法,明确了⼆⼗四节⽓的天⽂位置。
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15度所经历的时⽇称为“⼀个节⽓”。
每年运⾏360度,共经历24个节⽓,每⽉2个。
其中,每⽉第⼀个节⽓为“节⽓”,即:⽴春、惊蛰、清明、⽴夏、芒种、⼩暑、⽴秋、⽩露、寒露、⽴冬、⼤雪和⼩寒等12个节⽓;每⽉的第⼆个节⽓为“中⽓”,即:⾬⽔、春分、⾕⾬、⼩满、夏⾄、⼤暑、处暑、秋分、霜降、⼩雪、冬⾄和⼤寒等12个节⽓。
“节⽓”和“中⽓”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现在⼈们已经把“节⽓”和“中⽓”统称为“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概述二十四节与妇女病及其辨治的关系夏桂成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江苏南京 210029)摘要:概述了24节气气候变化的阶段特点,认为24节气是六气深化的体现,节气的变化不仅可以引起一些时令急病,同时亦可诱发一些慢性病证。
关键词:节气;气候变化;妇科病中图号:R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005(2005)01-0005-03时令者,即一年四季中的春令、夏令、秋令、冬令也,节气者;即一年中的二十四个节气,节气的更迭,表示气候变化的阶段特点。
节气的变化,不仅可以引起一些时令急病,同时亦可诱发一些慢性病证。
就妇女发病而言,因为生殖与月经周期有明显的周期性节律,呈一种圆运动形式,与自然界的气候气象规律也是有关的。
我们认为:诸凡一切呈生物钟现象的,大多与气候气象的变化有关,甚至受其支配。
一年四季或称五季中的生长盛收藏,与春温、夏热、长夏暑、秋凉、冬寒的气候变化有关;反过来说,如果没有春温、夏热、长夏暑、秋凉、冬寒的气候转换,就不可能有生长盛收藏的生物钟规律。
以春温为例,主升发,春气温和,万物开始出生,人亦如此,据上海名老中医蔡小孙介绍,春季受孕率高于其他季节。
我们在不孕不育专科门诊上观察多年,也发现类似情况。
月经周期的演变,似乎也与四时五季有关,均是在太极阴阳钟的规律支配下形成。
另考主持月经周期及其生殖的重要物质 天癸,其本身就是十天干中的最末一位,相应北方壬癸之水。
所以天癸就是天地之间的一种水样物质,在体内有着与天地间阴阳运动规律一样的运动,所以气候阴阳变化的失常,必将影响生殖与月经周期演变,出现明显的月经病变、生殖方面的病变。
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失常频频,气温升高,全球趋暖,就女性而言,出血病、经行前后诸证、围绝经期综合征也有所增多,月经后期、量少、闭经、肥胖等病证,也在一定程度有所增加,必须予以重视。
一年中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天文气象学所总结出的辉煌成就。
目的是为农业生产服务,在农业生产上十分重视节气的到来,其下种,耕作,施肥,收割,都与节气有关,因此节气对农业生产和生活实践,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在医学上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如 内经 把二十四节气和五运六气相配合,扩大了二十四节气的应用范畴。
六气与二十四节气相配合,二十四节气实际上就是六气深化的体现。
运气学说中所指的六气,与一般所谓的 风、寒、暑、湿、燥、火 有所不同,主要的不同点,在于暑、火两者,运气学说中,将此两者改为君火、相火,实际上就是阴火、阳火之意。
每一气又包含4个节气。
如太阳寒水之寒,对应大雪到大寒4个最为寒冷的节气,反过来说少阳相火之火热,对应芒种到大暑4个最为炎热的节气,以此推导,便于节气的演变与体内阴阳变化相应的预测,使六气演化为二十四节气在医学上更为实用,也符合治未病、防未病的要求。
1 厥阴 风 木(肝)下括4个节气,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4者。
立春:表示春季的到来,一般在公历2月3日或5日,农历正月节;雨水:公历2月18日或20日,农历正月中旬;惊蛰:惊蛰者,即惊动冬眠蛰伏的生物虫蛇类,亦即是冬眠蛰伏的生物虫蛇已开始更生醒,乃得春气之动也,一般在公历3月5日或收稿日期:2004-09-08;修稿日期:2004-10-08作者简介:夏桂成(1931-),男,江苏江阴人,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教授。
5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年1月第21卷第1期JOU RNA L OF NA NJINGTCM U NIV ERSI T Y Vol.21No.1Jan.20057日,农历二月节;春分:说明春之半也,以此分之,故名春分,一般在公历3月21日或22日,农历二月中旬。
立春以来,历经雨水、惊蛰、春分3个节气,均体现了厥阴风木之气,主升发的特点,为受孕的佳期,正如 女科医学实验录 第一集 气郁不孕治验 中所记述:用理气解郁,益肾柔肝,得能春气升发,气调血和,故治之而受孕 [1],六气中风气属木,与肝有关,肝木主条达升发,升发太过,风气过盛,因而易发头胸胁乳房部疾患,如经行头痛、胸乳胀痛、胁痛、眩晕、风疹等疾。
如 增评柳选四家医案 评选静香楼医案下卷 肢体诸痛 中说: 胁痛遇春即发,过之即止,此肝病也。
春三月肝木司令,肝阳方张,而阴不能从,则其气有还达之处,故痛;夏秋冬肝气就衰,与阴适协,故不痛也。
用阿胶、白芍、茯苓、丹皮、茜草、炙草、鲍鱼汤代水 [2]。
如风气不及,升达不足,气机郁阻,肝气不疏,易致经前紧张综合证、围绝经期综合征等。
2 少阴 君火 (心)下括清明、谷雨、立夏、小满4个节气,属于少阴 君火 司令之时,君火者,脏阴之火,虽较阳火炎热之性稍次,但火者热也,预示着夏热的到来,或即将到来,气候转热。
如清明,是一个重要的节气,一般在公历4月4日或6日,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 三月、节,(按农历3月初),物至此时,皆以洁齐而清明矣,到了清明,黄河中下游及其以南地区,平均气温一般在10 以上,我国大部分地区气候温暖,草木萌茂,改变了冬季寒冷枯黄的景象。
也是春耕春种的时期,江南农谚: 清明谷雨两相连,浸种耕田莫迟延 [3],谷雨:在公历4月19日或21日,农历3月中;立夏:意味着夏季的到来,一般在公历的5月5日或9日,农历4月节,亦即是4月初;小满:公历5月20日或22日,农历4月中,从清明节开始,天气转暖,对人体内部亦易引起一些火旺的反应,我们曾经在清明节当天,观察统计10例不孕不育证病人,经过详细的问诊,发现有6例患者,在清明节的前2日内,出现程度不同的胸闷心悸,烦躁失眠的反应。
这些患者原来均无此反应。
可见节日的到来,气候的转变,体质稍差,尤是阴虚者,少阴君火值时,故出现心肝火偏旺的变化,有的还出现经行头痛、月经先期、经量过多等。
3 少阳 相火 (胆、三焦)属于阳火,火热偏盛,下括有芒种、夏至、小暑、大暑4个节气。
其中以夏至节更为重要。
芒种:一般在公历6月5日或7日,农历5月节。
根据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 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 [4]。
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将进入多雨的黄梅时节;夏至:公历6月21日或22日,农历五月中,夏至,至者,极也,就夏至而言,可有3种意义。
一是说明阳气之至极,二是说明阴气之始至,三是说明日行之北至,是日光直射,气温炎热,所以夏至是火热之甚也,热极阴生,故有夏至一阴生之说。
小暑:公历7月6日或8日,农历六月节;大暑:公历7月22日或24日,农历六月中,这是阳火偏盛,暑热蒸腾之时,也是重阳转阴,开始阴生的时期。
在 杏轩医案辑录 中说: 形瘦阴亏,脉虚近数,证见咳嗽侧卧,汗多食少。
经停九月,失红三次, 今脉证如此,谅非孕徵, 血海乾涸,势走怯途,殊难着手,以育阴保金,佐以调养胃气,夏至一阴能复,差可保守。
[4]所以容易导致闭经,月经后期,甚或出现崩漏。
近年来,由于气温转高,空调已普遍使用,有些人长期处在空调中,因而又带来空调综合征,暑湿感冒证,肠胃病证,甚至风湿痹证、腰痛病证等。
4 太阴 湿 土(脾)下括立秋、处暑、白露、秋分4个节气。
其中秋分颇为重要。
立秋者,公历8月7日或9日,农历七月节;处暑:公历8月22日或24日,农历七月中;白露:公历9月7日或9日,农历八月节;秋分:公历9月22日或24日,农历八月中,是阴阳相半之时,故昼夜均而寒暑平,此时相同于春分,昼夜几乎等长,是进行秋收秋种的时间。
根据我们的体会,近年来气候变化较大,气温转高,全球趋暖,自立秋以来,至处暑,再至白露,气候仍然炎热,故以太阴湿土之气为主,待白露之后,天气转凉,乃进入真正的秋季,才能体现燥的特点。
正如 增评柳选四家医案 继志堂医案上卷 咳喘门 中所述: 内经 云:秋伤于湿,冬生咳嗽。
喻氏改作秋伤于燥,冬生咳嗽,岂知初秋之湿,本从夏令而来,原为正气,若论其燥,则在中秋以后,其气亦为正令,二者相因,理所固然,势所必至。
仲景早已立方,独被飞畴看破,今人之用功不如古人矣。
[2]所以在这一时期内,肺脾发病较多,如女子带下过多、经行泄泻、经行浮肿等等。
5 阳明 燥 金(大肠、肺)下括寒露、霜降、立冬、小雪4个节气,以燥气6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年1月第21卷第1期当令。
寒露者,公历10月8日或9日,农历9月节;霜降者,公历10月23日或24日,农历9月中;立冬:公历11月7日或8日,农历十月节;小雪:公历11月22日或23日,农历十月中。
立冬者,意味着冬季的到来,但初入冬季,仍当以燥金之气值令,气候干燥而有凉意,最易罹患咳嗽等疾。
正如 增评柳选四家医案 评选继志堂医案上卷 咳喘门 所述: 去冬咳嗽,今春寒热,至秋令而咳嗽或轻或重,惟喉痒则一。
所谓火逆上气,咽喉不利,此等证是也,最易成痨,未可以脉未促,气未喘为足恃,麦门冬汤合泻白散治之。
[2]女子在秋冬季节,亦易患干燥综合征、皮肤瘙痒证、脱发证,月经亦可见后期、量少等病证。
6 太阳 寒 水(膀胱肾) 下括有大雪、冬至、小寒、大寒4个节气。
以寒水当令,气候寒冷。
大雪:公历12月6日或8日,农历十一月节;冬至:公历12月21日或23日,农历十一月中;小寒:公历1月5日或7日,农历十二月节;大寒:公历1月20日或21日,农历十二月中。
而其中的冬至节较为重要,因为冬至者,阴极而阳生,或则称之为重阴必阳,故有冬至一阳生之说,对人体内部也有一定的影响,由于寒水当令,因而易致寒疾,女子可出现痛经,月经量少,带下过多,甚则闭经、症瘕等疾。
但如取暖过度,可致感冒、崩漏、月经过多等疾病。
结语:节气不仅对农业生产极为重要,而且对生活也很重要,俗有白露身不露,清明脱棉衣之说。
在医学上亦很重要,逢节气发病,按节气防治。
防重于治,今后需要更加深入地研究二十四节气与发病的关系,从而寻求出更加有效的防治方法。
参考文献:[1]王慎轩.女科医学实验录[M].苏州:国属书社,中华民国廿年.3.[2]许履和.增评柳选四家医案[M ].南京:江苏科技出版社,1983.63,109.[3]辞海缩印本[M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0.56,553.[4]安徽省卫生厅.杏轩医案辑录[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60.34.On Twenty -four Divisions of So lar Year and D ifferenti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Gynecopathy XIA Gui cheng(Aff iliate d H ospital o f Nan j ing University of Tra 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Nanjin g ,Jiangsu ,210029,China)ABSTRACT:The author deals wi th the changes and features of the twenty -four divisions of the solar year in this paper.The au thor holds that the twenty-four divisions are the manifes tations of the six natural factors and that the changes of the six divisions can cause a series of acute seasonal diseases and also some of the chronic diseases.KEY WORDS:twenty four divisons;climate change;gynecopathy书讯奇迹、问题与反思 中医方法论研究 出版由南京中医药大学社会科学部张宗明博士所著的 奇迹、问题与反思 中医方法论研究 一书,近日于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